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必考重点题型

2024-08-10

中考数学必考重点题型(精选6篇)

中考数学必考重点题型 篇1

2014中考作文必考题型十五例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一:为人处世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二:人生思考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三:成长旅程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四:精彩生活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五:经历感受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六:读书学习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七:关注自我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八:道德修养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九:和谐交流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十:哲理思辨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十一:真情无限阅读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十二:温暖感动阅读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十三:奇思妙想阅读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十四:地域文化阅读类 2014中考必考题型15例十五:快乐心情阅读类

中考数学必考重点题型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定义,阅读理解,方法迁移

很多教师在讲课时, 教学内容讲得清清楚楚, 题型举例也是面面俱到。但当学生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时, 就不会解题了。仔细想来,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就题论题, 没有深度拓展造成的。学生抓不住问题本质, 没有掌握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 既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又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解题的乐趣。近年来, “新定义”题型已成为数学中考压轴题的亮点, 但因学生在阅读理解与知识迁移方面的欠缺, 他们对“新定义”题型的解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有的学生甚至束手无策。

我结合2013年和2014年数学中考出现的“新定义”试题, 对试题进行分类, 并针对相应的类型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何为“新定义”题型

“新定义”题型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一些没有学过的新概念、新运算、新符号。

例如, 2013年四川宜宾数学中考题。对于实数a、b, 定义一种运算为:, 有下列命题:的解集为:-1<x<4;④点在函数y=x-1的图像上,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③④

不是学生学过的运算符号, 这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辨析题目来发现问题, 感悟原题中对的“新定义”。然后将的运算法则迁移到四个命题中, 以此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新定义”题型分析

1.运算型新定义。这类题目是把题中的某个符号定义成一种新的运算法则。

例如, 2014年河北数学中考题。定义新运算:, 则函数的图像大致是 () 。

考查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思路分析:由题意, 得, 当x>0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当x<0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第二象限。又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 故选择D。

教学反思:这是运算型新定义题型,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新运算所表示的含义, 理解应全面、无差错。对于上述试题, 首先要理解新定义的运算分b>0与b<0两种情况;其次要理解新定义的运算法则, 使得运算结果互为相反数。

2.概念型新定义。这类题目是对某种情形的数学问题赋予了新的定义。

例如, 2014年甘肃兰州数学中考题。给出定义, 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 则称该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

(1) 在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 写出两种勾股四边形的名称;

(2) 如图1, 将△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DBE,

连接AD, DC, CE, 已知∠DCB=30°。

①求证:△BCE是等边三角形;

②求证:DC2+BC2=AC2, 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

考查知识点:

勾股定理, 三角形的判定, 旋转的性质, 新定义的运用。

思路分析:

(1) 根据定义和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则有矩形或正方形或直角梯形;

(2) 证明△ABC≌△DBE, 得出AC=DE, BC=BE, 又因旋转角度是60°, 得出△BCE为等边三角形;

(3)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得出△DCE是直角三角形。

教学反思:

这是概念型新定义题型, 学生应深刻理解新概念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要善于根据题目变化将其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进行合理类比与迁移。勾股四边形是一个新概念, 学生唯有正确理解与把握它的本质属性 (存在90°角) , 通过图形加以描述, 并将具体图形从特殊扩展到一般, 才能解决有关勾股四边形的问题。

3.开放型新定义。这类题目是根据新定义, 对某一种类的概括, 因此答案不唯一, 呈开放状态。

例如, 2014年安徽数学中考题。若两个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都相同, 则称这两个二次函数为“同簇二次函数”。

(1) 请写出两个为“同簇二次函数”的函数;

(2) 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1=2x2-4mx+2m2+1和y2=ax2+bx+5, 其中y1的图像经过点A (1, 1) , 若y1+y2与y1为“同簇二次函数”, 求函数y2的表达式, 并求出当0≤x≤3时, y2的最大值。

考查知识点:

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二次函数的性质 (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 ;二次函数的最值。

思路分析:

(1) 任选一个点作为顶点, 同号两数作为二次项系数, 用顶点式表示两个“同簇二次函数”即可。

(2) 由y1经过点A (1, 1) , 求出m的值, 再由y1+y2与y1为“同簇二次函数”, 求出y2的表达式, 然后把y2的表达式转化为顶点式,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y2的最大值。

解答:本题是开放型问题, 答案不唯一, 符合题意即可, 如y1=2x2, y2=x2, 或y1=-x2+1, y2=-2x2+1等。因函数y1的图像经过点A (1, 1) , 则2-4m+2m2+1=1, 解得m=1。故y1=2x2-4x+3=2 (x-1) 2+1。

解法一:

∵y1+y2与y1为“同簇二次函数”,

∴可设y1+y2=k (x-1) 2+1 (k>0) , 则y2=k (x-1) 2+1-y1= (k-2) (x-1) 2。

当x=0时, y2=5, ∴函数y2经过点 (0, 5) , 则 (k-2) ×12=5, k-2=5。

∴y2=5 (x-1) 2=5x2-10x+5.当0≤x≤1时, y2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0时, y2最大, 最大值为5× (0-1) 2=5;当1<x≤3时, y2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3时, y2最大, 最大值为5× (3-1) 2=20。

综上所述, 当0≤x≤3时, y2的最大值为20。

解法二:

∵函数y1的图像经过点A (1, 1) , 则2-4m+2m2+1=1, 解得m=1.

