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帮扶工作心得体会

2024-07-27

农村帮扶工作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农村帮扶工作心得体会 篇1

济宁市编办、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驻汶上县康驿镇麻窝村工作组

2011—2012年帮扶工作规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六大工程的总体要求,按照“立足两年,重在今年,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麻窝村的实际,制定2011—2012年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规划如下。

一、关于农民增收致富工程

1、基本现状:全村农业田地2836亩,目前已流转土地1238亩,除了发展种植业、养殖外,外出打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规划目标:村民由人均收入7100元,两年内增加到8000元以上。

3、主要任务: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计划到2012年底达到2500亩左右,流转面积占全村土地面积85%以上;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4、推进措施: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加强外出务工宣传工作,鼓励更多的村民外出打工、经商、跑运输、搞加工、发展养殖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家庭作坊和小企业的发展,为养殖户引进新的养殖项目,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5、完成时限:2012年底。

二、关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基本现状:全村主要街道3376米,已硬化2376米,占主要街道的72%,还有1100米没有硬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98%;标准化乡村卫生室1处;变压器4台,路灯105盏,年数已久,电路相对老化。

2、规划目标:两年内基本完成全村路面硬化任务,农田水利设施抗旱除涝的能力全面提升,道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标准,基础设施全部实现“五通”,基础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3、主要任务:协调做好村内主干道的硬化工作,修复现有路灯等基础设施;对村民现有的自来水管道进行维护,解决好农田水利现存的问题。

4、推进措施: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村主要干道等基础设施改造力度,确保全村基础设施全部实现“五通”,基础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5、2012年4月底前完成。

三、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1、基本现状:村内有1处标准化乡村卫生室,较好地解决了村民就医问题;无垃圾粪便集中处理设备,柴堆、粪堆、垃圾堆“三堆”问题突出,村民的卫生环境意识较差,“一池三改”工作基本没有开展。

2、规划目标:推广“一池三改”建设,两年内达到“五

化”(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目标和垃圾清、杂草清、路障清的“三清”标准。

3、主要任务:建立定期清理垃圾和消毒制度,加快“一池三改”的推广工作。

4、推进措施:集中力量清理“三堆”垃圾,全面粉刷全村主要街道周围墙壁。

5、完成年限:2011年底全面完成。

四、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基本现状:目前村支部委员3人,其中党员34人,高中以上学历10人;村委3人,兼职2人。

2、规划目标:村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把两委班子建成一支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双高双强班子”和“五个好”目标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小组、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小组监督管理机制。

3、主要任务:两委班子成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真心实意地为农民谋利益、办实事,实现“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的要求。

4、推进措施:深入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扎实作好村两委换届基础性工作,切实掌握村班子状况、重点人选及群众思想动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完善和充实党员活动内容,从整体上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

5、完成时间:2011年6月底。

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

1、基本现状: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农合参加率达98%以上,计划生育到站查体率达98.5%,节育措施落实率达100%,小学生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没有健身娱乐文化场所,法制宣传栏、图书室、健身场地等文体设施基本空白,村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素质不高,精神文明建设舆论氛围不浓厚。

2、规划目标:达到市级文明村建设标准,实现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集体上访、无计划外生育的目标,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有很大提高,生活方式科学健康,文明新风盛行。

3、主要任务:加大村内精神文明和法制宣传力度,破除陋习陈规,培育文明新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地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及农村尊老、敬老、养老活动。

4、推进措施:加强文体设施建设,改善村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场所;协助村“两委”做好共创精神文明建设其他相关工作。

5、完成时间:2012年4月底。

帮扶部门:(盖章)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

2011年4月25日

农村帮扶工作心得体会 篇2

此次会议首先通报了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自查自纠情况,就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通知》进行了布置,并对今后做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自纠工作提出了要求。

与会同志主要就如何识别扶贫对象、如何帮扶到户以及如何加强扶贫和移民资金管理进行了座谈交流。

章康华主任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就大家讨论的几个问题作了讲话。章康华主任指出,识别扶贫对象、帮扶到户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很多地方已探索出一些好的做法。这项工作是采取一次性识别、全面帮扶或分期帮扶,还是分批识别分期帮扶,省办将在整理各地的意见后进一步研究,并以正式文件下发各地。

