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

2024-07-27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通用13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 篇1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

韩美玲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到科学课的学习。在学习中,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进入到社会科学探究之中,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检测以及试题情况

1、六年级科学上册包含2个教学单元,分别是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其中第一单元简答机械目标是: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在此基础上对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各自特点(功效)有一定认识,并能利用它们的各自特点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目标主要是熟知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的基本方法,了解基本框架结构并对三角形的稳固性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对拱形的抗弯曲能力有具体的认知。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拱形结构的特点,且能就生活中的拱形物存在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

2、科学教材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点很多,但一份试卷是不可能全部进行考察,本次测试卷重在对关键知识点的熟知程度通过基本题型有侧重的呈现给学生,并对知识点的联系、贯通以及实际运用、分析、实验等能力有所考察,试卷一方面注重基础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视学生的科学学习的过程性,从而有效地检测到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从而对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很好的促进。

三、学生答卷总体情况

1、本次期末模拟检测试卷经过批改和汇总数据后,我班共41名学生参加模考,满分50分,及格率85%,优秀率13%。在四大题型中,普遍得分较好的主要是判断和选择题,在填空和实验探究题中失分较多。

2、学生对本题的回答往往挂一漏万,或是找不到突破口,或是简单对第一个问题做常识性的回答,而对后面的问题就无从着手了。应该说,科学中的自然现象总是密切联系的,但是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往往很难深入探究和合理推断,从而也很难得出科学的合理的结论。在错题中,学生对现象的认知以及在现象基础上进行科学思考就显得更力不从心了。比如中呈现了桥的设计的有关问题:学生在面对实际的研究、实验类题目如果仅仅靠死记硬背一些科学概念,就根本无法很好解决这类问题了。

通过本次检测发现,学生的总体发挥不算理想,不能够将知识点尽数掌握,综合运用力不好。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社会常识以及学习能力方面虽有了很大进步,但大部分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能力等跟语数学课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质量分析

选择题正确率较高,填空题中错别字是孩子们失分的主要原因,动脑筋部分思路很明确,但是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表达能力的欠缺,审题不清,个别学生存在涂抹现象。

五、今后举措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样学以致用,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的内驱力,使自己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事倍功半。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多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知识点多而杂的情况,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并注意及时检查识记情况。

3、很多学生错别字很严重应加强训练。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 篇2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喜欢给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情境,利用所提供的场景和已知有关经验和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教学活动中的评价过程。根据新课程理念, 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及时的评价能促进教学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价值需要。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及时改正学习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以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story time)进行实践,设计了下面的案例。

二、案例呈现

本课的话题是“城市环境卫生”, 这是当下人们讨论的热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能做什么?”结合时事,我引导学生发现城市环境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以自己的城市为例进行调查与讨论,提出保持城市整洁的建议, 从而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 保护与热爱城市环境。

课的开始,展示两组城市的图片, 一组是20年前风景优美的城市,另一组是现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对比强烈, 让学生自由思考与讨论,引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导入时,把城市的主要污染源用连环画的形式整体展现给学生,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语言框架,逐步引入新句型,并从宏观上感知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进入任务情境,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片段如下:

T: 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 ?

S: Smoke from cars./Smoke from factories./Many rubbish...

学生能快速并正确地汇报小组内的讨论情况。当一位学生汇报完成时, 其他学生能快速做出判断,发现错误, 及时地纠正。教师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让学生来评价老师,可以用星星来表示评价等级。

对活动任务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同时让学生自我评价,评判自身对知识了解的掌握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这也促使学生自主意识的加深, 使其学会反思。在story time部分,教师构建有效的情境,出示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解决措施,并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Watch and answer。教师采用 “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 观看动画、自主学习。通过问答、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can”来提出建议。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教师充当“引领者”, 帮助学生获取重要信息,抓住重点,掌握有关如何保护环境整洁的句型。

(2)Read and act the story in roles。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信任,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绎课文。学生能对任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语言上的小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运用星星对其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的能力,使其注重学习过程,关注学习结果,促进其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3)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总结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在强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Homework的设计不再是机械式的抄写课文和单词,而是通过设计环保标志,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英语”。

三、案例反思

(1)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评价。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掌握新知,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对于任务的开展和完成情况,教师会进行预估,但是往往学生会出其不意,偏离了教师的设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后,对任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修正,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能促进其语言的输出质量。 教师可以采用自评、小组内互评等方式。

(2)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评价。 情境教学经常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之中,创设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在情境教学中的评价要更为真实和丰富。由于每个学生的已知经验和知识不同,评价的方式也要多样化,教师要重视学生取得的进步,多进行鼓励和赞扬,要注意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也可以将评分分为不同等级, 例如,在本课案例中,用星星的数量来表示评价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 篇3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这一课是在前面一课研究了拱形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3、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活动,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提高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

◆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拱形承重的特点已基本掌握。学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所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 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教学难点:能用已有的知识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说用具:

1、分组准备:(1)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2)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每组一个圆环(主要在实验时能更好地起到抵住拱足的作用。)

2、教师准备: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实物、课件等。

◆ 说教法、学法:

根据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索”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方法,有利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说理念: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实物,课件等,把静态的课本教材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讨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 说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主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教,甚至是满堂的灌,来使学生获取知识,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而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近几年来,我试行了一套符合小学科学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来实施“先学后教”,并做了课题研究。现在我就《找拱形》这课是如何实施“五自”教学模式的,谈谈我的设计。

(一)激趣设疑,自主学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欣赏课件中的圆弧形、圆顶形等建筑物和周围熟悉的物品(如安全帽等)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类似拱形的结构。在此,我引导学生回顾拱形结构承重的特点,并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拱形结构。同时板书课题来揭示新课的学习。

这个导入,我用知识铺垫,以旧引新,设置悬念,学生则回忆知识,引起期待,思考质疑,提出“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这个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是讨论研究方法。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探究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實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

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用了前几课中用过的材料:硬纸条。我在这时向学生出示这样的“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活动记录表

许多同样的拱条可以组合成一个圆顶形。测试不同数量的拱条组合在一起时能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方法

