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防范

2024-07-16

治安防范(通用6篇)

治安防范 篇1

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在提升油田企业生产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就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的现状进行分析, 发现油田企业中的物资管理问题比较严重, 油田企业对于综合治理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油田企业业务风险环节多。为此, 为了缓解以上情况, 下问提出了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以及生产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建议。

1 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现状

其一, 油田企业中的物资管理问题比较严重。在很多油田企业中, 原油被盗取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该现象中能够折射出一个问题, 就是油田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城乡结合地区, 油田企业管理问题比较突出, 造成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油田企业对于综合治理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以及在油田企业内部存在着私心较重的管理者, 导致比较重要的原油资源得不到科学管理[1]。

其二, 油田企业业务风险环节多。在油田企业中, 业务链条比较长, 风险比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 为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带来难度。同时, 国际原油价格逐渐上涨, 不法分子盗取油田物资手段恶劣, 对油田企业治安活动开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油田企业要想提升综合治理治安保卫工作, 需要找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够对症下药。

2 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以及生产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建议

2.1 油田企业综合治理安全保卫意识提升

在很多油田企业中, 部分领导认为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不能为油田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因此对于综合治理治安保卫的认识不位, 导致油田治安保卫工作难以开展。对于油田企业来说, 最为主要的就是提升油田企业综合治理安全保卫意识, 在企业上下唤起领导、员工对于油田生产治安的重视。在良好的综合治理安全保卫测量, 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安防教育的方式, 使得每一个人注重施工环节, 实现油田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整体协调[2]。

2.2 规范油田治安保卫工作

在油田企业治安保卫环节中制定预警机制, 能够实现油田治安保卫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在建立预警机制之前, 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对重点的治安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保障在油田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 该预警机制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在该预警机制基础上, 对油田安全管理进行动态追踪, 对油田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进行重点规范化管理, 切实做到实际生产治安保卫工作的安全防范。

2.3 油田企业生产管理综合化、区域化

采油厂是油田企业发展的核心, 采油厂面积比较大, 在场地中的设备安置比较零散。在采油厂中, 流动工作人员将会为企业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 将采油厂进行综合化、区域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小由于人员流动而带来的危险。将油区综合化, 突出重点油区的地位, 并且在综合治理安防治理中对重点油区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合理划分区域。在工作人员分配上, 重点工程采取专人负责制, 油田企业综合治理具有针对性[3]。

2.4 油田危险源治安防范

在油田企业生产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上, 首先需要对油田的危险源进行安全防范。由于油田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不同, 原油开采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提升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水平, 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至关重要。

在实际油田生产环节中, 存在着较多的危险点, 对于这些危险点的防范, 决定着油田企业发展。油田危险点安防需要建立危险源管理模块, 在模块中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其一, 危险源识别。通常情况下, 油田生产中的危险源主要有基层采油对作业中存在的危险, 在基层队作业中, 可以分析其单工种作业还是多工种协同作业形式;大型协同设备施工中存在的危险, 在大型协同作业中, 可以分析其是大型协同作业项, 还是作业过程;重大危险源, 而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时, 可以从危险源的基本情况、风险控制措施, 以及周边环境情况来进行危险识别。危险源分析出来之后, 需要对油田中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评价, 与实际施工情况相互结合, 并制定风险控制策略。

其二, 化学药品与特殊设备的危险源安全防范。在油田生产中, 存在着化学药品以及特殊设备, 这些也是危险源的一种。例如, 化学药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实际生产中易燃易爆, 在油田场所中, 当危险事故出现时将会造成重大损失。而对于特种设备管理也比较重要, 常见的油田生产特殊设备主要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加热炉、医用氧仓、电梯以及液体气罐车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 面对油田企业中的物资管理问题比较严重、油田企业业务风险环节多等问题, 为了提升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水平, 需要将企业综合治理安全保卫意识提升, 规范油田治安保卫工作, 并且实现油田企业生产管理综合化、区域化质量。在生产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 需要识别油田危险源, 将危险减少到最小。

摘要:近年来, 在油田企业中, 由于综合治理治安保卫环节出现问题, 而为油田生产经营带来重大损失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了提升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水平, 需要切实抓好治安保卫工作, 并对油田的生产要害部位进行科学的治安防范。基于此, 本文将对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以及生产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进行研究。

关键词:油田,治安保卫,生产要害部位,防范

参考文献

[1]王洪忠.油田治安保卫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 2013.

