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防控

2024-06-12

社会治安防控(通用11篇)

社会治安防控 篇1

天津公安宝坻分局认真遵循天津市公安局关于治安防控部署, 结合本区具体情况真抓实干, 全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取得明显成效。

架起视频监控防范“三张网”

在宝坻区委、区政府支持下, 一是架起行政区划边际网。按照区、镇街、村队 (社区) 行政边际现状, 科学设置监控点位和坚持技术高标准, 截止目前, 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 建成视频镇街10个、视频村队171个, 分别占总体建设任务的41.6%、22.2%。二是架起城区园区局域网。以宝坻新城、京津新城两个区域, 九园、天宝2个省级工业园区和22个区、镇街级工业园区为重点, 内设视频监控终端, 并与分局和属地派出所视频监控平台联网对接。现已投入资金800余万元, 安装视频监控探头383个, 辐射区域近100余平方公里。三是架起公路道路干线网。从2011年初便启动了公路道路交叉路口视频监控探头安装和路面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两个工程, 将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向摄录锁定违法犯罪轨迹拓展。目前, 已升级改造电子卡口8处, 新增路面监控探头48个, 公路路口视频监控设施有效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 为侦查破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搭牢时时监控报警“三平台”

针对水电设施、村队库房等易遭受不法侵害的实际, 从提高防范手段科技含量入手, 大力推进技控设施建设, 重点搭好“三个平台”。一是搭好农村队部技控平台。将全区791个村队 (社区) 中的1562个队部和库房, 按照与居民居住区的距离进行分级建设。对远离居民居住区的445个队部、库房, 由镇街综治调研确定、集中安装技控设施;对位于居民居住中心区的617个队部、库房, 采取村队鼓励建设、投入的方式安装技控设施。2011年12月, 一伙犯罪嫌疑人窜入该区大唐庄村的大队部实施盗窃, 技术监控平台第一时间报警, 出警民警当场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二是搭牢沿街门脸店铺技控平台。沿街门脸店铺既是违法犯罪侵害的重点, 也是技术监控设施建设的难点。进一步加大沿街门脸店铺红外报警装置推广安装力度, 并同步启动了治安复杂场所视频监控系统探头外延工程, 与路网视频监控设施互为补充。截至目前, 全区12条省级公路沿线门脸店铺已安装红外报警装置412台 (套) 、安装率达到73.2%, 同时还新增外延视频监控探头214个。三是搭牢野外输变电设施技控平台。在全力推动联通、移动、电信等单位加大技控设施建设投入的基础上, 自2010年起, 分阶段对区及村队 (社区) 变压器和低压输电线路安装“户外设备防盗仪”。现在, 区级以上公路沿线1000米以内户外设备防盗仪安装率达到100%, 1000米以外区域安装率达到43.6%, 有效防控了破坏、盗窃农田水电设施案件的发生。全区发生盗窃变压器案件同比下降46.7%。

抓好“两室一站”安防建设“三落实”

自2010年起连续3年重点立项, 集中力量推进财务室、保安室、加油站“两室一站”规范化建设, 着力解决安防设施“老、坏、缺”问题。一是落实财务室安防设施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了《财务室安防设施建设标准》, 对硬件设施、软件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 并建立规范化建设达标报备机制, 每季度对报备达标的财务室按照不少于30%的比例随机抽查, 确保建设到位。现已实现全区二级以上重点单位以及较大规模企业财务室规范化建设率达到100%。二是落实保安室安防设施规范化建设。按照“统一外观标识、统一值守力量、统一轮转班次、统一执勤装备”的标准, 对全区102个二级以上内部单位以及省、区级工业园区企业保安室进行梯次建设。先后充实、调整安保力量318人, 增设报警电话158部, 增添强光手电等巡查装备389件, 配备无线对讲机76部, 组织专门培训8批次513人, 有效地提高了安防能力。三是落实加油站安防设施规范化建设, 对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典型盗抢加油站案件和全区盗抢加油站案件逐一进行梳理, 为满足夜间巡查视力所及和视频监控设施摄录的要求, 对加油站出入口、储油罐注出油口, 以及保安室门前三个防范重点部位光照度作出明确规定。同时, 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现金流量等因素, 对全区81个加油站夜间值守力量进行充实, 消除了安全隐患、堵塞了管理漏洞, 发案数同比下降63.2%。

做强整体联动管控“三巡防”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最大限度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安巡防工作, 分局还积极整合警力资源, 做强整体联动管控的“三巡防”。一是在重点地区实施“一体化”巡防。打破原宝坻与京津两个新城原有巡控格局, 将宝坻新城区的宝平、海滨、钰华三个派出所原有巡控力量整建制划归巡 (特) 警支队, 由巡 (特) 警支队承担宝坻新城的巡逻勤务;将京津新城区的周良庄、京津新城、玉佛宫博物馆三个派出所巡控力量整合, 由玉佛宫博物馆派出所统一组织, 安排巡逻勤务, 以实现巡逻资源有机整合, 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2011年12月18日, 巡 (特) 警支队在巡逻中, 成功抓获3名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犯罪嫌疑人, 串并案件30余起。二是在一般地区实施联勤式巡防。以刑侦责任大队辖区为作战单元, 将全区划分为潮南、潮东、潮北三个巡区, 由刑侦责任大队牵头组织辖区派出所开展集中巡防, 对区域性突出刑事发案开展专项打防, 解决派出所各自为战、巡控力量分散、防范网络衔接不严密, 打防成效不明显的问题。通过开展联动式巡防, 先后抓获现行犯罪嫌疑人125名, 及时打掉了系列侵财犯罪团伙21个。三是在村队社区实施上工制巡防。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牵头组织辖区内每个家庭按照统一编排的班次, 在规定的时段到规定的点位巡逻, 加强案件多发时段的安全值守, 防范案件的发生。

社会治安防控 篇2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预防、减少各类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创造更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有效整和我院防控资源,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形成党支部统一领导,各科室共同参与的防范工作为基础,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使我院的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我乡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二.工作目标

(一)高度重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制,明确一名领导具体分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布控预警防控体系,开展值班和巡防制度,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加强对各类重点人员的排查管控,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控措施到位,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进京非访、越级上访和重大治安事件。

(二)完善内部治安防控机制。大力加强单位的安保措施建设,通过规范值班制度等措施加大人防力度。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技防建设,通过技防入户工程为抓手,设置监控,对重点区域、重点道口、重点部门实现视频监控系统一体化,达到监控交叉无死角,实现监控报警全覆盖;通过大力加强技防、人防、物防、消防和设施防等“五防”建设,提升卫计系统治安防控科技化水平,提高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管控能力。

(三)扎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切实做好特种设备、特殊药品、麻醉精神类药品、医用放射源及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管理各项措施,药房、财务室等其他重要部门的保险柜坚持双人双锁制度,定期检查防盗门窗、监控等实施,确保设备完好使用。进一步规范诊疗程序,提高医疗质量,妥善处理医疗事故,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和情况研判机制,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案与对策。

社会治安防控 篇3

关键词:海上治安 防控体系 防范 打击

中图分类号:D8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35-02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沿海有大小岛屿6500多个。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和我国的主张,我国拥有38万平方公里的领海,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可管辖海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内容。沿海边防管理是国家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沿海治安问题研究,保证海上治安稳定,是沿海地区边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保障海上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

1当前海上治安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沿海各省纷纷提出“发展蓝色产业”战略,使用各类船舶多达百万艘,船舶的成员组合、活动区域、经营方式和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更加灵活,促使海上治安问题日益复杂,呈现出变化快、特点新的状况。从我国海域的实际情况看,海上治安的态势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在:

1.1海上涉外事件屡有发生,有的性质恶劣

我国海上涉外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并且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境内外不法人员利用船舶进行偷渡、走私、贩毒、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逐年增多,并且在南北海域不断推起有规律性的犯罪黑潮;其二,境外黑社会及情报组织对我渔船民进行渗透的情况日益严重;其三,外国军警和台湾方面抓扣、枪击我渔船民的事件频有发生。

1.2海上案件呈多样化发展,暴力性犯罪明显增多

与陆地相比,海上作案的环境比较特殊。首先是海上面积辽阔,人口稀疏,作案以后不容易被发现,并且容易逃匿;其次,海上尤其是远海,是销赃的最好场所,赃物和罪证难以收集。海上作案环境的这两个特点,非常容易使不法分子形成侥幸心理。据统计,海上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约占80%,成为危害海上治安秩序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3海事渔事纠纷逐年上升,并且容易引发恶性事件

随着海上经济的发展,各地渔船民交叉捕捞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多,互相之间由于挣抢作业区域、网具缠绕、船只撞损等原因经常发生海事渔事纠纷。由于渔民文化素质比较低,法制观念淡薄,这些纠纷容易引发打人、撞船、抢劫等恶性事件。

