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防范细则

2024-09-08

事故防范细则(精选8篇)

事故防范细则 篇1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

第 一 章 总 则 第 二 章 车辆交通事故防范 第 三 章第 四 章第 五 章第 六 章第 七 章第 八 章第 九 章第 十 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训练事故防范 灭火救援事故防范 装备事故防范 火灾事故防范 船艇事故防范 淹亡事故防范 触电事故防范 中毒事故防范 医疗事故防范 其他事故防范 自然灾害防范 附 则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增强预防各类事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及有关安全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事故,是指因人员过失、装备故障和管理缺陷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的变故或者灾祸。

第二章 车辆交通事故防范

第三条

各级应当重视车辆交通事故防范。消防部队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和部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防止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过失或者意外造成车辆交通事故。

第四条

消防部队人员驾驶部队车辆的,应当经过正规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驾驶证》。

消防部队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经批准需要驾驶部队车辆的,应当经过部队组织的专门复训,时间不少于42个学时,经考核合格并取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驾驶证》。

第五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落实车辆检查和保养制度,出车前和行驶中及时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回场后及时保养,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六条

各级机关和直属单位的驾驶员应集中居住、统一编 班,并指定专人归口管理。要统一保管车辆钥匙、行驶证、驾驶证,驾驶员出车时领取,归队时立即交回。

第七条

车辆驾驶员应当遵守下列安全守则:

(一)严禁无证驾驶;

(二)严禁酒后驾驶;

(三)严禁疲劳驾驶;

(四)严禁超速行驶;

(五)严禁私自出车;

(六)严禁强行超车;

(七)严禁带故障行车。

第八条

车辆动用,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严格派遣手续,由业务主管部门开具派车命令,经值班领导或者主管领导批准,营门卫兵查验后方可动用车辆;

(二)夜间或者雨天、雾天、雪天等复杂天候,严格控制车辆动用;

(三)严格控制长途用车,驶离驻地地级行政区域的,必须经总队级单位值班首长或者主管领导批准;各地进京车辆,必须经总队级单位军政主官批准,重大节日或者重大活动期间应报部局警务部门备案;

(四)严禁擅自派遣部队车辆用于探亲、休假、旅游;

(五)严禁擅自将特种车辆作为乘坐车使用;

(六)严禁出租出借部队车辆和号牌。第九条

车辆乘载,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不得超过车辆核定的载人员额;

(二)不得违反车辆载重规定超载行驶;

(三)不得使用罐车、挂车、平板车等非载人车辆乘载人员;

(四)不得在车辆车厢外部乘载人员;

(五)人员集体乘车时必须严格挑选驾驶员和带车干部,指定车长和安全员;

(六)装载货物不得超宽、超长、超高;

(七)严禁人员和货物混载。

第十条

驾驶员、带车干部和乘车人员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选择快捷安全的行驶路线;

(二)驾驶员和乘坐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三)驾驶员驾车时严禁使用移动通信工具,不得吸烟、吃东西或者聊天;

(四)带车干部必须全程监督行车安全,及时制止违章行为,严禁怂恿驾驶员违章驾驶;

(五)长途连续行车超过2小时应当休息1次,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六)进入危险路段前,必须停车检查车辆、勘察路况,必要时组织乘车人员下车徒步通过;

(七)夜间或者雨天、雾天、雪天等复杂天候或者山路、坡 道行车时,必须降低车速、低档行驶、加强观察、正确使用刹车制动,防止操纵失误;

(八)必须正确选择超车的时机和路段,会车时主动让道,不得占道、抢道行驶和盲目蛮干;

(九)车辆编队行驶时,应当严密组织,指定专人负责,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十)当制动失效、车辆失控时,必须正确果断采取规避措施,就近寻找树木、石墩、门柱等坚固物体停靠,防止车辆冲撞人群,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章 训练事故防范

第十一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当根据训练任务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组训施训,落实安全责任,确保训练安全。

第十二条 开展业务训练,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对参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二)对训练场地设施和装备器材进行全面检查;

(三)督促安全员认真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四)训练前组织参训人员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

(五)训练后组织进行适当的身体整理活动并进行安全讲评。第十三条 在进行高危项目训练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相关规定:

(一)在攀登、高空训练中,必须对参训人员采取安全绳索保护,对消防梯、绳索、滑轮等训练器材进行荷载测试,接触绳索的建(构)筑物转角处必须设臵护垫、护具,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展训练。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训练规程,控制作业速度,并与安全保护人员保持联系、协同一致;

(二)在利用烟热、轰燃、深井、化工等模拟训练设施开展专业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参训人员情况,严格控制发烟、点火、爆物和燃油的使用,必须检查装备安全性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在利用举高消防车等特种车辆装备开展训练时,要对车辆装备性能进行检查,严禁带故障操作,并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 在实战演练中,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内外部情况,在单位人员的指导和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格组织实施。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人员、车辆必须严格落实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第四章 灭火救援事故防范

第十五条 各级应当严密组织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定,防止因指挥不当、组织不严、操作失误、违反规定或者意外造成灭火救援事故。

第十六条 在灭火救援出动过程中,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战斗人员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二)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乘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外;

(四)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遇有复杂天气条件、路面和交通设施时,应当减速慢行,确保行车安全;

(五)车辆到达灾害现场时,应当停靠在灾害现场上风或者侧风方向和安全、坚实、便于展开转移的位臵,并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六)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落实防火防爆措施;

(七)在处臵公路交通事故时,执勤车辆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臵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十七条 战斗人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和危险特性,严格按照防护等级佩戴安全防护装具,由现场安全员检查无误后,方可进入现场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第十八条 现场安全员应当对进入现场内部人员进行登记,及时掌握战斗人员身体状况和安全防护装具使用情况,保持与进入现场内部人员的通信联络,及时提醒战斗人员更换空(氧)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适时进行人员轮换,确保战斗人员安全。

第十九条 侦检警戒必须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灾害现场应当设臵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迅速清理无 7 关人员、车辆,并对进入现场人员做好检查登记。易燃易爆灾害事故现场必须禁绝一切可能引发燃烧、爆炸的条件。

第二十条 深入灾害现场内部侦察人员编组不得少于3人,搜救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指定专人负责,严禁单独行动。侦察、搜救人员应当在水枪冷却掩护等保护措施下开展灭火或者救人行动。现场应有医疗急救人员,第一时间对受伤官兵实施抢救。

第二十一条 灭火救援行动中,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坚持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

(二)选择正确的进攻路线及方式,采取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实施灭火救援;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施救和被救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工作平台严禁超载;

(四)实施火场破拆时,应当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严禁盲目破拆建筑承重构件,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五)实施火场排烟时,应当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防止造成烟火,扩大蔓延,威胁人员安全;

(六)火场供水中,应当对供水器材、线路采取必要的安全固定措施,保持压力稳定和线路的畅通;

(七)高空救人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设臵护垫、护具,绳索固定时要至少两个支点以上;

(八)建筑物倒塌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 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并正确选择、使用破拆、起重、剪切等救援装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被救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

(九)关阀堵漏时,必须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配合下实施,并采取水枪冷却稀释等安全防护措施;

(十)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洗消后的污水应当妥善处理;

(十一)遇有带电火灾及救援任务时,要及时通知电力部门到场排险,战斗人员要配齐防触电装备,并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严禁使用直流水枪直接灭火;

(十二)根据灾害现场情况,采取统一信号或者联络方式,确保安全撤离。

第二十二条 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中,凡调整战斗力量部署后,必须对战斗人员和车辆装备器材进行清点。

第五章 装备事故防范

第二十三条 各级装备部门和部队,应当严格遵守消防装备安全使用相关管理规定,突出装备采购、仓储、使用管理、改进改装、维修保障、检测检验、退役报废等重要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防止因装备质量缺陷或者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装备事故。

第二十四条 有关装备部门组织装备采购配备立项综合论证,应当着眼灭火救援需求和安全需要,在确保装备作战性能的同时,科学确定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指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履行装备购臵程序,防止装备存在安全隐患。

第二十五条 有关装备部门在拟定装备采购目录或者采购范围时,必须严格审查3C认证、型式检验报告等市场准入资质材料,严禁配备、使用未取得市场准入资质的产品。与厂家签订装备购臵合同后,应当加强质量监控,督促装备承制单位使用成熟技术,提高工艺水平,消除安全隐患。

有关装备部门和装备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加强对装备批量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保证装备符合生产定型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第二十六条 有关装备部门和装备使用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装备改进、改装的管理。装备改进、改装仅限于不影响装备安全性能的小改革、小发明,不得对消防车辆底盘和主体结构进行改动;不得对动力设备、传动装臵、举升装臵、带压设备、电气主体装臵等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装臵、设备进行改动;不得对车辆等大型装备的外观轮廓、负载、总重等关键性技术指标进行改动;不得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改装、改制;不得对侦察、侦测、标定等计量设备进行改装等。

改进、改装装备必须进行试用,严格限定改进、改装装备的试用单位、试用时间和试用程序,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计划、预案和程序实施,切实保证试用单位官兵的人身安全,全面测试 和评估装备的安全性能,作出科学结论。对于改造工作量较大,改造后安全性能不能保证的,必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到指定机构进行质量性能检验,方可投入部队使用。

