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教案和说课稿

2024-06-24

雾在哪里教案和说课稿(精选10篇)

雾在哪里教案和说课稿 篇1

第2课 《我的故事》教案

段鼎耀

一、教材分析

教材(我的故事)按美术课标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置,依据课标“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基本理念,选择学生喜爱、熟悉的卡通艺术展开教学。在现代生活中,卡通已成为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它 以其鲜明的主题、典型的形象、幽默风趣的造型、简洁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

达生活,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卡通在这里是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具有通过用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情感观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了解卡通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认识其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学生能叙说故事并大胆尝试运用卡通手法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学生能在协作的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1、引入

播放开场的引人入胜的动画片段

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一个个既熟悉又喜爱的卡通形象时,大家的脑海里一定都浮现出与它们有关的,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快乐的卡通故事 这些故事的中卡通明星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卡通的装饰

我们喜爱的这些卡通形象不仅仅出现在卡通片和卡通画里当中,而且他就在你我当中 装饰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说:书包上面 文具上面 服装上面等等有了卡通的装饰它们变得多么的漂亮让人爱不释手啊!

3、认识吗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组国内外的卡通明星,看你认识哪些,最喜欢哪些?

大家认识这么多卡通明星,可见大家对卡通多么喜爱和熟悉。我们在生活中发生过看见过经历过许多难忘的有趣的故事,如果用卡通的形式记录下来一定会更加有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 我的故事【板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卡通

4.卡通定义

卡通一词是英语“cartoon”音译。在英语中,“animated cartoon”意为“活动地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5.连贯体素描

请大家看这个简单的故事,说一说大家生活中的有趣小故事,请学生将故事。

6.对比卡通特点

老鼠照片 猫的照片 汤姆和杰瑞

猫捉老鼠的照片 黑猫警长

对比:同样是表现一种动物 卡通画对原始形象作了哪些改变?学生讨论点名回答掌声鼓励回答好的同学 教师总结:

拟人化[板书]形象生动[板书] 色彩鲜明[板书] 造型夸张[板书] 故事风趣[板书]

正是因为卡通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卡通是一门通俗易懂也是我们喜爱的一门艺术。

7.造型夸张:夸张的作用可以让 可爱的更加可爱 威武的更加威武 凶恶的更加凶恶 丑陋的更加丑陋

8.情节夸张:谁来说一说你觉得他是遇到了什么情况要疯狂的割草?同学来猜一猜 老师展示答案后学生谈感受。

9.猫和老鼠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猫和老鼠的片段-希望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观察思考作者对那些动作和情节进行了夸张表现,我们在设计故事情节的时候可以超越现实大胆想象甚至可以把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设计在其中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10.QQ表情

刚才我看大家在欣赏卡通片的时候非常开心 也就是说人的面部表情可以反映人的内心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会因有趣的事开怀大笑 因恼火的事而发怒 因悲伤的事而哭泣 因意外的事情而吃惊等 那么我们要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应该注重面部表情的特征。

观察研究QQ表情特征

然后自己设计各种表情 喜怒哀惧

活动二

1.用卡通形式表现自己生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

2.也可以设计一个生动的卡通形象

3.还可以用卡通形象和符号加工图片,使其具有卡通味。

让学生解释自己的作品【有些作品是不需要解释观看者能自己解读】

然后自我同学老师评价【有没有想法、个性、特点、情趣、影响等】

老师总结本节内容 在愉快的卡通片和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湘版美术《我的故事》说课稿

段鼎耀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故事》。这是湘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

关于本课的教学思路,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以“造型表现”为阶段目标的课程。因为内容是学生普遍喜欢的卡通知识,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更好地上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故事的表达,提到人物卡通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有多次接触,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但这种经验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还可能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对卡通的发展过程及卡通的表达形式进行初步研究,不仅要单纯追求“形”似,而要他们努力做到有“神”为佳。能大胆体现出新特点,新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卡通画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练习、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增添学生的幽默和智慧,激发学生寻找生活的神 奇与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模式上我选择了从欣赏—到技能—再到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把欣赏教学和技能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其中,从而使欣赏、技能和情感熔为一炉,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说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从讲故事的游戏开始,为学生画“我的故事”做铺垫。通过游戏使学生立即进入角色,调动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2、第二步是欣赏部分,先观看卡通的小片段,分析卡通的特征用什么去表达才会更加丰富。通过提问,学生的思维会围绕教师的思路主动地开动脑筋。在第一步的前提下,更好地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多地体会到关爱他人。

