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预案及措施(精选10篇)
卫生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预案及措施 篇1
仙源卫生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预案及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和预防医疗纠纷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切为患者的服务意识。严格遵守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二、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医疗安全工作委员会。组 长:王静娟 副组长:陈 振
成 员:?????????、具体分管:陈 振 具体负责:??????
工作职责:
1、制定和完善医院医疗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2、负责组织医疗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3、负责检查、落实、督导医疗安全各项工作,并提出整改意见。
4、组织召开全院医疗安全教育会议及突发医疗事故研讨。
5、负责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各科室要组 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执业注册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诊疗、护理常规。
2、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认真执行和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
4、强化业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三基三严”培训、规范医疗文书书写。全程医疗监督。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5、加强实习进修人员的管理,切实做好带教与培训工作。
6、严格依法执业,规范行医。认真执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等,完善诊疗科目,杜绝超范围执业现象。
7、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重视患者投诉,及时化解矛盾,对医疗纠纷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积极整改。
8、当发生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同时上报科主任和医教科,相关人员要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9、加强危重病人的管理,抢救危重患者时要争分夺秒,实行优先抢救病人生命的原则,逐一实施各种抢救措施。在抢救过程中医生不能及时书写病历时,必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补记抢救过程等有关病历,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间和补记时间。
仙 源 卫 生 院
卫生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预案及措施 篇2
1 纠纷发生原因
1.1 医护人员原因
1.1.1 服务态度差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除了对就医环境、医疗护理技术水平进行选择外, 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也上升为满足患者心理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个别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表情冷漠, 言语生硬, 缺乏爱心、同情心。患者对其第一印象欠佳, 产生不信任感和戒备心理, 一旦母婴诊疗效果不佳, 患者马上迁怒于工作人员, 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1.1.2 医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 部分人员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 引起家属的反感, 同时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焦虑、恐惧等视而不见, 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使其不满而遭投诉。
1.1.3 责任心不强, 执行规程、制度不到位
在各种实际操作 (包括产程观察、接产、产后出血、新生儿复苏、婴儿护理等) 过程中, 若责任心不强, 就会造成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记录不详细、母婴出现异常先兆或产程停滞等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若助产士产程观察不到位, 就会造成急产或婴儿分娩于待产床上, 甚至有造成母婴产伤的可能。另一方面是缺乏慎独精神, 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 极易出现用错药、抱错婴儿或婴儿滑落、跌伤及婴儿沐浴水温过热导致烫伤等, 甚至危害母婴生命, 影响了两代人的身心健康, 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1.1.4 专业理论欠缺, 技术操作不熟练
产科工作的专科性特别强, 其技术要求也相当高, 尤其是医师和助产士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母婴安全。如产前估计胎儿大小和产程进展及难产的判断能力、接产技术、产后产妇的观察、新生儿的处理等, 稍有不慎就有会造成新生儿窒息、母婴产伤及产后出血等意外发生。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时刻, 会因技术不熟练, 临床工作经验不足而误诊错治主次不分, 不能迅速准确地配合实施抢救措施, 给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1.1.5 医护及助产队伍的年轻化, 处理问题综合能力差
近几年来我院产科临床一线新进人员大部分为刚毕业的年轻医师、护士、助产士, 缺乏实践经验。3年以下工龄的医护人员占全科总人数的30%。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与产妇家属的沟通能力, 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 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甚至影响抢救的工作质量。
1.1.6 带教不严, 指导不力
某些带教老师对于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过分依赖学生, 带教中未做到放手不放眼, 觉得简单的操作学生会做, 学生操作失误或差错引起纠纷。
1.1.7 法律意识淡薄, 医疗文书记录不规范
病案是医院和医护人员行为的文字见证, 是重要的法律文书[2]。而个别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漠, 医疗文书记录简单应付、不及时、不全面、漏记、错记、自相矛盾、医师和护士的记录不一致甚至涂改等, 这些不规范的医疗文书都可能成为医疗纠纷时对医院不利的法律依据。
1.2 患者方面的原因
1.2.1 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医学发展的局限性, 目前许多疾病的诊疗效果尚未达到患者的实际需求。治疗过程中的高风险性、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 导致患者及家属有时对治疗效果和由疾病本身引起的后果难以理解而造成纠纷。
1.2.2 患者及家属的从医性不够
某些孕产妇和家属对于医护人员在入院时所告知的注意事项不重视、不遵守。如出现自动离院现象, 一旦离院后出现胎心异常、流血过多、院外分娩等异常情况, 患者反过来追究医院的责任造成纠纷。
1.2.3 对医疗收费不满意
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引进, 新特药的应用, 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 患者对医疗费用问题很敏感, 如果患者医疗费用未做到日结日清、收费项目填写不全甚至错误等, 也会导致纠纷发生。
医疗收费不合理或错误是医患之间矛盾的导火线, 患者住院期间不提钱啥都满意, 护士一催费就不满意引起争端。
1.2.4 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因此, 在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患者认为损害个人利益时, 则产生投诉行为。
1.2.5 患者因经济原因无理取闹
个别患者想以纠纷为借口谋求经济赔偿;也有的由于经济困难, 故意指责护士出现差错或事故, 以达到不交住院费的目的。
1.3 管理方面的原因
1.3.1 医疗安全设施不到位
建筑布局不合理, 地面光滑或有异物, 卫生间内无扶手, 光线照明不足致产妇滑到发生意外。
1.3.2 设备和药品管理不到位
未能随时保证应急状态, 也未设专人管理、检查, 在产房因找不到急救器械、药品而延误抢救时机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如产后子痫的患者抢救时, 因找不到开口器, 将会导致舌咬伤或愈后不良等造成不良后果。
2 防范措施
2.1 改善服务态度, 提倡换位思考
“生理、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已被医学界所公认。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患者选择就医的必备条件之一, 只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才能提高住院率, 才有利于医院的发展、科室的建设。教育产科医护人员经常换位思考, 用热情的服务赢得孕产妇的满意, 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2.2 加强责任心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 增强责任心是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产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 对产科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教育。如通过组织法律法规学习、定期召开科务会议进行医护质量分析、典型个案讨论等多种形式, 以提高每位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增强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的思想意识, 提高医疗文书书写质量, 达到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
2.3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产科医护人员和助产士除熟练掌握“三基”外, 还要精通“三专”以及产科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和使用方法。我院产科根据实际情况, 对全体人员定期进行专科知识、急救技能以及急救仪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 重点培训、考核产科危重患者 (如新生儿复苏、产后大出血、子痫、羊水栓塞等) 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 以达到锻炼、提高产科团队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2.4 加强医患间沟通交流, 消除纠纷隐患
