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论据跟事实论据(通用7篇)
“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论据跟事实论据 篇1
逆境出人才名言:
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尼克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困难越大,荣耀也越大。 ——西塞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培根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拜 伦
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拿破仑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夹斯基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雨果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盂轲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张海迪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卡耐基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罗兰
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在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罗曼·罗兰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契诃夫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 ——拜伦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 ——培根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泰戈尔
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然而每一阵风都会加快你的航速。只要你稳住航舵,即使是暴风雨,也不会使你偏离航向。 ——西·切威廉斯
海水只有碰上礁石,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 根
逆运不就是性格的试金石吗?——巴尔扎克
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夏 普
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 ——C.Collins
有关爱国的事实论据 篇2
靖宇殉国
1940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日本鬼子知道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的下落,便派出大批部队像一群饿狼似的日夜搜索。在敌人穷凶极恶的围追中,杨靖宇和战士们在深山里战斗了三天三夜,又冷又饿。23日早晨,当他们来到蒙江县保安屯(现为靖宇县靖宇村)附近时,不幸与敌遭遇,杨靖宇壮烈殉国。日本鬼子把杨靖宇的尸体运到县城,一个军官发疯般地吼叫道:“立刻解剖,我要看看他肚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解剖的结果,除了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外,连一粒粮食也没有。杨司令好几天没有吃上粮食了,大小鬼子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们不得不承认:“杨靖宇,中国的一条好汉!”
陈天华寄血书
1903年,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天华正留学日本。当时,沙俄军队已侵占满洲,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又谋划同俄国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陈天华悲愤欲绝,他立即同章太炎等爱国志士一道召开拒俄太会,组织拒俄义勇队,准备回国参加战斗。
一天操练后他回到宿舍,想到祖国灾难深重,不禁张开双臂,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号啕大哭一阵以后,突然咬破自己的手指,鲜血立刻流出来,滴在桌上、床上、地上。只见他拿出一张纸,用血指写道:“救国”,随后手不停地画,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写呀,写,他一连写了几十幅,终因流血太多,终于晕倒了,嘴里不停地喊“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劝他休息,他不肯,挣扎着起来,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各学校,读到的人无不感动。那幅幅血书像一把把火炬,点燃了同胞们的爱国热情;幅幅血书像进军的号角,召唤同胞奔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线!
可敬的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助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 达30亿元之巨。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
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科学家有他的祖国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梅兰芳蓄胡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时住在已陷落的香港的梅兰芳下决心不为日寇演出,于是这位专演旦角的明星愤然蓄起了胡子。对他的这一举动,人们都感到惊诧莫名。梅兰芳自有他的主意:留下胡子,日本人就不会强迫他演戏了。
退出舞台后的梅兰芳生活日渐窘迫,有些汉奸曾以重金利诱他甚至强迫他演戏,都遭到他的回绝以至讥讽。不久,日军一个少佐亲自出面要梅兰芳演出,梅兰芳就让医生接连给自己打了3支伤寒预防针,因为他无论打什么预防针都会发高烧。日军少佐派来军医一检查,果然高烧42度,只好作罢。
抗战期间,梅兰芳离开舞台8年,不为敌伪献艺,表现了一个艺人崇高的麦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冰心的号啕大哭
1994年是中日甲午海战100周年,冰心先生从那年春天起就打算写一篇大作品来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但她竟没有写成,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哭。
每次提起笔,她都为那幕悲壮和惨烈而痛哭不止,以至于竟不能提笔,完全没法写下去。她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短短的话语中充满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怨愤。一直到她去世,这部在心中酝酿已久的作品也未能完成。冰心先生的哭,全是为了可爱的人民,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而伤心啊。
报效祖国的深情
李玉玲是著名爱国华侨,美国成功集团董事长。她于1985年应邀到美国创业。初到美国,她超负荷地工作,勤奋学习电脑、法律、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凭着多种技能终于在美国打开了局面。后来,她创办了成功集团。
基业大了,实力雄厚了,她没有忘记报效生她养她的祖国和人民。她说:“祖国培养了我,人民培养了我,社会给予了我。我成功了不会忘记祖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的久生价值。
近年来,她曾先后向国内”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扶贫助困“、抗洪救灾及文化教育事业捐款累计达2.5亿元人民币。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她一次性捐款3000万元:创个人捐款最高记录。
现在,她又把目光投向了正待开发的新疆,几年来,她一共给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捐款·200多万元。
李玉玲成功不忘报效祖国,回报人民,她说:自己要对祖国和人民”说好话,办好事,存好心“,表现了一位爱国华侨崇高的精神境界。
汉语的尊严
梅益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总编,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翻译。一次八十多岁的他会见来访的苏联专家。专家说他两次纵览中国,是半个中国通。言语中不无炫耀和自傲。
”嗯:,嗯。“梅老先生客气地应答着。末了,他淡淡地说了句:我10次到过贵国。
他们一直谈语言比较,谈风俗礼仪,谈世事变迁。刚出校门的中国小翻译一直操着引以自豪的流畅俄语。而梅老从”您好“到”再见“,一直用的是汉语。
有时,为了尊严而使用母语,也是一种爱国。
把心脏运回祖国
