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经典案例

2024-10-23

交通肇事罪经典案例(精选9篇)

交通肇事罪经典案例 篇1

海南中级人民法院对儋州市的一起交通肇事死亡赔偿案做出了终审判决,认定死者为长期城镇居住和工作人口,应以城镇居民标准对其家属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为81300.8元。推翻了儋州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的死者为农村人口的结论和赔偿金额为28985.6元的判决。

今年2月1日,家住儋州市那大镇东兴居委会的吴某在途径一加油站路口时,被个体司机李继传因超载和操作不当撞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死者吴某生于1941年,农业户口,1993年从原居住地儋州市木棠镇大文村委会朗闾村搬至那大镇居住至案发,并在那大镇人民路的某中学附近一直从事自行车维修工作,时间达

交通肇事罪经典案例 篇2

1 案情摘要

X年X月X日, 一辆轿车涉嫌与一辆二轮车发生交通事故, 导致二轮车侧翻, 二轮车驾驶人治疗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 轿车驾驶员称自己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后视镜看到后方有二轮车倒地, 然后就靠边停车, 报警。交警通过现场勘查不能确定轿车是否与二轮车发生过接触, 为此要求对二轮车发生事故时是否与轿车接触进行鉴定。

2 检验过程

2.1 轿车车体痕迹检验

轿车车身颜色为金色, 车身右后车门及右后翼子板见2条擦痕。取右前车门前端与翼子板接缝处为纵向基准线A。

(1) 轿车右后车门、右后翼子板外表面见一条前高、后低、长度约为72cm的黑色带状加层痕迹, 擦痕最大宽度约为10mm, 擦痕起点距基准线A的水平距离约为160cm, 擦痕起点离地高度约为95cm;擦痕终点距基准线A的水平距离约为232cm, 擦痕终点离地高度约为80cm。痕迹面从前向后由窄变宽再变窄, 痕迹面两侧边缘较整齐, 痕迹面羽状毛刺翘起朝向车辆后方 (图1) , 右后车门与右后翼子板接缝处的门框处附着有黑色堆积物质。

(2) 轿车右后车门外表面见一条由前向后形成的前低、中高、后低、长度约为12cm的连续线状黑色加层擦痕, 擦痕宽度均匀, 约为1mm (图1) , 擦痕起点距基准线A的水平距离约为154cm, 擦痕起点离地高度约为95cm;擦痕终点距基准线A的水平距离约为166cm, 擦痕终点离地高度约为97cm。

2.2 二轮车车体痕迹检验

(1) 二轮车左侧把手端部为圆柱状黑色塑料, 将二轮车立放于地面, 左侧把手端部中心离地高度约为92cm。左侧把手端部外表面见一处絮状减层擦痕, 擦痕絮状物堆积于把手端部前缘, 擦痕最大宽度约为11mm (图2) 。

(2) 二轮车左侧把手前部设置有制动手柄, 控制手柄为金属材质, 表面覆盖有黑色油漆, 制动手柄端部为球面, 球面中心离地高度约为93cm, 制动手柄端部左侧见一水平方向由后向前形成的擦痕。

2.3 事故现场痕迹检验

据事故现场照片, 二轮车向左翻倒停于轿车后方路面上, 轿车停于二轮车前方。

2.4 微量物证检验

(1) 提取轿车右后车门与右后翼子板接缝处的门框处附着的黑色堆积物质, 作为I号样本。

(2) 提取二轮车左侧把手端部外表面絮状减层擦痕位置的黑色塑料物质, 作为Ⅱ号样本。

(3) 将提取的I号样本及Ⅱ号样本分别经红外光谱仪 (Nicolet 380) 测试, 二者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一致。

3 相关痕迹分析

3.1 两车车身痕迹分析

(1) 轿车右后车门见前高后低的黑色带状加层擦痕, 痕迹面从前向后由窄变宽再变窄, 痕迹面两侧边缘较整齐, 痕迹面羽状毛刺翘起朝向车辆后方, 右后车门与右后翼子板接缝处的门框处附着有黑色堆积物质, 符合擦痕由前向后所形成。

(2) 将二轮车立放于轿车右侧并互成一定角度 (图3) , 二轮车左侧制动手柄端部与轿车右后车门擦痕起点在高度位置上相吻合;将二轮车车身向左侧倾斜、轿车相对于二轮车向前移动, 二轮车左侧转向把手黑色塑料端部与轿车右后车门上的黑色带状加层擦痕各部位在高度位置上相吻合 (图4) 。故, 二轮车左侧把手黑色塑料端部及左侧制动手柄端部具备与轿车右后车门覆盖件发生接触的条件。

综上分析认为, 轿车右后车门、右后翼子板与二轮车左侧把手、左侧制动手柄存在发生过接触的可能性。

3.2 微量物证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I号样本及Ⅱ号样本的透光率, 提取的I号样本及Ⅱ号样本的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强度和位置基本一致。综上分析认为, I号样本及Ⅱ号样本属同一种物质可以成立。

综合3.1及3.2的分析、检测结果, 二轮车在发生事故时, 其把手左侧、左侧制动手柄与轿车右后车门、右后翼子板发生接触可以成立。

4 结论

在交通事故中, 如果没有证人的证言或没有相关监控视频资料来确定两车是否发生过接触, 此时, 可以在事故现场痕迹, 两车车身痕迹相互吻合的情况下, 利用两车痕迹表面相互交换的物质进行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根据以上两种检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就能够大大提高鉴定意见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韩均良.痕迹检验[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

[2]GB/T 19267.1—2008《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一部分:红外光谱法)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3]GA 41—2014《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篇3