预测能承受的垫圈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能承受的垫圈数

一个拱形

二个拱形

三个拱形

更多拱形的组合

我们的发现:

先让学生作出假设:随着拱形数量的增多,承受的垫圈数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预测这样的问题。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拱形的力量》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三)归纳提炼,自觉巩固

有了方案,又做好了预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合作探究之后,自觉地去整理数据,分析现象,汇报交流,最终获得这样的结论:拱形越多的组合,承重力越大。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反馈矫正,自行提高

有了前面的理论作支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半个乒乓球有多大的承重力?以及对塑料瓶形状的分析,那就轻而易举了。学生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放上重物试一试等方法,当堂检测了“圆顶形有拱形承载压力大地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的事实。接着就顺理成章地学习“球形”的受力特点。

紧接着,让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想到:眼皮、鼻子是拱形的,指甲是拱形的,屁股是拱形的,鸟类等动物的蛋也是拱形的,甚至有孩子会说“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由球形的子宫保护着”。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此环节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就应该让儿童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来学习科学,通过观察、试验、综合及运用,在掌握科学概念原理的同时,获得对社会、自然的真切了解,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五)课后延伸,自由发展

前面的“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学生兴致非常高,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讨论着。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就顺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建筑物、生物体上有拱形结构?请课后继续收集资料,下节课在一块分享。”

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 说特色: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

我力求从上课到下课都在真正地全面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在这种充分期待与信任之中,学生就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同时做到“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也就是我们教师要切实做个问题的发现者、指导者、引领者。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4

2014-2015学年上学期

本次科学考试,总体成绩不够理想,优差悬殊较大,从卷面上看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1、学生普遍存在审题不仔细,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及做完后认真检查的习惯,缺乏正确分析题目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选择题问题较大,其实并不难,但其属多选题,选哪几个要根据具体的分析而定,学生要么少选,要么多选,都会整道题失分。

2、学生不擅长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的能力较差。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游仞有余。例如,综合运用第二题,让学生利用风能,设计一个小装置,使风能转化成声能,把自己的想法用图或文字表示出来。有的学生画图太简单,不足以表达这个装置的构思。有的则不知所措,空白不写,造成失分。

3、部分学生平时态度极不端正,对科学不重视。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上课十分积极,但是后进生把科学课当游戏课,上科学课的习惯十分不好。导致上课不认真,知识没掌握。比如,填空题风力发电机输入与输出的能量正好写反,说明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珙桐”的“珙”写成木字旁,“千焦”的“焦”错的花样百出。

4、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挖掘深度不足,对学生的指导也很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精确把握教材意图,提高课堂效

率;同时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途径进行实验、探究,真正把知识学活、学透。例如,综合运用第一题,设计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书,平时就该让学生多动笔,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上,从以下方面改进: 1.搞好常规课教学,把实验课落实到位。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较好是因为常规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大都能掌握当节课学习到的科学概念。从这次考查的反馈得知,学生喜欢课外考察课和动手操作的科学课,他们对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很感兴趣,并表示很愿意去了解。他们也喜欢动手实验和操作,今后要注意在实验中引导他们多观察多记录。另外,在认真组织、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好课外观察、考察课,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科学,热爱科学。

2、提高平时的课堂效率

避免突击性复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游刃有余。再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检测等途径,帮助每一个学生形成扎实的科学功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大面积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

3、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实验操作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拓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方面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作到活学活用。即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意识;又养成了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六年级上册英语试卷分析 篇5

六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卷从教材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份试题共八大题。第一卷是听力部分,考察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笔试部分包括连线、选择、补全对话、选词填空、书写。本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听、读、写以及理解的能力。

二、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试题内容基本源于课本,难度不大,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现将学生答卷情况逐题分析如下:

(一)听力部分由听单辨析,听音判断,听音反应,听短文排序四部分组成,难度逐级递增。

第一题,听音辨析(听单词,选单词)。大部分同学都能全部做对,失分较多的是“coke corn color”,学生对corn的发音还不太熟悉,其他几题失分不多。

第二题,听音判断,判断所听句子与图片是否相符。本题较易,只是在第四小题“get the medal of basketball match”中失分最多,可能因为这个内容新学不久,难以判断,但其他题还是在学生掌握范围内,因此失分不多。

第三题,听音反应,根据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的答语。不仅考查了学生听的能力,同时也对句型进行了考查,要求学生对课文掌握好了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失分较多。第四题,听短文排序,将所给图片按所听顺序排列。此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及捕捉信息的能力,失分较多。

总的来说,失分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配备不完善,学生平时很少听录音进行练习和学习,只能听清简单的单词及句型,对稍微复杂的句子信息捕捉不够,不能很好理解句意。

(二)笔试部分由连线、选择、补全对话、连词成句组成。考查项多为课本内容,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题量适当,难易程序面向全体学生。

第五题,连线题。本题较简单,失分较多的是图片和单词连线;数字和单词连线大部分是满分,做的较好。

第六题,选择题。大多是课文中出现的原文,“west of China”的of的选择和固定搭配“get the first place”失分较多,主要源于学生平时对课文学习还不熟练。

第七题,补全对话。考验学生平时对句型的掌握,要求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补全对话,失分较多。

第八题,连词成句。是本试题失分最多的部分,几乎全军覆没。主要是因为很少有学生对课文内容真正内化,平时除了一周两节英语课,很少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

三、教学建议:

1.要全面完善听力练习设施,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做到开口前要先听;学习新课的过程不忘听;在巩固环节中适当听;课余时间经常听。学生听音、辨音、认图能力等都有待加强,尤其是要多适应录音的语感。

2.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待提高。词汇虽然不要求默写,但必须要求学生能牢固掌握词汇,尤其是单词的意思、固定短语的搭配及意思等,要能多灵活运用;在句子的掌握上还是多以听、读、说来联系巩固句型;学生对英语的运用和理解能力不够,尽量在教学中多进行情景教学和情景对话练习,六年级英语较难,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听、读和说的机会,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并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进行对话练习,将所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少一些机械记忆,多一些灵活运用。同时,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游戏、歌曲、对话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既容易又有趣。

