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播事故的防范

2024-09-30

停播事故的防范(精选12篇)

停播事故的防范 篇1

随着城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全国的普及,迄今已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省、地级市、县和企业5个层次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1]。但由于安全责任心不强、应急救援意识淡薄等原因引起的化学事故还时有发生。2008年9月发生在上海市的除草剂莎稗磷大量泄漏导致中心市区空气大面积污染就是一起典型的案例。虽然由于莎稗磷毒性较低,对市民的健康影响不大,但已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总结这起事件的教训,为城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提供参考。

1 莎稗磷泄漏事故的概况

事故发生在2008年9月15日,21:30左右一股不明气体随着风势弥漫在上海市杨浦、虹口、闸北、长宁、普陀等9个城区的空气中,许多居民纷纷闻到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四处弥散,一些居民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的情况,有2名女子被送到医院就诊。空气中的异味直到16日凌晨1:30左右才陆续散去。后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上海农药厂低毒性的除草剂“莎稗磷”泄漏所致:9月15日晚,上海农药厂1名操作工给一个反应釜更换阀门后,操作工误将7 ℃的气温看成是锅内液温,继续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导致锅内液料温度过高,第2个反应釜的阀门被冲破,锅内的高温液料外泄喷射。事发后,工作人员立即关闭了所有的反应釜,并对锅内剩余的液料进行了冷却,未造成进一步污染。据初步统计,外泄的液料约有300 kg。

事故发生后,由市安全生产监管局牵头成立了事故专项调查组,经调查这是一起因上海农药厂有限公司存在设备设施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管理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职工违章操作等因素,引发除草剂泄漏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进而导致环境污染的责任事件。同时,上海农药厂有限公司及其上级上海华氏制药有限公司在事故发生后,未向政府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而且在市相关部门上门核查时,未如实反映事故情况,影响了政府相关部门核查处置和信息公开的效率,以致在市民中引起了猜疑和恐慌,造成了恶劣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权限及相关规定,市政府责成有关方面对14名相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对责任单位给予了经济处罚。

2 莎稗磷泄漏导致大面积空气污染的因素

2.1 特殊气象条件的影响

事故发生当天的天气为阵雨转多云,气温为25~31.7 ℃,而事发当时是晚上,地温已小于25 ℃,温度梯度就处于“逆温”状态。东北风二三级(10 m高处风速:2级风力为1.6~3.3 m/s, 3级风力为3.4~5.4 m/s),风速应在1.6~5.4 m/s,气压1007 hPa,人体感觉处于闷热状态。这种局部的微气象条件(逆温、风速<5 m/s)气体扩散的特点是:泄漏的高浓度有害刺激性气体云团紧贴地面,慢慢往下风方向扩散,扩散的纵深较远,时间较长,污染的范围大[2]。事故当天的微气象条件是造成15日晚上莎稗磷刺激性气体云团在上海市大面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2 地形、地貌的影响

上海农药厂位于外高桥地区,紧靠黄埔江,泄漏的高浓度的莎稗磷气体云团在东北风作用下,毫无阻拦的迅速通过开阔的江面,往浦西方向扩散。而浦西地区参差林立的高楼二侧加强的风速也有助于云团往下风方向扩散。这些地形、地貌特点也是造成15日晚上的有害刺激性气体云团在上海市大面积污染的原因之一。

2.3 莎稗磷理化性质、毒性的影响

莎稗磷,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又名阿罗津,熔点比较低,操作时的高温条件容易挥发,密度比空气重,容易沉降于近地面的空气层中。因而莎稗磷的理化性质有利于气体云团的扩散,同时由于短时间泄漏量大,气体云团浓度较高,也是造成这起化学事故的原因之一。

幸而莎稗磷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472~830 mg/kg,急性经皮LD50>2000 mg/kg。一般只对人员产生流泪、流鼻涕等刺激症状,少数吸入量大的可出现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四肢无力等症状。但只要不继续吸入并对症处理,对健康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这起事件的后果较轻,未造成大量的人员中毒。

3 本起突发化学事故对城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启示

3.1 不能忽视低毒性化学品引发事故的危害

这次事故是通过反应釜的阀门被冲破,锅内的高温液料以点状外泄喷射方式泄漏的,泄漏量达300 kg。一般就化学事故泄漏而言,国内外大多以200 kg(L)为标准,>200 kg为大量泄漏,群众疏散距离较远;<200 kg为少量泄漏,群众疏散距离较近。同样情况下白天和晚上疏散距离不一样,晚上疏散距离要比白天远[3]。所以这次事故从规模来看,应是一次重大的责任化学事故。但值得引起警惕的是该工厂除了莎稗磷外,还生产、销售高毒、剧毒的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乐果、敌敌畏等。幸而泄漏的是毒性较低的莎稗磷,而不是那些高毒、剧毒的有机磷农药,否则如此大规模的泄漏必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同时,这次突发事件也提醒我们,对于低毒性的化学品也不能放松警惕,毒性低不等于不会发生人员大规模中毒,在特定的条件下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重大化学事故。发生在1991年9月3日江西上饶沙溪镇的“一甲胺”泄漏的特大化学事故也是一起低毒性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特大事故。

3.2 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据报道,事发时市环保、安监等部门都出动了工作人员,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大气中的异味浓度已减小,无法进行采样检测。包括浦东、杨浦等各区的环保部门都在当晚对化工厂、煤气公司等可能发生泄漏的地点进行了排查,但未发现异味气体的排放源。随后又对区内的化工企业及沿江装卸码头进行了检查,也未发现排放源。到第二天上午通过调查取证,才明确为上海农药厂莎稗磷泄漏。这次事故处置表明我们专业队伍的水平还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快速侦检和应急处置能力还不够。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开展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上海市是国内最早开展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城市之一,现各城市已普遍建立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机构、预案和相关的专业队伍。但就这次事件的发生说明城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现有基础上还需不断的深化和完善。

应继续加强对重点目标和重点地区的防范。对于生产、储存高毒性化学品的工厂和企业,应作为重点目标加强监控,可定点设置监测点,并进行网络化自动管理,一旦发生事故就能第一时间获得事故地点、毒气种类和浓度的信息,提高应急反应的速度。并应加强化学事故预防和救援(化救)专业队伍的建设,除了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先进的仪器装备外,更重要的是平时的训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现场处置能力。

3.3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责任追究

本次化学事故最终定性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同时,事故单位及其上级公司在事发当时存在着瞒报现象。国家级层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是非常严肃的,国家和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第5条监督管理中第5.3责任与奖惩条款中明确规定:“对迟报、慌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4]。虽然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受到了处罚,但事故本身表明某些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不重视,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这次突发事件只要事故单位和责任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就可以很快找到毒源,以最快的速度控源、堵源,就可避免一场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化学事故。

现在全国的大中城市的化学工业都很发达,化学厂和企业星罗棋布,虽都已制定了严格的安全规程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预案,但安全生产的防范、处置机制,责任、法律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公安、消防、安全监督、质检、环境保护、工商等职能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执法制度,形成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经常化、规范化、正规化,防患于未然。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因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不落实、不到位而造成事故的,依法严肃处理。对专项整治中监管不力、失职、渎职和滥用职权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由纪检监察部门追究党纪、政纪处分。

3.4 普及化救知识的宣传

上海市多年来化救工作的开展和推广普及,提高了群众对化学事故预防和救援的认识,普遍具备了一些化救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发生异常后能第一时间报警,为发现事故并快速处置争取了时间,无形中也形成了一张全民监控的网络。本次事发当晚,闻到了刺激性气体的居民纷纷拨打110、120和环保热线,仅新闻晚报962288热线短短30 min就接到上百条关于不明异味的投诉。接到各区居民反映后,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及时出动对气体进行追踪检测,虽当时未能判明物质,但也为查明事件原因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除了具备报警意识,还应在居民中普及自我防护意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和自救互救措施,可有效减少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伤害,减轻事故的后果。

一旦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体应及时发布公告安民。及时让群众了解事件的真相,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恐惧思想和谣传,保持社会的安定。

参考文献

[1]刘苏群,温世浩,周亚平.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4(4):14-17.

