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24-11-13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12篇)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1

关键词: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定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以消灭各类刑事案件和火灾事故为目的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企事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维护稳定工作是指通过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工作总称。企业发展二者缺一不可。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 为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贡献呢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企业保卫工作者,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 建立常态工作机制

根据上级有关基建企业安全工作要求以及上级公安保卫部有关企业负责人“综治消防安全”考核标准规定, 我们明确了以一把手为综治消防用电安全第一责任人, 建立了把综合治理, 消防用电安全与生产经营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要求、同检查、同落实“五同”常态工作机制。一是一把手与安全主管单位领导及时传达落实上级及地方政府有关安全工作文件和要求。提生产安排, 必提安全要求, 在单位月度工作计划和周例会上部署安全工作并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单位与各部室、公司签定了部门负责人综合业绩考核办法, 与重点防火安全部门负责人签定了“综治、防火用电安全责任书”, 明确了以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行车安全与防盗防火安全为基本内容的四项考核指标。三是建立了单位安全工作例行检查机制。安全责任部门每月底检查一次办公区、家属区防盗及消防用电安全工作。每遇重大节假日或重要社会活动由主管单位领导亲自带队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或限时整改。四是要求对办公区、家属区消防设施和防盗设施例行每周检查一次, 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在控状态。五是要求安全责任部门根据全单位消防用电安全工作所处常态和时态, 建立建全消防安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使单位消防用电安全长期处于制度能控、可控、在控。六是设立了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有关稳定安全组织机构。

(二) 配合企业主体工作, 推动消防用电安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保持并不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是我单位确定的长期经营管理目标中心之一。保卫责任部门被纳入到“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贯标部门。负责单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以及消防用电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通过落实“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和要求大大促进了我单位消防用电安全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工作。其效果体现在不断完善健全了消防、防盗治安规章制度, 巡检巡查工作制度, 使制度更建全, 管理更得力, 检查更及时, 工作更细致。成效显著。

(三) 抓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抓好治保和消防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治安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 我单位根据《内保条例》和《陕西省消防条例》对治保和消防人员的要求, 配备责任心强, 业务能力高的管理人员, 切实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有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同时熟悉与综治消防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并能具体运用于安保工作的实践中去。单位有关领导、保卫干事在重大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深入办公区与保安同值班, 确保节日安全工作无漏洞。由于持续不断的坚持抓队伍建设, 进一步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取得了连续多年全员治安消防案件事故零发案好形势。

二、维护企业稳定工作

(一) 领导重视, 对做好维护企业稳定工作思想到位

近年来单位领导对稳定工作十分重视, 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 切实维护企业的稳定, 在工作会议和月度例会上多次强调维护稳定的重要性, 并提出具体要求。单位领导注重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心群众生活, 密切联系群众, 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 关注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遏制了各种矛盾的萌芽, 杜绝了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为我单位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我单位近年以来稳定情况良好, 未发生集体信访事件、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

始终坚持厂务公开制度, 采取职代会、职代会团组长会、月度例会、周例会以及通过电子大屏幕、宣传栏、信息简报等形式, 对应该公开的事项, 及时进行沟通、协商和公开。

(二) 及时开展调研排查, 抓紧抓好焦点问题和重大事件中的稳定工作, 有重点有计划的保证企业稳定性

近年来, 我单位借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东风, 狠抓了稳定工作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单位领导非常重视这些活动。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全单位上下统一了思想, 提高了认识, 凝聚了人心, 使全单位形成了一个科学管理、稳定发展的良好氛围, 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 单位以稳定促生产, 以工作促稳定, 不仅全力保证了电网建设任务的全面超额完成, 还凝聚了人心, 振奋了精神。职工思想稳定, 队伍稳定, 企业发展在稳定的前提下大踏步地前进。

(三) 制定预案, 落实责任制, 为维护稳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了《关于保持稳定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明确了应急领导小组和安全委员会的人员和职责, 确立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的方式和原则, 以备出现紧急情况、矛盾激化时从容应对。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保证体系, 把稳定工作和各级干部业绩考核挂钩。明确把稳定工作纳入干部考核之中, 强化了各级干部维护稳定的责任。加强学习和执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企业稳定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强化制度, 落实责任, 为维护稳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 关心职工生活, 提高职工群众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关心职工生产, 通过坚持每两年免费为职工做一次体检、恢复了工间操、开办健康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免费自助午餐的质量等方式维护职工身体健康;召开一线职工家属座谈会, 慰问一线员工;通过举办迎春运动会、春节联欢会、组织职工春游等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舒缓他们的工作压力。

多年来, 由于坚持做好以上工作, 取得了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用事实证明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企业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2

**煤矿赵**

国有企业社会治安治理综合治理工作对加强法制教育和社会稳

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治安稳定仍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企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因此,要积极探索新形

势下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切实维护企业政

治稳定和治安安定,做好国企综治工作要着力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完善责任制,在健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工作机制上下功

夫。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各有关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

作中的职责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协作配合,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综治委例会等制度,着力解决齐抓共

