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风

2024-10-15

中班科学活动风(共16篇)

中班科学活动风 篇1

中班科学活动--------风

乐亭镇吉祥寺中心小学

魏秀英

设计意图:

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平时不太被幼儿所关注,幼儿对风的感受就是吹的眼睛睁不开,冬天有风的时候很冷等等,这些使得幼儿不喜欢风,为了让幼儿能够了解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设计时以“玩风”为切入点,幼儿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初步解风的形成,同时通过听故事、看图片,了解风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感知风,启发幼儿思考:空气是怎样变成风的 ?

(2)初步了解风的种类和用途,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块纸板,一个气球,一根塑料管,一个纸扇,一个风车。

2、教师:录音机、磁带、一个风车、一个彩色纸帘、一

个气球、台风、大风、小风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熟悉学生:今天有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你们愿意吗?(愿意)那咱们拉拉手做个好朋友吧!“拉拉手、拉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2、引入课题

A、今天老师来特意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玩具(出示风车),你们看是什么?(风车)玩过吗?怎样让风车转起来?看谁想得办法多?找幼儿说一说,试着让幼儿做一做。

B、老师还有一个与大家不一样的办法(出示吹鼓的气球)谁知道气球里装的是什么?(空气)教师把气球嘴对准风车,松开手,你们发现什么?(风车转了)

小结:用嘴吹,拿着风车跑,空气从气球里跑出来,都是空气流动产生了风,有风它就转,所以叫风车。

二、探索空气怎样变成风

1、让幼儿感知风

A、老师又把气球吹鼓了,气球嘴对准小女孩的额头,松开手,请小女孩讲一讲:有什么感觉?(凉飕飕的有风)再请其他小朋友你们讲一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头发飘起来了,气球瘪了)

B、思考:气球瘪了,空气跑到哪里去了?

(讨论后找幼儿回答)

2、幼儿试验

A、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气球,把气球吹鼓,气球嘴对准自己的小脸蛋,闭上眼睛,松开手。有什么感觉?(凉飕飕的,有风)B、小盆里还有一些材料,有硬纸片,纸扇,塑料管,利用这些材料能产生风吗?赶快动手试试吧!找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的?

小结:用扇子扇,用管吹,都是使空气流动产生了风。

三、观察体验,比较风的大小

A、(出示彩帘)老师这有一个五颜六色的彩帘,你有几种办法能使彩帘飘起来?看谁想的办法多?找幼儿说一说。让幼儿动手试一试。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让彩条飘起

来。

B、老师演示:轻轻地扇彩条,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

么?(彩条轻轻的飘动)

老师用力地扇彩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彩条飞起来了)

思考:怎样让彩条飞得更高呢?(大家一起扇,产生的风大,彩条飞得高。)

小结: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小,用力地扇产生的风大。

四、了解风的种类及风与人类的关系

A、风的种类可多了,不光有大风、小风,还有龙卷风、台风呢!风的本领到底有多大呢?咱们听一个故事《风的本领》,边听故事边想:风妈妈又几个孩子?你喜欢哪一个?

B、放录音,同时贴上台风、大风、小风的图片。C、提问:你喜欢哪一个孩子?为什么? D、怎样让台风也做对人类有益的事呢?

五、玩风车

大风和小风这两个娃娃作了许多好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我们都喜欢他。刚才风娃娃悄悄的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就在教室外面等着我们呢!他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咱们拿上自己的小风车,去找风娃娃,和他一起体验一下玩风车的快乐,好吗? 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在中班科学《风》的活动过程中,以“玩风”为切入点,幼儿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初步解风的形成,同时通过听故事、看图片,了解风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总体来说,活动是成功的,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以一种主人公的姿态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科学活动带来的魅力。而教师也能明确的将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出来,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

但是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在活动中,通过怎样让风车转起来这一活动探索空气怎样变成风,接着通过怎样让“采帘”飘起来的实验让孩子们比较风的大小,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地尝试。但,有的幼儿知道,不会用语言表达,还需要加强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风 篇2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孩子们在绘画的时候常常喜欢把各种颜色都涂在画纸上。在他们把颜色不小心涂在一起的时候, 发现了颜色的不同变化, 对此产生了好奇。而这个活动正来源于此。

二、目标

(1) 知识技能:观察两种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第三种颜色 (间色) 。

(2) 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

(3) 情感态度: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

三、重点

引导幼儿发现不同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在设计活动时, 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 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 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

四、材料准备

给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自制课件、颜料、水杯、滴管、棉签、纸盘、水瓶。

五、活动流程

1. 通过认识颜色带领幼儿进入游戏情境

引导幼儿了解颜色混合之前, 首先要认识颜色。

(1) 通过图片进行PPT的链接, 让幼儿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颜色, 复习认识的颜色。

(2) 为了给幼儿一个完整的情境, 把白板笔变成小小的魔术棒, 通过小魔术带领幼儿进入游戏情境。在幼儿寻找相应颜色时, 对图片进行隐藏设置, 给幼儿一个神秘的学习情境。

2. 活动的重点

引导幼儿发现不同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幼儿通过操作课件和动手实验来拯救我们的“魔幻花园”。

首先, 利用链接音频的功能, 对“魔幻花园”的主人进行了拟人化设计, 对幼儿提出此次活动的要求。其次, 游戏中涉及“小黄和小兰”为了帮助小仙女给小草浇水的情境。在情境中, 利用电子白板图片隐藏的功能, 对需要出现的图片进行预先隐藏设置, 当点击白色画面时, 颜色依次出现。由此引出第一个要操作的小实验。

