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题型分析(精选7篇)
中考作文题型分析 篇1
《中考作文题型分析及写作训练》教案
课前两分钟练字:请两名学生板书诗句,要求漂亮、规范、正确。一.导入
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此话十分形象地突出了分值高达50分的作文在中考语文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中考作文应该写成什么样子,请同学们根据平日训练来归纳一下: 二.作文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求具体、健康、中心明确。2.结构要求完整、有详有略。3.语言要求通顺、无病句。4.书写整齐、标点正确。
三.作文常见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这四种题型加一分析,从而学会写出美一点的文章。四.逐一种题型分析
㈠命题作文的基本形式如 题目: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要求: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㈡半命题作文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㈢给材料作文两兄弟出神地看着一只蚂蚁。那蚂蚁艰难地往上爬着,好容易爬到一半距离却忽然滚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从墙根往上爬去。
哥哥说:“这蚂蚁多顽强!咱们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应该学习蚂蚁这种精神。”
弟弟说:“可怜的蚂蚁!它只要能稍微留意一下方位,完全可以沿着裂缝爬上去,依我看,咱们要做有头脑的人。” 拟题的技巧: ⒈成功=勤+智 符号法 ⒉三思而后行 引用法
⒊想和做要结合 引用法⒋绕过错误的泥潭 修辞法㈣话题作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亲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的是友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说的是国家情。请以“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小结:拟题的技巧 ⒈友谊地久天长 引用法 ⒉没有国,哪有家? 修辞法 ⒊世上也有爸爸好 反常法 ⒋圣洁的木槿花 线索法
五.让文章内容美一点新颖真实、具体充分、情真意切莎士比亚:“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富丽,它引以自豪的是内容,不是虚饰。”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个写作的真谛:()
六.让文章结构美一点设置悬念、欲扬先抑、设问句、首尾照应、过渡句灵活运用„„
海涅:“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节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七.让文章语言美一点把名称记得具体些;把句子写得长短参差、错落有致; 把句子倒装一下;打一个比方,用一串排比,引一句名言„„八.写作训练(从以下四个题型中任选一题作文,10分钟左右)1.以“爱在我身边”为题,写300左右的小片段。
2.以“生活教会我------------”为题,写300左右的小片段。3.以“选择”为话题,写300左右的小片段。
4.材料:一名公交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灭,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读了材料,你一定感受到一种撼人心肺的力量,那是一种什么力量?请联系自己真实感悟,写一篇300左右的小片段。九.聆听:他的文章美在哪里?(选其中一点,用一句话评析。)十.学生评析老师的下水作文。
十一.收获:通过本文的学习,你都积累些什么?(写作技巧、作文修改、掌握方法„„)请把它说出来。十二.教学赠言
亲爱的同学们:请用你智慧的笔,尽情展示出你的才华,挥洒出感人肺腑的篇章吧!
中考作文题型分析 篇2
一、平时注意拓展
面对“文本外”题型的题目,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该用好课文后面“思考与练习”中的拓展型题目, 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一) 注重搜集资料, 多积累。
比如在教学《巴东三峡》一文时, 在“思考与练习”的第四题:现在正在建设三峡大坝, 搜集有关资料, 想象并描述大坝建成后的景象。显然, 这样的文题已落后于现实。教学中, 我并未因此摒弃这个内容, 而是在学生对课文阅读后,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三峡大坝的资料, 来课堂上交流, 有的搜集了三峡大坝的图片, 有的搜集了三峡大坝建设的数据, 有的把从电视里看到的三峡大坝的样子写成短文。这样读一篇文章带动了一次活动, 不但丰富了阅读体验, 还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 注重开放思维, 多碰撞。
在教学《出师表》一文后, 我有意让学生谈谈“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面对这个题目,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能够各抒己见, 让多种观点互相碰撞, 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中考就有这样的考题, 2010年大理卷的文言文阅读题就有“作为现代中学生, 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面对这道延伸到文本外的拓展性试题, 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做出判断, 答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看法。
(三) 注重鼓励动脑, 多思考。
在教学《青海湖, 梦幻般的湖》一文时, 我在学生读懂课文后讨论“作者希望人们来到美丽的青海湖游览, 又怕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 又不破坏环境?”讨论这样的问题, 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010年昭通卷说明文阅读《让“低碳”成为一种习惯》中的“除了‘节能减排’或‘低碳生活’, 你还能提出哪些好的建议?请简要写出三条。”
(四) 注重诗意地表达, 多练习。
在教学《背影》一文时, 我让学生试着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写一下养育他们的亲人。一个山里孩子写到:父亲像一张弓, 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像这样的阅读拓展练习平时就很多, 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10年江苏泰州卷的阅读《淡竹》中“古今中外, 像作者这样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者不胜枚举, 请仿照例句再列举两例, 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 不得引用选文中已出现的诗文。这就是一个表达的题目。如果平时经常练习, 遇到这种题, 就不难对付。
(五) 注重自身体验, 多感悟。
在教学《一条未走的路》一诗后, 我说:“人的一生会面临多次选择, 每一次选择都是艰难的, 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某种放弃。再读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谈谈你的感想。”有学生说:无论怎样的选择, 只要一经选择, 就一定要放弃另一样, 所以不必再想着那个未选择的, 要毅然决然地选择自己的所爱的, 不后悔。2010年重庆卷的阅读《成熟的稻谷会弯腰》中“请结合你的一次‘弯腰’经历, 谈谈你对‘弯腰’的认识。”这样的文本外拓展题, 解答时就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出有自己个性的理解。
(六) 注重材料对比, 多比较。
在教学《周庄水韵》一文后, 我让学生朗读附文《江南》, 想象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由于是一诗一文, 虽然是同写水乡, 但是构思与选材不尽相同, 同中有异。《周庄水韵》写小桥、流水、游人以及小镇节日的灯花和欢乐的气氛, 而附文《江南》所写的江南水乡, 视野开阔, 写的是江南水乡春雨中的各种景物。近几年, 像这样的对比阅读题很多, 特别是文言文阅读题。2010年济南卷的文言文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选段, 乙《与顾章书》选段) 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 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七) 注重换位思考, 多想象。
在教学《小男孩》一文后, 我让学生讨论:“读了这篇课文后, 假如你遇到这个‘小男孩’,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面对小男孩也许有各种说法, 但都必须是关于需要父母尽他们的责任与小男孩需要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2010年曲靖卷的阅读《走向3D时代》中的“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请你发挥想象, 举一例加以说明。”就是一个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拓展运用性题目。只要联系现实生活想象合理, 言之成理即可, 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教学、医学、水下作业、地下采矿、空中导航等领域。
(八) 注重材料综合, 多归纳。