2影响海上治安稳定的因素

严峻的海上治安态势已经威胁到我国海防线的巩固,严重制约了海上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对海上治安管理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这些情况的因素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与边防海上管理工作相关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1管理部门众多,管理体制不顺

现有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体制与现实海上管理存在突出矛盾,已经难以制约和控制目前海上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一方面,港区、海域的管理部门众多,涉及公安、军队、渔政、港监、海关等职能部门,缺乏统一的指挥管理机制。

2.2 管理模式相对陈旧,打击处理力度不够

海上交通点多线长,治安管理对象如船舶和人员繁杂众多,分布分散,流动性大。海上作案容易,销赃迅速,违法犯罪活动规律特殊,难以控制。

2.3海上管理基础工作单薄,防范能力不强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海上管理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观因素主要指边防部门在进行海上管理的时候,管理思想定位不准确,管理手段比较单一,造成海上管理防范能力不强。客观因素主要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群众配合边防部门工作的热情不高。相应部门没能根据这些现实因素相应地调整工作方法,造成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2.4边防部队海上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在海上执勤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边防部队的装备比较落后。很多边防所、站的值勤船艇是自己集资建造的,多为木制结构,马力小,吨位低,速度慢,技术设备落后,抗风能力差,难以应付复杂的海上气象,难以满足执勤的需要。

3稳定海上治安秩序,建立海上治安防控体系

海上治安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当前海上治安管理不容乐观的客观形势,要求沿海地区的边防部门全方位地加强海上治安管理力度,进一步改善方法,健全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管理思想,最终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现实情况的、科学的、严密的海上治安防控体系。

海上治安防控体系应该分为两大部分 — 宏观举措和微观建设。这里所说的宏观举措是指当前情况下,国家当务之急应当进行的工作;微观建设是指公安边防部门在海上治安管理过程中所要进行的改革和完善。实施宏观举措是进行海上治安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微观建设是对海上治安管理最直接最具体的落实。因此,必须要有大局观念,把宏观建设和微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有所偏废。

3.1宏观举措方面

宏观举措主要是针对当前海上管理部门众多,边防法制不健全,省际海域划界不清以及部队装备落后等问题提出的。

(1)进一步加强边防立法,实现依法管海,依法治边。依法管海和依法治边是搞好海上边防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领海与毗连区法》、《海岸环境保护法》、《渔业法》等与海洋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都属于部门法。从我国海洋法律体系构成看,迄今为止海洋管理尚缺少一部综合性大法来协调海上管理部门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必须尽快把边防立法列入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

(2)加快海上勘界步伐,划清省区(市)海域边界。近几年因为争夺海上捕捞区、养殖区而在相邻省区(市)海域发生的纠纷事件越来越多,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比如,1998年江苏与山东两省因“前三岛”的归属问题,发生过大面积毁坏海珍品养殖区的事件,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可以看出,海上勘界工作已迫在眉睫。

(3)加大海上管理的投入,提高执勤能力。“九五”期间国家投资6.2亿元加强了陆地边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此相比,对海上管理的投入相差甚远。海上管理设施和船艇装备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边防部队在海上的战斗力。因此,必须解决经费不足问题,走科技强警、科技管海的道路,提高边防部队海上执勤作战能力。

3.2微观建设方面

包括以海上管理基础工作为重点的防范体系和以快速反映为机制的打击救助体系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是掌握海上治安主动权,提高海上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

(1)防范体系。主要是指严密、细致的海上治安管理基础工作。它是一个从实际情况入手,以群众工作为基础,以日常管理为手段,包括陆地、港口、近海三个层次的疏而不漏的安全防范网络。

1)陆上管理是海上管理的依托。只有进行有效的陆上管理,才能防患于未然,减少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融洽警民关系,加强群众工作。加强渔船民治安组织建设,在群众中大力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建立治保小组、联防组织,并在组织、业务和思想上加强指导,发挥群众治安组织的潜力。二是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全部实现档案资料查询和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积极利用档案资料,分析辖区内船舶的基本状态和活动规律,研究船舶在海上的违规违法现象,特别是注意其发展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三是进一步增强情报信息观念,建立贯穿纵向和横向的海上治安信息网络,互通情报,加强协作。四是推动联防组织向保安职业化方向的转化。

2)港(岙)口管理是进行海上治安管理的第二道关口。能否对港(岙)口以及港(岙)口内的船舶、人员、物资等进行有效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海上生产作业和国家海防的安全。针对当前状况,港(岙)口管理仍有几方面工作有待加强:一是进一步搞好船舶证件的审查、签发和管理等工作,认真坚持年度审验制度。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予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当成管理的一种手段;二是在船舶集中的港(岙)口以及进出港通道设置监控系统,以便及时发现情况;三是对停泊区进行划分,在坚持“方便群众,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港口分级、船舶分类”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增强针对性;四是定期对船舶进行检查,掌握船舶的防沉、防漏、防冻状况,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五是地方港口要进一步加强对台轮及港澳流动渔船的检查和监护。

3)近海管理是海上治安管理的最后一环,近海海域是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第一线阵地。除了在海上养殖区、重点航道、重点海域采取巡逻、待机等战术手段,预防和遏制犯罪以外,还应该逐步建立新的勤务机制,在近海海域设立海上警务区,把边防派出所的勤务工作向海上延伸,加强一线管理。1998年,福建宁德地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把陆上社区型的管理引向海上,有效维护了海上治安的稳定。根据沿海各省海域的不同情况,推行海上警务区,可以借鉴宁德地区的一些做法:对养殖区、重点海域等重点地段实行“分块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海上养殖区进行规划,对渔排等统一编号,设置“路标”,建立海上“小区”,大力组织开展群防、自防和专防,不留防范漏洞;干警24小时值班,把服务送到海上,把管理落实在实处。

(2)打击救助体系。这里主要是指“海上110”报警服务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快速接处警,严厉打击海上违法犯罪,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以震慑不法分子,保护渔船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沿海各省都建立了“海上110”系统,但系统的运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系统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系统的科技含量,给出海船艇配备相应的设施装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干警综合素质,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处警能力。另外,应促进实现“海上110”的社会联动。因为“海上110”是海上治安报警指挥系统,而不是单纯的海上救助救难系统。如果把海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归纳到“海上110”的接警范围,就会使“海上110”的主要职责和任务难以突出。因此,应当实现“海上110”的社会联动,建立与渔政、交通、海上搜救等海上管理服务部门的配合协作制度,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明确各部门在处置海上案件、事件中的责任,从而更加有效服务渔船民和广大群众,维护海上治安稳定。

综上所述,海上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并且灵活性很强的工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补充和完善,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海上治安形势。同时,因为各地情况不同,海上治安防控体系不可能有统一模式,千篇一律,而应该是因地而宜,因时而宜。总之,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海上治安基础工作,敢于开拓探索,注重现代科技在海上管理中的运用,才能建立起全方位的立体防控体系,形成现代化的海上治安力量,才能最终满足“信息时代和“海洋世纪”对边防部队海上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冯庆夫.边境管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徐金春.全面提高海上防范和打击能力[J].边防研究,1999年第6期.

社会治安防控 篇4

一、完善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目标

完善社会治安体系目标就是要树立新型警务理念, 构建多元供给模式社会治安体系。以预防犯罪为主, 以服务、管理相结合的导向替代单纯管理导向, 在确保政府主导地位的前提下, 私人、企业、社区、及社会第三部门等参与体系的完善。通过市场化运行机制能使政府摆脱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无限责任, 政府与经营企业建立在经济合同的明确责任上, 根据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 实现政府部门的精简和高效。公安机关对所有公安资源, 包括警力、器械、设备、信息等, 进行全面整合, 各单位、各部门之间要协调联动, 将打击、防范、控制、管理等手段有机整合起来, 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有效强化各警种的协作能力, 从根本上改变各警种各自为政, 形不成合力, 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和统一的指挥调度的局面。

二、社会转型期制约社会治安体系发展的因素

(一) 违法犯罪诱因增多, 刑事治安案件高发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 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在社会转型期进一步凸显, 诱发了包括社会治安问题在内的不少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一方面大量流动人口无序流入城市, 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 城市社会管理自身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漏洞, 导致违法犯罪诱因明显增多。据统计, 某市每年发生的刑事案件有近50%是发生在各种行业场所内, 80%以上的治安案件与行业场所有关。如何管住、管好行业场所已成为治安稳定的重中之重。

