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综合治理

2024-07-10

治安综合治理(精选12篇)

治安综合治理 篇1

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在提升油田企业生产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就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的现状进行分析, 发现油田企业中的物资管理问题比较严重, 油田企业对于综合治理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油田企业业务风险环节多。为此, 为了缓解以上情况, 下问提出了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以及生产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建议。

1 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现状

其一, 油田企业中的物资管理问题比较严重。在很多油田企业中, 原油被盗取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该现象中能够折射出一个问题, 就是油田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城乡结合地区, 油田企业管理问题比较突出, 造成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油田企业对于综合治理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以及在油田企业内部存在着私心较重的管理者, 导致比较重要的原油资源得不到科学管理[1]。

其二, 油田企业业务风险环节多。在油田企业中, 业务链条比较长, 风险比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 为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带来难度。同时, 国际原油价格逐渐上涨, 不法分子盗取油田物资手段恶劣, 对油田企业治安活动开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油田企业要想提升综合治理治安保卫工作, 需要找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够对症下药。

2 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以及生产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建议

2.1 油田企业综合治理安全保卫意识提升

在很多油田企业中, 部分领导认为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不能为油田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因此对于综合治理治安保卫的认识不位, 导致油田治安保卫工作难以开展。对于油田企业来说, 最为主要的就是提升油田企业综合治理安全保卫意识, 在企业上下唤起领导、员工对于油田生产治安的重视。在良好的综合治理安全保卫测量, 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安防教育的方式, 使得每一个人注重施工环节, 实现油田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整体协调[2]。

2.2 规范油田治安保卫工作

在油田企业治安保卫环节中制定预警机制, 能够实现油田治安保卫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在建立预警机制之前, 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对重点的治安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保障在油田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 该预警机制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在该预警机制基础上, 对油田安全管理进行动态追踪, 对油田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进行重点规范化管理, 切实做到实际生产治安保卫工作的安全防范。

2.3 油田企业生产管理综合化、区域化

采油厂是油田企业发展的核心, 采油厂面积比较大, 在场地中的设备安置比较零散。在采油厂中, 流动工作人员将会为企业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 将采油厂进行综合化、区域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小由于人员流动而带来的危险。将油区综合化, 突出重点油区的地位, 并且在综合治理安防治理中对重点油区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合理划分区域。在工作人员分配上, 重点工程采取专人负责制, 油田企业综合治理具有针对性[3]。

2.4 油田危险源治安防范

在油田企业生产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上, 首先需要对油田的危险源进行安全防范。由于油田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不同, 原油开采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提升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水平, 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至关重要。

在实际油田生产环节中, 存在着较多的危险点, 对于这些危险点的防范, 决定着油田企业发展。油田危险点安防需要建立危险源管理模块, 在模块中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其一, 危险源识别。通常情况下, 油田生产中的危险源主要有基层采油对作业中存在的危险, 在基层队作业中, 可以分析其单工种作业还是多工种协同作业形式;大型协同设备施工中存在的危险, 在大型协同作业中, 可以分析其是大型协同作业项, 还是作业过程;重大危险源, 而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时, 可以从危险源的基本情况、风险控制措施, 以及周边环境情况来进行危险识别。危险源分析出来之后, 需要对油田中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评价, 与实际施工情况相互结合, 并制定风险控制策略。

其二, 化学药品与特殊设备的危险源安全防范。在油田生产中, 存在着化学药品以及特殊设备, 这些也是危险源的一种。例如, 化学药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实际生产中易燃易爆, 在油田场所中, 当危险事故出现时将会造成重大损失。而对于特种设备管理也比较重要, 常见的油田生产特殊设备主要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加热炉、医用氧仓、电梯以及液体气罐车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 面对油田企业中的物资管理问题比较严重、油田企业业务风险环节多等问题, 为了提升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水平, 需要将企业综合治理安全保卫意识提升, 规范油田治安保卫工作, 并且实现油田企业生产管理综合化、区域化质量。在生产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 需要识别油田危险源, 将危险减少到最小。

摘要:近年来, 在油田企业中, 由于综合治理治安保卫环节出现问题, 而为油田生产经营带来重大损失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了提升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水平, 需要切实抓好治安保卫工作, 并对油田的生产要害部位进行科学的治安防范。基于此, 本文将对油田企业综合治理治安保卫以及生产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进行研究。

关键词:油田,治安保卫,生产要害部位,防范

参考文献

[1]王洪忠.油田治安保卫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 2013.

[2]于永德.铁岭发电公司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3]陈亮.油田治安防范数据管理系统[D].吉林大学, 2010.

治安综合治理 篇2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职责

⒈贯彻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署,制定本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⒉协调、检查本辖区内各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⒊指导、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⒋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

⒌及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及时消除治安隐患。

⒍依照有关规定确定对本辖区的单位和责任人的奖励和处罚。

⒎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其他事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⒈负责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根据党委、政府和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部署,提出工作措施和建议意见。

⒉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大活动,指导村、社区、单位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检查督促工作措施落实。

⒊掌握本乡各部门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

情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及时向党委、政府和综治委提出整改措施。

⒋培养典型,推广经验,鼓励先进,推动后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路子。

⒌完成乡党委、政府和上级综治办交办的其他事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乡综治工作制度

一月一次综合治理工作例会;一月一次四防安全督促检查;

半月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一年一次综治目标考核奖惩。

村(社区)综治工作制度

一月一次不安定因素分析会,一月一次四防安全隐患检查,半月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一月一次道德法制宣传教育。

单位综治工作制度

倾心投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篇3

1987年8月1日,我代表共青团上海市委参加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的向驻沪部队慰问活动后,就来到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员会机关报到,到2000年7月22日我被调任市人民政府担任副秘书长,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岗位上整整工作了13年。从工作的起步到走上规范、达到高峰,我参与了全过程,内心真舍不得离开倾注心血培育的“综治”事业。

在市委政法委员会召开的欢送座谈会上,时任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刘云耕出席会议,当时我动情了,眼含热泪,发言哽咽。一直教育、培养、指导我的市委老领导王力平同志,政治成熟,历炼丰富,知识渊博,擅长书法。他曾用草体将“造福于无形,消祸于未然,无智名,无勇功,天下阴受其赐”的条幅赠送给我,并告诫我,这是你所从事工作的内涵、意义所在。我一直铭记在心。

社会是舞台,治安是主题,综合是优势,治理是措施,平安是目标。能从事此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我感到荣幸、有意义,至今回想起一切的付出和奉献,一个字概括:值!

