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共10篇)
街道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篇1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预防和妥善处置我校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我校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的原则,对群体性事件及其苗头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适用范围和事件级别
(一)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集体上访、非法聚集、围堵、罢课、罢教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我校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游行、示威,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要单位;围攻、挟持国家公务人员;
3.聚众堵塞公共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
4.非法集体罢教、罢课、罢工;
5.跨地区、跨行业联动上访请愿;
6.其他由我校内部矛盾引发的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在实际工作中,评估群体性事件的级别,还应统筹考虑事件的发展演变趋势、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
三、职责分工
1.学校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履行下列职责:统一领导、部署排查调处全校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校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各处、室、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会同各处、室、组组织指挥重大和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等。
2.各处、室、组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排查、调解本处、室、组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搜集、上报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组织调动校内的应急资源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
四、监测和预警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各处、室、组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教育局及有关部门关于加强政务值班和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强化值班制度、落实监测人员,完善监测网络,收集可能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采取积极应急措施。对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发生群体性事件后,各处、室、组应在事件发生30分钟内,向学校报告事件主要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事由、经过、影响范围、动态趋势、已采取的处置措施、现场指挥员的联系方法等,可先口头报告,随后及时提供书面情况报告,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书面续报动态信息。发生群体性堵塞主要交通干道、围堵党政机关、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特别重大事件要立即报告;常规静态信息可定期报告;
(二)预警
1.学校值班人员接到发生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报告,应立即上报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或带班行政领导,事态严重或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直接向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2.各处、室、组应通过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对事件的风险系数、发展趋势等及时分析,科学预测,提出一般处置或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建议,并报保卫处;
3.我校对监测到的预警信息及时分析,并向局维稳办报告。对公众的信息发布,经校领导同意后,由学校统一发布;
4.预警信息发布后,各处、室、组及相关行政领导根据预警级别及时按照预案做出部署,迅速采取行动,防止事件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
五、现场处置
1.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协助公安等部门开展警戒、控制现场、疏散救护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分别向局维稳
办等有关部门报告。参与处置事件的单位要信息共享、协同作战、高效联动。
2.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学校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如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3.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有关处、室、组对现场处置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要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发生。
4.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可令其具结悔过或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本系统内党员和干部、教师等违规参与群体事件需追究党纪和政纪责任的,通报其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设立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李玉成副组长:刘振华 孙希符 郑向华 任其武 孙广田
成员:孙敬森 曹新艳 马忠利 李新闻 王延安 郭燕 周建平邹
会花 刘宝华 徐贵富 孙爱民 周宝林 刘国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保卫处。负责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协调工作。
2.后勤保障
学校对应急工作所需后勤服务提供必要保证。各处、室、组要根据本部门情况,做好应急工作后勤服务准备工作,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保证能有效调度。
3.相关部门协调保障
各处、室、组应与学校综治办等部门联系协调,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建立联系网络,保障突发事件后果最小化。
各处、室、组也要指定专人负责应急联络协调工作,并组建应急处置工作队伍,根据预案,做好应急工作中可能遇到情况演练。
安丘市第二中学
街道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篇2
环境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
预案
为及时有效地处臵因环境污染纠纷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将群体上访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推进依法上访,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信访条例》,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配合、联动处臵,及时妥善有效处臵群体性上访事件,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上访,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仁和。
二、工作原则
(一)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早介入,妥善处臵,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因环境污染纠纷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二)联动处臵。要加强与上级部门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需要各部门联合解决的应由信访部门牵头和指导,通过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集体访处臵工作。
(三)依法办理。按照“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环境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按照公开公正、便民利民的原则,规范处理群众环境信访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维护信访秩序,依法处臵信访活动中的过激和违法行为。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攀枝花市仁和区环境保护局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
组长:李声强(局党组书记 局长)
副组长:
胡继芳(局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王梅(副局长)
王春云(副局长)
张志耘(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大队长)
成员:
杨蒸(局办公室主任)
滕敏(农村生态股负责人)
