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姿态作文指导

2024-06-10

放低姿态作文指导(精选7篇)

放低姿态作文指导 篇1

放低姿态的作文事例

【俯首的高度】

适用话题:悲悯情怀 敬畏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嗅味而上,致焚化时损害蚂蚁生命。这是一个至为伟大的嘱托,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对生命的敬畏。他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很低,低到触及每一个微小而普通的生命,然而他所成就的生命高度,却使我们不得不抬头仰望。

生命的高度,正是由这无数俯首的姿态铸就而成,它从来就不是高傲的抬头,也不是不屑的眼神。素材解读:当人以俯首的姿态、以悯人的情怀行走于世的时候,生命本身就具有了一份厚重,这一低头里,显现出对他人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而由此展现的胸襟和气度,也让自己获得了生命的高度。

【齐白石的谦虚】

适用话题:低调 谦虚 风度

广东著名写意花鸟画家许奇高有一幅《喂猪图》,画上有齐白石的题词,意思是说,他过去学画,只知道向八大山人等古人学习,却不知道有这位许奇高,更值得学习。齐白石在别人的画上题字是很少的,更何况他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画家;许奇高不过是位中年人,是由徐悲鸿推荐拿画去征求他的意见的。齐老不论尊卑,你有长处就应肯定,就表示要向你学习,他这种虚心求教的精神,是十分难得的。

齐老对晚辈不耻下问,诸多称赞;对同辈画家有所长的,也是十分尊敬。有一次,他看到同辈吴昌硕一幅很小的花卉小屏,他观看良久,称赞不已。回到家里,兴奋之情难以平静,当即写了一首诗记下自己的感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这是齐白石成名之作的诗,可见他对徐文长、八大山人、吴昌硕的拜服。为了向他们学习,甘比为走狗也不忌见,这种虚心精神是多么难得,也使人有什么意见也敢以直言帮助,使他兼收并蓄,成为徐悲鸿所说的五百年也难得有一个的大师。

素材解读:齐白石在诗中为了表达对徐文长、八大山人、吴昌硕的钦佩之情,居然自比“走狗”也甘愿,正是源于这样的虚心与谦逊,才使得齐白石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巅峰。

【温总理的“对不起”】

适用话题:亲民 亲切 距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澳门期间,在走访官也街时走到一对母子面前,用温暖的双手轻抚小童面孔,母亲则说:“温总理,我们已经等你两小时啦!”温总理随即答“对不起”。事后,母亲对能与总理“倾两句”感到十分开心,温家宝的一句“对不起”,更令其感到十分“窝心”(注:在港澳,窝心一词表示舒心,温暖之意),为有一位如此亲民的总理而自豪。

素材解读:一句“对不起”,拉近了总理与平民之间的距离,让总理再显亲民情怀,也进一步增强了港澳市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感和亲切感。

【林志玲的低姿态】

适用话题:尊重他人 为人处世 诚恳

有一次,台湾著名艺人林志玲所代言的浪琴表要举行记者会,由于主题是“舞伶”,所以浪琴表副总经理张正勋希望可以请林志玲表演一段舞蹈,但经纪人认为不合适,怎么也不同意。林志玲在旁听到了这个情形,等到出场时,她自己偷偷脱了鞋,光着脚上台,在原本只要摆摆POSE的段落中,跳起一段长长的舞。让张正勋惊讶的还不止于此。2006年6月,浪琴表邀请林志玲到西安宣传,与当地100多位经销商一起吃饭,当一桌一桌的经销商走到台上,和林志玲合照、握手时,张正勋注意到,身高174公分又穿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她就是那样总共蹲了80多次,我从来没见过任何一个艺人这么做。”当时坐在张正勋旁边的浪琴表全球总裁也看到了林志玲的这个举动,对她更加赞赏,后来也因此邀请林志玲代表出席瑞士巴塞尔钟表赛,也因为那次出席,林志玲有机会在国际媒体前曝光,成为大家注目的焦点。