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生于19世纪初期,那时还是波兰人民遭受外国侵略和压迫的时代。他目睹了祖国的灾难,将自己爱国之情融入音乐创作之中。他逝世时,波兰已在侵略者的占领之下,他的遗体无法运回祖国。遵照肖邦遗嘱,人们将他的心脏运回华沙,埋葬在他的诞生地附近。这是一颗伟大爱国者的心脏,、强烈地热爱自己祖国正是肖邦音乐创作的力量源泉之所在。
我是中国人
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1931年9月21日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招待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他找了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1932年,他回到祖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后不幸被捕,但吉鸿昌宁死不屈,面对敌人的诱降他一身正义,就义前挥笔写下一首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饿死不吃美援面粉
现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朱自清,在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8年6月,为了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北京著名教授联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当时朱自清身患严重胃病,由于物价飞涨,月薪仅够买3袋面粉,连全家12口人的吃饭都维持不了,根本无钱治病。负责联系签名的吴晗看朱自清太贫困了,不忍心让朱自清签名。可朱自清看了一眼签名单,便用颤抖的手在宣言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后来朱自清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此事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这年8月12日,朱自清终因贫病交加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还嘱咐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钱瑞林状告飞利浦公司
上海地铁站口,飞利浦中国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的大型灯箱广告上,一名男子洋洋自得,手持飞利浦移动电话,大马金刀她一屁股坐在万里长城上。男子之庞大与长城之渺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画面上有两句广告词,一是”掌握精华,驰骋天下“,一是”让我们做得更好“。爱观察、爱思索的中国公民钱瑞林一见,就被激怒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将长城置于股掌之下,何等肆无忌惮,还要”坐得更好“,岂非严重侵害中华民族的尊严,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他立即取证据,请律师,状告飞利浦公司。几经周折,终于使有损中华民族尊严的飞利浦广告牌全部撤除。
郑荃代表中国
我国青年提琴制作大师郑荃,在素有”提琴制作王国“之称的意大利荣获过小提琴制作金奖。在国外进修的四年中,他曾多次参加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并获奖,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代表中国参赛,可大会组织者却在郑荃的作品上标着”郑荃·意大利“字样,郑荃发现后立即找到组织者,要求将”意大利“改成”中国“。谁知第二天,展品上仍未作更正。这下郑荃急了。他指着会场外悬挂的五星红旗对主办人说:”我虽然一个人参赛,但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你们不改正,我就立即退出比赛。“大会主办人只好照办了。
徐悲鸿在巴黎
1919年至1927年,徐悲鸿在欧洲留学,主要是在法国巴黎徐梁画院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那时有个外国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的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便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材。“这一下可把徐悲鸿给激怒了。他用炯炯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富有的洋学生说:”先生,你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试比试,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徐悲鸿学习美术,正是为祖国服务,为中华民族争光。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第一次作人体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评。接着,在数次竞赛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远闻》、《怅望》、《萧声》、《琴课》等,由于把人物性格刻画得出神人化,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曾向徐悲鸿进行挑衅的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童第周怒斥皮诺
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你可以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国家,从明天起,看我们谁先取得学位!“皮诺哑口无言。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己争了那口气,也为祖国争了光。
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理论论据
1、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4、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5、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6、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7、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
8、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烈士樾》
9、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10、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11、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12、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14、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16、匈奴不灭,无以家为!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17、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19、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20、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
2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22、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
唐.韦应物《寄畅当》
23、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24、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2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2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2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28、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9、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30、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3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2、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
