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2024-08-09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通用12篇)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篇1

六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我也知道描写大自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爱国名言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积累课外的爱国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yi)。(诸葛亮)

第三单元关于诚信的名言

·轻诺必寡信。《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我也可以积累课外的诚信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关于珍惜地球、资源的标语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我要写一句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有关鲁迅先生的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有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至颜黎民》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篇2

突然, 从远处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 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 小女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高兴地叫道, “这儿离大路多远? ”西尔维娅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小伙子。

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娅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 ”他抱怨道, “但我迷路了, 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

西尔维娅 没有回答 , 她很高兴就要到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 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娅的祖母。“当然, 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 ”她说, “我们不怎么富裕, 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 他们三人坐在屋外, 年轻人说他是个 研究鸟类 的科学家。

“你把它 们装在一 个袋袋里? ”西尔维娅问道。“不, ”他慢慢回答道, “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 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 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 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娅对鸟也知道一些, ”她祖母自豪地说 , “她十分 熟悉森林, 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那么 , 西尔维娅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 “前些天我在不远 处看见一 只白苍鹭, 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 鸟 , 你见到过吗? ”他问西尔维娅, 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奇特的鸟, 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 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娅的心开始狂 跳 , 她在森林的另一边见过它! 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娅, “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 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第二天, 西尔维娅和年轻人一起待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 的话 , 西尔维娅会过得更快乐 些 , 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但西尔维娅看着年轻人, 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 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第三天, 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 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 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突然, 西尔维娅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 一只有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了过来, 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 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娅长叹了一口气, 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 西尔维娅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 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 但西尔维娅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到她的眼里, 他可以给西尔维娅和她的祖母10美元 , 他答应过, 她们也需要钱。除此之外, 西尔维娅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 娅沉默不 语 , 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它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娅很伤心, 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回来过, 但许多个夜晚, 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 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六年级上册《习作3》教学品评 篇3

师:(出示一名学生的周记《炒土豆丝》片段:开始切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可怎么也学不来。妈妈切的土豆厚度不到半厘米,而我呢,切的最薄的也有2厘米。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经过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将土豆切好了。)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生:开始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切,很聪明,只是妈妈怎样切的我们没看到,可以补写出来。

生:他能用数字——“半厘米”“2厘米”来写,只是他是炒土豆丝,两厘米多厚呀!一个完整的土豆,一般只是十厘米大小,几刀下去不就完了?用得着十分钟吗?

生:读到现在也不知他切的是土豆丝,还是土豆片。

生:“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他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大家帮帮他,把切土豆的动作写具体。

生:我觉得要将动作写具体,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回忆。

生:实在想不起来回家再做一次,边做边记录,不一定全记下来,做完了再回忆、写完整。(板书:回忆体验记录)

【点评】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写作契机。看似一个简单的评价,为下面写好动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亲自观察,体验动作

师:现在,咱们一起亲自感受如何写好动作。拿出你们带来的大蒜头,揉揉,捏捏,闻闻,它像什么呢?

生:它像个白色的小南瓜,上面还有个长长的小辫儿。

师:真会观察,注意到颜色,还看到了小辫儿。教师手里的这颗蒜头的小辫儿像什么?

生:直直的,像小姑娘的冲天辫,大约有两厘米长。

师:看得真仔细,比喻用得也恰当!怎样剥,猜猜看,能用到哪些动作?(板书:捏、掐、撕、拍、拽、捶、咬、掰、抠)

师:下面大家一起剥大蒜,注意动作和感受。(学生剥蒜)能说说你是如何剥大蒜的吗?

生:我用力掰没掰开,用牙齿咬,太辣了。我又用力拽中间的小辫儿,居然把它拽开了一个口子,再一掰就掰开了。

生:我是这样剥大蒜瓣儿的:先用食指挠几下,没把外皮挠掉,我用牙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再用手剥,就撕开了它的外皮,露出白嫩嫩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白白的,就像个小宝宝。

师:你不仅会剥大蒜,还边剥边观察,边想象,真了不起!能把自己刚才剥大蒜的过程写下来吗?

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生写剥蒜头,交流

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读你认为最漂亮的几句或一段?

