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优秀作文

2024-06-21

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优秀作文(精选5篇)

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优秀作文 篇1

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优秀作文

尊敬的孙教授:

您好!

近日听闻了您要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的新闻,在震惊之余,我作为一介学子,实是想与您分享一下我的微小见解。

了解了郝同学的所作所为之后,我不禁为他扼腕叹息。且不论作为一个学识渊博远强于普通人的硕士,就算是普通人,我们都懂得尊敬他人、语言文明的道理。处于您的立场之上,我十分理解您对于他屡教不改的愤怒与失望,才出此断绝师生关系的`下下策。

但是,我不赞成您的做法。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我想您为人师表,定会懂得以德育人的重要性。面对学生的出言不逊的行为,作为老师的您,必定会首先提醒和奉劝他。诚然,您做到了。但您的道德教育的耐心就真的只有这么一点吗?为何不能再多几次与他的促膝长谈,或许你会发现他有哪些您所不了解的经历呢?圣贤孔子尚能宽容饶恕犯错的学生,想必您在学生之中也是高尚贤明的形象,您为何不能以圣贤为鉴去宽容学生呢?在我看来,以德感怀,才是育人之精髓,您没有在道德感怀的道路上走得够远,就想用严厉的物质惩戒来宣示自己为人师表的坚定,岂不是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吗?

其次,您的人生阅历比我丰富,不会不懂得为人处事中换位思考的道理吧。郝同学的做法从坏处中看却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他没有在公众面前公开发表言论,只是在朋友圈中小范围地表达不满。而您在否定他的时候却大肆宣扬了他的过错,大有一种将学生推向断头台的错觉。试问,您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替他考虑过吗?此封公开信之后,您树立了高大严厉的师者形象,却不经意将学生推向了万丈深渊,您又让他以后如何治学与生活?作为老师,难道您不应该有一种济世的广阔胸怀吗?、

最后,谨我站在您的立场建议您。您对于学生的不认同的行为可以在私下里进行,中国人崇尚的“家里事家里解决”也是这么个道理。您可以选择放弃这个学生,但请不要将一个新的难题留给学校。也许您可以继续忍耐,读万卷书的您必会懂得“人生没有跨不过的坎”。在信的最后,希望您不要介意我的一番敝论,祝您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加辉煌!

此致

敬礼!

XX

XX年XX月XX日

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优秀作文 篇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拥有的好处。

——白岩松 《阅读与人生》

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卢梭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闲暇时间往往被手机占据,很少在空闲时与自己对话来反省自身、滋养精神。这个题目,旨在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才能不虚度闲暇时光,让同学们在自省的同时也去关注社会、关注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写作立意】

白岩松的话肯定“无聊”会带来好处。这里的“无聊”不是指“无所事事”,而是“闲暇状态”。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在闲暇之中会诞生天马行空的创意,这就是“无聊”的好处。

一个思想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独处时也是如此,不会浪费时间做无意义的事。所以卢梭说自己对独处“从来不感到厌烦”,对没有中心的闲聊,甚至是胡扯、瞎掰,“忍受不了”。

综合来看,材料涉及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闲暇,如何从这种“独处”的“无聊”中获得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写“无聊时独处,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最佳立意。

把“独处”理解为“宁静”“孤独”,写“享受孤独”“宁静让人思考”,基本符合题意。把“独处”理解成“独立”“独身”,不谈“无聊”的好处,只写“独立生活”等,就偏题了。

【评分标准】

切合题意抓住“独处”的内涵作文,点出“独处”就是和自己对话、“独处”能让人思考,语言、材料和整体结构较好,可得50分以上。

对“独处”的内涵理解有点偏差,把它完全理解成“宁静”“孤独”等,但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处点到“独处”,基本符合题意,可得42~49分。

把“独处”理解为“独立”“独身”,不谈“无聊”的好处或者否定“无聊”有好处,偏离题意,只能得36~41分。

完全脱离材料的含义,套作痕迹明显的,得分不超过36分。

义乌中学 伏 锐

萧山中学 楼红维

独处为原静为马

杭州考生

冰心曾说,心灵的灯,在寂静中明亮,在热闹中熄灭。诚然,我们的心需要一座宁静的乐园,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让我们在杏坛前接受教化。

相聚时的嘈杂、灯红酒绿下的物欲横流、夜夜沸腾的管弦丝竹,只是锁住心灵的麻绳。被锁链所禁锢的舞蹈,还能优雅吗?

因此,我们需要剪一段独处的光阴,在安静中享受宁静,在孤独中体味寂寞。放一叶小舟任凭风雨吹打,筑一间小屋远离世事纷繁。梭罗,这位诗一般的作者,在瓦尔登湖的陪伴下,过着独处的生活。做一个内心修篱种菊的人,在苍茫中一个人生活,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在那个被称为“神的一滴”的地方,远离现代化的通讯,背离工业化的步伐,返璞归真,独自前行。凌驾于寂寞之上,让阻止别人前行的绊脚石成为被自己所掌控的垫脚石,就能成为孤独的享受者。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寻找,从不依靠。在一个只有漫漫黄沙的死亡地带,三毛将她的一生安在那里。撒哈拉沙漠,承载了诗人的光阴与情感,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穿梭。什么样的作家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三毛的孤傲,源于她一个人的狂欢。她喜欢独处,她喜欢发呆,她喜欢一个人。她不喜欢闲聊,她不喜欢讲话,她不喜欢嘈杂。她在她的宁静中游走,记下她的生命历程。