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有赖于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与支持, 如有产妇缺乏对分娩的正确认识, 心理承受能力差, 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心理障碍, 而导致产科并发症发生, 或因护患沟通不到位而发生纠纷。针对此不安全因素, 我院产科加强了管理, 规范产前、产时宣教, 要求护士及助产士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的基础上, 同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进行耐心的解释、宣教, 诚恳地回答问题, 特别是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情况, 要给予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及耐心的指导, 以解除产妇及家属的紧张情绪,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意外事件, 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2.5 严格带教管理
带教老师要由高年资高职称人员担任, 科室领导不定期对实习和进修人员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了解, 评定带教老师带教效果, 带教不合格者取消带教资格。
2.6 医疗收费科学合理、公开透明
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 实行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度, 将患者每日所做的各项检查, 所用药物数量、价格清楚地告诉患者。贵重药物使用或昂贵的检查, 应取得患者同意后再用, 使患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2.7 教育患者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遵从医师的医嘱
对医疗技术的高风险性和某些危重病的诸多不确定预后, 预先告知患者和家属以取得理解。某些特殊检查或手术时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并发症预先告知并签字为证。
2.8 经常查找医院设施的不安全隐患并予以解决
医院后勤设备科定期对医院建筑、诊疗设备等进行检修, 以消除安全隐患, 防止患者的意外伤害所引起的纠纷发生。
2.9 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院领导以及当事人要冷静、理智、客观地面对纠纷, 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 耐心地与患方接触和沟通, 尽量消除误解, 实事求是地查明真相, 找出问题, 分清责任。属于医方责任的医院要勇于承担;属于患方的无理要求, 一定要坚持原则, 坚决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产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仇和善.产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江苏卫生保健, 2004, (1) :67.
产科医疗纠纷及防范措施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4-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在所有医疗纠纷中,产科医疗纠纷的比例最高,并且出事后,多数患方不走法律程序,组织医闹,要求巨额赔偿,一旦达不到目的,便采取极端措施,或伤害医务人员,或聚众闹事。医疗纠纷已经成为扰乱医疗秩序、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一大难题。因此,了解医疗纠纷的发展趋势及产生原因,认真学习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和谐医患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1 产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
1.1 內在因素 在30多年的产科临床工作中,处理过大大小小的医疗纠纷,大的一次医疗纠纷是因羊水栓塞导致的胎死宫内,患方聚众医闹达十多天,最后院方赔偿十五万元了事;最小的一次医疗纠纷是因助产士对产妇过分热情,导致产妇误会,投诉助产士想索要红包,最后由院方赔礼道歉后平息;还有很多次医疗纠纷,通过参与处理,我认为产科最大的医疗安全隐患是我们自己本身,在我院的医疗纠纷案例中,医务人员本身的问题占了大多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自律性差,上班时间离岗、脱岗、睡岗,或者上班时间玩游戏、煲电话粥、干私活。如:产妇找不到值班人员,导致孩子生到地板上。观察产程不认真,不按时听胎心,结果胎死宫内还不知道。产妇分娩后不认真观察,产后流血多没及时发现,结果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等等。
1.1.2 专业技术水平较差 产科工作是“真刀真枪”的实干,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弄虚作假,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一个工作能力强的人,产程处理得当,产妇的痛苦减少了,安全性及满意度也相应提高了。而一个工作能力差的人,处理产程拖拖拉拉,导致产妇过度疲劳、胎儿窘迫,孩子生下来抢救。接生手法不正确,导致锁骨骨折。对胎儿大小及产妇骨盆不能正确估计,导致巨大儿肩难产、臂丛神经损伤。保护会阴方法不当,导致会阴三度裂伤。清理呼吸道及新生儿复苏技能不熟练导致新生儿窒息等。
1.1.3 医患沟通交流不到位 产妇来医院就诊,带着两条生命,“生命之托,责任重比泰山”,沟通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做到倾听产妇与家属的诉说,了解其有何需求,对医务人员有多高的期望值,在第一时间里给产妇一种安全感。通过沟通,让产妇了解医务人员是值得托付的。各项治疗措施,产妇当下的情况和胎儿的变化随时进行沟通,如果做不到这些最基本的沟通交流,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例如:产妇入院时胎心很好,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了变化,助产士没有及时告知家属和产妇,孩子生下来窒息、抢救,然后输液,甚至转上级医院治疗,因此导致产妇及家属的不满。又如需要行会阴侧切前没有对产妇说明原因就切开了,事后引起产妇及家属不满等等。工作中因沟通交流不到位引起的纠纷时常发生。
1.1.4 医疗文书书写、各项登记记录不及时、准确 病历及各项登记记录是记录病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利,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病历书写及各项登记记录出现错误,主要表现在:病历书写记录不及时,事后凭记忆和想象补记。病历涂改:记录不及时认真,记错以后进行涂改,或者出现问题后急急忙忙修改。性别、床号、出生时间写错:把男孩写成女孩或者女孩写成男孩等,由以上原因导致诸多的医疗纠纷。
1.1.5 祸从口出 当着产妇或者家属的面传播医院内部信息,或者互相猜忌、贬低同行,或者暴露产妇的隐私,都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如:散布医院管理不到位;同行之间互相贬低,说自己如何如何水平高,而别人则如何如何不如自己,等等,一旦这个产妇出现异常,极易产生医疗纠纷。因此,必须严把语言关口,避免祸从口出。
1.1.6 熟人惹祸 相当一部分产妇是熟人、朋友或者直系亲属,对于这一部分产妇,有的医生或助产士则大包大揽,需要行剖宫产的不做剖宫产,需要行会阴侧切的不切,目的是为了给人家省钱,殊不知,一旦有事,这些亲属朋友便翻脸不认人。一些化验、检查、治疗,该做的不做,或者做了没告诉产妇及家属,自己包办代替了,好心办了坏事,因此,无论多么亲近的关系,一定按医疗规程去做,避免熟人惹祸。
1.2 外在因素
1.2.1 社会因素 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医疗事故认识、处理存在偏差,医闹现象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尤其近年来医闹现象成了大气候。
1.2.2 媒体、舆论导向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媒体、舆论往往不论青红皂白,常常把病人作为受害者进行保护,医院经常是被抨击的一方。
1.2.3 政府投入和法律不健全 一方面政府对医院资金投入不足,民营医院是不投入的;另一方面,医院出现问题,发生医疗纠纷后,政府并不太保护,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依据,医务人员遭到威胁甚至殴打的现象时有发生。
1.2.4 患者及家属 由于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发达,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几乎到了挑剔的地步,不出问题还想找点茬,一旦出问题更是大闹特闹。
2 产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 医院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对各项操作规程,工作职责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明确自身职责,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各项操作,严防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2.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精湛的业务技术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对减少误诊、漏诊,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每一位产科工作者应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诊断及时准确,治疗抢救果断有效,以确保产科工作的安全性。
2.3 树立医疗安全意识,依法行医 医疗安全是当前医务工作的核心之一,增强法律观念是当前医疗环境的需要,我们每一位产科工作者必须熟悉并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依法执业,遵章行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历资料是医疗鉴定的资料主体,病历作为最重要的证据,包含了孕产妇、新生儿在医院的诊疗经过,这些资料必须真实详细。如果医疗文书书写不认真,病历存在涂改或记录不全,会成为患方在医疗纠纷或诉讼中取得有理的证据。因此工作中,要认真书写病历,完善各项化验、检查,签订各项治疗检查知情同意书,各种谈话记录内容要及时、具体、准确。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务工作者应掌握与孕产妇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将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解释清楚,让产妇及家属对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后有思想准备,避免临床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做到微笑服务,视孕产妇如自己的姐妹,真诚地把最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展现给孕产妇,取得她们的信任和配合。说话和交流的方式技巧是一门学问,一样话两样说,所谓恶语伤人,好话暖心就是这个道理。
