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资助学风采录 序言
捐资助学风采录 序言 篇1
《捐资助学风采录》序
言
吕梁市副市长 成锡锋
没有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寄托着如此之多的希望,因为它联系着当下和未来,沟通着现实和理想;没有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承载着如此神圣的使命,因为它不仅成就个人与家庭,而且支撑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决定着一方人民的未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和仰望天空的理想气质。
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有限,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往往仅能勉强维持人员工资,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吕梁,作为全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后发地区和新兴城市,一般预算收入比例偏低,地方可用财力相对有限,教育的发展更是面临着经费严重短缺的尴尬困境。
为此,吕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并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一方面,在地方可用财力增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与此同时,为了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我们把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捐资助学作为吕梁教育发展的自觉选择。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优化公办、发展民办、引进外办、鼓励联办”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发展模式;我们制定了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兴学助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号召全社会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兴办教育、发展教育。
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吕梁大地呈现出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喜人局面。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家,踊跃参与,慷慨解囊,谱写了一曲曲捐资兴学的奉献之歌,涌现了一大批捐资助学的先进典型。收入本书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或拿出巨资兴办学校,或捐出专款资助教育;其投入少则几万元,多则数亿元。正是有了这些致富不忘回报家乡教育发展的有识之士的竭诚奉献,一座座现代化的学校拔地而起,一件件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充实其中;而教师的生活待遇也因为有了社会的关注而日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条件亦因为有了企业的赞助而日益改善。捐资助学热潮的兴起和民办教育的发展,无疑
给吕梁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开辟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有效渠道,为民间参与举办基础教育提供了一条体制通道。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改善了吕梁教育的办学条件、扩大了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缓解了教育的供需矛盾、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它还发酵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孕育了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催生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给吕梁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可以说,吕梁的企业家,为吕梁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吕梁教育发展历史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战略眼光可敬可佩,他们的奉献精神可嘉可许,他们的兴学豪举可赞可叹,他们的重教事迹可歌可泣。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把他们的善举记录下来,昭示于众,并传诸后世。而市教育局编撰此专辑的初衷,也正在此。
刘香泽同志邀我为此书作序,我觉得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均责无旁贷,于是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诚然,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吕梁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教育永远是大家不会满足的事业,它尤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加之吕梁多数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距离标准化建设尚有差距,距离现代化要求更有天渊之别,所以仍需要社会有钱、有识之士一如既往地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地提高办学水平。所以,我做序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弘扬一种精神,推崇一种责任,宣传一种境界,并助推一种风尚。我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仁人志士伸出援助之手,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支持,既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更不断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以切实推动吕梁教育和谐、健康、有序、协调、优质发展。
2011年8月10日
【捐资助学风采录 序言】推荐阅读:
捐资助学欢迎词06-14
捐资助学活动报道10-27
年捐资助学倡议书05-12
妇联捐资助学仪式主持词08-12
捐资助学仪式讲话稿08-22
企业捐资助学提升校园文化08-15
*局捐资助学活动实施方案09-23
2023企业捐资助学活动讲话稿05-21
大厦封顶庆典暨捐资助学仪式致辞08-31
关于学校领导捐资助学仪式讲话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