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2024-08-10

申论题型概括分析(共9篇)

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篇1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在大学生村官考试中,申论的题型分类关系到申论的答题的方法和内容,它是命题人思维逻辑的重要体现,切实关系到我们如何作答好一份申论试卷。村官考试申论题目的分类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较传统的方式是按照能力要求将题目分为概括、分析、对策、写作四种类型。这只是一种方式,除了这种分类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按照答题信息的来源将申论题目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也可以按照答题的要素将题目分为单一类题目和综合类题目等等。这些分类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混合。如概括又可以分为单一类的概括题和综合类的概括题。接下来,中公大学生村官考试网就对这几种分类做一个系统的说明。帮助大家掌握村官申论考试题型分类。

传统分类(1)概括题

概括是测验阅读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检测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力和表达力的体现,是对读者阅读记忆和把握材料主要内容的能力体现。概括的基本含义是归纳,总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的叙述。在申论考试中我们可以把含义换成将材料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重述。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包括问题、意义、原因、主要内容等的概括。

(2)分析题

综合分析能力,是村官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种题型,由综合和分析两个部分组成。综合指的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分析指的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3)对策题

解决问题类题型就是让考生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即也叫做对策类题型。所谓解决问题,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4)写作题

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能力,包括①立意能力,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把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炼,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②布局谋篇的能力,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要求组织材料,用什么表达方式,都能运用自如。③书写能力,指书写成文的能力。

写作包括公文写作和大文章写作。

在申论考试中有一种题型,即根据给定资料为考生设置一定的公职角色、社会身份或情境进行作答,这种题型被称为“公文类写作”,常见的有报告、公开信、演讲稿等等通用公文,除了这些严格意义上的公文以外,申论中也出现了一些如纲要、提纲、规划等非严格意义上的公文类写作题型。

公文类写作没有固定的答题内容,写的内容往往需要根据不同公文类别来决定,即便是相同的公文类别也会根据情况和对象的不同回答不同的内容。其形式往往借鉴公文格式,需要体现一定的形式方面的要求。另外,这类题目语言风格较为多样,表达方式灵活,因为多数考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触不多,所以得分难度较大。

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篇2

2012年江苏省的《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要求具有“分析综合”能力。包括:

(1) 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 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 根据要求提供相关信息。

(2)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二、综合近几年高考各省“关于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常考查的设误点, 探寻规律

(一) 时间概括有误

【例1】原文:让汉曰:“……成败之机, 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 使烟火不绝, 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 丰等不觉。明日, 汉悉兵迎战, 遂大破之。

2008江苏卷第8题C项) 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 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 在与刘尚的队伍汇合后, 竖起许多旗帜, 不熄烟火, 蒙骗敌人, 终于转败为胜。

解析:选项中, 概括的时间先后顺序有误。从原文看, 应该是“先竖起许多旗帜, 不熄烟火, 然后再与刘尚的队伍汇合”而不是先与刘尚的队伍汇合后, 再竖起许多旗帜, 不熄烟火。

(二) 细节概括有误

【例2】原文:彭公子篯, 其州人也, 素有声望于江淮间, 方罢巡抚家居, 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 徒步往与之语, 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 乃大喜吐实。

(2009江苏卷第7题C项) 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 前去察看, 但两人一见如故, 相处很好, 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 将他释放。

解析:选项中, 概括的事件的细节有误。原文中彭子篯“徒步往与之语”, 沈通明先是“默不应”, 后来得知是彭巡抚, 才“大喜吐实”, 而不是选项中的“两人一见如故”。

(三) 对象概括有误

【例3】原文:淮南饥, 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 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凡十三万石, 谓之折役米。米翔贵, 民益饥。公至则除之, 且表其事, 又言正民无罪, 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2011江苏卷第3题C项) 淮南发生饥荒, 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 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 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解析:选项中, 对象的表述有误。原文中“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诏”的对象是皇帝, 而不是继任者陈公弼。

【例4】原文:一日, 讷入山樵, 未终, 值大风雨, 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 遂负薪归。母验之少, 怒不与食。饥火烧心, 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 见讷嗒然, 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 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 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 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 但食勿言也。”讷食之。

(2008年山东卷第12题B项) 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 牛氏就不给他饭吃, 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解析:选项的错误可以概括为对象有误。原文中“余窃面倩邻妇为者”的“倩”是“使”的意思, 那么做饼的人就是“邻妇”而不是张诚。

(四) 地点概括有误

【例5】原文:是岁南方旱, 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 天下重困, 盗贼暴起于江淮, 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 死而得君葬我, 幸矣!”

