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的古典诗词(通用9篇)
月夜的古典诗词 篇1
那么, 面对《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被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的诗篇的教学时, 是否也可以采用这样将悦耳的乐曲与优美的诗歌相结合的方式, 以再现诗歌的意境, 加大诗歌的内涵深度, 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品位, 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呢?
我在教学过程中走出的第一步, 是让学生听曲。
名曲《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 原名《夕阳箫鼓》。按音乐标题理解, 可能是描写夕阳西下时, 江面船上演奏箫鼓的情景。动人的乐曲在琵琶的独奏中拉开了序幕, 使人仿佛看到了漫天的晚霞映照着碧波万顷的江面, 映红了金色的沙滩;一叶渔舟静静地漂流江中, 渔人轻抚船桨, 神情怡然。接着, 悠扬的琵琶声如轻柔的微波弥散开去, 使他们仿佛看见独立江畔的一座江楼, 聆听江楼的阵阵钟鼓。月出东山之上, 溶溶月色, 皎皎清辉, 江上银波闪闪, 江流曲折, 江畔花影重叠, 水际浩渺。观一叶渔舟漂流江上, 渔歌唱晚, 婉转悠扬, 江水回澜拍岸, 银浪堆雪, 桡击月影, 波及远濑, 此时无尽的情思揉进夜月江波之上。接着, 有伊人伫立沙滩, 江风拂面, 柔发共柳絮飘飞, 企盼之神情尽在曲中。尾声的琵琶声是那样的飘、悠、长, 如同一叶轻舟在远处的江面上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如此的幽静与安谧, 使人沉醉于这春江水波、江天夜月。一切都沉浸在梦魂牵绕的琵琶声中, 一曲《春江花月夜》牵动了多少衷肠。
音乐是用声音塑造形象的。在听曲的同时要求学生体会《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如何用声音塑造形象, 从优美的曲子中去感悟、品味、想象春、江、花、月、夜这些意象, 去想象在月下发生的美丽的传说、故事, 去感受曲作者营造的美好、安静、闲适的氛围, 去领略大千世界赐予人类的美景。当我们沉浸其中时, 会理解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想到夜月之柳絮、夜月之花丛, 会感到热血汹涌, 衷肠畅抒, 仿佛朦胧的夜月、清朗的春风、沉重的春花、皎洁的明月、伊人的企盼伴随着你, 如一幅真挚祥和的人生生活画卷铺展在你的面前, 真可谓“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原因使名曲《春江花月夜》达到如此美好的地步?产生这般无穷的魅力?这与它借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是分不开的。
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而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欣赏诗亦是如此。通过诵读, 可以把诗中的意象部分找出来进行诵读, 体味每个意象的意蕴。通过反复的诵读, 普遍感觉意象、非意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意依象而生, 象依意而显。没有象, 意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意, 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于是, 第二步便让学生吟诗。
张若虚一生仅留下包括《春江花月夜》在内的两首诗, 此诗“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此诗构画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 诗中有绚丽如画的写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有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有在月夜之中, 思妇与游人两地相思的深沉的刻画: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有一尊残月中的落花与流水的烘托: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江水波荡漾, 江花落红无声, 残月清辉难留, 静夜思情依依。无论是浓墨重彩的写景, 还是深沉迷离的抒情, 无不体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清幽意境之美。
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从节奏上看诗, 从语言上看诗, 从情境上看诗, 从构思上看诗。此诗如同白话, 语言通俗, 意境深远, 反复吟诵, 进入境界。以《春江花月夜》之诗看《春江花月夜》之曲, 有吻合珠联之妙而又各有千秋, 各得其所。听曲吟诗, 会景揆情, 相得益彰。
一首诗, 一曲曲, 使我懂得了生活在教学中的意义所在:没有生活便没有语文教学。在这新课改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岁月里, 不妨听听琵琶声, 诵诵古诗词, 做一个古诗词的教学者和享受者。