而现代通讯的出现,却给独处的光阴画上了句号。我们整日狂欢,带着民族,拥着世界,我们需要快节奏的旋律来掩盖内心的渴望。一切都像是发着轰轰声响的机器,冒着热腾腾的蒸汽,似乎只要这种火热的狂欢一结束,内心的寂寞就会像毒蛇一般噬咬我们。现代化的狂热,阻止了我们心灵的摸索,阻止了一个个将暮未暮的旖旎风光,阻止了一丝丝将至未至的凉爽清风。就像白岩松说的,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带来的所有好处。最终,我们还是成了燥热世界的奴隶。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曾说,独立的个人具有自我主宰的能力,他们不会轻易沦为感情的傀儡。独处时,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站在中心点俯视众生的可笑,成为自我的主宰者。让寂寞成为一个人的狂欢,让宁静成为一个人的品格。

若独处是一片原野,就以宁静为马,在自己的世界驰骋。

得分: 57分

点评: 文章十分洒脱。首先是语言洒脱,一气呵成,诗化中不失严谨,灵活中不失思考。其次是结构洒脱,起笔用冰心的话,自然地引出思考的话题:“我们的心需要一座宁静的乐园”“在杏坛前接受教化”;第二段联系现实,用反问句引出深层的议论;然后广泛运用典型论据,结合现实,在比照中论述人们需要独处的宁静的理由,以及怎样才能“让宁静成为一个人的品格”。全文句式多变、论据运用熟练、思路严密清晰、结构大开大合,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独处 坚守 思考

● 杭州考生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只有独处时才最接近目标,接近自我,接近真实。”诚然,个体需要从有限的时间中抽出一些来思考那些心灵深处的无限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事物。

然而,在当今社会,交通及通信方式的发展使人们空前地联结在一起,距离大为缩短,QQ、MSN、微博、微信……种种新奇事物都如石激层浪般掀起一股社交潮流,人们再也不感到无聊,而是陷入废话连篇、毫无意义谈天说地的新泥淖中。我们已陷入种种声音的怪圈中,而真正有思想力的警世恒言却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的一大悲哀。

拒绝浮华,让心灵安静下来,学会在独处中思考,寻觅真谛。当众人在灯红酒绿中迷醉、在虚拟世界中沉迷时,你要警醒,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让靡靡之音麻痹你的心灵,让废话的糟粕腐蚀你的精神,因为它们只会推你进入灵魂消亡的深渊,让你如行尸走肉般虽生犹死。

苏格拉底说过:“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要成为一个有思想力的人,必须能够在喧嚣的嘈杂中坚守灵魂的本真,独立地思考人生万物、世间百态。人应该是而且必须是世间万事万物的衡量标准,而不是迷失于繁华物质世界中不知何处是归处的心灵流浪者。让我们享受那种与外界格格不入的有价值的寂寞,因为正是在这寂寞中,我们知晓自己从何而来,要到何处去;正是在这寂寞中,我们作为渺小的个体被赋予了一种更接近伟大的崇高;正是在这寂寞中,我们体悟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体悟到了有限和无限、自然与人生的真实。

也许我们在人前还是正常说笑、行事、生活,但我们心里清晰地知道,内心的某种东西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它塑造了一个不同于平时的自己、不同于外人眼中的自己,一个更深邃、更具灵性的自我,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生命。这颗种子已在我们心里播种、萌芽,而总有一天,它将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让生命开出溢满芳香之气的花,结出丰盈厚实的果。

当我们独处时,坚守自我时,静默思考时,一种内在的宝贵精神会茁壮成长,指引我们行进。而当我们最终抬起头来会发现,其实幸福就在身边,不离不弃。

得分: 56分

点评: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紧密联系现实说理论证。第一段通过引用哲学家的话直接进入话题;第二段用“然而”一词转到现实生活中以提出问题;接下去三个段落紧扣问题展开具体的论证。文中论据虽不多,但由于议论分析都立足于现实,有很强的针对性,加上层层深入的严谨思考,使说理显得充分深刻,说服力强。语言富有文采,比喻、排比、引用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现力与可读性;“诚然”“然而”“也许”等词语也体现了议论的严谨。

“无聊”的意义

● 金华考生

早晨你醒来,吃完早餐,看了几集冗长的韩剧然后又开始犯困,刚好午饭时间到了,于是你吃完继续睡,晚上也是如此。等到第二天早上你再次醒来,发现自己连昨天的韩剧是什么内容都不记得了。“真是无聊的日子。”你这样想着。

一个人的时候的确很容易无聊,无所事事地随意打发掉一段时间,明明是白白浪费却毫无悔意。你觉得这样不好,于是约了一群朋友出来玩,你们高兴地聊了一整天的八卦,你满意地回家,浑然不觉自己其实仍处在另一种形式的“无聊”中。

无聊与否其实并不在于与你相处的人有多少,而在于你或你们做的事有多少意义。就像卢梭说的“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张方宇也曾犀利地指出:“落入狼群,你的肉体将会被它们肢解;落入人群,你的精神将会被他们肢解。”其实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单个人还是一群人,如果你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做着无聊的,也就是毫无意义的事的话,你就是那个屠夫,拿着刀一步步将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肢解;将自己的内涵一点点挖空。

如果说卢梭所理解的“无聊”是“忙乱而毫无意义”的话,那白岩松认为的“无聊”就是“清闲而意义深远”,而后者,代表了“无聊”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要追寻的目标。

因为这是一个目标,所以很多人还认识不到这一点。张大春在《四喜忧国》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虽然学会了抗拒热闹,却还来不及透悟真正的冷清。”真正的冷清是什么样的?是孤独的,又是必然有意义的。就像达摩九年面壁,有的人觉得这样很无聊,可他在这冷清无聊中大彻大悟,又怎么会是没有意义的呢?也有一些大师修闭口禅,除诵经外不说其他话,又会有人觉得不说话多无聊,可他们会有更多时间参禅悟道,使佛法造诣臻于化境,自然意义重大。所以做很多无意义的事只是徒劳,不如专注于一件事或干脆闲散下来思考,才能摆脱忙乱而无意义的无聊。

叔本华说:“无聊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人在无聊时做的事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你可以闲适安逸,但一定要有所体悟;你可以独来独往,但一定要快乐充实。从“无聊”中获得意义,才会使生命更充实。