(2010年江苏卷第7题C项) 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 谢氏仰天长叹, 忧心忡忡, 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解析:选项中, 地点概括有误。原文中“西兵未解”的意思是“西边边界的战争还没有解除”, 进攻江淮的是“盗贼”而不是“西兵”。

(五) 信的概括无中生有

【例6】原文: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 刚显疏其恶, 桧嫌之。金人叛盟, 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 处以近藩, 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 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2008全国卷Ⅰ第10题D项) 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 廖刚上疏奏其恶行, 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 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 以遏制秦桧, 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解析:选项中的“以遏制秦桧”, 此信息纯属无中生有。同时选项中也有对象误用的错误。原文中“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 这里的“乞起”意思是“乞求皇帝起用”, 起用的主动者是皇帝, 而选项中变成了“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

(六) 内容概括信息遗漏

【例7】原文: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 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 吾则行之;其所恶者, 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

(2008江西卷第12题A项) 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 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 如果取缔乡校, 堵塞言路, 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解析:选项中的错误在于遗漏信息。原文“其所善者, 吾则行之;其所恶者, 吾则改之”, 可以看出子产不仅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 还把民众赞扬作为依据。

三、综合文言文阅读中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型的一般思路

1.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 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仔细阅读选项, 把握相关内容的切入点, 即锁定答题区域;

3.回归原文, 看前后联系, 确认细节问题, 在具体语境中明辨材料;

分析概括 各得其所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2-0015-02

200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这一知识点上有三个具体要求:(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高考试卷中,三个具体要求集中体现在文言文阅读“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这道题上。请看2009年高考全国卷: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略)。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

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

受到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

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

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

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

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

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

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

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

离他而去。

该题四个选项,内容都有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或转述,设题点在于选项的概括或转述与原文情节是否一致,答题点在于对原文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人物关系的理解、人物与事件关系的理解、事件与其发展阶段关系的理解。该题的C项的“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就是对原文“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的不正确转述。

这类选项的设置,以概括叙述为主,体现的是“概括”,侧重筛选,分析的成分很少,难度相对较小,只要认真阅读原文,明确设题点,把握答题点,细心筛选,选对答案问题不大。

既然《考试大纲》有三项要求,题干又是“分析和概括”,那么在设置选项时,就要体现“分析”这一层面。

请看例(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投石勒为徐州刺史……(略)年七十五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魏书·魏逸士传》

A. 睦夸孝情感人。在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悲伤过度,以至于鬓发变白;他每次恸哭,都使闻者感动得

流泪。

B. 眭夸高尚不仕。他来到京城,只是迫不得已,并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他与崔浩相见,也只是叙谈平

生琐事,并不涉及社会上的各种利害关系。

C. 眭夸志向鲜明。虽然朝廷法律严峻,私归将会受

到惩罚,但他还是偷偷地从京城回到家里。

D. 眭夸宽宏大量。虽然他的岳父瞧不起他,不把他

当女婿看待,但眭夸并不把它放在心上。

该题选项内容与2009全国卷有明显的不同。该题的每个选项都有两部分组成,都是先“评”后“叙”,也可以看成是“观点”+“材料”,这就体现了“分析”的要求。“评”是对原文人物、事件的评价(即观点),“叙”是对原文内容情节的概括或转述(即材料),这样设题就体现了“分析和概括”的要求。这类题设题点除在于选项的概括或转述与原文情节是否一致外,还在于对人物、事件的评价是否恰当。答题点在于:①对原文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人物关系的理解、人物与事件关系的理解、事件与其发展阶段关系的理解要准确;②评价要恰当,不贬低、不拔高,不无中生有;③叙评要一致,不叙评“两层皮”,不牵强附会。(选项设置也可以先叙后评)如果叙或评一方不准确,该项就是错误的。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叙评都不准确,叙评即使是一致的,该选项也是错误的。该题的D项,从内容看,叙评是一致的,但“眭夸宽宏大量”这一评价不恰当,原文只是说他与岳父“情同朋好”,以《知命论》解释有人的疑问,看不出他的“宽宏大量”,叙的内容也不恰当,原文没有说“他的岳父瞧不起他”,“不把他当女婿看待”是因为“情同朋好”。“眭夸并不把它放在心上”也属无中生有。可见,该项在叙评上都出了问题。这样设置选项,降低了难度。

