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及制度

2024-09-26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及制度(共12篇)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及制度 篇1

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群体性伤害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强化责任、落实任务、快速反应、科学防控。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

成立沙井镇五个墩小学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张铁斌(校长)

副组长:柴宏(教导主任)徐捍东(后勤主任)成 员: 丁学忠 郭红星 张玉芳

李晓英 罗玉红 胡银凤

(一)领导小组职责:

1.建立、健全本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组长职责:

1.制定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制度及预案,疫情发生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全方位监控学校的疫情预案执行情况,随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

(三)副组长职责: 1.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5.随时提供一切物质保障。

(四)班主任职责:

1.负责学生每天两次的晨午检工作,做好检查记录。2.负责因病缺勤学生追踪调查工作。3.负责流行性疾病预防知识宣传。4.每日多教室、功能室进行消毒处理。

四、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管理要求 1.在本校内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

2.当学校和托幼机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五、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及程序 1.班主任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学校校长。

2.根据事件需要,校长1小时内报告镇中心学校和镇卫生防疫部门或当地政府。

六、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措施 1.学生或教师一旦出现流感、非典、风疹、流脑、麻疹、肝炎、严重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师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进行隔离室休息。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要立即送往指定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班主任及时通知其家长,前往指定医院按照要求监护管理学生。如果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立即到指定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3.出现疫情,领导小组组长要亲自到现场指挥,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加强预控工作。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

(1)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区教育局的处理意见。

(2)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3)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七、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注意事项: 1.一旦发生“疫情”,要正确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做到信息准确、公开、透明,确保校园稳定。

2.一旦发现疑似病人或传染病病例,学校要在执行正常上报制度的同时,随时发现随时报告,不得放松警惕,杜绝麻痹思想。学校要随时将病例发展情况及时上报,做到不瞒报、缓报、漏报。

3.疫情期间实行每天“0”报告制度。

八、其他 本预案未尽事宜,操作中随时征询师生意见,随时修改。自制定之日起实施。

沙井镇五个墩小学 2017年4月20日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及制度 篇2

1 新发传染病概述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指由新出现(发现)的病原体,或经过变异而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已知病原体所引起的人和动物传染性疾病[1]。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首次提出EID的概念:新的、刚出现的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中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性[2]。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现的病原体和相关的传染病有30余种,这些EID可分为3种情况:第1种是近年来新病原体的发现才被认为是传染病的;第2种是早已在人间存在,近年来才被发现和认识的;第3种是以往在人间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3]。EID因其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性,而使人们无法及时采取特异性预防控制措施,造成高病死率,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4,5]。

2 新发传染病流行特点

2.1 流行范围广,影响因素多

储存宿主的存在导致疾病随宿主的迁移而传播,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和国际交流也是EID迅速在全球蔓延的重要因素[6]。莱姆病等疾病已呈全球分布,SARS在3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疯牛病在22个国家流行。同时,生物、自然和社会等因素可对EID的传播范围、传播途径产生影响,如局限在非洲地区的西尼罗病毒脑炎却在美国出现暴发流行[7]。

2.2 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

EID一般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如埃博拉出血热、SARS等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8];O139霍乱主要通过水传播引起暴发流行;西尼罗病毒脑炎经蚊子叮咬传播。近年来EID的传播方式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如2003年1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了1名因输血感染疯牛病的病例,打破了人类的常规认识。

2.3 与动物关系密切

一些EID与动物关系密切。某些疾病原先在动物间传播,但病原体在发生基因变异后具备了在人群中传染的能力。野生动物是马尔堡出血热、拉萨热、西尼罗病毒脑炎等病原体的宿主;艾滋病原是非洲灵长类动物的疾病;莱姆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原体的宿主是鼠类;猫抓病、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与畜禽有关。

2.4 病死率高,危害大

埃博拉出血热、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军团病、人禽流感等疾病的病死率很高。EID往往与动物有一定关系,在人群中缺乏免疫力,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和疫苗,易在社会上引起恐慌,同时,EID引起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3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因素

EID流行因素复杂,其演变过程可能分为2步:一是新的病原体被引入人类,二是新病原体在新的人类宿主中确立并进一步传播。21世纪以来,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EID中70%以上为人畜共患病[9],这表明动物传染病库是人类新传染病的潜在源泉;同时也表明,诸如人口特征及行为改变、生态及环境变化等外在因素促进了EID的出现[10]。

