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通用11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1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学校:姓名:
一、选择题:20%
1、冰融化、卫生球变小、铁生锈、蜡烛燃烧等都是物质发生的()。
A、变通B、变革C、变化D、变质
2、给铁门刷漆是为了防止铁门受潮()。
A、雪亮B、生锈C、好看D、生铁
3、燃烧着的火熄灭的原因是()。
A、氧气加大B、氧气隔绝C、氢气加大D、空气灭绝
4、在客观条件允许时,温室可以较完善地满足植物的()需要。
A、死亡B、称霸C、生长D、交流
5、植食性动物是以()为食料的动物。
A、菌丝B、鱼肉C、泥土D、植物
6、大西洋上的马德拉岛上有()种昆虫。
A、1000B、100C、550D、100007、生物进化的原因主要是()的变化。
A、气候B、水域C、土壤D、环境
8、动物的遗体和遗迹经过漫长的时间而形成的“()”就是化石。
A、清水B、石头C、木头D、大脑
9、当有害气体和尘埃等进入空气时,空气就被(),天空也就变得灰蒙蒙了。
A、洁净B、压缩C、污染D、清除
10、()的开发和利用是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A、土地B、树木C、资源D、电力
二、判断题:80%
1、冰融化成水以后颜色会改变。()
2、铁生锈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有许多方法。()
3、蜡烛燃烧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品都是由一种物质构成的。()
5、生活中许多混合的物质如盐和水是不能够被分离的。()
6、人们难以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生活服务。()
7、没有办法让木炭燃烧的更旺。()
8、使用电灯时可燃物不要接触或靠近灯泡。()
9、各种各样的生物与环境没有什么联系。()
10、热带雨林气候炎热,雨水充足,这里树木长得很低小。()
11、在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应用温室栽培园艺作物。()
12、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没有关系。()
13、生活在水里的鱼类生长的鱼鳍是多余的。()
14、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弱。()
15、植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没有食与被食的关系。()
16、不同的生物在食物链中起着相同的作用。()
17、人类许多外貌特征如发色、肤色和耳垂形状等是不可遗传的。()
18、在生存竞争中,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起作用。()
19、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0、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用水是主要的污水来源。()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2
二、读拼音,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汉字。(6分)
yóu秉烛夜()言不()衷()豫不定
yú()不可及()贯而出()事无补
pí沁人心()乐此不()()开肉绽
yíng热泪()眶()刃而解云雾()绕
三、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大风刮走了气球。(2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2分)
光景:①风光景物;②境况;状况;情景。
①_______
②_______
3.嘹亮的歌声荡漾在平静的湖面上。(缩写句子)(2分)
______
4.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令世人惊叹。
B.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不能不令世人惊叹。
C.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怎能令世人惊叹?
D.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怎能不令世人惊叹?
5.请写一句你喜欢的公益广告或送给同学的毕业留言。(2分)
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通过这一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的雷锋,______的南丁格尔,______的老班长,______的詹天佑,以及被誉为“______”的诺贝尔和“____________”的袁隆平。(6分)
2.看到“离别”,我想到了本学期学过的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矛与盾》这则寓言可以用成语______来概括,这则寓言告诫人们____________。(2分)
4.君子和而不同,。仁者乐山,_________________。(孔子)(2分)
5.我会连线。(4分)
相思鸟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金孔雀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橄榄树代表美好的爱情
曼陀铃象征成功的事业
五、下面是一位同学习作中的一段文字,有几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再给这段话写个简单的评语。(6分)
在家中,除了爸爸就数我的军棋下得好。①可近日竟让弟弟杀了个体无完肤,鬼知道他用了什么战术。本来这也算不了什么,胜负乃兵家常事嘛。可是弟弟,赢了几盘棋就洋洋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动不动就说我是“纸老虎”,还要我尊他为“师傅”。②见我空闲下来,马上过来挑战:“在杀几盘,敢不敢?”③气得我直咬牙,说:“让你神气几天,等爸爸回来,我叫你……哼……”
1.第①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请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替换。______(1分)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______(1分)
3.第③句中带点的“直咬牙”语气过重,请换用一个。______(2分)
4.评语:____________(2分)
六、课内语段回放:阅读《一个这样的老师》片段,回答问题。(11分)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从来没有过那你那天拿的头骨是怎么回事比利问
那件头骨嘛怀特森老师笑了不过是马的头骨罢了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
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到吗?既然是‘绝迹’了,我们顶多只能发现它的骨骼化石。而我却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具体特征,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怀特森老师说试卷上的分数是要登记在成绩册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狡黠:_________________
郑重其事: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2分)
3.转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从这件事中学到了_____。(2分)
5.这篇文章还有个题目是《我最好的老师》,这两个题目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为什么?(不能写自己老师的真实姓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语段品读: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2005年8月,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是稍显寒冷,玛丽娜围栏的木门,拉了拉围巾,随手把一袋垃圾了左边的垃圾筒里,右边垃圾筒旁正蹲着个拾荒孩子。在帕雷尔摩富人区,这种场景司空见惯,忙碌的玛丽娜往日目光不会为此停留哪怕一秒钟。