2.5 正确应对产妇的不满情绪 由于孕产妇处于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身体、心理、情绪较正常人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分娩过程中,对医护人员会产生一定的期望或较高的要求,当这些要求和期望得不到满足或离要求有差距时,就会产生抱怨、不满情绪。因此,在对孕产妇诊疗、护理过程中,无论发生任何矛盾冲突,都要沉着、冷静,以礼相待,对孕产妇及家属的投诉应认真查明原因,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做好安抚工作,避免事态的发展。
卫生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预案及措施 篇4
为了加强对放射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的管理,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争议,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并结合放射科的特点,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识放射科工作特点
1、放射科工作量大,检查设备和种类多,各类检查和报告均限时完成,容易忽视检查和诊断细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技术和诊断缺陷,甚至误漏诊。
2、各种检查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禁忌症患者易因工作疏忽接受检查。
3、各类造影、增强所使用的碘剂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4、不少放射检查需要预约进行,有些检查预约时间较长,可能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
5、放射检查是整个诊疗工作的一部分,与其他环节相互影响。其他环节的问题也可能引起对放射检查的不理解或不满。
二、放射科常见的医疗事故争议
1、窗口的服务态度;
2、各类检查的误漏诊;
3、未能按限时要求检查或出报告;
4、同一病人前后报告不一致;
5、碘过敏反应。
三、放射科医疗事故争议的防范措施
1、科主任以身作则,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严格履行职责,遵守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诊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会诊。
2、各专业组长做好本组内各方面的工作,对本组下级医师做好指导工作,遇到疑难病人及时提请全科讨论。
3、严格技术操作常规,牢固树立无菌消毒观念,熟练无菌技术,经常监督、检查,做到一丝不苟。
4、密切科室间的协作关系,放射科业务涉及全院各临床科室,及时与临床科室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得到我科的一些缺陷,同时积极予以处理。
放射科医疗差错防范细则
随着放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科的规模越来越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对放射科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而,如何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已是科室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每一名放射科医师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一名放射科医师,防范医疗差错和事故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首先,科室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常规。科室的规章制度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行政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后勤支持制度等。具体而言,行政管理制度又包括考勤制度、科会制度、休假制度、科室文明建设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对科室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起到了保障作用,对规范医疗行为、避免医疗差错和纠纷的发生也起了制约作用。
1.考勤制度: 上班时间必须坚守各自岗位,不准擅自离岗;凡需短时离开者,院内留行踪,院外必须向当班的组长或技士长请假并征得同意后方能离开,保证患者能随时找到相应的医师。放射科作为临床科室的“眼睛”,担负着大量急诊患者的影像诊断工作。按规定,为了对急诊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影像诊断,放射科急诊报告必须在30min内完成。放射科急诊值班人员如果延误患者的检查时间,不仅导致患者治疗上的延误,还会引起医患纠纷。
所以规定参加急诊值班的医务人员必须24 h不离岗位。
为了减少误诊、漏诊,使急诊疑难病例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科室建立各种应急制度与方案等,以防万一;特别是遇到突发重大事件,科室具有后备应急支援梯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及时处理急诊患者。
2.科务会议制度: 规定科室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参加定期举行的科务会议,学习、贯彻、落实有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交流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的心得体会,从而有效地规范科室内全体成员的医疗行为。
3.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包括二级阅片制度,所有诊断报告应经有影像诊断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员或高年资的主治医师审核之后方能发出,作为保证报告准确性和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科室的咨询制度,确保每天在第一线有足够的咨询力量,及时解决各种疑难的诊断问题。急诊是漏、误诊事件的高发区,为减少急诊漏、误诊事件,急诊读片报告制度规定,急诊摄片应由1名高年资医师进行读片,审核诊断报告,及时发现急诊的漏、误诊事件,在第一时刻发出急诊遗漏的诊断更正报告,减少医疗事故和差错。
4.辐射防护制度:
是放射科的规章制度之一,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如做检查时,照射野应尽可能地缩小在检查范围。不受检部位(尤其是敏感器官)用防护衣掩盖,尽可能减少曝光量,使患者照射剂量减到最低程度。患者家属不得进人机房,遇到特殊情况,如患者需要扶持等,进人机房的家属也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这些制度既保护了患者,也避免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影像检查应严格遵守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早孕患者应尽量避免X线照射;需使用含碘对比剂的患者,在造影前须了解其有无对比剂过敏或尿毒症等,并行采取必要的过敏防范措施。医院需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告知患者检查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行食道、胃肠道钡餐造影等检查前也必须了解有关禁忌证,如胃肠道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等。需注射山蓑若碱(654-2)的低张造影患者,必须排除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疾病。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才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实际工作中,放射科很多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低级错误引起的,如摄片搞错部位、左右方向颠倒,搞错患者姓名、性别和年龄等。然而,常规中规定摄片前必须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和摄片部位等;报告中首先要求患者姓名、性别和年龄的准确性。严格按照操作常规、按工作流程进行,这些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放射科医师每天要处理上百份诊断报告,写错1、2个名字或性别似乎不可避免、情有可原,但是对患者来讲,这份报告是其唯一的检查结果,如果一份报告上连名字、性别或年龄都不正确,患者很可能对诊断结果的正确性产生疑问,常常不能原谅这些低级错误。事实和经验证明,只有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流程来约束和规范医疗行为,才能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二、做好与临床的沟通工作
放射诊断中避免及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的另一重要环节就是要做好与临床的沟通工作,这体现在检查、诊断和随访等各个环节中。首先,在检查时要做好与临床的沟通。放射科是按照申请单完成各种检查的,而申请单来自于临床各科各种年资的医师。如何正确领会临床医师的医嘱,做好准确的检查,帮助临床医师达到诊断的目的,对放射科来说至关重要,也是避免纠纷和差错的途径。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结果的正确性也是避免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影像诊断的正确性离不开临床病史的提供。所以放射科医师要提高诊断水平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放射科医师不是算命先生,没有完善的病史是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有时1个特殊病史的提供立刻使我们茅塞顿开,明确诊断。放射科医师要学会询问病史,学会与临床医师沟通,才能提高诊断水平,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诊断结果中该明确的要明确,不能明确的提出自己的意见,供临床参考。要提醒临床医师影像随访的重要性,很多疾病随着病程的变化其影像表现也在不断变化。比如有些骨折在初期X线片上不一定能发现明确的骨折线,但2周后X线摄片即能明确诊断。所以骨科医师必须结合临床体征给出正确的医嘱,告知患者随诊,这样就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又比如超急性脑梗死在CT甚至MRI平扫上完全可以是阴性表现,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申请特殊的检查方法或及时随访,尽早明确诊断和治疗,避免医疗事故。
