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精选8篇)
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 篇1
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家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信访条例》《江西省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属地管理、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处置工作在医院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工负责、有机协作。
(2)预防为主。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3)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要以教育疏导为主,做到谈清问题、讲明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尽快劝返,防止矛盾激化。(4)快速反应。形成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反应快速,应对正确,依法果断处置。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群体性上访事件的预防、预警及处理。
本预案所指群体性上访事件,主要包括:到医院信访接待场所、病区、领导办公场所集体上访,达到预警人数的;因信访突出问题到医院聚集、堵塞交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1.5群体性上访事件等级
群体性上访事件等级确认,主要根据群体性上访行为的激烈程度、涉及人员的规模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危害程度划分为特大(Ⅰ级)、重大(Ⅱ级)和较大(Ⅲ级)三个级别。
2.组织体系
2.1 指挥部构成
医院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医院院长任总指挥,医院副院长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为应急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所涉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医院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指挥部的职责是统一领导和指挥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处置工作;协调、调动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处置力量和资源;决定采取重大处置措施;向卫生局和上级信访部门汇报情况;发布有关命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上访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医院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五个小组。具体包括:
(1)接待组负责现场接待、疏导上访人员和处置情况信息的收集、整理。组长由相关涉访科室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医务科和相关涉访科室工作人员组成。
(2)联络和维护秩序组负责与有关部门的联络,并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接待处置现场秩序的维护工作。组长由保卫科长担任,成员由保卫科、总务科工作人员组成。
(3)综合组负责收集、汇总并报告群体性上访事件的信息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组长由医院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医院办公室、护理部工作人员组成。
(4)后勤保障组负责工作人员的用餐、住宿、车辆使用等事项,并根据需要协调落实上访人员的食宿和中转车辆等。组长由总务科长担任,成员由总务科、院办工作人员组成。
(5)信息发布组负责群体性事件发生、处置等情况的信息发布工作。组长由相关涉访科室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相关涉访科室工作人员组成。
2.2临床科室信访工作
临床科室信访工作应根据本预案,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具体工作预案,在科室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处置工作。
2.3行政、后勤信访工作 职能科室信访工作应根据本预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预案,在科室负责人的领导下,认真做好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处置工作。
2.4专家组
专家组负责为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指导和支持。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各科室、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大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排查出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苗头性问题,涉访科室要在相关职能科室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化解矛盾工作,尽量避免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和工作情况报指挥部。
3.2预警支持系统
各科室、各部门信访工作应依托已有的信息报送系统,建立快速、高效、灵敏的应急信访信息网络,切实执行国家信访局《重大信访信息报送办法》,随时收集、报告重大集体访信息,充分利用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传真电话、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实现信访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报送。在敏感期和重大会事期间,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以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并做好重大信息的反馈工作。3.3应急信息报送主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起因等基本情况;
(2)事发地相关部门已做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3)造成的社会影响;(4)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特别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Ⅰ级)响应
(1)特别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部门应在本部门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开展处置工作,并立即将相关信息报送医院指挥机部。
(2)医院信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以后、领导小组应及时启动本预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派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同时,由医院指挥机构将有关情况向卫生局、市信访局报告。4.1.2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Ⅱ级)响应
(1)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部门应在本部门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开展处置工作,并立即将相关信息报送医院指挥部。
(2)医院信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以后、领导小组应及时启动本预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派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同时,由医院指挥机构将有关情况立即向卫生局、市信访局报告,最迟不超过1小时。
4.1.3较大群体性上访事件(Ⅲ级)响应
(1)较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部门应将相关信息报送医院指挥机构。
(2)事发地的部门在本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协调相关单位妥善处置,并将处置结果上报医院信访应急指挥部。处置有困难的,可向医院信访应急指挥部请求支持。
4.2现场处置程序
领导小组决定派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应立即进入事发现场,按照职责分工,迅速投入处置工作。
4.2.1接待组、联络和维护秩序组要劝导上访人员迅速离开聚集地,到指定接待场所反映问题。必要时,可请有关地方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到现场做劝返接回工作。如难以劝离,可将上访人员带至指定的分流处置场所,进行分流。
4.2.2处置工作需要由其他单位或部门协助的,领导小组应及时协调其他单位或部门共同开展处置工作,调度有困难时,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形成处置合力。
