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剪切和复制教案

2024-09-27

文字的剪切和复制教案(共10篇)

文字的剪切和复制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文字的剪切和复制》这一课是科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的第四课,这一课分两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提高文字编辑效率的重点、建立电子小报的基础。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理解剪切和复制的方法。

2、理解剪切和复制的区别。

能力目标:

1、掌握对文本进行选取、移动和复制操作。

2、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会自学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综合编辑的能力。

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本的移动与复制的操作技能。

难点:复制与剪切的区别。

二、说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已学会输入文字、对菜单和工具栏进行操作、文字插入和删除操作。

三、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综合选用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把自主学习——尝试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信息技术学生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在理解剪切和复制的区别时,我用动画课件来演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学生思考和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小组合作来解决自己所碰到的问题。本课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媒体

1、学习材料和资源:绕口令、Flash课件。

2、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

五、说设计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三)解决学生质疑、突破难点

(四)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IPAD怎么复制文字 篇2

将以便签为例进行功能讲解。

在需要复制的文字上方,轻触长按屏幕调出放大镜,然后拖移以定位插入点。

选择文本

可以看到插入点上方会显示菜单。各功能意义。

选择:选择相邻的单词。

全选:以选择所有文本。

也可以拖动抓取点,以选择多一些或少一些的文本。

剪切或拷贝文本

选择文本,然后轻按剪切或拷贝。

粘贴文本

在新的位置,点击一次会出现粘贴提示,然后轻按粘贴以插入所剪切或拷贝的上一段文本。

撤销上一次编辑

文字的剪切和复制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即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2)知道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即蛋白质合成过程。3)知道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概念。4)知道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在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碱基配对原则的基础上,感受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了解密码子的功能,注意DNA核苷酸排列顺序与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功能。2)感受生命的精确和神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3)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2、难点

1)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三、课前准备

这部分的知识比较有深度,所以提醒学生事先看书或者准备一些问题问学生为好。

四、教学过程

第六章第二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引言:电脑里面的文件如何复制? DNA又是如何复制?

一、DNA复制

1、DNA分子复制的概念:P47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边解旋边复制。1)解旋

2)子链合成:碱基互补配对 3)聚合

3、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

4、DNA分子复制的意义:遗传特性相对稳定。

二、遗传信息的转录

1、性状的解释(见书本的小金鱼的问题)。

2、性状和蛋白质的关系:性状通过蛋白质体现。

3、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决定性状。

4、关于RNA 1)结构:单链结构。

2)基本单位以及构成:核糖核苷酸,核糖、磷酸和碱基4种组成。3)RNA种类:

mRNA:信使RNA(messenger RNA)、tRNA:转移RNA(transfer RNA)r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5、转录 1)概念

2)过程(教师自己要设计概念图)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

1、翻译:P50 把“核酸的语言”翻译成“蛋白质的语言”

学生看书:DNA上有4种碱基,而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2、遗传密码:P51 三联密码(密码子)

看图表6-1,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提示这个图表是三维立体的。先要教学生看的方法。

1)64个密码子中的61个密码子对应于一种氨基酸 2)终止密码子:3个 3)起始密码子:2个

3、翻译的概念

场所、模板、运载工具、按照什么规律合成蛋白质?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载工具,使氨基酸在核糖体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核糖体主要成份是rRNA和蛋白质。

4、翻译的过程(教师自己要设计概念图)

1)tRNA的结构和作用:三叶草形状,运送氨基酸。2)密码子的结合

3)核糖体的移动和肽链的延长 4)原tRNA的离开 5)新tRNA的进入

四、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由RNA决定蛋白质的合成,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复制传递给DNA的规律称为“中心法则”。

2、核酸和蛋白质的联系和分工。

3、中心法则表达:

(疯牛病还是不要讲了,比较特别的病毒是蛋白质颗粒。具体如何繁殖的太复杂。)

DNA的复制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理解DNA复制的含义。

2、掌握DNA的复制过程。

3、概述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DNA复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同学们认识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的进步在探索真理中的重要作用。

2、让同学们明白不论哪种假说只有在通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正确之后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新授课;观察法、分析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授课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 首先请大家来看这一张图片(幻灯)[提问] 那大家知道这是一幅什么图呢?

[回答]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提问] 那接下来我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幻灯)如何将此会徽复制成两个一样的印章? [回答] 首先选一块相同的原料,请最好的雕刻师傅进行雕刻等等方案。

[讲授]我们今天的学习的内容就与复制有关.来看一下题目 第3节 DNA分 子的复制

[板书] 第三节 DNA的复制(2)讲授新课

[讲授] 通过上两节课有关DNA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及DNA的分子结构,我们先来复习一下DNA的分子结构。

[幻灯]

1、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也就是具有规则的()结构。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G与()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回答] 双螺旋 ;T; G; 氢键

[讲授] 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不仅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还能传递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传递就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那DNA是怎样复制的呢?它的复制与它的双螺旋分子结构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首先我们要考虑DNA是怎么进行复制的呢?即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幻灯)

[板书]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讲授] 在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先阅读一下书上第52页关于DNA分子复制的推测的这段内容,这段内容主要是说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又发表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这一概念。

[提问] 通过刚刚的阅读,谁可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半保留复制? [回答] 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甘酸依据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做半保留复制。

[讲授] 其实“半保留复制”只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一种对DNA复制方式的假说,对于的DNA的复制机理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假说。另一种关于DNA复制方式较普遍的假说是“全保留复制”,既复制时DNA的两条母链会分开分别复制形成两条子链,之后两条母链结合恢复原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彼此互补结合形成一条新的双链DNA分子。(幻灯)

现在知道了DNA复制方式的两种假说,那DNA究竟是如何进行复制的呢?我们该以什么作为依据去分析判断呢?刚刚xx同学已经为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半保留复制.我也给出了大家全保留复制的概念。

[提问] 那这两种复制方式新合成的子代DNA有什么不同呢?