卫生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预案及措施 篇5
防范及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饮用水卫生事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饮用水卫生事故不发生。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卫生事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饮用水卫生事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突发饮用水卫生事故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区教育局、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饮用水卫生事故安全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饮用水事故的防治工作。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各年级组长为组员。学校行政办公室为校安全领导办公,总务处、政教处为执行工作组。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治疗。
三、学校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学校饮用水事故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部门的落实情况,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食堂、校园环境、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2、结合学科教学,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等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3、积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4、做好定期检查和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师生喝上安全、卫生、放心的饮用水。
四、突发事件预防
1、切实加强对学校饮用水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经常对学校食堂、校园环境、教学楼的用水设施等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饮用水安全规范化管理。
(1)锅炉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对患有“五类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2)使用的桶装饮用水和食堂小卖部销售的矿泉水应当定点采购并索取检验报告,按照规定验收,严禁向学生出售“三无”矿泉水;饮用水使用的杯、碗等器具必须采用高温消毒或药物消毒,并采取严格的保洁措施。饮水机电源充分行夜间应关闭。
(3)矿泉水储存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转锁、转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4)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厕所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做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厕所卫生、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五、饮用水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
当校内发生饮用水卫生事故时,学校饮用水卫生事故安全领导小组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饮用水供应活动,确定饮用水造成的受害师生人数、症状和时间,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安全办公室、区教育局行政审批科、区卫生局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协助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
3、保留造成中毒的饮用水、装水器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饮用水样品。
5、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饮用水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6、学校按照要求配备饮用水管理人员,分管校长、总务处、饮用水管理人员定期接受区卫生局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六、饮用水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
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 篇6
近年来,医疗纠纷发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处理难度也愈来愈大,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影响了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行业素质保证医疗质量,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医疗纠纷的发现和报告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纠纷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单位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对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性质、后果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单位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陈述对该事件的调查结果,认真听取患方对此事件的具体意见和要求,同时向其宣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确定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向县卫生局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 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医疗纠纷程
度较重,可能严重损害医院的信誉或利益。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院要研究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积极与患方进行沟通、疏导,确保纠纷得到妥善处理。同时,要主动采用各种方式保存证据,以保护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处理过程中,医院可以聘请专职或兼职法律顾问,参与医疗争议及医疗案件的应诉,引导医患争议解决走向理性化、合理化。
1、协商处理:在对纠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纠纷双方可以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就医疗纠纷进行谈判、商量取得一致意见,消除争议;或者在第三方的协调、帮助、促进下,进行谈判、商量取得一致意见,消除争议。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纠纷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医院在协商解决之日起7天内应向县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2、医学鉴定:发生医疗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县卫生局提出书面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情况。
三、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是维护社会稳定的
需要,也是医院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强化全员参与意识,为医院业务正常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健全组织,严格管理。强化医疗纠纷的管理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为此,要高度重视医疗纠纷的管理,要把医疗纠纷作为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列入医院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设立专门机构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3、及时报告,妥善处理。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后,责任科室要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间,逐级上报。一旦发现医疗纠纷的苗头,各有关科室要齐心协力地及时做好化解工作,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处理医疗纠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规为准绳子,维护医患双方的正当合法权益,做到国家、医院、病人三者利益的统一。
卫生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预案及措施 篇7
1 新形式下医疗纠纷主要原因及特点
1.1 医方因素
1.1.1 部分医务人员医疗理念陈旧。
现在医疗模式早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2]。前一模式下的医疗理念严重缺陷是重病轻人,即见病不见人;后一模式下的医疗理念则强调重病更重人,看病先看人。如果我们见病不见人,就很容易忽视对患者的心理、社会状态的了解,因而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其病情;也很容易忽略对患者的尊重,因而缺乏关注和热情,甚至变得冷漠,出现服务态度恶劣等现象。如门诊2例患者投诉说,经治医师在简单查看病情后,为两人开了相同处方,且药品比较贵,患者提出异议,经治医师回答“看病就是这样,拿不拿药随你们便!”。这样的服务态度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易引起纠纷。
1.1.2 个别医务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对患者有关诊疗措施的风险程度把握不足,告知不够充分。
如有位“左下后牙区牙龈瘤”患者于门诊行切除术,经治医师自认为熟人,未按要求签署手术同意书,术后出现下唇麻木;直线加速中心第二次放疗前未签“放射治疗同意书”,放疗后并发“气管食管瘘”,因而产生纠纷。这些纠纷,充分暴露出部分医师履行告知义务的意识不强。