邹通生(污控股负责人)
于欢(建管股负责人)
蒋涛(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胡华玲(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刘素明(环境监测站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应急处臵办公室,负责处臵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办公室主任由环境执法大队大队长担任。
(二)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应急处臵工作;
2.负责统一调度、解决处臵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所需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
3.负责上传下达有关指示、要求和事件处臵命令,掌握进展情况,协调各相关部门、各友邻单位参与事件处臵;
4.负责统一对外发布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处臵信息。
(三)职责
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负责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来人来访的受理、现场处臵、调查处理,以及督查工作。
局办公室负责统一调度、解决处臵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所需车辆、经费、物资和后勤保障。
局机关各股室负责做好涉及自身业务的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处臵工作。
四、处置范围
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上访群众5人以上列为集体访,本预案将其分为一般集体访(6-9人)和重大集体访(10人以上)两类,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分级处理。
五、处置措施
(一)对一般群体性上访事件(6-9人),如反映问题较简单,正常情况下,由环境监察执法大队按《信访条例》的规定处理。
(二)对重大集体性上访事件(10人以上)或反映的问题较复杂、冲突较激烈,矛盾有可能升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区环保局接到报告后,按以下应急处臵办法处理。
1.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由局领导带队,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相关业务股室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臵。同时,由局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及时向区委群工局、区维稳办报告。
2.信访人推选代表。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由上访人选出5名(含5名)以内的代表到指定地点反
映诉求,由局领导主持接待,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相关业务股室参加。
3.调查处理。由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负责,对上访人反映的污染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和解决。
4.及时请公安部门维持秩序。如信访人在上访过程中出现《信访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时,为了防止违法行为进一步扩大,由局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及时商请公安机关派出足够警力到现场维持秩序。
5.越级集体访处臵。如发生群众集体越级到省甚至进京上访,局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向区委群工局汇报,按照我区的统一安排开展调处工作。
六、工作纪律
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在预防和处臵集体访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信访条例》和有关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本区存在的可能引发集体访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不认真排查解决,措施不当、调处不力,失职、渎职,甚至怂恿群众到上级机关集体上访,致使矛盾激化,发生重大集体访的;
(二)对领导批示办理的信访件存在推诿、敷衍、拖延或者调查处理不力,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的;
(三)集体访发生后不及时报告,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处臵失当,误报、漏报、瞒报致使可以避免的影响和损失而未能避免的;
(四)对本预案不执行或贯彻不力,造成矛盾激化、集体访升级的;
街道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篇3
事件应急预案
为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群体性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青原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需要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处置的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工作。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群体性事件按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Ⅰ级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包括
1、一次性参与人数50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2、冲击、围攻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和要害部门的事件;
3、参与人员对抗性特征突出,已发生大规模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4、阻断铁路繁忙干线、国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停运,或阻挠、妨碍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施工,造成24小时以上停工事件;
5、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30人以上受伤,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
6、出现全国范围或跨省(区、市),或跨行业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互动性连锁反应;
7、其他视情况需要作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对 1
待的事件。
Ⅱ级为重大群体性事件,包括:
1、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影响较大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等,或人数不多但涉及面广和有可能进京的非法集会和集体上访事件;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受伤群体性事件;
3、已出现跨省(区、市)或行业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或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和损失,事态仍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升级;
4、其他视情需要作为重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Ⅲ级为较大群体性事件,包括:
1、参与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或人数不多但涉及面较广和有可能赴省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事件;
2、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5人以上、10人以下受伤群体性事件;
3、其他视情需要作为较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Ⅳ级为一般群众性事件。包括:
1、参与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2、造成5人以下人员受伤事件;
3、其他视情需要作为一般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劳动保障部门职责,把维护劳动者权益和社会稳定作为重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和国家安全。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群体
性事件,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区应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权责结合、分工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相关二级机构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按照《青原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措施,实现应对和处理涉及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高度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与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改制、破产企业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反馈和联动协调机制,形成反应灵敏、共同参与、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和处理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成立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陈井明局长任组长,肖木水副局长、纪检组长王艳华任副组长,区社会保险局、区就业管理局、局办公室、劳动监察仲裁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协调指导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局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维稳办)及
