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卫,我们做了什么

2024-09-09

为创卫,我们做了什么(共6篇)

为创卫,我们做了什么 篇1

为创卫,我们做了什么

生为舟山人,我应当觉得自豪。因为,这里有清新宜人的空气,没有大城市里的污浊;因为这里是一个个祥宁的小镇,没有大城市的喧闹。还天佛国普陀山,风景秀丽桃花岛,碧海蓝天东极岛„„一地地,一处处,无数人的脚步、无数人的眼光流连忘返。

大自然给我们舟山人以如此厚爱,我们正以自己的行动来让它变得更美。也许你正为日益整洁的街道而欣慰,也许你正为日益浓绿的树阴而高兴,也许你正为清晨的鸟语花香而欣喜,那么我们做得够好了么?我想到了是政府组织了很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改变,是很多的人为这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且他们还在不停地努力着。

稍作留意,你就可以看到整天在大街上忙碌着的环卫工人。也许你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也许你会说,那是他们的职责。可是,我却觉得不尽然,环卫工人运送垃圾清扫街道那是他们的份内之事。在我的记忆中,环卫工人是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出门的,他们早在人们上班之前就往往将街道清扫干净了。那么为什么不管的凉风习习的清晨,还是炎热的中午,或者是暮霭沉沉的傍晚,我们都能看见穿这醒目黄背心的他们?不是他们要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影响交通,而是这个道路的整洁还需要他们时时关注。

我曾经看见过一个报道,有一个环卫工人在马路上被汽车轧死了,原因是他发现马路中央有一张丢弃的餐巾纸,他走过去就为了捡起它,为了捡起它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看到这个报道我们能不心痛吗?也许在有些人看来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哪个不是无价?我不能指责那个肇事的司机,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料到马路上会突然冒出这么个人;我又怎么能指责那个环卫工人呢?尽管他不够小心,但是在他的眼里,那张纸是那么地扎眼,让那片纸影响了道路的卫生,他不能容忍。那么谁是该指责的罪魁祸首呢?那张餐巾纸吧?它也许是谁随手一扔掉下的,也许是某辆车的车窗中飞出来的,那个乱扔垃圾的人你可曾意识到,你的这个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害了一个人的性命?

我认识一个在青龙山上管理山林的阿公,他已经在那儿工作十来年了,工资不高,他的儿女们都劝他该回家享清福去了,可是他还是每天扛着锄头等工具出现在那里。有一次,我看见阿公把路边的几个脏兮兮的袋子捡起来,就奇怪地问:阿公,这也是你的管理范围吗?阿公笑呵呵地说:“当然不是,你小小年纪,难道也学会各家自扫门前雪了吗?我这不是弯一下腰的事吗?大家这么喜欢到这里来还不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好吗?”停了停,阿公又严肃地说:“谁要是乱扔垃圾,只要让我看见,我对他可不客气!好多人都被我骂过了呢!”也许阿公在理论上还没有我懂得那么多,但是他那朴素的行动却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他也让我明白了,从身边做起不能成为一句光说不练的空话。

看过莫小米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加拿大小伙子喜欢中国,但是他忍受不了城市的嘈杂,就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小渔村来生活。可是村里人生活习惯不好,垃圾到处乱扔。他给村里修砌了垃圾箱,可是不管用,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他又坚持不懈地做村民们的工作,终于,乱扔垃圾的村民越来越少了,村里的不再垃圾遍地,夏天也不再蚊蝇成群了,大家都夸赞是法国小伙子让他们的村庄变得更加山清水秀。知道小伙子最让大家思考的一句话吗?村里人曾经对小伙子的劝说不以为然:这儿又不是你的家,你操那么多心干什么?小伙子说:你们把垃圾乱扔,扔到海水里,也许会漂到加拿大,那儿是我的家啊!