[回答] 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会保留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而全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的两条链都是新合成的。

[讲授] 根据这点我们只要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就可以清楚的知道DNA的复制方式究竟是半保留的还是全保留的。科学家在1958年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设计了一个实验检验了DNA的复制方式,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幻灯)

[讲授] 科学家将先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进行培养,让其繁殖几代,提取此时大肠杆菌的DNA,接着将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于细胞分裂一次时提取大肠杆菌的DNA,于细胞分裂两次时再提取一次DNA,最后将在这三个不同时期提取到的DNA进行离心,记录下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提问] 大家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可以想到为什么科学家要用15N和14N标记的两种不同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吗? [回答] 大肠杆菌在培养液中会用到N元素进行的复制,从而15N,14N被标记到链上,而由于两者的密度不同,在DNA离心时导致沉降系数不同,使得DNA带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由此可以判断出DNA的复制方式。

[讲授] 我们来看一下经离心后DNA带在试管中的分布情况如何?比较三个试管中带的分布情况,第一次提取的DNA离心后分布在靠近试管底部的位置,第二提取的DNA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中间位置,而第三次提取的DNA离心后有两条DNA带,一条分布在离试管底部最远的位置,一条位于试管的中间位置。

[提问] 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三条DNA带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可以从DNA带的分布情况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什么?为什么不是全保留复制?

[回答] 如果是以全保留进行复制的话就试管里只会有上下两条带,不会出现中间带。

[讲授] 来看下大肠杆菌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先在15N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合成的都是15N标记的双链DNA,用15N15N表示,密度最大,所以离心后的DNA带最靠近试管的底部;后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以半保留方式复制了一次,合成了只有一条链被15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用15N14N表示,密度居中,位置也居中;接着再复制一次时新合成了两条DNA链都没有被15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用14N14N表示,密度最小,也就离试管底部最远.

其实这个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板书]

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讲授] 那知道了DNA是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复制的,下面来学习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在学习之前,先请大家阅读一下书上就第54页的内容,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板书]

三、DNA复制的过程 [幻灯] DNA复制的概念?

[回答] 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提问] 那DNA复制的实质是什么呢? [回答] 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幻灯] DNA复制的时间和场所?

[回答]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幻灯] DNA复制的条件? [回答] 模板,原料,能量,酶等 [幻灯] 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回答] 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讲授] 接下来我们学习复制的过程 [幻灯] DNA复制的过程

银幕上出现动态的DNA分子复制过程图解,(flash)待学生看懂图后,回答如下问题:

[幻灯]①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②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③简述“子链”形成的过程。

[讲授]我们来总结一下DNA的复制过程:(幻灯)

①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1DNA分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去。

[提问] 通过刚刚对复制过程的学习,可以看出复制中有什么特点吗? [幻灯] DNA复制的特点

[回答] 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是一种半保留式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 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子链)则是新合成的。

最后我们来看下DNA复制的意义 [幻灯] 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回答] 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种族得以延续。

[讲授] 我们利用这张表格来复习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填表格] [习题]

1、某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从而达到控制癌症的目的。这些药物作用的细胞正处于细胞周期的()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不能确定 [答案] A 2.一个DNA分子自我复制后形成两个DNA分子,这两个新的DNA分子()

A.分别由两条母链和两条子链形成 B.两条母链和两条子链随机结合而成 C.分别由一条子链及一条母链结合而成 D.一条子链与另一条子链的母链结合

[答案] C 3.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使 [ ]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B.能精确进行自我复制,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的连续性 C.能够精确地指导蛋白质合成 D.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机会 [答案] B 4.一个双链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3次自我复制,在第四代DNA分子中,共有[ ]条长链有[ ]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A.2 B.4 C.8 D.16 [答案] D ;A [幻灯] 看图填空

七、作业: 课后练习及同步检测相关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 篇5

(一)知识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学情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

媒体课件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内有DNA复制过程的动画);实物展台

展示学生推导的DNA半保留和全保留复制的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由【问题探讨】引入新课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提示】两个会徽所用的原料应该选自一块石材;应先制造模型,并按模型制作会徽;应使用电子控制的刻床;刻床应由一名技术熟练的师傅操作,或完全数控等。(以上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回答,事实是原料确实选自一块石材,但由于时间紧迫,两个会徽是由两名技术最好的师傅手工雕刻的)。验证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个印章的图形盖在白纸上进行比较(学生也可能提出更科学、更现代化的方法)。

【教师】DNA既能作为遗传物质,就必须具有精确的自我复制能力,那它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

(二)讲授新课

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引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又发表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进而总结出“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讲述】在复制过程中,原来双螺旋的两条链并没有被破坏,它们分成单独的链,每一条旧链作为模板再合成一条新链,这样在新合成的两个双螺旋分子中,一条链是旧的而另外一条链是新的,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讲述】我们知道,当假说通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后,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应用到DNA分子复制的研究中。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讲述】大家阅读课文P53,结合图3-12,利用物理、化学知识体会科学家实验设计的方法、原理、步骤、结果、结论及它的巧妙之处。

强调: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3、 DNA复制的过程

【学生思考】:

①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②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③简述“子链”形成的过程。

DNA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教师】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以下知识:

1.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2.时间: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4.条件:⑴模板:两条母链

⑵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

⑶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5.过程: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1DNA分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6.特点:①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②是一种半保留式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子链)则是新合成的。)

7.“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

文字的剪切和复制教案 篇6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恰当选用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3、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选词和炼句。[教学设想] 1.本课,首先让学生交流一下阅读两个文段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炼句的精妙。