早晨你醒来,吃完早餐,看了几集冗长的韩剧然后又开始犯困,刚好午饭时间到了,于是你吃完继续睡,晚上也是如此。等到第二天早上你再次醒来,发现自己连昨天的韩剧是什么内容都不记得了。“真是无聊的日子。”你这样想着。

一个人的时候的确很容易无聊,无所事事地随意打发掉一段时间,明明是白白浪费却毫无悔意。你觉得这样不好,于是约了一群朋友出来玩,你们高兴地聊了一整天的八卦,你满意地回家,浑然不觉自己其实仍处在另一种形式的“无聊”中。

无聊与否其实并不在于与你相处的人有多少,而在于你或你们做的事有多少意义。就像卢梭说的“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张方宇也曾犀利地指出:“落入狼群,你的肉体将会被它们肢解;落入人群,你的精神将会被他们肢解。”其实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单个人还是一群人,如果你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做着无聊的,也就是毫无意义的事的话,你就是那个屠夫,拿着刀一步步将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肢解;将自己的内涵一点点挖空。

如果说卢梭所理解的“无聊”是“忙乱而毫无意义”的话,那白岩松认为的“无聊”就是“清闲而意义深远”,而后者,代表了“无聊”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要追寻的目标。

因为这是一个目标,所以很多人还认识不到这一点。张大春在《四喜忧国》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虽然学会了抗拒热闹,却还来不及透悟真正的冷清。”真正的冷清是什么样的?是孤独的,又是必然有意义的。就像达摩九年面壁,有的人觉得这样很无聊,可他在这冷清无聊中大彻大悟,又怎么会是没有意义的呢?也有一些大师修闭口禅,除诵经外不说其他话,又会有人觉得不说话多无聊,可他们会有更多时间参禅悟道,使佛法造诣臻于化境,自然意义重大。所以做很多无意义的事只是徒劳,不如专注于一件事或干脆闲散下来思考,才能摆脱忙乱而无意义的无聊。

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篇3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x|x2-2x-3≥0},B={y|y=x2-x-1,x∈R},则A∩(CRB)等于()

A、{x|x<-5/4}B、{x|-5/4≤x<-1} C、{x|x≤-1}

D、{x|x≥3}

2、已知θ∈(π/2,π),sinθ=1/4,则sin(θ+π/3)等于

A、3/8B、5/8C、(3√5-1)/8D、(1-3√5)/83、已知向量a=(-1,2)和b=(1,x),若a-3b与a+2b平行,则实数x等于

A、3/8B、-1/2C、-2D、24、在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sinaB=(√3/2)b,则角A等于

A、300B、450C、600D、7505、下列函数在(0,2)内,有零点且单调递增的是

A、y=log1/2-xB、y=2x-1C、y=x2-1/2D、y=-x26、向量a=(√3,-3),,|b|=2,|a+2b|=2√13.则向量a与b的夹角为

A、π/6B、π/3C、(2π)/3D、(5π)/6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3/2,顶角的正弦值是底角正弦值的√3倍,则该三角形一腰的长为

A、√2B、√3C、2D、√68、设函数f(x)=3sin[(π/4)x+2/3],若∀ x∈R,f(x1)≤f(x)≤f(x2),则 |x1-x2|的最小值为

A、8B、4C、2D、19、若[sin(π-a)cos(2π-a)]/[tan(π-a)sim(π/2+a)]=-√3 /3,且a∈(0,π),则(cos a-sin a)/(cos a+sin a)等于

A、2√3B、√3+1C、2√2-3D、2√2 +310、如图所示,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AM=xAB,AN=yAC,则xy/(x+y)的值为()

A、5/6B、√2/2C、1/2D、1/311、已知A,B,C,D,E是函数f(x)=sin(ωx+φ)(ω>0,0<φ<2/π),一个周期内的图像上的五个点,如图所示,A(-π/6,0),B为y轴上的点,C为图像上的最低点,E为该函数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B与D关于点E对称,CD→在x轴上的投影为π/1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B、φ的值为π/3C、f(x)在(π/6,(2/3)π)上递减D、把f(x)的图象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后得到图象对应的函数为偶函数。

12、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2+∞),且f(4)=f(-2)=1,f,(x)为f(x)的导函数,且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组(x≥0,y≥0,f(2x+y)<1)所围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A、2B、4C、5D、8

二、填空题

13、命题“∀ x∈(0,π),sin x>cos x”的否定为。

14、向量a=(3,4)在向量b=(1,0)方向上的投影为

15、如图所示,点B在以下PA为直径的圆周上,点C在线段AB上,已知PA=5,PB=3,PC=(15√2)/7,设ㄥAPB=a,ㄥAPC=β,a,β均为锐角,则角β的值为。

16、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cos C,b cos B,c cos A成等差数列,若b=√3,则△ABC的周长L的范围为。

三、解答题

17、已知整数集Z,集合A={xl1/32≦2-X≦4},B={xl(x-m+1)(X-2m-1)<0},(1)求A∩Z;(2)若“x∈A”是“x∈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m的取值范围。

18、设两个向量a、b不共线。(1)若AB→=a+b,CD→=3(a-b),求证:A、B、D三点共线;(2)若lal=2,lbl=3,a、b的夹角为600,求使向量ka+b与a+kb垂直的实数k。

19、已知函数f(x)=2sin xcos x+2cos2x(1)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

(2)将函数y=f(x)的图象向右平移π/4个单位后,得到函数y=g(x)的图象,求方程g(x)=1的解。

20、设向量m=(cos x,sinx),x∈(0,π),n=(1,√3)。

(1)若|m-n|=√5,求x得值;(2)设f(x)=(m+n).n,求函数f(x)的值域。

21、在一特定时间内,以点E为中心的7海里以内海域被设为警戒水域,点E正北55海里处有一个雷达观测站A。某时刻测得一艘匀速直线行驶的船只位于点A北偏东45°且与点A相距40根号2海里的位置B,经过40分钟又测得该船已行驶到点A北偏东45°+θ(其中sinθ=(根号26)/26,0°<θ<90°)且与点A相距10根号3海里的位置C。