33、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英] 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34、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爱。[英] 拜论《福斯卡里父子》
35、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匈牙利] 裴多菲《我是匈牙利人》
36、我的祖国,我为你歌唱,为这片自由可爱的土地歌唱。[美] 史密斯《美国》
37、在你把爱国之心从人类中间驱除之前,不会有一个太平的世界。[英] 萧伯纳《V.C.奥弗菜厄蒂》
38、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鲁迅《论辩的魂灵》
39、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爱厂如家》 40、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古希腊] 荷马《伊利昂记》
41、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英] 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4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俄] 巴甫洛夫《1935年工作的展望》
43、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匈牙利] 裴多菲《我是匈亚利人》
44、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45、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事件发生在1948,那时离2战结束已经3年了,正是国共内战时期.1947年,美国宣称受到共产党的强大威胁,意图在亚洲建立其势力范围,于是“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美国的扶日政策出台,这对亚洲的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正是美国的庇护,日本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不象德国消灭的彻底,留下今天小日本死不悔改的嚣张现状.由于美国的“扶日”政策,中国国内迅速的组织了反对美国扶日的运动.发起人是吴涵.1948年6月,朱自清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同年8月,朱自清由于胃病和饥饿去世.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古代读书人的骨气和气节是我们这些伪读书人望尘莫及的.如果我们的反日能做到朱自清的一点点,何愁不成?偏偏喊口号的多,做实事的少.可惜中国人越来越富,有骨气和气节却看不到了.华罗庚回归祖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贫贱难移爱国心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俄罗斯英语
事实论据 篇3
2、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3、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bai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4、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逆境成才论据 篇4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
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任性,增益其所不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在逆境里比在顺经历更能坚强不屈,厄运是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因家境贫困,从小就替父亲担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几本数学书来看,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三年和大学初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8岁那年染上了伤寒病,为此,家里的东西全部当光,而病情不见好转。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顾,总算保住了生命,但却成了终身残疾。后来在原就学的中学老师的关怀下,到这所中学里当勤杂工。他一有空就借书看,伤残的左腿时常疼痛得钻心,他仍一心在数学王国的海洋里劈波斩浪,将身躯的疼痛、生活的艰辛和世道的不公统统抛在脑后……
莎士比亚,为了谋生,为了追求他所热爱的戏剧事业,独自一个人来到伦敦闯天下,初到伦敦时,他举目无亲,人地两生,到处碰壁。后来总算进入了一家印刷厂做工。在剩余时间,他不顾一天的劳累,每天到伦敦各戏院去寻找工作,后来也如愿以偿。他认为:环境越恶劣,越能锤炼人的意志和聪明才干。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他都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业,最终获得了辉煌的成功,登上了“戏剧大师”的宝座。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西汉著名大史学家。一生经历坎坷,因陵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人诟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字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父亲的遗愿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想起了文王、屈原、孙子、韩愈。“《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于是,他的思想升华了,他发奋著书,终于完成了这唱响千古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因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奋,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假如当时司马迁没有遭受如此巨大的痛苦,他能写出这千古流传的《史记》,还会刻画出荆轲、毛遂这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么?
从小立志学孔丘,写出第二部《春秋》。然意外横祸,使他身受“腐刑”,他也曾想以死了却自己一生,但他想到了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蔡,受尽欺凌,终成《春秋》;屈原放逐写了《离骚》,左目失明,有了《国语》;孙膑被剜膝盖骨而成《兵法》,于是立志要完成一部史书。出狱后,以惊人的毅力,忍受残体的折磨,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称之“中国历史之父”。)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明朝宰相张居正,从小聪明过人,13岁参加乡试的试卷令考官拍案叫绝,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玉麟却建议让张居正落第。他解释说:“居正年少好学,吾观其文才志向,是个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清醒,促其发奋图强。”这位巡抚的远见的确令人折服。后来张居正果然成为中兴明朝的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这不能不说与他少年“落第”的逆境有关。
张三和李四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两家的庭院里各种着一棵枣树。枣树是同一年栽种的,且移自同一座枣树园。但奇怪的是,张三的枣树年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李四的那棵枣树结的枣子却总是寥寥可数。难道张三家的庭院比李四家的庭院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非也!禁不住李四的再三请求,张三向李四道出了枣树成材的秘诀。张三说,他的秘
“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论据跟事实论据 篇5
训练目标:
1、学会事实论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重点难点:
1、论据分析的几种方法。
2、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一、请看一段例文。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英才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思考:这段文字在论据的使用上存在什么问题?