可能你总把有些事认为是别人的事而高高挂起,也可能你会认为自己做得好就够好了。谁都会关心自己的家园的秀美整洁,但是哪儿是自己的家园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是独立于别人的,为了别人也就是为我们自己。我希望不久之后,我们的大街上看不见环卫工人却也是整洁的;我希望不久之后,谁乱扔一张纸片他就要经受周围人无数谴责的目光。那个时候,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山清水秀。

普陀二中李诗瑜

为创卫,我们做了什么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帮助,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式的关系。当然这种朋友关系, 不同于学生们之间的那种朋友关系。更不同于教师之间的那种朋友关系, 而是师生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充满真挚情感的朋友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使双方能互相理解、互相欣赏, 共同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成长, 还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 都需要这样一份朋友关系。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 也许是多年教学工作, 侵没了老师们最初教学时的澎湃激情, 抑或是学生们的错误不断、屡教不改, 让老师们失去了原有的教育信心。当我们在问心无愧地说:我对学生时刻充满爱心、责任心的同时, 有些小状况发生时, 不免让我们静下心来, 思考一下当学生需要帮助时, 我们都做了什么?

一、课堂上, 学生在睡觉

当我们沉浸在播撒知识的喜悦中时候, 难免会看到这样不和谐的一幕——学生正趴在课桌上南柯一梦。当然这是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有的老师会视而不见;有的老师会回办公室, 向其班主任和同班的任课老师发牢骚诉苦, 搬救兵;有的老师会“彬彬有礼”的把学生叫醒, “强迫”学生继续听课;也有高明的老师发现了睡觉同学, 停下讲课, 用诙谐的语言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笑话, 调动课堂气氛, 那位同学也醒了。然后老师在那位同学旁边把刚才他漏听的部分又讲了一遍, 然后提问他一个相关问题, 待答完后, 还进行表扬鼓励。这样, 那位同学还能再睡着吗, 其他同学通过刚才宽松活跃的气氛, 也会对老师油然而生敬意, 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学习上, 同时又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感情的沟通。

其实在采取这些有效或没效的措施之后, 我们是否会静下心来想一想, 为什么在自己课堂上, 有学生在睡觉?我们是否反省:是自己准备的内容不能引起这位学生共鸣?是学生身体不舒服, 不能再坚持听课?还是由于某些原因, 根本就听不懂老师所授的教学内容, 只有呼呼大睡……如果在繁忙的工作中进行反思会发现, 这是学生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 任何一个学生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地脱离师生互动的课堂。如果在了解真相之后, 及时帮助他们, 不仅会从本质上解决课堂睡觉问题, 而且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朋友情, 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学生不交作业或抄袭作业

稍作回忆, 我们不难记起每当新学期开始, 每个班学生的作业会及时、整齐、高质量、一本不落地交到你的办公桌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 教学内容的增加, “和蔼”的老师办公桌上每天交上来的作业本高度呈递减趋势, “严厉”老师的办公桌上每天交上来的作业本的高度虽然没有明显变化, 但里面却经常隐藏着:雷同作业、潦草字迹等现象。于是又有老师开始发牢骚、告状、高压政策, 搜索着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各种对策。

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能够猜得到:可能有学生前一天身体不舒服或家里有事, 不能够坚持完成作业;可能是前一天各科老师留作业太多, 实在是完不成了只有抄别人的或干脆不交;可能是作业难度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可能是学生因为某些事情对老师产生敌意, 故意不交作业;可能是有些学生怕自己达不到老师要求, 引来老师对自己“不满”干脆借鉴成绩较好的学生答案。

针对以上原因, 其实老师们也很容易找到相应对策。若学生没时间做, 那就给他时间做。采取精讲多练政策, 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做作业, 包括自习时间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 这是在任课老师的职权范围内可以决定的事情;若是学生不会做的, 应该设法让学生都能做。一个令学生喜欢的老师, 有一种原因是这位老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而且有成就感而不是痛苦和无奈。若是对于自己不想做作业的学生, 一旦发现, 就要严肃处理。处理的方式可以是利用自习时间让他们单独把练习卷再做一遍, 以此证明他们是没有理由不完成作业的, 进而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若是师生之间有矛盾, 通过谈心及时化解, 让学生安心的进行学习。若是学生生病或遇到学习以外的事情, 我们更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开导心事、单独补课, 等等。

