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风景优美的地方优秀作文

2024-09-20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风景优美的地方优秀作文(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风景优美的地方优秀作文 篇1

桃花谷是太行大峡谷的主要景区,位于林州境内。因这里“三九严寒桃花开,三伏酷暑水结冰和三百六十四米高亚洲第一瀑布”而蜚声海内外。

星期天上午,妈妈带着我坐车来到了桃花谷。一下车,我就被这里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只见眼前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有的像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站在那里远望,有的像一只猴子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上,有的像一座亭子立在那里……再加上满山树木碧绿,云朵在半山腰飘动,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我们再往前走,只见一座高高的山上,飞流直下一条宽大的瀑布,像一条怒吼的银龙从天而降,水流撞击起的水雾在太阳光的折射下,形成了一道美丽的七彩虹。风吹过来,把水吹成轻雾洒在我脸上,凉丝丝的。瀑布两边有几道水流好像有急事,匆匆地往下冲,一不小心,撞在岩石上,水花四溅,如飞珠碎玉般晶莹可爱。瀑布下方是一潭碧水,清极了,像一张碧绿透明的玻璃纸。水底的一块块卵石也都像水晶似的光滑透亮。整个水面都绿的如翠,亮的如玉;袅袅升腾的雾气像洁白的面纱,遮掩着潭水那羞涩的脸,真是美不胜收。

下午,我们顺着山路往下走,观看了二龙戏珠、黄龙二潭,飞龙峡、九连瀑布群等景点。天空愈来愈红,也许是太阳公公走得太急,把火红的披肩落下来了吧。

桃花谷真是一个风景优美,使人难忘的好地方。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风景优美的地方优秀作文 篇2

刚进入桃花源,引入眼帘的就是一片桃花林。桃花们好像一个个小导游一样指引着我们该往哪里走,桃花林的中间有一条石板路,直通一个山洞,山洞里有许多个小池,还有一条河,河中鱼虾三两成群。即使是炎热的夏日,小池里的水也十分清新、凉爽。

往里走,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眼前的山不再是一般的山,眼前的水不再是一般的水,眼前的树也不再是一般的树。这简直是一个世外挑源啊!看,这里的水是多么纯净,瞧,这里的书是多么茂盛。

再往里走,就看见桃花林了,这里的桃花开得格外鲜艳,恰似一个个美丽的小天使。这里的桃花开的数不盛数。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三年级作文风景优美的地方 篇3

我们迫不及待的观看游览图,上面有码头、赛马场、烧烤等等许多的游玩项目。我们沿着游览图来到了划船的地方,我们租了一辆鸭子小船,在清澈见底的湖面上划来划去,之间,我们看到了一只要生宝宝的水鸟和一只正在捉小鱼的小鸭子,它们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几分乐趣。

我们划完船,直奔赛马场,我飞身上了马背,在赛马场上奔驰,可真是自由自在舒服极了。

三年级风景优美的地方的作文 篇4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日,轻风微佛,树叶婆娑,看到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几块浮云。爸爸和我去爬梧桐山,大家从莲塘上山。

刚一上山,但见这座山云雾环绕,爸爸和我还没有走到一半的山路就累了。大家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看风景。只风小梧桐那里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小梧桐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大家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爸爸和我休息了一下又上路了。大家接着往前走,我年见了清澈见底的小河。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着;河两岸的小草发出阵阵清香;小朋友在水里嬉戏着。

