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治安防范工作

2024-08-11

组织治安防范工作(共8篇)

组织治安防范工作 篇1

今年以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今年综治和平安创建目标任务,坚持把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维护稳定工作的着力点,加大投入力度。突出科技防范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案件少、治安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效果,全镇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猛,人民安居乐业。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突破:

一、不断织密基层防护网,实现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在致力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加强政法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维护稳定的切入点,服务经济建设的着力点,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突出镇村企联动,织密组织网络,实施规范化运作,政法综治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首先,强化了镇级政法综治组织建设。年初,镇党委调整分工,配强配齐了政法综治班子,充实了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综治委、维稳办等组织重新进行了调整。8月份根据市委要求,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党委政法委,形成政法、综治工作齐头并进,同步推进的新格局。在人员选配上,由党委分管书记任政法委书记,党委、政府其他分管领导为政法委副书记,人武、综治、司法、公安、法庭、信访、民政、交警中队等政法口负责人为政法委员会委员,实行政法委与综治办合署办公,经费由镇财政列入年初预算。在市政法委的指导下,制定了工作运行的一系列制度,完善了相应的基础台帐,镇党委政法委的建立为强化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促进全镇经济跨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狠抓了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根据《全市村(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镇建立了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结合本镇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全镇基层综治组织分成两类。一类建基层综治办,一类建基层综治联络员,把综治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厂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全镇17个村(社区),31个列统企业、8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单位共建基层综治办56个,非列统企业和其它事业单位共设综治联络员27名,实行工作相互兼容,人员相互兼职。村(社区)综治办由村(社区)主任担任,企事业单位综治办和综治联络员则由一名分管副职担任。根据综治办的不同类型,规定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制订了学习、工作、例会等制度,并统一放大上墙,为村(社区)综治办规范了六类三十余种基础台帐,为各企事业单位规范了五类二十余种基础台帐,实现了组织建设、职责制度、运行机制、资料台帐、内部建设五规范的目标。我们的做法受到市综治委的肯定,10月10日。全市政法综治组织在我镇召开了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推广了我们的做法。再次,建立健全治保会、调委会等综治前哨组织。每月召开基层综治例会,进行政治、法律、业务方面的培训,排查矛盾纠纷、交流工作情况,会诊“疑难杂症”,保持了良好的办事效果。

二、发挥职能部门主力军作用,实现“打、防、控”一体化的突破

全镇上下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放在重要位置,抓住以下几个环节,打好维稳攻坚战。

1、党政牵头,扎实推进维稳工作。镇党委、政府年初建立健全了维稳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运行机制,制订了全年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意见,适时召开了全镇政法综治工作会议,对上的综治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与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签订了本的综治责任奖,对全面落实今年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每逢重大节日和政治敏感期,建立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组建应急分队,依据属地管理和维稳工作责任,签订专门责任状,全国“两会”、十六届五中全会、扬州市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和我市第三届经贸文化旅游节期间,无一人去宁赴京。

2、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中心派出所善始善终地抓好严打整治斗争,积极探索严打长效工作机制,针对不同季节的发生特点,有重点地组织民警实行“弹性工作制”,推行“一

室三巡五查”的巡卡机制,加大对夜间社会面的控制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严打整治斗争成果。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市局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春季、夏季的严打攻势,“三项会战”和机动车整治等专项斗争,实现了社会治安明显进步的奋斗目标。1—9月发生刑事案件171起,破69起,其中八类案件4起,破4起,八类案件破案率100%。共查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93人,其中移诉13人,逮捕6人,取保候审3人,刑事拘留3人,治安拘留49人,治安罚款318人,警告1人,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加强“三方面人员”的信息收集,严密控牢重点人头,强化群体性事件处置力度,配合党委、政府有效平息多起重大问题和不安定事件。

3、重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到位。坚持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镇综治办与司法所每月召开一次基层综治办主任例会制度,重点分析当月的不安定因素,排解重大矛盾纠纷,建立重大矛盾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社情信息,密切注视社会各方面动态,积极预防可资犯罪因素的发生,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镇大调处中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按照矛盾分工的规定,中心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调处中心分流矛盾。今年6月,本镇西湖村王家组老妯娌俩因一块草垛基发生矛盾,双方互以喝农药相威胁,调处中心接报后,其成员单位综治、公安、司法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抢救中毒者,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激化,两天内老妯娌俩先后死亡,中心工作人员连续24小时做双方的钝化工作,终使一起可能引发刑事命案的纠纷得以妥善化解,维护了一方的社会稳定。今年1—9月,大调处中心以综治、司法、公安为骨干,先后调处了生产经营、拆迁征地、婚姻家庭、劳资合同、债权债务、宅基权属、邻里纠纷等较为突出的重大矛盾142起,非正常死亡4起6人,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无一起因调处不当而引发的民转刑、集访等事件。

4、治安防范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村(社区)为单位深入开展无毒、无邪教村(社区)创建活动。社区民警走村串户进行毒品知识和反邪教宣传,不定期地集中开展毒品原植物种植检查活动,使广大村(居)民对毒品和邪教的危害刻骨铭心,全镇无一罂粟花种植户,无一吸贩毒人员、无一法轮功和其他邪教练习者。房屋出租和“三口”管理取得明显效果。出租房合同签订率达100%,按要求配齐了流动人口协管员,外来人员来有登记,走有注销。安全生产秩序井然,坚持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全镇各单位建立了安全生产组织,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到目前为止,无一起安全生产人员伤亡和千元以上财产损失事故。

三、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平安创建持久发展的突破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开展“建设平安江苏、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的决胜之年,我们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以“平安**”的创建为载体,着力构建技防安全镇。

1、强化领导,明确目标。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技防镇的建设工作,党委、政府重新明确分工,建立了技防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在原有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充实力量、完善班子,把技防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为“一把手”工程和执政为民的实事,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与工资报酬和评先奖优挂钩。在此基础上,根据技防镇建设的八项目标和八项要求,贯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确定以“二星级”标准为初建目标,科学制定具有实用性、前瞻性和规范性的技防镇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对照目标,逐项过堂。对已建成的查运行、查效果,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装“摆设”产品,逐单位检查ck报警装置的灵敏度,查出损坏或停用的限期整改、修复。对未建成的排队登记,主动帮助三药公司、凯通公司、华厦公司、医院、农电站等企业和部门联系相关技防产品,为商品房开发商规划技防项目,提出建设要求,确保技防小区建一个成一个。

2、量化指标,狠抓落实。首先,量化技防指标,按照“二星级”的建设标准,排出技防镇建设任务分解表,明确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标准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成视频监控