三、学生公然和老师顶撞

随着时代发展, 老师在学生眼里, 再也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角色。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教师不能骂学生、打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的同时, 学生公然和老师发生口角的现象变得越来越能让人们接受了。作为老师, 在抱怨社会的舆论, 在抱怨学生和家长素质的同时, 可曾静下心来想想, 这是否是我们教育失败的结果。

虽然造成师生顶撞的原因很多, 但从教师角度出发, 是没有及时做好学生教育工作。任何一位老师都应教育在先, 教学在后。实际工作中, 不难发现被学生顶撞的老师, 多数是因为怕自己的面子在学生面前丢掉, 想利用教师“至高无上”权力, 把学生强力镇压下去, 以巩固自己在学生们面前“威严”, 才在学生群体面前造成尴尬局面。这样做的后果, 反而丢掉了面子, 甚至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失掉了整个教师群体的尊严。其实如果老师能够理智的分析原因, 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 反省自身, 便不会成为学生攻击的对象。

当学生有勇气和老师进行顶撞时, 恰恰也是学生们最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 当事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他们唯有用这种方式向他们敬爱的老师发出求救信号。当学生需要帮助时, 作为老师, 不能只顾自己的面子, 只是想尽办法获得这场“战斗”的胜利。而应记住自己是一名教师, 应站到更高的角度去处理这件事情, 让所有学生都从中受益。

其实, 在教师之中, 有一大批老师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在学生们的眼里: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激情, 可以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希望;他们充满爱心, 是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严谨治学, 是无比崇拜的对象;强势的个人魅力, 是模仿的对象……

为创卫,我们做了什么 篇3

书里文字极少不说,还看不见主人公。

我们只能从画面中看到:一个不知道什么年龄的人和一只不知道什么种类的动物,在冬天的雪地里,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忙忙碌碌地做了很多不知道什么的事情。一直到最后,才能在封底的一角发现一个孩子与一只狗的背影,才会恍然大悟这不知道什么年龄的人和不知道什么种类的动物是什么。但他们一起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依然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像侦探一样去推理、去验证。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而且很乐于向同好以及孩子们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不是一般的叙事性故事的图画书,这本书的特别创意在于不着一字,甚至没有人物,纯粹用足迹展现故事的行进,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演绎前后的变化,以此作为线索,引领孩子去发现、去探索。

看这本书的时候,孩子不可能心不在焉地“接收”故事情节,而必须打起全部的精神,在图画中找寻联系,发现秘密。可以说,这本书是图像密码的藏身之处,是孩子学习逻辑梳理的生长点。

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得不说的阅读技巧就是:读图〉读字。

这本几乎没有文字、通过图画的呈现来展示故事的魅力的书,对于孩子来说,具有特别的指引方向。它无声地告诫孩子:即使识字,也不要囿于文字的表面;而应当图文结合、图形结合,全方位地观察和思考。当然,这也是对我们成人“读图画书”的提醒。

书中各种点到为止的脚印、各处的细微变化,向孩子呈现一个全新的视野——图像系统。简单的图像,能包含许多内容:

(乱糟糟的床,还有一连串的脚印,有人起床了!赤脚走了两步,才穿上鞋。穿上了鞋,又去卫生间刷牙、洗脸了。)

(脚印!还有小狗的脚印!脚印的中间还能看到两条长的印迹。很明显,这个地方有点下坡,比较湿滑,人和小狗都摔了一下。人的脚印边上的小点,则点出了故事的另一线索:手里多了一个类似拐杖的东西。)

(出现了另外一种颜色的大脚印。大脚印暗示了是个大人,小脚印暗示这是个孩子;黄黄的一滩在小狗的脚印旁边,哈哈,小狗在这里尿尿了。)

