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的防范(共10篇)
风险的防范 篇1
工程总承包包括设计采购施工 (EPC) /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设计采购总承包、采购施工总承包等, 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之一。工程总承包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性质复杂、受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影响大等特点, 同时关系到国有资金投资、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等问题, 所以具有很大风险。本文从EPC项目案例入手, 对《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示范文本 (试行) 》 (以下简称“示范文本”) 、最新版FIDIC合同标准格式《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 (以下简称“黄皮书”) 和《设计采购施工 (EPC) /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 (以下简称“银皮书”) 进行比较, 详细分析工程总承包合同的风险, 阐述了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由于分析内容丰富, 现以连载方式刊登, 本期将刊登工程总承包合同的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第七部分, 敬请读者关注。
八、关于工程价款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工程价款是指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包括工程设计、施工、采购、竣工和缺陷修补的款额, 包括按照工程总承包约定做出的工程价款的调整。工程价款一般包括工程总价款、工程价款的支付、工程价款的调整三个部分内容。
工程价款是工程总承包合同的核心条款之一, 不仅关系到发包人的投资控制与投资效益, 而且直接关系到承包人的经济利益, 因此, 引起了发包人、承包人的高度关注。工程价款的支付是发包人的主要义务, 但由于工程总承包项目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内容多、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复杂及受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影响大的特点, 工程价款的总价款、结算、支付、调整等具有非常大的风险, 防范工程价款的风险是发包人、承包人特别是承包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工程价款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一是工程总价款、工程价款支付及工程价款调整的约定不明确的风险;二是工程价款责任范围约定不明确或约定不公平的风险;三是工程价款控制的约定不明确的风险;四是工程价款结算争议处理约定不明确或约定不科学的风险。
防范工程价款的风险, 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 关于工程价款确定的风险防范
首先, 应当明确约定工程总价款。在国内工程总承包中, 工程总承包工程如果是招标工程, 工程总价款应当依据招标文件、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发包人、承包人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如果是非招标工程, 工程总价款应当依据审定的工程预算 (或概算) 书由发包人、承包人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在黄皮书中, 工程总价款应为总额中标合同金额即中标函中所认可的工程施工、竣工和修补任何缺陷所需的费用。在银皮书中, 工程总价款是指总额合同价。
其次, 应当明确、具体约定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在国内工程总承包中, 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的约定, 主要包括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限及抵扣方式;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工程竣工价款的结算与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工程质量保证 (保修) 金的数额、预扣方式及时限。在黄皮书和银皮书中, 尽管两种文本对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约定有区别, 但都均包括预付款、期中付款、竣工价款及保留金的约定, 特别是对拟用于工程的生产设备和材料的付款规定了具体的条件。
第三, 应当明确约定工程价款调整的条件、方法、时限要求及金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在示范文本中, 对工程价款调整的约定不明确、具体, 且有照搬施工承包合同文本的内容。在黄皮书、银皮书中, 工程价款的调整, 主要有暂列金额、工程变更、工程索赔、法律改变四种方式, 对于工程成本改变是否作为工程价款调整的方式由发包人、承包人进行具体约定。
(二) 关于工程价款责任范围的风险防范
首先, 关于工程价款的充分性, 承包人应当对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款的正确性和充分性负责, 一是除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另有约定外, 工程价款包括了承包人根据工程总承包合同应承担的全部义务, 以及为正确地设计、实施和完成工程并修补任何缺陷所需的全部有关事项的费用;二是除因法律改变的调整外, 工程价款不因任何税费、关税和费用进行调整;三是在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设备材料表和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中列示的工程量仅作为招标投标参考之用, 工程价款不因与实际工程量之间的差异而进行调整;四是投标文件中列出的任何数量或价格数据仅用于投标文件中说明的用途, 工程价款不因这些价格的差异而进行调整。在示范文本中, 此方面的约定不明确;在黄皮书和银皮书中, 此方面均有约定, 但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
其次, 关于工程资金安排, 发包人保证能够按照工程总承包合同的约定支付工程价款是发包人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最主要的责任之一, 发包人是否有及时足额支付工程款的能力也是承包人的最大风险之一, 因此, 发包人的资金安排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作出明确约定, 一是约定在承包人提出要求的一定期限内, 发包人应提供工程款支付的合理证明;二是如果发包人拟对其资金安排做任何重要变更, 发包人应将详细的情况通知承包人。在黄皮书和银皮书中, 均有相同的上述要求, 但在示范文本中, 对此未作出要求。
第三, 关于工程价款支付的货币, 在国内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工程价款支付的货币是人民币, 如示范文本的规定;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应当明确规定工程价款支付的货币及汇率, 否则, 承包人应当对工程价款支付采用当地货币及汇率采用基准日期当天工程所在国中央银行确定汇率的风险负责, 如黄皮书、银皮书均是如此规定的。因此,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一是应当对工程价款支付的货币是一种货币还是几种货币作出明确约定;二是如果工程价款包括工程进度款、暂列金额及因法律改变的调整的工程价款增减采用当地货币的, 应当明确约定当地货币和外币的比例和款额, 以及计算付款采用的固定汇率;三是应当明确约定损害赔偿费用的支付货币和比例;四是承包人付给发包人的其他款应以发包人花费该款项实际用的货币作为支付货币。
第四, 关于生产设备和材料, 一是应当明确生产材料和设备的所有权, 对于生产材料和设备运至工程现场时, 在符合工程所在国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其所有权属于发包人;对于尚未运到工程现场的生产设备和材料, 如果是被暂停达到合同约定期限且承包人按照发包人的要求标明生产设备和材料为发包人的财产, 在符合工程所在国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其所有权也属于发包人。在示范文本中, 未对此作出约定;但在黄皮书和银皮书中, 对此均有相同的约定。二是应当明确尚未运到工程现场的生产设备和材料的期中付款条件。在银皮书中规定的条件包括:生产设备和材料在工程所在国并已按照发包人要求标明是发包人的财产;承包人已向发包人提交了保险证据和银行保函。在黄皮书中规定了更为复杂的条件, 且规定了期中付款可以达到80%以上。在示范文本中, 对此未约定。
第五, 关于暂列金额, 暂列金额是指这部分工程的价格只是以暂定价的形式列入合同价格, 而在实际发生时按照发生的情况确定其实际金额。暂列金额是工程价款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发包人、承包人特别是承包人防范工程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黄皮书、银皮书中均有明确规定, 属于国际工程承包的惯例, 但在示范文本中对此未作约定。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应当对暂列金额进行约定, 并明确以下内容:一是应当明确暂列金额的支付范围, 包括发包人指定分包的款项;工程变更款项;在工程总承包合同签订时难以确定的工作、供货或服务的款项等。二是应当明确计入工程价款的暂列金额的结算, 除了承包人已支付或应付的实际金额外, 还应包括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利润的金额。三是应当明确暂列金额的结算是以实际发生数额进行计算, 因此, 如发包人要求, 承包人应当提供报价单、发票、凭证以及账单或收据等证明。
第六, 关于法律改变, 法律改变是工程价款调整的原因之一, 无论在示范文本中, 还是在黄皮书、银皮书中均对此有规定,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一是明确法律改变的时间, 在国内工程总承包中一般是指合同签订后工程竣工验收前法律修改, 在国际工程承包中一般是指基准日期 (即递交投标书的截止日期前28天的日期) 后工程移交前。二是应当明确法律的范围, 包括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政策性文件等。三是应当明确法律改变的范围, 包括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现有法律的废除和修改。四是应当明确法律改变对合同价款调整的条件, 只有法律改变影响到承包人对合同义务的履行且导致费用的增减, 才对工程价款进行调整。五是应当明确法律改变对合同价款调整的程序, 应按照工程索赔程序进行。
第七, 关于成本改变, 成本改变是否是工程价款调整的原因之一要根据发包人、承包人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在示范文本中, 只是规定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调整涉及承包人成本增减的, 需要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在黄皮书中, 对成本改变的调整作出了具体详细规定。在银皮书中, 对成本改变的调整只是作出了原则规定, 具体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如果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规定工程价款不因成本因素的影响, 承包人对成本改变的风险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规定因成本改变对工程价款进行调整, 一是应当明确成本改变的范围, 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及其他成本;二是明确成本改变具体计算方法;三是明确因成本改变调整工程价款的程序。
第八, 关于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是工程价款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在示范文本中, 还是在黄皮书、银皮书中均对此有规定,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应当对工程变更的条件与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特别应当关注以下条款:承包人在接到发包人变更通知后的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未提交增加费用的估算, 视为该项变更不涉及工程价款调整, 发包人不再承担此项变更的任何费用的责任;发包人在下达的变更指令中, 未能确认承包人对此项变更提出的估算亦未提出异议, 自发包人接到此项书面建议报告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之日开始, 视为承包人提交的变更估算已被发包人批准。此类条款在示范文本中有约定, 但在黄皮书、银皮书中没有约定。
第九, 关于索赔, 索赔是工程价款变更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在示范文本中, 还是在黄皮书、银皮书中均对此有规定,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应当对索赔的条件、范围与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特别应当关注以下条款:在示范文本中, 发包人或承包人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30日内未向对方发出索赔通知, 对方不再承担任何责任;一方在收到对方送交的索赔资料后的30日内未与对方协商或未予答复或未向对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视为该项索赔已被认可。在黄皮书、银皮书中, 如果承包人未能在上述28天期限内发出索赔通知, 承包商无权获得追加付款, 而发包人应免除有关该索赔的全部责任;但对发包人的索赔, 只是要求发包人尽快提出索赔, 未对承包人的免责作出约定。
(三) 关于工程价款控制的风险防范
首先, 关于工程总价款, 工程总价款的控制的关键是工程设计, 而在工程总承包中, 工程设计是由承包人根据发包人的要求及项目资料进行的, 因此, 就发包人来说, 应当就工程提出全面、具体的要求包括工程的范围与内容、工程质量标准等, 提供工程现场地下、水文条件及环境方面的所有资料包括项目基础资料和项目障碍资料等;就承包人来说, 应当及时审查发包人的要求及提供的项目资料的准确性、充分性和完整性, 并且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发包人、承包人的各自责任。此外, 对于工程总承包合同签订时难以确定的金额, 应当列入“暂列金额”。