山顶的风景真是人间的仙境。我在山顶上逗留了许久,而且向着四面八方大声地呼喊着,我听到了自己声音的回音。我激动地欢呼着,跳跃着。久久不可以平静一来。

这儿真美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篇5

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露出半张红扑扑的脸蛋,我就起床了,妈妈已经做好了早餐,我狼吞虎咽的吃了几口,就对爸爸说,我们赶紧走吧!于是爸爸就去车库,把车开了出来,我们兴高采烈的出发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这儿真美呀!蔚蓝的天空镶嵌着几朵白云,好像蓝色的大海漂浮着几轮白帆。绿色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美丽极了,一阵微风吹过,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妈妈从草地上摘了一朵紫色的野花,插在了姐姐的头上,瞬间,姐姐变得更好看了,于是妈妈还拿出手机给姐姐拍了一张美美的照片,留作纪念。过了一会儿,我来到了山顶,山上的游客很多,山顶有一座寺庙,里面有许多游客在朝拜,我往远处的山上看,看见有一排白色的大风车,远远望去,好像一个个战士正在站岗放哨。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

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璀璨的明珠。

四、课时安排:

21、古诗两首 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3课时

21、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验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每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读题,简介:(多媒体课件)

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的长江东岸,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南陈《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这大约是天门山最早的文字描述。天门山景观独异,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又有很多名家描述。如李白同时代稍后的吴筠、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胡松,然而没有一个有李白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恢宏壮观。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熟古诗。

2、与同学共同研读,结合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或想法。

3、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意: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碧绿的江水流到这里突然折向北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意: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

四、指导朗读,感悟诗景诗情。

1、朗读提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要突出‚开‛‚回‛‚出‛‚来‛等词语。

2、学生自由读或与同学一起读,边读边感悟诗情诗意。

3、背一背。

五、练习巩固。

1、正确书写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学生背一背古诗《望天门山》。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读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多媒体课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的《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汉时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2、学生自由读熟古诗。

3、读读注释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奇:奇妙。诗意: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诗意: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装还是浓装,都是一样的合适。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诗情诗意。朗读提示: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要突出‚晴‛‚雨‛‚西子‛‚总‛等词语。

三、背一背古诗。

四、写一写。

1、正确书写‚潋、滟、亦、妆‛。

2、默写古诗。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本文,让学生感悟写作上的二个特点:一是首尾相呼应。二是用词准确。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重难点】

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前一课,我们从古诗里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山河十分壮丽,今天我们到祖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去看看——那里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板书课题: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读题,理解: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群岛——海洋中彼此相距很近的一群岛屿。

二、导读——理解课文内容。

1、与同学一起阅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同学帮助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了什么?能找出中心句的请画出来。

3、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些段落,与同学交流一下为什么喜欢。

4、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学习课文的写作上的特点。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对比一下有什么联系。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最后一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样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读一读,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的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确定自己想背下来的部分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课文写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二、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

1、让学生把自己能写的生字词语,在黑板上写出来,并读出生字词在课文中的句子。(一人写一个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2、让学生判断他们写的是否正确,不正确的纠正过来。

3、开火车读一读生字词。

4、说一说这些生字与我们学过的熟字有什么区别。

三、积累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优美,让我们找出来再抄写下来,如: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千奇百怪 成群结队 飘飘摇摇 五光十色 祖祖辈辈 各种各样 高低不平渔业工人 四脚朝天 懒洋洋 披甲 威武 颜色 形状 茂密 肥料 深蓝 杏黄 交错

四、积累句子。

1、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让我们抄下来。

2、读一读课文后的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并抄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准备】小兴安岭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了解了我国南海明珠——西沙群岛美丽富饶,今天我们到北疆去看看那里的小兴安岭,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课题,读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阅读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

1、听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国的生字词语。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分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每段所讲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概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四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小兴安岭是宝库也是大花园。

5、想想这篇课文与《富饶的西沙群岛》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课文写法上也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同时描写各季节景色用词十分准确。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与同伴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一读本课中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写法,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文用准确的词句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动,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如: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用‚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从‚升‛和‚浸‛两个字,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体会小兴安岭雾多、雾浓的景象。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作者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刮‛,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脚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课文就是按‚美丽、物产丰富‛这条线索来写的。

