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读后感

2024-10-14

墨梅读后感(精选11篇)

墨梅读后感 篇1

今天我又从《经典诵读》里积累到了一首新诗--《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根据注释我知道了这句诗是在赞扬墨梅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样子。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花,它不想用显眼的色彩去讨好人,吸引人们的眼球获得人们的爱慕,它只愿把它那幽幽的香气装满整个天地。

这首诗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梅花是多么的谦虚,多么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它是那么地美丽幽香,却不愿意和世间的万紫千红争艳。我马上想到了我自己的一件事:我本来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各科成绩在班上的排名总是靠前,获得了老师的信任和同学们的认可,我开始不知不觉地渐渐炫耀起来,成绩也一天一天地下滑。有一次考试,我居然滑到了班级的最后几名,我伤心极了。经过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和我自己的反省,我戒掉了自己的骄傲,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不久我的成绩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仔细想想,之前的我多么像春天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儿呢,总是高高地抬起自己的脑袋,接受别人的称赞。而我现在却只愿意向那株散发着幽香的墨梅靠近。

它从春天开始就积蓄力量,在百花开放的时候也无声无息,等到严寒的冬天来临时,它绽开自己那清幽的花朵,吐出清幽的香气。“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果没有寒冬的侵袭,它又怎么能香气扑鼻呢?如果它也在春天忍不住开放,那么也许它最后只能变成一株人们随意摘取的野花。 这句诗将永远激励着我,墨梅的谦虚也将陪伴我向自己的理想前进。

墨梅读后感 篇2

笔者通过变“读后感”为“读后创”,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读后写的兴趣。

“读后创”, 顾名思义, 就是在阅读之后进行创新的写作。“创”的灵感来自“读”, 从“读”中寻找“创”的素材, 学习新鲜的体例, 嫁接有趣的情节……借“读”的翅膀, 让表达的“心”自由飞翔。

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读后创”的方式如下。

1. 标题大串联。

很多读物的目录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目录上各个章节的小标题或每个故事的标题都很有特色, 把它们连缀在一起, 一篇新的情趣故事就诞生了。

如, 三年级上册课文题目大串联:《槐乡的孩子》拿着《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要去《我们的民族小学》送画。路上需要《爬天都峰》。爬到《给予树》旁, 下起了《秋天的雨》。这雨惊动了树上的《灰雀》, 它飞过《金色的草地》, 消失在《奇怪的大石头》后面……

2. 变身书中角色。

假设自己是书中的某个角色, 或为书中增加“自己”这个新角色, 经历书中的情节, 参与书中的谈话, 以此写成作文, 或者是复述在书中的经历与体验, 或者让自己去改变书中的情节或结果。一种全新方式的介入, 使阅读变得兴味盎然。

如:读了《神奇校车》系列之后, 变身为弗瑞丝小姐的学生之一, 跟着她去恐龙时代探秘, 去身体里面旅行, 去自来水管里游弋, 去地球核心考察……多么有意思的体验, 学生当然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

3. 给书中角色写信。

当读完一本书合上它的时候, 其中一定有一个角色给你的印象最深。这个角色在形象上一定有“突出”的点, 在性格上一定有“魅力”的点, 在经历上一定有“曲折”的点……这些点, 就是写作的“触点”。拿起笔去聊、去谈、去问, 就像给自己的朋友写信一样。

4. 插写小故事。

每本书都有各自的脉络。在这样的脉络里就自己感兴趣的点插写一个小故事, 可以是补写书中的“空白”, 可以借书中的场景让角色们演绎全新情节, 可以在没有读书前写一写封面故事, 还可以写插图故事……让自己的故事插入书中, 自己也成了“作者”, 怎能不感到自豪?

5. 故事嫁接。

从这本书到那本书, 让角色串个“门”。相同的角色, 全新的场景, 一定会发生有趣的故事。就像小时候摆积木一样, 当“拿”起这本书的“角色”放入那本书的“故事”中时, 学生创新的灵感瞬间出现了。如《跑猪噜噜》里的跑猪来到了《夏洛的网》中, 与威尔伯一起面对被“宰杀”的危险, 会如何呢?