生:看看它的头顶,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绿绿的芽,弯弯的,像舞动的小草,美极了。底部是一条条的蒜须子,黄黄的,硬硬的,摸起来一点也不舒服。我用指甲顺着蒜瓣的缝隙使劲地向外拉,想揪出一个来,可它们死活不愿分开,不知是兄弟情深,还是故意和我作对。

生:我拿起一个蒜瓣,它仿佛热了,早就想让我帮它脱外衣似的,我只是轻轻地一掀,它就脱去了外衣,露出白白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可爱极了,像个可爱的小宝宝裹着一层纱衣。忍不住闻一闻,好香呀,真舍不得放进嘴里……

【点评】让孩子自己剥大蒜,亲自体验剥大蒜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写起来便会得心用手。其实,每做完一件事,学生们都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习作也是一样。

2.写后修改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周记,用刚才学习写动作的方法,把你做菜的动作放电影,修改自己的习作。看谁的菜肴味道美,谁的菜肴我们一读就会做,就想吃!(生改习作)

师:谁愿意让我们分享你修改的快乐?

生:我先把锅烧热后倒油,谁知刚倒下去的油“啪啪”地叫起来,那些小油滴们到处乱蹦,好像一大群顽皮的孩子在玩蹦蹦床,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跳到西,好不热闹。我赶紧把切好的千张倒进去,响声立刻小了许多,只有几个还在顽皮地小声偷笑。

生: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只鸡蛋小心地在碗边敲起来,可鸡蛋好像和我作对似的,就是不开口。我稍微用力敲几下,好不容易才出现一个小洞,我用手一掰,蛋清和蛋黄就滑人碗中。淮知不小心,鸡蛋壳竟然掉了进去,它就像一只小船在河里划行。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抓住动作这个细节来修改文章的,炒菜会了,打球、洗衣、骑车……是不是都会了?放慢速度,好好体验,成就一篇精彩的习作!

【点评】这节课教师对学生“点化”了习作方法,并“引导”实践运用,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印象深刻,影响也深远。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篇4

解释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独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曲高和寡: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

2、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教学重点:

1、展示生活识字的成果,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2、诵读《古朗月行》,积累古诗。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招牌卡片 学生准备:在街上识记招牌字,制成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语文园地六中积累了不少的语文知识,收获可大了!这节课,智慧星将继续陪伴我们畅游语文乐园,看看我们还会有哪些奇遇和收获呢?

二、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月亮的图片)

晴朗的夜空里,挂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多美的夜晚啊!看到这样美丽的夜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诗,名字就叫----古朗月行,想听听这首诗吗?

(播放录音)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重点关注“青、镜、端”。

同桌互读、学生齐读。

(二)、读中想象,领悟意境

1、李白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他把月亮叫做什么?(白玉盘)

指名读前两行诗。

圆圆的月亮好像一个白玉做的盘子,多美的想象啊!让我们借助图画、展开想象读读这句诗。

/ 3

2、小李白真有趣,把月亮当做了白玉盘,他还把月亮想象成了什么?

(瑶台镜)

指名读后两行诗。你们猜猜瑶台镜是什么东西?

瑶台是神话故事中王母娘娘住的地方,瑶台镜就是王母娘娘梳妆用的镜子。这面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么神奇啊!你能读出月亮的神奇与美丽吗?指名读,指导读出惊叹的语气。

(三)、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1、给古诗划分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2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加动作读、配乐诵读。

3、练习背诵古诗。

比比看,谁是背诗小能手?

同桌合作背一背、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三、展示台

(一)、创设情境认招牌

告别了诗人李白,现在我们来到了大街上,(课件出示活动三的情境图)大家看,街道两旁的建筑真多呀!这些建筑都是做什么用的?你们想不想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呢?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招牌上的汉字,不会读的可以问一问同桌,也可以问老师。

2、小导游读招牌上的汉字,并介绍用途。

3、指名领读招牌上的汉字。

(二)、招牌荟萃乐分享

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随处可见招牌,你在招牌上认识了什么字?