4.2.3综合组要及时了解掌握接待处置工作中的相关信息,及时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报告情况。情况紧急或当时不能了解清楚的,先报简要情况,再报后续情况和处置结果。4.2.4对在群体性上访事件中出现围堵、冲击医院办公场所,拦截急救车辆,破坏公共财产,危害人身安全,殴打谩骂接待人员等过激行为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劝阻、批评和教育。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有关部门应配合公安机关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
4.3信息发布
群体性上访事件及有关部门处置工作的信息发布要按照医院的有关规定进行。
5.善后处置
5.1善后工作
5.1.1群体性上访事件经过现场处置,群众被劝返后,涉访部门要在相关的职能科室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稳定和矛盾化解工作。
5.1.2对领导有批示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承办部门应在两个月内呈报处理结果。对处理结果有批示的,要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5.1.3对领导没有批示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接待部门应将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进行交办,承办部门应在两个月内将处理结果按程序上报,办公室及有关部门要做好督查督办工作。
5.2经验教训总结
各科室、部门应及时总结群体性上访事件处置工作情况,完善本地、本部门的预案。5.3责任追究及奖励
对工作不负责任、甚至违法乱纪、激化矛盾而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以及在处置工作中因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力造成处置不当,或因迟报、漏报甚至瞒报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医院应根据《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提出对其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对在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应给予奖励。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科室、部门应具备相应的通讯条件,并确保信息通畅。
6.2交通运输保障
汽车班应明确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过程中的车辆准备及使用的具体方案。
发生到市、去省、进京群体性上访事件时,各部门应配合协调,为劝返群众提供方便。
6.3医疗卫生保障
在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过程中,处置部门应通知救护人员到场,并配备必备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处置突发性群体上访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张东杰 副组长:姜润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院办公室。成员:桑志明 田爱民 卢重泉 李广宏
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 篇2
一、番禺区检察院受理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农民因征地纠纷、村务不公开等原因群体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社会法制进程的推进, 农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对于农村基层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农村改造而引发的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村务公开等问题而信访的案件时有发生。番禺区检察院受理的上述8件群体性上访案件中, 有5件是村民因征地补偿、暴力拆迁、村务公开等问题对村干部不满而信访、举报。农民针对土地问题和农村基层组织经济问题的集体上访较多, 有的甚至全村出动上访。究其原因, 主要是对政策、法规不够理解, 基层干部工作方法不当, 有的是村组织财务不够公开, 有的是基层干部、村委确有经济问题。如2011年5月10日, 榄核镇某村村民集体前来反映该镇、村两级领导在广深港、南二环高速公路建设拆迁过程中擅自将应分别给14户村民的拆迁补偿款中的23564元转移、镇政府给予村民的拆迁补偿标准过低、拆迁过程中未对村民进行妥善安置, 多次使用劣质土方回填造成不必要浪费等问题, 要求检察机关进行查处。同年6月又有南村镇某村集体来访举报南村镇政府工作人员伙同该村干部非法变卖60亩土地问题。经查, 上述两件信访案件不存在村民所说的贪污、非法变卖等情况, 但却没有向村民及时公布, 让村民误以为相关款项被村干部侵占, 造成村民集体上访。
(二) 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的群体访
2011年7月, 家住广州碧桂园的7岁女童邢某某因长期被继母关在阳台, 不堪饥饿, 跳楼外出觅食,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 作为社会团体的广州碧桂园关爱儿童中心于7月19日带领大批记者前来就该事件提交举报材料, 要求将女童的生父、继母绳之于法。这是番禺区检察院受理的首例由中立的社会团体参与的集体访, 这类社会团体有一定的法律知识, 因此在处理时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二、上述群体性上访案件的特点
(一) 参与人数多
一旦遭遇群体性事件, 参与的人员就不是一两个, 而是牵涉人员众多, 且涉及面广, 特别是涉及农村农民利益的群体性事件, 往往整个生产队或大部分村民参加, 少则几十人, 多则成百上千人, 把接访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如2008年6月23日检察长接待日当日, 番禺区大岗镇某村多名村民现场举报该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相关镇、村领导贪污征地款, 侵占村民利益, 要求本院彻查该案, 否则发动村民集体上访。
(二) 以正义捍卫者自居
集体上访者多认为自己是伸张正义、捍卫大众的利益, 其上访的行为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 被举报人的所作所为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利益, 检察院应该严厉打击。上访者往往会自恃有理, 不按程序、不厌其烦地向多个部门信访, 目的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以拉横幅、喊口号、聚众围观等方式向经办部门施压, 其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 可是在信访的过程采取的某些手段就有些过激, 有些可能还会触犯法律, 影响到案件的最终结果。
(三) 媒体介入报道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微博的兴起, 各路媒体对涉及大多数人利益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关注, 相关部门处理群体上访案件的难度亦越来越大。媒体的报道使得案件的影响力扩大, 处理稍有不当即会引发大众的诸多猜测, 使息诉工作更加难以开展。如上述的女童疑似遭生父继母虐待一事被媒体曝光后, 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在检察院对递交的举报材料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后, 媒体、网络一度出现大量情绪化的负面舆论, 社会对抗情绪严重。《广州日报》在8月7日的报道中将检察院的答复意见归纳为“番禺区检察院以举报程序不正确、被饿不足以构成虐待、受害人未发现明显内外伤等为由不予受理”。网络上亦开始流传《被饿不构成虐待, 法律喊检察官回家吃饭》一贴, 并出现大量情绪化、负面化社会舆论。
三、群体性上访事件造成的各种影响
(一) 增加工作成本
在“稳定大于一切”的工作方针下, 各级政府对于集体访事件是前所未有的重视, 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 维稳成了首要任务。而在重大节假日期间通过集体上访的形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事件越来越多, 各级部门为了营造和平良好的稳定环境, 花费大量的人力、资金、办公条件来应对, 使得大量的公共资源被占用。
(二) 损害司法部门的权威
对于群众集体上访事件, 大部分相关部门都会积极应对, 先是由单位的领导亲自接访, 稳定群众的情绪, 承诺立即行动, 或暂停最初所作决定或对群众所反映的事件立即开展调查。领导亲自接访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群众的顾虑, 稳定民心, 但也容易让群众产生一种错觉, 认为只要领导重视了, 要求就能得到满足, 领导的指示可以超越法定的程序。当事情的处理结果不能如其所愿时, 其又会拿出领导接访时所作的承诺来要求重新处理, 将法律视为儿戏, 将程序待为虚设, 无形中损害了司法部门的权威。
(三) 误导其他信访人竞相模仿, 造成恶性循环
群体上访事件一经媒体报道, 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一旦上访者诉求得到满足, 其结果必定为社会公众所知, 其他本想按程序上访的信访人为能快速达到目的则很有可能会效仿其上访的方式, 鼓动亲人朋友或不知情人士加入信访行列, 给相关部门施压以达到其目的。这种集体上访事件若得不到制止, 不但会扰乱正常的信访秩序, 还会让普通信访人形成错觉, 以为只有群访、闹访才能使问题解决, 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四) 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群体上访过程中, 有的信访人情绪可能会较为激动, 容易在上访过程中冲击国家机关, 辱骂工作人员, 毁坏公私财产, 扰乱公共秩序, 妨碍公共安全, 这样就构成了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