[2]杜先林,朱明学.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4-324.

[3]2008Emergency Response Guidebook.http://www,tc.gc.ca/canutec/en/guide/guide.htm.2008:302-345.

[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http://www,gov.cn/yjgl/2005-08/07/content21048.htm.2005.

停播事故的防范 篇2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制定本重大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一、公司成立重大隐患及其防范措施编制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李均峰

成员:田荣庭 朱松林 张怀玉 张京 李海涛

职责:识别重点部位及关健装置重大隐患,制定防范措施,负责各自

部门岗位隐患排查整改纠正;教育培训演练。

二、重大隐患释义,是指存在于各生产活动中的,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三、排查、控制及整改

1各部门按照各自的管理责任,在策划与实施阶段,均应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性分析,排查、确定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重大隐患,制定防范措施。直接组织实施各部门对重大隐患排查,频次每周应不少于一次。

2、各部门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重大隐患辨识方法,确认重大隐患。并要开展重大隐患安全评价,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档案。重大隐患安全评价,应形成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类别,隐患等级,影响范围及严重强度,隐患整改措施及效果等。

3、重大隐患排查纳入定期安全检查范畴,由各部门组织实施。重大隐患整改要做到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

4、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部门组织进行重大隐患排查与整改,公司进行监督、检查。

四、奖励与处罚

1、对于在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中成绩突出,避免重大及以上事故发生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事故隐患排查不力、隐瞒不报、未采取防范措施或监控、整改不认真,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对公司信誉造成重大影响的责任人,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偃师市信应化工有限公司

体育课堂伤害事故的形成与防范 篇3

【关键词】体育课堂;伤害事故;规范;组织管理

本人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余年,亲身经历过个别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伤害事故,也听到过不少同行谈起教学中曾发生过的伤害事故,轻则影响学生学习,重则使学生致残,甚至死亡。在近些年里,好多体育教师谈及体育课堂伤害事故,已是头疼至极,颇有“谈虎色变”的味道。在社会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消极的逃避态度,对已出现意外事故的教材(如体操、支撑跳跃、投掷等项目),干脆放弃不上,改上其它选用教材,这显然是不可取的错误做法。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总结出造成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①教师责任心不强;②教师专业水平偏低;③教法不得当;④课堂组织纪律松散;⑤场地或体育设备有隐患。事故一旦发生,不论什么原因,往往主要责任落在教师这一边。但是,面对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能有效的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自身做起,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首先教师要有很高的师德修养,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其次,要特别热爱体育事业。如果责任心不强,思想觉悟不高,思想认识不够会导致体育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体育教师要在很高的师德修养、足够的责任心、热爱体育事业的前提下,还要热爱学生。课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保证体育运动场地平坦,无障碍,体育设施无不安全因素存在等等,这些就能显示教师的责任心。

二、规范教学教法,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讲解要领不清,示范动作不规范,教学能力不强,组织能力太差等等,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师若不经常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地充实自己,教法就会显得陈旧,讲解不清,示范不规范就会让学生感觉一头雾水,无从着手,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体育教师要虚心学习,把先进的教学教法运用到教学中,做到多学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要严格课堂纪律,加强组织管理

体育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课堂纪律松散,保护措施不当,学生之间相互开玩笑或不按要求练习,擅自做尚未学过的动作造成的。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场地布置不合理,教师保护方法不得当,讲解示范不清楚,组织混乱,学生不按顺序练习,争抢乱跳都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再如推铅球教学中,如果组织不严谨,学生不按教师要求的顺序乱拿乱推,甚至个别学生不能按教师所规定的位置站立,出现乱跑乱动的现象,这样就容易发生砸伤事故。因此,在上易发生体育事故的项目时,更应加强课堂组织管理,在准备部分要讲明要害,举出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典型事例,时刻提醒学生高度重视,从而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在铅球、铁饼、标枪、支撑跳跃和技巧等项目的教学中,如果班级学生人数多,一般采用分组练习法,教师巡回指导时,必须指定体育骨干担任各小组组长,负责该组的组织纪律,担任各组的保护、帮助等任务。小组长必须是认真、负责、素质优秀且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并要有教师的课前培训,能胜任者方可担任。

五、依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水平,合理分组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合理搭配,根据场地设施,尽可能将易出现事故的教材和相对较为安全的教材放在同一节课,比如铅球教学,再搭配上可以安排篮球运动中的运、传球,分组可按男、女生分组,在练习和学习中互相交错,可采用“等级”调整法,例如在铅球学习中,可将掌握动作要领快的分为一级,较好的分为二级,差得分为三级,进行等级竞争,一等的同学轮换为篮球传球练习组中,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教师指导要恰当,站位要合理

一般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练习时存在的问题巡回指导,要选择最合理的位置,面观全局,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如发现某一小组出现组织、纪律等问题,教师要及时出现并进行指导,这样既可以杜绝不安全隐患,也可以将学生的“不安分”念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再强调小组长认真督促练习,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只要有师德修养、强烈的责任心及事业心,热爱本职工作,不但可以避免体育课堂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将每一节课上得有声有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完成好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

矿运过程中事故的防范 篇4

煤矿中的水灾和火灾。人们对它们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视, 各项措施都做的比较到位, 施工现场四周预测水情也十分准确, 假如出现了疑问, 可执行有规律的探放水, 这样对水灾事故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促使煤矿水灾事故发生概率逐渐降低。将瓦斯、火灾和粉尘放入了一通三防范围中, 共同进行防治, 各个煤矿都有工程师亲自监管, 再加上上级监察部门的督促检查, 使煤矿在安全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安全漏洞, 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顶板事故同样获得了及时控制。最近几年, 煤矿掘进利用了锚网支护的新技术, 在顶板煤层或者是岩层处于不稳定的情况下, 按照具体的现场状况采用缩减锚杆排间距、添加锚索增强支护或者是利用联合锚架支护新方法, 较大程度降低了顶板事故的产生。

煤矿运输是提高矿井生产的关键因素, 它在矿井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 具有较长的战线, 较广的涉及面, 较大的设备流动性以及较强的技术性等。煤矿运输引发的事故在各类事故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面对煤矿运输事故发生概率日益上升的现象, 下面主要分析了煤矿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

2 煤矿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

2.1 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煤矿工作人员没有树立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管理思想淡薄, 重视生产、轻视安全, 具有十分严重的侥幸心理, 并且时常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某煤矿准备区域的斜巷安排一部分工作人员运输材料并且在此实施钉道。在没有撤离巷中工作人员的情况下, 利用绞车拖拽小绞车的滚筒, 当拉紧小绞车的钢丝绳时出现了崩倒, 令木支架产生了垮顶, 3名工作人员被埋, 经过现场实施的抢救, 依然造成死亡1人、重伤和轻伤分别1人, 这属于一起典型的重视生产、轻视安全、违规作业的事故。某煤矿的运输区域, 1名员工在绞车道主井上寻找矿车轮对时, 随车蹬钩上堤, 利用人车刮线产生信号联系绞车司机采取紧急刹车的方式, 对绞车道上掉落的矿车轮对进行处理。因为在斜巷水平交岔口位置的信号线是长度为42m的皮线电缆, 在这个位置正好出现了矿车轮对, 该员工看到后速刮线之后告知绞车司机采取停车措施, 可是并没有及时停车, 串车迅速上堤碰撞矿车轮后发生翻到, 绞车司机察觉突然增大的绞车负荷之后及时采取停车, 可是为时已晚, 翻倒后的矿车将该名员工的胸部与腹腔撞伤致其死亡。分析原因, 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违反规定进行作业, 贪图省事, 冒着生命危险蛮干, 存在着侥幸心理。