与文字与普通的图画不同,图像系统指向了更深远的地方。一旦孩子了解这些图像背后的暗示,就表明他们脱离了具体的图画和具体的表意,转向更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这,就是图画书(尤其是无字的图画书)的意义所在。

特别提醒:

* 孩子6岁左右,就要开始学习独立阅读,逐渐摆脱亲子共读的模式。无字书因其没有文字,是非常适合孩子学习独立阅读的一种素材。阅读《谁做了什么》时,不妨鼓励孩子前几遍自己读,实在无法揭开谜团时,再尝试亲子共读,并给孩子一些提示。

* 在指导孩子揭开《谁做了什么》的秘密时,可以采用“进一步,退一步”的方法。时常回到刚才看过的那一页,比较一下前后两页的细微不同,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得出答案。

(马吃的草从哪里来的?)

(回到上一页,就能发现一人一狗在草丛旁可停顿了一下呢!)

* 最后,别忘了图画书的环衬哦。书中“消失”的身影,你都能在环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我能为创卫做些什么 篇4

①要当义务宣传员。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人人都要深入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双创”,清楚“双创”的目的、意义、步骤和方法,使创建目标、标准、要求家喻户晓,城市意识、卫生意识、诚信意识和文明意识深入人心,争做“旅游大使”和“文明大使”,将创建活动变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是形象,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

②要有主人翁姿态。“双创”事关你我他,美丽安康靠大家;安康是我家,维护靠大家。广大市民要统一认识,携手同心,迅速行动起来,共同关心“双创”、支持“双创”、参与“双创”,积极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推动“双创”深入而广泛开展;要增强“建设安康、爱护家园”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洁净优美的卫生环境,用自己的实践支持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

③要从点滴做起。全体市民要变被动为主动,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身体力行,真正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主人;要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去爱护安康这座城市,从我做起,倡导文明、革除陋习,形成尊重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新风尚;坚持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摆摊设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争当文明市民。

④要做义务监督员。每个市民要成为“双创”的播种机,把文明意识、卫生观念和诚信美德传播到安康的每一个地方;发现有不文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善意劝阻,耐心开导,共同力阻,在全市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发现影响安康形象的卫生死角,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帮助政府改进,善于做个爱管闲事的有心人,共同维护安康形象。

大家都来为“双创”做贡献。

1.《我为双创做贡献,争做文明小少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叫王曼,是五里坝中心学校三年级学生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为双创做贡献,争做文明小少年》。

秋天到了,田野里金黄金黄的,美丽极了,我们的校园也更加优美,我们的街道也格外整洁,我们身边的人也格外有礼貌。这个世界上,处处环境优美,处处文明礼貌,我问爸爸:“世界怎么这么美好!”他说:“是双创的结果”;我问老师:他也说:“是双创的结果”。是呀,自从双创的风吹进校园以来,当地政府和学校老师大力宣传,全体学生和广大社民积极参与,看,幼儿园的小朋友,连路都走不好,在捡纸片;那位老奶奶,拄着拐,在捡垃圾,哦,这就是双创的结果。

是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讲礼仪、讲卫生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我们要争做文明小少年,为双创做贡献。

那么,我们小学生,怎样为“双创”做贡献呢?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捡篮球,一边捡垃圾,还帮老人推车,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我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公德的习惯。在学校里,做到不说脏话、粗话,不打架骂人。见了老师主动问好,主动帮助弱小同学。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不攀折、践踏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在家里,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在公共场所,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卫生。乘车,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见了游客,能主动带路,能热情为游客服务。

我想,这就是我为双创做的贡献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文明礼貌的素养,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打造一个可爱的西乡。