今天,她不由脚步,()眼前的孩子正在把的垃圾又一点点放回垃圾筒。她收拾得是那么的仔细、耐心而庄重,仿佛面前不是一堆垃圾,而是一棵圣诞树,她正在摘取她的礼物。
“喂,孩子,别人可都是翻完垃圾就走的,你为什么还要动那些脏东西?()再过一会儿环卫工人()会来收拾。”玛丽娜问了一句。
“这块草坪多漂亮,毕竟环卫工人还要等一会儿,即使瞬间也要让这里尽可能美丽,不好吗?”孩子边收拾着垃圾边说。
这个拾荒孩子的话让玛丽娜很意外。瞬间也要美丽,她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孩子的背影,这孩子的话有些让她感动。许久,孩子突然意识到和她说话的人并没有离去,赶紧站起来转过头。
在那瞬间,玛丽娜惊呆了,面前这个孩子()衣服很旧,()很整洁,面容黝黑()很干净,而她姣好的身材和脸型是玛丽娜近几年都很少见的。“你愿意当模特吗?”玛丽娜脱口而出。玛丽娜·冈萨雷斯——世界著名项链设计师,她知道什么样的苗子能成为一流模特儿。
三年后,这个叫妲妮拉的拾荒女孩接连击败一千多名竞争对手,摘得全球最大模特经纪公司Blite举办的“世界精英模特大赛”阿根廷赛区选拔大赛的桂冠。从丑小鸭到白天鹅,从垃圾堆到T台,记者问玛丽娜是怎么发现妲妮拉的潜质的,玛丽娜笑着说:“懂得瞬间也要美丽的人,想一生不美丽都难。”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上。(2分)
放进翻过推开停下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分)
3.选取文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作为文章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1分)
4.从妲妮拉的角度,简要概括这个小故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妲妮拉的成功,有人说完全是因为她的机遇好,有幸遇到了玛丽娜。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怎样理解“懂得瞬间也要美丽的人,想一生不美丽都难”这句话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30分)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3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这一课是在前面一课研究了拱形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3、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活动,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提高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
◆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拱形承重的特点已基本掌握。学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所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 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教学难点:能用已有的知识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说用具:
1、分组准备:(1)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2)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每组一个圆环(主要在实验时能更好地起到抵住拱足的作用。)
2、教师准备: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实物、课件等。
◆ 说教法、学法:
根据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索”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方法,有利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说理念: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实物,课件等,把静态的课本教材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讨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 说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主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教,甚至是满堂的灌,来使学生获取知识,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而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近几年来,我试行了一套符合小学科学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来实施“先学后教”,并做了课题研究。现在我就《找拱形》这课是如何实施“五自”教学模式的,谈谈我的设计。
(一)激趣设疑,自主学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欣赏课件中的圆弧形、圆顶形等建筑物和周围熟悉的物品(如安全帽等)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类似拱形的结构。在此,我引导学生回顾拱形结构承重的特点,并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拱形结构。同时板书课题来揭示新课的学习。
这个导入,我用知识铺垫,以旧引新,设置悬念,学生则回忆知识,引起期待,思考质疑,提出“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这个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是讨论研究方法。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探究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實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
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用了前几课中用过的材料:硬纸条。我在这时向学生出示这样的“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活动记录表
许多同样的拱条可以组合成一个圆顶形。测试不同数量的拱条组合在一起时能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方法
预测能承受的垫圈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能承受的垫圈数
一个拱形
二个拱形
三个拱形
更多拱形的组合
我们的发现:
先让学生作出假设:随着拱形数量的增多,承受的垫圈数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预测这样的问题。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拱形的力量》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三)归纳提炼,自觉巩固
有了方案,又做好了预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合作探究之后,自觉地去整理数据,分析现象,汇报交流,最终获得这样的结论:拱形越多的组合,承重力越大。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反馈矫正,自行提高
有了前面的理论作支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半个乒乓球有多大的承重力?以及对塑料瓶形状的分析,那就轻而易举了。学生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放上重物试一试等方法,当堂检测了“圆顶形有拱形承载压力大地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的事实。接着就顺理成章地学习“球形”的受力特点。