四、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对策
(一) 坚持依法办事原则, 从源头上减少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从番禺区检察院所受理的群访案件中不难发现, 大部分的群访案件都涉及农村农民的利益, 而村民群体上访的诱因都与村干部的乱作为和不作为有关。因此,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农民群体上访的方法, 就只能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 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原则, 落实村务公开制度, 增加业务的透明度, 增强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感。
(二) 严格遵守《信访工作条例》, 严惩群访闹访者
各单位的信访业务部门必须要严格遵守《信访工作条例》, 面对无理的聚众闹访, 一定要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 不能因为害怕群访闹事而一味妥协退让, 要表明违法必究的态度, 不让群访者的非法目的得逞。
(三) 加强舆情搜集和舆论引导, 积极应对有关组织和媒体
群体上访事件一经媒体报道, 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处理结果如何不仅关系到单个案件的解决, 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因此在处理媒体介入的群访案件中, 一定要加强舆情的搜集和舆论的引导, 安排专人跟进事态进程, 及时掌控矛盾集中点, 适时向有关组织、群众、媒体反馈工作情况。同时要组建舆情应对队伍, 定期召开公开座谈会, 全力做好与媒体的沟通协调工作, 及时化解社会对抗情绪, 全力引导网络舆情真实化、客观化发展。
(四) 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 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对政策法规的不了解或理解有误往往会引起群众对政府行为的猜疑, 若疑惑得不到及时解决则会引起群众的集体上访。因此, 在政府作出某项行为之前要将行为依据的政策、法规公诸于众, 尽量争取群众的理解。此外还应提高群众依法上访、投诉的意识, 通过全民学法、法律进乡等法制宣传活动, 让公众懂法、守法, 明白群访、闹访的危害, 减少因不清楚政策法规, 不遵守信访程序而集体上访的事件发生。
摘要:群体上访事件涉及人员众多、诉求复杂、处理难度大, 处理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 不仅会影响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 甚至还会危害到了本地区的和谐稳定。文章对群体性上访事件的类型、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 探索解决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方法, 以求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 篇3
群体性食物中毒[1]以病人短时间内先后发病,病人多,集中在一个科室治疗护理为特点,是对急救护理、应急与管理能力的考验。我分院于2009年10月2日收治了一小区的23名集体食物中毒的物业管理人员,患者均在小区食堂进食了中餐或晚餐,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后陆续就诊,我分院经过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院领导亲自到场指导,药房、设备、总务等部门作好物质准备,开启绿色通道,安排检验、药房、后勤等科室协助救治工作,人力、物力上的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进行分工,分为预检分诊组、治疗组、护理组、观察组。病人按食物中毒处理原则进行处理,给予补液、解痉、抗炎及对症等治疗。危重患者在两侧手腕系红布条。做好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该起食物中毒系本市一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共23例,男22例,女1例,年龄19-22岁,平均20.11±1.23岁。经抗感染、降温、补液治疗,23例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5天
1、2临床表现:该23例患者均在小区食堂进食了中餐或晚餐,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均有恶心、腹痛、腹泻、全身乏力等表现,其中12例伴发烧,7例出现心律失常,1例出现荨麻疹。
2、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为了提高应付各种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工作能力及工作质量,院医务科、护理部特制定了应急工作预案。当发生群体食物中毒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该起突发食物中毒,最早就诊时间为凌晨4时,当收治到第4名患者时,四时二十分,值班护士立即电话报告总院总值班,分院院长、总护士长。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当日恰逢国庆长假期间,分院部分医务人员已外出度假。总院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调配应急人员到分院配合工作[2],物品准备,补充各类急救用品、药品及抢救设施。第一批医护人员四时四十分到位,五时二十分全部急救人员到位,一切物品齐全并处于应急状态。
3 护理急救工作管理
3、1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从凌晨4时起有患者陆续就诊,将护士分为预检分诊组、治疗组、护理组、观察组,分别安置在不同岗位[3]:不集中在护士站,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预检分诊组设2名护士,在病区入口处进行登名、发大小便标本杯及血标本试管、安排床位;治疗组6名护士,负责执行医嘱,如建立静脉通道、抽血、皮试、肌注等;护理组3名护士,负责采集大小便标本,并送检各类标本,更换患者因急性腹泻弄脏的被服;观察组4名护士,负责观察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呕吐、腹痛、腹泻情况,记录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次数及量,以及心电监护,并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及时向医生反馈观察情况,以确保治疗措施。由于该起食物中毒除一名女患者,其余22名为青年男患者,衣着单调,短时间就诊,护士不易区分,且患者先后就诊,有些患者临床表现与病情不符,如一男患者入院3小时出现荨麻疹,9名患者入院1-2小时才出现发热或原有发热症状加重,7名患者常规检查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出现轻症患者与重症患者混住一间病房,部分重症患者不靠近护士站。我们根据医嘱给重症患者两侧手腕系红布条,优先治疗及护理,便于加强观察病情。
3、2 心理护理: 23名患者均为年青未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由于突发性事件,多无心理准备且无家属陪伴,往往表现为恐惧、紧张,对预后甚为担忧,由于心理作用和相互影响而使自觉症状加重。而发生事件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则表现为紧张、不知所措、怕负责任。这时医务人员给予充分理解,做好解释工作, 解除病人的恐慌、烦躁不安、紧张等思想情绪,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3、3 健康教育: 23名患者在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以腹痛、腹瀉、全身乏力为主要表现,没必要进行催吐及洗胃。轻症病人可以多饮盐水、姜糖水,吃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白稀饭。重症病人应禁食6-8小时,待病情好转后再进食米汤、白稀饭等易消化食物,2-3天内不吃油腻食物。平时要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做好厨房的卫生消毒,妥善保管好食品,防止蝇虫叮爬,要将生、熟食品分开,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3、4 加强疫情报告: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配合地方卫生部门对食物样品的取样、封存、中毒原因调查或传染源、传播情况等调查。
4、 讨论
争取抢救时间是抢救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有效对策[4],当收治到第4名相同病史的患者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食物中毒管理小组统一指挥、调配,相关部门及时到位,参与抢救,如检验科、药房、后勤等,开启绿色通道,发挥通讯工具的作用,电话通知药房、库房、食堂所需药品、物品、治疗餐等,送至病房,为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秩序井然,效率高。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抢救指挥系统,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分组进行,采取流水作业法,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责任,重症患者两侧手腕系红布条,优先治疗及护理,严格"三查七对",使组织内部井然有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团结协作,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工作,确保了群体性食物中患者的抢救成功。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62-483.