(1)求该船的行驶速度(单位:海里/小时)(2)若该船不改变航行方向继续行驶,判断它是否会进入警戒水域,并说明理由。

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优秀作文 篇4

一、积累应用(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_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2)吾师道也,_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韩愈《师说》)(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4)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借用过往历史来表达世事变迁的两句是: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__。

2.诗歌通常会含蓄地抒情、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2分)(A)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B.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C.旧地烟霞在,多时草木深。水将空合色,云与我无心。

D.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圣人的至道,就是一般人所时时行的道,所以谓之“庸”。朱子注说:“庸,平常也。”又引程子云:“不易之谓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子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这就是恰好,恰好也就是至善。这是极难能的。《中庸》说:“中庸其至矣乎!” ①但又是人所不可须臾离的,所以是不可易 ②圣人亦行此道而又将其行至于极至

③这就是说,将其行至于恰好之处,恰好就是所谓中 ④因其是一般人所本来行的,所以是平常

A.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二、阅 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8题。(15分)★ 音乐性的美 李泽厚

①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②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粱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稚,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⑤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俭期)、宋(之问)搞定形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4.第①段中某艺术形式成为时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的衡量标准是。(2分)4.(2分)答案示例:此艺术形式为时代最普及、最成熟的艺术形式。5.第②段中引用诗句“当时年少春衫薄”是为了。(3分)

5.(3分)答案示例:表明初唐诗歌风流、潇洒的特点,以此类比冯、虞、褚书法的轻盈华美、婀娜多姿,进一步说明初唐的审美理想(或趣味标准、艺术要求)。

6.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作用。(3分)

6.(3分)答案示例: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初唐书法之漂亮,开启下文盛唐书法抒情浪漫特点的论述。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C)

A.初唐的书法由于宫廷的大力提倡,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其风度体貌如同当时皇室倡导的齐梁宫体诗歌一样。

B.“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根本原因是他们都具有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特质。

C.盛唐是一个音乐高潮,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的乐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

D.五古、五律、七律等体裁是在唐代以后才成熟的,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

8.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标题“音乐性的美”的内涵。(4分)8.(4分)答案示例:(1)音乐性的美表现为浪漫性、抒情性,是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2)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进盛唐各艺术部类,传递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成为盛唐时艺术的美的灵魂。(3)形式上表现为盛唐时“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与它们的音乐性特征密切相关。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8分)★

倾听风沙的低吟 孤 岛

①我又听到风沙了。

②风沙是这么突然地来临的。它那么急切而匆促地敲打我的门窗,敲打我沉睡的梦境。而现在才三月。三月,风沙就来叩响我们所居住的塞上边城了。

③我的屋子似乎被风沙所围困。望窗外,在黑沉沉的大西北之夜,作一副称臣状。④我感到无比的孤独。我感到无可奈何。唯有忍着心去倾听这来自遥远国度之暴徒的倾诉„„听着听着,一会儿如雷鸣虎啸,一会儿如雪崩龙吟;一会儿引吭高歌,一会儿低音抽泣;一会儿像跌宕起伏的鼾声,一会儿又如浑浊不清的鼻息„„千百年来,这风沙从没有失过约,一如既往地降临大西北的各个村庄和城市、草原和森林,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欢迎不欢迎。

⑤总是在春天,这样一个短如昙花美如昙花的季节。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溜烟似地消逝„„

⑥大西北是沙的王国,也是风的领地。而花朵则只能从风的脚印里脱胎而出,一如灵魂摇曳在空旷的荒野。

⑦在春天,风沙匆匆掠过大地。

⑧我是被那样触动过的。我来自多风雨多湖海的地方,柳烟如愁,拱桥如梦。依稀中,记得“江南春来早”的意境。细若飘丝的雨溅湿黑油油的土地,春苗、树木、草在一片湿漉漉中露出勃勃生机。百鸟啼唱,春燕剪云,完成一部春的协奏曲。而这里不是,这里是大西北,首先来报春的是风沙,是它的喘息、愤怒、倾诉。它既是报春者,又是携眷者,同时又是葬春者。你看不见它,假如它没带来黄沙的话。

⑨在空空荡荡、无边无际的大漠上,你只能听见交战上空发出的金戈铁马声响,感觉到一阵阵无形无色无味的呼呼呼的气流拉扯你又冲撞你,吻你摸你打你,让你站也站不稳,逼 得你屏住呼吸,想将头埋入双手里。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但是你看不见它,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谁,又是受了谁的支使的?还有,它从何而来,面目是可爱可怜还是可憎?你都不知道,你只能感觉到那种无处不见又无处不在的金戈铁马的声音在你体外的任何一个地方轰鸣着。你向空中一抓,什么也没有。而如果你向自己的胸腔一抓,倒有可能抓住一些缭绕不绝的风的余音。你看不见什么东西,可是你的脸上常有被绵里针扎的疼痛,细细的,却密密的。你一摸,却不见一滴血。然而,那疼痛几天几夜地伴随你。⑩这无形而尖锐的力量,犹如鬼神一样深不可测。可以将草原吞没:可以摧毁家园:可以使一个女人有受孕感,或者刹那间老去十岁;还可以让正在飞驰的火车顿时变成一堆废铁。当然,也可以让一个诗人露出微笑,让一群无赖成为霸主。

