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读书(通用9篇)
为什么我们需要读书 篇1
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书?
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阶段以后,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学说”。这套“学说”让他在心理上自给自足,找到平衡。只有平衡了,人才能正常的生活、学习。这是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它容易让人形成一种很强的自我保护、自我封闭意识。当遇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观念进入时,就可能出现有意识的或下意识的排斥甚至反抗。如果他们已有观念中有错误的或落伍的,外来的又是正确的,那么他们就失去了更新、弥补、提升自己的机会。一些遗老遗少和抢残守缺的人属于这一类。
任何人要想进步,都必须时刻以开放、正直、勇敢的心态、胸怀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像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一个国家都这样,一个人更应如此。要想使自己强大,就必须改革并开放。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得学习。
学习的方法很多。其中向书本学习,向书本的作者学习不失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书本及其作者不是指科技书与相关专家,而是文史书哲学书和文学家哲学家。当然了,如果你想学习一项技能赚钱养家,请学习前者。
同时学好后者会更好,学习前者只是针对某一领域的人,学习后者适合所有人。
有人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大课堂,要学习修炼可以在社会中进行。可多数人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被污染、同化、压爆了。定力不足,智慧不够的你如何在物欲横行、诱惑满天飞、陷阱随处可见的社会里混得下去、混得比别人好?
你或许要问那不就是学习修身养性吗?学习文学不如学习佛学,佛学里才有大智慧。这一点都不假,可禅宗别教,不立于文字,靠的是个人的灵性悟性,一般人有这个能量吗?你可能会说先创造物质上的富裕再考虑这个,而且修身养性一类的精神活动的进行必须有物质条件的提供。这一点也很对,可前者水平的高低又不完全受后者多少的限制。品德高尚的人可以很贫穷,亿万富翁不见得品质有多好。所以进行内在修养的人不可动不动就拿先等有了钱再说之类的话来搪塞,来自欺欺人。
前天在合肥晚报上看到蜀山监狱开设了图书馆,好多犯人都在里面如饥似渴的读书。想象真是为这些失去自由的人感到惋惜,要是没进来的时候就知道读书这么重要该多好啊!外在物质的创造与内在精神品质的修炼可以同时进行,二者并行不悖,而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者的关系就像电脑配置中的硬件和软件。不继承先人遗诣,没文化积累的一些只注重物质金钱的人就像硬件很强大先进,而与之匹配合用的软件却低级、弱化。这样装备的电脑是很难运转良好,运转长久的。
这种现象也可拿暴发户及中六合彩的人来比喻。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金钱的因素中智慧所占的比列极少。由于缺少智慧,也就缺少了相应的合理驾驭如此之多金钱的能力。不懂得科学投资、合法经营等长久生存发展的经营理念的他们,大多是守财奴,坐吃山空。没有智慧的心里也必然不会空着。必定会有其它不是智慧的东西充斥其间。一些乱七八糟的不是智慧的东西往往会使他们心烦意乱,迷茫失措,空虚无聊。有了钱的他们就会用金钱填补空虚,满足欲望。殊不知欲望是无底之渊,岂能是金钱能填满的?于是挥霍无度,不知节制,进而滋生骄奢淫逸,醉生梦死。
这样的他,金钱给他带来的不是福利,而是伤害。
诚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我们所熟知的暴发户中六合彩者,如若后来坚持过来,必定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意识到内在的重要性,弥补了内在的不足。
内在智慧的多少决定了人生历程的高低。
你或许又要问文学,哲学及其作者们有这样的魔力吗?他们搞的文学,哲学好像与我们平常无关。他们只是自娱自乐,甚至是自寻烦恼的一类。可我要说的是真实情况绝非是这样。
一个人包括人类的整个形式。一个人的痛苦和快乐与其他所有人类有相通相似之处。一个人在快乐中分享人类的美好,在痛苦中探寻、破解人类的局限。懂得文字记录的作家们以文学、哲学的方式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而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继承了民族的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民族的灾难而悲悯而反思,为民族的未来努力探索,积极实践。他们是民族的先锋,人类的精英。
真正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比如周恩来、李嘉诚、爱因斯坦,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各自领域内的伟大人物,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内在时刻都在进行的修身养性同样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内在的精神品质决定了他们看待问题的深度、广度、远度。他们外在的身份是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其实他们也多半是个文学家,哲学家。建国后,毛泽东的床头常放的书中有鲁迅文集,现在的我们的温总理常看的是《沉思录》。
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等带领人类完成物质上的富足,而文学家、哲学家等为人类完成内心世界的充实完善。
这些是文学家哲学家的历史意义。也别小看了文学和哲学。文学、哲学等形式的艺术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一种有别于其它的软生产力。它们在社会变革前已经出现,在社会变革后还未结束。它们为社会变革鸣号、引导,也为社会变革治愈、疗伤、直至回复元气。二战后呼吁和平的文学的掀起以及文革后“伤痕”文学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
读那些伟大的文学、哲学作品是一种精神活动。它的功用在于让人时刻保持自省,反省,让人在忙于生活的同时保留更多可能性的思想空间,让人自我突破,自我完善。书真的很好,读书吧!