2012年2月25日21时22分左右,驾驶人查某驾驶E**10*号大型客车至某县某路段,将行人朱某撞伤,朱某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于2012年4月19日死亡。该交通事故经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查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朱某负次要责任。经公安局法医鉴定,朱某因交通事故胸部闭合性外伤,左侧肾脏挫伤并肾周血肿等。治疗期间并发肺部混合感染并脓毒性休克、双侧胸腔积液,败血症,急性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不全死亡,朱某的死亡原因跟外伤、自身因素均有因果关系。

二、分歧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某交通肇事的行为造成朱某死亡的后果,且交警认定查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因此,查某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交通事故中,查某的行为只是造成朱某骨折等后果,尽管朱某受伤的事实与其最终的死亡结果有一定联系,但上述损伤一般不会直接致人死亡,朱某死亡的直接原因系伤后并发感染,查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

朱某受伤后死亡的后果系由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所致,查某的行为与朱某的死亡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朱某在住院期间因并发感染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与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不构成刑事因果关系的中断,查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具体分析如下:

(1)查某的行为与朱某的死亡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被害人朱某死亡这一结果看,正是由于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才引起朱某被撞伤住院这一结果,查某的先前行为虽然是在其他因素的介入之下才导致危害结果发生,但是,如果没有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朱某就不可能并发感染后死亡,因此,查某的行为与朱某的死亡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2)朱某在医院并发感染这一介入因素不足以中断查某交通肇事行为与朱某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刑事案件中因果关系中断,指的是一个危害行为引起某一危害结果产生的过程中,因介入第三方因素而导致原既存的因果关系中断的情形。根据刑法理论,在因果关系发展过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方得行为或自然力等其他因素,要成立中断的因果关系,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必须有另一个因素介入。②介入的这个因素必须是异常的因素,即通常情况下不会介入的某种行为或自然力因素;③中途介入的这个因素必須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若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介入的因素就成立中断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旅游交通案例 篇4

【案例】客运合同自购票生效

乘客对产应保障安全

2003年7月23日,游客李某乘坐一辆大巴车到秦皇岛旅游,当车快行至秦皇岛市区时,李某发现自己的手机被窃贼用刀片割开手机套后偷走了,便告诉开车司机:“我的手机被偷了,请你把车开至派出所”。司机不予理睬。乘务员说:“没有办法,这么多人要上下车”。李某随即向“i10”报警,要求协助调查。然而该车司机及乘务员却不顾李某的要求,打开车门把乘客放下车去,等“110”赶到时,乘客已经基本走光,给寻找手机的调查取证工作造成困难。

思考题

本案例中,大巴车司乘人员的做法是否合法?游客李某可否得到赔偿? 案例解析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本案例中,自李某购票乘车之时起,便与大巴车公司建立了客运合同关系,大巴车公司有义务将乘客安全、及时地送达目的地,并承担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包括保护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大巴车司乘人员的做法是不合法的。而李某在接受大巴车服务的过程中,属于消费者,其财产权利受到侵害,也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得到相应的赔偿。

【案例】变更运输合同

需有相关凭证

2002年5月12日,广州市某旅行社与某火车站订立了一份铁路货运合同,向湘潭市某批发市场发运一批旅游工艺品。合同订立后,铁路部门即按要求运货。其间,该旅行社根据市场需要,意欲将这批工艺品由原到站改为怀化火车站,收货人由某批发市场改为某百货商场。经铁路部门同意,由某百货商场于7月16日接货。7月25日,某批发市场持原领货凭证反复向货物始发站查询,得知该货已改发至怀化市。于是,该批发市场有关人员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领回原定的旅游工艺品,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思考题

结合相关法规,你认为批发市场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案例解析

本案例是一起铁路货运合同变更引起的纠纷。铁路货运合同的变更,是指铁路部门承运货物后,发货人或收货人提出变更到站、变更收货人,且得到铁路部门同意的行为。这种变更有以下特点:第一,发货人变更合同的要求是向中途货物所在站或到站提出;第二,由于该种合同的收货人可以是发货人以外的人,他虽未参加订立合同,但作为合同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人,也可以提出变更合同的要求;第三,铁路货运合同的变更,不仅要提出货物变更要求书,还应提出领货凭证。按照法律规定,发货人和铁路部门提不出领货凭证或没有领货凭证,也提不出其他相关有效的证明文件,则不能变更到货地点和收货人。本案例中,该旅行社在变更了运输合同的情况下,未及时与某批发市场取得联系和沟通,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批发市场的经济损失并支付违约金。因此,法院应该支持原领货人(某批发市场)的诉讼请求。

【案例】安全运输人为本,火车伤客应负责 2000年,游客杨某乘火车从嵩山少林寺返回,列车停靠站台后,当杨某携带行李沿步梯下车时,列车突然启动前行,致使杨某落入列车和站台间的夹缝中。列车员急忙阻止其他旅客下车,拉下紧急掣动,列车在行驶了100余米后停下,尾车末端距离乘客杨某坠车地点已有十几米。杨某左腿膝盖10厘米以下被轧断,右脚也严重受伤。事后医院为其实施了左小腿及右脚掌截肢手术。杨某因此到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铁路运输部门对其给予经济赔偿。

思考题

本案例中,铁路运输部门对杨某的伤残有无责任,为什么? 案例解析

《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铁路法》第十条规定,铁路承运人在运送旅客过程中应当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旅客列车的运行安全。本案例中,杨某持有效客票乘车,与承运人构成合同关系,承运人有义务将其安全运达目的地。杨某下车时因列车突然启动被轧伤致残,承运人应负赔偿责任,理由有三:一是伤害发生在杨某下车过程中,符合铁路部门有关赔偿范围(旅客自剪票进站直至到达行程终点出站时止)的规定;二是承运人有过错。在乘客下车时列车突然启动,显然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责任完全应当由承运人承担;三是杨某属正常下车,致其伤残并非本人过失或故意。