3、在作业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学生通过作品欣赏、形体置换和模仿表演,了解描绘过程中表现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易于表现特征的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让学生讲关于身边的故事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讲故事,可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为学生画“我的故事”做铺垫。同时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消除学生上课精神紧张、情绪拘谨的状况。二.看卡通谈卡通:师生共同欣赏中外著名的卡通片,并回答相关的问题,总结出卡通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中外著名的卡通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谈卡通,引导学生对卡通画的思考,并对卡通片或卡通画有了初步了解。

三.画卡通:先学习卡通的特殊表现技法,如:特殊符号,人物表情,人物服装。再通老师展示一些相关范图并加以讲解,并给以一定的示范,接着让学生画出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草图。

设计意图:在这过程主要引导学生要发挥自已的想象力,及如何掌握一些表现的技法。

四.评卡通:学生作业完成,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也可学生互评,之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学生互评选出把握最好的作业加以表扬鼓励。

《时间的计算》教案和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二、学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 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二)时间计算

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

三、析:

1、观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5.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 3

6.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7.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8.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四、练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 4时○24分 1分15秒○65秒 3时 ○200分 140秒○2分 1时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给外地打工的妈妈打电话,电话亭的营业时间,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小明8:40到达,他还要等多久呢?

3、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课本第7页第8题。

《时间的计算》说课稿

说教材:

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培养时间观念。教材先通过出示情境图“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图上提供下列信息:7:30分离家,7:45到校,求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通过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一段时间长短的方法。

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游戏法和情境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 说教学设计

一、导。通过用开学后,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来学习时间的换算。

/ 3

二、学。在学习单位换算时候,先分小组互相讨论,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最后同学间相互说一说。学习时间计算时候,让生根据出示图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三、析。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从中获得了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候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交流想法。最后学生汇报,写上答语。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时间单位换算。

雾在哪里教案和说课稿 篇3

小班科学《雨中乐》教案说明1、2、教学内容的本质: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

教学目标定位:根据《3-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分为两个方面:(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体在本活动中即为培养对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关注。(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具体在本活动中即为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雨以及下雨的景象,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习本内容的基础:幼儿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本内容后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4、教学诊断分析:由于本内容来源于生活,是我们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大多数孩子都能够理解。

5、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亲身体验自主地发现学习。

6、预期效果分析:由于下雨是幼儿感兴趣的现象,而平时家长对幼儿在雨中的活动横加干涉,所以本堂课应该深受幼儿的喜爱,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激情,达到预期的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园小班科学《雨中乐》说课稿

白马镇中心幼儿园

胡群芳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小班的科学《雨中乐》。下面我将从教材情况、幼儿情况、活动目标、设计思路、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教法学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堂课的认识。

一、分析教材:

下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们也非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和了解雨。

二、幼儿情况分析:

小班孩子的年龄小,一般在3至4岁左右,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孩子这个兴趣点,结合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指南》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三、活动目标设计: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雨声、下雨时的景象,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雨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现象的关注。

四、设计思路:

根据《3-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为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索提供机会。所以设计整个活动时,我注重强调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活动中,我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感官,去看雨、听雨、接雨、踩雨,启发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充分感受、表达,实现师幼互动。

五、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雨天开展活动。(但雨不能太大)因为在真实的情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孩子更能真切和更无拘无束地去观察、感受、表达。

2、一些接雨的器具:如盆、碗、桶等(可以是不同材质做的)。

3、每个孩子准备一套雨具:一双雨鞋、一把雨伞。

六、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小雨沙沙》.谈话导入课题:你们喜欢雨吗?雨水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可以启发回答雨水可以让种子发芽,可以降低温度,还可以减少灰尘等。