管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实施领导责任查究和“一票

否决”的力度。改进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增强考核标

准和考核办法的科学性、操作性,充分发挥考评的推动作用。

二、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预防和化解矛盾上下

功夫。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群众观念,要牢固树立职工群众利益无小

事的观念,努力解决好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针对职工关心和反

映强烈的问题,要区别不同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坚决克服对群众麻

木不仁、不负责任、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作风。充分发挥基层治保、民调和帮教组织作用,积极预防和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的工作,从源头

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情况

报告、归口调处、责任查究等制度,查明情况,明确责任,加强督促

检查,提高调处的效率和效果,使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预防和遏制“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坚持“打防结合”方针,重在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盗窃工业物资和多发性案件,重点打击带有团伙犯罪性质的盗窃。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和集中整治行动,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特点,定期分析治安形势,掌握犯罪发生的规律,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中整治和专项斗争,遏制和减少各类案件发生。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加强人防、落实物防、发展技防”的要求,切实加强“三防”建设。在人防方面,建立完善人防运作机制,实行保卫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责任区,强化管理,考核到位。将固定巡查与动态巡查相结合,突出设防重点,把治安保卫力量向案件多发时段、路段、部位,特别是夜间和节假日倾斜。在物防、技防方面,加强治安隐患排查工作,物防设施达标率应达到100%,确保物防到位。不断完善电视监控系统,确保监控系统有效、高效运作。

四、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在强化综治基础建设上上下功夫。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做实各项基础工作,维护基层平安和谐稳定。完善综治有关组织机构,确保基层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有人抓、能落实。大力推进基层综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落实保障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维护治安和稳定的积极作用。加强基层单位党组织和治保会、民调、帮教组

织建设,积极探索“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抓块管”整体联动的治安防范工作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群防群治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综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思想教育,着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武装综治干部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使综治干部人员思想面貌和工作作风发生深刻变化,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强业务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地对综治保卫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配齐配强保卫队伍,把思想好、作风实、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年轻同志充实进来,对不适应、不称职、素质差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增强保卫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3

一、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综合治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逐步开展和实施,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和安全管理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工作开展的也不够平衡,造成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部分企业单位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不同存在思想上和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正确理解综治工作与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片面认为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主要任务是抓生产、创效益。很多单位往往以生产工作任务紧、人员紧张等理由轻视了综合治理工作。还有一些单位,对综治工作只是作表面工作,不去扎实细致的开展工作,只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存在着综治工作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而一些单位根本就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机构人员都不健全,开展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2)社会整体治安形势严峻,影响企业内部综合治理环境。由于大型国有企业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单位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所处环境治安形势的影响,尤其是部分单位地处城乡结合部,有的甚至地处远郊,周边治安环境复杂,逐年增加的流动人员和部分单位周边无业人员客观上给企业的综治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一些因企地矛盾、职工与周边居民纠纷等情况引发的治安案件时有发生。部分不法分子趁机偷盗、哄抢单位内部财产、破坏生产设备、侵扰职工人身安全,围堵攻击企业领导人,极大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

(3)随着部分单位的改革,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国企单位推行减人增效、优化岗位等改革措施,使得部分职工优化组合、分流待岗、竞争上岗情况出现,个别职工因为岗位问题,工资问题频繁上访、闹访,甚至群体性冲击办公场所、围攻企业领导人,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办公生产经营秩序。

(4)综治工作机构形同虚设,人员素质严重不足。很多企业单位对综治工作不能够真正重视,没有落实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造成工作协调不一致,不能使综治工作认真开展。落到实处。对待综治工作机构、人员也是流于形式,仅仅以为综治工作就是看门护院,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甚至有些单位都没有专门的经费和人员编制,严重制约了本单位综治工作的开展。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1)提高认识,重视综治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企业领导对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必须明确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要把综治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第一,单位领导要主动学习和掌握综合治理工作有关的政策、规定。第二,联系单位实际,理顺综合治理与单位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互间的依托关系,认识到社会治安的复杂性和企业内部中综治工作的重要性。第三,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综治工作予以支持和保障,确保正常开展工作。综合治理领导主动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促进单位整体综治工作的良好开展。

(2)齐抓共管,依靠职工群众群防群治。国有企业的综治工作要在单位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密切配合、发挥各自部门职能,共同协调一致发挥作用,做好综治宣传教育、帮教扶持、责任考核等工作,共同抓好企业内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依靠各单位、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综合治理、长期坚持,这才是最有效、最根本解决当前社会治安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3)层层落实,建立综治工作责任制。按照“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现代企业综治工作要明确本单位综治工作的职责任务,制定推行《综治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逐级负责,逐级落实,把责、权、利有效结合一致,把综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分解成各项具体考核项目,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把综治工作与各单位、人员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进行挂钩考核。通过定期检查考核,进行评比选优、奖惩兑现,有效促进企业综治工作的积极开展。