在教学《别了, “不列颠尼亚”》一文后, 我在学生读完课文后, 引导学生再阅读课文后的三则附文材料, 说说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一个归纳题, 把三则材料的内容放在一起归纳起来就可以得出。
最近这些年的考试, “文本外”题型的题目很多, 许多学生说这种题没有学习过, 不会做, 许多教师说这样的题无法复习。其实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课文后面的“思考与练习”, 认为它们与课文无关, 所以遇到这种“文本外”题型的试题, 他们就觉得难。其实“文本外”题型的题目在课本里几乎都能找到, 只要我们平时注重课文外的拓展题的训练,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就不难应付。
二、备考时注意解答技巧
教师在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的同时, 也要适当地给予训练, 把解答技巧再训练一遍, 引导学生把已有知识进行勾连, 能快速地运用到解题中去。
(一) 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自己的生活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强调:“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考查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感悟成了常见的题型。
回答此类型的题目, 可先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再用两三句话来说明理由, 往往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基本要求是语言表述清楚、言之有理即可。2008年山东济宁卷的阅读《窗前的树》第5题“从洋槐的身上, 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 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其实这里要谈的生活启示, 我们就可以联系到我们平时学习到树的坚强、朴实、坚韧品质等, 联系短文的内容作答。再答树的家族较大, 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这个问题, 就完全需要我们搜寻脑中以前的知识积累。
(二) 发挥主动的创造。
我们教育学生, 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要学生能应对社会生活, 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有自己的主见与应对方法。考试也就是对这种应对能力的模拟。面对这种题型, 我们要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2010年玉溪卷的阅读《畜牧业界化废为宝》的第4题:面对养牛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人们设想或采取了什么对策?解答这种题就是要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想象, 联系我们已有的知识, 提倡少吃牛肉, 对吃的人多征税, 或者收集饲养牛产生的废物生产有益的资源, 变肥为宝等。
(三) 品味、鉴赏与表达。
面对文段的阅读我们不但要能有自己的理解, 还要能够有表达自己的言语心智。这类题的解答技巧是能模仿人家的表达, 最好是能有诗意地表达。2010年赤峰卷的阅读《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的第7题:仿照第 (6) 段画线处的句式特点, 再写一个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 信念不倒, 笔耕不辍, 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这个句子仿写, 一看例句就知道要写一个面对厄运坚强不屈的事例, 再体会句式的特点, 把句子写得相似即可。
(四) 分析、综合、提炼。
面对多则材料我们首先要能理解各则材料的意思, 再联系短文内容抓住主要的内容, 合并相同的意思, 综合各种观点, 提炼出自己的看法。2009年重庆市卷的《我们为什么活着》中:作者认为, 人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放弃生命”, 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 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据报载, 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亡。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里作者是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 但是材料一是面对一点挫折就轻生, 材料二实际是在民族大义面前牺牲个人的生命。我们在看准材料的基础上就知道:不能因为个人的一点小挫折就舍弃生命, 但在民族大义面前舍弃个人生命实际是对生命的珍惜。因为牺牲个人生命可以挽救大多数人的生命。
当然“文本外”题型的题目不只是这些, 还有许多, 应对的方法也不只是这点, 笔者在这里只是提一个头让大家自己去摸索与总结, 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更好的方法。
微作文:中考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篇3
【关键词】中考题型;微作文;备考建议
微时代悄然来临,微博、微信等微写作应运而生。微时代需要微写作能力。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增加微写作内容,并明确占10分。随着北京高考作文改革的推进,中考也不甘寂寞,微作文也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中考试卷。
一、微作文:习作中的“轻骑兵”
微作文,是微型作文的简称,也称微写作。微作文发端于微博。为了便于表述,本文所说的“微作文”指考场中要写的“小作文”,“微写作”指应用于各种场所的微型写作。微写作,包括多种文体,如“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短平快”是其显著特点。“短”是指写作时间短,字数少,一般在100~200字之间,可谓惜字如金。作为考场写作,微作文的字数还要再少些,高考微作文要求“不超过150字”,中考微作文则相对复杂:有要求“不超过150字”的, 也有要求“不超过100字”的,还有的要求“字数在120字左右”,只有极少数要求“字数在150~200之间”。“快”指的是写作的即时性:可以随意地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事事可写,处处可写,时时可写,快捷便利。可以说,微作文是习作中的“轻骑兵”。
其实,微写作中外都早已有之。在我国古代,《世说新语》《菜根谭》《幽梦影》《舌华录》《宋琐语》等,都是微写作的范本。在我国当代,各种报刊中的“新闻点评”,《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杂文选刊》等曾开设过的“百字小小说”栏目中的作品,都是微写作的经典范例。在国外,美国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的《魔鬼词典》,也是微写作的典范。
二、揭开中考微作文的神秘面纱
2014年,有两个地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了微作文。题目如下:
1.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献给母校”的专刊。主编邀请你以一个初三毕业生的名义为“感恩”栏目写一段话,向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和关爱过你的人表示感谢。请你从班主任、任课老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任选一个,表达感谢的心意。
要求:(1)将你选定的对象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2)内容要真实具体,语言要准确得体;(3)字数在150~2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4年北京市)
2.请在《天外财富》一文中第(23)自然段的横线上作一个关于“女孩”的神态和“我”的心理活动的片段描写。(10分)
要求:(1)符合上下文情境;(2)运用一个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150字。
(2014年长沙市)
北京高考微作文直接在试题中冠以“微作文”的名称,而中考微作文在试题中并没有冠上“微作文”的称号,这大概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中考微作文尚处在尝试阶段。所以说起中考微作文,学生多少会有点神秘感。其实,微作文并不是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的“专利”,自2012年以来,长沙市中考就一直在考微作文,只是没有正式提出“微作文”的概念。有试题为证:
⒈请在《这样的父亲》一文第16段对此时此境的“父亲”作一个肖像和神态描写。(10分)
要求:(1)与文章的情境相符,并能突出人物的变化;(2)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150字。
(2012年长沙市)
⒉《只想让您昕听我的心跳》文中写道: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 ,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了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请在横线上作一个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片断描写。(10分)
要求:(1)符合上下文情境;(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150字。
(2013年长沙市)
