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2024-06-04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共11篇)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篇1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第二章 围绕着本职工作打造“第二专业”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这个并不陌生的词,对许多人来说却是陌生的事情,有些人厌倦了读书,读书考大学的那些痛苦经历给了他们太深的感受,走出校门,他们便远离了读书,因为要工作,因为要挣钱。闲着的时候,还要休闲,哪有时间读书?再说,现在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工作上,说不定什么时候谋个一官半职,飞黄腾达呢,把时间浪费在没用的读书上,不值!这是他们的论调。

他们认为读书是矫情,是故作深沉,是无用之举,所以他们从来不读书,也不愿谈论读书的事情,读书是和他们无关的事情。

还有些人压根就没有读书的兴趣,更没有读书的耐心,他们也知道读书的一些好处,也知道读书多了对自己有用,但是他们就是提不起读书的精神,更没有耐心读完一本书。所以他们只能对读书的话题表示无奈,只是偶尔地借阅一本两本非读不可的书,只有在那个时候,你才认为他是爱读书的。

从上学懂事开始,老师教育我们读书能成才,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教诲不绝于耳。但是直到大学毕业,很多人也没有真切的体会,没有读书的感觉。读了十几年的书,也许真的就是为了那一纸文凭,为了出人头地。十几年都是在老师的灌输下读书的,不能也没有时间自己选书,也没有太多的选择的权利与机会,所以也就没有开发出自己的读书兴趣,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可谈。

毕业上班了,有了自己的薪水和生活的`空间,在也不用应付该死的考试了,加上平时工作,工作压力大,逐渐地觉得需要读些书,学东西来弥补自己空虚孤单的单身生活了,于是开始买书与读书的生活。

读书读到现在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它能给我们自信,给我们充实感,肚子饿了,一个面包,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脑子里缺东西,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补充上的。

因此,每天都要读书,经常性地补充知识才有充实感,才会心里塌实。而且,读的越多,就越想读的多,就知道的越多。知识都是互通的,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我们就慢慢建立了自己的读书体系和知识构架,自信也就悠然而生了,而且这种自信是最实在和真实的,它能帮助你形成自己的思想,做好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真是有的时候就感觉一些思想的浪花直冲脑门,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这也是读书读多了的缘故。读的多了,自然思考的就多,自然就有自己的感悟和看法,而这种感悟和看法对自己的成长与成功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写书的多是一些作家学者或专家,在某一方面都是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成功的经历与经验与我们分享,包括他们对生活人生的态度和做法,这些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的。我们购买了他们的书籍,就是购买了他们的经历与经验,读书的过程也是与专家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经验。

著者也喜欢读书,刚上班的时候,藏书用一个装A4纸的箱子就可以装下,随着时间的延续,需要几个箱子才能装下,再到后来,需要用一面墙的书橱才可以装下。现在,这个书橱还在继续增加新成员,时不时地还会增加一些新的书目。

尽管书很多,但并不影响我经常拿起读过书的再读,而且次数不下5遍。因为我发现,很多书,尽管自己读了,但并没有读懂。由于阅读时候的心情或者经历的不同,读一本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心情不安静的时候,读书,是在读字,看的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度思考。而经验不足,或者阅历不够的时候读书,经常会忽略一些重点或者深度的东西,缺乏深度思考和共鸣。说白了,就是有些思想摆在那里,你没有感觉,不能理解其意,就忽略过去了。

所以,我有个习惯,只要是自己买过的书,每本书至少要读5遍以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1、通过增加阅读的次数,你可以记住书中叙述的细节,对于作者的观点及论据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通过增加阅读次数,你可以深刻挖掘书中的智慧,很多东西作者表达了,但是需要体会,通过多次阅读,你可以体会一些表面浅显,实际深刻的东西,增加阅读价值;

3、通过增加阅读次数,可以把书和你的经历阅历更好地结合,当经历了一些事情,增加了一些见识之后,再去读曾经读过的书,你可以发现一些原来被自己忽略但又很重要的书;

4、最后,很实际的,你的精力是有限的,精读一本书,比粗读10本书更有收获,也更节省投资。当你形成了这个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书店的书很多,但是可供选择的实际很少,抓住那些应该读书读透,对你的成长很有帮助。

当一本书读了5遍以上的时候,你已经能够抓住作者80%的思想了,这时候书已经不是书本身了,而成了你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如此继续下去的话,你的知识存贮就更加丰富和坚实了。

出处赵日磊《从基层员工到高绩效经理的七个阶梯》系列连载 有人说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圣杯,我信了,并且深信不疑;

柯维说,读书的最好方法是边阅读边发表,我信了,并且实践不止;

《绩效魔方-一个HR眼中的绩效管理》很好地印证了以上两点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篇2

我知道, 对你们中的许多人来说,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你们中的有一些刚刚进入幼儿园或升上初高中, 对你们来说, 这是在新学校的第一天, 因此, 假如你们感到有些紧张, 那也是很正常的。我想也会有许多毕业班的学生们正自信满满地准备最后一年的冲刺。不过, 我想无论你有多大、在读哪个年级, 许多人都打心底里希望现在还在放暑假, 以及今天不用那么早起床。

我可以理解这份心情。小时候, 我们家在印度尼西亚住过几年, 而我妈妈没钱送我去其他美国孩子们上学的地方去读书, 因此她决定自己给我上课——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的凌晨4点半。

显然, 我不怎么喜欢那么早就爬起来, 很多时候, 我就这么在厨房的桌子前睡着了。每当我埋怨的时候, 我妈总会用同一副表情看着我说:“小鬼, 你以为教你我就很轻松?”

所以, 我可以理解你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开学还需要时间来调整和适应, 但今天我站在这里, 是为了和你们谈一些重要的事情。我要和你们谈一谈你们每个人的教育, 以及在新的学年里, 你们应当做些什么。

我做过许多关于教育的讲话, 也常常用到“责任”这个词。我谈到过教师们有责任激励和启迪你们, 督促你们学习。我谈到过家长们有责任看管你们认真学习、完成作业, 不要成天只会看电视或打游戏机。

我也很多次谈到过政府有责任设定高标准严要求、协助老师和校长们的工作, 改变在有些学校里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机会的现状。

但哪怕这一切都达到最好, 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 假如你们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 那么这一切努力都会白费。——除非你每天准时去上学、除非你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除非你把父母、长辈和其他大人们说的话放在心上、除非你肯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 否则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

而这就是我今天讲话的主题:对于自己的教育, 你们中每一个人的责任。首先, 我想谈谈你们对于自己有什么责任。

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 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才, 而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 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给你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或许你能写出优美的文字——甚至有一天能让那些文字出现在书籍和报刊上——但假如不在英语课上经常练习写作, 你不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创造家——甚至设计出像今天的i Phone一样流行的产品, 或研制出新的药物与疫苗——但假如不在自然科学课程上做上几次实验, 你不会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名议员或最高法院法官, 但假如你不去加入什么学生会或参加几次辩论赛, 你也不会发现自己的才能。

而且, 我可以向你保证, 不管你将来想要做什么, 你都需要相应的教育——你想当名医生、当名教师或当名警官?你想成为护士、成为建筑设计师、律师或军人?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职业, 良好的教育都必不可少, 这世上不存在不把书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梦, 任何工作, 都需要你的汗水、训练与学习。

不仅仅对于你们个人的未来有重要意义, 你们的教育如何也会对这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今天, 你们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 将会决定我们整个国家在未来迎接重大挑战时的表现。

你们需要在数理科学课程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去治疗癌症、艾滋那样的疾病, 和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你们需要在历史社科课程上培养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来减轻和消除无家可归与贫困、犯罪问题和各种歧视, 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公平和自由;你们需要在各类课程中逐渐累积和发展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去创业和建立新的公司与企业, 来制造就业机会和推动经济的增长。