章康华主任强调,识别扶贫对象、帮扶到户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应负的责任,但扶贫和移民部门作为党委政府的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承担起承上启下、贯彻落实政策的角色,要主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开创性工作。

对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章康华主任明确要求,全省扶贫和移民系统要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加强扶贫和移民资金的管理;要强调“做好事,做好账”;要强调工作做到“三点一线”,即计划、工程、账务要达到一致;要在全省范围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一次专项自查和清查,并加以整改,以迎接国家的审计;要加强本系统内项目和财务人员的培训,使本系统内部审计能够更加长效性地进行。

帮扶接力 建设新农村 篇3

西华县红花镇龙池头行政村人多地少,辖有10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有4200多口人,耕地6000多亩。前几年,该村贫困落后,疾病多发,方圆十里八村很少有人与其结亲。2004年,河南省纪委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连续五期,投资金、上项目,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大加快。该村党支部书记金华亭对记者说:“现在城里人有的,我们村都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村也有,这主要是省纪委帮扶工作队全力帮助扶持俺村的结果。”

重点帮扶村貌换新颜

2004年初,省纪委工作队进驻龙池头村后,从改善村办公、卫生、教学、饮水、行路、居住等基本条件入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强化实施了“六个一”工程:投资120多万元,修通了入村的4.5公里柏油路:投资270万元建成了小学教学楼;投资3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卫生室:投资42万元建成“阳光家园”:投资40万元建成了集办公、党员活动、远程教育为一体的村委办公室:投资80万元打深井一眼,安装下水管道46公里,村民户户吃上了自来水。为了保证“六个一”工程的质量,工作队全体人员白天要与施工队同吃同住同劳动,监督施工质量,晚上还要轮班守护工程工地。“六个一”工程竣工后,工作队又筹集资金260多万元,修柏油路9.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

理清思路抓特色求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核心标准就是让农民富裕起来。省纪委工作队依据龙池头村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优化农业、兴办企业、发展养殖、强村富民”。工作队注意发挥本村所具有培植苗木,种养瓜菜的特长,积极开展了举办培训班传授技术、投资兴建大棚、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苗木、瓜菜种植,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苗木培植面积扩大到2600亩,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建塑料大棚45座,小弓棚、地膜覆盖100多亩,加强了西瓜、番茄、豆角、花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村仅苗木、瓜菜年收入就达1400多万元。

为了发展畜牧养殖业,工作队投资18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生猪养殖场,饲养母猪、种猪近百头,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年创经济效益100多万元。全村干部党员带头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村中的养殖户由原来的180户猛增到410户,生猪存栏达2500多头,仅年出栏生猪一项收入可达250多万元。

龙池头村以前没有村办企业,帮扶工作队依据农产品丰富的下脚料,投资28万元,为村里建成了一座秸秆炭化厂,消化了秸秆、锯木、棉秆等,年产能力150吨。针对当地盛产苗木、蔬菜、瓜果,却没销售场地的困难,工作队投资6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瓜果批发市场,年交易瓜果蔬菜165多万公斤,销售苗木1.2亿株,解决了村民买卖难的问题。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

在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省纪委工作队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认真破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让农民尽量享受发展成果。

以往农村做饭全靠烧柴,不但砍伐材木,破坏植被,而且烟熏火燎的。工作队从节约能源、减轻农民负担出发,以废物利用、建设生态家园为落脚点,大力推广沼气建设。在发动群众的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到沼气先进村参观,并在工作队驻地、村党支部书记家中率先建起沼气池,看到沼气带来的种种实惠,增强群众建沼气的自觉性,调动了群众建设沼气的积极性。有一次,为争得上级的补助,身患胆囊炎正在输液的工作队队长潘峰,立即拔掉针头赶往周口、郑州去争取,使省市能源部门的领导深受感动,立即表示村里建多少座沼气池,就给多少指标,该补多少就补多少。经过工作队的努力,全村共建沼气池765个,使8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