以上是“分析和概括”设题的两种形式,各有不同的设题点和答题点。但在考试中,该题的四个选项往往交叉使用这两种形式(前文所举2009高考全国卷7题B C两项),答题时要特别留意。

申论概括类型试题分析与答题方略 篇4

一)

提高申论背景资料阅读能力

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1)充分利用阅读时间,细读、精读。试卷上一般都给出了阅读时间要求。阅读的时候,最好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不要轻率缩短,当然也不要任意延长。很多应试者在考试的时候不注意利用好阅读时间,匆匆看过一遍就急于概括、提出方案,这往往会给答题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

(2)读什么?应试者在阅读材料时至少要先弄清楚给定材料是关于什么问题的。也就是说:第一,材料的性质是什么;第二,材料的主要倾向是什么;第三,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才能对材料从总体上有个把握,分析出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怎么读?建议应试者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把握资料的概况并且将其分门别类。因为所给的材料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有用处的,有的段落、有些话是凑数甚至是混淆视听的,要加以鉴别,不要为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分散了注意力;找出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次重点段落,哪些是枝节,哪些是鱼目混珠的段落。第二步,细读,即细读重点段落与次重点段落,可以在旁边简单记下段落大意,标出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第三步,精读,即精读自己圈定的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从这些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中分析、归纳出主题。阅读材料不应图快,否则欲速则不达,对资料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偏离主题或者不中要害,丧失给出对策、进行论证的基础。肤浅和缺乏耐心是申论考试的大忌。只有阅读完了、阅读懂了、阅读透了,才能了解文义,理解其中的思想,掌握其中的信息。

(4)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申论给定的材料是一堆“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部分往往被淹没、被掩盖了。阅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例如,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所给定的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倘若在阅读材料时只看到“海洋保护与开发问题”就没有办法更深入地分析问题了。

(5)要敏于感触(即灵感),在阅读时会出现许多亮点,会产生一些感触,要抓住这些感触,以便对整个材料有很好的把握。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应试者平时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增强对这方面的敏感性。在人们日常阅读报章杂志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当读到某个地方的时候,脑子里突然闪现了某种想法。这种突然闪现在脑海里的想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灵感也只是灵感而已,稍纵即逝,过后也就忘记了。但有心人会把这些灵感记下来,成为一篇大文章、一本小说、一项发明创造中一项改革措施的前奏。在申论考试时,应试者在阅读给定材料时,一定要善于捕捉灵感,深化对材料的理解。

二)历年概括类考试内容与要求

2000年: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反映的的主要问题。

2001年: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

2002年: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2004年: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1)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字数不多于1000字。

2005年: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正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2006年:假如你是以为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7年:根据给定材料1、2的主要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要求:概括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2008年申论试题主要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命题。

1、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要求: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2、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启示。(15分)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题材主是通过粮食危机引申农村改革和加强粮食生产,同时还涉及工业转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答要求:

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2010年申论考试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看待“海洋保护与开发问题”。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1.“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2.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1、概括主要内容的试题有:

2001年: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

2008年: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

2、概括主要问题: 2000年: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反映的的主要问题。

2002年: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2009年: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3、概括特定观点和内容:

2004年: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1)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字数不多于1000字。

2005年: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

2006年:假如你是以为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

2007年:根据给定材料1、2的主要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

2010年: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

从上面可以看出,概括分为4大类:

一、概括主要问题;

二、概括主要内容;

三、概括特定观点和内容;

四、另类概括:例如,从资料里挑选7个词语,并从中间选出3个组成一段话,这段话必须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三)抽象概括试题的解法和模式

模型解读

总概括模型: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例如:

这篇材料反映的是一起因环境伤害引发的民事案件。(总括句)企业强调发展经济却忽视环保;居民深受其害将企业告上有关部门与法庭。事情历时一年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与广泛关注。(分述句)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发生的矛盾,从而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战略的意义。(道理句)

总括句模型:这是一篇关于主体+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案例等)。这里,主体是文体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或主要单位名称。事件1是指主体的第一个动作,也可以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个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足够了。例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分述句模型:1)从环节角度(时间先后):环节1+环节2+环节3