3.狠抓基础,培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在扎实和活用上下功夫,在听、说的基础上,也要抓好学生的读写训练。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篇6

马娟

一、试题分析:

从卷面看,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作图、应用六个板块,知识点比较基础,但有一定的综合性,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填空题。10个小题几乎代表10个互不相同的知识板块,如第一小题考察的是数与计量单位,第二小题考察的是单位的转化,第三小题考察的是分数、百分数、正负数大小的比较,第四小题考察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并考察了简单的代入计算方法,第五小题考察的是简单的解决问题,第六小题考察的是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第七题考察的是比与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综合应用,第八题考察的是因数、合数的概念,以及简单的可能性的计算,第九题考察的是圆柱的表面积,第十题考察的是简单的集合。题目有着较为广泛的覆盖面,综合性极强。

第二大题:判断题。涉及的知识点有整数的概念,平面图形,三视图,比较基础,考察学生是否细心。

第三大题:选一选。其中有16题是小数乘法计算法则,17题考察的是沙漏这种古老的计时器,18题考察的是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19题是简单立体图形表面积的求算,20题是简单的组合,此处的题目考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人文历史,重应用轻计算。

第四大题:计算题。一直都在训练,但还是许多学生在这题由于粗心大意失分,特别是平时态度浮躁的那几位学生。

第五大题:图形题。第24小题是结合数列做半圆,很多同学粗心大意,没有看清题目,之后求半圆的周长和面积更是难倒了很多同学,25题考察的是画对称轴,总体上来说,此题是全班失分最多的题目。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这些题均比较典型,也很有代表性。26题是考察的分数乘法的应用,很多同学把题目想复杂了。27题是分数乘法的综合应用,主要错误是计算,还有结果是是一个分数很多同学想当然的四舍五入了,这与平时教学的时候没有强调有关。28题是分数除法的应用,平时有训练,但是很多同学没有完全掌握,29题意在结合生活实际,从几种方法中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法,用到的知识点是折扣。30题是最难的一道题,综合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这次考试我班48人参加,其中优秀11,及格35,不及格人数13人,其中优秀率较低,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要提高警惕。

三、几点思考: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大家都认同的教学教育理念。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做到:

1、立足教材,扎根生活。认真钻研教材,从生活数学做起,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把数学基础知识夯实,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重视过程,培养能力。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针对学习弱势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低进高出,用数学的美丽吸引他们。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效度。多做多练,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灵活的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3、加强基础,强化习惯。重视数学基础,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是学好数学的法宝。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不定时地进行检测、评估、矫正。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估算、验算、认真审题、检验方法等。

4、“双基”引路,探究创新。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训练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的动脑、动手、动口等全面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科学考试试卷分析评价 篇7

关键词:内科学,难度,区分度,试卷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对第三军医大学医学影像专业2004级59名本科生内科学期末考试试卷中试题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二) 试卷结构。

试题满分100分, 共43道题, 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客观题为20道, 单选题和9道填空题, 共计33分。主观题分为6道名词解释、5道简答题和3道问答题, 共计67分, 各类题型分布见表1。 (三) 数据处理。

将每位考生各题的得分及总分输入计算机, 用Office Excel分析计算出每道题的难度、区分度等指标。

1、难度。

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客观题难度P= (PH+PL) /2, 式中, PH为高分组 (前27%) 答对的百分比, PL为低分组 (后27%) 答对的百分比;主观题难度P=X/W, X表示全体考生所得平均分, W表示满分分数。

2、区分度。

指试题对应试者能力水平的区分程度, 区分度可以将不同层次应试者分数距离。客观题D= (XH-XL) /N (H-L) , XH:高分组的总分数, XL:高分组的总分数, N:总人数, H:最高分, L:最低分。

3、信度。

指试卷的一致性程度, 是反映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信度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信度k表示试题数量, Si2:第i题成绩方差, S2:整份试卷成绩方差。

二、结果

(一) 成绩统计。

2004级59份试卷最高分为97.5分, 最低分为56分, 平均分为78.33分, 标准差为8.03, 及格率98.31%, 成绩曲线均呈负偏态, 各分数段分布情况见表2。

(二) 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试卷质量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难度P值越高, 则难度越低。一般认为P<0.75为较难, P>0.85为较易。区分度D值越大, 则区分程度越高。区分度D≥0.40为优良, D在0.3-0.39之间合格, D在0.2-0.29之间尚可、需修改, D在0.19以下应淘汰。该试卷的难度如表3所示、区分度如表4所示。

三、讨论

学生考试平均分为78.33, 优良率达88.14% (70分以上) , 而不及格率1.6 9%, 说明总体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结果基本理想。从分数曲线均呈负偏态, 反映实现了教学目的。从及格的分数段来看, 低分段人数较少 (60-70分) , 而高分段人数相对偏多 (80-90分) , 因此影响了正态曲线图的分布, 说明虽然考试内容虽然偏难, 但大部分同学掌握较好。名词解释、问答题的难度较大, 单选题的难度较小, P>整卷难易度为0.65。选择题的区分度较小,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区分度均在0.3以上, 提示有较好的区别性。试题总体的区分度为0.28, 说明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不高。

由此次考试结果可反映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教的方面, 对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传授还可进一步强调, 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缺少必要的个别辅导帮助;在学的方面, 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加强知识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侯红瑛, 梁玲, 范建辉, 等。200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考试试卷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3) :248-250。

[2]饶国辉, 李洁明, 胡平, 等。核医学考试成绩分析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12) :1124-1125.

[3]邓树权, 李慧梅.试卷分析与需注意的特殊问题[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 13 (2) :40.

[4]吴清洪, 顾为望, 张嘉宁, 等.实验动物学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6, 8 (6) :602.

三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分析 篇8

一、卷面失分分析

此次姚关镇三年级科学上学期统考试题,从题型上看,分为填空、判断、连线、实验、问答题,从考察的内容上看,涉及的知识点全面,但是不超纲!