中心一个,远程监控点9个,基本覆盖集镇街道和主要出入口,企事业单位安装ck报警装置主机40台、探头72只、紧急按钮31只、红外线智能报警器74台。两个社区一个村安装电子狗200余只。列统企业、重点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的单位(医院、学校、水厂、金融)全部安装了技防产品。卡口和监控指挥中心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两个小区一个建成、一个在建。建成的明新楼小区安装了门铃对讲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和周界红外报警系统。其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专群结合治安队伍建设。一是以平安创建为平台,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依据镇情,科学合理地规划警务区,建立两个“警务工作站”和“五个警务工作室”,整合警力资源,实现警力下沉,推行民警驻村、巡防、包片等制度。把工作重点放在管理、防范、服务和密切警民关系等方面。二是进一步加强专职保安联防队伍建设。专职保安队伍是人防的主要内容,我镇历来重视该支队伍的建设,按照万分之九的比例,配备专职保安50名,其中每个村一名,签订聘用合同,白天协助维护秩序、调解矛盾,夜晚由警务室民警带队,在辖区内巡逻,归中派出所统一管理,每年开展两次各5天的体能、队列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经费统一筹集,警务室民警根据其出勤率和工作效能出据证明,由派出所统一发放,做到组织、人员、制度、装备、经费“五落实”,社区专职保安队伍组建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其防范作用,为维护一方平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再次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增强防范意识。制订系列平安创建工作意见,广泛开展“平安村(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金融”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突出“安全合格户”创建重点,提高全民防范意识。通过有线电视、广播、板报、戗牌、橱窗、宣传栏、标语、横幅、警方提示等宣传工具,提醒广大群众注意治安和安全防范,发动千家万户开展“睡前10分钟,出门前10分钟”的自查活动,以实际案例教育广大村(居)民自觉增强提高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始终绷紧防范这根弦,积极主动防范,确保万无一失。

3、筹措经费,落实保障。经费落实是各项工作运转的先决条件。我镇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充分估计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动员社会力量把握原则,狠抓各项经费落实。一是从实际出发,由镇财政从专项预算经费中给予适当安排,今年镇财政在保吃饭的同时,抽出近两万元用于技防镇建设;二是根据“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和受益人予以投入。四方包装厂和贵金属厂投资10万余元,安装了全程监控系统,水厂投资5000元增设监控探头等等;三是采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办法,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适当捐一点,企业、个体工商户适当缴一点,村(社区)适当付一点,多方筹集保安联防和技防经费,确保各项平安创建和防范工作及时、顺利推进到位。在市召开的技防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我们的做法得到了表扬并进行了书面交流。

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法制与德育全面提高的突破

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实施良好的道德法律教育是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始终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首先,在全体公民中认真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纲要的宣传学习,提高人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凝聚力,战斗力;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在全体党员中认真开展第二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和斗志,永葆先进性。

其次,全面实施“两大教育工程”,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今年是“四五”普法验收之年,也是普法成果集中展示的一年,我们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在各村、组、厂矿企业设立了“法制宣传栏”,利用黑板报、橱窗、画廊等宣传阵地进行法制专题宣传,组织干部群众观看法制文艺电视片,走上街头,举办法律资询台,开设普法培训班,先后进行了《合同法》、《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突出青少年重点,加强青少年和在校生教育。召开青少年法制教育研讨会,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犯犯罪。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坚持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道德教育与法

制教育、纪律教育与法律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立足红领巾广播台、国旗下讲话、学期初和学期末上法制课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全镇无一在校生违法犯罪。再次,积极稳妥的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建立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运转奠定基础。在安置帮教上,巩固和发展了近年已形成的“一人回归,两级负责,三人帮教,四到位,五定”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两劳”人员的实际困难,鼓励“两劳”人员自谋职业,自食其力,今年回归的6名“两劳”释放人员,全部安置就业。同时,改善“两劳”人员就业的周边环境,教育动员大家对“两劳”释放人员不歧视,不冷漠,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改过自新,杜绝重新犯罪。

回顾今年来的工作,我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新形势对社会治安的要求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对平安创建的认识不足,有应付倾向,防范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有侥幸心理,理论研究不够,相关信息报送不及时等等,所有这些,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树立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大维稳工作力度,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平安**、法制**建设而努力奋斗。

组织治安防范工作 篇2

一、细化巡逻体制探求和完善巡逻勤务布局

治安巡逻队巡逻体制是由静态治安管理向动态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 也是社区治安巡逻勤务模式的主要标志。

其特点表现在:一是一级处警, 垂直指挥;二是各辖区分队以巡段为责任区履行巡察职责;三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方位做到点、线、面“三结合”、“两到位”。将大部分的警力摆在街面道路上巡逻, 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减少犯罪率, 这是巡逻工作追求的主要效果。同时集中一部分警力机动灵活地进行便衣巡逻伏击, 接到重大警情或重大突发事件, 能快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也是治安巡逻管理上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精细治安巡逻, 分片分区防控, 统一协作调配

1、实行24小时无间断巡逻。

由于流动人员增加, 各个季节各种事件多发, 尤其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偷盗案件, 抢劫事件时有发生, 社会秩序相对混乱, 根据治安情况, 巡逻队分别对保安、巡逻队员制定了精细的巡逻时间、巡逻路线, 实行保安、巡逻队员分时间段、分区域巡逻, 达到24小时无间断巡逻, 从而增加巡逻力度, 提高巡逻质量, 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达到居民小区及主要街道打防结合和基地片社会治安“点线面”的控制。

2、改进巡逻路线, 延长巡逻时间, 从根本上提高巡逻质量。

在每个小区制定最为有效的治安巡逻防控路线, 每个小区设置有效的治安巡逻巡更点, 根据小区情况划分出治安混乱、案件高发路段, 增加治安巡逻次数, 由原来每次每区片巡逻30分钟更改为45—60分钟来细化巡逻。巡逻形式由摩托车、自行车巡逻更改为自行车、步行巡逻, 紧急情况摩托车配合应急等。

3、开展专项巡逻活动。

加大对社区、居民区巡逻力度, 尤其是在特殊时段如中午、夜间等加密巡逻次数。为了社区的政治、生活稳定, 队干部夜间跟班巡逻, 加强夜间巡逻力度, 强化巡逻队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适时扩展巡逻区域, 机动布控与固定布点相结合, 消除时间死角和视线死角, 采取点、线、面“三结合”的巡逻方法, 即以门卫为点, 以巡逻为线, 以整个队的协调、统一指挥带动辖区的全面工作, 构建有条不紊的运行整体, 宏观调控辖区治安状况。通过以上措施方法, 实现巡逻防控工作勤务化、专业化和高效化, 提高巡逻防控密度, 有效强化社会面治安控制。确保特殊阶段社区治安秩序的稳定。

4、强化群防群治。

一是建立以社区、小区警务室、综治员为主体的治安情报信息员队伍, 利用他们人缘、地缘、亲缘等优势, 及时了解掌握治安情况, 化解矛盾纠纷, 控制事态恶化。二是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活动, 善于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思想文化的等多种手段, 实行综合治理。三是要进一步整合结合社区、小区综治资源, 充分发挥社区保安、小区警务室、治安巡逻队、治保员等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专职治安联防队伍, 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和居民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等活动。

三、开展蹲点行动, 加强重点防范

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防范措施严密, 健全治安防范机制。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加大对单位内部的治安防控和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枪支弹药和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监管力度。加大“三防”建设投入力度, 重点要害部位“三防”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和完善社区、单位的治安防控体系, 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

