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教案(精选10篇)
《吃饭》教案 篇1
《吃饭》教案/钱钟书
教学目的
⒈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钱钟书的思想和创作情况。⒉了解作者所揭示的隐藏在吃饭背后的世态人心。
教学重点: 作者别具一格的散文风格。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边读边议的方法。
教学探讨: 本文通过吃饭反映了怎样的人情事态?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有趣的名字来历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自幼过继给伯父钱基成。据长辈说,钱钟书出生那天,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遂为他取名“仰先”,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
翌年,钟书“抓周”。结果他抓了一本书,父亲钱基博为他正式取名“钟书”。后来他成了一个“只要有书可读,别无需求”的学者,竟应验了“抓周”和父亲取名的期望。于是“钟书”成了他的学名,“仰先”就成了小名,家人便习惯叫他“阿先”、“先儿”、“先哥”。鉴于“先”与“亡”近义,又将“先”字改为“宣”。
1920年,10岁的钱钟书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钟书改字“默存”,意为要他少说话。后据夫人杨绛介绍:钟书曾说“其实我喜欢‘哲良’,又哲又良——我闭上眼睛,还能看到伯伯给我写在练习簿上的‘哲良’”。这也许是因为他思念伯父的缘故。杨绛觉得他确是又哲又良,不过他“痴气” 盎然的胡说乱道,常使他不哲不良——假如淘气也可算不良。“默存”这个号显然没有起到克制作用。因为他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专爱胡说乱道。钱家人爱说他吃了痴姆妈的奶,有“痴气”。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从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
二、钱钟书的生平和创作
1、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0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享有“文化昆仑”之誉的钱钟书,是当代“第一博学鸿儒”。有位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但博学多才的钱钟书幽默、率真的个性更有看点,这里选录数则,以飨读者。
2、钱锺书主要著作年表
1937《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1941《写在人生边上》
1945《猫》 《人兽鬼》
1947《围城》
1948《谈艺录》
1958《宋诗选注》
1978《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
1979《旧文四篇》 《管锥编》 1980《诗可以怨》
1981《管锥编增订》
1984《也是集》《谈艺录》(补订本)
1985《七缀集》
1988《模糊的铜镜》
1995《槐聚诗存》
1996《石语》
三、作品简介
《吃饭》选自《写在人生边上》一书,《写在人生边上》共收有散文10篇,对世态人生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剖析,语言幽默风趣,笔调犀利多变,是学者散文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序中曾经自述其创作旨趣:“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那样,那末,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缴卷。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
四、时代背景
30年代开始,林语堂相继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以发表小品文为主,倡导幽默闲适的文风。其《论幽默》云:“欲求幽默,必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的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太盛,读者得淡然之味。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1933年至1935年,钱钟书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同时兼任《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 Weekly)编辑,林语堂恰为该刊最重要的撰稿人。与此同时,钱钟书也在林语堂担任编辑的英文月刊《天下》(The Tien Hisa Monthly)发表过多篇英文文章。可见两人之间有过频繁的往来,钱钟书的散文也正继承了林语堂注重幽默闲适的作风。
五、课文赏析
钱钟书的这篇散文写于六十多年前,是一篇随笔式散文。作者似乎是娓娓道来,侃侃而谈,语气是调侃而随意的,但目光却是冷峻而深邃的。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核心命题是“名义上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这是哲学上名与实的问题,也揭示了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吃饭”是名,其目的是为了充饥,但“辨味而不是充饥”、“舌头代替了肠胃”,于是“吃饭”的实质就变成了“吃菜”,名实不符,现象掩盖了本质。作者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实不符的矛盾现象,并给予辛辣的揭露与嘲讽。比如“吃饭有时很像结婚”,批判了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比如“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讽刺知识精英用高尚的名义遮掩自己实际利益的获取。比如“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嘲弄政治家心口不一和以公谋私权。