1.1.3 医务人员基本功不扎实、诊疗水平不高,对患者病情判断不准确、观察不仔细、处理不恰当。
如有位患者3个月前在门诊行骨盆平片检查示“膀胱结石可能”,医师以该平片检查结果为依据,诊断为“膀胱结石”,予行膀胱镜取石,结果未见结石,随后再做彩超检查及X线检查,也均未见结石。这起事件,源于经治医师疏忽大意,有创检查前未行膀胱B超及复查平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2 患方因素
1.2.1 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知晓及理解程度不够,对诊治措施的期望值过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期望越来越高,但对医学的认识又比较肤浅,对疾病的发展规律不了解,对医疗服务的局限性不理解,一旦治疗效果不佳,就认为医师不负责,治疗有问题。如,有位82岁患者,因“空肠绞窄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脓毒性休克”入院,急诊行“空肠切除吻合术”,术后第8天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出现吻合口瘘主要由于高龄患者,术前严重感染、低蛋白、贫血,营养状况差引起,与医师手术无直接关系,但患者家属认为是医师手术及治疗问题,坚持投诉。1.2.2是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患者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越来越专业。如,有位患者因“食管癌”先后四次入住我院,后因病情加重,医治无效死亡,家属认为诊疗存在差错,当即要求封存病历,并用特快专递的方式来函索赔。这说明家属对法律研究很透彻,对于维权方式、维权时效很清楚。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开始实施,该法对于医疗损害赔偿数额的规定明显高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导致纠纷增加。
1.3 媒体炒作因素
随着传媒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各种媒体为了维持和增加听众、观众和读者,竞相推出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新闻,以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而医疗问题涉及面最广,炒作医疗问题所产生的政治风险最小,成为媒体报道的首选对象,在媒体过度炒作中,医师和患者被人为划分成对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不理解,部分媒体片面地把医患关系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试图锄强扶弱,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患冲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 新形式下医疗纠纷防范策略
2.1 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特别是对初级人员加强教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严格执行基本医疗制度;经常对全院人员进行全面、全程的医疗风险防范培训,将《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在院内网进行公布,并邀请专家及医院法律顾问来院作专题讲座,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讨论,让医务人员了解其面临的风险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使其从被动接受安全检查转变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主动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2.2 深入剖析不规范医疗行为
对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例、手术失败的病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认真组织病例讨论。对有医疗纠纷的病例,由院领导、医务处、责任科室和部分专家组成医疗责任评析委员会,对整个诊疗过程进行责任评析,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和防范举措。每季度开展医疗安全形势分析,通报医院纠纷处理情况,共同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2.3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定期组织医疗教学查房,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知识讲座和技术指导,派出进修学习,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促进医务人员素质养成,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二是加强基础和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院三级质控组织建设,重点抓好科室质控,由科室副主任、主治医师担任科室质控员,发挥第一线监控作用,对科室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运行病历书写等加强监督,协助科主任做好质控工作。医院建立每周由医院业务领导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专家下科进行医疗质量查房制度,重点检查核心医疗制度落实、合理用药、院感控制等情况,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安全隐患,对存在的问题现场进行分析点评并要求科室及个人立即整改。持续开展医疗督察,由督察员每周深入病区检查2~3次,确保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落到实处;关注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及重点患者,加强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4 加强医患沟通制度建设
一是丰富医患沟通渠道,通过设立邮箱、意见箱及投诉电话,印制各种宣传册,丰富沟通渠道,方便患者与医院交流。医务处外联办下设随访管理中心,由专人每天主动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短信随访,了解患者对诊疗过程的满意情况;不定期开展在院患者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建议,了解患者需求;将患者疑问向相关科室领导及医护人员反馈,及时作出解答,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二是切实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医院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要求,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学习并规范修订各种知情同意书,严格履行各项告知义务,使患者理解医疗服务的局限性,降低其期望值,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2.5 注重医德医风建设
尊崇医德、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是医务人员的基本原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发生了变化,部分医务人员经不起考验,医德出现了滑坡现象,有的受经济利益驱使,乱开处方、开大处方;有的以医谋私,收受礼品;有的缺乏爱心,服务态度生硬。这些医疗纠纷的诱因,严重影响医院形象。为此,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不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整治活动,加强工作领导,进行典型示范教育,利用橱窗、标语、院刊、院周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同时批评和纠正医德医风不良现象。把医德医风好坏作为个人奖惩、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以制度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纯洁医德医风,提高服务质量。
2.6 健全机制,妥善处理纠纷
一是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第一时间介入医疗纠纷处理。通过与患方进行沟通,向当事科室及医务人员了解诊疗经过,形成初步结论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根据纠纷性质,予以不同处理。对于医院没有过失,由于患者缺乏医学常识,不理解诊疗行为造成的纠纷,耐心解释,以赢得患方理解;对于协商无法解决的纠纷,建议患方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提起诉讼;对于一些目无法纪、围攻辱骂、无理取闹的少数患者和家属,及时协同地方公安部门一起处理,控制现场,避免酿成群体性纠纷;对于涉及赔偿的纠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计算,做到心中有数,本着合理适度的原则与患者协商,兼顾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妥善解决纠纷。二是针对“医闹”问题时有发生的形势,及时制定了《医疗纠纷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将保安队伍收归自己管理,组建一支特勤队,采用军事化管理,确保队员在关键时刻顶得上、顶得住,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保护医务人员和医院财产免遭不法侵害。三是与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宣传医院专家队伍及特色技术,加强对医院的正面报道,并不定期开展巡诊活动,为当地老百姓送医送药,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3 体会
3.1 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有个别患者既不申请医疗事故鉴定,也不提起诉讼,而是采取无理取闹的方式漫天要价,并扬言如果不满足其要求就要上访,给纠纷处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对这部分人要注意沟通方法,避免矛盾激化。
3.2 在患方表现出过激行为时,要及时公安机联系,并注意收集证据,医院自力维权时要把握方式方法,避免局面恶化,造成群体事件。
3.3 医疗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后,法院一般会申请进行司法鉴定,由于进行司法鉴定的部分法医人员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出具的鉴定结论往往对医院不利,容易造成医院逢诉必赔的不利局面。
关键词:医疗纠纷,原因,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莉.正确处理药患纠纷的几点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 2006, 8 (5) :362-363.