2015年中考,微作文更受青睐,有北京市、山西省、长沙市、南昌市、温州市、呼和浩特市、义乌市、无锡市、丽水市、郴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等12个省市的试题中出现了微作文,只是还没有在试题中冠上“微作文”的名称,其中呼和浩特市和郴州市的微作文在试题中被冠以“小作文”的称号,以区别于“大作文”,其他10个省市的微作文只是放在写作部分的大作文前面,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并没有“小作文”等之类的标识。尽管没有“微作文”之类的标识,但这类写作其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写作,有没有冠上“微作文”的称号其实无足轻重。分值上,南昌市、无锡市、湖州市和嘉兴市为6分,其他8个省市都是10分。
其实,2014年之前,多数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就可见到微写作的影子。例如:
⒈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4分)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2011年广东省)
⒉某校新成立一个文学社,取名为“起航文学社”。成立大会上,一位家长赠送了一幅画表示祝贺。请你从船、帆、天、云、风、海中选取二物,配写一段贺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50字。(4分)
(2013年德州市)
上述形式的微写作,各省市都无一例外地将其放在试题的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部分,分值一般为4分。我们可以把这类微写作看作是中考微作文的雏形。
三、中考微作文的基本类型
归纳一下,中考微作文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应用类、描写类、说明类、论述类、续写类、感悟类、图文转换类等(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分类可能缺乏统一的标准,此处仅为表述方便而为之)。
nlc202309030228
(一)应用类
应用类微作文,就是在题目限定的字数内,拟写常见的应用文,如请柬、书信、消息、通知、聘书、解说词、申请书、开场白、留言条、欢迎辞、欢送辞、广播稿等。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则招领启事。
昨天(2015年6月24日)下午,有位同学在学校阅览室拾到一个红色钱包,钱包内有人民币55元,饭卡1张。这位同学把钱包交到了德育处。请你以学校德育处的名义拟写一则招领启事,请失主到学校德育处认领。
(2015年海南省)
应用类微作文的备考,可练习写常见的应用文,注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
(二)描写类
描写类微作文,就是在题目限定的字数内,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方法,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在上段文字中,作者从生长环境、外形体态、风度气质等方面,描绘出莲花的独特形象。请你模仿这种写法,另选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2015年郴州市)
描写类微作文的备考,可重点训练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三)说明类
说明类微作文,就是在题目限定的字数内,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和介绍。
说明是以简洁的文字解说事物外在状貌、内在特征等的表达方式。请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你喜欢的一件物品。要求:至少用两种说明方法,不少于80字。
(2015年山西省)
说明类微作文的备考,要着重训练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四)论述类
论述类微作文,就是在题目限定的字数内,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论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2015年4月18日,江阴城西小学的同学及其家长们,在江阴黄山湖公园举行了一场“天使行动”漫画作品慈善义卖活动,义卖所得款项将捐赠给常州金坛常胜小学一名患白血病的女孩。金坛市11岁的“小画家”王梓伊获悉后,也赶到江阴,将自己的画作义卖;两名在江阴的外国友人得知后,也来到现场参与义卖捐赠活动。
请结合上面材料,以“善举无价”为观点,展开简要的论述。字数在100~120字之间。
(2015年无锡市)
论述类微作文备考的重点是,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片段写作。
(五)续写类
续写类微作文,就是在题目限定的字数内,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按照材料的写作思路,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对材料作自然延伸。忠于原材料是续写的前提,合理想象是续写的关键,还要注意续写部分与原材料的自然衔接与过渡。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在第二段冒号之后续写一段文字。
要求:(1)字数不少于130个字;(2)内容要写得合情合理,而且要与给出的文字衔接、对应。
我们应当喜欢青年人,因为他们好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看: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最少保守思想,敢想敢干,勇于创新;而且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什么困难也吓不倒他们。但是,他们也有弱点,这就是他们往往急于求成,做事浮躁,甚至蛮干。这一点我们应当警惕。(第一段冒号之后共110个字)
我们也应当喜欢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比之青年人,有他们突出的优点: 。
(2015年呼和浩特市)
续写类微作文的备考,应在忠于原材料、合理想象、与原材料的自然衔接等方面进行训练。
(六)感悟类
感悟类微作文,就是在题目限定的字数内,写出自己对相关事物或参加某项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班上准备召开名著阅读经验交流会,分享同学们阅读名著的经验。请以你读过的一部名著为例,写一段话,简要介绍你阅读名著的经验。
题目二:学校校刊准备开辟“走进博物馆”栏目,分享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或纪念馆)的收获。校刊主编向同学们征稿。请你写一篇稿件,简要写出参观某座博物馆(或纪念馆)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怎样获得的。
要求:(1)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2)字数在150~2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5年北京市)
感悟类微作文的备考重点是,把握感悟类微作文的写法,再作些相应的小练习。
(七)图文转换类
图文转换类微作文,就是在题目限定的字数内,将题目提供的图表、图片、徽标、漫画等隐含的信息内容转化成文字进行表述。
根据下列情境,完成相关任务。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楚,语言得体,150字以内。
5月16日,张婶来报喜,说女儿已被国外某大学录取,9月25日开学。原准备买车的10万元钱要作留学之用了,现在想用这笔钱作短期投资。请你根据下面招商银行理财产品宣传单的有关内容,向张婶介绍理财信息并推荐合适的一款。
(2015年嘉兴市)
图文转换考查学生的想象、分析、概括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备考时,可适当做些图文转换的练习,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微作文进入中考,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增加微写作不是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和试题难度,而是丰富语文学习。今后的微作文会如何命题?笔者以为,以上列举的七种类型仍会沿用,同时也会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使题型更丰富和新颖。微作文的备考要加强各种表达方式的训练,而这也有利于中考大作文的写作。
中考古诗文考查题型及策略分析 篇4
对古诗文的考查,是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大餐。《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对古诗文阅读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要求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课标中的有关精神,将影响着中考古诗文考查的试题设计的理念与考点的设置,因而应予以关注。
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和分析往年全国大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可知:古诗文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诗文积累、诗词赏析和阅读理解。下面针对这三方面内容,从考查重点、基本题型、应试策略等方面予以浅析。
一、诗文积累
(一)、考查重点:经典名篇名句。语句多指向那些意蕴深刻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警策励志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哲思深邃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生命力的成语,如醉翁之意不在酒等。通过这些优秀的文化材料陶冶与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功底。