∴y1=2x2-4x+3=2 (x-1) 2+1。

∵y1+y2与y1为“同簇二次函数”, 则y1+y2= (a+2) x2+ (b-4) x+8 (a+2>0) 。

∴, 化简得b=-2a。

又1, 将b=-2a代入, 解得a=5, b=-10。

∴y2=5x2-10x+5。

当0≤x≤3时, 根据y2的函数图像, 可知y2的最大值=5×32-10×3+5=20。

教学反思:

这是开放型新定义题型, 关键是理解定义, 要明确定义呈“不严格”状态, 所以它的答案不唯一。对于上述试题, 应准确理解新概念的两个条件, 并运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且只要a的符号相同, 即可解决第 (1) 题。对于第 (2) 题, 熟练并灵活运用新定义的概念是求函数y2表达式的关键, 而掌握二次函数顶点式与一般式之间的转化及二次函数增减性与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是求y2最大值的关键。

4.探究型新定义。这是一类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新定义题目, 要在此基础上进入新的探究与发现。

例如, 2014年舟山数学中考题。类比梯形的定义, 我们定义:有一组对角相等而另一组对角不相等的凸四边形叫作“等对角四边形”。

(1) 已知:如图2, 四边形ABCD是“等对角四边形”, ∠A≠∠C, ∠A=70°, ∠B=80°, 求∠C、∠D的度数。

(2) 在探究“等对角四边形”性质时:

①小红画了一个“等对角四边形”ABCD (如图3) , 其中∠ABC=∠ADC, AB=AD, 此时她发现CB=CD成立, 请你证明此结论;

②由此小红猜想:“对于任意‘等对角四边形’, 当一组邻边相等时, 另一组邻边也相等”。你认为她的猜想正确吗?若正确, 请证明;若不正确, 请举出反例。

(3) 已知:在“等对角四边形”ABCD中, ∠DAB=60°, ∠ABC=90°, AB=5, AD=4, 求对角线AC的长。

考查知识点:

四边形的内角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

思路分析:

(1) 理解并运用“等对角四边形”这个概念, 因为∠A≠∠C, 所以只有∠B=∠D, 即可求得。

(2) ①连接BD,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就可解决。

②举例画图。

(3) 分类讨论:

①当∠ABC=∠ADC=90°时, 延长AD、BC, 构造特殊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②当∠BCD=∠DAB=60°时, 延长AD、BC, 构造特殊直角三角形、特殊等腰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或者过点D作AB、BC的垂线, 构造特殊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教学反思:这是探究型新定义题型, 属于现在国际上流行的PISA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能力与素养。本题以一个新概念“等对角四边形”为背景, 集中了相关的核心知识, 包括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 既考查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又考查了新定义的知识, 可谓一举多得。

三、策略与方法

新定义题目, 即给出一个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 要求学生现学现用。这类题型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挑战性和隐蔽性等特点。首先, 学生要正确理解“新定义”中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解决方法;其次, 将原型问题的解决方法合理地迁移到变化的情境中。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数学活动:

1.仔细阅读, 理解新定义的内涵。我们经常能发现, 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对题意理解有偏差。而数学学得好的学生, 其阅读理解能力要比一般学生强, 他们读得明白, 理解准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数学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要坚持一字一句地读, 而不是一目一行地扫描式阅读,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新定义题目的阅读理解能力。为顺利解决“新定义”题型, 学生只有在仔细阅读题目的情况下, 才能正确理解与把握“新定义”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解决方法, 为后续解决“新定义”题型奠定基础。

2.根据新定义, 学会对所学知识的再迁移。在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迁移能力是指在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 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一种接受。有了接受, 必然就有反馈。反馈, 简单地说就是现学现用的能力。依托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为学生自觉接受新知识提供一个切入点, 使新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基于学生熟悉的某个情境, 为学生的实践运用与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 教师要理解和把握好新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认真分析学情, 让新知识有序、有效地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日积月累, 学生便能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 将“新定义”问题原型的解决方法合理地迁移到变化的情境中。

总之, “新定义”题型主要是对学生综合应用和灵活迁移能力的一种检测。对于这类新型题, 学生应仔细阅读材料, 找出相关信息, 正确理解定义,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归纳和推理, 从而发现解题方法, 最终灵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卫.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验研究[J].中学数学教育, 2008 (3) .