三、书写本课生字词。

1、读一读本课中的生字,用熟字与生字比一比。

汇——江 欣——欢 赏——党 映——英 挡——档 视——祝 线——钱 浸——侵 献——楠 药——约 材——财 软——轮 刮——乱 舌——古

2、写一写本课生字。

四、课文中很多优美的词语,把它们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如: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嫩绿、汇成、欣赏、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一、【教材分析】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教材选编了这篇课文。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有关香港的文字、图片资料或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我们欣赏了北国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再去游览南海边的香港。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抖落掉历史的尘埃,翩然回归祖国。香港回归是祖国经济强大、国力增强的表现。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2、多媒体展示有关香港的图片、文字资料。香港的历史: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开设特别行政区,它是中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内不变。香港简介:

★香港地处中国的南大门,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它的地名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人说是因岛上曾有一条香江而得名,也有人说古时此地因运销内地生产的香料才有其称。它由香港岛、大屿山岛、九龙半岛和周围230余个岛屿组成。面积1 092平方千米,人口六百三十多万。★香港经济以制造业、金融业、旅游、房地产业为四大支柱,形成了以纺织制衣、电子、钟表、塑料、电器等为主的出口加工工业体系,产品出口值居世界首位的有制衣、玩具、钟表等。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海空交通中心,自由贸易港,也是功能齐全的国际金融的中心。

★回归后的香港,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头。截至2001年6月1日,共有3 237家海外企业在香港设立地区办事处,创下11年来最高记录。其中944家在港设立亚洲区总部,2 293家设立驻港办事处。

★至2001年,香港外汇资产为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达到1 112亿美元。

★2001年,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世界第一,达1 800万标准箱,比1996年增加400多万标准箱。

★从2001年4月至2002年4月,进出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人数达3 300万人次,货运量为215.5万吨,均居世界前列。★20世纪90年代初,因担心‚一国两制‛而移民海外的港人,已从世界各地返回香港,至2002年5月已达40多万人。★截至2002年5月,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港人,已获得112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证入境待遇;同时,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也可免签证进入香港。共有100多个国家在香港设立了包括领事馆在内的官方和半官方机构。

3、学生交流: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说说知道的香港。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

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海洋公园 美丽的夜景

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三)积累。

1、把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读给同学听。(2人一组)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

3、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内容安排有:以本组课文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内容相结合的口语交际;以口语交际内容为题材的习作练习;让学生感受词的多个义项,识识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读读背背写景的古诗名句;积累熟记词语;拓展学生的阅读,养成平时收集有用资料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向别人完整地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语言表达明白、清楚,口语流利。

2、积累好词好句,熟记一些优美的写景的古诗句和一些好词语,了解字词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收集有用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学生习作是本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第六组课文中我们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古诗中感受到了天门山恢宏壮观的景象;从宋代文学才子苏轼的诗中体会到了西湖优美的景色;我们还去过南海的西沙群岛,到过美丽的小兴岭,游览了繁华的香港……我们的祖国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同学们也随爸爸妈妈到过不少美丽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请你把看到过的优美的让你难忘的地方介绍给同学们。

二、分组交流:

1、分组:以小组为交流单位。

2、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看到过的优美的让你难忘的地方的景色,先想一想怎样说,说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发言,口语表达要不得做到准确、流利,把要说的表达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你能从他的说话中感受到什么,听后发表一下你的感想。

三、全班交流:

各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别的小组可以对他的介绍提出自己的评价。

教师对这次口语交际作小结。

四、课外延伸:

习作准备:把我们今天的交流内容,认真的组织一下材料,搜集更多的材料,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想想怎样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读题,明确要求。

1、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

2、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3、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二、如何写好‚这个地方怎样吸引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用叠词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有的……有的……‛、‚像‛用并联关系与比喻的方法,形象动力地表现‚各种各样‛的特点。

2、小结:

要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写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我们在习作中要恰当的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借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来增加文字的表现力,描写中还要展开想象,文章才能感染读者,才能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使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三、组织材料。

回忆一下我们的口语交际活动,确定自己习作写什么,怎样写,也可以跟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给你提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四、学生习作。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让学生发现: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读句子,查查字典,说说你的发现。第一组:海水有深有浅。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第一个句子里,‚深‛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的意思。