(二)、考查范围:《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课外琅琅上口的名篇名句。
(三)、基本题型:积累考查兼顾识记与理解两个方面,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从运用的角度考查。从试题的形式角度划分,这类题可分为默写题和选择题两大类。
1.默写题基本题型
(1)续写型:给出原诗文的上句,要求填出下句;或给出原诗文的下句,要求填出上句。考点多为古诗词曲中的名句。
例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03吉林省中考题)
例②: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03安徽省中考题)
解析:这种题型侧重考查识记能力。多数题面中标注了作者和出处,所以解答这种题难度不大,只要把古诗文记诵准确,就可以应对自如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试题对默写的要求一般都比较严格,一句话中有一处错误(错别字、多字、漏字)都不给分,因此一定要注意记诵和书写的准确性。例题的答案为:在河之洲;出淤泥而不染。
(2)理解型: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要求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例: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名句。(03成都市中考题)
①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_________。
②诸葛老师在《出师表》中插入了一段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种试题侧重考查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多考查对诗文中的名句、中心句和警句的理解程度。与单纯性的默写相比,这种题型的难度略大一些,它不仅要求考生熟练地记诵古诗文中名句,还必须对文章内容要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对试题有准确的理解和分析。由于有条件限制,有目标导向,所以要循规蹈矩。解答例①,不仅要熟练背诵全诗,而且要分析哪两句能体现出积累的重要性,才能答出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解答例②,首先要理解亲贤远佞的意思,之后找到与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语意相联的句子,才可求得答案(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应用型:给考生设置一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
例①: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_________。(03辽宁中考题)
例②: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03安徽省中考题)
解析:这种题型,侧重考查记忆、理解、迁移和运用能力,考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着眼于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要把学过的古诗文中的名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古诗文中的名句在自己的语言仓库中成为活的语言积累。解答这种题,一方面要认真阅读问题所设置的情境,明确题目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认真思考用什么样的句子来完成题目的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对掌握的古诗文有正确的理解,能融会贯通。如例①,要想回答,首先要明确《宣》诗中与文学有关联的诗句,只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到底是那一句?这里需要调动有关冰心文学常识知识的积累,由冰心原名是谢婉莹这个信息便可确定答案应为后者。例②谈到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时,自然会联想到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名言。
(4)扩展型:题干设置一定情境,要求考生调动课内外古诗词的储备来应答,答案是开放的。
例①: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南昌市中考题)
例②: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吉林省中考题)
解析:这种题型是近年来新增加的题型,侧重考查理解与运用能力,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多积累古诗文中的名句。答案是多元的,课内课外均可,诗、文均可,这给考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根据考查内容的不同,试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一作家的作品的专题考查,比如例①,考查对李白作品的积累情况。要审好题,不是李白的所有作品都符合要求,而是要能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另一类是对某一主题的专题考查,比如例②,考查自然环境这个主题的,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这类主题型的扩展题在中考试卷上占有一席之地,屡屡出现。
2.选择题。都是单选题。多是针对题干给出四个备选答案,考生依据积累判断选择。有的判断语序是否正确,有的判断语句是否与原文一致,有的选择诗句配伍正确的一组等。这种题相对简单,有日渐淡出的迹象。
(四)应试策略:应对这类题,积累既要有量的充足,又要有质的提高,量变才会有质的飞跃。积累要注重四个结合。1。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要熟记诗文,理解文意。做到字字落实,不写错别字;句句理解,知晓含义。2。课内积累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在课内诗文充分积累的前提下,要将积累的触角伸向课外。二者互为补充。3。诗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默写的考查注重所学诗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着眼于把学过的古诗文名句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学习古诗文,要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在生活中灵活应用。4。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相结合。平时的积累在扎实有效的前提下,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积累的方法。如将同一题裁的诗文名句归类积累:描写类,抒情类,送别类,将同一主题的名句归类积累:山,水,花,鸟,将同一作家的作品集中积累等。考前要集中强化训练,注意字形辨析,记诵准确。避免机械重复,要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的高效训练。
二、诗歌赏析
1.考查重点:《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阅读”第8条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考查重点是(1)理解诗歌的语句,赏析要在对诗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2)品味诗歌凝练,富有跳跃性,含义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风格流派等要素。(5)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与意境。
2.试题特点:
(1)基本题型由选择判断为主转向以填空和简答为主。
(2)选材浅近平易,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典故,以名家名篇古诗词曲为主,有由课内选材逐渐向课外选材的趋势。
(3)所设题项体现了由词句理解到意境品味,由表达内容到表达技巧逐层推进的特点,从外围到内核,由知识到能力。
3.典型例题解析:
例①: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03南通市中考题)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解析:在一道题中对四首诗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了赏析。依次是拟人,对仗,比喻和反复。要选择出正确答案,必须对这四首诗都有深入的理解。可根据诗句的的表达,通过想象诗中的画面,联系表达的诗情,进行分析、筛选。很容易可以看出C句有误,这两句是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不要被诗中的“春风”误导。
例②: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3无锡市中考题)
秋词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解析:这道题将两首同一题材的诗、曲进行比较赏析。从文学常识,诗句理解,词语作用和意境品味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首诗的把握程度。“知人论诗”,结合诗人相关知识予以分析会知道,一个是一反常人“悲秋”情调的咏秋佳作,一个是元曲中悲秋的绝唱。从“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衷爱,所以D项有误。