3.1 内在因素

病原微生物为了适应新的生态环境而发生变异,病原体在短时间内可发生大片段基因获得或缺失的“飞跃”式突变,这种机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许多新的突变株,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毒素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由弱毒株变为强毒株,或演化为新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导致EID发生[11,12],如:SARS病毒是冠状病毒的变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猿的免疫缺陷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3]。

3.2 外在因素

3.2.1 社会环境的变化

人口增加需要更大的空间供人类生存,而乱砍乱伐、捕杀野生动物、开垦荒地等,使得原有生态屏障被破坏,一些野生动物被迫离开栖息地而迁移到其他地区,与人类距离缩小致病微生物从动物身上传到人群;并且还可以造成居住环境的改变,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14]。

3.2.2 自然界平衡的破坏

全球排放CO2过多引起“温室效应”,亚热带流行的传染病北移,使原来没有亚热带传染病地区出现了新疫情。温室效应、极端异常气候频现等均有利于一些病原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也可为传播媒介提供理想的孳生环境,促使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3.2.3 人类人口学特征及行为因素的变化

人口快速增加、移民、战争、危险性行为、静脉吸毒、经济贫困、饮食习惯的改变、食物加工方法的改变、个人卫生习惯差等公共卫生基础及体系监测和预防措施不到位。另外,还有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注射器等途径传播传染病,如艾滋病、丙型肝炎及庚型肝炎等。

4 我国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

4.1 已经存在或流行的传染病

在EID中有50%已经在我国存在或正在流行。如艾滋病、O139型霍乱、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军团菌、莱姆病、空肠弯曲菌腹泻、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新型肝炎、EV71病毒感染、隐孢子虫病、猪链球菌感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

4.1.1 甲型H1N1流感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疫情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由于人口流动频繁,5月11日我国成都首现输入性病例。自5月29日开始,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甲流)的二代病例,使我国甲流的传播风险日益增加[15]。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11月13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累计报告65 927例确诊病例,死亡43例。

4.1.2 非典型性肺炎

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省出现SARS首发病例,并于2003年2月在该省出现暴发疫情,然后迅速蔓延到内地大部分地区和世界各地。截止到2003年8月16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病例5 327例,死亡349例。在疫情扩散过程中,由于对疫情的估计不足,疫情信息不透明等原因而产生了哄抬物价、迷信活动增加及出现攻击政府的言行等社会安全类的突发事件[16]。

4.1.3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997年5月,香港1名儿童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死亡,成为世界上首例经过实验室确证的H5N1禽流感病例。2005年10月,湖南省湘潭市确诊2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随后,安徽等17个省市及香港陆续出现病例,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共确诊40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其中死亡26例,病死率65.0%,高于全球59.3%的水平[17,18]。

4.2 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疫情上升明显

我国在应对EID时,又要面临着原已控制现又再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如结核病、性病、血吸虫病、麻疹以及脊髓灰质炎等)预防控制的双重任务。2000年,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并得到国际认可,2011年7月新疆出现脊灰暴发疫情。

5 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5.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对EID的识别能力

大多数临床医生缺乏对EID的了解。资料显示,1918—1919年世界流感大流行,最早是美国军营一名炊事员出现发热伴头痛症状,结果造成美军兵营及多个国家流感流行,病死人数达数千万。究其原因:一是当时检测手段落后,无法确诊流感病毒;二是首诊军医对流感认识不足[19]。因此,应加强对临床医生EID的业务培训,使其提高对EID的识别能力。

5.2 建立和完善监测网络,提高应对能力

建立并完善EID监测和预警系统,注重症状监测,及时发现新传染源或病原体以及影响因素。同时,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流行趋势,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阐明EID的流行环节、特征及影响因素,了解发病特点及主要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从组织体系、人员、设备、技术能力等方面提高公卫医师应对EID的能力,以便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5.3 实施健康传播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了更多、更广泛因素的影响。因此,新时期下的健康传播,特别是在EID的发生或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综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特点为一体的新型传播方式,从而结束原有的单一模式传播的弊端,达到迅速传播健康信息,从而减少EID危害的目的[20]。

5.4 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止EID的输入和输出

对国外已经发现但在我国可能不存在的EID,如埃博拉出血热等,应引进病原学诊断技术和方法,并借鉴其成功经验,防止其输入;对那些我国可能存在但尚未发现或发现不久的EID,如军团菌病、莱姆病等,则应采取各种措施,查明其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降低其感染与发病率,并防止其输出国外。