摘要:如何将古代诗歌的欣赏进行到底?适当地调动有效资源进行诗词曲共赏, 听吟诵同行。
月夜的古典诗词 篇2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气韵 道教 刚柔并济
《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古典舞,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舞蹈创意取自同名作品,唐代张若虚长篇诗歌《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舞蹈以中国古典音乐为背景,展现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景象,而舞者的动作与气韵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阴阳相生”“动静结合”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蹈“阴阳相生”,“刚柔变化”的哲学思想。中国古典舞是是一种柔中寓刚的舞蹈。从舞蹈表现形态看,中国古典舞节奏鲜明,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技艺交融,刚柔并济,圆润流畅,曲折变化。意境与意象既是中国舞蹈的动作基本元素,也成为中国古典舞审美类型的基本范畴。中国古典舞的刚柔相济的特点,反映在其舞蹈中既有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阳刚的意境暗示力量之强大,总体上表现出雄健、刚毅、顽强、彪悍、遒劲、挺拔、英武、威猛、激烈、舒展、开放等审美意象;而柔美的意境表现了舞蹈基本动作,静态的舞蹈动作,动作所暗示的力量较小,主要在手的部位动作。反映内聚性特征,表现的是幽静、典雅、含蓄、清秀、娴静、朦胧等审美意象。当然,中国古典舞更有一些舞蹈作品,寓静于动,动静结合,体现出刚柔相济之美。独舞来表现中国书法的神韵,刚柔相济、灵舞飞动的书法便展现于翰逸神飞、刚柔相济的舞蹈风姿。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舞者以节奏明快的身体语言,时而刚健有力,宛如惊龙出水,时而飘逸秀美,仿佛白云掠过,刚健与柔和的动作与音律节奏相谐调,“飞动”之神韵弥漫于舞台之上,舞台便如宣纸,舞动的节律便如灵动的字迹,“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刚柔相济,幻化出飞动的神韵,这是书法的精神,更是古典舞蹈的精神。
中国古典舞中刚柔相济之风姿,是中国舞蹈气韵之美的外化形式,反映了其阴柔与刚健协调一致的内在精神气质,成为典型性的舞蹈审美意象。中国艺术以传神为要旨。中国艺术的精神强调以形传神,形神相依。舞蹈中的“形”,作为可视可感的物质运动,是舞蹈生命的根本,是心灵的气象,是灵魂深处的情意。中国古典舞以深厚的思想与深邃的感情为内涵,并以其作为统领“形”之“神”,而气韵,则是形神合一,是内在神韵与外在形象交融而达到的艺术的至高境界,同时也是思想的深刻和情感丰富的意象表现。中国古典舞虽然也追求形似,但其强调的主要不是动态造型,展示定型舞姿,而是人体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韵律,强调精神,强调境界,所谓“精、气、神”,这既是中国古典舞的追求,也是其境界,并成为其特质。因此,中国舞蹈最重要的审美品质,就是气韵,而气韵之美,就是中国舞蹈最有特色的美学品质。舞蹈的气韵,是以人的身体为物质载体,以人的情志和精神倾注在舞蹈过程中,从而使其具有“精、气、神”,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追求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律动。中国古典舞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有神”。舞蹈动作以气带动,气韵通行,意蕴内含,以有形的动作显示无形的张力,动作与情感交融,舞蹈中蕴涵了道教思想的玄妙,力图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状态并进入深厚高远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舞蹈的精髓,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就是生命精神之美,生命活力和律动之美。中国古典舞深刻地体现着这种追求高远境界的精神,以形神兼备、传情达意为追求目标。
那年月夜:《夜行的驿车》 篇3
“韶华不为少年留”
我并没有在文革中的中学里读这本书。1968年底,我携带着它回到我的故乡。或许是我的艰难竭蹶的乡村生活让我获得些许的喘息时,我走进了巴氏。这时是1970年。我在1970年4月20日那个月夜,在扉页用毛笔题下“韶华不为少年留”。句子出自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县城派战渐息时,读了许多唐诗宋词,秦观的才华和那份忧郁都颇中我意,会背他不少的词,这一首更倒背如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乡下无楼可登,或许是飞絮和落花触动了心中的愁绪,也不是卖酸。1970年时我已然成年,少年时代渐行渐远,瞻望前途,真有不寒而栗之感。我一直以为,人的许多痛苦,是读书读来的。颇近于柯云路的高论,说人之所以生病,是想出来的。痛苦是心痛,何况在4月末的乡村的月夜里。