第二十七条 有关装备部门与装备承研承制单位签订装备科研、采购合同或者协议,应当明确安全标准、安全责任,以及技术维护、零备件供应、产品升级换代、售后服务、安全操作培训等事项。

第二十八条 有关装备部门应当督促装备承研承制单位按照采购合同要求,及时提供详细的装备技术说明书、使用规程和维护修理技术规范,明确编配用途、技术性能、操作程序、维护方法和安全规定,保证各类技术资料配套齐全。战训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装备管理部门,在新装备配发部队的同时,编写下发新装备操作规程。

第二十九条 消防装备进行大宗采购时,订购单位可委托公安部消防局相关部门依据装备采购协议,对装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督促整改,必要时责令停止生产。

第三十条 装备仓储要严格按照储存条件进行管理,定期查验、维护。超过装备保管期限或者装备状况无法判定时,严禁出库装备部队。

第三十一条 有关装备部门要加强装备仓储、使用、维护保养、退役报废等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并定期组织对部队在用装备使 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十二条 操作使用装备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装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要求,不得带故障或者超性能操作使用装备;按照规定对装备进行测试、检测,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出现机械性故障或者造成装备损毁。

第三十三条 公安部消防局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对部队在用装备进行质量抽检,并及时公布检验情况。有关装备部门应当视情组织对采购装备、库存装备、在用装备的质量抽检,切实保证装备技术状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第三十四条 有关装备部门要加强装备维修、校验、标定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装备技术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待修装备进行维修,维修后的装备必须进行相关技术性能的测试、鉴定方可投入部队使用;定期对装备进行相关校验、标定工作,校验、标定后的装备应当在装备明显部位标明校验、标定时间及有效期。

第三十五条 对达到或者超过使用寿命的装备,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作报废处理;需要继续服役的,应当经技术鉴定,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对延长使用寿命的装备,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加强维护保养,控制使用强度和使用频率,确保使用安全。

第六章 火灾事故防范

第三十六条

各级应当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防止人 为因素或者自然原因造成火灾事故。

第三十七条

各级应当加强营区火灾防范和新建营区、新建工程的防火设计审查,按照规定完善消防设施,配齐消防器材,设臵消防和疏散标志,定期进行检查检验、维修保养并及时更新。

第三十八条

部队单位对外出租房地产,应当严格控制租赁用途,严格审查租赁对象和经营范围并与承租方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消防技术规范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得允许在出租的房地产内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必要时终止租赁。

第三十九条

火灾防范,应当突出下列重点单位:

(一)各级指挥机关;

(二)各类仓库;

(三)担负科研试验任务的单位;

(四)集中存放重要装备器材的单位;

(五)有重要文物保护建筑的单位。

第四十条

火灾防范,应当突出下列重要场所:

(一)指挥、信息和通信枢纽等。

(二)会场、礼堂(剧院)、大(中)队营房、办公楼、车库等;

(三)实验室、装备修理车间等;

(四)档案馆(室)、资料室、图书馆等。

第四十一条

各级应当加强对火源的管理与控制,严格遵守 下列安全规定:

(一)使用明火必须避开易燃物体和林区、草场等场所;

(二)严禁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燃料点灯、取火;

(三)严格管控炊事用火、取暖用火、照明用火;

(四)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燃放时间和场所;

(五)进入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前必须收缴火种;

(六)在仓库、礼堂(剧院)、油罐、加油站等场所,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七)在指挥中心、档案馆(室)、资料室、码头等重要场所,限定吸烟区域,设臵明显标志;

(八)定期检修维护电源线路、避雷设施和用电设备,防止用电线路老化和设备年久失修;

(九)严禁乱拉电线和擅自使用电炉、电取暖器等大功率电

器;

(十)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清理作业现场的易燃物品。

第四十二条

部队在礼堂等重要防火场所组织集体活动,或者礼堂借给地方举办重大活动,必须在所有出口指定专人执勤,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发生意外。

第四十三条

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消防设施、器材缺失以及不配套,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定期更换损坏、失效的消防器材,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第七章 船艇事故防范

第四十四条

水上消防部队应当遵守船艇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因组织不力、人员操纵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船艇碰撞、触礁及搁浅、失火、爆炸、舱室浸水等导致船艇倾覆、浸没或者船体、装备器材损坏或者报废,以及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其他船艇损坏等船艇事故的发生。

第四十五条

防范船艇事故,应当重点做好下列活动和可能发生情况的安全防范:

(一)组织大型演练;

(二)船艇触礁、搁浅、沉没;

(三)船艇失火、爆炸或者人员气体中毒;

(四)船艇与其他船只碰撞或者危险接近。

第四十六条

船艇航行时,应当遵守避碰规则、船艇编队运动规则和沿海港口航道特殊规定,加强观察了望,及时通报信息,实施正确机动,防止发生碰撞。

第四十七条

船艇上人员使用明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装卸和使用燃料、电器设备,必须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失火或者爆炸。

第四十八条

船艇出航时,有关指挥和操作人员应当精心准备,熟悉航道、航线等情况,正确操纵,严格执行航行计划,采取有效避险措施,保持水密、稳性、正常浮态,防止船艇触礁、搁浅、沉没。当船艇出现船体破损、舱室进水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船艇损害管制规定,及时采取防沉措施;当船艇即将沉没时,必须按照规定采取避险措施。

第八章 淹亡事故防范

第四十九条

各级应当严密组织水上航渡、游泳训练、水上(或者水下)作业等活动,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严格人员管理,防止因指挥不当、组织不严、违反规定或者意外造成淹亡事故。

第五十条

防范淹亡事故,应当突出下列重点时机:

(一)组织实施游泳训练;

(二)组织实施水上作业、潜水作业;

(三)组织实施水上救援、抗洪抢险。

第五十一条

部队组织游泳训练,应当了解掌握水域情况和人员水性、体能情况,严格把握组织指挥、漂浮器材携带、观察救护等关键环节,做到人员不编组不下水、准备活动不充分不下水、身体不适者不下水、器材装具不检查不下水、观察救护组不到位不下水。

游泳训练应当循序渐进。参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划定区域,不得脱离编组,不得在水中嬉戏、打闹,不得进行与训练内容无关的潜水、跳水等活动。

第五十二条

部队组织水上作业、潜水作业,应当事先了解掌握作业水域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和作业时间,防止蛮干,并随 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水上作业人员应当穿戴救生服,使用安全带,严防意外落水。潜水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质后,方可实施潜水作业。潜水作业时应当穿戴专用防护服,熟悉信(记)号规定,严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

第五十三条

部队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应当合理安排水上输送,指定技术熟练的人员驾驶;运用冲锋舟、竹排、浮桥或者滑道、绳索抢救转移受困群众时,必须安排涉水能力较好的人员执行任务,穿着救生防护服,加强自身防护,防止人员淹亡。

第五十四条

部队应当加强人员管控,严禁私自到江、河、湖、海和水库、水塘、水渠等处游泳、洗澡、捕鱼、漂流,防止人员溺水淹亡。

第九章 触电事故防范

第五十五条

各级应当加强用电安全常识教育,防止官兵因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或者其他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

各级营房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用电的监督管理,督促部队严格执行安全用电规定。

第五十六条

架设输电线路、安装用电设备,必须遵守有关

安全规定,由专业人员操作。营区变压器、架空供电线路、营房室内供电线路等的设计、安装,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具备必要的安全距离和防护设施、警示标志。在坑道、地道、地下 室等处敷设电线,必须固定在墙壁、棚顶或者专用设备内。不得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不得将电话线或者不合格的电线在交流电路上使用。各种动力机械用电,必须接好地线,经常检查维修。

第五十七条

架设输电线路不得带电作业,不得将动力线、照明线与电话线、广播线等混架、交叉或者搭接。严禁在床上架设台灯,严禁在金属物体上拴系电线,严禁在电线上晾晒衣物。

第五十八条

发现电源线断落、破损或者电器漏电,必须立即报告,控制现场,及时安排专业人员检修处理。抢救触电人员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绝缘物品挑开电线。

第十章 中毒事故防范

第五十九条

各级应当加强预防各种中毒常识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日常管理制度,防止因无知或者管理不善,发生气体中毒、食物中毒、生物中毒等各种中毒事故。

第六十条

防范气体中毒、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安装炉具时应当认真检查和试燃,使用过程中应当经常检查,发现漏烟漏气及时修理;

(二)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当安装换气设备,保持通风。

(三)用炉火取暖的房间,必须安装烟筒或者通风扇,保持烟道通畅,封火时不得堵塞烟道;查铺时应当认真检查炉火和室内通风情况;

(四)车库应当安装废气排放设施,严禁在密封的汽车及车库内开着车载空调休息;

(五)在下水道、化粪池、沼气池、贮水池、深水井等区域进行作业时,应当进行安全检测,排除有毒气体,并采取防护措施。

第六十一条

各级应当重点加强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防范,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一)不得采购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食品;

(二)不得食用变质和被污染的食品;

