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防范和预案

2024-11-28

医疗事故防范和预案(精选8篇)

医疗事故防范和预案 篇1

医疗事故预防和处理预案

第一章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江苏省卫生厅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二、医院医疗行政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本院的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及常规,避免发生医疗事故。

三、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为医疗事故的医患纠纷时,应当按本预案的规定及时妥善处理。

四、本预案由院部及医疗职能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第二章

医疗纠纷处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

五、各医疗职能部门负责相应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医疗纠纷的接待、调查及处理。

六、医院医务科负责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置,主要有:

1、接待患者的投诉,向患者提供医疗争议和医疗事故处理程序等咨询服务,及时处理纠纷;

2、协助医院及相关科室制定预防和处置医疗事故预案,对发生的医疗事故或重大过失行为,按照预案及时采取措施;

3、负责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

4、配合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心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要求的各种相关材料,协助完成调查取证、陈述及答辩等程序;

5、负责处理由本医疗机构承担的赔偿事宜,按照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6、对发生医疗事故或违反《条例》规定的责任人提出相应的处罚意见;

7、及时总结医疗争议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提出有关的合理化建议和医疗安全预警;

8、院领导布置的其它相关工作。

第三章

患者知情权的告知

第一节

告知原则

七、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直接告知患者的,应当请患者签署《病员告知委托书》。

八、医务人员应当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对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告知应当准确,避免因严重告知不全而导致医疗纠纷。

第二节

被告知对象

九、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患者,应当直接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十、神志清楚的18周岁及以上患者,可以直接告知患者本人;也可以告知患者委托人,但必须有患者本人签署的《病员告知委托书》。

十一、前款患者因患恶性肿瘤等疾病,告知患者本人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应当告知家属或患者委托的其它被告知人,但必须有患者本人签署的《病员告知委托书》,医院只对有患者授权的人进行告知。

十二、因患病等原因导致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患者,可以告知患者的监护人或其它近亲属,但对患者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情况应当作记录。

十三、对于必须紧急采取高风险的抢救性医疗措施的患者,患者本人无法进行意思表示或为未成年人,且无亲属或与亲属无法联系的,医院在进行抢救措施的同时应当请示主管的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节

告知方式

十四、告知方式有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和见证告知三种。

十五、口头告知适用于医院诊疗程序等一般性情况的告知。

十六、书面告知包括门诊告示、急诊告示、留观须知、住院须知、病历记录等医院单方面出据的书面告知内容及有患者及其亲属签字的各种医疗法律文书。对医疗诊治措施及其风险以书面告知为主。

十七、见证告知是指第三人在场见证的告知方式,当医院有告知义务但患者及其亲属拒绝在书面告知文书上签字的情况出现时可以适用。

第四节

病情告知

十八、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如实告知患者。

十九、对于患者不知情的恶性肿瘤等严重病情的告知,医务人员应当采取合适的告知方式,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二十、患者或其它被告知对象对告知过程中的医疗疑问及咨询,医务人员应当给子及时解答,解答过程应当耐心细致,态度友善,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回答问题或对患者及其亲属态度粗暴。

二十一、医务人员应当将重要病情的告知情况在病历中作记录;危重病情的告知必须有被告知对象的签字。

第五节 手术诊治措施的风险告知

二十二、手术诊治措施是指以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各种有创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包括外科的急诊、门诊及住院手术,各种组织器官的穿刺及活检,各种内窥镜的诊治,需要穿刺的各种血管内诊治等。

二十三、手术过程中可能有手术和麻醉方式变更、术中及术后均有手术风险发生的可能,故医院推行患者授权告知的知情权告知方式。

二十四、医务人员应当将疾病的诊断、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充分告知被告知对象。

二十五、告知后,患者或具法律效力的被告知对象应当在《麻醉知情同意书》和《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医疗文书上签字;

属于第十三条情况的,无被告知对象签字的,医务人员应当在病历上对请示答复的情况作记录。

二十六、手术过程中因为新的情况需要改变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或切除未告知组织器官等,医务人员必须将新的情况向被告知对象进行告知并取得其签字后才能进行手术,但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新情况,必须紧急采取新的抢救性手术治疗措施的,在告知的同时不应当停止新的抢救性手术治疗措施。

二十七、手术告知由主持该手术的第一主持医师总负责,手术告知的内容应当经主持该手术的第一主持医师的审查同意。

第一主持医师可以亲自或委派该手术组的第一助手医师进行手术告知并签字;

该手术组的第一助手医师在该手术告知的医疗文书上的签字,视为第一主持医师对手术告知的内容已经知晓,并由第一主持医师对告知的内容承担责任;

非该手术组的医师一律不得在手术告知的医疗文书上签字。

二十八、各科室应当根据病种疾病及手术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麻醉知情同意书》和《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医疗文书。重大手术实行报告制度,各手术科室在实施重大手术前应填写《重大手术申请报告表》。

二十九、医务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请示医院医务科对手术签字进行律师见证,是否同意由医院医务科决定。

第六节

非手术诊治措施的风险告知

十、非手术诊治措施是指对人体组织器官无直接器械创伤为主的各种诊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等。

十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告知

(一)对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医务人员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并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记录中作记载。

(二)对于药典规定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药物,医务人员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在病历中做记录。

(三)其它情况。

十二、化疗方案及输血方案的告知。

化疗方案应当预先对患者进行告知,患者在《化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实施化疗方案。

对患者实施输血治疗,应对患者或委托被告知人说明情况,在患者或委托被告知人在有关医疗文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

十三、下列物理诊治措施应当预先对患者进行告知:

(一)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各种物理牵引措施;

(二)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各种物理手法推拿按摩措施;

(三)其它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各种物理诊治措施。三

十四、对费用昂贵的自费的治疗措施、药物及医疗用品等应当告知患者。三

十五、各科室应当根据需要制定非手术诊治的医疗措施及风险告知书,在获得被告知对象同意并签字确认后采取诊治措施。

第四章

诊疗过程中医疗事故的预防

十六、医院将建立健全医疗行政及医务人员的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值班及交接班制度,严禁值班人员脱岗。

十七、医院及各科室建立健全的危急重病人抢救制度;

涉及多科室协作的危急重病人抢救的,由相关医疗职能部门组织指挥,各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服从医疗职能部门的安排。

十八、各科室应当必备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各科室可以在参考权威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基础上,综合本科室的业务特点及临床实践,分步骤的制定本科主要疾病的诊疗护理流程,该诊疗护理流程实施前应当报医院医务科审查,在医务科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在科室中推行,以此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过程。

十九、医院将建立健全急会诊制度、复杂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遇到非本科室疾病或复杂疑难病例时,应当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或举行复杂疑难病例讨论会;