四、实行人防、物防相结合,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案发率

社区治安巡逻充分利用监控这一有利设备, 扩大技防覆盖面。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居民了解各个小区、街道案件多发地带, 及时调整摄像头的位置, 对案件频发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整合资源, 减少浪费。及时改变巡逻队员的巡逻路线、蹲点地点, 使队员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巡逻、蹲点, 增强防范意识, 提高警觉性, 从而降低案发率。

组织治安防范工作 篇3

【关键词】 企业内部;治安保卫;防范;作用

随着国有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内保工作也将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无论在任何时候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行仍是保卫行业其不断追求的目标。控制和防范针对企业的犯罪需要对整个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运行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找清症结才能对症下药。企业内保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广大内保工作者在工作中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发现更多的问题,解决更多的问题,为企业的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一、影响企业治安的问题

1、由于企业规模较大、覆盖面较广,在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上存在死角,这些死角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2、信访以集体访、缠访、越级访等形式交互出现。

3、企业生产与周边农民的利益发生冲突引发矛盾,对企业治安稳定造成影响。

4、企业部分单位对保卫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自身的防范,这样很可能会造成一些治安隐患没有意识整改或者不知道如何整改,人員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导致单位内部频频发案而束手无策。

二、治安防范工作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的对治安防范的不重视。一是由于机制、体制的改革使得部分有专业能力的人员跟随公安机关划归到地方,而留在企业内保部门的人员则在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上有所欠缺。二是内保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工作积极、肯动脑筋的人,能在工作中相对积累一些经验。但积极性较差、工作没有目标的人,在相对积累的经验就较少甚至没有。三是与辖区单位关系未理顺,工作效率不高,削弱了保卫组织的职能;四是治安管理与生产效益的关系没有摆正,辖区单位对治安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经营管理中,抓生产经营比较硬,抓内部治安相对比较薄弱。

2、企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由于企业规模较大,社会覆盖面较广,在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上必然存在死角,这些死角就是不法分子赖以生存的保障。二是企业周边废品收购站较多,这些收购站主要以收购各种废旧金属为主,并且大部分为非法收购站,而非法废旧金属的主要来源便是企业内部资源。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维稳形势日趋严峻,各类打击、报复、破坏生产设备等违法行为已是干扰和影响单位正常生产经营的重大隐患。

三、如何做好企业治安防范工作

一切危害都是可防可控的,可以预先防范的,事先做好防范工作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制止在实施行为或事故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那么,如何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确立防范体系: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控治安环境。一是加强人防,强化动态防范。加强治安组织网络化建设,在关键部位配备人防力量进行控制。二是落实物防,加强防范硬件建设。三是进行技防建设。有选择性地选择重要地区重点预防,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和监控摄像头,更加进一步地预防违法犯罪。

2、在宣传教育上下工夫:由于公司近年来大检修及施工项目较多,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厂区施工。加之,外来临时人员流动性较大,极难管理。那么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做到事先防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而保卫部门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利用不同媒体,多层面,多方位参透的方式进行教育,提高“群防群治”的思想意识。

3、收集治安信息,发挥治保会的作用。保卫人员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走访辖区内各单位,主动参与单位内部的工作会议和联合检查等活动,密切注意厂内部的动向,了解厂情;密切注视治安动向,掌握违法犯罪的情况。将公开力量与秘密力量相结合,布建治安信息网络,在重要部位物建治安耳目。要充分发挥治保会的作用,加强治保会的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要优化治保会成员结构,挑选政治、文化、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担任。二是建立工作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学习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工作总结制度。三是通过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将群防群治工作目标分解,措施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四是以调解各种内部矛盾,打击、预防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维护公司内部生产、经营、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主要任务。

4、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在重点要害部位的保卫工作中,必须强调和突出“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内保人员要做到“四熟悉”、“四清楚”。要善于针对熟悉和清楚的情况去布置要害保卫工作,这是要害保卫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要紧密依靠要害部位的党员、团员、治保人员和治安积极分子,了解要害部位的各种反常情况和不安全因素,从中发现各种犯罪线索。对于危害要害安全而一时又不能调离的可疑对象应加强调查控制。凡要立为专案的对象,原则上应调离要害,易地侦查。不便调离的,必须严密控制。

5、重点人员的管理:重点人员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加之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引发、诱发越轨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造成社会、企业危害。对这些人进行监督控制既是对他们本人的一种保护,也是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措施。对他们的监控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来进行,要确定重点人员,指定专人、小组、组织因人施策、因人施教,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减少内部人员违法犯罪。

6、治安薄弱点的管理:由于企业规模较大,覆盖面较广,科技含量高,在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上必然存在薄弱点,这些薄弱点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企业的治安防范工作中,重要是加强办公楼、财务室、仓库、装置区等重要部位的防范工作。

7、定期开展治安防范大检查。治安管理部门要及时会同各职能部门定期对单位进行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是保障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工人的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治安防范工作不是简单的厂区巡检,而是既人员管理、重点部位管理、装置管理、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变等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它是内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企业治安受控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1日施行。

[2]《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日第一版。

治安防范工作制度(最终版) 篇4

第一条:以“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各工种、科室、部位的第一责任人,治安、消防责任人对所管辖的部门和班组的治安、消防工作承担义务和责任,签订好责任制度和协议书。

第二条:以宣传教育为抓手点,推动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与实施以月为单位的领导班子会议和活动学习检查工作。专职宣传教育的同志抓好每月一期的黑板报、橱窗的宣传,定期召开学习培训综治骨干和政治、治安形势教育,有关责任人要对单位班组、科室定期进行考评,推进政治思想、业务水平、见义勇为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加强对本部的流动人员的管理,综组办、治保会、安全科抓好自己的“四证”(身份证、暂住证、务工证、上岗证)管理,严格做好登记造册、政审工作,把好人员的进出检查工作,门卫值日、安全科、治保会要加强辖区的巡逻检查工作,严防材料物资的流失与被盗。

第四条:加强对重点部位,仓库、木工间、门卫、食堂和油库的管理,落实日常管理的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人的责任书,按时做好各种检查、考评记录等台帐。项目部领导小组按时对各重点部位和责任人进行考评,并与经济挂钩进行奖罚。

第五条: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职责,治保、调解、义务消防队、巡逻队与当地有关部门建立社区共建活动,积极争创文明工地,治安安全合格工地,各部门定期召开各项会议,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报治安消防、文明建设的各项各项内容和当前形势。

第六条:项目部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治安、消防情况,对防范中的漏洞、隐患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加强督促整改。发现典型经

验和好人好事、见义勇为,大力宣扬并作出鼓励和奖励。对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不善,导致所造成的因果,采取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

第七条:项目部按内部各种管理制度和治安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各类奖罚制度,按有关部门、科室,成立纪律督查小组来执行,会同有关治保会进行考评奖惩。

关于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 篇5

关于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

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是全区治安防控工作的基础,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有利于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基层,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和矛盾,推进“平安河西”建设,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

社区警务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警防处于突出位置,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发挥警防在社区防范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适应新形势对社会治安工作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新期待。