紧接着,让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想到:眼皮、鼻子是拱形的,指甲是拱形的,屁股是拱形的,鸟类等动物的蛋也是拱形的,甚至有孩子会说“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由球形的子宫保护着”。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此环节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就应该让儿童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来学习科学,通过观察、试验、综合及运用,在掌握科学概念原理的同时,获得对社会、自然的真切了解,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五)课后延伸,自由发展
前面的“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学生兴致非常高,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讨论着。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就顺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建筑物、生物体上有拱形结构?请课后继续收集资料,下节课在一块分享。”
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 说特色: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
我力求从上课到下课都在真正地全面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在这种充分期待与信任之中,学生就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同时做到“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也就是我们教师要切实做个问题的发现者、指导者、引领者。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分析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此次综合学力调查考试,源湘学校六年级科学收上有效试卷
22份,人平83.9 分,及格率100%,优秀率54.5%。总体上反映出学生掌握的状况良好。
二、答卷情况:
100分的为0人,90—100分的有 7 人,80—90分的有 8 人,70—80分的有 5 人,60—70分的有
2人,60分以下的有 0 人。
三、试卷总体评价
1、试卷注重对本册科学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试卷中容易题占大比重,且考查形式多样,包括填空、选择、操作等。
2、试题紧密联系生活和实际,营造出现实的氛围,凸显了科学的实用价值。部分考题不但题目本身涉及生活,而且考查生活中的实际操作过程。如二(13)题。
3、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二(14)题。
4、试题渗透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应形成的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如二(12)题,三(16)题等。
5、试题对本学期各个知识点的考查较为全面,分值较为合理。
6、试题的美中不足:
三(17)题由学生抢糖果的模拟实验要求学生结合在生物与环境单元所学知识,推断野生动物之间的竞争会如何影响它们。此模拟实验所具有的类比性可能对小学生的潜意识产生误导,可能促使学生产生不健康竞争的意识。
四、从学生答卷中发现的问题
1、部分答卷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
2、学生组织书面语言进行描述和推断的能力有待加强。
3、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加强。
五、对教学的建议
1、严格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点之间潜在关系的沟通,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现象中学习科学知识在生活及活动中体会知识的运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5
一、识字与写字
1.看拼音写词语。
dǒu qiào yín sònɡ ào mì yùn hán
( ) ( ) ( ) ( )
jìnɡ mì hōnɡ kǎo yīn yùn qín miǎn
( ) ( ) ( ) ( )
kān zǔ náo jī zhì liè
( ) 测 ( ) ( ) 笑 真( ) 恶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刚劲(jìng jìn) 食不下咽(yàn yān ) 藐视(miǎo mǎo) 怒号(háo hào)
二、阅读
3.将“祖国在我心中”六个字按音序排列。
4.词语盘点。注意带点的字词,按要求答题。
(1)一切都沉在朦胧( )的薄暗中。(写近义词)
(2)战争让许多无辜的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 )。(写反义词)
(3)“频来入梦”的“频”意思是: “可见一斑”的“斑”意思是: 。
(4)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根据人物的行为品质写一个成语)
5.品味句子。
(1)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感到甜蜜的原因是: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3)这是课文《詹天佑》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
“ ”这个词语概括了全段的意思。
6.腹有诗书。
7.(1)唯有 ,唯有 ,中国才有真进步。( )
(2)我爱我们的民族,这是 。(周恩来)
(3) 。(邓小平)
(4)我爱我的祖国, 更无法写作。( )
(5)我还从古诗中知道 的这样一句爱国名言:
7.回顾《彩色的翅膀》,答题。
一.课前连接语
1.第一句讲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第二句讲了一些什么?
二.片断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眼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nie)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ze)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1)这一段写 的情景。
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 的心情。
(2)第二句中的“甘泉”指的是:
8.课外短文阅读,答题。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演出可谓盛况空前。
对台北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啊!
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怅惘。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着雨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摘下送到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以下(4)、(5)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1)作者来台北干什么?究竟看到了什么?
(2)下面ABCD四项中“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项是什么,请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盛情邀请( )(2)盛况空前( )
A、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 D、盛气凌人
(3)第3自然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答:
(4)老乡与我们交谈时神情“黯然”是因为什么?而“铿锵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
答:
(5)为什么看戏的老乡们一听到《卖苗郎》、《寻儿记》便失声大哭呢?