其次, 关于工程价款的支付, 一是发包人的资金安排, 在工程总承包中应当明确发包人的资金来源, 包括自筹资金和贷款比例, 贷款是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 (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 贷款还是商业银行贷款;对于延期付款项目, 还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发包人提供的担保, 包括工程所在国政府的主权担保、商业银行担保、银行备用信用证或银行远期信用证等。二是工程预付款, 预付比例一般为合同总价款的10%至30%, 作为承包人来说, 为了降低风险应当尽可能提高预付款的比例;对于预付款的支付条件、支付时间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约定;预付款的抵扣应当在工程进度款中抵扣, 具体抵扣方式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三是工程进度款, 应当明确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方式是按月结算与支付, 还是按付款计划表 (或分段) 结算与支付;工程进度款的结算与支付不仅包括工程进度款, 还应当包括工程价款的调整额、缺陷责任保修金暂扣与支付、预付款的扣减、工程变更价款的增减、索赔额的增减、尚未完成的修正费用或更换费用等;应当明确约定发包人收到承包人提交的工程进度款付款申请后审查并支付工程进度款的具体期限;对于拟用于工程的生产设备和材料的款项支付应当明确此款项支付条件及应当支付的比例等。四是工程竣工价款, 应当明确承包人向发包人提交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的时间、内容和份数;明确发包人收到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的期限, 应当特别明确发包人在接到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后的一定期限内未提出修改意见也未答复的, 视为发包人认可了该竣工结算资料为最终竣工结算资料;明确发包人在收到承包人提交的最终竣工结算资料后支付工程竣工价款的期限等。五是工程缺陷责任保修金, 工程缺陷责任保修金的比例一般为5%;在工程进度款支付时按照同比例暂扣;在工程竣工结算时支付全部工程缺陷责任保修金的一半给承包人, 剩余保修金在工程保修期结束时支付。六是支付的货币, 在国际工程承包中, 支付的货币直接关系到汇兑风险, 因此,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应当尽量采用硬货币或加大硬货币的采用比例, 少采用工程所在国家的软货币, 货币选择一般不超过三种货币, 并且应当明确每一种货币的相应比例;应当明确说明汇率。七是支付的方式,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应当明确采用账户转账方式支付工程价款;承包人的项目经理无权收取任何费用;对于第三方代支付的, 应当有三方的书面协议等。
第三, 关于工程价款的调整, 一是暂列金额,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应当将发包人指定分包、在合同履行期间价格特别不稳定的生产设备和材料、预期难以把握的费率或税率、预期可能出现意外情形的地下和水文条件等列入暂列金额。二是法律改变,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应当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政府规章、司法解释、规范性政策文件如政府有关部门的收费标准等的制定、修改或废除影响到工程价款增减的, 均属于法律改变。三是成本改变, 一般是指物价变动导致工程成本的改变。对于工期在1年以内的工程总承包项目, 发包人不同意因成本改变而调整工程价款, 承包人应当预测人工费、材料费等市场价格走势, 在工程总价款中考虑相应的风险金。对于工期在1年以上的工程总承包项目, 通常采用合理的价格调整方法, 按照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调价公式和约定的权威机构定期公布的市场价格指数, 对因物价变动导致承包人遭受的损失, 由发包人给予承包人调价补偿, 此时, 应特别注意市场价格指数的采用, 在国内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应当明确哪一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及信息来源;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应当明确发布价格指数的机构名称和资料来源。此外,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工程价款的调整是否以物价变动超过一定比例作为条件, 并且还应明确工程价款调整部分是否包括一定比例的原基数。四是工程变更和索赔,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应当明确提出因工程变更增加费用要求的具体期限及提出索赔的期限;应当明确发包人对因工程变更而增加费用及费用索赔的审查和批准的期限。
(四) 关于工程价款结算争议处理的风险防范
首先, 应当通过协商方式来解决工程价款结算争议。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应当明确, 如果发包人不同意或无法核实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结算资料中任何部分, 承包人应当按照发包人可能提出的合理要求提交补充资料, 并按双方可能商定的意见, 对竣工结算报告和资料进行修改, 双方达成一致, 结清竣工结算的款项。
其次, 发包人、承包人不能就竣工结算整体不能达成一致的, 应当就竣工结算中双方无异议的部分达成一致, 结清该部分款项。
第三, 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 发包人、承包人应当共同委托一家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竣工结算审核, 按审核结果, 结清竣工结算的款项。工程审计与工程审价是不同的,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对于发包人要求采取工程审计的做法应当慎之又慎。
第四, 因工程质量异议导致工程价款结算争议的处理。发包人对工程质量有异议, 已竣工验收或已竣工未验收但实际投入使用的工程, 其质量争议按该工程保修合同执行;已竣工未验收且未实际投入使用的工程以及停工、停建工程的质量争议, 应当就有争议部分的竣工结算暂缓办理, 双方可就有争议的工程委托有资质的检测鉴定机构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的解决方案执行, 其余部分的竣工结算依照工程总承包合同约定办理。
(未完待续)
平行志愿的风险防范 篇2
平行志愿最早始于江苏、湖南,2008年始,在高考改9的背景下,教育部明确表示将推广“平行志愿”录取方式,2009年全国已经有16个省市实行平行志愿,2011年实行完全平行或者在某些批次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已经达到24个。到底什么是平行志愿,它与传统志愿之间存在哪些差别,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是让很多考生和家长困惑的问题。
所P平行志愿,也就是改以往的“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即指考生在每一批次所选A、B、C、D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只有你达到这一批次的录取最低0制线,就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举例说明:(见表1)
对于同省考生A和考生B,考生志愿表如表1所示,到A该投档时,复旦大学已经投满,而同济大学还有一个招生计划未投满,那么,按照平行志愿的录取原则:分数优先、1循志愿。考生A将投档到同济大学,同时同济大学投满,考生B虽然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同济大学,但由于分数低于考生A也就只能再看其他志愿了。
不难看出,平行志愿原则的实行,更好保证了高分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大大,少“高分落榜”的现象。然而,一些考生在实行平行志愿后却没有深刻理解内涵,没有按其规律科学填报志愿,从而高考落榜,这说明平行志愿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防范的风险。
风险1
专业填报不合理不服从专业调剂
从前面E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假设考生A被投档到复旦大学,其他学校是不会等S复旦大学退档情况公布后再开始考生B的投档的。也就是说,平行志愿录取过程中存在一个时间差,一旦考生A被复旦大学退档,此时其后面的同济大学也可能投满,虽然考生A分数比考生B更高,但是也可能不被录取。要避免这个风险,就要防止专业填报不合理或者不服从专业调2造成的投档又退档情况。
辽宁理科考生赵弘毅,考分625,南开大学当年在辽宁理科录取分数为621,该生按照平行志愿原则投进南开大学,但该生报考专业为金融工程、工商管理类两个热门专业,并且不服从专业调2,而金融工程当年录取分数为643,工商管理类为636,于是该生因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调2而被退档,进入了k3 志愿行列。
该生的录取过程令人深思和3惜,如果他服从专业调2,就一定能够进入南开大学。而进入大学后,还有机会J 专业,因为目前高校对学生专业调整纷纷制定转专业、大类招生等政策,或者通过双辅修同样能够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温馨提示:
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如果不是对某类专业特别偏爱,尽量填写服从调剂,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如果看重专业,就不要一味追求名校。平行志愿实行后,虽然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但考生一旦投档又被退档,则将直接进入征询志愿行列。实行平行志愿后,进入征询志愿的高校往往不是考生所向往的,被录取的几率会大大减小,
特别提示:
1.是否“服从专业调2”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不清,4“空着不填”者,均视为“不服从专业调2”。
2.要充分考虑实行平行志愿后,高层次学校计划不能完成,也就是招不满的情况出现的几率会,少,k3 志愿的过程中一般没有更好的学校来选择,所以尽量要避免进入k3 志愿行列。
3.平行志愿的省份对于同一所高校而言,投档分差5小,如南开大学在某省的理科录取最高分与最低分在非平行志愿时相差60分左右,而实行平行志愿后,分差只有20分,由于生源更为集中,每一分都有很多学生,专业之间的分数差距将5小,因此同学们填报专业的难度加大。如填写不服从专业调2,被退档几率就会加大。
风险2
定位不准志愿全失
平行志愿实行后,高分考生更容易进入高层次学校,这就让分数在O制线左右的同学,少了进入更高层次学校的机会。那么中等成绩的考生在进行自我定位时就要充分考虑自身实力,在填报学校志愿时一定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对口高校。
溫馨提示:
1.在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确实应该大胆按照自己的想法将最喜欢的学校填写在前面,但也应该尽量选择1~2个分数比较低、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学校,拉开梯度。只有拉开梯度,才能增加自己的投档成功率进而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2.同学们要正确处理地域问题,还要正确对待本省院校和外地院校的关系。一般来讲,本省院校在本省招生计划多,离家近,生活方便,同学们比较愿意报考本地院校。不过本省院校招生计划虽多,但报考人数同样比较多,而且对于多数地区来讲,外地同类高校的数量要远远多余本地院校,选择上会更加丰富,更容易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风险3
高校提档比例高反而容易丧失录取机会
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很多高校或者省级招办都规定高校录取时的投档比例为100-105%,最高建议不要超过110%,但这同样意味着有部分考生可能因为投档未录取而被退档,进入等Sk 求志愿的考生行列,其中不乏一些报考名校的高分段学生。目前仍有个别高校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源在第一次投档即能够完成,于是按照较高比例提档,造成考生被学校退档后失去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机会。
某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理科考生王志阳,在高考23会上经过23后得到高校答复:“按照往年情况看,问题不大,欢迎报考。”从而坚定地填写了这所高校,王志阳考虑到,该校如果不提档,还有其他学校可以选择。而最终的结果是王志阳虽然被该校提档,但因录取额满,分数低而被退档,从而6失了被后面学校录取的机会。
王志阳的错误在于没有对高校的投档政策进行详细23,多数高校,尤其是一本招生学校目前在平行志愿省份均打出“服从专业调2,提档不退档”的承7,如果他选择的是这类学校也就不会被退档了。
审计风险的防范 篇3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内容
我国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 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 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相结合, 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 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可见, 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
固有风险 (InhereniRisk) 是指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情况下, 存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存在被审计单位, 与注册会计师无关, 注册会计师无法消除和控制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 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
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审计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