2)从参与方角度:甲方行为+乙方行为+丙方行为

3)从事件关系角度:一环扣一环。

英语概括段落大意题型 篇5

近三年江苏英语高考卷的作文部分出现较大调整,此前的作文多要求学生根据中文要点提示,有时会结合图片(如2009年高考卷)提示写出相应体裁的短文,其中以议论文居多。调整后的作文虽然还是以议论文居多,但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阅读一篇英语短文,并用30左右的字概括短文的内容。第二部分要求学生根据对短文的理解进行分析并发表观点,经常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进行阐述。显然,这种模式的作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调整后的模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这主要要求学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概括的能力;(2)分析的能力;(3)举证的能力。后两者的能力是否可以有效准确的体现,必须建立在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概括部分体现了整片文章主旨方向,而理解分析则要围绕概括段落反映的主题以及所举的例子反映出概括段落呈现的主题。可以说,概括段落是下文的风向标。为了让学生能尽快适应这种新题型,我对他们开展了针对性的训练。

二、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但其中有一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即概括段落写不好。例如,一开始,学生不适应字数要求,经常超过要求字数。更严重的是,他们往往会概括不到位,好像不知概括为何物,一提到概括就很迷茫。下面,以最近习作的一篇作文为例进行说明。

(2015年南通三模卷)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Don’t worry if you have problems!If you’re breathing, you have difficulties. It’s the way of life. And believe it or not, most of your problems may actually be good for you.

The lagoon side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looks pale and lifeless, while the ocean side is lively and colorful.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oral around the lagoon side is still water, with no challenge for its survival . It dies early. The coral on the ocean side is constantly being tested by wind, waves and storms. It has to fight for survival every day of life. As it is challenged and tested it changes and adapts. It grows healthy. It grows strong. And it reproduces.

That’s how it is with people. Challenged and tested, we come alive. Like coral struck by the waves, we grow. Physical demands can cause us to grow stronger. Mental and emotional stress can produce strength and patience. Spiritual testing can produce strength of character and faithfulness.

So, you have problems D no problem!Just tell yourself, “There I grow again.”

[写作内容]

1.用约30个单词写出上文的概括。

2.用约120个单词发表你的观点,内容包括:(1)你在生活中遇到的2-3个问题。(2)就如何对待或解决你的问题,谈谈你的理解和想法。

下面,我挑选了部分学生写的概括段落,说明他们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习作一:Compared with the coral around the lagoon side, the one on the ocean side tends to be more appealing . The phenomenon lies in that the one on ocean side faces more challenges .

分析:被概括的短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二段在叙述一个现象,在第一段和最后两段作者呈现了自己的观点及写作意图。这位学生只概括了前两段内容。

习作二:Just like the coral around the lagoon side can grow stronger after the wind , we should be brave to improve ourselves whenever we face problems. 分析:这位学生看似两部分都写到了,仔细看就能发现例证部分概括不全,删去了必要部分,由此它不能充分体现观点的来由。另外,第一句话信息概括有误。

习作三:Like the coral on two sides of the ocean , life is full of problems. Different problems can make us grow mentally or physically.

分析:问题还是在例证部分,

资料

这位学生没有读懂文章的例子,或者为了避免超字,将信息过渡浓缩,导致概括不全。

从以上例子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短文的概括的技巧及意图缺乏正确认识。概括短文内容并体现主旨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短文的归纳和概括分两种情况:一是对段落在推进文章和结构作用两方面分析,二是对短文本身内容的概括。而英语读写作文中的概括就是对短文本身内容的概括。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为了概括好短文,学生可以遵循以下步骤进行概括。

1.有的放矢,选好角度。读写作文的概括段就是指向主题的,所以找到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段落,把握主题,角度就不会有偏差。例如,2015年南通卷三模作文,我们可以从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得到主题,即:We should face up to the difficulties that make us grow.

2.抓住要干,略去枝节。归纳概括是在抓准并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准确筛选与主旨相关的重要信息。弄清结构和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勾选提要。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放眼全文,整体阅读,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如2015年南通卷的作文归纳问题较多的集中在第二段信息的归纳。一方面,第二段有较多的细节描写;另一方面,内容是对比描写。所以要围绕主题,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例子,学生就要斟酌好句型。在这儿,我们可以考虑比较句型:Corals on the ocean side are stronger than those on the lagoon side because they go through various challenges.