答:
(6)第5自然段中画浪线的句子与哪句相呼应?用横线画出来。
9、综合性学习
11.下面的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对象是什么?填一填。
12.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枫桥的钟声”指哪一首诗?《 》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诗魂”指我国古代诗人?
啊!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南湖的航船”指哪一位伟人?
12.在“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都办过手抄报,你认为一份优秀的手抄报应具备哪些条件?至少写出4点。
13、阅读新世界
人有魂,国有魂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儿的。但我不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儿。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名叫《龙虎斗》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肌肉一抖,怪吓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个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个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个打水的精壮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了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傻!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想,假如人有魂儿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揪在一起,一场撕打迫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来,眨眨那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音像银铃似地说:“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在这儿吧。”
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白净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的乌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
这趟车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那小姑娘:大眼睛,乌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三个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 我不信 难道是看花了眼 绝不会 那么 她是躲到别的车厢 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追上,她提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了,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那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相信: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旁若无人:
迫在眉睫:
2.“魂”的解释有三项: ①可以脱离人体存在的灵魂; ②人的心灵; ③崇高的精神。(4分)本文有四处提到“魂”,它们的意思分别是:第(1)段中是( );第(9)段中是( );第(18)段中是( );第(21)段中是( )。
3.给第18自然段加标点。
4.作者刻画小姑娘主要运用 描写,这样写的原因是
5.小姑娘说的“我要下车了”是不是谎话?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6.文章用了不少篇幅写两个小伙子吵架的经过,这有什么必要?
7.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
8.最后一句的意思 ,它在全文的作用是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篇6
táo zuì nín zhòn ké sòu dé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
bào qiàn jìn mì juàn liàn jiāo zhào bù ān
( ) ( ) ( ) ( )
二、按要求写成语。(5分)
1、写四个含反义词的成语:
( )( )( )( )
2、写出四个含有人体名称的成语:
( )( )( )( )
3、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 )。(1分)
三、给带点的字、词选择恰当的意思。(5分)
1、讲究:①讲求、重视;②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③精美
祭器很讲究( ) 讲究卫生( ) 这里的技术是大有讲究的( )
2、故:①事故;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④朋友,友情;⑤死亡
变故( ) 病故( ) 沾亲带故( ) 故乡( )
3、之:①往;②的;③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钟子期必得之( ) 赤子之心(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四、判断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填在括号里。(5分)
1、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 )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
3、这天气真冷,都快把我冻成冰了。 ( )
4、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 )
5、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五、改写句子。(6分)
1、缩写句子。
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
3、把下面的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六、填空。(19分)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写《天净沙秋》: , ,。青山绿水, 。(4分)
2、子期死,伯牙谓 ,乃 ,终身 。(3分)
(二)填空。
1、鲁迅原名 ,浙江 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作品集有《 》、
《 》等。《少年闰土》节选自他的小说《 》。从第五单元这些课文中我知道鲁迅是一个 、 、 的人。写出一句鲁迅的名言: 。(4+1分)
2、詹天佑是我国 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从 、 、
三个方面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他根据居庸关、八达岭不同的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 、 两种施工方法。作为一名中华少年,我想对詹天佑说:
(3+1分)
3、填写下面古诗词中的花名:(3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3)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5)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7
由于小学生对艺术之美缺乏感受和认知, 特别是农村学生, 接触艺术的机会较少, 创作艺术的实践更少, 导致在说和写方面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容单一, 大部分学生选择的都是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 而且是同一作品;二是美感缺失, 学生或许知道一些艺术形式, 但对美缺少感受, 表达干瘪无力。因此建议两点:一是鼓励学生从多方面介绍身边的艺术, 丰富表现力;二是要说出自己对艺术的感受, 增强感染力。
一、深入艺术调查, 交流多种形式的艺术
1. 课前充分准备, 丰富说话内容。
