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读书随笔

2024-07-28

高老头读书随笔(精选10篇)

高老头读书随笔 篇1

“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隐藏在金银珍宝底下的丑恶。”“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在战场上为了不被人杀而不得不杀人,为了不受骗而不得不骗人……”“社会不过是傻子跟骗子的集团。”“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真像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现实之中的那些狰狞面目。他是真正的作家,是永远被敢于正视和勇于诅咒丑恶现实的人们敬仰爱戴的伟大作家。“他决定要用全部文学手段来反映他要写的整个时代的这一社会的全貌。他尽到了他自许的历史的‘秘书’的职责,这是他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许的愿。他用那么多人物,那么多杰作还了他的愿,而他的时代却欠下他的情分,涨红着脸,低着头,就是不给他荣誉,不给他公道。”(译者李健吾序语)。

是的,在现实当中,凡是说实话的人,似乎都要被现实贬低身价,往往都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对待,得不到应该得到的东西。如果今天中国出现一个巴尔扎克,那么也许同样要得到那样的结果,甚至还很可能会比他惨得多,虽然他已被中国文坛承认是伟大的作家,虽然对他的作品承认是世界名著。现实的虚伪、丑恶、罪孽永远是不能消亡的,那么伏脱冷才是真的伟大了。特·纽沁根男爵夫人和特·雷斯多伯爵夫人式的人物永远是人类的大众,举目可见。高里奥是可怜的、悲惨的,不自主的咎由自取者。拉斯蒂涅只是心中常常放射着人性的光辉而行动上又往往与“大众”同流合污的人。思想和行为或语言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是不存在于现实当中的,除非幼儿。

人类的悲惨在于容不得真善美的存在,真善美在人间就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而又时常出现,因为幼儿在相继生长。

现实社会,你不玩弄它,它可能会毫不留情地玩弄你;你不想骗别人,却可能要被别人骗。但是你往往是免不了被别人骗的,最终你也许被社会玩得一文不值而成为乞丐,无论手段多高明的人或许都不过尔尔。现实有时是残酷无情的,人类不乏罪大恶极的集团,万恶人为首的说法自有其合理性,正如“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种说法一样的合理。

高老头读书随笔 篇2

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爱的教育并非易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充分运用爱的教育“法宝”?

常有家长拉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地对老师说:“他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地打,我们不会有任何意见的。”时代发展至今,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的实施者,面对一群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以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师生之间的一次促膝长谈恐怕对于部分学生是收效甚微的,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有情、有意、有恒”的道路,则更行之有效。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要对社会充满爱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应爱在平凡中,爱在细节中。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一颗爱孩子的心;爱体现在对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句语言中;体现在老师看学生的每一个眼神中;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在教育学生与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只有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我们的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实是这样但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参与希望工程……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给予学生更多一点呵护、一份真情、一份关注、一些宽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浓浓的情意和关爱!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的爱应爱在平凡中, 爱在细节中。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一颗爱孩子的心上。

读书随笔三则 篇3

《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载,南宋淳熙年间,上皇游西湖,见断桥边某酒肆甚雅洁,店内素屏风上有人书《风入松》词一阕:“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湖边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上皇称赏良久,问何人所作,答日:太学生俞国宝。上皇笑道:此词甚好,但末句不免穷酸气。因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果然增色不少。

“重扶残醉”确实比“重携残酒”更上一层楼。重携残酒太过写实,而且写的是文人的穷愁潦倒。而重扶残醉,是一种虚化,描绘文人的风流潇洒,当然高下立判。

不过我觉得从斟词酌句虽可以如此说,但此词格调不高。因为,从词中感情来看,不外是及时行乐。美景美酒美妇使人沉醉流连,“重携残酒”的穷酸也好,“重扶残醉”的潇洒也罢,不过五十步与百步。这样的“醉”,消磨人的意志,毁坏人的精神,使人沉溺不能自拔。而若再以此为风流、俊逸,真可使败家亡国,也就难怪时人讽刺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好酒是一面,好色是另一面,酒色从来携手同行。词中“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来寻陌上花钿”,无不透出浓浓的脂粉气。而作为旧时文人眼中最有吸引力、最娇媚的女子,除了容貌体态外,有一点不可或缺,这就是“懒”。

这里的“懒”,并不是懒惰,而是作为一种娇媚的“懒”,即娇慵。实际上,这是一种娇态。词中对这种娇态的描绘非常之多,比如素负盛名的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就是非常典型的慵懒。慵懒出娇柔,这点连《红楼梦》中薛蟠薛大傻子也会欣赏,他作歪诗咏美女还知道说“朝慵起”。

文人醉酒,女子求媚;文士携酒追欢,陌上寻花问柳;女子懒起画眉,人前娇慵作态,确为末世之写照。好在从整体来说,中国的文人群体还是以国计民生为念,尽管有醇酒妇人的疏狂放荡,但未形成主流。而以温庭筠为首的文人对女子的狎玩心态,也终只是花间而已,不登大雅。所以,中国诗歌的主流还是健康向上的。

“清”字解

许多用于文学上的词汇,想明白地给出一个确定、清楚的含义,几乎不可能,因为,它只是人们的一种感觉,例如“清”。

清,从不单用,可由它修饰的字词非常多。如:清秀、清爽、清赏、清丽、清正、清高、清贫、清官、清静、清真、清越、清歌、清操、清逸、清光等等。

这些词语,意义千差万别,如:清秀、清丽、清瘦,指形貌;清纯、清狂、清真,指气质;清凉、清爽、清新、清香,指感觉;清澈、清澄、清荫、清风、清光、清景指事物;清芬、清正、清高、清贫、清官、清操指道德操守;清供、清赏指雅趣;清越、清歌指声音之美;清逸、清影指身形之美;两袖清风指做官,一清二白。

清,无所不在,连《西厢记》中莺莺在十里长亭送别张生时,抒发离愁别绪,尚唱道:“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很多事物都可以用“清”来修饰。那么,这“清”字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清,首先是一种氛围。犹如驾一叶扁舟,月夜游于江湖,四望烟波浩淼,水天相连,一片空明澄澈。其次是一种心态,宁静恬淡。“清”与“静”密不可分。将空明澄澈的境界和宁静恬淡的心态结合起来,便形成一种最难达到的美好。所以,“清”给我们明净、凉爽、纯洁的感觉,使我们适意,让我们追求,令我们仰望。因而,“清”是审美的一种标准。清,其实融合了我们对人间和自然的所有希望。美好世界,美好自然,美好人生,都笼罩在一派清光之中。但愿人人都能在未来以拥有清白人生而最终收获清平世界。