5.5 做好风险沟通

当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公众难以短时间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造成恐慌心理,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及社会对公众有效的沟通与引导,准确信息的及时输出,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2009年应对甲流疫情的风险沟通是SARS以来暴发疫情预防控制中风险沟通理论应用的成功案例。

摘要:近年来,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死因顺位已从1952年的第1位降到2004年的第10位之后;计划免疫接种使麻疹、乙型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已限制在较小的流行范围。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类人口学特征及行为因素的变化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不断进化,新发传染病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和蔓延。新发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使人们无法及时作出决策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就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流行特点、流行因素、我国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以及预防控制策略做如下综述。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及制度 篇3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

G478;R183

学校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出现传染病,则极有可能大肆蔓延,引起学生感染,对校园内部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近年来相关研究统计表明,各类传染病在不同学校内部的暴发情况有所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校园内部的管理,给部分学生带来了身心方面的双重折磨。为了减少常见传染病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维持校园内部良好的教学秩序,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了解传染病及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可能传播。以流行性感冒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一)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鸭、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腮腺炎、结核等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有效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二)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包括现在的H7N9禽流感,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吓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2.尽量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特别是每次接触畜禽类动物后及每天回家后都要彻底洗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

6.不吃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不对人打喷嚏;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8.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11.学校发现发热(特别是体温超过38°、咳嗽等症状)及出疹学生必须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凭医疗机构返校证明复课,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还要做好缺勤的学生统计工作。

虽然传染病种类繁多,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校园内常见的传染病,学校除了做好预防与控制,也应从监督、制度、管理等层面上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学校如何预防控制传染病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

1.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各学校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应将防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职责到位、检查到位,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

2.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按照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学校需要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发现、疫情监控与报告机制。

(1)学校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日常工作和疫情报告工作。

(2)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包括因病缺课登记等),随时了解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

(3)学校应坚持实施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

3.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流行的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学校出现传染病突发疫情事件时处置有序高效,各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专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遏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篇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分局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一、成立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群防群控。组

长:赵景波(教育科长兼校长)陈宏波(教育党支部书记)副组长:赵德臣 李晓霞 王建森 张淑春 李春萍

员:纪万国 李

爽 迟岳山 张

亮 赵雪娟 徐继红

二、开展健康教育月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月活动,把每年4月或10月传染病高发期确定为我校传染病预防月。

2、充分利用板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利用晨会教育学生做到“三勤”、“三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不共用毛巾、不共用饮水杯。

4、在传染病预防月里,邀请防疫站医生给学生讲解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在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传染病预防月宣传教育活动;召开家长会、散发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制定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执行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3、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制度。

4、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每期入学进行一次查验

5、建立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建立体育活动卫生制度。

四、落实三项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可控

1、一个预案:制定周密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预案。

2、常规措施:消毒、通风、晨检。

3“四早”措施: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五、强化常规管理,制定追究责任制度

1、加强校园清扫和消毒的检查力度,及时在网上、揭示板上公布检查结果。

2、加强宿舍卫生管理管理,严格要求学生讲究卫生。

3、后勤副校长、校医每天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员工履行职责,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启明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应急预案 篇5

2010.3.15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儿童手足口病及春季急性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流行,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省卫生厅、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武侯区教育局《加强手足口病和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1、制定本预案目的是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手足口病及春季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并施行属地管理和依法管理。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

1、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系统。学校成立手足口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一把手校长,统一领导、全面协调、组织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工作职责

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系统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履行工作职责,要负责校内相关信息的实时收集、上报工作,学生晨检、物品消毒工作,家长沟通、学生教育工作等。

三、预防和应急准备

1、预防:

①召开一次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的专门会议,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具体部署。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突出重点,消除隐患;强化管理,落实责任;采取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②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好一个家长会,发放宣传手册人手一份,对预防手足口病和春季传染病进行集中辅导,形成家校预防合力。

③要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尤其是手足口病和春季预防传染病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④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卫生的监督管理。做好公共物品和设施的日常消毒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室内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托幼机构要进一步强化消毒工作,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隐患。

⑤严格做好晨检工作。

2、应急准备

①要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隐患,及时加以整改,保证人员、设施等处于良好状态,以备应急所需。加强节假日应急值班力量,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②要实行24小时信息畅通,确保及时应急处理工作。

③要对应急处理工作必需的医药、消毒用品以及防护器具作必要的物资储备。

3、应急处理①自4月20日起,各班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学生,必须立即汇报学校卫生室。一旦发现一周内发病人数超过3例,学校必须在2小时内电话报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

