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8篇)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巴彦高勒中心学校—王良
今天全体教师集中在会议室,如期举行教学工作会议。总结了上学期教学情况,提出了新学期的要求。
一、关注知识传授,点燃求知火把
一提到教育,人们常常关注的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我们要更加重视他们兴趣的激发,他们情感、价值、人性的完善,不要让兴趣沉没,不要让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要为学生的幸福未来奠定基础。《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说的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果我们孩子的头脑只是容器而已,那么满堂灌便可;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比简单地传授知识要难得多。我们便是要做那点燃火把的人,用爱把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做唤醒心灵的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爱好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它也人们今后能在漫漫人生路走得更远的基石。如果能结合孩子的自身潜质,找到其合适的兴趣点,来激发孩子学习知识的热情,那取得好成绩是绝对不成问题的,我们也成为了幸福的点灯人。北大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蒋梦鳞说:“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学习,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历史曾经记下了太多的惨痛的教训:马加爵、药家鑫类的人物迈入高等学府,接受的是高水平的教育,这只是学习方面的成功。但单单关注知识的传授,极端事件的发生显示了教育的失败,知识的传授和育人的工作严重脱节,造成人文价值丢失,人性极度扭曲,以至失去了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和权利。
二、学业负担适度,拒绝暴力作业
小学生放学后要做三样比家庭作业更重要的事情:玩耍、体育运动和阅读课外书。而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的时间通常少则一个小时,多则要做到夜里十一二点,严重剥夺了孩子活动的时间。适度的家庭作业是必须的,可以让孩子梳理和检测学过的知识,以便得到巩固和强化,但是过于繁重的作业恰恰把孩子学习的兴趣打压掉了,造成孩子学习方面的无力感,有的只是被动的应付。特别是诸如罚抄10次、20次的作业,这是暴力作业,是一种看不见的软暴力!我们都应该对这些暴力作业说不。暴力作业没有尊重,更不会有激励,暴力作业含有奴役、敌意、压抑的成分,破坏了师生关系的和谐,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损害了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和健康,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国际上关于儿童认知心理的研究也早已表明,认知和理解是扎根于深深的情感中的。孩子的学业表现是与他们跟老师的情感关系息息相关的,他们越是得到老师的爱和信任就越是真心爱戴和尊重一个老师,就越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在该老师任教的科目上取得好成绩。
三、他山石可攻玉,观念需要改变
一位中国留日学生妈妈在文章中记录了其一年级孩子的一次家庭作业,看似简单的作业却寓意着深刻的内涵:
1.自己准备东西,明天郊游(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调体验、责任和动手,注重独立性的培养);
2.和3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注重礼仪、人际交往技巧的学习); 3.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情(学习历史和文化,尊重老人、长辈的教育); 4.让妈妈抱3分钟(最基本的爱的教育,亲子情感的培养是爱亲人、爱身边人、爱社会人的基础)。
再来看看加拿大一老师布置的的小学生作业:开个受顾客欢迎的袜子店。这需要学生收集很多的资料,包括调查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对各式各类袜子的喜好,他必须积极主动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了解他们各自的需求,才能根据顾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货,才能开个受欢迎的袜子店。(该作业就像是一项课题研究,重在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透过日本、加拿大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影响学生终生学习和幸福的情感、交往和发展等方面,希望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并有所改变。
今天的教学工作会,我们还要表彰上学期末取得好成绩的老师。如果目前的成绩还不够理想,也不要紧,要相信你也拥有重新开始的力量,只要你有一颗爱和负责的心,及时反思,发现问题,付诸行动,积极寻求进步。世间的万物都是变化的,唯一不变的也就是变化,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过去了的成绩,一切已属于过去,未来的我们还要携手努力,只要足够用心,相信态度决定一切,一切皆可改变,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都为孩子们在求知的路上点一盏明灯,照亮他美好的前程,做让学生幸福自己也幸福的点灯人,共同开启未来幸福的大门!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坚定这样的决心, 辽宁一定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辽宁教育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会上,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大家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全面落实。
这次会议上, 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希望全省上下都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取得了新进步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完善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940所, 改造960所城区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改扩建农村高中111所, 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第六位,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实现省重点和示范高中指标到校85%以上。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高出全国平均年限1.7年。
(二) 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04个、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221个, 完成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7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 建成51所农村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推动9大类22个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由917所调整到492所, 扩大了校均规模。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百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
(三) 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和规模发展任务, 全省拥有107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达到63所, 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五年为国家和省输送高级专门人才105万。狠抓了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级科技平台24个,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校高端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四) 教育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高校与1000多个国外一流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活动。先后组织30期, 累计达450名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到世界名校培训、做访问学者。目前, 来我省留学人员达到1.3万人次, 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 学历留学生达到5200多人, 来华留学规模按省位列全国第四位。
(五) 教育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不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了完善的大中小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政策,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了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实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临时补贴, 5年累计19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平均就业率达到90.7%, 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使4.7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40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校招生考试, 近五年累计录取118.2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奠定了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增强了全省的综合竞争力,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都提出了要求, 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也写得十分明确。这里, 我只强调几个重点。
(一) 推动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学前教育关系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希望。