素材解读:把自己看小,才能把事情做大。那一种比平常人还把自己放低的诚恳,正是林志玲式的做人之道。

放低姿态作文指导 篇2

关键词:师生关系,放低姿态,教育理念

有许多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太有个性, 太不好管了, 具体表现在这些学生对教师的说教漠然置之, 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考试作弊、谈情说爱、抽烟喝酒、打架斗殴, 特别是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 表现尤为突出。 教师在对这些“ 不良”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 如果方法不当, 很容易引起师生间的矛盾。 师生矛盾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全新的师生关系呢? 这些问题, 应该引起所有教师的深思。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那些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的不良风气, 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 透过网络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传播, 被无限放大, 使青少年的个人价值取向产生偏差, 从而产生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作风。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 如果仍停留在以前传统的“ 棍棒底下出状元”的教育理念上, 动辄运用教师的权威, 严加训斥甚至采取体罚的极端措施, 势必会激化师生间的矛盾, 甚至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也许有些教师会有疑问:在自己的严厉管教下, 学生不是马上就变得服服帖帖了吗? 貌似效果不错啊。 然而, 学生只不过是慑于教师的权威暂时屈服, 虽口服而心不服, 次数多了还会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训斥式的教育只能起到一时之效, 并不能以理服人。 著名作家戴尔·卡耐基在《 人性的弱点》 一书中提到:“ 批评毫无作用, 它只会使人采取防御姿态, 为自己的错误竭力辩护。 批评是危险的, 因为它常常会伤害到一个人的宝贵自尊, 并激起他的反抗。 ”因此,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接受说教的人偶, 或是被管制的奴隶。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交流思想, 让学生真正做到心服口服。

2013 年, 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 其中强调了要“ 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 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那么教育该如何创新? 这些创新是否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师生关系呢?

一、放低姿态, 目中有人,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韩愈说:“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

教师并不是生来就能博古通今, 也不可能永远知识渊博。 知识无止境, 教师应该端正心态, 放低姿态, 多与学生探讨知识, 教学相长, 而不是高高在上地灌输知识。

同样, 这个道理也可以运用在教育过程中。 有些教师嘴上说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但事实上对一些后进生, 仍存在歧视与偏见。 拿着师道尊严, 自觉高学生一等, 在教育学生时, 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学生说话。 久而久之, 学生也不再对他说真心话。

要想与学生平等地对话, 作为教师, 要做到“ 目中有人”, 能主动地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鼓励少批评, 不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 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他们沟通、谈心, 取得学生的信任。

我有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朋友, 他让自己班级的学生写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 并要在文章中写出自己以前做过的一件不诚信的事情。 许多学生怕写出来老师会追究, 不敢动笔。 结果这位朋友自己先写了一篇并在全班朗读了出来, 把他年轻时在考试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也写了进去, 学生立刻哄笑起来。 后来, 他们全班的学生都完成了作文, 与老师的距离瞬间拉近了许多。

二、与时俱进, 保持童心, 建立幽默的师生关系

有些奋斗在一线的教师, 他们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事业很多年, 但对于现在的学生, 他们十分不理解。 这些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讲, 睡觉、发呆、玩手机, 不知道在想什么。 他们也尝试过沟通, 但学生似乎对他们敬而远之, 不肯与他们交流。 其实学生的理由很简单, 只是觉得教师与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如何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呢? 那就是教师要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在课上运用幽默的语言或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词汇吸引学生的注意, 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课上得生动有趣,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课后主动了解当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例如, 明星、电视剧、动漫、游戏、体育等, 迅速找到共同的话题, 与学生探讨, 拉近师生距离。 这样, 学生就会觉得这个老师很“ 潮”, 愿意与他沟通。

三、坚持原则, 赏罚分明,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民主的社会, 班级的管理自然也应该遵循民主的原则, 不能成为教师的“ 一言堂”。 在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中, 教师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 采纳学生的建议。 在选举班委和表彰个人的过程中, 应采取民主投票的形式, 公开、公平、公正地让学生行使班级管理的权利。