(4)多头并举,共建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运用政治手段,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优良作风建设。积极倡导爱国爱企、遵章守规、敬业奉献的职工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企业员工队伍。第二,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工作绩效经济责任制考核,严格奖惩兑现,增强全体职工在综治工作中的责任心,有效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第三,运用宣传手段,加大单位内部法制宣传力度,开展职工普法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明显提高全体员工的遵章守法意识,有效降低职工违法犯罪率。第四,运用文化手段,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的文化修养和素质,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增强职工和企业的凝聚力。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工作手段,增强企业员工法制观念,促进职工和企业融合力,激励和制约企业员工自觉遵规守纪,提升自身素质,有效消除各种矛盾,把各类隐患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和谐稳定的内部治安环境。

(5)突出重点,维护内部治安安全稳定。真正落实“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綜治工作方针,有效维护企业内部治安安全稳定。第一,企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工作组织机构,制定规范、科学的保卫制度,配备素质较高的保卫人员,保障保卫工作经费,充实保卫队伍人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第二,加强单位内部治安安全防范工作,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等防范措施,成立治安保卫巡逻、守卫队伍,规范治安巡查机制,建立群防群治网络,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第三,强化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落实治安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重视重要部位、岗位人员的选拔,完善要害部位技防、物防措施,主动排查要害部位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及时予以消除,确保安全稳定。第四,协助公安机关处理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打击处理危害企业内部安全稳定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维护企业的治安安全稳定。第五,做好民事纠纷调解工作和不稳定因素控制工作,积极调解协调企地纠纷、职工矛盾纠纷等事件,做好调解劝导的工作,防止群体性上访、请愿等事件的发生,把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因素努力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保障企业的政治稳定、安全稳定。

浅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4

一、我国当前大的社会背景

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人民内部也会有矛盾, 而且矛盾的复杂性、敏感性和对抗性也在增强, 比如: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医患纠纷、“三农”问题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升幅较大。

另外, 我们与“东突”、“疆独”、“藏独”等分裂势力以及境内外反华势力的斗争, 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09年, 西藏及其他藏区总体稳定, 但境内外“藏独”势力渗透破坏活动不断加剧, 对一些寺院及僧俗群众的影响仍比较突出, 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图谋和现实威胁还继续存在, 各种捣乱滋扰活动时有发生。对我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构成一定威胁。同时, 境内外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直在妄图进一步挑起我民族矛盾。

二、当前我国社会治安状况

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刑事犯罪高发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 但基本处于可控状态。

首先, 2009年, 大量潜在的金融犯罪活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集中显现, 金融犯罪案件急剧增多, 拉动了经济犯罪案件的大幅上升。公安机关所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历年来首次突破10万起, 同比上升23.3%, 升幅创近年来新高。一是假币犯罪形势严峻。二是涉众型经济犯罪突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金融犯罪激增。三是金融诈骗渗入普通群众日常生活。其中以信用卡诈骗最为突出, 特别是通过在银行柜员机安装摄像头窃取密码并复制银行卡的方式, 作案隐蔽, 打击处理难, 给群众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 “两抢一盗”和诈骗等侵财犯罪高发, 诈骗犯罪首次超过抢劫案件成为数量第二多的侵财犯罪案件。2009年, 全国公安机关所立“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案件同比上升15.1%, 占刑事案件总体增量的91.2%, 直接拉动了刑事犯罪案件的整体走高。

最后, 治安案件升幅明显。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治安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展, 公安机关查处的治安案件持续走高。2009年, 从各地情况看, 因邻里关系、劳资关系、医患关系、情感婚恋、债权债务、劳动合同等矛盾问题引发的民间纠纷急剧增多。在公安机关查处的治安案件中, 主要由民间纠纷引发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案件升势明显。

三、突出的治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是“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增多, 社会危害进一步加剧。大量的社会闲散人员为“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潜在的“人力资源”, 且手段更加隐蔽。特别是全球毒品持续泛滥, 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加大, 国内滋生、诱发毒品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仍然不少, 禁毒形势不容乐观。

2) 是黑恶势力犯罪仍处于活跃期, 分布范围广, 涉足领域多, 滋生发展快。许多黑恶势力集多种犯罪于一身, 涉及杀人、伤害、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聚众斗殴、强迫交易、非法拘禁等多种犯罪, 与“黄赌毒枪”合流的趋势也很明显, 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同时, 黑恶势力不断转型, 逃避和对抗打击的能力越来越强。

3) 是流动人口犯罪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流动人口犯罪占被判处罪犯的四成多。突出特点是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犯罪比例大, 侵财案件突出, 犯罪活动“流窜性”趋势明显。从发展趋势看, 流动人口作案逐渐出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的倾向, 特别是出于对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失望, 沉淀在城市中的“农民工二代”, 在遭遇挫折后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对这部分人群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 及时疏导, 防患于未然。无业人员违法犯罪也趋于突出, 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隐患。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1)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 不断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健全完善协作联动机制, 形成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 进一步充实基层特别是维稳任务繁重地区的政法综治力量, 切实加强乡镇 (街道) 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力量建设, 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 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2) 广泛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 积极构建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格局。立足源头预防, 努力抓早、抓小、抓苗头, 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 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衔接起来, 形成矛盾纠纷调处的工作合力。

3)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更新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 通过加强服务来提高管理效能。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一证式”服务, 实行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 提高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率, 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

4) 进一步推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毒品犯罪以及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走私、传销等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打击拐卖儿童妇女和禁赌、禁娼等专项行动, 大力开展禁毒人民战争。