例③: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03河南中考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__的特点。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3)“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第(1)小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能力。要抓住体现环境特点的关键词语“幽”和“深”进行揣摩,这两个词语都含有“清净,幽静,清幽”之意,所以环境特点也在于此。第(2)小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寓情于景”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由所写景物的欢悦,可探知人物内心的愉快,由潭水的深邃亦可感受人物心境的宁静,所以欢快与空灵是此时作者内心的写照。第(3)小题考查对“反衬”写作手法的感悟与赏析。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
4.应试策略:
(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
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
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三、阅读理解
1.考查范围:以《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篇目为主,兼顾教科书中的重点篇章,适当向外拓展浅易文言文。
2.考查方式:对文言语段阅读能力的考查基本有以下5种形式:①就教科书中的某一语段进行阅读理解,如镇江考查《出师表》选段。②选择与课内阅读程度相当的课外文段进行分析,如济南考查《人有负盐负薪者》。③将课内所学题材相同的两个文段进行比较阅读,如桂林同时考查同是战争题材的《曹刿论战》和《公输》选段。④选择一个与所选课内文段有关联的课外语段配合阅读,如北京市海淀区课内选的是《桃花源记》,课外文章是《桃花源诗节选。⑤课内、课外两个文段互不相干,独立考查。
3.考查重点:(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作家作品和古代一些常用文体。(2)理解和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实词为主)的意义和用法。(3)明确一些多音字的读音。(4)能用现代汉语准确进行翻译。(5)整体感知文段基本内容。不同文体考查有所侧重:小说和传记侧重考查对人物的分析,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侧重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议论类侧重考查对文中态度观点的提炼与评析;寓言类侧重考查对寓意的理解,启示等。(6)揣摩艺术手法。(7)与所选文段相关的知识积累,如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8)结合自身实际,解答一些生发而来的开放性试题。
4.典型例题解析:
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03厦门市中考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马者至三。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人。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执策而临之()②才美不外见()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到对一词多义、通假字等几种词义形式的考查。要结合句子正确的加以解答。答案分别为面对,通“现”,打发派遣,丢弃花费扔掉。
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他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掌握情况。只要熟知“之”常见的几种用法:代词,动词,助词,经过疏通不难看出,除了A句中的“之”是助词“的”之意外,其余的均为代词,故A是错误的。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翻译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文从字顺,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把握住了,翻译的准确度就大大增加了。①句中的关键词是“食”,是个通假字,“喂养”的意思。②句中的关键字是“市”,它是一词多义,有“集市,买”等意思,由上下文可知,此句应取“买”之意。这些关键词的意思搞清楚了,整句话的意思便可迎刃而解了。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
(2)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题既考查了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又是对全篇写作目的的揭示,题干已指明了研读、思考的对象,所以注意力要放在第三段,细读可知这段主要是写食马者(封建统治者)对千里马(人才)愚妄浅薄的做法,即“策之……通其意”,将其锁定,变为与之相反的做法“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就应该是对待“千里马”(人才)的正确做法。这也正是作者写此文呼吁封建统治者应该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目的。(2)题是开放性试题,评价涓人花了五百金买了个死千里马的做法,实际谈论的话题就是“千里马的价值”问题。要观点鲜明,言之有理。
5.应试策略:
(1)具备两种必备能力:
①准确把握常见实词词义的能力。文言实词占文言词汇的绝大多数,是中考必考内容。由于其词义繁复,所以是掌握的难点。要想准确把握实词词义,需明确中考常见的考查类型。
A.古文中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的关系。单音节词是古代汉语语汇的主体,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常常就是一个词。尤其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连用,恰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就易形成错觉,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如《桃化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是单音节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子”,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妻子”,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
B.一词多义。单音的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接触时要弄清它的几种常规解释,平时要注意积累。另外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测、判定在句中的意思,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C.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相当一部分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发生了不少变化,变化的规律大体如下:词义扩大:即由狭小的词义转化为扩大的词义。如“江”“河”两个词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道。词义缩小:同一个词,由范围很广的词义变为狭小的词义,或由范围很广的名称变为范围含有局限性的名称。如“国”一词,在古代可指“国家、国都、地方”,今义仅指“国家”。词义的转移:即从某一词语本来的意义向其他词义的转化。如“几欲先走”的“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出师表》中“卑鄙”一词,“卑”是指“出身低微”,“鄙”是指“见识短浅,举止粗俗”,与今义的感情色彩迥然不同。
D.通假字:即以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E.词类活用:指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变成别的词性。常见的几种现象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是“打洞”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欲穷其林”中的“穷”译为“走到尽头”。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解释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名词做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的“犬”是像狗一样(蹲坐)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使动用法:常用的就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用作谓语,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这个宾语发生某种变化或产生某种动作。如“动心忍性”,意思是使他的心震动,使他的性情坚韧。意动用法:是形容词或名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对它的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将它看作什么”的意思。如“渔人甚异之”的“异”是形容词,这里为意动用法,认为它奇特。