我们需要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天赋、技能和才智, 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假如你不这么做——假如你放弃学习——那么你不仅是放弃了自己, 也是放弃了你的国家。

当然, 我明白, 读好书并不总是件容易的事。我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很难把精力集中在专心读书之上。

我知道你们的感受。我父亲在我两岁时就离开了家庭, 是母亲一人将我们拉扯大, 有时她付不起账单, 有时我们得不到其他孩子们都有的东西, 有时我会想, 假如父亲在该多好, 有时我会感到孤独无助, 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因此我并不总是能专心学习, 我做过许多自己觉得丢脸的事情, 也惹出过许多不该惹的麻烦, 我的生活岌岌可危, 随时可能急转直下。

但我很幸运。我在许多事上都得到了重来的机会, 我得到了去大学读法学院、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我的妻子——现在得叫她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了——也有着相似的人生故事, 她的父母都没读过大学, 也没有什么财产, 但他们和她都辛勤工作, 好让她有机会去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学校读书。

你们中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些有利条件, 或许你的生活中没有能为你提供帮助和支持的长辈, 或许你的某个家长没有工作、经济拮据, 或许你住的社区不那么安全, 或许你认识一些会对你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等等。

但归根结底, 你的生活状况——你的长相、出身、经济条件、家庭氛围——都不是疏忽学业和态度恶劣的借口, 这些不是你去跟老师顶嘴、逃课、或是辍学的借口, 这些不是你不好好读书的借口。

你的未来, 并不取决于你现在的生活有多好或多坏。没有人为你编排好你的命运, 在美国, 你的命运由你自己书写, 你的未来由你自己掌握。

而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地方, 千千万万和你一样的年轻人正是这样在书写着自己的命运。

例如德克萨斯州罗马市的贾斯敏·佩雷兹 (Jazmin Perez) 。刚进学校时, 她根本不会说英语, 她住的地方几乎没人上过大学, 她的父母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 但她努力学习,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靠奖学金进入了布朗大学, 如今正在攻读公共卫生专业的博士学位。

我还想起了加利福尼亚州洛斯拉图斯市的安多尼·舒尔兹 (Andoni Schultz) , 他从三岁起就开始与脑癌病魔做斗争, 他熬过了一次次治疗与手术——其中一次影响了他的记忆, 因此他得花出比常人多几百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学业, 但他从不曾落下自己的功课。这个秋天, 他要开始在大学读书了。

又比如在我的家乡,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身为孤儿的香特尔·史蒂夫 (Shantell Steve) 换过多次收养家庭, 从小在治安很差的地区长大, 但她努力争取到了在当地保健站工作的机会、发起了一个让青少年远离犯罪团伙的项目, 很快, 她也将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 去大学深造。

贾斯敏、安多尼和香特尔与你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和你们一样, 他们也在生活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 但他们拒绝放弃, 他们选择为自己的教育担起责任、给自己定下奋斗的目标。我希望你们中的每一个人, 都能做得到这些。

因此, 在今天, 我号召你们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教育定下一个目标——并在之后, 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实现它。你的目标可以很简单, 像是完成作业、认真听讲或每天阅读——或许你打算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或在社区做些志愿工作;或许你决定为那些因为长相或出身等原因而受嘲弄或欺负的孩子做主、维护他们的权益, 因为你和我一样, 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能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或许你认为该学着更好的照顾自己, 来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当然, 除此之外, 我希望你们都多多洗手、感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多在家休息, 免得大家在秋冬感冒高发季节都得流感。

不管你决定做什么, 我都希望你能坚持到底, 绝不轻易放弃。

我知道有些时候, 电视上播放的节目会让你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觉, 似乎你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腰缠万贯、功成名就——你会认为只要会唱rap、会打篮球或参加个什么真人秀节目就能坐享其成, 但现实是, 你几乎没有可能走上其中任何一条道路。

因为, 成功是件难事。你不可能对要读的每门课程都兴趣盎然, 你不可能和每名代课教师都相处顺利, 你也不可能每次都遇上看起来和现实生活有关的作业。而且, 并不是每件事, 你都能在头一次尝试时获得成功。但那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 最成功的人们往往也经历过最多的失败。J.K.罗琳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被出版商拒绝了十二次才最终出版;迈克尔·乔丹上高中时被学校的篮球队刷了下来, 在他的职业生涯里, 他输了几百场比赛、投失过几千次射篮, 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我一生不停地失败、失败再失败, 这就是我现在成功的原因。”

他们的成功, 源于他们明白人不能让失败左右自己——而是要从中吸取经验。从失败中, 你可以明白下一次自己可以做出怎样的改变;假如你惹了什么麻烦, 那并不说明你就是个捣蛋鬼, 而是在提醒你, 在将来要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假如你考了个低分, 那并不说明你就比别人笨, 而是在告诉你, 自己得在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

没有哪一个人一生出来就擅长做什么事情的, 只有努力才能培养出技能。任何人都不是在第一次接触一项体育运动时就成为校队的代表, 任何人都不是在第一次唱一首歌时就找准每一个音, 一切都需要熟能生巧。对于学业也是一样, 你或许要反复运算才能解出一道数学题的正确答案, 你或许需要读一段文字好几遍才能理解它的意思, 你或许得把论文改上好几次才能符合提交的标准。这都是很正常的。

不要害怕提问。不要不敢向他人求助——我每天都在这么做。求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 恰恰相反, 它说明你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所以, 有不懂时, 就向大人们求助吧——找个你信得过的对象, 例如父母、长辈、老师、教练或辅导员——让他们帮助你向目标前进。

你要记住, 哪怕你表现不好、哪怕你失去信心、哪怕你觉得身边的人都已经放弃了你——永远不要自己放弃自己。因为当你放弃自己的时候, 你也放弃了自己的国家。

美国不是一个人们遭遇困难就轻易放弃的国度, 在这个国家, 人们坚持到底、人们加倍努力, 为了他们所热爱的国度, 每一个人都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不会给自己留任何余地。

250年前, 有一群和你们一样的学生, 他们之后奋起努力、用一场革命最终造就了这个国家;75年前, 有一群和你们一样的学生, 他们之后战胜了大萧条、赢得了二战;就在20年前, 和你们一样的学生们, 他们后来创立了Google、Twitter和Facebook, 改变了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

因此, 今天我想要问你们, 你们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你们将解决什么样的难题?你们能发现什么样的事物?二十年、五十年或百年之后, 假如那时的美国总统也来做一次开学演讲的话, 他会怎样描述你们对这个国家所做的一切?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篇3

我听完就蒙了,我才15岁啊!哪个地方敢收童工?你别说,还真有。中餐馆。可一个15岁乳臭未干的小子能干什么呢?打杂。

我问我爹,我为什么要去打工。我不想去,凭什么。我爹说,凭我是你爹。

接下来我爹就带着我去唐人街的介绍所,谎称我已经18岁。不久我就找到了一份打杂的工作,在马里兰州的一个人口稀少的小镇。

那一日,我抱着上坟的心情坐上了前往我人生第一份工作的长途巴士。

接下来的日子简直暗无天日。餐馆老板极其苛刻,脏活累活都扔给我,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洗碗,拖地,剁菜,搬饮料,以及频繁地炒饭。店里打工的人都粗鄙不堪,晚上一群人合住在一个房间里,他们睡觉打呼,让我常常整夜睡不着,第二天没精神又要被骂。

有天晚上收工后我一邊洗澡一边回想自己的“人生”,我一个会英文、前途一片光明的未来国家栋梁,为什么要沦落至此?为什么平白无故要在这累死累活?我一时之间悲愤交加,竟号啕大哭。