作为教师, 对待每一个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 赏罚分明。 不能因为学生是班委或是好学生而忽视了他的错误, 更不能因为学生是后进生或问题学生而忽视了他的进步。

我自己班的两名学生在一次期末考试过程中被监考老师抓到作弊, 被带到了我面前。 一个学生是后进生, 上课经常睡觉, 作业不交, 成绩很差。 还有一个是班上的好学生, 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前五名。 我询问后得知, 是后进生想抄好学生的答案, 后者就把答案告诉了前者。 我二话没说, 把两个人一起上报学校记过处分有老师问我:“ 那个好学生是初犯, 为什么不从轻发落? ”我说“ 两个人都是作弊, 如果我轻罚了好学生, 对那个后进生而言是不公平的。 而且, 如果我纵容他一次, 他也许就会有第二次, 班级里也会出现模仿他的人, 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就会不正, 我也不再能服众。 ”

教师对待学生要放低姿态, 但并不意味着放纵和无底线。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应该坚持最基本的原则, 对于一些屡教不改和情节十分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 该处理时仍要严肃处理, 绝不能姑息。

教师都应该知道, 教育工作本身是一项极其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不管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创新, 归根结底, 我们都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 耐心地投入到这项长期的工程之中, 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共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放低自己的姿态 篇3

2010年我从大学毕业后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服装厂当一名流水线工人。虽然对于学服装设计的我来说这样的工作并不理想,但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原来我以为凭我的才能,这样简单的流水线还不是手到擒来,可是真正到实际操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真的是想得太简单了。

第一天上班,车间主任接待了我们,还让有经验的老员工带着我们一起工作,和我一组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胖女人,大家都叫她王姐。王姐是一个很热心的人,拉着我就到车间,边做边说注意事项。我看王姐干活就是慢慢悠悠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就没有听她的唠叨,神游到了各处。

第二天上班是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斗志滿满的进了车间。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用缝纫机把已经裁剪好的衣料按照顺序缝制起来,我拿起衣料,就开始缝制,不一会儿就有一堆成品摆放在旁边。趁着休息的时候我抬头看了看四周,发现我身后的王姐速度很慢,旁边根本就没有几件成品,不禁暗自得意,心里想着“还是我的技术好,干活麻利,比老职工都出色。”

这时,车间主任巡查过来了,一个个的检查着,我正因为没有人看到我的成绩而担心呢,现在正是一个好时机。她来到我身边,翻看着我的成品,突然就眉头紧皱,轻声在我耳边说:“放下手里的活,跟我来一趟。”

我忐忑不安的跟着主任来到了办公室,主任对我说:“你看看你的这件,还有刚刚我从王姐那里拿来的这件,你对比一下看看,就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了。”

我拿过来一看,真的是差了很多,自己的成品和她的一比较,明显就是半成品的样子,衣服的接缝没有对齐,原料之间也有色差。看着手里的成品我低下头,惭愧不已。

主任看到我的样子就对我说:“你也别着急,一会儿到车间你就和王姐好好的学习,她一定会好好教你的。”我点点头回到了车间。

车间里王姐正在努力的工作,我不好意思打扰,可是又担心自己做不好,正在为难的时候,王姐抬头对我说:“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不好意思地说:“王姐,你能不能再教我一遍。你看我的都缝不好。”说完把自己的成品给王姐看。王姐拿在手上看了看,就对我说:“没什么大事,就是不够细心,想当年我第一次缝的时候,比这个差太多了,根本就不叫衣服,所以你还是很厉害的。而且你看着这里有原料的说明,按照这样的说明缝制,圆形,表示加工在缝制的时候却变成了平缝,还有那种斜线的圆圈却是特种缝制法,你记住这些就会简单得多,还有注意每一块布的色泽和纹理……”

王姐很细心的讲解着,这一次我特别认真地听着,再也不敢溜号了。听完之后,我也做成了一件成品,主任看完后终于点头过关了,我心里特别高兴,感激的望着王姐,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王姐也一脸欣慰的看着我,满眼笑意。