会诊及复杂疑难病例讨论应当及时,不得延误患者的诊疗时机。

十、对患者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应当符合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原则;制定了诊疗护理流程的,还应当符合诊疗护理流程的原则;当对诊疗措施存在分歧时,主管医师应当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组织讨论。

十一、对患者实施的重要诊疗措施,主管医师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或临床经验;严禁在医院实习的医护人员在无上级医师或护师(士)指导的情况下单独为患者采取诊疗及护理措施。

十二、各科室必须使用医院统一供应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用具;严禁科室或医务人员擅自使用非医院供应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用具;对于必须使用但医院没有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用具,科室应当请示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处理。

十三、病历书写。

(一)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如实书写病历;

(二)严禁用涂改液、刮刀等用品涂改病历;严禁伪造病历;严禁销毁病历;

(三)病历中涉及诊疗措施、不良反应的描述、医疗风险告知等客观事实部分出现笔误的,应按《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要求进行修改;

(四)病历中涉及病情分析、会诊意见、讨论意见等主观意见部分出现错误,上级医师可以在病历上直接作错误更正;

(五)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第五章

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

第一节 处理原则

十四、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十五、条坚持不是医疗事故不赔偿的原则。

第二节

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及其等级的初步判断

十六、构成医疗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了医疗诊治行为;

(二)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人身损害结果,且该损害结果达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最低等级的损害标准;

(三)患者的损害结果与医务人员实施的医疗诊治行为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四)医务人员实施的医疗诊治行为必须存在过错且有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行为。

十七、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生命垂危患者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四

十八、医疗事故等级的初步判断。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具体分级以卫生部规定为标准):

(一)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四

十九、医务人员及医院医疗行政人员应当认真学习有关医疗事故的法律知识,力争对医疗事故的判断基本准确,以便正确处理。

十、医院对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判断有困难时,可以咨询医院的顾问律师。

第三节

报告制度及补救措施

十一、出现医疗事故或可能为医疗事故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报告。

十二、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十三、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的;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福建省卫生厅规定的其他情形。

十四、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科室及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第四节

病历复印及封启

十五、患者有权复印下列病历资料:

(一)门诊病历、住院患者的入院记录;

(二)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手术及麻醉记录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

(三)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

(四)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五

十六、下列资料不允许患者复印: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二)会诊意见;

(三)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四)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等。

十七、下列人员和机构可以复印病历。

(一)患者本人及其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

(三)公安、司法机关;

(四)保险机构。

上述人员或机构要求复印病历时应当提供合法证明。五

十八、患者复印病历资料统一在医院病案室进行,医务人员应当陪同患者复印资料,复印时患者必须在场,复印结束后,加盖专门的复印专用章。

十九、复印按福建省的有关规定收取复印费,拒交复印费的不得复印。

十、严禁档案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将第五十六条的病历资料复印给患者;档案管理及医务人员在复印过程中不得将被复印的病历资料的原件交由患者掌握。

十一、医务人员应当采取必要防备措施防止患者或其家属抢夺病历资料的原件,发生抢夺病历原件的情况时,应当及时向医院保卫部门汇报。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不允许患者复印的病历资料应当在患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及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院保存。

第五节

实物证据封存

十三、疑似输液、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在科室领导及医务科的主持下,在患者在场的情况下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封存时双方应当填写《实物封存单》;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院保存;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十四、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及输血相关物品进行封存的,医务科应当立即通知血液中心(站)的人员到场,由患者、医院和血液中心(站)等三方在《实物封存单》上签字后送有法定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第六节

尸体解剖

十五、患者死因不能确定或患者近亲属对死因有异议,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十六、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填写《尸检同意书》;

同意尸检的,由医院或患者家属填写《尸检申请单》,医院或患者近亲属要求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的,必须另外填写《医疗事故争议中委派家属代表观察尸检申请书》。

十七、患者死因不能确定或患者近亲属对死因有异议的,但患者近亲属拒绝尸检或拒绝签字的,医务科可以请第三方到场作证并填写《拒绝尸检证明书》,第三方可以是公安部门或律师。

十八、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十九、患者在医院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殡仪馆。死者尸体病房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患者亲属逾期不处理的尸体,报请院保卫科及公安部门协助处理。

第七节

医疗事故争议的协商

十、医院在初步判断属于医疗事故的条件下可以与患者亲属进行协商解决争议;医疗事故争议的协商由科室及医院医务科负责。

十一、协商一致时,医院与患者亲属必须签署《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医患双方的基本情况和医疗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第八节

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调解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医患双方自选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在患者自愿的条件下,双方可以共同书面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双方需填写《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书》。

十三、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调解、对外联系由医院医务科负责处理。

第九节

医疗事故争议的诉讼

十四、医院接到法院送达的诉讼材料后可以自行应诉,也可以委托律师应诉。

十五、医院接到法院送达的诉讼材料后,应当在规定时日内组织医疗行政人员、涉及该案的相关科室负责人及直接诊治的医务人员进行安全讨论,提出应诉措施。

十六、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现场实物封存在医院的,封存物品的检验报告应当及时向法院提供;封存物品未经检验的应当向法院提出检验申请。

十七、各科室及医务人员向法院提供的证据必须真实客观,不得提供假证据。

十八、法院主持调解的,调解书的内容必须经过医院的同意;医院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不得未经医院同意,擅自答应患者的调解要求。

十九、对法院的判决,医院在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律师的意见后,有权决定服判或上诉。

第十节

医院事故争议处理结果的报告

十、医院在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之日起7日内由医院医务科向卫生部门做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

十一、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医院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之日起7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做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

十二、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判决的,医院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做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判决书。

十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医院医务科负责,统一填写《医疗事故争议解决报告书》。

第六章

医疗事故鉴定

十四、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在双方协商阶段,在患者同意的条件下,医院可以和患者共同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十五、医院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十六、对已经申请医疗鉴定的条例,医院提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答辩书》。

第七章

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的培训及考核

十七、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培训的基本内容为:

(一)法律部分的重点内容为:

《刑法》中的有关医疗事故罪的内容; 《民法通则》中有关健康损害侵权的内容; 《执业医师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卫生部、国家药监局、甘肃省卫生厅和省药监局的相关规章和制度。

(二)业务部分的重点内容为诊疗护理常规。

十八、医院及各科室制定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培训制度及计划。

十九、医院每位医疗行政人员、医师及护理人员应当接受有关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的基础知识培训。

新入院的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基础知识的培训。

十、培训考核采用笔试的方式,新入院的医务人员在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考试成绩记入医务人员的考核记录中。

十一、医院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有关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的培训,医院鼓励各科室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培训。

第八章

十二、根据医院有关奖惩条例,实施对当事人的奖惩措施。

十三、对防范及处理医疗事故成绩突出的科室及个人,医院将特别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具体奖励制度另外制定)。