2.2 管理工作制度无法贯彻落实

在煤矿斜巷运输过程中, 按照规定绞车应安置安全设备并编制严格的管理机制, 但是为了省事却不用。矿车串挂应当具有严格的规定, 可是依然有车辆超挂, 再加上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造成煤矿运输事故频繁发生。如在绞车坡用矿车提升或下送材料时, 由于钢丝绳严重存在着锈蚀并且超过了断丝规定、把钩工没有认真负责、矿车连接销子没有插上, 绞车坡安全梯不起作用等这些都是发生碰坏设备、撞伤人员的因素。

2.3 职工安全意识差、素质低

煤矿运输中, 职工安全意识差、认识不够, 且文化程度均不高, 大部分是小学文化, 他们不能完全理解安全规定, 评价现场安全隐患的水平较低, 运用安全技术能力较差, 这些都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原因。

2.4 违规操作与盲目指挥

煤矿在绞车坡运行时, 要严格实行“开车不行人, 行人不开车”的制度, 如在绞车坡运行时, 队长违章进行操作指挥, 安排1名没有进行岗位培训, 缺少操作小绞车司机资格证的员工开绞车, 该员工又违规操作, 另一员工在前方挂空矿车, 凭借矿车的自重下矿车, 自己也紧随前面矿车而下, 并且一次挂3辆矿车 (规定最多两辆) , 造成途中矿车掉道, 该员工缺乏工作经验, 站立角度又不正确, 矿车在下滑过程中横转被挤伤。

3 煤矿运输事故的防范措施

3.1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对待安全生产以及各项煤矿工作, 重点强调安全, 一切工作都将安全放在首位。同时煤矿各级领导者要将安全生产作为大事进行管理。目前很多煤矿的生产环节大都设置承包岗位模式, 承包人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通常忽略了安全防范工作, 设备一般带病工作, 违反了有关的操作规定, 更加无法保障安全生产。因此, 安全工作不能松懈, 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全面调整各个生产部分, 统一部署安全管理目标, 时刻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3.2 加强特殊工种的管理

煤矿运输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各个岗位工种都不要出现照顾身份, 因为这些岗位需要专业技术、思想端正的工人担当, 同时对临时用工加强安全监管, 尽可能不雇佣或者少雇佣临时工人。特殊岗位员工不可以随意进行更换, 要严格实施考核并且发放证书, 持证上岗。

3.3 积极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利用各种途径教育引导员工, 说明事故产生的严重危害性, 避免出现侥幸心理, 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典型煤矿运输事故案例教育员工, 定期为员工开放展览典型事故案例室, 通过形象的事故典型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员工深刻认识到“三违”产生的危害, 增强员工防范事故风险的意识。

3.4 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煤矿安全的重要前提就是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经过大量实践表明, 只有对煤矿质量标准化投入大的矿井, 才能够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益, 也有力地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将这项工作当成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要从静态化的达标逐渐转变为动态化的达标, 从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过程, 充分实现煤矿生产整体过程的达标。

4 结论

通过对煤矿运输过程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讨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安全生产运输的方法, 从事故中吸取大量的教训, 对提升煤矿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煤矿运输是提高矿井生产的关键因素, 它在矿井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 且具有较长的战线, 较广的涉及面等特点。煤矿运输引发的事故始终在各类事故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事故现状, 煤矿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 煤矿运输事故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煤矿运输,矿井,事故

参考文献

[1]李润彪.煤矿生产事故隐患及其排查[J].煤炭技术, 2009.

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处理 篇5

王晓玲

护理差错事故定性标准

事故定义: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具体参照“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Ⅰ类差错严重差错定义: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所造成的错误,给病人造成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但未造成死亡、残废和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为Ⅰ类差错。

举例:

1.对危重病人观察不仔细,发现问题不及时通知医师,贻误治疗。2.应用特殊药物,如洋地黄、麻醉药、胰岛素、氯化钾等,因注射方法或剂量不正确而发生反应者。

3.输血不能按规程操作造成浪费者。

4.查对不严,以致输入有霉菌(肉眼所见)的液体、异型血或错注青霉素或未做皮试注射青霉素,未发生严重后果者。

5.昏迷、重危病人、兴奋躁动、小儿因管理不严或不符合正常约束要求等原因所致坠床,造成软组织挫伤,经治疗而无功能障碍者。凡精神病人发生自杀、自伤、伤人等到行为时,工作人员虽有不足之处,但后果不严重者。精神科一级护理以上病人及重管室病人(包括三防病人)跑逃,在一小时内发现,24小时以内被找回,无不良后果者。

6.各种穿刺、活检、特殊化验标本取错、损坏或遗失。,7.危重病人(休克、昏迷、五衰等)未作床头交班者;对感染性和出血性等疾病,不按时测脉搏、血压和观察生命体征,出现休克发现不及时者。

8.延误或漏用抢救药品或治疗药品,如抗菌素、脱水剂、强心剂、利尿剂、镇静剂、呼吸兴奋剂、各种血管活性药物、胆硷脂酶复活剂等;临时用药超过30分钟,长期用药超过24小时;各种血管活性药剂量超过一倍或使用上述药物后未注明用药时间及剂量。

9.对患者有心功能有全,严重脱水,各型休克,肺炎等病人,未能按医嘱要求进行静脉推注药物和补充液体,影响疗效或引起明显付作用;静脉输液中液体渗入皮下,造成局部组织感染、坏死,经治愈者。

10.护理工作中,因护理不当未尽到责任,造成Ⅱ度褥疮,或热疗或保暖造成的灼伤,灼伤占体表面积>0.25%,深度或浅Ⅱ度类以上,短期治疗难以治愈者。

11.接产工作中,由于病情复杂或并有严重合并症,以致子宫破裂,经及时治疗而无严重不良后果者。

12.不消毒分娩(特殊情况例外);产后会阴Ⅲ度裂伤以下(急产例外);缝合不彻底,引起阴道小量出血,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13.分娩时婴儿牌挂错或出院时婴儿调错,后被纠正者;或婴儿性别写错引起纠纷,或产下畸形(如无肛门婴儿)在24小时内未发现者;出院时抱错婴儿,出医院门后纠正的。

14.手术室不按规定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等物品,将纱布、器械、棉片等遗留在创口或被检查器官中,经及时治疗和纠正后无严重后果者。

15.责任心不强丢失重要标本,而贻误诊断增加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但未引起严重后果者。

16.供应室、手术室存在的各种器械包,物品清洗不彻底,消毒不严格、发放消毒过期的治疗包,或虽已用于病人而未发生严重后果者。

17.上班护士不履行岗位责任制,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或值班时擅自脱离岗位,造成医院工作惯性运行失调,随机调度失控,导致医疗抢救工作失误者。

18.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形者。Ⅱ类差错

定义: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错误,造成病人一般性痛苦或错误性质虽严重,但未造成病人任何不良反应者。

举例:

1.错服、漏服重要药物或处理医嘱错误而有影响病人治疗者而无严重后果者。

2.凡规定作皮试,未做皮试用药后无不良反应者(青霉素例外);或做过了皮试未及时观察且又不重做者。

3.因护理不当,发生占体表面积<0.25%的灼伤,在短期内治愈者。4.抱错婴儿,在医院内纠正的,未引起纠纷者。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者;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延误手术时间。

6.手术室、换药室、人流室等.使用消毒过期手术包施行手术,未发生不良后果者,或遗漏主要的器械、物品,虽未使用于病人,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7.错用“特殊药品”,如安定注射液、氯硝安定等精神药物无不良后果者。

8.静脉输入一般性液体渗出血管外,造成较大范围肿胀,但未造成感染者;静脉注射刺激性液体渗出血管外,但未造成坏死者。

9.属视野内管理的病人,违反管理规定,被其他病人轻度伤害或自伤或伤人,增加病人痛苦者。

10.二级病人逃跑,在4小时内发现,24小时被找回,无不良后果者(不包括性质严重者)。

11.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形者。Ⅲ类差错

定义: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般性错误,不直接影响治疗也未造成病人任何痛苦的。

举例:

1.二级病人伤人、自伤,形成皮下血肿或表皮破裂者。2.遗漏一般性的治疗及发错一般性药物:

(1)多发、少发一般口服药物或多注射、少注射一般药物,如维生素类及一般辅助药物。(2)一般治疗药物按规定给药时间提前或延迟2小时以上执行。3.漏、错采集一般标本,对治疗无影响者。4.器械、敷料、溶液未定期消毒和检查者。5.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况者。

防范措施

一、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标准,差错事故定性标准及管理办法。

二、科室应组织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医疗规章制度,每半年一次,人人有笔记。

三、定期培训诊疗护理常规,操作技术规范,“三基”训练常抓不懈,以科室组织学习为主,护理部每季度讲大课一次。

四、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规范、恪守职业道德。

五、按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科室每月组织质量检查一次;护理部每季度组织质控检查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评价会议,每半年组织一次质量研讨会,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六、护士长每天进行质控检查(护士长“五查”),每周全面检查一次,每月召开护理人员会议,总结该月工作,找出存在不足,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七、严格环节管理,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积极组织抢救、确保工作正常运行。

1、防止“三危”时刻出差错:

a、危险时刻:人员少工作忙,节假日、周末、交接班; b、危险人员:新上岗护士、生活中干扰因素大的护士; c、危险治疗:注射青霉素、输血、应用氯化钾、安茶碱等。

2、严格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三交”(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头交班);“三接”(治疗交接、病情交接、药械交接);“三清”(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头看清)。

3、护理操作做到:“五不可“: a、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b、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 c、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 d、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变化; e、不可放手对新上岗无监督的独自操作。

八、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告知内容书面写清,有病人或家属亲自签字或按手印为证,对拒绝签字者应注明,并有医生、护士双方签名。

九、护理文书内容严禁涂改、伪造、销毁、隐匿,对抢救记录不及时的应在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十、护理人员发现或发生差错时,处理应冷静,根据事态严重程度逐级上报。以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轻或消除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十一、各科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包括发生的经过、当事人、处理结果、分析原因,改进措施),并按时上报:一般差错一周内上报,一月讨论,严重差错及时上报,24小时内讨论,并提出处理办法及改进措施,对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除追究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外,扣科室质量分5分,对因此造成的事故或纠纷,另行处理。

停播事故的防范 篇6

【摘要】在煤矿事故当中,煤矿掘进冒顶事故是其中发生比较频繁的煤矿安全事故,但是却对矿工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掘进设备开始不断的更新,掘进技术也获得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掘进冒顶事故的发生情况已经获得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其中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获得解决,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针对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此推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原因及对策

引言

在煤矿掘进开采的过程的当中,随着掘进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很容易促使顶板的面积也跟着扩大,而顶板的面积一旦扩大就很容易促使其出现变形弯曲、板体出现裂缝以及下沉、掉渣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如果沒有做出一个较好的安全方法措施,那么在严重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生产停顿、跨面的突发事故,从而造成人员的伤亡。根据有效的数据表明,我国煤矿掘进冒顶事故的发生率占据全国事故发生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而且当其中的事故发生以后,人员的伤亡率通常都在百分之二十作用,这就严重的威胁并影响了煤矿工作人员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就必须做好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并以此来保护矿工们的生命安全。

1.引发掘进冒顶事故的常见原因

1.1矿区防护支架安装不当

通常在煤矿矿区所安装的支架其工作的阻力一般都比较低,且收缩量也相对较小,在支撑以及支护方面的力度显得不够充足。一般都是因为安装人员将相应的棚腿架设在了浮煤和浮石的上方,从而导致支架顶端的棚子两帮并没有完全的安插紧实,从而直接降低了棚架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促使支架完全撑不住顶板的按压力,直接出现堆垮的情况,最终酿成煤矿掘进冒顶事故的发生[1]。也有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面上面放炮之后,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支护操作,这样放炮之后很容易崩倒支架,再加上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扶正,从而直接导致两个支架之间所产生的距离越来越大,直接降低了支架本身所具有的承受能力。一旦这种空顶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煤矿掘进冒顶事故的发生。

1.2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足

在进行现场施工的过程当中,因为管理者缺乏相应的制度执行力度,因此很多工作人员都无法及时的、彻底的找出目标或者直接是进行了违规的操作,从而无法及时的发现其中潜在的危险和隐患,所以就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工作面危石突然坠落,从而有效的降低事故伤亡的情况。就比如在94年塑里煤矿当中所发生的掘进冒顶事故,当中的工作人员在真正进行事故的过程当中,通常需要进行打眼和放炮的操作,但是因为迎头第三棚的梁子掉落一个,从而直接导致迎头棚的棚腿开始向后倾斜,而相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及时的扶正,而是在出完货物之后再进行扶正。这就导致在进行扶棚的过程当中,突然发现顶板位置开始出现裂缝,于是用钎子顶了一下,结果顶板上方直接掉落下一块大岩石,当场砸死一人。

1.3对于煤矿开采区域的地质构造了解得不够透彻

一般掘进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开采设计人员对于开采地区的地质构造了解得不够透彻,从而导致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巷道的围岩密度非常的松软,而且非常容易风化,一些节理裂隙也将越来越多[2]。也有一些煤矿开采的巷道直接通过了岩石的断层以及层和褶皱的地质结构地带,这就直接促使开采巷道内的岩石出现破碎的情况,促使大量的碎石开始坠落,而在支架方面也无法支撑起如此大量的破碎岩石所产生的挤压力,很容易出现崩碎效果,直接砸裂砸垮棚腿,从而造成掘进冒顶事故。

2.防范常见掘进冒顶事故的有效对策

2.1遵循施工制度来进行安全支护

在进行巷道安全支护时,通常都是使用棚架支护的方法来进行,这种方法需要用到撑木、拉杆以及连棚器等,通过这些主要元件来讲整个棚子连接成一个整体,并以此来提升支架整体方面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防治棚子被推垮。而当掘进的工作面遭遇到褶皱、断层等一些不利的地质构造时,则需要根据这些恶劣地质的发展情况来对棚子之间的间距加以调整。在真正使用拱形棚子时,则必须要设计出和其相互配套的卡缆,通过这个卡缆来扭紧力矩,并保证其不会低于设计方面的规定,而且在施工现场也必须要配置相应扭矩指示器的扳手,并在往后的工作当中做好此类工作的检查。还有一种支护方式则是采用锚杆锚喷巷道来进行支护,这就支护方式就要求相应的施工人员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设计方面的规定来进行施工和操作,假如发现其中的锚杆失效,则必须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补打措施来进行,而且锚杆的补锚力也必须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同时也必须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

2.2严格按照施工制度来进行操作

在进行煤矿掘进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指派出本身具有一定经验的工人以相应的操作要求来进行敲击检查的工作,在进行敲击时,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来对其进行监护,同时操作人员也必须要站在相对安全的位置来进行施工和操作,可以通过手镐或者是一些钢钎来进行敲击检查,在敲击的过程当中可以缓慢的加重力度[3]。这项敲击检查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在敲击过程当中是否会出现空声或者是嗡嗡的声响,如果存在此类声响,就需要使用长柄的工具来讲处于悬空当中的石块或者是相应的煤块撬下来。而如果敲击时,手指能够感到明显的震动,则说明在顶板位置有石块已经从这个整体当中脱离了出来,很有可能会出现冒落的危险,因此就需要将其撬下来,如果石块过大,则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2.3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这主要是要求提升管理以及施工人员方面所具有的综合性素质,这对于矿区掘进工作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就必须针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素质方面的培训工作,并以此来提升其整体的综合性素质。这就需要各个管理部门的人员都必须深入到施工的现场,从而真正做到对整个工程的地质构造加以熟悉,从而全面提高其在支护、抵押以及松石处理等多方面的技术管理知识。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防范常见掘进冒顶事故就需要遵循施工制度来进行安全支护、严格按照施工制度来进行操作、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等,这样才能真正对掘进冒顶事故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防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果.煤矿掘进巷道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J].能源与节能,2014(05).

[2]孙永喜.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4).