小朋友们,你们爱看新闻吗?在讲公德时,有些人翻栏杆,有些人乱倒垃圾,有些人在公园乱扔果皮,看到多恶心呀!还有,那是前年的事,村民集中开会,散会后留下了一堆堆的废纸,街上公演电影,第二天,满地的果皮,就像战场,一片混乱,一片肮脏。我想,如果每个人都不乱扔,地上还会有废纸吗?还会有果皮吗?我听爸爸说,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都惊叹不已。我想,08年的北京奥运,那时人会更多,我们更不能随手乱扔,要讲文明、讲卫生,打造文明品牌,打造卫生品牌,我是中国人,我们要树立中国人的形象。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积极投身到创建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拣起一片废纸、拾起一个塑料袋,让我们的家园净起来,让我们的家园亮起来。同学们,努力吧,争做文明小少年,多为双创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再见!

2.落实双创行动 构建美好家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西乡五中的一名学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落实双创行动,构建美好家园》。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汉中,都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片土地。它不仅是汉文化的发祥地,而且是中华的聚宝盆。它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褒斜栈道、摩崖石刻、“两汉”、“三国”的历史文化遗存驰名中外;又有着世界同纬度良好的生态,是国宝大熊猫、世界珍禽朱鹮繁育栖息的乐园净土!我们有着如此骄傲的资本,我们更应该落实双创行动,构建汉中美好家园!

同学们,但你们可曾见过在你们身边、校园内,家庭里、道路边,那随处可见的垃圾,它们又是否刺痛了你们的视线呢?绿色植被在不断破坏,作为这个城市的一员,我们又曾做了些什么呢?保护环境卫生,是创建优秀卫生旅游城市的重中之重!我们虽无法使这个城市立刻焕然一新,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为它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用你的双手捡起它,扔进垃圾箱。只要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为这个城市减小一份污染,增添一份洁净!少一丝尘埃,我们的家园就会多一片蓝天!

同学们,你们曾为出现在枝头的第一抹新而感到欣喜吗?从历史发展到今天,“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热潮遍及了中华大地。俗话说的好:多一棵绿树,少一份灾难!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铲一锹泥土,担一泻清泉,连同我们觉醒的意识和深情的祝福,浇灌在棵棵幼苗的根系下,同它们一起生根!长大!为我们的家园添一片新绿,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温馨吧!

同学们!当你们毫无愧疚的伸出手去采摘那娇艳的花果时;迈出双脚去践踏那抽出嫩芽的小草时;为了好玩而捕杀那只可爱的鸟儿时,请你抬头看看蓝天,看看那白云、花朵、小鸟,想一想它们的存在为我们的家园带来了多少温馨,多少美好,多少希冀!政府在努力,我们青少年更应努力,让我们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与道德规范,成为一名合格的市民吧!

同学们!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树立汉中开放形象,这样重大的责任我们责无旁贷!那就让我们人人都献上一份力量,使我们美好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让我们心与心相连,手与手相牵,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吧!

中国为非洲做了什么 篇5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5月30日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之前的六年时间里,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尚未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当时,非洲大陆只有少数国家独立,其他多数非洲国家尚处于殖民统治或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而新中国面临着保卫国家政权、捍卫领土完整和开拓国际环境的重任。中国与非洲的接触也处于试探阶段。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公告中宣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总理表达了与非洲国家“发展事务性的关系,以增加互相的接触和了解,并创造建立正常关系的有利条件”愿望。这是中国与非洲接触的重要姿态。而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不仅正式开启了中国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接触和对话,大大增进了相互了解,而且会议《最后公报》通过的“十项原则”融合了中国首先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还包括了有关亚非“经济合作”的决议。这些都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关系以及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奠定了基础。

开启并快速发展阶段:周总理访非与八项原则

从1956年5月30日中国与埃及建交,至1983年1月中国提出对非洲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之前,是中非关系迅速发展与奠定基础的时期,也是中国对非洲援助正式开启并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由民间走向官方,由一般性关系上升到主权国家间关系。以中埃建交为起点,贯穿60、70年代,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可谓“连绵不断”,截至1983年1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已有46个。随着外交关系的建立,中国对非洲援助的正式渠道得以开启,也具有了合法性。1956年,为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合法斗争,中国向埃及提供2000万瑞士法郎现汇无偿援助。这是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的第一笔援助。之后,中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战争予以支持,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还对几内亚提供了援助。当然,50年代由于中国国力、非洲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国际环境的限制,中国对非援助的数量总体上非常有限。