6. QQ聊天式。

中高年级的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QQ号, QQ聊天的方式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交流方式, 采用这种聊天式来交流同一本书的阅读收获, 这种方式灵活多变, 发言短小精练, 不需要长篇大论, 学生很喜欢。

7. 点评分析式。

小读者对大作家的书进行点评式分析, 有理有据, 虽然是一家之言, 却也有模有样。跳出读物来看它, 从居高临下的视角整体剖析作品的特点、成功与瑕疵, 不一定高屋建瓴, 但一定是学习和借鉴。

《墨梅》教学设计 篇3

1. 同学们,梅花开放在万物凋零的严寒季节,它既有清肌仙骨的身姿,又先于众花报春,其清香愈加芬芳。(映示梅花图)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很喜欢吟诵梅花。

2. 有一位诗人,他不仅爱咏梅,还极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用一个词,说说你的第一感觉。(素雅、简洁、素洁、淡雅)

3. 这就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王冕。

【设计意图】通过梅花图,描述梅花的独特美,把学生带到了梅花的面前;通过欣赏“墨梅图”,感受墨梅的淡雅素洁,从而进入《墨梅》诗,走近诗人的世界。

二、自主探究,感知意

1.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不仅有诗,而且有画,这是首“题画诗”。

2. 出示《墨梅》,教师配乐范读。

3.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练读,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4.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读懂诗意,遇到不懂的词语和同桌交流。

(1)“洗砚池”。(出示砚台图)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了这个典故。

(2)“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墨色的一种。(出示墨梅图)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3)“流”,流溢。与“留”比较;“清气”是清香的气味;“乾坤”为天地,人间。

5. 研读重点诗句。

(1)“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① 指名朗读前两句,并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图,长长的梅枝舒展挺秀,穿插有致;开放的梅花用淡墨点染,显得格外清新秀丽)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②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直接描写墨梅,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①指名学生朗读后两句,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赢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幽、清淡、清雅”的香气,让香气流溢在天地之间。)

6.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

【设计意图】根据理解需要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理解了诗意,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诗中找画,进入境

1. “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王冕的这幅墨梅图,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梅树呢?

(1)学生交流: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

(2)教师评价:在你的想象中,让我们欣赏到一株颜色很淡雅的梅树。看来,边读边想象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好一株气清的梅树呀!

(3)小结:王冕笔下的墨梅,虽没有红梅的俏艳,却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请同学们齐诵该诗,让墨梅的独特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吧!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到了诗境中,去想象、去品味,让他们想表达、会表达,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与诗人作画题诗的情感也就产生了共鸣。

四、读诗赏画,感悟情

1. 王冕想告诉人们什么呢?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2. 出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后人对王冕的评价。讲述王冕“淡泊以明志”的故事。

3. 小结:就是由于王冕具有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纯净无暇、冰清玉洁的墨梅。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因为古诗词离学生比较久远,通过补充王冕贞节自守、拒绝当官的故事,学生知道了作者当时作画题诗的心境,从而对王冕的“高风亮节”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古诗,领会托物言志的写法,不是水到渠成吗?

五、拓展延伸,赏析梅

1. 王冕对梅情有独钟,一生写了许多咏梅诗,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首咏梅诗——《白梅》。

2. 出示其他诗人笔下的梅:王安石《梅花》、卢梅坡《雪梅》、陆游《卜算子·咏梅》。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3. 小结:咏梅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个性独具的画。

4. 课后自选作业:(1)继续搜集有关梅花的诗词或绘画作品,感悟梅的品格;(2)动手画一画“梅花图”,自己配写上一首小诗赞一赞梅花。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完《墨梅》后,拓展学习《白梅》,对进一步品味梅之清高尤为重要,接着探究三首咏梅诗中的梅的品格、精神及具有此精神的人,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最后,通过布置自选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梅花的诗词或绘画作品,目的是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多角度地感悟梅的品格。

《墨梅》吟诵反思 篇4

为了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业务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的名师队伍,我市决定自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实施“名师带动与名师培育”项目,充分发挥我市省级学科带头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优秀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要求每位省级骨干教师到各乡镇学校送教下乡,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帮扶行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月24日,送教下乡的第一天开始了,我被安排在市较偏远的毛道中心学校,随着小车缓缓地在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上行驶,幽静的深谷、松翠的竹林、五彩缤纷的野花、、、、、、一个个美景往车速前进而后退,而我却无心顾瑕,一心想着这次的课怎么上呢?虽然准备了三四天了,但是心里还是没个底。