(一)切实解决警力下沉问题

- 1 - 社区民警作为社区警务的主要力量,应当立足社区,把工作重心放在社区,把本辖区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置于突出的位置来抓。根据社区的特点和类型明确社区警务工作思路、制订工作计划和措施;改革警务机制,统筹街面见警率和社区见警率,按照有关规定,社区民警每周在社区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两天半。要给社区民警减负增压,减少社区警务以外的工作量,增加做好社区警务的压力,保证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每个社区设立一个警务室,另设若干中心警务室,统一警务室外观标识,配齐内部设施,落实规章制度,发挥社区警务室的效能,把治保例会、重点人的教育、违青帮教以及简单治安案件和民事纠纷的调处等社区警务工作,尽可能放到警务室办理。社区民警不在时,要安排辅警或治保主任值班。

(二)严格履行社区民警职责

社区民警要按照公安部确定的“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五项职责任务和“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五种主要工作方式,完成好社区警务的各项工作任务。

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是社区警务的基础和重心。民警要提高对辖区实有人口的熟悉率,社区民警对户情熟悉率要达到95%以上;要落实重点人口、监管对象、高危人群(包括

- 2 - 精神病人)等的管理措施,争取实现列管率达到100%、控制率达到95%以上;要加强对租赁房屋和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力争实现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登记率达到100%,流动人口办证率达到95%以上;要对在辖区居住的境外人员按要求建档管理,做到知姓名、知国籍、知居住事由、知证件有效期。

加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判,掌握社情民意。要经常深入社区,及时收集、上报涉及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各类信息,努力把握辖区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的特点、规律。

努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不断推进民防网建设。组织带领社区保安人员和义务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定期向警务区群众通报辖区治安情况,提醒群众注意安防事项,增强群众防范的意识、相关知识和有针对性的防范能力。广泛动员、多种方式开展个人、家庭、邻里、单位、社区等各层次的安全防范活动。

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是社区民警的重要工作之一。要经常排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紧密依靠社区组织做好调处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要充分利用警务室这一平台,畅通群众合理诉求的渠道,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意见、诉求,主动报告、及时化解。

- 3 -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需要出发,运用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的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巡查、走访,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热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治理,增强群众安全感。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咨询,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等方面有时限要求的,坚决按要求办理,没有时限要求的也要做到不拖拉。要尽量减少因民警服务态度、执法不公、服务质量引起的群众投诉发生。社区民警要积极参加社区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和维护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对社区警务开展情况的监督考核

公安派出所每月要对社区民警工作绩效进行考评,以“情况熟悉率、辖区发案率、信息采集率、群众满意率” 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综合考察社区民警在社区的工作时间、可防性案件的控制、社区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暂住人口登记、群众安全感等情况,督促落实工作责任制。

坚持开门评警,倾听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社区民警每半年在社区述职一次,社区各方面的代表对社区民警和社区警务工作做出评议,将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的评价作

- 4 - 为考评社区民警工作的重要依据。

把社区民警的工作实绩与评奖评优、晋职晋级等挂钩,调动社区民警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积极性。对扎根社区、热心社区警务工作且成绩突出的社区民警要给予褒奖;对不深入社区、不熟悉社区情况、群众经常见不到的社区民警要进行批评教育;对社区警务工作不达标或发生重大案件或事故的社区民警,要予以相应的组织或纪律处置。

定期对社区民警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社区民警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培养和树立社区民警的好典型。

二、规范和加强社区群防群治工作

群防群治是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主要形式,群防群治队伍是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力量,实现群防群治的局面,必须下力量整合资源,明确职责,落实制度。

(一)社区群防群治力量的构成

社区群防群治力量由两会、六支队伍构成。即社区治保会、社区调委会、楼栋长队伍、帮教队伍、义务治安巡逻队、社区物业管理组织及保安队伍、公益保安队伍、其它治安防范队伍。

社区治保会。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管理部门、义务巡逻队、辖区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和社区民警、辅警、平安志愿者组成。一般社区以5-7人、较大社区9-11人为宜。

- 5 - 社区调委会。由居委会成员、社区民警、社区法律工作者、社区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志愿者组成。

居民楼栋长。楼栋长是社区治安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治安工作方面兼任安全员、信息员、调解员、治保员。高层住宅楼可设多名楼长。

帮教队伍。包括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小组、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小组、戒毒(康复)小组和重点青少年帮教小组。

义务治安巡逻队。以社区为单位,组建一支义务治安巡逻队,由社区治保会负责,成员由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和下岗失业或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等人员组成。鼓励社区内中青年人和在职人员参加社区治安巡逻。每支队伍的员额应在社区居民的0.5%以上。

社区物业管理组织及保安队伍。按照与社区业主签订的相关合同规定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公益保安队伍。主要协助社区民警担负治安防范的各项工作任务。

其它治安防范队伍。由社区清洁人员、修车摊点、早点摊点、报刊亭等担任报警点、瞭望哨等。

(二)社区群防群治组织和队伍的职责

有关制度均对各支群防群治队伍的职责作了规定,在此予以归纳和重申,作为今后群防群治队伍履行职责的依据。

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职责:

- 6 -

1、宣传教育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争创平安社区,争做文明市民。

2、组织社区群众和单位开展治安巡逻、安全检查等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

3、积极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协助调解委员会调解各种民事纠纷,维护邻里和谐。

4、落实防盗、防火、防治安灾害事故等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

5、协助公安机关管理社区实有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

6、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及重点青少年的管理和帮教工作,对社区矫正人员依法进行教育、监督、考察。

7、协助公安机关及时保护发案现场,积极提供破案线索,对现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控制或扭送公安机关。

8、了解危害社会政治、治安稳定的情报信息,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社会治安动态。反映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责:

1、依据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调解辖区内一般民事纠纷,轻微刑事纠纷和简易经济纠纷。

2、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 7 -

3、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耐心疏导,做好回访工作,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4、积极认真做好民间纠纷排查工作,掌握社区纠纷动态,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5、主动接受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社区楼栋长治安防范工作职责:

1、积极对本楼栋居民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引导居民群众履行法定义务。

2、组织发动居民群众共同维护楼栋治安秩序,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和疏导,防止矛盾激化,促进家庭和睦及邻里团结。

3、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和治安隐患及时向社区及公安部门报告,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居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担任社情民意搜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治安信息员、党务居务监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

4、掌握本楼栋内居住人员的基本情况,关注本楼栋居民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社情民意及动态等基本情况,社区义务治安巡逻队职责:

1、在社区治保会组织领导下进行治安巡逻,发现并制止社区内的盗窃、破坏公私财务、打架斗殴、赌博等扰乱社

- 8 - 会治安的行为。

2、检查并及时发现各类治安安全隐患,督促整改。

3、协助民警做好社区群众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4、检查社区内安全防范设施和设备的完好和运作情况。

5、在巡逻过程中,向群众宣传法制、宣传安全防范知识。

社区物业保安组织的职责:

1、负责社区内的巡逻看护,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巡视,及时发现火灾等事故隐患并迅速消除。

2、值班人员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小区要进行询问,严格按规定登记,拒绝推销、小贩等闲杂人员进入小区。严禁危险品进入小区。