2、看雨。我让孩子们站在走廊上,“看,外面下着什么?,”“雨落下来时像什么?”这时,孩子可利用眼睛观察到的及平时积累的下雨经验展开想象,如:象线、象珠子等等。

3、听雨。“雨落下时有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仔细听一听!”孩子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根据已有经验,他们会很快作出回答“滴答、滴答”教师这时便可启发孩子仔细倾听分辨下大雨和小雨时有不同的声音,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大雨是哗啦拉、下小雨是淅沥里;雨落在窗户上是叮叮当当、落在树叶上是沙沙沙沙的等等。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让孩子有意识地去倾听,发展了孩子的听觉,也不致于使答案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

4、接雨。“让我们用手去接一下雨,会有什么感觉?”幼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湿湿的、凉凉的”。同时,教师可质疑:“雨接在手里会跑掉吗?谁有好办法不让雨跑掉呢?”这时,孩子就会去找各种接雨的器具来尝试,在肯定孩子成功的同时又可结合着让孩子倾听雨落在不同材质的器具上又有不同的声音。

5、踩雨。最后一个环节我会让孩子撑起雨伞,穿上雨鞋去充分感受雨、拥抱雨。他们一定会兴奋地去踩水坑、抛接雨、在雨里飞快地奔跑,从而进一步满足孩子对雨的好奇、好动,将活动推向高潮,让情感得到升华。

七、教法分析:

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谈话法

通过谈话,让幼儿了解雨,了解雨水给我们带来的作用,让幼儿喜欢雨。

(二)启迪诱导法

通过对某些问题的设疑,启发诱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去了解雨。

(三)体验法

通过体验法让幼儿感受雨带来的乐趣,从而喜欢雨,喜欢各种自然现象。

八、学法分析:

在本活动中,幼儿主要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体验法、游戏法

在看雨的过程中,幼儿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通过用眼睛去看,从而发现雨的特征。

雾在哪里评课稿 篇4

首先,学本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学情。高段的课堂,热闹的是学生的思维。而低段的课堂,朗读往往是主旋律。这节课,学生的朗读让课堂变得热闹而精彩。只是觉得稍多一些。读得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就少了。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中之重。本堂课,徐老师非常重视识字教学。徐老师既结合音、形、义三个方面来落实生字,更重视识字方法的多元化。但是,低段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童趣的。徐老师虽然抓住了雾的淘气、顽皮来串起整堂课,但是那份淘气和顽皮却没有在课堂之中体现。

其次,学本课堂要让学生发生,要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过程。一课一得,徐老师要教给学生的是“无论是……还是……都……”这一组关联词语。在熟读的基础上,徐老师让学生发现关联词,接着结合课文练习用这个知识点,然后通过小练笔迁移巩固这个关联词语。设计有层次,很好!但我觉得徐老师稍微心急了一些,我们的学习活动可以再舒展一些。在发现环节,徐老师目的很明确,直接问学生你发现有哪些词一样?没有给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我想学生能发现的,只要我们等一等。在学生发现关联词语之后,我觉得应该多一个理解的环节,让学生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把前面环节中的一个提问放到这里,“雾把大海藏起来了,海水看不见了,船只看不见了,蓝色的远方看不见,大海里还有什么看不见了?”等学生交流之后,再用关联词语说一说,这也是一练。接着结合课文巩固这个知识点,最后再练笔。此时,我相信这样一来,这个关联词语学生就真正习得了。因此,课堂上,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学起来,经历“发现-理解-练习-巩固-习得”的学习过程。

三、生本课堂,教师的指导依然重要。

首先,我们的指导要正确!我有一个疑惑,就是关联词语,可以是“无论……还……都……”吗?我觉得应该是“无论是……还是……都……”

其次,我们老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困难处、错误处及时纠正。在学生交流时,“无论是荡秋千,还是滑滑梯,都看不见了。”这句中的“荡秋千”是错误,应该及时纠正。

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篇5

小河庄小学 高建欣 课题

Lesson 14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 教学内容

1.Teaching materials 教材中的对话 A: Are you hungry, Jenny ? B: Yes!I’m very hungry.What’s this? A: Dumplings.2.设计学案:1)听力策略训练,听对话标序号;2)出示没有句子的课文插图、提供关键词、提供实物,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 3)创设三个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4)提供新的对话学习材料,训练他们的听、读技能。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单词noodles, dumplings, soup, rice.2.能理解并能口头运用句子Would you like some„..? Yes,please./ No,thanks.3能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会话。4.注意用餐中的礼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四个单词和句子。

三、教具、学具:电脑,图片

四、教学过程:

Step I Class Opening(5 minutes)123Greeting

Sing a song: “Stand up, sit down.” Review

T: Boys and girls!现在,老师想给大家一个惊喜!你们想不想啊? Ss: Yes!