几十分钟的路程,终于到了毛道学校,顾不及休息,利用一点时间跟学生接触了一下。也许是第一次看到新的面孔、也可能是长期信息的闭塞、也可能是因自己的心和力不够,学生始终跟我保持一定的距离,有的小声应答,有的干脆不应,事在不关己。我想着下一节课定是自己自导自演了。但不管怎样还是按照自己的准备上吧!

这次的送教下乡,我选了六年级苏教版下册的古诗《墨梅》,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很头痛的事,老师教枯燥、学生学得无味。所以,自己也想给自己一个挑战,一个实践、一个锻炼,把吟诵融入古诗教学之中,让古诗教学动起来。

在本次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一首诗带多首诗学习。先出示关于梅花的三首古诗,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早梅》《梅花》《白梅》,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同时丰富学生的诗词量,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墨梅》。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先整体读诗,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读多成咏,也对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一个大概的掌握。

3、指导背诵古诗《墨梅》。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我通过蚕啄食的方法,不断给学生加大难度。第一次先擦掉关键的字眼,学生跟着读;在第二次擦掉后面的词句,加强学生的记忆;第三次擦掉所有的诗句,让学生有感情的背下来。学生在不到十分钟就能够把诗被出来了,这就是要讲究方法了。

(附 课文留空,多形式尝试背诵)吾家//()//池边树,个个//花开//()。

不要//人夸//(),只留//清气//()。

吾家//()//(),个个//花开//()。

不要//()//(),只留//()//()。

()//()//(),()//()//().()//()//(),()//()//().3、通过吟诵悟情悟境。一直以来,古诗教学的难点就在于诗的意境的体会,之前我就担心《墨梅》一诗含义深刻,意境高远,学生很难体会出那种鄙薄流俗的情怀和孤芳自赏的品格。所以,我改变以往从字词分解来理解词意,我借想住吟诵,让学生一品“淡墨”,品出了清新淡雅;二品“清气”,品出了默默无闻;三品“诗人”,品出了清雅孤高。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把学生由浅层次的理解逐渐引伸到深层次的感悟,除了采用循序渐进 的方法外,还恰到好处地补充了诗人生平资料,因为王冕满腹经伦,才华横溢却又屡试不第,所以表达出独善其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当时留给我印象较深的片段是:同学们,其实学习古诗不单是读,还可以通过吟诵,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情景美,还可以便以记忆。请听老师试来吟诵……可能是学生第一次听吟诵吧,也包括在座的老师,刚开始学生还不敢张嘴大声跟老师吟诵,但是随着老师优美的旋调,学生慢慢地进入角色,就连刚开始不肯看黑板的几个男生也情不自禁的哼了起来。为了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诗境,我引导学生边吟边注意哪个字的音唱长了。学生反复的吟诵抓到了“开、夸、满”字,我借机引导学生:请同学们好好再吟诵,当你吟到这几个词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个画面。也许是触动了学生的那根弦,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许多,你说一句我补一句,虽然语句不够通顺,但是却描绘一个美好的画面:我家的洗砚池边有棵梅树,朵朵盛开的梅花带着淡淡地墨痕,有的含苞易欲放,有的开出两三朵,有的刚露出花骨朵,让人不断假想(引吟诵: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当你站在这幅墨梅前,那香气扑鼻而来,当你回来的路上,那香气尾随而来,当你进入梦中,那香气久久地萦绕在你的梦境之中。所以,王冕要说(引吟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为了让学生理解王冕通过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串擦了王冕的简介。有了这一背景的介绍,学生更能明白王冕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的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4、当堂检测。在课的最后一环节,我设计了练习的检测,进一步了解学生这一堂课的学得怎样,老师教得怎样。当时,由于自己时间把握不够,影响了这一环节的落实,只能留到课后作业了。(附当堂检测)

四、探究点一 理解诗意。(目标)

(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小组交流----小组汇报)1)、《墨梅图题诗》墨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淡墨痕:________,洗砚池:_________。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由这两句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清气:__________ 乾坤:____________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

2、探究点二 体会感情(重点、难点)1)、你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次的送教下乡,任务终于结束了,但留给我更多的是深层的反思和感悟:

1、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融入吟诵,不知是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古诗还是吟诵显得更重要的呢?