一词一字总关情

诗歌当中,一词一字用在恰当处,其妙无穷。如唐李商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世人都说李商隐的无题诗最好,好就好在给人留下无数想象、揣度、玩味的空间,乃至聚讼纷纭,乐趣无穷。可想留下这种空间并不容易,难就难在必须制造出许多意象来造就它。

即如这首《无题》,“昨”字运用得匠心独具。若换成“今夜星辰今夜风”,诗味便没有了,而“昨”却蕴藉无限感情。为什么这样说?生活中,“昨”夜属于过去,而凡是已消逝的时间,其实就是已消失的生命,不管它有时看起来多么短暂,也永远不会回来。因此我们总是充满感情地对待过去,并似乎总是能在那里头寻得某种慰藉又留下某些遗憾。“昨夜星辰昨夜风”就是这样在时间上引起联想。下旬“画楼西畔桂堂东”则是在空间上留下想象,“西”、“东”两个字勾出一个虚虚实实虚实结合的处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由这两句推想,作者指的是自己所爱的一位女子。这位女子是谁?相识还是不相识?初见还是屡见?什么身份?什么容貌?一概没有,一无所知任由想象。这四句诗里,作者用“昨夜”、“西、东”、“双飞翼”、“一点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限美妙的想象世界。

鲁迅在《唐朝的盯梢》一文中,引用过一首唐人张泌的词《浣溪纱》,其开头三句是:“晚逐香车人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这里的“斜揭”和“慢回”是点睛之处。“斜揭”表面上好像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深处却有挑逗的意义;下一句,“慢回”,讲女子慢慢将眼光转向少年,充满娇媚之态,与上句“斜揭”所含的挑逗义正相配合。若把“斜揭”换成“吹起”,诗的感觉会损失很多。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4

我把我的一切都给你,这是高老头给两个女儿的爱,这份爱情真意切,回报他的却是一把利剑,将他的一生化作终点。高老头把他的两个女儿,培养得高贵、优雅,她们想进入上流社会,高老头愿意拿出全部来满足她们的一切需求。在高老头破产之后,他的两个女儿无法从他的手中得到金钱,也不再愿意收留他,被逼无奈的他只能住进伏盖公寓。即使他穷困潦倒了,他的女儿还是会向他索取,他也会把自己所有的家产赠给他们。高老头极其吝啬,对他的女儿却极其大方。这一切一切,最后的终点,就是在他奄奄一息之时,想要见她们最后一面之时,化为泡沫。冷漠,是他收到来自女儿们的最后一份礼物。孤苦伶仃,抱憾离世,这是他活着的最后的姿态。

这样的一个家庭,如同池塘里的浮萍,飘摇不定。风雨欲来,用金钱支起一个屏障,从而安稳度过。奇妙的是,这个屏障却不厚实,买的一时风平浪静,却也在暴风雨之中骤然破碎。

一个家庭的真谛,莫过于我把最好的给你,你用爱支撑起我的.下半生,高老头的家,注定不会实现这种真谛。平平淡淡,朴实无华,相亲相爱,有什么不好?把物质享受放在亲情前面,这种思想一旦形成,不久就会根深蒂固,那么,亲情真的就显得一文不值了。

高老头的爱是自然的,但又近乎疯狂。自然的爱让我们动心,高老头将自己无绵的真诚融入到父爱之中,无所保留的捧到女儿们面前。他爱的疯狂,是将她们引入混沌的物质世界,让他们在物质享受自尊和虚荣同时得到了满足,却忘了教会她们爱的意义。这样的爱,在她们原本干净的灵魂沾染了污垢,无法洗干净。被蒙蔽的双眼,再也无法看到人间至爱。

高老头这本书所描写的社会背景,是导致高老头悲剧的另一个因素。金钱能取代门第,金钱能冻结亲情,这也难怪高老头的女儿们会变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倾情沦落为汤包钱的一个工具,爱情也是一场欺骗,婚姻更加可笑,是一场交易。金钱的欲望,让他们都无比可笑。

我们应该撇开世俗的目光,拭去溺爱的光华,这样我们才不会看到灰暗的期望与期待;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一颗孤独的心在黑暗里瑟瑟颤抖,它想要呼唤却不能表达,它想要极尽完美却不知道怎样表现才算是一种美;只是天真地以为奉献自己身上的所有,包括自己的感情才是至善至纯的理想表达,才能够获得相应的爱的满足与欣慰。可现实总是这样骨感,在她们眼中,金钱至高无上。悲伤,痛心,希望高老头的悲剧不再上演。

高老头读书心得 篇5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对拜金主义最深刻的描述和抨击,也是《人间喜剧》系列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19世纪初的巴黎为背景,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们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主人公高牢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典型人物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打败的历史悲剧的缩影。

他是一个面粉商人,开始于法国大革命期间,中年丧妻。他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他的两个女儿,满足了她们所有的要求。他给了两个女儿每人80万英镑作为嫁妆,让她们嫁到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他被女儿赶出家门,最终悲惨地死在福高公寓。

《高老头》年,巴尔扎克无情地批判了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社会。这部作品反映了人性的异化和金钱、物欲膨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高牢头最初在两个女儿的家里受到尊重。“我受到了很好的对待:好父亲,到这里来;好爸爸,去那里。他们总是为我准备刀叉。我和她们老公一起吃饭,她们对我很尊重。”为什么?“因为我的业务底细,我一句话都没提。一个给女儿80万的男人,应该受宠若惊。”高老头自己说的。很快,两个女儿怀疑这样的父亲会伤害自己的脸,把父亲赶出家门。

高老对女儿的爱是一种溺爱和病态的爱。他可以为女儿付出任何东西。他很珍惜妻子的遗物,但因为女儿需要钱,他不得不换下来卖掉。他花光了最后一点钱,只为了让女儿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去参加舞会;他为了女儿的体面,不再做生意了,但得知女儿缺钱,他又想着回去做他原来的工作,甚至去“偷”“抢”,代替别人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

两个女儿对父亲的爱是建立在金钱上的。他有钱了,他们就假装爱他,偶尔去看他,说些甜言蜜语让他开心。但在外面,他们不愿承认自己有一个不光彩的父亲。一个父亲应该偷偷去看他的女儿!他们去见他们的父亲,向他讨钱。去世前,高老没有钱,所以他们让父亲在病床上受苦。请不要来。高老终于在死前醒了过来。“一切都是我的错。我纵容他们踩我。”他感叹道:“钱可以买到一切,哪怕是一个女儿。”高老在病床上说的话,是对那个社会最猛烈最无情的批判。