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老板把工资递给我,告诉我明天不用上班了。我又蒙了:我被炒了?老板接着说,你干不了这活,这不是你该待的地方。我又悲又喜。

悲的是原来我其实连打杂的活都干不好,喜的是终于要脱离苦海了。手捧着工资,我坐上了回纽约的长途巴士。打开窗,闻着自由的空气,摸出工资数了数,将近2000美元,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作血汗钱。

回到家我一阵忐忑,我爹就说了一句:“嗯,比我预料中坚持得久。”

我正蒙的时候,他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些让我心惊肉跳的话:

不是每个人都得循规蹈矩地上完高中上大学,上完大学去公司当上班族的。只不过如果不走这条路,那摆在大多数人眼前的就只有干苦活累活。可有的人干得了,有的人就干不了。有的人没有条件自然无法选择,有的人如果明明有好的条件却任性放弃,将来可是要后悔的。当然,要是有人天赋异禀3岁识谱5岁编曲或者18岁就能打NBA,那这些话不适用他。否则,好好读书永远不会让人吃亏。

我现在当然知道自己属于干不了粗活又不会识谱更打不了NBA的那类人了。经历过这么一场磨难,新学期开始,我是吃嘛嘛香,看同学们个个可爱纯真,老师们个个慈眉善目。把高中落下的课补上后又顺利上完了大学,直到现在当了个相对来说还蛮轻松的小白领。我不敢想象当初要是自己真的辍学了,我现在会在哪个餐馆打杂。我当然不是觉得这些工作低人一等,而是我清楚意识到了自己根本干不了除了稳稳当当上完学后当上班族以外的活。我非常庆幸自己的这段“惨痛”经历让我没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走上弯路。

如果以后我生了个儿子说不想上学,我压根就不跟他讲道理,直接让他去体验一段他除了上学这条路以外他将可能要过的生活。他要是问为什么他非要去体验,我就告诉他:

因为我是你爹。

【素材运用】儿子任性无知想要退学;父亲也任性一把,让厌学的儿子去餐馆体验打杂。打杂的艰辛让儿子深切感悟并成长了,开始重拾学习的美好。其实,读书学习是我们大多数人在社会立足的重要前提,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学习才有更好的未来,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速用名言】

1.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能力。——俄国哲学家 赫尔岑

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法国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

【适用话题】体验;人生经历;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篇4

我还没有以这种方式来读过书,读书是希望环境很安静、人很少,然后心静下来,再慢慢读书。今天站在舞台上,和这么多朋友交流读书的体会,这还是第一次。但我感觉这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和交流的方式,我特别想把我的感慨与在座的各位分享。

大家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我在工作中常被问及:“为什么要读书啊?读书有什么用啊?”本来我以为是这种问题还用问,后来我一想,我年轻时候也这样。二十多岁时,我曾经到一位功成名就的老先生家去,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我看他还在看本书,然后我就把这疑问问出来了,我没好意思说您这么大岁数还看书有什么用,没想到他倒反问了我一句:“看书难道还要有用吗?”就像谁会问吃饭有什么用吗?这就回答了,读书本身是很有用的。

现在,我也经常碰到一些年轻朋友问我,读书能有什么用?能帮我涨工资吗?看一本书,今天挣一百,明天挣二百?看完找工作的攻略,然后马上就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看完爱情鸡汤以后,能够找到白马王子和女神?虽然这些是功利主义,但是读书也确实有这方面的作用。

其实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人生的态度,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人们饿了,就需要吃饭;当人们精神饥渴的时候,就需要读书、学习。

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当时我正在农村上山下乡。我作为一个农民,天天在地里干活,干活一天挺累的,再去抽时间读书也的确实是个很苦的事。但是还是要一点促使自己想要读书,是什么?就是心灵的苦恼、心灵的沙漠,想读书。特别是当时正处于涨知识的时期,对人生、社会都有很多想去了解。所以即便生活条件苦一点、差一点,但是能读到一些书,还是能让自己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就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大学生。

这是我个人的例子,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后来我仔细一想,如果要是没有高考制度的改革呢?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呢?那我读再多的书,能改变个人的命运吗?我忽然悟到我个人的读书学习,是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读书学习是离不开的。

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这样的一个根本的路线。“实事求是”哪儿来的?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里的一句话:“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书中确实有我们思想的闪电,有我们历史的智慧,有我们文学的滋养。

当今世界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战争、疾病等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诺贝尔得主就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回到2520xx年前去,向孔子寻找智慧。

耳熟能详的《法国人权宣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已经被誉为世界的黄金定律,这也是汲取了我们古人的智慧。

再过三年,也就是20xx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哪儿来的?两千年前《诗经》里面的,最早提出来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啊”,两千年前的古人对未来的社会就提出了历史的期盼,社会安定,人民富裕。所有的这些历史的智慧,都在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

屠呦呦女士,获得了诺贝尔奖,她就讲到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典籍给她以巨大的启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是,只要读进去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经历了那么多次民族、国家的磨难,文明却不间断的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脉络。几千年绵延不断的精神特质、精神追求,是通过历史的典籍传承下来的,典籍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将几千年的历史的记忆、几千年的知识、几千年的智慧,存藏在里边了。

我们要使中华文明传承下去,要使中华文明能在当今发扬光大,我们就只有一条路,就是读书。了解我们古人的记忆、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智慧,我们才能很好地把这样的文化传承下去。

人们常会问我,你怎么看待现在的阅读现象。比如地铁里,现在大家都是在那儿低头看手机,而发达国家(包括日本),看到大家都是拿一本纸质书在看,你对这些现象怎么看?而现在我们中国人现在没有这种阅读习惯啊,到底赖谁呀?我说只要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历史,就一定会有正确的答案。

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民不聊生。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当时有一个最有名的口号叫“偌大的北平,已经放下不了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当我们的民族像《黄河大合唱》所唱的,像猪羊一样地宰割的时候,当大敌当前时,还有心情读书吗?还能够读书吗?能有阅读习惯吗?

在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四十年来,我们经济上这样强大起来了,那么我们古人说得好啊:“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富了口袋以后,我们更希望富脑袋,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读书学习成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倡导的,“全民阅读,书香社会”,这些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现在中国确实还有很多这样的读书人。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我们中国国家图书馆每天都有几千人在书香中过大年。刚刚视频里拍到的一个镜头,是我们一位大年初一的第一位读者,他是什么时候来到图书馆的呢?是大年三十的晚上的十点,一直等到大年初一。为什么?因为大年初一第一个进馆的读者,我们奖励一套文津奖的图书。我作为一个馆长,我在放假值班的时候,看到这些读者在馆里,我都非常地感动。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在平均每天到馆的读者,一万多人。还有,我们网站的点击量14亿次,国外人一听都很惊讶,天文数字!

