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寒衣节

2024-07-05

送寒衣节(精选4篇)

送“寒衣”风俗 篇1

据《礼记·月令》记载,农历十月“天子始裘”,“腊先祖”。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天子率百官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祭祀先人。此时又值秋收完毕,按古代流传下来的礼仪,地方官和乡正都要安慰劳人,允许出猎禽兽,安排饮食,庆祝丰收,更换衣服,准备过冬。《诗经·豳风·七月》即记载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送寒衣的风俗,恰恰融合了换衣与祀祖的古礼,所以至少在汉代时,民间就已形成十月一日秋收尝新、合聚饮食、庆祝农事完毕、上坟祭奠祖先的习俗。

送寒衣见于史籍记载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唐代的文献中已出现“荐衣于陵寝”的记载。《旧唐书·礼仪志》云:“天宝二年八月制,自今已后,每至九月一目,荐衣于陵寝。”《唐大诏令集》云:“天宝二年八月,制曰:袒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烷。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陵寝,贻范千载,庶展孝思。”顾炎武《日知录》中评价说:“今关中之俗,有所谓送寒衣者,其遗教也。”清人王应奎《柳南续笔》言道:

“唐天宝二年八月,有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陵寝之诏。亭林谓关中之俗,有所谓送寒衣者,是其遗教也。而吾乡祭扫,则用十月一日。”

按《唐六典》卷二“吏部郎中员外郎”条及敦煌文书P.2504《天宝令式表》之《假宁令》中均有“十月一日”休假的记载。而“九月一日”却不是法定的节日,其中原因,大概官方与民间祭奠先人、烧送寒衣在时间上存在一个时间差。唐朝官方依据《诗经》中“九月授衣”的古例,诏令九月一日“荐衣于陵寝”;而民间百姓却多在秋收完毕、寒冬来临十分明显的孟冬十月,才给逝去的先人上坟祭奠、焚烧寒衣。随时光流转,相沿成习,“十月一日”成为在民间盛行的节日,其影响越来越大,自然也就慢慢上升为全国的法定假日,在民众的信仰中扎根发芽。

到了宋朝,随着假宁制度的变化,“十月一日”不再是法定的节假日了。《天圣令》之《假宁令》条云:“天祺、天贶、人日、中和节、春秋社、三月上巳、重五、三伏、七夕、九月朔授衣、重阳、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诸大忌日及每旬,并给休假一日。”此《假宁令》中已经没有了“十月一日”,而其中的“九月朔授衣”则是宋朝政府对于官员的赐衣假,其来源也必是根据《诗经》中“九月授衣”的古例。虽然“十月一日”不再是法定的节假日了,但送寒衣风俗却在民间更为广泛地流行起来,大量见之于笔记小说、稗官野史。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卷八云:“(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献故也。”卷九云:“(十月三日)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市场上已经有成品寒衣出售,可知烧寒衣已成一时之风俗,如果声势不众,在繁华的东京城内是不会引起作者注意并记载于书中的。另外,可以看到上至宗室,下至黎庶,都参与到送寒衣风俗中来了。甚至在《宣和画谱》中也记载道,燕肃有《送寒衣女图》一幅。

元朝时期,将十月一日祭先上坟称之为“送寒衣节”。熊梦祥《析津志辑佚》记载:“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此一月行追远之礼甚厚。虽贫富咸称家丰杀而诚敬。时思风俗,人伦之重者也。”此时期送寒衣的时间不再固定在十月一日这一天,而是在十月一日之后的任何一日,都可称为送寒衣时节。

明人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十月送寒衣:坊民刻板为男女衣状,饰文五色,印以出售,农民竞以是月初一日,鬻去,焚之祖考,名日送寒衣。”据此可知明朝时期已经出现雕版印制的“寒衣”了。既然是雕版印制,一定会有大量“寒衣”生产出来,说明社会上有大量的需求,送寒衣在当时的民众生活中是流传极广,声势极众的。刘侗《帝京景物略》则云:“十月朔日,纸坊剪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日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日送寒衣。”

《帝京岁时纪胜》一书,反映了清代的北京风俗,其中记载十月朔:“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吴景旭《历代诗话》云:“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日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日: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日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随着送寒衣风俗的流传,清代又出现了一种变化了的送寒衣方式,即“烧包袱”。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云:“今则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包袱者,以冥镪封于纸函中,题其姓名行辈,如前所云。”

各地的送寒衣风俗大同而小异,有的地方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甚至有的地方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焚烧得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了,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据民间传说,十月一日为孤魂会,人们在送寒衣时,除给祖先焚烧外,还要烧给无主的孤魂。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虽然是为了避免自己亲人的衣物被别人抢走,而要给无主的孤魂送些衣帛,但是这也是古人感情细腻、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一种体现。

寒衣节烧寒衣有哪些讲究 篇2

洛阳话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这些东西油膏肥腻,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满脸皆是,可不就“油唧唧”了?