[2] 陈秀荣,张利岩,王颖,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01.
[3] 董淑华,集体急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护理,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2001,21.
[4] 聂翀,王荣,对农村群体性聚宴引发食物中毒与传染病流行的思考及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02.
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 篇4
中共浮江乡委员会浮江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现场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浮江乡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已经乡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浮江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三月六日
浮江乡现场处置群体性上访应急预案
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我乡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置各种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 “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的原则,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村、组、院,消除不良影响,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范围和级别
本预案适用于我乡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集体上访、非法聚集、围堵领导、冲击国家机关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是指由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群众参与的、影响浮江乡形象的到有关机关或单位上访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规模人员违规集体上访;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要单位;围攻、挟持国家公务人员;
3、聚众堵塞公共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
4、跨地区、跨行业联动上访请愿;
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上访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上访事件;
2、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上访事件;
3、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评估事件的级别,还应统筹考虑事件的发展演变趋势、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
三、职责分工
乡政府履行下列职责:统一领导、部署排查调处全乡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上访工作;建立和完善全乡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各村、社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会同各村、社区及驻乡单位组织指挥重大和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等。
各村、社区、驻乡单位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排查、调解本辖区、单位内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矛盾纠纷;搜集、上报情报信
息;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做好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
四、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乡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在接报后,在乡内应30分钟内赶到现场,大余县内应1小时内赶到现场,赣州市内应3小时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做好控制现场和疏散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分别向乡应急指挥中心及乡主要领导报告。
在处置事件现场,乡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或单位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如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现场事态平息后,有关单位对现场处置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扩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要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现象发生。
对于群体性上访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
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可令其具结悔过或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本乡内党员和干部违规参与群体上访事件需追究党纪和政纪责任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保障措施
乡政府设立浮江乡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刘传福
副组长:廖冰、胡宏伟
成员:罗小俊、肖小慧、罗开忠、谢光志、各村书记、主任及各乡直单位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信访接待室,办公室主任由罗小俊兼任。负责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协调工作。
本预案具体条款内容由浮江乡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篇5
1.总则
1.1目的为妥善解决水库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全面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移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和安置区群众的整体利益,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确保社会稳定的目标,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努力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2)坚持以镇(办事处)属地管理为主,区综合指导为辅的原则。发挥镇(办事处)、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移民到市集体上访,杜绝移民大规模到省或进京上访。
(3)坚持做好移民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和听取移民意愿,为移民答疑解惑,切实帮助水库移民解决实际问题。
(4)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的原则。对于即将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以教育疏导为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5)坚持慎用警力、警戒和强制措施的原则。对于已经发生的群体事件,要严格按照公安部有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规定,依法果断处置,防止因使用警力、警戒和强制措施不当而激发矛盾,扩大事态。
1.3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各镇(办事处)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有主要领导分管,要有专人负责,切实把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2)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区一盘棋”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责任,坚决把重大群体性事件化解在初发状态,避免扩大和升级。
(3)超前预警,信息畅通。要做好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工作;重大节日、庆祝日、敏感期,要加强对重点单位和重点群体的排查,对预警性、内幕性信息及时报送,并积极做好跟踪督办工作;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及时掌握事件动态,将发现的各类情况及时上报;处置结束后,事发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及时反馈善后工作进展情况。
(4)依法办事,严明纪律。参与处置工作的人员要严守纪律、文明执法,严格依法办事,防止授人以柄。在事件的处置工作中,要相互配合,令行禁止,严禁推委扯皮、各自为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敏感性,防止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对工作中的失职行为,严格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5)各级信访、移民工作人员,要耐心听取移民反映的问题,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对符合政策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加以解释;对符合政策但解决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争取移民的理解;对无政策依据而移民有确有实际困难的,各级政府要实事求是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引发不稳定因素。
(6)完善预案,抓好落实。各镇(办事处)、各单位要按照本预案要求,并结合各自的职责、任务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方案,把任务落实到人头。
1.4编制依据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辽
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6]44
号)以及《本溪市重大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工作应急预案》(试行)。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范围内发生的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2.指挥机构与责任分工
2.1平山区预防和处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现场指挥部。一般级、较重级群体性事件现场指挥部由信访联席会议召集人担
任总指挥,严重级群体性事件由信访联席会议总召集人担任总指挥。区信访办、区公安
局、区水利局、发生地和事发单位领导担任副总指挥。下设现场控制小组和劝返劝离小
组。现场控制小组组长由区公安局局长或委托一名副局长担任;接谈小组组长由区信访
办主任或委托一名副主任担任;劝返离小组组长由发生地领导担任。