第二段核心命题是两个。
一是“人类所有的创造活动,不仅表示大脑的充实,而且证明肠胃的空虚”;其实是人类的创造活动源于人类生存的压力,人类的生存问题首先解决吃饭问题。即人类首先要吃穿住用,然后才能从事各种文化创造活动。
二是社会由两种人(穷人与富人)组成,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观。“一方面是有了肠胃而要饭去充实的人”。“另一方面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可以说是吃菜的。这里吃饭与吃菜分别揭示了富人与穷人的对立,有阶级分析的意味。
第三段核心命题是“和谐”,即“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这一段的思想表现了一种转折。作者不赞同“吃菜的人生观”,但“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同样,作者上一段指出了吃饭与吃菜的阶级对立,这里又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构想。无论是个人人格,还是民族文化和国家,作者的理想是:“和谐”而不是对立与冲突。
第四段指出“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作者揭示了“请吃饭”的社交功能与人际关系实质,分析了有饭吃与没饭吃、请饭与施舍、赏面子与丢 脸等社会地位的区隔与人际关系的微妙差别,嘲讽了“减少仇敌的毁谤”而“请吃饭”的社会交往的负面现象。总述:
本文由“吃饭”而引发的议题广泛,涉及社会人情世态诸相,在针砭时弊中闪烁着活泼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全文神侃吃饭,在闲聊中将政治家的主张、婚姻择偶的动机、人际交往的准则、风流雅士的宴集尽情揶揄了一番。本文在艺术上最主要的特色是巧设新鲜的比喻和广征博引,侃侃而谈,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魅力。
六、课堂小结
作者以吃饭为切入口,展开了对于人生欲求的探讨,这也是其众多小说、散文作品的主要题旨。在嘲讽世情时弊时,避免用直截了当的讽刺,而是用调侃的口吻。用一些看似自相矛盾或荒唐错谬的警句来揭示常人忽视、误会或掩盖的细节。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汪洋恣肆,机趣横生,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学者的雅趣。
作者借“吃饭”为题发表议论,通过各种灵感式的联想和比喻,发表他对社会人生诸种现象和问题的观点,在针砭时弊中闪烁着活泼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茫。此文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意义。而其别具一格的散文风格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七、艺术特色
(一)、巧妙陌生化的比喻
例如:“吃饭有时候很像结婚”,“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
(二)、广征博引,侃侃而谈,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魅力。从现实生活的人情世态到抽象的人生观理论,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古罗马的波西蔼斯到中国古代的伊尹和老子,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作者似乎信 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这不是“掉书袋”和做“死学问”,而是古今中外思想的碰撞与汇通结出的智慧成果。同时这也显示出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
小班《好好吃饭》教案 篇2
1、愿意主动学习自己吃饭,知道要手扶碗拿好勺一口一口吃。
2、在儿歌提示下模仿大班幼儿吃饭。
3、学说短句“宝宝自己吃饭”准备
1、教学大书、幼儿用书、学习单、教学CD、学习DVD;
2、活动前,激请一位大班幼儿与教师排练吃饭的情境表演。
3、每人一只小碗、一把小勺。
二、过程
1、教师设置悬念,引起幼儿的兴趣。
(1)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猜猜是谁呢?
(2)老师打开教学大书,指着书上的宝宝,引导幼儿一起说:“宝宝好!
2、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阅读和欣赏画面。
(1)教师:宝宝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听听宝宝是怎么吃饭的。
(2)教师朗诵儿歌《宝宝吃饭》
3、教师:宝宝怎么吃饭的?(引导幼儿学说“宝宝自己吃饭”)宝宝吃的是什么?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跟着念儿歌。
5、请幼儿观察大班幼儿的表演,学习吃饭的动作。
(1)教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大姐姐(大哥哥),让我们和她(他)打招呼说:“大姐姐(大哥哥)好”。
(2)教师:大班的姐姐(哥哥)怎么吃饭的呢?我们来看看
(3)大班幼儿表演吃饭
6、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大姐姐(哥哥)吃饭的动作。
7、引导幼儿自己拿着玩具碗一边模仿吃饭的动作一边念儿歌。
小班吃饭安全教育教案 篇3
1.了解食用小颗粒事物的注意事项,能细嚼慢咽。
2.知道吃东西时不嬉戏打闹。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小猴手偶一个。
2、幼儿用书第7―9页;多媒体教学资源《馋嘴猴》。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猴手偶,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说:我是馋嘴猴,刚从医院出来,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进医院了吗?
2、阅读幼儿用书第7―9页,或分段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馋嘴猴》。引导幼儿了解吃小颗粒食物的注意事项。
提问:馋嘴猴吃花生时,发生了什么事?小兔医生对他说了什么?应该怎么吃?