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备队。维稳办设在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局维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业务骨干担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应急预备队以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为主,成员需要时从局属各单位抽调应急,应急预备队按照群体性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和应急指挥部门要求具体负责实施。
(二)报告制度
群体性及其他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在局机关的,由维稳办负责接待;发生在局属单位的,由各单位负责接待。最先发现或接到群体性事件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应及时弄清事件起因、规模、涉及人员、所在单位等基本情况,及时报告维稳办。维稳办在接到报告后,及时向区政府报告和通报企业主管部门。3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在4小时内报告市劳动保障局;100以上的群体性事件,2小时内报告市劳动保障局。对正在处理的重大事件情况,要随时向区委、区政府、市劳动局报告。
(三)处理方法
1、了解情况,立即上报
涉及劳动保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无论是发生在局机关、局属单位或其它地方,维稳办人员和应急预备队要迅速赶到现场,了解详细情况后,及时向局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志报告,并按要求进行上报和通报。
2、研究对策,妥善处理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应急预备队要服从区政府统一调度,与相关部门搞好配合,共同研究处置方案。要照顾好现场老、弱、病残人员,稳定职工情绪,避免矛盾激化。同时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团结大多数职工,孤立少数闹事者,以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力争把问题就地解决好。要严防出现越级上访和干扰正常工作秩序现象发生。要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相关部门一起通过与职工代表对话,找出问题症结,制订可行处理方案。在制订处理方案时,要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答复处理根据处理方案,服从安排,严格按政策答复,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不能发表带有倾向性和不利于解决问题的言论。
(四)善后处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维稳办人员要及时将处理结果上报有关部门。对新闻媒体一般不公开报道,确需报道的,依照相关规定执行。要认真分析事件的起因,评估事件后果。要对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结经验教训。对在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要研究防范措施,预防事件的再度反弹。对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对在处置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有功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扬。
四、工作要求
1、从实践“三个代表”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工作理念,维稳办人员和应急预备队队员要服从统一调度,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处置群体性事件
过程中,做到细心、耐心、热心、公心。
2、维稳办人员要严格按照报告制度的要求,按规定时限进行上报和通报,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
3、认真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关系到全局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涉及职能科室和业务经办机构要协同配合,团结一致,不能互相搪塞、推诿,更不能置之不理,任由事态发展。
4、局属各单位要根据本预案制订相应工作制度,强化“窗口”服务功能,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积极树立劳动保障系统良好形象。
5、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察工作,积极预防,力争将矛盾消化于萌芽状态和初发阶段。
青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戒毒人员群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4
为预防和处置戒毒人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大队民警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民警和强戒学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发生事故时处置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特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一、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二)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统一指挥调度,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上下密切配合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三)依法处置原则。依法进行,奖惩结合,保证安全稳定,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以人为本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稳定和安全,确保学员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二、适用范围
1、群体性斗殴:多名戒毒人员在场所内为实现某种不正当要求或不正当需求被抑制时,引发群体斗殴的行为。
2、集体绝食:指发生5人以上集体哄闹、绝食,影响场所安全稳定的事件。
二、组织领导及其职责
(一)组织领导:
1、总 指 挥:张元德 副总指挥:保睿
成 员:李理想、李卫明、黄树第
2、中队现场指挥员:中队长、指导员
成 员:中队民警、职工及协警
(二)工作职责
(一)总 指 挥:张元德 副总指挥:保睿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在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下设五个小组,现场指挥组、紧急疏散组、伤员救护组、应急组、通信联络组。
(二)现场指挥组:段福、唐振然或者其他中队长、指导员
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三)紧急疏散组:段福、唐振然、崔宜辉
基本职责:在现场指挥组指挥下,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疏散学员,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四)医疗救护组:高中彪、赵天永
基本职责:人员疏散完毕后,如有人员受伤,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五)通信联络组:代国强、林彦辰、王晓莹
基本职责:根据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援。
(六)应急组:李理想、严洪江、王勇、鲁俊、李学金、杨虎城、杨彦斌
基本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并在人员全部撤出危险区后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设置隔离带,维护现场秩序,及抢救重要物资等,在公安机关等专业部门到来之前,对事件进行先期处置。
三、处置措施和方案
(一)处置措施
1、事发中队直接用电话或对讲机向大队总指挥或大队值班领导报告情况,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突发事件种类、发生时间、地点、已采取的处置措施、目前形势、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其他意外情况等。
2、现场指挥员下达启动预案指令,并根据现场情况向总指挥或大队值班领导报告现场事态情况。
3、现场民警和各职能小组按照预案分工迅速到位,做好具体实施和协调配合工作。
(二)措施
1、当发生戒毒人员群体斗殴时,中队民警应立即用对讲机向中队现场指挥员和大队总指挥报告事发情况。
2、中队现场指挥员和大队总指挥根据事件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现场民警应立即维护秩序和控制事态扩大,疏散围观人员远离事发区域,3、民警在现场控制时应穿上防护服进行自我保护。
4、现场指挥员要根据事态严重程度及时向总指挥及上级部门联系,请求支援和加强现场处置。
四、处置方案