②准确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常采用的六种方法是:对:就是一对一的把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如“十年春,齐师伐我”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换:就是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如“民弗从也”把“弗”换成“不会”,译为“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留:文言文的地名、人名、时间不必解释,翻译是直接保留。如“庆历六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成“庆历六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驻守巴陵郡”。删:就是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如“夫战,勇气也”中“夫”是发语词,无实义,翻译时就可删去,“打仗,靠的是勇气”。补:就是根据需要将省略的内容补上。补上的内容多用括号括起来,如上文中“对”的例子。调:就是把词序转换成现代汉语习惯的顺序。如“何陋之有”不能译成“什么简陋的有”,而应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另外要把握住关键词语的意思。
(2)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进行有效复习。
中考文言文考查,考点的设置似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篇目辐射课外是最佳方式。一般说来,要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几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时,将课本中(一般省市多有明确的考试范围)所有的篇目,按顺序(从前至后或由后到前)逐一通读、串讲、检测。
第二轮复习时,将课内文章按题材、体裁等进行分类专题复习,注意相关联系,总结规律,并配以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体现知识的相关性,连续性。
第三轮复习时,以课外篇目为主,辐射课内所学知识,彼此呼应,贯通理解记忆。
第四轮复习时,以综合训练为主,选取课内重点、涉及文言知识面广的典型文章,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复习。
(3)掌握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解答文言文阅读时,除了结合积累、借助具体的语境解释实词,准确的翻译句子外,对选文内容分析时,要结合作品背景和全文大意分析概括;对选段的内容进行评价时,要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切忌以现代人的观念去评价古人;对于开放性试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中考作文题型分析 篇5
题型盘点
材料作文,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其写作能力的自由空间。更由于“材料”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以及极高的抗拒“猜题”的优势,因此材料作文一直受到一些地方命题老师的青睐。材料作文在考查考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中的难点。
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材料作文所占比重,2007年约6%,2008年约8%,显然其处于相对弱势。材料作文曾火爆一时,但随着命题作文的出现,它几乎淡出了命题人的视线。然而,中考作文题每一年又都少不了材料作文。随机抽查2009年全国60个考区的中考作文试题,有4个考区是纯材料作文,2个考区选用了材料作文作为其中的备选项,约占总数的10%,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如湖北武汉2008年以“简单的一句话”为材料,2009年以“跳高+石缝小松树”为材料,连续两年都是材料作文;2009年黑龙江哈尔滨以“两粒种子”“盲人小时候为了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为材料;2009年广西柳州、北海以“铅笔”为材料;2009年湖北黄冈以“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字”为材料……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材中有不少写作任务都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的,这给今后中考打破以往命题格局带来了可能。而一些地方中考近三年来都是命题作文,今后说不定会突然杀出个材料作文,其概率还是较高的。因此,建议同学们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当下的热点话题,还有课文拓展阅读里面的一些材料,以备将来考场上遇到材料作文时能够胸有成竹。
难点攻坚
现今的材料作文吸取了话题作文的优点,它打破了审题的唯一性、立意的限制性、表达的单一性,给考生适度的写作自由,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写作话题即可展开行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把握材料寓义。
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所给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制约性。很多考生往往把握不了材料揭示的中心,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2009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材料:
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
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够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
从小姑娘和橘子、苹果的对话中,我们看到都与“奉献”二字有关。命题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让我们拿这两种对奉献的看法作比较,去批判某一方,肯定另一方。我们可以从分享的角度,也可以从奉献的角度,还可以把二者糅合在一起来立意构思,像苹果那样完全地奉献,像橘子那样让每一个人分享你的奉献。也可以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立意构思:当东西多时与人分享,当东西少时全让给别人,这是一种可贵的美德。同学们要切记,准确把握主题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2.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我们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2009年四川绵阳中考作文题:
有人说,爱你的人,常常用你不喜欢的方式关心你。比如:躺在床上看书——“你还要不要眼睛?”期末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写出深刻反思!”邀好友上网——“网吧不是好地方,别去。”你可能真的不喜欢这些方式,可是你能说这些不是爱吗?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这则材料要求我们写的是生活中体验到的“自己不喜欢甚至是反感的特殊的爱”。主题表达的是“爱”,但这种“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在同学们眼里显得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爱,是一种存在心理反差的爱,但最终又是一种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取向的爱。如果把亲人的爱完全写成暴力式的,把自己的反感推向极致,这样的立意必将会出现严重偏差。
3.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发散思维,思路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易于下笔了。下面以2009年湖北武汉中考作文题为例: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1.2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两则材料在收尾时,借老师之口两次点明故事的主旨,然后在提示语中再强化一遍,我们可从材料中直接获得作文的主题。两个镜头取材不同,但其寓含的意义却有共通之处:尽管环境恶劣,或自身客观条件不足,但主观的积极努力却是必不可少的,“尽力”就可为改变不利的现状带来希望。为什么“尽力而为就好”?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能否讲清“为什么”,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分析“为什么”时,既分析主观原因,又分析客观原因的文章,是最切题的文章。但如果把“尽力而为
就好”中的“好”理解成“成功”,便与材料主旨明显相悖了。考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的。写这篇作文时,可以有不同的思维,如果以“尽力而为就好”作为中心,肯定是对的,切题的;从反面切入,写“不尽力而为就不好”,也是可以的;对“尽力而为就好”这个观点质疑反思同样可以:我们奋斗拼搏时,真的只问耕耘,不问结果吗?不讲方式,不看对象,不顾现实,只是埋头“尽力而为”,这种做法是不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而适当的放弃、重新选择是不是更明智一点呢?