南京市六合区葛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05-20

医疗事故防范和预案 篇2

目前,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相配套的软科学和硬件体系初具规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基础硬件平台方面,各行业已经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基础平台的框架模型[1,2,3,4]和单元化、标准化组织模式[5,6];在应急预案软科学体系方面,进行了应急预案的框架结构[7,8]、生成[9,10,11]、管理[12,13]、演练和评价[14,15]研究。但是,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的基础硬件平台和应急预案“软科学”体系的有效衔接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关系到应急救援的效果,同时也是演练(桌面推演、拉动演练、实战演练)与实际应急处置有效衔接的关键技术问题,这关系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因此,有必要权衡灾情演变模式多样化和应急处置标准化的相互矛盾,建立两者的对立统一平衡,进行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演练标准化模式和绩效量化评估探索研究。

1 预案演练的准备

1.1 演练组织机构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参演部门和人员,必要时聘请专家指导,共同完成应急演练的准备、实施、总结评估和改进工作。根据演练不同类型和规模大小,组织机构和职能可适当调整。

1.2 编制演练工作方案

根据实际组织编制演练工作方案,明确演练目的及要求、演练事故情景构建、演练规模及时间、参演单位和人员主要任务及职责、演练筹备工作内容、演练主要步骤、演练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演练保障方案、演练评估与总结。

1.3 编制演练脚本

煤矿为确保演练有序进行,针对演练内容、形式、实施程序复杂,涉及较多场所、参演单位和人员的情况,可对演练程序进行细化后编制演练脚本。

1.4 演练前检查

在演练前,应充分考虑演练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制订演练安全注意事项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确保参演、观摩人员的安全。演练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演练所需的技术资料、设备、设施以及参演人员到位。

2 应急演练的流程及应急演练模式探讨

2.1 应急演练的基本流程

在开展综合或专项应急演练过程中,分别指定演练总指挥、现场指挥和控制人员等,确保演练有序开展。在应急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单位和人员按照设定的事故情景—应对模式,实施相应的应急响应行动,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

2.2应急演练组织方式和矿山应急通信模式选择

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分析中,为区分属地为主的企业自身(协议)救护队与增援队伍,假设:(1)第一时间响应的是企业自身的救护队以及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救援队伍(或救护队到达地面指挥基地时间小于30 min,或者救援半径小于20 km);(2)增援力量位于远程救援基地、中心,增援距离跨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或者救援半径,或者到达地面指挥基地时间大于30 min,或者救援半径大于20 km);(3)救护队携带的救援通信系统齐全,最大工作半径大于10 km。

矿山应急救援指挥救援组织方式与通信模式见表1,包括点状应急救援模式和面状应急救援模式(全局分散应急救援模式,全局顺序应急救援模式,局部分散应急救援模式,混合应急救援模式,特大面状应急救援模式)。

总之,点状和面状救助模型是救援人员、物资和信息传输的基础,以此作为矿山应急救援指挥的演练模式,促使矿山应急预案演练标准化、模块化。

3 矿山应急预案演练实施

3.1 成立应急演练评估组

演练前,从专家库选取应急演练评估专家组,根据煤矿事故风险评估需要,选取与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相关的管理、技术、生产领域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专家,对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现场评估。

3.2 编制演练评估方案

演练评估方案包括:演练信息、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及演练评估所需要用到的相关表格(表2)等内容。

3.3 演练现场评估

演练前,煤矿按照评估表要求,结合演练任务和内容,制订演练评估计划和工作分解结构图,细化演练项目的现场评估指标表,报演练现场评估组审定。评估人员一方面通过听取演练准备介绍,调阅演练方案、演练脚本、演练筹备会议记录、演练工作组工作实施情况等资料;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踏勘和现场询问获取现场资料,核实相关计划的落实情况;最后,对照表2所列评估内容,逐项进行量化评估,累加得出每个评估人员的评估总分,由评估组汇总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现场评估得分A1,满分100分。

3.4 现场专家评议

应急演练结束后,评估专家组负责人应汇总评估结果进行现场总结点评,矿山预案演练评估登记表(表3)主要内容包括:演练开展的整体情况和收到的效果、演练组织情况、参演人员的表现、各演练程序的实施情况和评估结果、演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演练对完善预案的建议和措施。

3.5 形成总结报告

演练结束后,评估组根据提交的预案完善、修订和演练资料备案等情况,确定总结评估得分。演练评估专家组根据演练记录、演练现场评估情况、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会同演练总结评估表形成演练书面总结报告。

4 结语

民爆安全事故根源和防范措施探究 篇3

一、民爆企业安全事故的一般性原因

综合民爆生产企业的各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差。具体表现为:职工对安全重视不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总是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却不知一旦因自己违章发生事故,所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可能伤害他人,或因他人违章,自己也会被伤害。

2、明知故犯。从事故调查中,可以发现,出现违章行为,违章者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违章的,只是图省事省力。存在侥幸心理,见别人这样做没有发生事故,认为自己这样做也不会发生事故,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80%的事故发生是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

3、愚昧无知,盲目蛮干。具体地讲,一种是生产指挥人员对安全知识和安全制度无知,在生产过程中违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瞎指挥,强迫命令,冒险蛮干;另一种操作者没接受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对安全操作一知半解,自我保护能力差,在生产过程中违章操作,随便进入危险区域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人身伤害事故。

4、习惯性违章。形成的习惯性违章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新职工入厂没有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之不能规范操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二是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严,责任制没落到实处,规章制度没有约束力,使操作者对违章操作习以为常;三是检查不及时,使违章行为不能得以纠正,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5、安全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达不到安全要求,本质安全可靠性低。还有就是民爆生产的专用设备长时间运转,得不到有效的检查和维护,产生设备故障,从而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二、从民爆行业现状反映事故深层原因

1、我国民爆生产企业的分布现状。目前我国有生产企业394家,其产品已形成包括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工业索类火工品、油气井用爆破器材、地震勘探用爆破器材等8大类、39个品种、378个产品,广泛应用于采矿、能源、建筑、交通、农林、水利、地勘、化工以及国防建设等领域。经营企业1728家、使用单位13.5万个、储存库房5.4万个。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管理的规范,我国民爆安全生产状况从总体上讲,出现了不断好转的局面。但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三分之二以上的炸药生产厂家还没有进行技术改造,继续沿用几十年前的轮辗机和手工装药设备。雷管和索类生产也是手工作业多、人员密集,本质安全水平不高,与国外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工艺相比差距甚大,进行安全技术改造的任务十分迫切。

2、民爆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状况。民爆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民爆行业工业炸药年产量由128万吨增长到240万吨,工业雷管年产量由21亿发增长到32亿发。全行业生产和销售总值平均分别增长15.04%和15.16%。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137.81亿元,同比增长18.9%。目前我国民爆生产企业394家,流通企业1728家,而韩国仅3,一些发达国家也仅几家或十几家。我国在工业炸药生产企业325家中,产量在2万吨(含2万吨)以上的企业仅占工业炸药生产企业7%,产量在5000吨以下(含5000吨)的企业占工业炸药生产企业一半,生产集中度低。