1、发生事件时,现场指挥员和疏散组立即对外围进行警戒,同时疏散围观人员,控制现场秩序,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2、应急组持警用盾牌、警棍成人字队形强行驱散斗殴人群,分割包围,并抓捕首要闹事者。
街道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篇5
为了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的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切实维护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根据《信访条例》、《湖北省信访条例》、《国土资源信访规定》及《湖北省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预防、预警与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群体性上访事件包括下列行为:
(一)集体上访人数在20人(具体人数按是否掌控上访人员情绪而定)以上的;
(二)冲击、围堵机关办公地点,非法占据机关公共场所和毁坏公物行为的;
(三)在机关办公地点周围非法集会、示威、请愿等行为的;
(四)上访人人员中带有凶器、剧毒物品,企图行凶或以死相威胁缠访闹访及其他有明显过激行为的;
(五)严重扰乱机关工作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群体性行为的;
(六)其他所禁止的上访行为。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应急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群体性上访事件在当地的,由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处置;越级上访事件由事发地责任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共同处置;引发事件的具体问题由事涉相关责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置。
(二)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建立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联动协调制度,加强协调,统一调度,形成合力,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反应迅速、应对正确、处置及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
(三)依法处置,防止激化。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解决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宜散不宜聚,宜聚不宜结,宜顺不宜激的原则”说清问题,讲明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尽快劝返。对发生暴力行为和危害机关安全的事件,要协助公安机关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四)立足预防,控制事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机制,立足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立足就地处理,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态扩大,引发越级上访。
(五)教育疏导,正确引导。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整个过程,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统一答复口径,教育引导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问题。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组成组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分管信访工作的负责人;
成员:信访事项所涉机关各有关处(科、股)室、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指导、协调群众性上访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决定启动或终止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
3、确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分工;
4、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实施;
5、组织好现场的接谈、劝返工作,协助公安机关维护好现场秩序。
6、全面掌握事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收集相关信息,及时报告上级机关及相关部门,提出下一步处置的意见。
7、负责事后处置工作的督查督办。
(三)成员单位职责
成员单位参加与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决策,并根据本部门职责具体展开工作。成员单位的具体分工为:
综合管理部门(办公室):负责事件处置工作的协调、联络和信息收集、报送工作。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做好群体性上访事件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
征地管理部门:参与处置因土地征收、征用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地籍管理部门:参与处置因土地权属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土地利用管理部门:参与处置因土地利用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耕地保护及土地开发部门:参与处置因耕地保护、土地开发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规划管理部门:参与处置因涉及国土资源规划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矿政管理部门:参与处置因矿权纠纷、违法采矿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执法部门:负责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人事部门:参与处置系统内因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改革及工资、福利待遇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处置系统内工作人员因违法违纪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后勤部门:负责群体性上访事件的车辆保障,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秩序和机关安全工作。
(四)各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1、接谈劝返组。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任组长,各事涉业务处室(单位)负责人为副组长,负责协调有关地方和部门与上访群众代表接谈;负责在现场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尽快平息事态,劝导上访群众返回到事件发生地解决问题。
2、信息联络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办公室和信访工作机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现场的信息收集与报送。
3、后勤保障组。由后勤中心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后勤中心和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落实交通工具和录像监控设施,根据需要安排好有关人员的用餐。
4、安全保卫组。由后勤中心主任任组长,负责联系和协助公安干警维护现场秩序。
5、医疗救助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信访工作机构和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可能发生的突发疾病及伤病员医疗单位的联系及救助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
(一)启动预案
1、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后,信访工作机构要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报告。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及可控情况,决定启动预案开展处置工作,明确现场责任领导,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事件的处置工作。
2、迅速通知事发地党委、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配合开展疏导、化解和劝返工作。
3、根据需要,通报辖区公安机关派出警力,维持现场秩序,控制事态发展。
(二)现场处置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及事涉职能部门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按各工作小组职能分工,开展处置工作。了解引发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直接与群众代表对话,听取群众意见,面对面做好疏导、劝解工作,缓和稳定群众情绪。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现场情势,按预案研究处置方案,确定答复意见。对群众提出的诉求,符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应当场表明解决的态度;不能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明政策,解疑释惑;对不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权范围的问题,要劝导上访群众返回事发地寻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解决。