(三)不得将生、熟食品混装、混放;

(四)不得将有毒物品与食品混放;

(五)不得混用制作生、熟食品的厨具;

(六)餐具必须及时清洗消毒;

(七)食品储藏应当防止霉烂变质;

(八)不得饮用不洁净水;

(九)不得食用不明菌类和不明野生植物;

(十)防止食品、饮用水被污染、投毒;

(十一)防止啮齿类动物和蚊、蝇等害虫污染食物;

(十二)食品要留样备查;

(十三)参与食品制作人员不能有以下症状:黄疸、腹泻、呕吐、发烧、可见的感染性皮肤损伤。

第六十二条

防范生物中毒,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针对任务和环境特点,及时进行有毒生物常识教育和自救互救训练;

(二)在山区、丛林执行任务时,应当利用就便器材、工具避开有害植物,防止身体直接接触;

(三)野外活动时,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毒蛇、毒蜂、毒虫等有毒生物的侵害;受到侵害后,应当及时进行科学救治。

第十一章 医疗事故防范

第六十三条

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规定,防止发生医疗事故。

第六十四条

卫生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认定,并定期组织考核。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管理法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医务人员取得执业资格并进行注册后,方可独立从事医疗、护理活动。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务工作制度和医德规范,开展新业务、运用新技术,必须充分论证,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医疗事故的措施,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管,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六十六条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规范药品采购和储存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严防药品受潮、霉烂、变质、虫蛀、鼠咬以及过期失效;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推行合理用药制度;对麻醉、精神、医用毒性、放射性药品的管理,实行并严格落实 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存放、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定期检查的制度,确保账物相符,严禁违规发放;严格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开展计量检定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设备使用安全、准确、可靠。

第六十七条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适时组织医疗事故隐患专项治理,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一)擅自开展新业务、运用新技术;

(二)错用药品、滥用药品、用假药品;

(三)违反药物过敏试验规定;

(四)擅离岗位或者不按规定交接危重伤病员;

(五)带教人员擅自授权实习人员独立诊治;

(六)发生医疗事故后隐瞒不报、推卸责任;

(七)医疗垃圾不按规定处理;

(八)院内感染控制不当;

(九)其他医疗事故隐患。

第十二章 其他事故防范

第六十八条

部队应当结合任务、驻地环境和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暑、冻伤等季节性事故的防范,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

第六十九条

部队在炎热季节,应当适当控制人员的活动量,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在烈日下的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训练、作业和劳动时,应当有饮水供应,并适量饮用 淡盐水;室内或者车、船内,应当保持通风。

第七十条

部队在严寒条件下训练、执勤,应当准备御寒的被装和防冻药品,教育所属人员保持衣、帽、鞋、袜、手套的干燥和清洁,加强手、脚、耳、鼻的保护,训练、作业、劳动休息时不得静立或者坐卧过久,乘坐车辆的人员应当适时活动,必要时缩短室外警戒值勤人员每次执勤时间。

第七十一条 部队应当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的教育、预警和防范机制,在政府部门、上级机关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人员感染和传播疫情。

第十三章 自然灾害防范

第七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驻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制定自然灾害防范措施,配备救生器材,开展紧急避险演练,避免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

各单位应当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相互协调机制和灾情通报机制,加强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

第七十三条

驻沿海以及其它易受台风危害地区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台风工作,及时了解气象预报、台风警报,掌握台风可能登陆的时间、地点、等级,分析预测对部队可能造成的危害,按照规定进入防台风部署,视情组织船艇疏散避风、设施设备加固、人员和物资疏散转移。第七十四条

驻地震带或者震灾频发地区的单位,应当组织官兵学习掌握避震知识,建立健全震灾避险预案,进行必要的避震演练,及时了解震灾预警信息,发现地光、地声和异常现象等震前征兆,冷静判断,迅速上报,视情组织部队安全转移。

发生地震,应当尽量利用地震初期震动到房屋倒塌前短暂的时间差逃离室内;无法逃离时必须遵循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的原则,正确选择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积极寻找出路和通气口,采取敲击和呼救相结合的办法传递求救信号,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和搜救声时不宜大喊大叫,应减少耗氧量,防止吸入大量烟尘而窒息。

第七十五条

驻地易遭洪水、泥石流危害的单位,应当根据驻地的气象、地质、水文情况,做好防范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准备,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和汛情通报,掌握强降雨的中心和范围,了解掌握洪峰形成的时间、地点、走向,分析预测可能造成危害,加强值班警戒,密切监视水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视情组织人员、装备、物资疏散转移。

部队撤离遇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险情,必须加强观察,分组快速通过。情况危急时,指挥员应当果断、迅速组织部队紧急避险。

第七十六条

部队应当在仓库、营房等建筑物采取可靠的避雷措施,科学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并合理设臵避雷针位臵,定期对避雷设施进行技术检测和检查维护,防止雷电等产生的各种 放电现象对人员和装备、财产造成损害。

雷雨天气时,人员不得站在室外突出的高处,不得在树下、电线杆和高压线下避雨、逗留。

第七十七条构的船、艇。

第七十八条

第十四章 附则

本细则所称船艇,主要指公安消防部队水上机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事故防范细则 篇2

研究所工作现场

当前, 我国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事故易发期, 全国范围内各类安全事故不时发生,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杜绝各类违规行为, 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是企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 (简称研究所) 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作为一家火炮技术研发中心, 承担着火炮总体技术、专项技术、新概念火炮技术、基础技术可靠性等领域技术研究和开发。研究所现拥有4个总体研究部和9个专业技术研究室, 是一家集机械、电子、液压、自控、测试、光学、工程力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应用技术研究所和行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研究所研制过程中未知因素多、不确定性大, 且存在易燃易爆危险, 因此, 加强科研项目安全管理, 预防和杜绝事故发生, 对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提升研究所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所来说, 开展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 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和基础, 是从源头上保安全、促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问题寻方法

主要问题

研究所目前虽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 但在研发实际中, 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安全生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随着新概念武器项目的研制、演示验证和型号项目加速立项, 同时研制周期大幅缩短, 技战术指标不断向极限挑战, 安全风险迅速加大。

第二, 科研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和物质潜在能量的一个过程, 而且国防科研项目大多都涉及高毁伤性能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随着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采用, 试验过程中又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从而增大了危险性。

第三, 安全管理稍显薄弱。生产装调和外场试验现场, 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清楚, 岗位安全操作技能较差, 部分员工对新的科研生产方法危害辨识重视不够。

第四, 个别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员工存在侥幸、惰性、逞能等心理, 现场违章行为时有发生。一些新进员工操作技能缺乏, 安全意识不够, 这些都加大了安全管理风险。

因而, 探究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的方式和方法, 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是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现代安全管理研究表明, 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在安全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 其主要通过主动分析系统管理涉及的人、物、环境、制度等存在的问题, 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 用来争取充分的和必要的危险消除和预防时间。对于研究所来说, 开展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 通过将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相结合, 以风险控制为基础, 对科研试验中危险源和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创建作业规范和标准, 可以有效落实责任, 减少甚至杜绝“三违”行为, 从而降低科研试验过程事故发生率;二是通过运用系统管理理念, 能够使安全管理形成对员工、设备、环境、制度构成的安全系统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等, 开展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能够充分考虑上述四个因素, 并以协调的观点来看待安全管理过程, 确保员工安全和职业健康。因此, 研究所于2011年开展了岗位危害因素辨识工作。

岗位危害因素辨识实施步骤

确定辨识依据及方法

研究所以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法监发[2002]63号) 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有关科研、试验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文件、研究所《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等安全管理要求作为辨识依据。

辨识方法主要是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的缺陷等4个方面, 对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辨识, 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判断可能的事故类别与后果, 提出控制措施和作业标准, 最后经员工—班组—基层单位—安全管理部门, 逐级辨识、汇总, 形成岗位安全标准。

制定方案及流程

研究所制定了开展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实施方案和流程图 (见图1) , 具体为:准备—制定辨识方案及流程—辨识培训学习—岗位员工辨识, 填岗位辨识表, 报班组—班组辨识、分析汇总—基层单位筛选、归纳、评审—安全管理部门审核, 组织评审—所内颁布实施—危害因素控制检查、考核—结束。同时, 提出了辨识计划和时间节点, 明确辨识方法和流程, 力求辨识准确到位。

组织辨识培训学习明确辨识要求

研究所组织基层科研生产一线单位的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进行了辨识知识培训, 内容包括: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目录》以及研究所制定的《岗位标准化基本规范》《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基本程序》等。同时, 在研究所网站上建立了“辨识实例”“经验交流园地”等栏目。另外, 还积极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深入基层科研、生产单位, 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和辨识程序指导, 特别要求各单位要关注新技术、新设备等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以提高设计人员的辨识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危害辨识

研究所开展辨识工作坚持“从基层来, 再回到基层去”的原则, 突出科研班组和生产班组不同的岗位危险特点, 以确保辨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科研班组辨识重点在试验 (实验室) 现场, 包括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是否齐全、试验审批程序、警戒区域设置等;生产班组由于主要与机械、设备打交道, 因此, 辨识重点在作业现场。