工作是另一个课堂,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更好地磨练。而且生活中到处都有老师,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样,一定要虚心学习,让自己更多一些细心,才能完成工作。

放低姿态,成就人生 篇4

我们知道,蝴蝶迷路时,放低姿态,它便可以获得自由;种子被压时,放低姿态,它便可以发芽;司马迁受辱时,放你姿态,《史记》终于诞生。

放低姿态,方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方能距成功更近一步;放低姿态,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方能达到成功的最高境界。

高中放低姿态议论文600字 篇5

目空一切的轻狂让人迷失自我,无所依托,从小我们便在我很重要的欢呼中成长,习惯了抖动着思想,张扬的个性,习惯了年少轻狂的无所畏惧,高调的喊着你轻狂不是罪过,义气不是犯错的口号。然后我爸是李刚,国学辣妹,李天一事件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去怀疑我等中华儿女是否真正的获得了充实感和存在感呢?是否又如藏獒一般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呢?高昂的头颅也许是你豪迈意气的标志,但你有无留意脚下的石块,让你在意外中败的狼狈,只因漂浮的思想没了根系,不放低姿态,便会深感空虚飘渺。殊不知放低姿态亦是一种高贵,别在昂首阔步中败得一塌糊涂。

放低姿态,需要有自知之明,不炫耀,不自傲。礼记中说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没有任何人有骄傲的资本,比起浩瀚苍茫的宇宙,我们也只能哀吾生之渺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求学者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爱因斯坦,物理学见解空前绝后,却自认之所之为一小圈。孜孜不倦的探索的未知的外围,所谓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知识都有无穷无尽的海洋,没有一位成功者认为自己达到最高境界而止步不前,趾高气扬,自知之明。自知者明,放低姿态,让人于自我认知中理智的分析,看透自己,不自矜功伐作用淡然。

放低姿态,需要有不断增强实力的进取精神。百尺竿头还需更进一步,只因想的远,所以不妄,不躁,卫国大夫孔间为泽被后世,不耻下问,被人尊称为孔夫子。画,书,印三绝的齐白石为使技巧融会贯通,炉火纯青,借鉴学习于同行画家。赵丽颖。为做镁光灯下的强者,化身为好戏之徒的像其他演员请教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力。可若你能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不断的前行俯下身来,去追求梦想。为增强实力而去拼搏,奋斗,不去做那漂浮不定的浮云,你的生命亦将诗意盎然,飘远而奇绝。截取一段便可成诗成画。

放低自己作文 篇6

20世纪代,叶企孙做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时,系里有个勤杂工叫阎裕昌,此君勤劳、聪明、肯学习钻研,叶企孙将他安排到实验室有意培养。阎裕昌很快掌握了技术,叶企孙破格提拔他为实验员,辅助讲课。勤杂工在那个时候地位极低,被称为“听差”,这个称呼明显带有歧视意味,尽管身为阎的直接上司,叶企孙却特别尊重阎裕昌,从不叫阎为“听差”,开口闭口都是“阎先生”,他也教育学生同样这样做,不允许他们喊阎裕昌“听差”。

上世纪初,物理学刚刚从西方传进来,是一个热门专业,许多新生进了清华大学后都想读物理系。叶企孙总是认真地对每一位提出要求的学生进行面试、核查,他首先查看分数,分数高的只简单地问几句就办手续。分数不合适的,他绝对不会说你成绩不好,没有达到物理系所要求的门槛,而是非常和蔼地告诉面前的学生学物理会面临许多困难,不仅修完全部课程很难,毕业后也不容易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多人听他这样说也就自动放弃了,有个别的不愿放弃的同学怀疑问题出在自己的分数上,死活要求叶企孙实言相告自己的得分,叶企孙却从不愿说出分数,只是耐心劝说他们放弃原来的打算。