[2]侯绳纲.初中数学经典题解题方法与技巧[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8.

小升初数学必考题型 篇3

(必考、易考题型)

1、求近似值改写用“万”、“亿”做单位或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或“四舍五入”以及数的组成(必然出现一种)

典型题

(0)七千零三十万四千写作(),改写用“万”做单位的数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1)5个1,16个1/100组成的数是()。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这个数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3)0.375读作(),它的计数单位是()。

(4)付河大桥投资约36250万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亿。

(5)用万作单位的准确数5万与进似数5万比较,最多相差()。

(6)由三个百、六个一、七个十分之一、八个万分之一组成的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2、找规律 可能考

典型题

找规律:1,3,2,6,4,(),(),12,……

(2)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客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客车的速度与火车的速度的比是11:9,两车开出后5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城相对开出。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5,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能相遇?

3、中位数、众数或平均数(必考一题)

典型题

(1)六(3)班同学体重情况如下表

体重/千克

人数

上面这组数据中,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

(2)甲乙丙三个偶数的平均数是16,三个数的比是3:4:5,甲乙丙三个偶数分别是()、()、()。

(3)有三个数,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28.5,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2,甲丙两数的平均数是21,那么甲数是(),乙数是()。

4、负数正数有 可能考

典型题

(1)0、0.9、1、-1、4、103、-320七个数中,()是自然数,()是整数。

(2)月球的表面白天的平均气温是零上126摄氏度,记作()摄氏度,夜间平均气温是零下150摄氏度,记作()摄氏度。

5、倒数 可能考

典型题

(1)一个最小的质数,它的倒数是作()。

(2)6又5/7的倒数是(),()的倒数是最小的质数。

6、最简比及比值 可能考

典型题

(1)3/4与0.125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2)一个小圆的直径和大圆的半径都是4厘米,大圆与小圆的周长的最简整数比是(),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

7、因数倍数 必考一题(重点考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典型题

(1)5162至少加上(),才能被3整除。

(2)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90,如果这两个数都是合数,则这两个数是()和()。

(3)两个数都是合数,又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0,这两个数分别是()和()。

(4)145□,要使得它能被3整除,□里填的数字()。

(5)三个质数的积是273,这三个质数的和是()。

(6)在1~30这些自然数中,既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4的倍数的数有()个。

(7)在1、2、4、9、11、16等数中,奇数有(),偶数有(),质数有(),合数有(),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是(),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8)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a与b是互质数,则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0)一个分数的整数部分是自然数中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分数部分的分子是偶数中的质数,分母是10以内的奇数中的合数,这个数是()。

(11)8752至少加上(),才能被2、3、5整除。

8、量与计量(单位互化)必考一题

典型题

(1)2.5米=()厘米 1080千克=()吨  4800毫升=()升=()立方分米

(2)3.6千克=()克 5千米90米=()千米

(3)6吨500千克=()千克

(4)4.3时=()时()分

(5)45分=()时

1.05立方分米=()毫升

9、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

典型题

在1/6、4 /25、16、16.7%这些数中,()最小。

10、分数、小数、百分数及比的互化必考一题。

典型题

(1)()÷32=15/()=0.625=()%=():().(2)12.5%=2/()=1:()=3÷()=()小数

11、三角形的性质、三边关系、周长、面积计算可能考一道

(三角形面积重点考: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2.底相等,高成倍数关系,面积也成倍数关系 或 高相等,底成倍数关系,面积也成倍数关系;3、两个三角形等底时,它们的面积之和等于底乘以它们高之和除以2;两个三角形等高时,它们的面积之和等于高乘以它们底之和除以2。)

典型题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它的面积是()。

(2)如图所示,ABFE和CDEF都是长方形,AB是6厘米,BC是4厘米,则图上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45度、44度、91度,这是个()三角形。

12、图形计数 必考一道

典型题

(1)图中共有()三角形。

(2)锐角AOB中有5条从定点引出的射线(如图所示),图中共有()个角。

13、鸡兔同笼 必考一题

典型题

(1)在一次环保知识抢答赛中,按规定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一名选手抢答了16题,最后得分为16分,他答对了()道题。

典型题:

(1)甲乙两地相距624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5千米,货车的速度与客车速度的比是11:13,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2)蜘蛛和蜻蜓共28只,每只蜘蛛8条腿,每只蜻蜓6条腿,共有194条腿,蜘蛛有()只,蜻蜓有()只。

14.圆的有关计算

典型题

(1)如果小圆的半径是大圆半径的一半,那么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2)把三段横截面半径同为2厘米的圆钢焊接起来成为一段后,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平方厘米。