一、深感光荣和自豪

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极为重视。199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1991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199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01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每年以中办、国办名义批转的文件就更多了。

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遵照中央指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十分重视。仅举一例。中央政法委主办的《长安》杂志记者到上海来采访,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上海市市长黄菊分别用两个半天的时间接受采访,全面阐述上海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和举措,我至今难以忘怀。更使我引以为光荣和自豪的是,曾走进中南海,向总理面对面汇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1995年2月20日下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意见。中央政法委员会通知我参加座谈会并作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姜春云,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公安部等部门负责同志一起听取意见。

我一见到刚调中央不久、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邦国同志就说,中央政法委员会要我参加座谈会作发言,汇报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尤其是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市委还不知道。邦国同志在上海工作时曾分管过政法工作。他亲切地说,“小柴,你大胆地讲,我在场。”我胆子一大就放开汇报了(事先规定我们的发言不能超过15分钟),李鹏总理听了一会我的汇报即说:“柴俊勇同志,你的发言可不受时间限制,多讲一些。”并对时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张良基说:“你们认真听上海怎么干的。”

在发言中,我建议铁道部对春运期间火车票票价实行浮动。我说,我在安徽蚌埠火车站广场上疏解民工潮,听到阜阳地区农民有一个习惯,“三六九、往外走”,就是说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是他们传统的做法,还听到说“少吃半个鸡,坐到真如西”。总理问,什么意思啊?我说,从安徽的蚌埠车站坐到上海的真如西站,火车票只要10块钱。上海的出租车起步价就是10块。总理笑了,他说,你讲得有道理,请铁道部抓紧研究。从1996年春运开始火车票调价就这样出台了,持续了13个年头,到2008年才取消。

发言中间,总理问,上海市委是谁分管政法工作?邦国同志说,是力平同志。座谈会结束时,邦国同志说,小柴汇报得不错,回去跟市委说,就说是我说的。我高兴极了,心中石头总算落地了。

总理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尤其是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政府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管理的办法。

当年9月,国务院在福建厦门召开了全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会议,时任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刘云耕同志代表上海作了交流发言。更让我惊喜的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成部分,走向了国际。

1997年年底,我接到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的通知,要我着正装接待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劳尔·卡斯特罗·鲁斯。他这次国务访问到上海,专题要了解这项工作情况。他问得很详细,先后用了三个小时。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在江苏常州市开办了全国政法综治干部培训中心,聘我为兼职教授,我时常去上课。

二、充满挑战和创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有勇于实践的务实精神,而且要有超前的具有战略思考的理论指导;不仅要有专门工作部门的积极努力,而且要有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不仅要继承和保持良好的传统,而且要不断地开拓创新。

十多年来,在市委分管领导同志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尽心尽责当好参谋和助手,在综治工作战线上不断耕耘,坚持从上海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传统,并注重与时俱进,巩固群防群治队伍和夯实基层基础,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思路。

在全国最早实行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通常是“出大力、得大益”。因此,在公安机关专门成立社会治安防范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场所、不同单位的情况,全面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在居民居住区创建安全小区,认真实施居民楼道灯光、新村围墙封闭、小区治安岗亭、住宅铁门窗栅、非机动车停放棚点、简易技术防范等“六小”工程,使地区治安防范能力逐步增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各项措施落到基层,巩固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按照市委“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管理”的总体要求,加强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政法实战单位为骨干,群防群治组织为依靠的基层基础建设。

针对市区、郊县、企事业单位和政法自身基层基础工作的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若干意见》、《关于加强街道乡镇基层政法组织若干意见》、《关于上海企事业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意见》,并狠抓措施落实。

确保一方平安是地区党政主要领导的政治责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涉及“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面广量大,必须由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挂帅出阵,真抓实干。上海由市委分管副书记兼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并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社会治安第一责任人。多数地区和单位实行层层签约制度,把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绩与党政领导的政绩和所在地区、单位的评先创优挂钩。同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分解到67个成员单位和各职能部门,真正做到齐抓共管,有效发挥综合优势。全市各乡镇、街道都增配一位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做到基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大多数基层单位做到组织健全、人员到位、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基础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工作规范、措施有力、作用显著。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们适时将上海工人纠察队、治安联防队有效整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组建上海市社区保安队。当时,社保队员19800多人,有30多万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的护村、护楼队伍;有10多万在职的党员干部参加居住地的治安防范工作。同时,设立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基金,激励人们敢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形成了全天候的治安防范网络。及时总结推广静安区“七一”、虹口区“海联”运输公司过渡性安置基地的经验,使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和做好轻微违法青少年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此项工作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多次批示,要求全国予以推广,中央综治办、国家司法部在上海召开了专题会议。

为了使法制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我们与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联手拍摄了电视连续剧《何须再回首》;组织上映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肖锋导演的、由静安区“七一”运输公司职工陈建国主演的《好人合算》电影;与上海滑稽剧团合作,排演喜剧《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当好助手和纽带

我们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展至今,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在此,不能不提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1991年,党中央作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决定时,他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乔石同志身边担任大秘书,并兼任中央政法委研究室主任。1994年1月,他担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后,经常到上海来检查指导工作。他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倡导者、忠诚实践者、出色宣传者、高超组织者。我得到他很大的帮助。

我长期担任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实践使我体会到,综治办是各级综治委的办事机构,是协助党委政府和综治委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处于枢纽的位置,具有承上启下、联系左右、传递信息、辅助领导决策的功能作用。因此,必须履行职责,勤奋工作,求实高效,以自己出色的成效赢得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加强综治办的自身建设,以下四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心中要有全局。要善于根据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全局性大事,要善于剖析社会治安的动态和特征,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带有方向性、指导性的建议,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领导决策一经作出,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组织协调,抓好落实。

二是摆正工作位置。综治办的主业应是具体承办需要党委政府出面部署和组织的事情;一个职能部门办不了,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事情;对社会治安有重大影响又较难以解决的事情;对预防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能长期起作用的事情。这些事可以说都是大事、难事,都是人家不想干的事。因而要采取上靠领导、下靠基层、左右求源、自我奋斗的工作方法。具体要在“五个更加”上下功夫:在把握治安态势,打防结合上更加主动;在解决社会治安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上更加有力;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上更加扎实;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运行方式上更加规范;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上更加显著。