②一旦发现集聚性病例,学校必须配合上级部门组织技术调查、综合评估、判断突发事件类型,提出是否启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疫情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③学校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对上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④应急预案启动后,必须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统一指挥,按照突发事件的情况,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报请上级政府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⑤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应急指挥系统统一领导下,及时请求卫生部门对感染人员进行治疗,对易感人员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需要接受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必须主动配合卫生部门采取的医学措施。

1 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篇6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全面认识防治“传染性疾病”工作的重要性。

2、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

3、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加强领导,加强检查,及时沟通信息。

5、做好网民以及媒体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校园稳定。

二、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认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三、组织管理:

成立学校 “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郭余华

副组长:李维琴

组员:赵富 陈夏颜 肖祯荣 李志坚 王龙春

四、传染病的防治: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值周教师每天进行巡视;(3)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4)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5)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优良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五、应急处置措施

(一)班级教师

1、负责每天对本班学生健康状况动态观察,发现发烧、咳嗽、皮疹、疱疹等症状的学生,立即通知其父母将孩子带往医院就诊,经医院排除传染病后,须持医院证明方可回校上课。对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及时与父母联系,了解是否是传染病发病缺课,并做好追查登记记录,并及时报告卫生保健老师。

2、发生传染病事件后,应提供教室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当时的身体状况。

3、突发事件发生后,对教室学生的发病情况作动态了解后,每天2次报告值周教师老师。

4、在学校上课时发生疾病,及时送学校卫生室,同时与父母取得联系,由父母领回隔离治疗。或紧急情况,由值周教师教师及班级教师直接护送学生去相关医院确诊治疗,并同时与父母联系。

(二)值周教师

1、负责每天接受班级教师晨检情况,做好全校因病缺课统计。教导处负责统计教职工缺席情况。值周教师做好统计后报校长室,并及时向中心学校及卫生部门报告。

2、出现传染病例时,应第一时间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点、时间、主要病症、发病人数、发病教室、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心学校等部门报告。同时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共同做好学校预防。

3、负责对出现症状的学生进行暂时隔离,必要时护送相关医院就疹。

4、发生突发事件后,负责每天2次接受班级教师晨检情况,统计后报 学校领导组。

5、对病愈返校的学生,返校当天必须先到学校教务处,经教务处检查持有卫生部门出具的返校证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6、开展防治传染病的宣传,培养学生优良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三)学校领导

1、学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应急工作,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严格执行传染病监控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2、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应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流行的情况,停止进行集体性活动,避免发病教室学生进入集体活动场所(公共计算机教室、写字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对发病较多教室的学生,相对限制活动区域,必要时使用备用教室,防止发病教室之间的交叉感染。疫情严重时,报请相关部门后,根据相关指示再确定工作方案。

六、应急程序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1)各班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2)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上级行政部门及卫生部门的管理。

(3)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4)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导处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认识和防护能力。

(2)教室领导负责对全体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窗、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制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室领导对缺课原因,及时上报。

(2)学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

(3)学校负责对教室、活动室、食堂、图书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4、校内疫情

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1)值周教师、班级任课教师或在场教师要立即把事件通知学校的传染病流行应急总指挥。

(2)校长及值班领导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等;并做好预情的续报工作,在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班级教师负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症状的同学及时处理并立即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联系学生父母,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父母的合作。

(4)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

(5)教导处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6)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父母的联系。

(7)突发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8)对传染病流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及制度 篇7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学校突发事件“沉着应付、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总体要求。在认真做好幼儿园消毒、预防等工作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树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平时,敲警钟,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管理

幼儿园“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一旦发生传染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置领导小组协调开展工作。

长:王爱灵

副组长:王宦灵

王艳阁

员:宗莉军

杨欢

王丽亚

许东霞

王婷

郜亚莉

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预防措

1.我园幼儿或教职工一旦出现手足口、禽流感、风疹、流脑、乙脑、麻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甲肝、水痘等传染性疾病,在家中发现的应及时就医并向幼儿园请假,不得带病入园、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园上课、上班;

2.幼儿或教职工在园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患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幼儿园隔离室休息,并由幼儿园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医生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幼儿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园的,由班主任老师、保健医生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园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园的由工会主席、保健医生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园内发现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幼儿园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幼儿园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医生马上打“ 120 ”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幼儿园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任何老师、同事前往探望,要征得医生同意。

6.幼儿园教职工、幼儿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社区或乡镇医院,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镇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决定是