新题演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首诗——《天真的预言》: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掌上/永恒在那一刹那里收藏。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导航: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用心捕捉的这份感动是“永恒”的,是含而不露的,是内敛的。这是写作的切入点。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珍藏”的蕴意,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就是符合要求的。内容上,既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的小事,还可以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值得你将其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写法上,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文章中的材料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生厌。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一条大蟒蛇和一条小毒蛇是朋友。
这天他们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
蛇兄弟想,这么大的个儿,可是一顿美餐啊。
蟒蛇说:我来对付他。
于是蟒蛇施展自己的绝技,用身体将大乌龟牢牢地缠住。而乌龟早已将身体缩进了壳里,任凭蟒蛇怎么缠绕,也无法伤害到大乌龟。泄气的蟒蛇,气喘吁吁地爬到了一边。
乌龟谨慎地露出脑袋,在他露出脑袋的一瞬间,小毒蛇闪电般地在乌龟脑袋上咬了一口,乌龟又急忙缩回壳中。几分钟后,乌龟因为中毒而死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提炼其主旨,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导航:故事意味深长,我们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每一个人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有能力,更要有方法,要抓住事情的关键。
中考作文题型分析 篇6
题型阐释
话题作文即以某一话题为写作范围,要求围绕该话题展开联想,构思成文的一种作文题型。话题作文贴近考生现实生活,富含人文气息,能够最大化地唤起考生的生活体验。话题作文鼓励考生灵活取材、创新形式、发散思维,给考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使其更为自由地写作。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话题作文曾经风行一时。虽然近年来逐渐式微,但其作为中考命题的主要形式之一仍然受到一些考区命题者的青睐,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不可忽略。
1.单纯型话题作文
这类话题作文只给出一个话题,没有任何提示语或材料的限制,内容非常宽泛,审题难度较大,常使同学们产生“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感觉。对这类话题作文,我们可以将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合适的词语对其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从而使得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样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同时能有效避免陷入 题型呈现 “内容空洞”的误区。此外,我们也可以将话题从正面向反面思考或从反面向正面思考,来捕捉可以构思立意的角度。
如2010年四川南充市中考作文题之一: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等待”与“行动”“出发”相对,可以从“消极地等待”到“积极地行动”,或“为了更精彩的出发”而“暂时地蓄势等待”,如此从正到反或从反到正地思考,力求使文章立意深刻。确立中心后,再化大为小地选取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精心地谋篇布局,这样作文还是比较容易出彩的。
2.材料型话题作文
这类话题作文,或提供一段富有诗意的个性化提示语,以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或给出一段文字,对意义含蓄的话题进行解释和界定,以降低考生的审题难度。我们在写作这类话题作文时要仔细阅读文题所给材料,可从材料中选择某一个角度来立意;也可以全面理解材料,综合概括内容,整体阐释话题,继而立意选材。
如2010年黑龙江牡丹江市中考作文题:十五六岁的你,刚刚走过最美好的花季年华,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明白亲情的可贵;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懂得友谊的难得;因为走过,也许你会知道成功的不易;因为走过,也许你会……请以“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材料中,走过青春、走过亲情、走过友谊、走过成功,“青春、亲情、友谊、成功”等组成了考生成长中的现实人生,而“走过”是体验、实践和经历,“明白”“懂得”“知道”则暗示着考生须写出自己心智的成熟或心灵磨砺提升的过程。阅历是人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本身既是体验乐趣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与领悟人生真谛的过程。由此可概括出一个中心内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有意义,把心贴近生活,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触手可及的温暖与感动。这道作文题启迪考生怀着平常心接受平凡日子带给自己的人生礼物,其意旨非常深刻。有了这样的立意,接下来的选材布局自然水到渠成。
1.单纯型话题作文
试从“欣赏”“角色”“节日”“拒绝”“担当”中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写作。可自由选择文体,不少于600字。
2.材料型话题作文 模拟演练
(1)一幅写意水墨画,观赏者总能从留出些许空白的构图中品出空灵与飘逸,这部分没有色彩、线条的留白,留给观画的人无限想象的空间。人生如画,在忙碌与喧嚣之余,也需要闲适与独处的休整。请以“留白”为话题,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黄昏时分是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刻,牛羊回圈,鸟儿归巢,炊烟袅袅,饭菜飘香……你和伙伴可能也正在回家的路上,落日的余晖把你们的影子拖出好长好长……
请以“黄昏”为话题,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爱心天使的感谢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然美丽却看不到前景;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可自从遇上了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
您没有常人所赞美的那种甜蜜的微笑,也没有大家所欣赏的那种柔情的细语,可在我心里,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
那一次,在我为朋友的误会而深感痛苦的时候,您凭借一段朗诵走进了我的世界。那天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见您稍一酝酿,深呼吸之后,便静静地朗读起来。看到您的样子,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您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我禁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可您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渐渐地,您越吟越带劲,越诵越凄切。听得出,您近乎沙哑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感动的神情。
有些事已渐渐淡忘,可当时您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将充满爱心的画面记在心头,才会成为传递爱心的天使。”您的目光与我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这个一直受人冷落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父爱的暖流。
毕业前的那次班会课,气氛很热烈。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有一个“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提议进入表决程序,可由于复习紧张,没有一个人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想撤销提议。您“唰”地从后排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虽然没有同学支持,我还是要投一票!”我更忘不了您那面带微笑的赞许:“人要有感恩之心啊!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你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您的一句话,让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是您的那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关爱他人与被人关爱的快乐。一个曾经失落的孩子,就因为您的那一个眼神,那一句话语,真的变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天使”。熟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的这份特别的关爱,一定会在我心中酿出香醇的心灵之泉。
【简评】同题作文新者胜。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拔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便喷射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虽是书信,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件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倍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享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会,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淌了出来。
中考作文题型分析 篇7
一、中考阅读理解题型的分析
1.命题依据
新《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在阅读方面作出了以下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几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字以上。
2.素材特点
综观近年来绍兴市英语学业考试试题,不难发现,考题的选材上更贴近考生生活,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一份中考英语试题的阅读部分的题材往往会包括人物经历(人物传奇)或事件描述类的记叙文、介绍社会现象和异域风情或现代高科技类的说明文、提供各种信息的应用文(广告),有时也出现谈论热点话题的议论文及表格或图表等,这也应该是中考阅读理解试题选取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中考阅读素材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主题得当,对各类考生都公平合理;(2)文章语言地道,条理清晰,结构紧凑;(3)语言难易适度,生词量适当,大约占3%;(4)文章长短适宜;(5)文章内容恰当;(6)文章自成一体,情境明确,有头有尾。
3.测试题型
目前选择题是中考阅读理解最常用的题型,题干可能是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一个要补全的句子。
4.试题特点
中考阅读理解在试题的设置上形式多样灵活化,不仅有主旨类、细节类、还有把握全篇大意、作者意图或归纳结论的推断类。
(1)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都有中心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概括能力,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考察此类内容的题干通常为: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
The writer mainly tells us .