(二) 社会治安体系的组织管理不完善

大多数机关没有很好地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把防控体系完善看成是“软任务”, 认为占用警力多, 投入大, “十次防范九次空”, 不如抓破案容易出成绩;防控体系完善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方案的出台缺乏通盘的细致的考虑, 各警种之间日常演练少, 相互策应能力弱, 合成作战能力不强。特别是对网吧、宾馆、酒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涉及工商、消防、文化、公安等多个部门, 由于多头管理, 各部门形不成打击的合力, 管理难以到位。据统计, 由于宣传鼓励措施不到位, 有关行业投入不足, 重点部位的防控设施安装不及时, 导致社会防控能力较弱。在侵财型刑事犯罪案件中, 流动人口犯罪占了案件总数的70%以上。

(三) 社会治安体系的运行机制不完善

信息网络建设不统一, 信息资源未形成合力。信息网络建设尚未能从“顶层”出发, 没有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 各部门间收集到的信息只限于在本部门内部处理, 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造成分析研判预测的片面性, 不能很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也造成了一定的重复浪费, 同时, 又给群众的报警造成一定的障碍, 不知先打哪个报警电话。目前, 虽然推行了“三台合一”, 但在制度上还很不完善, 调度指挥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无章可循, 无制可依, 有些地方还是通过各种警力之间的协调默契或者简单协议进行统一调度指挥, 机制模糊, 在出现种种问题时往往推诿扯皮, 责任不清,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事故处置的效率。

(四) 社会治安体系的保障机制的不完善

在组织保障上, 联动机制未能形成, 缺乏一个综合常设的权威机构负责应急指挥与日常管理工作。在预防工作中过于强调公安机关一家的作用, 其他部门只是处于被动应付, 还没有以政府的名义组织全社会共同参与, 造成应急管理的政令不畅, 决策指令难以及时到位, 部门之间相互掣肘, 缺乏协调配合, 社会治安资源严重浪费, 降低了治安的应急响应能力;在司法保障上, 目前尚没有一部法律对城市社会治安体系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规范;在经费保障上, 对城市社会治安体系建设的投入不够, 资金难以得到保障,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与高智能犯罪作斗争的需要。

(五) 社会治安体系的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目前, 社会公众对治安体系建设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许多人认为, 治安只是公安机关的事, 参与不积极, 社会治安体系建设基本停留在以政府为主的行政管理层次上, 各种民间的非政府组织建设工作十分薄弱, 造成体系的基础薄弱, 控制能力差, 导致有些部门没有找准自己在治安体系建设中的位置, 没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些企业存在着“重经济利益、轻安全防范”的倾向, 内部防范制度、人员、经费、措施不落实;不少群众自防意识不强, 自防能力较差。

三、完善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策

(一) 加强社会治安体系的基础建设

社会治安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主要由街面巡逻防控、社区治安、卡点查缉堵控、单位内部防控、技术防范监控等五个网络构成, 这五个网络自成系统又相互支撑, 保持在同一平面, 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具有严密、稳定和长效功能

(二) 建立社会治安体系的宏观指挥系统

社会治安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有效的运行必须要建立在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开放的宏观指挥系统 (包括社会控制系统和社会综合治理系统) 和积极有效的工作机制基础上。

1. 加强和完善社会控制系统

首先, 实施动态的、积极的社会控制, 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分配的改变造成的心理失衡, 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重建合理社会利益格局, 形成新的利益平衡和社会公平;通过道德评价和舆论监督, 加强道德控制机制, 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的新型道德秩序;通过对社会行为和价值观的正确指引,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其次, 合理推进社会控制有效运行评估、决策和整合过程。通过社会评估, 对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态势走向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过程, 把握社会矛盾以及社会问题的发展态势, 以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 强化预警功能。在客观评估的基础上, 前瞻性地制定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方案和各种社会政策, 并做出科学决策, 为社会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整合创造有利条件。

2. 推动警务工作机制改革

社会治安体系建设涉及到各个警种、各个部门, 按照“以块为主, 守土有责”的要求, 找准自己的位置, 履行相应的职责。在强调各自职责的同时, 必须从服从服务于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的整体效能出发, 理顺关系, 以指挥中心为龙头, 以情报信息为纽带, 采取民警个体间的搭档、警种部门间的联勤、机关基层间的联动等形式, 形成整体防控态势。打破基层实战单位传统的行政机关化工作模式和作息制度, 将有限的警力和防控力量最大限度地投向街头路面和社区, 用于易发案时段和地域, 形成24小时全天候防控格局, 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 建立健全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 拓展信息来源, 及时掌握各种不安定因素, 认真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努力从源头土缓解社会矛盾, 预防群体性事

(三) 建立社会治安体系的保障系统

1. 完善组织保障加强警力配置

通过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明确职责, 各负其责, 强化落实精简机构, 合理配置警力, 下沉警力, 向基层和一线实战部门倾斜保障政策。引进市场机制, 整合辅警资源。可以从公安机关外部解决警力配备上的严重不足, 改变现有警力资源结构和分配比例, 从而将正规警察集中使用在更为关键的工作上, 与警察共同构成社会治安体系的主体。整合民力资源,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发动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治安志愿者、退休人员、低保人员等力量, 义务开展社区守护、看楼护院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 打牢社会治安体系建设的根基。

2. 加大对社会治安体系建设的投入保障

城市社会治安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性工程, 牵涉到大量的人、财、物, 尤其是要装备大量的先进科技防范设备, 需要大量的资金。实践表明, 仅靠政府单方出资很难应对, 应该按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本着“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原则, 整合各方资源, 充分挖掘潜力, 形成全民参与、全警参战的整体防控局面。一是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级拨付的经费保障体系。二是广泛进行社会筹资, 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三是整合科技资源, 提升社会治安体系的科技含量。

3. 加强监督落实责任制

城市社会治安体系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群众工作、执法办案及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加强监督制约工作有着十分必要的意义。完善落实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和社会治安重大案事件通报查究制。要求各防控体系成员单位的内部实施监督, 提高各参与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通过纪检监察部门和各级人大、政协等开展监督, 通过各种反馈渠道, 加强责任目标, 把治安工作纳入日常的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目标之中。另外,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把防控工作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以结果考核为主, 保证考评工作客观、公正。

摘要:转型期城市社会治安防范模式缺乏长期效应, 不能适应当前动态社会治安的需求。从新时期完善社会治安体系, 树立新型警务理念, 构建多元供给模式社会治安体系的目标出发, 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制约社会治安体系发展的因素, 从城市社会治安体系的基础建设、宏观指挥系统建设、保障系统建设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制约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1-6.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8.

[3]郑列, 王瑞山.社会转型时期治安体系的思考[J].犯罪研究, 2005, (5) :20-25.

[4]刘和.大力推进动态社会环境下社会治安体系建设[J].公安研究, 2004, (6) .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篇5

———派出所基础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动用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以建立治安防范网络为手段,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大步迈进,人、财、物流动加剧,社会治安日趋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力推动“三化”(信息化、网格化、社会化)和“四防”(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有机融合,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天网地网齐头并进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背景中.派出所将成为治安防控体系的阵地.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与其他防控子系统进行有效的协同。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挥派出所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防控犯罪的重要措施.是驾驭和控制社会发展进程中日趋动态、复杂的社会治安局势的重要途径。

一. 履行主责,整合资源,构建大防控工作格局

要确立”政府倡导 警方指导、社会参与”的运作框架,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以及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作为有效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的力量源泉和社会基础;一是要充分挖掘、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工作,使治安防控工作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为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派出所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人力 物力 财力等方面争取政府给予适当的倾斜,落实专项经费用于防控体系的基础工程建设;三是要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 积极构筑 党委政府领导 公安机关推动.有关部门支持 单位村居自管(自治} 人民群众参与”的治安防控大格局.实现防控机构一体化、防控力量多元化、防控机制规范化的目标。

二,相互依承,有机关联,提高防控网络整体效能

要达到预防犯罪和减少发案的目的,派出所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防范工作上来.指导社区民警落实防范措施.同时强化对场所行业的管理、控制:加强对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落实人防、技防措 施,建立起全方位防控网络。通过将各张防控网络有机关联起来.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依承.形成一个循环体系,环环相扣,提高防控体系的整体运转效能。

(一)、以派出所为龙头.建立社会面防控网络。巡逻控制已成为新时期驾驭治安局势的一项最基本的有效措施。在巡逻中应由派出所牵头.以小区域的巡逻带动大范围的巡逻,最终以小安积大安。派出所在巡逻中可坚持“以巡为本.重在盘查.以动制动,以快取胜”的指导思想,有效整合各种巡逻力量.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和社会治安的辅助力量摆上街面.增强街面的有警时间和有警密度,压缩犯罪空间.打击犯罪,控制发案。巡逻可采取步巡 自行车巡、机动车巡以及设卡堵截的方式进行。巡逻防控应采取点和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治安检查点 汽车站火车站和出城(镇)的卡口作为相对固定的”点”.设卡进行盘查和看守;以主要交通干线、支干线、巷道为固定的”线“,坚持24小时巡逻.形成快速反应网络;以派出所和村居为单元,作为相对固定的“面”.由派出所牵头组织社区民警和治安联防力量分时、分段 分片昼夜进行巡逻控制.并随时根据派出所辖区的发案情况灵活调整巡控力量和巡控的重点。