煤矿提升信号造成事故的防范措施 篇7

1.1 由于在检修中未设置可靠的信号装置

如检修人员搭罐顶坠落的事故中, 因未设置可靠的信号装置, 造成事故的出现。

1.2 井口操车设备故障

主要包括车场配车装置、道岔、推车机、阻车器、井口安全门及由信号装置、各种设备的操纵装置等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的任何环节发生故障或操作有误, 就会发生严重事故。

1) 井口阻车器和井口安全门故障。例如:某煤矿中间水平在矿车推入罐笼后, 井口阻车器没能及时关闭, 井口安全门没有关好。此时推车工推过来四辆煤车, 将钩工看到时急忙操作阻车器, 但只阻住了后面的三辆, 结果一辆矿车坠到井底。

2) 推车机性能违背安全要求, 操作失误。如:某矿自行研制的推车机, 其推车方式为两侧联动, 在一侧回程的同时, 另一侧打开阻车器并推进。因信号工不掌握设备性能, 在把一侧罐笼装入料石车后, 就开动该侧推车机返回。而另一侧阻车器开放, 推车机推进, 把此侧等待的料石车推入井筒。

3) 反向装罐。某矿采用下放综采支架, 由罐笼的出车端向罐笼装入矿车。采区人员擅自开动地面蓄电池电机车, 向罐内推车。由于此车占线错误, 将载有支架的矿车推向了另一侧。而这一侧的罐笼还在井下, 井口安全门由于故障未关闭, 矿车掉入井底。

1.3 人员进出罐失误

人员进出罐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 一般与提升信号、信号与安全门的闭锁等安全性能不好相关。

1) 乘罐人员违章。如:某矿井下有三名工人要升井, 而信号工不在, 其中一人便自己发开车信号, 抢步登罐。而信号发出后罐笼随之而升。此人员一脚罐里一脚罐外, 在码头门外被挤伤后坠井身亡。

2) 信号与安全门不联锁。某矿采用双层罐笼提升, 井口两层操车场未分设信号人员, 两层的信号不能分辨, 罐帘与信号不闭锁。一次罐笼处在井口, 下层装入一平板车, 而上层正有一人托起罐帘准备进罐。信号人员听到装车工装车完毕的信号, 随即打点行车。上层乘罐人员被挤落身亡。

3) 误发信号。如:某矿井口有一些人员在等待下井。载有重车的罐笼抵达井口后, 等待下井人员帮助向罐外推车。此时, 井下发来开车信号, 井口信号随着发出错误的短促信号, 提升机司机以为信号齐备, 随即开车, 造成协助推车的工人坠井身亡。

2 防范措施

为了防止出现事故, 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条款并结合事故的教训, 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安全措施。

2.1 提升系统的信号

按《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 对在进行井筒内的检修工作或正常的生产运行, 就提升信号, 提出以下技术要求。

1) 信号装置本身要安全可靠。目前, 已有一些先进的专用于井筒检修的信号装置, 有的与其他部位联络的无线通话装置、载波电话等。用敲击声响代替信号装置, 很难进行远距离传输, 在井筒内声音混杂可能使接收人判断失误, 此办法一定要取缔。

2) 提升信号系统, 除常用的信号装置外, 还要有备用的信号装置。

3) 确立执行信号指令的制度。明确、严格地约定各种指令, 不同指令要具有显而易辨的特征, 尤其是紧急信号。一切没有经约定、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信号, 不可在操作中使用。信号指令的初发、转发和接收执行, 均要责任明确, 不可在无指令或指令不明确的情况下开动设备。

4) 发令人员和执行人员要尽职尽责。信号指令要由专职的把钩人员、信号人员发出, 在一定要设立信号站的地点, 由专职人员担任信号人员。信号人员要坚守岗位, 不得擅自脱岗。非专职人员不可代替信号人员进行工作。

2.2 建立信号与操作机构的闭锁关系

虽然, 煤矿一再要求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遵守规定, 还是要防止因意外的操作错误而造成的事故。所以, 要注重采取技术手段, 建立各个段信号之间、信号与工作机构 (包括提升机) 之间的闭锁关系。《煤矿安全规程》对提升信号闭锁的要求, 总体上包括如下内容:

1) 提升信号与提升机闭锁。提升设备的启动、减速、停车等运行行为, 均要以信号为令。对罐笼提升系统, 要求信号与提升机之间的这种关系, 更要严密。井口信号是提升机启动的惟一指令, 它一定要与提升机的控制回路闭锁;井口信号要以井底信号以及其他有关的信号为前提, 它一定受这些信号的制约。

2) 多水平或多层罐笼提升信号。在多水平的提升系统, 及其用多层罐笼提升的系统, 要组成信号体系:在使用多层罐笼时, 在每层的操车场上要设分层把钩工, 其中有一名为主把钩人员;在多水平提升时, 以井底车场的主把钩人员为总把钩, 整个提升系统以井口的主把钩工为总发令员。只有在各分层信号齐备后, 才允许由该水平的主把钩人员发出该水平的主信号;只有在各水平的主信号齐备后, 才能由总把钩工发出总信号;总发令工只有收到总信号, 才可向提升机发令。这里的制约关系, 不能靠人工实现, 一定要在信号回路中按这样的要求设置。

3) 操车设备联动和信号闭锁。操车场各种设备的执行机构之间要形成联动, 还要与信号连锁, 这是避免出现井口事故的重要措施。操车设备的执行机构包括:车场入口道岔、推车机、阻车器、摇台等。它们与信号的闭锁, 要统筹考虑井口操车安全。作为原则示例, 地面井口操车场各设备间的闭锁关系。因各个矿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各不相同, 要按实际情况, 参照这一原则要求具体进行科学设置。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由于在检修中未设置可靠的信号装置、井口操车设备故障、人员进出罐失误等煤矿提升信号及其闭锁故障产生的事故, 提升系统的信号、建立信号与操作机构的闭锁关系等防范措施等问题。

论高校校园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篇8

杨立新认为, 校园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 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 造成在校学生人身伤害或者死亡和在校学生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死亡的事故。殷红敏认为,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就是指取得高校学籍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受到意外的损失或者灾祸。本文认为, 高校校园伤害事故是指由于高等学校或者第三人的故意和过失, 造成在校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二、高校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是引起高校校园事故的概率较高的因素之一。典型的是体育课、物理或者化学实验课等这类有一定危险性的教学活动中。在此类教学活动中, 如果教师没有提醒学生, 危险的存在或者学生不听警告, 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还有就是大学生自发的活动。当今高校校园就是一个典型的小社会, 各种学生组织、社团、协会等等应有尽有。高校为了丰富大学校园生活, 往往尽力支持这些活动, 但是往往只是在经济上予以支持, 而没有指导老师。学生在这种平台上尽情的展现自我的同时也带来的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 有危险动作的表演活动等。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警惕心理。在高风险教学活动开始前, 要告知学生活动的范围, 并时刻监视学生的举动以免发生意外。比如, 在体育课上, 教师应当详细介绍体育器材的适用规范, 并示范操作。在学生操作时, 应当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在物理化学实验课堂上, 教师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应当告知学生危险操作的后果。

2、定期对各项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高等教育机构有义务为在校学生提供有安全保障的、不会伤害期人身安全的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和各类生活设施。学生在主观上是基于对高校各项设备设施的信赖, 才会进行各项活动, 比如说去教室上课、去实验室实验、在体育场打球等。如果这些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都会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

在新生入学之前, 学校要对本校各项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进行安全大检查, 符合验收标准才能开学;请专业人士对学校的相关设备设施进行评估, 制定定期检查的时间表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设立学生意见箱, 对学生及时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因为学生是在这些设施中学习和生活的人, 他们能最先发现安全问题也最有发言权。淘汰落后的设备, 升级安全性能更高的设备, 比如, 淘汰老化的用电线路, 防治因电路老化引起的火灾。

3、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力度

高校是个人口密集的地方, 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动辄上万人。人多的地方, 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安全都是头等大事。很可能引起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传染病事故等。学校餐厅的餐具消毒设备很难清洗一些病原体, 很容易在学生之间传染。还有就是学校商店卖出的食物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之一。据了解,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后勤集团, 学生的餐厅都承包给了外面的餐饮公司, 学校行政部门对饮食卫生的监督工作非常松散, 很容易出现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或由食品卫生引发的各种疾病。