http://734095515.qzone.qq.com/infocenter?ADUIN=734095515&ADSESSION=1243510110&ADTAG=CLIENT.QQ.1855_QQUrlReportBlankZone.0
为什么我们需要读书 篇2
中国的电网是全球最先进的电网之一, 多项技术领先于世界, 信息智能化控制管理水平远远超过美国, 甚至欧洲、日本, 电网的反应速度已经达到毫秒级, 跨大区域的统一电网正在逐步形成。但是, 中国的停电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电网难以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一定要建设一个“稳固的电网”。
1 坚强电网需要智能化和分布式能源
电网智能化仅仅是智能电网的一个环节, 智能电网要解决的问题远远超出电网智能控制本身。电网仅靠特高压、超高压端的巩固是不够的, 必须在低压的用户终端同步优化。
奥巴马新能源革命中突出强调的“智能电网”, 源于从1996年至2003年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大停电, 特别是2003年8月14日的美加大停电, 造成400多台发电机组解列, 波及5000万人口, 停电导致超过3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了提高美国的电网安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美国能源部于当月就成立了负责输配电的办公室 (OETD) , 并提出了构建安全可靠电网的“Grid2030计划”。该计划旨在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材料、超导技术、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广域测量技术、实时仿真技术、分布式的微型燃气冷热电技术、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等构建全美骨干电网、区域性电网、地方电网和由分布式能源系统支撑的微电网等多层次电力网络构架, 以保障整个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负荷变化的应对性, 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品质的优良, 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排放。第一次提出要建设信息能源系统——“综合能源及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IECSA) ”, 并全面展开研发和实施。
对于“8·14”大停电的总结中, 电力专家普遍认为仅仅凭借电网自身的能力, 即便采用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 也无法确保供电安全。地震、冰雹、雷暴、飓风、大雾、洪水、热浪、森林火灾、冰冻雨雪、恐怖袭击等等, 甚至太阳风暴、地球磁暴这些宇宙天体现象都可以随时瘫痪电力系统, 金字塔式的由上至下的电力系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电能品质、供电安全和能源利用效率, 及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只有通过实施更有效的需求侧管理, 建立各种各样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发展智能化的微电网, 从而调动更多的市场主体, 以及更多能源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从用电终端响应供电安全和提高能效, 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难题。
“Grid2030计划”要求2030年前将美国建设成为一个完全自动化的输配电系统, 涵盖对每一个用户及每一个电网节点的监视和控制, 确保从电源到用电电器之间双向的电力潮流及相关数据信息流。分布智能、宽带通信、监视和控制以及自动响应, 使人、电器、楼宇、工业过程与电力网络之间的接口没有缝隙, 可进行实时的互动、互助、互补和相互交易。
2 智能电网能为我们做什么
智能电网不仅要服务于上层的大电网, 还要服务于终端用户。要优先从终端实现优化配置, 解决用户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 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设备的系统自由接入和电能利用。应该在优先解决分布式能源自由接入之后, 逐步普及、完善, 在能够安全自如运行之后, 再逐步解决类似“风电三峡”这样的超级项目的合理应用问题。
人类究竟需要智能电网解决什么问题?
2.1 精确供能——提高能源需求侧的节能效率
通过电子感应、探测、遥控等信息技术对需求进行实时跟踪, 并进行智能化的分析、控制, 实现精确供能。在人们需要的地方, 需求能源的形式, 以实际需求的量度, 针对性地进行能源供应。
比如, 在有人的房间, 在人们需要的地点, 根据室内的实际照度、使用者对色温的要求, 进行适当的、针对性的照明, 就可以将既满足人的需求, 又将能源浪费控制在最低的水平, 从而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2.2 需求侧管理——提高终端响应能力
依靠信息智能控制技术, 将需求侧管理融入到每一个电器产品设计上和系统的构置上, 并使终端可以与电网及分布式能源进行响应和交流, 通过技术进步从根本上解决需求侧管理希望解决的问题。
比如, 一座建筑、一个工厂有无数台电动机, 电梯、水泵、风机都要电动机运行。电动机在启动时的电流是运行电流的5~7倍, 如果同时启动将占用大量供电系统的负荷容量, 造成供电设备装机容量和投资巨大。如果通过智能控制, 将电动机启动时间错开, 就可以节约大量的电力负荷和相关投资, 这对于智能电网易如反掌, 对于电力系统效益显著。
2.3 电网自由接入——通过供需互动解决分布式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设施的电力并网
大地普照的阳光为我们带来随处可及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发电、风电、小水电、生物质发电等, 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又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其电力品质难以符合人类的需求, 使这些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系统成为麻烦。需要电的时候没有电, 不需要时又滚滚而来。按照传统金字塔式的规模化能源系统的取向, 只能排斥这样的电能, 在西部阳光充足的地区大量建设工业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风电三峡”、“太阳能三峡”、“生物质发电三峡”纷纷被提到日程, 但是这样系统又带来一系列的难题: (1) 全国的用户要适应这种变化无常的电能; (2) 长距离输电带来的损耗; (3) 一旦输电系统出现故障, 源源不断的太阳能、风能还会继续向电网送电, 危机系统安全。但是, 在互联网式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构筑的智能电网中, 用户可以通过调节供电秩序、关闭或启动燃气发电机组、小水电机组等灵活调节机组、控制需求侧用电和蓄电设备, 包括电动汽车等的调节多样化解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自由接入。
2.4 多电源互助——通过全系统电源互助和需求响应解决供电安全
解决电力安全可以参考互联网的办法, 利用各系统的冗余, 相互提供安全保障。将比邻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冗余的发电容量, 现有电力系统的备份容量, 蓄能设备 (包括UPS应急电源、电池蓄能电站和电动汽车蓄电池等储能设备) 彼此提供安全互助, 比任何解决方案都更加可行。不仅是电能, 热能、冷能也可以采取类似方法通过相互联网进行互助式的互保, 将电网、燃气管网、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电站共同构成一个能源安全整体, 在智能电网的调配下, 保障电力供应安全。
2.5 分散蓄能——为蓄电式交通工具和蓄电式农机的大规模使用提供优化控制平台
大力发展蓄电式交通工具和蓄电式农机, 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将成为全世界的必然趋势。依靠燃油为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能源转换效率在15%~20%之间, 很难再大幅度提升。而电能转换动能的效率可达90%, 加之蓄电池充电放电效率在90%, 所以从电到动力的效率超过80%。天然气全部转换电能的效率在55%~58%, 石油转换电能效率50%~55%, 煤炭转换效率40%~45%。所以, 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在32%~47%, 提高1~2倍以上。但是大量发展蓄电式交通工具和蓄电式农机带来的问题是这些设备在什么时候充电才能既不参加电网负荷, 又能利用多余的电能?所以, 需要一个智慧而聪明的电网, 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 弥补彼此不足, 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2.6 创新平台——为智能化电器和信息家电建立一个全面创新的技术环境