此次口语交际与单元课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在学完一篇课文后, 便可以让学生找找身边类似的艺术, 如由贝多芬的《月光曲》想到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蒙娜丽莎之约》想到徐悲鸿的《马》;由《我的舞台》想到梅兰芳……学习单元导读时, 即可分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 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 边留心积累。
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 每组3~4人, 可以统计名人的艺术品, 也可以记录自己或小组成员的创作。形式可以是唱歌、舞蹈、书法、绘画、手工制作、乐器演奏、小品相声、模仿秀、口技、民间工艺等。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既拓宽了学生对艺术的认识, 又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
2. 营造艺术氛围, 激发交流欲望。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 以经典乐曲为背景音乐, 展示国际国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可以是书法、美术, 也可以是雕塑、建筑, 重点展示师生的优秀创作, 将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各类艺术品在教室内合理地安排布局, 让学生耳濡目染。如, 利用“艺术园地”或“文化长廊”张贴师生优秀画作, 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等作品, 营造具有良好交际氛围的课堂, 从外部感观和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其产生表达的欲望。有了适时有效的铺垫, 导入交际话题便水到渠成。
3. 密切联系生活, 丰富活动形式。
学生创作和收集的艺术作品虽然从形式到内容都还存在瑕疵, 但交际活动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围绕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 将内容讲清楚、说明白。结合本次“身边的艺术”口语交际要求, 可根据调查内容将学生分为三组:艺术形式大观园、艺术品展览馆、艺术故事大联播。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展示交流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促进学生再度合作、交流。具体要求是:汇报交流的学生要讲清楚、讲明白, 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 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 听后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鼓励学生说话形式不拘一格, 或同桌, 或小组, 或班级, 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 可以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 也可以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二、恰当运用表达方法, 融入独特感受和想象
1. 展示艺术作品, 个别上台交流。课前, 布置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或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 或者带一件自己创作的艺术品, 便于课堂上交流评价。课始, 先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 要求边介绍边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鼓励引导:经过六年的学习, 同学们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才艺, 这些精彩的画面就是有力的证明, 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然后请1~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 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能简单评价他人的优点与不足, 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 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 要反复强调, 可举学生说话中的语句或本组教材中的例子, 说明在叙事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能促使情节展开, 内容丰富, 更加生动、感人。最后明确小组交流的形式, 要求各小组用相同的方式介绍组内其他成员的艺术作品。
2. 推举组内先进, 代表小组交流。明确具体要求和方法后, 便可根据学生收集的艺术作品内容, 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展示活动组等, 由小组长顺序安排组内成员交流, 互相发现优点, 指出不足, 帮助改进。小组活动结束后, 每组推荐1名作品内容新颖、形式独特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全班同学提出修改建议, 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
3. 指导习作, 融入想象和联想。此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上展开的, 口语交际重在将“身边的艺术”介绍清楚, 而习作在此基础上则要求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 融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进行书面表达。教师应帮助学生多选自己生活中熟悉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 消除对艺术的神秘感和距离感。在记述和描写中, 适当结合自己的心理活动来写, 如, 艺术创作屡屡失败的沮丧和气馁;刻苦学习艺术的酸甜苦辣;取得点滴进步的兴奋和喜悦;最终完成艺术作品的成就感……也可结合自己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来写, 表达对艺术品的个性化感受。
4. 组织习作修改, 全班赏析评议。评议修改是习作练习中重要的一环, 由于学生对艺术的认识或领悟的欠缺, 习作可能会单一无新意, 或空洞无感受, 修改时, 教师要抓住学生介绍的内容, 多角度、多方面引导, 特别要注意克服不同学生在介绍艺术品或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人云亦云现象。
学生修改完毕后, 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 让其他同学赏析, 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三、强化说写联系, 形成交际与表达技能
六年级上册《习作3》教学品评 篇8
师:(出示一名学生的周记《炒土豆丝》片段:开始切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可怎么也学不来。妈妈切的土豆厚度不到半厘米,而我呢,切的最薄的也有2厘米。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经过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将土豆切好了。)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生:开始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切,很聪明,只是妈妈怎样切的我们没看到,可以补写出来。
生:他能用数字——“半厘米”“2厘米”来写,只是他是炒土豆丝,两厘米多厚呀!一个完整的土豆,一般只是十厘米大小,几刀下去不就完了?用得着十分钟吗?
生:读到现在也不知他切的是土豆丝,还是土豆片。
生:“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他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大家帮帮他,把切土豆的动作写具体。
生:我觉得要将动作写具体,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回忆。
生:实在想不起来回家再做一次,边做边记录,不一定全记下来,做完了再回忆、写完整。(板书:回忆体验记录)
【点评】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写作契机。看似一个简单的评价,为下面写好动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亲自观察,体验动作
师:现在,咱们一起亲自感受如何写好动作。拿出你们带来的大蒜头,揉揉,捏捏,闻闻,它像什么呢?
生:它像个白色的小南瓜,上面还有个长长的小辫儿。
师:真会观察,注意到颜色,还看到了小辫儿。教师手里的这颗蒜头的小辫儿像什么?