高校管理层要设置专门的行政组织专项整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定期对学校餐厅、餐馆、出售食品的商店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轻微问题可以予以警告剥夺期校内营业资格的处罚, 违法犯罪的移交卫生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学生组织中设立监督站接受学生对餐厅食品卫生的投诉, 投诉过多的, 高校应当更换餐饮服务公司。

4、加强校园安保工作

由于大学校园的开放性, 除学校和受害大学生以外的任何对在校大学生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个人和组织都有可能对在校大学生造成人身伤害。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有保卫部门, 有的是住校警务室、有的是聘请的保安公司。但是这些在岗的门卫大都是已退休的大爷、大妈, 甚至是临时工, 有些则是因待遇低不安心工作, 更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 缺乏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技能。

高校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 社会上任何人员都可以进入, 都有机会接触到在校大学生。这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了挑战。学校应当聘请青壮年人担任学校门卫工作, 在上岗之前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 让他们熟练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购置专业的安保器材, 比如警棍、巡逻车辆等, 并培训安保人员熟练运用这些器材。保障能够在侵权事件发生时及时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另外, 加强与所在地公安机关联系, 形成联动机制, 保证侵权行为发生时便是公安机关出警时。

5、设置学生心理咨询室

大学生作为刚刚从未成年人成长为成年人的特殊群体, 在心智方面还不是很成熟, 在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感情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 做出一些自杀自伤的不理智行为。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 加之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 生活环境比较优越, 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 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比较差, 一旦碰到挫折,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有的甚至轻生。因此, 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 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减压。

基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心智不成熟的特征, 高校应当设置心理咨询室, 由专门的心理老师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另外, 辅导员作为班级负责人应当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 如果确实无法解决应当尽快通知学校和家长。有学者建议, 高校可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定期开展心理辅导, 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帮助大学生解开心结, 缓解压力。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讲座,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举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 保持心理健康。

6、建立学生身心信息档案

有学者建议, 应当建立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档案, 包括身体、心理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以便学校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好预防措施、及时解决突发事件。这个档案可以预防一些特殊体质、特殊疾病、特殊心理情况的学生遭受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比如, 某大学生李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学校就可以在李某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时予以劝阻或者减少其活动量。

综上, 多数的高校校园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防患于未然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高校应该针对容易造成高校校园伤害事故的各种诱因建立完善的预防体系, 进而防止高校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 高等学校和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陡然增加。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社会矛盾不断增加, 造成高校校园侵权事故频发。本文探讨能够有效预防高校校园侵权的各种防范措施, 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校,伤害事故,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立新.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释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殷红敏.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制度的法律探析[J].云南大学学报, 2009 (3) .

辨识危险防范事故 篇9

研究所工作现场

当前, 我国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事故易发期, 全国范围内各类安全事故不时发生,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杜绝各类违规行为, 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是企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 (简称研究所) 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作为一家火炮技术研发中心, 承担着火炮总体技术、专项技术、新概念火炮技术、基础技术可靠性等领域技术研究和开发。研究所现拥有4个总体研究部和9个专业技术研究室, 是一家集机械、电子、液压、自控、测试、光学、工程力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应用技术研究所和行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研究所研制过程中未知因素多、不确定性大, 且存在易燃易爆危险, 因此, 加强科研项目安全管理, 预防和杜绝事故发生, 对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提升研究所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所来说, 开展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 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和基础, 是从源头上保安全、促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问题寻方法

主要问题

研究所目前虽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 但在研发实际中, 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安全生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随着新概念武器项目的研制、演示验证和型号项目加速立项, 同时研制周期大幅缩短, 技战术指标不断向极限挑战, 安全风险迅速加大。

第二, 科研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和物质潜在能量的一个过程, 而且国防科研项目大多都涉及高毁伤性能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随着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采用, 试验过程中又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从而增大了危险性。

第三, 安全管理稍显薄弱。生产装调和外场试验现场, 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清楚, 岗位安全操作技能较差, 部分员工对新的科研生产方法危害辨识重视不够。

第四, 个别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员工存在侥幸、惰性、逞能等心理, 现场违章行为时有发生。一些新进员工操作技能缺乏, 安全意识不够, 这些都加大了安全管理风险。

因而, 探究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的方式和方法, 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是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现代安全管理研究表明, 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在安全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 其主要通过主动分析系统管理涉及的人、物、环境、制度等存在的问题, 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 用来争取充分的和必要的危险消除和预防时间。对于研究所来说, 开展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 通过将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相结合, 以风险控制为基础, 对科研试验中危险源和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创建作业规范和标准, 可以有效落实责任, 减少甚至杜绝“三违”行为, 从而降低科研试验过程事故发生率;二是通过运用系统管理理念, 能够使安全管理形成对员工、设备、环境、制度构成的安全系统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等, 开展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能够充分考虑上述四个因素, 并以协调的观点来看待安全管理过程, 确保员工安全和职业健康。因此, 研究所于2011年开展了岗位危害因素辨识工作。

岗位危害因素辨识实施步骤

确定辨识依据及方法

研究所以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法监发[2002]63号) 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有关科研、试验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文件、研究所《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等安全管理要求作为辨识依据。

辨识方法主要是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的缺陷等4个方面, 对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辨识, 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判断可能的事故类别与后果, 提出控制措施和作业标准, 最后经员工—班组—基层单位—安全管理部门, 逐级辨识、汇总, 形成岗位安全标准。

制定方案及流程

研究所制定了开展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实施方案和流程图 (见图1) , 具体为:准备—制定辨识方案及流程—辨识培训学习—岗位员工辨识, 填岗位辨识表, 报班组—班组辨识、分析汇总—基层单位筛选、归纳、评审—安全管理部门审核, 组织评审—所内颁布实施—危害因素控制检查、考核—结束。同时, 提出了辨识计划和时间节点, 明确辨识方法和流程, 力求辨识准确到位。

组织辨识培训学习明确辨识要求

研究所组织基层科研生产一线单位的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进行了辨识知识培训, 内容包括: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目录》以及研究所制定的《岗位标准化基本规范》《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基本程序》等。同时, 在研究所网站上建立了“辨识实例”“经验交流园地”等栏目。另外, 还积极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深入基层科研、生产单位, 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和辨识程序指导, 特别要求各单位要关注新技术、新设备等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以提高设计人员的辨识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危害辨识

研究所开展辨识工作坚持“从基层来, 再回到基层去”的原则, 突出科研班组和生产班组不同的岗位危险特点, 以确保辨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科研班组辨识重点在试验 (实验室) 现场, 包括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是否齐全、试验审批程序、警戒区域设置等;生产班组由于主要与机械、设备打交道, 因此, 辨识重点在作业现场。

自开展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来, 研究所各班组积极发动员工, 结合工作实际从个人岗位做起, 查找人的不安全作业行为、设备的缺陷、制度管理上的漏洞以及环境中是否存在地面水、油等隐患, 从身边小事出发全面辨识岗位中的危害因素, 开展岗位、班组间互查,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最后由班组筛选出主要危害因素, 制定控制措施, 形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

各基层单位还成立了包括老专家、班组长、安全员以及技术人员在内的辨识小组, 对各班组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逐一进行审查、评定, 将同工种、同作业岗位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归类, 形成“岗位安全标准”。针对辨识出的危害有害因素及问题隐患, 制定整改措施, 落实责任人, 进行整改。

形成辨识成果

完成以上步骤后后, 由安全管理部门对“岗位安全标准”进行审核, 形成《岗位安全标准》初稿 (示例见表1) , 并在确保其符合“辨识基本准确, 管理要求及控制措施基本到位”要求后, 组织安全专家从安全、技术等方面进行评审, 修订完善, 最终形成包含车工、焊工、喷漆工、表面处理工、库管工、起重工、维修电工、管道工及供电研发系统岗位等在内的50余个标准的《岗位安全标准汇编》, 在研究所内颁布执行。