发展智能电网, 电力线数字化通讯将不可回避。按照目前的技术, 使用220V电线可以达到200M带宽的通信速度, 而现在大多数电话线的通信速度最多为10M带宽。如果将电力线作为局域信息交互平台, 互联网、数字视频电话、数字电视都可以借助这一通道, 几乎无成本的普及信息化。
我们为什么需要“穿越” 篇3
——赫尔博斯
时空穿越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一个人可以回到任何一个年代的任何一个时间段,而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在理论上,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他指出如果人的运动接近光速,时间就会变慢乃至停滞;如果人的运动超越光速,那么时间就会倒流。一首有趣的打油诗这样说:有位年轻小姐名怀特,她能行走得比光还快。她以相对性的方式,在当天刚刚出发,却已在前晚到达。尽管如此,爱因斯坦同时指出:光速无法超越,时间无法倒流。与之相反,物理学家霍金却力证穿梭时空是有可能的,他认为空间一时间可看成是一个有限无界的四维面,他在著作《时间简史》中对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穿越时空是否可行”这一问题至今仍无得到绝对的答案,即使在理论和模拟实验中都可以假设成立,但“穿越”始终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虽然如此,这却给人类的想象力插上了华丽的翅膀,在文学作品和影视系列中,“穿越”成为了热门话题,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喜爱。比起“能否穿越”、“如何穿越”这样逻辑严密地让科学家们焦头烂额的难题来,“为什么需要穿越”这个问题似乎显得容易许多。
为了一个美丽的梦
国内的穿越小说和穿越影视作品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古代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言情叙事。主人公在有意或无意中从现代社会穿越回到古代,而后在那里经历一场刻骨铭心的情感波折,故事的结局或喜或悲,却总能让人潸然泪下。
中国香港第一部穿越剧《寻秦记》中,21世纪特种部队人员项少龙回到赵国,凭借不凡的身手和过人的智慧帮助赢政建立了一番丰功伟绩,在这段传奇经历中,他同时也书写了自己的爱情。虽然有机会重新回到现代,但他最终选择留在古代与爱人一起度过余生。而《穿越时空的爱恋》则讲述了顽皮女神偷小玩子和美丽女警察张楚楚穿越时空来到明朝朱元璋时代经历的爱情故事,在血雨腥风的宫闱深处,她们守护自己的真爱,一个留在明朝与爱人厮守终生,一个回到现代期待与爱人重逢。根据穿越小说《步步惊心》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现代白领张晓在一次偶然的撞击中回到了大清时代,九王夺嫡的争斗,悲喜交加的爱情一幕幕上演。
总结下来发现:无论故事的过程经过了怎样的修饰、加工和想象,但是结局大致总不会违背真实的历史原貌。即使主人公回到过去参与历史过程,即使他或她熟知历史的趋势与人物的命运,却依然无法改变结局。“到底是因为有我,历史才如此:还是因为历史如此,才有我的故事”,这是一个谜题。但总体而言,穿越作品并不想篡改历史,也无意深入研究历史,只是借助穿越的外衣,利用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让众人在想象的火花中过一把瘾。大家并不计较故事中的逻辑瑕疵,也不介意历史场景与历史人物之间错乱的张冠李戴,只要不过分离谱,都能欣然接受。毕竟,人们意不在通过穿越作品来学习历史,大家看重的只是故事里的那份唯美。现实的不如意太多,工作琐碎、真爱难觅……而所有的一切都会在穿越里找到理想的寄托。
喜爱“穿越”的读者和观众多为年轻人,且大部分是女性,她们爱浪漫、爱幻想,愿意在虚构的穿越时空里给自己编织一个美丽的梦。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默默无闻平凡无奇,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喜爱也不讨厌,谈过几次恋爱,不深刻却也有点影响。作为忙忙碌碌的都市人,人们按部就班地计划着自己未来的人生一一房子,婚姻,旅游。他们所做的、所想的,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奋斗。但他们也正如小说里的现代主人公,“内心总有着一种牵动,只觉得冥冥之中,似乎还存在着另一种生活……”穿越的世界提供了一种别样生活,既包含着人们对过往历史的好奇与探索,也包含着人们在现世中的抱负与期冀。穿越,是一个白日梦,然而人们需要白日梦来逃避纷扰的现实,安放纯真的梦想。科学、逻辑……所有与理性相关的字眼都与“穿越”无关,人们只需认清他们所心仪的“穿越”其实是一个美梦,划清它与现实的界限,那么,偶尔陶醉在梦境中也不是一件坏事。正所谓“生活在别处”,生活就在穿越美梦中的世外桃源里。
哲学味的人生思考
与国内凭借感性想象完成的“穿越”不同,西方的“穿越”背后却有着一股浓浓的哲学味儿,它无法令人沉浸在穿越的浪漫中孤芳自赏,却总是激发人们对生活和生命本身进行严肃的思考。
一个经历了14000年历史的人,从穴居走出来,一直活到21世纪的今天。没有生老病死的烦恼,却不得不每隔10年就要迁往新地方继续生活,因为如果不这样做,这个秘密就会被身边的人发现,而这样的秘密却不会为人所接受。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一位朋友,他的故事你选择相信还是质疑7如果相信,那么你之前认同的所有知识和理论都将被颠覆;如果质疑,你又如何推翻这个无法证伪的现象?影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其实,抛开“穿越”的外衣,每个人都需要在生活中的理论和实践之间进行重新衡量。人类,究竟是应该用理性世界的思维怀疑那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还是应该用实践去认识这个世界,并随着这个世界的每一次变化而去适应它?
蝴蝶在这厢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彼岸就可能掀起巨涛骇浪——这是人们熟知的蝴蝶效应。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都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于是,人们总想回到过去修改那些遗憾和过错,以避免种种过失带来的伤害。在《蝴蝶效应》的故事中,主人公伊万一次次跨时空的更改,却依然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因为每当纠正了一次过错,总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其他伤害发生,最终,他发现想要避免一切伤害惟有将自己扼杀在胎腹中。恰应了赫尔伯斯的那几句“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在第二次循环中回来,就像循环小数那样重新反复,可我知道一个毕达哥拉斯的黑暗轮回,一夜一夜地把我留在世界的一个什么地方。”世上没有完美,即使能穿越时空修改历史,有时也还是免不了遗憾,甚至会让现实更糟糕。通过“穿越”,人们开始对人生进行重新思考,或许人生的问题并没有答案,但这样的思考足以令人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和整个生命。
做梦也好,思考也罢,有关“穿越”的一切追根溯源还是归结于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东方的“穿越”重情,西方的“穿越”重理,但很少有人将自己放在“穿越”的背景中真实地存在。梦做完了,思考结束了,人们还是照常生活。宇宙浩瀚,人类未知的事情还有很多,霍金曾提出“平行时空”理论,即一旦发生“时空穿梭”,那么时空便会进行分叉,产生一个与原有时空平行的时空,新产生的时空与原时空互不扰,各自进行发展。究竟世界深处是否真的存在着多个“平行时空”呢?人们无法证实,也同样无法证伪。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人们需要“穿越”,是因为“穿越”的背后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承载了人类的思考与反省。
我们为什么需要做品牌 篇4
每年春节,中国几十万劳动大军在经济发达地区排队买火车票回家过年的情景,是说明中国的经济发达还是说明中国有着大量的生力军?是说明我们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还是说明我们有着专为洋人代工的廉价奴仆?这,不能仅仅让我们深思,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就行动的使命。
梁启超云:“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想,先人都有如此的雄心壮志,我们为何就不可以呢?