T:(老师戴上厨师帽,穿上围裙)Ha!Ha!Ha!Am I a teacher? No.No.No.I am a cook.T: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好喝的东西。Are you hungry? Ss: Yes!

T:现在,我要上菜了。OK? Ss: OK!

T: 我的第一道菜!Aha!What’s this? Ss: Fish!(复习“fish”)T: Yes!Hmm„ It

s delicious!

Step II New Concepts(30 minutes)1.noodles

T: Look!What are these?(出示面条的单词卡片)They are noodles.Do you like noodles? Ss: Yes!

T: Follow me,please,Noodles!S1: Noodles!

T: Noodles,noodles是面条,面条noodles细又长!Students practice to say.(练习可采取全班,女生、男生的方法进行。)2.dumplings

T:我的第三道菜!What are these?(出示饺子的单词卡片)They are dumplings.Ss: Dumplings!

T:Do you like dumplings? Ss:Yes!

T: Dumplings,dumplings是饺子,饺子dumplings真好吃!3.soup,rice

T: 你们还想吃什么? Ss: 我们想喝汤。T:OK!It香又香!

T: 你们猜猜最后该上什么了? Ss:米饭!

T:谁知道 “米饭”用英语怎么说?„!(出示米饭的单词卡片)Rice,rice是米饭,米饭rice香喷喷!4.Chant

T: Well!Boys and girls!Let

s chant together!s soup.(出示汤的单词卡片)Soup,soup就是汤,美味soupT(Ss): Noodles noodles是面条,面条noodles细又长。

Soup,soup 就是汤,美味soup 香又香!

Dumplings,dumplings是饺子,饺子dumplings真好吃!Rice,rice 是米饭,米饭rice 香喷喷!5.Would you like „?

T:OK!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授新句型)“ Would you like some „? ” 可以用来询问别人想吃点什么或想喝点什么。Understand? Ss: Yes!

T: Would you like some „? Ss: Would you like some „? Ss: Would you like some pop? Ss: Would you like some milk? 6.practise

T: What else do you want? Let

s play a game.Boys and girls!

S1: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 T: Yes!(在黑板上给同学加分)

T: 将“汤”的图片贴在Would you like some„? 的后面。S2: Would you like some rice? S3: Would you like some dumplings? S4: Would you like some noodles?

T:(将所学新词的图片依次贴在句子的后面,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带读下齐读句子,然后全班同学齐读。)

T: If you like,you can say: “ Yes!Please!”

If you don’t like,you can say: “ No!Thanks!” Understand? Ss: Yes!Yes,please!No,thanks!(教师将这两个句子板书在黑板上。)6Game

(板书“Would you like „?Yes,please./No,thanks.”)T: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

S1:Yes,please!(把“soup”的图片贴在句子后面)T: Would you like some rice? S2: No,thanks!„

直到把所学新词都贴在黑板上,老师领读。78Listen to the tape.Make a dialogue.四人一组,用新学的单词和句型编对话,做练习。Step III Class Closing(5 minutes)Homework Activity Book

五、教学反思 存在问题

1和语言结构,学生只停留在对新知识的“模仿——再现”阶段,没有上升到“活用——再创造”的层面,自主行为较少。2“Would you like some soup? Yes,please!/No,thanks!”时,虽然用课件引入新知识效果较好,但反复用此情景操练,不如用实物创设各种各样的真实情景更适合学生互动学习。

Lesson 14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 说课稿

小河庄小学 高建欣

一.说教材

本册书是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展开教学,第14课是本单元的第2课,要求学生掌握四种食物的说法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询问,对于三年级的初学者来说,有一点难度,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反复操练本课难点。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理解“三会”单词noodles, dumplings, soup, rice并在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 soup? Yes,please!/No,thanks!中进行操练。

2.通过练习和唱歌,学习运用所学的单词,进行操练。

3.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Key point)1.“三会”单词的听说读写以及在句子中的运用。2.创设情境进行对话的创编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1.引导教学法,用最简单的谜语引出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2.任务型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3.合作交流教学法,将班内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活动,让他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