生:直直的,像小姑娘的冲天辫,大约有两厘米长。
师:看得真仔细,比喻用得也恰当!怎样剥,猜猜看,能用到哪些动作?(板书:捏、掐、撕、拍、拽、捶、咬、掰、抠)
师:下面大家一起剥大蒜,注意动作和感受。(学生剥蒜)能说说你是如何剥大蒜的吗?
生:我用力掰没掰开,用牙齿咬,太辣了。我又用力拽中间的小辫儿,居然把它拽开了一个口子,再一掰就掰开了。
生:我是这样剥大蒜瓣儿的:先用食指挠几下,没把外皮挠掉,我用牙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再用手剥,就撕开了它的外皮,露出白嫩嫩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白白的,就像个小宝宝。
师:你不仅会剥大蒜,还边剥边观察,边想象,真了不起!能把自己刚才剥大蒜的过程写下来吗?
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生写剥蒜头,交流
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读你认为最漂亮的几句或一段?
生:看看它的头顶,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绿绿的芽,弯弯的,像舞动的小草,美极了。底部是一条条的蒜须子,黄黄的,硬硬的,摸起来一点也不舒服。我用指甲顺着蒜瓣的缝隙使劲地向外拉,想揪出一个来,可它们死活不愿分开,不知是兄弟情深,还是故意和我作对。
生:我拿起一个蒜瓣,它仿佛热了,早就想让我帮它脱外衣似的,我只是轻轻地一掀,它就脱去了外衣,露出白白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可爱极了,像个可爱的小宝宝裹着一层纱衣。忍不住闻一闻,好香呀,真舍不得放进嘴里……
【点评】让孩子自己剥大蒜,亲自体验剥大蒜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写起来便会得心用手。其实,每做完一件事,学生们都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习作也是一样。
2.写后修改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周记,用刚才学习写动作的方法,把你做菜的动作放电影,修改自己的习作。看谁的菜肴味道美,谁的菜肴我们一读就会做,就想吃!(生改习作)
师:谁愿意让我们分享你修改的快乐?
生:我先把锅烧热后倒油,谁知刚倒下去的油“啪啪”地叫起来,那些小油滴们到处乱蹦,好像一大群顽皮的孩子在玩蹦蹦床,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跳到西,好不热闹。我赶紧把切好的千张倒进去,响声立刻小了许多,只有几个还在顽皮地小声偷笑。
生: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只鸡蛋小心地在碗边敲起来,可鸡蛋好像和我作对似的,就是不开口。我稍微用力敲几下,好不容易才出现一个小洞,我用手一掰,蛋清和蛋黄就滑人碗中。淮知不小心,鸡蛋壳竟然掉了进去,它就像一只小船在河里划行。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抓住动作这个细节来修改文章的,炒菜会了,打球、洗衣、骑车……是不是都会了?放慢速度,好好体验,成就一篇精彩的习作!
【点评】这节课教师对学生“点化”了习作方法,并“引导”实践运用,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印象深刻,影响也深远。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篇9
一、计算我最棒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75%+25%= 16 16 = 1-45%= 45 58 = 0.35+85%=
847 = 52= 33a+56a= 512 3= 1.258=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8分)
713 34 + 34 613 37 711 + 47 711
127 ( 23 - 14 ) +
3、解方程(6分)
4 x + 4.4 = 10 x - 32% x = 1.7 9.1-14%x=0.7
4、列式计算。(6分)
1、一个数的 72 是 145 ,这个数的14 是多少?
2、一个数的75%加上75与45 的积和是156,这个数是多少?