龙池头行政村自然村多,道路长,路况不好。工作队投资16万元,在全村12条主要干道架设12公里线路,安装路灯130盏,保证了全村道路安全畅通、晚上路灯明亮。该村有一名叫金芳的女孩,2005年考上了河南师范大学,因其父母有病,家中困难,缴不起学费,眼看就要辍学。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到河师大帮其做工作,不仅为她凑足了学费,还为她解决了生活费用2000元。几年来,工作队共救助像金芳这样的困难学生24名。每年冬季和逢年过节时,工作队会通过各种关系协调大量的米、面、油、棉衣、棉被等,救助困难群众。村民宋大毛对记者说:“我们这里是黄泛区,过去人被水冲走没人管,如今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真得感谢工作队、感谢党啊!”

活跃文化文明谱新篇

过去的龙池头村疾病多发,且文化生活匮乏,村民们的劳动热情和生活兴趣不高。为此,工作队筹资123万元,在村中修建了一个5000平方的集舞台、篮球场、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健身器材为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广场,让村民休闲有场所,娱乐有项目。还经常邀请省、市文艺演出团体下乡演出。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从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此外,还在村里精选了50名村民,组成了村盘鼓队,出资聘请两名专业盘鼓师,对盘鼓队员进行长期培训指导,提高了他们的艺术表演水平。如今,这支盘鼓队除了在村里为村民表演外,还在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到镇里、县城去演出。文娱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使其鼓足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蔬菜种植大户宋新志说:“多干农活增收入,茶余饭后健健身,盘鼓天天敲,文艺节目经常看,俺农村人也过得有滋有味啦!”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结 篇4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为了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局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保障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每周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定期每月两次派出人员深入到所包村庄,对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进展。

二、创新方法,扎实推进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文明乡风的形成,我局采取对口支援、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帮扶与驻村工作时,和村民打成一片,并把上级的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传达给村民,让村民及时掌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深刻内涵,让农民群众知道“什么是新农村”,使他们明白新农村建设是为农民谋利益,为农村谋发展的好事情,从而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力、凝聚力吸引到新农村建设上来。通过加大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度,教育和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激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二是积极做好帮扶工作。我们倾注最大精力,力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事办好、办扎实。多次召开会议,强力推进,2月8日,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带领局机关党组和局机关工会有关同志,来到我局新农村建设挂钩帮促结对村邓襄镇韩店村,现场察看该村自来水下水管道工程进展情况,并帮助出注意,想办法,加快工程进度。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力尽爱心父母之职,给该村的贫困学生张璐通家送去了毛衣、粮、油、面和现金200元,帮助其全家度过一个祥和的春节。三是积极做好驻村工作。根据区委和区新农村建设指挥部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三夏”“三秋”工作。其一是全体动员,深入一线。包村同志深入到康韩村,及时掌握该村的人口、地势以及收种情况,做到有备无患。其二是全面协调,重点帮扶。在对该村全面协调帮扶之余,今年“三秋”,我们特别为该村送去XX元秸秆还田补贴款,有力推动了禁烧工作。其三是专人专职,24小时进行巡防,及时协助有关人员解决“三夏”“三秋”工作中的隐患。四是善始善终,全程做好“三夏”工作。我局积极行动,对所分包村善始善终,吃住在村,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打成一片,确保了“三夏”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了该村村民的一致好评。“三夏”结束后,该村全体村民特意给我局送来了巾旗,感谢我局的帮助与关心。

2010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结 篇5

今年以来,我局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质,壮大村级经济为目标,以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为依托,营造了团结和睦的氛围,切实开展了尚睦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通过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并着力解决帮扶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了《新余市司法局2010——2012年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刘俊成副局长为组长的帮扶工作组。今年6月,我局费占江局长和刘俊成副局长看望和慰问了在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村干部,并亲力亲为地坚守在了抗洪一线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确保了尚睦村安全度过汛期。

半年以来,我局驻村工作组配合村两委多次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动员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了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全面调研,科学“把脉”