三.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说,多练,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的学习,这样学生在交流的同时,可以相互学习,培优补差,让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四.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英语的初学者,他们对英语接触的不多,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他们天真,活泼,开朗,机智,好表现,爱发现,因此,他们爱玩,好动,不能自控,上课容易分散注意力,做小动作,对所学知识不能及时的进行自我巩固与复习,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心里特点,多和孩子以及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对于那些兴趣高的孩子,要注重保持,继续培养,对于那些兴趣不浓厚的孩子,要着重培养,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多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牢固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ing-up)(1)Sing a song 学习单词(Learn to new words)(1).教师通过简单的谜语引出将要学习的新单词:noodles, dumplings, soup, rice.(2).拿出准备的图片,贴到黑板上领读,拼读,并画出四线三格,引

到学生正确书写。

(3).将所学单词用到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 Yes,please!/No,thanks!这个句型中。

3.学习句型(Learn to new sentences)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适当的动作让学生理解 Yes,please!/No,thanks!的意义, 然后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2).创设情景: 4.练习(Practice)

《画风》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宋涛、陈丹、赵小艺“画风”的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风”,理解“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断创新的意识。

(2)、在教学中生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1、会认6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学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对了,同学们,风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的小伙伴是怎么画风的

2、板书课题,《画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给咱们班请来了三位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一下吗?(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的头像)是谁呢,赶快去认识一下吧。

2、师去掉拼音,问:画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还会读吗?

3、让我们在轻轻地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4、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与伙伴共同研究解决。

5、检查自学情况

(1)电脑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2)全班一起拼读

3、这些字真调皮,它们又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过渡:三个小伙伴正画得起劲,这时,宋涛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经过动脑思考,他们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1、你喜欢谁画的风?选你喜欢的小朋友仔细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1)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课件出示三副画)课件演示图画:飘动的红旗

赵小艺在飘动的红旗上画出了风,此时她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写赵小艺的句子吧!

(2)宋涛看到赵小艺的画,恍然大悟,因为他看到了风,陈丹也会画

风了,他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给它配上课文中的句子?个别读,齐读。

(3)、咱们读了课文,欣赏了这三位同学的画,还给这些美丽的画配上了课文中的句子,现在你们想不想换种方式读读课文呢?接下来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同学们读的真好,看来咱们的同学都是优秀的播音员。你们喜欢这里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12、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练习:风来了

四、小结:

孩子们,他们画的风是那么美,你们想文中的三个小伙伴一样聪明,他们越画越起劲,说着、画着,这时忽然来了一阵风,结果怎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画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

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重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过程与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

办法。

重点难点: 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二、说教学法: 充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巧设悬念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这节课我采用猜谜语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风

2、板书课题

“风”能听得见,感受得到,那它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画风》

(二)激趣识字,指导朗读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和三个小朋友面对面,直呼他们的名字。

1、介绍三个小朋友,趣味识字

播放课件:赵小艺、陈丹、宋涛三个小朋友的图片,学习生字“宋、涛、陈、凡、赵、艺”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学生读三个小朋友的名字,找学生领读。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3、句子中认读生字

(方法多样如: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感受朗读的魅力。

1)认识三个小朋友后,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看看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2)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大意。

3)练读对话,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练读,体会每个人的心情)(例:“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要带着兴奋,自信的语气读。)4)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图文结合,领会创意

1.小组讨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用波浪线标出来。

2.指名朗读

播放课件: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图片,学生读句子

(这三个小朋友可真聪明,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事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画风?)