近些年, 我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 数量偏少, 规模偏小, 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管理和调控难度较大, 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改变这一现状, 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 而要实现规模化, 就要推进连锁发展。只有连锁发展, 才能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标准, 统一标准;才能吸引社会投资, 增加数量;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帮助。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是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优质幼儿园, 通过资产收购、参资入股等多种方式, 兼并整合弱势幼儿园。二是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企业投资幼儿园建设, 并实现网络化。三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幼儿园地产,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我们期盼由以上三条途径, 破解我们的难题, 走出一条新路。
幼儿教育的连锁发展, 不仅在城市可以做, 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各地区一定要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务求突破,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几年来, 我们的各级领导在义务教育中是尽了力的, 成效也是明显的。但确实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就在于深化改革,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在市区范围内, 在县范围内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是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统一配置。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不应该也不是学校所有, 而是应在县、区的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校长, 统一调配教师, 统一平衡师资力量。只有校长和教师配置均衡了, 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条件等硬件的统一配置。必须统一标准, 统一达标。既不能高, 也不能低, 如果要提高的话, 必须同时提高上去, 否则又会形成新的差距, 这就不可能均衡发展, 就不可能解决择校问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这就是近年来, 我省一些县探索将初中集中到县城来办, 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 不仅提高了质量, 拉动了城镇化, 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支持这种探索。有人担心原来建在乡镇的初中如何处置问题, 其实, 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过剩, 而是不够, 完全可以用来办好小学和学前教育, 也可以办其他教育。
(三) 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高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更关注的部分。希望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是人心所向。高中教育要讲求特色, 要讲求竞争。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允许高中在市域范围内实行跨县区的统一招生。
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有利于维护学生自由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 有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等, 有利于提高高中的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我们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做好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工作,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优质高中通过联合办学、合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 对于辽宁经济发展, 对于辽宁就业,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辽宁的强项, 我们不仅要培养本省所需人才, 还要向省外输送人才。
现在, 我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平, 提高集约化程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更积极、更大胆地吸引社会资本,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 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 到辽宁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辽宁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合资办学、合作办学。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国内外企业对办职业教育学校都有积极性, 既然有积极性, 就应该让他们去办。
大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更能和市场接轨, 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更能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衡量标准就是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增加, 单纯由政府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决定着辽宁教育的水平, 决定着辽宁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现在, 辽宁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和辽宁全面振兴同步, 必须走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前列。
大学的发展, 首先要狠抓学科建设。这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 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 省属本科高校要办好50个左右的国内一流学科, 再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学科, 支持全省高校建设20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大学的发展, 其次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办学校首要是办学科, 办学科首要是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 全省高校要新增院士5人左右,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左右,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左右。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大学的发展, 再次要抓好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到2015年, 由省、部、企共建15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实现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创新科技项目的新突破,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 认真负责地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三、对今后工作几点要求
加快发展教育, 我们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全体教育工作者, 都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制定规划, 明确任务目标。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结合实际, 选准改革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到2012年, 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国家核定的要求。新增的教育资金, 一定要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 把钱花在刀刃上。
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并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深化改革, 以改革提高质量, 以改革增强活力, 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扩大开放, 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一切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办好辽宁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这就是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 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直到高等教育,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 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要管学费, 还要管生活费。我们必须坚决做到, 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 绝不因贫困而失学, 绝不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四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推行校长职级制。要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今天,高三年级全体教师就聚集在这里,共同谋划2022年高考备考工作,体现了大家时不我待的高度责任感和强校有我的强烈使命感。今天晚上,高三年级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你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你们辛苦了!