【案例】飞机颠簸致死亡

航空公司来赔偿

刘大妈今年喜逢60大寿。儿女们为给母亲庆祝生日,带刘大妈乘飞机到桂林旅游。刘大妈平时非常注意锻炼身体,生活也比较有规律,所以身体一向很好。可谁料想飞机在飞行中突然发生了剧烈的颠簸,刘大妈顿时感到气短,发虚汗,胸闷。她刚要叫坐在身边的女儿,却眼前一黑,摔倒在机舱里,不省人事了。刘大妈的儿女急忙喊来医务人员帮助抢救。由于刘大妈患的是突发性心脏病,病情比较急,抢救无效而死亡。刘大妈的儿女悲痛欲绝。他们认为飞机在飞行中突然发生剧烈颠簸是导致母亲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要求航空公司赔偿人民币20万元。

思考题

刘大妈在飞机上死亡与航空公司是否有关?本案例中,刘大妈的儿女能拿到航空公司20万元的赔偿金吗? 案例解析

我国《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旅客的人身伤亡完全是由于旅客本人健康状况及疾病造成的,承运人不承担责任。”但是,因发生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过程中的事件,与航空运输操作或者与航空运输服务有关的,造成旅客人身伤亡的任何事情,如飞机坠毁、空中颠簸及被劫机者伤害、承运人所雇人员行为不当引起的旅客受伤,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

【案例】旅游要有大发展

安全问题为首要

1994年的3月31日傍晚,在浙江淳安千岛湖风景游览区,有3名歹徒洗劫了一艘游船,抢走了游客的钱物,然后放火烧毁了游船,船上24名台湾游客、2名大陆导游员、6名船员全部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千岛湖事件。此后,千岛湖风景区的台湾游客骤减,来大陆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也一度降到最低点,中国旅游业遭受重大损失。

思考题

1.安全问题对旅游业的作用如何? 2.安全问题对一个国家的形象有怎样的影响? 案例解析

1.安全问题关乎旅游业的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就没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因此,《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强调:“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无论是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是旅游经营单位或旅游从业人员,都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

2.安全问题不仅事关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安定,而且事关国家的旅游声誉,影响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千岛湖事件的凶手虽然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对当时中国旅游业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给受害者家属造成的心理创伤来讲,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对旅游安全的管理工作。

【案例】安全设施不完善

事故责任要承担

某旅游开发公司在小三峡处开辟了一个旅游漂流点。为了赶上三峡截流前的旅游热潮,在安全救护措施还未建设完善的情况下,就仓促揽客营业。

某日,一旅游团准备参加小三峡漂流,当时该旅游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游客,新推出的漂流项目虽然救护设施尚不完善,有一定的风险性,但项目自运营以来,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游客考虑到此项目已经运营,安全系数必然很大,便购票参加了这项活动。不料,漂流不到200米,有位游客不慎落人急流中,虽经众人奋力营救,该游客仍未能幸免于难。

旅游团要求该旅游开发公司对死者进行赔偿。该旅游开发公司却辩称,当时工作人员已将漂流项目的风险性告诉了游客,因此,发生事故应由游客自己承担责任。

思考题

漂流项目投入运营前,该旅游开发公司必须办理哪些安全手续?该事故由谁负责? 案例解析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第六条第六款规定:“新开业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在开业前必须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对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规章制度的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不合格者,不得开业。”本案例中,该旅游开发公司应按照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并申请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验收,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况。但该旅游开发公司为了赶上三峡截流前的旅游热潮,在安全救护措施还未建设完善的情况下,未经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就仓促投入运营,造成游客死亡的重大事故。因此,应对游客的死亡负完全责任,对游客家属应给予相应赔偿,并应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

【案例】违规作业有隐患

保障安全再挣钱

“十一”国庆期间,小李等5名大学生结伴到某公园游玩。由于他们从小都不是在水边长大的,所以对游览美丽的湖水格外感兴趣,于是就买了船票,一同登上了机动游艇。谁知,开游艇的人根本没有驾驶执照,也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尽管上级有关部门曾多次对该公园提出警告,若再不建立健全安全措施,就责令其停业。但公园老板为了省钱,对此不予理睬。当天,气象预报有大风,按规定游船是不能出航的。可公园老板心存侥幸,想的是多开一趟就多赚一趟的钱。结果,当5人乘坐的游艇驶到湖中心时,刮起了一阵大风,因驾驶员操作不当,与另一艘机动游艇撞在了一起,小李等人全部掉入水中。会游泳的驾驶员幸免于难,而小李等5人由于不会游泳,公园也没有抢险救护队,很快沉入湖底,溺水而亡。

思考题

1.本案例中,公园老板有哪些行为违反了旅游安全管理法规? 2.本案例中发生的事故属于什么等级? 案例解析 1.《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第六条明确规定,旅游基层单位在旅游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有:“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行业管理和检查监督;对新招聘的职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坚持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检杏安全规章的落实情况和安全管理漏洞,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本案例中,由于该公园的老板缺乏安全意识,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救护人员及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拒不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聘请无证游艇驾驶员,以致造成5人死亡的严重事故。所以,公园老板必须承担责任,赔偿一切经济损失。

2.《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旅游安全事故分为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四个等级。”其中,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多名,或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者属于特大事故。本案例中,小李等5人同时溺水而亡,因此本案属于重大事故。

【案例】车行险路应警示

安全要有责任制

2002年4月,一旅游团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他们乘坐的大客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至一急转弯时,司机并未放慢速度,致使车碰在崖壁上,坐在车窗边的一位游客头部被撞伤,因诊治无效,致使右脸面部神经麻痹。据查,大客车在山路行驶时,车体颠簸得很厉害,而车上的导游人员并未作任何警示也未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让司机减慢行车速度)。事后,该游客向旅行社提出索赔要求。该旅行社却认为,此事属于意外事故,因该游客并未购买旅游意外保险,所以不能得到赔偿。

思考题

1.这起事故属于旅行社责任事故还是旅游意外事故? 2.该旅行社投保了旅行社责任保险,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项目应包括哪些?