否实行全园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具体做到: ① 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园内一切活动。停止园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区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园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园领导班子开始工作。② 疫点消毒。对园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疾控中心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③ 疫情调查。幼儿园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7.园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园教职工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大家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幼儿园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四、事故报告、处置联系电话 梨河镇中心校:62650009

学校预防传染病紧急情况报告制度 篇8

学校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学校校长,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范围:

一是出现个别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

二是出现一定数量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

三是出现集体性不明病因发病症状;

四是其他需要报告的防疫情况。

对于发生疫情班级的学生,班主任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汇报学校有关领导,并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学校及公众场合传染病应急预案 篇9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切实保护好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派专人负责,积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治疗、早隔离”。现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 领导小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员:各处室主任及校医

以上人员全面负责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的宣传、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

二 加强预防宣传,狠抓措施落实

1、学校利用板报、班会、广播等途径对学生进行预防常见病、传染病等卫生知识的宣传。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对污水、厕所、垃圾场的整治,消灭蝇蚊、老鼠和蟑螂,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3、做好学生每天一次的健康晨检和因病请假记录工作。

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上报、就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5、各教室、办公室、宿舍每天要开窗通风换气,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液进行消毒。住校生要经常暴晒被褥,保持室内干燥。

6、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8、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三 应急处理预案

1、一旦有疑是患者,学校在紧急处理之后,要在第一时间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级、班级、发病时间、家庭住址以及采取的各种措施一并电话上报疾控中心,同时上报教育局,并积极落实疾控中心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

2、学生在校内出现传染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及时通知家长并立即通知疾控中心。疾控中心给出初步意见后,按医嘱立即通知出现传染病症状学生的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或校医护送去医院。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连续一周的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进行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3、患病学生病情痊愈后要有镇级以上医院的证明,并达到疾控中心规定的期限后方可返校上课。

4、如一个班级中有同时五人以上发烧或一个宿舍中同时有三人以上发烧,应启动预警机制,加强监控,如多个班级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向教育局和疾控中心报告。

5、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立即通知疾控中心,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篇10

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法定负责人:校长,负责人:主任;传染病防制工作小组:主任成员名单:各班主任;并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各项工作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各季节传染病流行特点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由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组主管;学校全体师生、其他员工有参与和配合执行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包括晨检制度、疫情报告制度、预防接种制度、消毒隔离工作制度等。

学校实行晨检制度。主要对来校师生、其他员工通过询问和必要的体温检测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巡查;对每天因病缺勤者、出勤但有身体不适者及其诊治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并报送政教处。同时要尽早督促病患师生到医院就诊。晨检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承担。

学校实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或同一症状的师生、其他员工人数增多时,应及时向当地医院防保科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疫情报告工作主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

学校实行预防接种工作制度。要对小学新生进行入学前预防接种查证、验证工作,并做好登记。要结合各时期传染病预防工作重点,开展必要的预防接种工作,并做好登记和效果跟踪。避免集体接种,防止群体性不良反应(癔病)的发生。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及制度 篇11

一、参与研究和制订本院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计划和总结;定期对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以及传染病工作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二、定期对全院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定,每季度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全院通报。

四、定期对全院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杜绝传染病的迟报、漏报现象,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五、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对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不定期组织召开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临时会议,对突发传染病事件进行工作部署。

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应对技能。医务科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中职责

一、负责组织、参与救治,及医技人员的调配;

二、负责组织医院内的诊治专家组进行会诊;

三、协助科教科、预防科开展传染病诊疗方面的培训工

作。

护理部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中职责

一、负责门诊对传染病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二、负责组织护理人员对疫点、疫区的消毒隔离工作;

三、负责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救治;

四、协助科教科、预防科开展护理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预防科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中职责

一、负责医院疫情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传染病的网络直报;

二、负责传染病流行、暴发时的报告工作;

三、预防科对工作进行总结,及时修订、补充相关制度及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与科教科共同组织全院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五、必要时对人员采取紧急疫苗接种。

医院感染管理科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中职责

一、负责指导人员在采取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下开展工作;

二、负责对疫点、疫区消毒技术指导工作;

三、负责配备足够的消毒药品;

四、对疫源地卫生学检测合格后的疫点准入工作。

五、负责医务人员防护知识培训。

检验科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中职责

一、负责传染病病原的检验工作,负责标本的保留及运送,以备疾病控制中心取样进一步检验、分析;

二、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

门诊部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中职责 负责门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协调工作。

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由预防科、医务科、门诊部与医院传染病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组成。

二、制定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的计划、总结,定期检查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相关规定和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定期召开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会议,通报医院