3、社区内发生治安灾害事故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参与救援;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员或发生违法犯罪案件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4、制止住宅区内各种违反治安等管理规范的行为,保护社区内各类公共设施的完好。

5、督导住宅区道路泊车和行车的管理,保持道路畅通,车辆停放有序,检查停放的车辆是否已上防盗锁并关好门窗。

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小组、社区矫正组、重点青少年帮教工作职责依照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 9 - 社区公益保安员职责:

1、在公安民警的带领下,会同社区治保会进行治安巡逻,发现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防止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

2、在民警带领下,对重点地区、部位进行清理、检查、蹲控。

3、协助民警核查居民户口、身份证,开展人口信息采集与户口核对。

4、搜集各类情报信息、民情动态和破案线索。

5、协助民警做好对刑事案件的现场维护及疏导工作。

6、在工作中发现可疑人、可疑事进行盘查,遇有重大紧急治安灾害事故及时向民警报告。

(三)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制度

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应建立和坚持如下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学习贯彻上级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通报社区治安情况,排查安全隐患,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2、社区治安巡逻制度。明确人员、时间、路线、循控重点和带班人,规定巡逻发现治安隐患和可疑情况时的处理办法。

3、社区出租房屋管理制度。走访并登记,对暂住人员要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租赁房屋的管理,严禁承租人在出租房内赌博、卖淫、嫖娼、吸毒

- 10 - 贩毒等违法活动,发现后立即上报社区。发现租赁房屋用于生产、储存或者经营危险物品的,发现后立即上报社区。

4、突出治安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定期分析排查汇总矛盾纠纷情况,分析原因,商讨疑难纠纷的调处办法。

5、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机关、公安部门反映治安信息。遇有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群体性纠纷、重大事件苗头等,在先期介入的同时,迅速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6、治安情况通报制度。对治安状况和重要治安防范信息及时在社区内发布,提示居民提高警惕,做好防范。

三、强化社区技防建设

技术防范是防范和打击刑事犯罪及预防火灾等事故发生的有力武器,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安防范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在易发案区域和物业小区出入口等增设监控设施,提高技防设施的覆盖率;新建居民住宅小区要配齐技防设施,老旧居民区改造工程要增加技防投入,提高居民区治安防范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现有技防设施的作用,加强值守和信息传递;注重对技(物)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证技(物)防设施的完好率;强化小区整体防范功能,通过楼宇对讲防盗系统,实现住户与保安的联网,建立小区联网报警中心,及时处置紧急情况,改善门卫管理;整合社区技防资源,对现有技防小区监控设施进行改造实现联网,使公安部

- 11 - 门实时掌握社区的治安状况;继续推进“技防入户”工程,向群众广泛宣传治安防范知识,因地制宜的采取必要的技防措施,提高居民家庭的自我防范能力。

四、科学设定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标准

由于不同类型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条件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治安防范工作的标准亦应有所差别。为增加社区治安防范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现将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标准分为三类:

(一)物业管理小区治安防范工作标准

1、社区综治工作组织、制度、人员落实,工作规范。

2、有群众义务治安巡逻队伍。有物业保安巡逻的物业管理小区可以不设义务治安巡逻队。

3、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时间达到规定时限,社区民警熟悉社区人口、社区防范和重点人员情况。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满意率达85%以上。

4、配置电子监控报警设备,小区出入口、治安防范重点部位、人群密集区域均安装有摄像探头,监控室有专人值守,实施24小时实时动态监控,并有值班记录。

5、电子监控、楼宇对讲、消防设施等技防设施按规定加强维护,并保证能正常使用,设备设施完好率和使用率达到95%。

6、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各类治安隐患。

- 12 -

7、在可能引发事故的部位、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明确禁止事项。

8、设立非机动车辆存车处、存车棚、地龙和机动车停车泊位,各类车辆停放有序、9、设有治安防范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橱窗。

10、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

11、积极推进家庭“技防入户”工程。

12、建立治安状况公示制度,定期向群众通报治安状况。

13、小区内出租房屋、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规范,暂住人口办证率达到98%以上,租赁房屋登记率达到100%。

14、社区内无违法犯罪窝点,无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隐患。

15、年内社区常住人口违法犯罪率不超过0.1%。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社区内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于全区社区发案率平均数。刑释解教不满五年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无重新犯罪。

16、不发生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非正常上访。

17、民间纠纷调处及时,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

18、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知晓率达75%。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的参与率达20%。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在80%以上。

- 13 -

(二)准物业小区治安防范工作标准

1、社区综治工作组织、制度、人员落实,工作规范。

2、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时间达到规定时限,熟悉社区人口、社区防范和重点人员情况,带领志愿者进行治安巡逻。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满意率达85%以上。

3、小区实行半封闭管理,小区设1-2个大门,另设便民小门,主出入口设值班室,配专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其余大门每天定时开启和关闭。

4、在小区出入口和重要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设施,配备值班人员。

5、小区主出入口设减速带、栏杆,小区内设存车处、存车棚、地龙。发放小区机动车牌。

6、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

7、居民住户全部安装防盗门。

8、设有治安防范宣传橱窗。每月更新一次,每月通报社区治安情况。

9、社区物业管理部门严格执行治安管理工作制度,物业管理部门各工种人员在小区内作业时按物业管理工作制度对小区进行巡视。

10、建立由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治安巡逻队,每天分班次在本小区内进行巡视。

11、由社区治保会组织,每月对本社区进行一次例行安

- 14 - 全大检查。

12、整合社区资源,与相关单位协同开展平安创建。

13、社区内无违法犯罪窝点,无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隐患。

14、年内社区常住人口违法犯罪率不超过0.1%。刑释解教不满五年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无重新犯罪。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15、不发生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非正常上访。

16、暂住人口办证率达到95%以上,租赁房屋登记率达到100%。

17、民间纠纷调处及时,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

18、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知晓率达75%。群众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的参与率10%。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在90%以上。

(三)开放式小区治安防范工作标准

1、社区综治工作组织、制度、人员落实,工作规范。

2、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时间达到规定时限,社区民警熟悉社区人口、社区防范和重点人员情况。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满意率达85%以上。

3、建立由居民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治安巡逻队,每天分班次在本小区内进行巡视。

- 15 -

4、由社区治保会组织,每月对本社区进行一次例行安全大检查。

5、开展邻里守望活动,设报警点、瞭望哨。

6、整合社区资源,与相关单位协同开展平安创建。

7、设有安全防范宣传栏,内容每月更新一次。

8、有存车处、有存车棚、有地龙。

9、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

10、社区路灯照明设施完好。

11、居民住户防盗门安装率达90%。

12、社区内无违法犯罪窝点,无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隐患。

13、年内社区常住人口违法犯罪率不超过0.1%。刑释解教不满五年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无重新犯罪。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14、不发生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非正常上访。

15、暂住人口办证率达到95%以上,租赁房屋登记率达到100%。

16、民间纠纷调处及时,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

17、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知晓率达75%。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的参与率达10%。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在80%以上。

- 16 -

(四)平安示范社区评定标准

1、连续两年保持平安社区称号。

2、工作有特色,形成较为系统的有示范作用的经验。

3、被评为“无邪教社区”和“青少年零犯罪社区”、“无毒社区”。

4、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知晓率达80%。群众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的参与率达20%。对治安工作满意度在90%以上。