6月以来,工作组开展了为期一周村情民意专题调研活动。明确了帮扶工作任务,科学制定了《新余市司法局2010——2012年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计划》,为今年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打好了工作基础。

农村帮扶工作心得体会 篇6

2自2008年市党建帮扶工作组进驻我村以来,我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村风、民意、村民的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高,特别是协助我村建立了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为我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员群众及村支两委在工作组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为我村实现新农村全面建设提供了好的基础环境:

一、党建工作上水平

在工作组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的悉心指导下,我村大大改变了以前村支两委思想认识不统一,行动步调不一致的局面,建立了一支会想事、能办事、办好事的村级领导班子。新发展了2名新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2009年,我村以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县委八届八次会议为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将中央、省、市、县各级部门的政策融合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大胆实践,努力创新,为我村今后的发展起到了有效保障。

二、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

一直以来,xx就以基础设施差,经济条件薄弱制约着全村的发展。特别是道路交通的不便使得村外的经济流通严重受阻。2008年,工作组驻村以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娱项目工程。通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将我村建设成为了一个交通便利,水电无忧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1、道路设施全面改变

2、教育投资全线提升

继去年对学校的用水源进行改善,将学校礼堂翻新以及将学校围墙进行修补之后,今年又实现了学校厕所改建工作,使得学校的学习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同时为了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xx同志特意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为学校增添课桌椅50余套,大大改善我村基础教育设施条件。

3、水电供应放心稳定

4、文娱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党员先进性远程教育站点建立为党员组长获取信息,开拓眼界开辟了又一新径;正在建设当中的标准篮球场将是热爱体育运动的年轻人的新向往,筹备组建的村级文娱活动室将成为老年人茶余饭后的新去所。

5、医保农保逐步落实

随着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深入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进行,村民热情期盼的“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终将得以落实,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我村今年的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100%,正在实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得到了绝大部分村民的支持,村支两委和党员组长将继续加强政策宣传和技术讲解,力争在试点期内实现全村居民参与农村养老保险。

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着实实现了“山定权,人定心”的政策。村支两委通过采取村干部集中宣传,党员组长分组实施的办法,由各组制定出一个适合于本组的有效方法,将全村的山地、林地下发证书,让每座山有人管,让每个人放心干,让党中央号召的土地流转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得到发展。

三、科学发展出成绩

作为第三批深入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活动村,我村坚持做到“学习时间靠后,学习进度不靠后,学习程度不靠后”在全镇召开了动员大会之后,村支两委立即行动起来:收集资料,聘请老师,制作宣传横幅等等工作,分工有序,合作明确,为我村营造出来一种党员组长齐上阵,群众代表共参与的良好氛围。组织召开了5次党员组长及村民代表会议,2次聘请镇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师来村授课,几种学习了科学发展活动的知识要义,打打开阔了党员组长的眼界,使得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深入到每个人都心中,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落到实处,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奠定理论基础。

在学习会议上,村支两委做出要求:每一位党员组长在活动期间要为村民做一件实事,谈一次体会,每一名村干部要写一篇心得,评一个成绩,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的实惠”。

农村帮扶工作心得体会 篇7

一、协作医院”模式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核心的县医院, 由于技术人才匮乏、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和医疗资源配置短缺, 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需求, 导致大量农村患者直接涌入城市大医院就医, “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非常突出。在努力把医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全方位数字化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医院而奋斗的同时, 中国医大一院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基层县医院来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医疗卫生技术难题。

中国医大一院推出的“协作医院”模式, 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教学、质量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对协作医院进行全方位支持与帮扶。中国医大一院每月都要至少组织一次医疗专家深入到各协作医院义诊、讲课、查房;开通远程会诊、疑难病例会诊等;签署异地医院医疗保险协议;实行双向转诊;协作医院医护人员免费到医大一院培训、进修以及免费赠送医疗设备和医疗物资等。通过“协作医院模式”架起了城市大医院与农村县医院之间的绿色通道, 为县医疗资源与城市大医院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创建了一个有效的载体, 为基层医院诊疗过程中的疑难重症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转诊平台, 从而有效保证了农民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县医院“借势登高”, 依托名院, 充分吸收借鉴中国医大一院在长期办院实践中取得的优秀成果, 大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学术、人才交流与合作, 不断加强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更好地为农民兄弟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从2007年末开始截至目前, 我院已与省内昌图、彰武、建平、义县、清原、凤城、大石桥、宽甸、北镇等9个县的人民医院建立了“协作医院”关系。努力帮助农民以最少的花费享受最有效的医疗服务, 从而实现“小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