二、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l) 目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思想上对审计风险认识不足。内部管理不完善, 缺乏风险方面的管理, 在风险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2)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完善。‘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既没有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 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对以前出现的检查风险不进行及时总结, 对被审计单位不合法规的现象重视也不够。
3) 审计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偏低。目前, 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加上一些审计人员不太注意职业道德, 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导致检查风险增多。
4) 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活动的日趋复杂。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 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复杂。这些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审计的难度, 而且对传统意义上的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5) 审计方法跟不上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要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 即使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运用也还不熟练, 除了一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了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外, 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方法还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 至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原理和应用问题, 大都还处在朦胧之中。
6)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未能有效落实。由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大部分会汁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很不完善, 其措施仍停留在最基本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上, 还没有建立起从接受审计客户的委托到审计一报告的报出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l) 明确审计目的, 谨慎接受审计客户。接受客户委托并与之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或验资业务约定书时, 应详细了解客户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和财务状况, 初步估计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若认为该项业务风险较大, 则应拒绝接受。
2) 学习和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这种审计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适用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 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则不能采用。
3) 分析和促进完善审计客户的公司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后, 要进一步分析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品行及管理水平, 完善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 使管理层相互监督, 不能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粉饰财务报表。
4) 组织胜任的审计工作团队, 将最合适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审计项目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选择和运用一定的审计程序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一信息中存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 才能提出正确的审计意见以减少和降低检查风险。
5) 切实执行审计双重复核制度。当审讨一人员的现场审计工作结束后, 要实施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首先, 应由项目负责人进行一级审核称为详细复核, 再由部门经理进行二级审核称为一般复核, 最后, 由主任会计师或指定代理人 (所长或主任会计师) 进行三级审核称为重点复核, 注册会计师在签发审一计报告前, 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的基础上, 进行最后一项复核, 由有关负责人针对审计程序的执行或审计证据收集是否全面与充分适当进行。
6) 实施审计合伙人轮换制度或审计项目负责人轮换制度。通过审计合伙人轮换或审计项目负责人轮换, 避免主任会计师进行复核的思维定式, 逐步形成相互监督系统。
7) 强化执业责任, 提高生存意识。当前, 注册会计师事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我们必须要提高生存意识, 以《公司法》、《证券法》为依据, 规范执业行为, 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才能在行业之间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8)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积极推广职业保险。《注册会计师法》第28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 办理职业保险。”据悉, 目前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上海注册会计师协会分别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签署了《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协议书》, 并且坚持“投保自愿, 客观公正, 保护行业合法权益”的原则, 这一原则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刘彩萍, 黄季红.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1)
[2]、袁学锋.审计风险涵义分析[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2)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 篇4
摘 要 审计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产生而产生,有一定的风险。我们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审计 风险 防范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客体在财政财务的收支活动中存在重大检查风险和错报风险却未被审计人员发现而发表不适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称为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
1.客观性
采用抽样审计是现代审计方法的一个鲜明特征,即根据整体中的部分样本特征去推断整体的特征,但是总体的特征和样本的特征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出入,这种误差虽然可以控制却不能消除。因而,在审计活动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对审计人员不构成实质性威胁,或者并未产生严重后果而已。
2.普遍性
审计风险是通过预期的偏差和审计的最后结论表现出来的,审计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导致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因此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风险因素综合产生的。不同的审计风险在与之相应的审计活动中产生,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产生风险的因素在总体上有以下几种:重要的数字遗漏,内部控制执行力差,项目的虚假注释和错误评价,抽样技术局限性等。每一个具体风险都是有多种因素组成。
3.潜在性
若审计人员在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行为后没有形成不良后果、无需承担审计责任,则这种风险没有转化成实际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产生的风险,只有在错误形成后经过证实才可能体现出来。
4.偶然性
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纳了审计风险且又承担了审计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并非审计人员有意所为。
5.可控性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审计活动中固有的现象,如果审计人员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去降低、控制或者抑制审计风险,称为可控性。
三、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确保审计工作公正、客观的基础,即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有效避免审计风险的重要前提,执行好审计纪律,审计经费保障,实施审计回避制度,可最大限度地回避审计风险。
2.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防范审计风险发生的根本前提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对审计工作产生作用和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和审计步骤、审计方法、审计实施程序以及审计法律法规是不同的因素。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自觉接受审计,做到理解审计、支持审计。审计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工作要求高,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需要各级领导和部门的积极协助、配合。因此,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包括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尤其是新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内的单位和相关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财经法纪意识,充分认识审计监督的重要性,自觉接受审计,做到理解審计、支持审计。通过创造外部条件,使审计人员能够为实施审计判断重点、界定范围,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被审计的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该单位的业务流程、财务状况、管理制度、以前的法律诉讼情况和原因以及人员配备情况等,审计人员获取的财务信息能够反映出与被审计单位财务相关联的各种真实情况。
3.强化风险意识,转变观念
在人们对审计期望值不断的提高中,审计人员所具有的责任和承担的风险也随着增大,在有效避免审计风险和损失,高质量完成审计的任务的同时,降低审计成本。因而,在思想上、观念上审计人员要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冲破传统的审计思维束缚,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寻找到有效积极的措施和方法去抑制审计风险。
4.依法实施审计工作,严格审计程序
审计工作不能够按照主观臆断去自主评价和操作,必不可少地拥有一套完善、严格的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及相关审计业务规范去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实施查询账户和存款、封存资料和资产、扩大可以公布的审计结果的范围、特殊情况下直接审计等审计权限时,一是要分清问题性质,选择行使相应措施,二是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完备手续,三是要依法掌握尺度、范围和期限。
5.引入风险管理的模式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应该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和分析,并从分析结果出发,制定出一系列与被审计单位相符合的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让审计风险有效地抑制在一定范围内。
6.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作为最大限度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点,使大家的风险意识提高,并且积极配合必要的职务分工,能够有效防范和预防审计风险。第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有利于审计人员准确选用合理的审计依据,执行审计的操作规范,更加适当地执行审计处理和审计处罚。第二,明确划分审计人员职务,健全审计工作责任制。第三,在对审计人员的职务清楚划分后,要把各自的责任真正落实到位,对在审计工作中违反规定、玩忽职守的审计人员给予批评和处罚,并且要追究过错责任;对项目完成优秀、尽心尽责的审计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
参考文献:
[1]包汉良.审计浅议.江苏内部审计协会.2001.4.