2.着重分析修饰语和和动词,参照两个语段的指导,体会这些修饰语在表达中的作用。3.请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4.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分别讨论修饰语和动词的表达作用。

a)启发学生认识选择词语和锤炼句子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解读文本

i.修饰语与中心语。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奋的学生”“、“灵活施教”中,“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如果整个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书面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ii.句子与动词。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水”,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二 交流体会。让学生交流一下阅读两个文段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炼句的精妙。前一个文段简洁朴素的文字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既不在于华丽的铺陈表达,也不在于密集的感情宣泄,而是在不经意间娓娓道来,流露出真挚深沉的感情。后一个文段中着力体会动词在整个句子表达中的核心地位。

三 创作短文,实际体验。请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看看能不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不同的动词会使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通过赏析几个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让学生体会选词炼句。2 通过对比原文和改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选词炼句能力。[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展示经典文学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 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思考: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十分优美,谈谈你的理由。2 《漓江》(余光中)

黛髻青,南国有您多丽人/争妍要照影/却苦了地灵/何处去寻找够长的妆镜

于是从上海的湘烟楚霭/聪明的漓江/浅浅地笑着在两岸的娉婷之间流来

而我们,自幸受宠的美学家/左顾也惊艳/右盼也欢绝/趁涟漪的靥涡顺流而下

错过的远比窥到的更多/瞻前便遗后/顾近又失远/贪看岸上,又觉水中更诱惑

目迷,心乱,五十里的奇观/峰外还有峰/峦上更多峦/出不尽七千个峰头的大厦

而更多的奇迹在地下深藏/钟乳垂长旌/石笋矗高柱/地府已如此/又何必慕天堂 思考:体会作者新乡土诗的爱国情结。

不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从所占诗作比重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已成为余光中诗歌的一个恒定主题。从他的诗中,我们能体悟到诗人内心多元情感的交织、冲撞。爱中国是诗人无法割舍的情结,也因此成为诗歌表达的一个“结”。余光中50多年创作不辍,在他已收集的600多首诗歌里,凸显出一个异常鲜明的特点,即很多诗里流溢着念国怀乡的民族情感。“无论我的诗是写于海岛或是半岛或是新大陆,其中必有一主题是扎根在那片厚土,必有一基调是与滚滚的长江同一节奏,这汹涌澎湃,从厦门的少作到高雄的晚作,从未断绝。”爱祖国,对余光中来说,并不是抽象的、空幻的,而是具体的,也更亲近、更久长,这爱是炽热的、倾心的、纯洁的。

文字的剪切和复制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图形的选定、移动及复制的方法; 2.理解透明和不透明样式的差异,学会选定工具的使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探索图形的移动、复制、粘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特征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和“粘贴”命令复制图形。难点:应用“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目标:“移动”操作

师:看,这是什么呀?(蛋糕)今天是我们的小熊维尼(课件出示)过生日呢。他请了很多好朋友来参加他的生日宴会。

师:小熊根据好朋友的喜好,做了他们最爱的食物来招待他们。师:可是小熊实在太忙了,你能帮帮小熊给他的好朋友分配食物吗? 在分配食物之前,我们先来想一想这些朋友分别最爱吃什么?(出示相应图片)

生来回答:小狗爱吃骨头,小猫爱吃鱼,小猴子爱吃香蕉,小兔子爱吃胡萝卜。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再认识一下本节课要用到的新工具“选定”工具,现在打开你们的画图程序(学生对打开画图程序的步骤已熟悉,不需再赘述),然后在工具箱里找到“选定”工具,看谁找的最快。

师:大家都找到了“选定”工具,这里给他们分配食物用到的就是“选定”工具。

师出示任务一:“做个小小服务员”

师:“选定”工具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就利用它给朋友分配食物吧!

用“画图”程序打开桌面图片素材“做个小小服务员”图片,要求:将食物按小动物们的喜好分配到各自的盘子里。

学生尝试操作,并找一学生讲解并演示操作过程。师强调在移动过程中要使用“应用透明背景”。学生完成食物的分配。

(二)任务驱动,主动探索

目标:“复制、粘贴”操作

师:有一只叫球球的小猫也受邀参加了宴会,可是,他迟到了,这时食物已经分配完了,这可急坏了小熊,你能帮小熊想个办法吗?

师:这就需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制、粘贴”操作了,我们先来一起找一找它们在哪里?

师生一起找,并说出“复制、粘贴”都在菜单栏的“编辑”下面,找到后学生初步尝试操作。

师出示“复制”、“粘贴”操作步骤:(1)选定“小鱼”。

(2)单击“编辑” 菜单中“复制”命令。(3)单击“编辑”菜单中“粘贴”命令。(4)应用透明背景。(5)移动“小鱼”。

师出示任务二:“欢迎新伙伴”

打开桌面图片素材“欢迎新伙伴”图片,帮助小熊复制一盘鱼给小猫球球。

学生再次尝试操作,小组合作学生完成“小鱼”的复制。

(三)应用新知,自由创作

师:宴会在愉快地氛围中结束了,小熊建议,去公园玩玩,于是小动物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师:在去公园的路上,小动物们发现周围只有一棵大树和一个花丛,整个马路显得孤零零的,他们想利用这棵大树和花丛来植树造林,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师出示任务三:“绿化小天使”

要求:运用今天所学的本领将马路两旁种满花草树木。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学会了复制与粘贴命令后,老师还要教给同学们一个小技巧:单击一次复制后,所复制的内容可以进行连续多次的粘贴操作,而且复制好的内容还能进行再复制,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四)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谁想把你设计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你能说一说你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部分?谁能说一说他设计的好在哪,不好在哪?发现亮点,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强调评价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五)课后练习

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内容对马路周围进行了绿化,老师还有一个任务,你敢接受挑战吗?(学生回答:敢)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复制》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模具、泥工板。

2、恐龙平面图、拷贝纸、铅画纸、复写纸、印章、白纸。

3、彩纸、剪刀、小筐。

4、复印机、电脑、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复制的现象。

1、出示小鱼图。

提问:“这是什么?老师还需要一张一样的小鱼图,有什么办法?”