进入60年代起,非洲国家的独立进入高潮。1960年被誉为“非洲独立年”,当年非洲的独立国家达到26个。非洲大陆形势的变化为中非关系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中国的援外援非工作提出新的课题。

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对非洲十国的访问,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周恩来提出了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指导中国对非援助,也体现了中国对非洲援助的新理念,这种理念完全不同于西方殖民宗主国对非洲国家施舍与被施舍的援助理念,而是赋予新兴独立国家间相互支持的全新含义:

第一,援助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独立。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指出,中国向非洲等新兴友好国家提供援助,是为了“帮助这些国家发展自己的独立的民族经济”。根据八项原则,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第二,援助不是单方面的赐予,而是相互平等的。第三,援助不附加条件。第四,对非援助应尊重受援国主权,不干涉内政。第五,援助是对双方友好关系的表达和姿态,是对受援国真诚的帮助。包括提供质量最好的设备和物资、提供技术援助时保证对方能够掌握技术、援非专家不容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等。这些充满友好情谊的原则成为中国对非援助的重要理念。

在八项原则指导下,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对非洲援助迅速发展。期间,中国向绝大部分非洲国家提供了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等多方面、多领域的真诚援助,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工程,赢得了非洲国家和人民的交口称赞,为中非友好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整发展阶段:互利多元

从1983年1月中国提出对非洲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至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前,是中非关系向21世纪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时期中非关系的调整过渡阶段,也是中国对非援助政策调整、援非方式趋于互利多元化的时期。

这一阶段中,冷战的结束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中国和非洲都经历了重大战略调整与转变。中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不再突出意识形态,经济建设成为一切工作的中心。非洲方面,1990年7月召开的第26届非统组织首脑会议确定:非洲国家工作重点将转向经济方面,努力加强区域合作和实现一体化。

中非关系和中国对非洲援助也经历了调整改革的过程。1982年底至1983年初中国领导人访问非洲时,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中非经济技术合作四项原则。1992年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访问非洲时提出六项原则,在强调支持非洲国家维护主权和反对外来干涉的同时,重点提出支持非洲实现一体化和中非间发展形式多样的经济合作等内容。1996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非洲六国时,又提出“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加强磋商、面向未来”的加强中非关系的五点建议,得到非洲国家的广泛认同。五点建议完全超越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从政策或认识层面完成了中非关系从注重政治意识形态向发展经济和互利合作关系的过渡。80年代,中国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继续对非洲提供无偿援助的同时,中国与非洲开始探索并逐步实践新的援助形式与方式,其中能够带来互利互惠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资和合营等成为最早探索改革的方向。除双边合作外,还通过第三国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进行多边互利合作。90年代,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战略下,中国进一步将援非形式与中非在贸易、投资和减债等领域的合作结合在一起,使中国对非援助呈现出全新局面。

机制化可持续阶段:两个八项措施

以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为标志,中非关系进入全方位、机制化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时期,中国对非援助也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化框架。其特点是:随着每三年一次部长级会议,中国都分别推出一揽子三年期援助措施,并通过行动计划加以落实。其中,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2009年在埃及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分别提出的两个八项措施是近年中国援非的重大举措。本阶段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形式更加多样、运作更加稳定、成熟,互利互惠特点突出,可持续性更强。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援非的“软”、“硬”领域和范围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完善。

从效果上看,中国援助非洲的特点是具有一大批对非洲发展和中非关系产生积极效果和重要影响的标志性工程项目。

HR部门为福特变革做了什么? 篇6

当人们在时代广场举行欢迎2009年盛大派对的时候,福特送走了它史上最艰难的一年——2008年,高达146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股价暴跌至每股1.01美元。