5) 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努力推进科技防范建设。推动各地把科技防范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公共复杂场所、商业金融集中区、广场、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要害部位、案件多发区域及省市县级治安卡口、城市出入口、重点交通道路口等, 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建立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五、结语

社会治安工作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投资环境, 关系着市内广大企业和员工、居民的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公安局以及各部门、企业、社区、学校等都要高度重视, 切实提高市内治安水平。同时, 加强治安工作力度, 加大投入, 充分利用现有的最新科技, 在社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等, 以此加强技防力量, 提高技防水平, 确保在全市内技防水平处于领先水平。此外, 相关部门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引导, 做好群防群治治安工作,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公安进社区、进学校工作, 以更好地保护广大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各物业公司要加强保安队伍体系建设, 对其进行培训, 以提高保安自身素质, 将市内的社会治安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胡石友.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J].法学杂志, 198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5

班组 :姓名:分数:

1、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使专门机关同全社会结为一体,及时对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的防治活动,是一种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系统工程。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哪六个方面?

答: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象是什么?

答:一此文来源于是文墨星河是社会犯罪问题;二是违法问题;三是治安灾害事故。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手段有哪些?

答: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教育的、文化的等手段。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什么方针?

答:必须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主要原则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属地管理”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9、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体是什么?

答:由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它要求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体结构来看,有国家、社会和公民。

10、为什么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答:社会治安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必须长期坚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但是仅靠打击不可能有效地减少产生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复杂因素,必须全面加强综合治理才能奏效。

机辆段201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试题班组 :姓名:分数:

1、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哪六个方面?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象是什么?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手段有哪些?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什么方针?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9、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体是什么?

10、为什么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试卷

机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谋变 篇6

然而,《瞭望东方周刊》获悉,如今,一些新的“综治”方法和模式正在国内部分城市尝试性地推开。

河北模式:联防队没有处罚权

8月21日,正处北戴河最繁忙的消暑季节,北戴河所在地河北省秦皇岛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刘志刚和往常一样,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这一天,从北京开往北戴河的国家领导人专列就有三辆,作为北戴河区警卫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刘志刚的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和全国接待任务最重的地方之一,秦皇岛市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过去一直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每天最多高达百万的流动人口,一方面是频繁来访的国家领导人,这都要求治安环境更加理想。

一位在秦皇岛市工作了10年的警察告诉记者,保安任务的繁重,逼着秦皇岛市改革传统的治安管理模式。大约从5年前开始,秦皇岛从巡查、监控人手,把社区作为治安管理的单元,并将治安工作延伸到全市农村。

和很多地方不一样的是,即便是采用传统的治安联防制度,秦皇岛市的做法也非常规范:统一服装和标志、统一规范和指挥,联防队员的任务就是巡查,没有处罚权力和任务。

秦皇岛市海港区一位50来岁的居民告诉记者,过去他一直认为治安联防队员就是“黑吃黑”的队伍,很多地方的联防队员不仅不能维护治安,反倒成了治安的一大隐患:不过现在,他对秦皇岛联防队的印象改变了。

河北的保定、承德、张家口、邯郸和衡水等城市,也尝试突破传统的“综治”模式。其中一个变化是,将工作重点从过去的抓小偷、罚违章转变到预防和教育。

上海市的治安管理新方法,与河北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该市闸北区政法委副书记张建国介绍,闸北区抓治安的一个创新,就是“社工”制度。全区招聘的95名社工,主要负责社区闲散青年的教育和矫正工作,每名社工还发展10名社会志愿者,一同对重点帮教人群展开长期、细致的工作。

社会治安是一种“契约”

8月20日至21日,全国“创建安全城市研词‘会”在秦皇岛市召开,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的政法委负责人或“综治办”主任交流了他们的工作经验。

华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杨正鸣教授在会议—上发表了《转型社会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演讲。在杨教授看来,当代社会已经实现了从身份到契约制度的转变,政府过去抓治安是将自己视作高人一等,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而现在应当体现政府的责任意识,从与民众的契约视角来做好治安工作。

由此决定,“综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政府应当意识到,治安工作是一项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其目的就是为全体民众提供人性化关怀和安全的环境。

杨教授举了两个国外的例子来说明中外治安防控工作理念的差别。

在日本,每到重要节日,警察要送给居民一只红苹果,在这只苹果上印有亲切的警醒语言,而在中国,通常是由派出所和居委会发给人们一张冷冰冰的白纸,上面的话是命令人们应该如何如何。

杨正鸣曾经在伦敦目睹了一场中国警察在英国学习治安防范的演习。一位中国警察看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马上命令其蹲下,检查包裹。这一行为被英国同行立即叫停,该同行解释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合理怀疑理由,禁止随意对行人包裹和身体进行检查。

杨正鸣解释说,虽然,在实践中,西方国家也做得不够,但从理念上看,法治国家警察必须尊重人权。

杨教授批评了传统“综治”模式中的保安制度。他认为,现在的保安公司都是由公安部门直接经营,这就不能排除公安机关在“综治”活动中借保安谋私利的可能。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7