风险的防范 篇5
九、关于工程变更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工程变更是指在不改变工程功能和规模的情况下, 发包人书面通知或书面批准的, 对发包人要求或工程所作的任何更改。
由于总承包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工程计价方法复杂等特征, 因此,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履行过程中, 工程变更往往不可避免。工程变更不仅关系到工程工期, 更是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 对于发包人来说, 进行工程变更是本着对工程有利角度去考虑, 但如果处理不当, 将会对整个工程投资控制产生重大影响, 从而带来工程投资失控等问题;对于承包人来说, 充分利用工程变更是有经验的承包人增收创利的良机, 但如果处理不当, 变更的价款得不到发包人的确认, 风险更大;况且, 在司法实践中, 工程变更是造成工程总承包合同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如何防范工程变更的风险, 是发包人、承包人均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工程变更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一是工程变更的标准约定不明确的风险;二是工程变更的责任范围约定不清的风险;三是工程变更控制约定不明确的风险;四是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不明确或不公正的风险。
防范工程变更风险, 应当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 关于工程变更标准的风险防范
首先, 工程变更必须要经过发包人的批准或同意, 未经发包人批准或同意的工程更改, 不属于工程变更。
其次, 工程的性质与规模的改变如扩大或缩小初步设计批准的生产路线和规模、扩大或缩小合同约定的生产路线和规模、扩大初步设计批准的建筑规模、改变初步设计批准的使用功能、扩大合同约定的建设规模、改变合同约定的使用功能等, 不属于工程变更。在FIDIC条款中, 工程变更不应包括准备交他人进行的任何工作的删减, 但对于一些小的或附带工作采取计日工作方式, 属于工程变更的内容。应当特别注意:对于为满足现行法律及规范要求的更改、履行合同的必要工作、工程设计深化、招投标文件中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的差异、合格承包商在投标时能预见的标准提高或增加设备等, 是否属于工程变更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进行具体约定。
最后, 承包人对自身的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竣工后试验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正、调整和完善不属于工程变更;承包人对于因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实际进度明显落后于批准的项目进度计划的赶工不属于工程变更。
(二) 关于工程变更责任范围的风险防范
首先, 工程变更必须经过发包人的批准, 未经发包人批准不得进行任何工程变更, 因此, 发包人应当对工程变更承担关键和主要责任。
其次, 承包人应当遵守并执行每一项工程变更, 承包人在没有取得发包人批准的情况下, 不得进行任何工程变更。
第三, 工程变更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发包人直接发布工程变更指令进行工程变更, 在这种情形下, 承包人如认为难以取得变更所需的货物、变更将降低工程的安全性或适用性或对工程进度产生不利影响时, 应当迅速向发包人发出通知, 发包人应当作出取消、确认或改变原指示;第二种是发包人在工程变更之前要求承包人提交建议书, 承包人应当提出能否进行工程变更的理由和依据;第三种是承包人可以随时向发包人提交工程变更的书面建议, 但此建议的内容应当是:将加快竣工、降低发包人的工程施工或维护或运行费用、提高发包人的竣工工程的效率或价值或为发包人带来其他利益。在上述三种情形下, 尽管工程变更需要经过发包人批准, 但承包人仍应当履行上述相应的责任。
第四,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的范围。在示范文本中, 工程变更的范围包括设计变更如生产工艺流程的调整, 对平面布置、竖面布置、局部使用功能的调整, 对配套工程系统的工艺调整、使用功能调整, 对区域内基准控制点、基准标高和基准线的调整, 对设备、材料、部件的性能、规格和数量的调整, 因执行基准日期后新颁布的法律、标准、规范引起的变更, 其他超出合同约定的设计事项, 上述变更所需的附加工作;采购变更如承包人已按合同约定的程序与相关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或已开始加工制造、供货、运输等后发包人通知承包人选择另一家供货商, 因执行基准日期后新颁布的法律、标准、规范引起的变更, 发包人要求改变检查、检验、检测、试验的地点和增加的附加试验, 发包人要求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竣工后试验物资的采购数量, 上述变更所需的附加工作;施工变更如由于设计变更造成施工方法改变、设备、材料、部件、人工和工程量的增减, 发包人要求增加的附加试验、改变试验地点, 新增加的施工障碍处理, 发包人对竣工试验经验收或视为合格的项目通知重新进行竣工试验, 因执行基准日期后新颁布的法律、标准、规范引起的变更, 现场其他签证, 上述变更所需的附件工作;因执行发包人的赶工指令导致的变更;调减受暂停影响部分工程的变更;其他变更。
在黄皮书、银皮书中, 对发包人发出对不可预见物质条件的处理指令, 在黄皮书中规定可能构成变更, 在银皮书中未规定;基准日期后执行新技术标准和法规构成变更;发包人改变进行规定试验的位置或细节, 或指示承包人进行附加试验, 构成变更;暂停超出一定期限删减部分项目构成变更;由于承包人以外的原因导致修补缺陷费用的产生, 构成变更等。
(三) 关于工程变更控制的风险防范
首先,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应采用书面形式, 包括书面变更通知单、现场签证单等。承包人不应当接受除书面形式以外的其他任何形式的工程变更的指令。
其次,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的时限是在工程总承包合同生效后至工程竣工验收前的任何时间。在合同生效前或竣工验收后的更改不属于工程变更。
第三,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的程序, 一是发包人的变更通知应采用书面形式;二是承包人在接到通知后的合同约定期限内向发包人提交书面建议报告, 包括可以接受工程变更或不接受工程变更的理由和依据、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和工期的影响等;三是发包人在接到承包人的书面建议报告后在合同约定期限内作出批准、撤销、改变或提出进一步要求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承包人。
第四, 如果工程变更涉及费用增加的估算和竣工日期的延长, 承包人必须在书面建议报告中就此提出要求, 否则, 视为工程变更不涉及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竣工日期的延长。另外, 承包人在等待发包人回复的时间内, 不得停止或延误任何工作。
第五, 发包人应当在下达的变更指令中未能确认对此项变更提出的估算或竣工日期延长亦未提出异议的, 在合同约定期限内视为发包人已经批准承包人提出的变更估算和工期延长。
(四) 关于工程变更价款确定的风险防范
首先,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引起的工程造价限额是否有要求, 即是否将超过一定限额的工程变更作为合同价款调整的前提条件。在FIDIC条款中, 没有此约定, 但在国内工程承包合同中, 一些业主要求增加此内容, 此限额的确定尽量合理和科学, 以防范风险。
其次,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方法, 合同中已有相应人工、机具、工程量等单价 (含取费) 的, 按合同中已有的相应人工、机具、工程量等单价 (含取费) 确定变更价款;合同中无相应人工、机具、工程量等单价 (含取费) 的, 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确定变更价款;合同中无相应人工、机具、工程量等单价 (含取费) 的, 亦无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的, 双方协商确定变更价款, 也可以约定采用的定额和采用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时的造价信息公布的价格。
第三,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中的增加与减少采用相同的工程变更价款确定方法。
第四, 应当明确人工、机具、工程量等单价是否包括设计服务费、采购服务费、总包管理服务费、合理利润等, 是综合单价还是单项价格。
第五, 应当明确承包人提出的优化建议被发包人批准, 承包人实施后所节省的费用, 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利益分享比例。
十、关于工程索赔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工程索赔是指在工程总承包合同履行中, 合同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妨碍了本方履行合同义务或发生合同中规定的风险事件而致使本方遭受损失时, 要求对方给予赔偿或补偿的权利。工程索赔是双向的, 发包人和承包人都可能提出索赔要求, 一般情况下, 承包人对发包人提出的赔偿或补偿要求, 称之为“索赔”;而发包人对承包人提出的赔偿或补偿要求, 称之为“反索赔”。工程索赔包括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工期索赔是指对承包人工程工期的延长或对发包人缺陷通知期限的延长, 费用索赔是指发包人或承包人要求对方补偿费用损失。
总承包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大、工期长、技术性强等特点, 在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因素影响下, 在工程总承包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 工程索赔实际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对工程总承包风险责任进行再分配, 对于发包人、承包人特别是对于承包人来说, 工程索赔是减少风险损失的有效途径, 是维护合同权益的重要手段, 是经营管理水平高的综合体现。
工程索赔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一是工程索赔的依据约定不明确风险;二是工程索赔的责任范围不明晰的风险;三是工程索赔的控制约定不明确的风险;四是工程索赔的工期和费用确定不明确的风险。
防范工程索赔的风险, 应当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 关于工程索赔依据的风险防范
工程索赔成功的关键是工程索赔依据是否明确、全面, 一方面由于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对工程索赔的依据作出了明确约定, 发包人、承包人对工程索赔的争议不容易产生;但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总承包的风险因素较多, 难以在合同中对工程索赔的依据一一列举, 因此,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对工程索赔的依据应当采取明确列举与概括定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约定。
明确列举方式是指索赔涉及的内容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能够找到依据, 发包人或承包人可以据此提出索赔要求。概括定义方式是指索赔涉及的内容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没有专门的文字表述, 但可以从工程总承包合同规定的风险和责任中分析得出发包人或承包人可以提出索赔要求。