今天的市场,我们已经具备了快速建立自己品牌的基础。这个基础表现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各国知名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建立或寻找生产、加工厂商,使得中国迅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产品制造国。
当我们看着一件件由中国人用廉价的劳动和低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贴上国外品牌的商标后在市场上瞬间变成高利润的商品赚自己辛苦挣来的工资时,我们不能不感到一种凄凉的悲哀。我们拥有成熟的经验技术和庞大的生产体系,可是却没有自主的品牌。用自己廉价的血汗为洋人创造高利润的同时这也验证了一个道理:“一个没有创新力的民族,注定要被剥削压榨的”,“一个不研究自己文化的民族,往往是落后的,是容易被别人瞧不起的”!
所以,在某种名义上的制造大国,其实就是沦为国际劳务市场,世界廉价劳动力的市场。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极不协调。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创新意识,没有自己打造的品牌,国家是不可能挤身于世界第一集团军阵列的。
以上的种种伤痛告诉我们,中国企业要想振兴,若想促进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变成世界品牌、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就必须发展和拥有自己的品牌,从制造代工变成创造品牌,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国内市场并未饱和的情况下,创建品牌将有助于扩大内需,一样地可以提高GDP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的市场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然而我们提高GDP和经济增长点的关注点却放在国外市场,忽视了国内市场潜在的庞大需求量。结果在国外到处倾销廉价、低档的产品,违反了游戏规则,弄得双方都不开心,对方制裁、限制我们,实行反倾销。碰到一鼻子灰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是不是我们的方向有问题。
可怜的是,现在既然有很多人都说国内各行市场都趋于饱和,什么都不好做,工作也不好找。在我看来,市场饱和只是一种包含太多无奈的表层现象,实质上国内市场每个行业都蕴涵着巨大的潜在需求量,我们的市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远远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追求,更不要说是消费的欲望了。消费者心里压制和积攒了很大的消费渴望,但是由于我们的市场缺乏差异化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这部分消费欲望,所以也就抑制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以笔者在浙江杭州、温州工作的一年为例,年底回到乌鲁木齐后深刻体会了中国产品同质化问题的严重性。本来浙江和乌鲁木齐跨度很大,分别坐落江南与西北、不同地域的城市,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民情文化都有些不同。可是笔者发现这三座城市市场上卖的产品却基本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百货商场里卖的高档用品,还是批发市场上卖的小商品,基本上全是同样的东西,很难见到特色鲜明的产品。我在温州买的一款自认为很得意的腰带,回到乌鲁木齐也遍布于乌鲁木齐市大、小西门的市场。这也正好说明全国市场的普遍状况,也即是说全国的产品都缺少差异化,严重的同质化、缺少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而同质化的产品生产的越多,销售越困难,此类产品也就变成了庸物,失去了竞争力。消费者自然也就对其失去了消费兴趣,造成了我们所谓的“市场饱和”。
面对危险,我们需要什么 篇5
面对公共危险,很多人大概都会想到尽可能的保护国家财产,维护人民的利益。马克思在他的哲学中阐述过这样的观点: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星殒大地,魂归长空。他有二十多年的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了他十六秒的选择机会。飞机下面,是繁华的城镇和密集的人群。他是一名军人,心中的天平自然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李剑英,在危险面前毅然选择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生命之上,他用生命保护国家的财产,维护人民的安宁,他用勇敢解除了人民的危险。
不顾自己的安危保护国家财产固然可敬,可我认为在危险面前我们还需要临危不乱的素质,理智的对待危险。据有关数据表明,因火灾而丧生的人,有超过70%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呛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火灾发生时人们由于惊慌而慌不择路,将最基本的常识抛在脑后。近年来,踩踏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伤亡人数的增加足以说明拥有临危不乱的素质,冷静的头脑,理智的思维,是对付危险的利器,而慌乱只能将危险升级。
面对危险,难道我们只能事后补救吗?不,当然不是。事情的发展总是有苗头的,即使像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灾难在发生前也是有征兆的。文化大革命后期,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蓄谋发动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发现了他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将苗头扼杀在摇篮里,解除了国内再次发生战争的危险。可见,防微杜渐远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站在时代的潮头,回首历史,我看到向秀英——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危险面前勇敢的保护国家财产,她的生命在火焰中得到升华;我看到邓世昌站在军舰上沉着冷静的指挥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敌军,他的生命在火光中得到辉煌;我看到周恩来明智的分析出革命形势,成功的打退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他的生命在历史中得到延续。
就像故事中的甲乙丙三人,面对危险,我们需要的是勇敢的精神,冷静的头脑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这才是我们完美的战胜危险的最好选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篇6
这个问题以及整件 事情来源于hax的一篇文章《关于国内前端和JS技术发展的乱想》:
/webpagedesign/20110813/105143.html
hax已经讲得很好了,关于js、前端、框架等等,hax还有一些设想、想法与新思,而我其实已经没有什么话题好讲。上半年w3ctech的“拥抱HTML5”大会,裕波让我去讲讲,我憋了一个多月,愣是想不出什么东西来。没有可讲的,我就不讲;多言误事,胡言误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态度。
hax提到玉伯引用的我的一段聊天记录,提到“我们离最先进的技术的差距只有半年”。嗯,这的确是我讲的。但最早提到这句话,大概已经是在2001~。所以现在这个“差距只有半年”是不是该重论,已然存疑了。不过我当时在聊天中讨论的的关键,却不是这些,而是其它的一些内容。而我之所以现在跑来发这个博客,正是觉得那些“没有被放出来的内容”反倒重要更甚。远比讨论“差距有多少”,以及“前端该怎么做”这些话题要重要。
所以,我就把那些讨论仔仔细细地贴出来吧。这个讨论是在今年3月份,也就是,嗯,四个月之前。
【1】源起
旺旺里的kissy这个群里炒得热了锅。从一大早开始讨论的,就是一个话题:我们能做一个比yui、jq等等框架更“好”的框架吗,或者说我们发展kissy的意义在哪里呢——做更好的东西或是重做轮子?