1、把你认识的招牌字卡拿出来在小组内和同学分享交流吧。

2、全班展示。

(三)、招牌识字大比拼

同学们个个都是识字小能手,下面咱们来个招牌识字大比拼,看看哪一组是冠军组?

/ 3(师出示招牌图片,会认的同学举手抢答,认对一个为小组加一分,得分最高的一组为冠军组。)

(四)、我帮图图辨招牌

同学们,这个可爱的小朋友名叫图图,图图听说咱们班的同学认识了许多招牌字,他也想和我们一样在大街上一边游玩一边认字,可是,街上好多的招牌他都不认识,让我们帮帮图图,把这些招牌送回它们应该在的地方吧。

1、每个小组有一个招牌,小组长领着读一读。

2、小组长把招牌送回来,同学们帮图图认招牌字。

(五)、生活识字广拓展

今天,我们从招牌里认识了许多汉字,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学习识字呢?和大家说说吧。

预设:我在教室里认识了课程表,同学的名字;我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识字;我从电视里、电脑里识字;我在学习用品中识字;我在食品包装袋上识字;我在读课外书时认字……

四、总结提升

生活中处处有汉字,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一定会认识更多汉字,学到很多语文知识。这节课即将结束,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希望你们能做一个细心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古诗 篇6

日积月累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

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

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

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

熹)

日积月累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

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

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

牧)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

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

著)

日积月累三

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金钱藏。

日积月累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日积月累六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

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日积月累七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日积月累八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 相 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ēi)迤(yí)腾细浪,乌蒙磅礴(bó)走泥丸(wán)。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篇7

一、转身“综合性学习”, 提升积累的量

“日积月累”的教学应“立足书内, 放眼书外;立足一点, 放眼一类”。教师应该拓宽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近几年, 笔者侧重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 由此想到了结合单元教学主题, 以“日积月累”为立足点, 开展微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提升积累的量。

1. 内容拓展的综合性学习。

从四年级开始, “日积月累”教材内容简化了,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日积月累”的语文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更要进行内容主题拓展, 提升积累的量。

2. 阅读延伸的综合性学习。

“日积月累”的内容多为成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对联等, 内容简单, 但包含的中华文字的内涵却很丰富, 因此, 更要激发学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进行“日积月累”教学时, 我们可以由点及面, 延伸阅读, 让学生的积累变得更加厚实。

3. 回顾提升的综合性学习。

教材中“日积月累”的编排也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有的“日积月累”的学习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有的“日积月累”的学习则是前面所学“日积月累”的深化与发展。在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前后的对接, 促进积累。

二、转身“语言实践课”, 提升积累的质

积累的目的就是运用, 只有将所学的融入说话、写话中去, 才是真正的习得和掌握。“日积月累”教学也要关注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巧妙地激活“积累”, 引导“运用”, 促使两者“比翼齐飞”。

1. 引“生活之源”巧说。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根据所学“日积月累”的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仿说, 可以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

2. 融“单元课文”巧用。

很多“日积月累”是为了配合单元主题而安排的, 它与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全面把握教材, 尝试前后融会贯通, 将“日积月累”的教学融于课文学习中, 这样的积累效果会更好。如第六册园地四中的“日积月累”内容是“聚精会神、学而不厌、坚持不懈”等12个描述学习精神的成语。在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后, 笔者即时引入“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用上其中的词来形容这位青年。这样两者结合, 加深了对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也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借“单元习作”巧写。

新课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表述:“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因此, 在单元习作时, 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日积月累”中的歇后语、诗句、名言, 让习作增色。有位学生在介绍班级“捣蛋大王”时用上了不少歇后语, 读来让人觉得有趣, 如写他在门口探头探脑观察老师的“敌情”, 忽然发现老师来了时, 引用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在介绍他虽然调皮, 但也有细心的一面时又用上了“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这样的习作风趣幽默, 又有内涵, 可谓一举多得。

三、转身“语文活动课”, 增加积累的趣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游戏、比赛、表演更是学生所喜爱的形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切实“动”起来, 在多形式活动中激发思维, 让积累变得事半功倍。