在示范文本、黄皮书、银皮书中, 对工程索赔依据的约定均采用了以上方式, 但黄皮书、银皮书的约定更具体、明确。为了便于工程索赔, 加大工程索赔的成功率, 应当尽可能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对工程索赔的依据进行明确列举。
(二) 关于工程索赔责任范围的风险防范
首先, 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发包人承担责任的范围, 发包人未能履行的职责、责任和义务, 承包人有权提出工程索赔情形。
在示范文本中, 主要包括:一是发包人承担责任的风险事件, 包括:政府相关设计审查部门批准时间较合同约定时间延长的;因不可抗力造成施工开工日期延误的;质检、消防、环保部门对工程物资的检查造成工期延误、费用增加等。二是发包人未履行合同义务应当承担的责任, 包括违反保密义务给承包人造成损失的;违反安全保证义务造成承包人损失和损害的;未按合同约定提供项目基础资料和现场障碍资料等相关资料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损失的;未按合同约定支付预付款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损失的;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安排设计阶段审查会议造成工期延误和费用损失的;承包人纠正坐标资料中的错误造成工期延误和费用损失的;发包人对工程物资未按时参检经重检, 如合格, 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的;发包人对施工质量 (包括隐蔽工程) 重检, 如合格, 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的;因发包人原因违反安全规定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因发包人原因未能通过竣工试验或延误竣工试验等。三是发包人原因妨碍了承包人履行义务, 包括: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程暂停导致承包人费用增加或关键路径工期延误的;因发包人采购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因发包人原因未能提供进场条件导致承包人不能按时开工的;因发包人代表和 (或) 监理人指令失误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因发包人要求对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延期造成的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等。
在黄皮书、银皮书中, 关于承包人有权提出索赔的情形主要有:对有经验的承包人难以发现的发包人要求中的错误, 在黄皮书中承包人有权提出索赔, 但在银皮书中则没有此规定;由于发包人原因未能及时给予承包人现场进入和占用的权利造成延误和费用增加;对有经验的承包人不能合理发现基准坐标资料中的错误, 在黄皮书中承包人有权提出索赔, 但在银皮书中则没有此规定;对不可预见的物质条件, 在黄皮书中承包人有权提出索赔, 但在银皮书中则明确规定不允许索赔;由于现场发现化石、文物等导致承包人延误或费用增加;由于服从发包人试验指示或发包人负责的其他原因导致延误或费用增加;对于竣工时间延长的工期索赔, 黄皮书规定了五种原因, 而银皮书只规定了其中三种原因;由于发包人原因暂时停工导致承包人延误或费用增加;对于发包人接受和 (或) 使用部分工程导致承包人费用增加, 黄皮书中承包人有权提出费用索赔要求, 但银皮书中未规定;发包人对竣工试验的拖延造成延误或费用增加;由于发包人对竣工后试验拖延造成承包人费用增加;发包人拖延承包人对未通过竣工后试验原因调查、修正导致承包人费用增加的;因法律改变导致承包人延误或费用增加;因不可抗力导致延误或费用增加等。
其次, 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承包人承担责任范围, 承包人未能履行的职责、责任和义务, 发包人有权提出工程索赔的情形。
在示范文中, 主要包括:违反保密义务给发包人造成损失的;未能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深度要求提交设计文件造成损失或关键路径延误的;因承包人原因不能按时开工的;因承包人原因造成竣工日期延误的;承包人未按合同约定时间对发包人提供的资料提出进一步要求造成损失或工期延误的;承包人未按合同约定对基准坐标资料进行实测复验并纠正错误的导致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的;因承包人设计原因造成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的;因承包人原因造成设计缺陷导致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的;因承包人采购原因导致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加工制造的工程物资未经发包人现场检验已覆盖、包装或运抵启运地点造成的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发包人对工程物资未按时参检经重检, 如不合格, 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的;因承包人未能按时提交临时占地、临时用水、临时用电资料或办理审批手续;承包人未按合同约定进行施工试验和检测;承包人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发包人对施工质量 (包括隐蔽工程) 重检, 如不合格, 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的;因承包人原因违反安全规定导致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的;因承包人的原因造成竣工试验未能通过或延误等。
在黄皮书、银皮书中, 关于发包人有权提出索赔的情形主要有:承包人未履行避免干扰的义务造成发包人承担损害赔偿费、损失和开支 (包括法律费用和开支) ;承包人未履行货物运输的义务造成发包人承担损害赔偿费、损失和开支 (包括法律费用和开支) ;承包人未履行支付电、水和燃气应付金额义务的;承包人未履行支付使用发包人设备的应付金额义务的;发包人对生产设备、材料、设计或工艺拒收或再次试验使发包人增加了费用;承包人未能遵守发包人的生产设备、材料更换或修补工作的指示导致发包人费用的增加;由于承包人原因赶工导致发包人增加费用;由于承包人原因导致工期延误向发包人支付误期损害赔偿费;未能通过竣工试验减少合同价格;由于某项缺陷导致工程或主要生产设备不能按原定目的使用, 发包人有权提出缺陷通知期限延长的索赔;承包人未能修补缺陷导致发包人费用增加;由于承包人原因导致竣工后试验未通过和重新试验造成发包人费用增加等。
(三) 关于工程索赔控制的风险防范
首先, 工程索赔应当采取单项索赔方式即一事一索赔的方式, 按每一件索赔事件发生后, 报送索赔通知书, 编报索赔报告, 应当单项解决。
其次, 应当明确工程索赔提出的期限, 从知道或应当知道索赔事件发生之日起计算, 工程索赔的提出应当采取书面索赔通知形式。超过此期限, 无权提出索赔。
第三, 应当明确索赔通知发出后的一定期限内提供书面的包括说明索赔事件的正当理由、条款依据、有效可证实的证据 (包括同期记录) 和索赔估算等详细的索赔资料。
第四, 应当明确接受索赔报告的一方应当给予答复 (包括同意、不同意或作出原则回应但应进一步提供资料) 的期限, 以及接受索赔报告一方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索赔的期限。
第五, 应当明确当索赔事件持续影响时提出索赔一方应当连续提交报告的期限及送交最终索赔报告和资料的期限。
第六, 承包人对发包人的索赔, 可以得到竣工时间的延长和 (或) 追加付款;发包人对承包人的索赔, 可以得到承包人支付的金额和 (或) 缺陷通知期限的延长期。索赔款项应当与工程进度款同期支付或扣减。
(四) 关于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确定的风险防范
首先, 应当明确工程索赔事件与工期索赔、费用索赔之间的关系。
其次, 关于工期索赔, 通常包括时间的延长和经济损失的补偿两个方面。时间延长应当依据工程总承包合同规定的总工期、进度计划以及发包人、承包人共同认可的对工期修改文件、调整计划和受干扰后实际工程进度记录, 采取分析法进行确定;对经济损失的补偿即延期管理费的计算, 可以约定“据实计算”或约定延期管理费的比例。
第三, 关于费用索赔, 以补偿实际损失为原则, 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个方面, 具体包括:直接费如工费、料费、机械折旧费或机械闲置费;管理费;赶工费;额外发生的工、料、机费;资金回收;利息;整理索赔时发生的费用等。费用索赔是否包括预期利润需要根据索赔事件的具体情况确定。
(未完待续)
风险的防范 篇6
工程分包是相对于工程总承包而言的, 是指承包人将总承包工程中设计、采购、施工等的一项或若干项的具体实施工作交给其他单位, 通过另一种合同关系在自己的管理下由其他单位实施的行为。
按照不同的标准, 工程分包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工程分包的内容, 工程分包可以分为设计分包、施工分包、材料供应分包、设备供应分包等需, 其中施工分包又可分为专业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按照工程分包是否需要经过发包人指定, 工程分包分为发包人指定分包、承包人自愿分包。
工程分包是工程建设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 是加快工程进度和提供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 是转移和减少承包人风险的重要举措。工程分包集中众多承包人的优势和特点, 全力为工程建设服务, 有利于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的提高;专业的分包队伍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通过工程分包, 由承包人和分包人共担风险, 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分包工程是总承包工程的一部分, 分包工程的质量、进度直接影响着总承包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一旦分包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势必就会影响总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给工程总承包带来风险。因此,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具体约定工程分包的内容是防范工程总承包中工程分包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工程分包的风险, 主要有:一是工程分包的权限约定不明确的风险;二是工程分包的范围与内容约定不清的风险;三是工程分包人的要求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风险;四是工程分包中发包人与承包人的权利与义务约定不明确的风险;五是工程分包的责任约定不清的风险。
防范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工程分包的风险, 应当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 关于工程分包的权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 必须经过建设单位认可。因此, 国内工程分包是需要经过发包人批准的, 可以在工程总承包合同直接约定分包, 也可以在工程实施阶段报发包人批准, 示范文本也是如此规定的。在黄皮书中, 承包人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或总承包合同中已指明的分包商进行分包时, 无需取得发包人同意;对其他建议的分包商, 应取得发包人的事先同意。在银皮书中, 承包人有权自行选择分包商, 无需事先经发包人同意。