随后我加入了讨论。
愚公 (12:50:49):
这个问题谈了一上午了,我才看见。
愚公 (12:50:55):
我说说我的看法。
各位,请问你们面临的技术是“什么”?
jquery/yui好,或者不好,或者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用,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愚公 (12:52:27):
大家有没有看一项所谓的“技术”的发展过程?我们所了解的那些“好”的东西,其背后有多大成分的“公司力量”?
愚公 (12:54:06):
我们做了一个不错的东西,有很多好的IDEA。最终这些东西却消散了,变成了另外一些更大更好的东西的局部。我们的努力白费了。我们的成果湮没了。我们——我指的是国内的软件开发的现状——什么“好”的东西也做不出来。
愚公 (12:56:27):
其根本的原因并不是我们技术不行,开发能力不好,或者投入不够多。老老实实地讲,这些我们都不会承认。我以前就一直说:我们离最先进的技术的差距只有半年。我们并不差多少,在一个问题上努力耕耘半年,我们就会变成顶尖的好手。但是,接下来我们仍然会白费、湮没,以至于消失得无影无踪。而现在的kissy,也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
愚公 (12:57:28):
回到我的看法,而不是上面这样的分析与抱怨。我们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根本不懂得一项所谓的“好的”、“新的”、“成功的”、“大的”技术,其实是运营出来的。而不单单是去“做”。
愚公 (13:00:12):
我们不懂得所谓的“技术运营”是怎么一回事情。大家说文档,说社区,说书,以及说那些国外的大牛们如何亲和给力,其实这些都是运营的方式和态度。我们呢?我们做事就没有这样的手脚,我们的企业也没有这样的心胸。我们要解决的首先是后面这些问题,亦即是我们对技术的态度,以及企业对技术的态度。接下来的,才是经营社区的,运作产品的,等等手法。我们的态度原本就有问题,所以做起事来,或束手束脚,或不成体统,或给人以功利感,或没有持续性,或没有保障等等……
愚公 (13:01:54):
我们要做一个kissy,使之“大于”或“远超于”yui并不是不可能。相反,是很有可能。问题仍在于我们自己的态度,以及你所选择的企业或社群推动。我们要使这个产品具备一种精神和气质,否则,一切都离“成功”非常之遥远。
愚公 (13:03:26):
可惜。我最后要谈的是,国人已经不再谈所谓的精神与气质了。要想让技术复生亦或重生,请诸位内观自我,从对自己的认识做起。kissy之一切,从这个群的名字上看起吧。
【2】意义
接下来小新问了一个问题,是关于“做这样一个东西的意义”的。
Star(章小新)(eyunfeis) (13:09:24):
Kissy远超yui又或JQ之后,他将为公司为团队带来什么~~~ 他的真正意义在哪?
愚公 (13:10:18):
这是个好问题。
你看Google,我们技术人看Google会说他技术上相当厉害,有创新有实力;投资人看Google,会说他很有钱途,有经营模式有前景。
愚公 (13:12:01):
你再看阿里,我们技术人恨不得说阿里就是&(_#&$)$&$#_!*)@!&,但投资人看阿里,说这个东西不错,能挣钱能有市场机会。
你看看这两种对比,为什么那些国际一流的大公司在两个方面都能做得很好,而我们只能在一个方面做好?而且,为什么我们还要问“kisssy远超了yui/jq有什么意义”?
愚公 (13:13:46):
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更专业、更完美,优秀,及至无可挑剔,不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一个真正懂得企业价值的公司,是会去理解并尝试“如何运营技术”这个话题的。
愚公 (13:15:02):
我们之现在,一方面还没有能力让企业认为这也是资本与资产,另一方面是企业也没有这样的经营意识。我们其实是在困局之中。呵呵,这是一个好笑的话题,因为它原本是经营者该提出来的,现在却是由技术人在提出。
李牧 (13:15:48):
现在看yui做的很好 对yahoo有什么意义.
Star(章小新)(eyunfeis) (13:21:41):
其实不是想去否认什么,只是想说kissy想致力于去解决什么~~~~ 他将为公司带来什么,企业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kissy现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什么。。。 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去解决....
【3】价值
接着小新的话题,我聊及到了“价值”的问题。
愚公 (13:22:13):
真的想知道这件事情?
从企业价值的角度上来说,技术一文不值。
真正挣钱的,是投资公司。
愚公 (13:24:03):
企业依据他的价值体系来衡量我们现在的技术选型的话,最简单的法子,就是招成熟的开发人员,零培训成本,使用完全成熟的技术,生产合适用户使用的产品,即可。
愚公 (13:26:10):
至于所谓的技术被别人掌握之类,完全无关紧要,大多数时候,互联网技术在“掌握”之前就更新换代了。“Free”带来的既有自由,也有免费,也有全新的选择,
如果说大家今天选择了yui,然后yahoo公司过了两年倒掉了,你不认为公司再重新组建一个10人团队,最多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yui全部承接下来,并保证项目的后期使用吗?
如果这样,你又凭什么要求公司要在现在就组织团队去开发kissy呢?