【案例】疲劳驾驶出错

规范处理车祸

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周,某旅行社组织一个90人的旅游团,分乘两辆豪华旅游车去华东五市旅游,行程4天。临行前,该旅行社代每位游客投保了一份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该社还为每个导游员购买了人寿保险。

为了挤出时间多游览一些景点,导游与游客们商量,在4天行程中,只安排中间2天住宿,其余2天晚上乘车赶路。由于司机疲劳驾驶,行驶在前面的旅游车与迎面而来的一辆大卡车相撞,该车司机受重伤,导游当场身亡,游客中2人死亡,15人受伤。当时正是凌晨两点,同团的另一辆旅游车看到发生事故,随即停车。该车导游立即拨通了自己旅行社总经理的电话,报告了事故的情况,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同时,该导游还安排几名男游客保护事故现场。

思考题

1.本案例事故发生后,导游员这样做是否符合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 2.该旅行社负责人应该怎么做? 3.伤亡游客和导游应得到怎样的赔偿? 案例解析 1.《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应按下列程序处理:(一)陪同人员应当立即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归口管理部门;(二)会同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严格保护现场;(三)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枪救、侦察;(四)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处理;(五)对特别重大事故,应当严格按照《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京》进行处理。”本案事故发生后,该团的另一名导游员,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给了组团社的领导,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符合安全事故处理程序的要求。

2.该旅行社负责人在接到带团导游员的电话报告后,应当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本市旅游局,并和该社投保责任险的保险公司尽快赶往出事地点进行救援和勘查。

3.按照《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第十条的规定,对已死亡的两名游客,保险公司应该支付每人最高限额8万元的赔偿。同时,因为该社还代游客投保了旅游人身意外保险,所以死亡游客的家属还可得到保险公司支付的旅游人身意外保险赔偿。对于在事故中死亡的导游员,应按人寿保险的合同,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案例】专线巴士——为住客提供全方位交通服务

在香港一些顶级酒店,服务的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服务的内容在扩宽,由传统的“住、食、娱、购”到“行”;服务的范围也在延伸,由店内伸展到店外。尽管与世界各大都市相比较而言,香港的交通状况堪称十分便利,但对于一些初次来港的客人或行动不便的客人来说,仍然有摸不清东南西北的时候,即使是一些老香港,也对接二连三的转车换车厌烦不已。

半岛酒店最早注意到顾客的这种顾虑,于是率先在全港开通了酒店通往机场、火车站、轮船码头、主要闹市区及各主要地铁站口的专线巴士,确保能第一时间将住客运抵酒店,并为住客离港或游览市区提供便利。

此项服务一经推出,即赢得广大顾客好评,于是港内酒店竞相仿而效之。酒店在每趟巴士上都配备了专业导游,顾客乘车时还能得到高水准的导游服务,在欣赏香港繁华美景时轻松地打发着时间,不知不觉间就到了酒店;在通往市区的专线车上,还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导购小姐,为那些热衷于购物的顾客提供各种咨询,以便人们能在“购物天堂”里以称心的价格选购到如意的商品。

为了满足高档次客人的交通需求,半岛酒店还购置了英国劳斯莱斯顶级轿车供客人租用。此举尽显酒店至尊品质。也向社会展示了自身服务的档次与质量。

经典交通警示语 篇5

2. 红灯的约束,换来绿灯的自由。

3. 油门踩脚下,亲人常牵挂。

4. 行路守法法有情,平安回家家温馨。

5. 把握车速,就等于把握一份幸福。

6. 驾车莫贪杯中酒,平安幸福到永久。

7. 道路通行见形象,红绿灯前看修养。

8. 心中常亮红绿灯,平安才能伴一生。

9. 路口行车休抢道,街头漫步莫违章。

10. 走路行车不抢道,文明安全最重要。

11. 礼让--让出路宽心畅;争抢--抢来车毁人亡。

12. 宁绕百步远,不抢一步险。

13. 车在手中,法存心中。

14. 人车分流守规则,路口转弯要慢行。

15. 违章侥幸一阵子,肇事痛悔一辈子。

16. 你我谦让,道路宽畅。

17. 守交通规则,树文明新风。

18. 直线横线斑马线,条条都是生命线。

19. 开违章车,闯弥天祸,伤亲友心,流悔恨泪。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篇6

被告李伟(化名,19岁)驾驶被告李成(化名,44岁)名下一辆轿车行至人行道,适逢原告赵莉(化名,77岁)在人行横道内横过马路,人车相碰,致事故发生原告受伤。原告受伤后立即被送至医院治疗,但一度昏迷,无法脱离危险。交警支队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被告李伟驾驶机动车经人行道时未停车让行,该过错行为与本起事故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被告李伟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原告赵莉不承担事故责任。

案发后,因就赔偿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故原告起诉被告至法院,要求两被告连带赔偿医疗费156,426.70元、护理费10,080元。被告表示其所垫付的医疗费190,000元及给付原告的现金10,000元应在法院确认的赔偿款中予以扣除。

经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事故责任认定,被告李伟作为机动车方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而被告李成作为机动车所有人也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据此,原告起诉要求两被告赔偿医疗费及护理费,于法有据,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一百零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判决被告李伟、被告李成赔偿原告赵莉医疗费346,426.70元,护理费10,080元,合计356,506.70元。扣除被告已垫付的医疗费190,000元及给付原告现金10,000元,余款156,506,70元。

交通肇事罪经典案例 篇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无论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整个国家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交通运输这个行业都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构建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的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先决条件。