二、变“输血”为“造血”使农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医疗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县级医院发展的瓶颈,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 我国尚无针对县级医院医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如何从整体上切实提高农村医疗技术人员的水平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高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 使他们对服务半径的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高的诊治能力, 对疑难急重症能够正确进行初步处理, 及时转诊, 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减少疾病的死亡率、致残率、误诊率和疾病恶化趋势, 是当前改善农民健康的有效措施。县级医院的水平提高, 才能带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的建设, 从而逐步完善农村卫生网络, 为农民健康提供强有力保障。通过培训人才提高县医院医疗水平, 提高农民对县医院的信任度, 引导农民回到县医院就医, 将农民医疗问题解决在低成本阶段, 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

为帮助农村基层医院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诊治水平, 中国医大一院2007年成立了辽宁省县 (市) 、区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中心, 对辽宁省所辖14市44县61区的县 (市) 、区级医院骨干医师进行免费培训, 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培训, 包括医师进修班、高级研修班和短期培训班。培训重点是内、外、妇、儿、影像、检验、急诊等专业的骨干医师。还通过外派专家会诊或义诊, 以及远程会诊方式对县级医院进行医疗指导, 向有需求的医院外派专家进行定期出诊和疑难会诊、手术及指导查房。截至目前, 共培训医师总人数4148人, 培训学时数大约4960学时, 共派出会诊、义诊专家325人, 为农村医院诊治患者8114人, 远程会诊219人次。每年支出培训费用100余万元。

受帮扶的铁岭市昌图县医院院长李秀荣说, 一年来, 中国医大一院已免费为该院培训医生20多人, 不仅帮助开展新技术, 而且通过远程会诊及下派专家解决了不少医疗难题, 回流了许多患者。近两年来, 医院手术量以每年1000例的速度增长, 急重症抢救量也成倍增长。2008年门诊量近20万人次, 住院患者1.5万人次, 与2007年前相比均翻了一番。医院业务收入也从2006年的2890万增长到2008年的6047万。

三、百姓对县医院的信任程度大幅提高

通过全方位的帮扶, 快速提高了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 基层医院医生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专家出诊时“手把手”的传帮带, 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许多医院开展了新业务、新技术, 解决了过去在当地不能解决的问题。2008年6月, 中国医大一院协助昌图县人民医院成立了血液净化中心, 在专家的指导下, 开诊一个月就为110多位农民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以前要去大城市做透析的农民患者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了, 报销比例也随之提高, 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短短几个月, 外流的患者纷纷回来了。经常利用双休日到“协作医院”讲课、查房的中国医大一院眼科主任陈蕾说:“现在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作为城市大医院医生, 我们有责任把丰富的学术资源、医疗技术资源无偿奉献给基层医院, 让农民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我们也有责任为农村留下一支永远也不走的医疗队伍!”调查显示, 县医院医生诊治水平的提高, 使当地百姓对县医院的信任程度大幅度提高。