明确:这段文字犯了“例而不议”的毛病。由于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这叫做材料堆砌。这也是我们同学现在的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摆事实,不讲道理,不重视对论据的分析。
二、事实论据分析1
有志者事竟成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作者为了论证“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论点,选取了王羲之的事例,之后对这个事例进行了分析,这段文字是如何对论据进行分析的?
明确: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从假设的角度对论据进行了分析。假设他没有立志会怎么样。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方法叫假设关系分析法。标志性词语:假如、如果、试想、倘若 „„ 小试牛刀:运用上面的方法对下面的事实论据进行分析
论点: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范例: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就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小结:
上面文字所举的是两个反面论据,接着用“倘使„„就„„”、“假若„„就„„”两个复句从正面假设分析,从而很好地论证“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
三、事实论据分析2
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是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的?
明确:是从因果关系上对论据进行的分析。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使内容逐步深化。这种方法叫做因果关系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小试牛刀:运用上面的方法对下面的事实论据进行分析 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研究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范例:他们为什么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什么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如果真是千里马,又不失千里之志,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小结:作者在列举爱因斯坦和华罗庚的事例后,运用探因分析法,一层深入一层地揭示了他们冲破“埋没”的原因:不甘被埋没,坚信能冲破埋没,努力拼搏奋斗,从而使事例很好地论证了论点。
四、事实论据分析3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
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都要高贵。
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是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的?
明确:文中两个例子的角度又各有侧重,一是生命将被别人夺取的时候,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这样就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不屑一顾;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这种在列举事例之后,分析人物或事情的意义的方法叫做意义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表明了„„、体现了„„、充分说明„„ 小试牛刀:运用上面的方法对下面的事实论据进行分析 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文天祥当面叱责前来劝降的叛将吕文焕,最后在狱中不屈不挠.从容就义.实践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徐悲鸿面对洋学生的诬蔑,勇于向洋学生挑战,勤学苦练,在多次竞赛和考练中一直名列前茅.使那位洋学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富有聪明才智。朱自清宁愿饿死,坚决签名拒绝美援和拒绝接受配售的美国洋面粉,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不妥协的反帝精神。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洋楼、汽车,带着全家登上邮船,回到祖国的怀抱。
范例: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真正表现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他们是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们的凛然正气将永远名垂青史,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小结:例文在列举概括性事例之后,用意义分析的方法,揭示出出四个人行为的共同特点:他们都具有一种浩气四塞的凛然正气!四个人虽是出自于不同的朝代,经历着不同的遭遇,但相同的一点便是他们都是中国人,都具有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傲然正气。从而证明了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运用意义分析法,正面的可以分析其闪光点,而对错误的行为则分析其丑陋处,揭示其造成的危害后果,给世人以警醒。
五、事实论据分析4
勤能补拙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自幼家贫,不畏世俗和现实的压迫,刻苦勤奋,写出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作;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终成一代国画大师;华佗自小立志医学,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终成一代医学名家。由此可见,一个天资并无优势的人,只有勤奋不懈,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才能变得聪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是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的?
明确:这段话以中外名人大家取得重要成就为例,强调一个普通人要想有作为、出成就,就必须
以刻苦勤奋为条件,这种在列举事例之后,分析人或事情成功的条件的方法叫做条件关系分析法。标志性词语: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小试牛刀:运用上面的方法对下面的事实论据进行分析 论点:有志者事竟成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经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范例:古今名人的事例足以说明,一个人只有确立志向,并坚持不懈,至死不渝,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六、总结 :分析必须结合论据,紧紧围绕论点展开。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的方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拓展思维:这段在上面运用因果关系分析法的段落,能不能用假设分析法分析论据?