填空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失分率较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背不得

2、背得写不起字

3、做题不认真,例如人体65%是水,学生不写百分号,最终还是错

4、强调了课堂的延伸性,例如植物的叶子由()和()组成,这题因为教学时我没有延伸出去,所以我班所有的学生都是失分了。

判断、选择失分率不是太大。连线题的第二小题是名词解释,这题好多学生没有答全面!

实验题失分率较高,满分不多,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搞清楚是什么回事,这也折射出了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的不够重视,问答题的失分率也较高,这题反应出学生只会死背书,背死书,不会结合生活实际作答,例如:浪费水的现象有哪些?怎样节约用水?

二、改进措施

1、应加强学生的背诵能力,另外除了能背外应该再加强写的环节,避免会背但不会写,会写错字!

2、多让学生自己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认识,而不是教师把实验结果直接告诉他,这样往往抹杀了孩子的许多新奇想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9

一、试题特点

本次期中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这份试题,其内容涵盖了“音、字、词、句、义、段、篇”,并且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汉字、词语、成语、名言警句、句子、段落、篇章等方面有机融合,是一份难度不大,题目较灵活的试卷。

二、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数17人,平均分53.7分,及格人数6人,及格率35%,优分人数4人,优秀率23.5%.最低分为25分。

三、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第一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上横线。得满分的有9人,最低分1分(满分3分)错得最多的是“阻挠”的“挠”字的读音。

第二题,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汉字,与外面的字组成词语。(满分5分)得满分的有4人,最低分1分。

第三题,看拼音,将词语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满分5分)得满分的有4人,最低分0分(1人)。学生存在着答题不认真的现象:把“道歉”写成“抱歉”。

第四题,按查字典的知识填空。(满分3分)有5人得满分,最低分1分。写出“恶”字在不同词语中意思错得最多。

第五题,把能够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满分5分)有14人得14人满分,最低分3.5分。是答得最好的一道题。但也出现答题马虎的现象,有两个都连到一个词语上。

第六题,按要求各写两上成语或四字词语,再选择其中一个造句。(满分5分)只有1人得满分,最低分2分。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用“和蔼可亲”来造句,有些词语会读不会写。

第七题,下列句子分别对人物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满分5分)有10人得满分,4人得0分。

第八题,按要求写句子。(满分6分)有1人得满分,4人得0分。

第九题,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填空答题。(满分9分)有8人得了8分,最低2分。丢分最多的是第1小题的最后一个空和第二小题的最后一个空。丢分的原因是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还不够。

第十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满分的没有,大多数学生都得10 几分。这道题答得还算理想,但丢分最多的是第五小题“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由此可见学生对篇的阅读能力的深度还不够。

第十一题,习作。有4人只写了题目,1人一字不写。大学生的能做到书写工整,但大部分学生所写的内容不够充实。

四、今后教学整改措施

1、扎实“双基”,促进发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双基”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里,《课标》强调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奠基阶段,更应该充分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本次试卷中学生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这就让我认识到字词句段的训练应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高年级仍然不要忘了识字写字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丰富词汇量的积累。对易读错写错的字教师要给予细心指导,严格要求,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为每一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培养习惯,终身受益。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乱涂乱改,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今后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外,还应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倾听、积极发言的习惯,以及喜爱阅读、乐于思考、勤于积累等习惯。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讲究方法,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成效。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终身受益。

3、加强阅读训练,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比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或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培养积累词句段的习惯。积累语言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新鲜的语言材料。《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课标》的这些要求,我要正确理解、充分重视、认真贯彻。此外,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语言,以运用促积累,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积累多了,学生的语言就丰富,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本次期中测试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的教学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任务很重。我今后要朝这个方向奋斗——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因此我要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使我班语文教学质量上新台阶。靳江小学六年级语文

这次考试已过,结果令我也大吃一惊,仔细分析再结合本班学生考试情况终于发现了失利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题特点:

这份试题内容全面具体从拼音、生字、组词、找错字、日积月累、原文填空及内容分析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内容侧重于课内知识学习但知识范围靠后到了第四单元。作文书写形式为应用文格式—书信书写,给灾区小朋友写信,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同时考察学生的书信格式掌握程度。这份试题的唯一缺憾之处是没有句子方面的考察和课外阅读能力的检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参考人数25人,100分以上的仅8人,而且大多数在100—104之间,只有一个同学考到了112分。90分以下的同学有15个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60,另外还有两个60—70分的同学,可能全乡就他两个人吧。

三、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1、整体来看,学生出错集中在第八题《匆匆》一课段落的分析。第八题共27分,学生得分仅在13—16分之间,因此学生总分就差。如果这题得20分左右,那么学生总分就高很多。所以我觉得我班学生分析能力过差,讲课过程中如果深入剖析这一课内容,学生成绩也可能提高。这就说明我在平时的备课,讲课过程中有可能教材吃得不够透,讲课不精不细。在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

2、纵观这份篇子,学生失分情况现总结如下:(1)第一题选择正确读音个别同学因马虎出错的是尽管和歼灭这两个词,足见学生辨析能力不够强因此出错。

(2)第二题看拼音写漂亮的字学生出错不多,字写的非常不漂亮。出错的就是祷告一词,这词学生没有学过因此出错。

(3)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这题学生出错较少,除了那两个啥也不会的有的学生把匀这字加偏旁后却写错成了一点。

(4)找错字这一题学生出错很多找对的也就一两个同学,这可能和教学进度过慢有关系。(5)日积月累这一题都出自课本,但第一二个是第四单元的所以没有一个同学填对。其他的学过的还有很多同学写错字或者根本填不下来,这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6)按原文填空的题我班学生只有一个同学出错,其他的全部正确。

(7)连线题学生正确率为百分之五十,可能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对应的是契诃夫有关。(8)这个题出错率为百分之百而且得分较低,这与平时教学有直接关系。我一定要吃透教材,不让相似毛病再次出现在下次考试中。