这个月夜里读了什么?记不起来,也不见诸我简陋的乡村日记的记载。《夜行的驿车》,还是《雨蒙蒙的黎明》?这两件作品,在人处于阴郁的心境中时,是会让人倍加伤感的。
“你缺少爱的力量和勇气”
那时读《夜行的驿车》,怕未必真读懂了。“懂”又是什么?就文学阅读而言,无非是任由自己彼时的情绪所牵引,去接受那些故事,去感受那些场景。这是巴氏带有很大虚构成分的故事。
面貌丑陋而内心美丽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在古老的意大利漫游。某个晚上,他乘坐驿车离开忧郁的威尼斯,到另一个城市维罗纳去。同车的有一位神父,还有因为裹着深色斗篷,年龄和面貌都模糊难辨的太太。半道上,他善意成全了三位姑娘搭乘他们的驿车,并为她们预言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而赢得姑娘热吻的回报。夜行中的预言,是在暗黑中进行的,心灵世界却廓朗而明亮。或许受这份暗夜里的廓朗和明亮所感动,那位叫叶列娜·格维其奥莉的神秘女士,爱上了他,不管他是挥金如土的王子,还是落魄的行吟诗人。晚上,夜行驿车上的预言家兼诗人安徒生忍不住了去拜访深色斗篷的女士。卸去了夜的伪装和遮蔽之后,他们都认清了对方。安徒生发现的是优雅美丽且生活优渥的叶列娜·格维其奥莉,而对方则认出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童话作家和诗人。安徒生却没有让自己的爱情燃烧起来,他害怕终于会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是一个丑陋难看的畸形儿。叶列娜·格维其奥莉以恋爱中的女人的睿智,洞穿了安徒生由自卑而来的恐惧:“你缺少爱的力量和勇气。”之后他们再没有见面,却终生相互思恋。
或许真如安徒生所想,只有在想象中,爱情才能永世长存,才能永远环绕着光辉灿烂的诗的光轮。
“为了童话
我拒绝了自己的幸福”
记忆中 1970年4月20日那个月夜的阅读,留下的是深深的遗憾。但我能为安徒生开列出一个远胜巴氏的药方来么?那时不能,现在也不能。或许现在更不能。在一个只有婚姻而缺乏爱情的时代里,在从本质上缺乏真正的诗人的时代里,还有多少人,如叶列娜·格维其奥莉,把爱情的热剌剌的泪珠,一颗又一颗渗出指缝,滴落到所爱之人的头上、脸上去?如安徒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永远燃烧着爱情的理想之光?
我在《夜行的驿车》结尾的两个段落,打上长长鲜红的波浪线,加上着重号,临了还加上一个重重的感叹号:
“我为自己的童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代价。为了童话我拒绝了自己的幸福,并且错过了这样的一段时间,那时,尽管想象是怎样有力,如何光辉,它还是应该让位给现实的。”
“我的朋友,要为人们的幸福去想象,而不是为了悲哀。”
巴氏说,这是安徒生临终前不久对一个年轻的作家所说的话。
不管有多大的历史真实性,巴氏为我们创作了一个哀惋而优美的爱情故事。在专制的苏联,在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或者赫鲁晓夫——本篇没有写作时间,待查)时代。
论《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篇4
首先,诗人采用比兴手法,描绘了初盛唐时期豪迈广阔、气势恢宏、繁荣昌盛、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
我们先来看看初盛时期武则天时代的社会,那时所有的战乱几乎都已平息,天下生民得以养安息,国家政治局面稳固,经济得到空前高度的发展并繁荣,思想上文化上国家政策采取的是“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宽容性政策方针。这种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宽容的思想使这一时代就如参天大树一样,它年青而又富有朝气。
诗中那一连串的动词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所构成的春、江、月、夜壮丽场景,让我们想象着就不由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个“连”字,使得江海一线千里,俨然一体,江潮浩瀚无限,这是一种何等宏伟的气势;明月随潮而生,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我们于想象中俨然可见那遥远的天际处潮水一种何等壮观的景象;一个“随”字更是妙不可言,月光洒在地上本是不动的,可是在此处,它却不同了,在那一浪推一浪起伏不停涌向天际的潮水上,月光动了,与浪潮就像两个踢足球正欢的青年一样,你追我赶地不断地奔腾着,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月光闪耀千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着花草遍生春之原野不停地流动着,一个“绕”字使得江水含情,更具生命性。诗人真可谓是神笔!妙手一挥间,一朵春江月夜之“花”便欣然而开,一个活脱脱的春江月夜之“英雄”便乘风破浪而来。“流霜”在花草树木间涌动,沙洲上银灰色的沙子似见非见,月华洒满的花和树就像撒上了一层白雪一样,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神话一样的境界,它幽美恬静而又壮丽恢宏。
这样的景象不正是诗人生活的盛唐时代那政通人和、蒸蒸日上的社会风貌的真实反映吗?