在幼儿操作后, 运用电子白板进行实验的验证。利用神奇墨水的功能, 让幼儿展示两种颜色覆盖后出现的第三种颜色。最后进行颜色的填充。

这时, 我们的游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情景—第三种颜色的出现。利用神奇墨水把红色隐藏在大树的后边, 让幼儿对新出现的颜色有期待和神秘的感觉。

再利用图片的拖拽功能把红色拖拽到黄色和蓝色的旁边, 进行第二次实验的准备。当幼儿提出黄色和蓝色都可以和红色混合出一种新颜色的时候, 问题出现:我们只有一张红色图片。利用图片复制的功能复制出两张图片, 给幼儿展示了完整的实验过程。

在幼儿实验后, 利用颜料填充的功能, 对“魔幻花园”进行颜色的填充, 直到我们的小仙女宣布魔法解除, 我们的拯救行动胜利。

六、总结和提升

科学活动最后要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结果。利用图片层的设置和图片链接, 展示出原色和间色之间的关系, 让幼儿一目了然。

我们的活动由一首《颜色歌》开启了“魔幻花园”的大门, 随后的小魔术更为活动增加了神秘感。幼儿进入了自主学习, 在情境中思考、游戏, 再动手进行操作, 最后胜利拯救了“魔幻花园”。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 他们的兴趣容易停留在操作上。因此, 在课件的设计上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 还要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 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 从而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最后形成了幼儿、媒体、教师之间的三方互动。

中班科学活动:大雁南飞 篇3

当问孩子们从哪儿能看到秋婆婆的影子时,孩子们都会想到发了黄的落叶、成熟的果林、或者金色的田野……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大自然中的许多植物都随着秋天的到来而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孩子们感知到秋天里植物的变化,也从天气和自己的着装中体会到秋天的到来,可是动物们在秋天里做些什么呢?我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选择了“秋天大雁南飞”这个极具代表性的话题,设计了“大雁南飞”这个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大雁等候鸟秋天往南飞的生活特点。

2.产生探索动物习性随季节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秋天到来给植物带来的影响及变化。

2.材料准备:大雁南飞时排成“一”字和“人”字形的图片;背景音乐:儿歌《雁群》;一张做游戏用的大地图。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主题。

提问:小朋友们是从哪儿看出现在到了秋天的?

(评析:引导幼儿想到树下的落叶、各种成熟的果子和金色田野等植物的变化,然后提示幼儿想到天气的变化,自己的着装与夏天有什么不同。)

小结:秋天里,有些叶子从树上落了下来,果林里的果子成熟了,就连小朋友也因为天气变凉穿上了外套,小朋友知道小动物们在秋天会做些什么事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认识一个新朋友——大雁。

2.认识大雁。

(1)多媒体展示大雁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大雁的样子,通过学大雁飞和它的叫声,找出外形、颜色等特点。

小结:样子像只大鸭子,宽宽的嘴巴,飞起来时,尖尖的翅膀上下扇动,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

(2)介绍大雁的食物以昆虫和植物的种子为主,用问答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大雁的生活方式,如群居、迁徙,重点介绍大雁会在秋天飞向温暖的南方,春天再飞回北方。

(问题举例:图片中的大雁往哪儿飞?为什么飞到南方?如果不飞去南方会有食物吗?)

(3)用对比的方式,让幼儿找到大雁生活方式与其他鸟类不同的地方。举例:麻雀、老鹰。

小结:像这种跟着季节变化而“搬家”的鸟叫候鸟,大雁就是候鸟。

3.大雁排排队

(1)请幼儿欣赏一组大雁排着整齐队伍往南方飞的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是怎么排的?队伍的形状像什么字呢?

让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猜一猜为什么大雁要排成“一”字形或者“人”字形的队伍飞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2)教师讲解,揭示原因:是因为它们整天飞,飞一两个月才能到南方,单靠一只雁的力量太小了,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有劲的大雁在扑翅膀飞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这样小雁就不会掉队啦。

4.我学大雁飞。

教师指导个子高些的孩子站在中间做队长,玩大雁飞的游戏,一会儿变成“一”字形,一会儿变成“人”字形。

教师出示已经设计好障碍物的大地图,讲明规则:从地图上写有北字的一端出发,穿过山洞(提示:变成人字形才容易通过)越过山坡等“飞”到画满食物的南方,先到的小组为胜。

5.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还有哪些动物也像大雁一样在秋天到来时,生活会发生变化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想一想,找一找。

活动延伸:

1.在图书角摆放关于大雁及其他动植物秋天变化的图片、故事。

中班科学活动风 篇4

活动名称:

顽皮的风娃娃(阅读活动)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风娃娃的表情、动作。

2、初步了解自然界的风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连环画《顽皮的.风娃娃》

2、幼儿每人一本图书

活动过程:

1、引疑激趣:

出示图片“风娃娃”“看看谁来了?”(风娃娃)“这个风娃娃会变魔术,让我们来看看图画,它是怎么变的?”幼儿看图画想象。

2、幼儿自主阅读:

(1)出示连环画《顽皮的风娃娃》,让幼儿自由看图画阅读。

(2)教师观察,聆听幼儿的阅读情况,随机解答个别幼儿的疑问。

3、分析理解:

(1)教师设疑,引导讨论:

“你选择哪一幅图画,说说风娃娃是怎么变魔术的?”(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2)教师指到幼儿选择的相应的图画请幼儿讲解。

教师提醒幼儿“风娃娃可能是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呢?”