首先, 要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整合资源治理源头。要进一步健全党委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 狠抓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二级预警信息的主阵地作用, 发挥综治、信访、公安三大信息网络功能, 及时掌握各级各类信息。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 严格落实矛盾纠纷, 加强督促检查, 使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 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此基础上,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着眼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问题。针对社会治安管理的重点人员、特殊行业和互联网等, 整合力量、整合资源, 着力加强和完善管理和服务。维护矿山和谐稳定。积极充实和整合基层服务管理力量, 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做好人口流出地与流人地的衔接配合工作, 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煤矿区域内腾空房、闲置房的管理, 落实户主或者单位的责任, 做到租房有登记, 人走有注销, 坚持定期清查, 严防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 盗窃煤矿, 危害社会。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等基础工作, 做到帮教工作到位。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管理, 积极推进煤矿社区矫正工作,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和改进涉及公共安全的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及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 切实加强对枪支弹药及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管理。

其次, 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防范控制工作, 加大严打整治力度, 最大限度地压减刑事发案和治安、安全事故, 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严打深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其保护伞, 加大对恶势力犯罪打击力度, 确保打击实效。始终保持对严重危害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坚决遏制案件上升势头, 增强群众安全感;毫不放松对偷煤、走私煤、抢劫煤以及盗窃生产物资器材和破坏矿山生产设施的犯罪案件侦破, 集中警力, 重拳出击, 攻坚克难, 始终保持主动进攻的态势。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 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禁赌、禁娼等斗争, 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及时开展治理整顿, 限期解决问题、改变面貌。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继续推广以电子视频监控、防盗报警为主的技术防范, 加强治安防范组织网络建设, 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职业化。要突出加强护矿巡逻队员和内部职工的教育管理, 引导他们经得起违法犯罪分子威逼利诱的考验, 严格依法开展工作, 为煤矿把好关, 并切实提高护卫巡逻队员的有关待遇, 稳定一线治保队伍。

再次, 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基层综治工作的开展, 确保基层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大力推进基层综治工作制度化建设, 落实保障措施。坚持社会化、职业化相结合, 积极探索建立治安与保险互动、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各种形式的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其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在煤矿开展“矿区治安示范区”、“零发案单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 提高基层治企理政能力。坚持油区治安考核奖惩制度, 在群防群治队伍中推行生产、治安一体化。发动群众, 群策群力, 通过深埋、加固、设障、改线等措施, 对矿井设施进行物防加固。在煤矿矿区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对重点矿井、重要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 对单井运煤及巡逻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 进行实时监控系统。巩固提高煤矿矿区治安联合办公室、高速公路管理等共建成果, 形成维护油区稳定的整体合力, 把共建活动扎扎实实地推向农村, 充分利用煤矿矿区农村的宣传阵地和媒介, 不断营造融洽和谐的煤地关系。另外, 要加强社区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社区家委会、警务区、巡逻队、门卫、百户治保员之间的关系, 坚持警力、财力、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 社区与煤矿矿区区警务齐头推进, 把警务区建进居民小区。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机构, 制定完善治安保卫制度。配备治安保卫人员, 建立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

最后, 要健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完善治安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和各有关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 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综治委例会, 着力解决齐抓共管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切实加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自身建没, 提高工作水平。加强综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努力提高综治干部政治、业务素质, 加大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单位实施领导责任查究和一票否决的力度。

另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 上级部门要组织人员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涵和相关领域进行认真研究, 各级领导要不断转变工作作风, 要在实践中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要经常深人基层, 积极组织一些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掌握特点性, 提高预见性, 增强针对性, 切实把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规律性, 不断把综治工作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8

关键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预防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是指在社会公众参与下, 各级党和政府部门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协调行动, 运用各种合法有效措施防治严重治安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活动的一项社会管理系统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经验”, 这一理念在党中央的萌芽则源于对20世纪70年代末高发的刑事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的控制。1981年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综合治理”概念后, 综合治理就成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长治久安的方针, 社会治安治理的战略思想在全党、全社会得以确立。199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了两个《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下文简称中央《决定》和人大常委会《决定》) , 较为系统地规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要求、目标、工作范围、原则等内容, 将社会治安治理纳入法制轨道, 使综合治理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标志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正式确立。2001年, 为了深化社会治安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 (下文简称《意见》) , 将这一工作向纵深推进, 各种创新管理机制层出不穷, 如平安建设、大调解等。十余年后的今天, 在党中央更为强调管理服务, 将工作重心转向维护社会稳定的时期, 如何清晰地认识打击和预防的关系, 真正将预防为主落到实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打”与“防”的立法规定及问题

自改革开放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来, 对于打、防关系的表述从总体上说经历了三个依次交替的阶段:一是一般地提打防结合, 以防为主的阶段;二是1991年1月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方针, 把打防并列;三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及2002年党的“十六大”都明确确定“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