2、很多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样的古诗教学能够注入吟诵,真得很新颖,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活了。但是,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吟诵教学呢?

3、对于古诗词的教学,难道仅仅地为了考试而教学吗?学生能做背诵、默写、大致理解诗意就行了吗?

4、如何更好地借住吟诵古诗词培养学生语言美、情景美、意境美呢? 以上只是我个人这对这堂课的点滴感悟,说得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墨梅》教学反思 篇5

一、赏读结合。对于梅花,身处南方的孩子是比较不了解的,因此,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开放”的动画片断,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了解。但由于时间及渠道有限,这一设想最终没能实现。后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几幅梅花图画,再通过后面学诗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诗歌,希望能借助“赏”与“读”的结合,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诗画结合。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王冕的这幅墨梅图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而这个单元的三首诗也都是题画诗,因此,这一主题单元我主要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别在带领学生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观察画中的梅花: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最后回到诗中来,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三、内外结合。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结合《内外交错,互相促进》这一课题的继续实验与探索,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而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资料的要点,搜集到的资料形式各样,内容丰富。有诗歌、画,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的名句积累,还有学生自己画梅花,写诗句……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我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但在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有些同学对于如何整理表达自己汇报的材料还有所欠缺,这说明在这方面,今后教师应继续加以指导。

送一枝墨梅诗歌 篇6

有人问

你是北方人吗

最近写的诗

都向着北方

我是个地道的南方人

在南方

好几年没看到雪了

甚至冰也没见着

谁叫我认识了

一个东北的女人

志同道合的朋友

键盘上

每天听着她的叙说

在她心中的北方

一切都是美的那里的冰雕

一尊尊肃静的雕像

那里旷野的雪林

林间的雪狐

追逐---

那里的四合院内

一树树含羞的墨梅

在挂满冰溜的枝头竞相绽放着最美的容颜

小鸟欢快啾啾,瞅瞅

北方的高粱酒啊,烈

火炉在燃烧

憨厚的人——

也许时间久了

已感化了一个南方人

没有理由

不为她,他们抒情

一个从没去过北方的人

竟然写了几十篇

北方的雪

但愿北方的人们

为之感动

雪是白的纯净的也是冰冷的但在我心中的冰雪

已经变得暖了

能送一枝墨梅吧

墨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7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 一作:吾家;朵朵 一作:个个)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好颜色 一作:颜色好)

《墨梅》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墨梅》注释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头 :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墨梅》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墨梅》创作背景

墨梅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 篇8

墨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它不羡慕姹紫嫣红的艳丽色彩,也不希望有谁来把它夸奖。它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让天地间充满那淡淡的清香。

[出自] 元 王冕 《墨梅》

全诗是: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颜色艳丽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4.清气:清香的气味。

5.乾坤:天地。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的画中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池头]池边。[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赏析二: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主题:这首诗借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洁身自好,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墨梅原文、翻译及赏析2

墨梅 元朝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 一作:吾家;朵朵 一作:个个)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好颜色 一作:颜色好)

《墨梅》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墨梅》注释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头 :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墨梅》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墨梅》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此。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

墨梅原文、翻译及赏析3

墨梅

宋代: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翻译

在山边幽静的山谷和水边的村落里,疏疏落落的梅花曾使得过客行人伤心断肠。尤其憎恨东风不解风情,更把烟雨吹拂地使黄昏更暗淡。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开在山野村头的梅花,虽然地处偏远,梅花一样能给人带来含蓄的美,并给人带来情绪上的触动。

这笔墨梅更是孑孓独立,清高脱俗,隐忍着寂寞,在孤独中悄然地绽放着,也与作者落寞又清高的心绪产生共鸣。

张嵲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墨梅》教案 篇9

第五课时“方法实践”课 古诗《墨梅》

一、教学目标:

1.仿照学习《石灰吟》的学习方法,阅读本首诗。抓住“淡墨痕”感知“墨梅”的特征;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感受诗人淡泊的情怀。

2.继续推进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抓住“清气”初步感知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3.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初步学习借助“意象”读懂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清气”入手,弄清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设计:

环节

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是啊,松竹梅总在万物凋敝的严寒季节中傲霜斗雪,人们把它们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我们常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见到它们的身影。能背背描写松、竹、梅的诗吗?(指生背)

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咏梅的诗,诗题叫《墨梅》。(板书课题)他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王冕。说到王冕,你一定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他的课文,叫——少年王冕,你能再说说你对王冕的了解吗?