关于指定分包人, 指定分包人是指发包人指示承包人雇佣的分包人。指定分包是国际惯例, 在黄皮书、银皮书中均有明确规定, 但在我国的法律及示范文本中未对此作出规定。在工程总承包实施过程中, 发包人指定分包的方式包括发包人独立招标方式、与承包人联合招标方式、发包人独立直接发包或与承包人共同直接发包方式等。
关于劳务分包, 劳务分包是指承包人将工程施工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劳务承包资质的其他施工企业的行为, 承包人有权自行委托劳务分包人, 无需经过发包人同意或批准。
(二) 关于工程分包的范围与内容
首先, 承包人不得将整个工程分包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了此内容, 在示范文本、黄皮书、银皮书中也均明确了此内容。
其次, 工程中主体工作、关键性工作不得分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施工总承包的,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我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中标人按照合同约定或经招标人同意, 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完成。以上规定具有中国特色, 在黄皮书、银皮书中对此作出规定。
第三, 发包人指定分包的工程范围与内容只限于列入总承包合同中暂估价的内容。“暂估价”是指工程总承包在招标或直接发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暂时估定的工程、货物、服务的金额。
第四, 劳务分包的范围与内容仅限于工程中的劳务包括计件或计时的施工劳务作业。
(三) 关于工程分包人的要求
首先, 工程分包人的资质、资格要求。在国内工程总承包中, 国家有关法律和示范文本中, 对施工分包, 均要求施工承包人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包括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施工资质或劳务资质。对设备供应分包, 国家规定设备供应单位需要相应资质或资格证书的, 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资格证书。
其次, 工程分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第三, 对工程分包人的具体要求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约定, 如潜在分包商和供货商范围是否应当事先经过发包人批准等。
(四) 关于工程分包中发包人与承包人的权利与义务
首先, 发包人对于承包人提出的分包事项的申请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予以批准或提出意见。
其次, 承包人应当履行相应的通知义务。在黄皮书中, 承包人应至少提前28天将各分包商承担工作的拟定开工日期和该工作在现场的拟定开工日期通知工程师。在银皮书中, 除以上内容外, 通知内容还包括拟雇用的分包商, 并附包括其相关经验的详细资料。在示范文本中, 对此未进行规定。
第三, 在指定分包中, 承包人应当对指定分包人拥有一定否决权。黄皮书、银皮书中均规定:如果承包商对指定的分包商尽快向雇主发出通知, 提出合理的反对意见, 并附有详细的依据资料, 承包商不应有任何雇用的义务。在示范文本中, 没有对此进行规定, 但在国内工程总承包实际操作中, 承包人在发包人指定分包时往往没有参与权, 上述国际惯例值得借鉴。
第四,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应当明确发包人参与工程分包人确定的范围、内容、阶段、权限及程序等内容, 具体包括:发包人对工程分包有监督权和批准权;对分包工程款的支付, 发包人有权监督承包人向指定分包人支付相应款项及代为支付的条件, 除此以外, 发包人未经承包人同意, 发包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分包人支付任何款项;对分包人在质量、HSE、工期等方面对工程目标产生重大影响时, 发包人有权要求承包人终止该分包合同并清理出场等。
(五) 关于工程分包的责任
首先, 承包人对分包人的行为向发包人负责, 承包人和分包人就分包工作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这在我国有关法律及示范文本中, 均如此规定的。黄皮书、银皮书中均规定:承包商应对任何分包商、其代理人或雇员的行为或违约, 如同承包商自己的行为或违约一样地负责。
其次, 对发包人指定分包包括指定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直接指定分包人分包专业工程等造成工程质量缺陷, 应当承担过错责任。如果承包人有过错的, 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第三, 在发包人指定分包的工程分包合同中, 应当明确约定:在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相应管理及配合、协调、服务义务情形下, 发包人指定分包单位应当保证免除承包人因其未全面履行合同所引起的承包人应向发包人承担的责任, 并且还应当约定由于发包人指定分包人未全面履行其义务导致承包人损失的, 发包人指定分包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企业涉税风险的防范 篇7
一、企业涉税风险的主要类型
1.对国家税收政策理解不深刻或者偏差导致的涉税风险。我国税收政策既要规范企业纳税行为, 又要利用税收去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因此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及经济体制问题的不断增加, 我国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也呈现动态变化趋势,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税收政策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调整。这给企业的税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一旦企业没有及时正确的更新税收政策, 将会使原本合法的行为变成不合法的行为, 导致税收风险的增加。此税收风险形成也与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和不深刻有关。这种情况会导致将税收筹划误以为是少纳税, 甚至有的企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操纵筹划基数, 导致了偷税行为的发生, 使企业陷于税务机关处罚的危机和风险。
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税务风险。财务工作是开展税务工作的基础, 如果会计核算和财务工作出现纰漏, 那么必然导致税务申报出现失误, 因此税务工作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准确、系统、全面的会计信息。但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因其业务能力有限、缺乏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并缺少必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整体水平偏低。这些极有可能导致企业重复纳税或者漏税的现象发生。此外, 有些企业还存在内部控制不协调和财务流程不顺畅, 导致无法及时发现重要的、关键的风险点, 也失去了改进和纠正问题的最佳时间, 使企业细小的税务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逐渐积累形成大问题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3.缺乏对政策的运用能力导致的税务风险。涉税风险不仅涉及到少纳税的风险, 其中还包括企业不能很好的借助于税收政策去减少企业税负风险的发生。许多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认识不全面, 理解有偏差, 使这些优惠政策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例如对环保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不充分, 导致虽然利用了再生资源, 但利用比例远没有达到优惠政策规定。甚至有些企业因受税收筹划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限制, 往往忽略了税收优惠的范围。如企业合并及成立分公司均涉及到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 如果企业没有综合运用、正确分析这些税收优惠政策, 可能导致浪费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不正确使用某个优惠政策, 最终事倍功半。
二、充分认识加强对涉税风险有效防范的必要性
企业的涉税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如想长期稳定发展, 就必须高度重视涉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和理解涉税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全力以赴减少和避免涉税风险的发生, 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控制涉税风险的发生。企业需要不断学习提升思想意识, 充分认识到有效防范涉税风险的必要性和关键性, 并通过采取正确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控制涉税风险的发生。
1.加强对涉税风险防范的认识, 重视企业纳税工作, 提升企业纳税意识。企业涉税风险的有效控制要求企业要具有正确纳税观念, 只有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均充分认识到涉税风险, 及其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才能加强对企业内部涉税风险的控制。就财务方面而言, 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点, 预见到企业财务问题可能导致的涉税风险, 正确审视和处理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努力避开风险;就经营方面而言, 企业要注意交易对象是否遵纪守法、可靠性和信誉度是否存在问题, 消除不必要的和潜在的风险。与此同时, 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应该加强对税务法和税务相关政策的学习, 认真严肃执行国家税务法律法规, 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者应该时刻关注企业纳税情况, 增强对税务工作的重视程度, 提高对企业涉税风险的认识。财务人员更应及时向决策者汇报重要的纳税进展, 并将企业税务统筹规划提交给企业管理者, 让其全面了解企业目前的税收工作。