3.提炼整合,概括好文章。这里的概括就是在具体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用另一种语言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它再现出来。它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有详尽到简洁的过程。这篇文章例证和观点是融为一体的,没了例证文章是空洞的。所以概括时,就要再次提炼整合语言,使概括的内容在字数上达标。2015年南通卷的理想的概括段落应该是这样:Corals on the ocean are stronger than those on the lagoon side because they go through various challenges , which reflects our life and inspires us to face problems bravely.

具体方法让我们来借鉴一下布朗和戴(A.L.Blown和J.D.Day,1983)归纳的五种方法。(1)略去枝节:略去那些与概括角度关系不大的语句。(2)删掉多余:删去内容重复的词语和关联词。(3)代以上位:①以一个类的标志去总括属概念;②用一个更一般的行动去代替一系列的具体行动。(4)择取要义:找一个主题句。(5)自述要义:对无现成中心句的信息,可采用换词缩句、变换叙说角度,将某些具体的内容抽象化等办法,提炼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要旨来。

但是,学生会读到不同类型的文章,他们就要根据文章的类型做相应的概括,不能千篇 一律。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类型文章的概括的技巧和策略。

第一,记叙文的概括:首先要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及为何如此。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明故事讲述了什么,不能讲细节。用第三人称转述故事,时态和原文一致,不要掺杂个人观点。第二,夹叙夹议文章的概括:这类文章的概括应该有两部分。先按照记叙文的概括技巧概括叙事部分,然后概括作者的看法和观点。第三,说明文的概括:说明文会有一个中心句,写概要时要注意找出中心句,抓住关键词。学生经常读到是分析类的说明文,这时需要先找出文章主体框架,即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或建议,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议论文的概括:议论文的内容包括“观点、论据、结论”三个方面。所以,议论文的概括先要弄清楚文章的这三方面。概括对方观点首先要转换角度,即以第三人称或无人称来概括,关注文章的首尾句或首尾段。如果文章有一分为二的观点,那么两种观点都要概括。论据中有很多细节,要将细节信息删除。

总之,概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尤其对一些有字数规定的题目来说,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技巧精妙的概括显得尤为重要。灵活运用以上策略,为提高英语写作鉴定良好的基础,加上日常生动词汇以及语句的积累,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 高考记叙文

★ 综合类阅读概括的大意练习题

★ 《红楼梦》的大意

★ 高考记叙文写作

★ 高考精美记叙文

★ 高考满分记叙文

★ 阅读_初中记叙文

★ 阅读的优美段落

★ 英语段落:英语阅读双语版

1122谈申论的概括二 篇6

继续昨天谈的内容。按作答的内容不同,常规题分为概括全部的,深层次的和特定的三类。凡要求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属笼统地概括全部。凡要求概括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都属分类特定的概括,凡属分层次概括的,特别涉及深层对次原因的,只概括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对表层原因不必涉及。至于新题型,指近年才新出现的概括类题,它一般要求指定的,或突出的问题。概括问题的技巧,是需掌握的关键,主要探讨答题的方式和思维模式。首先,按问题的分布情况,答题方式分为,递进式,并列式和递进兼并列的混会式三类。在申考中,递进式=分层次,并列式=分类型,混合式=笼统性。下面分别简介各类方式。一是递进式。对有递进关系的问题,借助单向发散性思维模式,依序推进,逐层丝剥茧,直至纵深。作答思路是高度概括出问题中的问匙。即,问題一一问题的一表面现象一一造成的原因一一产生的危害。这一模式中,问题是思维的始发点,危害是终结点,表象和原因是整个递进式中的一个过渡点。至于语言表述等注意问题,明天续谈。谢谢关注。

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篇7

一、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法是指直接从给定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用这关键词句答题的方法。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虽然比较繁杂,但是无论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二题为例,该题作答要求为: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根据上述要求,考生在阅读给定材料时,就可以直接从其给定材料中划出关键词句:

5.农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乡镇体制的重构。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式义务教育。当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乡镇体制改革的试验,这说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从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进一步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一步转变。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7.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除了政府动用资源进行扶贫外,国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的资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做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倡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扶贫领域,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最早,投入规模最大。世界银行与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贫困人口。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一些扶贫开发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等也都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从上述已划出的关键词句出发,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整理提炼,可以得到答案如下:

从给定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有下面几条:(1)统筹城乡发展,做好东西对口支援工作,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2)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扶助有特色种养项目,推进产业化经营,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3)依靠科技,优化种养品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4)加大扶贫财政投入,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5)发动社会力量,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发展国际交流。