与大多数其他的行业发展轨迹类似,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是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融入了各个时期最顶尖的科学技术。从最初的狭义的仅仅针对于人的交通,到人、车、路的结合,再到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的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不断的向前发展。当下的交通行业正在进行一场新的科技变革--智能化,这个全新的概念,正在逐步渗透进交通运输的各个方面。毫无疑问,智能化将是21世纪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向,全面实现智能化将是所有交通人都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这个学科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就成为了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所的研究热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国家重点的985、211高等院校,自然就该时刻把握住前沿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而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北航专业于交通运输行业的院系,对于交通运输智能化的研究也自然也就责无旁贷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这门课的开设也正是学院推崇智能交通的一个举措,是学院紧跟科学前沿,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研究的一个缩影。

只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这门课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作为一门涉及了车辆、交通、运输、道路、通信、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它的特点可概括为“概念多、理论多、内容多、无法理论联系实际”,而由于国内的对于智能交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各方面的技术与理论研究都不是很成熟,国内已有教材往往无法反映该领域国外发展的最新进展,且宏观研究介绍偏多,实用案例偏少,使学生无法直观的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而在考核方式上,很多时候都过于单一,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已无法满足《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教学要求,有必要对《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课程进行一次全方面的梳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人总以固定不变的思维去思考不断变化的事物,是不适合生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国际化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其研究生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本方案的两大亮点,案例式教学以及学科国际化,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如今的教学中脱离实际、无法与国际接轨的问题,符合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课程特点。

为此,本文从教材课件、教学方式、考核模式3方面入手,提出综合案例式教学以及国际化教学的课程改革方案。

一、智能交通教材及课件改革

前文提到,由于我国对于智能交通的研究起步要比国外晚,所以如果继续采用原有的国内的教材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国际研究成果脱轨,这对于一门新兴的学科来说,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原有的教材之外,应该不定期的给学生印发最新的关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成果,与课本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时刻把握住该行业最新的前进方向,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同时,由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平台,融合了很多当下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新的概念,这些是这门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强调交通大数据、车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及概念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常穿插这些新技术实际运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新技术新概念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能更加准确的对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课程中应该加大英语教学的比重,采用全英文的PPT对课程进行讲授,同时在讲课中穿插口语,加强学生对各个专业术语的熟悉程度,实现双语教学,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还是课程的深入开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完整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由很多不同的模块组成,涵盖了大量的软硬件设施,而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就在于对产生的海量的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仅仅从宏观的角度对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智能化的含义,教学显得过于机械化,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就变得很有必要。

首先,教学内容不要仅仅拘泥于课本,可以采用已经结题或者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为例,结合课本的知识进行案例式教学,这是整个课程改革最为核心的部分。每堂课上,根据显示案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直到最终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样就弥补了课本上教学事例不足的缺陷,通过实例加深了学生对于很多基本概念以及技术应用的理解,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案例式教学的整个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其次,作为一门工程性质的学科,《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验教学就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最好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插入实验课,让学生对一些软件进行学习,例如R语言、Java、Trans CAD等,可以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很多数据的具体处理流程,有利于他们更容易的理解智能交通的内涵。

最后,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缘优势,定期组织学生到各个与智能交通相关的单位以及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对比课堂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共同点与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以及研究热情。

三、优化课程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是检验学生对于课程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能否因地制宜地选择考核模式是课程能否成功开展的重要环节。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一门新兴的大融合的学科,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和以往的传统学科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在考核模式上,传统的仅仅依托最终考试的考核模式对于这门学科是不适用的。首先是因为《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所涉及的知识面太广,它本身就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课程,如果仅仅依靠考试对最终的成绩进行评定,这会造成题目的跨度过大,题目的深度也不好把握,而若是主要针对于基本概念的考核的话,又不利于学生对智能交通的深层次的理解。其次,传统的考试方式很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分数高,理解少”,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另外一种依托论文的考核模式,由于目前的网络检索很发达,容易造成抄袭的现象,使课程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因此,针对《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这门课的特点,尤其是增加了案例式教学内容后,对考核模式进行优化变得非常有必要。

在充分考虑了该门课程的特点之后,我们决定采取开放式课程设计形式,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加上课堂展示以及课堂互动评分两部分,这样在考察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下还能考察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具体的方案为:首先,在平时的案例教学中,老师根据同学对于所提问题给出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以及讨论问题时的课堂参与程度给出相应的课堂分数;其次,最终的课堂展示,其实这也算是案例式教学的一种特殊的体现形式,教师把通用数据(如交通事故数据,交通流量数据)发放给学生,不对题目作过多的要求,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完成一个小型的项目,例如利用统计方法找出事故成因,或预测交通拥堵,在项目完成时,每名学生都要通过做英文汇报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其研究成果,并由老师及其他学生针对所作项目进行提问,指出其优缺点,并共同进行打分;最后,在课堂展示完成之后,再针对智能交通的一些重点知识点以及概念进行考试,题目形式可以相对开放自由,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于智能交通的理解以及所学的知识进行作答。最终的考核分数由以上几项综合评定,而其中的课堂展示的部分将是所有考核的重中之重。这样的开放式的课程设计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

四、结语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性质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用,结合课程的自身特点以及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从智能交通教材及课件的改革、教学方式改革、优化课程考核模式3个方面着手的改革思路,其中的重点就在于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以及大力实施案例式教学,在把握住整体知识架构的基础上,紧跟国际智能交通的发展潮流,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大程度发挥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取得的教学效果符合预期。

摘要:《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一门涉及了车辆、交通、运输、道路、通信、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特别重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传统的黑板教学以及文字讲解已经无法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对于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而更加强调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案例式以及国际化的教学改革方案符合课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课程改革,案例式教学,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36-41.