[2]于永德.铁岭发电公司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3]陈亮.油田治安防范数据管理系统[D].吉林大学, 2010.

治安防范 篇2

良好的治安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为切实做好本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事故的发生,友好街道办事处结合自身街道情况总结出以下五项防范措施:

1、加强常规防范。采取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张贴防范标语、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向辖区群众宣传法律法规,讲解防盗、防抢、防火灾火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按照资源整合、职能合并、强化管理的原则,对原安防大队和治安协理员进行重新整合,组建专职治安巡逻防范队伍。坚持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原则,由街道社区负责,在原义务治安巡逻队伍的基础上,组织老党员、老干部、离退休人员、低保人员,以及关心社区公益事业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组建义务治安巡逻防范队伍。

2、实施一线排查,解决焦点保稳定。街道把排查调处重点放在可能引发个体、群体性事件和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上,采取一线工作法,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各部门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联动作用,确保不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减少越级上访。

3、扩大联动防范。街道办事处与公安派出所联建、企事业单位共建、与社区联动,与居民自防相结合,发挥自身能动性,群防群治携手联动,全面加强地区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势必为社会治安的稳定产生积极效应。

4、加大治安清查力度。要在巩固“严打”整治斗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日常治安清查力度。从规范小区房屋租赁入手,加大对外来人员管理,严肃查处违章、违规出租房屋和无证出租房屋的行为,防范流窜犯罪。全面落实物业安保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减少治安隐患,消除安防死角和盲点;努力提高防范科技含量。

5、注重宣教防范。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开展对社会治安的宣传教育。表彰见义勇为事迹,剖析案例,通报警情。同时,在各社区要多举办治安防范和文化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治安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立山区友好司法所

治安防范 篇3

关键词:新形势;社区治安防范;公安机关

目前正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重要的时期,做好社區治安防范工作对维护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充分重视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积极的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的社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浅析了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公安机关能够做好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提出建议。

1公安机关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的重要意义

社区警务的实质就是要求警察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警民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确保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实践中,应着力解决防范工作的具体措施、办法,狠抓落实,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转变。坚持整治与管理相结合,实现由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防范为主的转变。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派出所领导要高度重视社区防范工作,将其当作各项警务工作的基础和根本点,坚持常抓不懈,构建起牢固、严密的社区犯罪防范体系。同时,要树立防范工作的群防群治理念,不断加强对社区治安防范队伍的培训,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繁重的社区防范工作的需要。

1.1维护社区环境,减少犯罪数量

做好社区里的防人防物工作对维护社区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目前,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大。人员的结构在不断的往复杂化方向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犯罪的类型和数量日渐增多。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安全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因此,公安机关必须要做好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从各个方面控制犯罪行为。

1.2维护社会的和谐,保障居民生活

社区是居民们主要的生活环境。社区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自身的利益问题。维护好社区环境包括管制偷窃、抢劫、诈骗等各种社会活动。减少这些经常发生的犯罪问题,对提高人们生活的安全感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社区治安还包括调节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常出现的民事纠纷等问题。公安机关要从根本上化解这样的矛盾,控制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严令杜绝打架斗殴等行为的出现。社区是一个大环境,各种各样的时间都可能在社区里出现。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社区的管制工作。多方面的减少犯罪行为的出现,维护社会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对树立公安机关的优秀形象也有重要的作用。

1.3全面落实公安机关的工作,促进社会的长远性和谐发展

社区是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主要工作场所,公安机关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的配合。如何没有社区,公安机关的工作就无从开展。因此,公安机关可以全面的利用社区这一有效的资源,进行防治工作以及群众的管理工作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内容。公安机关要在社区内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为保障社会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措施

2.1采用多样化的社区治安管理手段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完善社区防范设施,加大社区防范的科技含量。公安机关应当主动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社区治安防范的日常管理工作。针对一些使用公共安全场所从事私人用途的行为,要坚决协助有关部门加以制止。第二,要做好对现有治安防范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另外社区要安装防盗报警设施、可视监控系统等。第三,要加强对简单、经济的“软技术预防手段”的使用。比如公安机关可以引导居民在汽车、电视、录像机、照相机、珍宝首饰等价值比较高的贵重物品的指定部位标刻主人名字等标记用来防范。在社区内张贴安全警语。发放防范常识手册。发布治安预报等,这种方法针对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社区来说,有非常显著而有效的效果。因此,应该加大对这种手段的使用力度。