自开展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来, 研究所各班组积极发动员工, 结合工作实际从个人岗位做起, 查找人的不安全作业行为、设备的缺陷、制度管理上的漏洞以及环境中是否存在地面水、油等隐患, 从身边小事出发全面辨识岗位中的危害因素, 开展岗位、班组间互查,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最后由班组筛选出主要危害因素, 制定控制措施, 形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

各基层单位还成立了包括老专家、班组长、安全员以及技术人员在内的辨识小组, 对各班组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逐一进行审查、评定, 将同工种、同作业岗位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归类, 形成“岗位安全标准”。针对辨识出的危害有害因素及问题隐患, 制定整改措施, 落实责任人, 进行整改。

形成辨识成果

完成以上步骤后后, 由安全管理部门对“岗位安全标准”进行审核, 形成《岗位安全标准》初稿 (示例见表1) , 并在确保其符合“辨识基本准确, 管理要求及控制措施基本到位”要求后, 组织安全专家从安全、技术等方面进行评审, 修订完善, 最终形成包含车工、焊工、喷漆工、表面处理工、库管工、起重工、维修电工、管道工及供电研发系统岗位等在内的50余个标准的《岗位安全标准汇编》, 在研究所内颁布执行。

岗位危险辨识现场

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加强岗位安全标准培训

研究所将辨识成果《岗位安全标准》下发至各相关单位岗位, 并利用基层生产例会等, 开展标准、事故案例等培训学习, 以规范化的岗位行为、作业标准要求员工, 确保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

加强精细化管理开展图示化安全标准作业

研究所借鉴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作业的优点, 开展了图示化岗位安全标准工作, 通过更具操作性的可视化图片、表格等, 规范员工的作业标准, 消除因不良行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危害风险因素信息化管理提升监控力度

研究所结合自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综合管理”中的“安全环保管理”子模块中, 将“危险点辨识、分级审批管理”“危险作业审批”等业务纳入电子化流程, 并加强实时监控, 电子审批, 实现可追溯查询、闭环管理。

加强责任落实及安全标准实施情况考核

对于安全责任及岗位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考核, 主要由各基层单位实施内部自主考核, 以便更贴近、工作实际。各单位主要按照“岗位日查、班组周查、单位月查”的原则开展检查考核, 考核结果上报研究所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并在季度和年度考核中从“约束指标扣减分值”中体现, 直接与员工收益挂钩, 起到了较好约束员工遵守岗位安全标准的作用。

工作成效及发展方向

促进了全员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科研生产发展

安全管理需要各个部门、全员参与才能真正落实。研究所通过辨识活动的开展, 使员工将安全当作了自己的事, 全员管理的思想得到了深入推进, 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稳定发展。自2011年开展辨识工作以来, 研究所已连续3年实现了科研生产事故中“零重伤”目标。

提升了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通过开展危害辨识和岗位图示化安全标准作业, 培养了员工对比发现问题的能力, 使员工更加注意了细节和安全经验的积累, 新员工也能够按照图示化安全标准, 规范自身安全行为。同时, 使员工从安全知识、技能, 以及安全观念、态度等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夯实了管理基础。

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判断和控制

浅析铁路道口事故的防范 篇3

【关键词】铁路道口;事故;防范

【中图分类号】X9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34-01

1 铁路道口安全问题概述

道口安全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道口是任何一条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它是—个涉及多个管理部门(铁路、公路、地方等),由人(驾驶员、交通参与者)、车(机车、汽车等)、设备(道口特性、安全装置、公路几何线形等)、环境(天气、视距、车速等)组成的复杂系统。道口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也是道路运输的危险地段,它直接威胁着交通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2 铁路道口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铁路道口安全的因素中存在着一些确定性因素,如道口几何线形、信号标志等,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天气、车辆状况、车速等。道口事故是随机的,原因也错综复杂,既有人的主观因素的原因,也不乏道口特性、道口环境因素的影响。

3 预防铁路道口事故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建立一套严谨、科学、规范的道口管理模式

3.1.1 进一步提高对道口安全工作的认识程度。在全面认识道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岗位的特殊性和高度责任性的基础上,要全面提高道口岗位的社会地位,把道口值班员列为行车三大重要工种之一,不仅要在人、财、物上给与全面支持,在学习培训、技术定级、工资考核、评先等方面也要给与相应的支持政策。

3.1.2 发挥各级管理职能作用,形成道口安全网络。充分利用安全大检查的有利契机,引导职工从最近实际案例以及检查发现的大量道口安全问题中,加深搞好道口安全重要性以及不断吸取事故教训必要性的认识,强化道口值班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车站、工区要成立道口管理办公室,设专人负责道口安全的监督管理。车间要有一名副主任负责道口的日常检查、管理和考核。坚持按车站(工区)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道口值班员工作情况,进行每日考评打分,每月按分计奖,做到奖有标准,罚有依据。落实道口包保机制,每个班组都要有干部包保;对道口的安全考核,要联挂包保干部。依靠网络机制控制,加强道口的安全管理。

3.2 进一步提高道口看守人员的素质

3.2.1 根据道口岗位的特殊性,制订严格的道口值班员录用标准,规定道口值班员的职业适性条件,并实施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制度。要把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业务熟练,应变能力强的职工选用在道口值班岗位。并定期对他们进行业务强化培训和考核,不断汰劣补优,提高道口值班员素质。

3.2.2 在强化培训中,要把排除故障和故障防护以及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作为技术业务练兵的主要内容,使“先防护,后处理,宁停勿撞”原则及道口故障防护处理方法牢记心中。结合季节特点和道口车流的繁忙程度,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培训内容,避免走过场。每季度对道口值班员的上岗资格要进行综合考评。依据车站、工区对每一名道口值班员的月考核结果和培训考试成绩,确定每一名道口值班员的上岗资格。成绩不合格的实行下岗培训,然后再竞争上岗,以提高道口值班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3.3 严格道口值班员作业标准

3.3.1 严格按照道口值班员一日标准化作业要求进行作业。从交接班开始,要交清设备安全情况及上级有关安全指示,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当班道口值班员要自觉遵守标准化作业要求,遇有天气不良,响铃报警装置故障、行人车辆较多时,要严格室外了望制度,并认真疏导车辆。注意掌握重点车辆的通过,要把超长车、超宽车、超高车、大客车、拖挂车、危险晶车等作为重点监视对象。接到通知来车时,要做到早出场检查道口设备、早疏导来往行人车辆、早关门以防有人抢越道口。

3.3.2 要协调机务部门的配合,要求司机牵引车辆接近道口前,要多看、多鸣,时刻保持高度警觉;要死盯线路两侧,随时注意过往行人车辆动向,并做好遇紧急情况随时停车的准备。要求车站调车组有通过道口的调车作业时,要全部接通车辆风管,前端安装紧急制动阀,一旦发现行人车辆抢越道口,要立即拉动紧急制动阀紧急停车,确保行人、车辆的安全。

3.3.3 加大对监护道口及无人看守道口的监管力度

一是监护道口选聘的道口员必须到车站(工区)进行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方准持证上岗;凡超龄、身体不能胜任工作需要的不准选聘。

二是与监护员签订安全协议,对于工作失职造成事故的、上岗打盹睡觉、有作业不出务等严重“三违”的一律解聘、辞退,给我处造成经济损失的要赔偿一切经济损失。

三是对无人看守道口,车站(工区)应结合作业繁简和人、车流的疏密程度,分季节、分阶段指派邻近岗点的人员进行监护,并要求上岗时佩戴标志,检查设备,清扫轮缘槽,看护道口。如果道口的设备状态不良或监护期间发生路外伤亡事故时,对监护人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3.4 加大道口科技投入,强化设备管理、消除设备隐患

进一步采用成熟、实用、可靠的新技术、新设备,加大科技含量,改善硬件条件,不断提高设备保安全的能力。车站(工区)实行对道口设备、防护设施定期巡视、检修、测试制度,车站(工区)分管道口人员要对道口短路刀闸和故障报警器每月检查测试1遍,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设备单位进行整修。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给设备单位发设备整修通知单,并对道口设备负有监护保管的责任。遇有外界损坏、偷窃设备时,要将肇事者扣留并送交有关部门处理。如因看守(监护)人员失职造成设备损坏的,追究看守(监护)人员的责任。对响墩、火炬等非常防护备品定期检查,发现有失效过期的备品要立即更换。与设备单位勤沟通,使道口经常保持标志齐全,字迹清楚,护栏完整、涂刷醒目,达到提示和防护的作用。加大道口及其设备的更新、改造的力度。

3.5 整治环境、规范揭挂

3.5.1 对道口环境进行整治,对影响了望的树木和房屋进行了砍伐和拆迁,对距离弯道太近的道口,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非常情况下道口安全。对道口值班房内外的环境卫生要治理整顿,做到美化、净化、绿化。按季节需要,向道口值班员提供采暖、降温、遮凉、驱蚊等必要的设施和物品。