附:表一 社区技(物)防项目统计表

表二 街道综治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

河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1年12月21日

组织治安防范工作 篇6

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人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指示精神为根本,以开展校园及周边重点部门整治工作为载体,以实现促进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良好为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教育、文化、工商、综治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有效整合资源,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全力维护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为学校及周边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工作,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发生在学校及周边地区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刑事和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坚决遏制群死群伤或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

(二)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坚决杜绝发生涉及师生的群死群伤道路交通事故。

(三)校园火灾事故明显下降,坚决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学校及周边的防范能力明显提高。

(五)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及广大师生、家长对校园治安状况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六)校园保卫组织得到加强,技防、人防、物防措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工作的组织领导,整合力量,确保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县局决定成立“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如下:

(一)“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饶勇

副组长: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晓斌

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兰奇

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斌

成员:治安管理大队、交通警察大队、刑事侦查大队、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消防大队、指挥中心、政工监督室和各派出所主要负责人。

(二)“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县局治安管理大队。

主任: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李金

副主任:治安管理大队教导员刘先德

交通警察大队大队长张呈荣

办公室成员:治安管理大队内勤张明星

指挥中心情报内勤胡晓

各派出所要指定专人负责收集、上报工作情况。

四、狠抓“六项工作”的开展,全力确保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稳定

(一)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巡逻,确保校园及师生安全

1.加强重点时段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巡逻。辖区派出所要合理配置警力,在学校上课、下课重点时段及夜间校外人员容易到学校滋事的时段,增加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密度,加大对可疑人员的盘查工作力度,增强防控能力。

2.全县公安机关要加强学校门口的交通管理。在学校上课、下课重点时段,处于交通要道的学校校门前必须有民警维护交通秩序。

(二)加强学校内保监督,确保校园内安全

1.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421号令),对所有学校保卫组织进行全面清理,成立教育系统内部保安服务大队,各学校要成立分队,并落实专(兼)职保安力量,全面加强学校的治安防范能力。县城内各学校、幼儿园必须配备2人以上专职保卫力量,全县其它学校配备2人以上的兼职保卫力量,成立护校队,专兼职结合,最大限度地确保校园安全。

2.各派出所要根据国务院421号令加强监督,对不落实保卫力量安全防范措施的学校要发出整改通知,并给予警告处罚。

3.因不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未建立内部保卫组织和防范措施、制度而发生重大涉校案(事)件的,一律依法追究学校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三)加强保安器材配备,确保学校内部保安人员有能力履职

1.督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学校保卫人员配备警棍、钢叉和催泪喷射剂等必要的保安器材,确保校园保安力量履职能力。

2.校园内消防器材(灭火器、应急灯等)必须按标准配备到位。

3.学校必须在学生宿舍安装报警器。

4.学校门口的公共道路必须安装警示装置(标识牌、黄闪警示灯等)。

(四)加强技术防范,确保快速反应能力

1.县一中、县直属小学、县幼儿园、各乡(镇)中学和中心校,年内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与110联网。

2.全县公安机关要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开展网上治安巡逻,全天候监控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出警处置。

(五)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校园安全的长期落实。各派出所和学校要加强沟通,切实提高长期维护校园安全能

力。要建立辖区民警与学校安全联络员制度,所校相连,长期深入辖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建立派出所领导或民警担任辖区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知识水平,积极构建维护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

1.各派出所和学校在联络员日常联络的基础上,要建立每月联席会议制度,适时掌握学校安全情况。

2.要全力打击、处理涉及学校师生的案(事)件。

3.加强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努力化解影响学校的不安全因素。

4.各派出所联席会议及开展工作情况,每月30日前必须上报县局。

(六)加强责任追究,确保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管防范工作取得实效。全县公安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责,切实把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当作一项政治责任来抓,努力提高对校园安全案(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对不落实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工作措施,发生涉及学校的恶性案(事)件的,派出所长要主动引咎辞职;县局将根据《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公安局领导干部及民警问责办法》对相关责任民警进行问责。

五、工作职责

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安全工作,部门与派出所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由辖区派出所承担主要责任,全县公安机关各部门依据职责承担指导及相关直接责任。

(一)各辖区派出所工作职责:

1.合理调整警力配置,在学校上课、下课重点时段,倾斜警力,强化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密度,加大对可疑人员的盘查工作力度,增强防控能力。

2.深入开展辖区矛盾纠纷、有严重暴力倾向人员及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拦网式排查,把各类高危人员全部纳入视线,分类加以管控,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确保校园安全。

3.与有关部门一同深入校园认真开展校园安全防范大检查,加强对校园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单位认真落实内部治安保卫责任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4.建立具体民警与校园联系会议制度,明确联络员,构建维护校园治安安全的长效机制;与学校协调,指定民警担任法制副校长,加强学校法制教育。

5.认真做好处置涉校治安事件准备工作。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处置学校安全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全面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治安管理大队工作职责:负责县局“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事务,与辖区派出所共同指导、督促学校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扎实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危险物品、管制刀具管理,严防爆炸、枪支弹药、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及管制刀具流入校园,危及校园及周边安全。

(三)交通警察大队工作职责:负责做好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维护工作,及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预防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学校上课、下课重点时段安排警力,加大校园门口交通管理力度。

(四)刑事侦查大队工作职责:对涉及校园的刑事案件,要安排精兵强将快侦快破快处,从严从快打击各种涉校安全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校园安全。

(五)指挥中心、政工监督室工作职责:发生涉及校园及周边安全案(事)件时,负责加大网络及舆情监察,及时发现、封堵和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六)国内安全保卫大队工作职责:负责与辖区派出所共同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对获取的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和整理上报,对涉恐、危及校园安全的线索进行核实、查证;做好重点人员的排查、侦控工作。

(七)消防大队工作职责:负责校园及周边消防监督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八)其它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处置涉校案件准备工作,案件发生时根据领导小组安排,积极参与处置涉校案件。

六、强化检查督导

组织治安防范工作 篇7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 (七) ,罪刑相适应,数罪并罚

古语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未成年人是世界的未来, 是人类社会的希望。促进未成年人的各种权益、让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的环境里, 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来, 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立法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 进而使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法制化、规范化。第262条之二的设置, 是我国致力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又一重要立法举措, 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是该条在罪状表达和法定刑设置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故本文就此两方面展开讨论, 提出完善该条的建议。

一、罪状表达的缺陷

立法者表明设立该条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社会治安秩序,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且该条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故该条保护的首要法益应该为未成年人的自由权利。但是由于行为的复杂性, 行为人在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时, 可能侵害多个法益, 符合其他罪名的构成要件。为了更明确地分析本罪与他罪的界限和本罪的犯罪形态问题, 本文将本罪的行为分为两个阶段, 即组织阶段和违法阶段。

(一) 组织的复杂性

“组织”一词涵义丰富, 可包含的手段多种多样, 行为人采用不同的组织手段, 其行为可能符合的构成要件不同。该条对犯罪手段的表达空白, 可能使该条与其他条文产生冲突。