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范例: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力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论据跟事实论据 篇6
陈立今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论据选择的全面性和典型性。
【课型设计】以学生练习为主的训练课。
【课时设计】1课时。
【教 具】常规教具、教学投影。
【教学步骤】
一 开场白:
上次作文课,我们学习了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今天,我们来学习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上周已经让同学自学了第137页的“作文训练──让事实说话”,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二 第一阶段训练。
1.教师给同学发讲义并指导完成讲义上所提的问题。
讲义内容:
贵在有恒
若有恒,何须三更起半夜眠;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副对子说出了一个道理,若要事业有成,必须有恒心。“有恒”就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爱迪生说得好,“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古今中外,凡成大业者,无一人离得开“恒”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巨著《资本论》。李时珍品尝百草,足迹万里,博览群书,写出《本草纲目》。百岁老人孙局仙九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练字,成为全国书法征稿赛中的佼佼者。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之所以能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是因为他在30年中,天天坚持了观察星象。“有恒的”,就是要不怕苦。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艰难曲折。要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必须经得起苦和累的考验,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折磨。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采摘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受的折磨是难以言传的。
“有恒”,来源于有志。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古今中外凡在学业、技艺上能持之以恒、顽强奋斗的人,无不怀有造福人类的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马克思写《资本论》就是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砸碎旧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今天,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中,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每个青年都应该为实现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而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努力工作,百折不挠。只有这种人,才能为现代化作出较大的贡献。反之,经受不住苦和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半途而废,都将一事无成。
问题:
(1)如果将证明“‘有恒’,就是要不怕苦”这个分论点的有关陈景润的事例换成“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事例,可以吗?
(2)如果将证明“‘有恒’,来源于有志”这个分论点的事例换成科学家诺贝尔不顾自己被炸伤,家人被炸死而最终研制成炸药的事例,可以吗?
(3)如果将证明“‘有恒’,就需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懈”这个分论点中的“孙局仙练字”换成王献之刻苦学书,终成书法大家的事例,可以吗?
答案:
(1)不可以,因为从全文看,文章是说的“治学”。
(2)不可以,因为这个例子更多的是体现诺贝尔为了科学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3)不可以,因为这样不能照顾到古今中外四个方面。
2.教师指导同学总结选择事实论据应注意的事项。
(1)要能有力证明论点,忌讳模棱两可。
(2)要能多方面照顾论点。
三 第二阶段训练: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资料,指导同学完成。
投影片内容: 下面哪些事例可以证明“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个论点?
A 民族英雄文天祥从小就喜爱读书写作,被俘后在狱中还不忘创作,写下了有名的《正气歌》,表现了自己的铮铮铁骨。
B 邓亚萍身材矮胖,高不足1.50米,但她能针对自己的弱点坚持刻苦训练。她除了认真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外,还自觉延长训练时间,提高训练难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成为世界顶级的乒乓球运动员。
C 爱迪生一生的发数以千计,他经常为解决一个难题而连续工作数天不出实验室一步。他说:“天才就是一分智慧加上九十九分汗水。”
D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勇气当如斯”,铁人王进喜和他所率领的1205钻井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打出了我国第一口高产油井。
E 少年毛泽东即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这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鼓舞着他克服了日后革命征程中的重重险阻。
F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豪,有人向他请教写作秘诀,他说道:哪里有什么秘诀,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写作上了。
G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虽以残暴闻名于世,但他勤于政事却是值得称道的。传说他每天必须看120斤的竹简文书,看不完就不休息。秦国得以结束诸侯割据的状态,统一全国,和秦始皇的这种勤奋精神是分不开的。
答案:B、C、F、G
四 布置作业:
任选下列一题,从古今中外四个方面寻找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
题目:
1.小处不可随便
2.适应变化
3.志当存高远
4.开卷有益
“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论据跟事实论据 篇7
一、导入
2008年12月15日的《扬子晚报》刊登了记者王璟的文章,题目为《高中作文大赛让评委崩溃,九成学生不会写议论文》,说的是“江苏教院杯”全省高中生作文大赛,题目是《没有问题的问题》,要求写成议论文。文章说:“能入围的同学作文基础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让我们评委十分痛心的是,90%的参赛学生都没写成议论文。所以让人尴尬的是,我们在评奖时,一看到写得像模像样的议论文,就急忙拉到特等奖里来。”那么,这90%的学生写成的作文都是什么文章呢?——“四不像”。这个比例有点触目惊心。高考规定,议论文中议论中的篇幅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我们都知道一篇文章总共也就是八百多字,所以议论性的文字至少要达到500字以上。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确实,典型的事实论据,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但是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常常走入“论点+事例”(幻灯片)的误区,很多同学只是罗列材料,却不懂得概括和分析材料。俗话说,话不说不明,理不讲不清。一位律师,在法庭上不能只摆事实,还要进行辩护,这个辩护就是说理。如果只摆事实就行了,人们还花钱请律师干什么?例子讲完了,还应该就着例子讲一点道理,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其实,生活中,大家都会说理。你从三岁左右就会说理了,家长说,“你看,这孩子会讲理了”,当时,你妈妈很高兴,她看到了你的进步。你从那个时候你不再绝对服从了,你已经有自己的观点了。过了几年你妈妈有点不高兴了,说“你看,我说一句,你有八句等着”。你妈妈说的那一句是论点,你那八句是驳论,你能写是一个议论文语段。随着抽象思维的不断缜密。后来班主任和你家长讲,“我说一句,他有100句”,这时你说的不是语段了,而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为什么生活中会讲理,你和同学之间、父母之间、师生之间,而到作文的时候就不会讲理了呢?那是因为你把作文作一件太神圣的事情。以为作文就是板来脸孔来教人处事之道。其实,作文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说理给了我们许多启迪。
如果只会摆事实,不会说理,观点与论据之间缺乏联系,这样的文章不能使人信服。事实如果没有“雄辩”会怎样呢?我们来看看不讲理的议论文能不能证明中心论点。(幻灯片)
请看我们熟悉的一个故事:(请一生朗读)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这个故事在吴晗《谈骨气》中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提问】 的确,文章中就说:“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可是,如果仅仅是这样材料与观点的组合,能让人信服吗?为什么?