2、示范使用复印机操作过程。

师:我就请复印机来帮忙。看,一张一样的小鱼图出来了。

3、小结:刚才老师操作的过程就叫复制。复制就是做一模一样的东西。”复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刚才老师用的`是复印机来复制。

二、尝试简单的复制。

1、我还带来了一些东西:恐龙图、拷贝纸、复印纸用这些材料能不能来复制小恐龙呢?还有印章、模具,它们能用来复制吗?请你们动手来试一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鼓励先完成幼儿尝试多种方法复制。

3、介绍复制情况。

(1)请个别幼儿来介绍是用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复制的?

师:请你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复制出这两个东西的?

(2)请使用相同材料,不同方法幼儿来介绍。

师:有谁也用了这些材料,但不是用这种方法来复制的?

(3)请使用不同材料的幼儿来介绍复制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材料来复制的?请你也来介绍一下。

(4)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复制的。

(请你们把东西都放回筐里。)

(当幼儿讲到用复印纸等要讲解一下操作的过程和要点。)

三、感知、探索快速复制的方法。

1、师:“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现在那里的小朋友需要许多纯净的水,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好吗?”

“你们每一个的筐里有一瓶水,我们要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复制出更多的水。还有5分钟,运送水的车子就要开了。小朋友要加油哦!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快速复制。

提醒:废纸放桶里。

3、介绍复制方法。

(1)师:“时间到,请小朋友数数复制了多少瓶水。”

(2)请复制的最多幼儿来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复制的。

(3)请用不同方法进行复制的幼儿来介绍,比比哪一种方法好。如果同一种方法,想想为什么有多有少。(剪速度快慢)

4、小结: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制出这么多瓶水,四川的小朋友一定很感激你们。

四、了解复制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里,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复制的办法?”

2、“复制的方法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方便、速度快)

延伸:了解电脑复制,结束活动

1、出示小兔图。“这是谁,小兔一个人觉得怎么样?”“怎样帮助她?”(复制的方法)“老师也来帮助小兔找它的好朋友吧。”

2、教师电脑复制小兔。

伏羲班和伏羲班复制的问题 篇9

吴鸿清

一、伏羲班概况

伏羲班教学改革实验的宗旨是通过课程和教材改革探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为什么要办伏羲班?

1、出于对现行教育问题的反思:背不动的书包,写不完的作业,牺牲了睡眠,牺牲了玩耍,披星戴月,辛辛苦苦,到底学到了多少终生受益的东西?

2、出于对培养人才的思考。任何人才都必须从小培养。家庭是人才成长的首要因素,在传统意义上的“书香家庭”消失的今天,幼儿园、学校承担起幼儿、小学阶段蒙正教育的责任。不及时播下良种,就培育不出好苗。没有好苗,就不会有参天大树。

3、证明“食品”(课程和教材)是第一位的,经过历史长河淘洗的经典课程和优秀的教材并没有过时,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没有间断的文化,蕴藏着无数可为当代社会造福的宝贝。利用这些“宝贝”,我们可以培养出当代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没有成功的教育,就没有文化的创造和传承。

(二)伏羲班教学实验的基本目的

伏羲班教学实验的基本目的是用事实说明“食品”——课程和教材是第一位的,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课程和教材不过时。

为什么确定这样简单的目的?

第一、人才的培养是长时间非常复杂的过程,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的任务不同。小学阶段是启蒙筑基的时期,怎样启蒙和筑基,是小学阶段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第二、《大学》中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当前小学教育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从人精神成长来说,教什么——“食品”是第一位的。课程设置犹如营养配比,教材内容犹如营养含量。如果营养配比和营养含量有问题,学生就无法健康、健全地成长。不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阜阳奶粉”、“三鹿奶粉”事件证明,如果给婴幼儿喂“阜阳奶粉”、“三鹿奶粉”,父母也没办法避免孩子的残疾和夭折。民国时期的教育没有统死,教什么,教师有自主权,因此高明的教师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今天上万的教师都在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来教,再高明的教师也无能为力。

第三、“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由于古代的启蒙教育已经中断了近百年,没有现成的、合格的老师,只能让学生直接向古代的圣贤学习。

(三)伏羲班教学实验的主要特点

1、基本课程除了语文、数学(每天各2节)、英语(六年级集中开设)、美工、音乐外,书法、武术是每天的必修课。

当代社会硬笔都将被电脑取代,为什么要把书法——毛笔书写汉字作为必修课?在热兵器时代,为什么还要把武术作为必修课?从实用的角度看,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自古以来,书法、武术不仅是实用的技艺,更是培养人素质的课程。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武艺高强,只是肉眼看到的东西,深层次的是素质超群。把书法、武术作为必修课,根本的原因是书法、武术素质含量丰富,从小学习,终生受益。

2、语文教材以古代经典为主干,现行的语文教材作为课外读物阅读。

为什么让学生学习古代经典?最常见的质疑是,学生能理解吗?常识的回答是:学生能理解的,还用教吗?换句话说,教学生能理解的东西,这不是多此一举、浪费生命吗?

古代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有根才能长枝叶,根深才能叶茂。童蒙时期是播种的时节,此时不播良种,不培根,纵然有再多的枝叶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摆设,与时俱散。每个成年人都可以回顾一下,求学时代学到的东西,留下了什么?如果重新读书,你最希望学习什么?