(二)、以村居为基础.建立村级防控网。派出所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平台,具有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任务.不仅要完成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情报信息等职能.而且要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做好预防犯罪、控制犯罪和发现犯罪的工作。要以村居为基本单元.积极组织和动员村居内的护村队等各种群防群治力量,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有效手段,扎扎实实做好安全防范、流动人口管理和巡逻控制工作,以创建“平安村居“为载体,依靠村居的群防群治力量.构筑起村级治安防控网。

(三)、以单位为依托.构建单位防控网。构建单位治安防控网.要与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相衔接.主要依靠各企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充分发挥单位内部保卫部门的作用.广泛发动组织单位内部的保卫干部 治安积极分子,建立健全单位值班巡逻等各项内部防范制度。派出所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对重点部位、重点单位要加强技防措施的落实,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电子监控设施与公安机关的11O指挥中心联通.实现及时预警、及时出警.确保单位内部的安全。

(四)、以控制犯罪的销赃渠道为重点.构筑阵地管理防控网。对特种行业、复杂场所、二手手机市场等阵地进行重点控制,是打击违法犯罪、预防减少发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方法。对这些重点地区 重点行业、重点场所要进行经常性的整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与重点行业、场所、市场的业主签订治安责任状.落实各项治安管理措施,定期不定期地对这些”吃住行销”的场所进行清查,发现违法犯罪的线索和证据 一查到底,坚决取缔.特别是对发现存在黄赌毒的娱乐场所.绝不手软。要在这些行业、场所建立健全治保组织.定期由派出所民警组织培训.通报这些场所的治安情况 使业主和从业人员高度重视,强化治安管理。

三、强化研判,以静制动,完善情报主导防控作用

要立足信息化建设.把巡防工作的支撑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实现 精确管理、精确防控、精确打击 和 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的目标.发挥情报信息以静制动”的先导作用,不断完善防范 体系建设。

(一)、完善街面动态治安的信息研判体系。不断完善治安情报信息采集、传递、研判等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为情报信息工作提供一套切实、管用、高效的运行准则。派出所民警在接处警、办案过程中获取治安信息的基础上,要主动与辖区群众联系,这是街面动态治安信息最原始的来源,也是最可靠的来源。同时,要充分利用公安网络加强对周围街面治安信息的了解、分类和整理,形成系统信息。信息的研判要可靠实用,避免夸夸其谈,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准确把握,充分发挥信息研判指导防范工作的作用。

(二)、完善研判信息的使用制度。根据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的要求 对情报信息研判的落脚点应在于使用情报信息来指导实践工作,发挥其提升战斗力的作用.这一点在治安信息的利用中尤显突出。特别是盗抢类街面违法犯罪的特点是作案过程短.遗留证据少、人员逃离快,只有在信息研判的过程中才能最大化地总结其规律特点。要根据预警信息的提示 把派出所有限的警力和防控力量用在街面案件易发时段和易发部位上.把重点防控对象用在重点人群上,增强巡逻的针对性和重点性.真正做到 以静制动”打击犯罪。

(三)、完善信息的公开公示制度。派出所在做好内部治安信息共享的同时,要对外广泛使用新闻媒体发布、预警短信等方式,将预警通报和防范建议定期不定期地提供给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让辖区群众了解多发性案件的作案特点及防范措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提高群众参与防范的意识。

社会治安防控 篇6

【关键词】长停井;废弃井;治安;防控;治理

一、长停井、废弃井的界定

一般来讲,长停井是指由地质部门批准的因无法满足正常生产需要而采取长期(一年以上)关停的油、水井。废弃井是指进行永久性弃置处理的井。根据《石油天然气标准》(SYT 6646-2006)规定,长停井是指生产、注水或修井作业已经结束,但没有采取永久废弃处置的井。长停井分为关停井和暂闭井。关停井是指若一口长停井的完井井段与油管或套管连通,则该井被归类为关停井。通过主动的修井工作可使一口关停井成为暂闭井或废弃井。

二、长停井、废弃井存在的治安隐患

由于油区跨地域范围大,分布不集中,地理环境复杂,长停井、废弃井治安防控与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往往产生一系列治安隐患和问题。

(一)形成非法占压圈占。一些长停井、废弃井处在地方开发区或工厂的范围内,其进井道路、井场都被圈占,井口及管线被占压,造成油气生产企业对非法占压井在巡视、采取安全措施等方面受到很多制约,特别是有的废弃井被直接占压在建筑物下方或圈在业主院内,巡视有困难,采取封井措施难度更大。

(二)发生盗窃油气案事件。部分长停井、废弃井由于地下油气资源长时间聚集,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盗取破坏的重要对象。即使一些实施套管帽等临时封井措施的长停井、废弃井,也时有被不法分子切割锯开破坏盗油案事件发生。

(三)发生油气爆炸事故。不法分子利用长停井、废弃井治安防控存在的漏洞,采取破坏井口设施或设备盗取油气资源,不仅诱发违法犯罪,而且极可能引发井口油气爆燃,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恶性刑事案件。2014年6月某日,某油田一废弃井发生爆燃着火事故,经公安机关调查认定,该事故是由于不法分子在实施打孔盗油过程中,产生火花引爆现场弥漫的天然气,造成数名盗油分子伤亡,属于典型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刑事案件。

三、长停井、废弃井隐患的防控治理

(一)开展隐患排查。为切实加强长停井、废弃井治安防范工作,堵塞隐患漏洞,不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油田要组织内部治安保卫队伍和油气生产单位,从治安防范、井控管理、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对所有长停井、废弃井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治安隐患及时整改。特别是对离村庄近、易发生破坏、盗油等现象的井要作为排查重点,组织专人进行治理,坚决防止窃油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同步组织开展长停井、废弃井井控管理工作核查活动,组织油气生产单位重点核查无井场、无道路的井数及巡检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以及井口装置配套完善情况、治理和监护过程中“一井一案”的执行情况、监管人员到位情况、巡井时间间隔是否合理及执行情况、资料录取落实情况,为制定长停井、废弃井治理计划及彻底治理做好基础工作。

(二)建立专项信息库。油气生产企业要采取GPS定位查找、挖深排查、现场拍照、视频资料、文字描述等方式方法,对长停井、废弃井的井号、井口位置、井口装置、油井压力、关停时间及原因、地层及井口封固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建立视频、图片资料档案,分析治安隐患原因、大小,结合井控管理核查情况,制定治理计划。同时要建立长停井、废弃井治安隐患三级防范体系,即第一级为地面以上无井口装置的长停井、废弃井;第二级为地面以上有井口装置的长停井、废弃井;第三级为地层封固、井口封固的长停井、废弃井。

(三)完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情况下的长停井、废弃井,油气生产企业要按照“一事一案、一井一策”的原则,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安全、治保、技术、消防和油气生产基层单位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不断提高现场预防复杂情况的处置能力,提高员工在复杂情况下的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

(四)做好宣传告知。油气生产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实行占压告知管理,开展普法安全宣传。尽管被占压的长停井、废弃井所处环境复杂,占压者种类成分多样,既有开发区圈地、工厂占用,也有农户房舍、畜禽棚等,进行侵权告知的难度相当大,但是油气生产采取上街道公开宣传,进村入户深入宣传,一对一发放侵权告知书,交涉现场照相、录像等多种方式尽好主体责任义务,是优化外部环境,减少人为破环引发长停井、废弃井井喷失控事故的积极举措。

(五)分类治理隐患。油气生产企业要根据排查治安隐患及安全隐患,结合井控管理核查的问题,制定治理计划,拿出有效治理措施,按照风险高低排出治理计划,及时进行治理。一是针对井口设施被盗、被破坏的长停井、废弃井,现场能够整改的,油气生产企业应全部及时进行整改,对现场不能及时整改的,通过加强技防、物防和人防,杜绝盗窃和破坏案事件的发生;针对存在盗油、窃气的长停井、废弃井,组织治安保卫人员进行重点看护,做好治安防范工作,联合油地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盗油窃气行为,防止引发重大涉油案事件。二是针对被圈占的、离民宅近的长停井、废弃井,油气生产企业要主动结合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油田有关油气管道、井场占压(圈占)工作要求进行治理;针对没有水泥帽的长停井、废弃井,全部加装水泥帽,防止油气被盗、井口设施被破坏案事件的发生;针对未找到井口的长停井、废弃井,组织力量进行查找及治理。同时,对需要封井作业的,制定作业计划和封井措施,逐井逐项进行治理。