[2]罗尧成,束义明.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

[3]陈林杰,赵宁雨,陈彬科.以案例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

[4]檀慧玲.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4,(5).

[5]顾明远.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6]陈皓.通过互动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J].教学论坛,2010,(12):158-159.

[7]蔡英凤,王海,陈小波.“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旬刊,2015,(17):58-59.

交通肇事罪与罚 篇8

关键词:交通肇事;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

一、引言

2009年5月7日,杭州,胡斌驾驶一辆三菱轿车以80~100公里的速度在限速50公里的城市道路将行人谭卓撞死于人行横道。事发后,胡斌家属对被害人亲属赔偿了113万余元。2009年7月20日,胡斌被杭州市西湖区法院一审以交通肇事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2008年12月14日,在成都也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案件。肇事人孙伟铭无证驾驶且酒后驾车,在与他人追尾后驾车逃逸,越过道路中心黄色双实线,以正常车速两倍以上的速度,先后与相向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致4死5伤,直接财产损失5万多元。2009年7月23日,孙伟铭被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9年9月8日,孙伟铭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终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人们不禁要问,同样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为何犯罪的罪名不一致,判处的刑罚差别如此之大。

二、交通肇事行为的性质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涉及交通肇事行为的犯罪罪名有如下几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当然也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但由于区别明显,在此不做论述)。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在法律上属于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因此,当一行为可能构成以上两罪时,根据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法律适用原则,认定其构成交通肇事罪。对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则不容易区分。当行为人驾车危害公共安全时,有可能分别构成以上两罪。两罪侵犯的客体均是公共安全,区别点在于行为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是的主观心态。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所以,认定一种交通肇事的行为的性质时,最主要的问题是认定行为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的主观方面。

三、主观方面:故意过失

根据法学的一般原理,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而过失可以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实践中,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容易混淆。所谓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态。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则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而轻信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但最终没有避免,这样的主观心态即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这两种心态下,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都有一定的认识,间接故意表现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即尽管行为人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但这种结果发生并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而对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但是,行为人的心态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行为人以外的人往往难以判断。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一,行为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主观恶性大的一般应认定为间接故意。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对他人利益的极端蔑视,行为人主观恶性大,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客观上也通常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如谨慎注意。二,从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来看,如果发生危害结果概率较高,则应认定为间接故意,概率低一般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在上述两案件中,在孙伟铭案中,孙酒后驾车,与他人发生追尾,这只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事故,如果发生了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也只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但孙为了逃避责任,越过禁止越过的黄色双实线,在车流中高速穿行,他应当能预测到造成事故的可能性很大,但为了逃避责任,完全不顾他人利益,行为人主观恶性很大,因此应当认定其为间接故意,即放仟了危害结果的发生。而在胡斌案中,胡斌以80~100公里的速度行驶在限速50公里的城市道路,尽管是超速行驶,但只要操作得当,并不一定会伤人,发生危害事故的概率较低,且事发后,及时报警和拨打急救电话救治伤员,其主观恶性也较小,因此,可以认定行为人当时的心态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四、遏制恶性交通事故的思考

接连不断的恶性交通事故震惊了社会公众,他们开始质疑我国的法律体系对规制交通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民众普遍认为,我国的交通肇事罪法定刑期太低,不足以震慑道路交通的违法犯罪行为,建议提高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

对于恶性交通事故频发现象的原因,笔者在此做一个分析。首先,大量的交通违法行为得不到处理,是恶性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现象等交通违法现象十分普遍,在没有酿成重大交通事故之前,被处理的只占1%~2%。大量交通违法行为的存在,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其次,违章行为就算酿成了重大事故,处理相对也很轻,这使得刑罚对遏制恶性交通事故的有效性大为降低。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在实践中,只要对被害人进行了赔付,就算致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很可能判处缓刑。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交通肇事案件判处缓刑率达到90%。难怪在南京发生的造成5死4伤的重大交通事故的犯罪嫌疑人张明宝,在面对公众的指责时坦然一笑:“不就是赔点钱吗?”可见,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中对交通肇事行为量刑偏轻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成本如此之低,这是恶性交通事故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如果赔点钱都可以解决问题,城市的道路就很难避免成为有钱人的赛车场。

交通类案例讨论内容整理 篇9

一、公路类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1、项目概况 :a线路与沿线城镇规划的关系,是否符合路网规划;与沿线环境敏感区的关系,有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区;沿线分布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b、项目的地理位置、线路走向、起始、规模、施工方式等;项目的组及施工布置;说明主体工程、配套工程、临时工程、环保工程、公用工程等工程的不同时期的主要活动与方式。

2、介绍隧道、桥梁和互通立交桥等大型工程的施工方式和施工规划;

3、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的占地类型、占地面积,工程的挖方填方量,是否占用了基本农田,取弃土场的分布、数量、位置、恢复类型;临时工程的影响,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和拌合场等对环境的影响;

4、生态影响源的分析:通过对上述各种活动的分析,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尽可能的进行定量分析,例如占地数量,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植被破坏的数量、动物影响的程度等进行分析。

5、主要污染物与源强分析,公路建设过程中对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废气的产生量、排放量;废渣的排放量;废水的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和噪声源的种类和源强等

6、替代方案分析,介绍比选方案的内容,通过和拟建项目比较,分析选址选线的合理性。

7、风险分析和环保措施分析,对于改扩建项目,还要明确以新带老措施。

二、生态调查的主要内容:

(1)植物的调查:植物的类型、分布、面积、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设置样方调查植被覆盖率、频度、密度和优势度;有无国家和地方保护植物,如果有,调查其保护级别、种类、分布、生境、数量等进行调查。(2)动物的调查 动物的种群、群落

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态习性。有无国家和地方保护动物,如果有,调查其保护级别、种群规模、种类分布、种群规模、栖息地、迁徙路线等