三是做好服务工作。要加强对区、县、委、办综治办工作的指导,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研究共同问题,并到基层帮助发现总结先进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展开。对选派或增设的街道乡镇专职党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要格外加以关心,这是我们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采取举办培训班或讲座等方式,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工作水平。同时,对凡是有利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事情,无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书面意见和提案,还是各系统、各部门提出的工作配合要求,我们都要热情地支持,尽心尽力地做好。

四是培育良好作风。各级综治办的人数一直不多,但大家都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忘我工作,新老同志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克服人员少、任务重、节奏快、难度高等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搞好上海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出光和热。作为综治干部,尤其是办公室主任,要带头倡导和发扬五种精神,即热爱综治工作,忘我投入的敬业精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注重实效的务实精神;知难而进,勇于开拓的攻关精神;周密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作者系上海兰生集团副总裁

浅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4

一、我国当前大的社会背景

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人民内部也会有矛盾, 而且矛盾的复杂性、敏感性和对抗性也在增强, 比如: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医患纠纷、“三农”问题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升幅较大。

另外, 我们与“东突”、“疆独”、“藏独”等分裂势力以及境内外反华势力的斗争, 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09年, 西藏及其他藏区总体稳定, 但境内外“藏独”势力渗透破坏活动不断加剧, 对一些寺院及僧俗群众的影响仍比较突出, 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图谋和现实威胁还继续存在, 各种捣乱滋扰活动时有发生。对我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构成一定威胁。同时, 境内外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直在妄图进一步挑起我民族矛盾。

二、当前我国社会治安状况

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刑事犯罪高发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 但基本处于可控状态。

首先, 2009年, 大量潜在的金融犯罪活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集中显现, 金融犯罪案件急剧增多, 拉动了经济犯罪案件的大幅上升。公安机关所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历年来首次突破10万起, 同比上升23.3%, 升幅创近年来新高。一是假币犯罪形势严峻。二是涉众型经济犯罪突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金融犯罪激增。三是金融诈骗渗入普通群众日常生活。其中以信用卡诈骗最为突出, 特别是通过在银行柜员机安装摄像头窃取密码并复制银行卡的方式, 作案隐蔽, 打击处理难, 给群众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 “两抢一盗”和诈骗等侵财犯罪高发, 诈骗犯罪首次超过抢劫案件成为数量第二多的侵财犯罪案件。2009年, 全国公安机关所立“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案件同比上升15.1%, 占刑事案件总体增量的91.2%, 直接拉动了刑事犯罪案件的整体走高。

最后, 治安案件升幅明显。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治安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展, 公安机关查处的治安案件持续走高。2009年, 从各地情况看, 因邻里关系、劳资关系、医患关系、情感婚恋、债权债务、劳动合同等矛盾问题引发的民间纠纷急剧增多。在公安机关查处的治安案件中, 主要由民间纠纷引发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案件升势明显。

三、突出的治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是“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增多, 社会危害进一步加剧。大量的社会闲散人员为“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潜在的“人力资源”, 且手段更加隐蔽。特别是全球毒品持续泛滥, 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加大, 国内滋生、诱发毒品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仍然不少, 禁毒形势不容乐观。

2) 是黑恶势力犯罪仍处于活跃期, 分布范围广, 涉足领域多, 滋生发展快。许多黑恶势力集多种犯罪于一身, 涉及杀人、伤害、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聚众斗殴、强迫交易、非法拘禁等多种犯罪, 与“黄赌毒枪”合流的趋势也很明显, 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同时, 黑恶势力不断转型, 逃避和对抗打击的能力越来越强。

3) 是流动人口犯罪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流动人口犯罪占被判处罪犯的四成多。突出特点是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犯罪比例大, 侵财案件突出, 犯罪活动“流窜性”趋势明显。从发展趋势看, 流动人口作案逐渐出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的倾向, 特别是出于对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失望, 沉淀在城市中的“农民工二代”, 在遭遇挫折后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对这部分人群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 及时疏导, 防患于未然。无业人员违法犯罪也趋于突出, 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隐患。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1)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 不断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健全完善协作联动机制, 形成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 进一步充实基层特别是维稳任务繁重地区的政法综治力量, 切实加强乡镇 (街道) 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力量建设, 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 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2) 广泛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 积极构建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格局。立足源头预防, 努力抓早、抓小、抓苗头, 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 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衔接起来, 形成矛盾纠纷调处的工作合力。

3)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更新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 通过加强服务来提高管理效能。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一证式”服务, 实行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 提高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率, 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

4) 进一步推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毒品犯罪以及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走私、传销等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打击拐卖儿童妇女和禁赌、禁娼等专项行动, 大力开展禁毒人民战争。

5) 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努力推进科技防范建设。推动各地把科技防范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公共复杂场所、商业金融集中区、广场、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要害部位、案件多发区域及省市县级治安卡口、城市出入口、重点交通道路口等, 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建立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五、结语

社会治安工作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投资环境, 关系着市内广大企业和员工、居民的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公安局以及各部门、企业、社区、学校等都要高度重视, 切实提高市内治安水平。同时, 加强治安工作力度, 加大投入, 充分利用现有的最新科技, 在社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等, 以此加强技防力量, 提高技防水平, 确保在全市内技防水平处于领先水平。此外, 相关部门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引导, 做好群防群治治安工作,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公安进社区、进学校工作, 以更好地保护广大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各物业公司要加强保安队伍体系建设, 对其进行培训, 以提高保安自身素质, 将市内的社会治安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胡石友.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J].法学杂志, 198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5

工作汇报

根据市、区综治委的指示精神和关于2011年综合治理工作部署,我校在年初就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学校本着务实的工作态度,突出依法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化解矛盾,严格依法治校,确保我校上半年平安和谐的办学社会环境,各项工作取得喜人成绩。在2011年的高考中,我校再创历史新高,高分段人数异军突起,666分以上达3人,600分以上人数高达306人,比去年增加86人,二本上线人数达1196人,位居市直高中榜首,比市直其他三所重点高中总数之和还要多。为了更好地创建一流名校,我校特别重视综合治理工作,制定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消防安全应急预案、食品中毒应急预案等工作预案措施。由于我们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多年来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赢得了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被市、区评为安全达标先进单位、消防安全先进单位,被河南安监局、河南省 1

教育厅评为河南省安全校园优秀学校。我们的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

学校在区委年初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之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专门就此事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全体教职工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希望学校教职工高度重视综治工作,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于学校而言,则是事关每位教职工,事关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综治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是党总支书记、校长,副组长是副书记、副校长王新庆、弯俊霞,成员是三处一室主任,并明确由科室专人具体负责落实此项工作。