(9)作文书写上、书信格式上学生欠缺太多,内容贫乏,句子枯燥,格式不懂,胡乱写一气。另外书写卷面较差,也造成失分。

四、今后教学整改措施——考试反思

(1)培养习惯,终身受益。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乱涂乱改,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今后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外,还应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倾听、积极发言的习惯,以及喜爱阅读、乐于思考、勤于积累等习惯。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讲究方法,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成效。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终身受益。

(2)加强阅读训练,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比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或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培养积累词句段的习惯。积累语言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新鲜的语言材料。《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课标》的这些要求,我要正确理解、充分重视、认真贯彻。此外,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语言,以运用促积累,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积累多了,学生的语言就丰富,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用笔说话”。作文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要”,“需要”是作文个性化的前提,当表达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时,孩子们才会真正去写,才会觉得作文是一种快乐。因此,习作应尽量与孩子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想碰撞。在作文指导时应重在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选择材料,鼓励学生“用笔说话”,个性化地表达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而不应做统一的限制。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方法的同时,更应鼓励学生把触角伸向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直接的、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只有两者的和谐结合,学生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语言优美生动的佳作来。另外,应一如既往地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循序渐进,扎实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这次期中考试让我学会很多,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今后我要多向优秀的、先进的老师学习新的教法,力求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让自己的语文成绩能够向前迈一大步。

六年级语文上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11月份我镇组织了期中考试,试卷考察的比较细,形式多样化,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均有渗透。但试卷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分数分配不均,排列句子有七句话总计一分,改试卷时让老师无法给分,其二是考查内容比较片面,第一单元的考查内容居多,无论是填空题还是阅读理解,现针对我班情况进行试卷分析。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

一共有八个词语,其中最后两个不能算是完整的词语,德高和安席,在课本中出现的是“德高望重”和“寝不安席”。学生出现错误最多的是“安席”和“朦胧”“眷恋”,“朦胧”中的“朦”里面少写一横,“眷恋”中的“眷”容易写成三横,“安席”写成“安息”。

第二题:选词语或音节填空。

这里面有多音字练习,还有选词填空,错的较多的就是选词填空,“热爱”、“喜爱”、“挚爱”,其中有两句是书中的原文,学生填错,只能说明学生对课本还不是很熟悉,需要认真研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三题:按要求写句子。

七个不同内容,形式灵活,错的较多的就是排列句子,其实认真读,找到每句与每句的衔接点,是能做对的,学生不细心,不能很好的找到衔接点,反映出来的是没有细心观察身边的景物,以及在写作中的写作顺序的表达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

第四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是《草虫的村落》和《山中访友》的内容,这些语句是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学生在填写时仍有错误,只能说明学生读书时不细心,背得很熟,却不会写,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指导。

第五题:仿写句子。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续写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这个题目仿《黄冈小状元》上的,学生都做得很好。

第六题:阅读题

课内阅读内容是《草虫的村落》,有五个练习题,内容都比较简单,从学生失分情况看比喻句把“小圆虫”比喻为“南国的少女”,有个别学生写的是“黑甲虫”,比喻的本体错误。

课外阅读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文章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个阅读设计的有5个练习题,错误最多的在于“盛”在不同词语中的解释,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不同是三年级就开始练习的内容,学生出错,我认为学生没有反复去读,结合场景去体会,盛情邀请、盛况空前分别与下列四个词语中的那个“盛”的意思相同:参加盛会、盛意难却、身着盛装、盛气凌人。

第七题:作文

作文分两个内容:一个是第一单元的声响组合,展开想象编故事,题目自拟。另一个要求写“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字数不少于500字。查看学生试卷,失分较多的原因有:字数不够,字体差,内容不充实的,作文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注意。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 篇10

一、广开路径, 丰富言说素材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指出, 习作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 要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这一条, 对于本组“口语交际”的教学来说同样适用。我们知道, 世界上的动物有100多万种。它们生活的环境差别很大, 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也迥然不同, 关于动物题材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因此, 在课前, 教师应该广开路径, 引领学生丰富言说素材。

1.观察。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 去发现它们有趣的故事, 做好观察记录。

2.阅读。通过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 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 体会动物迷人的情感, 做到在言说时言之有物, 言之有情。

3.评价。教师随时检查并评价学生对言说素材的占有情况, 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并作个别指导。

二、交流互动, 提升交际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从而“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本组口语交际的教学中, 可以引领学生任选两个话题中的一个来与同学互动交流有关动物的故事, 来劝阻伤害动物的行为。

1.回顾导入。回顾本组所学的课文《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 唤起学生对动物的美好记忆, 使他们带着感动走进课堂。 (1) 对于“话题一”的教学, 可以这样导入:“重情义的海鸥、忠诚的嘎羧、可爱的松鼠、聪明的狐狸, 无不和人类相互信赖, 和谐相处。是啊, 动物和人一样, 也有喜怒哀乐, 也有思维、智慧, 也有自己的情怀。同学们一定也知道许多关于动物的故事吧, 就让我们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故事, 让同学从你富有感染力的描述中来再次体会动物的情感, 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 对于“话题二”的教学, 可以如此引导:“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然而令我们触目惊心的是, 猎枪在瞄准它们, 捕捉网在撒向它们, 太多的魔爪在伸向它们。你看, 小明的爸爸就经常背着猎枪去打鸟。更有甚者, 火烧棕熊、取熊胆、砍鱼翅……相信我们都是有良知的人, 那就让我们站出来, 阻止伤害动物的行为吧!”

2.讲述故事。在“话题一”的教学中, 要让学生明白:“表达”时做到“讲清楚故事内容”, “表达出动物情感”;“倾听”时做到“认真、耐心、会评价”。可以通过平淡讲述和富有感染力的描述相对比, 使学生懂得讲述故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带着感情描述才能打动听众。要在课堂上给足学生演练的时间和空间, 适时地鼓励, 让他们充满自信地讲述, 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

3.创设情境。“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情境是学生加深体验、乐于思维、善于表达的动力源。在“话题二”的教学中, 要巧设情境, 让学生转换成“小明”的角色, 来劝阻爸爸打鸟;通过所搜集的伤害动物的图片, 营造“语场”, 让学生来阻止伤害动物的行为。

4.实践演练。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历练, 口语交际的素养才能得以“生长”。在“话题二”的教学中, 不妨这样来“示例演练”, 拨响“互动”的弦儿。

师:现在, 我就是爸爸。 (扛着猎枪) 我这个人呢, 没别的爱好, 就爱打鸟。“砰”的一声枪响, 小鸟应声掉下。打个十来只宰宰杀杀, 加油爆炒, 那味道可真是鲜美呀!