那时候金钱代替了一切,成为了人的上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虚伪。不只是高老的女儿,其他人都一样。为了保护她的财产,范小姐的父亲把她的所有财产都传给了儿子,并把女儿赶走了。阿尔库达侯爵为了二十万法郎的嫁妆抛弃了高贵的鲍赛昂夫人;而鲍赛昂夫人和忒龙哥公爵夫人看似姐妹,其实一见面就互相嘲讽。

博辛太太对拉斯蒂涅说:“这个社会只是一群傻瓜和骗子,我们要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对付这个社会。越没心没肺,上升越快。如果你无情的打人,他们会怕你,所以只能男女通吃_贴马。骑得筋疲力尽,他们把车停在车站。这样你才能达到欲望的巅峰。”

金钱以这种方式影响人,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泥潭。高老的悲剧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珍贵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它们,人类才不同于禽兽。但在金钱和物欲的刺激下,人性扭曲,亲情、爱情、友情被玷污。小说结尾,拉斯蒂埋葬了老高漫,也埋葬了最后一滴温暖的泪水。当时一点温暖都没有。幸运的是,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高老头》中扭曲的父爱探讨 篇6

一、扭曲的父爱表现

高老头的父爱是一种以满足自我精神需要为目的,以金钱为手段,以溺爱为形式的爱,这不是一个正直父亲的爱。

(1)带有情欲的父爱。高老头的妻子死后,他把对妻子的爱移到两个女儿身上,父爱在他身上大大膨胀,达到非理性的程度。有一次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一起来到一个女儿家,他感到幸福极了,他躺倒在女儿的脚下,吻她的脚。高老头这种情欲的转移必然为他日后的遭遇埋下了伏笔,使他成为了情欲的牺牲品。作为父亲,应该在子女心目中形成威严的形象,这样才能得到子女的尊敬和爱戴。

(2)被金钱异化的父爱。在高老头的人生哲学里,金钱和父爱似乎可以画等号。他的两个女儿会骑马,有一辆马车,生活得像一个老财主供养的情妇。她们每人会得到八十万法郎的陪嫁。他的女儿向他要钱,他竟然说:“除偷之外,我实在是拿不出。不过,如果需要,我可以去偷。”高老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深知金钱的魔力,在他的宠溺下,两个女儿养成了骄奢的生活习惯,互相攀比,共同争抢父亲的财产。然而有限的金钱和有限的生命,最终并没有换来两个女儿对父亲些许的精神安慰。

(3)虚荣的父爱。高老头就真的不求回报么?事实上,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爱,归根结底还是自私的爱。高老头认为女儿是“我”的东西,想通过两个女儿来满足他自己的虚荣。女儿的美丽会让高老头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高老头曾经也是个走红的人物,显赫之极。七月王朝复辟后,像高老头这样暴发起来的中小资产者是很让人看轻的,虽有钱,却没有地位。于是他便将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愿望寄予在两个女儿身上。他的女儿凭借父亲的巨额财产,顺利踏入了上流社会,高老头的那种小资产阶级所共有的攀援名贵的虚荣心得到了一种快意的满足。

二、“父爱”最后的哀歌

高老头的女儿结婚不到两年,女婿就把他赶出他们的圈子,把他当成最下流不过的东西。最后,高老头躺在破床上奄奄一息,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两个女儿,她们也没有出现,而出现在了舞会上。在高老头的送葬行列里,出现的是两个女儿家里戴着家族纹章的空荡荡的马车。直到临死,高老头才承认这一切都是他的错。他说:“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

三、高老头悲剧命运的原因

高老头的悲剧命运一方面是由于他处在社会转型期,一方面是他的封建宗法观念已经不适合当时的社会了,所以他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1)金钱至上的社会。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的一生主要处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政和波旁王朝这三个新旧交替、急剧动荡时期。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还有别的痛苦。巴尔扎克讲述高老头悲剧的一生,同时也就完成了对罪恶社会的揭露与批判。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金钱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被扩大了,人们不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只有盲目地拜金,享乐。

(2)宗法制社会家族观念。高老头自身的性格就是新旧交替社会的产物,他是一个刚从劳动人民中蜕变出来的暴发户,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古老的宗法制社会中养成的温情脉脉的封建家族观念,还铭刻在他的灵魂深处。可是,作为席卷法国、震撼欧洲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把封建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连同宗法制社会中作为社会的普遍道德的家族观念,也一齐轰垮了。高老头的感情还停留在千百年来所养成的宗法社会家族观念的圈子里,而代表现实的女儿们早就斩断了这些羁绊,跳出了这个圈子,这是高老头与两个女儿之间矛盾的实质。高老头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四、结束语

尽管高老头的父爱是扭曲的,但也并不否认在这父爱中,也有最纯粹的感情,所以说,对高老头的态度不仅仅是批判,更有同情。通过高老头的故事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资本主义道德的堕落,整个社会的残酷,高老头成了那个社会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娄凤琴.高老头悲剧的现实意义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高老头读书随笔 篇7

关键词 阅读推广 家庭阅读 校园阅读 全民阅读 徐雁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4.002

Books’ Fragrance Lasts Longer than Flowery Odor:Based on Xu Yan’s Two Collections of Essays as Reading More Writing More and Reading More Writing MoreⅡ

Cao Juan

Abstract There contains an abundant of humanistic intention in Xu Yan’s two collections of essays as Reading More Writing More and Reading More Writing MoreⅡ, like long live family reading and long live literacy; school should be a better place for reading, books’ fragrance lasts longer than flowery odor.

Keywords Reading promotion. Family reading. Campus reading. Nationwide reading. Xu Yan.