如果考虑公司的直接利益,所谓技术将变得完全无力。毕竟阿里的、淘宝的核心价值根本不在这里。
开放(玉伯) (13:28:13):
喝粥归来,愚公的观点精辟
Star(章小新)(eyunfeis) (13:29:44):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公司利益得不到考虑,kissy在公司现有体制下面,开发将变更加艰难。
开放(玉伯) (13:30:24):
去年选择做kissy,有一个出发点是公司的间接利益,比如通过kissy,提升淘宝前端的技能,以及知名度……这对公司是很好的。
愚公 (13:30:53):
我的观点中,必须说明两点,工程师,从职业素养上来说,我们的价值就是“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更专业、更完美,优秀,及至无可挑剔”。这本身就是对我们而言最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种心态,那根本就谈不上专业、职业,以及职业修养。
愚公 (13:32:03):
第二,公司的运营与推动,是将这一产出利益最大化的条件。在现在的巨头林立的时代,这可能也是必要条件。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不是工程师所能把握的。
死一万个项目,一万个技术,一万个产品,未见得能有一个能产生公司的做技术运营的动力。这是技术人之渺小处。
开放(玉伯) (13:33:37):
@愚公:“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更专业、更完美,优秀,及至无可挑剔”,这句话里,对“什么事”并没有定义。这就导致,工程师专注的“事”,会随着公司的策略而变。比如淘宝去年打“稳定、速度”,很多工程师就往这方面使劲去了,因为这样最容易得到认可。可是,这总有点怪怪的。
愚公 (13:34:27):
但是,如何呢?若因此而失了我们对技术的精细、专业与完美的追求,那我们就早早地脱了工程师这身衣服,快快地换上运营同学的西服革履。那样一来,所谓的价值产出将会更快更直接更有效。
工程师得有工程师的心态。我一直就是这么看的。
【4】趋利
然后我们又“毫无新意”地讨论到了趋利的问题。
开放(玉伯) (13:35:20):
心态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心态的影响很大,人大都是趋利的。
沉鱼 (13:35:49):
趋利并不是坏事
只是看你要的是眼前的即得利益还是以后可能有又或者更可能没有的长远利益
开放(玉伯) (13:36:46):
是的,趋利无可厚非。
愚公 (13:37:00):
趋利者,势。能趋利的人,是看得到形势的人。没什么不好。
正淳 (13:37:25):
顺水行舟和逆流勇进都是自己决定的
愚公 (13:38:37):
这是两类人。我的意思是要分开来看。一,如果你是工程师,你志在工程师,那你就把自己放在工师器匠的角色上。二,如果你追求利益,为某个目标的实现而负责任,那么你就去考虑通过技术运营,或者产品运营来让这个目标的价值体现出来。
Star(章小新)(eyunfeis) (13:39:07):
更好、更专业、更完美,优秀 从技术人员的专业上讲,我认为是,没有这种心态就成为不了一个好的技术人员,更不可能成为大师。。。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过于追求完美,容易让人陷入到一个点中,完美是需要时间,需要资源。
kissy的开发需要平衡
Star(章小新)(eyunfeis) (13:40:29):
至刚则易折
愚公 (13:40:45):
重要的事情是把这两个问题看清楚,至于怎么选择,则是第二步的。我之所以在这里谈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看上午的讨论,倾向于“放弃kissy”这个方向。使若工程师也言“放弃产品”,那就全无指望了。因为所谓做精细,或运营出价值这两个方向,总是基于这件事本身还在的前提下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不懂得,或无力推动技术运营,就说我们别做这个东西了,这东西没前途。
【5】方向
最后,在大家的殷切期望之下,会议进行到了尾声。^^.
开放(玉伯) (13:43:37):
与其说放弃,不如说调整方向。kissy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UI library),反而掉进了泥泞(core的开发和维护)
愚公 (13:47:21):
放弃容易坚持难,故多见失败,少有成功。
拔赤 (13:56:12):
实际上,core的开发是有难度的,大量的兼容性测试本身就劳神劳力,似乎当时低估了这些
Star(章小新)(eyunfeis) (13:56:29):
个人想法是, 其实现在流行框架的核心要实现的功能都差不多,其核心不管是用JQ或YUI又或KISSY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关键还是看能不能现实一套快速响应业务的机制。。。 使用KISSY核心的话,那JQ,YUI,EXT等好的组件是否能快速移植过来,同样如是使用JQ核心的话,那YUI,EXE中好的组件是否能快速移植。。。 如何能让kissy这个库最快的完善充实起来。
拔赤 (13:58:05):
jquery和yui本身就是按照开源的项目运营的。如果我们是觉得控制权不在手上,改bug会不及时,完全可以从jq撤出一个分支来自己做增量开发,jq官方有更新就合并进来,做淘宝的定制化,是一条道路.
拔赤 (14:00:57):
选用一个类库,在这个类库上做一些改进和增量开发,是成本最低的选择,毕竟jq和yui的core核心的bug已经很少了,远没达到将他们的bug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的地步
开放(玉伯) (14:02:42):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工作重点的重新审视和定位,接下来存在几种可能性……这里没有悲剧,选择任何一条路,走下去,都会有得有失,成功的定义太多。
开放(玉伯) (14:05:17):
我想讨论的问题不是做选择题,是我们究竟想做什么?