(3)重点观察讨论:

“我们从头开始一起来阅读一次吧:

图二:风娃娃轻轻一挥,草地上的花、树怎么样?

图三:风娃娃吹向人们,人们怎么样啦?

图四:风娃娃用了点劲吹,大地又怎么了?(飞沙走石)

图五:发生了什么事?大树怎么会倒地,房子怎么会倒塌?

图六:风娃娃使劲地吹向大海,又发生了什么事?(海啸)

(4)阅读完后,表达感受:

a“风娃娃与人们开的玩笑是越来越怎样啊?”(越来越大)

“从什么样慢慢的变成什么样了?”(开始是轻轻地一挥,然后是吹了一口气,后来又加了点力吹,然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最后又用力吹向大海)

b“你喜欢什么样的风娃娃?不喜欢什么样的风娃娃?”

4、完整阅读:

(1)幼儿看连环画,欣赏老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用动作表演。

5、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 篇5

1、知道垃圾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毒有害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准备:课件,废旧垃圾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垃圾与生活的关系。

1、出示地球妈妈图片。

师:今天,老师把地球妈妈请来了,你们看,她怎么了? 师:她为什么这么伤心?

2、了解垃圾及垃圾与我们生活的的关系。师:你认识这些垃圾吗?是什么垃圾?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如果大家不讲卫生,乱扔垃圾,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怎么样?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减少垃圾或处理垃圾?

二、垃圾分类

1、师:刚刚,地球妈妈请小朋友把垃圾扔进了一个垃圾箱里,觉得太乱了,想请你们分分类,好吗?

2、师:老师这里有4个垃圾桶,表示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自己探索各种垃圾的分类。

3、看视频,听清洁小博士进行介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质。

4、认识垃圾分类箱

有4个大的垃圾箱,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们知道“可回收物”垃圾箱里分贝应该放什么样的垃圾吗? 写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里应该放什么养的垃圾? 5,出示两个一样的垃圾箱,上面贴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志,在桌子上摆放各类废纸、塑料瓶、饮料罐、食品垃圾袋、果皮,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请幼儿说说这些垃圾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中。

6、小结:塑料、金属和废纸都可以回收再制造有用的东西,如废纸可制成再生纸等,把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这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之一。

三、结尾

1、参观幼儿园的分类垃圾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1.了解金华火腿的基本特色,以及制作火腿的流程。

2.知道金华火腿是金华的土特产之一,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实物火腿、制作火腿的工艺流程图(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火腿,引出金华火腿的传说

1.小朋友们,看看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是火腿)没错!火腿是我们金华的土特产,关于火腿还有个传说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讲述金华火腿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名将军叫宗泽。他打了一场胜仗回来,乡亲父老们争着送猪腿给宗泽将军带上,送给那些和他一起打仗的将士吃。可是因为路十分的遥远,于是宗泽将军想了个办法,在猪腿上撒了一些盐,因为这样,火腿不会变质,就不会坏掉。没想到撒上盐后,猪腿的颜色变得很红,红的像火一样,所以得名为“火腿”。

老师还非常骄傲的告诉小朋友,宗泽将军就是我们金华义务人,所以火腿也是金华做的最正宗,最好吃,最原汁原味。我们金华还获得了“中国火腿之乡”

称号,火腿也已经畅销到国外。

二、了解火腿的制作工艺流程

1.讨论:你局的火腿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成的?

2.请小朋友欣赏一下,火腿到底是怎样做成的?和你们猜想的有哪些不同?

3.幼儿观看简明的工艺流程图(PPT),并交流讨论和总结

三、品尝火腿,了解火腿的特色及做法

1.让幼儿品尝火腿

2.了解火腿特色及营养价值(特色:皮色黄亮、形似竹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鲜美可口)

中班科学活动风 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幼儿科学,探究

1 案例呈现

活动目标: (1) 探索用各种材料与纸板游戏, 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 尝试用游戏棒顶纸板, 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 发现生活中“顶”的现象, 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废旧纸板。 (2) 薯片罐、牙膏盒、固体胶、长纸筒、酸奶瓶、粉笔等各种废旧操作材料。 (3) 多媒体课件:有关“顶”的现象。

活动过程:

(1) 顶一顶, 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设置情境:教师和幼儿开心地外出郊游, 遇上了下雨, 一时找不到躲雨的地方, 意外发现了许多纸板, 于是大家把纸板顶在头上当作小伞, 由此引出活动。

引导幼儿发现地上的纸板, 并顶在头顶示意挡雨。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

(2) 试一试, 用身体的其他部分顶纸板。

(情境:天空放晴, 请小朋友围成圈做游戏)

师:除了可以用头和纸板做游戏, 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玩纸板呢 (鼓励幼儿用手、脚、背、膝盖等部位顶起纸板)

(3) 找一找, 还有哪些材料也能顶起纸板。

出示薯片罐、牙膏盒、粉笔等操作材料, 请幼儿去找一找, 还有哪些材料也能和纸板玩游戏。 (引导幼儿从大的、宽的材料开始尝试, 再逐步使用截面小的材料)

①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游戏,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用哪些材料玩了游戏, 初步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师:请刚顶起纸板的小朋友告诉大家是用哪些材料, 怎么顶起来的……

②启发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面” (横截面) 大的物体容易顶起纸板, “面”小的物体不容易顶起纸板。

师:你们发现哪些材料容易顶起纸板?哪些不容易顶起纸板?这是为什么?