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姜潮在参加宽甸县医院与中国医大一院建立协作医院揭牌仪式上说, 中国医大一院推出的协作医院模式, 达到了患者、县医院与城市大医院三方共赢, 直接实现了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县医院分级医疗, 解决了城市大医院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让城市大医院能腾出手更多地接诊疑难重症, 为探索辽宁省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中国医大一院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具有优良资源的城市大医院向农村县医院延伸的举措, 这一重要的改革步骤, 得到了中央领导、卫生部部长的高度评价。中国医大一院与农村县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也成为我省推行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样板。通过这种协作, 我们分享了五件事:一是分享了中国医大一院优良的医疗资源;二是分享了宽甸县广泛的医疗需求;三是分享了中国医大一院的人才队伍与技术队伍;四是分享了医疗管理理念;五是分享了中国医大一院的良好声誉。同时我也希望建立协作关系后, 能够做到五个满意:一是宽甸县的老百姓能够满意, 人人都能享受到省内顶级专家的服务;二是宽甸县中心医院满意, 宽甸县中心医院能够在业务方面得到中国医大一院的直接支持;三是双方医院的医生满意, 医大一院的医生扩大了服务范围, 宽甸县中心医院的医生也能够得到机会提高业务水平;四是在医疗改革中能够取得一个满意的结果;五是各级政府满意, 通过这种协作, 能够更多的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在辽宁省的医疗改革中取得一些探索性的经验。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批示:中国医大一院的做法, 是公立大医院主动投身医改, 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体现公益性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

农村贫困户帮扶工作计划怎么写 篇8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体现大扶贫的要求。统筹规划,周密部暑,全力实施,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今年年底使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或超过__区的平均水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农民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三、主要工作

一是带领村干部和党员认真宣传好、贯彻好、学习好党的十八大及今年中央“两会”精神,把村党建工作抓牢抓实,继续巩固党组织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加快培养农村党组织的后备力量。主要做法:

(一)组织好学习宣传工作。

(二)进一步调研、摸底、走访,包括:

1、建立民情日记、档案;

2、召开村“两委”座谈会;

3、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组织召开村民小组座谈会;

4、积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党员的教育培养,建设一支能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强有力党员队伍。

(三)讨论研究今年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对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调研,探索农民脱贫致富新思路、新办法,选准发展路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走访村贫困户,对他们进行重点帮扶,力争计划内帮扶的贫困户当年脱贫。

二是抓紧抓快协调__区组织部、计生局、卫生局、文化局等职能部门对村部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监督去年我局资助的资金使用情况。主体工程投资35万元,计划3月份动工,6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年内交付使用。

三是跟踪、协调__区水利局对那马屯、六合屯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计划投资30万元,力争年内解决两屯600多人口的饮水问题。

四是协调、跟踪__区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全村8条总长12公里的农田水利渠道及那马屯1.6公里屯级道路的建设。计划7月份完成,总投资480万元。

五是协调__区扶贫办、国土局等职能部门对那华屯0.3公里,那母屯3公里,平利屯0.5公里,那户屯0.8公里的屯级道路改造,计划8月份完成,投资92万元;二桥头至百拿屯4.8公里的屯级道路硬化工程,投资200万元,计划10月份完成;跟踪__区国土局对__大垌田总长3公里的防护坝建设,计划11月份完成,总投资600万元。

六是继续跟踪__区交通局完成对__二桥的修缮工程,计划2月份完工,投资15万元;协调__区农业局50吨水泥,发动那华屯群众投工投劳年内完成屯内道路硬化。协调林业局年内完成500亩油茶低产改造,形成以油茶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七是通过协调__区教育局及其他渠道为六合屯教学点建卫生间、硬化操场等基础设施,年内计划投资5万元,力争创造一个较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八是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群众矛盾,确保无重大信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包括:

1、调解、处理一些矛盾纠纷;

2、开展反__警示教育: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__;

3、加强法制教育,帮助村民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勤劳致富的好思想。

九是结合局直属单位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及动力技校开设的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热门教学专业,大力向该村初、高中毕业生等适龄青年及准备外出务工群体宣传、积极推荐职业资格教育和技能培训。

十是春节前夕,局组队深入村屯走访慰问特困户,五保、低保户,老党员,老复退军人,贫困大学生及村“两委”干部,送去党的温暖和领导的关爱。

农村帮扶工作心得体会 篇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全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初期,干部帮扶是一项极其关键的工作。