刚才,xx书记分析了高三年级一模考试情况,对于高三年级高考备考作了全面安排,备课组长就各学科高考备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各位副校长也对高三下一步高考备考工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希望大家会后认真消化并贯彻落实。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会主办之年,也是xx一中搬迁至新校区后原汁原味的首届毕业生毕业之年,社会各界对我们寄予厚望,今年的高考成绩对于我们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
从一模考试来看,于xx一中而言,我们是希望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xx一中人最近几年顽强拼搏,负重前行,我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指数,xx一中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xx名校”的宏伟目标。但随着xx一中知名度、美誉度的大幅度攀升,兄弟学校开始研究我们,模仿我们,他们更是希望迅速超越我们。特别是我们xxxx年重新夺得理科状元,更是让兄弟学校“羡慕嫉妒恨”。xx一中xxxx届的出色表现,也给我们xxxx届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面对堪忧的生源,我们要想创造新的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我们唯有革命加拼命,跑出xx一中加速度。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几年,xx一中的功劳簿上清楚地记录着你们xxxx、xxxx届的光辉业绩,你们是xx一中奇迹的创造者和见证者,你们一定会书写xx一中新的篇章。
历史上,人类在面临危险的时候,一般是两种选择,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最近几年,xx一中以相对薄弱的生源与集中全市优质生源的老牌示范高中分庭抗礼,靠的就是xx一中“不蒸馒头争口气”的精神。
关于2022年高三工作,我想讲四个问题:
一是过程性评价和终极评价问题。
无论是刚刚结束的一模考试,还是后续进行的其他考试,从本质上说都是过程性考试,目的都是为高考做准备。真正的一锤定音的考试是x月初的高考。平时发现不了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xxxx届、xxxx届都有着惨痛的教训。平时过程性的考试结束之后,我们要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现短板,激发潜力,找到自信。二是xxxx届高考目标问题。
黄山市前十名榜上有名,多多益善;一本达线创历史最好水平;xxx、xxx等双一流名校录取人数稳中有增;本科总人数力争突破xxx人。三是高三科学备考问题。
认知科学领域有一个高效学习方法,叫做“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习的时候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后,立即主动休息。学校作息时间安排一节课结束后休息十分钟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要占用学生的下课时间,让他们适当放松,适当运动,真正做到劳逸结合。意大利人xx年创立的“番茄工作法”,其核心要义是先极其专注地工作xx分钟,然后主动休息x分钟,如此循环往复。本届学生在高二时,我曾经对他们做过一次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我向他们介绍过费曼学习法。这个学习法的要领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如果讲不明白或者别人听不懂,自己再巩固一下,一直到能够讲清楚或者别人听得懂为止。这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的研究成果。我们要把这个方法传递给学生。xx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运用过这个方法。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输出,教是最好的学。
四是师生身心健康问题。
师生身心健康一直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坚决反对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我们是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一群人,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他老人家在世,可能要说身心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在学生中,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学习好的孩子,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往往大于学习差的孩子。我还有一个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来源于他的家长,很多尖子生不堪重负。曾经听说初中有个家长逼迫孩子一定要考上实验班,导致这个孩子一度有自杀的念头。尖子生家长心理上有一个误区,过分相信孩子的天赋,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我们的老师都不配教他的孩子。殊不知,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得益于科学的方法加上刻意的练习。天赋只为成功提供了可能性而非必然性。高三备考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回归基础,回归常识,回归课本,以考代练,切不可任其特立独行,独往独来。我想通过你们告诉那些自命不凡的家长,“自负是失败的别名,骄傲是成功的天敌。”这句话是我在今年春节期间原创的,得到xx一中优秀校友、xx某高校xx老师高度认同。
高三后期,我们一定要继续做好家校合作后半篇文章,让家长调整期望值,不要天天言必谈分数和名次,不要把孩子当神童,要接受孩子的平凡,要把孩子当常人。与其乱作为,不如不作为。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
(2012年11月1日)
一、教学工作会议的目的和任务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使命,本科教学是学校最基础的工作。本次教学工作会是在学校调整发展战略,提出“转变观念,内涵发展,走质量提高之路;夯实基础,谋划布局,建中国最好大学”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
会议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进一步确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明确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做什么?”。要在全球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有基础,以及学校的发展愿景,认真分析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二是要探讨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怎么做?”。什么是制约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构建与完善与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三是要明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即“谁来做?”。学校、学部、学院有什么举措?全校师生员工在人才培养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总之,这是一次厘清思路的会议,一次思想动员的会议。会议的任务可以概括为:认清形势、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定位目标;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更好地顺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提高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紧迫的任务,是世界高等教育潮流所向,也是高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1.国家对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职能,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既面临着国家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适应性”挑战和“引领性”要求,又面临着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理念性”变革趋势的新任务,迫切要求不仅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还要回答“培养的人怎么样”这一更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高等教育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各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更是掀起了新一轮提高教育质量的浪潮。无论是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还是美国的《高等教育行动计划》,无论是英国的《高等教育: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Higher Education:Students at the Heart of the System)白皮书还是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精英计划”,无论是日本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还是韩国的《21世纪智力韩国计划》,其核心目的无一不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变化的全方位适应”,举措集中体现在:调整本科教育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强调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加强基础性课程和注重跨学科教育等。国内高校围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相继开展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立校之本