岗位危险辨识现场

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加强岗位安全标准培训

研究所将辨识成果《岗位安全标准》下发至各相关单位岗位, 并利用基层生产例会等, 开展标准、事故案例等培训学习, 以规范化的岗位行为、作业标准要求员工, 确保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

加强精细化管理开展图示化安全标准作业

研究所借鉴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作业的优点, 开展了图示化岗位安全标准工作, 通过更具操作性的可视化图片、表格等, 规范员工的作业标准, 消除因不良行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危害风险因素信息化管理提升监控力度

研究所结合自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综合管理”中的“安全环保管理”子模块中, 将“危险点辨识、分级审批管理”“危险作业审批”等业务纳入电子化流程, 并加强实时监控, 电子审批, 实现可追溯查询、闭环管理。

加强责任落实及安全标准实施情况考核

对于安全责任及岗位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考核, 主要由各基层单位实施内部自主考核, 以便更贴近、工作实际。各单位主要按照“岗位日查、班组周查、单位月查”的原则开展检查考核, 考核结果上报研究所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并在季度和年度考核中从“约束指标扣减分值”中体现, 直接与员工收益挂钩, 起到了较好约束员工遵守岗位安全标准的作用。

工作成效及发展方向

促进了全员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科研生产发展

安全管理需要各个部门、全员参与才能真正落实。研究所通过辨识活动的开展, 使员工将安全当作了自己的事, 全员管理的思想得到了深入推进, 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稳定发展。自2011年开展辨识工作以来, 研究所已连续3年实现了科研生产事故中“零重伤”目标。

提升了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通过开展危害辨识和岗位图示化安全标准作业, 培养了员工对比发现问题的能力, 使员工更加注意了细节和安全经验的积累, 新员工也能够按照图示化安全标准, 规范自身安全行为。同时, 使员工从安全知识、技能, 以及安全观念、态度等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夯实了管理基础。

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判断和控制

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 篇10

在今天, 电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都离不开电, 但是水火无情, 如果不注意变电的运行安全问题就会导致很多事故。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2001年5月24日, 某石化厂的变电所所长刘某, 在巡视高压配电室的时候, 巡视到二号进线主受柜的时候发现有一些灰尘在里面, 于是就找了一把扫把扫了起来, 结果导致了一场很严重的事故, 送到医院救治, 多处严重烧伤。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 变电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很严重, 因此对变电运行安全的管理、对于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变电运行的安全隐患都有哪些

1) 基本操作的隐患, 在变电运行的操作中, 设备很多, 操作过程复杂, 导致操作工人容易犯错误有地方有:无证上岗, 或者证件的考核并不养;没有按照每一项都去确认完成;对运行系统了解不够详细, 按照自己的想法就将设备开启, 对防止错误的设备没有按照要求;

2) 设备运行本身安全管理的隐患, 如果变电安全管理不够标准、不科学, 那么在实际交电中, 就会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 及时不安全的因素被发现了也不能第一时间被处理, 给将来发生大的问题埋下了隐患;一些应该执行的标准没被很好的执行;管理运行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3) 变电设备的故障隐患, 其一是在变电设备的基础组成部分有不合格零件有时候会被用到设备单子去的现象, 其二是设备用久了之后, 也会有老化的问题, 一些老化的设备没有及时被新的替换。

3 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

通过上诉的几点阐述,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就显得很重要了, 无论是从操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上, 设备故障上, 还是从管理人员本身的管理能力等几方面建立一个完整的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关于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

1) 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变电运行的操作工人无论从能力还是操作技术上都有所提升, 首先可以让有经验的老师傅以及专门的培训人员对这些造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工作经验的传导, 在变电所也可以实行老带新的工作方式, 使工作经验浅的操作人员通过与老操作人员的言传身教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对变电运行操作人员定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里包括安全意识、当出现问题如何有效的处理、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使事故产生的损失减少到最少等等此类的培训;2) 对于管理者一定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本单位的管理制度。第一, 可以实行责任到岗, 每一个变电站在每一个班次都设一个负责人也就是班长, 班长就是自己班次的第一安全责任人, 在工作的时间内对整个班次的安全运行负责, 还要建立本班次的基本设备安全维护。班长就是当班操作人员的第一指挥, 操作人员必须服从班长在工作上的安排, 管理人员只给班长方向, 具体的工作由班长去完成。第二, 执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可以将变电站现有的操作人员按照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将操作人员分成几个班次, 交接班的时候将自己班次有哪些问题还有需要下一个班次去解决的问题除了面对面的交待以为, 还要有书面的记录。第三, 班长应该清楚值班的调度员发出的哪些命令可以拒绝执行, 当接到这样的命令的时候班长可以对这样的命令拒绝执行并且形成书面材料交给调度员汇报给负责此命令的工程师;3) 对变电运行的设备故障加强管理。第一, 要加强零配件采买和验收人员的素质, 对于不合格的零配件一律拒收, 并建立严格的收货制度和收货标准, 把好设备故障的第一道入口。第二, 给操作人员一个详细的设备每日例行检查表, 对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记录, 不能有任何的漏项, 对设备例行检查敷衍了事的行为一定严肃处理, 如果在自己班次中有意外的事件, 在交接班时候必须交待清楚, 并有详细的记录;第三, 每个操作工人不但要实行每班次的检查, 还要对设备重点零配件进行周、月检查并保养。

4 变电运行安全的防范

俗语说的好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运用到变电安全中去就是说如果一个小小的安全隐患不被重视的话, 很可能酿成大的事故, 就像之前提到的一些例子一样。所以防患于未然给了变电安全的防范一个很好的诠释,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做到变电运行安全的防范。

1) 操作变电运行设备的人员要有很好的责任心, 在自己值班的过程中认真执行所要求的每一步, 并认真作好记录, 做好交接。变电站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 可以执行奖惩分明, 无论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有据可查, 让操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责任;2) 由于变电运行这个工作危险行还是很高的, 所以建立工作的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且在变电站工作还会有一些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那么建立一个突发意外事件处理流程也是必要的。这样一旦有一些突然发生的事情, 如果操作人员懂得如何处理, 那么久可以第一时间处理问题, 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甚至可以阻止大事件的发生。还可以定期做一些紧急事故演练, 这样操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一定可以提高, 对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是很有好处的, 也可以形成变电操作人员对工作有一定的自信心;3) 建立监督考查制度, 这样可以加强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 但是制度一定只是一个摆设, 让制度的每一项都能够在变电站很好的执行, 只有这样变电安全防范的工作才能在变电站很好的被执行, 确保安全。

5 结论

总而言之, 只有安全运行的工作在每一个变电工作站被严格的落实, 才能确保我们工作、生活、学习中所必须的电能被可靠的提供。这就要求变电运行操作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责任心, 在工作的过程中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很好的专业水平, 丰富的处理突发事情的经验,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同时管理者抓好细节, 使电网处于一个良好的供电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方法及解决措施[J].机械出版社, 2008.

[2]黄建军.浅谈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和故障维修[J].科技与发展, 2007.