2.2采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模式

现代化技术管理是用知识、信息以及技术力量进行社区治安防范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治安防范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严格控制因科技发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和负面效应,做好对犯罪行为的早期预防工作,对科技成果的使用要进行必要的道德监督和法律控制,拒绝不良分子的侵扰等。同时,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分析工具来支持治安防范管理决策系统和组织模式的良性运行,推进治安防范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目前,随着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治安防范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严峻的形势,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治安防范管理系统工程建设迫在眉睫。例如,为适应社会日益信息化、犯罪日趋智能化的客观现实,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构建治安防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为治安防范科学决策提供现代化网络平台,实现智力和信息的碰撞与整合,大幅度地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2.3社区管理工作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公安机关的治安防范管理工作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让市场机制承担起调节治安防范管理的供求和资源配置等工作,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安服务已经逐步变成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力量。物业安全管理由于运用现代化经营手段,由专业化的管理机构按合同对业主投入使用的各种物业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管理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的提高。第三产业会占据重要的地位,治安防范管理产业化发展的节奏将不断的加快,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3结束语

公安机关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具有维护社会环境的和谐、保障群众的安全以及落实公安机关的工作等重要意义。因此,公安机关应当采用多样化管理手段以及现代化技术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管理工作,多方面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郝宏建.浅谈如何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青春岁月.2015.

[2]孙春旺,项远平.加强社区治安防控的五条措施.派出所工作.2014.

作者简介:

论治安社会防范的基本内涵 篇4

1 治安社会防范的逻辑起点与概念界定

1.1 逻辑起点

首先, 治安社会防范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治安防范, 它是治安防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内涵、外延建立在狭义的治安和治安防范基础之上, 治安学及治安防范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基本技能同样适用于治安社会防范领域, 对治安社会防范具有指导、铺垫、规制作用。其次, 治安社会防范的责任主体是各类社会主体而非公权力领域的政府主体。这些社会主体既包括公民个人与家庭, 又包括公民组织。同时, 治安社会防范仅仅是各类社会主体针对治安安全而进行的问题消除和秩序维护, 虽然这些问题消除和秩序维护活动受政府公权力的指导监督, 但相对政府公权力主体而言, 治安社会防范更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

1.2 概念界定

准确界定治安社会防范的概念, 应基于对社会、治安、治安防范的理解。

(1) 社会和治安“。社会”一词, 至今为止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定义, 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内涵。微观上看, 社会是介于政府和公民两极之间的一个狭窄的空间地带, 它涵盖了公民个人及其家庭等私人领域与国家公权力领域之间的所有空间。宏观上看, 社会又涉及到一个地域或国家的方方面面,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外交等[1]。而治安作为一种社会状态, 它是指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由统治阶级意志所决定、并由相应法律所规范的一种社会态势, 治安秩序和治安问题则是这个治安态势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打、防结合国家控制社会治安的主要手段[2]。

(2) 治安防范。治安防范是指防范主体针对可能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导致非正常治安秩序的各类因素、条件依法进行预防、控制、消除的活动, 其目的是微观防止和宏观减少治安问题[3]。一方面, 国家公权力部门应强化顶层设计, 通过顶层设计在战略上高屋建瓴地平衡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尽量从制度层面营造社会发展所需的宽松环境、防止因社会发展失衡引发治安问题。另一方面, 它需要各参与主体有机互动, 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 通过对诱发治安问题的微观环境的改造、优化, 从而达到消除违法动机、增加违法成本, 预防治安问题效果。因此, 治安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各种防范力量、防范策略、防范措施在防范过程中的综合运用、有机协同。