(3)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查:土地类型、面积,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的生产力等(4)土壤和水土流失的调查,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土壤的肥力和厚度已经使用情况;水土流失需要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侵蚀面积、侵蚀程度、侵蚀量,工程和水土流失的关系等(5)自然保护区和景观资源的调查:自然保护区级别、保护区功能分区、保护物种和范围,自然保护区与工程的关系,公路沿线的景观和保护要求,公路建设和重要景点的关系。(6)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调查。

(7)牵涉移民的还需要对移民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08年真题

根据某省公路网规划,拟在 A、B 两市之间新建一条全长 78km 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约 70 亿元,属于大型工程。按照工程可行性初究,设计营运中期交通量为每天28000 辆(折合小客车),行车速度 120km/h;路基宽 35m,平均路基高度 2.5m,路基边坡为1:1.2; 工程土石方量约 910×104m3,拟设置取土场 18 处、弃土场5 处; 全线需征地 320hm2,基本为耕地(其中旱地 260hm2、水浇地 35hm2);工程临时地 75hm2(全部为早地)。全线仅在公路中段建设中型桥梁一座,共设服务区 1处,收费站 5 处. 初步了解,工程所处的 A、B 两市均属平原微丘区,存在水土流失;该地区以旱地农作物种植为主,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活动。A、B 两市共有 2 座燃煤电厂,目前粉煤灰均用汽车送各自贮灰场贮存。评价范围有村庄 38 处,现状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根据初步预测,工程建成后可能使部分村庄噪声级增高 3~11dB(A).桥粱跨越 X 河

流(属ш类水体),其下游 10km 范围内有一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确定本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说明理由.

答:(1)本项目环境评价工作为一级;(2)本项目建成后声噪声级增加量5db以上;受影响的人口显著增多(这个好像不是显著增多,人口是原有的,不是搬来的。)不过前面一条就可以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2.在预测营运中期时各村庄的噪声影响时,需要的主要技术资料有哪些? 答:需要的技术资料:

(1)声源的资料,声源的种类、数量、空间位置、频率特性,噪声级、发声持续时间和对敏感目标的作用时间段; 公路路段、道路宽度、坡度、路面材料、标高、地貌材料、交叉口、道桥数量;车流情况:分段给出公路、道路昼间和夜间的各类车辆的平均车流量、车速(2)影响声传播的各种参数,a、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b、声源和预测点的距离、地形、高差;c、声源和预测点之间的障碍物(建筑物和围墙,假如是室内声源的话还包括门窗)的位置和长宽高等数据;d、声源和预测点间的树林、灌木等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如草地、水面、水泥地面和土质地面等。(2)敏感点参数:敏感点名称、类型、所在路段、桩号和路基相对高差、人口数量、沿线公布情况、建筑物的朝向、层数、现状噪声,采用的评价标准

3.为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时还需收集有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水土流失的哪些信息? 答:(1)重点保护动物的保护级别、现有保护状况,动物的种群规模、种群结构、生态习性、生境条件,动物的分布、数量,迁徙路线和栖息地分布;

(2)水土流失应搜集土壤、地形、坡度、坡长、降雨、植被覆盖率、现有水保设施的情况,水土流失的成因和类型,此外还要搜集根据资料计算的侵蚀强度、侵蚀量和侵蚀面积和工程可能损害的水保设施情况。

4.根据本工程基本情况,简要说明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限列 6 种措施). 答:(1)合理选址选线,尽量避开耕地;

(2)不能避开的在满足工程需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占地(3)占用耕地时要做到占补平衡,占一补一

(4)占用耕地要先剥离表层土,堆放保存,用于植被恢复和劣质地的改良等。

(5)采用降低路基、移挖作填、以桥隧待路基等施工方案,减少土方量使用,还可以利用粉煤灰、煤矸石、隧道废渣和城市施工的挖方等做路基填料,减少取土量。

(6)施工期加强管理,合理划定作业范围,减少作业面宽度,控制施工车辆的行驶路线,减少对耕地的碾压。尽量利用原有设施和既有道路作为施工临时场地和施工便道,减少耕地的占用。

5.针对本工程桥梁,提出其营运期水环境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建议.(1)提高大桥的建设安全等级,桥梁设置防撞护栏

(2)设置导水槽和拦水带,搜集桥面径流,防止桥面径流直接进入水体

(3)桥外围设置事故池,收集桥上危险品车辆事故时的危险泄漏物和桥面径流的污染物;(4)设置警示标示

(5)加强管理,登记过往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并限制速度; 6)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09年题:

拟对某连接 A、B 市的二级公路改扩建。该公路 2002 年通车,两侧主要为农业区,沿线多处村庄、学校,公路跨 X 河、Y 河。跨 X 河桥梁下游 3 公里处为 A 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Y 河为Ⅲ类水,改扩建主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公路,部分路段废弃。

仍在相同位置跨 X 河、Y 河,水中设桥墩。新建1处服务区和2条三级公路标准的连接线。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1、列出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答:农业区的基本农田、沿线村庄、学校、河流xy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2、现有二级公路环境影响回顾性调查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答:(1)回顾性调查原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建设过程,原环评预测的影响是否发生,原环评提出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否有效。

(2)回顾原项目的竣工保护验收情况及建议,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是回顾性调查的重点。(3)通过公众参与及必要的现场检测,说明原项目运行期间所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实际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情况。

3、为减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改扩建工程施工期应采取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答:(1)优化施工方案,尽量使用钢围堰和预制件等,(2)钻渣及时清运,运到规定地点存放并采取措施(3)合理选择施工期,尽量在枯水期施工(4)各种固体废物要及时清理出河道。

(5)加强管理和进行水质监测,施工期禁止往河里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6)采取各种预防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对水质的污染。