3、民爆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企业“超员、超量、超产、超时”四超行为严峻。民爆器材生产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定员、定量、核定能力,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组织均均衡生产。工业炸药制药、装药包装等环节、在同一工房内的作业人员多,外来人员进入危险作业场所的现象时有发生。民爆生产企业外部安全距离不够,对周边群众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生产设备的危险性,生产设备带病运转,有的危险品专用生产设备已使用40年以上的。没有落实安全监管机构对民爆生产企业的监管,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监管人员对民爆行业安全生产业务知识贫乏。

4、民爆行业技术水平状况。一是工艺技术方面。民爆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国有民爆企业中,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为60%以上。有的生产企业连一个大专生都没有。一个产品生产几十年没有创新。有的企业没有一个学过民爆的专业人员,甚至连培训班都没有上过,对安全法规、安全技术、产品性能所知甚少。目前我国民爆在工艺配方、专用设备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如自动装药、自动中包等),国家支持范围和力度与过去相比大大减少,基本上处于中断状态,难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民爆安全的现实需要,综合配套能力差,只治标,难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民爆事故的发生。二是技术人才方面。目前全国每年招收的民爆器材制造专业的新生很少,不少人还不愿意到民爆企业,不愿意到生产一线。这几年的情况尤其严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很多的毕业生逃离了这个高危险性、低工资水平的行业。技术人员匮乏和层次低使技术措施无法落实到位,制约民爆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5、民爆企业安全投入现状。煤炭企业按《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第42条规定,可以提取安全技措专项费用,按企业维简费的20%具实列支,解决了煤矿安全工作的要害。如果民爆企业可从按年销售额的3~5%提取,列入成本,就可以解决很大的安全投入问题,如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引进本质安全的工艺配方、用于科研经费等。

三、企业、社会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国防科工委发布的《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民爆行业结构调整要达到企业数量大幅压缩、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加强、加快优化产品结构、人才队伍建设效果明显等六大目标,一定要通过行政和市场手段来确保实现。

2、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必须保证,这是《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投入不足,硬件难硬,就难达到安全生产要求。经济体制改革后,安全改造资金完全由企业自筹,一些企业由于一味追求利润忽视安全投入或由于资金困难无力投入。从而造成了安全技术改造和设备维护更新上的滞后,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只强调加强管理,认真教育,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法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就必须采用本质安全措施,强调物质技术在保障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考虑民爆的安全投入问题,包括投入的机制、投入的渠道、投入的办法,这已是摆在民爆行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医疗事故防范和预案 篇4

为落实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保障我院医疗、护理安全,保护医务人员及病人合法权利,结合我院具体工作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医疗事故防范措施

(一)必须严格遵守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建立学习制度,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1—2次法律、法规培训,对新录用的医务人员进行岗前法律法规学习。

(二)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关于病历书写及管理要求,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性。

(三)在医疗活动中完善告知义务,病人享有知情权。知情范围: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预计费用。在病人或家属充分知情的条件下自愿做出同意选择,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新技术等应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由其法定代表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由其近亲属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无法签字的情况下,可有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人签字。在病人就医过程中病人或家属选择拒绝治疗、拒绝检查、自动出院,医务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其后果的严重性,并履行知情签字手续。

(四)医院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接待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政策法规,社会知识和医学心理知识,能恰如其分的实施相应对策,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使纠纷得到合理解决。

(五)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发现医疗纠纷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8小时内向医务科及主管院长汇报,医务科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汇报。

(六)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病人的损害。

(七)医疗事故、纠纷发生后,应在医务科长主持下对病历及有关输液、输血、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实物进行封存、保管、送检。

(八)对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应建议在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体解剖,以明确死亡原因。

二、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及处罚规定

(一)科内自行协商解决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方法之一,也是首选方法。

1、发生一般医疗纠纷,科室及当事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主动和患者进行协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谅解,化解矛盾。

2、科内解决问题,涉及到有关财力、物力,由科室及当事人承担。

3、科室发生医疗纠纷后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及医务科,并将处理结果以文字形式连同协议书共同上报医务科备案。

4、凡科室自行解决的医疗纠纷,医院不再给予科室及当事人任何处罚,但科室及当事人应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意见,上报医务科备案,科室应给当事人适当的处罚。

(二)院级解决医疗纠纷程序及处罚意见

1、医疗纠纷发生后,科室协商解决未果或重大医疗事故应及时上报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进行院级解决,院级解决纠纷途径有院内协商解决;盟市、自治区级医疗鉴定、各级法院诉讼三种渠道。

2、院级协商解决:在主管副院长的指导下,医务科、护理部在科主任、护士长的积极配合下,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必要时可召开院技术委员会进行医疗护理技术分析及鉴定,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技术分析鉴定结论,实事求是向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在公开、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下,与患

者达成协议,如需对患者进行适度的经济补偿时,应与患者签署协议书,并对当事人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3、凡医院协商不妥或较为严重的医疗纠纷应上报盟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在主管院长的指导下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主任级当事人积极进行有关材料及应诉准备,参加各级医疗事故鉴定会。经鉴定不属医疗事故的,当事人、科主任(护士长)、科室不受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如鉴定为医疗事故,医院应根据事故等级及责任程度给予患者相应的经济补偿,同时对当事人、科主任(护士长)、科室相应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医疗事故防范和预案 篇5

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

为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杜绝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

(一)主

任:张玉芳

(二)副主任:陈

(三)成员:王建祥

于建华

王永章

魏学琴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主任负责日常事务。负责组织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监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等实行情况。

2、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

(一)主 任 委员:张玉芳

(二)副主任委员:陈

(三)成员:田春燕

王道远

王建祥

于建华

魏学琴

张文广

苏红东

宋进生

陈秀梅

李富婷

余婉玲

齐俊芳

李小莹

吴巧红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负责日常事务。定期和不定 期召开会议,负责对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进行分析、论证和定性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修订和完善有关医疗安全各项制度。

3、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

(一)主

任:王建祥

(二)副主任:王永章

(三)成员:王建祥

王永章

于建华

孙晓辉

魏学琴

任新军

由医务科负责日常工作,受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直接领导,及时受理并处理各种投诉及医疗争议。

二、医疗事故防范

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

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

2、建立和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健,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重视病历书写质量,病历保管规定,规范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准入的管理。

3、落实各科室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小组,制订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安全质量活动,及时向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报告医疗缺陷、差错、事故或存在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医疗事故处理