卫生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预案及措施 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26-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病历书写的法律地位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为适应医疗服务市场新的形势,进一步规范护理病历书写及减少医疗纠纷,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了防范对策。
1 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记录相符性差。(1)医护记录不相符。如在同一时间护士记录为病人呼之不应,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而在医生的记录中则是浅昏迷等。这些情况常见于危重病人。由于对事物判断的不一致,医护间沟通少,护士与医生的记录就会出现差异,从而使病历所具有的法律依据作用大打折扣。(2)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相符。医嘱是护士对病人实施治疗的法律依据,有时由于医生疏忽将时间开错,护士又忽视了医嘱开出的具体时间导致与事实的不相符。或是在执行临时医嘱时,护士执行签名时间和医生下达医嘱时间相隔过长,超过临时医嘱在短时间内给病人用上的要求。(3)病情变化时间、主诉等内容记载不同。一旦发生纠纷,这些存在缺陷的护理记录无法证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1.2护理记录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文书记载了对病人治疗护理及抢救的全部过程,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也是我们澄清事实真相的有利武器。而有的仅仅延续上班的护理记录,对重点的护理内容没有反映,或记录内容不连贯,未能动态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
1.3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1)记录不及时主要见于当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未及时记录,待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再进行回忆性描述,由此导致记录与实际有出入。(2)记录不准确,如食量中等、体温正常、精神差、引流液少许、尿少、呼吸不规则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小、压疮面积测量及呼吸机、监护仪上所显示的指标,一律数据化记录;排泄物、引流物、输液量、饮食量等,一律量化记录;调整特殊药物的滴数时有无医嘱,类似敏感的法律责任问题必须准确记录。(3)存在某个人的笔迹完成多人的护理记录,用字不规范,不按规定修改,字迹潦草,简化。随着举证责任倒置的施行,护理记录作为举证的内容之一,记录的严谨性十分重要。字迹潦草致签名、药名不易辨认;随意简化,如药名“硝酸甘油”写成“硝甘”、青霉素写成“PG”等;某个人的笔迹完成多人的护理记录,只求记录整洁美观,忽视记录的法律效应。记录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最终导致内容的不真实性。
1.4涂改。卫生部印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吉林省医疗机构病历书写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中严禁涂改、伪造病历资料。有的护理人员为了保存页面的整洁就使用刀片刮去原有字迹或重新整页抄写,尤其是对一些关键词句或重要数字的涂改,给人的印象是企图改变或隐藏信息,一旦发生纠纷将在可信度上大打折扣。
2 书写规范对策
2.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中“医疗行为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特别确认,如果护理记录仍缺乏应有的法律敏感性,那么作为承担倒置的举证责任方就没有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管理者应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重视程度。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
2.2规范护理记录单书写标准。我院根据《规范》,使用了一般护理记录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是对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其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主要的住院原因;医疗处理要点;入院时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方面的护理评估及评估时存在的护理问题;观察到的病情变化;拟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评价,入院宣教、疾病健康指导、护理级别及饮食。记录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遵照科学性、及时性、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避免凭主观判断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内容有液体出入量、生命体征等,在因抢救急危患者而未能及时记录时,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2.3加强医护交流,避免记录不符。护理病历应与医疗病历记载一致,医生应认识到护理记录也病案的一部分,是护士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方案的重要信息来源途径。医疗护理记录的不符主要是因医护双方在收集病人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而产生的。护士在发现医生的记录与自己的不一致时,应找医生予以核实,避免护理措施与医疗限制相冲突。
2.4加强护理文书质量管理。护士长要每天检查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和出院病历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业务学习会上讨论、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对不合格的病历要与经济效益、科室分数挂钩。
2.5妥善保管护理记录,严禁涂改。因为每种医疗文书都是医疗纠纷裁决中的证据,所以不管是医嘱记录单,或是医嘱本,还是交班报告都应长期保存。我院根据《规范》规定,护理记录中如需要进行修改,用双线划在需修改的地方,修改后能辨认原字迹,并签署姓名。
3 护理不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3.1 加強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和医护质量。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提高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3.2 加强责任心。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是发生护理法律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工作面对着“人”这一特殊的对象,护理差错事故直接导致人的痛苦。
3.3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倡“慎独”精神,尤其是夜间单独当班时,更多应深入病房,做到脑勤、口勤、手勤、脚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严格执行医嘱,认真完成护理措施。并真实完整及时地将观察到的病情变化,采取的相应措施记录下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对防范和减少护理法律纠纷十分必要。
3.4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
3.5 防止习惯思维造成的差错。习惯性差错发生存在着严重的知觉定势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学理论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个人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性,克服知觉定势心理,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护理。
3.6 防止情绪因素所致的差错。正确处理好感情与工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稳定的情绪面对病员,仔细认真对待每一项护理工作。
4 规范医护耦合性行为减少医疗纠纷
4.1 医护应明确分级护理的内容。医护双方共同明确分级护理的内容,才能使医生所想与护士所做保持一致,护理等级没有落实到位而成为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
4.2 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一致。护士应认真核对医嘱开出的具体时间,并认真三查七对,对可疑医嘱要问清后方可执行。长期医嘱签字时一定要注意签字时间与开具时间一致,避免因此引起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蔡家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应急预案 篇9
为了有效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我院成立医疗纠纷应急处置小组,由院长苏海任组长,刘传超、潘爽、赵连军同志任副组长,院委会成员和临床医师为成员。
我院平时要加强业务学习、法律法规的学习,当不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医患双方宣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关于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三条途径:①由医患双方协商解决;②由当事人向卫生局提出申请,卫生局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③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同时积极引导医患双方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是走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并组织医患双方当场封存病历资料和药品等实物,由医患双方共同签字见证。人有死亡的,要把尸体解剖的重要性及时限(常温下48小时内,冻存条件下7日内)明确告诉患方,以便为鉴定提供重要物证;
2、医疗纠纷由医患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或是经人民法院调解、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或是调解、判决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院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或是调解书、判决书;