在第二个句子里的意思是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此外,‚深‛还有多个意思,(1)深度,如,河水有三尺深;(2)深奥,本书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3)深刻,这件事影响很深;(4)感情厚,他们的感情很深;(5)(颜色)浓,如,这件衣服是深红的。第二组: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第一句里,‚封‛是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第二句里‚封‛是封闭的意思,表现枝叶繁多,好像把森林都包起来了。

二、读读背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选自唐朝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一句描写了如画的景色。浩月当空,照耀在郁郁葱葱的青松上,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呀!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选自杜甫《绝句》,全诗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句的意思是说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徉;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映照下火红一片。寥寥十个字,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选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绿树红花,有声有色;水乡、村庄、青山、城郭、酒旗,有静有动。作者用十四个字就概括了江南的美景。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选自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教材中所选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寻味。、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选自王安石的《庚申正月游齐安》,全诗是‚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诗人运用词语的重叠,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三、‚读读记记‛

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 不慌不忙 来来往往 又香又脆 不紧不慢 舒舒服服 又唱又跳 不知不觉 确确实实 又说又笑 不闻不问

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组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是‚AABB‛的形式,第二组是‚又……又……‛形式,第三组是‚不……不……‛的形式。口头的扩展练习,如,‚明明白白‛‚葱葱茏茏‛‚又肥又厚‛‚不言不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词语。

四、宽带网

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我们祖国的美丽风光。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篇7

一、读音节,写词语。

xíng zhuàng yánsè nènlǜ

( ) ( ) ( )

xiān nèn shōucáng gǎng wān

( ) ( ) ( )

xiànchū wēiwǔ piāo piāo yáo yáo

( ) ( )( )

二、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画√。

数(shǔshù)不清 人参(shēncān)

散(sànsǎn)步 乳(rǔlǔ)白

没(mòméi)过膝(qīxī )盖

三、 比一比,组词语。

浇( ) 消( )

饶( ) 哨( )

鱼( ) 岛( )

渔( ) 鸟( )

西( ) 福( )

栖( ) 富( )

四、在下面每组的五个词中,有四个是同类的,找出不同类的一个,在下面画上 。

1、 红色 绿色 白色 颜色 黄色

2、 工人 农民 老人 教师 军人

3、 香蕉 水果 苹果 西瓜 桃子

4、 杨树 松树 槐树 柳树 果树

五、选词填空。

渐渐 慢慢

1、 大风( )地停了,渔船准备出海。

2、 宁宁( )地从书包里拿出了书本。

平静 安静

1、 大家( )地坐在图书馆里看书。

2、 ( )的湖面上有几只小船。

仔细 详细

1、 我们做作业时,一定要认真( )。

2、 请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 )些。

欢呼 欢乐

1、 新年晚会上,到处充满了( )。

2、 足球比赛我们班获胜,同学们( )起来。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蝴蝶谷

我国台湾的蝴蝶谷,有上千万只蝴蝶上下飞舞,好像一片片飘动的彩云。这里四季如春,水源足,花草盛,自然成了蝴蝶的王国。

每年夏季,一群群色彩耀眼的蝴蝶结伴而飞,穿过花丛,穿过树林,跨过小溪,这种美丽的`景象世间少有 。有意思的是单色蝴蝶谷里只有一种穿黄衣裳的珠花凤蝶,一片金光灿烂。另有一个五彩蝴蝶谷有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凤蝶、纹碟、花蝶等200多种,彩光飞动,游客们都看呆了。

1、这里为什么叫蝴蝶谷?用 在文中画出。

2、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抄写你所喜欢的句子。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风景优美的地方优秀作文 篇8

一、基础部分。

1、口算大王。

1809=

4008=

9800=

5004=

102+25=

1420=

204=

6500=

9400=

2300=

7208=

903=

100-402=

182+30=

2、混合运算。

160-513

8(156-124)