1 “说来话长”:书与人

回顾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推广的历程,自1982年4月30日正式定名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开始,到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时光,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推广全民阅读的专家学者,诸如教育界的朱永新教授,出版界的聂震宁先生等等,南京大学教授,兼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的徐雁先生也是其中一位“奋战”在一线的阅读推广人。

“阅读,尤其是读书,博览好书,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人的社会化生存和整个时代的发展,有着十分至要的战略、战术意义。”徐雁先生生长在一个“耕读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喜欢阅读,对于在阅读的过程中成长,在书香的氛围里成长的社会规律,体验更为深刻。

我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出生在江南一个“耕读之家”的男生,有幸在诗书人家的氛围中长大……我在上学的年纪曾与“文化大革命”运动造成的“十年内乱”不期而遇。在那史无前例的“书荒岁月”中,是曾经在苏南山乡教授过“耕读小学”的爷爷手中的那册《唐宋词一百首》,开启了我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是邻家老大爷赠送的一册被撕去了封皮的《新华字典》,成了我时时翻看的读物;是我从事农作物保护工作的父亲借来的《鲁滨逊漂流记》,启迪了我直面学习困难乃至人生困窘的勇气;是我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老师们,教会了我鉴赏课文和热爱写作。

(摘自《书来话长》当中的《“有味诗书苦后甜”:书与人的成长》一篇)

徐雁先生嗜书如命,大凡知道徐雁先生的人,都听说过他那藏书万余册的“雁斋”,这是他为读书而淘书,为写书而藏书的结果。得益于阅读,让他成为一个读书、淘书、藏书、著书、教书的人,得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在南京,我移动着一个小木板凳,在城南仓巷两侧的旧书铺,像梳头一般过目着旧书架上的故纸;在北京,站在潘家园旧书市场的朔风中,挑挑拣拣到夕阳完全西下;到香港,先后在青文书屋、神州旧书店逗留,拣选携回的港台版旧书就有数十册;到台北,用半天挤出的时间,把台湾大学周边的旧书店几乎全给丈量了一遍;至于上海文庙旧书市、新文化服务社以至云洲邮币卡地摊群,泰州、常州、镇江的旧书店(摊),合肥的旧书市场……无不留下了我淘书访书的足迹。以至于多年前在柏林、在剑桥,看到那里的旧书摊,仍不免技痒,结果选购了几册不甚知名的英文小说,带回国后,再也没有开卷。

我的雁斋藏书,如今已有万余册之谱,但就其品种来说,主要还是在自己的知识视野、文化爱好和科研范畴中的文史著作、人物传记、地理风物类图书,以及友人相赠的签名本和我评论过的中文书籍样本……聚书之趣、读书之乐,该是一个开卷读书人坚定的信念、应有的求索。

(摘自《书来话长》当中的《“四壁图书中有我”:我聚书的历程》一篇)

基于所藏之书、所读之书,自1984年北大毕业以来,徐雁先生写作并发表在报刊上的书评、书话文章多达数百篇,先后结集为《秋禾书话》《秋禾话书》《沧桑书城》《苍茫书城》《雁斋书灯录》《江淮雁斋读书志》等文集出版,另有《书房文影》《旧书陈香》《到书海看潮》《藏书与读书》《中国旧书业百年》《中国图书文化简史》《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以及与好友们共同编纂的《中国读书大辞典》《中华读书之旅》《全民阅读推广手册》等,无一不在书名中蕴含有一个“读”字或“书”字。正是领略到阅读的益处,徐雁先生才谆谆教诲人们要爱好读书,他期望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成才,先把握自身,再建设家庭,继而为社会发展尽点绵薄之力。因此,他除了在南大课堂上宣传“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的书香理念之外,还在图书馆、事业机关等场所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面向社会大众传播阅读理念和读书方法,为推广全民阅读助力。

为助力全民阅读,又添两本新作,徐雁先生感慨:如何才能再起个别致点的好书名出来呢?“踌躇之间,忽然心灵而福至。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听评弹听说书时,男女艺人在场上都爱讲的一句苏白‘说来话长’,颇符心意。”于是,替换其中二字,成书名“书来话多”,改其中的“说”字为“书”字,成书名“书来话长”,以求联珠而为全璧。“它们浸透着我在漫步书林后的感悟、吮吸书香后的心得,成为我与书为伴、以书会友及以书辅仁的一道又一道生命年轮。”一部部书籍凝聚着一个个作家一点一滴的心血,我们应当尊重作家的创作,然而,更大的尊重难道不是去读它,去汲取书中的知识,作者的学识和见识,以求作者的正确思想发扬光大?全民阅读要求我们要多读书,也是慰藉作家。

高老头读书笔记1 篇8

《高老头》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面孔。

读完了《高老头》,了解了法国巴黎——那个兴盛一时的社会背后隐藏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它就是波旁王朝的缩影,就是资本阶级的真实写照,本书中写出一个父亲——(高老头)高里奥把毕生的心血倾注在了两个女儿身上,但最终却病死在医院黑暗的病房里。直到临死两个女儿谁也不愿来看自己的父亲。在父亲下葬那天,连块埤也是两个大学生当了手表资助的。他以前是那么富有,可结局却如此的悲惨。

高老头是个面粉商,在革命期间卖面粉赚了一大笔钱。他在女儿出嫁时一人给了六、七十万的家产,自己只留了五六万作养老金。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个女儿渐渐对父亲产生了厌恶,把他赶出了自己的圈子。她们以父亲为耻,盼着父亲早一点死去,但表面上却说出种种托词来假意的安慰他。她们像是一个吸汁机,吸干了父亲,把剩下的残品急于扔掉。儿女都是父母养大的,女儿的所作所为,高老头都看在了眼里。这可怜的老头是那么失望、孤独,他为此可以说是已经肝肠寸断了。但无论女儿怎样做,怎样一次又一次的令他失望,他的父爱却是永恒的。当他听说他的女儿在外面欠了大笔债务的时候,他宁愿把自己最珍惜的银饰卖 掉为女儿还债,也不愿让女儿为此伤半点脑筋。那银饰可是他最值钱的东西了!卖了之后,他确实哭了,但他这样做并没有换取女儿的心。

书上曾写过这一段,它的每一句话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对我的震惊太大了:拉斯蒂涅克因为与鲍赛昂夫人有所谓的姐弟关系,从而有幸被公爵夫人邀请参加一个舞会。他在舞会上认识了长得高雅、漂亮的纽沁根夫人,也就是高老头的二女儿——苔尔费纳。拉斯蒂涅克在舞会上才真正看到,什么才是名门显赫,什么才是华丽、富有„„他与纽沁根夫人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似乎感到已攀上了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他感到飘飘然了。正当他得意之时敲开了高老头的房门,在看到房间的那凄凉的景色,一股寒气让他清醒了:房间内简陋不堪:窗上没有窗帘,床上只有薄薄的棉毯,那还是用伏盖太太的旧长裙改做的,柜子已经掉漆了,没有柜门,一张不成样的写字台上放着旧草帽。这冷冰冰的房间看着让人揪心,酷似监狱里的一间凄惨的牢房。让你无法想象的是这样的“家”是两位贵族小姐父