仿佛是上帝的安排一样,在艾伦•穆拉利于2006年就任福特公司的总裁兼CEO之前,他刚刚完成了波音商用机部门的重组工作。而来到福特,迎接穆拉利的是又一次改革,这些改革将最终改变整个企业的运营,迄今第二阶段的改革已经推进了两年。

穆拉利上任后提出了他对福特的愿景——企业的首要运营计划——“一个福特、一个团队、一个计划、一个目标”,所有的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一愿景展开的。穆拉利要把福特变成一个更加精简、高效、集权的企业——这是福特从未有过的尝试。

穆拉利的改革计划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裁员。2008年福特全球拥有21.3万名员工,现在其全球90家分支机构中只剩下了17.6万名员工。因此,为了逃离一个名叫“短期财务危机”的黑暗洞穴,穆拉利必须更加倚重福特人力资源部的支持。于是,2008年年初,Felicia Fields成为福特新任的HR总监。

穆拉利也承认,他在改革之初做出的众多决定之一就是把Fields加入到福特的领导团队中,HR部门参与了福特的每一步改革,在过去的以及今后的改革中,HR仍将继续扮演着提升及实现企业愿景的重要角色。

穆拉利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2009年福特的净收入达27亿美元——这是福特自2005年以来首次实现年度黑字(比2008年度增加175亿美元)。2010年4月,福特宣布第一季度净收入达21亿美元,税前营业利润高达20亿(比2009年第一季度增加40亿美元)。福特成为“三大”中惟一逃离噩梦的幸运者。

HR的全球整合

Fields,现年42岁,福特的第三代员工,在2008年3月被任命为福特公司HR和企业服务部副总裁。她不仅要把此前各个独立运营的HR部门重新整合实现一体化,她和她的团队还必须支持穆拉利“一个福特”的愿景落地。这意味着她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向福特员工宣传穆拉利战略上。

第一步,在“一个HR”的初衷之下,Fields开始为整合HR功能而努力。她和她的HR团队在流程标准化、全球化,打造福特“最佳工作公司”的声誉,以及巩固高效的劳动力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当然,目标是帮助福特在劳动力成本效率上获得竞争优势。

在推行一个福特计划之前,福特公司就像一个装满了名牌车的房间(旗下拥有福特、林肯、水星、美洲豹、路虎、阿斯顿马丁、路虎),每个品牌都是一个实力雄厚的、独立的区域性商业模块。于是,很多重大决策都由这一商业模块的负责人制定。像人力资源部这样的职能部门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到企业战略当中,而旧福特也没能够成功地让各个商业单元从整体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决策。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每个人与‘一个福特’的计划同步。” Fields说,“‘一个福特’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也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在福特HR部门,我们力图创造一个更顺畅的通道来支持‘一个福特’的实现。”

在Fields的领导下,福特的HR部门迅速开发出了一套全球化工作流程,同时取消了福特在全球现有的四个业务实体(福特北美、福特南美、福特欧洲与福特亚太非)中的HR部门。用Fields的话说,当时的HR是各自为政,固守一摊,因此既然福特要通过“一个福特”来改革,那HR也必须从“一个HR”开始。

举例来说,为了推动穆拉利的新政,福特首要任务就是在全球吸引、开发——当然最重要的是留住——世界一流的人才。为了做到这一点,福特的HR就必须知道福特下一步的全球挑战是什么,并在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Fields和她的团队开发出了一个“员工圈计划”,用以重新规划福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员工圈计划”将支持福特的主要流程规划,推动业务目标并缩小HR工作的周期。“在此之前,福特的HR部门从未进行过相关尝试,更没有从全球的角度进行过人力资源规划。” Fields说,“‘员工圈计划’可以整合全球人力资源使其更好地为‘一个福特’计划服务。”