11风沙,多少人渴望着它,它在北方几乎是春天的使者,盼到了风沙等于盼到了春天。风沙,又有多少人在颤栗,因为它又糟蹋着春天,蹂躏着春天。在塞上,最早开花的是榆叶梅,以鲜血喷发出红色花香,迎风沙和阳光而开,却又被风沙粉身碎骨地吹落,那初绿的柳树在风中疯狂地舞蹈,一边舞蹈一边撕扯自己的头发,仿佛正经历着伟大的内心疼痛。而风沙的确又一遍遍地扫荡天上的乌云、空气中的霉烂味、地上的虫豸。

12风沙扫荡过的地方,一切格外清新而又晴朗。而且在那一场大的“喧哗与骚动”过后。会出现大静穆,大静穆中隐含着无尽的禅意。

13据气象专家称,春天的风沙显示着偷渡玉门关的东南暖流与统治塞上的西北寒流的一场全面的较量和搏斗,看谁能最终占领亚洲中心腹地这个大盆地。在双方的交战中,风沙狂舞,硝烟弥漫,蒸腾起古战场的远景。

14因为风沙的缘故,大西北的春天是躁动的,是粗暴的。这风沙曾经将万物生灵送入地下,使多少田野毁弃,多少儿女失散。然而,我们还不得不感激风沙。感激它那强悍的力量砸碎了冬天,砸碎了冰封的秩序和旧腐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许多西北男儿喝着这风沙长大,脸上刻有风的雕纹,体魄里有风沙的硬骨,灵魂里常常回荡着风沙的强音——如风电雷鸣,龙吟虎啸。我曾听说,那些在沙漠边沿嚼风沙长大成熟强悍的人,他们听惯了风沙交响的轰鸣之后,有一天突然告别了沙漠地,来到了大都市,或调到遥远的南方老家,却因为失却了风沙的低吟,而突然失眠,没日没夜地失眠。15风沙,是天神,也是魔鬼。(有删改)

9.第④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3分)

9.(3分)第④段中用“雷鸣虎啸”、“雪崩龙吟”、“跌宕起伏的鼾声”、“浑浊不清的鼻息”等来比喻大西北之夜风沙的低吟,写出了风沙声音变化多端,或重或轻,或响亮或低沉,表现出大西北风沙躁动、急促、狂暴的特点。这一比喻将抽象的声音具象化,极具表现力。

10.第⑧段中作者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用意是(3分)

10.(3分)作者通过写江南春天的优美、诗意、细腻和勃勃生机,和大西北春天的粗犷、苍凉、雄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大西北的风沙的独特感受,风沙在大西北的春天既是报春者,又是携春者,同时又是葬春者,和江南的婉约诗意截然不同。11.第12段划线句中“无尽的禅意”在本段如何理解?(3分)

11.(3分)“无尽的禅意”是指在风沙扫荡过之后,一切都变得清新而晴朗。人的内心 也会如同经受过荡涤一样,获得一种内心的澄澈。并且,大西北的风沙是喧哗和躁动的,在喧哗和躁动之后的大静穆中,人由此可以获得生命的某种启示,领悟到一种清空安宁的心境。这种从风沙中所感悟到的丰富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深意,就是此处的无尽的禅意。12.结合全文,概述作者笔下的风沙的特点。(4分)

12.(4分)大西北的风沙有如下特点:(1)突然来临,急切、匆促;(2)狂暴、变化多端、无法阻挡;(3)匆匆而来,匆匆而去:(4)拥有无形而尖锐的力量,肆虐、扫荡一切,躁动、粗暴;(5)强悍有力,铸就西北男儿的体魄和精神。13.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13.(5分)收束全文,点明主题。在作者眼中,大西北的风沙有令人颤栗的一面,让人感到孤独、无可奈何,它糟蹋、蹂躏春天,毁弃万物,让儿女离散,故其是“魔鬼”,表现作者对风沙这一面的否定;然而大西北的风沙又是春天的使者,风沙过后会带来清新和晴朗,带给人无尽的禅意,尤其是它砸碎旧秩序和旧理念,铸就了西北男儿的体魄、性格和灵魂,风沙是他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东西,永远难以离弃的念想,故其是“天神”,表现作者对其的热烈赞颂。最后一段简明扼要,准确概括了作者对大西北风沙的独特感受和特殊情感。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题落星寺①(其三)(宋)黄庭坚

落星开士②深结屋,龙阁老翁③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释】①落星寺:相传天降巨星化为岛,寺即因此得名。②开士:和尚。③龙阁老翁:泛指文人墨客。

14.“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这一联在律诗中被称为___颔_______联。(1分)1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A、“深结屋”的“深”字是全诗的关键,写出环境幽静寂寥。B、“帆到迟”写出船、长江离寺庙远,衬托出寺庙远离尘嚣。C、“宴寝清香”写出宴会上阵阵幽香,使人生出与世隔绝之感。D、“蜂房”写寺中的僧房各各敞开着窗户,像密集的蜂房一般。

16.请结合诗句赏析“小雨藏山客坐久”中,“藏”字的妙处。(4分)

16.(4分)答案示例:“藏”字运用拟人手法,好像雨是有知,俏皮而淘气,可以藏物,把山都藏了起来,写出雨的细密、山的深邃,进而写出雨山浑然融一体的朦胧感,表达了作者对落星寺及其所在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大为岐王之所眷重。②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①,令以九皋为解头②。维方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楚者。所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③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

④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选自薛用弱《集异记》)

【注释】①“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是岐王的长辈。邑司: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京兆试官:京城的主考官员。②解头:即解元。唐朝时科举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通晓音律)..(2)皆我素所诵习者。(一向、向来、往常(“平时”也可以))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释义正确的一项是(2分)(D)A.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男子十五、六岁)..B.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书信).C.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赏赐).D.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同“宴”,宴请).1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b)A.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子有所为文乎?/吾从板门外相为应答„„ ..D.因令更衣,升之客右。/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20.把第②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千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歧王说: “公主势力这么强大,我的力量不能与她相争,我来为你筹划这件事。你找出过去写的那些清秀脱俗的诗歌,抄录十首。再新谱一首声调哀怨凄切的琵琶曲。五天后再到我这里来。