③引入难题, 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

师:怎样才能用游戏棒、粉笔顶起纸板呢?

请幼儿尝试每人用一把游戏棒顶纸板;

幼儿尝试每人用三根游戏棒顶, 纸板 (原理:三角支撑) ;

鼓励幼儿分组游戏, 合作用游戏棒玩“顶纸板”的游戏。

(4) 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存在“顶”的现象。

出示多媒体课件, 引导幼儿边看边说。

(5) 结束活动: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并寻找“顶”的现象。

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活动分析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 学习所强调的是内容本身而不是终结, 同时, 对内容的理解是探究过程的自然结果。儿童好奇心强天生就向科学家一样, 只要给他们机会, 他们就会参与到他们自己的试验和问题的解决中去。《纸板顶顶乐》这个活动能够关注到幼儿探究的整个过程, 从材料的变化上都是很自然的过渡, 幼儿也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教案中一直强调幼儿体验“顶”起纸板的过程, 并没有强调幼儿该知道有关“平衡”内容, 这就是以过程为导向的探究。以下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活动中各要素的分析:

2.1 关于学习者

建构主义的学习者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 他们是带着不同的经验、观点和不同的学习方式进入教育环境的, 他们要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建构知识。《纸板》的活动中, 幼儿在各自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尝试和实验, 有个别幼儿可能能够快速地发现关于“平衡”的奥秘, 如:在使用游戏棒或粉笔顶纸板时, 能很快地想到多使用几根来共同支撑, 在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就能很快地观察到这成功经验, 并很快进行尝试, 从而进行经验传递, 使支撑方法“五花八门”, 再到最后发现“平衡”的奥秘, 这些都是幼儿自己智力活动的结果。

2.2 关于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提供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情境——这是一种鼓励自我导向的学习、体验、问题解决和社会互动的环境。这些情景必须是支持的、激励性的、促进性的, 以帮助孩子建构知识。教育情境必须在空间、时间和课程领域上具有灵活性。

教师对孩子活跃的讨论给予宽容和鼓励。

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一活动案例的设计十分关注促进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教师的指导语并不多, 使用的多是“试一试”“找一找”的预设情境, 幼儿自我探究的空间比较大, 幼儿能够通过不断的尝试, 发生错误去思考和发现, 这既是对操作能力的锻炼, 更是一种科学态度的培养。

2.3 关于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作为一个积极的促进者, 要确立教育情境, 仔细观察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随时随地地进行有助于孩子理论建构的互动, 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和他们的互动而调整环境和活动, 支持孩子间的互动是他们在互动中学会解决冲突、自我表达以及建设性交往。

正如该活动, 教师一直在引导幼儿进行不同的尝试, 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实验和发现,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去“顶”纸板, 用灵活的提问策略和设问策略激发幼儿讲出来, 让幼儿动手操作, 体验成功, 使他们与同伴分享经验, 能够把不同的平衡经验进行迁移。幼儿一直关注于纸板和实验, 教师只是言语的提示和引导, 在活动中明确地展现了教师的角色, 即: (1) 教师是观察者: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可能需要一直关注着幼儿的一举一动, 在观察中给予适当的言语指导, 再根据幼儿的尝试经验, 开始下一步的预设, 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2) 教师是提问者和设问者: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必须能够向儿童适时地提出问题, 并在不影响儿童的情况下设置能够激发儿童形成认识的问题情境, 如“想一想, 你们发现哪些材料容易顶起纸板? (薯片罐等) 哪些不容易顶起纸板? (游戏棒) 这是为什么?”这种适时的提问, 就为幼儿提供了支架, 促使幼儿进行下一步的探究。这种能力根源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3) 教师是环境的组织者:在这个活动中, 非常需要教师精心且明确地组织内容和材料, 以便儿童能够从中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如教案在第三部分对材料的逻辑安排, 都体现了这一点。

2.4 关于活动本质

建构主义强调为幼儿所设计的活动必须能够促进他们理论的建构。在本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既多样化, 又源于生活, 是幼儿常见的生活材料, 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下尝试使用, 不断地进行思考, 观察发现材料使用的变化过程, 如, 从实用身体顶纸板到用酸奶盒、固体胶、游戏棒等材料, 整个变化的过程促使儿童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用不同的材料快速地顶起纸板”这样类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成尚荣.为儿童幸福前行铺设好“跑道”[J].早期教育, 2005.8.

中班科学活动:趣玩扑克牌 篇8

1.发现扑克牌的多种有趣玩法,探索如何让扑克牌站立,感受扑克牌短边对折和长边对折稳固性的不同。

2.能积极、主动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拓展思维,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萌发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探索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扑克牌(包括长边、短边对折的牌,用于比大小的lO以内的牌)、篓子、盘子各若干,与扑克牌有关的变魔术视频,铃鼓,自制的皇冠等。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手指游戏“开门”,有搭积木、折纸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双手合拢(一张扑克牌藏于手掌心),边念儿歌边依次打开五个手指。

儿歌内容:一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开开进不来。四门开开进不来,五门开开我进来。

指导语:打开我的五指门,里面藏着什么?