群体性上访事件凡出现群众情绪激烈,围堵、冲击机关,严重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等违法行为的,要适时提请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控制局势。同时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事发现场违法犯罪行为证据的搜集固定工作。
(三)信息报送
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1小时内将有关信息情况报同级党委、政府“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信访主管部门。事件平息后及时呈送书面报告。
信息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人数、主要诉求和现场情况;
2、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简要经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
3、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4、事件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四)后期工作
群体性上访事件平息后,对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依法按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取信于民;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要跟踪督办;对需要调查核实的,组织专班调查处理;对群众因不理解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政策而存在的误解及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疏导教育工作。
五、应急保障
(一)建立健全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责任制度。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因公务外出时,副组长履行其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单位)参与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的第一责任人。
(二)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序、上访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序可能造成的危害,视情况需要抽调人员组成应急专班的,应迅速成立应急专班,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三)根据省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有关规定,将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所需经费列入部门预算,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四)做好消防器材的保管、维护和车辆调度,确保处置工作需要。
(五)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为依法按政策处理国土资源信访突出问题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六、奖惩与责任追究
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中出现失职、渎职等行为的工作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党纪处分。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预案 篇6
工作预案
为及时有效地处置群众集体上访及群体性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按照上级要求,积极配合、联动处置,依法办理,及时妥善处理重大集体访,推进依法信访,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落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早介入,妥善处理,尽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矛盾解决在基层,避免群众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2、联动处置。加强同信访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做好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集体访处置工作。
3、依法办理。加强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按照公开公正、便民利民的原则,规范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维护信访秩序,依法处置信访活动中的过激违法行为。
三、组织机构
成立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
四、工作职责
1、传达贯彻城南办事处、城南园区及综治办有关信访工作特别是群体性上访事件处理等工作要求和指示精神。
2、领导、组织、指挥、协调信访工作的开展。妥善处理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
3、开展信访隐患排查,对群众普遍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处置措施
1、发生一般来人来访,实行首问责任制,找到谁,谁就负责解释,不属自己业务范围的,要找到相关人员办理,任何人不得拒不受理、恶言相向。能办理的要及时办理,不能办理的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
2、一般集体访(或群体性事件),如反映的问题较简单,一般情况下,由村委会负责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按规定程序处理。
3、如集体访反映的问题较复杂、冲突较激烈,矛盾有可能升级,则及时与上级相关部门对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工作,争取解决、化解矛盾。
XXXXXXXXXXXXXXXXXXXXX
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7
为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维护我校教育教学稳定局面,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将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及时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
二、工作原则
处置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尽量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校园重特大事故,严格按“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保障校园教学与生活秩序稳定。
三、适用范围
发生或可能发生在头道中学突发事件适用本预案处置。
校园突发事件包括:发生在校园内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由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具有突发性或难以预见,对师生人身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校园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的各类突发事件。
(一)安全事故: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火灾、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群体拥挤踩踏、游泳溺水、户外集体活动发生意外等,致师生重伤、死亡。
(二)公共卫生事件:群体食物中毒、环境污染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病因等,致师生重伤、死亡。
(三)社会安全事件:在校师生与当地群众发生群体纠纷、学生之间较大规模纠纷、非组织的政治性群体聚会或游行、学生各类自杀死亡、因教学改革或拖欠教师工资等原因引发的教职员工集访、教师体罚行为致学生死亡或伤残或病重住院、严重影响校园教学秩序或群众生活秩序的其他突发事件。
四、校园突发事件级别
校园突发事件按其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性、重大、特大三个级别。
(一)一般性校园突发事件
在个别校园发生,致师生重伤,或对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由学校为主可以进行处置,或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协同所在地教育部门可以协调解决的校园突发事件。
(二)重大校园突发事件
在个别校园发生,致师生伤亡,或对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危害,需由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市教育工委、教育局与学校共同参与处理的校园突发事件。
(三)特大校园突发事件
发生师生死亡3人以上,或对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校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或按有关规定应确定为特大级的紧急情况,需由市委、市政府或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协调当地党政及教育等相关部门处理解决的,或需报泉州市教育工委、教育局甚至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或教育部处置的校园突发事件。
五、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设立头道中学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略!