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市区、偃师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待到十月初一这天,瞅着天快黑了,人们抓把土灰,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烧纸衣、冥币,祭奠先人。讲究的人家,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为“游魂路鬼”送寒衣,为的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贿赂那些流浪鬼,使它们能与自家的亡人和平共处。

新安县另有讲究:新出嫁的媳妇逢十月初一,得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到家庙祭祖者,还得奏起鼓乐助兴。

烧寒衣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凡送给死者的衣物、冥币等物,必须焚烧得干干净净,唯有如此,这些阳世的废纸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绫罗绸缎、金银财宝。倘若有一个纸角没有烧尽,那么对不起,你将前功尽弃,你所祭奠的亡人将得不到半分好处。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送寒衣节 篇3

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

孟姜女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家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长的婷婷玉立,识书达理,年已十八岁。一天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个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

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钱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尸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在她愤怒的控诉声里,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一齐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下落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寒衣节烧纸时间什么时候

在我国有些地区要求在太阳出山前上坟烧寒衣。

寒衣节烧纸时间最好在早上6:00左右,可以根据日出时间调整。

按照习俗,是在寒衣节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朋友送寒衣,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当天不能前往送寒衣,提前几天其实也是可以的,就像春节到,除夕放炮,显得你想得比较周到,但千万不要过了寒衣节的日子,也就说: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一般也是可以提前2-3天就好了。

烧寒衣的方法

1、首先要提前准备好供品。

一般在会在当天上午去准备。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2、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寒衣节过后还能烧纸吗

寒衣节过后还能烧纸吗:不能

寒衣节烧纸千万不能拖后烧。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不可拖后。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投生后穿衣用衣袖抹鼻涕,穿裤子踢里踏拉的,这种举止会伴随其一生。

寒衣节烧纸可以提前3天左右烧。

在中国的传统祭祀习惯里面,提早不延后,清明节、上巳节、中元节、寒衣节被称为四大祭祀节日,这几个节日里,能当天去祭祀自然最好,不能做到当天去最好的可以提前2-3天去,这是约定俗成的祭祀习俗。

寒衣节烧纸的注意事项

1、祭拜送寒衣,除了我们常见的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纸衣,讲究的朋友可以做一些纸质的房子等,一并送给异界亲人,让他们也度过一个安稳的冬天。

2、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

3、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卜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的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最好的。

4、有条件的朋友最好能够给故去的先人“送去寒衣”。如果不能亲身去目的扫墓,那么也可以就近在居住地附近祭奠。

5、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一般来说,今年新丧之人,最好采取墓祭。墓祭时,最好选择中午之前,本来这时节阴气就比较重,适当规避,特别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为注意。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1、三年不烧寒衣纸。安照中华民族传统习惯,去世人去世后第一次、去烧寒衣纸必须是单年,且先复土立碑。

2、烧纸最好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

3、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4、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不可拖后。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

寒衣节为什么要烧纸

寒衣节烧纸是为了让阴差带到冥间,送给已经过世的先人,让人们在阴间能够少受苦难;

农历十月初一为治酒、烧纸、焚香、祭奠亡灵和扫墓的日子。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农村多于此日上坟拜墓。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人们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寒衣节的由来,流传最广的是孟姜女新婚燕尔,老公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因此时值农历的十月初一,被人们称之为“送寒衣节”。

寒衣节民间有什么讲究

当然“寒衣节”并不仅仅只是为已故之人送寒衣,同时也是提醒生者快要进入冬天了,该注意保暖了。农历十月初一在北方已经比较冷了,北方很多地区还没有进入十一月就开始下雪了。

寒衣节当天全家人还会一起祭祀,需要准备的东西有食物、酒水、香烛、纸钱,最重要的就是冥衣。大家会在这一天把自己准备好的冥衣给祖先烧过去,保证祖先在“另一个世界”不着凉,当然也会祈求逝者保佑生者,这是我们国人一直以来的信念。虽然不提倡,但是这都是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并不能加以制止。

另外,不同的地方其实有着不同的习俗,笔者也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在山西,大家在做寒衣的时候还会往里面塞一些棉花,据说这是为了给已故之人做棉衣还有棉被用的。同时还会准备帽子、鞋子、被子等等,甚至还会做一个纸房子,看上去相当的精致。

在河南洛阳,人们在这一天会做很多的烹炸食品,也会包饺子,同时准备供奉祖先的食物,这些食物大多数都很油腻,因此有“十月一,油唧唧”的说法。还有很多人并不会去祖先的墓地祭祀,而是选择在十字路口焚烧纸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其他没有人管的“游魂”送温暖,当然这就有一点迷信了。

在山东,人们都习惯在郊外的路口焚烧寒衣,这些寒衣大部分都是用彩纸剪裁制成的。最后就是在南京,大家会把各种各样的寒衣装在一个红袋子里面,然后在里面写上已故之人的名字以及身份,先将纸袋供奉一段时间,之后在进行焚烧,从而祈求家族兴旺,子女平安。

寒衣节有哪些禁忌

如何烧寒衣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

金银包袱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中国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中国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其他风俗

中国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中国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寒衣节 篇4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寒衣节祭拜仪式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沣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迭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上一篇:教学随笔 小小奖励作用大下一篇: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