从当前我国立法情况看, 较为权威系统地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是1991年两个《决定》和2001年《意见》。1991年中央《决定》第三点规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 即“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 强调“六个方面的工作环环紧扣, 相辅相成”, 并提出要“坚持打防并举, 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的原则, 切实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1991年人大常委会《决定》第二点也提出“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 治标和治本兼顾, 重在治本的方针”, 并用六句话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坚持这一方针。无论是被称为原则还是方针, 都反映出治国理念的进步, 反映出我国在犯罪治理方面已经不是单纯地依靠打击犯罪一方面来进行, 而是将预防和打击放在同等高度, 并在标与本之间选择“重在治本”, 暗含了对犯罪预防的更高关注。为了行文方便, 笔者将“打防并举, 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从上述指导思想可知, 在打击和预防方面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如果一定要选取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那就应该是“重在治本”的预防方面。虽然指导思想作了这样的规定, 但是中央《决定》在工作环节方面的规定却与之背道而驰, 即“打击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防范工作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措施。”那么到底是打防并举, 重在治本, 还是打击先于预防呢?这一前后矛盾的立法表述使得执法人员一方面要在脑海中牢记“打防并举”的理念, 另一方面又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以打击为首, 容易引起思想混乱, 进而使实际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此外, 按照传统的做法, 执行机关更倾向于打击而忽视预防, 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严打”观点根深蒂固, 基层的执行机关仍旧会以打击为主, 而将预防放在十分次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 我国的社会矛盾和形势在新世纪也发生了改变, 为适应新时期要求, 2001年《意见》将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明确确定为“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这在我国犯罪治理工作的历史上堪称一个跨越, 它将犯罪预防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实现了我国犯罪对策的战略性转变。虽然指导思想的提法发生了改变, 但《意见》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具体工作仍规定为“打击”是“首要环节”, “预防”是“积极措施”, 并将先前的六个方面合并为“打击”和“预防”两个环节, 与此同时, 我国在打击犯罪方面建立了诸多的法律法规, 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等, 形成了较为详尽系统的规定。相比较而言, 在预防犯罪方面我国并未制定统一的《违法犯罪预防法》, 只是于1999年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而这也仅仅局限于未成年犯罪预防方面, 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法律架构了。

二、正确认识“打”与“防”的关系

如前所述, 现阶段我国社会治安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在具体工作环节坚持“打击为首要环节, 预防为积极措施”, 这一前后矛盾的立法表述使得实际工作中更重视打击, 往往奉行“打击为主”的思想, 忽视预防的作用和效果, 因此需要正确认识打防关系, 在强调管理服务型社会下更好地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功效。

“打”也就是打击, 是指国家的执法机关依法对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给予应有的惩罚, 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进而减少犯罪活动, 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防”也就是预防, 指国家、地方组织及社会团体, 通过消除或限制致罪因素及其对孕育着利于犯罪机会的物质及社会环境的恰当管理, 以达到更好地控制犯罪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两者都是综合治理犯罪的重要手段, 都以减少、遏制犯罪, 维护社会稳定, 使人民群众有安全感为目的, 其区别主要在于打击是对已经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采取的手段措施, 具有被动消极性, 预防则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采取的手段措施, 具有主动积极性。

此外, 两者互为条件性,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只有充分发挥打击的威慑力量才能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只有加强预防, 并逐步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防控体系, 才能保巩固打击的成果, 进而有效地遏制并减少犯罪。

具体而言, “打”与“防”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两点:

1. 打击和预防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打击是手段, 预防是目的。打击通过惩罚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预防的作用, 即剥夺犯罪分子继续犯罪的条件和机会以达到特殊预防的目的及震慑、警戒社会上其他不稳定分子或危险分子以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与此同时, 预防从根本上来说是“防患于未然”, 也需要通过各种防范措施予以实施, 发挥着从源头上防止违法犯罪发生的功效。因此, 预防又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2. 打击与预防是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打击处于治标的地位, 预防处于治本的地位。打击是针对已经给社会造成实际危害的违法犯罪活动所采取的事后手段, 具有消极、被动的性质。从整个社会治安治理的战略全局和长远来看, 预防则具有主动、积极的性质, 是一种事前手段, 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和危害。当然, 在治安形势较为严峻或特殊的时期, 打击与预防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化,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局部的, 预防仍应处于首要位置, 仍是中心环节。简言之, 在正常的社会状态下, 预防是第一位的, 打击是第二位的。

此外, 预防犯罪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可以避免和减少犯罪给社会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有利于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可以改善、提高政法部门的效能等。

三、真正落实“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

在认识了打击和预防之间的关系及预防犯罪在综合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后, 我们就需要将“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转变观念。

首先要从打击犯罪的一线即公安机关做起, 转变旧有的“重打轻防”理念, 真正意识到预防胜于打击, 做好预防工作, 减少犯罪发生的诱因, 以防再次陷入打不胜打, 防不胜防的怪圈;其次, 其他单位也要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将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充分发挥预防的积极功效。

2. 加强立法。

在没有出台新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法规前, 先对人大常委会《决定》第二条做出修改, 将原有的“打防并举”改为“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 并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删除或修改与“预防为主”思想有冲突的条文表述。同时为了协调统一, 须对中央《决定》及《意见》做出相应修改, 明确“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此外, 仍须加强犯罪预防方面的立法, 并在时机成熟时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以取代人大常委会《决定》。