传染病的报告、管理情况,制定整改措施。

四、负责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预防、控制、报告知识的培训,做好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

五、制定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

预防传染病预案(共) 篇12

为了有效的应对传染病疫情,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

组员:

学校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做好日常预防工作;收集、汇总有关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区教育行政和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负责建立物资等保障机制;协助疾病预防机构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

二、制度建设及实施

1、晨检制度:每日早晨由专人对到校的师生询问、观察其健康情况。对学生的晨检由各班班主任进行,对教师的晨检由卫生教师进行。每日晨检情况结束后由卫生教师汇总、报学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

2、疫情报告制度(含日报告):学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每日14:30分前将学校的疫情情况向教育行政报告;若发现疑似病人应按有关规定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3、环境保洁消杀制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准备适量的消毒药品(含氯制剂、过氧乙酸等)定期对教室、办公室、食堂、图书室等人群集中的场所进行消毒。指导定专人负责日常的环境消毒;如有疑似或确诊病人,按区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由疾病预防机构实施消毒。

4、缺课缺勤登记报告制度:指定专人做好学生缺课、教师缺勤的登记(上下午各一次)和追踪,登记内容应包括姓名、班级、缺课原因、诊断医院等,每日登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

5、就诊登记制度:校医务室应做好学生、教师的就诊登记,凡发现有流行病接触史,应在传染病专诊登记本登记。

6、责任制度:学校法人代表为学校传染病防治第一责任人;学校医疗卫生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学校相关部门承担相应的防病责任。

三.发现疑似病人的处置和病愈患者复课的认定

学校如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必须第一时间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除按规定立即上报外,还应与当地指定的医疗机构联系,请医疗机构派车接送病人,病人的确诊应经当地疾病预防机构核实。对疑似和已确诊的病人,要求同学和老师不去探视,以免引起疾病的扩散。校医和卫生老师在处理病人时应戴口罩。不得擅自停课,是否停课,应根据区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并报区教育行政部门。病愈后的学生、教师除持医院的病愈证明外,还应经当地疾病预防机构认定方可复课。

四.健康教育与信息发布

学校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各种宣传形式,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正面宣传。教育学生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学习环境的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加自身抵抗力。学校利用广播、闭路电视对学生、教师进行传染病的知识讲座,消除学生、教师的恐惧思想。

学校的有关防病信息,应统一口径,注意保密,除按正常渠道上报外,不得擅自向学生、教师、家长和新闻媒体发布,注意正面宣传,减少学生、教师及家长的恐慌,维护学校的稳定。

五.校园预防措施

1、提醒学生留意自己及同学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立即通知老师;

2、提醒学生不得共用餐具、饮具和同喝一杯饮品,以免交叉感染;

3、学校人群集中的场所须保持清洁及空气流通,要经常打开窗户;

4、学生常触摸的物品和器械,例如计算机键盘,需定期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拭抹浸泡,如学校安排校车接送学童,亦应同样确保校车厢的清洁及卫生。

5、洗手间应备肥皂,不设公用毛巾,并张贴指示,要求用肥皂洗手,以防传染。

6、举行校内或校外集体活动,须考虑专场空气流通问题,不宜拥挤,并应劝告身体不适学生避免参加活动。

7、学校备有病假记录及个人资料,例如姓名及电话号码,以备有需要时跟踪调查。

8、如有人员感到不适,校方应安排病者到人少清静地方休息,联系其家长安排回家或到附近医院诊治。

9、身体不适人员及照顾他们的人员都应戴上口罩,以防传染。

10、遇有不寻常的情况,例如缺课人数增加,或缺课者都有传染病相似的病征,例如发热、发冷、咳嗽、头痛、全身酸痛及乏力等,应立即通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

11、学校食堂所有食品应严格高温处理,公用餐具、厨具应严格按照消毒规范做到每餐后消毒。学生在用餐前应彻底清洗双手。

隔离措施

1、发现怀疑“疑似传染病”时,立即由校卫生教师将怀疑“疑似传染病”患者带到隔离室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

2、若发现的怀疑“疑似传染病”患者是学生,则将全班学生控制在本班教室,并上报区教育局。

3、如果在教师办公室中发现怀疑“疑似传染病”时,则将该教师所在办公室的其余教师控制在本办公室内,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处理。

4、若发现怀疑“疑似传染病”患者是教师,并且教师在某个班上课,则将该班学生控制在本班内等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处理。

上一篇:少年强则中国强初一作文下一篇:乡镇财务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