我说我们中国人爱读书的人也很多。记得当年鲁迅说,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些人是中国人的脊梁。随着我们社会发展下去,我相信爱读书又善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赶上了一个读书学习的最好的时代。

《四库全书》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多少字?7.8亿字。《二十四史》多少字?四千万字。在这个浩如烟海的书海中,我们怎么读书?必须要是读经典。所谓经典就是思想精深、文化厚重,审美意识非常强,特别是经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欢迎的。

我特别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老子绎读》。这部书首先是老子的《道德经》,是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的根本的一些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都在这五千六百字里。除此之外,这本书是我们的任继愈老馆长第四次修改的,九十岁的高龄解释了老子这本《道德经》。

我们为什么要考研 篇5

昨天大学时期的徒弟跟我诉苦:“师傅,我要二战了”

看到这句话我才恍然,原来今年的考研成绩已经出来了。安慰了他之后我很为他惋惜,我知道考研的备战过程是多么的残酷

拜母上大人的严词拒绝,我并没有真正的经历过那段生不如死的生活,但是我却是真切的生活在其中。

每天早上的.四点半,晚睡的人才刚刚入睡,她们已经轻手轻脚的起床,半个小时后顶着冰冷的黑夜等待在图书馆门前,等到开门看到图书馆温暖灯光的那一刻,今天的一天才算刚刚开始,而图书馆的闭馆却不是结束,每一个考研人都要奋斗到深夜才能拖着疲惫的大脑入睡

每一个曾经爱美的女孩子都素面朝天,因为要省下来所有的时间,没有逛街,没有游戏,整整数百个日日夜夜都是重复一样的生活

当然也有过迷茫,阿D曾经瞪着满是红血丝的眼睛问我,“我为什么要考研?”然后不等我的回答又一头埋进了课本里

为什么要考研,这个答案我也给不出,哪怕曾经我也是要考研的

我想大概每个人的原因都差不多吧,初始,是为了不去直接的面对毕业就失业的黑暗现实,后来,就是为了自己曾经那么努力过不考上誓不罢休的执念,大概仅仅有一小部分的人才是真的觉得: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够

可是坚持到了最后,很多人连考场都没上就放弃了,一个人顶着鸡窝头在宿舍哭;有的人考到一半觉得人生无望,错过了后半场的考试;有的人考完之后出了考场情绪崩溃嚎啕大哭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场搏杀中卫冕成王,更多的人在无声的硝烟中悄悄倒下,但我更欣赏那些愿意努力撑到最后的人,也许这次的考试你失败了,但是曾经的努力并不会辜负你,选择二战的人用之前的努力为明年加冕,选择工作的人用学到的知识在职场中拼杀

你的泪水与汗水不会消失在岁月中,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成为你的一部分,那段暗无天日的磨练,就是你成功路上的积累

我们为什么要拼命赚钱? 篇6

我们都越来越成熟洒脱,我们都以自己最舒服的姿态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好不惬意。

可总会发生那么一些事,让你突然害怕到无以复加,你希望那些不好的事永远不要来。

你永远都不想知道无能为力的滋味。

可,可能吗?

清瑞,是我特别踏实的一朋友,人缘好,因为他平时既讲义气又特别的自觉,能不给别人添麻烦就不开口请别人帮忙。

前天,他约了平时关系好的一帮朋友吃饭,先把自己喝到几乎烂醉,然后开始拖着每一个人到角落里窃窃私语,每个人回到座位后都面色凝重。

清瑞在借钱。

这个平时分吃生日蛋糕都坚持吃最后一块的大男生,开口借钱之前先把自己灌到醉,才能有勇气厚着脸皮借。

他的父亲查出胃癌了,晴天霹雳,清瑞把车卖了,把积蓄花光了,房子被老妈按下了,他妈说:“那是癌啊,治不好的,房子别卖了,你爸若是走了,我们还是得过啊。”

老泪纵横、无能无力,看着老伴日渐消瘦的样子,清瑞的妈妈几乎是一夜白头。

父亲在接受了第一轮治疗之后,明明是好转了的,可是他的妈妈却比在医院陪护时凝重多了,她知道,之所以出院,除了因为病情稍微好转,更是因为没有大把的钱往里掖。

清瑞,这个平时里脸皮薄的男人,坐不住了,挨着借,开不了口也要开,和父亲的命相比,脸皮算什么。

好在,朋友们都能懂,加上清瑞的亲戚帮的,他一共又凑了四十万,打算带着父亲去北京治疗了。

那天,他说的一句话,自己的下巴都抽搐了,他说:“等送走了父亲,我一定要想办法努力赚钱……当亲人病了,没钱给他看病是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情。”

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

哭的最厉害的,是远嫁的巧巧,她当初是为了她老公,挥别老家,来到青岛的。

她以前是清瑞的同事,在本地没有朋友,清瑞便把她带至我们的圈子里,好多年了,一直都安静地笑盈盈地看着我们打闹。

前天却哭得泣不成声,清瑞的父亲病了,清瑞钻天入地地想办法给父亲治病,清瑞越是孝顺,巧巧就越是哭。

她想起了自己也已经年迈且小毛病不断的父母,如今,巧巧带了一大一小两个娃,一年只能回家一趟,还得得到老公的恩准。

她生了第二个孩子后,因为没人照顾就辞职做起了家庭主妇,虽说丈夫对她不错,她花钱他从来不计较,但四口之家靠一个人养活,她光生活费都计划到了每一块钱。

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孝敬远方的父母,更不用说制造条件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了。

巧巧老家在农村,前年父亲想把老屋翻修一下,因为邻居都已经在原来的宅基地的基础上把房子建高了,有的还建成了二层小楼,他们家老是不收拾,都和新农村显得格格不入了。

巧巧还有个弟弟,还等着老屋翻修后往家里带媳妇呢。

可巧巧最终才从老公那里要来了两万块,还赔笑赔顺从了半年多,夫妻本是一家人,算到钱上也计较啊。

那时候巧巧没哭,觉得解决的还算圆满,老公也基本没太为难自己,可是清瑞狼狈的样子,狠狠的撞击了她。

她想,假如得胃癌的是她的父亲呢,以她现在的状况,她是能卖车还是能卖房,还是能出十万块,抑或是能飞回老家床前床后地伺候。

貌似都不能。

这种无力感加上离开家乡多年的孤独感,让她一下子就爆发了,哭得伤心至极,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上前安慰。

无能为力,大概只有经历过这种感觉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的绝望和生之痛疼的幻灭感。

而其实,我们的无能无力莫过于俩字:没钱。

如果有钱,清瑞早在三个月前就带父亲去北京了,那他父亲癌扩散的几率便会又小一些,也许就能看到清瑞娶妻生子,死而无憾了。

因为没钱,这些事都成了奢望了。

如果有钱,巧巧就不用一边带着俩娃,一边深深自责了,她可以随时接父母到身边陪父母聊天也不用去看老公脸色了。

还有我们,我们也都曾面临着清瑞的难题和巧巧的痛苦。

没钱给娃上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没钱给他留学,没钱给爱人买金货首饰没钱让媳妇生娃时住个单间,没钱给父母安置好的晚年没钱给他们治病。

没有钱,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丧气,只能让自己挚爱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为了温饱而挣扎半生,又因了病痛而折磨半生。

经过痛苦和绝望的碾压之后,你才知道,赚钱是一件多么应该且必须的事情,你爱钱这件事,既不俗也不该遭人诟病。

你就坦坦荡荡地去努力,靠自己的体力、智力和其他的什么能力,站着也好、坐着也好、躺着也行,甚至跪着。

没有缺过钱的人,会不理解很多人。

为什么会有人半夜三更不睡觉跑出去收清晨的第一波青菜去菜市场占座卖菜?为什么有青年在二十几岁不谈恋爱兼职打三份工?为什么如今的全职妈妈们都不再安分纷纷重出江湖?又为什么有些年轻时浪荡自在挥霍钱财的混混突然改头换面比谁都吃苦耐劳?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着还摊上了事儿。

凡存在必合理,那些如今拼命努力赚钱的人,一定都遭受过因为没钱而带来的痛苦,一定都不想再尝那种“无能为力”的滋味。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篇7