二、综合分类法

综合分类法也是概括归纳的重要方法和原则。这种方法要求考生对给定材料进行多层次的综合和分门别类的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答题。首先,考生要对每一段的给定材料进行总结概括,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理解材料并进行抽象概括。一般来说,这种方法有几个步骤:

第一,在认真阅读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每一个自然段或几个自然段的内容,为了节省时间,可按照阅读的方法首先把各个段落旁边标出“问题”、“原因”、“措施”、“危害”、“措施”等字眼,然而再进行进一步细化的标注,同时提炼归纳中心观点。

第二,把性质一致或特点相似的材料合并、归类、排列,剔除那些无关或与主题意思关联不大的材料,一般来说,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也可按照横向、纵向的分类方法分类。如横向方面的分类: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纵向方面的分类: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第三,在上述理清逻辑的基础上,总结成文。

以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为例,该题的作答要求是:

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简练的语言概括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供领导审批。

那么如何概括给定材料中D部长的谈话要点呢?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概括:

第一步,阅读给定材料,一边阅读一边概括相关段落的内容,可在给定材料旁边标出“问题”、“原因”、“危害”、“已做的工作”、“措施”等字眼。

第二步,在进行初步段落概括的基础上,剔除无关要素,合并同类项,那么相关要点就一目了然了:

问题: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引发的问题十分严重,也已引起了民众对突发事故问题的关注。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由缺乏必要的防治机制而产生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事件。

原因:引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的暴发、社会矛盾的激化、敌对势力的影响。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事件,如征地引起的集体诉讼和上访等;另一类是由于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件,如台风、海啸等。

已做努力: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以及各省市都编制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国性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

措施: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承担主要责任。政府要建立一整套处理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由社会根源引发的事件,关键在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规范和完善法律法规。

第三步,根据上述分类,撰写成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部长就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对应接受新华网访谈,其谈话主要内容有:

第一,指出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引发的问题十分严重。D部长指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已引起了民众对突发事故问题的关注。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由缺乏必要的防治机制而产生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事件。

第二,指出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原因。D部长指出,突发性公共事件包括由自然灾害的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由社会矛盾激化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由敌对势力的影响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等等。因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事件,如征地引起的集体诉讼和上访等;另一类是由于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件,如台风、海啸等。

第三,指出有关方面已经做出的努力。D部长指出,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以及各省市都编制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国性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

第四,提出了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措施。D部长明确指出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承担主要责任。面对自然灾害引起的事件,政府应建立一整套处理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由社会根源引发的事件,关键在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规范和完善法律法规。

三、寻根问底法

寻根问底的方法是指透过现象寻求本质的方法。这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阅读表面化的材料,把握隐藏在这些表面材料背后的本质机理,这要求考生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为例,该题的作答要求是: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阅读给定材料,可以通过概括各自然段材料的主要内容,得出材料里面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印刷厂与居民发生纠纷,引发官司。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个问题呢?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得知其直接原因:

印刷厂为提高经济效益引进先进设备,产生严重噪声污染,殃及周边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发官司

再深入追究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从给定材料中可以得知其间接原因:

企业的噪音处理设施不合格;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味追求企业发展,对噪音污染不够重视;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不够及时和完善。

而引起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

印刷厂设在小区内,并与居民H的住宅毗邻;

再考察引起这个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可知为:

城市规划不合理

综上,解答出第一题的参考答案可为:

该材料通过印刷厂与居民发生的纠纷反映了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城市规划的不合理,给现城市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影响,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工厂与民居区毗邻,引发噪声污染,严重干扰居民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法律意识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由城市布局不合理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并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中七种概括归纳类题型

申论考试中的概括归纳是要求考生在阅读给定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概括和提炼,得出对于某些特定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把其浓缩成150-500之间的简明扼要的文字,供他人参考。历年历次申论科目的考试中是必然有一道概括归纳类题目的,应给予高度重视。要正确作答这一类型的题目,首先要从了解入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学一手教育专家根据对象的不同将概括归纳类题目划分为七类,并一一破解。

一、概括归纳类题型分类

概括归纳历年来都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往往也会是作答要求中的第一题,考生把这一题做好,对后面的答题会产生较好的作用。概括归纳的题型一般有如下几种:

1、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即是要求考生把给定材料中的全部内容都概括归纳出来,要求概括要有全面性,不能有信息上的遗漏。历年来概括主要内容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提要,字数不超过200字。