主要职责:
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工作责任制、校园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做到反映迅速、处置及时。
六、校园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1、发生校园突发事件,所有知情者有义务在知情后的第一时间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
2、发生校园突发事件后,事发地学校应在第一时间或接报后5分钟内中心小学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和漏报。
3、中心小学接到重特大校园突发事件报告后15分钟内向市教育局报告。
4、对传染病暴发和流行、非法组织政治活动等重大紧急情况,应当坚持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事态蔓延或扩大。
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各级党政、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举报事发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漏报或不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失职行为。
七、校园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学校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实行校长责任制负总责。
1、处置工作环节
一是事件发生前,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2、事件调查与定性
发生校园突发事件后,学校行政领导必须进入指挥状态,迅速赶赴现场,并对当事人(或目击者)详细问话,尽可能准确了解相关信息、数据并作记录。发生校园突发事件,可以报当地公安部门(或110)、安监、卫生等相关部门协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搜集事发(作案)有关材料、人证、物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事发(作案)线索,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保卫(防范)工作的漏洞,根据情况对案件进行定性。
3、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置
1)、一般性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置。事发学校立即启动本校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校长立即组织有关应急资源,采取相关措施妥善处理,严防事态扩大,避免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同时请求当地党委、政府及公安、安办、卫生等相关部门协同处理。在事故发生后的1日内,事发学校应按规定以书面形式将事故的发生、性质、处理情况如实报告市教育局。
2)、重特大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置。事发学校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将简要情况迅速报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同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学校校长要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现场指挥,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现场动态与发展,并在2小时内传真续报事故详细情况与现场处置情况。
八、预防和处置保障措施
1、层层建立责任制。各校领导对本学校安全负责,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校部门安全负责,各班级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
2、建立防范长效机制。各校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要立足防患,牢固树立“防患先于处置”的思想,杜绝对校园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长期忽视的麻痹思想,超前工作,掌握主动,建立防范非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机制,为校园打造安全屏障。
3、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各校应对阶段性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布置校务工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的分工责任。
4、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各校必须根据实际,按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应急单位、应急人员、应急资源救援档案库,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各种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增强和提高师生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九、事件调查报告
一般性突发事件,由事发学校为主组织调查,并负责上报调查结果;重特大突发事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并负责上报调查结果。
十、奖励与处罚
1、奖励。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或有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处罚。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者,逃避责任者,阻碍执行公务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们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等,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报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集安市头道镇中学
街道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篇8
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我院政治安定和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中央、省、地、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指针,高度重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这项工作,按照“向可能出事作准备,向不出事目标作努力”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力争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内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行动,果断处置,全力维护我院的政治安定和稳定。
二、突发事件包括的范围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具有突然发生性,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或可能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损害或可能损害人身及公共财产安全、需要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紧急处置的非常规性的特殊事件。突发事件大致包括如下范围:
1、集体上访、请愿、游行、邪教组织非法活动、械斗、枪杀、抢劫或虽有少数人参加但影响极坏的突发性事件。
2、重要的周边动态和敌对势力对我渗透情况。
3、爆炸、火灾、翻车、沉船、飞机失事、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伤亡或影响较大的事故。
4、风灾、雪灾、水灾、旱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严重疫情等。
5、其他具有群体性、苗头性、倾向性的严重影响我院正常工作秩序的紧急事件。
三、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
1、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肃政治纪律,维护正常秩序。
2、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把群体性事件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3、坚持分类处置的原则。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教育疏导为主;对敌我矛盾,必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不要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在内部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扎实有效地做好工作。在社会上要宣传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形势,正面引导和教育群众。