《中亚史》一书是一本浅显易懂的中亚通史, 作者用二十章近400 页的篇幅勾勒出了中亚地区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亚有着漫长的历史, 在文明早期就有原住居民。波斯帝国强盛之后, 征服了中亚地区, 波斯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亚。公元前4 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波斯的阿赫门王朝灭亡, 中亚进入希腊统治时期。希腊及希腊化时代, 中亚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此间佛教也传入中亚。此后中亚地区开始了贵霜、嚈哒与突厥的统治。其中贵霜由大月氏人所建, 嚈哒被认为是鲜卑的一支, 西方学者则称之为“白匈奴”。随后在中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突厥族崛起。隋朝时期, 突厥分为东西两大汗国, 唐朝初期东西突厥纷纷归顺于唐, 但是在唐高宗时期西突厥叛唐, 唐朝统治者平定了叛乱, 将西突厥统治下的中亚地区并于唐王朝的版图, 唐朝设了都督府与都护府对这些地区进行管辖。怛罗斯之战, 唐军战败, 唐朝的势力范围退缩到了葱岭以东。阿拉伯帝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占据了优势, 伊斯兰教传入中亚。中亚先后经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时期、萨曼王朝时期。萨曼王朝灭亡后, 中亚由突厥语族诸王朝与西辽统治, 中亚逐渐突厥化。公元13 世纪蒙古崛起, 蒙古在灭掉了当时的中亚霸主花剌子模后先后建立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因内部争乱而逐渐衰落, 突厥化的蒙古人建立了帖木儿帝国, 此时中亚的经济、文化、科学繁盛。16 世纪海上贸易的兴起以及汗国内部的战争使得帖木儿帝国日趋衰败, 最终被乌兹别克人所灭。此后中亚大地上兴起过诸多汗国。19 世纪, 俄国与英国在中亚争夺殖民地, 俄国占据上风, 在一系列的土地兼并中逐步建立起了殖民地与保护国, 从此俄国确立了对于中亚的统治。沙俄参加一战导致国内矛盾激化, 爆发了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 布尔什维克消灭了反苏势力, 将战时经济政策改变为新经济政策, 中亚的矛盾趋向缓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在中亚地区确立的民族制度。苏联建立后在列宁的“民族自决”的原则指导之下, 中亚建立起共和国并进行了民族识别活动。从斯大林时代开始, 苏联对中亚的民族主义分子进行清洗, 从文化上消除伊斯兰词汇, 最终牢固确立了对中亚的统治。而推行集体化没有给中亚农业带来起色, 集体化过程中过火的做法在民间留下了长久的积怨。二战期间, 苏联工业内迁使得中亚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总的来说, 斯大林时代中亚的宗教、民族意识被削弱或者处于受抑制状态, 然而敌对的情绪在底层民众间潜伏着。赫鲁晓夫在执政间对此民族政策进行了改革, 但是赫鲁晓夫的民族政策与斯大林的并没有实质区别。在扩大民族自治权方面并没有多大的进展。在如何看待中亚的历史问题上, 也表现出赫鲁晓夫时期仍然坚持斯大林时期的大俄罗斯主义。赫鲁晓夫的关于“苏联人民”的概念突出民族的接近与融合, 而忽视民族间的差异。苏联政府甚至采取各种措施来加速民族的融合, 包括强制推广俄语, 鼓励民族间通婚等等。这些措施在中亚民族中造成了逆反心理, 从而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 导致了地方民族主义的增长。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发展迅速, 中亚也得以平稳发展,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民族问题并没有凸显出来。80 年代末苏联经济恶化, 戈尔巴乔夫推行舆论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 产生了众多负面影响。苏联的国内局势失控, 社会失序, 无政府主义高涨, 宗教复兴和民族问题又显现出来。在他的改革原则鼓舞下之下, 中亚的民族主义高涨, 民族分裂主义者制造了多起骚乱和民族冲突。90 年代以来, 分离主义也公开发展, 苏联全国局势开始失控。1991 年末, 中亚五国先后宣布独立。苏联解体后, 中亚五国彻底成为独立主权国家。苏联在治理中亚民族问题上对当下中国具有借鉴意义。中亚地区民族矛盾激化最终走向彻底分离的原因在于苏联推行了错误民族政策, 不尊重中亚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习俗, 粗暴干预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强行推行同化的政策, 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苏联早期将中亚视为棉花供应地, 后期又在中亚开垦荒种粮, 在经济方面始终将中亚地区单一的视为原料的产地, 而对于其他产业投资不足, 中亚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于苏联的平均水平。这直接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平衡, 最终也转化为民族间的矛盾。中国应当避免走这样的弯路, 中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要坚持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的政策, 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要注意区域间经济的协调与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篇8

我并不是一个写作鉴定师,所以并不能告诉你,怎样的文章才是好的,怎样的文章才是差的。我也不能告诉你,用怎样的捷径,才能迅速成为一个好作者。

写作是没有捷径的,就像做人——没有捷径可走。

在你们给我发来这样的信件时,我想你们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或者至少有了想踏入这行的意图,才会想在我这探到口风,我就想问你,你为什么要写作?你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写作?

写作是漫长的修行

我身边有一些作者朋友,有拿过文学奖的炙手可热的作家,也有怀有一腔热情的文学爱好者,有时,我们也会聚在一起,讨论彼此为什么要写作。

这些人当中,不乏有写作天分的,好像写作就是他体内24小时置换的血液,每时每刻,他的脑子里都会蹦出一些对世界、对人类顿悟的话语,他被灵魂驱使,急于找一个出口让这些片段见见光,写作就是他和自身的一场隐秘对话,是灵魂的一次蜕皮。

有因为剧变写作的。人在被迫走进一个极端时,文字是最好的倾听者,写作就像自幼护着他成长的篱笆,在这圈篱笆里,他可以放心的去记录自己的儿时、少年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写作是一束光,他被这束光牵引,当有文字照耀,就不觉得成长是孤独而壮烈的事情。

有因为关心而写作的。关心文化,关心家乡,关心青年,关心国家,当然,也有关心个人荣辱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作家是颇尴尬的职业,同样尴尬的有同样以思想为利器的画家、艺术家。我一向不太赞成把写作归类为一种职业,因为若归类到职业,必然要导入商业、经济范畴,那这文字,就相当于商品,要受到多方面的制裁,不是发自心止乎礼的。文字应该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东西,拖家带口写出来的情绪,读者能读出来,读者也不傻。

我虽写了些年头,但从不自封自己为作家什么的,也不喜欢别人这样称呼我,甚至摈弃在圈内已有一定知名度和商业价值的笔名,也在三年前就婉拒了入作协,倒不是说自己多恃才傲物——作协也有很多老道的当代作家,只是不想给自己任何身份的拖累。若有人问我,我说你称呼我路人甲、路人乙都行。就像食物做出来天生是给人吃的一样,作品写出来也是天生给人看的,若是一个作者,每次写某篇文,都颇在意读者是否记住了他的名字,那很快,他就会变成虚空的碑。

当然,写作是门很苦的职业,倒不是说要穿壁引光,积雪囊萤,而是说,你得忍受——对自我的拷问,有时甚至要一次次地把长好的疮疤再扒下来,去检视。一个人若时时刻刻带着放大镜去检视自我和大环境,那他无疑是痛苦的。因为他不能像一个无政府无信仰主义者,把自己放进无菌环境里去安逸享乐。我很敬佩挑刺的作者,一个爱挑刺的作者无疑是最可爱的,他们揭露,谴责,有时像审判官无情,但恰恰是他们的敢做敢说,给这个时代下了一剂猛烈的药引,让歧路的人迷途知返。

很多作者,最后投向了自杀,这是很可惜的事情。但是羚羊泅渡,若有道可走,至少也知道,不过就是时间早晚、勤勉程度的问题,能靠时间和努力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若是无道,或被人为的切断了道,怎么走都是盲人摸象、画饼充饥,选择饿死还是选择骗死,很多作者宁愿选择——杀死自己——最简明最暴烈最鲜明最有冲击力的道路。

文字是客观环境里的

主观思想

我在写作时,常受到周遭质疑,记得我写的第一部7万字的中篇,我的师傅和我说,你写的东西,就算90后也不爱看。我那时挺受打击,因为那部中篇是我用了半个多月熬夜赶出来的,有时甚至48小时不合眼。后来陆陆续续有了些影响力,也有前辈对我的作品指手画脚。他们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希望我能更胜任文坛和市场。但是如果一个作者,写出来的东西,还必须要听从他人的指挥,那写作还有什么肆意而为的乐趣?