二、填一填。(每空0.5分,共17分)
1、( )72 =15=( )30=七五折=( )%
2、正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3、一个圆的周长等于它直径的( )倍。
4、38000米2=( )公顷 75分=( )时
5.02分米2=( )厘米2
8.75米2 =()米2()分米2
5、一个挂钟分针长5厘米,它的尖端走了一圈是( )厘米。
6、把5克盐溶于9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
7、一个数的20%是30,这个数是( ),20吨的14 是( )。
8、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每段绳子长( )米。
9、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10、甲数是10,乙数是8,甲数比乙数多( )%,乙数比甲数少( )%。
11、80米比( )米短 ,( )米比80米短 。
12、把3.14、31.4%、3、三成四、五个数从大到小排列:
( )( )( )( )( )
13.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厘米2。
14、一根木料用去40%后还剩下1.5米,这根木料长( )米。
15、有一个用正方体木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 ,从右面看是 。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 )个正方体木块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一件上衣先涨价20%,再降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3.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
4.一根铁丝长 米,用去 米,还剩下全长的 。 ( )
5.一种商品打八五折出售,也就是把这种商品优惠了15% 。( )
四、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一个挂钟的时针长9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走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正确列式是( )。
A、923.14 B、3.14922 C、3.1492
2. 画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 )厘米。 A、3 B、6 C、9 D、12
3、兄弟俩集邮,哥哥的邮票比弟弟多13 ,弟弟的邮票比哥哥少( )。A、13 B、12 C、14 D、34
4. 一台电冰箱的原价是2100元,现在按七折出售,求现价多少元?列式是( )
A 、210070% B 、210070% C、2100(1-70%)
5. 商店进来某型号的洗衣机定价1500元,因为销售太旺,第二天涨价 ,到第三天又发现销售太慢,结果又降价 ,降价后的价格与原来的价格相比(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试卷 篇10
一、填空。(25分)
1.( )( ) =0.35=( ):60=28÷( )
2.4米是5米的( )( ) ,5米是4米的( )( ) ,4米比5米少( )( ) ,5米比4米多( )( ) 。
3.( )千克比30千克少13 。
40千克比( )千克少13 。
比( )公顷多27 是90公顷。
4.12米增加它的13 后,再减少13 米,是( )米。
5.3吨煤用去13 后还剩( )吨,( )吨煤用去13 后还剩3吨。
6.修一段公路,每天修它的219 ,5天修了这段公路的( )( ) ,( )天可以修完。
7.已知六(1)班男、女生人数比为5:3,男生比女生多8人,男生有( )人。
8.50的417 相当于60的( )( ) 。
9.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两队合做( )天可以完成。
10.现价比原价降低110 ,现价是原价的( )( ) 。6月份比5月份增产110 ,6月份产量相当于5月份的( )( ) 。
11.码头上有676个学生准备渡江,派来的船只大小一样,乘坐的.人数相同,分四批把他们渡完,派来( )只船。
12.甲袋大米的27 给乙袋后,两袋大米同样多,原来乙是甲的( )( ) 。
13.找规律填空
(1)1,1,2,3,5,8,( ),( )
(2)已知3+32 =3×32 =92 ,5+54 =5×54 =254 ,
则( )+( )( ) =( )×( )( ) ,A+( )( ) =A×( )( )
二、判断题。(10分)
1.今年吴良村产粮42吨,比去年增产16 ,今年比去年增产7吨。( )
2.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4 ,女生人数就比男生少14 。 ( )
3.1千克苹果比1千克梨贵310 元,那么1千克梨就比1千克苹果便宜310 元。( )
4.A、B是不为0的自然数,A÷16 =B×15 ,则A
5.一堆货,已运的占总数的27 ,则已运的就是剩下的25 。 ( )
三、选择题。(10分)
1.甲比乙多25 ,乙相当于甲的( )
A.35 B.53 C.57 D.75
2.打一份稿件,单独打甲要13 小时,乙要14 小时,求两人合打的时间,列式为( )
A.1÷(13 +14 ) B.1÷(3+4) C.1÷13+4
3.“8月份增产110 与9月份产量相同”,是把 看作单位“1”。 ( )
A.8月份产量 B.9月份产量 C.8月份增产的产量
4.一种电视机提价110 后,又降价110 ,现价( )原价。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5.甲数是35 的13 ,乙数的35 是13 ,两数比较(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四、计算。(33分)
1.口算。(3分)
516 ÷14 = 42×23 = 91÷1314 =
710 ÷25 = 12 ―13 = 56 ×45 =
2.脱式计算。(18分)
(16 +34 +56 )÷14 517 ×19 +1217 ÷9
3―58 ÷2536 ―110 710 +57 ×45 +37
45 ÷89 +57 ×725 25 ÷2+2÷25
3.列式计算。(6分)
(1)一个数的58 加上23 的和是34 ,求这个数。
(2)一个数的13 比它的15 多14 ,这个数是多少?
4.解下列方程。(6分)
X+29 X=1112 23 X―15 X=14
五、动手操作题。(6分)
新新家装修房子,爸爸买了四幅“春夏秋冬”的风景画,准备用钉子钉在墙上作装饰。现要求每张画的4个角都钉上1颗图钉才行,一共需要多少颗图钉?你能帮他设计几种方案吗?(以钉子颗数的不同为标准,画出简单示意图。)
六、应用题。(36分)
1.一个果园去年产橘子56吨,今年比去年多生产17 ,今年生产橘子多少吨?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6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8天完成,甲队先做3天,然后由乙队去做,还要几天才能完成?