(7)不在河边清洗施工机械,不在河边堆放材料,不在河边取土和弃土,防止雨水浸流

4、为确保运营期饮用水源安全,对跨X河的桥梁需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同08年第5问

5、结合本工程特点,提出保护耕地的措施。同08年考题第四问 10真题

某省拟建一条全长210km的双向4车道高速路连接甲乙两个城市,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平均路基高2.5m,沿线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在山岭重丘区拟开凿一条隧道,隧道长4500m,埋深50-200m,隧道穿越的山体植被为天然次生林,山体主要为石灰岩,山脚下有一条小河,沿河村落的居民以河水为饮水源,高速公路有4km路段伴行一处重要天然湿地,线路距湿地边缘最近距离为50m,公路以一座大桥跨越A河,河中设3处桥墩,桥下游5km范围内有一县城的饮水源地取水口。有3km路段沿山盆地从张家庄(80户),李家庄(18户)两个村庄中间穿过,道路红线距张家庄前排住宅110m,距李家庄前排住宅27m,声环境现状达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高速公路达到设计车流量时,张家庄的预测等效声级昼夜分别为62.6dB(A)、57.6 dB(A),李家庄的预测等效声级昼夜分别为68.1 dB(A)、63.1 dB(A)。

1、从环保角度考虑,跨A河大桥桥位选址是否可行?

答: 1)不可行,(1)因为运营期运输危险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污染水源,影响下游5km处有一饮水源取水口的取水安全。

(2)桥梁施工造成水质的污染,有可能污染下游的饮用水源取水口,影响居民用水。(3)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供水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2、给出本题目隧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答:需要关注的内容(1)隧道施工抽排水,可能会导致水位下降,从而对附近居民取水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洞顶天然次生林的的成长。(2)关注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渣堆放,要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的加剧,影响山下的水体,还要关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关注隧道爆破的噪声对周围动物的惊扰,影响动物的生活环境,对附近居民的生活也会产生影响。爆破使用的炸药遗留还会对水体产生影响。(4)关注隧道施工对洞顶植被的影响。(5)隧道洞口施工占地对土地的破坏和植被的践踏也是关注的主要内容。(6)

隧道施工的景观协调性问题。(7)隧道施工中的人员活动及机械噪声也会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影响。

3、为保护湿地,本项目施工布置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1)该湿地为重要的天然湿地,施工时不得在其保护范围内(或靠近湿地径流补给区的区域)设置各类临时用地,包括取土场、弃土场、施工营地、物料堆放场、沥青拌合站等。(2)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设施不设在湿地范围内。(3)运输便道尽量远离湿地。(4)施工所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堆放场及处理站远离湿地。

4、分别说明声环环境影响评价时张家庄、李家庄适用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1)张家庄适用于1类(或2类)声环境功能区。因其在红线45±5m范围外,且为居民集中区,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适宜作为1类(或2类)功能区。(2)李家庄包括前排在内的红线45±5m范围内居民适用于4a类声环境功能区,红线45±5m范围外适用于2 类功能区。因为李庄村规模较小,且前排位于红线范围内,应视不同情况划分,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及声功能区划分技术要求,分别适用于4a类和2类。

(这里实际上是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与声环境功能区划的问题。本来声环境功能区划不是环评所能决定的,应由地方政府或其所属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划定。但这里前提条件说是在“声环境影响评价时”,环评单位在申请确认评价标准时,以及地方环保部门在确认标准时,一般是这样申请并获得确认的。说实在的,这个小题出的也是比较别扭,因为声功能区划分也是有规范的,且那个规范与环评时(包括验收)是的实际情况常常不符。交通干线两侧红线范围内执行4a类,而范围外执行2类(或1类),是没有道理的。我个人认为老百姓也是不能同意的,同一个生活区,本来项目未建前我们是同样的生活环境,项目建设给我们这样分类,承受不同的噪声影响。怎么能说的过去?但考试就是这样的。)

案例书上的思考题

1、列举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1)搜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法(3)遥感(4)访问专家法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1)施工期地表清理,引起原有植被的破坏(2)施工机械噪声和施工人员的活动对动物的惊扰,会对动物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3)施工扬尘和路面铺筑的沥青烟对大气产生一定的影响.(4)各种施工场地和施工设施占用土地,引起土地的生产力的降低和 植被的破坏,造成农作物的破坏和减产。(5)施工人员的活动和机械的行驶会破坏碾压地表植被。(6)施工期生活污水和建筑废水的排放会污染水体。各种施工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也会污染水体。(7)牵涉拆迁的还要注意拆迁和安置引起的环境影响。

3、取、弃土场一般应如何恢复

答:取土场:

1、取土前先剥离表层土壤,采取措施进行保存,用于覆土复耕或植被恢复。

2、取土完成后要进行边坡整修。3最后将原来的表土填回摊平。4,填好后可以用作农田耕种等

弃土场:1.弃土前先剥离表层土,集中堆放,覆盖保存。2要先挡后弃,设置挡土墙等水保设施,最大限度的防止水土流失。3弃土作业结束后覆盖表层土,进行绿化。植树种草。4 弃土场外围设置排水沟,防止洪水冲蚀。

4、噪声超标治理的措施一般有哪几种?

(1)合理选址选线,尽量避开敏感目标。(2)实在不能避开的实行搬迁,避开噪声源.(3)选择低噪声的路面材料;装实心防护栏和设置声屏障;种植乔灌结合的不同植物种类的绿化带,形成天然屏障.(4)安装隔声窗、隔声门等(5)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限制车速,车辆经过敏感点禁止鸣笛.5、如果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其工作基本要求有哪些?

(1)

在工程分析中,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

(2)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对实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现状声源的构成及其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3)噪声预测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固定声源评价、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流动声源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当工程预测的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

(5)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应根据不同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案。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学生评语下一篇:工程项目策划书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