(3)如果一个圆的周长是2πr,这个圆的半圆的周长是()。

15.比例尺。必考一题

典型题

(1)一副图上的数值比例尺是1:4000000,把它改成一条直线比例尺,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km.。

(2)在比例尺是5:1的平面图上,量得一个零件长15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毫米。

16.裁剪图形问题。

典型题

16、一块长1米20厘米,宽90厘米的铁皮,剪成直径是30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成()块。

17.关于方程思想。

典型题

公司准备包一辆大客车送家在外地的员工回家过年,包车费是固定的,根据外地员工数统计,每人需付15元。后来知道有6人不会去,这样每人需多付3元,包车费是()元。

18.关于二倍原则性及平均分

典型题

小明、小军、小红三人出一样多的钱买了一些苹果,分时小明、小军各多分了6㎏,每人就补小红14元。每千克苹果()元。

19.抽屉原理 必考一题

典型题

(1)一副扑克牌有四种花色(大小王除外),每种花色有13张,从中任意抽牌,最少抽()张牌,才能保证4张牌是同一花色的。

(2)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至少取()个球,可以保证取到的球有两种颜色。

20.字母表示数有 可能考

典型题

小英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小英的4倍大2岁,爸爸的年龄用一个式子表示是()岁。

21.判断是否成比例及比例的性质 必考一题

典型题

(1)一种农药是由药液和水按1:400配成的,现有药液1.2 ㎏,应加水()㎏。

(2)在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1又7/9,另一个外项是()。

(3)分数的值一定,分子和分母成()比例。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2/5,另一个外项是()。

(5)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6)被减数、减数、差的和,再除以被减数,商是();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72,减数与差的比是4:2,减数是()。

(7)比例的两外项之积减去两内项之积,差是()。

22.什么率

典型题

六(3)班今天到校47人,请假3人,出勤率是()。

23.列车过桥

典型题

15辆汽车排成一列通过一个隧道,前后两辆车之间都保持2米的距离,隧道长180米,每辆汽车长5米。从第一辆车头到最后一辆车尾共长()米

24.现价与原价问题关系的计算(重点考打折扣问题)

典型题

(1)一种商品降价10元后售价为40元,降低了()%。

(2)某商品先降价1/10,要恢复成原价,应提价()。

25.求每份数和分数 必考一题

典型题

(1)把4米长的钢条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2)一车石油重4吨,平均分给5个商店出售,平均每个商店分得这车油的()/(),平均每个商店分得()吨。

26.商,倍数关系,比,除法关系,分数关系的灵活转化 必考一题

典型题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又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已知a是b 的4倍,那么a:(a+b)=().(3)男生是女生的4/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4)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女生是男生人数的()%,男生占全班的()%。

27.多边形角度计算

典型题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一个七边形的内角和是()度。

28.图形(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拼图,切图,表面积的变化及体积的计算

典型题

(1)用两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拼成后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少()平方厘米

(2)用9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边长是()米。

(3)三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与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比是()。

29.植树问题(略)

30.列举法

典型题

(1)用1、2、3、4可以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2)恰有两位数字相同的三位数共有()个。

31.()比a多或少n/m,a比()多或少n/m,a是()的n/m,()是a的n/m,b比a多或少()% 必考一题

典型题

8米比()米少20%,比10吨多3/4是()吨。

32.身份证辨别男女及出生年月日 可能考

典型题

某人的身份证号为:511126************,他的生日是()。

33.对称轴,旋转,平移 必考一题

典型题

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12:24:14

34.可能性

典型题(抽奖问题)

35、按比例分配

典型题

35、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36厘米,长、宽、高之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36、圆柱与圆锥(重点考1、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2、等底等体积时,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3、等高等体积时,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

典型题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和是100立方厘米,体积的差是()立方厘米。

37工程问题

典型题

给一个水池注水,1.5小时能注入水池的2/5,()小时()分可以注满水池。

38、图示法

典型题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0厘米后,它的面积就增加300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39、时钟问题

典型题

钟面上分针旋转三周,时针旋转()度。

40、正方体或长方体里削最大的圆柱或圆锥

典型题

把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判断题

1.圆柱与圆锥体积1/3的关系条件:等底等高

2.A比B多1/3,那么B 比A少1/3。……(×)

3.什么率,达标率小于等于百分之百

4.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的变式问题

5.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6.众数可有多个,也有可能没有。

7.比1/7(2.13)小,比1/9(2.15)大的分数(小数)有无数个

8.圆周率

9.周长和面积相等,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10.A×1/5等于B×1/8,因此A大于B……(×)

11.判断直径,半径,周长之间关系的条件必须在同圆或等圆中(判断是直径的条件一必须通过圆心,二必须两端在圆上的线段。)