1. 教学形式的“趣”。

作为教师, 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记忆细胞。如“日积月累”中有许多优美的诗句:“穿花蝴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意境优美,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学习这样的内容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 配上轻快的音乐, 引导学生想象朗读;配上赏心悦目的图画, 解说朗读;设置擂台, 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比赛、表演中主动积累。在兴趣盎然中,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祖国古诗词的魅力。

2. 学科融合的“趣”。

我们要通过语文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三上第五组“日积月累”中, 十二生肖图就是我国发行的邮票, 笔者结合品德与社会课中《漫话邮政》这一单元, 开展搜集、整理、介绍动物邮票、积累动物成语的活动。这样异彩纷呈的活动使“日积月累”大放光彩, 也让学生徜徉在语言积累的海洋中流连忘返。

总之, “日积月累”是走进语文殿堂的金钥匙。掌握它, 我们能欣赏到语文广阔天地的满园春色;通过它, 我们能吮吸到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让我们用好“日积月累”, 给教学来一次华丽的转身吧!

参考文献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篇8

1.6的倒数是( ),0.3与( )互为倒数。

3.右图表示的数量关系是( )€? =( ) , 根据除法的意义,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 ( )( )。

4.12的倒数与2.5的倒数的积是( )。

5.在里填上“>”“<”或“=”。

7. kg芝麻可榨油 kg,1kg芝麻榨油( )kg,榨1kg油需芝麻( )kg。

8.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是21,乙数是( );丙数是甲数的 ,丙数是( )。

9.一个数的是45,这个数的是( )。

10.一项工作,甲独做10小时完成,乙独做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1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 ),合做( )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二、准确判一判。(5分)

1.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

2.如果,那么a与b互为倒数。 ( )

4.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5.a>0。 ( )

三、精心选一选。(5分)

1.一个数的倒数比它本身小,那么这个数( )。

A.大于1 B. 小于1 C.等于1

2.根据 €?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的倒数 B. 和互为倒数 C. 和都是倒数

A.> B.= C.<

A.真分数 B.假分数 C.1

5.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四、仔细算一算。( 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9分)

五、认真解一解。(6+6+4+8+4+5=33分)

1.苹果有84kg,_________________,香蕉有多少千克?根据算式补充条件(x为香蕉的千克数):

(1) x=84,应补充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x+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3) 84€祝?+),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4) (1-)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骑车小时行4km,照这样计算, 小时能行多少千米?行 km要用多长时间?

3.植物标本有24件,是动物标本的。你能算出动物标本有多少件吗?

4.

根据图中信息,你来算一算:小明和小军各有邮票多少张?

5.爸爸买来两袋一样重的大米,如果从第一袋中取出,从第二袋中取出5kg,第一袋就比第二袋多2kg。原来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日积月累 篇9

以下句子要求会背诵、默写、运用。第一组:有关读书的名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 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 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 熹)第二组:有关思乡的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 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 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 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 著)第三组 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

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第四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第五组:歇后语

(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3)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4)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5)四月的冰河——开动(冻)(6)隔着门缝吹喇叭一名(鸣)声在外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文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有供观赏。第六组:关于诚信、孝敬和立志的名言警句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 宽)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第七组:关于发奋图强、团结一心、勇敢顽强的成语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第八组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三部分:背诵、默写《古诗词三首》一条龙。

泊船瓜洲(写景抒情)【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泊船:停船靠岸。2.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3.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4.钟山:南京的紫金山。5.绿:吹绿。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泊船瓜洲》中心:通过写诗人停船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远的南京,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诗中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哪两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欲作:想写 2.书:信

3.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4.复恐:写好后又怕。5.行人:指捎信的人。6.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秋思》中心:本诗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的思念。

长 相 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榆关:山海关。

2.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3.聒:声音嘈杂。4.故园:作者的故乡。

这首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长相思》中心:本诗同归描写军路途中,夜晚帐篷里的灯火和帐篷外面的风声、雪声,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积累两首课外思乡古诗: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四部分:背诵、默写《长征》一条龙。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2.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3.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4.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5.细浪:小浪花。

6.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7.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8.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9.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10.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11.大渡:指大渡河。

12.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13.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14.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15.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诗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日积月累 篇10

三年级上册日积月累与古诗 第一单元:

小 儿 垂 钓

胡令能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侧 坐 莓 台 草 映 身。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第二单元: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

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第三单元: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第四单元: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亥猪

第六单元:

1、读读背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

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

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洒旗风。(杜

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

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2、读读记记 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

不慌不忙

来来往往

又香又脆

不紧不慢舒舒服服

又唱又跳

不知不觉确确实实

又说又笑

不闻不问

第七单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第八单元:

1、读读背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读读记记

风餐露宿

没精打采

五洲四海

日夜兼程

沉默不语

举世闻名

满载而归

目不转睛

高楼大厦

如愿以偿

恍然大悟

应有尽有

古诗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篇11

“认识比”是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

本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学的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直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发展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及其他有关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一、联系旧知经验,自主建构知识

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共安排4道例题教学比的知识,例1先认识两个同类量的比,初步理解比号、比的前项和后项;例2再认识两个不同类量的比,逐渐建立比的概念、理解比值及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例3和例4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从化简整数比到化简分数比和小数比,使比的概念得到深化。

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完善认知结构。教材用比表示果汁和牛奶的杯数关系,表示白色方格与红色方格的个数关系;让学生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来理解路程与时间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借助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联系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灵活、有序思考,合情推理比的基本性质,等等,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知识,在建立新概念的同时深化原有认知,不断完善认知结构。这样的编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准确地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二、鼓励多样策略,培养探索意识

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教材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发现和探索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填写质量和体积的比,并把比值相等的比填入等式,联系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已有认知进行合理推理,探索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在建立比的概念之后安排了按比例分配的例5,它是“平均分”方法的发展。本教材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法没有做统一要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进行探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可以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通过先求出1份的数,再求出几份的数;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再用分数乘法来解答。教材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又进一步沟通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完整、更合理。

三、激活生活经验。培养实践能力

本单元后安排的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内容是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比较高,很难用尺直接度量出它们的高度,要通过某种规律间接测量获得其高度。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发现“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竿高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应用所发现的规律或方法和经验,自主测量出大树或其他建筑物的高度。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乐趣,感受合作交流乐趣,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P70“认识比”例1、例2及相应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电脑出示:老师带来3幅黄山的风景图片,想看吗?

提问:哪幅图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认为第二幅)

讨论:3幅图是同处景,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最美观呢?(太长或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

小结:这3幅图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看来长和宽长度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2电脑呈现例1主题图(2杯果汁和3杯牛奶)。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根据回答板书)

小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比(板书)。

评析以欣赏感受3幅图片的舒适、美观度切入,引发学生思考,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制造一种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惊奇之中有一种期待,这些图片与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与此同时。及时呈现例l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此时揭示课题,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探究发现,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其实,“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看书自学,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1)交流:读法、写法、各部分名称。

(2)介绍:2比3记作2:3(板书、讨论说明注意点及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3明确比是有序的。

提问:2比3是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3比2呢?

追问:为什么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中2是比的前项,而在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中2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总结:两个数的比是有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能颠倒位置顺序。

评析继引入环节中的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也可以……时”,进而根据果汁是牛奶的2/3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从二者内在的联系中揭示比的关系。在这样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引导学生认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数学方法。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结合两个比的前后项的“不同”,巧妙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

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4完成“试一试”。

(1)讨论:

①指图中的1:8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②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③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2)交流。

(3)再认识:你知道第几瓶溶液最浓吗?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既利于后面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电脑出示例2讨论完成表格,问:你是怎么求出他们的速度的?

(2)交流板书: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提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揭示比的意义。

(1)观察:观察黑板上的几个比,讨论比与什么有关系?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

(2)小结:比与除法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

评析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进而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通过题中的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重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共同领悟中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3自学比值,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1)自学后小组讨论:

①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比和比值是一回事吗?