其次,《春江花月夜》全诗在对宇宙人生的沉思遐想中,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哀而不伤”,这里表现的是诗人积极的、进步的人生观。“江天一色列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是一个纯净的世界,空中“孤月”自然地引发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体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生命”却如同那一浪推一浪奔腾不息的长江水一样绵延不绝,无限传承,永远存在。诗人应该还暗示了另外一种意思,那就是无可抗命的个体生命的自然归属——欠都将离开这个世界而尘化。诗人想到了这里,但是他并不哀伤和绝望。他反而在“代代无穷已”的人类人生与“年年相似”的天体明月的对比中找到了慰藉,他在看透了个体生命“人限”的本质中醒悟、坦然而心胸开阔了。缘于此,他从心里更加地热爱、珍惜生命生活,他投入到了对美好人生的积极追求进取当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在等待谁呢?月光下,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作者诗情奔向了更深更远的境界。在这里,诗人并没有为自己背井离乡、与家人不能相聚的处境而愁闷,相反,他却正在踌躇满志地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再次,《春江花月夜》还抒发了游子和思妇之间那种“此处相思明月楼?”春江月夜中思妇、游子两地相思,白云飘忽不定,“扁舟子”行踪不定。“枫”“浦”在诗中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从“谁家”“ 何处”可见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提出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只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屿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思妇在深深地怀念着她的情人。这里,诗人没有让思妇掉下一滴泪。他用“月”烘托了她的怀念之情,令读者悲泪自出。诗把“月”拟人化,它参着思妇产生了同情的心,在楼上徘徊不去。它要与思妇为伴,为她消愁解恨,它把柔和的月华洒在了妆镜台、玉强帘、捣衣砧上。思妇却因之反而触景生情,思念尤甚。她要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却“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诗人最后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扁舟子”做梦想着的都是能尽快回家。江水流着,流去的是游子的青春啊!他的幸福和憧憬也随之而去了。不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寂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诗人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尽情描绘,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意境。使诗情画意与哲理得到了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月夜的故乡作文 篇5
故乡的月夜像一曲轻柔的乐章。那低沉的阵阵松涛声,是钢琴在演奏;那轻快的淙淙流水声,是小提琴悠扬的旋律。你听,草丛中还没有睡觉的蝈蝈儿正在轻轻地唱歌。你看,那被夜风吹得左右摇曳的橘子树,正随着这夜的乐曲跳起欢快的舞蹈。
故乡的月夜像一首抒情诗。那深邃浩瀚的天宇上嵌着星斗,是闪光的词语;那一轮明月,是完美的句号;那巍峨的青山,是深情的感叹号;那不尽的溪水,是令人浮想联翩的省略号,这是何等醉人的诗啊!