构建有特色的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重庆大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或者说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战略突破点。大学发展战略是学校发展全局性谋划,它包括学校的发展愿景、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是全校师生凝聚共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为适应内涵发展的要求,学校修订了发展战略,提出在建校100周年(2029年)时将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发展愿景。“最好的大学”是:有灵魂的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能为学生提供最好教育的大学;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学术和人才支撑的大学。面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要求,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对每个学校至关重要。我们提出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进一步提高本科和研究生,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重庆大学可能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先行进入中国最好的行列。学校提出要用五年时间打好基础,完成学科调整、队伍建设、教育体系建设和大学制度建设四项任务,进行学科调整和队伍建设时,必须以教育体系建设为基本线索。如果我们的教育走在了前面,会极大地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应当是大学应有之意,也是大学存在的根本理由。但正是这一大学的核心使命,却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被忽略。在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潮流中,往往把建设一流大学等同于学校发表了多少SCI文章,获得多少专利或科技成果奖等,或过度关注学校排名。忽略了社会、学生这些最重要的客户希望接受最好教育的需求,忽视学校提高学术水准、排名提升到底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贡献了什么,忽视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这是高校科学发展中的误区。也有悖于现代大学奠基者纽曼(John Newman)提出的“现代大学首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具有优良品质的社会公民”,以及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所倡导的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研究统一”的理念。学校的声誉主要来自学生,毕业生的发展状况代表了学校的教育和学术水平。从国家层面看,现在的青年学生终将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教育的好坏,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我们肩负着崇高的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基本内容,是判断 “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核心标准,也是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立校之本。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重视本科教学。例如,耶鲁大学一直将本科教育视为大学的核心,正如其校长莱文(L.C.Levin)在展望该校未来一百年的发展重点时所述,“作为美国最好的研究大学之一,耶鲁大学特别重视其本科教育的质量”,“致力于培养各领域的领袖”;哈佛大学的校长陆登庭(N.L.Rudenstine)强调大学的责任是优秀的本科教育。
建校之初,重庆大学的先辈们就确立了“建设完备弘深之大学”的办学愿景,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之教育理念,使学校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特别是2000年合校以来,按照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标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办了以培养工程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弘深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开办创新实践班,开展了量大面广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等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一些学院以专业创新试验班为试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校83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20多万名各类人才,服务于各行各业,为西部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我们”,“哪里有工业,哪里就有重大人”,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社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竞争初现端倪,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大学接受教育的现实。与之相比,我校本科教育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学校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过度偏重教师科学研究成果,忽视了教学效果,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等;教职工还需进一步从根本上认同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缺乏危机与紧迫感,改革的意愿和动力不足;教师还没有从教育理念上认识到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与方法比较陈旧;学生没有意识到创新和领导能力等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我们必须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改革创新,内涵发展,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体系
(一)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切实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核心使命的理念,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质量观。我们应当反思学校是否将学生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否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吻合?“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是否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学校职能部门是否有“为学生着想、为教师服务”的行政文化?学院是否真正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主体?院长是否是学院本科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概而言之,要看学校整体上是否有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术生态?