3.5.2 道口值班房内应做到“应知必会内容全部揭挂上墙”,统一“七揭挂、三本、一牌、一单”(七揭挂:道口员岗位责任制、道口安全措施、道口防护处理办法、防护分工示意图、道口作业“十程序”挂图、道口信号工具及备品一览表、道口防护用品使用方法、道口发生故障时有关工种协调配合处置预案。三本:交接班记录本、干部巡视检查记录本、设备检查检修记录本。一牌:安全揭示牌。一单:道口设备整修通知单)。

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细则 篇4

2017年6月

十六、齐齐哈尔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细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齐齐哈尔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的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石油、昆仑能源及黑龙江分公司相关管控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机关及所属场站。

第三条 根据上级公司有关规定,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作实行昆仑能源公司、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分级负责体制。我公司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的责任主体。第四条 在上级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通过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者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第六条 环境安全隐患,是指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管理制度等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1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管理上的缺陷或者物的危险状态。第七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及时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或者监控运行,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第八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环保优先、安全第一、综合治理;

(二)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全员参与;

(三)全面排查、分级负责、有效监控。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九条 公司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环保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第十条 公司HSE(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审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并督促立项整改。第十一条 公司HSE(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是安全环保隐患整改的日常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2

(一)负责组织事故隐患的调查和评估;

(二)编制事故隐患整改计划;

(三)牵头组织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审查;

(四)建立各类事故隐患动态台帐;

(五)督查事故隐患整改,并分级挂牌督办。第十二条 公司机关部室的职责:

(一)生产运行部负责安全环保隐患整改前后的生产协调,对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整改前的监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二)市场开发部负责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整改资本化项目的投资计划上报;

(三)财务资产部负责安全环保隐患整改项目的资金落实;

(四)工程项目部负责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整改施工质量管理和项目竣工验收管理;

(五)其它部门应按安全生产职责要求,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整改的相关工作。第十三条 建立安全环保隐患管理台帐,实施隐患立项、销项整改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实行分级动态管理。第十四条 作为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的责任主体,公司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修订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规章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岗位员工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3

(二)定期开展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如实记录和统计分析排查治理情况,按规定上报并向员工通报;

(三)组织编制和上报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建议计划;

(四)负责权限范围内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审批和组织开展后评价工作;

(五)编制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六)监督、检查和指导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七)负责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监控措施的落实和事故隐患治理的跟踪检查,并分级挂牌督办;

(八)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第十五条 公司将建设项目、场所、设备进行发包、出租时,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HSE)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各方对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监控职责。公司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第十六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在未整改或销项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监控管理,所属单位应当明确本单位规划计划、财务预算、生产组织、工艺技术、机动设备、工程建设、安全环保等职能部门在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做到责4

任明确、任务具体、齐抓共管。第三章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与评估 第十七条 公司定期开展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评估,按照事故隐患等级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第十八条 将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应当与日常管理、专项检查、监督检查、HSE体系审核等工作相结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日常事故隐患排查;

(二)综合性事故隐患排查;

(三)专业性事故隐患排查;

(四)季节性事故隐患排查;

(五)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事故隐患排查;

(六)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七)其他方式。第十九条 在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时,可以选用现场观察、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技术方法。第二十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频次:

(一)现场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巡检,及时发5

现并报告事故隐患;

(二)基层场站结合班组安全活动,至少每周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三)公司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第二十一条 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及时组织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

(一)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者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二)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三)区域位置、物料介质、工艺技术、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者操作参数等发生重大改变的;

(四)国家、地方政府有明确要求或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发生安全环保事故或者获知同类企业发生安全环保事故的;

(六)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第二十二条 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对排查出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及时录入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信息管理子系统,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报告。6

第二十三条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事故隐患的风险等级。评估风险的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参照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规定执行,评估结果应当形成报告。第二十四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现状;

(二)事故隐患形成原因;

(三)事故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四)事故隐患风险等级;

(五)事故隐患治理难易程度分析;

(六)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第四章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 第二十五条 所属场站对发现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应当及时上报,公司将组织及时治理,对不能立即治理的事故隐患制定和落实事故隐患监控措施,并告知岗位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监控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证存在事故隐患的设备设施安全运转所需的条件;

(二)提出对生产装置、设备设施监测检查的要求;

(三)制定针对潜在危害及影响的防范控制措施;

(四)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7

(五)明确监控程序、责任分工和落实监控人员;

(六)设置明显标志,标明事故隐患风险等级、危险程度、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第二十六条 对威胁生产安全、环境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公司将立即停产、停业整改。第二十七条 公司主要负责人根据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评估结果,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第二十八条 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基本情况,包括事故隐患部位、现状和治理的必要性;

(二)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三)治理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四)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五)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六)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七)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第二十九条 所属场站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8

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第三十条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公司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办法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场站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企业和人员安全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地方政府和公司有关部门报告。第三十一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资金应当专款专用。资本化支出项目,在设备设施检测、事故隐患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按照公司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项目立项审批程序。费用化支出项目,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第三十二条 禁止下列项目挤占事故隐患治理资金:

(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环保设施,以及投产运行3年以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产生的事故隐患;

(二)与事故隐患无关的搭车、扩能增容和技术改造;

(三)借事故隐患治理新建建(构)筑物、新建装置设施、购置更新生产设备等;

(四)新增工业电视、警示标识等;

(五)购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消防器材等;

(六)安全环保评价、等级评定、检测检验、体系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等。9

第三十三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计划下达后,公司将严格按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组织实施。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物资采购、施工管理、资金使用、变更管理等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公司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四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按照“谁审批、谁督办”的原则,实行上级公司、公司分级挂牌督办,各级督办单位将明确督办领导和业务部门。督办内容主要包括:

(一)治理资金使用情况;

(二)项目形象进度;

(三)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四)存在问题与纠正情况;

(五)治理效果。第三十五条 各级督办领导和业务部门应当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现场检查等方式督办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掌握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公司将在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中及时更新事故隐患治理进度,并定期向员工通报。第三十六条 因存在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被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将组织对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向原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第三十七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完成后,项目10

审批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的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应当及时销项,并录入昆仑能源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信息管理子系统。第三十八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验收时,项目审批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五不验收”,即:项目变更不履行程序不验收、治理项目不符合安全环保与节能减排要求不验收、挪用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项目不验收、违反事故隐患治理原则搭车和扩能的项目不验收、项目竣工不进行效果评价不验收。第五章

监督、责任与考核 第三十九条 公司将平均每半年对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安全环保先进单位考核评比。第四十条 公司将对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环保绩效考核。对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四十一条 对于及时发现报告非本岗位和非本人责任造成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应当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公司违纪违规行为处11

分规定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存在事故隐患隐瞒不报、未采取防范措施或者监控、整改不认真的;

(二)事故隐患监管不到位引发事故的;

(三)事故隐患治理不及时、不到位的;

(四)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变更没有及时上报的;

(五)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的;

(六)在事故隐患治理后又出现新的事故隐患或者发生安全环保事故的;

(七)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存在事故隐患的;

(八)事故隐患治理资金没有专款专用的;

(九)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第四十三条 对存在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没有治理,禁止批准立项新项目(工程)。第六章

医疗事故鉴定细则及申请书 篇5

1、什么是医疗技术鉴定

医疗纠纷发生后,为了明确与纠纷有关的医疗技术问题,委托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医学及法律知识与技能对这些问题进行鉴别、判定的活动。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1)是与特定事件或案件相关联的活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没有具体针对性的科学技术活动。2)活动的目的明确指向与医疗纠纷有法律上的关系的医疗技术问题。不是纯法律问题,往往也不是纯医学问题,而是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3)并不单纯是鉴别和判定活动,起码还包括委托活动,离开了委托的鉴定活动就是一般的科学活动,不具有鉴定意义。4)具有科学性和主观性双重属性,鉴定作为一项科学活动,运用科学知识与技能研究解决特定的科学技术问题,属于科学活动的范畴,但鉴定结论最终只是鉴定人主观世界对客观问题的反映,不仅与鉴定人的科学技术水平,认识自然的能力有关,还与鉴定人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有关,甚至与鉴定人的道德水准,价值观念有关,具有明显的主观属性。

2、医疗技术鉴定的种类

根据鉴定权支配力量的不同,鉴定可分为:自行鉴定、行政鉴定、司法鉴定。自行鉴定是公民对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争议的专门性问题委托专业性的检测机构或相关专家进行检验、评价、与判断,从而为争议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而从事的一项活动。行政鉴定是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行政执法或依法处理行政事务纠纷时,对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委托所属的行政鉴定机构或法律法规专门指定的检验、鉴定机构进行检验、分析与评判,从而为行政执法或纠纷事件处理、解决提供科学依据而从事的一项行政活动。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中人民法院依其职权,或有关诉讼参与人的请求委派具有专门知识、技能或特别经验的人,对案件中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从而为诉讼案件的公正裁判提供科学依据而从事的一项诉讼活动。

3、医疗技术鉴定的效力

自行鉴定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医疗纠纷处理的依据,行政鉴定是行政机关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如果没有争议,经法院审查合法,也可以作为诉讼案件定案依据。司法鉴定除具有一般鉴定的属性外还具有司法权威性,在对鉴定结论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司法鉴定作为司法活动往往行使最终决定权,司法鉴定通常还作为法官认证的工具,实践中通常以司法鉴定结论作为裁判的依据。