1、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之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已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患者死亡后48小时,如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缓7日)内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的,院方应当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5、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 形式陈述,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务科,并提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人员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告之处理程序。另一方面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务必积极配合。在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准请假外出,并有责任在鉴定会和法院审理时出庭,必要时当事人暂停执业行为。

7、发生较大医疗纠纷时,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安全保卫处有关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如遇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立即报警,同时向五通桥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1、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接待投诉者,将投诉的情况填写《登记表》并告知答复时间(一般一周内),而后向科室责任人了解情况,由责任人写出详细书面说明书(一般2日内),反馈科室经讨论后由科主任写出书面说明并予以定性,上交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定性后,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告知投诉者。

2、解决双方医疗纠纷争议途径:告诉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第三条途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五、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1、医院设立专门管理部门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对投诉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科室部门通报,对重大事件投诉的信息迅速报告院领导。

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流程。

3、通常一般问题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须增加时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4、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情况。

5、医院应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要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时件重复发生。

6、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增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

七、医疗投诉登记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

2、接待者将患者或家属投诉的事由、意见、建议记录在登记表上,并告知答复时间。

3、将登记表交给当事人写出书面陈述后,交科室讨论,并由科主任写出定性结果于2日内交回交医务科。

4、医院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院领导或院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提出定性结论和整改意见。

5、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在一周内将处理意见告诉患者或其家属,如有不同意见,同时告知其它解决途径。

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 篇6

关于下发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的通知

TO:各科室

为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根据国务院令第351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由院领导、各科室负责人 组成,委员会下设监控办公室,挂靠门诊科。负责组织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监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等实行情况。

2、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长、门诊科、护理部及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对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进行分析、论证和定性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修订和完善有关医疗安全各项制度。

3、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由护理部、门诊部、院办人员组成,受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直接领导,及时受理并处理各种投诉及医疗争议。

二、医疗事故防范

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 1

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

2、建立和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健,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重视处方书写质量,处方保管规定。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准入的管理。

3、落实各科室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小组,制订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安全质量活动,规定每月底向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报告一次医疗缺陷、差错、事故或存在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医疗事故处理

1、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之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已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疑似输液、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门诊科及院办,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的,院方应当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5、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形式陈述,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务科,并提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事故处理小组人员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告之处理程序。另一方面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务必积极配合。在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准请假外出,并有责任在鉴定会和法院审理时出庭,必要时当事人暂停执业行为。

7、发生较大医疗纠纷时,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保卫科有关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如遇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立即报警,同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医疗投诉、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1、医疗纠纷处理小组接待投诉者,将投诉的情况填写《登记表》并告知答复时间(一般一周内),而后向科室责任人了解

情况,由责任人写出详细书面说明书(一般2日内),反馈科室经讨论后由科主任写出书面说明并予以定性,上交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定性后,由医疗纠纷处理小组告知投诉者。

2、解决双方医疗纠纷争议途径:告诉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第三条途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附: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1、医院设立专门管理部门(或专人)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对投诉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科室部门通报,对重大事件投诉的信息迅速报告院领导。

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流程。

3、通常一般问题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须增加时

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4、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情况。

5、医院应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要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时件重复发生。

6、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增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

医疗投诉登记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由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按各自的职能负责接待工作。

2、接待者将患者或家属投诉的事由、意见、建议记录在登记表上,并告知答复时间。

3、将登记表交给当事人写出书面陈述后,交科室讨论,并由科主任写出定性结果于2日内交回交办的职能科室。

4、医院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院领导或院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提出定性结论和整改意见。

5、由相关职能科室在一周内将处理意见告诉患者或其家属,如有不同意见,同时告知其它解决途径。

6、将整改和处理结果反馈科室和当事人。

(注)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红安县博爱医院

医疗事故防范和预案 篇7

1材料与方法

根据2005~2008年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医疗事故报告书》, 对妇产科48例医疗事故的等级、责任程度、医疗机构等级以及医调委调解的赔偿额超过5000元的39例妇产科医疗纠纷的过失环节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医疗事故的等级分布

表1显示, 定性为一、四级医疗事故的分别为13例和24例, 在48例医疗事故中分别占27.08%和50%, 二、三级医疗事故各为5例和6例, 分别占事故总数的10.42%和12.5%, 不难看出妇产科医疗事故发生比例分布比较复杂, 这与妇产科疾病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现代医学的局限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2.2 医疗事故等级和责任程度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 在48例妇产科医疗事故中, 以医疗机构负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为主, 分别为12例和26例, 占总数的25%和54.17%, 反映出这3年发生的妇产科医疗事故主要由医疗过失导致。

2.3 医疗事故等级在各级医疗机构分布

从表3可得, 48例医疗事故主要发生在三级和二级医疗机构, 分别占43.75%和50% 。一级医疗机构比例低是因为一级医疗机构由于技术水平有限, 很少开展复杂疑难手术。

2.4 87例妇产科重大医疗纠纷过失环节分布

从表4可看出, 87例纠纷中医疗技术缺陷仍为妇产科医疗纠纷的的主要原因 (占64.38%) , 尤以手术操作不当和未能适时终止妊娠的问题更为突出。与手术相关技术缺陷的有56例, 其中包括术前准备不足6例, 占总数的6.90%;手术操作不当23例, 占总数的26.44%;未适时终止妊娠19例, 占总数的21.84%, 术后观察不严密8例, 占总数的9.20%。其他过失环节依次为漏诊、误诊12例, 告知不当7例, 病例书写不当5例, 病史询问不仔细4例, 管理不当3例, 分别占纠纷原因的13.79%、8.05%、5.74%、4.60%和3.44%。

3讨论

妇产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 一方面可能影响女性的生殖功能;另一方面, 涉及到母子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而在诊疗过程中如果发生并发症或者医疗事故, 对于患方生命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必然容易引发争议和诉讼。现分别从妇科及产科的角度阐述妇产科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

3.1 妇科纠纷

妇科纠纷主要由妇科手术引发, 多见于计划生育手术, 其次是妇科肿瘤切除手术。

3.1.1 病史询问不仔细。由于病史询问过于简单, 忽视某些特殊症状, 影响病情的诊治, 常常引发纠纷。近年因未仔细询问病史而对未婚妇女作阴道检查的纠纷屡有发生。案例:28岁患者, 产后3个月, 哺乳期未恢复月经在某医院行放环术。由于手术医生术前未仔细询问病史, 忽视了哺乳期子宫的特殊性, 操作粗暴, 造成子宫穿孔的严重后果。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是一个简单、安全的手术, 但因手术操作在非直视下进行, 而子宫的大小、位置、结构存在个体差异, 尤其是哺乳期子宫肌壁软、薄, 剖宫产后的瘢痕子宫等原因造成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手术医生应高度重视, 避免发生并发症[1]。医源性子宫穿孔是医疗上不应该发生的意外, 预防是关键。首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不断加强业务技能训练, 提高技术水平, 避免盲目操作;其次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生理及解剖情况, 认真检查子宫位置及大小, 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集中精神, 动作要稳、准、轻, 如出现剧烈腹痛及阴道流血增多等情况, 应给予重视, 并做相应处理。术后做好随访工作, 发现异常及时诊治。