96(42-34)

163 +98

二、思考填一填。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教室门的周长大约是6( )。

(2)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00( )。

(3)黑板面的周长约是10( )。

(4)一块手帕的周长约是80( )。

(5)小红身高142( )。

2、围着游泳池走一圈是120米,游泳池的周长是( )米。

3、数学书面的长是3分米,宽2分米,周长是( )分米。

4、一个正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是80米,它的边长是( )米。

5、6123的商是( )位数,最高位在( )位。

6、一本书有105页,小明每天看10页,8天后还剩( )页没看。

7、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这根铁丝长( )厘米。如果围成一个正方形,则它的边长是( )厘米。

8、用2个边长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9、在()里填上>、<、=。

800 () 3922

3504()3405

503+4()50(3+4)

9123 ()300

三、火眼金睛辩对错。

1、甲的周长和乙的周长相等。 ( )

2、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也相等。 ( )

3、用两根同样长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相等。 ( )

四、用心选一选。

1、用软尺量得一个钟面的一圈的.长是38厘米,也就是说这个钟面的( )是38厘米。

①长

②宽

③周长

2、小明家利用一面院墙,篱笆围成一个正方形的鸡场(如图)。养鸡场边长10米,求篱笆一共长多少米?

①40米

②10米

③30米

④无法计算

3、小亮用三根16厘米的铁丝分别围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它们的周长( )。

①长方形最长

②正方形最长

③三角形最长

④一样长

4、用1张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①40

②6

③24

五、拓展应用部分。

1、班级板报长3米,宽2米。 为了把板报装饰得更漂亮,要在它的一周围上边框,边框长多少米?

2、一辆玩具汽车的价钱是35元,一辆玩具坦克的价钱比玩具汽车贵13元,买7辆玩具坦克一共要用多少元?

★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测试卷和答案

★ 三年级综合实践测试卷

★ 优等生评语

★ 优等生评语精选

★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测试卷

★ 语文三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风景优美的地方优秀作文 篇9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介绍科技知识来组织课文。《石头书》介绍考古学知识,《小稻秧脱险记》介绍农业知识,《航天飞机》介绍现代科技知识。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总体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4.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具体介绍的方法。能给别人介绍自己的一种学习用品或小制作

石头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18 小稻秧脱险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将要来到农村去,看看那里的水稻田里发生了什么事?(揭题)学生齐读。

2.理解:“小稻秧”是什么?“脱险”是什么意思?

介绍:记——记载下来的事情。

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生说)再齐读课题。

3.课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最关键?(脱险)

紧扣这个词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说,出示)

(1)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2)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齐读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先带着这两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后回答:

(1)是谁让小稻秧遇到了危险?(板书:杂草)

(2)又是谁让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出示:喷雾器的图片(介绍:喷雾器、除草剂)

(板书:除草剂)

3.学录音,自读课文。

读完回答:可稳拿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遇险,那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脱险?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词语:(学生指名读、齐读)

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拼命

2.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注意这些词语,边读边想。

3.表演理解(请理解的同学上台)

“团团围住”(包围住)

表演结束,提问:这些杂草厉害吗?凶吗?(这就叫“气势汹汹”)

杂草野蛮吗?他们讲不讲道理?(板书:蛮不讲理)

杂草让小稻秧多说话了吗?(这就是“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4.小稻秧遇到了这些蛮不讲理的杂草,怎样了?(板书:当场病倒)

他们得了什么病?(营养不良症)

5.指名读,评价,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过渡:正当小稻秧身处险境之时,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表演(3.4自然段的内容):

一学生——喷雾器,老师——杂草(生齐读第一句、最后一句)(板书:纷纷倒下)“纷纷倒下”说明什么?