21.文章结尾说“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王维登第的原因。(4分)

21.(1)王维才华横溢;(2)王维善求庇借;(3)岐王倾力相助;(4)公主赏识推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 轼

①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①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②。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优有取焉。②《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③曰:“鲧④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⑤。”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③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④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⑤《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有删改)

【注】①吁俞:吁(xū):叹息,长吁短叹。俞(yù):文言叹词,表示允许。②祥刑:慎用刑法。③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④鲧: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⑤圮(pǐ)族:犹言败类也。

22.根据文意推断,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准确的一个字是 始(1分)

23.第②段举史例的作用是 通过列举尧“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的事例,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慎刑”“广恩”的观点。(2分)

24.以下6句话编为4组,全部体现“刑忠厚”的一组是(3分)(B)①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②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③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④罪疑惟轻,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⑤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⑥过乎义,则流而入于人,故义不可过也。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第①段划线句“有一善„„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体现了“刑赏忠厚之至”的做法。B.第②段引《传》和《书》中的名言,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

C.第④段论述思路清晰,论证环环相扣,先提出观点,接着分析其可行性,最后得出结论。D.本文以忠厚立论,论证了刑赏有疑时,因本着过仁不过义的原则,“重”赏“轻”罚。26.苏轼在谈论“刑赏”问题时所持的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26.(4分)“仁义”二字,为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苏轼在谈论“刑赏”问题时,以忠厚立论,论证了刑赏有疑时,因本着过仁不过义的原则,“重”赏“轻”罚,从刑赏的施行中表现忠厚之至的仁爱情怀。苏轼以仁、义二字论刑、赏,指出“刑赏忠厚之至”的意义在于呼唤天下人回到君子长者的宽厚仁爱之道上来,其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

三、写 作(70分)27.青年作家刘同说:“我为什么每天都要跑步?为什么每天都会写点儿东西?为什么睡前要看书„„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每天都能坚持的东西,所以任何一种坚持都能区分别人和自已”

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优秀作文 篇5

(分宜中学、南城一中、瑞金一中、莲花中学、任弼时中学、遂川中学)

命题人:南城一中姓名 范华生审题人:瑞金一中姓名 李竞帅

D、爆料人声称,他质疑这起涉及自己的民事案件的判决,于是开始收集赵明华涉嫌违纪的证据,从那时至今,他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的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三国演义》)

B、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大卫•科波菲尔》)

C、觉新深爱着表妹梅,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李家小姐瑞珏,他像一个傀儡似的,又像一个宝贝被人珍爱着,订婚,结婚。觉慧则不同,在觉民鼓动下抗婚。(《家》)

D、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泛。据调查,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6—7月。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徒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宋孟珙《蒙鞑备录》云:“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义。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对于时间,正如法国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什么叫节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中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和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在每年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人类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草原那达慕的时间选择在夏末秋初,这个节庆的时间有相对的固定性:“时间标志法取决于不同工作条件及其与自然节奏的关系”。在夏末秋初这个一年里的特定时间,草原上举行那达慕,体现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与农耕文化的节日的文化空间不同,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文化空间从其自然属性

而言,必须是一个文化场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和场所,必须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性;从其文化属性看,则应该具有岁时性、周期性、季节性、神圣性、娱乐性等等。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游牧民所从事的劳动、迁徙,与五畜、与自然界的草场和气候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的,牧业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态中生存的牧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表达。“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因为经过牧民的劳动,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草原是牧民的家园,同时也是牧民节日的文化空间。

(选自邢莉《在第六届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7、下列关于前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那达慕这样的岁时节令习俗是蒙古族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结果,也是其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安排的结果。

B、那达慕,作为草原民族的节日,它不像农耕民族的民俗节日那样具体到某一天,它的节日的文化场域相对比较宽泛。

C、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一般在农历6—7月。这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D、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据此可见,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对自然界形成对象性关系,因而人类生存环境必须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

B、彭大雅《黑鞑事略》说“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孟珙《蒙鞑备录》说“其俗每青草为一岁”,从宋朝的这记载中可见蒙古族当时是以草木计年。

C、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并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它具有三大元素,即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和呈现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

D、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从而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那达慕的文化空间。

9、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而他们创造的天文历法知识自然要服从并服务于他们的生产生活。

B、从已经举行过的大型那达慕看来,它们大多出于庆贺牧业丰收,而牧业丰收的前提就是雨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相对固定。

C、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时间感受,所以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因为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以草为参照。

D、对于人类学家,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唐论

曾巩

成、康①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放先王之法,而有天下之志也。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

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放于三代。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②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是则人生于文、武之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遇极治之时也。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

孔子之圣、孟轲之贤而不遇。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是亦士之生于时者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注】①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②租庸: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放先王之法放:仿效,效法 .B、拟之先王未备也拟:比较 .C、人人自厚,几致刑措措:废置,搁置 .D、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治:管理,统治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既攻秦而亡之控蛮荆而引瓯越 ..B、以其法修则安且治若属皆且为所虏 ..C、士之生于文、武之后为降虏于蛮夷 ..D、又有治天下之效悟已往之不谏 ..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B、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C、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D、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第Ⅱ卷(114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5分)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译文:

(2)(4分)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译文:

(3)(3分)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意。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带路沙”的写景角度。(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1)子曰:“不愤不启。,则不复也。”(《论语》)(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3),红巾翠袖,?(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清兵卫与葫芦

(日)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现在他正热衷于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这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高兴地看了眼说。一位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的客人说:“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这样的好呀。”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看见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让我看一看。”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父亲恰巧不在家。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母亲陈述教员家访的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骂着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16、小说首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17、“葫芦”在小说中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

18、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清兵卫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8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对比、反衬)等艺术表现手法来塑造清兵卫的形象。