1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3.两数相除商一定小于两数之积。……(×)

14.互质数的可能性及一定性

15.正方体扩大倍数,表面积,平方倍数,体积扩大立方倍,圆:r、c、d扩大倍数一样,面积扩大平方倍。圆柱:r、c、d扩大倍数一样,体积扩大平方倍。

16.基本性质(0除外)

17.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条件:(1)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2)分母中只有2和5

12:24:12

三.选择题

1.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

2.判断成比例

3.三角形的面积由高和底决定

4.A:B:C=1:1:1是()三角形,A:B:C=1:2:3,是()三角形,A:B:C=1:1:2是()三角形

5.字母代表数

6.植树问题。(重点变式考锯木,上电梯,敲钟问题)

7.组成比例的条件

8比较大小()最大

例: A×3/5 A÷1又3/5 A÷3/5

9.盐和盐水的比

10.最优化问题,如:烤饼

11.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条件

12.一个数的倒数与它本身的关系

13.圆柱与圆锥(重点考1、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2、等底等体积时,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3、等高等体积时,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

14.三角形的面积

15.(1)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掉它的1/3,第二根剪掉1/3米,剩下的()根长。

A 第一根 B 第二根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2)、一根绳子,第一次剪掉它的1/3,剩下的与剪掉的长度()

A 剩下的长 B 剪掉的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解答题: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2.求未知数X

3.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4.列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求阴影部分面积(圆与多边形,圆柱,三角形与多边形)

五.作图及操作题

(1)作对称轴,旋转后的另一部分,平移

(2)在正方形里画最大的圆

(3)位置与方向

六.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

典型题:

五年级同学加科技小组的有17人,比参加文艺小组人数的2倍少7人,参加文艺小组的有多少人?(列方程解)

2.行程问题(重点考相遇)与比例问题

(1)已知:路程、相遇时间、速度比,求大速度和小速度

(2)已知:路程、速度比、小(大)速度,求相遇时间

(3)已知:速度比、距中点相遇的距离,求路程

(4)已知:小(大)速度、速度比、相遇时间,求路程

(5)已知:速度比、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快的距离,求路程

3)从以上信息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一批货物第一天运走2/5,第二天运走的比第一天少六吨,还剩下36吨,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7)某炼油车间4天共炼油20吨,第一天炼油4吨是第二天的80%.那么,后两天平均每天炼油多少吨?

12:24:13

3.分数乘除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4)数量÷数量对应的分数=“1”的量

典型题:

(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同学多收集了-2/11,问六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买玩具,有优惠卡可打8折,我用优惠卡买了这个玩具,节约了21元,如果没有优惠卡,买这个玩具要多少元?

(3)小明看以本小说,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8还多16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少2页,还有20 页没有看,问这本书有多少页?

(4)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的个数占零件总个数的1/3,如果第一天能够完成30个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一半,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文成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约50万千瓦,可开发资源约为42万千瓦,居温州第一位,浙江省第五位,现已开发78.5%.其中飞云江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珊溪水利工程发电厂的总装机容量就达2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3.55亿千瓦时。1)珊溪水利工程发电厂的总机容量约占文成县可开发水能资源的百分之几?

2)文成县水能资源可开发的但未开发的约多少万千瓦?

3)从以上信息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一批货物第一天运走2/5,第二天运走的比第一天少六吨,还剩下36吨,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7)某炼油车间4天共炼油20吨,第一天炼油4吨是第二天的80%.那么,后两天平均每天炼油多少吨?

(8)在为灾区儿童捐款助学的活动中,六一边捐款112元,比六二班捐款数少1/8,六二班捐款多少元?

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应用题

典型题:

(1)小丽家有一个长方体玻璃缸,小丽从里面量长时40厘米,宽25厘米,小丽给里面加水,使水深为20厘米,然后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这时小丽量的水深为22.5厘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求出石块的体积吗?

(2)公园里修一个圆形水池,直径为10米,深2米,1)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2)要挖成这个水池要挖土多少立方米?3)在水池内侧和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段方钢长2分米,横截面是正方形,把它锯成相等的3份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6平方米,原方钢的体积是多少?

5.比与分数综合题(抓住“1”不变量即分母不变)

(1)调动问题:调动前后相差数量÷调动前后相差数量对应的分率=1”的量

典型题:

(1)学习图书馆的图书借出总数的11/15后,又买了240本,这时图书馆里的书和原来的书的本书的比是1:3,学校原来有图书多少本?