愚公 (14:06:08):
对于kissy的选择,我没有主张,只有问题。事实上,我根本的说法只有一个,就是态度是第一位的,方法则是第二位。所以,如玉伯所说,“想做什么”,确定下来,去做。成功定义太多,我们要或不要,认可或不认可,坚持或不坚持最初的那一个。
开放(玉伯) (14:23:21):
干活去鸟。于我,无论什么选择,都没有背离kissy最初的梦想:An Enjoyable UI Library
现有的 ui library 在淘宝的环境下不够 enjoyable,才有了自行开发,从 TBra 到 KISSY,梦都是一致的
seajs 的梦,也依旧是这个
不要给 kissy 背负上太多的责任,她或许只是一个名词,一个阶段的产物
事故发生后我们需要做什么 篇7
及时通过权威媒体发布信息
一个事故发生后, 可能会出现谣言等情况, 其原因很多, 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人们由于恐惧而对事故后果进行了不合理猜测, 通过传播这些信息减缓心理压力, 但同时会对周边人员造成误导, 其后果严重的, 还会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 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发布遇险须知及防范要点等科学、客观的信息, 以减缓灾民的心理压力, 减少恐慌行为。如遇突发情况, 不可搞大会小会、领导签字、逐级上报、层层审批等, 那样只会拖延时间, 导致各种谣言快速传播。比如, “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 就应及时发布事故的时间、地点, 破坏力有多大, 遇险须知与防范要点, 以及爆炸对空气环境有何影响等民众关心的问题, 以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
及时告知民众自救互救常识
发生事故后, 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周边民众自救互救的相关事项, 以便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如果事先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 预案也通过了各方审批, 其涉及到的自救互救须知就要按预案要求及时发布。不要在事故发生后再开会、签字、上报、审批, 这些程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与民众间的不信任, 影响了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关自救互救须知包括:当不明爆炸发生、可能伴随化学泄漏时, 立刻远离爆炸、泄漏区。不可因贪恋财物, 在事故周边久留。如果身边有东西掉落, 应及时钻到结实的餐桌或书桌底下。停止掉落后, 迅速离开现场, 要当心明显不稳的地板和楼梯。从大楼撤出时, 要格外小心掉落的杂物。发生爆炸时, 要迅速趴下, 或者快速找到掩体隐蔽, 利用周围环境找到遮挡物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迅速判断现场发生的情况, 以找到安全出口。如果爆炸发生在餐厅之类的地方, 不要用打火机照明, 避免易燃气体泄漏发生而造成二次爆炸, 或者引发火灾。
人群密集时不要拥挤, 以免发生踩踏事件。如果摔倒了, 要就近滚到靠墙的位置或者其它有支撑物的下面, 以防止自己被踩踏;找这类物体的时候, 要判明其牢固程度, 避免进入临时搭建的物体, 以防止坍塌等。
及时组织心理救援
为什么我们需要友情? 篇8
友情的产生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就曾发现,在雄性黑猩猩的个体间存在着类似于友谊的关系。一些雄性黑猩猩相互理毛,共同寻觅和分享食物,当它们在打斗中分散时,它们相互召唤失散的同伴。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海豚中。科学家观察了生活在澳大利亚夏克海湾中的海豚,发现雄海豚之间可以建立一种独特的亲密关系,它们三三两两总是结伴同行,这样的关系往往可以持续好多年。
现在人们知道,动物之间的确存在着友情,但并非所有动物都是如此。多数动物有识别对方的能力,但很少有动物能产生友情,通常只有灵长类、大象和海豚等,这是因为产生友情是需要智力的。你要了解你所在的群体是一个怎样的系统,你处在一个怎样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这样你就知道如何缔结联盟,同时也知道避免做出有损他人关系而不利自己的行为。科学家们认为,一个物种的社群规模和其大脑的大小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表现在额叶的大小上。在大脑中,额叶用于估计社群中的社会关系,所以这部分脑区越发达,该物种的社群规模就会趋向于越大;科学家们还认为,这个理论也同样适用于个体,也就是说,你拥有朋友的数量越多,你大脑中用于估计社会关系的额叶区可能就越大,因而你理解他人、处理社交关系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就可能越强,这样的能力被科学家们称为“心智能力”。
朋友知多少
每个人的“心智能力”有大有小,但朋友的组成形式则没有差别,它是一个类似于洋葱的分层结构,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朋友最少,他们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接下来向外延伸的层面人数会越来越多,但关系也越来越远。由于个体的“心智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交友的数量不可能没有限度。这个限度是多少呢?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的数字是150人。这个数字被称为“邓巴数字”,它是你能维持稳定人际关系的上限人数。无论你怎样努力,你的能称为朋友的人数多半不会超出这个数字,并且在这个朋友圈中,处在最核心地位的朋友非常少,大约只有5人。
在动物世界里,动物们通过理毛来建立和维持它们的友情。理毛是要花时间的,如果要为很多朋友理毛,那么分配给每个朋友的时间就会变得很少,朋友间的关系就变得淡薄了,这也是限制社群数目的一个原因。在猴和猿的世界里,社群的平均数目通常在50个以内。
人类却不同,我们往往拥有很大的社群,这是因为我们拥有比“理毛”更有效率的交友手段,那就是笑、语言和歌舞。笑把“理毛行为”扩展到两个人以上,歌舞使社交变成群体的行为,语言使笑和歌舞得到强化和引导,还将仪式与宗教结合起来,从而促成巨大社群的产生。人类祖先为掌握这3种“理毛”手段用去了好几万年的时间,它使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大社群。但即使如此,我们的私人社交圈也难以越过150人。
友情的催化剂
当我们沉浸在友情中时,并不只是发生了心理上的感动,我们的身体也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催产素。它是一种哺乳动物激素,其最为人所知的作用发生在分娩的时候,即刺激子宫收缩,刺激母亲奶水的分泌,还让母亲对新生的婴儿产生无限的柔情。但催产素并不是女人的专利,也不只产生于母亲和婴儿之间,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所有人都释放催产素,它帮助我们感受所有人的爱。
催产素在各种人际交往中传递爱的信息,而身体的接触,例如拥抱,则更能有效地提高催产素的水平。在夫妻和恋人之间,催产素是“爱的催化剂”,而在朋友之间,催产素就是“友情的催化剂”。人们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参加一项活动时都会产生催产素。研究显示,适当进行紧张的活动,例如一起看恐怖电影、坐过山车,有助于产生催产素。
催产素并不是唯一的“友情催化剂”,在我们感受友情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还分泌另外一种化学物质——内啡肽,它是大脑分泌的氨基化合物,是天然的镇痛剂,能产生跟吗啡、鸦片类似的止痛和制造快感的作用。内啡肽也催生友情,但它更具有“巩固友情”的作用。当人们在同一个地方进行共同的行为时,内啡肽强化了人们的友谊。科学家们曾邀请一些自愿者参与划船的活动,其中一部分人单独划船,另一部分人两人一组划船,结果“两人组”的划船者释放了更多的内啡肽。这个实验说明,共同从事一种活动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愉悦感。