我曾强调,大学的价值取向要满足学生和社会这两个重要客户的需求。大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的需求,更要保障他们的长远利益,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就业,还要使他们有大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才,使他们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因此,学校应当也必须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审视大学教育,即要从客户的角度审视我们大学自己。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不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多有批评,但我们却改进甚少。其根本原因是大学总习惯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看待教育,这使我们的思想僵化、安于现状,而无视教育中存在的内容陈旧,方法僵化,不注重能力和素质等显而易见的问题。因此,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的观念,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出发点。
全校教职员工必须视学生为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在读学生就是学校的最大客户,正是因为有学生的需求才有重庆大学的存在价值;学生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财富,学校的办学传统、特色与优势、口碑与社会声誉,都需要学校培养的学生来彰显与宣扬。
“观念是先导、师资是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必须有一支德才双馨的教师队伍。学生的学习目标确立需要教师的启迪,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提升,人生道路需要教师引导,教师的风范与魅力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优秀教师学生终身不忘。教师应以关爱学生为天职,以学生成长发展为己任。教师不仅要“学富五斗”,还要有“授人以渔”的高超技艺。正如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的《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简称《博耶报告》)提出的:探索、调查和发现是大学的核心,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应是发现者、学习者,大学的教学责任就是使所有学生成为这一目标的参与者。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D.Bok)认为,要培养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深刻理解、各种思维技能与实践技能、良知与社会责任感、各种灵活运用知识的素养与能力,教师的教学就需要发生一次“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基于讲座的体系向一种学生中心的、主动的学习方法的转变,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和理解所学内容,并且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情境中去”。
(二)能力素质为重,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若干要素的总和,既包含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模式等,也包含其它支撑要素。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重在改革,贵在创新,关键在特色。
面向未来,对学校人才培养有一个什么样的基本判断和看法?如何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如何使重庆大学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未来?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特色?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重庆大学一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尽管学生就业状况好,初期上手快,但后期发展的潜力不足,综合能力和素质也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在继续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同时,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使毕业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当然也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但我们应当坚持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重点和主体,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我们强调适应和驾驭未来,就是强调学生的素质和能力。2010年5月在中外大学校长第四次论坛上,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指出:“在我看来,本科教育不是让学生得到第一份工作,而是第二份、第三份工作,让他们在未来20到30年中,获得整个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这和我们提出的“适应和驾驭未来”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人”的“能力”和“素质”。我曾对2012级新生说过:“知识可以过时,但能力将陪伴你一生;知识决定了你第一份工作,而能力则决定了你最后一份工作。”因此,实施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主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我想强调,我们教育体系的目标不仅是提供合格的大学教育,更应支撑有特色、杰出的大学教育。合格的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至诚求真, 明辨是非,担当责任,善待他人,将重庆大学“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精神和传统融入到学生的信念中;将学校在传统优势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广泛涉猎、学有专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
有特色的、杰出的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帮助他们驾驭未来,但他们在学习和训练中掌握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却可以使他们在未来挑战中进退自如,决定他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具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实践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最近,世界经济论坛接连出了两份关于教育的报告,都是谈未来人才培养问题。主要的观点是Entrepreneurial大学和Entrepreneurship 教育。从字面上应翻译成创业型大学和创业教育,但内涵远不止如此。这里的Entrepreneurship 是指我们的毕业生具备turn ideas into action 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把新的思想变成实际产品或实际行动的能力。我们的毕业生对他们未来所从事的无论什么行业,都有准确的判断和自信,并能有创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想,这就应当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学生能力为重,创新培养模式,要合理规划学生学习生涯中的能力培养目标,并细化到各阶段,映射到学生培养全过程。现在的大学教育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却不注重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各专业要把能力和素质培养融入到培养计划、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各项教育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要特别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和发挥,鼓励学生的想象力,而不是给他们唯一的答案,鼓励学生理性地独立思考对事物做出判断,而不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我们的观点。
学校和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通常很在意传授的专业知识是否完整,却很少关心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素质是否更好,不是把学生看作受教育的人,而是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课堂教学犹如知识的输入和存储。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氛围中,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已经被破坏,真正关注学生和热心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少。正如《博耶报告》所述:著名“研究型大学的招生资料上自豪地列满世界闻名的教授的名字、良好的设施以及从事的突破性的研究,但是成千上万的学生直至毕业也没有见过那些教授或尝试一下真正的研究。”一位大学管理者的话很有意思: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下,真正让人惊奇的不是大家都不热心教学,而是竟然还有一些教师热心教学。为此,学校一定要建立起激励教师投身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构建和完善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体系研究小组提出了他们的看法:“高水平”是指该教育体系能够顺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引领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服务于重庆大学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的目标;“有特色”是指建立一套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教育传统,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体现鲜明的个性。因此,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应当是“能适应与支撑重庆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引领作用的大学教育体系”,其核心是传承学校办学传统与优势,彰显办学特色。