3、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科室和当班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理;
4院办接到科室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要组织全院力量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
我院职责:
(一)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的管理,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和诊疗操作常规、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畅通沟通渠道,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组织职工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和完善《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
(三)根据医患纠纷事件的性质、情节轻重、事态发展情况,建立医疗纠纷三级常规处置预案:三级处置预案适用于一般医患纠纷,患方没有过激行为,可通过院办及诊治医师等医务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即能解决的,则采取此预案;二级处置预案适用于出现患方聚众走访,直接到院长办公室、投诉,患方有过激行为迹象的,且经过三级处置预案难以解决的医患纠纷,医院及相关科室必须加强与患方的沟通,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并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解决纠纷的,则采取此预案;一级处置预案适用于出现患方在医院内聚众寻衅滋事,故意损坏或抢夺公私财物,侮辱、威胁、恐吓、殴打医务人员,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非法占据办公、诊疗场所,在医疗机构内外拉横幅、设灵堂、张贴大字报、堵塞交通,抢夺尸体或拒不将尸体移放殡仪馆,经劝说无效抢夺他人医疗文书及医患纠纷相关的医疗证物(如药品、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等),以及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行为的医患纠纷事件,经过二级处置预案难以解决的医患纠纷,则应及时启动此预案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报告。
(四)严格履行各项告知义务,要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的诊疗情况和预期效果。
(五)认真接待和安抚家属,听取患方反映的意见,弄清争议所在,尽力避免事态扩大。
(六)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查工作,了解掌握基本情况。
(七)应患方要求提供客观病历复印件,实事求是地向患方通报调查的情况,阐明院方的意见,力争通过与患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向患方交代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法律法规、途径及程序;组织医患双方共同封存病历、药品等实物,并由医患双方签字见证;患者如果死亡的,动员患方将尸体立即移送院殡仪馆。
(八)如遇紧急情况,可组织相关人员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及医院财产安全,并同时向卫生局和车埠派出所报告。
(九)做好医患纠纷处置的有关后勤工作及其他工作。
(十)医疗纠纷处置工作结束后,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和医务人员进行病案讨论、总结(必要时请上级医疗机构专家参与),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在医疗纠纷处置工作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院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
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 篇10
为强化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增强社会信任度和就医安全感,增强医院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理念,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廉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吴立宽
副组长:揭景海、何春琴
成 员:陆文欣、宋文明、陈宗梅、曹华洲、谭玉琼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有效预防及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参照调整医疗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 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致力于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有法可依、处理恰当。
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
第五条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相互协调,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树立正确、积极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尽最大可能预防医疗事故的
发生。
第六条 医院每年二次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通过集中学习及各种会议强调通报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意识。特别要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第七条 医院所采购的药品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及其他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假药、劣药进入医院,医院药品管理委员会负责把好质量关。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毒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规定。
第八条 相关科室应当做好放射装置的保管工作,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及安全防护规章制度执行。
第九条 药剂科和后勤部门要严把医疗仪器和卫生材料等医疗用品的准入和质量关,并由医院药事管理领导小组和医院领导进行监控。对于不符合《产品质量法》和《医疗器材标准管理办法》的医疗仪器和卫生材料坚决不能购进。各科室不得擅自购进、使用未经医院审批同意的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和药品。
第十条 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应当认真做好各临床科室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供电、供水。同时会同护理部门做好病人的饮食指导工作。
第十一条 医院各职能部门包括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应当对所聘用人员、进修人员等实行准入管理制度,加强进修生、见习生的培训和管理。
第十二条 医院感染领导小组应当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各科室应当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第十三条 门诊部应当认真抓好医院窗口服务工作,保证医师按时出诊,严格按专业诊病及收治病人。
第十四条 医疗质量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要素,全体医务
人员要不断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实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医务人员个人三级管理体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和各相关科室骨干组成,业务院长任主任,是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分管相关职能部门都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为:
(一)教育各级医务人员勤勉敬业,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强化质量意识,努力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二)审校医院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医疗、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和奖惩制度。
(三)管理及控制各科室诊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以期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四)对重大医疗事故争议应及时进行讨论和处理,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全院通报。
(五)对医院有关质量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进行讨论并形成初步意见,提交院办公会议及院务会审议。
第十五条 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在领导小组和医务科的领导下,对全院的医疗质量进行监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的职责为:
(一)具体负责监控全院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工作。
(二)督促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
(三)每季召开医疗质量例会,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解决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每月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医疗质量问题,进行持续监控,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干预措施,并向院长及分管副院长汇报。
(五)每季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向相关科室通报并提出整改意见。
(六)每月向医院提交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并和奖惩挂钩。
第十六条 各科室成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6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分别负责科室各项医疗质量监控和管理。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职责为:
(一)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和修改本科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医疗事故预防措施和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本科医疗质量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人。
(三)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及业务知识,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四)科室负责人必须参加医疗质量例会,反映问题并收集与本科有关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七条 医务人员在全程质量控制中要自我管理,特别要遵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人报告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以确保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
第十八条 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监控、上报工作,加强对传染病人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传染源进行处理,避免在院内引起传染病流行。
第十九条 各临床科室使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必须经医院检验科统一配送,检验科和临床各科室应当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和成分输血应当履行签字手续。
第二十条 全院各科室及各级医疗人员要不断强化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抓医疗安全纳入日常工作中;抓好重点病人、重点岗位、易发人群、节假日及下班时间的医疗安全监管工作。
第二十一条 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要有强烈的责任心;遵守劳动纪律,杜绝值班人员脱岗现象;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我院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党支部、院办、医务科等部门定期督察。
第二十二条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执业规则,认真履行自己权利与义务。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拒绝急危患者的急救处置,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三条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保护患者权益,改善医患关系。在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遵守医院制定的《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 医务人员外出会诊应经医务科办理有关审批手续,严格遵守《医务人员外出会诊的管理规定》。
第二十五条 各科应当定期召开住院病人工休座谈会,充分和患者或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和消除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隐患;定期总结科室安全情况,设立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医务科、护理部定期检查。
第二十六条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制度》,对病案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病历的复印和封存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我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
第二十七条 医疗事故的处理,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程序进行。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严格按照本预案进行,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一)原则上,门诊医疗事故争议由门诊部负责处理;护理方面的医疗事故争议由护理部处理;有关收费方面的争议由财务科负责处理;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由办公室负责处理;设备及医
用材料方面的争议由药剂科和业务院长处理;涉及多部门者,则由医务科牵头各部门共同协助处理。医务科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指导、协调部门。
(二)门诊或科室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必须先由门诊或科室负责人亲自组织科内自行处理,不得随意推诿;同时应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必要时由医务科牵头成立院内治疗小组和请院外专家会诊。尽可能减轻由此给病人造成的损害,注意做好病人家属安抚和沟通工作;及时审查有关病历资料,注意搜集有关临床医学证据;病历复印和封存按《病案复印制度》、《关于紧急封存患者病历及反应标本的程序》和有关规定执行。科内难以处理的医疗事故争议,按争议的类别不同,分别报医务科、护理部或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处理。
(三)医疗方面的医疗事故争议,由医务科组织调查讨论,初步将争议划分为无医疗缺陷和有医疗缺陷两大类。
1存在下列情况,应当在12小时内由医务科上报院领导:(1)存在医疗缺陷,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2)虽然不存在医疗缺陷,但医患双方分歧严重,影响重大或严重扰乱工作秩序的。
2、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由医务科向区卫生局报告:(1)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2)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3)卫生部和卫生厅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对无医疗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由科室进行解释,争取和解。
(五)对有医疗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科室应当24小时内组织讨论,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3天内作出口头答复,并指定专人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如患者或其家属书面申诉,应当由科室负责在一周内准备书面答复材料,材料交医务科或护理部审定后答复并存档。必要时由医务科、护理部或者相关职能科室组织科主任、当事人与患者或其家属商谈,争取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并争取和解或协商解决;若医患双方协商不能达到共识,可
以通过行政调解和诉讼解决。需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所需材料由相关科室在鉴定前1周准备完毕,并由科主任及当事人参加鉴定会。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医疗事故争议,所需材料由办公室牵头组织准备,相关科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并由科室负责人出任诉讼代理人之一,必要时由医院聘请律师参与诉讼。
(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特别是发生扰乱科室及医院医疗工作秩序者,科室应及时报告医院领导、保卫或报公安机关。医院保卫必须及时介入纠纷处理,进行全程保卫工作,确保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人员及科室医务人员安全。如发生重大医疗事故争议,患者及家属出现暴力倾向时,必须有保卫人员迅速到场维持现场秩序,如已出现或预见会出现不能控制情况必须立即报公安机关处理。在与病人家属协商过程中,保卫人员应注意保护院方参与人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坚决执行卫生部、公安部颂布的《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联合通告》。
第四章 奖惩制度
第二十八条 医院将本预案所规定的各临床医技科室和挂钩职能科室职责的条款纳入其年终考评指标,作为医院先进科室、先进个人评比的重要依据。对完成经济指标、全年无医疗缺陷的科室,经医务科审定后,年终给予科室一定额度奖励。如全年无医疗事故发生,年终给予医教科科长、主管副院长经济奖励;如全年无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凡出现医疗缺陷引发较大医疗事故争议或构成医疗事故的科室及个人,不得参加当年评优选先。
第二十九条 医务人员违反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常规、规范,主观上有过失,存在医疗缺陷或构成医疗事故,造成医院经济损失的,按相关规定进行经济处罚。
同时医院按医疗缺陷的轻重或医疗事故的分级、主观过失的程度分别给当事人通报批评、警告、降级、降职、开除留用、开除等处分;情节严重的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当事人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预案所称医疗事故争议是指尚未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或结果有分歧的事件。本预案所称医疗缺陷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虽有过失,但未构成医疗事故或未经医疗事故鉴定机构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情形。
第三十一条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医务科对本预案有解释权。
【卫生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预案及措施】推荐阅读:
遥观镇卫生院医患纠纷防范处置预案05-22
卫生院医疗事故防范预案10-23
田坪镇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06-10
卫生院医疗质量安全经验及改进措施01-16
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及措施11-21
卫生工作督查整改及疾控工作整改措施11-23
小学食品卫生防范措施12-28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查10-22
新民乡卫生院2012年春运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应急预案01-12
4学校饮食卫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