B、“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带有小孩子的贪玩,为后文父亲的骂、揍做了铺垫,也正是父亲的及时教育才引导清兵卫最后走上绘画的正确发展轨道。

C、清兵卫在修身课上因为偷偷摩擦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小说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写了这个教员的爱好,使小说的悲剧气氛降低了,反倒多出点耐人寻味的意味。

D、清兵卫用一毛钱在摊子边买来的很普通的葫芦,最后竟被卖到了六百元,作者用戏谑、夸张的手法写出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极富戏剧性,反衬了清兵卫与老年校役的无知。

E、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从普通生活场景出发,以自然的语言风格讲述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跌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六、(15分)

20、你喜欢体育运动吗?至少,你会喜欢观看某些项目的体育比赛。请从下面列出的体育项目中选出一个,说明你喜欢(参与或观看)这项体育运动的理由。..备选体育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踢毽子

写作要求:

(1)在说明喜欢此项运动的原因时,必须结合介绍这一运动的某些特点或比赛规则。(2)必须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3)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乔布斯年轻时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半前把一天工作做完。他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能力,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时间都控制不了还谈什么自信?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对如何产生自信有什么感想?谈谈你的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 应yīng允,C项 散sǎn漫,D项 吮shǔn血

2、DA项 浑—诨,B项 缔—谛,C项 钉—订

3、C“不止”有“继续不停”和“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的意思,后面一般接名词或数

量词;“不只”是副词,是“不但”的意思,后面多接句子。披阅:阅读。批阅: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尔”是“你”的意思,“虞”“诈”是“欺骗”的意思。整个成语是“你骗我,我骗你”,互相欺骗的意思。

4、CA顿号使用不当,谓语的并列使用逗号,所以,把所有的顿号改成逗号。B项括号里面的内容要紧紧跟着需要解释的对象“燕京”,所以把“燕京”后的逗号放在括号后面。D项最后一个逗号改成问号。

5、AB项成分残缺,应该是“推出„„举措”;C项搭配不当,“举办„„运动会„„是窗口”

搭配不当,可以去掉“举办”; D不合逻辑,“整整”表确数,不能修饰约数“一年多”。

6、C应该是“觉民在觉慧鼓动下抗婚”。

7、D“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错,原文是“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8、A因果倒置。第一段“人类„„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

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9、D“只要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与原文“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不符合。

10、D应解释为“太平”“治理得好”

11、C两个“于”都是介词,“在”。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B项第一个“且”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又”;第二个“且”是副词,“将要”。D项 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C13、①周成王、周康王死后,百姓见不到上古圣王那样的太平盛世了,天下一天天地陷入混乱,一直到秦代,完全废除了前代圣王沿用了数千年的法度。(“殁”译为“死”,“日”译为“一天天”,“以至于”译为“到了”或“一直到”,“法” 译为“法度”,语意各1分)

②汉朝建立以来,更换了二十四位国君,西汉、东汉两度拥有天下,相传四百年。(“为”译为“建立”“更”译为“更换”,“再”译为“两次”,“垂”译为“流传”,各1分。)

③天下没有谁不认为他是强盛的,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追求的事业。(“莫”译为“没有谁”,“务”译为“追求”,语意各1分。)

14、(1)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从“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答任意2点即可给满分)

(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15、(8分)(1)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倩何人唤取,搵英雄泪(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5)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本文首段用简练自然的语言概括全篇,把整个情节线索勾勒出来,(2分)但惟独留下一个缺省——“这件事”,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2分)

17、①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构成了小说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②是叙事的焦点:清兵卫痴迷葫芦、清兵卫发现葫芦、清兵卫上课玩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始终没有离开葫芦;③“葫芦”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④深化主题,葫芦的最终归宿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进一步深化主题。(答对第一点给1分,其它三点观点和分析各给1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18、(4分)主题:本文通过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老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1分)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2分)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1分)。

启示:①从小说中教员与父母角度看,老师家长应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能以权威压制孩子的发展(2分)。小说中清兵卫对葫芦富有天赋般的痴迷,却没有得到教员、家长的认同,相反却遭到教员的训戒和来自父亲的揍骂,扼杀了孩子的审美天性。

②从孩子的角度看:对自己正当的爱好兴趣,要敢于去争取,维护,并勇敢的坚持下来。(2分)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了,令人感到悲哀!但更令人悲哀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放弃爱好,并且毫无怨恨。一个曾经有着天才般独到审美力的孩子,可能会没有了甚至永远地消失了自己的创造火花。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主题理解正确给4分,启示观点明确2分、陈述分析合理2分)

19、BD(B“也正是父亲的及时教育才引导清兵卫最后走上绘画的正确发展轨道”错。D“戏谑、夸张的手法”错,“反衬了清兵卫的无知”错。)

20、答此题首先要说明你喜欢的体育运动,再说明理由,要注意审题“必须结合介绍这一活动的某些特点或比赛规则”“必须运用“做比较”的说明方法”“使用恰当的比喻”“不少于200字左右”。评分标准:没有用说明性文字或没写“喜欢的体育运动的理由” 在7分以下;缺少要求(1)扣3分;缺少要求(2)里的任一点扣2分;要求(1)(2)(3)有欠缺,可酌情扣1-2分;不足100字扣10分。

21、写作提示及评分建议(仅供参考):

1、这是一道只规定了写作范围的半开放试题,其实就是要谈怎样才能做到自信的问题,只要能谈及自信产生的根源即可视为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的文章,建议35分以上给分。

2、可以谈自信来源于自律、慎独、约束自已、改掉坏习惯、改正错误,也可以谈来源于成功(成绩)、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心态、他人的赞美等;如果谈及来源于自身的努力与勤奋、磨砺后经验的积累、困境中的坚守、顽强的意志、百折不回的斗志、抗击打(压力)的能力也应认为是符合题意;如果从反面切入,谈不能产生自信的种种因素,最后正面总结谈及自信产生的根源也可认为符合题意。