3.某电视机厂原计划全年生产彩电7台,结果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59 ,照这样计算,全年可以超产多少台?
4.果园里有苹果树98棵,比桃树多16 ,果园里有桃树多少棵?
5.网络公司为某花园小区安装宽带网络线,已经安装了250户,还有611 没有安装,这个花园小区一共有多少户居民?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11
本次模拟考试是标准参照考试,具有水平考试的性质。考试命题是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并适当渗透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
命题形式体现人文关怀。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特点,我们在数学试题的表达及试卷的编制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如将过去呆板枯燥的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试题名,改为用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做试题名。如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判断题改为仔细推敲、认真辨析;计算题改为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应用题改为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并且使用了卷首语、卷后语。
命题的内容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追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满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层面的学生数学能力都得到展示。
试题的取材注重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努力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情境化。试题呈现形式力争多样化,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
本套试卷基本上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能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
2004年小学六年级毕业数学试卷
亲爱的小朋友,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即将结束了,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希望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你是最出色的。
一、填空
1.四百八十亿七千零六万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2.一个数由5个10,4个1,3个0.01和4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
3.2.4时=()时()分;2030千
克=( )吨=( )吨( )千克。
4.5/7的倒数与5的倒数的和是()。
5.8 . 62975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6.数A=2×2×2×3,数B=2×2×3×5,A 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
是()。
7.把120分解质因数是( )。
8.在一张图纸上,用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9.把7/11、0.63和63.4%这三个数从大到小排列:()。
10.一个两位数,除以7,商和余数都相同。这个两位数最小是(),最大是()。
11.把120本书,按5∶3分给四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分得()本,三年级分得()本。
12.用一张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硬纸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剪去部分占这张正方形纸的百分之几?列式为()。
二、仔细推敲,认真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角的大小与角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比的比值是1/3。()
4.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5.经检验,120件产品全部合格,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120%。()
6.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三角形是由三条()围成的图形。
A .线段B . 直线C.射线
2.在所学的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最多。
A.长方形B.正方形
C.等边三角形 D.圆
3.用12.56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圆,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
A.正方形B.长方形C.圆形
4.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天完成,乙队单独做6天完成,两队合作2天后还剩下()未完成。
A.5/6 B. 1/6 C. 1/5
【上面的填空、判断和选择涉及的知识面广,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1.简便计算。
8.07-2.73-1.274.6×9.8+9.8×4.4+9.8
2.脱式计算。
18÷0.5+0.5×0.3
[56×(3/7-3/8)] ÷(25+75)
3.求未知数x。
x:8=2/3:1/33x-9=36
4.只列出算式或方程,不计算。
(1)10减去35乘以1/7的积,差是多少?
(2)甲数是8.4,比乙数的2/5多1.6,求乙数。(列方程式)
【本题是对数与代数学习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五、操作题
在下面的长方形里,分别以它的两个角的顶点为圆心,以宽为半径画弧(如图所示)。请先测量,再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本题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数学学习的方法。】
六、仔细看图,回答问题
下面是北京市2003年5月份每隔5天“非典”疫情新增人数统计表。
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单位:人
05日 10日15日20日 25日 31日
1.北京市5月份“非典”疫情的高峰期是哪一段?
2.从统计图上看,疫情的发展趋势怎么样?你认为哪5天的防治工作搞得好一些?为什么?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统计图表的特征和统计量的意义,以及考查学生分析与绘制统计图表的能力。】
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一种收录机,原来每台售价400元,现在每台售价300元。现在比原来每台降价百分之几?
2.学校师生在为“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共捐款13527元,已知教师和学生捐款钱数的比是2∶25,教师和学生各捐款多少元?
3.王老师到银行存款10000元,年利率是1.98%,扣除利息税20%。一年后取回本息多少元?
4.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内底面直径6分米,高12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5千克,这个油桶最多能装多少千克汽油?
5.运动会时,学校给每位运动员配一个水杯,每只水杯3元。百货大楼打九折;商厦买8只送1只。学校共有120名运动员,请你帮学校算一算到哪家买合算?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推荐阅读:
科学六年级上册试卷05-17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07-27
六年级上册英语试卷12-16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08-31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05-08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05-13
六年级上册科学反思青岛版09-02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总结11-12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试卷分析09-30
豫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