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字数不多于1000字。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简练的语言概括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供领导审批。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2004年北京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假定你是北京市政府的工作人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撰写一份全面的情况综述,以供领导参考。要求:层次分明,概括准确、表达简洁、语言流畅,不超过800字。

2006年北京面向社会在职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的主要信息。

2005年广东省上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假设你是政府某部门的工作人员,请将所给材料缩写成不超过350字的汇报材料。

2007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根据背景材料的内容,给有关领导整理一份不超过200字的情况反映,要求:概括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概括主要问题

概括主要问题就是要求考生概括归纳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概括要准确,切中要害。历年来概括主要问题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材料7中反映了哪几个主要问题?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将其概括出来。

2006年北京市面向社会在职人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给定材料探讨了我国文化遗产的几对矛盾性问题。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归纳出这些矛盾。

2006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阅读给定材料,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

3、概括主要观点

概括主要观点即要求考生概括给定材料中的某些特定的观点,包括概括给定材料中某个人的观点,概括给定材料中的某个或某些观点。概括主要观点要求考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筛选有用信息。历年来概括主要观点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简练的语言概括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供领导审批。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2006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的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括并谈谈你的看法。字数不超过500字。

200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根据给定材料中两种主要观点。要求:准确、简明、有条理。

2004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认真阅读给定材料,以不超过200字的字数,概括你对青年就业、创业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观点。

2007年广东省下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请概述李东序在访谈中的主要观点。

4、概括原因

概括原因要求考生针对给定材料中的某个特定问题的原因进行概括。给定材料一般是把形成某个社会问题的各种原因的信息散落于给定材料的各个角落,要求考生从这些给定材料中寻找和概括。历年来概括原因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2005年广东省下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请你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回答超限超载屡禁不止的核心问题,并分析其屡治不愈的原因。

5、概括危害

概括危害与概括主要问题有相同之处,不过概括危害有着重点在于强调问题所引起的影响、危害。历年来概括危害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用500字左右的篇幅,在所给定的材料中归纳手机垃圾短信泛滥成灾的具体原因及垃圾短信的危害性。

200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奥运经济对国家带来的影响。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分析合理,字数不超过200字。

6、概括政策、对策、措施

概括政策、对策、措施,是要求考生对给定材料中所反映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提出政策、对策、措施进行概括,即目前在解决某个社会问题中已提出了哪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或已形成了那些成熟的做法。历年来概括政策、对策、措施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篇幅200字。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给定材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进行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

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以上材料包含了“使人们无担忧地维护社会主义”的多种举措,其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理念,请你对这两种理念分别进行简述,字数不超过200字。

7、概括目的、意义

概括目的、意义主要是要求考生对解决某个问题的目的、意义进行概括,或者对某些解决问题的措施的目的、意义进行概括,对目的、意义的概括为考生后面的提出对策和论证奠定基础。历年来概括目的、意义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三题:

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篇8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申论备考重点突破之归纳概括题

申论备考重点突破之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类试题在各省公务员考试中属于常考的题型,且都是放在靠前的位置。其趋势是频率高,未来出题的可能性极高。通常都在前两题,是申论考试“开门红”的决定性步骤。考生对这种题型要熟练掌握。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将其中玄机进行揭秘。

一、归纳概括类试题的作答步骤 1.仔细审题,锁定材料范围

有的题目在题干中直接给出了资料范围,可以直接使用。有的题目没有明确指出材料范围,需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去判定资料范围,这就要求考生要审清题意,从问题出发,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材料范围。2.抓关键词,找关键语句

这是作答归纳概括题“迅速、准确”的一个比较有效,也是比较常见的技巧方法。关键句可以是一个段落的开头,也可以是结尾总结,还可以在段落中部出现,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找出关键语句后,如果答案比较明确就可以直接引用;如果答案不那么明确,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3.提炼核心内容

有些给定资料可能找不到很明显的关键语句,需要考生自己去提炼有用信息,注意材料的叙述线索,理清脉络;然后去掉句子中多余的修饰性词语或者一段话甚至整段材料的干扰性信息,提炼出一个段落、一则材料的“主干”,再根据具体要求对提炼的语句进行增加或者删减。4.整合要点,书写答案

通过各种方法提取出的答案要点往往比较零散,没有一定的逻辑,考生在最后整理答案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整合,必要时可在草稿纸上将要点列出,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合理整合加工。