谁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友情使我们感觉愉悦,身心健康,而孤独则使我们紧张、烦闷、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当我们感觉孤独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当它过多时,我们就处在了一种压力的状态下,而压力会提醒我们采取行动,例如休息、娱乐等等,它同样也提醒我们去社交。当我们重新回到了朋友们中间,体内皮质醇就会减少。
皮质醇的减少使我们重新回到正常状态上来,否则我们就会长期处在压力的状态下,这对身体是有害的,所以孤独的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受到感染。然而作为人,我们各自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有些人不合群,有些人则非常容易亲近,这样的差别大约有一半是基因造成的,另一半则来自于其他因素。我们中的有些人很喜欢交友,这会使他们感觉更快乐,而另一些人并不是这样,相对来说,他们喜欢独来独往。
人们的交友对象都是有选择的,即使是“交际花”“见人熟”也不会和所有人交朋友,那么我们通常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和自己有共同点的人。成为我们朋友的人可能和我们年龄相仿,也可能行业相同,可能性格相似,也可能志趣相投。科学家们发现,即使我们结交的朋友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友情也经常把基因相似的人相聚在一起。人们的相似度归根结底会在基因中找到根由。
互联网时代的朋友圈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人们的交友行为已有了漫长的历史和固有的传统,然而友情在当今社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状况。快节奏、高科技、城市化和互联网颠覆了我们的交友方式,许多人都抱怨友情变得脆弱而缺乏质量了。一项调查显示,从1985年到2004年,美国人平均拥有的“在关键时候能出手相助”的朋友由3人下降到2人,而抱怨没有“知己”的人则从原来的8%上升到了23%,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存在。
由于可以在网上结交朋友,这使我们的交友人数变得前所未有的多。一项调查发现,美国青少年在Facebook上平均拥有大约300个朋友,这个数字就远远超过了“邓巴数字”的上限。技术使人们的交友行为变得更轻松、更有效率了。然而,根据“邓巴数字”理论,我们不可能和这么多朋友保持稳定的关系,所以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弱关系”,人们从“弱关系”中难以享受到真正的友情。不过网上交流也不是没有价值,它能减少焦虑和抑郁,使人不会感到寂寞,同样也能增加幸福感。事实证明,虚拟世界中的互动也能提高人们体内的催产素水平。
机器人朋友
我们总幻想用机器和技术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那么一个机器人会不会使我们感受到友情呢?假若能,它又需要复杂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我们满意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家雪莉·图克尔在一本名为《一起孤独》的书中介绍了当今机器人的卓越本领:它们能和人类进行目光交流,它们用视线跟踪人的动作,它们给人以“有人在家”的感觉。在日本,一种名为Robovie的机器人能让孩子们相信它真的拥有感情。图克尔推测,人和机器相处得越久就越能建立类似于朋友的关系。
在今天,人们殚精竭虑地试图抹去人和机器人之间存在的天然区别。英国林肯大学的约翰·默里认为,要制造能融入人类的机器人,关键是让它们知道犯错。默里和他的研究小组试图让机器人模仿人类的认知偏差,他们让机器人出现记忆错误,从而误读人类的指令。这些科学家说,犯错使机器人显得不完美,而不完美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难道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友情?图克尔评论说,“人们比过去更热衷于让机器人成为孩子的朋友和老师,或者让机器人陪伴老人,然而老人需要能理解他们的人,他们想谈谈他们的一生,他们失去的东西和他们获得的爱,但一个机器人绝不会懂得这些”。
不管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都同样需要心灵的碰撞,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不会改变的,而友情就正是这样的东西,它的价值在于真挚的情感,这一点,即使在技术的时代,在虚拟的空间也不会有所不同。
为什么我们需要读书 篇9
交换的基本功能在于将输入输出端口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业务流转发,以往的二层报文交换使用MAC地址来判别数据包的去向,也就是说二层交换是转发基于第二层地址的业务流。三层交换则是转发基于第三层地址的业务流,除了还可以进行与二层交换相似的交换、认证、报文过滤等功能外,三层交换机还可以进行路由处理,这也是三层交换机特点所在。
我们知道二层交换是基于MAC寻址,但是对于我们想要联系的设备来说,MAC地址只是物理地址而不是逻辑地址,而实际应用中我们则需要比简单的物理地址更多的地址来达到应用的要求,而基于第三层的IP地址则比MAC更能合乎要求。TCP/IP是目前很多应用程序的通讯接口,它标明了实际通讯目标所拥有的逻辑地址,也是我们想要联系的设备的地址。我们连接网络的NIC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MAC 地址,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MAC地址并不是应用程序所能够直接理解的地址,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物理地址不断的变化但是保持完整的是逻辑地址。为了更方便快捷地工作,我们使用可移动的寻址方式(IP)来获得数据目的地的信息而不用考虑下层信息,而且使用IP地址则拥有更好的扩展性能,
LAN交换机不但使用简单、费用较低,而且它的性能也非常不错,但是我们却不能把一个大型网络全部构建在交换机上。一个完全构建在交换机上的 LAN看上去就象一个广播网络,碰撞、堵塞以及通信问题会使你的网络变得一团糟。使用路由器则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通过路由所具备的功能来有效的进行安全控制策略以及避免堵塞等。数据报文以及数据包只能由路由在子网之间传输,因为子网地址是一种第三层地址,在这方面路由的功能是不能被取代的。路由另外一个功能就在于连接不同协议的网络。如果你拥有一个以太网和令牌环的组合网络,那么使用网桥和交换机是不能将其组合使用,而路由器则具备同时处理多个协议的能力。
在具备出色功能的同时,路由器也具备自己无法避免的缺点。路由的很多功能都是由软件所实现,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它成为网络的瓶颈,在速度上路由是无法与交换相比的,而通过使用三层交换机(路由交换机),我们就可以解决路由的速度问题。
三层交换机通过使用硬件交换机构实现了IP的路由功能,从而取代了以往的软件路由。三层交换机可以提供二层交换的网络速度以及每个连接端口的IP 路由功能。当基于MAC层的报文被三层交换机所接收,如果其目的地址属于已知地址,那么就直接以二层交换的速度进行交换;如果地址属于其他网络则进行路由。
简单的说三层交换机可以进行二层、三层的综合处理,其价格和性能可以达到以往二层交换机的位置,而又可以部分取代传统的路由器。相对于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具有连接大型网络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需要读书】推荐阅读:
学生需要我们做什么08-27
面对危险,我们需要什么08-10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06-0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销员工?10-27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教学随笔07-28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好书06-14
读《我们为什么如此平庸》有感作文09-29
我们为什么这样教《牛郎织女》(窦桂梅)05-23
我们得到了什么美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