四、长停井、废弃井治安防控管理建议

(一)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油气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健全“一岗双责”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完善长停井、废弃井治安管理制度,从管理层干部到基层员工分级承包,加强对长停井、关停井的治安防控,同时加强对长停井、废弃井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起长停井、废弃井治安防范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决杜绝长停井、废弃井治安防范及安全管理案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协作、确保安全。长停井、废弃井排查与治理需要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油气生产企业应主动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公安机关的沟通协作,健全联动、联防、联治等日常工作机制,共同做好长停井、废弃井的排查与治理工作,保障油田和油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治安防控 篇7

21世纪以来, 恐怖主义威胁在国际范围内蔓延, 尤其9.11事件后, 恐怖主义在性质、形式、规模、手段等方面, 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城市、地区、国家造成重大威胁, 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1]

城市作为各项资源的集中地, 成为恐怖袭击的重要目标, 尤其城市中某些重点单位和部位更成为恐怖分子的首选目标, 这些目标一旦遭遇恐怖袭击, 将产生极大的伤害后果, 造成社会混乱和恐慌,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虽然近年来对恐怖主义的研究成果很多, 但内容主要集中在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特征、新疆地区情况研究、恐怖主义问题应对机制、某种特定类型恐怖活动的处置等方面。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用“恐怖主义”和“反恐”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从2002年以来, 国家社科共立项48项。其分布趋势见下图。但就目前国家社科立项项目内容来看, 专门研究城市地域重要目标的恐怖主义活动或反恐怖对策的还很少见。

二、主要观点

(一) 中国不是恐怖主义威胁的室外桃园

无论从攻击本能论、文明冲突论、国际冲突论角度来分析, 恐怖主义已祸及全球, 随着恐怖主义在国际的泛滥, 我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呈现出高发态势, 中国也绝未能免受恐怖主义的威胁。仅从2009年到2014年的统计数据即可以看出恐怖活动的数量有增长的趋势, 从2009年的2起增长到2014年的8起。

(二) 城市是反恐的重要阵地

从世界范围来看, 恐怖袭击相对集中于一些中心城市。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年度全球恐怖主义活动报告显示:1993至2000年, 所有因恐怖袭击而受伤者中, 城市人口占94%;死亡者中, 城市人口占61%。这一阶段发生在城市中的恐怖袭击成倍增长, 尤其是1998年以后, 更为突出。我国恐怖袭击事件的活动区域, 除了新疆以外, 主要集中在省域中心城市, 甚至是国家级中心城市, 主要为北京、广州、昆明。

之所以城市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 这是因为以下几点:1.城市风险集聚效应突出的特点使其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城市, 特别是大城市和省域中心城市, 一般都存在着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及国计民生重要目标, 这些目标的安全具有高风险性, 一旦发生问题, 容易产生扩大性影响[2]。城市的新闻媒体也更为发达, 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的各种新闻媒体报道使得恐怖效应急剧扩散。2.恐怖主义袭击城市, 尤其是袭击重点单位或部位能获得更大的影响效果城市重点目标一旦遭到袭击, 会给国家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破坏经济建设, 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从而引起恐慌。 (1) 破坏城市居民安全感。恐怖主义研究的专家认为, 就恐怖主义的本质而言, 他们的行为本身, 是在追求对社会的心理即精神层面的打击与破坏“恐怖主义施暴的真正目标, 不是受害者, 而是社会舆论。”⓪新兴的恐怖主义已经越来越趋向针对平民和滥杀无辜的方向发展, 追求恐怖行动“象征价值的最大化”。造成城市民众心理震撼, 引起城市居民的恐慌, 甚至影响国家稳定。 (2) 破坏城市经济。城市是重要经济体的集中区域, 一旦发生恐怖事件, 可能影响人们的投资与消费信息, 甚至妨碍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例如, 新疆地区, 在2009年打砸抢烧事件以后, 乌鲁木齐的商业受到极大影响, 商铺歇业, 居民不敢上街买商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人们都心有余悸, 不但影响当地居民的商务活动, 还严重损害了旅游业, 很多原本打算去旅游的人们由于惧怕当地发生恐怖袭击的危险, 都改变了想法。 (3) 导致居民生活困难。如果城市的大型能源动力设施、水利设施和水、电、燃气、热力供应设施遭到恐怖袭击或破坏, 可以想象城市居民的生活将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将会带来多大的社会恐慌心理, 对社会稳定将有多大的恶劣影响。

(三) 城市重点目标是反恐机制构建的主要区域

据笔者对2009年至2014年比较有代表性的20个恐怖袭击事件汇总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发生的恐怖袭击在攻击目标的选择上, 主要集中于党政机关, 其中尤其公安机关 (包括公安局和派出所) 受到袭击的次数较多, 另外就是选择了公众密集场所, 如火车站、商业区 (主要包括公园、早市、菜市场、闹市区、步行街等) , 对普通民众进行突然性恐怖袭击。

三、城市重点目标反恐治安防控机制的构建

反恐治安防控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可以从加强反恐立法、构建反恐专业体系、统一反恐指挥部门、提高信息情报搜集和处理能力、加强重点人员管控、正面的反恐舆论宣传等等方面进行, 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重点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 加强城市反恐的法制建设[2]

行政机关的任何行政行为都应由明确的法律依据, 反恐工作也需要法律作为基本运行的保障。

1. 世界其他国家城市反恐怖活动法规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专门的“反恐怖主义法”, 还针对不同种类的恐怖袭击做了细致的立法工作。 (1) 美国。9.11事件之前, 美国就有《反破坏航空器法案》、《提供恐怖活动情报奖励法》、《反国际恐怖活动法》等。9.11事件后, 美国政府加大了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力度。通过了《美国2001年爱国者法案》的反恐怖立法, 这一法律文件, 多方面强化了美国政府的反恐怖职能。 (2) 俄罗斯。俄罗斯1996年公布并实施了《反恐怖法》, 用较大篇幅对恐怖主义、恐怖活动、恐怖行为、恐怖性质犯罪等与恐怖相关的12个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 规定了反对恐怖主义斗争的基本原则。2006年还对该法进行了修改, 增加新的内容, 对信息管制等领域进行了规范。 (3) 印度。印度的恐怖袭击发生频率也较高, 在法律上主要依靠刑法和《防止恐怖主义和破坏性活动条例》作为打击武器, 9.11事件后又出台了《2001年防止恐怖主义法令》, 重新定义了恐怖组织, 确定了对恐怖主义活动者的处罚方式。

2. 我国反恐怖法律法规情况

从2016年以前来看, 我国反恐怖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于刑事法律领域, 在刑法的条款中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劫持航空器罪”、“资助恐怖活动罪”、“投放虚假爆炸物、有毒有害性物质罪”、“编造恐怖信息罪”、“故意传播恐怖性谣言罪”等, 这些零星的反恐怖条款, 已经很难满足反恐怖斗争的需要。

面对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活动, 在我国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怖法非常必要。201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得以实施, 这是我国反恐立法上的重大突破。

(二) 加强城市反恐的情报建设

掌握第一手可靠的情报资料, 是有效反恐的先决条件。由于城市重点目标分布点多面广, 加上恐怖活动的隐蔽性特征, 使得其情报信息收集难度较大, 而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对有效开展反恐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城市重点目标反恐情报工作主要要做到“知彼”。也就还是说要尽可能详细的了解恐怖分子的一些情况。

1. 增加反恐情报信息专业人员, 优化人员配置

从人员编制来看, 目前专职从事情报信息工作的人员还远远不能满足此类情报搜集工作的需求,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加专业人员和提高其专业素质。

(1) 从现有公安机关人员中专门培养。可以从现有公安干警中选取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员, 进行专题培训, 抽调到相关情报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2) 从应届毕业生中选聘。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制度, 选聘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专门技能的应届毕业生, 从事该项情报工作, 尤其是其中的技术性工作。

(3) 从其他行业进行招募。从人员配置来看, 最好选择具有一定情报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信息搜集工作, 选择高新技术人员做情报的抓取和研判工作。

(4) 培育信息员。可以在城市重点目标单位的工作人员中选择一些岗位重要、素质过硬、容易发现危险因素的人员, 作为反恐、防恐的信息提供者, 发现可疑现象及时向反恐工作部门反映, 及时获取信息, 扩大信息收集渠道。

2. 提高情报信息搜集能力

由于恐怖组织的严密性和恐怖活动的隐蔽性, 使得能够搜集的涉恐信息往往缺乏深入性, 很多时候只能了解到恐怖组织的意图, 却缺乏具体的袭击组织、袭击时间、地点、袭击方式的选择等核心情报。因此, 必须全面提高情报信息的搜集能力。针对城市重点目标, 可以使用高科技情报技术和装备, 建设恐怖主义信息库, 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此项工作,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抓取和分析研判等的方式。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人员信息的盯控。