二、比一比,了解扑克牌的外部特征

指导语:仔细看看你的牌,和别人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边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牌边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扑克牌上的花纹、图案、数字各不相同。

指导语:扑克牌可以怎么玩呢?一起和石老师玩个“比大小”的游戏吧。

如教师说“比、比、比大小,我是红心4,谁的牌比我大,请你赶快举起来”,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迅速作出判断,如果手中的牌比4大就举起来。

三、试一试,让扑克牌站起来

指导语:小朋友们猜一猜,扑克牌可以站起来吗?我们让它站在小椅子上试试吧。

幼儿尝试,教师观察,及时肯定幼儿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表述,如“让扑克牌靠着椅背站

指导语:怎样才能让扑克牌自己站起来呢?

幼儿再次探索。教师引导他们用折叠的方法尝试,重点介绍“短边对折”和“长边对折”,

四、搭一搭,感知长边、短边对折稳固性的不同

1.出示长边、短边对折的扑克牌,探索高楼怎样搭。

指导语:老师这儿有什么?它们能站起来吗?那可以用它们搭高楼吗?谁来试试?

请两名幼儿分别用长边、短边对折过的两种牌搭高楼,发现“很难叠高”后,教师出示未折过的扑克牌。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小结:搭高楼时动作要轻,一层楼上平放一张扑克牌,再搭第二层,用这种方法搭高楼就容易多了。

2.尝试用长边、短边对折过的扑克牌分别搭两座四层小楼,比比哪种楼房比较稳固并说说原因。

3.搭高楼比赛,比比谁搭的楼房又高又稳。

指导语:我们发现短边对折的扑克牌搭的楼房比较稳,那现在就用它来进行搭高楼比赛,同等时间内谁搭的楼房层数最多最稳固,谁就是我们班的搭楼高手。

幼儿比赛,教师提醒幼儿动作要轻。搭得最高最稳的幼儿,教师奖励他一顶皇冠。

五、赏一赏,感受扑克牌玩法的多样性

1.“刮牌”表演。

指导语:石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扑克牌,我不仅能让它们都站立起来,还能让它们听口令走路呢。

2.欣赏变魔术视频,结束活动。

指导语:扑克牌还是魔术师的最爱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师是怎样用扑克牌变魔术的。

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风车,初步了解风车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尝试制作简易风车。

3、通过实验操作,知道风车的转动速度和风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快乐的风车》

2、小纸盒、冰棒棍、胶水、剪刀、彩色水粉颜料等制作玩具风车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教师:老师认识一个快乐朋友,只要有风的时候,它就会开心地跳起舞来,它是谁呢?

2、教师呈现【图片欣赏】,为幼儿展示不同的风车图片。

教师: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情况下会转动?你玩过风车吗?

3、教师小结:风车是依靠风的运动来转动的,有风的时候风车就会开心地“跳起舞来”。

(二)瞧一瞧:风车的作用

1、教师:刚才大家见到的都是玩具风车,你们知道真正的大风车长什么样子吗?

2、教师呈现【荷兰风车】,展示真实的农场风车图片。

教师:想一想,大风车有什么作用?

(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教师对此进行肯定)

3、教师分别呈现【发电】和【提水】,播放“风车”,使其转动产生动画。

教师:瞧,风车转动起来后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田野呢?

4、教师:当大风车转动起来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帮助人们发电和提水。

(三)做风车

1、教师播放【制作风车】,为幼儿呈现如何制作简易风车。

2、配合教师亲自演示(可以采用其他风车制作方法),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制作玩具风车。

(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

(四)玩一玩

1、做好风车后到户外跑一跑,比比谁做的风车转的快。

2、教师:风车的转动和风的大小以及跑的速度有关系,跑的快,风就会大点,风车就会转的快一点,跑的慢,风就会小点,风车酒会转的慢一点。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1.通过看、摸、尝,了解甜瓜的主要外形特征和味道。

2.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甜瓜的形状、颜色、味道。

3.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有关甜瓜生长的牒片,实物甜瓜若干,刀一把。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甜瓜,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1.提问:小朋友,你吃过什么瓜?

2.出示甜瓜:你吃过这种瓜吗?你觉得味道怎么样?”“这种瓜是我们嘉善人自己种的叫甜瓜。”(老师用很神气 的口吻说)

二、通过观察、品尝让幼儿对甜瓜的基本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1.给每组幼儿的桌上都摆上甜瓜,幼儿进行感知探索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某某小朋友还敲敲甜瓜呢”,“某某小朋友还用手摸摸、压压、滚滚甜瓜呢”)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感知、探索和发现。小结。

3.感知甜瓜内部的特征。

教师可让幼儿猜猜甜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甜瓜内部结构的兴趣;切开甜瓜让幼儿观察并品尝。提问:甜瓜里面是什么样的?小结。

三、观看甜瓜的录像。

“甜瓜长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片关于甜瓜的牒片,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下好吗?”

提问:“刚才,牒片中说的甜瓜是谁种的?”“我们嘉善人真能干会种这么甜的瓜!”