师:你小孩子懂什么?去去去, 认真读书才是你的正事儿!

师:还有这样的事?看来动物也是重情重义的呀。儿子, 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以后, 爸爸再也不打鸟啦!

学生从“示例演练”中习得方法后, 可因势利导出示伤害动物的图片, 根据图片内容组织“生生演练”, 这样,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互动, 让他们的角色在听者和说者之间不断转换, 从而提升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

三、读懂图片, 想象故事情节

本组习作, 要求根据图片报道, 进行合理想象, 然后写一个故事。教师要在“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和瞬间定格的“有限”之内, 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 写出一个“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的故事, 可以这样指导学生:

1.读图。粗略地看, 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鸭妈妈和小鸭们, 你又看到了什么?往后看, 你看到了怎样的背景?想说点儿什么? (如此读图, 巧妙地将“读图方法”:“粗略浏览—仔细观察—关注背景—融入感受”渗透其中, 点拨无痕, 对接新知。)

2.在读图的基础上, 让学生默读文字说明, 圈画出贯穿情节的重点词语 (漫步跌入求助捞出上路) , 从而为想象故事情节奠定基础。

3.想象。要写出“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的故事, 自然少不了“想象”。想象, 是丰富语言视像, 拓展故事情节的“绿色通道”, 能让静止的新闻报道连缀成一组活的画面。

漫步: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正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的街头。小鸭子们怎么做?鸭妈妈会说什么?

跌入:突然, 几只小鸭跌入了路旁的下水道。下水道的环境怎样?小鸭子们怎样挣扎?他们的心情如何?会怎么呼喊?

求助:危急时刻, 鸭妈妈沉着冷静, 向巡警求助。鸭妈妈会怎么做?巡警的语言、动作、神态如何?

捞出:巡警是怎么捞出小鸭的?在捞小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巡警是怎么克服困难的?他们的神态、语言、动作又怎样?

上路:看着获救的孩子, 鸭妈妈的心情如何?巡警目送他们摇摇摆摆地上路, 会怎样想呢?

如此引导, 让学生通过想象, 把一个个画面丰富起来, 组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情节;把一个个情节串联起来, 便成了一个内容具体的故事。如果学生不想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 也可以写口语交际课上跟同学交流的内容。

四、评改分享, 激发习作动力

潘新和先生说:“教学中要养成这样的观念, 写作包含修改, 修改是无止境的, 经过修改的文章, 才是完整的文章。未经修改的文章, 是‘半成品’, 是不应该面世的。”学生由于笔触稚气、语言单薄, 写出的初稿肯定会有不足之处。教师要强调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并教给修改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给语言增添亮色。

1.自改。让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 反复问自己: (1) 有错别字吗?词语用得恰当吗? (2) 有病句吗?哪里还可以写得具体些? (3) 标点符号用对了吗?

2.互评。针对本次习作要求梳理出主要的评价标准: (1) 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的同学,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了吗?故事有细节描写吗? (2) 不想写故事的同学, 口语交际课上跟同学交流的内容写具体了吗?写出真情实感了没有?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 小组中选一名组长, 组织好本组的互评活动。小组成员围成一圈, 逐一朗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安静倾听并思考, 听后对同学习作进行评议, 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3.共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好中差各一篇习作, 引导学生共同评议, 或欣赏, 或建议, 让每位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又看清二度修改的方向。同时对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订正。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篇11

数学是一门应用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得扎实,巩固得好,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必定能在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在这份考卷中,就是几道稍稍灵活的考题使学生拉开了分距。

1、从整体上来讲,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还不够灵活。特别是填空题第5题和第9题,要求圆周率取3计算,学生由于过于熟练“圆周率通常取3.14”,所以没看完题目要求便直接计算,导致方法正确,答案错误。从这个现象中,不仅能看出学生做题时不够仔细,也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也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学生运用所学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但是中下生的能力明显还是不足。尤其表现在操作题的第2题,“已知一个底面直径5分米,高12分米的圆锥,请学生画一个与它体积一样的圆柱”。由于是底十二册的教学内容,教学中这样的习题练习得不多,学生掌握得还不透彻。这题的错误率也很高。

需改进的地方: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中继续贯彻课改精神,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加强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2、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最薄弱的,也是最需要提高的。

本次试卷共六大题,试卷覆盖面广,难易适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覆盖了这学期所学习的所有的数学知识,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二、难易分析

综观整张试卷,应该说试题的难度、深度与课程标准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而且与所学内容的教学要求非常相符,根本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只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来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监测的结果起伏较大。

三、好题赏析

本次六年级的试卷符合了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的理念,针对这,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道题来分析:

新课程中对图形提出的目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试卷第四大题动手操作第1题(1)在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2)如果图上的比例尺是1:,这个梯形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第2题:画出1:400000的线段比例尺。( )这两小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第六大题应用题的第4小题:把长方体铁块熔铸成高为12厘米的圆锥。它的底面积是多少?(长方体:长4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圆锥高12厘米;用方程解。)本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四、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

在本次试卷中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主要有:填空题的第3、5、7,这三道题都是基本概念题,中等以下的同学基础知识较差,对概念的掌握模糊不清,应变能力较差。第四大题动手操作,有部分学生不能按要求将长方形分成一个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导致测量的数据错误,因而也就不能正确计算出梯形的实际面积。第六大题解决问题第1题的第(2)小题,这是一道分数应用题,大部分学生都是将360对应的分数理解成11/8,也就是把题目中的单位1理解错了,导致列式错误。第3题问题是平均时速提高了多少千米,很多学生误将问题理解成现在的平均时速是多少千米,从而导致少了一步计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五、改进措施

教学方面:

1、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复习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比较相对的单位,理顺关系。

2、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

3、加强反馈,注意因材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要关心学困生,对他们应多鼓励、表扬,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多和他们谈谈心、说服教育,改进他们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应降低学习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师训方面:

加强校本培训和镇内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是仅有一桶水就行,而是要有长流水,通过学习交流,引导教师用新理论武装自己,实践新课程,将我镇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五年级上册期中科学试卷分析 篇12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继续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基本概念。在教学中要注意减少机械、单调地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供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而完整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 篇13

教材部分:

1.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2.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乐园”中《说明的顺序与方法》。

3.补充部分的两篇文章,均根据百度百科改写而成。

卵石的形成

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大约在1亿年以前的中生代,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岩浆冒出地表,快速得到冷却的岩浆便形成花岗岩。此后距今几千年前,由于岩浆入侵引起花岗石错动挤压,从而产生了大量体积较小的石块,那些在水边的石块,经过长时期水的缓慢冲刷和自身的相互滚动,最终形成今天的鹅卵石。

卵石是经过很长时间逐渐形成的。由于地壳运动等自然力的震动风化,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和砂石间反复翻滚摩擦,终于形成可爱的浑圆状小卵石。河流流经不同的地质构造,山体有不同的岩石,经过冲刷,就会形成不同成分的鹅卵石。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冲刷过程中,受到水的搬运作用和相互磨圆,形成了卵石。再硬的顽石,在河水的冲刷下,也慢慢变得光滑,直到浑然天成,光滑如卵。

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

卵石的种类有许多:彩砂石子、太湖石、鹅卵石、千层石等。其颜色丰富:红奶油、青奶油、广红、咖啡、中国啡网、黑底白、螺纹奶油、杭灰、黄洞石、米黄洞石、绿宝、丹东绿、大花绿、米黄玉、黄水晶等。雨山红、汉白玉、墨玉、金香玉等原来是又粗又大的山石,但经过千百万年雨水的冲刷和彼此之间的相互碰撞,便成了一块块剔透美丽的鹅卵石。

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

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文,其特点是长于运用文艺笔调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有机联合。所以小品文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归纳起来,科学小品文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A.描述式。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

B.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

C.故事式是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故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称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当然,不能因强调故事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D. 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前两种比较常见,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选文缘由

“群文阅读”教学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文”。对于本单元的选文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1.尊重教材。当前方兴未艾的群文阅读,就阅读内容的组合方式而言,存在着“重人文主题的整合,轻语文本体的凸显;重课外文本的引入,轻课内文本的统整”的弊端。以人文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偏重于人文视野的拓展,未能深入扎实地提升语文能力;以课外文本为组合方式的群文阅读,未能将文本群与教材有机整合在一起,呈现出课内外脱节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群文阅读其阅读内容应该源于教材单元。而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多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其优势毋庸置疑,教学中教师会自觉地将以主题编排的单元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血脉相通的整体。从目标的制订、方式的选择、时间的分配、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然后依据单元目标,对课文进行合理取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缩短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重建教材。源于教材单元,但不拘泥于教材。“源于”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组合,而是在适宜切入点处进行群文阅读的内容建构。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对年段目标 、 学年目标 、 本册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有通透了解的基础上,突破教材束缚,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事物的特点把握说明顺序,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进行阅读策略的学习) 、 文体特点 、 阅读策略 、 表达方式等,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重新组合新的单元阅读材料 。 因而我们又补充了两篇课外的文章: 《 卵石的形成 》 和 《 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 》。

如图1所示,本课的教学内容前后有两次重建过程:首先,将教科书中的三篇课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视作一个整体,将它们与同单元“语文乐园”中的短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进行联结,让学生了解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其次,将《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和补充的短文《卵石的形成》进行对比,了解一般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第三,再将《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三篇文章和补充的《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进行联结,感受科学小品文与一般说明文在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备课构想

“群文阅读”从表面看,好像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组,实则涉及“教什么”与“怎么教”、“学什么”与“怎么学”两大难题。部分一线教师以为“群文”就是变“单篇”为“多篇”。备课时是整组备,“教”的时候却是分开“教”。因为他们将“群文”简单地理解为“内容的叠加”。其实,把“群文”中的“内容重组”是对教学目标、时间、资源、教与学方式的全面重组。要重新思考“教什么”与“怎么教”、“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那么,如何依据文本体式重新选择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如何根据核心内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这两个核心问题对有效推进群文阅读至关重要。

一、关于“教什么”(“学什么”)

1.单元整组构想。

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

单元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事物要点,了解文章说明顺序和基本说明方法。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学习并运用习得的阅读策略阅读相关的说明文。

单元教学流程及目标分解:我们设计的单元主题框架,分为基础、阅读、写作三个板块(见图2)。

本组“群文阅读”教学共用五课时完成。

“单元导读课”两课时,主要解决课内基础知识的检测,包括字音、生字词、课文朗读以及课文质疑,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三课时“精读课”,了解说明顺序、方法和表达形式,品味语言特色。

第四课时“博览课”,主要推荐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文章,运用已学的阅读策略进行拓展阅读。关注科学小品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感受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第五课时“练笔课”,尝试仿写,以拟人化的手法、自述式的形式介绍一种物品。

因篇幅限制,以下仅选择“精读课”展开叙述。

2.“精读课”教学构想。

教学内容:

群文组合:《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 说明的顺序与方法 》《 卵石的形成 》《 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 》。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生动有趣地说明事物的顺序和方法,运用联结策略弄清每篇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2.初步感知科学小品文独特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通过对比的策略,感悟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3. 产生对科学小品文的阅读兴趣,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见图3。

二、关于“怎么教”(“怎么学”)

1.提供阅读策略:联结、对比。(见图1)

2.提供自主学习时空。阅读的主体是学生,群文阅读教学,必须辅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前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什么”(“学什么”)发生改变之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怎么教”(“怎么学”) 的改变,“教什么”往往会落空。群文阅读如果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参与,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话,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提供自主学习方式:孩子虽然是天生的学习者,但“课堂”的意义在于,教师能从专业者的角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了“思考折页”。“折页”的意思,不是将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及方式,一股脑儿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一页一页地打开。每一次打开,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种学习方式,每一次打开都是一次导学。