3. 加强反恐情报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间的合作, 对于获取全面的反恐怖情报信息具有重要作用[4], 因此, 应加强情报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 放宽各机构之间进行资料交流的限制, 使很多基础信息能够实现共享。例如, 可建立“恐怖组织资料库”等。

(三) 加强反恐安全防范措施布建

1. 人力防范

人力防范是反恐工作中最基本的防范措施, 也是最重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1) 专业力量。将地方公安派出所、特警、巡警等人员进行科学的分配。地方公安派出所民警负责一般信息搜集, 特警负责应急处突, 巡警负责一般巡逻警戒。可以将各类警务人员形成一个工作小组, 设置联络方式表, 便于情况的沟通和处置过程的有效配合。这些分工协作, 都必须把城市重点目标作为工作重点来进行防范。

(2) 发动群众进行群防群治。社会公众可能成为恐怖行为直接威胁的对象, 发动公众进行反恐群防群治工作也成为反恐的工作内容之一。与西方国家相对比, 我国公众的反恐意识比较淡薄, 大部分都认为反恐活动离自己日常生活比较遥远, 在近几年恐怖袭击增多后, 才有更多的公众关注到这一领域, 但更多的是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而未能认识到个人也应该加强反恐意识教育。可以在群众中培养专业的反恐力量和业余的反恐力量。尤其是针对城市重点目标单位的职工和周围的群众。引导公众梳理正确的反恐意识, 对可疑情形保持高度敏感, 善于辨别恐怖袭击, 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能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2. 物质防范

物质防范是反恐安全防范的基础, 目前该项工作都做得比较到位。

(1) 重点目标实行围墙封闭隔离, 如关系民生的电力、水利、通讯等设施周围。

(2) 在重点目标, 尤其是党政机关建筑物门口设置硬隔离和防冲撞设置, 例如设置石球、铁栅栏, 甚至加固的防冲撞的墙体等。

3. 技术防范

一般来说, 针对城市重点目标的反恐技术手段只要包括:出入口控制、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网络等。

(1) 出入口设立安检设备, 在重要目标的出入口配备X光安检仪、安检门及手持安检设备。根据需要配备爆炸物探测仪和液体检测仪。

(2) 在重点目标设置全覆盖性视频监控系统。根据需要进行科学设计, 大规模安装视频监控探头, 重点区域达到全面覆盖。提高视频监控的高清标准。英国有研究表明, 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机, 可以使违法行为下降48%, 犯罪行为下降21%。

(3) 建立迅速快捷的报警网络。视频监控直接接入派出所, 为专业部门配备能进行海量数据分析的计算机, 提供跨数据库进行信息查询的权限, 为专业人员配备高技术通讯联络设备等。

参考文献

[1]殷星辰, 城市反恐怖行动概论[M], 北京: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 (9) :1

[2]刘汾, 试论城市中的恐怖主义:根源、特征与治理手段[D], 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 :8

[3]张庆鑫, 试论我国反恐体制的完善[D],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0) :19

社会治安防控 篇8

1 建立四项机制,形成长效工作基础

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形成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建院以来,通过多年不断探索,我们逐步建立了安全工作领导负责制、内部保卫工作责任制、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稳定一票否决制等四项机制。通过四项机制建设,变保卫处单打独斗为各单位积极参与,变少数人责任为全员责任,变重防范治理为教育、防范、管理、服务于一体,形成“点、线、面”联动的大平安工作格局。

1.1 安全工作领导负责制

是指在运行机制上我院要求“一把手”院长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同时,他的责任要逐级向下传递,形成学院内部各层级“一把手”领导负责制。学院规定,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列入各级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目标管理,将安全稳定和中心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定期召开全院安全稳定工作暨责任签状大会,分析形势,交流经验,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推进工作。

1.2 内部保卫工作责任制

内部保卫是保平安的重要承载体,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后,我院将内部保卫工作的重心下移,形成二级单位内保工作责任制。学院保卫处主要抓好面上工作,在做好分类指导、督促检查的同时,年终要对各二级单位进行评价考核,从而使安全稳定工作渗透到各个部门。这是安全工作领导负责制的延伸和细化,从而形成学院安保工作全员有责,全员参与,点线面联动的工作格局。

1.3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为了推动和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避免在工作中一旦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出现隐瞒不报,相互推诿,相互包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现象,近几年,我们相继建立了安全形势通报制度,出台了安全考核工作规则,完善了问责办法和责任追究细则。通过对以上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安保工作各个环节中,我们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充分发挥了问责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有些人心有所忌,起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

1.4 安全稳定一票否决制

业绩考核是风向标,具有导向作用,完善平安校园建设运行机制除了实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之外,必须实施安全稳定一票否决制。在业绩考核中纳入一票否决,在政策上产生导向作用,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应坚持在干部任用、评优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实施一票否决制,高调地宣示安全稳定工作的“高压线”的警示作用。

2 构筑四防体系,形成立体防范网络

安全稳定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我院的安全防范体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2.1 制度防

制度完善是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建院以来,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先后进行了三轮修订和完善,最新的制度体系中院级制度共237项,其中涉及安全保卫、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的规章有50项,内容涵盖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安全教育、安全措施、经费保障、应急预案等等。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规范办学行为,规范管理行为,是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基础。

2.2 技术防

随着现代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安全自动化已成为安全保卫、综合管理、防灾、防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近几年,我院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立了高清智能安防系统,过去的模拟摄像机逐步被现今的高清摄像机取代,实现了对校园各重点部位的动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重视投入,关注硬件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监控中心管理工作,做到监控中心每天24小时有专人值班,把学院监控管理中心逐渐发展成为校园“110”指挥中心,充分发挥校园“110”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帮助师生排忧解难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3 物质防

物质防是重要的辅助安全措施,小投入可以避免大损失。近几年,我院累计投入200多万元,设置了道路减速装置、标画了校园道路交通标线,重点部位安装了防盗门窗,学生公寓设置防攀爬设施,全部消防设施和器材做好定期检查保养,及时更换,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河沟湖塘以及电力设置等危险区域全部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和标牌。

2.4 人员防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重复性很强,日常管理中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任何一所高等院校仅靠保卫处现有正式在职在编人员去完成校园的安保工作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为了确保校园稳定,我院的保卫队伍除了在职在编人员人外,每年还专门拔出一定费用聘请了一支具有一定素养的保安队伍,共同构成了学院人员防范网络,做到“三个24”管理(即24小时值班、24小时监控、24小时巡逻),保证了“三重”(即重大活动、重点时期、重点部位)防范工作及时到位。

3 做到四个保障,夯实平安校园基础

要提升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不仅在建章立制上、组织机构上、思想认识上等方面加强软件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即经费保障也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3.1 机制保障

机制保障是根本,通过前述的四项机制建设,学院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了安全稳定工作机制保障,并逐步形成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3.2 思想保障

安全稳定工作关键在领导,核心在领导干部认识上。建院以来,院党政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安全稳定工作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两级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做到逢会必讲。由于思想上高度重视,政策上积极引导,目前,学院各级领导都会按照每年初安全工作要求,定期深入一线,督促检查指导安全稳定工作。

3.3 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了平安校园创建及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党委办,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定期开展工作研究,统一安排布置安稳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校园综合治理。学院设有保卫处,下设治安消防科、监控中心、保安中队等二级机构,形成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力量。另外,我们还组建了安全管理员网络、学生信息员队伍、有心理咨询中心等组织机构,形成平安创建工作的组织保证。

3.4 经费保障

为使安稳工作正常有序向前推进,学院每年在经费预算上提供了必要的人员经费、物防技防建设、宣传教育经费,在硬件建设上给予了重要保障。今年学院专门投入130万元对学生公寓监控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将原来的模拟摄像机全部置换成高清摄像机,并在学院主门安装了可由电脑自动控制的车辆设别管理系统。另外,学院近几年每年投入40余万元用于其他技防物防建设及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使校园各类安全管理和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4 形成四位一体,培育群防群治局面

多年来,学院始终把平安校园建设作为系统工程,努力把教育、管理、预防、服务四个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共同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4.1 教育

学院通过每年度的安全稳定工作会议,通过两级中心组学习,通过报告会、研讨会、主题班会、119系列宣传周以及院报、网站、广播、橱窗、展板等多种方式分层次组织学习、宣传宣讲安全稳定工作;通过将法制安全课列入教学计划,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防火、防盗、防毒、防震、防传销、防诈骗、防安全事故的教育,提高师生防范意识;通过开展各种消防及疏散应急演练,并将应急演练常规化、常态化,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4.2 管理

学院坚持依法治校,努力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民主治校,严格执行职代会制度,积极实施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学院的政保、治安、消防、交通、网络、信息、涉外、食品卫生、等安全稳定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负其责。严格实行门卫管理和校园巡逻制度,阻止社会闲杂人员和外来不明车辆进入校园,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4.3 预防

通过征集职代会提案、建立学生信息员,设立了意见箱,公开领导信箱,实施了大学生人生导师计划等途径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关注热点,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化解各类矛盾;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防范因心理健康引发的意外事件;通过学工系统每周工作例会、内部网络、公寓看板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完善物防技防设施建设,预防和震慑校园犯罪;加强内部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4 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完善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区服务功能配套,切实解决师生关注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交通出行、就餐就医、社团活动等实际困难,从而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激发师生主人翁意识,提高对学院的认同感,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创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四项机制、四防体系、四个保障、四位一体”四个工作模式,构成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全新治安防控体系,为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自建院以来连续校区无恶性刑事案件、无社会影响恶劣的治安事件、无严重社会影响的群体性案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院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11年5月被命名为“江苏省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叶昭英.浅谈高校保卫工作的创新[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2):58-61.