4、谁有权提起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以下两个主体有权提起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一、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对于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发生于两种情形之下。一种情形是,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医疗机构应当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另一种情形是,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此处所指的当事人是指医患双方的一方或双方)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

上述两种情形都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是指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于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复杂性等特点,卫生行政部门难以判定医疗纠纷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因此,大多数情形下需移交医学会进行鉴定。

5、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依据是:

(1)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涉及医疗卫生管理,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二章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

(2)医疗卫生管理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的涉及医疗卫生管理,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章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放射药品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3)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规章,是指卫生部等国务院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的涉及医疗卫生管理,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章第二节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进口药品管理办法》、《生物制品管理规定》、《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等。

(4)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是指根据医学科学原理和长期医学实践制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护理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技术标准。

6、在哪些情形之下专家鉴定组成员应当回避

回避是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参加医疗事故争议技术鉴定的专家鉴定组成员,与医患双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鉴定的公正性时,应当自行退出或者依照医患双方中任何一方的申请退出该争议鉴定的制度。专家鉴定组成员应当回避的情形有三种:

(1)是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如果专家鉴定组成员是医疗事故争议的当事人或者近亲属,应当回避。首先这里的当事人是指因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双方,既包括医疗机构,也包括患者。由于医疗机构是法人组织,因此专家鉴定组成员作为医疗机构这一方的当事人,则可以理解为是医疗机构的员工。其次,这里的近亲属是一个法定概念,一般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1988年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通知试行)第12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的。

这里说的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一般是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结论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损害专家鉴定组成员的经济利益、学术地位、名誉声望等,包括参加过引发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行为的会诊、医疗事故争议初级鉴定等。

(3)与医疗事项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这里说的其他关系,是指上述两种关系以外的其他比较亲近或者密切的关系。

7、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如何作出的

鉴定结论的作出应当以超过半数专家的意见作为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在鉴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每一位专家的意见,对于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判定依据等,应当让每位专家鉴定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将每位成员 的意见详细记录。在作出鉴定结论时应当以超过半数专家的意见作为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当选举一名成员负责记录工作,记录的内容包括鉴定时间、地点、专家组成员名单、医患双方当事人陈述、专家询问、双方当事人作答、每位专家的意见、讨论情况、鉴定结论、专家询问、双方当事人作答、每位专家的意见、讨论情况、鉴定结论、结论依据等内容,记录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记载鉴定全过程,完成记录后应有每位专家组成员的签名。

8、医疗鉴定的时间期限: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也就是说如果是现在申请鉴定,医学会正式受理后60日内应该拿到鉴定书。

9、医疗事故的鉴定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格式:

一、写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出生年月、职业、住址、电话等);

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三、申请事项;

四、事实和理由;

五、证据材料。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单位名称(要写全称),地址,联系电话。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职务。

申请事项

申请对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医疗纠纷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事实和理由

××××年×月×日,申请人到被申请人处就诊,因____(写明事实经过及要求申请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理由,可分两段写,第一段写事实,第二段写明理由。)

此致

×××卫生局

申请人:×××

××年××月××日

附:证据材料____。

二、要提交的材料

当事人和医院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提供所需的材料: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二)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医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细则 篇6

第一章 总则

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及相关规定,继续深化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融入到医院中心工作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增强预防腐败工作实效,针对我院“学、查、防”活动中查找出的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和“以病人为中心”这一宗旨,筑牢反腐思想防线,并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贯穿到党风和行风实际工作中,加强领导干部、职工自觉防范、抵御腐败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为医院的发展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针对医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重点岗位人员及全体职工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化中的腐败问题,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综合治理等措施,依托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循环管理机制,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

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涉及的主要风险包括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重点岗位人员及其他人员不能廉洁自律的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药品设备采购、工程项目建设廉政风险。

第二章 组织领导及管理程序

五、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在医院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党政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领导小组成员是:

组 长:蔡 雄

副组长:王先安、胡元汉、符 雄、符 东

成 员:杨永钦、朱厚霞、陈荣益、何 毅、邓丕兴、郑 锦、陈龙弟、陈菊贞、潘 敏、罗姜平、周 彦、王 丹、林 勇、陈 勇、张恒和、张恒海、邹 扬、张 斌、叶胜业、谢瑞雄、杨 渊、甘本峰、黎 炜、杨思谋、黄茂芳、邓明瑞、王大学、郑如雄、林雪辉

领导小组下设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院办公室、主任由邓丕兴担任。

六、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⒈制定计划。根据医院工作特点,结合医德医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围绕医院中心工作,针对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廉洁自律等方 2 面的不足,以预防、监控和处置为手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

⒉落实执行。针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的不同风险,按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和综合治理,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防止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⑴前期预防。按照岗位职责和相关的制度规定,查找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防范措施。

⑵中期监控。建立信访举报、群众评议机制;落实制度自查、督查机制;完善提醒预警机制等,对违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及时进行控制,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⑶后期处置。对在中期监控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情况和调查出的问题,采取约见谈话、“三书”告勉(党风廉政告知书、提醒警示通知书、限期整改问责书)、警示教育、整改纠正等形式进行处置,防止腐败情况蔓延扩大。

⑷综合治理。综合采取单位治廉、家庭促廉、社会监督等方式,进行党风廉政综合治理。

⒊严格考核。遵循分期监督、分级考核的原则,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和执行之后,按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考核标准,结合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要求,进行分层次的考核。

⒋内容修正。根据考核结果,纠正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制度,修正风险内容,改进执行措施,总结推广经验,实施奖优惩劣。

第三章 思想道德风险防范

七、思想道德风险是指因教育不到位以及自律不严格,使干部职工在思想上产生腐败动机的可能性。

八、思想道德风险主要表现: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淫逸;违反医疗行业道德规范,泄漏患者病情等个人隐私情况及医院机密;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

九、防范思想道德风险,要着力抓好学习教育、强化作风建设、加强人文关怀,实施对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日常监督。

(一)前期预防阶段

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性教育、法纪教育、廉政教育、作风教育、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层干部培训制度、职工政治学习制度等。通过党课、医德课、培训、讲座、电化教育、参观学习、专题座谈及研讨等多种形式,完善学习教育内容,并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让全体干部职 4 工自觉接受各类教育,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筑牢思想防线,严控思想失防。

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营造良好医院风气

一是严格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相互评议、查找问题、纠正不足;二是强化党支部委员联系制度,定期深入联系的科室,与党员干部促膝谈心,虚心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三是认真执行院领导接待制,接待患者及家属的问询和投诉,听取在就医过程中的意见及建议,及时掌握各科室情况,随时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注重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直接听取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五是规范职工诉求办理网络,医院工会主席负责接待院内职工关于劳动关系、安全生产、工资保险、民主管理等方面涉及职工权益的问题诉求,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六是完善领导干部“三访”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化解矛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⒊注重医院文化建设,体现人文关怀

一是利用党员组织生活、职工政治学习、党员大会、职工大会等有利契机,开展党风廉政知识学习、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理论的宣传教育,打造廉政风险防控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充分利用院刊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气氛,开展警示教育。三是大力培养先进典型,通过先进评选等活动,最大化 5 地将教育成果转化成风险防控成果,在全院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四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干部职工;对于生病、住院、有困难的职工,及时进行走访慰问,解决后顾之忧,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二)中期监控阶段

⒈完善监控手段,掌握党员干部思想状况

每年按时开展述职述廉工作,掌握党员干部自我认识到的缺点与不足;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职代会、民主测评、群众评议等方式,掌握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院长信箱、信访举报等手段及舆论监督的方式,掌握群众举报、社会反映的问题,认真处理信访举报,及时发现和调查违法违纪线索;深入开展问卷调查,及时掌握群众对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的评价;定期开展行风自查、检查、互查等工作,有效监控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⒉保持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及时化解存在的思想问题 保持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通过谈心谈话、思想交流等形式,随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在职务任免、岗位调整、家庭发生重大事项等人生重大关口时,及时进行谈话、警示、告诫,及时化解可能存在的思想问题,维护大局稳定。

(三)后期处置阶段

对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不按照规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情节轻微的;民主测评中满意率较低的;在廉政风险管理工作中发现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提醒的,通过信访约谈、询问函、重点提醒等方式进行警示提醒。医院纪检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对所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防止其继续发展。

第四章 岗位职责风险防范

十、岗位职责风险是指干部职工在行驶岗位职责所规定的权力过程中,由于监督不力、自律不严、教育不够而产生消极腐败行为的可能性。

十一、岗位职责风险主要表现:不履行岗位职责、“一岗双责”,或履行责任不到位;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违反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放任;失职渎职、不作为或者滥用职权乱作为等。

十二、防范岗位职责风险,要明确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工作责任和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加强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加强“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执行力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定期报告上级纪检监察机关。

(一)前期预防阶段 ⒈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力度

在每年年初以及岗位调整、干部聘任时,及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具体责任,年终对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⒉实行公开,促进民主管理