②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③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2)交流完成表格。

(3)说说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

评析自学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适当安排学生看书自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的情境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与掌握关于“比”的其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4内化比。

电脑出示:“在刚刚结束的我校乒乓球比决赛中,王勇同学以4:0大胜上届冠军李明获得冠军。”根据这则消息,小红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0。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个比分只表示双方的成绩,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无论是从意义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不同的。

评析学生联系自己课外积累的问题,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相比,产生了疑惑,而教师则启发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为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困惑。

三、自主练习,应用比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三第1-5题。

3 了解黄金比——电脑呈现小提琴、五星红旗、东方明珠塔等图片。

谈话:欣赏完这些有何感受?(充满美感),原来这些图片都运用了一种很特殊的比——“黄金比”,当比值为0.618时,这个比就称为“黄金比”。

4回忆。现在知道为什么课前第二幅照片最美观了吗?它的宽与长的比的比值就接近0.618。

四、全课总结(略)

习题开发设计

一、渗透新旧联系

根据课本提供的相关习题乃至例题。分析其内容与学生已学的哪些知识是密切相关或相联的。从而把新旧知识或思维方法进行合理整合和渗透。既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又唤起旧知构建新旧知识链,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案例1由课本P68“试一试”的内容设计为:“一种洗洁液,加进不同数量的水后,可以清洗不同的物品。下图表示在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时洗洁液与水的比的4种情况。(灰色部分表示洗洁液,白色部分表示加进的水)如果将其中的(1)和(2)两种溶液混合倒进一个比较大的容器内,此时这个比较大的容器里洗洁液与水的比是多少?如果将(1)、(2)、(3)和(4)混合呢?”。

设计意图一是加深对比的意义理解和把握,同时把比与已学的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计算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习题的综合功能;二是学生通过求每种溶液中洗洁液与水各占每种溶液的多少时,可以用分数求出,也可以用按比例分配方法求出,既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又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拓展知识内涵

根据课本内容的特点,着手考虑对课本资源作必要的充实和丰富,注入诸如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探究新发现的元素。通过让学生练习,巩固新知,丰富知识内涵。进而在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同时扩大了学生知识视野。

案例2由课本P72第3题设计为:“量出下列每一个三角尺上30。角所对的边和斜边的长,完成下表,仔细观察各个比及对应的比值,你有何发现?”

设计意图一是增加动手操作(测量长度)的机会,二是提升自主探究合作发现水平。学生发现“三角尺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规律,这是练习中的额外收获,在加深对三角尺边的认识过程中拓展知识的内涵,同时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的能力。

三、助推知识延伸

根据课本内容资源,着重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将现有的知识进一步延伸。设计的内容不仅利用双基能力的形成。而且要着眼未来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法,达到以旧引新、以旧促新的功能。

案例3由课本P74思考题设计为:“如图整个图形的总面积为90平方厘米。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小长方形面积的1/4相当于大长方形面积的1/6。

(1)求小长方形和大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多少?(2)求大、小长方形面积各是多少?”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篇12

我校一直着力于打造简约、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 鼓励数学老师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思想的形成.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 我尝试“放手”, 将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 通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 跳出了教材、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 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如商标中、新闻联播中介绍的百分数) , 关注在课堂学习中新生成的百分数, 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

这节课中, 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研究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我尝试用心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到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调查寻找的丰富教材, 组织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讨论, 提升了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描述及评析】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习内容我来定

在上这节课之前, 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准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可以摘抄, 也可以拍照或将实物带来.

于是, 课堂伊始, 我就提问:“你在生活中找到百分数了吗? ”

生:“我在餐巾纸的包装袋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木浆. ”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牛奶. ”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百分数, 85%山羊绒. ”

……

师:“百分数好找吗? 为什么那么好找? ”

生:“因为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百分数. ”

师:“这就说明大家都非常喜欢使用百分数.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话题值得我们研究吗? 除了这个问题, 你还能想到哪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小组讨论中列举出本节课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用处、优势,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案例评析:课堂伊始, 我就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关于百分数, 你想知道什么? 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 畅所欲言, 学习积极性相当浓厚. 在全班汇报的过程中, 我根据学生的汇报, 着重引导出几个重要的问题:如百分数的意义、用途、好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板书在黑板上, 极大力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感觉在老师和大家讨论我提出的问题. 一节灵动的课, 如果光有老师不停地讲学, 那绝对是不完美的, 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剥夺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的权利. 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生成的资源, 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课堂以最真实的本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问题我分析, 学习方法由我选

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 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自己制定学习方法, 逐一解决.