3、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画画和朗读能力。

四、板书设计

旗子

飘 风车

转 小树

弯 雨丝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篇7

2、新课学习:

(1)基本概念

我把新课的引入过程作为本节课一条主线,各环节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

首先告诉学生:我们往外拉得到的这些图形称为凸多边形,你能给往里推得到的多边形起个名字吗?怎样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把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从分割的角度来区别,指出暂时研究的只是凸多边形。

帮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类比得出四边形、五边形、… n边形的定义,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及内角,并会表示出一个多边形。

引入特殊多边形之前, 先欣赏生活中常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图案, 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称这样的多边形为正多边形,说明这种规则的`、对称的图形非常重要,为下一节学习用正多边形铺设地板作好铺垫。

在多边形的对角线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应突出它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由于这种特殊的线段,把多边形分割成了最基本的图形——三角形,目的是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2)知识探究

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领会其运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在知识探究这一部分,我采取以下两个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探究活动1:多边形的对角线

先让学生画出四边形、五边形所有的对角线,再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只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其余学生则在下面都画出这三种情况,由动脑到动手,在操作中获取知识。

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画出几条对角线?②这样的画法把多边形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

因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就是从对角线和三角形入手的,因此,这两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回想课前引入的过程, 图形的转化中对角线有什么作用? 与边数对比,发现什么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出来。

探究活动2: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 又是难点, 能不能从以上对角线的问题得到启示呢? 为了紧紧扣住主题, 前后呼应. 我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一年级下册第10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问题。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学具准备:每生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事先和一名学生商量好故事情节。情节如下:灰太狼奉红太郎之命去抓小羊,半路上遇到喜羊羊。喜羊羊搬着一箱东西,被灰太狼抓住。喜羊羊灵机一动,把箱子里的15瓶露露摆出来,说:“今天我反正跑不了了,我就告诉你个秘密,你再吃我也不迟呀。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漂亮么?那是我喝露露就变得漂亮了,不信你喝9瓶露露试试看。”然后,灰太狼喝完后,肚子太沉了,没有抓住喜羊羊。教师提问:谁知道喜羊羊还剩几瓶露露?

二、鼓励探究、建立模型

1.学生独立用学具(小棒)操作探究15减9怎样减,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交流:相互说一说,摆一摆,告诉小组的同学我是怎样摆15减9的,我是怎样想的。

3.各小组汇报探究。(指名上演示讲解。)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

估计可以整合成以下几种方法。(板书)

4.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用那种方法呢?为什么?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师:学生们,你们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活动方法到游园活动中去帮助小朋友解决猜谜语和套圈游戏中的问题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小结。)

2.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2页例1,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3.师:同学们会计算15-9和12-9了。下面,老师再带你们去看一看游园活动中云朵里藏着的问题,看哪些同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小鸟回自己的家。

4.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1、2题,再集体小结。

四、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的题都用什么特点?(生:被减数都是9。)出示课题:十几减9。(板书)

师: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十几减9一共有哪些数学问题。(生口述,教师板书。)

师: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了游园活动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且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每天都像今天一样,快快乐乐地大家一起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吗?

课堂测评:班级:()学生姓名:()分数:()

1、聪明的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相信自己一定行。+()= 12 +()=15

+()= 14 +()= 16 9 +()= 17 +()= 13

+()= 18 +()= 11

2、用你喜欢的方式,很快算出这些题,你是最棒的。— 9 =

— 9 = — 9 =

— 9 = 15 — 9 =

— 9 = — 9 =

— 9 =

3、春天来了,车王口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共栽了16棵树,其中女同学栽了9棵树,请问男同学栽了几棵树?

□○□=□(棵)

课堂测评:班级:()学生姓名:()分数:()

1、聪明的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相信自己一定行。+()= 12 +()=15

+()= 14 +()= 16 9 +()= 17 +()= 13

+()= 18 +()= 11

2、用你喜欢的方式,很快算出这些题,你是最棒的。— 9 =

— 9 = — 9 =

— 9 = 15 — 9 =

— 9 = — 9 =

— 9 =

3、春天来了,车王口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共植树16棵,其中男同学栽了9棵树,请问女同学栽了几棵树? 答:男同学栽了()棵树。

□○□=□(棵)

答:女同学栽了()棵树。

《十几减九》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灰太狼和喜羊羊童话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学生得出的计算过程。设计如下:十几减九 – 9 = 6

六、教学反思: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探究的热情,引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呈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了创新精神和思维的灵活性,真正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况中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获得探索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雾在哪里教案和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图像处理是多媒体素材采集和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成功地完成对图像素材的采集和加工,首先必须了解决定图像质量的一些重要因素,教材通过对图像的分辨率、颜色、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图形图像的区别和常见的文件格式等方面内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有关知识,为第2课时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1.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2.对于图像的处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来明确和加深该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学会区分图形、图像。