叶企孙如此尊重别人,甘愿放低自己,不是因为自己真的低矮,相反,此时的他在清华正如日中天,高耸得像珠穆朗玛峰。叶企孙才华横溢,16岁就完成了《考证商功》这篇才华横溢的学术论文,两年后发表在《清华学报》上。此后他一发不可收,又在《清华周刊》发表了《革挂解》《天学述略》,在《清华学报》发表《中国算学史略》,深得梅贻琦等老师的器重。赴美留学后,叶企孙又写出了《用射线方法重新测定普朗克常数》这篇轰动世界物理学界的论文,被美国人称为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由于它的精确,此后里,世界物理学界对这个测定无人再敢问津。清华是把他作为杰出人才引进来的,从个人的职业影响力来说,当时的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物理系仅有的两名教授之一,梅贻琦出任教务长后他又变成了唯一的一个,是学校少壮派教授的领袖,备受大家推崇。如此情况下,还能将自己放低到尘埃,非常不容易。

将自己放低到尘埃,必须不怕淹没了自己。像叶企孙,才华出众,人品非常高尚,然而,他不屑于宣传、张扬自己,这样很可能形成如此局面:以个人素质论,这个人确实极其厉害,但社会上的人出于某种隔膜也许并不觉得他厉害。假若不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假若不对名利多一点超脱,一个人很难抵达如此境界。

世界上有两种牛人,一种有点小成绩,就千方百计张扬自己,总觉得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完美无缺,自己拥有的每一种特长都人所不及。叶企孙这类人不同,一方面他确实拥有极高的天赋,出类拔萃的才华;另一方面他更有一颗平常心,能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可能有别人不具备的长处,因此自觉地不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比,自然也就不会觉得自己如何高人一等。换句话说,叶企孙将自己放低,不是出于刻意,而是出于对他人已经显现或潜在的能力的欣赏。

放下姿态 放正眼光 放低要求 篇7

我想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负责、宽容的老师。如何做到这些呢,下面我结合我的亲身经历简单阐述一下。

一、请做一个倾听者,放下姿态,心平气和

最近经常看到某某学校孩子轻生的新闻,我觉得发生这种悲剧,不仅仅家长、社会需要反思,老师也该静下心好好思考,为什么作为一个孩子灵魂的工程师,你却制造了一项“失败的工程”。有些孩子天生胆小、内向,心里喜欢藏事情,遇到烦恼,他不敢,甚至不愿向同学倾诉,长此以往,孩子内心是孤独的、脆弱的,甚至是恐惧的。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作为班主任,自己班的学生就该是自己的孩子,你怎么忍心让孩子承受那么多压力与情绪,让自己的品行变得畸形呢?倘若你愿意蹲下身子,放低姿态,用你的随和去靠近学生,用你的耐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你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那么悲剧或许不会酿成。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去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女孩,因为爸妈吵架而突然变得闷闷不乐,与以往的她判若两人。于是我走到她身边,告诉她,我愿意听她心中的不愉快,愿意与她分享她的忧愁。她缓缓地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我也及时与家长进行了谈话,希望家长给孩子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该生也逐渐从忧虑中走出来。我回想着,或许我长得并不美丽,但在我弯下腰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老师。

二、请做一个长者,宽容待人,以理服人

我也曾歇斯底里、恶狠狠地瞪着学生,大声质问孩子的过错;也曾怒火冲天,像泼妇一样谴责学生,谴责他们不按时完成作业,谴责他们不尊重纪律,不知道尊重老师,谴责他们自私自利,不知道为集体付出。现在转念一想,我口口声声说孩子不懂得尊师重道,可我自己大声斥责,哪里尊重学生了呢?我做错过这样一件事,它让我觉得我在这份事业上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我们班有一个女生,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是一个得力的小助手。但是她活泼好动,总是喜欢上课做小动作,排队讲话,出于一个老师对好学生苛刻的要求,我开始找她谈话,一次两次,渐渐地我失去了一个老师该有的耐心。我开始批评她。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突然变得安静了,不再随意讲话,不再批评其他学生的过错。回忆过去的种种,我想可能是我错误的教育方式让一个活泼的孩子受到了伤害。她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因为妈妈和老师不喜欢我那样,妈妈总是夸别的女孩子。”听到这里,心里只有愧疚与挫败感,因为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意间的言行却深深地伤害到了孩子,而结果却是让一个活泼的孩子丧失了自己的天性。都说榜样在教育的路上是条捷径,老师是一把标尺,那我这样为学生做了什么榜样呢?孩子成天生活在谴责里,只会加重孩子对老师的恐惧与厌恶。其实我们何必和孩子赌气,何必把自己不成熟的一面暴露在孩子面前呢?当初你选择了教育这条路,难道还没为这些小事做好准备吗?用一颗宽容的心对自己、对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怎么做”: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你的做法错在哪里?你应该怎么做?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一件事情,不要用所谓的成人意识不由分说去批判学生,请将事情原委调查清楚再去追究对错,做一个让孩子信服的班主任,请用你的道理去说服学生,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从内心深处去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请将自己心中最大的一个角落腾出来留给学生,用宽容去包容学生,原谅学生,让孩子知道他依旧是最棒的,老师期待他以后的表现。一个微笑,一个道理,足以改变孩子。