师:“我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列举这几个颇为关键的、继续解决的问题, 那么你们是想我来逐一告诉你们, 还是想自己研究呢? ”

生:“当然想自己研究! ”

师:“好, 那我们就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自己看书, 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结合刚才我们找到的百分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出来. ”

生:“85%山羊绒中的百分数表示山羊绒占整件毛衣的85%. ”

生:“100%纯木浆, 如果把整袋餐巾纸看作100份, 那么里面的木浆就占100份, 说明全是木浆, 没有其他物质. ”

生:“蛋白质28%, 牛奶盒上的这个百分数指的是蛋白质占整盒牛奶的28%. ”……

出示豆奶的营养成分:蛋白质34.5%, 糖20.5%, 脂肪10.67%, 矿物质28.5%, 维生素5.83%,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很自然地利用表中的百分数去比较各种营养物质的多少.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豆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

通过我的追问, 自然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研究———百分数的好处和用途.

结合刚才学生的比较结果, 我进行了小结:正是因为都把一个整体看成100份, 所以百分数非常便于比较, 人们在统计、调查、分析、比较的时候往往选择使用百分数来呈现研究结果.

师:“我这里有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100%, 75%, 90%, 如果是你, 会选择哪种牛奶? ”

生:“我会选择纯度是100%的, 这样比较营养, 毫无添加. ”

生:“我要选纯度是90%的, 添加一点食用香料味道会更佳, 我就比较喜欢麦香味的. ”

案例评析: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找百分数、课中交流、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文化特点.同时, 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 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 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百分数意义的真正内化. 接下来的练习中, 通过一个开放式的提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仔细观察, 同时应用刚掌握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这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得出了各种物质间的大小关系. 我恰到好处地引导:“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立刻过渡到学生对于百分数优点的研究上.最后的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 正是考验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学生在牛奶纯度问题上的表达, 引来了全班学生的一阵笑声, 但恰恰是这有趣的谈话, 足以证明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透彻的.

三、我的疑问我解决, 学习效果你来测

此时还剩最后一个问题: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我开展了小组竞赛, 比一比哪组找到的最多, 借此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各种不同点:读写方式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看成100, 分数分母不唯一;分数可以表示分率或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 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便于比较, 分数则要通分;分数单位不同……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 我们找到了百分数和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 下面就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话, 判断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都能改写成百分数吗? ”

生:“一根绳子93/100米, 用去了它的37/100. 第一个分数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因为93/100有单位, 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第二个分数可以写成37%, 把一根绳子看成100份, 用去了37份. ”

生:“23/100千克相当于46/100千克的50/100. 前两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 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而最后一个分数可以, 改写成50%, 表示百分率, 是数量之间的关系. ”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百分数:1%, 18%, 50%, 89%, 100%, 125%, 7.5%, 0.03%, 300%. 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 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

生:“我最喜欢100%, 因为100%就表示全部, 非常圆满. ”

生:“我喜欢50%, 这个数和0.5, 1/2一样, 也能表示一半. ”

生:“我喜欢300%, 这个数是100%的3倍, 比1还要大, 说明超额完成任务. ”

生:“125%也比100%多, 比1要大. ”

生:“我喜欢0.03%, 因为这个百分数中还有小数, 很有意思.”

师追问:“那你们觉得0.03%这个数大还是小? ”

生:“很小, 因为如果把总数看成100份的话, 才占0.03份, 太少了. ”

案例评析:数学练习的价值, 不仅在于巩固知识, 反馈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形成技能, 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拥有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能够自主探索和创新, 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 通过最后的几道练习, 能够很好测试出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特别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这个设计, 在测量对百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 也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激发他们自主联系实际, 思考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为后续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案例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 更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 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把催生数学思想看成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把学生的自我发展当作教学的至尊追求.

“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其实教师只需要在关键时给予点拨、评价, 在课堂中, 教师扮演的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 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摘要:“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放手”,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关键词:放手,自主探究,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史宁中.教育与数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生命路程作文下一篇:大连科技学院组织开展“扶贫日”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