2.2平山区预防和处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政策、法规及
工作部署;预防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发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统一组织、指挥和
协调全区应急处置工作;对全区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存在的隐患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制定我区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全区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2.3平山区预防和处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职责
2.3-1公安机关负担维护现场秩序的主要责任。包括维护现场治安秩序,搜集掌握事态
发展的内幕性信息,及时收集和固定现场证据,实施新闻控制,以及配合有关地区、有
关部门开展劝返劝离工作。
2.3-2信访部门担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上请下达、协调、督办责任。
2.3-3事发镇(办事处)、主管部门担负劝返、劝离上访群众和解决问题的主要责任。
2.3-4事发镇(办事处)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负有现场稳控、劝返、劝离和直接指挥现场
处置工作的责任。
2.3-5区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担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综合协调责任。
2.3-6事发地点、主管部门对去省进京群体性事件具有接谈劝返责任。
2.3-7宣传部门担负重大稳定问题的舆论控制责任。
2.3-8司法部门担负依法打击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责任。
3.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等级划分
根据事件的急迫程度、形成的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
发展蔓延的趋势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级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50人左右的规模性集体访。
(2)较重级:50人以上严重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影响正常办公秩序;50人以上封
堵市内交通主要干线事件;100人以上大规模集体上访;
(3)严重级:聚集封堵铁路运输线的群体事件;100人左右大规模集体上访,50人
以上大规模去市、去省进京上访;发生打、砸、抢、烧等严重骚乱的群体性事件。
4.预防预警机制
4.1预警信息级别
群体性事件预警信息按照可能发生的规模、影响等,分蓝、黄、红预警信息级别。
蓝色预警信息:群体性事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聚集、串联等活动的信息。
黄色预警信息:通过张贴通知、组织串联,具有明确的聚集时间、地点和一定规模的一
般级群体性事件信息。
红色预警信息:通过酝酿、串联、可能引发的较重级、严重级群体性事件信息。
4.2 预警信息报送和处理
按照群体性事件三级预警工作机制,由区信访办负责蓝色预警信息的督办处理;由
区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黄色预警信息的复核、跟踪和督办;由区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
联席办公室负责红色预警信息的协调处理;由公安机关对可能发生封桥堵路、群体聚集
或去省进京上访的重要信息,进行红、黄、蓝三级预警评估,报送区委、区政府及区有
关部门;各镇(办事处)维护稳定重点单位及主管部门要及时收集、反馈可能引发群体
性事件的信息,报送区委、区政府及区有关部门。
5.应急响应
5.1 现场处置主要措施
5.1-1加强法制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提纲、发布公告、流动宣传车等方式,现场宣传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告知事件人员非理性、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劝其立即离
开现场,要依法理性反映诉求。
5.1-2开展教育疏导。依据《信访条例》,与群体事件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对话,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解答有关问题;对能解决的,要明确时限予以解决;对暂时不
能解决或现场无法答复的,要说明情况,并明确告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尽快劝返劝离。
5.1-3实施警戒隔离。根据指挥部指令,结合现场情况,由公安机关使用隔离绳、隔
离桩,派警力对铁路运输线、党政机关及影响国际民生的重要目标周边设立隔离带。
5.1-4进行交通管制。根据指挥部指令,由公安机关调集警力和车辆,赶赴事发地实
行交通管制。设立警戒线,疏导车辆和行人,保证交通干线畅通。
5.1-5全面调查取证。由区公安局适时派出秘密力量,隐蔽贴近事件人群,掌握事态
动向。对发现的违法犯罪嫌疑人,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处置证据。
5.1-6采取强制措施。经指挥部批准,公安干警要对冲进警戒线、进入警戒区的事件
人员强行架离;对实施打、砸、抢、烧者强行带离;如有封堵铁路、公路,冲击党委、政府机关等重大情况发生,公安、安全部门要马上开展工作,对组织策划、积极参与的重点人员及时取证,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5.2 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处置办法
5.2-1本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一般由当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涉事单位及其主管
部门负责人,必要时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现场处置时,对群众提出的意见,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
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或单位限期解决;对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据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
5.2-2堵塞铁路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各相关单位接到指令后,要迅速赶赴事发现场。
由公安机关组织警力在现场设置警戒,清理、剥离和疏散围观群众,分流现场道路的车
辆,维护交通秩序,实行交通管制。由信访部门、事发地区、事发单位及主要部门领导
和工作人员到现场做说服和劝返劝离工作。如已堵塞铁路线,现场警力要迅速强行架离
堵塞铁路人员,尽快恢复铁路运输。在强行架离过程中,如发生暴力抗拒情况,由公安
机关将施暴者强行带离现场审查并依法处理。
5.2-3封堵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迅速赶赴事件现场实施交
通分流、疏通车辆,并进行法制宣传,敦促事件人员停止堵路,自行散离。如不听劝告,可调集警力沿道路中心线穿插,将堵塞道路的人群分割推向道路两侧。信访部门、事发
镇(办事处)、事发单位及主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劝说事件人员迅速离开现场,经再
三劝说仍不离开的,听从上级指挥,将其架离交通主要干道。如强行架离措施难以施行,可采取强行驱散措施。
5.2-4严重围堵、冲击党政首脑机关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严重围堵或冲击区委、区政府,防碍正常办公秩序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由公安机关首先采取有利措施将上访人
群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设置警戒线保护首脑机关安全。在事态稳定后,不间断地用
宣传车进行法制宣传,形成强有力的依法处置氛围。采取坚决有力措施约束事件人员的过激行为,对牵头组织者和骨干人员,采取稳妥措施使之与事件人群分离。信访部门、事发地区、事发单位及主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到现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对话,解答相
关问题,开展说服教育和劝返劝离工作。
5.2-5发生打、砸、抢、烧等严重骚乱事件。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区公安局、区
检察院、区法院等部门要及时介入,迅速采取强制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公安干警、武警、采取穿插、分割等方式将闹事人员强行驱散。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法获取
证据,抓获制服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并强行带离现场。对参与打、砸、抢、烧的人员当
场拘捕,必要时可使用催泪弹、高压水枪强行驱散。近距离相恃时,可使用警棍等非杀
伤性武器制服或驱散。事态平息后及时清理现场,救治受伤人员,解除现场管制,恢复
正常秩序。
5.2-6发生去省进京上访并形成群体性事件。由上访群众属地党委、政府和涉事单位
及其主管部门指派有关负责人,并组成工作组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开展疏导、化解和接
返工作;由公安机关安排便装人民警察到现场掌握情况或派出少量着装人民警察维持秩
序,并做好随时出警处置的准备。
5.3后续工作
5.3-1群体性事件处置结束后,如有必要的,由事发单位或地区负责把现场清理干净,公安机关配合做好秩序维护工作。
5.3-2由区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向区联席会议做出报告,向全区做出通报。
5.3-3事发地或事发单位在事件发生后要主动开展工作,分析引发事件的原因,尽快
研究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对已经承诺的问题,必须尽快
解决到位。
5.3-4由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区信访办、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督促检查,确保法律法规
和政策落实。
6、应急保障
6.1警力保障。由公安机关根据需要确定警力。
6.2指挥部保障。由区信访联席会议根据需要,明确办公地点、专门工作人员和车辆。
6.3培训保障。积极组织开展应对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现场指挥人员及队伍的指挥和
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各单位协同处置、合成作战和快速有效反
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比较完善和规
范的处置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比较完善和规范的处置水库
移民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
6.4通讯保障。由指挥部明确通讯联络方式和要求,必要时将通讯指挥车开赴现场,采取对讲机联络和手机联络方式双面保障。
6.5技术保障。由公安、安全机关负责搜集资料、证据的人员安排和装备的及时发放、更新。
6.6物质与经费保障。一般由事发地区、事发单位负责保障,涉及全区性的报请区财
政局审批列支。
6.7医疗卫生保障。根据需要由区卫生局协调区内各大医院派出医疗救护人员和车辆
进行保障。
7、附则
7.1奖励与责任
区指挥部定期对水库移民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对在预防和处置工
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表彰。