【明确、提问】 不能,因为对同一则材料,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对于这则材料你还有怎样的理解或者想法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师读:
关键的问题是,这嗟来之食到底可不可以食?
可食:现代有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朱自清、闻一多
古代有没有食嗟来之食的例子呢?韩信,就是九五至尊的帝王勾践不也食了吗? 这食物诚然是嗟来的,但有何妨呢?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暂忍一时之辱,以图有为于将来。中国不是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这样还能不能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啊?不能。而可证明:“以退为进”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论点。看来,这个分析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分析,不能很好的证明观点,甚至走向对立面。
二、新课
有了事实如何进行“雄辩”才能准确证明论点呢?吴晗又用什么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请完整地看一下我们的课文(学生齐读)
(幻灯片)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提问】 课文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说理的呢?
【明确】 分析饿人为什么不食嗟来之食。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施舍者的态度,吆喝一声“喂,来吃!”,是如此蛮横和冷漠!(板书:态度——蛮横、冷漠)另一个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饭就要乖乖地听命于他,可见其目的之卑劣!(板书:目的——卑劣)这是对饿人人格的极大侮辱,因而饿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观点:“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这样观点就极具说服力了!
其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他请我吃饭,我没去。朋友就问,那为什么呢?你不知道,他不是真心请我,(不够真诚)另外,我接受了,以后他请我为他办事,我怎么说?(怕是惹麻烦)——这饭还是不吃的好。
【提问】 那么,雄辩具体有哪些方法呢?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关键是分析论据,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大家齐读一下)
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这说明,我们的分析要有深度,要有广度,要有层次。这样就能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
1.假设说理(幻灯片)(板书)
【分析】 要证明一个论点,如果举的事例是正面的,那么就可以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反之,如果所举的事例是反面的,也可以从正面来假设分析。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
例如,在论证“任人唯贤,不可感情用事”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举了“华容道”和“失街亭”两个例证。
(幻灯片)赤壁兵败,曹操北逃,华容是必经之处。诸葛亮明知关羽和曹操有旧情,却偏让他去华容道堵截曹操,这完全是碍于关羽与刘备的兄弟之情。还说“留这人情与云长做,亦是美事”。街亭是蜀军粮道,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诸葛亮却派了“徒有虚名”的庸才马谡去把守,就因为马谡善于谈论兵法,曾有用攻心战征服孟获的建议,很受诸葛亮器重,再加上两人“义同兄弟”,所以诸葛亮察看不出马谡浮夸的品性。在举出了正面的事实材料之后,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
(幻灯片)假如当初诸葛亮不顾及关羽与刘备的兄弟情面,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会擒拿曹操;假如诸葛亮不顾及个人与马谡的感情,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的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
【点评】 经过这样一番论证,让读者更深刻地明白了在用人上感情用事就会有巨大的危害,论点就更加明晰。
【学以致用】 请运用假设说理的方法对下列文字进行分析。(幻灯片)(1)论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原文】 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幻灯片)【改文】 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点评】 红字部分是对正面材料进行的反面假设分析,从起点假设,从终点假设,它既充实了内容又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2.正反对比分析法(幻灯片)(板书)
【分析】 第二个方法,我把它叫做正反对比分析法。我说的正反对比和大家作文里面,举一个正面的例子,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不太一样。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将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放在一起,但是,并不是放在一起就算数了,还要对例子作进一步的分析。另一种情况是,一个例子本身可能包含了正反两方面的因素,举完了这个例子,再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它重在分析,而不是例子本身。