按照党务政务公开的要求,继续加大党务、院务的公开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将各级干部的岗位职责和职务职责以及识别出的风险点公开,党员干部要针对廉洁从政、履行“一岗双责”、强化自身作风建设等方面做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二)中期监控阶段

⒈强化干部管理工作

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机制,对医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监督,在干部任用上要坚持民主推荐、公开选拔、严格考察与认真测评等有效方式,规范选拔任用程序和管理监督力度,提高工作透明度,确保干部考察的全面性,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肃追究用人失察失误者的责任。

⒉严格财务审批制度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规章制度,重要经费支出,特别是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建立、健全医院内控、审计制度,加强收费管理,防止漏收漏记。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对各部门、各科室的成本控制状况,要开展经常性审查,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支出。

⒊规范招投标管理

建立医院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制定并认真执行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规范招投标工作流程。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招投标工作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⒋强化药品使用管理

规范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药事委员会职能,加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监督、监测,对全院用药情况定期进行公示。规范药品采购工作,严格执行新药采购审批流程。禁止任何人为医药代表统方。

5.落实窗口责任制

医务科、医院办公室、医院党办等作为接待矛盾纠纷的第一窗口,要有专人负责,对每件来信、来访100%记录,及时调查处理、归纳整理、综合分析,将结果反馈给本人,查缺补漏、纠正不足,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6.执行纪检督查制

医院纪检负责全院职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督查工作,对来访信访件,件件登记,有访必督,限期答复,使群众来信来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和党风监督员座谈会,加强党风和行风建设,接受群众监督,掌握第一手资料,对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信息监测。

(三)后期处置阶段

将廉政风险防范纳入中层以上干部履行一岗双责的考核之中,形成新的考核机制。在具体考核中,采取上级监管 9 下级,平级互相考核,下级监督上级相结合的考评办法,保证考核的实效性。

对干部职工存在苗头性、倾向性但又不构成违纪违法问题的,采取警示提醒、诫勉纠错等手段,帮助和督促其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诚心接受批评、整改到位的,予以了结;整改不力或问题较大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追究。

第五章 制度机制风险的防范

十三、制度机制风险是指医院因为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管理不到位,使干部职工在工作或生活中发生消极腐败行为的可能性。

十四、制度机制风险主要表现:医院不能根据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需要,及时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能依照形势变化和医院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制度,使制度失去可操作性;不能制定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无法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不按制度办事,影响工作开展,导致工作出现重大疏漏或问题。

十五、防范制度机制风险,要建立综合监督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落实现有各项规章制度。(一)前期预防阶段

⒈及时查缺补漏,加大源头治理力度

在干部职工工作岗位发生调整、工作重点发生变化、遇有临时性重大工作时,要及时修订风险点,努力掌握廉政风险防控的变化规律,调整相应的防控手段,从源头治理,保证做到风险防控的准确到位。

⒉深入学习《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实施细则》 在各种会上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省委《实施办法》和《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廉政准则》等内容,深入研讨,掌握精神实质;在全院职工中广泛宣传《医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做到人人皆知;通过医院简报登载相关规章制度,形成氛围,促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二)中期监控阶段

⒈梳理规章制度,强化制度体系建设

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理清各项工作程序,分析各个工作环节的风险点和岗位职责、思想道德风险点,修订各个环节的防控措施和原有的规章制度,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编制医院廉政手册,实现用制度和机制预防风险的发生,有效处置风险的出现。

⒉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贯彻执行力

医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部门、各科室制度机制贯彻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抽查、评估,发挥监督作用。

(三)后期处置阶段

对制度机制建设中存在苗头性、倾向性但又不构成违纪违法问题的部门和个人,采取警示提醒、诫勉纠错等手段,帮助和督促干部职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诚心接 受批评、整改到位的,予以了结;整改不力或问题较大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追究。

第六章 考核内容及方法

十六、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标准

1、科室领导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好,机制健全,责任分工明确,界定风险准确。

2、本科室廉政风险的前期防范、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没有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群众满意度高。

3、本科室能够认真自查自纠,自查报告客观真实,查找问题准确,结果运用有效,相关档案齐全。

4、注意总结和研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不断修正廉政风险内容,完善措施,改进工作。

十七、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方法

1、自查

各科室根据医院的统一安排,按照考核标准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评估,重点是差距分析,量化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⒉检查评估

医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各科室廉政风险管理工作自查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和考核。采取听科室负责人汇报、召开座谈会、组织民主测评、进行问卷调查、12 检查相关材料等方式,对全院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情况上报医院党委、反馈各科室。

⒊建立干部廉政档案

对干部职工建立廉政档案。个人廉政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职务(职称)任免、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情况;干部职工个人应申报的相关事项及变更情况等。依据廉政档案记录考核干部职工的廉政信用度,综合运用于选拔、任用、考核等工作中。

十八、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结果运用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结果将作为评价各部门、各科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

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评中,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科室给予表彰;对考核结果为“不及格”的科室,以书面形式下达整改通知,督促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并通过跟踪回访强化监督,保证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对拒不落实或者落实廉政风险防范措施不力的部门、科室,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对于发生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除严肃惩处违纪违法人员外,要加大对负有失职责任的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

第七章 附则

十九、本实施细则由医院党支部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如何防范煤矿斜巷跑车事故 篇7

煤矿斜巷的运输环节多、路线长、分布广、应用的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有的小绞车还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 这些不利的因素易导致各种运输事故的发生, 其中, 斜巷跑车事故是危险性最大的, 也是较易发生的事故。本文通过分析斜巷轨道跑车事故的发生原因, 总结出了防范斜巷轨道跑车事故的一些措施。

1 斜巷轨道跑车事故的危害

斜巷跑车会给煤矿生产带来损失, 造成人员伤亡:

(1) 在发生跑车的斜巷下方如有行人或其他作业人员, 将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

(2) 倾斜井巷发生跑车时, 多为重车或超重车, 除可能造成车辆、轨道、巷道的损坏外, 还可能撞坏电源主线路, 风、水干管等重要设施, 可导致矿井生产中断,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 发生跑车事故时, 可能撞坏电缆等线路, 导致短路而发生火灾事故。同时, 金属机械的摩擦碰撞产生火花, 在煤矿井下是十分危险的, 可引起井下瓦斯、煤尘爆炸。

2 斜巷跑车事故的原因

2.1 钢丝绳断裂跑车

(1) 钢丝绳受损, 强度降低:钢丝绳断丝数超过规定;密封钢丝绳外层钢丝厚度磨损过限;钢丝绳锈蚀过限;钢丝绳出现硬弯或扭结。

2) 钢丝绳张力过大:矿车超载或矿车数量超限;在运行中刮卡车辆;拉掉道车辆。

2.2 连接件断裂跑车

(1) 连接件有疲劳隐裂或裂纹, 造成跑车。

(2) 刮卡车辆, 张力过大, 或使用不合格的连接件。

2.3 矿车底盘槽钢断裂跑车

(1) 底盘槽钢锈蚀过限, 疏于管理, 未发现。

(2) 超期服役, 疲劳过限, 或遭受严重脱轨冲击形成隐患。

2.4 连接销窜出脱钩跑车

(1) 轨道或矿车质量低劣, 车辆运行中严重颠簸或脱轨, 导致脱销跑车。

(2) 轨道有杂物或结冰等造成车辆颠簸, 导致脱销跑车。

2.5 制动装置不良引起跑车

(1) 由于制动装置故障引起制动力矩不足, 闸不住车而造成跑车。

(2) 由于对保险闸制动力矩调定不当引起保险闸制动减速度或力矩过大, 造成冲击断绳跑车。

2.6 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职, 特别是信号把钩工、绞车司机的严重失职造成跑车

(1) 把钩工没有挂钩或没挂好钩就将车组放行, 造成跑车。

(2) 在未关闭阻车器挡车装置的情况下, 推车人盲目推车, 矿车过变坡点后跑车。

(3) 在下放重物时, 绞车司机违反操作规程, 在电动机不给电的情况下放飞车, 造成带绳跑车。

3 斜巷跑车事故的预防

对倾斜井巷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中吸取教训, 有针对性地对倾斜井巷运输事故进行有效的防治, 对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要提高斜巷轨道运输安全, 除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外, 以下几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3.1 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 定期检查、检修各环节设备, 保持处于完好的状态

(1) 使用合格的、达到规定安全系数的钢丝绳, 定期检查钢丝绳的磨损、锈蚀和断丝情况, 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

(2) 线路中的托绳轮应完整、齐全、转动灵活。矿车的连接装置必须可靠, 矿车之间的连接、矿车与钢丝绳之间的连接, 都必须使用不能自行脱落的连接装置, 倾斜井巷提升必须加装保险绳。

3.2 严格按规定设置斜巷安全设施

3.2.1 斜巷串车提升的安全规定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 在倾斜井巷内安设能够将运行中断绳、脱钩的车辆阻止住的跑车防护装置。

(2) 在各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运行车场或区段的阻车器。

(3) 在上部平车场入口安设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挂钩地点的阻车器。

(4) 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 安设能够阻止未连挂的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