停播事故的防范 篇11

【关键词】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事故防范;策略

0.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在从事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意识比较缺乏,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煤矿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检查的力度逐渐加强,对煤矿采矿生产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对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人的生命安全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煤矿采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仅会对采矿工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影响,还会阻碍煤矿行业的发展。

1.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煤矿采矿过程中,安全管理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煤矿采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煤矿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1.1煤矿的安全基础本身比较薄弱

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基础薄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我国的煤矿开采发展时间较早,在煤矿开采初期,各种技术以及设备能够满足开采所需,但是随着开采的范围逐渐扩大、开采的力度逐渐加强,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技术以及设備的要求更高,但是当前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技术以及设备的更新跟不上煤矿行业的发展,在开采过程中不能对各种煤矿安全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导致煤矿开采出现了安全问题。

1.2当前煤矿的开采加剧,增加了安全隐患

煤炭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找到了获得经济利益的途径,当前很多出现的煤矿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小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没有许可证,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很难保障。有的煤矿为了节约成本,开采的过程比较随意,安全系统的建设也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加上有的煤矿并没有相关的资质许可,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力度不够,不能及时预测危险,在煤矿开采过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3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的水平较低

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的技术是影响煤矿安全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煤矿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缺乏进行专业的安全管理的人员,当前很多煤矿中进行安全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对各种安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遇到突发事故时的处理经验不足,导致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出现很大问题。由于煤矿采矿安全管理涉及到多个行业,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而当前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不能满足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导致煤矿开采过程中频频出现安全事故。

2.加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防范的策略

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对于煤矿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对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有效的保护。当前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频发是煤矿行业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加强对煤矿采矿安全事故的防范是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2.1加强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

为了保障煤矿采矿安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消除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强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在生产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煤矿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要加强煤矿管理者以及具体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提高警惕。其次,在煤矿采矿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章程和规范,便于具体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从而进行安全生产,杜绝各种采矿安全事故的出现。

2.2加强对煤矿采矿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煤矿采矿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是煤矿采矿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事故出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煤矿采矿安全事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煤矿采矿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教育过程中,要对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转变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理论教育过程中给员工更多的实践机会,将各种技术安全知识进行细分,分解成为单个知识点,提高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对现场环境的驾驭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时,还应该要加强其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推行人本管理理念,促进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从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两个方面着手,提高煤矿采矿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2.3加强煤矿采矿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煤矿采矿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很多专业。对煤矿采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都应该要加强管理。为了给煤矿生产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必须要按照各种技术以及安全规范进行生产施工,并且要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对安全管理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增强员工之间的协调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控制制度,比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等。促进煤矿采矿生产的规范化发展。

2.4完善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在煤矿采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煤矿采矿安全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应该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各种法律法规的完善,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的应对体系进行完善,确保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在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瓦斯评价,对煤矿的环境进行评估,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事故的预测,在施工完成之后,要根据相应的规范进行施工验收评价,确保减少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结语

煤矿采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煤矿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煤矿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煤矿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煤矿采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因此要不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煤矿采矿安全事故的预防,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余艳.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7).

[2]李伟山.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J].河南科技,2013(03).

停播事故的防范 篇12

关键词:煤矿,通风管理,防范,通风事故

0 引言

煤矿通风事故的防范是煤矿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提升煤矿通风事故防范水平的过程中, 有效的提高煤矿通风管理质量将对促进煤矿通风事故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想对煤矿通风管理进行完善, 煤矿企业首先应当认识对煤矿通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煤矿通风管理工作,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1 煤矿通风管理的重要性

1.1 保障煤矿开采安全, 提升井下环境质量

众所周知, 安全问题是煤矿企业井下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一大首要问题, 充分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加强井下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进行煤炭开采工作的必要任务。煤矿通风管理措施的合理运用, 可以有效地对井下的瓦斯含量、粉尘浓度等进行调整, 让煤矿企业井下开采环境符合正常的呼吸需要, 瓦斯、粉尘等含量的减少, 降低了瓦斯、粉尘爆炸的可能性, 保证了煤矿企业的开采安全。同时, 充足的空气流入使得井下的呼吸环境更加顺畅, 提升了井下的环境质量。

1.2 加强通风系统维护, 完善通风系统不足

通风系统在进行长期的运转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定的故障与问题。这些故障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对通风系统的运转造成影响阻碍井下的通风供给。鉴于此, 在进行煤矿通风管理的过程中, 煤矿通风管理部门针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加强了对煤矿通风系统故障与问题的把握, 促进了通风系统的维护。同时, 由于井下开采工作的不断变化, 通风系统长期不进行升级就会出现与井下开采工作不适配的问题, 而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 会借助煤矿通风管理的职能, 对煤矿通风系统中的落后问题进行解决, 完善通风系统中的不足。

1.3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加强工作人员规范性

煤矿企业在进行人员管理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不足, 因此, 煤矿企业的人员在专业素质上经常会表现出一种工作能力欠缺的现象。煤矿通风管理部门为了有效的对煤矿企业的通风问题进行解决, 其对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有效的培养与管理,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 煤矿企业通风系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一些人为的操作与检修等, 为了大幅度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煤矿通风管理人员还对相关规章制度予以完善, 由此进一步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规范性。

2 煤矿通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有缺陷, 通风系统不合理

煤矿通风管理在煤矿企业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由于长期缺乏有效方法, 煤矿通风管理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通风系统中基础设施存在缺陷, 通风系统不合理。煤矿企业的通风系统是依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的, 就是说基础设施出现问题, 煤矿企业通风系统也会出现停滞。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在通风系统中的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不足, 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质量不足等问题时有发生, 导致通风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性, 难以对井下展开有序的通风工作。

2.2 工作环境复杂, 管理缺乏科学

煤矿开采工作是在地下进行, 因科技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 地下工作仍然难以达到地上工作的水平, 经常会因为缺乏对井下环境的了解, 造成井下安全事故的出现。煤矿通风系统也不例外, 由于对井下环境不熟悉, 通风系统工作环境过于复杂等原因, 导致通风管理工作难以在井下到位。同时, 煤矿通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也是造成煤矿通风管理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煤矿通风管理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通风管理制度不完善, 通风管理体系陈旧等方面。

2.3 人员素质偏低, 工作效率不高

煤矿通风管理过程中人员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煤矿一线的工作人员其自身工作素质偏低, 因此很难掌握煤矿开采工作的相关知识, 对煤矿通风系统的认识不够, 容易造成煤矿通风系统的操作问题, 并对煤矿通风系统造成破坏。 (2) 煤矿通风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煤矿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 煤矿通风管理人员对于煤矿企业通风系统认识不深入, 难以掌握全面的通风知识。同时, 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知识, 对于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难以进行高效的解决, 阻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煤矿重视不够, 资金投放受限

煤矿企业内部工作进行的是否顺利与煤矿企业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煤矿企业其工作的重心, 工作的关注点都在煤矿的开采工作上, 因此, 煤矿通风管理工作并没有受到煤矿企业的重视, 造成煤矿通风管理工作运行上的困难。同时, 煤矿企业在对煤矿通风管理进行资金投入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满足煤矿通风管理工作对于资金的需要, 造成煤矿通风管理部门在进行设备更新, 系统维护等方面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 影响煤矿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煤矿防范通风事故的有效策略

3.1 加大设备监管, 健全通风系统

鉴于设备是煤矿通风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 因此, 在今后的煤矿通风管理的过程中, 有关煤矿企业应重视通风设备的重要性, 加大对煤矿通风设备的监管力度, 针对设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维修。加大设备的管理, 对其中需要更新的设备进行处理, 保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 为了使通风系统运行正常, 有关煤矿通风管理部门还应就煤矿通风系统的设计问题进行研究, 完善煤矿通风系统设计上的不足, 发挥出煤矿通风管理的作用, 积极的促进煤矿通风系统的进步。

3.2 注重环境问题, 加大环境管理

由于煤矿企业常年在地下开采, 因此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不利于煤矿企业通风的顺利展开。因此, 在煤矿进行通风管理过程中, 有关煤矿企业通风管理人员应提高工作环境的管理。对自然工作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 针对工作过程中自然工作环境可能对采矿工作、煤矿通风等造成影响进行避免, 并制定出完善的处理方案, 促进煤矿通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提升人员素质, 强化安全意识

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是煤矿通风管理的工作任务之一, 有关煤矿通风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应组织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学习, 学习内容应涉及管理方法, 管理内容, 以及如何提升管理责任感等。同时, 还要对全体工作人员强化安全意识, 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4 结语

综上所述, 煤矿通风管理对于煤矿防范通风事故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的借助煤矿通风管理部门的作用, 积极的推进煤矿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胜利.薛岚华.浅谈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危险事件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 2012 (35) :27-28.

[2]王定兴.对煤矿通风安全控制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与发展, 2012 (7) :13-14.

上一篇:泡沫压裂液下一篇:旧建筑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