(2)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24 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这时已看的和没有看的比是7: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3:4:5,最长的一条边比其余两条边长的和短12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4)甲乙两个车间,甲车间人数占两个车间总人数的5/8,如果从甲车间抽调90人到乙车间后,则甲、乙两车间人数比是2:3,原来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5)文成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约50万千瓦,可开发资源约为42万千瓦,居温州第一位,浙江省第五位,现已开发78.5%.其中飞云江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珊溪水利工程发电厂的总装机容量就达2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3.55亿千瓦时。1)珊溪水利工程发电厂的总机容量约占文成县可开发水能资源的百分之几?

高考数学复习大题必考题型 篇4

高考解析几何剖析:

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

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

1、几何问题代数化。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

高考解析几何解题套路及各步骤操作规则

步骤一:(一化)把题目中的点、直线、曲线这三大类基础几何元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翻译”);

口诀:见点化点、见直线化直线、见曲线化曲线。

1、见点化点:“点”用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点都要加以坐标化;

2、见直线化直线:“直线”用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直线都要加以方程化;

3、见曲线化曲线:“曲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曲线都要加以方程化;

步骤二:(二代)把题目中的点与直线、曲线从属关系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如果某个点在某条直线或曲线上,那么这个点的坐标就可代入这条直线或曲线的方程。

口诀:点代入直线、点代入曲线。

1、点代入直线:如果某个点在某条直线上,将点的坐标代入这条直线的方程;

2、点代入曲线:如果某个点在某条曲线上,将点的坐标代入这条曲线的方程;

这样,每代入一次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方程,方程逐一列出后,这些方程都是获得最后答案的基础,最后就是解方程组的问题了。

中考数学必考重点题型 篇5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用元素符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本知识块的计算关键是抓住这一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要深刻理解化学式中各符号及数字的意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算术关系。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通过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求某物质的化学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若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间的“·”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是“相加”不是“相乘”。

例 计算5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5CuSO4·5H2O=5×[64+32+16×4+5×(1×2+16)]

=5×[160+5×18]

=1250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这样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的依据是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

例: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氧化物的化学式:Fe2O3,则Fe∶O=56×2∶16×3=112∶48=7∶3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比=×100%

例: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w(N)==35%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质和什么是生成物质,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2CO + O2 =2CO2

微粒比:2 ∶ 1 ∶ 2

质量比:2×28 ∶ 32 ∶ 88(7∶4∶11)

体积比:2 ∶ 1 ∶ 2

(同温、同压)

质量守恒:56+32=88

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2.不纯物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例 用含Fe2O3 75%的赤

铁矿石20吨,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解:20吨赤铁矿石中含纯Fe2O3的质量为:20吨×75%=15吨

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112

15吨 (1-4%)x

x=12.5吨

3.选量(过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例: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气10克,氧气10克

(B)氢气2克,氧气18克

(C)氢气4克,氧气16克

(D)氢气1克,氧气19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2H2 + O2 2H2O

4 ∶ 32 ∶ 36

1 ∶ 8∶ 9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遇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4.多步反应的计算

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 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

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

2KClO3~3O2~6H2~6Zn 即KClO3~3Zn

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

KClO3 ~ 3Zn

122.53×65

12.25克x

x=19.5克

从以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系式是质量比,在一个题目中,最好用统一的单位,若试题中给出了两个量的单位不一样,可以换算成比较方便有利于计算的一个单位,这样可避免发生错误。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它们的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应注意此关系中,溶质质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溶解度的计算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量的关系,可进行如下的有关计算。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温度变化(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初中化学中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3.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1尽快去找学教师指点最关键的学问点,短期内补上能更好承受新学问点。

要想进步,必需弄分明招致这化学成果差的基本缘由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根本解题办法不能纯熟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学问没有了解透彻等等。

因而,要学好化学,必需做一定量的习题。实践上,研讨完课本后,会做50%的题就不错了,有30%的题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题基本就不会,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研讨完课本不马上去做题,过一段时间后再做,你不会的标题就会上升到60%。因而,看书固然重要,做题更重要。看完书“马上做题”是关键。

2争取在课堂上多表现本人,把本人的了解说给教师听

如今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集体授课”。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停止“因材施教”。这对成果不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那么,身为“差生”的我,该怎样听课呢?战略是:“抢答”。

在很多状况下,教师不一定晓得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解说哪一局部?能否该“再讲一遍”?

假如你时辰在准备着停止抢答,你的留意力,一定会很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很高,学习就会逐步变得轻松、有趣了。

3上课坚决不能“出神”

统计结果显现;90%以上的“差生”是上课出神形成的。

只需你出神,你就跟不上教师的思绪,没法抢答,没法影响教师下一步的解说内容,只能成为被动的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教学中主动的参与者。

因而,只要根绝上课出神,你才干进步,才干走出“差生”的阴影,做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生。

4防止总是被教师“伤害”

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愿意伤害学生。但是假如你经常被教师“伤害”,那就离“差生”不远了。教师怎样会“伤害”学生呢?