馋嘴猴吃果冻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兔医生对它说了什么?应该怎么吃?
馋嘴猴吃红枣时,发生了什么事?小兔医生又对它说了什么?应该怎么吃?
以小猴口吻进行总结:吃花生、瓜子、枣等食物一定要嚼碎了再咽;吃果冻时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请他们打开果冻,注意不能吸食,要用小勺舀着吃。幼儿吃东西的时候要专心,不说笑,不打闹。
3、学说儿歌《嚼嚼碎》,巩固幼儿正确进食的方法。
(1)以小猴口吻说儿歌,让幼儿学说一遍。
吃饭有讲究思想品德教案 篇4
1、教育学生饭前要洗手,学习怎样把手洗干净。
2、教育学生在餐桌上要讲礼仪,讲卫生。
教学重难点:
教育懂得吃饭时要讲卫生,讲礼仪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这位学生你长的真漂亮,你能告诉大家你平时都喜欢吃什么?(另一个学生)你长得也很强壮,那你喜欢吃什么?今天这节课就与吃饭有关系,请大家打开课本第40页,我们一起走进《吃饭有讲究》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吃饭到底有那些讲究呢?学完了这节课相信大家就知道了
二、讲授干干净净吃饭好
1、吃饭前有什么讲究呢?谁愿意当小老师告诉大家。
2、指名回答
3、你知道饭前为什么要洗手吗?
4、指名回答
5、PPT展示为什么要洗手?(引导看图)我们要把细菌从手上洗掉,这样细菌就不能进到我们肚子里伤害我们。
6、你会洗手吗?让学生看图观察40页洗手的六个步骤,讨论怎样洗手才干净(PPT出示讲解六部洗手法)
7、抽学生上台比赛表演。
8、PPT出示洗手儿歌,边做手势边领学生朗读儿歌(小手是个宝,做事少不了,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掉。)
9、说一说:吃饭时还要注意那些卫生习惯呢?抽答学生,老师相机补充。(洗脸,清洗碗筷、把桌椅擦干净等)贴纸:干干净净吃饭好
三、讲授我在餐桌上
家里要开饭了,小朋友们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如果做得好请你夸夸她。
1、PPT出示第一幅图片:爱劳动(搬椅子,擦桌子、帮助摆放碗筷、帮助端菜、盛饭、端饭)
2、PPT出示第二副图片:有礼貌(让长辈先坐、扶老人到餐桌前就坐、让长辈先吃,自己再动筷)
3、PPT出示第三幅图片:遇到喷嚏咳嗽时该怎么做?(偏转头,离开座位,离开饭桌)
4、PPT出示第四幅图片:遇到长辈为自己夹菜吃饭有讲究该怎么做?(礼貌表示谢谢,也为长辈夹菜)
5、巩固练习:判断下面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PPT出示图片)
6、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饭菜可以一直吃吗?
《吃饭》教案 篇5
溧阳市戴埠中心幼儿园陈丽萍2013.9.8
活动背景:
我班还有个别孩子有挑食的现象,他们主要是不喜欢吃蔬菜,而且饭也吃的很少,在家也这样。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2.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
育。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三只小熊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三只小熊图片,引起幼儿观察,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
么地方不一样?(颜色、胖瘦不一样。)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吗?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3.组织幼儿讨论。
◎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因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因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为什么大家都夸棕熊漂亮呢?(因为它不挑食,身体不胖不瘦。)
◎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
◎怎样才能像棕熊那样漂亮呢?
教师小结: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吃饭不挑食 篇6
运动目的:
1、知道人体须要种种差别的养分。
2、经由过程故事,明白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材康健和发展发育。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性。
运动预备:三只小熊的图片。
运动历程:
1、西席出示三只小熊图片,引起幼儿不雅察,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么处所纷歧样?(色彩、胖瘦纷歧样。)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吗?