二、以创建“平安”为载体,全面落实各项综治措施

1、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把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坚持“严密监控、露头就打、保持高压、常抓不懈”的原则,按照“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有效处置”的方针,学校综治领导小组高度警惕,认真摸底排查。由于工作细致入微,漯河五高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家属,从来没有一例法轮功修炼者,也从末出现过其它邪教参与者。并被为“处法工作先进单位”。

2、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门卫规范管理,提高素质,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发挥作用。为此,门卫值班人员每晚在有电子监控的情况下,还坚持巡逻,确保师生财产的安全。为此,学校上半年就收到学生及家长还有相关人员对门卫值班人员的感谢信就有三封。

发挥电子监控作用,提高科技防范能力。学校南北两院都安装有电子监控系统,24小时对各进入点实施监控,实现了科学防范。

3、在全校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把争创“三无”(无到县以上集体访和市以上个人访、无重大特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作为重点,确保学校稳定平安。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

观的要求,切实关心群众利益问题,积极探索经常性工作机制,认真倾听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集中排查和日排查相结合的排查制度,确保实现“三零”(零赴京、零聚集、零插播)目标。从建校以来,学校没有发生过一起集体上访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4、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建立各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以班主任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诱导说服,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各班任课教师也都在平时上课期间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与学生谈心。另外学校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每个班级专门配备有心理委员,为全校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委员深受学生的欢迎,仅上半年就面对面接待345人次,书信213封。由于我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做得好,学校被评为全国首届心理辅导特色学校。

5、加强了走读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做到

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管得好,严格出入证的审批和使用,不给学生出入校门的机会,以免其私自出入网吧和各种不健康的场所。适时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各课任教师结合所授内容,及时进行法治思想的宣传,使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用法。与所在区的派出所结合,对违规经营的网吧、网站和不健康“口袋书”进行专项打击和清理,净化了青少年学习、生活环境,确保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创新 篇6

摘 要:油田企业不仅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需要进行管理创新,运用更好的思维对治安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更好的保障油田企业的正常运转。本文通过治安管理创新思维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几个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策略,为油田企业治安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监控系统

油田企业矿区大多数都是处于远离闹市区的边远地带,人员相对比较分散,社会治安状况比较差。在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时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在边远地带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如何才能做好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在传统的工作开展方法中进行创新,逐步完善治理工作的难点,才能更好的开展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完善油田企业治安的组织工作

(一)对源头进行严格把控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着重解决影响治安的深层次问题,着眼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等问题,整合力量及资源针对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人员,特殊行业和互联网等,着力加强和完善管理和服务,维护油田的和谐和稳定。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将工作重心放在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口造成的违法犯罪活动,注重油田矿区范围内的腾空房和闲置房的管理,将责任落实到户主或者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到租房必须有登记,人走后必须注销的形式。必须坚持定期进行清查,严防被违法分子利用进行盗窃油田和危害社会。

(二)对治安体系进行强化

大力运用科技的力量大力推进防范工作,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三防相结合的防范体系,进一步的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推进以电子视频监控和防盗报警为主要的技术防范措施,着力加强治安防范组织网络的建设,推进治安方案的社会化及职业化。随着犯罪分子的违法手段向智能化、团伙化和暴力化的发展,充分调动油田企业内部人员参与治安工作是新的一个治理手段。要营造全员重视综合治理的氛围,有机地将综治宣传融入到企业生产党务的全过程,使从上到下都能把它视作自己的份内事,形成警钟长鸣、群防群治的氛围。提高职工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是工作的关键,坚持宣传教育与内部管理工作不脱节。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油田企业的治安治理工作也会出现人员困境等情况,为了防止安保人员出现职业道德危机,必须时常强化思政工作,加强思想教育等方式逐步提高安保人员的职业道德。要实现这些管理方式就需要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运用恰当的措施。

(一)提高安保人员的治安治理能力

油田企业可以通过为安保人员提高完整的只能培训等提高安保人员的工作潜力,对于在开展工作中表现良好的人员通过恰当的培训,使他能够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于工作中表现一般的人员提供适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稳固的人力资源才是能够长久保有良好的治安工作水平的一个关键,所以油田企业在工作开展中必须积极开展思政工作,对安保员工的思想进行教育,让员工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水平,积极的对待相应的职能培训,将工作能力提高来为油田企业的治安工作开展及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管理措施和团队绩效管理系统

油田企业的管理者及安保管理者应在职工的职业生涯中扮演媒介的角色,通过对安保员工进行适时的关心,主动的与安保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塑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组建优质高绩效的团队。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针对安保共组建立以团队为基础的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可激发安保员工积极努力的态度和凝聚力,并且可以驱使安保员工团结一致的向公司决策目标进行努力。

三、提升油田企业监控技术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科学技术力量也迅猛的提高,油田企业的安保监控系统应随时注重改进与更新,目前油田企业大多数的监视系统都是通过简单的类比视频进行录像,这个方式还是停留在看到这一阶段,应加大改革力度,将监视系统改为数字录影,通过监视系统的改进来协助监控人员监视画面。在有异常情况的发生时监视系统能够及时的反馈给治安管理人员,已达到完善治安管理的功效。

根据对安全监控的监控人员调查,得出当监控人员顶着监视屏幕超过2个画面以上,在经过了12分钟后就会对监控画面由于视觉疲劳而造成45%遗漏。在超过23分钟后就会对监控视频画面失去反应。如果治安管理人员不能够兼顾视频监控中心的所有画面,那么监控的意义也就失去了。主动式系统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主动报警,降低视觉疲劳导致的视频画面遗漏。监控一旦监测到监控范围北入侵或者监控的目标发生了位移,那么监控系统就会发出警示信息及发出报警的声音。当监控系统发出报警声音后监控人员就会立即聚焦在某一监控画面上,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监控人员因视觉疲劳不能够聚焦的问题。这不仅增强了事件发生时的反应速度与处理事件,同时也针对治安防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结语

治安综合治理 篇7

首先, 要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整合资源治理源头。要进一步健全党委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 狠抓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二级预警信息的主阵地作用, 发挥综治、信访、公安三大信息网络功能, 及时掌握各级各类信息。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 严格落实矛盾纠纷, 加强督促检查, 使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 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此基础上,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着眼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问题。针对社会治安管理的重点人员、特殊行业和互联网等, 整合力量、整合资源, 着力加强和完善管理和服务。维护矿山和谐稳定。积极充实和整合基层服务管理力量, 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做好人口流出地与流人地的衔接配合工作, 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煤矿区域内腾空房、闲置房的管理, 落实户主或者单位的责任, 做到租房有登记, 人走有注销, 坚持定期清查, 严防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 盗窃煤矿, 危害社会。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等基础工作, 做到帮教工作到位。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管理, 积极推进煤矿社区矫正工作,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和改进涉及公共安全的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及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 切实加强对枪支弹药及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管理。