故乡的月夜像一幅山水画,一望无垠的田野涌动着绿的波浪。一条曲折的小溪,在这月夜中流淌着。你如果不注意,还会以为是天上的银河落在了人间。月光静静地泻在树叶上,叶子仿佛镀上了一层银。月亮犹如一位艺术家,将树木、庄稼、小草都描绘在了大地上。
故乡的月夜静静的,溪水在静静地流,月光在朗朗地照,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大山睡了,田野睡了,庄稼睡了,小路睡了,河水也睡了。整个村庄,在夜幕中显得安寂静谧。它们太累了,一阵清风徐徐吹来,顿时将夜那绿色的衣裙吹得沙沙作响。清风过后,夜的衣裙上的银白飘带扬起层层清波。河中,一盏渔灯闪亮。在月光和灯光中,人影清晰可见。轻轻地拖网,迅速地收网,“啪”的.一声,划破了夜的宁静,一道波光跃出水面,江水翻起朵朵浪花。吸口气,香!这是泥土的芳香,五谷的清香,这还是夜的幽香!
“这月夜真美呀!”我轻轻地感叹,生怕惊扰了这夜的宁静。
月亮驻足天空,悄悄地倾听着我心事。
在这月色溶溶的夜晚,我陶醉在故乡的月夜美景中,陶醉在故乡月夜的笑声中,陶醉在故乡月夜的情怀中。
月夜的古典诗词 篇6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明月;空间;美
一首《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题,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空灵静寂,“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波心荡,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感受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人生如梦,—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惆怅。
《春江花月夜》中的明月,在结构上起线索作用,它穿越了时空,以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此诗融景、情、理为一体,尽情描绘春江月夜澄澈空明之美景,讴歌人间美好的爱情,抒写人生的离别之感,并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对宇宙奧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这一轮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诗如画的美景,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穷感慨。一轮明月将景、情、理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由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自云,想到扁舟离家的游子。“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里把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描绘得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静穆的月,引发了诗人一连串诗意的哲理性问题,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年年岁岁,月是亘古不变的,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尽的一幕又一幕。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如长江水一般长流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是如流水匆匆而逝,这明月就始终永恒地注视着一切,静默不语,它在期待何人呢?
想到这里,诗人的视线追随着一片白云,飘于青枫浦上,他又起了一种感慨:生命短暂,应该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的两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这其中,前半部分写思妇,她在楼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随而形影不离,照着她的妆镜台,照着卷帘,照着捣衣砧……让她想随月光飞向离人身边。后半部,则写了游子的悲愁,他在梦中见春花凋零,悲伤青春过半,归期未卜,梦醒时,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东去长江水。春江花月夜将尽了,斜月藏人海雾中,天南海北,无限路途,游子的心坠人了人生的迷雾中……
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交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
此诗从初月、高月一直写到斜月、落月。在离人眼中,初月是明媚的,高月是皎洁的,楼上月是依恋的,镜中月是撩人的,石上月是凄清的,斜月是迷离的,落月是缠绵的。它“代代无穷已”“年年望相似”。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有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高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内容丰富的画卷,展现出一副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家乡的月夜作文 篇7
天空渐渐变黑了,月光也变得更加柔和,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银纱。暗黑的远山朦朦胧胧,远处的天空似乎要与大地浑然一体。那显得深远的树林,隐隐约约发出沙沙的声响,近处草地里,不时响起蛐蛐响亮的歌声和青蛙呱呱的叫声。从他们的歌声中听得出他们对月夜的往。人们谈古论今,聊着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一片欢声笑语,这一切都融合进了美丽的月色之中。
推开窗子,清淡的月光从窗子外流泻进来,洒在窗台上,地板上,浓郁的花香随着月光飘进了房间,使房间内显得更加清淡、幽雅。我躺在床上,感受着月夜的那份宁静,使我的心情格外舒畅。
夜深了,如水的月光,犹如夜的眼睛,将家乡凝成一幅画,映在它的眸子里。它又如同夜的使者,将家乡点缀得柔美而宁静。
美丽的月夜作文 篇8
这时微风拂过,将花草的清香吹入我的鼻中。空中剩下几只鸟儿,急急匆匆地飞回巢里去。我抬起头来,看到了一片漆黑的夜空中,有一名月亮。月亮的月光洒落下来,给这漆黑的月夜增加了一丝光明。
我忽然发现月亮很是调皮,又很是温柔。我走到哪里它就去哪里为我照明,这很温柔,调皮的是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去哪里,像个无时无刻不在的跟屁虫,粘着我,甩都甩不掉。我觉得人生一大快乐之事,莫过于静下心来赏月了!