当然也有他人喜欢我,但是读者的喜爱应该和作者无关。作者,从头到尾,从里到外,就应该结结实实地做自己。也常有读者,把我批评得劈头盖脸,我收到过的最好玩的差评——大胆刁民,安敢放狗屁!那是评我写的有关国家房价调控的文章。我除了写情感文,也爱写杂文,基本上每次社会热点事件后,我都会写檄文,常被阉割。有段时间我挺沮丧,觉得中国并不是个适合创作的热土,稿费低,我五年前千字就是30—300元左右,而如今物价蹭蹭上涨,稿酬依旧像个菜色肌肤吃不饱的孩子。中国的作者普遍都渐渐的沦为了文字流水线工人,不彻夜码字,就无法养活自己。比如我的几个作家朋友,都是豆瓣排行榜上赫赫有名的作家,享海外赞誉,也有社会责任感,如今也沦落到了要进宣传部给一些景区写推介文才能养活一家老小的地步。虽然有了作家养成计划,但也就是一二万元而已,在中国,一本发行量到2万册的书就能归纳为畅销书了,一本书发行10万册就算文坛奇迹了。而在国外,一篇几千字的文章的稿费就是作者一月的生活开销。

盗版猖獗,免费电子书的面世,无疑也抢走了作家们的口粮。现在购买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而作家的收入往往与稿费、版税分成有关。在广西漓江,我遇见了一个巴黎的人文作家,她说在巴黎有很多像她这样周游世界,每个月只写一二篇稿子的作家,大部分时候他们不是在写,而是在想,在思考,因为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思想才是生命力。可中国的起点、榕树下、晋江、红袖,包括现今的豆瓣、天涯舞文弄墨,有思想的文章却越来越遗珠难寻。

这是一个懂写作的人碍于现实,只能当码字工人,不懂写作的人靠着权钱,管理思想和作品的荒谬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芥川龙之介文学奖,中国人要拿到,还得需要多少年呢?

但我还是中意甘肃的一个作家朋友和我说的一句话:作家终究是要肆意而为的。恣意地,肆无忌惮地去写自己,就好。

历史的镜子

今天你写的每一篇文字,都会变成历史的镜子,还原这个时代的真实面目和人心的变迁历程。也许你写的一篇文,并不能保护一个好人,但会阻止一个坏人的产生。就像佛语的一个谒子,弟子问佛祖:你为何要赤脚趟入泥沼,去救一条条干渴的鱼呢?鱼这么多,凭你一己之力并不能帮助什么。佛捧起一条鱼,小心翼翼地捧进一旁的泉水里:这条鱼在意,这条鱼也在意……

好的作者犹如好的政府,一个好的作者,一定是社会公民,而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不再觉得“公民”这词高不可攀,社会才有序,才能公平、公正与公开。唱衰中国论和夸大中国风的论调都有失偏颇。

作家就是法官,也是被囚禁的犯人。自由、民主、法制、尊严,从来都不离国人太远。不是人民不需要民主,而是少部分的人不想要人民民主,统治一群愚昧而听话的人比统治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懂革新的人要难。近一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小部分的人觉醒了,就是一个破瓮王朝分崩离析的前奏。看一百本书,并做一百本书的笔记是容易的,但要提炼一句对己对民有益的真知灼见是难的。有人会指责你们说话刺耳,甚至用高官厚禄来诱惑你,你要学会取舍,学会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圆滑地避开胁迫和生命危险,但不要变得狡诈。要清醒,清醒地写字,更不要害怕歪曲和掩盖,时间会还你一个公平。

文化人不要把我们的人民想的这么笨,他们是聪敏的,他们也一直承载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纠葛。我挺敬佩姜文,也更佩服愿意把“枪在手,跟我走”放映到屏幕上的公务员。人性有其阴险及复杂性,也有善良、勇敢以及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性。我在政府工作过一年半,很多举措确实为民着想,而为何悲剧发作,把好事变成了坏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作者要考虑这个问题。

好的作者要常常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事情会发生?为什么偏偏发生到这么一群人身上?为什么要这么解决?为什么会造成矛盾?在中国也有一小部分的作者,为了金钱成为了西方唱衰中国的棋子,我是亲身接触过的。作为成熟的成年人,要理性地看待我们的周遭,感性地对待人民疾苦。

请记得,你的文字,会遭到时代的检验,所以不要让生者无言以对,逝者不能瞑目。

在二十一世纪的上半叶,出现了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的文化人又都集体地涌入了集体主义的甬道里。在中国,数以万计的被称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也涌进了公务员的夺取大军,满城皆是公务热。这是很好的现象,因为我们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政治,也有了政治话语权,这是很好的开端。

但是你们为什么要当公务员?你们要问问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雷锋精神 篇9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方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工作的岗位上·····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

雷锋,他不仅是个人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在世界各地,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雷锋精神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淡忘。还记得2006年南京小伙彭宇扶起摔倒的老太却成为撞人的被告,还记得09年天津的“翻版彭宇”许云鹤扶起翻护栏不慎摔跤的老太却被告上法庭,这一桩桩案件曾经寒了无数民众的心,引发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在这样的事件中,人们助人的成本、风险以及恐惧值大大上升,造成一种想救而不敢救的局面。还记得2011年10月佛山2岁的女孩悦悦被两辆车碾过,18名“冷漠”的路人却无一伸出援手,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让人痛心疾首。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许多人呼吁“见义勇为者免责,见死不救者受罚”,针对这样的事件,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都有相关规定,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救小悦悦,他们的回答绝不会是“法律是这么规定的”或“否则会有人起诉我”,而是“这是他人需要帮助时的自然之举”。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位老太太骑自行车擦了一辆奥迪汽车,车主拉住老太要求赔偿,老太将身上全部70多块赔给车主,这一幕恰被一个11岁的女孩看到,她掏出自己身上五十多元零花钱给老太,安慰其不要难过。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她的内心有着这样一份纯真的善良,让我们怎么不受感动。这样纯净的美好与温暖正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渴求着的东西。我想,其实雷锋并没有离开,只是我们暂时将他封闭在了内心深处,得不到释放。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唤醒自我,唤醒心中的那份美好,所以我们需要学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不是一种口号,我们需要把它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细化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学习雷锋,不应只在3月5日,而应是在365日。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害怕碰瓷,害怕受骗,可是我们更害怕诚信的丧失、道德的沦陷,害怕当我们老了,站在公交车上颤颤巍巍的时候没有人给我们让座,害怕当我们老了,在大街上摔倒,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却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一个关注的眼神。无论现在我们的生活如何丰富多彩,我们永远都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思想 篇10

公司培训的主题就是提升职业素养,实际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不了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勇于改造自己。企业无论大小,人无论高低贵贱,思想是决定一切的,思想对个人来说是世界观,对企业来说是企业文化。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思想,就是因为思想太重要,不改不行,还因为改造思想太困难,尤其改造我们自己。

以前我们一直以为知识就是力量,技术是第一位的,当然没错,但思想应该是更重要的,改造好了我们的思想就知道应该学习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提高技术用于低头拉车的话,改造思想则是为了更好地抬头看路。这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活的体现。

改造我们的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可观的认识自己。人最困难的不是认识世界而是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都要高于社会对我们的认同,我们往往更多的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对自己的毛病却没有清醒的认识。

改造我们的思想有利于保持正确地心态,让我们分清平等和平均有时候不是一回事,世上本没有绝对地平均也没有绝对地平等;改造我们的思想还可以认识到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区别,过于追逐眼前利益可能是去长期积淀的机会;改造我们的思想可以认识到压力和空间是并存的,没有生存压力也没有发展空间,追求蓝天白云就要有放弃自由随意的思想准备;改造我们的思想还让我们认识到任何事业都需要合作,单打独斗不行;改造我们的思想让我们认识到主动工作是干事业,被动干活只是做事情;改造我们的思想让我们重新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心里接受大河与小河的联系,清楚个人技术能耐只是赖以生存的铁饭碗,而集体和社会才是持续发展的铁饭锅,锅比碗可大多了;改造我们的思想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很多很多的真理。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篇11

——本文主人公杜雪琪语

她们母女俩都是癌症患者,14年里,女儿陪着母亲游走了世界上20个国家和地区。是什么,让她们在病痛缠身的暮年,放下忧愁,潇洒旅行?