其次, 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防范控制工作, 加大严打整治力度, 最大限度地压减刑事发案和治安、安全事故, 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严打深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其保护伞, 加大对恶势力犯罪打击力度, 确保打击实效。始终保持对严重危害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坚决遏制案件上升势头, 增强群众安全感;毫不放松对偷煤、走私煤、抢劫煤以及盗窃生产物资器材和破坏矿山生产设施的犯罪案件侦破, 集中警力, 重拳出击, 攻坚克难, 始终保持主动进攻的态势。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 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禁赌、禁娼等斗争, 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及时开展治理整顿, 限期解决问题、改变面貌。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继续推广以电子视频监控、防盗报警为主的技术防范, 加强治安防范组织网络建设, 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职业化。要突出加强护矿巡逻队员和内部职工的教育管理, 引导他们经得起违法犯罪分子威逼利诱的考验, 严格依法开展工作, 为煤矿把好关, 并切实提高护卫巡逻队员的有关待遇, 稳定一线治保队伍。

再次, 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基层综治工作的开展, 确保基层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大力推进基层综治工作制度化建设, 落实保障措施。坚持社会化、职业化相结合, 积极探索建立治安与保险互动、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各种形式的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其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在煤矿开展“矿区治安示范区”、“零发案单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 提高基层治企理政能力。坚持油区治安考核奖惩制度, 在群防群治队伍中推行生产、治安一体化。发动群众, 群策群力, 通过深埋、加固、设障、改线等措施, 对矿井设施进行物防加固。在煤矿矿区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对重点矿井、重要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 对单井运煤及巡逻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 进行实时监控系统。巩固提高煤矿矿区治安联合办公室、高速公路管理等共建成果, 形成维护油区稳定的整体合力, 把共建活动扎扎实实地推向农村, 充分利用煤矿矿区农村的宣传阵地和媒介, 不断营造融洽和谐的煤地关系。另外, 要加强社区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社区家委会、警务区、巡逻队、门卫、百户治保员之间的关系, 坚持警力、财力、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 社区与煤矿矿区区警务齐头推进, 把警务区建进居民小区。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机构, 制定完善治安保卫制度。配备治安保卫人员, 建立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

最后, 要健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完善治安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和各有关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 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综治委例会, 着力解决齐抓共管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切实加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自身建没, 提高工作水平。加强综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努力提高综治干部政治、业务素质, 加大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单位实施领导责任查究和一票否决的力度。

另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 上级部门要组织人员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涵和相关领域进行认真研究, 各级领导要不断转变工作作风, 要在实践中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要经常深人基层, 积极组织一些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掌握特点性, 提高预见性, 增强针对性, 切实把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规律性, 不断把综治工作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治安综合治理 篇8

关键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预防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是指在社会公众参与下, 各级党和政府部门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协调行动, 运用各种合法有效措施防治严重治安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活动的一项社会管理系统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经验”, 这一理念在党中央的萌芽则源于对20世纪70年代末高发的刑事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的控制。1981年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综合治理”概念后, 综合治理就成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长治久安的方针, 社会治安治理的战略思想在全党、全社会得以确立。199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了两个《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下文简称中央《决定》和人大常委会《决定》) , 较为系统地规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要求、目标、工作范围、原则等内容, 将社会治安治理纳入法制轨道, 使综合治理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标志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正式确立。2001年, 为了深化社会治安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 (下文简称《意见》) , 将这一工作向纵深推进, 各种创新管理机制层出不穷, 如平安建设、大调解等。十余年后的今天, 在党中央更为强调管理服务, 将工作重心转向维护社会稳定的时期, 如何清晰地认识打击和预防的关系, 真正将预防为主落到实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打”与“防”的立法规定及问题

自改革开放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来, 对于打、防关系的表述从总体上说经历了三个依次交替的阶段:一是一般地提打防结合, 以防为主的阶段;二是1991年1月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方针, 把打防并列;三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及2002年党的“十六大”都明确确定“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

从当前我国立法情况看, 较为权威系统地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是1991年两个《决定》和2001年《意见》。1991年中央《决定》第三点规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 即“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 强调“六个方面的工作环环紧扣, 相辅相成”, 并提出要“坚持打防并举, 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的原则, 切实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1991年人大常委会《决定》第二点也提出“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 治标和治本兼顾, 重在治本的方针”, 并用六句话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坚持这一方针。无论是被称为原则还是方针, 都反映出治国理念的进步, 反映出我国在犯罪治理方面已经不是单纯地依靠打击犯罪一方面来进行, 而是将预防和打击放在同等高度, 并在标与本之间选择“重在治本”, 暗含了对犯罪预防的更高关注。为了行文方便, 笔者将“打防并举, 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从上述指导思想可知, 在打击和预防方面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如果一定要选取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那就应该是“重在治本”的预防方面。虽然指导思想作了这样的规定, 但是中央《决定》在工作环节方面的规定却与之背道而驰, 即“打击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防范工作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措施。”那么到底是打防并举, 重在治本, 还是打击先于预防呢?这一前后矛盾的立法表述使得执法人员一方面要在脑海中牢记“打防并举”的理念, 另一方面又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以打击为首, 容易引起思想混乱, 进而使实际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此外, 按照传统的做法, 执行机关更倾向于打击而忽视预防, 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严打”观点根深蒂固, 基层的执行机关仍旧会以打击为主, 而将预防放在十分次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 我国的社会矛盾和形势在新世纪也发生了改变, 为适应新时期要求, 2001年《意见》将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明确确定为“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这在我国犯罪治理工作的历史上堪称一个跨越, 它将犯罪预防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实现了我国犯罪对策的战略性转变。虽然指导思想的提法发生了改变, 但《意见》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具体工作仍规定为“打击”是“首要环节”, “预防”是“积极措施”, 并将先前的六个方面合并为“打击”和“预防”两个环节, 与此同时, 我国在打击犯罪方面建立了诸多的法律法规, 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等, 形成了较为详尽系统的规定。相比较而言, 在预防犯罪方面我国并未制定统一的《违法犯罪预防法》, 只是于1999年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而这也仅仅局限于未成年犯罪预防方面, 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法律架构了。