二、考生在做归纳概括类试题时的常见问题 1.要点不全面 在试卷评判中,概括要点是否齐全是重要的评分依据。因而概括答题时要尽可能的涵盖涉及问题的所有要点及重点内容,不遗漏要点。中 公教育专家建议,为了尽可能的概括全面,考生答题时不仅要概括正面的意见,而且要概括反对或否定的意见,同时在卷面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把相关要点概括进去。2.条理不清晰

不少考生在作答时只是把找到的要点进行简单地罗列,这对于阅卷人员有重点地寻找考生的得分点造成障碍,影响得分。概括答题要注意条理性,这就要求考生答题的逻辑要清晰、严密,层次分明。无论概括要求的答题字数是多少,考生都要将概括的内容有条理、有次序的表述出来。3.语言不够简洁,概括性不强

在考生的作答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简单摘抄材料中的语句,没有概括性。作答归纳概括类试题一方面要求用词要规范,一般提倡多用描述性语言和陈述性语言,少用祈使句,不用评论句。用词规范还要求考生在作答时尽量减少口语性语言,尽量使用规范、平实的用词。另一方面要求用词要简洁,要高度概括,答题时反映材料的文字要既全面又高度浓缩,反映本质,视觉上让阅卷人员一目了然,不能出现表述不清或者罗嗦重复的问题。此外,概括中亦不要描述具体的事件细节和过程,不描述事件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在通常情况下也不要出现具体数字,以达到简明扼要的目的。4.有错别字和病句,标点使用不准确

很多考生由于文字表达功底不到位或书写时不注意,而造成答案中出现很多错别字和病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生的得分。所以考生要对这些“小问题”加以重视,加强训练,避免类似的失分现象,另外,考生在答卷时要尽量保持版面上的整洁,尽量少删改文字,字体工整美观。5.字数不符合规定要求

考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字数答题,多于或少于规定字数的10%都会被扣分。为了使自己的答题符合字数要求,减少考试时判断不准而出现超字数或少字数的情况,考生应该在考前多做练习,使自己对字数多少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和经验,考试时才不会有偏差。

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篇9

公务员考试申论中归纳概括是主要考察的能力之一,关于“共产党员的信仰”、“不忘初心”等精神信仰层面的话题,常常被用来材料阅读中。为了更好的让各位考生作答速度更快,作答分数更高,中公教育专家发现了一些针对性的基本规律:第一题往往侧重描述一些优秀的党员干部的事迹,要求考生归纳总结成功的“原因”或者直接概括材料中人物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这一基本规律决定了材料的特点是案例,且绝大多数是正面案例。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材料:

1963年2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一百二十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当时,焦裕禄同志的肝病已相当严重,许多同志劝他不要下去,劝他在家里听汇报。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坚持度过了一百二十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一百二十多个大队,跋涉五千余里,终于摸清了兰考“三害”的底细,全县有大小风口八十四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泻洪图。

“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以上的材料,是非常典型的正面材料。现代汉语在描述优秀品质时,习惯采用讲述事迹的过程或者主人公的个人感受,很少采用“因为……所有……”这种直白的方式来直接告诉阅读者“优秀品质”。但是,考生迫切希望能快速找到答案,而且很多学员反映,有的时候,根本就看不进去材料,无法进入考试做题的状态。那到底怎么阅读呢?难道只能一行一行的读?

一、首尾句法确定基本大意。

第一段的首句“1963年2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主要信息是县委决定除“三害”,尾句“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读完这两句话能快速了解此段的主要内容是“要治理兰考压力很大”,并没有焦裕禄自身的优秀品质,所以快速看完;第二段就一句话,主要含义是焦裕禄要亲自去了解情况;第三段的首句说明治理时组织队伍进行调研。尾句说明调查后的结果非常好。第四段也是一句话,是焦裕禄自己的表态。

二、特殊标点符号阅读法。

第三段很长,如何更快定位大意?最后一句有一个省略号,按照基本的写作习惯,省略号之后往往是案例的总结,所以,可以优先阅读省略号之后的信息“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泻洪图。”这样就能迅速知道调查的效果很好。

三、观点材料重点阅读。

一般观点型材料会通过某某说、某某建议、,某某表示等进行定位,所以,要知道这一案例材料作者最想体现的观点是什么,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看观点。如第三段中“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最后一段:“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分别体现出焦裕禄同志求真务实和勇于艰苦奋斗的精神。

上一篇:海南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规划(琼府〔2008〕18号)下一篇:关于组织观看《营业厅服务规范》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