亲的住所,它与王公贵族们奢侈、华丽、体面的生活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呀!高老头看到拉斯蒂涅克,急忙问他两个女儿的情况,还问两个女儿对自己有什么看法。拉斯蒂涅克望着这个老头儿,真觉得他可笑、可怜!他的女儿过惯了体面、奢侈的生活早已忘记了这个整日思念自己的老父亲。此时的他能说出真象吗?能让这个可怜的老人再次心碎吗?他的鼻子一酸,强忍着泪水编造出一些安慰他的话。他的语调很低,当他抬头看看高老头时,发现他容光焕发,很激动。他能说什么呢?这个好老头平时就受别人玩弄、嘲笑,难道让他知道,他在女儿眼里是那么渺小,一文不值,成了她们的眼中钉,让他那仅有的一些希望与宽慰也要随之而去吗?让他在女儿面前的一点点尊严感也要化为耻辱吗?就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看到这样的父亲,看到他伟大的父爱也会流泪呀!他觉得,这是在欺骗他,但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它是一个大学生对这位老人的无限敬意与理解。最后,高老头病了。可怜的他发出最后一声呻吟竟是“求求你们,让我见见我的女儿吧!我只要看见她们,我的病就会好的,求求你们了„„”这几句发自内心的肺腹之言虽是这么朴实,但却饱含了对女儿的爱与期待。病痛折磨得他浑身发抖、昏迷了。但昏迷时还亲切地叫着:“阿纳斯塔西,苔尔费纳(两个女儿的名字)!”他对女儿的爱已经感染了周围的人,却不能融化两个女儿那冰冷的心。直到他死了,两个女儿才来到父亲身旁,同他“告别”。但对父亲的后事却不闻不问,扬长而去。高老头的归天仪式是最简单、最贫困、最单调的,只有最穷的人才是这种仪式:可怜得只有哀乐在号响。可他是两个贵族家庭的父亲呀!难道让这颗亡魂在升天后也不能安息吗?(他)它也是上帝赐与的呀!高老头就这样走了,人间的苦难、孤独愿能留下来,让他在天堂能过几天好日子吧!有人说,高老头的女儿太可恶了。但我认为,如果高老头对女儿的爱转化为教育而不是宠爱,那么女儿现在应该懂得珍惜父爱,应该懂得如何善良、真诚待人。然而,许多人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一个心地善良、毫无城府的人能在上流社会中立足吗?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巴黎——那个似乎是大浪淘沙、充满杀气的社会中,引用文中一少妇的话——“善良、纯洁就是上流社会中致命的杀手”。如果想在上流社会稳住脚根,你必须学会察言观色,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绝不能写在脸上。你必须去夺取权力,争夺金钱,这样,别人才能投靠你。读完这一段,你也许会觉得少妇的话太严重了,但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一个成功的人实质上

就是一个在权力与金钱的决战中取胜的人。这样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我不禁这样想:在那个年代中,有多少善良人会被贵族们利用、践踏,从而他学会了不露声色,会捧会拍。他们本质的善良就会埋在心灵深处不能挥发出来。归根结底,让巴黎的人们在当时能成为那样,毁坏者应该是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潮流。

高老头读书笔记摘抄 篇9

骤雪初歇,云悠然去。窗外晨光熹微,为远山初降的银白添了一抹红妆。天空澄澈得有如无风镜湖,却因清晨的朦胧无端堪染了惺忪,煞是醉人。当晨光轻吻着我时,我却一瞬失去了愉悦心情,忽而想起昨夜所读,再如何明媚的晨光,也顿失了颜色。

轻阖眼,我似乎在昏黄的灯下看见了一位老人,脸上的沟壑纵横是时间与过往给予他的唯一的慰藉。是什么让他在寥寥数年间瞬间失去了所有?他突然抬起头,不知想到了什么,浑浊的双眼中闪烁起莫名的光芒······

孤灯下,耄耋年,无人奉养。再睁眼,窗外才将涌出的细微明光顿时无迹可寻。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涩烦躁,怎么也静不下来。静静翻开书,心绪迷失在书中一次次的无言据守,为书中那些迷失在金钱利益之中踟蹰不前的人而惋惜。不禁想起一个恰当的比喻——“染缸”。无论多么纯白无瑕的绸缎锦帛只要沾染,便只能迷失在纸醉金迷与筹觥交错之中无法自拔。

高里奥,我笑你痴,即使女儿在金钱与亲情中选择了前者,可仍然还是一味的付出,在临死时心心念念的是她们!可她们呢?连你的葬礼都不肯参加!

高里奥,我笑你愚,如若早些发觉,即使早已发觉,又怎会纵容女儿迷失在虚荣的陷阱与亲情的泯灭呢?你又如何经得起野心膨胀的两个女儿无穷无尽的压榨呢?

反观欧仁,他便是初入“染缸”的纯白帛锦,任凭错综复杂的社会如何染上颜色,他都甘愿沉沦,迷失在利益的洪流里,一去不返。终于在一次次的利欲膨胀中(www.simayi.net)成为了资本主义的畸胎。在金钱与良知中权衡,有人选择前者,迷失了本性;有人选择后者,却一无所有。这样的结果引人深省。即使欧仁目睹了一切,可是为了活下去,只得将良知置之高阁,选择任其迷失。

迷失,也许只是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做的吧?这样想着,我合上了书。

关于高老头读书笔记摘抄2

前几天刚把《高老头》这本书看完了,深深感觉到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人情的淡薄,当时人们唯一的追求就是金钱和权利,而此书中的主人公高里奥(高老头)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原本是一个精明的面条商,赚了不少钱,成了当地的名人。他有两个女儿,由于妻子的早逝,他对两个女儿爱戴有加,可以说是溺爱,不,比溺爱还要溺爱!这也是他悲剧的导火索,正是他的畸形的爱使他不但没得到女儿的爱,还招来了她们的恨,甚至连他驾鹤西去的时候也没见到他两个心爱的宝贝女儿。

他那两个女儿一个选择了金钱---嫁给了一位银行家,一个选择了地位---嫁给了一位男爵,它们所选的路不同,但同时选择了上流社会,也同时放弃了父亲 ---深爱着她们的父亲!她们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父亲,把他的一切都掏空后竟然抛他而去,连死的时候都没见上一面,虽然她们都有各自的理由。最终,她们失去了父亲的庇佑,同时也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己的一切。这也许就是她们应得的,而这一切只因为一个父亲的爱,过分的爱,畸形的爱!