论素质教育中班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篇11

关键词:素质教育;班风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0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要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必须做好“加”与“减”。“加”即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减”即减轻学生负担。素质教育中“加”和“减”是一个统一实施的系统工程。只有“减”下来,才能“加”上去;没有“减”的自觉,“加”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样,看不到“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难以调动“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素质教育中,要处理好“加”与“减”的关系,首要的是以创新精神,树立良好的班风。

所谓班风,是指班集体的行为风尚。它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由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形成的,也是全班师生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是一种较稳定的群体精神风貌,并随时间增长而不断完善。一般来讲,班风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指良好的风尚。如有远大理想与抱负的学习动机;刻苦求知的学习态度;尊师爱生的人际关系;勤俭朴实、助人为乐的生活作风;民主公正、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团结求实的集体主义精神。二是有别于其他班的独特风格。

一、班风形成的理论

(一)班风形成的内部力量

约束力的形成。在校纪校规的基础上,制定一套适合本班情况的班规,使之对全班成员有约束力,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十分重要。初一阶段学生刚从小学进入新的学习环境,面对规范的权威性,只能按规范行事,约束自己,被动服从。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合理性,便逐渐过渡到自觉按班规行事的遵从阶段,最后把规范变成自觉行动,深深融入自己的观念中,达到内化的程度。

凝聚力的形成。凝聚力的形成是增强集体团结、集体荣誉感的基础。集体成员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班主任、班干部的人际关系对凝聚力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因此,要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其发挥核心作用。实践证明,当全体成员由情感互相投入发展到理想目标完全一致时,班集体的凝聚力就显得十分强大。

舆论的形成。舆论是班集体成员对人或事的是非曲直的评论所产生的力量,是集体意志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鞭挞丑恶、弘扬正气。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是非观、荣辱观、善恶观的教育,让大家能确立一个正确的标准,发扬民主意识,才能造就出强大的舆论力,为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导向作用。

(二)班风形成的外部力量

学校内部成员对班风形成的影响力。学校各级领导的举止言行,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会直接或间接给学生以很深的烙印。每年进行的评比先进个人和集体的活动,学生会干部的选择,奖学金的发放,其结果公正与否也会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此外,教师的言谈举止、品格情感,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可能起到强化或改变学生道德观念、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作用,任课教师除了传授好专业知识外,对社会要多作正面宣传,不能过多地宣扬社会的阴暗面,要激励学生为国家未来的前途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班风形成的影响力。如今的学生,再不可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他们通过家长、亲属,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书刊、广播、电视和电脑网络等,及时了解到社会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班集体成员产生着有利、有弊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上泛起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败现象等,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是一股逆动力,必须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以“先入为主”的教育,形成集体心理定势,以此来削弱社会消极现象对学生的影响,为良好班风的形成铺平道路。

独特班风的形成。所谓独特班风,是指不同于他班,只为本班所具有的某些优异行为风尚。独特班风的形成是班主任工作作风的体现,离不开良好校风这一大环境基础。班主任要善于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工作。笔者曾有过“班干部轮流选任制”的尝试,即每学期由学生自己发表“施政演说”,大家根据你的“竞选纲领”选择出新一届班干部,逐渐形成制度,内化为一种独有班风。这样做,使大多数同学有机会得到担任社会工作的锻炼,满足了青年学生追求上进的荣誉心,减少了班主任“一言堂”的用人错误,发扬了民主作风,调动了全班同学争做主人翁的积极性,受到普遍欢迎。

二、班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塑造良好班风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塑造良好班风,应当坚持民主公正办事、为人师表先行、关心体贴为本、全面发展育人的重要原则。

民主公正办事。首先,选拔班干部要民主。新生初入校,只能通过学生档案与短期观察,定出临时班干部。待同学相互熟悉后,就过渡到由学生自己选举。相信同学的识别力,不以自己的好恶用人。实践证明,班干部民主选拔、平等竞争是建立良好班风的重要一环。民主公正还表现在对待全班同学上。一个班几十位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心理状态各异。有的不善言辞,性格内向;有的热情活泼,生性开朗。爱找岔子者有之,喜恭维奉承者有之。面对这些差异,要基本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倚、不亲疏、办事公正,形成一股风气,这也是良好班风的内容之一。

为人师表先行。班主任要言而有信,言而有行,时时处处带头作表率,既劳心又劳力.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样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才会使班风纯正。

关于体贴为本。“学会关心”曾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目标,其内容包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等。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子女交给学校、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就应该怀着父母般的爱,给学生以关心,使学生时时感到集体的温暖。在这种风气教化下,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形成风气就是班风。

全面发展育人。全面发展既指德智体几方面整体上的发展,也指个人多方面才能的发展,班主任必须善于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能带领学生投入各项课外文化活动,特别是在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等方面,向学生展示班主任的行为美,进而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课堂上,工整的板书,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欣赏到硬笔书法的美;业余时间,教学生识简谱,参加学校文艺演出;体育活动中,同学生一起参加队列训练、体操比赛。班主任的亲身参与,促进了班上业余文体活动的开展。班上可成立种种业余兴趣小组,如绘画、文学、文艺、棋类、体育、书法小组等,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增加了兴趣,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中受到了锻炼。这样,全面发展育人可以收到可喜的成果。

参考文献

中班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策略 篇12

一、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紧密性

科学小实验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 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 也就是说, 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 以中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 并对中班幼儿发展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并以此为依据, 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如在中班主题活动中“常用的工具”,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试试小锤子”“乒乓球站稳了”“有趣的尺”“摩擦起电”等等, 孩子们在丰富、有趣的科学材料中, 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与主题相关的经验, 同时也获得了初步的科学启蒙教育。

二、注重材料投放的趣味性、丰富性

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 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 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 减少幼儿的压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磁铁实验《小鱼游游游》,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大池塘的情景, 除小鱼外, 还可准备各种各样的立体小动物, 如青蛙、小鸭子、小乌龟、小螃蟹等, 当一个个小动物在“池塘”游弋起来, 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也在玩中感受到磁铁的特性。