[2]董建党,孙卓辉.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辅导员作用发挥[J].科技信息,2010(1)492,444.

社会治安防控 篇9

关键词:高速铁路,低路基,治安防控机制

近几年, 随着高铁的不断提速, 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 绝不允许有任何事故的发生。高铁“低路基”区段线路的治安防控已然成为高铁安保工作中重点。

1 A市a线路“低路基”区段治安管理的难点

1.1“低路基”区段较多、线路较长

A市a线路的总长是183.26千米, 其中“低路基”区段82处, 长96.4千米, 占线路总长的52.6%。其中, 有一部分“低路基”区段属于偏僻地带, 外人容易攀爬进入高铁线路, 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 也容易造成拆割破坏铁路。

1.2“低路基”区段不易管控

随着铁路的不断提速, 如今的高铁列车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对列车行车安全造成危害的“关、摆、拆、割、提、击”等案件一旦再次出现在高铁线路上, 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交通事故。由此可见, “低路基”区段是事故的易发生地, 不易掌控, 危害也非常大。

1.3“低路基”区段栅栏底空较高

按照相关规定, a线路“低路基”区段的防护栅栏安装为2.85米, 但“低路基”区段还存在栅栏底空较高以及栅栏竖条不够紧密等问题, 无法满足高铁的安全需求。因此, a线路控制点开展专项行动, 对长达30千米的栅栏底空进行封堵。同时, 也加密了栅栏竖条, 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2 加强高铁“低路基”区段的治安管理措施

2.1 提前介入, 提高工作质量

a线路在建设期间, 线路负责人就根据公安局提前介入, 确定好新线路的治安管理要求。铁路部主动介入, 超前规划, 成立安全防护领导小组, 深入“低路基”区段, 预设施工现场, 督促施工单位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防护栅栏的修建。保证防护栅栏的质量, 为落实铁路“低路基”区段警力巡防模式打好了基础。

2.2 以物防为基础, 修建防护栅栏

物防工作是确保线路安全的基础, 在线路开通之后, 针对防护栅栏底空较高以及防护栅栏竖条不够紧密等问题, 在防护栅栏底部增设高1.5米的金属网片, 确保人和动物无法进入铁路, 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2.3 突出重点, 加强高铁“低路基”区段巡防的力度

a线路配备安保人员298名, 设立保安岗位83处, 其中“低路基”区段与线桥接合处设立保安岗位61处, 占总保安岗位的81%, 严格执行携带GPS导航巡线制度, 落实考核制度, 确保做好公平公开公正, 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安保工作者的积极性, 确保列车在重点时段与重点区段的安全。另外在低路基”区段, 还要加强夜间巡防。

2.4 强化技防, 加强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

以“横向覆盖, 纵向贯通”为原则, 在a线路沿线加强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 监控专用线缆已经铺设151.48千米, 占总工程的87.2%;枪式摄像机已安装673个, 占总进度的59.6%;云台摄像机已安装32个, 占总进程的53.7%。如果视频监控系统顺利建成, 就可以对a线路“低路基”区段进行全方位、多视角以及全天候的视频动态监控。

3 健全高铁“低路基”区段线路治安防控机制

3.1 警务改革到位是高铁“低路基”区段线路治安防控的基础

保障高铁“低路基”区段线路治安防控, 就要做到: (1) 科学部署巡防力量。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发展, 铁路公安警力出现欠缺现象。因此, 科学部署警力人员在高铁低路基区段进行巡逻、在车站两头强化设卡, 才能防止闲杂人员无故进入线路, 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安保力量的效能。 (2) 巡防机制的改革。以“警力跟着警情走”以原则, 开展勤务制度改革, 优化巡防线路, 针对多山多丘陵地带与GPS信号差等问题, 充分利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巡逻, 确保巡防的质量。

3.2 物防技防到位是高铁“低路基”区段治安防控的根本

到位的物防技防是保障高铁“低路基”区段治安防控的基础, 要求做到: (1) 全面加强防护栅栏的管理。对防护栅栏底空较高以及防护栅栏竖条不够紧密等问题进行全面的修建。 (2) 加强线路设施的防护。对线路两侧的通信电缆用水泥浆进行封闭, 加固行车、供电等设备, 防止拆割盗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3) 加强技防建设。尽快完成高铁“低路基”与桥线接合部等重点位置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实现线路全天候监控, 并把视频监控系统传输到公安指挥中心, 从而实现现场监控以及高效指挥。

3.3 联防联控到位是高铁“低路基”区段治安防控的关键

到位的联防联控是高铁“低路基”区段治安防控的关键。就要求做到: (1) 加强路内联控。高铁治安防控应建立由车务、工务、电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控机制, 分工合作, 共同发展。铁路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全面打击拆割盗违法犯罪行为;机务部门主要督促司机嘹望观察, 及时通汇报高铁的实际治安状况;工务部门主要负责“低路基”区防护栅栏的维护;电务部门主要负责维护电力设备与加固电缆设施。 (2) 加强路地联防。争取将高铁联防工作纳进社会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规划, 实行全面全体考核, 全方位调动社会资源, 从而确保高铁线路的安全。 (3) 加强铁路与地方公安协作。通过开展社会管理的创新活动, 加强铁路与地方公安之间协作, 将高铁“低路基”区段治安防范纳进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 从而确保高铁运输线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姚迈.浅谈提速区段治安防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2 (03) :40-43.

[2]裴佳黛.高速铁路线路治安防控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09 (09) :132-134.

[3]秦文娟.关于构建京沪高铁安全防控体系确保高铁运营安全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2 (15) :72-73.

[4]田润超, 济友.建立与完善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想[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1 (02) :36-43.

当前社会治安热点问题分析 篇10

一、人民内部矛盾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原有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逐渐被打破,社会隐性矛盾与显性冲突相互交织,呈现出日益错综复杂的态势。利益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反映和体现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形成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上的“焦点”和“热点”,并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社会反作用力。群体性事件已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的极端表现形式,而且突发性、组织性、对抗性增强,暴力化倾向明显。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力度和处置难度大大超过了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和公安机关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在社会管理中,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近年来,由征地拆迁、退伍军人安置、企业倒闭(改制)、社会保障、劳务纠纷、非法集资、拖欠农民工工资、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始终在高位上运行,行为人为谋求自身利益,频繁串联集会、上访、甚至堵路,反复性强,处置难度大,对社会政治稳定所产生的影响在不断加大。

(二)贫富差距拉大,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贫富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日益突出,贫富悬殊和资源分配不公是非常危险的社会隐患。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贫富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现在的12.66:1,反映贫富差距的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接近0.5。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型,富人少数,中等收入的中间阶层数量也少,低收入和贫困的社会下层占绝大多数,属于极不稳定的社会结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即高收入的富人为少数,中等收入的中间阶层人数为大多数,低收入和贫困的社会下层人数为少数。当前,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使一部分低收入和贫困阶层人员对致富机会不均等、资源分配不公平等现象表现出强烈的不满,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源自于圣经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回来。容易产生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仇富心理”、“投机心理”甚至“报复心理”日趋增强。

(三)政府、党员干部公信力下降,也成了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堰塞湖”。

部分党员干部漠视群众利益,不愿意也不会做群众工作,对群众的利益诉求“躲、推、托、哄、堵”,导致事情久拖不决。有的甚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使群众产生怨恨情绪,成为引发、激化审核矛盾的重要因素。

(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伴生了大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特别是五化进程的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引发了大量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个别人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信上不信下,信官不信法”、“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能访多高访多高,能访多大访多大”,反映和解决自身诉求时,不是通过正常的信访渠道和法律渠道,而是采用不法手段,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制造影响,给党和政府施压,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更有甚者以违法犯罪的手段获得财富,增加了安全防范、社会治安管控的难度。