(幻灯片)观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一例含正反因素对比:孙膑的两种境遇)(举例)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写到这,例子举完了,是不是由此收笔,由此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呢?因为这个事例和论点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但小作者并没有停笔,接下来作对比分析:(一句总的评价)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点评】 这段例子,孙膑的境遇本身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因素,很显然,和仅仅是例子相比,多了对这个事例的对比性分析,说服力更强了。
【学以致用】 请运用正反对比法对下列文字进行分析。(幻灯片)论点:面对困境,要奋起抗争
有两只青蛙身陷奶油之中。面对四周一片粘稠油腻,第一只青蛙绝望了,退却了,消沉了,于是淹死了。而第二只青蛙却通过乱蹬乱踏这剧烈的搅动使奶油变为黄油,死里逃生。之后进行了说理分析:同样的遭遇,迥异的结果,正是第二只青蛙敢于向命运挑战,才驱走了死神,将生存的权利紧紧握在手中。这启示我,面对困境,与其坐以待毙,莫如奋起抗争!(说理要简洁,俗话说,言多必失。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说多了会说漏嘴。本山的小品忽悠就是这种情况。)
【点评】 这样论说抓住特征进行形象比较,是非清楚,振聋发聩,催人奋进。3.同类归纳说理
(幻灯片)(板书)从结构上入手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
(幻灯片)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举了以上例子以后,扣住论点,对两个例子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就更显示出论证力量。收获已经谈了,现在主要谈的付出。“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总分结构,一箭双雕,既能充分说理,又使结构非常严谨。
【学以致用】为下列事例写一段归纳性的话。观点: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
这些都是点例,一句话一个例子。因为都是大家熟知的,无需细说。
【参考】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这样的归纳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好像前呼后应。4.因果分析说理。(幻灯片)(板书)
因果分析说理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其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因。因果说理和假设说理差不多。一则材料可以运用多种说理方法。大家交流一下,看写的语段从内容到形式上是否存在差异。
(幻灯片)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 直接陈述原因
先默读一遍,大家再齐读。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因为磨难包含的内容很广,每个人的经历都有他的独特性,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最后表明原因难度很大。【学以致用】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这个例子相对单一,无需例后评说。
【小结】 总之,根据事例分析道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必要的,我们要使“雄辩”成为连结论点和事例的桥梁。既做到以例服人,还要以理取胜。当然,在分析时可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这样可使分析更全面,更深入,更富有思辩性,更令人信服!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练笔中运用所介绍的几种分析方法来对事例进行雄辩,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典型的议论段包括如下五个层次:
摆论点---解说论点---举例---分析论据---小结论点,而最后两个点就是今天所讲的内容,也是议论文最核心的地方。占语段的二分之一。
下面我提供给大家一段范文,请同学们注意读一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肌肉萎缩性侧索硬 化 症禁 锢 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的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今天和大家一起研究了关于议论文如何说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练笔中经常使用,在高考中能熟练运用,写出像模像样的议论文,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圆你的高考之梦,谢谢大家。下课。
三、拓展延伸
1、在前几天的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壶队取得了第三名。有心理学家分析,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银牌的没有获得铜牌的幸福指数高,你能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2、运用以上一种或两种论证方法修改下面的片断。
纵观古今,凡是能注重细节的人,往往会成就一番事业。鲁班攀草登山,手指被划破后不忘思考为什么,于是抓住了细节,终于发明了后来广泛使用的锯子。牛顿有一天坐在苹果树下打瞌睡,被树上成熟的苹果掉下来打到,于是他就开始思考并研究其中原因,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因此,细节决不是可忽略的,它关系到大事的成败。
【“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论据跟事实论据】推荐阅读:
论逆境出人才07-16
逆境造就人才优秀作文11-20
逆境中活出精彩人生10-13
逆境的格言06-16
勤奋出人才的名人名言05-31
关于逆境的作文高二06-06
描写逆境的名言名句08-16
有关逆境的议论文06-29
从逆境中成长的名言07-08
与逆境有关的作文高中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