在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的温柔。我有时感觉月亮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及,但我有时又感觉月亮离我们很远,远到相差千里之远,相比那性格火热的太阳,我更喜欢这性格,温柔似水的月亮。
不知何时,我要结束了,这美丽的月夜。在月亮的光芒下,所有的生命进入了梦乡而忙碌已久的月亮,也要休息了。
月夜逢秋雨 篇9
『唐民皓』
原片光影平淡,反差很小,后期加工余地小,创作难度较大。创意的主要思路:一是把整体画面调整为蓝色调,营造夜色的气氛,同时保留画面上部树叶的红色作为点缀,以丰富画面的色彩;二是在画面的中间部位增加一缕银色的月光,以形成夜雾朦胧的氛围,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图片是使用Photoshop软件制作的。
操作步骤
1.裁剪图片。通过剪裁工具适当裁去了原片画面下部和左侧多余的部分,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紧凑。
2.调整对比度。用图像-调整-曲线工具,初步调整画面的明暗度,压暗竹林部分的亮度。
3.调整色彩。用图像-调整-色彩平衡、饱和度以及照片滤镜等工具调整画面色彩,调制出蓝绿的色调。
4.整体调暗画面,局部透亮。复制黑色背景图层,将两个图层的混合方式选用“正常”,并将背景副本的透明度降低至80%左右,以便可以同时看到两层画面的程度,然后擦去画面中间的部分,使画面形成透亮的感觉。
5.在画面中部的位置增加光束。选择白色云雾图片经过拉伸处理后粘贴于图片,透过自由变换工具形成自上而下的光影投射状态。
6.形成自然的光线边缘。调整两个图层的不透明度,用边缘模糊工具擦去光线边缘,并用动态模糊等工具增加光线的柔和度,使投射的月光看起来比较温润和自然。
7.合并图层,再调整画面。对画面处理感觉满意后合并图层,并对画面的色彩和对比度再做统一调整,尤其增加了上部红黄的暖色调,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充实。再用橡皮图章修掉素材中的一根铁管,制作完成。
『罗品禧』
素材图片光影平淡,色调普通,场景及构图虽然不错,但拍摄时机不理想。我通过后期做成秋雨中的效果,争取提升作品的意境。
操作步骤
1.打开原图片,首先进行色彩的调整,用魔棒工具选取画面上面的黄叶,复制一个图层,再调整色彩平衡,增加黄色和红色;选取背景图层,先压暗前面的竹林,再用色阶调整画面的明暗,再调整色调。
2.制造雨天雾气的效果,先新建一个图层,填充为白色,再选择滤镜—渲染—分层云彩,再选择滤镜—模糊—动感模糊;设置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不透明度”为70%;再用橡皮擦,擦除墙身和黄叶部分。
3.新建一个图层,填充为白色,再选择滤镜—像素化—点状化,再选择菜单“图像”—“调整”—“阀值”。
4.再选择滤镜—模糊—动感模糊);设置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
5.复制一些黄叶,再选择滤镜—模糊—动感模糊,放在合适的位置,制造出片片黄叶飘落的感觉。合并所有图层,再用“色阶”调整一下整体画面的色调;再用橡皮图章修掉素材中的一根铁管。最后裁剪一下。
『综述』
【月夜的古典诗词】推荐阅读:
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06-21
春江花月夜诗词鉴赏06-29
春山月夜,春山月夜于良史,春山月夜的意思,春山月夜赏析05-22
东屯月夜,东屯月夜杜甫,东屯月夜的意思,东屯月夜赏析06-11
月夜的作文700字07-11
月夜的作文800字09-04
月夜的传说 优秀诗歌12-09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05-21
作文想象月夜发生的事11-24
中秋月夜的作文700字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