学生还没有认真、细致地考虑,就听到了答案,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最大是伤害。

还有一种状况就是你上课时没有紧跟教师的思绪,没有积极地考虑教师提出的“设问性问题”,在教师把答案说出来之前你还没有停止任何积极的考虑,对你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假如经常遭到这样的伤害,你听课时就会觉得“稀里懵懂”、“听不懂”,这时,你要及时的解剖本人:“我能否跑神了?!”。

5经常去找教师,把你对某些问题的了解,讲给教师听

很多时分,你觉得本人曾经会了,但是再做相似的标题的时分,还是不很随手。这阐明你对这些问题所触及的学问还没有完整了解。

这时,我倡议你去找教师,把你的了解细致的说出来,教师一听,就会发现你学问上的缺陷或解题办法上的不当之处。

教师的三言两语,就会使你的才能发作质的飞跃。事实上,这才是教员职业价值的最大致现。

6记住化学方程式,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你能够去剖析你所阅历的一切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标题中,有60%以上是由于化学方程式不会写形成的。

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而,能够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能精确书写方程式,肯定不会及格。

在某中意义上能够说:差生与优秀生的实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

7马上准备一个“备忘本”,把问到的学问记下来

每个学生都会呈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差生”。

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学问再写出来,内化为本人的学问,就急赶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分,才发现写不完好,有那么一点还没有了解。

中考数学必考重点题型 篇6

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二、特殊化法

当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可以把题中变化的不定量用特殊值代替,即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三、数形结合法

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等价转化法

将问题等价地转化成便于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解决恒成立问题通常可以利用分离变量转化为最值的方法求解。

高一数学复习答疑

问题1:我的基础还可以,上课老师讲的也都能听懂,但是一到自己做就做不出来了,帮忙分析一下原因。

答:数学这个东西是靠着逻辑吃饭的,是靠着逻辑演绎向前推进和发展的。当一个老师把你抱到了逻辑的起点上,告诉你这个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比如说饿了就应该找饭吃,下雨了就应该找伞来打,告诉你了这个逻辑规则,你自己肯定会按照逻辑的顺序往前跑,这就叫为什么上课听得懂。

为什么课下自己不会做了呢?是因为课下你找不到逻辑的起点,就像一个运动员空有一身本领,跑得飞快,没有找到起点,没有到起点做好认真的准备,结果人家一发令,你没反应。

有两种学习的模式,一种是靠效仿,老师给我变一个数,出两道类似的练习题,照老师的模子描下来,结果做对了,好象我学会了,这就是效仿的方式来学数学,这种方式在小学是主要手段,在初中,这种手段还占着百分之六七十的分量,但是到了高中就不行了,靠模仿能得到的分数也就是五六十分,其他的分数都要靠你的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你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你的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数学。那么高中数学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

问题2:我有时候看基础知识的时候定义都没有问题,但是一做题的时候,就转不过来了,耗的时间比较多,怎么办?

答:那你就看看定理、定义、公式都是怎么使用,除了背下它们之外,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些数学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在解题中是如何运用的,建议你好好从课本出发,如何利用刚才讲的这个定理或者定义去解题的,把它先搞清楚,适当的时候自己做做笔记,问问自己,这个定义是怎么使用的,在这个定理里怎么用的,你自己在旁边注上一两句话。若是一句话也写不出来,显然以后你还不会用。

问题3:现在高考数学题讲究的是通性通法,最后是不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再突破一些难题?

答:目前的高考是确实通性通法,但是中等题和难题体现的不完全一样,比如说中等题,在体现通性通法方面就比较暴露,比较直接。

在综合性题目里面,这个通性通法的使用就比较灵活,必须剥掉几层皮之后才能看到。

鉴于这种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们,你们对通性通法可以做这样不同层次的追求,比如我市高考数学分数期望值在一百到一百一十几分之间的这样一个档次的,你就要特别注重通性通法在同等题里面的应用,要保证在中等题里面运用通性通法做到万无一失。

如果做得再好一点,你这个分数的期望值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难题里运用通性通法,这个外壳剥不开,个别看不透问题不太大。

如果你期望值是一百二十分以上,甚至达到一百四十几分,相信你在选择填空和中等题方面是有基础和把握的,你们攻克的要点就是通性通法在综合题中间怎么使用,怎么穿破这个迷魂阵,能够剥出里面的,把通性通法用上,这是大家要攻克的,当然这个堡垒比前一个要困难一些。

问题4:老师,关于填空、选择这样小题我现在应该怎样准备?而对于函数数列解析不等式等主体知识,哪部分是现在我应该重点把握的,应该怎样来复习?