HR部门严格按照一个团队、一个人力资本团队、一个HR的标准检查了所有的业务流程。并梳理出哪些人力资本的业务流程可以被标准化,并在全球范围进行推广。比如:组建一支全球业务团队来负责业绩考核,而非像以前那样由各业务模块来单独完成。

通过一系列努力,福特成功地在两年内裁减了3.7万名员工。

留住一切该留住的

裁员是困难的,更难的是裁员的同时还要迅速采取行动保证福特的技术不会因裁员而流失,并挽留住那些对企业至关重要的员工。

Fields的团队通过完善每个单元的战略与流程实现了这一目标。他们对各个部门主管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区分裁员对象,如何职业地处理这样的问题。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和相关产业知识,Fileds的团队开发了一个知识转移工具为那些新的继任者提供服务,来简化各种知识的学习程序。

当然,更多时候,它用于更有效地交接工作。“离职员工的牺牲精神和职业荣誉值得我们大书特书。”Fields说,“为了企业的生存,他们做了必须做的事情。”

与此同时,HR还设计了一个专门针对经理级员工的工具,用来训练这些领导者如何推进变革,如何更加有效地领导团队,当然这所有的一切依然是围绕着“一个福特”计划而进行。

除了裁员之外,还有减薪。福特在2007年和2009年没有加薪,2005、2008以及2009年没发奖金,2009年1月暂停了大约40万美元左右的企业福利(2010年1月重新开启)和企业助学金计划(于2010年3月重新开启)。

如何让员工在减薪的同时不减士气?不断进行员工调查成为有效的工具。

在一系列减薪裁员的行动中,福特的HR部门都在不断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观察着员工的士气与职业道德状态,以及员工们对企业发展方向的看法。在每一次调查后,HR部门都会立刻采取行动,以确保那些留下的员工能够从自己的上司或者是咨询师那里得到帮助,来尽快地适应变革的速度。

例如:通过调查,HR们了解到员工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企业现有的以及将来的产品与相关技术。于是HR部门开展了数次“Drive One”的活动来解决员工们的疑惑,并使员工们了解企业高层的想法。通过这些活动员工们开始成为企业愿景的提倡者,而且他们都为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自己将要生产的产品感到兴奋。

同时,福特的HR部门还一直保持对两个问题的关注:第一,当穆拉利加盟福特时,员工们表示他们认为高层可以在身先士卒上做得更好;第二,有一些员工对产品线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在过去的三年里,福特针对上述两点做出了诸多改进。

而在此后进行的员工调查中,关于“管理风格改进”的评分一直高居在80分左右,而在“产品是否改进”的选项上,有90%的员工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沟通至关重要

Fields认为在福特的整体战略计划中,与员工的沟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HR部门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透明的工作环境,并且保证整个领导团队的发言口径统一,不断地向员工提供新的信息。

福特采用了多种沟通工具,比如:建立了一个叫做@ford的内部网站,在所有重要信息正式传达之前,企业会先在这个内网上与员工沟通。同时,还定期向所有的员工发送标题为“你需要知道的新闻”的邮件,把企业的最新动向传达给员工。无论是内网上的信息发布还是定期的植入式公开邮件,甚至是每季度穆拉利定期召开的全体大会,都成为传达企业信息的工具。

HR的员工们这样介绍福特:“我现在很难向你描述在福特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员工们热情高涨,你可以听到员工们给企业的积极评价,至于我们HR部门的员工,我只能用‘爆发’这样的词来形容。我们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热情。”

当然,福特希望大众们对他们在美国的主打车型也报以同样的热情,因为虽然福特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它第二阶段的三年改革计划,但是整个美国的汽车业依然没有迎来复苏。

对此,Fields这样评价:“这是极其艰难的时期,我们不知道危机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回到老路上,穆拉利创立了‘一个福特’的计划,把福特改造成了一个全新的企业。在福特的HR部门,每一件事都是依此而行的。”

上一篇:生产部smt岗位职责下一篇:2020领导表彰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