(3) 治安社会防范。治安社会防范旨在基于微观的社会概念来讨论和研究如何预防、发现、控制和减少社会治安问题的发生。它是指负有直接治安责任或义务的所有治安防范主体在公安机关指导或自我安全需要引导下, 针对可能诱发社会治安问题、导致不良社会治安秩序的直接原因、条件和相关因素依法进行预防、控制、消除等活动的总称。其内容不仅涵盖了公民群防群治式的自我保护、政府组织的指导服务职能和社会性互助精神的落实, 同时还包括了环境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国土资源安全、恐怖犯罪、非典型性群体事件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预防问题。第一, 治安社会防范的主体是负有直接治安责任或义务的社会组织、公民家庭和公民个人。其次, 治安社会防范的对象是有可能诱发社会治安问题、导致社会治安秩序无序的直接或间接的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因素。第二, 治安社会防范的工作依据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其具体工作有时可能是社会组织、公民家庭和公民个人中单一的主体组织实施, 也可能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实施。共同参与、协同实施既有纵向的上下联动, 也有横向的综合联动。第三, 治安社会防范常用的方法是预防、控制、消除, 对有可能发生但仍未发生的治安问题进行预防, 对导致治安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条件和相关因素进行根除, 对己经发生的治安问题予以控制,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第四, 治安社会防范的终极目的与治安防范一样, 是确保治安秩序、预防和减少治安问题。第五, 治安社会防范必须在公安机关 (代表政府) 的引导、指导、协调、监督下进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公安机关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治安社会防范工作进行引导、指导、协调和监督, 其引导、指导、协调、监督既可以是政策层面的导向, 也可以是法律层面的规制, 还可以是公序良俗方面的推介与鼓励[4]。

2 治安社会防范的特征

治安社会防范与社会治安防范一样, 同样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综合性、主动性的特征。

(1) 社会性。治安社会防范的社会性来源于治安社会防范主体的社会化特征。整体而言, 公民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组织 (公民群体) 都具有现实的安全需求, 无论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 都毫无例外地需要、不间断地真切享受社会公共安全产品, 而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相当多的一部分来源于治安防范 (包括治安社会防范) 。局部而言, 不管是公民个人、家庭还是社会组织 (公民群体) 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在不间断地享受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的同时, 均需要尽各自的义务, 从各自的职能、职责角度, 基于各自的社会角色定位, 依法、依规向其他社会组织 (公民群体) 、公民个人与家庭提供相应的公共安全产品, 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均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5]。

(2) 实践性。治安社会防范的实践性是指各类社会组织 (公民群体) 、公民家庭和个人在进行创造性开展治安防范的过程中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基于实践不断吸取经验、教训, 主动对防范措施、策略进行检验、调整、改进、优化, 使之效益最佳。

(3) 综合性。治安社会防范的综合性体现在防范措施上的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其中, 人防是基础, 技防、物防是保障。在当前非传统安全背景下, 违法犯罪逐步趋向技能化和智能化, 因此, 治安社会防范也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使治安社会防范科技化成为社会安定祥和的源动力。

(4) 主动性。治安社会防范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公民个人、家庭和社会组织 (公民群体) 参与治安防范的原动力就在于自身安全需求的强烈引导。安全质量是公民个人、家庭、社会组织在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随之而来的、更高层次的自然需求, 而社会治安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进程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正因如此, 公民个人或群体均会自觉地在各自安全需求的引导下, 能动地参与到治安社会防范中来。

3 治安社会防范的主体和客体

3.1 主体

治安社会防范的主体, 就是治安社会防范行为的实施者。它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 (公民群体) 、公民家庭、公民个人。

(1)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包括政府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在治安社会防范中, 政府部门的主体责任主要是从公权力角度对治安社会防范进行组织、宣传、指导和监督。

(2) 社会组织 (公民群体) 。包括自治性治安社会防范组织、单位内部保卫组织、商业性治安社会防范组织、志愿性治安社会防范组织等。不同的社会组织 (公民群体) 具有不同的治安社会防范职能, 其安全防范职能主要基于协调社会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提供公共服务、实施社会管理、开展社会监督等方面实现。

(3) 公民家庭。公民家庭的微观环境改变、家庭教育功能的实现、家庭防范能力提升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治安社会防范的整体效果, 因此, 公民家庭也是治安社会防范不可或缺的主体。

(4) 公民个人。公民个人是社构成会的最小细胞, 公民个人是否具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能否在群体或组织中形成防范合力, 均直接关系公民家庭、公民群体、社会组织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整体安全效果, 所以, 公民个人同样是治安社会防范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3.2 客体