3. 宣传教育。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9

支树平指出, 新常态下标准化工作日显紧要。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和国家对标准化的关心和重视前所未有, 标准化工作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各方面对标准化的关注支持前所未有。过去一年, 国务院出台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等文件, 批准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公开发布的269份文件中有170份涉及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已经前所未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最近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要面向五大发展, 发挥质检作用, 尤其要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标准“化”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级, 引领新发展, 催生新效益。

支树平强调,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离不开标准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标准化已经由初期的工业领域, 逐渐向农业领域、服务业领域拓展, 并延伸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从国际经验看, 重视标准“软性”规则的建设与使用, 标准化已成为许多国家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水平的手段。从国内实践看, 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标准化规范政府行为,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 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已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共识。

支树平指出, 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 是综治信息化工作的新突破, 也是标准化工作的新亮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涉及面广、对象复杂, 对我国综治信息平台建设提出很高了要求。中央综治办协调各方力量, 在各地大量实践的基础上, 抓住信息化建设必须统一“标准”这个牛鼻子, 提出并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标准实施后, 将统一规范综治信息的采集、案件和事件流转等工作, 推进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动态管理, 实现部门间业务数据快速交换、关联比对、资源共享, 为我国建设综治信息系统提供技术规范。支树平呼吁全社会重视标准化, 用好标准化, 善于运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 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复杂问题。

陈训秋要求, 各级综治组织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 依靠新技术和管理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现代城市发展和公共服务, 创新社会治理方法和手段, 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进程,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要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的贯彻落实为契机,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进一步在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方面求突破、下功夫, 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 倡导“数据文化”, 运用信息化手段处理、分析、管理公共安全, 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 提高公共安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要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 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化解矛盾纠纷, 努力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楼栋、家庭延伸, 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 以提升效能为目标, 整合各类平台资源, 加快构建以全国综治信息化综合平台为龙头, 省、市、县、乡、村 (社区) 5级平台为主干的信息化体系, 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水平。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10

基层央行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对本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管理,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的原则,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

二是明确本行、本部门一把手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本部门安全负全责;落实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下达责任书,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完善目标管理考评、奖惩办法,建立行综治责任人政绩档案,坚持综治责任人述职报告制度。

二、要加强内控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

基层央行根据部门业务工作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业务工作特点和业务操作风险,修订完善业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有效解决业务创新产生的制度缺失问题。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督促、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发行基金、联行资金、国库资金、外汇资金、计算机及其网络、发行库守卫、库款押运、枪支弹药、保密机具、印章、文件资料、消防、车辆交通、储油供电、锅炉、电梯、办公楼、宿舍区、职工食堂等安全管理,坚持按章操作,保障安全生产。

三、要加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力度

基层央行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和内部和谐稳定的因素,则要加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力度。

一是各行要健全舆论汇集、分析机制和排查工作责任制,定期研究分析本行、本辖区不稳定因素,认真做好来信来访接待工作,落实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领导责任制、矛盾纠纷调处目标责任制;

二是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既要实行分级管理、归口调处,要充分发挥党、团、青、妇等组织和各业务部门在协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是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了解掌握员工思想动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大金融舆情收集力度,强化金融运行指标监测,加快金融预警信息反馈,及时掌握群体性事件的苗头;

五要进一步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开展各项应急演练,严格执行应急管理规定,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控制、早处置,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行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要加大对重大金融案件及涉嫌洗钱案件的协查督办力度

维护辖区金融秩序,确保节日期间和敏感时期的安全稳定。基层央行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所赋予的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加强与当地政法、公安及银监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自觉接受和服从当地政法、综治部门和上级行综治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加大对侵害银行安全金融案件的预防和打击力度。

一要加大对涉嫌洗钱和恐怖融资案件的协查、督办工作力度,通过对大额可疑资金进行监测、建立征信机制,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甄别、控制、冻结恐怖组织资金的国内、国际流动,防止金融系统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损失和人员伤亡,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秩序稳定;

二要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完善区域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制定符合辖内实际的自然灾害、发行库守卫、发行基金调拨和供应、反恐怖、机关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积极开展演练,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

三要结合本行实际,加强国家安全和保密教育,有效地杜绝内案、减少外案的发生。四要充分发挥综治成员行部门的作用,落实好节日期间和敏感时期的安全稳定工作,坚持“五不放过”的原则,即: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对组织、履职、协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将严肃追究相应责任,确保安全稳定工作的严肃性。

五、加强综治宣传和调研工作

基层央行各支行要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综合治理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金融平安,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综合治理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开展综治教育宣传,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综治意识。

一要坚持普及综治知识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黑板报等大众传播媒介在综合治理宣传中的作用,重点加大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公布的《企业事业行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等有关文件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综治和安防意识;

二要对全行员工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把普法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全行员工的知法、守法、用法知识。坚持案件防范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大张旗鼓地宣传案件防范工作,时刻做到警钟长鸣。通过典型案件,组织职工进行了大讨论,使干部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积极开展预防金融职务犯罪活动,组织员工走出去,开展“现身说法”等警示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引以为戒、以人为镜,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金融安全。

六、总结

基层央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每一个支行都应该认真、细心、谨慎的对待和处理。做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问题,已成为基层央行健康、平稳、有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五大建设性对策,鉴于笔者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有限性,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得到学习和完善。

摘要:伴随着金融经济事件的不断发生, 基层央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拦路虎。本文笔者主要是围绕如何开展基层央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基层央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波.浅议在基层人行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J].时代金融 (下旬) , 2011 (9) :215-216.