今年,学校实施了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今后还将继续。现在做教育改革习惯于把教改当作一个个分立项目,而不是完整体系,教育行政部门的教改立项热情更加重了这种倾向。结果是总结交流时头头是道,丰富多彩,理念花样翻新,但学生培养的效果就让人难得要领了。我们需要全面厘清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其目标就是要将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将教学重心向学生能力培养转变。
教育体系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举全校之力,整体规划,稳步实施。
(三)明确主体,落实责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主要是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谁来做?”的问题。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学校、学院、教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存在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问题却长期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原因何在?我认为,责任主体不清、链条缺失、制度与价值取向相悖是主要原因。因此要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职责分工,完善责任链条。
我希望学校、学部、学院都要行动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都来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好。我们必须以做好教学基本层面的工作为前提,才能为改革发展奠定基础。
做好人才培养基本环节的各项工作,使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实习环节都最有利于学生发展,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是涉及面最广也是最复杂的工作。各学院学生培养的情况差别很大,基础比较好的学院应重点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基础较差的学院则应当关注课程体系建设。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传统和方式,教师倾向用过去自己受教育的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学生。当然,这使很多好的传统传承下来,但也有使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方式死板沉闷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创新。
学校(包括职能部门)是教学基本运行质量保障的责任承担者,也是教育体系建设的领导者。教学基本运行规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运行基本管理制度,并确保实施效果;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学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促使教学过程规范有序,杜绝教学基本运行层面的问题;建立培养计划标准和课程建设规范,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系统推进教育体系建设的工作。建立健全制度,发挥制度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教育体系的支撑保障作用。要制订教师基本职业规范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进一步注重教学、科研的有机统一,完善对学院、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本科教学基本运行规范性和教学改革发展予以重点考核。要健全完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教师招聘、考核、晋升、薪酬等制度;将教学效果纳入教师考核首要内容,在聘期考核、职称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建立教师在岗培训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或学院,在待遇、经费分配等方面予以倾斜;完善教学投入机制,在人、财、物方面予以保障。
学院是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院长是第一责任人,担负着领导本学院的教学规范运行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重任。学院首先要保证本科教学的培养计划、教学安排、教师授课等教学基本层面规范、到位,保证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其次学院担负着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教学改革发展重任,要根据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的要求,审视本学院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不足,结合专业办学特色,细化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要求,并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教学各个环节,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否实现“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的培养目标,取决于学院在教学改革发展的成效。总的来说,学院要保证教学基本运行有序、有质量,教学改革发展有成效,这也是学校对学院新一轮考核的根本要求。教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导。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精力投入,主动关心学生成长,主动思考所承担的教学环节如何才能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发展最大的作用;要把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高水平有特色教育体系建设尽力尽责。
学部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部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担负起跨学科跨院系的教育平台建设、通识课程建设、交叉学科课程建设等责任,打造教育特色。
四、几点要求
本次教学工作会,是围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大学教育体系的一次动员和讨论。为开好本次会议,我提出几点要求:
广泛发动,全员参与:本次会议是在学校提出五年打基础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要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深入思考,真正起到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凝聚共识的作用。
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大学教育体系建设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大家要解放思想,打破陈规,着眼未来,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讨论,群策群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献计献策。
明确任务,重在落实:明确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使命,各学院、学部应主动承担责任,深入研究,制定方案,积极推进。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重应用
求实效
我们以“办好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总体目标,创造性运用国家、省制定的各类办学标准,我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与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紧密结合,与素质教育的深化紧密结合,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指标均处于山东省一类水平。我们的做法是:
一、统筹规划,建设好实验室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办学条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严格按照“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坚持标准、合理配置”的原则,大力建设科学、规范、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实验室。
二、聚焦课改,使用好中小学实验室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落着点是要确保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确保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严格按照“建用同步、以用促建”的原则,不遗余力地保障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引导学校开齐开足实验课。老师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宁可用烂,不可放坏”,要求所有科学教师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每学期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注明实验形式和周次,开足开齐实验课,纠正教师“完全用多媒体模
面发展三项规定》,明确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小学每天15:20后,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等活动,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体育美育还给学生。
三、完善机制,管理好学实验室
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场所,“三分是建,七分是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我们不断完善标准化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最大限度的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充分发挥效用。