二、正确认识“打”与“防”的关系

如前所述, 现阶段我国社会治安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在具体工作环节坚持“打击为首要环节, 预防为积极措施”, 这一前后矛盾的立法表述使得实际工作中更重视打击, 往往奉行“打击为主”的思想, 忽视预防的作用和效果, 因此需要正确认识打防关系, 在强调管理服务型社会下更好地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功效。

“打”也就是打击, 是指国家的执法机关依法对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给予应有的惩罚, 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进而减少犯罪活动, 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防”也就是预防, 指国家、地方组织及社会团体, 通过消除或限制致罪因素及其对孕育着利于犯罪机会的物质及社会环境的恰当管理, 以达到更好地控制犯罪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两者都是综合治理犯罪的重要手段, 都以减少、遏制犯罪, 维护社会稳定, 使人民群众有安全感为目的, 其区别主要在于打击是对已经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采取的手段措施, 具有被动消极性, 预防则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采取的手段措施, 具有主动积极性。

此外, 两者互为条件性,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只有充分发挥打击的威慑力量才能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只有加强预防, 并逐步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防控体系, 才能保巩固打击的成果, 进而有效地遏制并减少犯罪。

具体而言, “打”与“防”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两点:

1. 打击和预防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打击是手段, 预防是目的。打击通过惩罚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预防的作用, 即剥夺犯罪分子继续犯罪的条件和机会以达到特殊预防的目的及震慑、警戒社会上其他不稳定分子或危险分子以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与此同时, 预防从根本上来说是“防患于未然”, 也需要通过各种防范措施予以实施, 发挥着从源头上防止违法犯罪发生的功效。因此, 预防又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2. 打击与预防是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打击处于治标的地位, 预防处于治本的地位。打击是针对已经给社会造成实际危害的违法犯罪活动所采取的事后手段, 具有消极、被动的性质。从整个社会治安治理的战略全局和长远来看, 预防则具有主动、积极的性质, 是一种事前手段, 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和危害。当然, 在治安形势较为严峻或特殊的时期, 打击与预防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化,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局部的, 预防仍应处于首要位置, 仍是中心环节。简言之, 在正常的社会状态下, 预防是第一位的, 打击是第二位的。

此外, 预防犯罪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可以避免和减少犯罪给社会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有利于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可以改善、提高政法部门的效能等。

三、真正落实“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

在认识了打击和预防之间的关系及预防犯罪在综合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后, 我们就需要将“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转变观念。

首先要从打击犯罪的一线即公安机关做起, 转变旧有的“重打轻防”理念, 真正意识到预防胜于打击, 做好预防工作, 减少犯罪发生的诱因, 以防再次陷入打不胜打, 防不胜防的怪圈;其次, 其他单位也要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将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充分发挥预防的积极功效。

2. 加强立法。

在没有出台新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法规前, 先对人大常委会《决定》第二条做出修改, 将原有的“打防并举”改为“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 并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删除或修改与“预防为主”思想有冲突的条文表述。同时为了协调统一, 须对中央《决定》及《意见》做出相应修改, 明确“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此外, 仍须加强犯罪预防方面的立法, 并在时机成熟时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以取代人大常委会《决定》。

3. 宣传教育。

治安综合治理 篇9

关键词: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

1 油田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盗窃原油等油田物资的情况难以根除,尤其在城乡结合地区的油田企业中更为普遍,而有些油田企业对保卫工作不太重视,甚至某些油田企业党政机关内部的腐败分子与不法分子相互勾结、进行权钱交易,致使油田企业大量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频频流失。

油田企业业务链条较长,包括的风险环节很多,这都给油田企业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国际油品价格的一路飙升,不法分子便铤而走险,结成偷盗团伙暴力盗窃油田物资,这已严重影响到油田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展开,新形势下,油田企业必须认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加大力度彻底根除上述盗窃事件的发生。

2 油田企业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措施

2.1 提高治安综合治理防范意识

很多油田企业的领导干部认为,作为一个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完全没有必要。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油田企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而稳定是保障。可以说没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那一切都是空谈。

油田企业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其保卫人员切实提高使命感,使每位保卫人员认识到,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安定的基本单位和基本环节,只有整体协调、全员防范,才能为油田企业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

2.2 立足油田企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加强警企协作

油田企业尤其是采油厂施工占地面积较大、设备放置分散、周边流动人口较多等实际情况都导致了油田企业安全隐患的存在。当前许多油企采用了“油区综治区域化”的综合管理模式,将油企划分成重点打击区域、重点防范区域和重点蹲守区域等,同时为每个区域配备管理人员,建立起专人负责制,同时与当地派出所建立了长期警企协作模式,大大提高了油企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针对性、专项性和时效性。

2.3 建立“多层次”群防群治治安管理新模式

油田企业大多坐落在野外,尤其是一些跟随油田开发而新建立的油企,在建立之初,地处偏远,保卫工作不到位,这便给犯罪分子种种犯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再加上如果此时一些基层员工对自己的薪酬或是对企业所给予的待遇不满意的话,可能会内外勾结,盗劫油田企业物资、原油等。

为了解决诸如此类问题,必须建立“多层次”群防群治治安管理新模式。第一层次(从内到外):在油区开展保卫巡逻、治保协防、群防群治;第二层次:协同保卫员、治安员和调解员一起建立“院落式”治安体系和“三位一体”的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模式;第三层次:在油区最外层建立干警包片、保安守点相结合的“社会化”防范网。

2.4 建立油田企业规范化保卫工作机制

在充分认识和掌握油田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预警机制、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以及治安综合治理防控机制等规范化的保卫工作机制,辅之以动态追踪管理为核心的重点人口、重点隐患监察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管理。此外,加强对油田企业治安保卫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保卫工作的管理对象一般为人,所以治安保卫人员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爱岗敬业的态度以及对油田企业的主人翁精神,切实落实油企“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规范化保卫工作机制。

2.5 强化4 个环节,加强油企治安综合治理

(1)打击。油田企业执法人员必须依据相关规定和规章制度对偷盗分子进行相应惩罚,以维护油田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保证油田企业长足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治安防范。必须对危害和影响油田企业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防范,通过各种形式的治安防范,减少偷盗盗窃破坏等犯罪行为,保证油企日常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治安防范是减少油田企业各种犯罪活动的一种主动出击措施,可以起到治标治本的作用。

(3)社会治安管理。社会治安管理涉及面很广,包括户口管理、公共场所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特业(如旅馆业、刻字印刷业等)管理、危险物品管理等环节。其中户口管理是其中心环节,因为人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进行油田犯罪的主要因素,加强户口、户籍管理可以从源头上防范犯罪分子和不法分子的各种恶意行为。

(4)建设。为了切实做好油田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就必须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治理的工作思路,建立油田综合治理多层次组织机构,使其拥有组织保证。建立健全油田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内外勾结实施盗窃等行为的发生,此外必须加强综合治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将当下所提倡的“互联网+”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 结语

我国当前正处在集中精力搞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安全稳定是发展的基石,油田企业更是如此,只有保持良好的治安综合治理局势,才能保证油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才刚刚起步,理论上也尚无先进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可以说油田企业肩负着开创我国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模式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邵军民.油田企业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2(2).