3、汉字教学认写分开,一、二年级集中解决认字问题,三年级第二学期解决写规范字的问题。

为什么要先解决识字问题?第一,急用先学。解决识字问题,就可以使学生早日独立阅读。早日独立阅读,自然爱读书。写字晚些影响不大。第二,效率。比较识字和写字的难度,识字容易写字难(还不包括把字写漂亮)。

4、一、二年级数学以珠心算为主。

为什么要以珠心算为主?第一,开发大脑。用笔势必影响大脑的开发。第二,还是效率。笔算的效率不如一口报。

5、切实减轻作业负担。

一、二年级零书写作业,三年级以后,平均各科作业不得超过20分钟。

为什么要切实减轻作业负担?

第一,没有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没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幼儿、童年、少年时代,玩耍是心智尤其是人格正常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也是学习社会生活(如与人交往,团队精神等等)必不可少的条件。剥夺了玩耍,势必造成人格的变态,造成性格的乖戾,造成厌学等等为害终身的弊端。

第三,学生的负担过重,必然厌学。为什么一、二年级零书写作业? 第一,手的发育还不成熟;

第二,大量书写必然造成书写的丑陋和不好的习惯; 第三,效率低下。

6、重视阅读,引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经典。

为什么要重视阅读? 第一、没有一个老师可以陪伴孩子一生,没有一个老师可以教给学生一生够用的知识,而书籍则是可以陪伴孩子一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任何人才最终都是自学成才的。学生是否爱读书是未来能否成才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标志。学生爱读书、逐渐学会读书,就能获得永不枯竭的成长动力。因此要特别重视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才智的根本和源泉。

7、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爱学,是否轻松快乐,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精神是否能够健康、健全地成长。

从根本上说,学生的发育,或者说懂事有早晚。只要不厌学,长大了,知道学习的时候,就有可能赶上来。如果学生厌学,一切都无从谈起,且终生都会远离学习。

(四)伏羲班教学实验成果

伏羲班的教学实验已经进行了六年,应该说取得了成功。怎样证明?

第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充分认可。家长满意。这是最根本的。

第二、学生知书达理,能文能武,多才多艺,活泼开朗,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背诵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学对歌诀》、《论语》、《大学》、《中庸》、《素书》、《周易》(选)和300多篇古代诗词和数十篇古今散文;书法、武术有很好的基础;掌握了两种乐器;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动手能力较强。2011年10月,20名伏羲班学生应邀到香港、澳门参加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并与当地六所学校的学生交流,受到了广泛赞誉。

2011年10月,前国务院朱镕基总理看到伏羲班学生的书画,非常高兴。欣然提笔给伏羲班学生写信。信中说:看到你们的书画作品很有水平,非常高兴!希望你们发愤努力,全面发展,为祖国争光。

第三、学生轻松快乐,爱学习,多数同学有了奋斗目标。

第四、他们学习、储备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这是他们未来持续发展的动力。换句话说,未来发展的后劲十足。

由于伏羲班的课程设置尤其是语文教材与现行教育差异较大,一般存在两个担心:

1、如何和应试教育接轨?

理论上说,学生学习了充满智慧的经典,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参加现行考试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一般家长必须要看到事实才放心。2010年秋,伏羲班参加了甘谷县新兴学区的统一考试,语文、数学的平均分为同年级第一。其中数学为学区第一,语文为学区第四,学片第一。这充分证明,伏羲班的教学实验在应试教育的考场上也不输于普通班。如果普通班的学生也考伏羲班学习的课程,结果不言自明。

2、是否会缺乏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现在小学课程中有一门《科学》,内容并不多,也不难理解,因此教材可以作为阅读内容。伏羲班的汉字教学在一二年级就基本上解决了识字问题,学生识字之后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科普读物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因此,不必担心学生会缺乏科学知识。

从根本上说,小学教育阶段不在于学了多少知识,再多也满足不了一生的需要。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获取知识。总之,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扎下做人的根基,开启智慧之门和行动的能力。

(五)为什么伏羲班的教学实验能够取得成功

从实验之初,我们就毫不怀疑伏羲班的教学实验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伏羲班使用的是中国古代教育早已证明过的最适合蒙正教育的课程、教材和教法。

中国古代的蒙正教育并不复杂。数千年来,基本课程就是“六艺”,基本教材就是《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基本教法就是背诵和练习,可以说是“大道至简”。但这“至简”却极其有效,因为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安排都合乎客观规律。

1、学习中华文化经典中的元典,这样可以以一御万。

2、背诵,正是发挥了孩子大脑的长处,同时又开发了记忆力,培养了定力。

3、教学内容少而精,教学方法简而明,不追求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追求良好的习惯,扎实的基础。在不断的重复中养成习惯,掌握和提高技艺。

4、课程不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爱学,同时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书法、武术、音乐、美工等,在不断重复的操作练习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南方科技大学今年对新生考查的记忆力、想象力、洞察力、注意力尽在其中),给学习生活充满乐趣,同时也是生存的本领。

二、关于伏羲班复制的问题

(一)伏羲班具有广泛的可复制性

土桥小学伏羲班教学实验是在极其普通的条件下进行的。

1、学生未选

第一个伏羲班的学生都来自本村,按照报名预的顺序和年龄等条件招收了32名学生。

2、教师未挑。伏羲班主要的任课老师都来自当地(六年级学英语聘请了一名外教)。

3、教学条件与普通班基本一致,主要的教学工具是黑板、粉笔。不同的是,伏羲班课室配备了能够播放音乐和朗诵光碟的DVD,配备了课外书,方便学生随时阅读。

甘谷是国家级贫困县,土桥小学又是一所农村小学,从硬件来说,一般学校都具备甚至可以超过土桥小学伏羲班的教学条件,因此,伏羲班的教学实验具有广泛的可复制性。

(二)如何开办伏羲班

开办伏羲班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家长同意。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期望值不高,一般容易接受,因此首先考虑在农村开办。城市的学校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也可以开办,如果家长不同意,就会干扰教学实验的正常进行。