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违反党纪、政纪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
分条例》和有关行政纪律处分规定,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
法机关处理。
(1)对有关规定不执行或贯彻不力,或制定错误政策、做出错误决策,侵害移民群众
利益,或对移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敷衍了事,不负责任,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致使群体性事
件发生的。
(2)对本地区存在的可能引发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不及时了解,不做细致工作,不认
真解决,失职、渎职,甚至怂恿移民群众到上级机关集体上访,致使群体性事件发生的。
(3)因泄露国家机密或违反工作纪律等行为,导致水库移民群众集体上访或引发群体
性事件的。
(4)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甚至压制有关部
门、单位及时如实上报情况、及时处置,致使可以避免的影响和损失未能避免的,或处
置不当,造成矛盾升级、事态扩大的。
(5)在预防和处置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中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7.2 预案制定与更新
本预案是全区处置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预防、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工作文件,由区维
稳办负责制定。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相关部门要遵照执行,并可参照本预案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预案。
7.3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区信访联席会议负责解释。
7.4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本溪市平山区人民政府
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 篇6
铁路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总则
1.1 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迅速、有效地处置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减少群体性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处置群体性事件要立足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铁路各级党政组织积极参与处置,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措施。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超前发现,积极预防;快速反应,密切协作;区分性质,讲究策略;积极疏导,依法处置;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尽快开通线路,恢复行车,减少损失,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和铁路运输安全。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的群体性拦截列车、冲击铁路车站,群体性上访和冲击铁路机关等严重干扰阻挠铁路运输生产,扰乱铁路运输指挥机关正常办公秩序的事件。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铁道部应急领导小组组成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铁道部成立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处置工作的指挥和决策。铁道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办公厅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的成员由当次事件涉及的主管部门及相关支持部门负责人组成。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部门包括:部办公厅、运输局、公安局、安监司、劳卫司、宣传部和其他相关司局。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办公厅部长办公室(电话:010—51844150),主任由办公厅主任兼任。
2.2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铁路系统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决定启动或终止本级预案;
(3)协调有关铁路局参加地方政府应急处置;
(4)负责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沟通;
(5)决定向国务院请示报告情况;
(6)有关紧急事项的决策。
2.3 各部门职责
2.3.1 运输局负责事件现场的行车指挥工作。
2.3.2 安监司具体负责因行车等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1
2.3.3 公安局负责组织铁路公安机关维护群体性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卫铁路行车指挥等重要部门和设备安全,获取违法犯罪分子活动的情报信息,对扰乱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置。
2.3.4 劳卫司负责因机构改革、劳资政策调整、人员分流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2.3.5 宣传部负责组织新闻发布等工作。
2.4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负责应急信息的接收、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及时传达和组织执行应急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
(2)负责与应急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和现场保持联系。
(3)组织群体性事件原因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应急工作情况。
(4)负责审核群体性事件新闻发布内容。
(5)办理事件终止后决定的有关事宜。
(6)负责处理应急领导小组交办事项。
2.5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铁路局(同级单位)应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地方政府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处置工作。
(1)根据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发生地政府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指示,下达现场处置指令。
(2)按照发生地政府现场应急指挥部要求,指挥铁路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进行处置,协调和落实处置工作中的具体工作事宜。
(3)指挥铁路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增援准备工作。
(4)指挥铁路有关部门采取抢救、保护、转移、疏散和撤离等措施。
(5)负责现场铁路处置部门人员、物资的调用。
(6)全面掌握事态发展,及时向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情况。
(7)参加现场的善后处置工作。
(8)对铁路单位现场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报告。预警预防
3.1 预警信息
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与传报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评估和预测,制定预防和处置措施,报送信息必须及时准确。
3.1.1 报送制度
(1)对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信息采取逐级报送原则。
(2)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信息,各单位、各部门应在3小时内报告铁道部。对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信息,要随时报告。
3.1.2 报送内容
(1)可能发生的时间、线路、地点。
(2)可能参与的人数和规模。
(3)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4)已经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3.1.3 报送形式
可通过电话初报,随后采用传真、计算机网络等载体及时报送书面报告和相关音像资料。
3.2 预警行动
3.2.1 各单位制定必要的预警机制,定期进行演练,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准备。
3.2.2 各单位要落实预警责任制,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交通、通讯等各种装备器材的准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3.2.3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做好调动、使用公安民警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4.1 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Ⅰ级)
群体性拦截列车、冲击铁路车站,群体性上访和冲击铁路运输指挥机关人员一次参与人数在5000人及其以上,参与人员对抗性特征突出,已发生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或骚乱;造成30人及其以上人员死亡或重伤100人及其以上;铁路行车指挥设备严重损坏,铁路六大干线(京哈、京沪、京广、陇海、京
九、浙赣线)中断行车8小时及以上;出现全国范围互动和连锁反应,严重危害社会和铁路稳定;国务院视情需要作为Ⅰ级对待的事件。
4.2 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
群体性拦截列车、冲击铁路车站,群体性上访和冲击铁路运输指挥机关人员一次或累计参加人数在2000-5000人之间,参与人员对抗性特征明显;造成10-29人死亡或重伤50-99人;铁路行车指挥设备损坏,六大干线中断行车4小时及以上;出现跨省(区、市)的互动和连锁反应,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事态可能扩大;铁道部视情需要作为Ⅱ级对待的事件。
4.3 较大群体性事件(Ⅲ级)
群体性拦截列车、冲击铁路车站,群体性上访和冲击铁路运输指挥机关人员一次或累计参加人数在500-2000人之间,参与 人员有对抗性特征;有人员死亡或重伤;六大干线中断行车2小时及以上;已引发跨地区的连锁反应;铁路局视情需要作为Ⅲ级对待的事件。
4.4一般群体性事件(Ⅳ级)
群体性拦截列车、冲击铁路车站,群体性上访和冲击铁路运输指挥机关人员一次或累计参加人数在100-500人之间,参与人员有过激行为;有人员受伤;六大干线中断行车2小时以下;铁路局视情需要作为Ⅳ级对待的事件。应急响应
5.1 分级响应程序
5.1.1 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Ⅰ级)发生后,首先应在事发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铁道部积极支持配合。同时,铁道部要及时报请国务院,启动《国家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统一组织、指挥处置工作。
5.1.2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发生后,铁道部立即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指挥协调铁路系统在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处置工作。