治安综合治理 篇10

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运用法制手段

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状况有所改善,按在一些地区仍出现反复的违法犯罪问题。通常来说,社会治安和违法犯罪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各阶层存在的消极因素,为更好地改善社会治安状况,各级党委和各地政府部门需要加紧谢天工作,统一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内容,动员全社会民众,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级政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实践和方法探索中逐渐认识到法制手段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法律武器的运用,首先结合社会形势,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准则,充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内容,涵盖防范、打击、教育、管理、改造等各个方面。同时,注重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政策理念相结合,通过向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以及法律应用手段,提升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发挥好法制手段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2]。

二、法律援助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角色

法律援助是一种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政府通过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或组织,指派法律救助人员为面临经济困难或者其他特殊案件的人群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因此,法律援助也是法律保障制度的内容。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法律服务的公益事业,是我国在实践依法治国政策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经济、自然、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仍然有一部分的人群处于社会不利的地位,许多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法律制度中法律援助的作用,从弱势群体的根本需求出发,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机制,并完善落实法律援助的任务,为那些缺乏经济能力或有效手段的人群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他们自身的权益不受损害。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有效的法律援助手段能够良好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援助的方式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保障社会各个阶层的合法权益,营造社会整体的公平环境。

在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时,应当意识到,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建立不仅包含着各级司法机关的执法内容和方式上,还应当重视全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通过法律援助的服务,引导公民利用法律规范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方式,并通过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环境的建立。

三、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中法律援助的工作内容

在实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法律援助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不稳定的问题。

(一)劳资劳务纠纷

劳资劳务纠纷是常见的劳动纠纷问题,通常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者企业主故意拖欠工资,导致工人拿不到薪酬或者被任意辞退等引发的问题。再加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措施带来的下岗员工增多的现象,极有可能发生集会、游行的事件,进而导致各种治安问题[3]。

(二)征地拆迁和房产纠纷

征地拆迁和房产纠纷产生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城市拆迁但尚未及时到位、回迁日期无法保证、迁入地点环境不良等引发拆迁户与拆迁公司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甚至导致群众与当地政府之间产生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环境。

(三)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力度

社会保障工作力度的不足也容易产生社会治安问题,例如,一些退休职工的退休金迟发,下岗工人的补贴发放工作也没有落实,医疗、教育等社会补助工作仍需要不断加强。

(四)杜绝机关官僚作风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政府忽略权益受到侵害的群众诉求,甚至“官官相护”,或者各个部门之间推卸责任,面对群众的根本需求敷衍解决。

四、法律援助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我国在1996年建立了法律援助机制,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司法环境建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实际的法律援助服务中,通过各种法律手段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着社会民生水平和质量,并体现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战略,有效维护着社会的安定有序[4]。

(一)法律援助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社会治安突发事件

完善的法律援助机制能在极大程度上有利于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处理,促进社会法治环境的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各个阶层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复杂多样,单纯依靠说服和教育是难以有效解决问题的,在许多情况下,需要采取恰当的法律手段,根据民众的切实诉求,开展法律援助的服务工作。在实际的法律援助中,在突发事件产生之前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适当疏导群众的心理情绪,切实解决群众迫切的各项需求,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在恶性事件发生之前将其遏制在萌芽时期。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在解决矛盾纠纷的同时,也能获得群众更多的信任感,有效拓宽政府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路和途径,加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和谐。

(二)法律援助建立起群众与执法部门沟通的桥梁

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努力,社会的公平正义环境也需要各个利益群体妥善处理自身的矛盾和冲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准则严格规范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方式,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由于法律条例和法律援助服务都具有一定的政府意志,群众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由于心情迫切难以理解政府执法部门的执法方式,并因此引发各种误解,甚至酿成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法律援助手段的实施能够从群众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群众自身实际情况的了解,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极大程度上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和社会各行各业的法律参与积极性,并通过有效结合教育、咨询、协商、调解等措施,加快解决群众矛盾和问题,连接起群众和执法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

(三)法律援助能够提升民众的法制素养

法律援助在解决群众切身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发挥一定的普法作用。对于一些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和意图或正在进行不正当获利行为的人来说,法律援助的有效实行能够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震慑作用,使其领悟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法律后果,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威胁社会综合治安的不利因素。与此同时,只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法律援助措施的实施,还可以通过法律科普的形式让一些不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民众得以学习和理解法律的精神,引导群众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犯。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中,对于社会底层民众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不但意味着可以通过维护其法律权力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还能够在更高层面上培养社会底层民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使其在法律援助的帮助下,深刻领悟法律规定的行为标准,从而产生遵守法律、敬畏法律的意识,这不但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中广大群众的法律素养,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普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本和负担,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质量和效率。在进行群众各种矛盾解决的过程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定水平的法律知识及其应用手段,进而培养和提升群众的法治素养,促使群众主动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改变民众的传统理念

受到历史因素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群众倾向于认为“打官司”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在现实中,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数群众为了维护“面子”而不会及时向有关执法部门反映相关情况并请求帮助。许多受害人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或者并不愿意将所受到的侵害向执法部门反映,往往会导致案件的进一步恶化,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开展产生极大程度的不利影响。法律援助的有效推行,能够借助在广大民众中推广和宣传的机会,提升社会民众对于法律援助等法律武器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法律常识的学习和运用,改变广大社会民众的传统理念,客观地面对“打官司”,积极主动地向公安机关及时反映案件进展。通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还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民众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从而有助于我国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五、结语

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长期实践和不断努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不但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社会突发事件,加强群众与执法部门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在极大提升广大民众的法律素养,改变民众传统观念。通过合理运用法制手段,发挥法律援助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有效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维护社会治安,并提升民众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明生.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体系的若干思考[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02:11-12.