第二,教育部门同意四年级之前不参加统考(这可以争取)。

第三,最根本的条件就是校长和教师对学生有爱心,真心实意地为孩子一生负责,真心实意地办育人而不是毁人的教育。

当今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场,只关注自身利益的人不会管孩子的死活,所以才会出现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大、中、小学生不堪重负而自杀的事件多发,而人们无动于衷的局面。只关注自身利益、对孩子的痛苦、教育的弊病无动于衷的人办不了育人的教育。因此,伏羲班只能在有缘分的地方办。这缘分,就是爱孩子。爱孩子,就是爱祖国,爱民族。有了爱心,就会锲而不舍地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开办伏羲班,就能办好伏羲班。如果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心来办教育,伏羲班的教育也会变质,甚至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灾难。

目前只有甘肃、河北等地开办了伏羲班,全国很多家长联系,想陪孩子到河北或甘肃伏羲班读书,我很感动——家长能够为孩子做出这样大的牺牲;也很悲伤,因为这是家长们无奈的选择啊!最理想的是能够办起更多的伏羲班,使孩子在父母身边受到理想的教育。

如何争取在当地开办伏羲班?最主要的是能够找到一位愿意开办伏羲班的校长,只要有这样的校长,就可以办起来,就能办好!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伏羲班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习的课程和教材“有营养”,不在于谁办,谁教。

文字的魅力(教案) 篇10

课题:文字的魅力

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冀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背景简介:

《文字的魅力》要求上两课时,此是第一课时。设立此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的关感,文字的文化性以及文字作为一种单纯的图形所带给我们的视觉启迪和视觉冲击;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使书写和欣赏文字的“技术意识”与“艺术意识”得到更合谐的交融与提高。学生人数:

学生人数30人,座位6排,每排5人。不分组。原因是本课以讲授为主,结合幻灯片展示,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具:

1.课本:卡片、画架、画板(上钉有几张生宣纸);书法毛笔2-3支;墨汁;笔洗等。

2.多媒体教学仪器及教学幻灯片等。学具:课本

设计思路:

在讲授时,我立足于美术学习和美术文化研究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接触文字、感受文字、理解文字和欣赏文字。

首先,我以中国汉字的造法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想更多了解汉字的欲望。之后,以“中国汉字的发展与演变”为线索,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理解和感受不同形式的字体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通过介绍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我从考古的角度深化文字的魅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的关感、文字的文化性以及文字作为一种单纯的图形所带给我们的视觉启迪和视觉冲击。教学难点:

理解和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理解和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

2、愿意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文字,愿意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能够从文字形象中寻找灵感,创作具有文字韵味的美术作品。

(备注:此实录是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请坐。

你们现在是初二的学生,与文字打交道得有十年了吧?那么请教诸位一个小小的问题,中国大概有多少个汉字?请举手。生1(小心翼翼地):八九千吧? 生2(肯定地):两万多。(老师笑而不语)生3(犹豫再三,下定决心):五万九千多字!(老师摇摇头,仍面带微笑看着学生)生4:名师,您快说吧,急死我们了!

师:好,我来告诉你们。(模仿播音员的声音)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共有汉字九万多个,其中常用字七千个左右。

生:哇!那么多,真没想到。(一片惊叹声)师:怎么样,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了吧?接下来,我再问你们,这些字是怎么来的?

生1(信口开河):外星人造的呗。(一片笑声)生2:不对!传说是一个叫仓颉的人造的。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想把当时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但是缺乏记录言辞的文字,记录工作难以进行,于是就有了造字的念头。有一天,他看到鸟兽留在地上的脚印,触发了灵感。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中国汉字。师:说得太好了!我希望同学们向她学习,博识强记,厚积薄发,关键时刻显身手。言归正传,请大家想想,仓颉一人造九万多字有多大可能性?不言而喻。通过学习历史咱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其实文字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文字的起源一般认为呈距今约五六千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那么咱们的先民是怎样创造这些文字的呢?

(请同学们看黑板,最基本的造字方法是象形。

(老师把“象形”写在黑板上)象形即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也就是比着葫芦画瓢。大家请看我手中的卡片。(卡片上有象形文字),大家推测一下是什么字。第一个字好像是草,又好像是手;第二个字跟眼睛有关:第三个字是一个人立在地上;应该是“立”字;第四个字像一个人的张开嘴巴,应该是“口”;第五个看不出来是什么字?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老师,从古代字与现代字的联系来看,我觉得第一个字像“手”,第二个字像是“目”。

师:这两个同学分析得非常对!由此看来象形文字是很帘易识别的。第一个字是“手”;第二个字是“目”;第三个字是“立”;第四个字是“口”;第五个字是你们最熟悉的字“男”,男生的“男”——扶着农具在田野里劳作的人是男人。生:哈哈!明白了,原来如此。

师:既然这么简单,请大家想想一下“刃”的象形造法。(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刃”)谁来试试? 生:我来试试。

师:好,请!(学生在黑板上先用白色粉笔画了一把刀的适型。

然后用红色的粉笔描刀处)现在请人家看看,是“刀”还是“刃”?