2.了解分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3.认识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

四、重点难点

图形、图像的概念

位图与矢量图的类比

分辨率和颜色的概念

GIF、JPG格式介绍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准备好课本,提前预习3.3.1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3.3.1小节;配套光盘

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图像处理

(一)”学习任务单。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1.用PowerPoint制作的《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图力比较》课件

2.位图制作工具: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软件 3.矢量图制作工具:Flash MX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用PowerPoint制作的《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图力比较》演示文稿,说明用多媒体技术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并由此引出作品中所用的媒体素材,以其中的图片素材为主,说明媒体素材处理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1. 设问:图片素材的表现形式有哪两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有关图片和图像的介绍。2. 设问:你能识别图形、图像吗?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中的图形、图像混合的事例,并以单个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进行识别。

3. 静态图像的位图与矢量图的表现形式介绍

教师实验:分别在“画图”软件和“Flash”软件中绘制一条长度相近的450角的直线,然后都放大800%,进行比较。

设问:从画面上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在画图软件中的直线出现了锯齿状,而在Flash中的直线还是同样的光滑呢,请大家继续阅读教材,然后回答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说明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及其特点。

4. 设问:了解了静态图像的表现方式,那么图像的质量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通过上网查资料和阅读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回答下列问题:(1)(1)什么是计算机的显示分辨率和图像分辨率。(2)(2)分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有什么关系。5. 设问:图像数据以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盘上,常见的文件格式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预习教材中的实践体验《对图像进行裁剪操作》

八、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九、作业设计

尊敬的各位专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

一、分析本课教材

《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是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大致了解了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在整个章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学会区分图形、图像。

2.了解分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3.认识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图形、图像的概念

位图与矢量图的类比

分辨率和颜色的概念

GIF、JPG格式介绍

四、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在符合人的认知发展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演示法。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用PowerPoint制作的《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图力比较》演示文稿,说明用多媒体技术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并由此引出作品中所用的媒体素材,以其中的图片素材为主,说明媒体素材处理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1. 设问:图片素材的表现形式有哪两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有关图片和图像的介绍。2. 设问:你能识别图形、图像吗?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中的图形、图像混合的事例,并以单个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进行识别。

3. 静态图像的位图与矢量图的表现形式介绍

教师实验:分别在“画图”软件和“Flash”软件中绘制一条长度相近的450角的直线,然后都放大800%,进行比较。

设问:从画面上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在画图软件中的直线出现了锯齿状,而在Flash中的直线还是同样的光滑呢,请大家继续阅读教材,然后回答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说明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及其特点。4. 设问:了解了静态图像的表现方式,那么图像的质量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通过上网查资料和阅读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1)什么是计算机的显示分辨率和图像分辨率。(2)(2)分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有什么关系。

5. 设问:图像数据以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盘上,常见的文件格式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预习教材中的实践体验《对图像进行裁剪操作》。

风 教案和说课材料 篇10

都江堰北街小学

周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重点指导写“戏”字。

2、学习诗歌有感情的背诵诗歌,抓住“颤动、点头、游戏”等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仿写诗歌。教学重点:

1、学习仿写诗歌。

2、品读诗歌。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仿写资料。

3、一簇树叶。

4、小黑板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板书。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仔细听猜一猜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路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欢笑。

2、板书课题:对,风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请大家齐读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简介叶圣陶:孩子们的后鼻韵读得到位,再读一次。《风》这首诗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爷爷写的,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歌。请孩子们翻到书87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读课文,标诗歌小节序号,圈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听读识字。

3、查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并进行一定的指导。

4、把这些字词放到课文中去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读书情况:刚才孩子们自由读书时用心的投入了,很好。现在请三个孩子来读一读,其他孩子仔细听,并作评价。

6、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体验情感,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默读全诗,边读边想:你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树叶颤动

风在那儿了

林木点头

风正走过了

河水起波

风来游戏了

3、学习第一小节。

(1)从以上三个地方我们能感受到风的到来。那么树叶颤动是怎么景象呢?让我们用心来体会。

(2)“颤动”就是什么?你能给它找一个意思接近的词语来解释吗?

(3)教师拿起一簇树叶吹动:这就是颤动。这些轻轻颤动的树叶在悄悄干什么?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4)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风说什么?