一是抓好组织领导。我们多次召开会议,成立了教育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专门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的制定、装备经费的使用管理、装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新产品应用的推广、教师装备使用技能的培训、装备使用绩效评估等各项工作。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首先,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刚才, 政高同志和小娅同志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做好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 我都完全赞成, 大家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 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改革创新, 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部分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教育人口740万人, 占全省人口的17%。基本建成了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种类齐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些成就表明, 我省教育事业具备了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肯定成绩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省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教育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提升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教育是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当前, 辽宁全面振兴进入关键时期,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显著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于我省进一步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抢占发展制高点, 具有重大深远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我省加快全面振兴,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 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 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
第一, 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同时加强城市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义务教育关键是普遍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在提高普及率、增强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要下更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要在打造高水平大学上下功夫, 力争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两所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大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 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 打破常规, 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创新办学、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体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努力提升我省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 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 推动学校配置均等化, 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健全扶困助学体系, 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 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 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改善教师待遇, 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一、总结成绩,把握方向,增强做好健身气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已成立10周年时,刘鹏局长在为纪念中心成立10周年制作的画册题写的序言中对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10年来所做工作和所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总结健身气功这些年来的发展,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在健身气功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指导和支持,始终得到各级政府以及体育部门、行业体协、体育院校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各级健身气功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已经举行两届,很多高校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明年还要进行中小学健身气功课程试点。民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对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的成立和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给予了有力支持。
体育总局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健身气功工作,各有关司局也给予了很多指导和支持。以总局名义对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批准健身气功列入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正式比赛项目,批准申请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批准健身气功申报国际奥委会群众体育奖等,可以说对健身气功的每一步发展都给予了特别关爱。与此同时,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领导参与健身气功活动的越来越多,各地健身气功的管理机构、社团组织、经费逐年增加。总之,健身气功的发展离不开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基础建设扎实。为了加强阵地建设,体育总局从2005年起启动了健身气功“和谐站点”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引领下,各地站点不仅数量逐年有新突破,而且通过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使站点建设从城市到农村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目前,排在前3位的山东、河南、江西,站点数量均已超过1000个,有24个省区市站点达到了300个以上。除站点建设外,健身气功推广工作也在不断探索一些新路子,比如江苏南京开展的广场教学,北京和浙江杭州建立的健身气功俱乐部,武汉体育学院正在筹建的健身气功培训基地,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待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各地重视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骨干培训工作,既有对管理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常规培训,也有新开辟的行业体协骨干培训,特别是今年开展的巡回教学活动,将健身气功志愿教学、骨干培训、展示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年来,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完成了90多项课题研究,特别是先后编创的9套新功法,深受社会好评和广大习练者喜爱。在科研成果基础上编撰的一系列科普读物、成果汇编、知识荟萃等,为广大群众习练健身气功提供了实用性强、易懂易学的理论指导。
三是大型活动活跃。近年来健身气功工作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各种类型的活动遍布城乡,丰富多彩,并且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按照“活动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各级体育部门、行业体协积极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表演展示和交流比赛活动。江西、江苏、安徽等省还使健身气功登上了全国农运会、全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等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的表演展示舞台,安徽亳州创办了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这些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各地展示交流、赛事活动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可谓是遍地开花,今年广东、江苏、上海等许多省市举办活动都在10场以上。除表演、展示、交流等活动外,多层次的全国比赛、邀请赛、联赛等赛事也已逐步形成体系。以活动和竞赛搭建平台,实现了促进建设、营造氛围、推动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海外推广深入。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健康,既是健身气功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走过5年历程,每年推广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展,每年健身气功社团组织都在增加,每年表演展示、教学培训、科普讲座都在改进,每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规模和水平都在提高。特别是今年,首次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和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四地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均获巨大成功。可以说,健身气功对外推广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新进展。随着“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深入开展,这项工作赢得了海外合作伙伴的欢迎,得到了我有关使领馆、当地华人华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和肯定。