(5) 在变坡点下方略大于1列车长度的地点, 设置能够防止未连挂的车辆继续往下跑车的挡车栏。

(6) 在各车场安设甩车时能发出警号的信号装置。

上述挡车装置必须经常关闭, 放车时方准打开。兼作行驶人车的倾斜井巷, 在提升人员时, 倾斜井巷中的挡车装置和跑车防护装置必须是常开状态, 并可靠地锁住。对这些安全保护装置要经常检查、试验, 要做到灵活可靠, 安全运转。

3.2.2 斜巷绞车提升必须遵守的规定

倾斜井巷使用绞车提升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 轨道的铺设质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五十三条的规定, 并采取轨道防滑措施。

(2) 托绳轮 (辊) 按设计要求设置, 并保持转动灵活。

(3) 倾斜井巷上端有足够的过卷距离。过卷距离根据巷道倾角、设计载荷、最大提升速度和实际制动力等参量计算确定, 并有1.5倍的备用系数。

(4) 串车提升的各车场设有信号硐室及躲避硐;运人斜井各车场设有信号和候车硐室, 候车硐室具有足够的空间。

3.3 加强斜巷轨道运输的日常管理

(1) 要对斜巷的打运能力进行核算, 根据绞车、钢丝绳、斜巷度数、每车重量核算出打运各种物料的牵引车数, 并严格按核算的牵引车数打运。

(2) 运送物料时, 开车前把钩工必须检查牵引车数、各车的连接和装载情况。牵引车数超过规定, 连接不良或装载物料超重、超高、超宽或偏载严重有翻车危险时, 严禁发出开车信号。

(3) 绞车司机在开车前要详细做好各项检查, 特别是制动装置要灵活可靠;在操作时松闸与紧闸要平稳过渡, 运行中密切注意钢丝绳的运行情况, 出现异常应紧急停车。

(4) 必须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 行车不行人”制度, 打运时人员必须进入躲避硐室。收到信号不明确时, 不得发送开车信号。信号发出后要观察提升情况, 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要及时发出停车信号。

(5) 处理掉道车辆时, 不要使用绞车强行复轨。

(6) 车辆停稳后方可摘挂钩, 严禁车未停稳就摘挂钩。当摘不开、挂不上时, 严禁蹬绳操作。

(7) 在斜巷中施工或运送超重、超高、超长、超宽的设备、材料等物件, 必须有安全提升措施, 并严格按照措施规定进行操作。例如:超重设备必须要减少挂车数, 符合斜巷打运能力。

3.4 开展安全技术培训, 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在各岗位的工人应分期分批地进行脱产技术培训, 使他们了解所担任工种有关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设备性能技术特征和操作中的安全规定, 以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持证上岗, 严格岗位责任制, 增强工人的责任心。

3.5 加强连接件的安全检验

连接件的安全检验, 应按制造、使用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

3.5.1 加强产品质量检查

为提高连接件的制造质量, 一方面应采用合适的材质和合理的制造工艺, 另一方面须坚持按标准进行质量检查。

制造厂必须具有符合计量标准要求的材质化验和材料物理机械性能试验的手段, 对重要的连接件 (如人车连杆等) 须进行探伤检验。工厂的检验部门, 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工厂标准以及行业或国家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查, 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

3.5.2 检测中心检验

国家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负责对连接件进行有关的检验。这一检验包括两方面:对产品进行例行检验;对制造厂家的制造能力进行核定, 对合格厂家发给合格证明。

检验中心对制造厂生产的新产品要进行产品质量检验, 对检验合格的产品发给检验合格证。对于批量生产的产品 (如矿车链环等) , 要在合格证有效期间内实行抽样检验。

3.5.3 使用中的检查和试验

倾斜井巷运输用的钢丝绳连接装置, 在每次换钢丝绳时, 必须用2倍于其最大静荷重的拉力进行试验;矿车连接装置至少每2年进行1次2倍于其最大静负荷的拉力试验。

摘要:跑车事故是煤矿斜巷轨道运输事故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事故。本文通过分析斜巷轨道跑车事故的发生原因, 总结出了防范斜巷轨道跑车事故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煤矿,斜巷,跑车事故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1, 2.

民爆安全事故根源和防范措施探究 篇8

一、民爆企业安全事故的一般性原因

综合民爆生产企业的各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差。具体表现为:职工对安全重视不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总是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却不知一旦因自己违章发生事故,所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可能伤害他人,或因他人违章,自己也会被伤害。

2、明知故犯。从事故调查中,可以发现,出现违章行为,违章者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违章的,只是图省事省力。存在侥幸心理,见别人这样做没有发生事故,认为自己这样做也不会发生事故,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80%的事故发生是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

3、愚昧无知,盲目蛮干。具体地讲,一种是生产指挥人员对安全知识和安全制度无知,在生产过程中违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瞎指挥,强迫命令,冒险蛮干;另一种操作者没接受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对安全操作一知半解,自我保护能力差,在生产过程中违章操作,随便进入危险区域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人身伤害事故。

4、习惯性违章。形成的习惯性违章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新职工入厂没有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之不能规范操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二是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严,责任制没落到实处,规章制度没有约束力,使操作者对违章操作习以为常;三是检查不及时,使违章行为不能得以纠正,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5、安全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达不到安全要求,本质安全可靠性低。还有就是民爆生产的专用设备长时间运转,得不到有效的检查和维护,产生设备故障,从而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二、从民爆行业现状反映事故深层原因

1、我国民爆生产企业的分布现状。目前我国有生产企业394家,其产品已形成包括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工业索类火工品、油气井用爆破器材、地震勘探用爆破器材等8大类、39个品种、378个产品,广泛应用于采矿、能源、建筑、交通、农林、水利、地勘、化工以及国防建设等领域。经营企业1728家、使用单位13.5万个、储存库房5.4万个。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管理的规范,我国民爆安全生产状况从总体上讲,出现了不断好转的局面。但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三分之二以上的炸药生产厂家还没有进行技术改造,继续沿用几十年前的轮辗机和手工装药设备。雷管和索类生产也是手工作业多、人员密集,本质安全水平不高,与国外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工艺相比差距甚大,进行安全技术改造的任务十分迫切。

2、民爆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状况。民爆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民爆行业工业炸药年产量由128万吨增长到240万吨,工业雷管年产量由21亿发增长到32亿发。全行业生产和销售总值平均分别增长15.04%和15.16%。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137.81亿元,同比增长18.9%。目前我国民爆生产企业394家,流通企业1728家,而韩国仅3,一些发达国家也仅几家或十几家。我国在工业炸药生产企业325家中,产量在2万吨(含2万吨)以上的企业仅占工业炸药生产企业7%,产量在5000吨以下(含5000吨)的企业占工业炸药生产企业一半,生产集中度低。

3、民爆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企业“超员、超量、超产、超时”四超行为严峻。民爆器材生产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定员、定量、核定能力,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组织均均衡生产。工业炸药制药、装药包装等环节、在同一工房内的作业人员多,外来人员进入危险作业场所的现象时有发生。民爆生产企业外部安全距离不够,对周边群众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生产设备的危险性,生产设备带病运转,有的危险品专用生产设备已使用40年以上的。没有落实安全监管机构对民爆生产企业的监管,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监管人员对民爆行业安全生产业务知识贫乏。

4、民爆行业技术水平状况。一是工艺技术方面。民爆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国有民爆企业中,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为60%以上。有的生产企业连一个大专生都没有。一个产品生产几十年没有创新。有的企业没有一个学过民爆的专业人员,甚至连培训班都没有上过,对安全法规、安全技术、产品性能所知甚少。目前我国民爆在工艺配方、专用设备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如自动装药、自动中包等),国家支持范围和力度与过去相比大大减少,基本上处于中断状态,难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民爆安全的现实需要,综合配套能力差,只治标,难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民爆事故的发生。二是技术人才方面。目前全国每年招收的民爆器材制造专业的新生很少,不少人还不愿意到民爆企业,不愿意到生产一线。这几年的情况尤其严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很多的毕业生逃离了这个高危险性、低工资水平的行业。技术人员匮乏和层次低使技术措施无法落实到位,制约民爆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5、民爆企业安全投入现状。煤炭企业按《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第42条规定,可以提取安全技措专项费用,按企业维简费的20%具实列支,解决了煤矿安全工作的要害。如果民爆企业可从按年销售额的3~5%提取,列入成本,就可以解决很大的安全投入问题,如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引进本质安全的工艺配方、用于科研经费等。

三、企业、社会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国防科工委发布的《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民爆行业结构调整要达到企业数量大幅压缩、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加强、加快优化产品结构、人才队伍建设效果明显等六大目标,一定要通过行政和市场手段来确保实现。

2、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必须保证,这是《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投入不足,硬件难硬,就难达到安全生产要求。经济体制改革后,安全改造资金完全由企业自筹,一些企业由于一味追求利润忽视安全投入或由于资金困难无力投入。从而造成了安全技术改造和设备维护更新上的滞后,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只强调加强管理,认真教育,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法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就必须采用本质安全措施,强调物质技术在保障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考虑民爆的安全投入问题,包括投入的机制、投入的渠道、投入的办法,这已是摆在民爆行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职业形象行为下一篇:高中班主任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