2.至此,小稻秧脱离了危险,他们怎么样?(板书:跳起舞来)齐读第5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这两个问题,能解答了吗?(学生回答)2.齐读全文。

六、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齐读。2.重点指导:杂、欺、喘

七、作业:习字册

板书设计:

18.小稻秧脱险记

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杂草

蛮不讲理

纷纷倒下

除草剂

小稻秧

当场病倒 跳起舞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3.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什么?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要求:用“——”线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1)检查自读(出示课文1——2自然段):

a指名读课文。

b你觉得这些杂草讲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c杂草既多又凶,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d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面对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怎么样了?

看到小稻秧病了?杂草们又会有什么表现呢?

(3)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2.过渡:如果没有人来帮助小稻秧,小稻秧会怎么样?杂草们会怎样?

3.学习第3——5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小稻秧是怎么脱险的?画出文中语句。(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讨论:“毛毛雨”是指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4)你见过除草刹吗?你知道化学除草剂有什么作用?(5)体会一下:喷雾器大夫是怎样对杂草说的?想象一下,杂草此时会不会气势汹汹?

引读:一个洪大的声音——

(6)比较这两个句子中的“收拾”分别是什么意思?

a你把房间收拾一下。

b这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

(7)听了喷雾器大夫的话,杂草们当时又会想些什么?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8)想象一下,“纷纷倒下”是怎样一副画面?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能不能集体做一个“纷纷倒下”的动作?

(9)杂草们纷纷倒下后,小稻秧的心情可能会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自由回答)

齐读课文第3—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的内容,想象一下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或遇到了什么样情况?

请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小稻秧脱险记

遇险

喷洒 除草剂

脱险 19 航天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二、三自然段,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19 航天飞机

二、范读课文本,了解大意: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1)出示生字,纠正读音。

一架 番筋头 翅膀 智慧老人 手臂 抖擞 捞回舱中 帕米尔高原 无影无踪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呼啸 庞然大物 智慧老人 抖擞 无影无踪 帕米尔高原

(3)识记字形

(4)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节,思考:

1.一架普通飞机在没有见到航天飞机前是什么样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小结,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2、3节 1.默读第2节,2.交流

3.指导朗读,评议 4.小结

5.智慧老人告诉它什么?从这些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6.讨论,小结练习 7.指导朗读

8.出示: 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 _,他能 _,他能够 _。

(三)学习第4节 1.默读第4节,2.引导想象,普通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

把你了解到的关于航天飞机的特点说给爸爸妈妈听。习作6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铅笔刨刀》,通过讨论指导这篇例文好在哪里。初步体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状物文章写作的要领。

2.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准备:例文以及根据例文改编的两篇文章(即文具名称可出现在文章开头和文章末尾)、花束、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请你们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哪些默默地帮助了你们的学习伙伴。

——书包、文具盒、字典、钢笔、橡皮……

下面请这些小英雄作自我介绍。

——一阵沉默。学生纷纷说:“他们不会说话。”

师:那么就请它们的小主人帮它们说,你们愿意帮忙吗?自我介绍该怎么说呢?请看一篇例文。

二、读懂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师(出示例文):默读例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例文上标出有关句子,并板书:外形特点、名称、作用、情感。

相机指导:

1.师:在介绍外形特点的时候,都具体写了什么?

师小结:(1)写样子时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介绍的。(2)有些学习用品的外形不是很有特点,可以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一下它们的长度啊、宽度和高度等。

2.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这篇文章还介绍了文具的名称:铅笔刨刀。

师(画出有关句子):小作者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告诉了我们文具的名称。请看(出示第二、三篇例文)默读,跟刚才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开头、结尾告诉名称)

3.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写出了作用。)

师:不单是告诉我们铅笔刨刀的作用,还讲出了使用方法。我们在介绍学习伙伴的时候还可以说一下它对我们学习上的帮助。下面就以“字典”为例,说说它的用处。出示以下句式:“当我的主人看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__;当我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当我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说。

4.师:文章最后一句其实表达的是对学习伙伴的情感。

小结:读了这篇例文,对你将要作的“自我介绍”有什么启发?