三、注重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层次性

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 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在科学实验中,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过程激发幼儿兴趣、获得操作经验。例如“会亮的电珠”, 往往是教师准备一些小灯珠、电池、电线等, 但一味摆放出这些材料, 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幼儿不知道操作后的变化, 那孩子们就不会有兴趣去探索。一方面, 教师可以帮助固定电线的一端和小电珠, 幼儿只需接上另一端就会发现小电珠的变化, 或通过提供了相应的步骤图片, 也可以通过活动前的语言激发引导, 幼儿在感受到一些方法、体验到自己成功之后, 对游戏中有趣的变化、对材料的操作兴趣就会大大增加。投放材料应有层次性, 要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 将操作材料“细化”, 并在幼儿活动时, 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使幼儿能自主地探索。幼儿的个体差异较大, 我们发现在有些活动中, 如果材料投放相同, 对能力差的幼儿, 老师必然要更多地给予指导、帮助, 长此以往, 这部分孩子则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 遇到困难就会想到成人的帮助, 不利于幼儿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如果提供的材料层次不同, 则适应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使得每一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积极参加活动, 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自信心也得到了发展。

四、注重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开放性

材料多变, 能促进幼儿从变中去探索。例如, 在集体科学活动“小球站稳了”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少材料, 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让滚动的小球站稳。活动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这一内容中, 于是教师拓展了材料的内容, 除了提供的纸、盒、积木、扭扭棒之外, 还提供了橡皮泥、双面胶、尺等等。因为由于有了相关的操作经验, 他们会主动地运用多种材料发现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幼儿们在一次次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可见提供丰富多样可以激发幼儿大胆探索和尝试, 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 多样性的材料对幼儿的探索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 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 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 设置班级“百宝箱”, 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 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沉与浮”的操作材料中, 其中需要多种重的或轻的物品, 我们引导幼儿去“百宝箱”中找一找, 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水中发现它的不同变化, 并进行简单的记录。由于新材料的加入, 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进一步深入了。

总之, 适宜的材料是引发中班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的重要因素。此外, 教师还应以合适的方式引导他们感受操作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使幼儿各方面能力获得发展, 让幼儿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人。

摘要:科学小实验现象明显, 操作性强, 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因此, 教师提供并投放实验材料的策略至关重要。以往的做法是, 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仅为实验教具, 只起到演示作用, 即便为幼儿提供材料, 通常也较为单一, 基本上和教师的实验教具相同, 幼儿不是争抢材料, 就是模仿一遍教师的操作, 幼儿缺乏兴趣, 创造能力也很难得到发展。经过实践研究, 我们发现, 教师提供的材料如果恰当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加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可以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可以提高幼儿的操作技能, 拓展幼儿思维, 有利于幼儿创新素质的培养。中班幼儿喜欢在探究、思考中学习科学, 能借助个体和活动材料去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开始萌芽。所以教师要提供他们需要的环境, 适合的操作材料, 让孩子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 在操作中学会交流, 在操作中体验成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3

1、通过观看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汽车。

2、能大胆地讲述各种汽车的不同用途。

3、有观察的兴趣,喜欢玩各种汽车。

活动准备:

1、认识各种汽车2、每个幼儿自带一辆玩具小汽车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感知各种车辆。

1、小朋友,这是什么车?它们一样吗?

小结: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有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公共汽车、小轿车,还有大卡车、面包车,它们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

2、了解各种车辆的不同用途。

小朋友,再看看这些车里装的是什么?(有装货物的,也有坐人的)什么样的车乘的人多?什么样的车装的货最多?

(公共汽车乘的人多,大卡车装的货物最多)二、游戏“什么车开来了”

1、小朋友,你们想玩开汽车的游戏吗?

你们都带来了小汽车的玩具,现在,我们都来当小司机,开车的时候要说一说你开的是什么车?说对了可以通过马路,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其他小朋友会帮助你的。

2、师幼共同游戏:

分组在桌上玩模型车,在桌上放长条形的积木或白纸条为马路,幼儿轮流在“马路”上开,开车的时候发出与汽车相应的声音,并说出什么车开过。小司机说对了才能通过马路。

3、幼儿交换汽车游戏。

教师:我们想把汽车放回停车场,然后再去开一辆小汽车,看看这辆车你认识吗?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4

1、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建立起有关大、中、小的相对概念。

2、在物体比较过程中,初步了解参照物的概念。

活动准备:

1、成双的红色、蓝色、黄色大胸卡、成双的红色、蓝色、黄色中胸卡、成双的红色、蓝色、黄色小胸卡。

2、大中小三种规格的物品。

活动重点:

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建立起有关大、中、小的相对概念。

活动难点:

在物体比较过程中,初步了解参照物的概念。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游戏:

请幼儿带上胸卡。

向幼儿讲解游戏玩法。幼儿根据口令,找出相应的对象“碰碰响”,碰对了两人对击掌,碰错了两人蹲下。

教师发令:

——“找和你一样颜色的朋友碰。”

“找和你一样大小的朋友碰。”

“找和你不一样大小的朋友碰。”

2、鼓励幼儿独自游戏:

请幼儿对物品进行配对,物品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幼儿中出现不同观点时,可启发他们:

——“为什么你认为是大的,他却认为是小的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认识参照物的作用,即参照物不同,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 探索活动 篇15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知道电池有“+”“-”两极。

2、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电动玩具 各种型号的电池 记录本 课件演示

活动过程:

一、1、引入:和孩子一起玩电动玩具,一些装了电池,一些没装电池

T:今天小朋友有带了一些玩具来,老师都没玩过呢,咱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C:老师,你看,我的恐龙走得很快,还有叫声呢!