5、坚持执行政策、讲究策略的原则。要分清主次责任,既要严格执行政策和法律,又要讲究策略,避免同人民群众发生冲突,快速平息事态,恢复秩序。
四、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设立处置突发事件指挥部,成员科室由本院各局、科、室、队组成,并按工作职责分别成立预警信息组、现场处置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和机动预备组等工作小组。
(一)指挥部总指挥,由检察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常务副检察长担任,其他副检察长和党组成员为指挥部成员,其工作职责:
1、下达启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命令。
2、依据上级指示和现场状况,适时决策、发布指令,组织指挥处置行动。
3、制定并检查处置突发事件方案及有关的应急准备工作。
4、负责组织、调集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指挥现场处置工作。
5、向上级院、林业局党委报告有关突发事件的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通报或协处请求。
6、检查监督突发事件的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二)预警信息组,设在办公室,组长由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各局、科、室、队组成,其工作职责:
1、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资料,并作认真的分析研究,为领导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
2、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及时收集动态信息和处置情况,并向领导报告。
3、畅通信息渠道,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
4、掌握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录制相关资料,经总指挥审定后,向外通报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
5、负责办理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三)现场处置组,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范围成立相应的现场处置组,由相关局、科、室、队负责人担任组长,其工作职责:
1、深入现场,做好有关解释、宣传、调解、劝导和行政指导工作,及时调查收集突发事件的起因、现状、发展趋势等第一手现场信息资料,并向总指挥报告。
2、协调或会同相关部门现场处置,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事态蔓延。
3、根据现场情况组织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危急公共安全的物品要登记收缴,做好妥善保管或销毁处理等工作。
(四)安全保卫组,组长由法警队队长担任,成员由法警和与突发事件有关的局、科、室、队的有关人员组成,其工作职责:
1、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警戒工作,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2、负责组织现场保护,需要采集证据的应进行现场拍照或摄像。
3、疏散人员,疏通车辆,维护处置现场秩序。
4、按照总指挥的指示,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五)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相关局、科、室、队组成,其工作职责:
1、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安排适当的处置场所。
2、负责交通调度、车辆调配工作。
3、调集处置现场所需器材、设备,保障急需物品的供应。
4、妥善解决相关人员的食宿问题。
5、协助做好伤员救护工作。
(六)机动预备组,组长由总指挥临时指定,机动预案组集结所有备勤人员于一地待命,由总指挥统一调动,随时准备提供援助。
五、突发事件的预警及启动程序
1、预警信息组,负责预案启动前信息收集处理和预警发布。
2、预警信息组依托维护稳定信息员网络,广泛收集动态信息。
3、预警信息组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及时综合、分析、判断,对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进行甄别、确认。预警分为特急、紧急、一般三种,报总指挥批准后,应迅速向相关部门发布预先警报,提请做好必要的应对准备。
4、全院各局、科、室、队应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与预警信息组通力协作,畅通信息渠道。
街道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篇9
一、编制依据
依据《行政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镇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执法部门及涉及多部门联合大型违法建设强拆行动和专项整治行动应急处理及预警工作。
三、预案分级
本预案分二级响应,一级最高。
(一)发生下列事故时,启动预案二级响应:
1、在日常执法过程或专项整治行动中,遭受行政管理相对人10人以下围攻;
2、在日常执法过程或专项整治行动中,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发生个体性肢体冲突;
3、组织本部门对违法建设实行强制拆除;
4、各部门要求启动应急预案,需调动属地内相关执法人员及装备。
(二)发生下列事故时,启动预案一级响应:
1、在日常执法过程或专项整治行动中,遭受行政管理相对人集体10人以上围攻;
2、在日常执法过程或专项整治行动中,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发生群体性肢体冲突;
3、依法执法过程中,预测可能会引发民族宗教群体事件;
4、指挥部或各部门要求启动应急预案,需调动区域内相关执法队员及装备。
四、应急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二)属地为主原则。
对突发事件或抢险支灾的应急处置,通常实行属地负责制,在事发地政府或政府部门统筹指挥下,以所在镇的力量和资源为主体,同时借助外力的支持与协助进行应付,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三)就近支持原则。
处置突发事件或抢险救灾等,必须求近舍远,对需调动人员、物资协助的,应迅速上报控违办公室,由控违办公室就近抽调相邻的资源进行支援,以求时效最大化。(四)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原则。
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从号令、集合到奔赴现场展开工作等各个环节,必须动作迅速,环环紧扣,不得拖延,确保应急处置各环节的紧密协调。(五)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原则。
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与演练,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五、应急体系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做到临阵不乱,迅速果断地处置,做到调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由镇防控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法律保障组、综合协调组(化解矛盾组、善后处置组),下设现场行动组,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
主要职责:(1)界定问题、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2)组织实施本预案,指挥和协调相关应急事件处置;(3)对应急事件迅速作出评估并对相关应急事件作出决策、下达指令,现场指挥,视情况请求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支援;(4)组织、调动所需人力、物力以及安排好其他准备工作;(5)跟进应急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应急反应行动或适时宣布结束应急行动;(6)负责应急事件的新闻发布;(7)指定人员处理群体上访事件;(8)指导应急事件善后处理工作;(9)指定人员作为新闻发言人,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1、(1)办公室
组长由防控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担任,成员由综合科、督查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1、负责组织调用处置急需物资和有关证据保存;2、确保应急行动的相关设备正常;3、确保应急行动用车和后勤保障工作;4、负责应急行动的接待工作(包括新闻媒体)5、做好应急行动的各部门协调保障工作。
(2)法律保障组