生1:应该是“刀”。虽然刀刃处是红色,但是整个形象看起来还是刀的造型。生2:应该是“刃”。因为我一眼就看到红色的刀刃了。

师:首先,我要肯定造“刃”字这个同学的大胆创意。但是请大家回忆一下,字典上的字有没有用其它颜色去刻意点明笔画的? 生:嘿嘿!没有。(学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师:看来你这种造字方法还有待研究。现在大家是不是发现用简单的象形造字法有点力不从心?现在咱们用第二种造字方法——指事(老师把“指事”写在黑板上)。指事通常表示某种局部的或相对的概念。具体的办法是在象形文字的相应部位加个抽象的标点符号,以此造字法还有“本”、“末”、“甘”等等。(展示写有象形文字卡片本、末、甘)生:哦,明了白!下面我再介绍一种造字法——会意(老师把“会意”写在黑板上)。会意就是会合成意,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例如:“冰”(板书),人斜靠在树上称之为“休”。生:老师,真有意思!再举几个例子。

师:好,再举两个例子。“歪”由“不正”会合成的;“尖”由上“小”下“大”会合成的。

生:老师,再说一个例子,最后一个!

师:不说了!如果大家真感兴趣,就去字典里挖挖宝,感受一下中国文字的魅力吧。

其实中国文字的造字方法不只这三种。还有形声、转注利假借,它们都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想了解详情的同学可以来找我。

通过学习中国文字的造字方法,大家发现了一个事实:中国文字属于象形文字,带有鲜明的图画痕迹。文字是在象形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文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是记录希望、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文字具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或坚强刚毅、或修长秀美、或憨直敦厚、或苍劲瘦硬、或丰腆润畅、或端庄华贵、或灵动跳跃,向我们昭示着它画一般的艺术魅力。

来吧,咱们一起追溯中国文字的发展与演变,感受中国文字所蕴含的文化特征与审美价值。先请同学说说历史书上所学过的中国文字字体有哪些? 生:有甲骨文、金文、小篆,还有隶和楷书。师:谁来补充?

生:老师,我说。还有草书和行书。(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同时板书“甲骨文、金问、小篆、隶书、楷书、早书、行书”纵向排列)师:(展示幻灯片)——这是“马”字的不同字体的演变过程。今天咱们就顺着这条线索来探讨。(图略)

甲骨文主耍指殷墟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距今最早而且较为成熟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在商代后期主要用于王室的占卜记事。大家请看课本第八页的插图《祭祀狩猎涂朱骨刻辞》即是商代甲骨文。请哪位同学阅读一下文字介绍部分?好,请。生:甲骨文主要指„„(略)师:声音很宏亮。请坐。从以上资料看出甲骨文可以称作“汉字之祖”,同意吗? 生:同意!

(老师在“甲骨文”后面板书“汉字之祖”)师:大家请看幻灯片,这是一块甲骨文。这些象形文字大小错落有致,纯朴可爱。线条有曲有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进退有序,塑造了抽象的空间美与线条美。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大篆的一种。在殷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被贵族垄断,所以有一种说法称金文为“豪门贵族”的文字。(老师在“金文”后面板书“豪门贵族”)请看幻灯片。这是金文《大盂鼎》的局部。金文的美是甲骨文美的升华,因制作过程的制约,使其气势磅礴,线条圆润饱满,反映出西周人敦厚、质朴的风度。金文的字型结构己相当成熟,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图略)下面说说小篆,那位同学能结合历史书说说小篆的由来?

生:历史上是这么说的,在春秋战国时期,政局混乱,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杂乱不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 同问,车同轨”,统一了文字就是小篆。

(与此同时,老师在《“小篆”后面板书“伟大的统一”》

师:嗯,同答得非常好!请大家看幻灯片。这是课本中《秦诏板》的放大图片。它天真烂漫,情趣盎然。装饰性是秦代书法的真正面貌。小篆应用广泛,比如课本上秦代的《阳陵虎符》、汉代瓦当《汉并天下》、清代《皇帝之宝》都是小篆字体。

大家请看画板,我在宣纸上书写一个小篆字体“相”(相),请计时。生:56秒!

师:将近一分钟的时间才写一个字,而且这个“相”字还不是笔画最多的。大家想想,如果用小篆字体让你写一篇文章是不是很费时费力?在秦汉,一些办理公文案牍的小文书,当时称“徒隶”,他们也发现篆体极费时间。为适应当时文件繁多,创造并使用了隶书。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老师在“隶书”的后面板书“来自民间”)请看幻灯片,这是隶书《曹全碑》的。甲骨问、金文、秦篆间架结构趋向于长,而隶书则以扁结构独鳖头。隶书方笔直书,笔画夸张,结构简炼,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态。

咱们班那位同学练过隶书?请举手。我这里有书法毛笔,请上来在宣纸上写一个字,怎么样?(学生有点不好意思)同学们给她鼓鼓劲!(掌声)生:老师,写什么字都行吗? 师:对,你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生:那我就写长城的“城”。(大家认真看)师:好,写得不惜!很有功底。谢谢!请回。

楷书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字体,楷书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在字势上,隶书向外扩散,楷书字心向内集中,“永”字八法是著名的楷书理论。请看幻灯片。(展示“永”八法)楷书使汉字的结构,基本笔画、书写顺序、偏旁部首都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咱们班练过楷书的同学请举手。(十余人举手)呵!这么多。说说你们都练的是什么字帖? 生1:我练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生2:我练的是颜真卿的《勤礼碑》。生3:我练的是《九成宫》碑,欧阳询的。生4:我练的是魏碑。„„

师:还真不少!看来楷书不愧为“书法的楷模”,有时间我一定要欣赏欣赏诸位的大作。

下面请看草书的幻灯片(展示怀索的《自叙帖》)。什么感觉?(图略)生1:爽!(笑声)生2:龙飞风舞!生3:太乱了!一个字也不认识。

师:草书是楷书的快写体,它有自己的书写规律,是有法可循的。在此就不多说了,课下再探讨。从美术的角度来看草书,笔势犹如行云流水,狂风骤雨,形式感极强,是线条的艺术。