——讲清楚学习伙伴的名称、特点、作用、和情感。

三、学生练说。

师:下面就请你们动动口,替你们的学习伙伴作“自我介绍”,提醒一下:用第一人称来叙说,注意说清名称、特点、作用、以及主人对你的情感。

——给充分的时间学生练说。

四、反馈、汇报。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查字典,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3)反馈: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

(2)指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自由朗读。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 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6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3)指名读,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分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

(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2.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横折。3.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竖折。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练习。

(1)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风景优美的地方优秀作文 篇10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3、练习用“从此”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

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中“坊”读轻声;“窟窿”中“窿”读轻声。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⑴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比较句子: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讨论: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 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①理解填空:

养羊人现在感到很___________,明白了应该___________街坊的劝告。②比较句子: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③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④讨论: 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21寓言两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⑵用“„„虽然„„可是„„”说句话。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⑵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12、学生进行评议。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⑴小组合作交流。⑵反馈交流。2、师小结:

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柯里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柯里亚的木匣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②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木匣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陶罐和铁罐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

美观不复存在陶罐和铁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等方法理解“奚落、相提并论、傲慢、轻蔑、争辩”等词语。

2、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揣摩人物心理,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进而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

难点:领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习1—9自然段

1、回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

2、根据自学提示,同桌尝试学习2、3、4自然段。

(1)出示友情提醒:

①用“波浪线”划出铁罐的话,用“直线”划出陶罐的话。

②圈出表示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并想象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

③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尝试学习

(3)反馈交流:

①指名练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看图理解“傲慢、轻蔑”,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④小结方法:抓住提示语是读好对话的前提。

3、放手自读5、6自然段。

(1)指名练读,学生评议。

(2)联系句子理解“争辩、相提并论”,体会陶罐的谦虚,但不懦弱以及铁罐的蛮横无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第7、8自然段。

(1)给对话添加提示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陶罐的宽容、友善和铁罐的不可一世。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2―8自然段。

(三)、学习10-17自然段。

默读10-17自然段,找一找陶罐和铁罐的变化,明白应该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

(四)小结。

说话练习: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抄下来。

2、改编故事《铁罐和陶罐》。

板书设计:

陶罐

铁罐

谦虚

骄傲

易碎

坚硬

光洁朴素

无影无踪

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看到自己的短处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训练教学设计 主题:有趣的童话故事

一、明确要求:从书上的动物简图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也可以选其他动物,想象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编一个大家都喜欢的童话故事。

二、写作指导:

1、想一想自己读过的动物童话故事,回想一下故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编一个童话故事。

3、想一想动物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大家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三、例文欣赏启发思路:

四、独立试写: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写下来,看谁写的故事最有趣。

五、修改初稿、把写好的故事读给同学听,分享习作的快乐。例文

1、骄傲的大公鸡 例文

2、森林里的紧急行动

思路剖析:小事情写出了大道理。对话描写生动、真实,结尾提示出一个道理:号召人们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例文

3、乌鸦的故事 写作知识

怎么写童话?下面介绍一些可用的方法: 1.穿针引线

确定几样小物品,比如小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把它们串连起来。如一只小白兔和一个南瓜两件道具,发挥自己的想像,编一个小白兔与南瓜的故事。2.举一反三

指根据一事物的特征,来理解他事物的类似特征;或用一间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其他类似问题。该方法的使用,必须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参照原型,所对照的事物也必须与原型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原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一位学生发现牵牛花很像小号,就写了篇《牵牛小号》。老师以此为典范,启发学生:在我们周围,哪些植物的花、叶或果实等像乐器。后来学生写出了《葫芦琵琶》、《甘蔗笛子》等有趣的童话。3.承前启后,续编故事

5.查漏补缺6.是非颠倒7.循果问因8.按图索文

9.借“音”生“情”这里的“音”指音响,“情”指情节。10.推陈出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教学重难点: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

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二、读读背背

① 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④集体读、背。

上一篇:齐宣王见颜斶文言文阅读答案下一篇:领导人廉政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