治安社会防范的客体又称之为治安社会防范的对象, 即治安社会防范主体制定防范对策、实施防范行为所针对的具体目标, 包括潜在的社会治安问题产生根源与潜在的被侵害对象。治安社会防范的客体主要包括人、物、事、时空等四个方面。其中, 人, 是治安防范客体的核心要素, 包括对社会治安稳定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人、被非法侵害人两个方面。事, 具体指各类治安问题, 即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一旦发生就会影响社会治安稳定、诱发社会矛盾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分歧、事件、事故、案件等。物, 即容易成为侵害目标、可能成为违法犯罪工具的实体。时空, 是社会治安问题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包括特定时间内的现实空间、虚拟空间。

4 治安社会防范的作用与趋势

4.1 作用

相对社会整体而言, 治安社会防范作为社会治安防范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首要作用在于消除乱源、维护公共安全、避免无序的治安秩序。非传统安全背景下, 除了治安问题之外, 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恐怖袭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领域, 并以各种形式演绎为传统的治安问题, 不断侵蚀着社会治安秩序, 单靠政府部门与专门机关己经难以胜任日趋复杂的治安防范重任。因此, 强化治安社会防范, 具有相当强的实现意义和政治意义。

(1) 有利于营造良好治安环境。治安社会防范工作重点聚焦在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在治安秩序形成中的地位、作用, 以及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如何基于自我管理、自我防范等途径参与到治安秩序维护中来的途径。强化治安社会防范工作, 能进一步厘清公民个人、家庭及社会组织在治安社会防范中的职责任务, 有效提高公民个人、家庭及社会组织参与治安社会防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更好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基于各自的行业、岗位特点, 多途径运用多手段投身到治安社会防范中来。众人拾些火焰高。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范、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治安环境。

(2) 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自人类起源, 安全就是公民个人或群体始终追求和向往的美好目标, 维护公共安全秩序、营造社会大面良好的治安态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 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本要务。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但未亡羊就补牢更好, 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对公民享受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强化治安社会防范, 能更好地总结人类发展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治安防范的经验教训, 拓展当前治安社会防范的工作平台, 从而更好地为公民个人或群体提供更好的治安环境和公共安全产品, 最大限度地避免公民个人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

(3) 有利于提升治安管理工作社会效能。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和网络社会的崛起, 中国社会己步入公民社会, 公民安全需求及参与安全防范的愿望日见高涨, 可作为治安大局稳定工作有机组成部分的治安社会防范仍处于滞后状态, 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立法保障和相关学术研究、理论构建依然凤毛麟角。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公民个人及社会组织的全员参与, 进一步强化和创新治安社会防范工作不但势在必行, 还有利于提升治安管理工作的社会效能。

4.2 趋势

社会治安秩序的好坏, 关系到所有人的生活质量的高低, 治安问题是否发生, 也涉及到相关不特定公众的安全利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人们的基本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后, 接着追求的便是安全需求, 因而治安社会防范将来发展的可能趋势是:人们参与治安防范的意识越来越强;规范人们参与治安防范的法律越来越具体;承担治安防范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多;群防群治等社会防范工作越来越专业;安全防范技术慢慢深入到千家万户;虚拟社会的安全防范与传统现实社会的安全防范得到同等重视;家庭防范在治安社会防范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保安业务参与治安社会防范的范围和广度不断扩大。

5 结语

治安社会防范是公民个人、公民群体、公民组织在公安机关指导监督或自我安全需要引导下而开展的安全防范, 它是治安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质上归属于广义安全管理范畴, 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主动性等特征, 其客体与治安防范的客体一样, 涉及到人、物、事、时空等四个方面, 进一步强化治安社会防范, 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又有利于提升治安管理工作社会效能。

参考文献

[1]王石.《什么是社会》.2012年2月12日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2011-2-12][EB/OL].http://v.ifeng.com/gongkaike/sjdjiangtang/201102/1bc2783c-34d5-4c06-8f62-2791bca52ef0.shtml.

[2]王彩元.对治安概念的理性思考[J].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 (2) :130-134.

[3]王淑荣.治安防范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4:6-8.

[4]宫志刚.治安学基本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4:6-9.