文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欧仁,他开始是一个想拼命挤进上流社会的大学生,甚至为了这个目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母亲、姑姑、表妹伸手要钱,明知她们已经没钱了,还是开口要钱,为此,母亲和姑姑不得不外出赚钱来给他,还把表妹的私房钱全部搜刮。他揣着这来之不易的钱,通过表姐(上流社会的风流人物,后来因为情夫的背叛而醒悟过来,找了个偏僻的地方重新来过)在上流社会中游走,那时侯的他非常兴奋,因为他进入了这个圈子。高里奥是同他住在同一寓所里的,当他得知高里奥的两个女儿的真实情况后对这怪老头另眼相待,后来通过一系列的事情变故之后,他觉悟了,他被高里奥的父爱所感动,也为两个女儿(特别是小女儿,因为他们是相爱的,他企图让她爱她的父亲)对父亲临死前的冷漠态度感到吃惊。最后,他安葬了高老头,同时也安葬了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 他成了一股清泉,虽然他曾经污浊过。

关于高老头读书笔记摘抄3

高老头之死对作者来说是最深刻的一课,也是全书情节的高潮。在高老头奄奄一息之际,被他一直溺爱的两个女儿一个也没来,直到他去世也只是派来两个空车随着灵柩到墓地。这幕惨剧再形象不过地印证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伏脱冷代表的并不是正义,他只是对社会的非正义有极透彻的了解。他用赤裸裸的语言为主人公揭露了社会的真相。虽然这使主人公吓得胆战心惊,但他讲的却是真情实理。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现象:钱是一切之关键。

经历了这样的现实,对社会还能存有什么幻想呢?主人公再自己周围看见的,只是人世的残酷和人心的坠落。有多少人为了金钱而犯罪,又有多少人由于欲望而出卖人格和良心。金钱的魔力是无止境的享乐与欲望,摧毁了一切人类的感情,毒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使人变得连禽兽不如。

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外,作者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巴黎社会。从贫穷寒酸的小街陋巷,到富丽堂皇的贵族府邸。巴黎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人物,带着各自的独特风貌纷纷出场,为这部小说组成了一个喧闹的、真实的全景画卷。

伏盖公寓的众房客虽然大多着墨不多,但也各有特点,言谈举止都脱不开多年形成的习惯、职业和身份的影响。伏盖太太并不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但这个形象从头到脚都透着吝啬、贪婪和势利,连她的房屋和陈设也处处体现着她的性格。由于这个人物的刻画,才把高老头从富到贫过程中,在伏盖公寓的地位一落千丈表现得分外强烈。使资产阶级中以“财”取人的状况表现出来。

当时的巴黎社会是被金钱和欲望所充实的最恶的深渊。在那个社会中,只要有钱你就可以平步青云,无人可挡。无论你的出身如何,干过何等恶事,钱就是你的通行证。

现在的社会虽然较为和谐,但并不是不存在这种现象。其实当我们步入社会之初,也会像主人公一样,但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心理也将随之变化。

人人应保有一份良知。即使社会再黑暗复杂,也是存在光明的。正如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关于高老头读书笔记摘抄4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品,论文把它比作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全景画,形象的展示了作家的文学艺术才能,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剖析了作品的成就,并为之感慨。

小说以18底到18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高老头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即他确实如巴尔扎克所说,是一个由本能驱使的人。他笨头笨脑地来到伏盖公寓时,伏盖太太觉得他是一头“身体结实的牲口”。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以盲目的虔诚态度施加在他的女儿身上;他对她俩的感情,他自己也认为几乎带有动物性的:“我喜爱拖她们上路的马,我愿意变成偎依在她们膝上的小狗。”这种本能力量又调动了“带有情欲的父爱”,于是,他对女儿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的、过分的。然而,这种情欲最终却给卑贱的面粉商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高老头临终时,在病榻上,终于发出悲叹,道出了真情:他的两个女儿从未爱过他。老头忏悔了,自己也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欧也纳·德·拉斯蒂涅克在小说中占据了一个特殊位置,他不仅是书中的一个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观察者和见证人。可以说,他是作者本人的影子。先从家庭背景来看。巴尔扎克也有两个妹妹,萝尔和阿加特;如同拉斯蒂涅克,巴尔扎克也少年贫穷,是全家的希望所在。他自幼就心怀大志,初到巴黎也是学法律的。他也生性敏感、善良,最后完成了巴黎的启蒙教育,踏上了征服巴黎的征途。

小说本身就是拉斯蒂涅克认识社会及处世决窍和准则的过程。他初到巴黎是一个单纯善良的青年,但不久便发现,在“巴黎文明的战场上”,他需要更有力的武器。投降与反抗经过多次较量之后,他终于选择了一条在他看来是最有把握的道路:高攀一位贵妇。后来,高老头入土完成了他的人格,人间的自私、无情和虚伪使他淌干了最后一滴眼泪,从此,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他向上爬了。 总的说,拉斯蒂涅克是用行动往上爬的人,而高老头则是在忍受中解体的人。

关于高老头读书笔记摘抄5

在无聊的时间里,看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完全是一种偶然,偶然之中我得到了震撼。

作为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它有力的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万能和万恶的力量,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关系。

故事从沃盖公寓展开。退休面粉商人高里奥将全部心血都寄托在了两个女儿身上,他用巨额的嫁妆把她们嫁给了两个爵爷,使她们进入了上流社会,不料却遭到女儿的嫌弃和遗弃。两个女儿只把父亲当成摇钱树,一次又一次地向父亲索要钱财,渐渐榨干了父亲的最后一滴血。

在两个女儿的婚外恋分别被丈夫发现后,她们为了钱在高老头面前大吵大闹,把高老头气的中了风,最后悲惨地死去了。知道高老头临死之前,女儿也没有来看他,而是去忙着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大型舞会,最后陪伴高老头的只有拉斯蒂涅和一个医科大学生。

本书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没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他从内地来到巴黎攻读法律,本想刻苦攻读重振家业。但当他在表姐博赛昂夫人的客厅里见识了上流社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后,想往上爬的个人野心日益膨胀。在逃犯伏脱冷的唆使下,他欺骗善良无知的泰伊番小姐,获取她的爱情,几乎成为逃犯伏脱冷杀人夺遗产计划的帮凶。他又解释了特。尼沁根子爵夫人,并成为她的情人,想通过作贵妇人的情人来发家致富。