3.1.2 手术操作不当。目前治疗妇科肿瘤最好的办法是实施手术切除, 由于子宫特殊的解剖位置, 使手术难度增大。医生在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 往往要将肿瘤发生的器官一并切除, 但是如果医院诊断错误、探查不仔细或操作不当, 切除了正常的女性生殖器官或造成邻近组织、器官的损伤、误切, 均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3.1.3 告知不当和漏诊、误诊。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不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 没有将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是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没有充分告知不同治疗措施的优缺点及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就直接采用某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前没有充分征求病人及家属的意见或在去留病变的重要器官前没有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案例:29岁患者, 因“停经55天, 不规则阴道流血3天伴下腹部隐痛半天”于某年7月28日就诊某妇产科门诊, B超提示“宫内早孕”, 给予住院保胎治疗。入院第8、15天两次B超均提示“宫内早孕” 。8月22日上午, 患者突感下腹部腹痛加剧伴恶心、呕吐, 大便不成形, 再次到该院妇产科就诊, B超提示:①宫内早孕;②子宫右下方见一中低回声区58×65×66cm, 部分呈液性。当天下午17时, 患者下腹痛加剧, 外科急会诊后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子宫增大约孕9周, 质软, 右侧宫角处膨大约10×9×9cm, 表面有破口1cm, 即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 术中诊断: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原有结婚3年不育史, 半年前因左侧输卵管妊娠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鉴定中专家认为患者孕8周起在该院多次就诊、B超随访, 对右侧输卵管妊娠漏诊, 存在不足。术中行右侧输卵管切除前未告知患者家属, 忽视了患者的生育要求, 违反诊疗告知制度。鉴定结论为四级医疗事故, 医方承担次要责任。

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依据主要依靠询问病史和认真的体格检查, 怀疑有异位妊娠时, 应借助辅助诊断方法最后加以确诊。停经、阴道流血及腹痛是输卵管妊娠的三大症状。对异位妊娠的误诊或漏诊往往是询问病史过于简单或疏于检查。对异位妊娠体征的不重视及检查的不认真也是漏诊的重要原因[2]。

3.1.4 手术医生的责任心不强, 结束手术前缺乏应有的检查核对, 如脏器的完整性、有无异物遗留等。案例:47岁患者, 原有子宫肌瘤史10年。因下腹疼痛7天加剧1天, 入住某二级医院妇产科。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后转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一周后治愈出院。出院1月后向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投诉:阴道内纱布遗留。中午11:45到该院妇产科门诊, 医生从患者阴道取出纱布一块。患者术后纱布遗留于阴道内为院方违反医疗常规操作所致, 本病例构成四级医疗事故院方承担轻微责任。由于医务人员不负责任, 未能执行规章制度及诊疗常规, 出现如此低级错误, 给患者带来痛苦, 实属不该。

3.2 产科纠纷

产科是一个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 随时随地接诊患者的科室, 而分娩时的顺产与难产是在互相转化的, 分娩的风险往往发生于瞬间。同时, 由于中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 使产妇及家属期望值更高。产科住院病人, 大多入院时状态较好, 加上对医学的高风险性不甚理解, 在就医过程中, 一旦发生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承受, 容易引发纠纷。

3.2.1 违反诊疗常规。忽略了对产妇入院后必须做的常规检查, 对产妇术前检查报告不重视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估计不足, 处理措施不得当, 均会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案例:30岁孕妇, 孕38 2/7周, G4P0, 于2007年8月24日足月待产收入院。术前检查, 乙肝大三阳, 查急凝血功能异常, 当班医生未及时发现。于当天在未了解术前检查报告的情况下行剖宫产术, 手术顺利, 16:30手术结束进病房。17:15家属发现产妇一直有活动性阴道流血, 量较大。18:30医生到病房看病人后, 要求家属挤压产妇小腹帮助子宫收缩。后来再复查凝血功能和血小板, 检查结果凝血功能明显异常, 血小板减少。19:30产科主任到场, 缩宫素静滴, 给予补液输血综合治疗。20:30进入手术室, 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子宫下段收缩乏力, 子宫动脉结扎后无效, 经家属同意后行全子宫切除术。8.28内科会诊, 肝功能异常、乙肝后肝硬化可能。因协商不成, 家属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认为术前询问病史不仔细, 对于乙肝大三阳未引起足够重视。手术前重要的辅助检查做了没看;在产后出现活动性阴道流血、凝血功能异常情况下, 处置措施不当。诊疗过程中多处违反诊疗常规, 定性为医疗事故。由于产科周转快, 患者住院时间短等因素, 使其日常工作量很大, 如果忽视了术前应有的常规检查, 则出现纠纷事故绝非偶然。

3.2.2 临床上由于对胎儿大小估计不足或胎位检查错误, 导致难产, 引起新生儿的损伤。如巨大儿就是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由于臂丛神经损伤一旦发生需要很长时间才可恢复甚至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 也是产科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并加以防范, 正确识别和处理难产, 提高助产技术, 避免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3.2.3 密切观察产程, 适时终止妊娠。在夜间、周末、节假日, 由于医务人员人手紧缺以及质控要求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等影响, 使患方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得不到满足与医方存在矛盾的情况并不少见, 由此引发医疗纠纷, 这也是产科面临的难题。近年来由于对产程观察不仔细, 导致胎儿宫内缺氧, 引起出生后脑瘫、婴儿死亡的事故发生率明显上升, 两年内类似纠纷已发生10余起, 产科医生应引起重视和关注。为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关键在于密切观察产程中病情变化, 选择恰当时机终止妊娠。

3.2.4 由于护理不当引发的事故也屡有发生。案例:某患者, 妊娠28周, 重度妊高征, 低蛋白血征, 胆汁淤积综合症。于2005年2月2日住某院产科病区。当日起给予5%GS+25%硫酸镁40ml静脉滴注, 滴速80ml/小时。 2005年2月5日静脉滴注硫酸镁开始时间为10:05, 标注滴速为32滴/分, 滴注中实际滴速超过标注滴速, 11:45分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等不适, 调整滴速为20滴/分。10分钟后调整滴速为28滴/分, 直至13:57补液结束。当天补液4小时内完成, 平时补液超过6小时。14:00胎心率107次/分, 即进产房进行胎心监护。16:15胎心率90次/分, 17:30B超证实胎死宫内。鉴定中专家认为, 医方在使用硫酸镁静滴时, 未按护理常规巡视, 故未能及时发现滴速变化, 实际上滴速已超过所标示的滴速;当日的病程记录中, 未能反映病人出现胸闷等症状时的重要体征检查 (如血压, 心率, 胎心等) , 难以排除医方的违规的行为给胎儿死亡带来的一定影响, 定性为医疗事故。