首先, 不法分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 先要找到可以被利用的未成年人。那么他们可能采取拐骗儿童, 收买被拐卖的儿童、收留流浪未成年人、“租用”未成年人等手段。无论是拐骗、收买还是收留, 只要行为人有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故意, 对未成年人实施了控制的行为, 就构成了第262条之二的既遂。而前述行为, 可能符合了拐骗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其次, 不法分子为了促使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 会采取多种手段。这些手段通常包括骗、诱、关、饿、打、教等方式, 即可分为非强制手段和强制手段。非强制手段包括蒙骗、利诱等, 如以食物、玩具等哄骗引诱。强制手段包括关、饿、打等暴力或胁迫方式, 而这些强制手段可能使行为人构成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

(二) 违法的从属性

行为人有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故意, 对未成年人实施了控制, 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自由权利, 即构成第262条之二的既遂。同时, 行为人的组织行为还侵害了其他法益。违法活动的实施者是未成年人, 行为人是组织的实施者。是否“进行”, 判断的基准是未成年人。由于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民事法律地位和刑事法律地位有着明显不同的规定, 使得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与认知能力将成为判断行为人是否符合其他罪的构成要件的重要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未成年人的定义是18周岁以下的公民, (1) 而我国《刑法》对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是以14周岁和16周岁为界。 (2) 所以, 根据被组织者的特性,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存在3类犯罪形态。即以14周岁、16周岁和18周岁为界, 未成年可以分为3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 行为人可能成立相关具体罪名的间接正犯、教唆犯或者共同正犯。

1. 间接正犯

根据犯罪事实支配说, 正犯是对犯罪实施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人物或核心角色;间接正犯是不亲自参与犯罪, 而是通过强制手段或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以实现构成要件的人。 (3) 未成年人尚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阶段, 身心均未完全发展成熟, 往往不能够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 容易受到强迫、诱惑或欺骗。行为人如果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 或者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利用具有相对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 或者威胁、强迫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使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从而进行违法活动, 行为人为相关罪名的间接正犯。如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 对犯罪事实起了支配作用, 无论是组织一人多次、组织多人一次, 还是组织多人多次, 其中的累计次数、累积数额和其他情节都应归于行为人。如此, 行为人在构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同时, 也构成了盗窃罪。

2. 教唆犯

已满14周岁且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已经成长到一定阶段, 对自己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处于具有相对责任能力时期。行为人利用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 并不能认定其均为间接正犯。虽然处于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仅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 (4) 但这并不影响对组织者的处罚。被教唆犯不必是达到法定年龄的人, 只需事实上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可。 (5) 如果行为人并没有强制或者欺骗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 而是指示、怂恿、命令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 且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是违法行为, 则可能成立相应罪名的教唆犯。假如未成年人的行为符合其他具体罪名的客观构成要件, 则组织者成立教唆犯;反之, 则对组织者可按第262条之二定罪处罚。

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 如果未成年人构成犯罪, 应对教唆犯从重处罚;若未成年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对组织者可按第262条之二定罪处罚。

3. 共同正犯

已满16周岁且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虽然在民法上仍属于未成年阶段, 但是在刑法上, 他们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处于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 心智已经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 具有相当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不法分子组织这一部分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的行为与另两个年龄阶段相比, 更具复杂性。组织者除了构成间接正犯或者教唆犯, 还可能与未成年人成立共同正犯。未成年人与组织者有共同的意思, 未成年人实施了实行行为, 组织者虽然没有直接实施实行行为, 但也是正犯。例如: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盗窃活动, 而自愿在不法分子的安排下进行盗窃, 在盗窃数额、次数或情节等达到刑法的定罪标准时, 未成年人与不法分子是盗窃罪的共同正犯。即使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因为刑事政策的原因, 对原本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6) 也并不影响对未成年人和组织者是共同正犯的判断。组织者仍然要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的行为尚未达到刑法的定罪标准时, 对组织者可按第262条之二定罪处罚。

二、法定刑设置的缺陷

如前所述, 在组织未成年人阶段, 行为人可能构成拐骗儿童罪、收买被拐卖儿童罪、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或敲诈勒索罪等。那么行为人运用暴力胁迫手段进行组织, 当中的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行为是否属于加重情节?行为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与前述的拐骗儿童、收买被拐卖儿童的行为是否具有牵连关系?对行为人是否应该按照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和敲诈勒索罪的规定进行处罚?这些问题都与第262条之二的法定刑设置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 “情节严重”的认定问题

关于量刑的理论包括旧派的报应刑论、新派的目的刑论、并合主义等。 (7) 本文同意并合主义的理论。并合主义主张在量刑上, 刑罚必须与罪行的轻重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首先, 行为人可能采取强制手段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相关违法活动, 如殴打、拘禁或其他虐待行为, 这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当这些强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等的构成要件时, 可以主张数罪并罚。但是当这些强制行为尚未构成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时, 其是否为判断情节是否严重的标准。其次, 组织的次数多少和组织的人数多寡均反映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大小, 这些是否为判断情节是否严重的标准。第262条之二目前的设置, 并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 牵连犯的认定与处罚问题

关于牵连关系, 在理论上有不同主张, 主要包括客观说、主观说、折衷说和类型说。 (8) 本文赞成折衷说。如前所述, 在客观上, 拐骗儿童或收买被拐卖儿童的行为, 是为了进一步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在主观上, 行为人是将拐骗儿童或收买被拐卖儿童作为其组织的手段。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应承认这种情况下成立牵连犯。《刑法》分则对大多数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没有做明文规定, 司法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态度, 但对于大多数牵连犯, 《刑法》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9) 多是按照从一重处罚原则处理。第262条之二目前的设置, 也未明确处罚原则, 这将给司法实践增添困扰。

(三) 法定刑幅度的不足

首先, 第262条之二的法定刑设置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罚金”和“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与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法定刑相同。本文认为这样的法定刑设置不尽合理。因为两者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不宜设置相同的法定刑。行为人组织的乞讨行为本身不是违法行为, 刑法是因为行为人采用暴力和胁迫的手段组织未成年人和残疾人乞讨, 所以才对行为人科以处罚。而行为人组织的盗窃、诈骗、抢夺和敲诈勒索行为本身是违法行为, 同时, 行为人也可能采取暴力和胁迫的手段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这些违法活动。所以本文认为组织盗窃、诈骗、抢夺和敲诈勒索等的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比组织乞讨的行为人更大, 应该对前者科以更为严厉的处罚。

其次, 行为人是否构成教唆犯、间接正犯或共同正犯, 取决于被组织的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和认知能力。这种由受害者行为决定行为人行为性质的情况是不合理的, 所以不应以盗窃、诈骗、抢夺或敲诈勒索等罪对行为人进行定罪处罚。但是如果按照第262条之二对行为人进行定罪处罚, 以该条目前最高人身刑为七年有期徒刑的设置, 在前述情况下, 可能导致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情况出现。

三、第262条之二的完善

(一) 修改罪状表述, 避免冲突

首先, 行为人可能采取的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其中, 采取强制手段的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比采取非强制手段的行为人更大。所以, 第262条之二在惩罚行为人的同时, 应该强调对采取强制手段的行为人施与更严厉的惩罚。