(五)当前舆论炒作也成了社会稳定问题的“助推器”。

近年来,因为公安机关直接面对各类社会矛盾的第一线,所以逐渐成为了网络舆论的焦点。在这些舆论中,以反面舆论居多,警察成为网民发泄不平情绪的主要对象之一。公安机关在执法执勤过程中稍有不慎,甚至言语不够严谨,都有可能被网络舆论所曝光,并受到无情地抨击。“躲猫猫”、“喝水死”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六)“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

如”瓮安事件“,起因仅仅是死者家属对公安机关出具的死因鉴定结论不满,引发了上万人聚集街头,并打砸抢烧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办公大楼,造成当地政权机关一度失控,时间长达7小时,从人员构成看,这起事件95%以上的参与者与死者无直接关系。

二、刑事犯罪案件高发

我国的劳力富裕使就业成为困扰社会民生的大问题。违法犯罪嫌疑人在有过刑事处罚记录后,很难找到工作,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包容,沦为社会底层,为生存而再次犯罪并走向持续犯罪的不归路。”一次偷,一生贼“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违法犯罪嫌疑人基数不断累加,成为社会隐患。一是这些“二进宫”的累犯,在被处罚后并不认为其是因触犯刑律而要接受处罚,仅仅认为是“背运”,往往出狱后继续作案。二是在狱中这些累犯经过交流,容易学得新的作案手法并结识“朋友”,出来后便结伙作案或使用新手法作案,同时具备一定反侦察意识,给侦破和抓捕工作带来难度。三是这些人在不被社会认可后,很容易将心理矛盾嫁接到对社会的仇恨上,采取更为极端的犯罪手段,报复社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随着城乡两极化发展、贫富差距悬殊等矛盾加大和相互作用下,刑事案件发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会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将会逐步深化,为引发恶性犯罪的因素悄悄埋下伏笔,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必将给社会治安形势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毒品违法犯罪问题突出

一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周边环境,新疆逐步成为毒品渗透的重要通道和中转集散地。二是新型毒品来势迅猛,新型毒品冰毒、麻谷(冰毒片)、摇头丸、K粉等。三是吸食毒品引发了大量的违法犯罪活动,“以盗养吸、以抢养吸、以娼养吸、以贩养吸”,已成为影响新疆社会和谐稳定重要因素之一,毒品问题被称为世界公害。

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

我国1999年出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未成年人犯罪仍呈不断上升趋势,犯罪形式也由原来的少量扒窃、抢劫、吸毒向暴力化、集团化犯罪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在街面犯罪中担任主要角色,在管控力减弱后直接导致街面犯罪井喷式高发。大部分青少年缺乏法律意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缺乏考虑,在犯罪时不考虑成本,缺少风险意识,只是凭借需求和喜好随意地犯罪,这种无序犯罪,不计后果,手段残忍,加剧了刑事犯罪的暴力化趋势。

参考文献

[1]唐先滨.乌鲁木齐基层应急管理的现实困境及突破[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7

[2]张陶然.治道变革: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治安制度变迁[J].理论月刊,2009

[3]张弘,邹湘江,李春勇.社会治安防控与政府应急管理协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社会治安播报》的宣教警示功能 篇11

一、公众:知情权和安全感得以提升

城市治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治安信息受到市民的高度关注。如果对案情讳莫如深, 很容易引起市民的猜测、怀疑甚至恐慌。江苏省公安厅通过江苏城市频道这一权威媒体发布社会治安情况, 体现了对市民知情权的尊重。

每天, 观众可以通过该板块, 看到省内近期多发且较为突出的案件。警方的寻人启事、悬赏通告, 出台的重大法律法规等需要向市民公布的信息也在节目中发布。对于一些影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恶性治安事件等则是有针对性地通报, 侧重澄清事实, 消除百姓的恐惧心理, 规避对血腥暴力细节的渲染。

今年5月初, 南京六合一名小女孩离奇失踪, 两天后, 孩子的尸体在家附近的一个池塘内被发现。不少村民认为小女孩是被人谋杀的, 一时间, 有人拐走小女孩将其杀死的传闻不胫而走。警方经过法医鉴定后发现, 小女孩其实是和小伙伴外出玩耍, 溺水而死。《社会治安播报》及时发布了警方公告, 并在防范儿童溺水方面进行了安全提醒, 及时消除了村民的恐慌情绪。

《社会治安播报》还会向市民详细介绍典型案件的发案时间、发案重点区域及犯罪分子作案方式等, 并对市民应采取的应对方法、应急措施等提出实用建议。这些非常有针对性的“锦囊妙计”, 可以让市民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媒体:关注度和品牌价值得以提升

《社会治安播报》不仅仅是江苏警方树立公开、透明、亲民、务实工作作风的创新举措, 也是江苏城市频道在法制节目形态创新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目前, 《社会治安播报》已成为《法治集结号》区别于其他法制节目的重要特色, 权威的警方信息, 贴近百姓、服务民生的表现形式, 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影响力日益扩大, 带动了观众对《法治集结号》的关注度。

亮点一:具有亲和力的警官主持人

两年来, 栏目组总共海选出了13名来自全省各地的警官主持人, 是荧屏的一大亮点。他们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 而且在形象和语言表达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编导将警方的各种专业术语“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 警官主持人再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呈现案件, 并注重通过肢体语言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而不是对着提字器读词, 板着面孔教育观众。

在公安内部资料上, 受害人往往会用“张某”、“李某”等代替, 比较生硬。在进行播报时, 这些名称都会被改成“张先生”、“李奶奶”等。而通过“咱们老年人”, “您疏忽大意了, 不法分子就得意了”这类语言, 警官主持人摆脱了高高在上的感觉, 成为平易近人的交流者、倾听者、传道者。

亮点二:表现形式不断创新

栏目组和省内外各地警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也积累了一个丰富的资料库。目前每档节目都配有案件侦办现场与嫌疑人资料、监控等相关的视频和资料图片。编导还会通过外拍呈现各种防范方法。

夏季是飞车抢夺案件的高发时期, 在发布相关治安预警时, 栏目组拿到了广东佛山警方提供的当地民警拍下的不法分子驾车对路人进行飞车抢夺的画面, 惊心动魄。观众看完后, 立刻就能对飞车抢夺案的作案方法和危害有所了解, 从而引起重视, 注意防范。

今年, 《社会治安播报》的演播室重新改造, 警官主持人的活动区域更大, 栏目组开始将各种道具引入到节目中, 使节目画面更加丰富, 可看性更强。

说到宠物狗咬伤人的警情有所增多时, 警官主持人在演播厅牵出一条宠物犬, 向养犬人宣传养犬方面的法律常规。讲述防范车辆自燃事故的方法时, 让警官主持人现场演示车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亮点三:卡通形象客串主持

除了警官主持人, 节目组还会借助一些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来做治安播报, 令人耳目一新。

2011年夏天, “会说话的TOM猫”软件在智能手机用户中风靡一时, 编导通过后期制作让TOM猫穿上了警服, 和警官主持人一起, 用讲相声的形式, 向观众传说防范知识。2012年3月, 栏目组又通过《西游记》唐僧师徒的卡通形象来播报治安, 将各种诈骗手法融入到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中, 诙谐幽默的动画片让老百姓一看就懂, 不知不觉中学到了防范方法。

亮点四:多种媒介宣传

除了在电视上宣传, 栏目组还把一周的治安播报进行汇总整理, 刊登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城市频道特刊上, 并在《法治集结号》新浪官方微博上发布。从单一媒介向多种媒介转变, 全面覆盖社会治安情况, 不仅可以提醒市民要做到警钟长鸣, 也是多方位对栏目和频道进行宣传。

三、公安机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破案率得以提升

《社会治安播报》为警民架起一座彼此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团结协作的桥梁。

1. 警官主持人成为江苏警方的“形象代言人”

13名警官主持大多为85后的年轻警察, 朝气蓬勃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喜爱。警官主持人每天播报治安情况、传授防范方法, 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树立了江苏警方的良好社会形象。在栏目线下的一些活动中, 警官主持人还作为江苏警方的形象大使, 面对面地倾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并将问题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 促进了警民和谐关系。

2. 维护社会治安, 增强群众安全感

城市安全防范整体水平的提高, 必须将警方的打击和市民的防范结合起来。过去警方习惯于将安全防范工作与市民隔离开来, 结果不但不能消除灾祸, 而且使市民维护城市安全的积极性、能动性找不到发挥的途径。实际上, 人民群众在发现犯罪线索、查处治安隐患和防范漏洞等方面有绝对优势, 是违法信息最广泛、最真实的来源。人民群众在巡逻盘查、内部安全保卫、抢险救灾等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定期在媒体上播报警情, 使安全防范工作受到市民的关注, 也唤醒、激发起市民共同维护城市安全的聪明才智。全社会的治安力量被调动后, 警民团结形成强大的合力, 不法分子往往无处遁形, 警方的办案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上一篇:大采高超长工作面下一篇: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