[2]贺海仁.法律援助: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J].环球法律评论,2005,06:665-671.

[3]曾明生.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体系的若干思考[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02:11-12.

治安综合治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4

0.引言

在今后的高校治安管理方面,会加大管理的力度以及会开展更加全面的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这也是未来高线治安管理中必然要经历的路径。同时,只有在对高校实施全面综合治安管理措施,才能够将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尽快解决,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高校治安氛围,也更加有利于高校实现安全以及和谐学习环境。

1.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高校领导对治安管理工作不够关注

在高校中最主要的就是学习育人,然而学习环境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校的治安问题不容忽视,最主要的就是高校领导对治安管理工作关注程度,现在很多高校的各个领导对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关注程度不够,只是简單的将治安工作交代下去,而真正的治安工作实施是很难开展开[1]。由此可见,高校的各个领导即使有比较全面的治安管理工作安排,但是由于其对治安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就导致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员不会很上心,可能还会出现实施管理的经验不足,难以真正开展,就直接对我国高校治安综合管理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1.2高校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在高校的大环境中感受到很浓厚的书香味,就带给很多高校学生错觉就是比较安全和稳定,所以很多的高校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薄弱,而高校实际治安状况并非如此。很多时候,一些学生在高校的各个场所都会由于自我疏忽,而出现丢三落四以及财物丢失等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高校的图书馆看书,常常会大意的将自己的钱包或者是手机放在旁边的椅子上或者是空位处,然而自己看书非常入神而忘记了照看着自己的物品,就很有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或者是偷盗者偷走。

1.3高校附近治安环境不好

现在很多的高校大门都是全天开放,校内与校外都是自然开放交流,这样更加增加了高校与外界环境交流的机会,所以高校附近环境的治安直接回影响到高校里面的治安问题。尤其是一些高校的校区坐落在比较偏僻的地域,就会有很多的不法分子趁着合适时机进入高校然乱治安[2]。例如;在高校每个星期都会有英语交流群体一起在高校里面交流英语,这个时候人员比较多,也比较吵,此时一些外界的不法分子就有可能混进人群中,甚至是挑起学生酗酒斗殴的事情,会直接影响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

2.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的路径

2.1高校各个领导要高度关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在高校治安管理工作中,高校的各个领导才是真正主导工作的中心,只要高校的各个领导更加关注治安综合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地将高校治安综合管理工作开展开,也更加有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高校治安综合管理工作中,只要高校的领导者们积极关注治安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白高校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高校安全问题直接受高校治安管理影响的意识要增强,然后保持着更加清醒的治安管理意识,把实权真正地交接到相应组中,把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还可以调动其他部门一起配合完成治安综合管理工作,提高治安综合管理工作的效率[3]。

2.2加大宣传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

在高校中,一些工作人员是少数,最多的还是高校的学生以及高校的教师,所以高校的治安综合管理对高校学生和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应该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治安管理工作中,积极配合整个工作的开展。同时,在高校中还可以建立一些独立的治安管理部门,这个部门可以由群众组成,这样就可以利用群众的力量来一起维护高校的治安,更有利于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4]。另外,高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治安管理工作方面的培训,让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增强高校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学之间相互提醒和关注,共同携手营造比较安全的校园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校园治安混乱的状况发生。

2.3完善治安管理工作的制度

倘若要对高校治安实施综合治理管理措施,就要不断地完善治安管理工作的制度,不仅仅要高校各个领导高度关注,还需要高校所有的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更加主动地投身于高校治安管理工作中,同学之间相互提醒,共同营造良好的高校学习氛围,同时还抗议和公安相关部门一起合作,更好地保障高校的安全稳定。另外,还可以对学校相关工作者筛选要更加严格,在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将校园职工的基本职责列明出来,强化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维护高校的安全以及保障各个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财物安全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当前高校需要尽快解决的事情,由此可知,在今后的治安管理工作中,最为主要的治安管理模式就是治安综合管理方式,因为在这个管理模式中,既有高校各个领导的关注,还有高校学生的积极配合以及参与,更加有利于完善高校治安管理工作以及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阿本,苏玉仓.加强治安综合治理是实现高校长治久安的唯一途径[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129(22):2064-2065.

[2]李宝桥.浅谈如何加强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15(11):102-103.

[3]陈重.加强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06):254-256.

[4]王剑松.浅谈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4,27(25):192-202.

治安综合治理 篇12

支树平指出, 新常态下标准化工作日显紧要。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和国家对标准化的关心和重视前所未有, 标准化工作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各方面对标准化的关注支持前所未有。过去一年, 国务院出台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等文件, 批准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公开发布的269份文件中有170份涉及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已经前所未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最近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要面向五大发展, 发挥质检作用, 尤其要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标准“化”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级, 引领新发展, 催生新效益。

支树平强调,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离不开标准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标准化已经由初期的工业领域, 逐渐向农业领域、服务业领域拓展, 并延伸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从国际经验看, 重视标准“软性”规则的建设与使用, 标准化已成为许多国家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水平的手段。从国内实践看, 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标准化规范政府行为,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 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已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共识。

支树平指出, 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 是综治信息化工作的新突破, 也是标准化工作的新亮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涉及面广、对象复杂, 对我国综治信息平台建设提出很高了要求。中央综治办协调各方力量, 在各地大量实践的基础上, 抓住信息化建设必须统一“标准”这个牛鼻子, 提出并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标准实施后, 将统一规范综治信息的采集、案件和事件流转等工作, 推进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动态管理, 实现部门间业务数据快速交换、关联比对、资源共享, 为我国建设综治信息系统提供技术规范。支树平呼吁全社会重视标准化, 用好标准化, 善于运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 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复杂问题。

陈训秋要求, 各级综治组织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 依靠新技术和管理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现代城市发展和公共服务, 创新社会治理方法和手段, 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进程,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要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的贯彻落实为契机,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进一步在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方面求突破、下功夫, 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 倡导“数据文化”, 运用信息化手段处理、分析、管理公共安全, 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 提高公共安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要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 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化解矛盾纠纷, 努力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楼栋、家庭延伸, 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 以提升效能为目标, 整合各类平台资源, 加快构建以全国综治信息化综合平台为龙头, 省、市、县、乡、村 (社区) 5级平台为主干的信息化体系, 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水平。

上一篇:中药复方口服下一篇:高职学生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