5.1.3 较大群体性事件(Ⅲ级)发生后,铁路局(同级单位)立即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单位预案,在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处置工作。
5.1.4一般群体性事件(Ⅳ级)发生后,铁路局(同级单位)立即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单位预案,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处置工作。
5.2 信息报送和处理。
各级铁路部门要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保持联系,及时逐级上报事件情况。报告内容要简明扼要,讲明发生线路、地点、时间、人数及原因、被拦列车车次、人员伤亡数字、损失、过程等主要情况。不得以任何借口迟报、瞒报。对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和铁路干线因群体性拦截列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拦截专运、特运列车、国际列车等影响重大的事件,发生地车站可越级向铁道部报告。紧急处置
6.1 教育疏导
积极开展宣传和对话。铁路局、站段和铁路公安机关领导到达群体性突发事件现场后,要在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向群众宣传《铁路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禁止冲击铁路、冲击铁路机关、聚众拦截列车等条款内容,教育、动员群众尽快解散离开现场。进行宣传教育时应请群众所属单位领导出面,共同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要敦促当地政府和所属单位领导与群众对话。通过对话,注意发现群体性事件的策划组织者,了解事件的原因和目的,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铁路内部人员群体性拦截列车、上访、冲击铁路机关时,铁路局以及铁路相关单位领导要出面与群众对话,进行教育、劝阻。参加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铁路干部、职工和民警,必须严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准擅做主张,各行其是。
6.2 维持现场秩序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铁路公安机关要组织足够的警力配合地方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的治安秩序,必要时应立即封闭现场,设置警戒线,阻止未经批准人员进入现场录音、录像、拍照、采访。要劝阻群众围观和参与,防止因治安混乱引发伤亡事故及打、砸、抢等犯罪活动。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铁路各级领导和公安民警,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政策和有关规定办事,注意讲究工作方式、方法,防止
由于处置失当,激化矛盾,授人以柄。列车被拦停后,列车工作人员要在列车尾部和前进方向设置防护,防止发生列车冲撞事故。铁路运输各专业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线路设备和行车调度等要害部门的守护。机车乘务人员要坚守岗位,加强了望,保证行车安全。旅客列车乘务人员要坚守岗位,关闭列车门、窗,派人把守车门,防止拦车人员强行登乘列车。同时,旅客列车乘务人员要做好对车上旅客的宣传和安抚工作,防止旅客与拦车人员发生冲突。
6.3 打击违法犯罪
严厉打击群体性事件的策划组织者和打砸抢违法犯罪活动。铁路公安机关要配合地方公安机关加强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组织人员在现场开展调查工作,采取访问和现场摄影、录像、录音等方法,收集各种证据。要依法严厉打击策划、组织、煽动群体性闹事的骨干分子;在群体性事件中殴打处置人员和群众的违法犯罪分子;乘机搞打、砸、抢等违法犯罪分子。对以上违法犯罪人员,地方、铁路公安机关要采取适当方式带离现场进行审查。对不具备带离现场条件的,要做好取证工作,以利事后处理。
6.4 强制措施
在对群体性闹事人员宣传、对话、劝阻无效时,现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可以发出解散的命令。命令中要明确告之,群体性闹事行为违反的何种法律法规,造成的危害和后果,再次对闹事人员晓以利害,敦促他们尽快撤离。对拒不执行解散命令的人员,经现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公安机关、武警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驱散和强制带离闹事人员。
6.5 新闻发布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要求,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处理。新闻发布工作由铁道部应急领导小组归口管理,一般对外不进行报道,防止新闻炒作,影响社会稳定。
6.6 协调配合地方、铁路公安机关要建立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信息通报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铁路发生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后,铁路公安机关要立即通报事发地公安机关请求支援。地方公安机关接到通报后,要立即出警赶赴现场进行处置,铁路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地方公安机关维护现场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并在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采取强制措施和做好善后工作。后期处置
群体性突发事件平息后,现场应急指挥部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清场,检查铁路设备状况,立即恢复通车和工作秩序;对群体性事件的策划组织者和打砸抢违法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处理;核算经济损失,依法索赔;总结处置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完善预案。保障措施
8.1 人员保障
铁路局要制定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力量方案,加强对应急力量的培训和演练,解决必要的装备和经费,保证随时快速出动。
8.2 通信与信息保障
铁路局要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等工作制度。要利用铁路已有的通信设备、信息渠道和先进技术,保证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语言、数据、图像等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指挥通讯的畅通。
8.3 后勤保障
发生群体性事件后,发生地的铁路局要全力做好处置人员和被围困列车上旅客的生活、医疗救助、通信等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附则
9.1 本预案是铁道部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工作文件,各铁路局应根据本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案要明确规定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紧急出动的要求和参加的人员,处置的原则和可能出现重大问题的对策以及对各级组织、各工作岗位的要求。
9.2 铁道部及下属各单位、各部门对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对在预防和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
9.3 本预案由铁道部复审和修订。
9.4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地方铁路主管部门要对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的群体性拦截列车、冲击铁路车站,群体性上访等严重干扰阻挠铁路运输生产的事件,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报铁道部备案。
9.5 本预案由铁道部制定并负责解释。联系人:王少白,联系电话:010—51876344。
9.6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
附件1:关于严禁冲击铁路拦截列车维护铁路运输秩序的通知(略)
附件2:关于严禁聚众阻塞和冲击铁路机关维护铁路机关办公秩序的通告(略)附件3:铁路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格式(略)
附件4:铁路突发事件预案启动格式(略)
附件5:铁路突发事件应急结束宣布格式(略)
附件6:铁道部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略)
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 篇7
摘要: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各类应急预案还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不断完善,切实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关键词:应急预案;公共事件;国家
一、应急预案的定义及其基本构架:
1 应急预案的基本定义
应急预案又可以称为应急计划,是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针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控制与救援行动,尽量避免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造成的损害,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工作方案,主要解决“突发事件发生前做什么、事发时做什么、事发后做什么、以上工作谁来做”等四个问题,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
根据国务院于2006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2.1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而制定的。
总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2.2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者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已发布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包括:
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8)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9)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10)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1)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12)国家核应急预案;1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4)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1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7)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待发布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1)国家粮食应急预案;2)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230)。