C:老师,你看我的电子琴漂亮吗?还有音乐呢!

C:我的汽车怎么不会动啊?

C:你的汽车有没有电池啊?是电池坏了吧?

C:老师啊,我的这个电话也没声音!

C:我的机器人怎么不会走啊!

2、猜想预测

T:刚才一些小朋友问我们,为什么他的玩具不会动也没有声音呢?

C:是他们的玩具坏了吧。

C:可能是用太久了,电池没电了吧。

C:我看了,是没装电池呢!

T:那怎样才能让我们这些玩具都能动起来,有声音呢?

C:装上电池就可以了。

C:要装上好的电池才可以,坏的电池就不可以。

C:可是,我刚才装了啊,装了以后还是动不了!

C7:我也装了,装了以后电话还是没有声音。

T:那我们应该怎样装才能让玩具动起来,有声音呢?

C:把那个头对准另外一个电池的下面,装进去就可以动了。

T:小朋友都知道电池有两头,那电池的一头有一个突出来的小头,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是正极;另一头平平的,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

C:那我觉得把正极对着负极,这样装能让玩具动起来。

C:我认为,把正极对着正极的装也可以让玩具动起来的。

C:我觉得,这个花灯要用5号的电池,然后头(正极)对着屁股(负极)装下去,就可以电子琴就响了。

T:那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想一想,这三种安装方式哪种能让玩具动起来。能和不能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记录。

3、分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幼儿实验过程:

C:这是7号电池,我试试看能不能装到电子琴里面。(尝试后他发现不行,换成了5号,装进了玩具手机,响了,他很高兴。)

C:xx装好了电池,可是电子琴没响,看了很久,她发现是电线断开了,于是她换了一文档仅供参考

个玩具。

C:xx尝试着装电话的电池,可是怎么装都没装好,x看到了,跑过来说:“我来帮助你啊,你要把这个(负极)对着这里啊(有弹簧的一头),就可以了。”

4、幼儿交流、讨论,引导幼儿将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

T:刚才小朋友都做得很不错,那能上来和别的小朋友说说你的实验吗?

C:我刚才发现把电池正极对负极的装到玩具里,玩具就可以动起来,我就给它画上一个“0”,那两种不能,我就给它“x”。

C:我开始用的电池是没电的,后来用了好的电池就可以了。

C:我把负极对着哪个弹簧,然后再正极对着负极,电子琴就响了!

5、集体小结

T:刚才小朋友说得很好,要合适的电池,装的时候先把负极对准玩具里有弹簧的那一头,然后把正极对准负极的装就能让我们的玩具都能动起来、响起来。

二、出示幻灯(电池博士介绍电池的种类)

三、(幻灯游戏:电池博士考考你—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使用电池的?)

四、幻灯背景:(出现一片绿茵草坪,后出现沙漠的图片)因人们乱扔废旧电池造成土地荒漠化。请小朋友想办法怎样解决?

五、出示废旧电池回收箱,引导幼儿收集幼儿园里的的废旧电池。

活动延伸:制作各种标示的环保垃圾箱。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激起幼儿对探索电池的兴趣,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寻找用电池的物品研究其奥秘。整个活动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玩电动玩具为兴趣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丰富的操作过程中,充分发现电池的特征用途,加上老师的有效指导和课件的演示更加巩固了幼儿对电池的认识,特别是课件演示中小游戏“问题博士考考你”更是的提高了幼儿兴趣,在活动中不仅轻松完成活动目标,还进一步培养了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中班科学活动:玩泥沙 篇16

活动目标:

1、能对泥土和沙子进行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泥土和沙子的特性和差异。

2、能运用泥土和沙子的特性进行塑造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较大泥块、泥土、沙子、筛子、习惯、小木锤、水桶、抹布。

材料准备:比较记录表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激发兴趣

引导语:瞧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些沙子和泥块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请你们抓一抓、吹一吹、筛一筛、敲一敲,发现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2、操作探索、比较、记录泥土和沙子的不同

出示操作的记录表,引导幼儿了解探索的内容。

引导语:谁硬?谁飞得快?谁落得快?谁散得快?请你在相应的格子里画“√”。引导幼儿操作探索:

(1)抓一抓,看看谁硬,感受沙子的颗粒状

(2)吹一吹,看看谁飞得快,体验沙子轻的特点

(3)筛一筛,看看谁落得快,感受沙子细小的特点。

(4)敲一敲,看看谁散得快,体验泥土松软的特点。

组织幼儿在完成操作后进行集体交流

3、探索泥土和沙子加水后的变化

引导幼儿用水把沙和泥块浇湿,观察它们遇水后的变化:

捏一捏,体验湿沙和湿泥的可塑性

搅一搅,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喝泥易溶于水的特点。

重点探索:泥土添加多少水更适合进行捏合?

4、小结: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沙子不溶于水。泥土吸入水后会变软,易溶于水。

5、游戏“我是小小创意家”

组织幼儿分组创作造型,体验湿泥和湿沙的造型美。

活动反思:

上一篇:超市谈判技巧及详细的策略总结下一篇:入党座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