健身气功国际比赛的参与面广,代表性强,水平较高,是对外推广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健身气功的文化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发展繁荣的任务,同样肩负着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培养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在我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健身气功工作同样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健身气功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中华文明有着紧密联系。深刻认识气功文化的现实价值,深入挖掘气功文化的内容精髓,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对于发展繁荣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健身气功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理论建设,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加强健身气功基础理论建设,这几年大家做了很多工作,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读物和科研汇编,去年启动的“四种健身气功辅导教材”和“健身气功学”两项重要课题正在进展中,在各种骨干培训中也开始融入一些新的理论内容,这是很好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视野可以再开阔一些,争取更多领域、更多学科、更有建树的专家,整合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健身气功文化理论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二是打造活动品牌,进一步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随着新功法的深入推广,健身气功的活动逐渐多了起来,也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活动。比如前面提到的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不仅在国内开展得红红火火,而且还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表彰。再比如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等,这些活动都是很好的品牌。健身气功开展活动的时间还不长,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很不易,需要巩固完善,需要创新发展。活动开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些瓶颈问题,比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问题。要突破这些瓶颈,就要从增强文化内涵入手,想办法在活动中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使我们的品牌活动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
三是开展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健身气功的文化氛围。健身气功的媒体宣传曾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健身气功》杂志、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网站、中国体育报健身气功专栏等自有媒体的宣传效果越来越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电视媒体也逐步开展了一些宣传报道,节目的收视率也比较高,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健身气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媒体和人群的关注。宣传报道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什么时机宣传、在哪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都是很有学问的。健身气功的宣传报道既要把握好政策尺度,确保适时适度,积极稳妥,又要根据形势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突出文化特色。
nlc202309011240
四是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做好健身气功的文化传播。这些年“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成功开展,让世人了解健身气功,走进健身气功,更多的海外人士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健身气功的各项工作中,最能体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就是海外推广。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开创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新局面。我们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把更加引人入胜的内容展现给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以更加卓有成效的组织和人员动员海外人士。我们看到,今年的健身气功通过进入欧盟总部、进入孔子学院、进入国外高校,正在逐步向国外主流社会发展,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已经批准成立并正在筹备之中,这些都是当前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重头戏。希望今后继续加强研究,准确把握这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手段,努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做贡献,为造福人类健康做贡献。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健身气功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工作千头万绪,我想大家还要继续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继续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坚持正面宣传推广,树立健身气功科学文明的形象。健身气功工作关乎社会稳定,关乎群众健康,关乎文化发展。健身气功工作能够在困境中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既来自于全国健身气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得益于各级领导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健身气功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今年总局领导对健身气功工作的一些批示,也反复强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二)进一步加强站点管理。建站设点,是管理健身气功的重要抓手,也是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重要依托。实践证明,这些年健身气功之所以能够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夯实了站点这个基础,通过组建站点形成了基层规范化的管理网络,构建了群众练功和交流的平台。因此,站点建设在健身气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管理工作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在今后工作中还必须继续坚持。加强站点建设一定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数量多少是衡量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志,但数量要服从质量,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进行管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既要做好年检工作,又要在平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进一步探索推广模式。随着健身气功越来越为群众所接受,以站点为主的健身气功推广模式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拓展。今年气功中心初步制定了健身气功俱乐部和健身气功培训基地配套管理制度并启动了试点工作,从策划到实施,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一定要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运作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真正做好试点工作,从而上升为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的样板。气功中心已经连续两年与群体司合作举办行业体协健身气功培训班,这是推广工作一个新的领域,能够使更多群众受益。我们以前有过在厂矿企业推广健身气功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够结合行业体协的特点运用好,推广好。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参与了健身气功比赛。健身气功进学校、进课程对于健身气功发展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下一步要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争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为了统一国内外练功人员等级,便于管理,在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之外,国内也要开展健身气功段位制试点工作。希望尽快制定出试点工作方案,做好相关评定和套改工作。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推广的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工作中还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又好又快地发展。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区校长会议上的讲话08-09
李校长在新学期提高教学质量会议上的讲话07-19
王生智教育局长在2011学年全县校长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0-23
在教学校长会上的讲话06-18
分管教育副市长(副区长)或教育局局长在宣布新校长任职会议上的讲话07-23
校长在学校教学工作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09-04
潘一山校长在第一届液压技术与矿山装备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07-02
校长在赠书仪式上的讲话07-04
校长在入团仪式上的讲话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