2.3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如:《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
2.4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如:《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
2.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企事业单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2.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由主办方单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三、存在的问题:
1 应急预案编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部分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不重视、不了解,编制的应急预案往往侧重于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对突发环境事件疏于关注。
2 应急预案间欠缺联动性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一个事件往往涉及到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好几个预案。这些预案所涉及的部门有市政府、区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不同的预案虽然有些格式内容雷同的情况,但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这些部门有自己的一套灾情搜集系统,但每个部门更多地管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方式也不同。虽然在应急管理上强调应急联动机制,但是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各部门间往往信息沟通不畅,了解不够全面,只能掌握自己部门范围内的信息。
四、健全应急预案管理
1 加强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和培训,督促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备案、修订等各环节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工作。
2 规范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切实提升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1企业是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也是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应该建立在对自身环境风险隐患详细排查、分析周边环境敏感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充分储备应急物资的基础上,与环境风险分析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相适应,侧重于消除环境隐患,降低环境风险,明确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时如何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
1.2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管,同时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中承担开展应急监测、事件调查以及提出应急处置建议等责任,因此环保部门的环境应急预案应该侧重于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应急预案启动、信息报告、分级响应、智慧与协调、应急终止建议等各环节程序的划分,以及明确各个程序中如何开展工作。
1.3地方政府是环境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也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因此政府的预案应当建立对辖区内环境敏感点、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和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侧重于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的落实,突发环境事件时如何统一指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最大程度消除事态影响,适时发布信息等方面。
3 建立完善的预案报备制度,逐步规范预案管理。
推动《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将工作模式从环保部门前往企业检查环境应急预案的情形,转化为企业在预案的编制和评估工作结束后主动向环保部门备案,这既能增强企业的环境安全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又能通过预案的备案管理帮助环保部门全面及时的掌握辖区内企业环境风险和隐患的状况。同时环保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增减更新。
结束语: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可以保障其实操性。我国目前对于应急预案的评估缺乏实质性规定,没有统一标准,学界认识也不一致,导致评估工作混乱无序。要坚持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综合评估,全面考量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为预案的修订提出建议;尽量避免实操性较差的预案在应急处突中反复使用,造成重復性的损失;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和顺利运行,为突发事件的现场应对提供指导,真正减缓突发事件带来的负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05-09.
[2]李俊清.应急预案的蜕变及其原因分析[J].晋阳学刊,2011(4):18-22.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8
个体极端行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011年8月)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办事处辖区个体极端行为、群体性事件,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的个体极端行为、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预防和减少个体极端行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切实维护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国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和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使用范围
处置辖区重大个体极端行为、群体性突发事件使用本预案。主要包括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个体极端行为、群体性行为,以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个体极端行为、群体性行为。
四、组织领导体系及职责
(一)处置个体极端行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1.党办、行政办:负责大规模事件信息收集、整理、上报,协调应急处置办公室人员调配,交通车辆调配,确保信息畅通。
2、社会事务办:参与处置民政对象突发事件、参与因社区选举等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事件。做好各社区应急处置安排工作。
3、司法所:协调人民调解组织参与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调解工作;加强对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为事件妥善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4、综治办:负责处置个体极端行为、群体性事件。
5、城管科:处置因房屋拆迁、改建、建筑安全事故、拖欠工程款引发的突发事件。
6、经济科:处置因企业经营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
7、安监办:处置因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引发的突发事件。
五、预防预警机制
(一)预防及预警信息收集
要制订针对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预警和处置措施,建立高效、灵敏的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判,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对可能发生个体极端行为或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特别强化情报信息工作,扩大信息收集的范围,增强信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信息传报的效率,报送信息必须及
(二)现场处置
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到位后,应立即派应急处置人员进入事发现场,并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处置工作。
1.事发科室及社区主要任务:
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了解引发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提出工作方案,直接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并带头与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尽快平息事态。
2.事件涉及部门的主要任务:
主要负责人应迅速赶到现场开展疏导、劝解工作,告知当事人相应的救济渠道及正当的申诉方式,通过合法手段和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信息报送和处理
(1)信息采取分级报送原则。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应立即上报区委、区政府,同时上报领导小组
(2)事发地单位应及时派员赶赴现场,核查、了解、研究并续报有关信息。
(3)信息收集和报送应做到及时、客观、全面、准确。(4)信息报送内容:
①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② 事件的经过、参与人员数量和估计的人员伤亡数、财产损失情况
【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市民政局处理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06-18
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08-25
项目群体事件应急预案07-09
街道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11-08
黑龙江省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07-15
教育系统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07-18
村群体性事件预案05-11
群体性事件应预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