母亲70岁之后做过3次大的癌症切除手术。女儿在陪母亲住院做胃癌切除手术期间,自己也被检查出患上了胃癌。医生安排母亲住院手术时,女儿却对医生说:我们报名去朝鲜玩儿。我跟我妈商量了,我们想先去旅游,回来再住院,行吗?医生惊诧,怎么会有这样淡定的患者?女儿说:我在和时间赛跑,我要让自己和母亲的人生不留遗憾。

这对母女就是退休老人杜雪琪和她的母亲。

父亲临终前说想去美国

今年70岁的杜雪琪退休之前是北京一家医院的行政人员;杜雪琪的母亲则是一位老革命,和丈夫一起经历了8年抗战、4年解放战争,后又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为数不多的战地女记者。在朝鲜4年,她和战士们一起猫山洞、吃冰雪,冻得几个月不来月经,落下了严重的妇科病,因此一生只有杜雪琪一个孩子。抗美援朝胜利后,母亲从部队转业,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后留校任教。离休之前,她已是人民大学民法教研室主任、我国第一代婚姻法专家。

杜雪琪不仅出生在军伍之家,她本人也18岁参军,直到退伍后才到北京一家医院安顿下来。杜雪琪说:可能是因为在医院工作,经历了太多的死亡场面,看到许多生前很有钱或者很有成就的人,甭管男女,去世时都是光着身子,插着尿管,身上只盖一条白被单,没有一点尊严。每次看到我都会想,谁都会有这么一天。退休后,我一定要带家人把没去过的地方都走遍,别让人生留下遗憾。然而,杜雪琪带着家人去旅行的梦想还没有实施,相濡以沫的丈夫就匆匆离世。

杜雪琪的爱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北大中文系教授佘树森。很多七八十年代的初高中生都在课本上读过佘教授的美文。佘教授曾和爱妻约定:等退了休我们一起去旅游。然而,1992年底的一天,下午还在给研究生上课的佘教授突然吐血,很快被确诊为肝肺癌晚期,4个月后就溘然离世,年仅55岁。

爱人去世3年后的1996年,杜雪琪的母亲被确诊为直肠癌。肿瘤离肛门6公分,一般手术都不保肛,手术之后病人要带粪袋生活,我母亲坚决不干。后来我找到肿瘤医院最好的专家给母亲做手术,医生把尾骨切掉一块拿掉肿瘤,肛门是保住了,但是碰了脾神经。手术后伤口好久不愈合,每天晚上我都要用中药给母亲泡伤口,每次泡完伤口都是半盆血汤,现在母亲也老是腰腿疼。母亲的神经系统也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和解放后的多次政治运动中破坏了。现在每天睡觉得吃3种安眠药。母亲被疾病折磨得很痛苦,女儿却不能替代她,所以其他方面我尽量满足她,让她幸福指数高一点。杜雪琪说。

爱人突然去世,父母身患重病,让杜雪琪坚定了带父母出境旅行的念头。1998年,她订好了带父母去香港和泰国的旅行团。父亲知道后却特别抵触,老人怕花钱,坚决不去。杜雪琪骗父亲说:钱都交给旅行社了,退不回来了。父亲才勉强同意。

旅行之前非常抵触的父亲在泰国却玩得很高兴。他们去芭提雅,吃泰餐,老人兴致勃勃。第二年,杜雪琪又带父母去了一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旅行回来后不久,老父亲就得了老年痴呆症,后来还被查出膀胱癌和喉癌,不停地住院做手术。到2005年临去世前两个月,父亲突然清醒了,对女儿说:孩儿啊,多亏了你,咱们那时候出国玩儿多好啊!孩儿啊,等我好了,咱们再去美国。杜雪琪连忙说:好好,等你好了咱们一定去,一定去。那时候杜雪琪就想:父亲原来那么怕花钱,到临终时却最想去美国玩,但是已经没有机会了。自己和妈妈别到人生终点后悔还有想去而没去过的地方。趁着现在还能动,赶紧走。

2005年冬天,父亲刚去世后不久,母亲说想去日本。杜雪琪说:走。从此,她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母女背包客行程。2006年,母女二人行走欧洲三国;2007年去俄罗斯;2013年,两位年龄相加150多岁的母女还远赴南非看了野生动物。

先去玩,后做癌症手术

2008年,82岁的母亲说想去朝鲜,看看她抗美援朝时打过仗的地方。杜雪琪立刻报了团。

母亲是几十年的老胃病,为了走得放心,出发之前杜雪琪特意带母亲去医院做胃镜检查。不想,母亲竟被诊断出胃癌,医生要求立刻手术。癌症对于这个家庭已经是老朋友,赶不走,就必须适应和这个老朋友在一起的生活。杜雪琪担心母亲,但她更忘不了父亲临终前的遗憾,她征求母亲的意见后对医生说:我们报了旅游团,让我们先去玩吧。医生先是很惊诧,但是听完母女二人的故事后,同意了杜雪琪的请求。

2008年8月5日,她们从朝鲜回到北京,8月6日去办住院手续,杜雪琪又跟医生请求:先看完奥运会开幕式吧。就这样,看完开幕式母亲才去做手术。中国有句老话叫落叶归根,我倒觉得这种观念过时了。我更喜欢那句古诗,青山处处埋忠骨,我干吗非要死了在北京火化啊?跟母亲出门,水电一关门一锁,我们俩走到哪儿,哪儿就是我们的家!真是走到哪里走不动了,就在那里安眠不是也很好吗?杜雪琪淡然地说。

母亲做胃癌切除手术期间,杜雪琪每天在医院陪护,没事时经常和大夫聊天。医生无意间说起,因为我国影像技术不够发达,所以病人发现胃癌一般都是中晚期了,有胃病的人一定要定期做胃镜检查。杜雪琪就有很多年的胃溃疡,医生的话提醒了她。把做完手术的母亲接出院之后,杜雪琪自己到医院也去做了胃镜,结果只提取了一块活检样本,就发现了两种非常恶性的癌细胞。很快,杜雪琪也做了胃癌手术,胃部被切去了三分之二。

我爱人不抽烟、不喝酒,结果得了肺癌。我本人吃东西非常注意,一次性杯子人家说里面那层蜡对人体不好,我们家从来都不用,喝水都是喝矿泉水。你说怎么会得这种病呢?事到临头慌张也没有用,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治呗。杜雪琪很想得开。

nlc202309042101

2008年之后,这对死里逃生的母女更是越走越远。被查出癌症之后,我就更想开了,就觉得我后面的时间都是捡来的。生命的长短谁也没有办法决定,很多比我更加优秀的人很早不是也没了?但是谁都能决定自己生命的宽度。杜雪琪说。