3、可以就自信来源谈单一对象,也可就自信来源谈多个对象。如谈来源的单一性,就必须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如自信来源自律);如谈及多个对象,可以谈及多个对象与自信之间的关系(如从自己的多方面或上述立意的多角度谈自信来源于自已)。建议35分以上给分。如只是泛泛而谈或戴帽穿靴,建议30--35分之间给分。

4、鼓励写记叙文。如果写成记叙文,通过叙述具体的事情得出感想,得出由此而产生了自信,只要这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就应视为切合题意,可以给高分。

5、如果仅谈自信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信的意义等属于偏离题意,最高给30分;如果文章谈及怎样做到自信,但这些只当做全文的一个议论部分时,也视为偏题,最高给35分;如果全文的中心只谈自信可以带来事业的成功,没有自信寸步难行等,视为脱题,最高给27分。

6、如果能够使用课本的材料来做论据且使用恰当可以在原有得分的基础上酌情加3--5分。

7、不写标题扣2分;错一字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计1个,已广泛使用的网络用语不认定为错别字。

8、不足500字,25分以下给分;500—700字结构完整,每少50字扣1分,至多扣4分。

示例:

自律与自信

自律与自信,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了解之,对于更好的实现自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自律与自信能扯到一起吗?可以的,而且自律与自信相辅相成。

自律,自我约束,不放纵自己的欲望;自信,相信自己能行。平时多约束自己,让精力时间用在正当的事情上,比如知识的学习,比如能力的积累,比如素质的提升,比如智慧的沉淀……这样做多了,当然在看问题、搜集信息、处理问题、拓展空间、定力、执行力、判断力上会有卓越的表现,自信也就随之而来了。

比如,同样是休闲的时候,如果一直睡懒觉,甚至为了玩游戏而通宵不眠,结果肯定是昏头昏脑、疲惫不堪。而如果能够克制一下惰性、玩心,规律作息,起来读读书、看看景、与朋友交流交流人生、前途,结果肯定会大不一样。

许多时候,被动都缘于自律的不够。遇事喜欢推卸责任,喜欢迁怒于人,喜欢敷衍了事,喜欢自以为是,都容易埋下隐患。而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一味妇人之仁,一味菩萨心肠,结果也可能被人算计。而一旦真正负起责任,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不一味迁就、退让,前途与方向会清晰,而前进的步伐也会格外有力。

是的,约束其实也是一种自律,克服掉原始的嫉妒与虚荣,将心比心的为之高兴,而收获的是后来的问心无愧,是遇事的理直气壮,是福往者福来的回馈,自信便水到渠成了。

一个能够战胜原始冲动的人,也就是能够做到自律,比如愤怒,比如动心,比如失落,比如自卑,比如狂傲……那他就是强者,就是可以做出超凡脱俗之事的人。古人谓之“自胜者强”。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不自在正是自律时的体验,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因为需要顾全大局。而“成人”则是步入高层次、高境界的象征,登高望远,此时的自信也是可以想见的。

如果说自律是手段,那自信就是目的;如果说自律是过程,那自信就是过程中最美好的体验;如果说自律是成长、成熟的象征,那自信就是其副产品;如果说自律是加固车轮的螺丝,那自信就是风驰电掣的体验。

【文言翻译】周成王、周康王死后,百姓见不到土古圣王那样的太平盛世了,天下一天天地陷入混乱,一直到秦代,完全废除了前代圣王沿用了数千年的法度。天下群起攻秦,使它灭亡了,政权归于汉室。汉朝建立以来,更换了二十四位君主,西汉、东汉两度拥有天下,相传四百年。但汉代大都沿用秦法,即使改变一些秦的成例,也多数是根据自己的意图,而不是仿效上古圣王的法度,有治理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志向的君主只有文帝一天而已。但文帝治理天下的才能不足,所以,尽管有仁爱的美名,而他在位时的法度,也不能与夏、商、周三代相仿。东汉亡后,几个强大的势

力集团就把天下瓜分了。晋朝与隋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统一不久就灭亡了,它们的政治措施就不值得评价了。

取代隋朝的是唐,前后更换了十八位君主,相传三百年,它的国势没有比太宗时代更兴盛的了。太宗作为君主,能够屈己意倾听劝谏,用仁心爱护百姓,可以说是有治理天下的志向。他定租庸征民赋役,臵府兵保养军队,因政务设立官职,视才能委任官吏,用礼仪改良风俗,重农业劝导百姓。赋役有规定的制度,兵农有安定的职业,官吏不挂空名,职事不会废弛,人民习惯于行善,离弃了末作贱业。使在上掌权的,政务切要而不繁难;向百姓征取的,数量不多而易供应。百姓能切实务农,国家也不废军备;既保持了军队编制,又得到了农田利益。大小政务都有专人负责,俸禄支出都实而不虚;人才都能得到录用,治国的体制可以一派相承。人们的廉耻观念一夭比一天加深,国家的耕地面积一天比一天扩大。用他的这套法令制度治理天下,天下就安宁太平;废弛了,天下就危险混乱,可以说他有治理的才能。实行这套法令制度几年以后,粮食的价格贱到一斗米只要几个钱,居家的人都有积蓄,出门的人也有余财,人人都懂得自尊自爱,几乎连刑法都废臵不用了,可以说他有治理天下的成效。太宗虽然有治理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又有治理天下的成效,却还不能与前代圣王相提并论,这是因为他的法度的施行,与前代圣王相比还有不完备的地方;礼乐的设施,田亩的制度,学校的教育,与前代圣王相比还有不完备的地方。他亲临作战阵地,战必胜,攻必克,天下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勇武的,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所崇尚的行为;四方万里之外的异族,古代未及推行政教的地方,没有不顺服的,天下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强盛的,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所追求的。太宗治理天下,得失就是这样。

上一篇:门窗安装工作联系单下一篇:八道小学创先争优活动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