2.加强对企业内部业务人员的培训, 提升应对涉税风险的处理能力。企业要定期关注内部风险控制的评价报告, 正确分析和判断企业目前涉税风险的概率情况, 整个控制评价过程财务人员要发挥其主导作用, 提高财务部门对整个涉税风险控制的执行力度和认识程度, 有利于后期财务部门对涉税风险问题的鉴别和认识能力, 也有助于做好税收统筹规划方案。另外, 企业还应时刻关注同行业的涉税风险案例, 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因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均为税收工作中的主体, 从法律角度出发, 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 不要依存于个人关系去解决纳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应该与税务机关建立起相互合作的共赢关系。这样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新税收政策及其调整部分的具体内容。加强涉税事宜的协调和沟通, 如税收计划的安排, 相关纳税事宜的处理方法等, 这样能正确把握税务政策, 也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4.防范涉税风险,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涉税风险的防范, 有效的规范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增加了企业对财务部门监管和控制能力, 使企业对涉税风险的预测有了基础了解, 更加深入的体会到税务工作对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提高了企业管理层和财务对税务法的认识, 也养成了时刻关注税务法及相关法规的变化动态的习惯, 根据税务风险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降低因税务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 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健康发展积聚了力量。
企业筹资的风险防范 篇8
筹资对于一个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是企业投资经营的起点。负债经营能给公司的所有者带来收益上的好处, 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 负债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负债经营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负债经营能给所有者带来“杠杆效应”;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但是筹资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 筹资决策除规划资主需要数量, 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 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 并提出现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下面我们即有针对性地来讨论对这种筹资的优点及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 负债经营风险的总体防范与控制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 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杠杆。所以, 首先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但是, 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 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 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 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1.1 要有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 企业毫无准备, 一筹莫展, 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 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即正确承认风险, 科学估测风险, 预防发生风险, 有效应付风险。首先要明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要勇于承担和面对风险, 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
1.2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 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 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 经营不善, 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 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 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 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 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 尽力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销率, 降低应收账款, 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 谨慎负债。
1.3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 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根据利率走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
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 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少筹资, 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 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降低负债利息率。
2 筹资风险的阶段性控制
2.1 事前控制
首先, 应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与计划, 作好各种预算工作。在对外部资金的选择上应从具体的投资项目出发, 运用销售增长百分比法确定外部筹资需求。可以从以往的经验出发, 确定外部资金需求规模;也可以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使各项数据直观准确, 量化资金数额, 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复杂, 需要有较高的分析技能, 因而, 应在筹资决策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运用。准确的财务预算对于防范和规避企业的筹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根据短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中长期的企业发展规划, 预测出自己对资金的需求, 提前做好财务预算工作, 安排企业的融资计划, 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
2.2 事中控制
在风险的事中控制中应重点强调资金的使用效率, 增强企业使用资金的责任感,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筹资风险, 提高收益, 这是彻底摆脱债务负担的关键。我国大部分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资金使用效率的意识, 缺少资金靠借贷, 资金投入较少考虑投资回报、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回收期的长短, 以至于企业越借越多, 自身造血功能越来越差。因此, 企业应加强资金使用意识, 把资金管理作为重点, 确保投资效益, 实现资金结构优化, 减少企业收不抵支的可能性和破产风险。要加强对流动资金的动态管理, 主要包括:
2.2.1 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 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
现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现金持有量过少而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支出, 企业就会因资金短缺发生筹资风险;反之, 企业持有的现金越多, 企业的支付能力就越强。但是现金是收益能力和增值能力较低的资产, 如果企业持有过多的现金, 必然失去了用这部分现金投资的机会, 造成资金的机会成本过大, 从而降低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利润率。因此, 企业必须合理预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需求和支付情况, 确定合理的现金储备。
2.2.2 加强存货管理, 提高存货周转率。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弱的资产, 如果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比重过大, 就会使速动比率很低, 从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变现能力, 因此要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生产经营流程, 使企业存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2.2.3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加快货币资金回笼。
应收账款是被债务人无偿占用的企业资产。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不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 还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无法收回而形成坏账损失。因此, 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通过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等措施, 积极组织催收, 减少在应收账款方面的资金占用, 加快货币资金回笼。
2.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在于对本次筹资过程的分析上, 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投资的需要, 而投资又是为了获得利润。在一个整体的过程结束后, 企业必然要对本次筹资运作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各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各种财务比率, 重点应放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上。从一般意义上讲, 回顾过去, 总结经验, 是为了指导今后的工作, 企业的筹资活动也不例外。
摘要: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 投资项目若不能达到预期效益, 从而影响企业获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 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本文论述了筹资该企业带来的利益和风险, 提出预防和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筹资,筹资防范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宿春礼, 殷小龙.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9种财务管理方法.光明日报出版社.