答:现在关于选择和填空题,一般的安排是这样,因为我不了解你的学习状况,你的数学水平,所以我只能泛泛的说。

对于一般同学来讲,剩下这四五十天,你可以每天,指的是中等以下,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同学,每天都做一个选择和填空题的训练,做一次。

如果程度较好的同学你可以两天做一次选择和填空题的训练,这个就是所谓经常热身。另外在热身中,寻求解题的成功率和提高解题速度。

至于说解答题中的属于主体内容的那些大的解答题,应该怎么复习。

首先应该抓住解答题的前三个中等题,一般的考试里面,我们要求考生中等题基本上不丢分,或者丢分不超过5分,看看你是否达到了这个要求。

我们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因为解答题的前三个题,考什么有章可循,题目的难度比最难的选择和填空题都要容易,而且它是凭步骤给分,所以应该说得分是相对较为容易,是我们得分的基础。

至于说最后两道难题,你可以把你做过的属于这个范畴内的题目进行归类和总结,看看这类题的一般解题规律,你在解这类题中的得与失,这样备考也就足够了。

问题5:老师,我现在基础知识还不清楚,现在看高考大纲还能解决问题吗?

答:看考试大纲只是了解高考的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试卷的组成等等,看这个并不能提高你的应试能力,因此还是要回到基础,回到课本上去。

问题6:在考前最后一个月里,数学应该怎样复习才能保证高考能够达到正常的分数?

答:学习方法、准备方法确实是个大问题。大家不要小看这件事情。

比如说,明天就要高考数学了,今天晚上你做什么,如果事先不做好准备,这天晚上过得忙乱的话,想看书看不进去,看书的时候又不知道看哪篇好,是看解析几何还是看代数呢?是看片子呢还是看书呢?还是看参考书呢?

如果事先不计划好,当时很忙乱的话,会给你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使得你当天心理不踏实,晚上睡觉也睡不好,那会直接影响第二天的考试。所以最后这二十几天,学习方法和准备方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我给大家关于这方面提几点建议。

第一,应该认识到,就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而言,你经过这一年的复习,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定型了,你是哪个级别的,那么基本上二十几天不会对这个级别产生更大的变化。因此,我们的工作关键是要把你这一年来复习工作的收获尽量地归纳、提炼、总结。

比如说,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工作,按照数学的各个章节,比如说函数,比如三角函数,三角变换,不等式、数列等等,按照课本的这样一个自然的章节顺序,把每一章主要的知识点、基本方法、典型例题,是不是可以做成卡片。

一天做一章,数学有11个左右章节,你11天可以完成这个工作。

这个工作完全之后,有这样的好处,使得我们对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又梳理了一遍,那么知识的网络结构我们就比较清楚了,这一章涉及到的通性通法我也就明白了,再上一点选择例题,作为借鉴,作为参考,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你做好了这十一张卡片之后,那么你明天高考数学,今天晚上干什么?我就看我自己做的卡片就好了,我把这十几张的卡片从头到尾细细回味一下,冲个澡,踏踏实实睡一觉,因为把数学又重新过了一遍,非常有好处,而且对你大脑的刺激非常明显,短时间内大量的信息进入大脑,使得你对数学的掌握又快又好。这是一个工作要做的,这个工作做好了,对你这二十几天,甚至考前的晚上都会有很好的作用。

其次是你的练习卷子,一定要整理好。按照你做题的先后顺序,把它整理好,装订好。

然后,你就花时间在数学复习里面,就沿着你这一年走过的足迹好好地翻阅你做过的练习,翻阅这个练习,要确定一个主题思想,比如我现在确定这样一个主题,就看我立体几何试题做得如何,那好,这一年做过的卷子,就光看立体几何题,选择填空中的立体几何试题,都看完了,而且一遍做一遍做笔记,这个题亏了,当时做错了,一道题就得了这么一点分,吃亏在什么地方,哪个地方没过来,你想一想,做点笔记,这样的话,这一年走过的足迹,短时间之内在你脑子里又过了一遍电影,好坏得失就归纳开来,这样等于立体集合又复习了一遍。

第二个,可以复习函数或者数列,从知识的角度确定主题,确定十几个、二十几个,一天解决一个。

另外一方面,你的主题可以是考试过程,考试方法和答题技巧,看看这张卷子选择题,你回忆一下当时用了多长时间,第二张卷子当时用了多长时间,一直到最后一张卷子,用了多长时间,看看是不是时间用得越来越少,还有成功率是不是保持在85%左右,如果你能在二十到二十五分钟之内把12道题都做完,而且成功率达到85%,那么我告诉你,祝贺你,高考选择题这一段你已经达到要求了,在选择题上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了。

比如说这次考试我是按照题号答的题,看看你的成败得失,下一份试卷是按照我会的题先做,不会的题后做,看看那次考试情况怎么样,总结一下哪个方法最适合你。

上一篇:以自己动手为话题的作文600字下一篇:新生儿户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