糖尿病老太,转眼吃掉多半盘猪肘

杜雪琪的母亲除了患有3种癌症,还有糖尿病、高血压、老年抑郁症等多种老年疾病。但是杜雪琪发现,只要推着母亲外出旅行,母亲每次都是胃口大开,吃得好、睡得香,非常开心。

在家里时,杜雪琪和母亲每顿都只吃半两米饭,很少吃肉。2011年去德国,旅行团请游客品尝德国啤酒和猪肘餐,猪肘餐实际上就是猪蹄。导游分给游客每人一扎啤酒,一大盘子猪蹄。我妈在家吃肉特别少,我说这一大盘可怎么吃啊?正跟别的团友叨咕这个事,回头看我老娘,好家伙,三分之二的猪蹄都进肚子了!我吓了一跳,赶紧说:妈,你可别吃了,咱糖尿病呀!我妈说:我就着啤酒好吃好喝,太爽了。每次说到这件事,都是她乐我乐。我说:妈,你可太能吃了。母亲说:那德国啤酒太好喝了。

2012年,杜雪琪推着母亲到美国玩儿。母亲都86岁高龄了,参观大峡谷时,非要坐滑翔机穿越。杜雪琪恐高不敢坐,母亲很不高兴地说:你就是怕花钱。去纽约第五大道,母亲印象可好了,回国后想起来,还老说第五大道好。杜雪琪跟母亲开玩笑:好什么呀,你老要上厕所,玩儿那么一会儿,我就推着轮椅带你找了3次厕所,都没玩儿好。母亲孩子似的不吭声了。

去夏威夷之后,杜雪琪才明白为什么很多名人都定居在夏威夷。那里年平均气温30度,人口也少,靠海边。前院进来客人,后院就能钓鱼,马上吃海鲜,非常舒服。

国外生活方便,吃穿都很便宜。旧金山的大螃蟹每只25美元,又大又好,买一只,杜雪琪和母亲勉强吃完。十几年旅游,杜雪琪说,她们只花掉了一部好车的钱,但是换来的快乐和健康却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我们就是工薪家庭,现在这个年龄,吃也吃不动,买一件衣服好几年也穿不坏。生活上要求非常低,就是旅游花点钱。我的想法是按照自己的生活条件,给自己创造最好的生活质量。我们不愿像很多人,活着的时候不享受,死了大操大办。对于自己的后事,她想得更开:我就遗体一捐献,连火化的钱都省了,还少给孩子找麻烦。

没坐过游轮此生遗憾

在畅游世界的过程中,杜雪琪和母亲认识了很多老年驴友,其中就有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董路的父母。一次,董路的父亲对杜雪琪说:此生要是没坐过游轮,是一大遗憾。杜雪琪很快对母亲说:妈,我带你去坐坐游轮吧。

2012年国庆节,母女二人登上了首次来到中国的海上巨无霸皇家加勒比海号游轮。说起乘坐游轮旅行,杜雪琪至今非常感慨:感觉是过了8天神仙过的日子。游轮大到什么程度?我从登船后每天就数上边有几个游泳池,到下船时我也没数过来。上面有篮球场、排球场、有攀岩的地方,甚至还有个小教堂。我们在公海上,所有的通讯联络都没有,与世隔绝。从卧室的海景舱透过玻璃就能看到海。在游轮上享受热水冲浪,蓝天,白云,空气特别好,我躺在冲浪池里舒服极了。游轮上有2000多个服务员,来自39个国家,牙买加、印度、菲律宾客房服务生每天都会给杜雪琪母女带来惊喜。他们会把客人用的毛巾每天叠成不同的小动物形状放在床上,把老母亲喜欢得不得了。革命了一辈子的老母亲感慨地说:不坐游轮真不知道,人还能这么生活,还可以这样享受。

下船的头一天晚上,旅客聚餐,所有服务员都穿着统一服装站好给我们唱歌,他们用英文唱了一首《我的太阳》,还用中文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唱得我们心都沸腾了。

14年20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让杜雪琪母女开阔了眼界,对文化和世界也有了新的思考。去俄罗斯之后,杜雪琪母女发现,俄罗斯的森林、铁矿都没有开发,保护得非常好。杜雪琪认为,俄罗斯的未来不可限量,不像我们把子孙后代的资源都预支了。到欧洲旅行时杜雪琪发现,中产阶级人家都是旧房子、旧家具,不像我们有钱就买房、装修。人家吃得也非常简单,重视的是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到了周末,所有商店都强制关门歇业,一家一家的人会开着房车带着狗出去度假。那里实行6小时工作制,超时工作是要被罚款的,大家工资都差不多,贫富差距也不太大。

2013年,她们母女去南非时,看到南非贫民窟里的黑人住的都是铁皮房子,连我国的很多农村都不如,但是那里的人都特知足。不像我们,没钱的拼命挣钱,有钱的也有不尽的烦恼。南非机场的黑人乘务员笑起来非常爽朗,活得很简单也很愉快。不出去不知道世界什么样。走了这么多国家和地区,我觉得我们很多教育都是失败的。杜雪琪说。

母亲在北京,每年冬天都咳嗽得特别厉害。但是有一年,她们去日本正好赶上50年未遇的大雪,房子都压塌了,旅游车在高速公路上停了17个小时,仍秩序井然。母亲竟也一点都没咳嗽,因为那边空气好。

母女俩最难忘的一次旅行是在美国夏威夷。那天本来杜雪琪想去买东西,让母亲在宾馆里休息。母亲不干,说:我大老远来到这里是住宾馆的啊?我也要去。杜雪琪就用轮椅推着她去了夏威夷海滩。结果母女俩一直遛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去,走了六个多钟头。有商店就逛商店,累了就坐在海边休息,吃个冰激凌或小甜点。海边微风习习,异国他乡,就她们两个人。杜雪琪觉得,这一生好像从来没有跟母亲这样贴近过,特别温馨。那时她就想,哪一天母亲不在了,这一幕就是她最难忘的回忆。

出国旅行经常碰上活雷锋

一位七旬老人,用轮椅推着另一位高龄老人去旅行,行李怎么拿、语言不通怎么办?杜雪琪说:没出国之前我也总害怕,真正出去了才发现,国外也净是活雷锋。

一次,在德国纽伦堡,杜雪琪去超市买东西,母亲坐在轮椅上等她,结果杜雪琪没把轮椅锁好,她刚走出几步轮椅就滑了出去。她往回跑,当地一个人高马大的女士见状也跑过去,结果还是那个女士跑得快,把母亲的轮椅扶住了。杜雪琪特别感动:虽然没有雷锋教育,但是人家的习惯就是帮助弱者。经常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妈坐在轮椅上在外面等我,不知会有多少人走过来,问老太太是否需要帮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

国外的文明程度让杜雪琪感觉特别好。历次出国她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女性,特别是岁数大的女性,在国外处处受到尊重。比如出入电梯,男士都是微笑着示意让她们母女先走。每次坐飞机出行,到了机场,乘务员帮我托运轮椅,下飞机时准备好轮椅接我们。每到一个国家,外出时我都装上一张酒店的卡片,自己找不回来,都会有人按照卡片把我们送回酒店。

2014年,杜雪琪和老母亲的身体都愈加虚弱,没有再安排旅行。母亲说:哎呀,现在哪儿也去不了了。杜雪琪就把她们出国的照片从电脑里翻出来,一张一张给母亲看,问她:你记得吗?这是我们在哪里哪里。母女俩就会沉浸在那些美好的回忆里。

上一篇:七一活动优秀总结例文下一篇:“六城同创”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