2、西席操纵图片报告故事。
3、构造幼儿评论辩论。
◎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由于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由于它只吃蔬菜,不吃肉。幼儿园教案)
◎为什么各人都夸棕熊美丽呢?(由于它不挑食,身材不胖不瘦。)
◎你乐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
◎奈何才气像棕熊那样美丽呢?西席小结:各人都想做美丽的小棕熊,那你们就要像小棕熊一样,又吃蔬菜,又吃肉,如许身材才康健。
连系三只小熊,我别的请了三个胖瘦纷歧的宝宝,我想如许更利于宝宝们直不雅的相识胖和瘦,同时对付挑食的、瘦瘦的宝宝来说更是一次直接的教诲,以是结果比预期的好。
运动反思:
《吃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能对动物及其喜欢吃的食物进行分类。
3、能按卡上的点子数配对相同数量的物体。活动准备:
小兔、小猫、小狗、小鸡图片各3—4个,每个动物身上都挂有1张点子卡片(数量在1—4之间)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动物图片,请幼儿将小动物按类别分开。
师:天黑了,草地上的小动物肚子饿了,要回家吃东西啦。相同的小动物住在一个家里,可以怎么住呢?
1、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请个别幼儿将相同的小动物放在一个圈里。
2、幼儿一起数一数每个家里都住着几个小动物,说出总数。
二、出示相应的食物卡片,请幼儿给小动物喂食 师:小兔、小猫、小狗、小鸡爱吃什么?
1、教师出示相应的食物卡片,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食物名称。
2、请个别幼儿给小动物喂食。
三、介绍点子卡,根据点子数找出相同数量的食物。
师:小动物身上有点子卡,表示这只小动物要吃多少的食物?一起来看看吧。
1、教师示范给小动物喂食。
2、请小朋友分组在桌面上进行黏贴。(如小狗的点子卡上是数量3,就在相应的位置上黏贴3根骨头。)
活动反思:
《吃饭》教案 篇8
目标:
1.能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吃饭要自己吃,不要大人喂。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准备:
小河马和小青蛙的手偶各一个。
过程: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
2.借助手偶再讲述一遍故事。
提问:每天吃饭时,小河马等着妈妈来干什么?
提问:小青蛙笑话小河马,说了什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青蛙为什么要笑话小河马?
提问:有一天,妈妈有事出门了,有没有回来喂小河马?小河马怎么样了?
提问:小青蛙来帮忙,喂小河马吃饭,饭喂完了吗?
提问:小青蛙问小河马:“你的手呢?”这是要小河马干什么,而小河马又是怎么样做的?
你喜欢要妈妈喂饭的小河马还是喜欢自己吃饭的小河马?
3.讨论:小朋友吃饭要不要大人喂。
建议:
1.在幼儿园吃午饭时,鼓励幼儿自己吃饭,不要老师喂。
2.与家长联系,鼓励幼儿自己吃饭,不要家长喂。
评价:
1.能理解故事主要情节。
2.能自己吃饭。
(附)故事
小河马吃饭
每天吃饭时,小河马就围好饭兜兜,等着妈妈来喂饭。小青蛙看见了,就笑话小河马:“呱呱呱,小河马,难为情,吃饭还要妈妈喂。”小河马听了,头一歪,嘴巴一噘;“就要妈妈喂。”
有一天早晨,妈妈把饭做好了,有事要出门,就让小河马自己吃。可小河马就等妈妈回来喂他,太阳老高了,妈妈还没回来,小河马饿得直哭。
小青蛙只好来帮忙,可是他个子太小了,小河马嘴巴又大,喂了半天才喂了一口,累极了。小河马不停地大哭:“妈妈快回来呀,喂我吃饭呀!”小青蛙着急地说:“小河马你的手呢,你快自己吃饭呀!”