What's the main meaning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tell us in the last paragraph ?
(2)文章的主旨是靠大量的事实和细节支持的,了解这些事实和细节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常常会出现What happened/Why/How/Where something happened 等等。
(3)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未曾见过的单词或短语,但通过上下文往往能判断该词在文中的意思,这是阅读理解能力考察的一项主要内容。有时也可以考查某些熟悉词汇的生疏词义乃至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句子含义,如:
The underlined phrase “paid off”probably means .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4)理解考查对文章的结构及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常见问题有:
What does “it”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
(5)有时叙述和讨论某一问题时作者并不明确给出答案,而是要求读者依据短文内容和自身应该具备的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如:
The passage is most probably from .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After finding his wife ,the man would .
二、应对策略
1.夯实阅读基础,把好词汇关口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因此,要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拥有丰富的词汇和扎实的语法知识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量的词汇积累是进行成功阅读的前提。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大小是分不开的。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偏少,这是影响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单词,扩充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1)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词汇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要熟练掌握书本中所出现的词汇外,还要记忆在课内外的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词汇,做到经常复习归纳,积少成多。(2)掌握一些构词法,这对词汇的积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阶段学到的常用构词法有:合成法(Compounding)如worldwide, good-looking;派生法(Derivation),如加前缀un-,dis-,inter-,tele-,re-,bi-或后缀-or/er,-ful,-tion,-less,-y,-ing,-ed,-able构成新词;转化法(Conversion),由一种词类转换为另一种词类如show(n./v.),water(n./v.),slow(adj./v.);缩写和简写(Abbreviation and Simplification),如advertisement(ad),laboratory(lab)等等。(3)通过联想对比法扩大词汇量。通过对比法(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方式)来扩大记忆,掌握更多的词汇。同时,英语语法和习惯语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语言知识,语法是语言中的结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框架,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语法知识,不然的话,势必会影响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
2.教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除了在课前要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精心准备每个教学步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的沟通点与共鸣点外,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常用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1)学会阅读方法。中考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是:在4至5分钟内能读完200个词左右的短文,每分钟阅读量为50个单词左右,并包括完成理解题。如果平时没有养成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阅读内容的习惯,是很难达到中考阅读对学生的要求的。阅读时要求学生克服回视、复视、唇读、喉读和心读等不良习惯,做到运用眼脑直映和扩大视距的方法,快速掌握文章大意。首先用略读(skimming)的方法,快速浏览全文,获得总体印象,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再读问题,按照问题的要求进行寻读(scanning),在有关部分找出与所需信息有关的词语、句子。为正确回答问题,需要进一步细读(reading for full understanding)来确定正确答案,当然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有的放矢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2)要学会找关键词汇。如:and,except,besides,for instance等这些用于预示文章前后内容或相似或互为补充,或用于推测生词的意思,利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词或词组来帮助确定文章的主旨和基调。同时像连词however,but,(even)though,although等词是用来暗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这时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因为前后左右的信息很可能预示着问题的答案。
(3)注意一些与阅读理解紧密相关的词汇及其功能,例如代词it,they,连接代词that,which,who,whom,whose等,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他们的作用与功能,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做到省时省力。
(4)学会猜测生词的能力。在平时的阅读理解练习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千万不要一接触生词就查词典,要把它当作考试一样,想方设法来猜测词义。要根据阅读材料的相关内容,或根据构词法、或根据上下文语境、或根据标点符号等来猜测词义。
(5)准确理解英语的句法特征。英汉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体系,所以英美人思维习惯和和语言表达方式与我们中国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势必牵涉到英语的句法结构有其独特的一面,如倒装句、主谓一致、虚拟语气、情态动词、各种从句、There be以及it的句型等,尤其是复杂的复合句往往会使学生如同坠入云里雾里,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结合课内外的阅读材料教会学生如何把握句式脉络的能力,变复杂为简单。
3.积累文化背景,拓宽阅读知识
美国语言学家Johnson曾将阅读理解形象地称为“在未知和已知之间架起桥梁”。可见,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默契、沟通与相互作用,而想要促成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生,就必须对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礼仪习俗、宗教传统等。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渗透跨文化意识,清晰地讲解文章中所反映出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该知识的印象。
4.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欲望
伟大的教育家埃克斯利曾经这样说过:“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都是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在阅读教学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置情景,来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针对不同材料灵活多变,如提问、讲故事、设置悬念、介绍背景、联旧引新、利用多媒体等等。如通过播放录像提供与材料内容一致的真实情景和语境,动态画面和背景音乐和文章录音交融合一,生动形象,直观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计一些理想景点将教材内容整合在一起,先让学生欣赏这些风光迤逦的画面,然后谈论各自最想去游览的旅游胜地,大家发言踊跃,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而且从中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总之,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创设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做到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做到阅读水平的普遍提高。
【中考作文题型分析】推荐阅读:
分析下列中考作文题目09-12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观点角度妙”亮点分析08-12
中考新题型例析08-14
中考数学必考重点题型08-10
中考历史启示类题型分类归纳11-26
说明原因型题型中考英语写作指导06-04
中考语文题型解析及答题技巧例谈08-29
2024年佛山市中考题型例析09-28
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梳理总结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