他一步步地被金钱所腐蚀,开始丧失正直的良心,沦为一名资产阶级野心家。在目睹了两个女儿对父亲的无情无义以后,他埋葬了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定与这个黑暗的巴黎社会来拼一拼。

浅析《高老头》父爱悲剧原因 篇10

关键词:高老头;父爱;悲剧

前言:巴尔扎克作为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特别是《人间喜剧》这部反映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巨著,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开始,巴尔扎克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刻画了一种有悖于常理的却又异常深沉的父爱,以及这种父爱所换来的悲剧。

1、高老头的父爱特性

对于高老头的父爱,人们一直存在自己的想法,一部分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封建社会法制观念的产物;而另一部分认为是资产阶级社会拜金主义的父爱,当然还有人认为与其他因素有关,比如:情欲等。总之,高老头的父爱是复杂的,这种独特的爱包含了许多特性。

1.1 盲目的父爱

高老头的爱是盲目的,我们通过小说中描述了解到,高老头作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面粉商人,拥有巨额财富,与妻子十分相爱,而在妻子去世之后,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特别溺爱,他请优秀的教师来培养女儿,让她们享受奢侈的物质生活,甚至在女儿们十五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马车,羡煞旁人。高老头在女儿出嫁的年纪,让她们自己随心所欲去选择自己的丈夫,被高老头捧在手心里的两个女儿各自寻找到了如意郎君,大女儿阿纳斯塔齐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贵族太太,进入上流社会,于是就嫁给了伯爵先生,成为了伯爵太太;而小女儿斐纳喜欢金钱,最后嫁给了银行家。女儿出嫁之时,高老头将自己毕生一半的积蓄都给了两个女儿作为陪嫁。由于当时法国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而高老头的面粉生意让两位身份显赫的女婿觉得没有面子,同时高老头也觉得自己的身份有辱两个女儿的门面,于是高老头决定将店铺卖掉,并且搬进了居住环境差的伏盖公寓。

世界上每一对父母表达父爱与母爱的方式都是付出和给予,高老头的这种做法更加体现了这一点,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没有原则的,他能够满足女儿所有的要求,只要女儿想要,他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高老头因为思念去看看自己的大女儿,却要忍受女婿对他的冷言嘲讽,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由于高老头的一度溺爱,女大儿注重享乐,欠下了巨额债务,高老头非但没有埋怨女儿,即使自己已经七十岁高龄,还将自己的财物拿去变卖替女儿还债,这种畸形的爱不得不令世人感到震惊和动容。小女儿背着自己的银行家丈夫发生婚外情,而高老头非但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女儿守妇道,还为了女儿能与她的情夫生活在一起,卖掉了自己的长期年金,导致自己身无分文,苟活于世。在看到了高老头如此无私的奉献,人们不禁感叹父爱的伟大,与此同时,我们也为高老头感到同情和伤感。

1.2 偏狂的父爱

高老头是个重情谊的人、内心善良,在作品中我们了解到,高老头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妻子,妻子是他崇拜并赞美、敬爱无边的对象,高老头在与妻子短短相爱七年之时,就早早病逝,留下高老头与女儿们,妻子死后,高老头对妻子无尽思念,并将所有的爱都给了两个女儿,并且把它当作唯一的精神寄托。高老头说“我啊,为了不让她们落泪,连圣父、圣子和圣灵都可以出卖”,在西方国家,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是非常重视的,什么都不能代替宗教信仰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但是高老头仅仅为了女儿不落泪,就能够出卖宗教的宗教信仰,所以,女儿的笑脸能够让高老头心甘情愿付出一切也在所不辞。

高老头除了用语言去表达他对女儿们的爱,小说当中许多行为也都充分的体现了父爱,比如:吻女儿的脚、用头蹭女儿的裙裾等等,他不理会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只全心全意的沉浸在爱女儿的世界里,他不同别人讲话,但是别人如果提及他和他的女儿,他就会精神百倍,眼睛里都充满了光彩,这些语言和行为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疯狂疼爱女儿的父亲的形象,因此,很多人都觉得高老头的爱是不正常的,但是,我们在批判的同时也要注意一点,高老头在妻子死后身边除了女儿没有任何人,如果妻子还活着,或许就是另外一种情况,所以,即使高老头对女儿的爱超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程度,但是这过程中高老头对女儿的爱的本质是没有变的,它只是偏狂的溺爱,溺爱纵然是不可取的,因此,导致了高老头对女儿的爱以及女儿回报给父亲的爱严重失衡,也造成了悲剧。

1.3 真实的父爱

高老头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资产阶级影响下的人们都将金钱看的比任何事物都重要,他们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能够买到他们想要的一切,甚至是无价的爱,于是高老头用金钱满足女儿的愿望,给与她们奢华的生活,捆绑女儿的感情,这也是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真实写照,因此,这也就决定了父爱的表达方式就是不断的满足女儿的物质要求,而不是做到一个父亲应该做的:用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女儿,引导女儿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享乐的人。高老头宁愿自己付出一切,也不委屈自己的女儿,使自己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女儿的物质要求。他说过,它的生活全在女儿身上,他愿意付出一切。为了能够给女儿足够的金钱,他竟然去杀人放火;在女儿面对巨额债务时,他感到羞愧无比,并不是因为女儿的行为,而是因为自己不能够为女儿偿还债务。在高老头的人生观里,金钱就是父爱,没有金钱就没有父爱,即使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之时,他心心惦念的还是为女儿偿还债务,以此来付出他的爱。资产阶级社会的人性泯灭,亲情淡薄,灵魂扭曲,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使高老头这一夸张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更加自然地显示其真实性。

2、父爱悲剧的原因

虽然我们无法理解高老头对女儿这种扭曲的爱,但是处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人物内在的因素背景下思考,我们就会发现,高老头的父爱就是在这两个方面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最后才酿成了悲剧。