[2]王建华.现代财务管理精华读本.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3]范邢松.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4]梅英.试论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篇9
关键词:企业并购;风险;防范措施
1、前言:并购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它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方式日益活跃于市场,并逐渐被企业所推崇。并购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但其在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优势之外也给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控制并购带来的风险。
2、企业并购的风险
2.1经营风险
并购双方达成协议进入了实质性合并后,供、产、销各个环节的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各种不相融、不吻合的矛盾可能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产生经营风险。有些并购双方文化、社会背景、市场环境有差异,如果并购后经营管理模式和运行体制没有及时调整和优化,很容易产生企业内部矛盾,造成企业管理的低效率及人、财、物的闲置和浪费,管理成本上升;同时由于市场变化,使得目标企业原来的供销渠道范围发生变化,市场份额减少,加重了企业的包袱。
2.2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企业并购的资金主要通过企业的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形式进行。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在并购企业不会出现融资危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力求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2.3信息风险
在企业并购中,大量准确的信息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并购行为。公司财务报表和股价等信息又有一定滞后性,有时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往往会发生高溢价的并购,造成企业的风险。再加上有时候并购方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经验和预见能力的有限,并购方在不完善信息的基础上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致使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不准确,给并购估价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可能会导致并购的失败。
2.4环境风险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在企业的并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政府运用宏观调控对经济的调整和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调整都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些政府部门不顾并购双方的意见和实际,把劣势企业或濒临破产的企业并购给优势企业,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把劣势企业搞活,反而给并购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另外企业并购预示着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业务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价值观、行为与外来文化极易发生冲突产生风险,而矛盾冲突的结果往往会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3、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3.1经营风险的防范
企业并购后会面临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为了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应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周密且具有可行性的经营战略,不仅要对自身的经营能力进行审慎全面的考量,还应对目标企业的经营做深刻的调查研究。同时,企业还要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管理重组,精简机构,加强企业内部的统一,努力减少企业内部潜在的矛盾,使企业管理日益走向正轨,取得长远发展。
3.2融资风险的防范
为降低企业并购融资的风险,企业应准确测算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合理使用企业的自有资金,优化融资结构。并且企业还应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将负债规模控制在企业偿债能力内,然后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从而达到合理负债融资和避免财务风险的目的,使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
3.3信息风险的防范
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规避企业信息风险是很重要的。
因此,作为并购方,必须对目标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以及账外资产、无形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择优避劣,收集各方面专业意见,全面进行收购策划,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和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目标企业的估价风险,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的损失。
3.4环境风险的防范
企业并购受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的影响,为了对此风险进行防范,企业应建立起强有力的内控机制,并且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才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在企业内部应进行管理方式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整合,以应对并购之后一段时期内的内部不协调现象,并且建立起以优势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文化,将不同的文化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促进企业的良性融合。
4、结语:并购是一项高技术内涵的资本营运策略与手段,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投资。企业要重视并利用并购,把自身做强做大,但同时也要时刻警惕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让企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凌灵:关于企业并购风险问题的探讨[J] 风险与内控,2010;
[2]孙伟标:我国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J] 企业技术开发,2009(5);
[3]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筹资风险的防范控制 篇10
1 筹资风险的含义
企业筹资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 通过一定的渠道, 采取适当的方式, 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企业筹资风险是在企业筹资过程中因为各种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 筹资风险的种类
按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所有者投资, 包括企业的资本金及由此衍生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 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
按照筹资风险的成因不同, 负债筹资风险可以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时点上, 资金流出量超过资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按照期限分, 可分为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长期筹资是指筹集可供企业长期 (一般为1年以上) 使用的资本。长期筹资的资本主要用于企业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与推广, 生产规模的扩大, 设备的更新与改造等。短期筹资是资金需用期在一年以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筹资, 一般来说, 短期筹资的风险要比长期筹资要大。其主要方式有银行短期借款、商业信用、短期融资券等。
3 筹资组合
企业所需资金, 可用短期筹资来筹集, 也可用长期筹资来筹集。企业资金总额中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各自占有的比例, 称为筹资组合。我国企业有三种筹资组合策略, 即正常的筹资组合和冒险的筹资组合和保守的筹资组合。一般来说, 企业所用资金的到期日越短, 其不能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就越大;反之, 资金到期日越长, 企业的筹资风险就越小。一般短期筹资的风险大于长期筹资的风险, 因为短期资金到期日近, 可能产生不能按时清偿的风险;短期债务在利息成本方面也有较大的风险。如果长期债务来融资, 企业能明确知道整个资金使用期间的利息成本, 若为短期借款, 则此次借款归还后, 下次再借款的利息成本为多少并不知道, 金融市场上短期资金利息率很不稳定, 有时甚至在短期内会有较大的波动。
3.1 正常的筹资组合策略, 是指对临时性流动资产, 用短期资金解决;而对永久性资产, 包括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则用长期资金解决, 以使资金的使用期间和资金来源的到期期限能相互配合。这里所说的临时性流动资产是指受季节性或周期性影响的流动资产;这里所说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为了满足企业长期稳定的资金需要, 即使处于经营低谷时也必须保留的流动资产。
3.2 冒险的筹资组合策略将部分长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 这种策略的资金成本较低, 能减少利息支出, 增加企业收益, 但由于短期资金融通了一部分长期资产, 风险比较大, 喜欢冒险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融资时都采取这种对策。
3.3 保守的筹资组合策略是将部分短期资产用长期资金融通, 即短期资产的一部分和全部长期资产都用于长期资金来融通, 而只有一部分短期资产用短期资金来融通, 这种策略的风险较小, 但成本较高, 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4 结合实例分析筹资风险与防范控制
不同的筹资组合对企业筹资风险有不同的影响, 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 成本较低的短期资金增加, 企业利润就会增加, 如果流动资产的水准保持不变, 则流动负债的增加就会使流动比率下降, 短期偿债能力减弱, 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现以实例说明不同的筹资组合对企业风险的影响。
华富公司是一家运营正常的铝合金民营小企业, 目前的资产组合与筹资组合如表1所示。
其税息前利润为2万元, 短期资金成本为4%, 长期资金成本为15%, 设税息前利润不变, 资产组合不变, 且免所得税。为进一步改善其财务状况, 拟清财务人员通过财务管理方法, 运用不同的筹资组合和企业的盈利、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所得出的不同筹资组合方式对企业盈利及风险的影响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采用正常组合融资计划和比较冒险的融资计划, 即使用较多的成本较低的流动负债, 企业净利润分别从1.36万元增加到1.47万元和1.525万元;投资报酬率也分别由27.2%上升到29.4%和30.5%, 但流动资金占总金额的比重由20%上升到40%和50%, 流动比率也由2.0下降到1.0和0.8。这表明:冒险筹资组合的风险大于正常筹资组合的风险, 也大于保守筹资组合的风险。而冒险筹资组合的报酬大于正常筹资组合的报酬, 也大于保守筹资组合的报酬。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不同组合对企业收益和风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资金来源中大部分资金属长期资金, 包括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这部分资金取得后可长期使用, 风险小但资金成本较高, 会给企业带来定期支付利息或发放股利的负担。余下部分资金是短期资金, 主要是流动负债。这部分资金取得和使用成本一般较低、灵活性强, 但使用期短、风险大。在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组合策略中, 正常型组合策略收益与风险居中, 冒险型组合策略收益与风险较高, 保守型组合策略收益与风险较低。企业在选择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组合策略时, 应考虑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之间的平衡, 权衡收益与风险。企业在选择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组合策略时, 应考虑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之间的平衡, 权衡收益与风险。根据当前经营状况和对市场的预测, 选择对自身最优的筹资组合。
当今西方企业在筹资方面又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习惯做法, 例如英、美企业往往偏向发行股票上市, 将发行股票作为企业筹资的首选, 这种方法可加强企业自有资本基础, 加强融资能力, 扩大企业影响和实力;而日本企业大多数对银行借贷情有独钟, 在企业需要资金注入和周转时, 常常向银行申请贷款, 用于小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长期占用。银行则要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后, 才决定是否贷款, 在某种情况下银行还要对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权。
总之, 企业若要筹资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 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影响, 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筹资经营带来的收益, 同时又将筹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其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企业的筹资活动已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同时也是一项关系企业全局的重要理财活动。因此, 要求企业在筹资时, 应坚持谨慎和科学的态度, 要在严密精心的市场调查下, 分析各种资金成本、预测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大小及相关的风险, 从而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需要,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晓强.企业不同筹资方式利弊谈[J].内蒙古财会报, 2003, 7.
[2]马英麟, 王俊生, 肖镜元.企业经济活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3]吴春平.企业如何选择筹资方式[J].时代经贸, 2007, 8.
【风险的防范】推荐阅读:
风险防范机制的风险06-06
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08-09
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11-19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07-02
应收账款的风险及防范06-26
影子银行的风险与防范07-24
股指期货的风险及防范08-15
监理企业的风险及防范08-22
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10-11
银行结算的风险与防范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