小河马听了小青蛙的话,拿起了勺子,一口一口地把饭全吃完了。
小青蛙高兴地说:“小河马真能干。”
妈妈回来了,看到小河马吃饱了饭,和小青蛙一起玩得那么开心,妈妈也高兴地笑了。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吃饭》教案 篇9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自己吃饭真能干
设计意图:
一日三餐,天天如此。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小班生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因为,现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数往往是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代替。那么,进入幼儿园以后,集体的生活场所,需要他们增强一些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吃饭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这一年龄的孩子力所能及的。注重幼儿独立进餐习惯的培养,不仅能使幼儿摆脱依赖的习惯,还将对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获得一些生活能力的锻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得要自己吃饭,不要别人喂。
2、学习一些独立进餐的基本方法:学用小勺,能把饭莱一勺一勺送进嘴里细嚼慢咽。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让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
重点与难点:
掌握一些独立进餐的基本方法,改变进餐依赖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生活区角活动:舀小勺
2、体育游戏:给小动物喂食
3、饭厅环境布置:自己吃饭真能干、小镜子若干、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感知讨论——实践操作——强化巩固
1、感知讨论
(1)餐厅环境布置“自己吃饭真能干”。用环境隐性的教育手段,让幼儿潜移默化感知,吃饭要自己吃。
(2)演示“学用小勺”。请几名幼儿演示各自用小勺的方法,然后让小朋友说说谁拿的方法对或不对。教师再示范讲解正确使用小勺的方法:左手扶碗,右手拿小勺,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勺柄,无名指和小指配合抵住,不宜捏得过低或过高。
(3)照镜子“我们的牙齿真能干”建议可利用吃点心时,发给每位幼儿一面小镜子,先张开小嘴照一照,看见嘴巴里有牙齿和咽喉部等,再拿一块点心放进嘴里,看看原来的点心怎么会变得越来越碎?最后是从哪里咽下去的?让幼儿直观感知一下,自己的牙齿真能干,吃东西时要咀嚼,一口一口咽下去,这样才能吸收营养长身体。
2、实践操作
(1)生活区角活动:在生活角里投放一些玻璃弹或各类豆粒等材料,让幼儿练习舀小勺,掌握正确用小勺的方法。
(2)体育游戏“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扮演饲养员,给小动物喂食(要用小勺舀起“食物”送进小动物嘴里)看哪组饲养员喂得又快又多。
(3)幼儿餐点时,注意督促提醒幼儿要正确使用小勺,一勺一勺把食物舀进嘴里,要细嚼慢咽。对特殊幼儿,先要求会嚼会咽,逐步要求自己拿勺吃。
3、强化巩固
建议可不定期地在午餐时搞一些小奖励,对那些能独立吃完自己一份饭莱的幼儿送以小奖品,激发幼儿独立进餐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活动延伸
通过家园之窗,向家长进行幼儿独立进餐要求的宣传,要求幼儿在家在园一个样,父母不要包办代替,尽可能坚持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习惯,随时保持家园联系,沟通了解幼儿进餐的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的吃饭情况有明显的好转。像文文小朋友,刚开始他总是不愿自己动手的,后来,我让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帮助她,喂他吃饭,这样一来,他会觉得让别人喂很难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对我说:“老师,今天我不要别人喂,我会自己吃。”听到他说这话,我真为他的懂事而高兴,我赶紧对他 说:“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师给你一个五角星。”果然,这一次他吃得很好。为了兑现我对他的承诺,把五角星贴在了他的额头上。从此,文文改变了吃饭的坏习惯,每次自己动手,再也不要老师和阿姨喂她了。并教育幼儿珍惜粮食,使孩子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吃饭礼仪常识之请客吃饭礼仪 篇10
1 邀请客人
邀请吃饭的前提是你确实想请对方,而不是为了说几句客气话。可以参考下面几种方法:
(1)把交谈的时间安排到离吃饭较近的时间段。
(2)在与对方顺利达成合作时,就势邀请客人一起吃饭,这个时候通常客人也是非常乐意赏脸的。
(3)工作完成以后,为了表达对对方的`谢意,可以邀请。对于这样的邀请,对方一般会欣然接受。
2 选择用餐地点
如果对方有一定身份,或者你们之间将有重要的合作,可以选择稍高档些的饭店。如果只是一般应酬,选择档次中档、有特色菜或招牌菜的饭店。最好选择在包间宴请,特别是重要的客人,即使人数再少,也要选择不易受干扰的地方就餐。
3 点菜
如果时间允许,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
如果你是赴宴者,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如果对方盛情要求,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记得征询一下别人的意见,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
4 用餐入席后
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等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客人才能开始。
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吃时要细嚼慢咽,绝不能大块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
5 离席
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直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声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中途离开, 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
【《吃饭》教案】推荐阅读:
吃饭注意什么教案12-22
小班注意吃饭安全教案10-25
宝宝爱吃饭托班教案10-08
幼儿园语言吃饭不挑食教案05-23
吃饭记作文12-17
吃饭问候语07-28
邀请客户吃饭12-21
吃饭的心情说说10-21
吃饭喝酒的范文05-27
关于吃饭的作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