3.2.5 基本技能不熟练, 手术操作不当, 给产妇带来伤害。年轻医务人员毕业后多数缺乏继续教育和正规培训, 基本功不扎实, 不能系统掌握产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遇到突发病例和严重合并症, 不能在第一时间处理, 延误抢救时机, 造成纠纷。案例:32岁孕妇, G3P1, 在某专科医院足月顺产, 由于产程中保护会阴措施不当, 导致产妇会阴Ⅰ°裂伤。行会阴部裂伤修补术后出院, 术后会阴部反复红肿、流脓, 诊治数月无效。后经外院检查确诊, 由于分娩时会阴部裂伤修补手术不当, 导致严重粘连, 造成阴道直肠漏。由于年轻医务人员业务技术不过硬, 加上责任心不强, 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伤害。

3.2.6 产后对新生儿检查不仔细, 容易导致骨折以及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漏诊。案例:某产妇, G1P0, 孕41 1/7周, 于2007年9月足月待产入住某院妇产科。分娩记录, 总产程4小时45分。新生儿出生情况:体重3150g, 身长50cm。APGAR评分一、五、十分钟均为10分。出生后4天, 医院体检均正常。出院后婴儿经常发生不明原因啼哭, 2007年9月28日前往儿童医学中心就诊, 查体:左锁骨中段可及肿块、压痛。经摄片诊断为:左锁骨骨痂形成。本病例中产后22天摄片诊断为:左锁骨中段骨折, 骨痂形成。新生儿左锁骨骨折不能排除在分娩过程中所致, 而院方无书面告知分娩并发症, 存在不足。鉴定结论:四级事故, 院方承担次要责任。对于新生儿在产程中出现的损伤及在产前检查中漏诊的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的医生一定要仔细检查, 及时诊治, 避免漏诊, 杜绝纠纷的发生。

4防范措施

4.1 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医务人员法律观念, 做到依法行医

近几年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 公民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与其他一级学科相比, 妇产科的纠纷通过法律诉讼解决的比例更高。而我们医务人员的法律观念却相对淡薄.表现在医务人员懂医不懂法, 缺乏依法行医观念, 各项操作仅凭临床经验而不依照操作规程, 从而导致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等。妇产科存在主要问题: (1) 三生 (实习医生、进修医生、研究生) 独立行医。 (2) 未取得节育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合格证的医生从事计划生育手术。 (3) 医院间人员流动及人才引进, 虽有医师资格证书但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变更注册。

近两年由三生参与诊疗过程引发的纠纷明显增多。实习医生、进修医生从事的医疗活动及技术操作, 病史记录上由于上级医生未及时签名, 一旦发生纠纷, 面临无证行医的窘境, 在纠纷处理及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医院各级领导要加强医护人员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 增加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2009年卫生部教育部颁布的《医学实践管理暂行规定》, 加强对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及研究生的管理。

4.2 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 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本组87例纠纷中医疗技术缺陷仍为妇产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占64.38%) , 较Andrew等[3]报道的3l%明显偏高, 说明我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存之本, 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缺乏业务技术的支撑,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只能是空谈。因此, 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提高诊治水平是防范纠纷和事故的关键。医疗活动是科学性、实践性极强的工作, 其根本目的是医治疾病、保障健康, 这需要从业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精湛的诊疗操作技术, 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因此医院要加强业务培训, 在目前剖宫产率剧增的现状下, 提高年轻医生和助产士阴道助产技术;熟练掌握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DIC等妇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处理技术,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做到诊断疾病时冷静而迅速, 治疗抢救中果断而沉着, 以保障医疗工作的准确、有效, 减少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4.3 规范病历书写

病历作为原始资料是医生对病人的病情发展及诊治过程的真实记录.它不仅是医疗事故鉴定中的重要文书, 而且也是医疗诉讼中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 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手术科室人员, 重技术操作, 轻病历书写。由于病历书写上的疏漏、错误等问题使本来正常规范的诊疗过程, 由于没有依据而在医疗事故鉴定中出问题, 在诉讼中败诉, 甚至为了医院声誉, 不得不委曲求全, 答应患方的无理要求协商处理, 以免曝光[4]。本研究87例纠纷案例中多处的病历书写存在缺陷:病历涂改、病程记录记载不全或护理观察记录不全、医护记录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其中一例定性为事故的产科案例, 在6小时的待产过程中竟然无任何护理观察记录。因此, 医院必须要加强规范病历书写, 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 在司法诉讼中实现举证到位。

4.4 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均明文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 及时解答其咨询, 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法律赋予患者健康权、生命权和知情权, 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理解、配合及合理的顺从是完成治疗计划、保证医疗质量举足轻重的前提条件, 这就需要医生将疾病的诊断、检查、治疗方案、可能的并发症及风险、预后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 由患者及家属签字决定是否手术并与医生共同承担风险。

产科服务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人们对母婴安全、新生儿健康的期望值更高;妇科治疗常常面临子宫、卵巢的处理, 而当今妇女对作为身体器官的子宫和作为内分泌器官的卵巢高度重视, 处理不慎重便会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妇产科的医生在告知过程中应运用良好的语言艺术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使患者享受充满人性化的优质服务[5]。

对于病情复杂, 术中改变术式甚至需切除患者的子宫及附件时, 手术告知更应充分, 家属应再次签名确认且时间需精确到几点几分, 以免发生纠纷时家属误认为术中告知为医务人员术后补记的。

4.5 严格遵守诊疗操作常规

要使各级医师认识到诊疗操作常规是在总结以往科学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医疗过程的定义和所应用技术的规范和指南。这些规范经卫生行政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制订和颁布后, 具有技术性、规定性和可操作性。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 认真执行, 否则医疗事故将不可避免。坚持按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进行医疗, 明确各级医师的职责, 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保障。加强科室管理, 严格执行完善病历书写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告知制度, 建立辅助检查签收制度、出院病人病理报告追踪等制度, 对新开展的手术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及新技术准入制度, 应用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对减少手术风险, 防范纠纷起到重要作用。

4.6 掌握沟通技巧, 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疗行为服务的对象是人,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加强自身人文素质修养,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治疗时应以病人为中心,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和愿望, 恰当的引导, 把医疗科学的观点灌输给病人, 求得病人及家属对治疗的认同, 避免误解。妇产科病人均为女性, 特别重视隐私权, 医生应注意在检查病人隐秘部位时请周围人回避, 尽量做到“一患一医”, 有实习学生也应征得病人同意。在技术精湛的医学服务中强调充满同情心和爱心, 无疑在加强医患之间的理解、减少妇产科医疗纠纷中起重要作用。