组长由控违办法律保障组组长担任,成员由法律保障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1、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工作;2、为可能发生的“抗法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做好相关法律保障工作;3、为现场执法人员提供法律程序指导;4、完善应急程序;5、负责处理应急期间的有关法律事务。
(3)综合协调组(化解矛盾组)
组长由所在村委员会负责人担任,成员由所在村领导班成员组成。主要职责:1、组织联系、协调各有关单位、相关部门共同处置突发事件;2、负责做好现场说服、教育和政策宣传工作,引导教育和疏导群众,分化事件主体,缓和紧张气氛,化解对抗情绪;3、负责做好媒体公关、媒体接待和网络评论解释工作。
(4)善后处置组
组长由所在村(居)委会负责人担任,成员由所在村(居)委会成员组成。主要职责:1、负责开展行政执法应急反应工作;2、负责调用和协调辖区内一切资源参加应急反应,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现在处置情况;3、根据要求上报相关材料;4、负责现场取证、调查等工作;5、维护现场秩序,设置警戒区域,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域人员疏散、撤离;6、劝阻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直接实施应急任务;7、事件处理结束后,及时做好现场清理善后工作。
2、现场行动组:
组长由防控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担任,成员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1)了解突发事件初步情况,组织、协调现场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对事态发展进行评估,请示报告值班领导,启动应急预案;(3)按照属地为主原则,负责各辖区的应急工作,发现问题马上进行处理;(4)负责现场报警及本系统内部伤员的护送;(5)负责按要求和程序进行报告现场情况;(6)负责现场取证工作(包括文字、数据、图片、视频、录音等);(7)请示值班领导派遣人员加强重点区域的支援;(8)组织现场执法队员进行自我救护。
六、应急预案的程序及办理时限
(一)二级响应预案启动
现场带队负责人初步评估需启动预案,报本辖区内负责人审定,由负责人宣布启动预案,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突发事件。
本辖区内负责人接报后应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指导协调应急行动,并指派本单位内勤负责有关数据的收集、资料的上报。
(二)一级响应预案启动
除二级响应的到位要求外,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领导小组成员应在30分钟内到位,期间可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指挥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可视情况指派应急小组副组长带领应急人员到现场指挥应急行动。
(三)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因故无法到达岗位时,应及时指定替代人,并通知值班室做好记录,替代人接报后应按要求到位。
(四)应急待命
1、启动预案后,处属各单位、部门其他人员应进入待命状态,保持通讯通畅,以便及时响应增援;
2、启动预案响应时,各单位、部门群体性工作一般应暂缓或取消。
(五)时限要求
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单位作为第一责任单位,属于二级响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在事发15分钟内本辖区内负责人和人员赶到现场,开展警戒、救助、控制现场、收集现场信息等工作。
(七)应急行动终止或中止
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及现场指挥的意见,评估应急行动效果,决定是否终止或中止应急行动。
七、新闻发布要求
(一)由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人员担任新闻发布工作。
(二)新闻发布内容需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方可对外发布,达到一级启动应急预案的事件由领导小组指定负责新闻发布工作。
(三)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应急事件的基本情况、行动经过、结果和公众关心的其他问题等。
(四)对于主动上门要求采访的新闻记者,由办公室负责接待,接受采访的对象应为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人员。
八、培训和演习
(一)对应急处置网络中的作业人员按照行动预案分工进行培训,一年二次;
(二)应急领导小组可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执法队员进行应急处置演习。
九、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应急小组的组建、管理工作,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
(二)各单位要随时服从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指挥及调动。
(三)各应急小组要保证通讯工具联络通畅。
群体性事件防范处置制度 篇10
1、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集体围堵冲击党政军机关和重要部门、重要公共场所,阻挠重点工程建设,阻断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城市主干道,群体性械斗等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特点和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以发现要早、化解要快、处置妥当、防止蔓延为目标,完善处置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凡发生堵门堵路等集体上访,信访、公安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本着“1小时之内、50人以下”的原则,依法果断有效处置。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党政领导和涉事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集中精兵强将,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尽最大可能把事件处置在可控状态,必要时主要负责人要直接指挥处置工作。
4、处理群体性事件,原则上以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工作、解决合法合理诉求为主要工作方式,防止滥用警力和强制措施,避免激化矛盾。对极可能演变为大规模骚乱的,要及时果断处置,尽快平息事态,尽最大努力避免发生流血事件。群体性事件基本平息后,要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1、合法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估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各级党委、政府文件要求;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和法定程序。
2、合理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估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反映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能否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和支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可行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估是否与本地经济发展能力相一致;是否具有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体、可操作。
4、可控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估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其他隐患。对评估出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的对策措施。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街道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论防范处置信访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06-05
欧庄小学防范暴力伤害事件应急预案12-15
运钞车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及反抢劫预案05-15
街道社区防汛应急预案11-06
防范火灾应急预案10-16
遥观镇卫生院医患纠纷防范处置预案05-22
校园安全防范应急预案12-17
战河中学校园安全防范应急预案06-30
学校校园盗窃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