三、请放正自己的眼光,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要以学业成绩去束缚孩子、评价孩子,更不要以此去偏心某个孩子。孩子虽然单纯,但他们心思十分细腻,他们每一个人对老师的喜欢以及渴望得到老师关爱的程度是一样的,请不要因为你短浅的目光而遗漏个别孩子,伤害他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价值远远超于知识传递的价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或短处,我们班主任应该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孩子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个性飞扬,让他们的每一个优点都可以熠熠生辉。公正地评价孩子、对待孩子,你可以偏爱孩子,对胆小的孩子多一份鼓励,对贫困的孩子多一些关爱,对顽皮的孩子多一份警醒。要记住,作为一个班主任,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

四、请放低要求,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孩子做到“一高一低”

听起来这样的做法可能很矛盾,但一旦实行起来,你会发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很简单的道理,都说“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学习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踩稳,需要由浅入深地去吸收,同样的道理,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循序渐进等高峰”。一年级的儿童才七八岁,心理和认知水平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当他们一下子从幼儿园中脱离,走进小学的门口,面对的不仅是新的老师、同学,还有新的生活环境与要求,这对于成年人来说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更何况是一群适应度几乎为零的孩子呢?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从实际出发,建立一个适合一年级孩子心理发展的评价制度与要求。于是我将小学看成是孩子人生的起点,在幼儿园,孩子感受最多的应该是陪伴,那么在小学,我想让孩子受到更多的是教育。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贪玩的,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去调控这种天性,让贪玩与好动也可以成为孩子身上的优点。鉴于这种独特的心理因素与年纪,我觉得在培养习惯的时候,我们要低要求,不要以对待高年級的眼光去要求与约束学生。比如,你想要一下子完全制止孩子课间打闹、上课集中精神、吃饭安静、排队整齐,这是违背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倘若你一意孤行,说不定会让孩子出现恐惧自闭的心理,收到相反的效果。我们需要体谅与原谅,体谅孩子犯错时的心情与想法,毕竟一个孩子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也没有太强的是非辨别能力,他们的幼稚与顽皮需要你深入内心去了解。原谅他们的过错,其实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如果一个小孩从不犯错倒是会让我担心,既然是正常的事情,我们有什么责备的理由呢?放低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是让孩子进步的一个必然过程。

而“高要求”是在低起点的基础上谈的,是针对老师对孩子犯错的态度。我们可以放低对孩子的要求,体谅孩子的身心与犯错的理由,但并不是以为我们老师对待一年级学生要放纵。低起点是不要给孩子一下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按照孩子发展的特点来,那么老师对孩子提出的低要求孩子要逐渐去学会。我并不要求孩子能一下子改正自己的缺点,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你需要提醒他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可行的,让孩子有这个是非意识。决不允许孩子在同一件事上做错太多次,就这是我所说的高要求。

简而言之,低起点、高要求就是让孩子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学会与接受新环境,从不懂到懵懂,从懵懂到了解,从了解到做到。

上一篇:督查部期末工作总结下一篇:班级五星评比量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