不过,刚才有个同学说草书不好辨认,不易阅读,也确是实情。有没有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有,那就是行书。大家请看幻灯片,这是王曦之的《兰亭序》,怎么样,看得出来是什么字吗?(图略)生:这次差不多。

师:行书集楷早于一体,字型俊美飘逸,便于书写,易于辨认,一直沿用至今天。

中国文字的演变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问世后,于之相应的印刷体也随之出现。黑体字、宋体字等都属于印刷体,这些字体的写法咱们在小学时都学过,在次就不再讲述。

到此为止,中国文字的演变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特征与审美简直已略知一二。生:老师,课本上有关东巴往文的字资料您怎么没讲?

师: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别着急,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插图把有关东巴文的小资料阅读一下。

(小结)东巴文从文字形态发展来看,它比甲骨文还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至今纳西族仍在使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生:我有个问题,您不是说过甲骨文是中国汉字之祖吗?东巴文怎么会比甲骨文还原始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这个同学很动脑筋。请坐。东巴文客观存在比甲骨文早,但被后人发现却晚于甲骨文。说“甲骨文是汉字之祖”是以前的定论。

老师:这么说“东巴文是汉字之祖”了?

师:这么说有点早。据最新考古消息:在宁夏中卫人麦地发现了大量的独立岩画群,研究证明有1500多个图画文字,距今约1.6万-1万年之间,比东巴文可能还要原始。

生:老师,按您“这么说,我们学的历史就不再是真实客观的历史了?(学生的问题有点“节外生枝”)师:这个问题一会儿再同答。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谁来说说纣王与商朝灭亡的故事?

生:老师,我说,我们历史课上讲过。纣王宠信妲己,荒淫无度,陷害忠良,残害百姓,很多人起来反抗纣王的暴虐,最后周王灭了商朝。师:历史学的不惜!请坐。

但最近在殷墟中出土了一块甲骨文,上面的文字是这样描述纣王的:纣王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君王,具有安邦治国的才能。纣王为了一统天下,不断东征,忽视了西周的兴起与发展。周王趁纣王不备联合其他诸侯大举进攻殷商,纣王战死。

同学们听到这明白了吗?真实的历史有时需要文字的佐证,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考古学家孜孜追求的原因所在。

同学们,咱们一起总结一下目前所学的内容:通过学习,咱们知道了中国文字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表意文字,甲骨文字是目前所能看到的公认的古文字,但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现在能看到的古老文字还有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老师展示楔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的幻灯片)(图略)

师:楔形文字是英国人取得的名字,来源于拉丁语是“楔子”与“形状”两个单词的复合词。大家请看课本第11页《楔形文字解读》部分,就明白英国人为什么叫它楔形文字了吧?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个现象,楔形文字也是在图画基础上演变而来。不仅如此,大家再看课本的第10页《埃及文字解读》,古埃及文字更像图画。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类文字之祖是图画,文字和图画的作用是相通的,它们都是人类创造出来并用于交流的“图像”。苏美尔人的文字最早是印刻在泥板上,因此只适合书写较短的直线笔画。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乌鲁克泥板》,它是一块词汇课本,一行行压印出来的字符如同跳跃的音符,简洁有力,充满节奏感。

师 :课本第10页的《罗塞塔碑》的发现与研究还有一个故事呢。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的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文是三种文字刻印的。罗塞塔碑发现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他们试图解释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和当时通俗体文字很快被解读并被确认。但古埃及象形文字却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当时法国11岁少年商博良决心揭开这个谜,经过21年的努力,埃及象形文字终于被揭开了。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裴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现在该石碑被英国博物馆收藏。生1:老师,商博良是怎样揭开这个谜的?用的什么方法?

师:你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是吗?这样吧,你课下先自己从网上查找一下,我这里有一些相关的资料,有时间咱们再一起研究研究,怎么样? 生1:好!

生2:老师,我想问个问题,我们现在学的英文是怎么演变来的?您怎么一直不提呢?

师:呵呵!着急了是吧?

好,我来告诉你们,世界上的所有拼音字母都是在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吧,我给大家留一个课外探究题“拼音字母的形成与演变”,你们可以分组合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字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物象的描摹,古老文字具有强烈的象形意味,文字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字风格和体系。希望下节课大家能够从文字形象中寻找灵感,创作出具有文字韵味的美术作品。师:现在我布置课下作业,l.复习小学时学过的变体美术字的写法及相关知识。2.搜集你喜欢的书法作品。3.搜集你喜欢的带有文字的广告招牌或商标等。4.搜集民间剪纸、窗花或年画中的福字符。下节课需要携带的美术用具:

1.想制作泥板画的同学:带彩泥或胶泥巴;尖的硬物如小刀、牙签、刻刀等。2.想制作吹塑纸板画的同学:可带16开吹塑纸一张,同等大小的作业纸一张;尖硬物,以不出水的油笔为好;水粉颜料及其相关用具。

3.想创作装饰画的同学:可带16开白纸或彩纸一张及等相关的彩笔、彩钳、油画棒等

4.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携带美术用具。师:记清楚了吗? 生:记清楚了!(齐声)师:好,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学生们再见!

教学反思:

【文字的剪切和复制教案】推荐阅读:

剪切模拟06-08

剪切模型06-19

剪切作用08-06

剪切质量08-10

剪切过程08-28

剪切应力09-13

剪切画07-07

剪切粘接强度06-18

拉伸剪切强度07-24

剪切控制及过程06-05

上一篇:大学生珍爱生命教育下一篇:环保宣传周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