(5)多么可爱有趣的场景,多么可爱调皮的风。我们朗读第一小节就是要读出这个味道,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出这些?

(6)引读第一小节。

4、学习2、3小节。

(1)请孩子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在你的大脑里放电影,去想象:林木点头河水起波的美妙景象。先趴在桌子上静静的想象林木河水他们都在做什么,再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2)咱们看谁插上想象的翅膀以后飞的最高?谁来说一说?

(3)你又想对风说一些什么?

(4)你们都有自己独到的体会。读书就应该这样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孩子们,我们能从课文2、3小节感受林木河水像人那样点头游戏,感受到风的可爱有趣,主要是因为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一种写作方法——拟人。由此看来在文章中恰当使用拟人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形象。在以后的写作活动中我们要多用这样的好方法,好吗?

5、指导读好全文。

(1)整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来我们要把课文读好。孩子们,看板书,学习了三个小节我们发现每个小节都在写风的可爱调皮,每个小节的景象都让我们喜欢,我们朗读课文时就是要通过读来表现这些,能做到吗?对这就是朗读的第一个要求。

(2)孩子们,你再仔细看老师的板书,在这三个小节里风有什么变化没有?我们在朗读时也要体现这个,这是第二个要求。下面就请孩子们根据这两个要求自己去练习读一读。

(3)抽两个学生读,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4)通过刚才你们自己的练读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以及老师的评价,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有信心把这篇课文读好,是吗?咱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注意两点:让我们能从你的读书声中听到风的有趣可爱场景的美丽,还能听到风的三次变化,一次比一次大一些。开始。

6、你们的朗读很精彩,给我们美的享受。谢谢孩子们。你们能不能试着把课文背下来?会背的向后转,不太会的根据老师黑板上的板书的提示来背。注意咱们在背诵时同样要有滋有味的,也要带上感情。开始吧!

四、学以致用,仿写课文。

1、听了你们的背诵我觉得这首诗更美了。我多么想能听到更多这么优美的诗句啊!孩子们现在让我们大脑开始做操,放飞你的想象,让眼睛看的更远,让我们自己来当小诗人写一写诗歌吧。

2、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来思考:(1)在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知道风来了?(2)根据黑板上的格式来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3)用上拟人的方法。(4)可以借用文中的动词,也可以自己想一些有趣的。首先四人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后各人自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写一个小节,最后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你们的作品。(教师可以事先把这些板书在黑板上。)

3、抽学生说自己写的句子。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你们想象力丰富,语句优美,真是能干的小诗人。我相信你们同样是出色的写字小明星。拿出你的写字本让我们来写字吧。

2、看看田字格,有三个字。组成“波”和“游”的字和部首我们已经会写了。“戏”的戈字旁今天才学,我们就先来写戏吧。

3、“戏”是什么结构的字?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它的关键笔画,记住它们的位置。

4、老师范写,学生写两个。

5、学生自己观察“波”“游”个写两个。

六、总结评价。

今天整个学习过程孩子们都很用心,我相信你们长期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成为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下来请孩子们去收集一些写风的文章或者词语读一读记一记,去把叶圣陶爷爷写的童话集《稻草人》找来读一读。下节课我们进行仿写课文的比赛。下课!

《风》说课材料

《风》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写的一首小诗,诗歌清新有趣,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学习。这堂课我有个尝试,那就是努力处理好低段识字与阅读教学的关系。为此我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一、坚持以朗读为主线,做到读中识字,读中感悟。

如第二部分中的自由读课文识字和听读识字这些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读中识字。

二、注意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这个环节,我没有平均用力,努力让音、形、义各有侧重,如学“游”重在分析字义,“戏”重在分析字形,“波”重在能组词。

三、注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设计时,我很注意在读上做到:有层次、有要求、有变化,并且让评价和提问根据阅读的层次要求来。

比如初读课文,我重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且评价也紧紧围绕这个目的来进行。

又如精读课文时我要达成以下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颤动、点头、游戏”等来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二是层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相应的语气,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学习。

再如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背课文,全会的转过去不看板书,不太熟悉的根据板书的提示来背诵。

上一篇:月启动会主持人串词下一篇:舞动幸福的老人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