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君子于役》鉴赏(精选3篇)
《诗经:君子于役》鉴赏 篇1
摘 要:与被誉为“最得风人深致”的《蒹葭》相比,《君子于役》以其更为质朴自然、更具生活气息的风貌成为《诗经》中的经典篇章,而这种风貌的形成与其独特而优美的意境创造密切相关。
关键词:《君子于役》 意境 意象 象外之象 味外之旨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由于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优秀的古典诗篇往往有其独特的意境创造,古往今来的读者通常因其意境优美获得高度的审美享受,因此从意境角度来赏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追本溯源,其实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不乏意境绝佳的优美诗篇,较之后世毫不逊色,《君子于役》便是其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1](P34)
这是一位农家少妇思念自己久役在外的丈夫的诗:落日衘山,暮色苍茫,鸡栖敛翼,牛羊归舍,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妇倚门而望,此情此景使她心情更加惆怅。这惆怅之中既有急切的期盼又有更多的失望和黯然神伤,远方的他何时才能归来?
清人王照园在他的《诗说》中评论这首诗说:“写乡村晚景,睹物怀人如画。”所谓意境,即意与境的和谐统一,象与意的有机交融。《君子于役》寥寥数语,且用语极为质朴,为何让人读后感觉如此真切动人?这归功于其中优美而独特的意境创造,以下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创造之特色。
一、极为素朴自然的景物意象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鸡栖、日夕、羊牛下括,这一连串意象既描绘了乡村傍晚日落时牛羊下山回舍、群鸡栖息的农家景色,同时又寄托着抒情女主人公思念夫君而不见其归的黯然心境。当倚门盼望夫君回家的少妇,看到天边的落日,远处山上的牛羊也下山回舍了,回头看,院子里的鸡也都回窝栖息了,又到了一天的尽头,可丈夫还未归来。随着夜色的加深,少妇心中的孤独与忧愁也越来越浓,思君而不得见的孤独、凄凉之情与这质朴的乡村晚景浑然融为了一体。这里的景物意象都是平日乡村里司空见惯的事物,但也正由于此,它们才如此真实自然地组成了乡村晚景的优美画面,从而成为全诗浑然天成的意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单纯、质朴的景物意象还和怀人这一主题意象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这也使情与景的交融更为天衣无缝。牛羊、鸡鸭都回到了自己的窝里,而丈夫却远戍边地长久不见归来,人尚且不如它们自由快乐,岂不更让思妇愈加悲伤!
二、零度物像描写的情感性意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2](P3)情感本身就会形成一种境界,而文学语言就常常会通过其特殊的表达方式使人的情感、思绪等不具形体的心理活动具体化,成为一种通过想象力可以感知的心象性的文学形象。新批评学者休姆认为,诗歌可以给难以捉摸的情感、情绪“赋形”,使其具象化、具体化到“我们甚至可以把帽子挂在上面”的程度。这种心象性形象体现在文学文本之中,可以结合物像进行表达,例如对于愁思的表现,可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或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另一方面,也可以不结合物象而是利用独特的表现方式形成一种全然没有物象描写的情感性意象,而《君子于役》的意象创造中就存在这种零度物象描写的情感性意象,颇具特色和真挚动人的艺术效果。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里完全没有直接描写主人公外貌形象和具体神态动作的文字,却通过饱含情感的叙述语言传达出她的心理活动,使人自然地想象和感受到:女主人公那凄美的形象之下,蕴藏着因对丈夫的思念和哀怜自身的孤苦处境所引起的无限忧伤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性的意象是一种心象性形象,并且是零度物象描写的表现形式,但给人的感觉却是那样的真实、具体和感人。
三、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读者在感受这种浸润着思念之情的乡村风俗画的同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联想到:行役在外的夫君是生活在何种艰苦的生活情形当中,他一定也同样思念着在家的妻子吧。而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个这样的少妇同样在傍晚迟暮时分,斜靠在家门口,眺望远方——盼君归,只愿“君子”“无饥渴”。读者随诗产生的怅然心情不禁会这样流溢于境外,体味到这“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由此,整首诗的意境便在意(情作为其主导方面)的往复流转之中突破有限变成无限,从而达到了味之无极的艺术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君子于役》一诗的意境创造独具特色,做到了于质朴之中含真情,确如王国维先生所说“语语都在目前”,达到了“不隔”之境界。严羽《沧浪诗话》谈意境之创造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仔细品之,《君子于役》一文之自然天成恰在于此。
参考文献:
[1]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 篇2
君子于役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也有一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可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大雅的全部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雅的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都是贵族的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的爱憎以及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在形式上《诗经》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注释]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国风·王风》,标题是后人加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丈夫。于,在。役,服役,指当时统治者征调劳动人民服役。丈夫在外面服役。
不知其期:不知道他要去多久。期,指服役的期限。
曷(hé)至哉:怎么才能回来呢?曷,能“何”.至,回到家。
鸡栖(qī)于埘(shí):鸡进窝了。埘,在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
日之夕矣:天(已)晚了。之,句中助词,无义。夕,傍晚。
羊牛下来: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下来,指归家。
如之何勿思:怎么能不想念呢?如之何,就是“如何”,怎么(能)。
不日不月:不能拿日和月(来计算)。意思是为期漫长。
曷其有佸(huó):如何才能相会呢?其,助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有,词,无义,佸,音活,相会。
桀(jié):(鸡栖的)小木桩。
下括:也是“下来”的意思。括,至。
苟无饥渴: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苟,姑且,表示期望的副词。
[译诗]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诗经《君子阳阳》注释及翻译赏析 篇3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注释
①阳阳:得意的样子。②簧:古时的一种吹奏乐器③由:同 游房:同放。由房,游乐 ④只、且: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⑤陶陶:快乐的样子。⑥纛:(dao)羽毛做成的舞具。⑦敖:同 邀。由敖:游遨。
译文
夫君得意喜洋洋,
左手拿簧高声唱。
右手招我去游乐,
尽情欢爱真快乐。
夫君快乐乐陶陶,
左手拿羽把舞跳。
右手招我去游玩,
尽情欢爱真快乐。
赏析
大约我们所知道的封建时代夫妻恩爱,歌舞自娱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弃妇怨。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写夫妻恩爱感人至深,这样的作品即使不是独一无二,也属△毛磷角。
何以会这样?当然同那时代的婚姻制度有关。贫穷夫妻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尚可理解,因为大家同命运、共呼吸,风雨同舟,像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相互支撑著。而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之 中能歌舞自娱,非常人所能达到。这样做,至少要这样一些前提:两个人情深意笃,有较高的`修养和情趣,以及人们时常未能注意到的闲暇。
【《诗经:君子于役》鉴赏】推荐阅读:
诗经——《君子于役》03-01
君子于役原文及赏析06-14
《〈诗经〉》鉴赏12-15
诗经之思齐全文鉴赏10-01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10-01
诗经《国风·王风·葛藟》鉴赏12-25
国风·邶风·北门诗经鉴赏02-02
诗经《小雅·菀柳》原文鉴赏02-06
诗经蒹葭翻译鉴赏07-31
诗经:葛覃译文及鉴赏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