2.1 高老头父爱悲剧性的人性根源

nlc202309020814

高老头的父爱体现了身为人父的共同准则,那就是博大无私的父爱,父亲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的好,这也正是巴尔扎克想要表达的那种历久弥新,超越一切的父爱。高老头内心的善良,在面对两个女儿时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挣钱,然后满足女儿的愿望。因此,高老头就是父爱的代表,巴尔扎克如此表现高老头的父爱就是希望能够将这份爱永恒刻录在人们的脑海当中,使人们认识到高老头即使生活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依旧存在着崇高的感情。特别是在女儿受到委屈时,他能够敞开胸怀去宽慰女儿,保护女儿;他不惜花光积蓄,让两个女儿挑选心仪的丈夫,即使日后高老头已经发现女儿虚伪的嘴脸,可是他非但不放弃,还更加变本加厉的努力付出。在高老头临死之际,他才深深的意识到是他自己亲手将两个女儿的一生给毁掉了。高老头能够在资本主义时代靠卖面粉获得巨额财富,成为家产万贯的暴发户,这说明高老头在当时是成功者,他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相反,在家庭中,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落后者,他将父亲对女儿无条件的爱视作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父道本身是家庭、社会的重心;高老头内心还存在虚荣心,他将对女儿的爱作为抬高自己地位的手段,然而,却把原本高尚的爱变得不堪,无法让人理解。因此,一方面是因为他偏执的溺爱,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的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牺牲品。高老头的悲剧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他个人观念的悲剧。

由于高老头一味的纵容、宠爱,才使它的两个女儿无情无义,目无长者,虽然高老头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却不愿意面对现实,一直将女儿不孝的现实屏蔽掉。即使每次在受到女儿的怠慢时,他的内心也是痛苦的,只是他不愿意去面对,更加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女儿对自己的态度,只千方百计的用金钱去讨好女儿,因此,高老头的矛盾性格也是导致事态恶性发展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奠定了悲剧结局的基础。高老头的很多行为都凸显了他自身的矛盾性,比如:在即将死去之时,他还骂自己的女儿,“简直是些下流的东西”等,其实在高老头内心是非常痛恨女儿们的不孝行为,然而,在高老头清醒之时,他又会思念女儿,并替她们的生活感到担忧,处处为女儿着想。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最后使他精神崩溃,伤心绝望,导致脑溢血爆发,终结了他的生命。

2.2 高老头父爱悲剧性的社会因素

高老头生活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在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下,金钱成为了资本时代的符号,深刻的体现在法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到处都充满了金钱的诱惑,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金钱的喜爱以及对金钱崇高的敬意,金钱控制了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是家庭之中,无论是亲情、爱情,只要有钱就能够拥有一切,反之,则一无所有。高老头的女儿们当然也难以摆脱金钱的诱惑和腐蚀,所以,他们眼里只有金钱,根本就没有父爱,她们只有在利益的驱使下,需要钱的时候才会想起那个给她们生命养育她们的父亲,女儿们认为只有有钱的父亲才是父亲,没有钱父亲什么都不是,所以,他们对待父亲的态度也是随随便便、敷衍了事。巴尔扎克以其独特的手法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并且真实的向人们展现了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任何事物都不能够代替钱的位置,高老头作为这个社会典型的代表,成为了这个拜金时代的牺牲品。金钱能够让高老头买到亲情,但是脱离金钱,高老头一无所有。高老头用金钱来表达自己对女儿无私的爱,女儿也错将金钱当作父爱,最后将金钱与父爱紧紧相联,这就是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人性关系,也是高老头父爱的本质以及导致高老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

2.3 高老头父爱的悲剧的心理机制

高老头将对女儿的爱给予到了极限,即使在女儿虚情假意面前,也深深的爱着女儿,他将财产给女儿做了陪嫁,却惨遭女儿拒之门外,高老头不以为然,一如既往的对女儿好,并且帮助他们还债,最终被女儿毁掉,成为了父爱的牺牲品。

占有欲倾向的父爱。高老头爱自己女儿的程度难以理解,他为了占有女儿的爱,在女儿经常经过地方等待女儿的出现,变卖妻子留下的信物,甚至给小女儿筹钱、布置小公馆,为了小女儿能够与自己的情夫在一起,巴尔扎克将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描写的非常细致,这也表现了高老头父爱的占有欲望極其强烈,他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得到女儿们一点点的爱,而女儿认为高老头所付出的爱是理所应当的,从来都没有珍惜过这浓浓的父爱,女儿越是这样不在乎,高老头越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女儿的爱,因此,高老头的爱过于偏执。我们也可以理解这是高老头在转移自己的爱,转移自己对死去妻子的爱,他想在女儿身上寻找到妻子的影子,所以,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才会一意孤行。

牺牲欲表现的父爱。高老头拥有巨额资产,可他的本质还是庸俗的,他唯一拥有了一颗暴发户所没有的善良的心,在他眼里,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他对女儿的爱,女儿就是他的信仰。高老头最大的愿望就是满足女儿一切要求,他要女儿做的,只是女儿简单的一个吻。只要是女儿的要求,高老头就都想办法去满足。他有钱时,在女儿家吃饭摆刀叉,没钱的时候,刀叉就免了。女婿认为高老头给自己丢人,他怕给自己的女儿带来不便和难堪,于是高老头就搬到了伏盖公寓。如果换做别的父亲,会觉得很伤心,可是高老头却不这样想,他还是继续爱女儿。即使在父亲临终之前,小女儿也没有对父亲尽一点孝心,在女儿心里,爱情甚至比父亲的生命更加重要,于是,小女儿没有在乎父亲的死活,扬长而去。高老头虽然拥有过很多钱,但是也正是这些钱葬送了自己。

自虐性化身的父爱。高老头是个有自虐倾向的人,他为了满足女儿的要求,就能够把一切都交给女儿。在女儿成长的这些年,他把自己的爱、自己的财产全部都给了女儿,可是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抛弃。他从始至终都爱自己的女儿,认为只要是女儿在自己的身边,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他愿意委屈自己,即使自己吃不好、过不好,也不去给自己的女儿添麻烦,反而将省下来钱给女儿送去,供女儿们挥霍。他通过自身的痛苦给女儿带去快乐的生活,这就是自虐的表现形式。父爱如此伟大,可人生却如此残忍。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造成高老头父爱的悲剧,不仅仅是他对女儿常人无法理解的爱,也因为在金钱的统治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靠金钱来维系的。亲情应该是最为纯净的感情,但是与金钱联系在一起时,就会失去它美好的一面,就像高老头对女儿如此付出,也终究没有换来女儿对他的爱。

参考文献:

[1] 杨小花. 李尔王和高老头的父爱悲剧[J]. 青年文学家. 2011(03)

[2] 王娴. 高老头父爱之我见[J].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1)

[3] 高铭彤. 浅论《高老头》父爱的悲剧命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27)

上一篇: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下一篇:东莞市瑞邦实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招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