治安防范措施 篇5

一、建立治保组织、调解组织、义务消防队、义务巡逻队等安全保卫组织,并履行职责。

二、责任区民警必须对各保卫组织进行培训指导,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广泛收集听取群众意见,使工作不断进步和更新。

三、治保会、义务巡逻队经常开展对村寨内的治安巡逻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调解委员会要对各种纠纷进行及时的调解疏导,防止矛盾激化。

四、保卫组织要对重点人口、违法青少年、两劳释放、吸毒解戒等人员进行监控和帮教,发现可疑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五、认真履行治安防范措施,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确保村寨内无重特大刑事案件的发生。

治安防范 篇6

一、细化巡逻体制探求和完善巡逻勤务布局

治安巡逻队巡逻体制是由静态治安管理向动态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 也是社区治安巡逻勤务模式的主要标志。

其特点表现在:一是一级处警, 垂直指挥;二是各辖区分队以巡段为责任区履行巡察职责;三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方位做到点、线、面“三结合”、“两到位”。将大部分的警力摆在街面道路上巡逻, 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减少犯罪率, 这是巡逻工作追求的主要效果。同时集中一部分警力机动灵活地进行便衣巡逻伏击, 接到重大警情或重大突发事件, 能快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也是治安巡逻管理上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精细治安巡逻, 分片分区防控, 统一协作调配

1、实行24小时无间断巡逻。

由于流动人员增加, 各个季节各种事件多发, 尤其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偷盗案件, 抢劫事件时有发生, 社会秩序相对混乱, 根据治安情况, 巡逻队分别对保安、巡逻队员制定了精细的巡逻时间、巡逻路线, 实行保安、巡逻队员分时间段、分区域巡逻, 达到24小时无间断巡逻, 从而增加巡逻力度, 提高巡逻质量, 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达到居民小区及主要街道打防结合和基地片社会治安“点线面”的控制。

2、改进巡逻路线, 延长巡逻时间, 从根本上提高巡逻质量。

在每个小区制定最为有效的治安巡逻防控路线, 每个小区设置有效的治安巡逻巡更点, 根据小区情况划分出治安混乱、案件高发路段, 增加治安巡逻次数, 由原来每次每区片巡逻30分钟更改为45—60分钟来细化巡逻。巡逻形式由摩托车、自行车巡逻更改为自行车、步行巡逻, 紧急情况摩托车配合应急等。

3、开展专项巡逻活动。

加大对社区、居民区巡逻力度, 尤其是在特殊时段如中午、夜间等加密巡逻次数。为了社区的政治、生活稳定, 队干部夜间跟班巡逻, 加强夜间巡逻力度, 强化巡逻队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适时扩展巡逻区域, 机动布控与固定布点相结合, 消除时间死角和视线死角, 采取点、线、面“三结合”的巡逻方法, 即以门卫为点, 以巡逻为线, 以整个队的协调、统一指挥带动辖区的全面工作, 构建有条不紊的运行整体, 宏观调控辖区治安状况。通过以上措施方法, 实现巡逻防控工作勤务化、专业化和高效化, 提高巡逻防控密度, 有效强化社会面治安控制。确保特殊阶段社区治安秩序的稳定。

4、强化群防群治。

一是建立以社区、小区警务室、综治员为主体的治安情报信息员队伍, 利用他们人缘、地缘、亲缘等优势, 及时了解掌握治安情况, 化解矛盾纠纷, 控制事态恶化。二是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活动, 善于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思想文化的等多种手段, 实行综合治理。三是要进一步整合结合社区、小区综治资源, 充分发挥社区保安、小区警务室、治安巡逻队、治保员等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专职治安联防队伍, 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和居民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等活动。

三、开展蹲点行动, 加强重点防范

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防范措施严密, 健全治安防范机制。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加大对单位内部的治安防控和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枪支弹药和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监管力度。加大“三防”建设投入力度, 重点要害部位“三防”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和完善社区、单位的治安防控体系, 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

四、实行人防、物防相结合,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案发率

社区治安巡逻充分利用监控这一有利设备, 扩大技防覆盖面。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居民了解各个小区、街道案件多发地带, 及时调整摄像头的位置, 对案件频发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整合资源, 减少浪费。及时改变巡逻队员的巡逻路线、蹲点地点, 使队员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巡逻、蹲点, 增强防范意识, 提高警觉性, 从而降低案发率。

上一篇:资助与育人下一篇:数学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