4.7 呼吁社会支持, 加强医学宣教

医学行为的风险是人类的风险, 而不是医生这个单一职业的风险。当前的医学技术水平对许多产科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还难以有效控制。在全社会应呼吁正确的舆论导向, 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学知识的科普宣传, 让全民了解分娩的高风险性, 帮助民众端正就医观, 矫正过高的医疗期望值, 充分理解配合各项医疗活动。

摘要:目的:提高妇产科的医疗质量, 减少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方法:对我市4年来发生的48起妇产科医疗事故和经浦东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39例妇产科纠纷进行了统计, 分析了妇产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常见原因。结果:引发纠纷和事故的常见原因为:手术操作不当、产前观察不力未能适时终止妊娠、漏诊误诊、告知不当、病史询问不仔细、病例书写不规范等。结论:对医护人员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诊疗技术水平、规范病历书写、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严格遵守诊疗操作常规、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医学宣教, 是防范纠纷和事故的关键。

关键词:妇产科,纠纷,防范,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丽华, 等.高危人流产的临床处理[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13 (1) :60.

[2]戴钟英, 异位妊娠的诊断处理及医疗纠纷的防范[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20 (5) :317.

[3]Andrew AW, James WP, Sandra HB, et al.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 of Closed Claim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J].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2005;105 (5) :1031.

[4]王礼泉, 病历书写与医疗纠纷[J].中国病案杂志, 2006;7 (12) :34.

医疗事故防范和预案 篇8

【关键词】电力电缆;火灾事故;原因

近年来,由电气引起的火灾增多,这其中电力电缆所造成的火灾占有一定的比例。电缆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其危害是烧损电缆和设备,导致直接停电,修复时间较长,延误产生,对工矿企业生产的生产进度、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巨大,严重时造成人员伤亡。因电力电缆失火造成的事例给我们以沉痛的警示,因此,必须对电力电缆火灾事故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火灾原因,提出防范电缆火灾事故的方法和措施。本文就工厂供电电力电缆火灾事故的防范,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绝缘击穿的防治,电力电缆火灾蔓延及扑救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力电缆火灾事故防范措施

1、电力电缆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

(1)电缆故障引发火灾。

一些电力电缆检修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在操作时造成接头制作质量不良、压接头不紧、接触电阻过大,运行中引发电缆头过热烧穿绝缘,接头制作质量不良。严重时会造成电缆接头爆炸起火事故。

因施工人员不能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施工,在电缆敷设时,由于刮、碰、压、扭而使电缆外护层损伤,造成进水受潮。绝缘层在运行中被击穿而产生电弧,安装施工不当。出现燃烧而产生火灾。例如,某厂电缆火灾事故是由于某变压器电缆引出线在电缆夹层中发生接地短路而引燃了周围的电缆所致。

(2)接地线焊接不牢,接触不良,阻值偏大,导致电缆接地故障电流比正常短路电流小,使电流保护器不能及时切断故障,产生电弧、电火花。接地不良在局部高温时能引发可燃物起火。

(3)由于电力电缆巡检制度不完善和执行不力,使得一些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排除;电缆载流量选择不当,部分电缆长期满负荷或经常超负荷运行,使温升过高;由于操作人员误操作或违章操作引起短路或过负荷使电缆发热量成倍增加,引发绝缘、损坏击穿而起火,运行管理不当引发火灾。

2、电力电缆的防火措施

(1)使用阻燃型电缆或耐火型电缆。前者是指着火后具有不延燃或能自熄的电缆。后者是电缆在一定时间和高温作用下,绝缘不致完全烧坏并能继续通电的电缆。采用这两种电缆是电缆防火的有效措施之一。

(2)提高电缆敷设和电缆防火封堵质量。电缆竖井和电缆孔洞的封堵,对避免电缆火灾蔓延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时应考虑通过竖井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的电缆数量不应过多,要尽量减小竖井的开孔尺寸,以便封堵。对运行单位,电缆孔洞和竖井的严密封堵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封堵不严或未封堵的要尽快进行封堵。

(3)加强低压动力电缆的技术管理。因低压动力电缆故障击穿着火引起火灾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威胁大。因此,要从设计、运行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低压动力电缆技术管理的要求,在选择电力电缆截面时,要留有裕度。

二、电缆中间接头绝缘击穿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电缆中间接头绝缘击穿是一种常见的电缆故障

故障特征是中间接头进水,铜带生锈,导致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电缆中间接头的施工中各套管上的灰尘和杂质没清理干净。(2)中间接头中的各绝缘套管中以及管与管之间有空气。(3)中间接线盒热缩管在加热时受热不均,导致密封不严。(4)电缆故障造成的过电压。

2、防电缆中间接头绝缘击穿的方法

(1)在中间接头的操作用无水酒精把各套管上的灰尘和杂质清理干净。要尽可能不在风雨天进行操作。

(2)在加热中间接线盒热缩管时要尽可能的使之受热均匀,从一端缓慢向另一端加热,将管中的空气排出。

(3)中间接头做好后,应在中间接头外护套管与电缆外套层的搭接处缠绕自粘胶带,对中间接头产生的缝隙进行封闭。

(4)限制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因各种故障造成的过电压。如在中性点接消弧线圈等。

三、防范電力电缆火灾蔓延及扑救措施

1、在电缆护层上采用难燃与阻燃措施。采用难燃型护层的电缆,在电缆护层材料中加入阻燃剂,用耐高温的材料制作电缆护层;在电缆外面涂敷防火涂料。这不仅能作已敷设电缆的防火,也可在难燃型电缆护层上涂覆,提高电缆的耐火性能;还可以在电缆上绕包防火包带。

2、控制火灾蔓延的措施。设置防火墙和防火门,将电缆火灾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堵塞电缆贯穿孔洞,在电缆穿墙或其他孔洞处,用腻子状防火堵料紧密堵塞,如果出现火灾,它可在高温下凝固变硬,阻止火焰,有害气体和浓烟沿电缆线路蔓延,把电缆火灾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

3、电缆火灾的扑救措施。电缆夹层及电缆密集的隧道和沟道内,可装设烟雾探测器和温度探测器。电缆火灾出现大量烟雾,现场温度升高时,探测器动作通过报警系统进行。在电缆隧道,夹层及高压电缆终端头室。接头室要设置1211灭火机。用灭火机在隧道一端向设有排烟管道的另一端喷射还应设置适当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砂箱,石棉布等防火设备设施,使扑火人员在能接近火场灭火。

总之,电力电缆火灾事故的防范和治理是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尤其是管理层的干部和技术层的科技人员要提高认识,予以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保证电力运行的安全,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电子商务助理操作题下一篇:工程硕士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