课例呈现

一、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回顾群文主要内容

1.回顾群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主要内容。

师:上节单元导读课上我们已经交流了预习成果,来,咱们一同回顾这三篇课文分别介绍了什么。

2.学生分别用结构图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3.小结。

师:同学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三篇文章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其实这一类文章就是我们曾学过的说明文。(板书:说明文)

二、阅读群文1,了解本单元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1.阅读群文1,完成“思考折页1”中的表格。

师:既然是说明文就应该关注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我们的“语文乐园”中就有一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的小短文,默读思考,看看对你了解这三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方法可以提供哪些帮助。完成“思考折页1”中的表格。(出示)

2.明确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阅读短文,了解本单元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1)读《说明的顺序和方法》,作批注。

(2)独立完成“思考折页1”中的表格。

(3)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内容。

(4)分享员展示小组思考成果。

3.集体交流分享。

师:哪个小组先来分享?

生1:我们小组认为《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因为从我们画的结构图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卵石的排列、色彩、大小及形状等外在现象推断出卵石的方向、地点、所走的路程。

生2:《奇妙的田螺》是以时间为序,因为文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如“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生3:《假如人类也有尾巴》是按照事物的外形、作用及其生理功能的顺序介绍。从我们整理的结构图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从尾巴的外形、作用及其功能来介绍的。

师:(小结)原来我们把握了文章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说明顺序。回顾我们的思考折页,我们发现了:作者依据不同事物的特点,采用了适当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教学说明:通过将短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和三篇文章联结,帮助学生很快理清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三、对比阅读,初步感知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异同

1. 出示“ 思考折页2”,即《卵石的形成》,对比文本《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比较语言风格的异同。

2.集体交流。

师:对比一下,这篇文章和 《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哪一篇更有意思,更吸引你?为什么?

生1:《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更吸引我,因为它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更亲切,更有趣。而《卵石的形成》语言较生硬。

生2:我也喜欢《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因为它语言更易懂,也更生动。

师:你能举一例说明吗?

生2 :能 。 (读文中描写卵石形成的一段说明)

生3:我也喜欢这篇,因为文中采用了讲话的方式,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

师:大家刚才读到的《卵石的形成》是篇一般性的说明文,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三篇是文艺性 说明文 ,又叫科学小品文。(板书:科学小品文)这类文章文笔生动,内容通俗易懂。

四、阅读群文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

1. 默读《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第二次联结三篇主体课文,完成“思考折页3”中的表格。

师:打开“思考折页3”,《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这篇文章介绍了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读读看,对你了解三篇文章的表达形式、语言风格有什么帮助呢?独立完成“思考折页3”中的表格。(出示)

2.小组交流。

3.集体分享。

生1:我们认为《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采用的是谈话式,因为我们从短文中读到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其语言风格是真实、丰富、亲切。

生2:我不同意,我们认为《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采用的是自述式,因为我们从短文中读到自述式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

师:老师觉得你们谈得都有理,因为你们都能从提供的短文中寻找依据,真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师:同样是介绍卵石的形成,一般性说明文《卵石的形成》是这样介绍的,咱们再一同读读。

(生读)

师: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具体说说。

生1:《卵石的形成》 运用了许多专 业用语 “ 风化 、坍塌”,专业性很强,我不太懂。而课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卵石的经历。

生2:课文中把卵石比作“像鸡蛋一样滚圆”,说卵石顺水而下的过程好似人“流浪”一样,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卵石的产生、构成,既生动,又通俗易懂。

生3:我觉得 《卵石的形成》虽然不好读懂,专业术语多,但也介绍得很清楚,只是不太适合小孩子阅读。

师:这也就是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不同。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依据不同的事物特点,采用合适的说明顺序和方法,比一般性说明文表达的形式更多样,语言也更生动有趣。

【教学说明:利用课外文本的联结,帮学生了解这三篇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同时习得阅读此类文章的策略。这里讨论非常激烈,孩子们颇有争议,但也正是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孩子自主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让每个小脑袋都动了起来。】

五、小结本课,布置单元习作

1.回顾“思考折页”,学生自我反思本课的学习。

2.推荐科普网站,鼓励阅读更多的科普文章。

3.布置观察和习作任务。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迎春花也吹起了小喇叭,河里小蝌蚪在找妈妈,同学们也开始养蚕宝宝了。细心观察的同学请做好养蚕宝宝过程的图文记录,一个月后我们将以“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介绍它们的生长过程。

课例评析

本课提供的核心价值在于:

1.“群文阅读”教学必须辅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

“群文阅读”需要的教学方式是“长文短教”,是“精读博览”,其目的是“轻负高效”。但是,如果“群文阅读”中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介入,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那么,往往所用教学时间不会减少,有时还会增加,甚至出现备课是“整组”,教学是“单篇”的现象。

2. 关注学生 阅读策略 的习得

本课教学中最核心的阅读策略是“联结”和“比较”。教学中出现多次,而且,每一次的联结和比较都有明确的目标:了解说明文的顺序与方法;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语言风格;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这些目标的落实符合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体现了“ 精读博览 ”的课程重 建思路。

3.“思考折页 ”———导学案的设计颇具匠心

教师课堂上为什么用的是折页,而不是一张打开的纸?我想,折起来的目的是:每一次打开,都是与一个阶段的自主学习相照应。正如教者所说,每一次打开都是为学生的一次自主学习提供一种学习方式,每一次打开都是一次导学。折页中两次出现了表格,学生通过勾画语句,提炼关键词语,填写表格,在小组讨论中,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正自己的想法,留下思考的痕迹。

4.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体现在:能整体阅读三篇主体文本;能主动将主体文本与其他文本联结;表达时能有理有据;独立学习时能通过圈点勾画,寻找重要信息;小组交流时,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集体交流时,能主动站起来表达、回应、补充、反驳;学习结束,能公正友善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快乐救助下一篇:服务奖惩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