并且, 由于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差异, 行为人可能构成教唆犯、间接正犯或共同正犯。这种情况下, 应该统一以第262条之二为根据定罪, 发挥该条的作用, 避免在行为定性和罪名确定上产生混乱。

(二) 明确“情节严重”的标准

首先, 强制手段的社会危害性比非强制手段更大。应当将是否采取强制手段作为衡量情节是否严重的标准之一。

其次, 组织的次数多少和组织的人数多寡均反映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大小。所以, 也应当将此作为衡量情节是否严重的标准之一。

(三) 强调数罪并罚原则

首先, 承认拐骗儿童或收买被拐卖儿童的行为与后续的组织进行违法活动的行为具有牵连关系, 应对符合数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人实施并罚。

其次, 行为人采取的强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罪的构成要件时, 也应数罪并罚。

(四) 适当提高法定刑

如前所述, 行为人可能成立间接正犯、教唆犯或共同正犯。本文主张统一以第262条之二为根据定罪, 避免在行为定性和罪名确定上产生混乱。同时, 提高第262条之二的法定刑, 使该条的法定刑与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罪的相应法定刑匹配。

综上所述, 本文认为具体条文可表述如下:

第262条之二: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一) 多次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

(二) 组织的未成年人人数众多的;

(三) 暴力、胁迫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

(四) 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犯前款罪, 有拐骗未成年人、收买被拐卖的未成年人、伤害未成年人等的犯罪行为的, 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3) :9.

[2]高铭暄, 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 :1.

[3]王仲兴.刑法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 (3) :5.

[4][德]罗克辛著.王世洲译.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1卷)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1) :5.

[5]赵秉志.犯罪未遂形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 .

组织治安防范工作 篇8

一、对“组织”行为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在多处对组织行为进行了规定,但一般和其行为并列规定,如在总则第26条关于主犯的规定中和“领导”行为并列,在第97条首要分子的规定中与“策划、指挥”行为并列;又如在分则中第294条第1款中和“领导、参加”行为并列。而本罪中只是规定了“组织”一种行为方式。那么,“领导”或者“策划、指挥”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是否构成本罪,便成为问题。一般认为,主犯中的“领导”行为和首要分子中的“策划、指挥”行为是等同关系。对共同犯罪或者聚众犯罪中的“组织”行为,是指将原来没有固定联系的分散的个人组合起来。而“策划”行为主要是为犯罪活动出谋划策,主持制定犯罪活动计划。“指挥”主要是指根据犯罪集团的计划,直接指使、安排集团成员的犯罪活动。而对第294条第1款中的组织、领导行为,一般与上述总则中的规定做同等理解。可以看出,我国刑法通说认为“组织”行为的重点在于组织“人”,即将多数人组合起来;“策划、指挥”行为的重点在于“策划、指挥”行为,即让被组织的人去实施犯罪。

结合本罪的客观行为来看,就可以发现两者的差异。本罪是“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盜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如果将本罪的组织行为仅仅理解成是未成年人组合起来,就会使“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成为主观要素,该罪的规定就应该是“为了实施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的活动而组织未成年人”,这显然不合适。所以本罪的组织行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将未成年人组织起来,二是让组织起来的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也就是说,本罪“组织”的内容既包括未成年人,又包括治安管理活动。申言之,本罪的“组织”行为同时包括了“策划、指挥”行为。所以,本罪“组织”行为可以表述为,采用暴力、胁迫、欺骗、利诱等方式将未成年人组合起来,并使之实施相应的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

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范围

对于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范围,修正案七采取了不完全列举的方式,即“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犯罪。从规定来看,列举的四种行为都是属于侵犯财产的违反治安管理活动,可以认为,组织其他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要构成犯罪,也应该具有类似的特征。首先,因实施不同的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社会危害性存在差异,所以相应的组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有所不同。如果认为组织所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都可以构成本罪,就会造成罪刑失衡。其次,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考虑到了案件的常发性,从公安部提出的增设本罪的理由来看,是因为一些不法分子组织未成年人从事扒窃、抢夺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情况屡禁不止。而除了这些针对财产的违反治安管理活动以外,组织未成年人实施其他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情况并不普遍,甚至极少发生乃至不可能发生。对于极其罕见的行为,刑法也没有必要干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将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并列规定。可以认为,本罪中的违反“违反治安管理活动”包括哄抢和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此外,因为本罪并不要求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关于寻衅滋事行为中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行为也应该属于本罪所规定的范围。

三、与教唆行为、间接正犯行为的关系

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盗窃行为的,完全可能构成相应犯罪的教唆犯和间接正犯。而本罪和相应犯罪的法定刑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避免罪刑失衡的情况,需要对两者详加区分。以盗窃罪为例,如果针对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需要区分的是本罪的组织行为和和盗窃罪的间接正犯行为,如果针对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需要区分的是本罪和盗窃罪的教唆行为。

本罪的组织行为和盗窃罪的间接正犯行为的区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在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别。组织行为包括将未成年人组合起来和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相应的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而盗窃罪的间接正犯则往往不包括将未成年人组合的行为。与此同时,某些间接正犯行为不能被组织行为涵盖。行为可能利用未成年人的错误,如佯称他人的财物是间接正犯本人的,而让未成年人实施取得行为。这种行为很难说侵犯到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能作为组织行为看待。第二,在行为对象上存在不同。本罪实施的是组织行为,若未成年人只有一人,往往无法成立组织行为,所以本罪行为针对的是多数人,而间接正犯行为针对的往往是单个未成年人。第三,是否获取财物对犯罪成立的作用各异。根据本罪在刑法中所处的位置,组织行为所侵犯的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并非他人的财物,所以是否取得财物,取得财物的多少并不影响到犯罪的成立乃至既遂,只要组织了未成年人实施盗窃行为就足够。而一般认为,盗窃罪的间接正犯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可能构成犯罪。

本罪的组织行为和盗窃罪的教唆行为的区分,与上述组织行为和间接正犯的行为类似,但因为教唆犯和间接正犯存在差异,也并不完全一致。第一,在行为方式上,组织行为包括将未成年人组合起来和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相应的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盗窃罪的教唆犯则往往不包括将未成年人组合的行为。而教唆犯不存在间接正犯中的利用对方错误的问题。第二,在行为对象上,与上述盗窃罪的间接正犯的区分完全相同。第三,在未成年人是否有犯意上。教唆犯是引起没有犯意的人的犯意,而组织已经有了故意的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的,仍然符合本罪的组织行为。第四,在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犯罪上,本罪持否定态度,而教唆犯则一般要求未成年实施犯罪行为。第五,在是否获取财物对犯罪成立的作用上,如前所述,是否取得财物,取得财物的多少并不影响到犯罪的成立乃至既遂。而根据刑法第29条规定,对被教唆人没有实施被教唆之罪的,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按照通说的观点,这时教唆犯仍然成立。所以,是否获取财物并不影响教唆犯的存在,但影响教唆既遂的成立。

上一篇: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下一篇:初中数学知识竞赛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