[2]徐志勇.浅析保卫队伍现状、存在的心理状况以及解决措施[J].金融经济 (理论版) , 2011 (6) :122-124.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11

一、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在当前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仅有动员职能,却不具强制性。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体系中有预防和减少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刑事犯罪以及違法犯罪人员重新犯罪的职能,却没有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实行检查、考评、奖惩制度,具有系统性和强制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这方面非常欠缺,不利于其向更高和更深层次发展。因此,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体系,并加强检查、考评和奖惩,更能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职务犯罪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真正把“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通过强有力和富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减少公务人员队伍中的腐败现象,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建立起更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率上升的趋势,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体系中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具体措施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立足于社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以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为重点,以规范和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目前已形成省、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五级管理网络体系。我市的“三级联创”目标管理效能体系中每一级管理体系均实行百分制,其中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考核分虽为3分,但却涵盖了多项具体措施:

一是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及宣传教育措施。即在县区、乡(街道)、村(社区)、综治网络成员单位规定评估内容为预防职务犯罪组织机构及相关工作制度和预防职务犯罪法制宣传及警示教育,并设定相应分值。对未成立领导小组的,未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的,未设立预防职务犯罪专职联络员的,不配合检察机关开展案件查处和预防工作的,年内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法制宣传及警示教育未达规定次数的,未制作和发放预防宣传教育作品的,由于宣传教育工作不力引发职务犯罪的,均按照设定的分值扣分。

二是项目预防及查询措施。即在县区、乡(街道)、村(社区)、综治网络成员单位规定评估内容为重大建设项目预防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并设定相应分值,要求重大建设项目预防方案措施齐备,查询程序规范,手续齐全。对重大建设项目未制定预防方案和具体措施的,重大建设项目、物资设备采购等招投标前未到当地检察机关申请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均按照设定的分值扣分。

三是干部犯罪及落实建议措施。即在县区、乡(街道)、村(社区)、综治网络成员单位规定评估内容为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及检察建议落实,并设定相应分值,要求领导班子成员不发生职务犯罪,检察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对领导班子成员发生职务犯罪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检察建议不落实和回复的,对检察建议不认真落实导致职务犯罪重发、继发的,均按照设定的分值扣分。

四是检查、考评、奖惩措施。即明确在年终由市委综治办会同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对全市综治体系中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提出奖惩意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

三、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后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纳入综治后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

一是通过行使检查、考评、奖惩等项综治预防权能,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积极在“争创”中发挥好带头作用;督促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本部门、本行业职务犯罪预防的实施方案和意见,建立健全了预防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预防活动;特别是在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腐败多发易发问题方面,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一些腐败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二是通过履行综治体系中的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职能,督促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了预防职务犯罪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机制,自觉采取预防咨询、预防讲座、警示教育等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开展多形式、多角度的预防教育,提高了全社会预防职务犯罪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通过履行综治体系中的重点建设项目预防职能,督促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有效推行工程建设“三同步”和“五双制”。“三同步”即廉政监督和质量监督同步、廉政合同和工程合同同步、廉政建设和工程建设同步。“五双制”即签订工程和廉政建设“双合同”,从严规范业主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行为;参加工程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实行一岗双责的“双责任制”,既对工程建设负责,又要对廉政负责;对工程项目实行社会和内部“双重监督制”,除纪检监察派驻监督外,业主单位还聘请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双委派制”,除业主单位委派会计外,上级纪检部门要长期委派或定期委派财务会计,对建设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对重点项目资金的监管实行“双系统监控制”,对建设单位、合作银行和用人三方的权、责进行监控约束,监控资金的“收、支、转”三个环节,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从而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12

5月12日上午, 宽甸地税局走上街头, 向过往群众宣传有关税收知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识, 受到人民群众欢迎。

对这次宣传的主要做法:一是局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搞好本次宣传活动, 局领导及相关负责人传达了县有关会议精神, 认真学习了上级的有关规定和有关文件, 提高了认识, 制定了开展宣传月的有关计划, 明确了相关责任部门, 由局办公室牵头, 业务科室予以配合, 全力开展好本次宣传活动。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宣传活动。宣传中税务干部们走上街头, 设立咨询台, 向群众宣传有关税收法规和相关知识。向群众解答相关知识, 接受群众的咨询, 为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税收问题。三是制作宣传单、悬挂横幅, 向人民群众宣传税收知识和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为保证集中宣传收到实效, 除了向群众发放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印制的有关宣传单外, 还结合税收法规, 向人民群众介绍相关知识, 受到群众欢迎;制作了大幅标语, 悬挂在中心路及宣传台上, 为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税收工作营造了一定的宣传氛围。

上一篇: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论文下一篇:中职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