4.补充介绍:王冕,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被称为“画梅圣手”。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5.从这段资料中,你又对王冕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6.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梅花,他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这首《墨梅》便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7.想想“墨梅”是什么意思?(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

8.学贵有疑,读了诗题,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不画有颜色的梅花?)9.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你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反复读,出韵律

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3.再读诗,理解诗意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3)全班交流:

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4)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我们继续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抓词语,明诗意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

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四)把握诗蕴,品读赏析,感受情怀

1.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配乐)

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2.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墨梅,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留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

(1)诗歌表面写墨梅,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王冕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字,猜测一下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合作,大胆猜测。(3)组织交流:

(4)王冕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出示材料:“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5)现在谁再来说说王冕与他笔下的墨梅有什么相同之处?点出:“清”字一语双关,“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品格,也反映了作者的品行高洁淡泊名利,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6)这首诗表面上写梅花,实际上讲述的是自己的志趣,志向。知道这叫什么手法了吗?这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正是王冕一声追求的志向,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5.背诵《墨梅》!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品读赏析

(五)品味异同,探究“意象”

1.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石灰吟》,《墨梅》与这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2.诗人为言志借以吟咏的“物”,在诗作中发展成为“意象”,就像诗中的石灰、梅花,它们已经不在仅仅是石灰、梅花,而是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情感、志向、精神,成为了一种精神的代言,这就是“意象”。

(1)你能说说石灰、墨梅在这里代指什么情志吗?(表面上写石灰和墨梅的特征,真正抒发的却是于谦和王冕自身的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品位特征)

(2)为什么诗人把自己要表达的这种志向、情感接这种事物来表达呢?说说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引导抓“烧”暗指牺牲、死亡;“清白”指自我的坚持;“好颜色”是别人的赞誉,表面现象;“清气”指内在的美)

(3)两首诗的第三句都出现了“不”字,你能从这个字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一种坚定、坚守)。正是诗人这种的坚守,这两首诗才成为千古传颂的名诗,当我们诵读诗句时,心中其实看到的是一个个伟大的诗人。诵读古诗,表达我们对这些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六)借助“意象”,赏析《竹石》、《马诗》

1.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比如《竹石》、《马诗》,我们来读一读。2.谈一谈这两首诗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志?

(七)课下延伸

1.积累背诵更多咏梅诗。

2.收集积累背诵借物言志这一类的古诗。

六、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墨梅图题诗》的教学反思 篇10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平时古诗教学可能很少关注插图与内容二者之间的联系,初见到题图诗,第一次真正发现接触诗、书、画融合得如此之好!纵观这三首诗都是题图诗,我清醒的认识到可以引导孩子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

当然如何完成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我想读仍是理解诗意的主线。因此,我决定这样进行设计:观梅——赏梅——品梅——赞梅——总结,考虑到孩子们现实生活中离梅花较远,因此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缓缓的轻音乐中,梅花的图片给予孩子们视觉上的冲击,赏梅过程中,我充分借助文中诗画欣赏的文字,将文字与画充分融合,引导孩子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观察画中的梅花,借助文字欣赏、体会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马诗墨梅石灰吟渔歌子练习 篇11

1.这首描写了江南水乡时期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西塞山前”是交代了

3.“白鹭”是的象征。

石灰吟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2.首句写开采石灰石的(),说明石灰从开始烧制就()。

3.第二句“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

4.第三四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抒发了诗人()。

墨梅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2.这首诗运用了()的写法,通过写墨梅()特点,抒发了作者()。

马诗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写()的景象。

2.后两句写诗人()。

上一篇: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有感下一篇:以母亲节为主题的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