笔者至始至终参与了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工作,在近两年的帮扶实践中,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中,我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实事求是地看,帮扶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民主体作用仍未凸显。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农村特别是长塘、樟山等地大批农民外出务工,村庄留守人员多为老弱妇幼,群体自觉意识较差,在建设过程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村民的真实想法难以集中表达,更难以在建设实践中体现出来,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如何建设新农村,有些地方仅仅体现了帮扶工作组和村干部的主观意愿,没有反映村民的真实心声。二是建设中重“点”轻“面”。实事求是地看,在新农村建设帮扶过程中,帮扶工作者热情高、劲头足,特别是在示范点建设中不遗余力。但在帮扶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帮扶人员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有偏差,有种较为强烈功利心。选择示范点时不是看是否有带动作用,而是搞锦上添花。如此,直接导致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村被选为示范点,得到水利、扶贫、交通等捆绑资金的投入,这种示范点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反而被农民所诟病,被农民戏称为 “官赏点”。

三是生产发展办法不多。在帮扶过程中,没有抓住发展生产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是结合实际循序渐进,而是猛推莽干急功近利。将主要精力花在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等工作之中,没有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没有沉下心进行调查研究,在制定产业规划时,往往不切合实际,甚至做表面文章。

帮扶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初期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做得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否则,则会产生相当不好的负面影响。在帮扶过程中,通过调研与思考,我认为要做好帮扶工作,就必须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切实在三个“新”字上下功夫。

一、要用新理念影响农民。首先,帮扶人员要自觉加强学习,强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根本内涵的深刻认识。在帮扶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树立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的支撑。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不同方面的切身利益和可承受能力,不急功近利,充分把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农民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及时掌握上级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各种精神,了解新农村建设与原新村建设的内涵之间的区别,逐步将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上来。要充分利用吉安市中专学校等优

质教育资源,结合新产业、新村镇、新风尚等新农村建设的主旨,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二、发展新产业富裕农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分化和演进,传统农业已然突破原有领域,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引领农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所在。要引导农民树立“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发展意识,加强农业统合生产能力建设,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在产业发展规划中,要做到统一标准和分类指导相结合,不追求一个固定模式,充分依据各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状况,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放大优势,确定一个产业发展方向,创出特色,形成新产业富裕农民。在帮扶工作中,要树立科学发展意识,遵循客观规律,根据我区实际,实施分类指导,将“建村”标准分成“三类三档”梯级目标管理模式,条件好的按一类一档执行,条件不成熟的按二三类标准实施,待条件改善后,再逐步提高。

“六困生”帮扶工作探索与实践 篇10

困难学生群体的六类表现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 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通过简单分类, 主要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身体困难、守纪困难等六大困难类型的大学生,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我们简称为“六困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是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贫困生资格认定的学生。我院生源主要来自江苏的苏北地区, 贫困生的比例较高, 其中, 机电系贫困生的比例接近25%。

学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以学业不良为特征的困难学生, 直接界定标准是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 高等院校, 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生源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当部分的学生从高中升学后, 由于外界的约束缺失, 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的专业不喜欢, 缺乏学习兴趣;大学学习方法与高中学习方法不同, 也导致了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业困难学生的比例存在专业方面的差异, 理工科专业学业困难的学生比例较高。

就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部分学生在就业经济、形象、专业、能力、心理、观念等方面存在困难, 凭借自身能力难以顺利就业。

心理困难学生指在入学时经过心理测试, 再由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确认的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 也包括日常学习生活中行为或心理表现异常的学生。大学生活虽然丰富多彩, 但充满竞争和挑战, 大学生往往可能由于学习、就业、情感和人际交往压力等导致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引发大量心理危机。少数学生依靠自己走出心理困境, 但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需要外界的干预才能排解心理困难。

身体困难学生主要是指身体某方面存在残疾或严重疾病而导致对正常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的学生。身体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身体方面, 更多的是因身体而导致的其他问题。

守纪困难学生主要是指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 特别是受到校纪处分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属于引起校园突发事件的高危人群, 教育和引导好这批学生对于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有重要意义。

“六困生”的界定和划分只是为了区别具体的困难类型。在实际中, 一个学生可能指存在一种困难, 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困难。

“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意义

“六困生”帮扶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育人场所;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社会系统论为我们开展“六困生”帮扶和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理论指引。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 要素和要素间的联系构成系统的结构, 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功能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及自身生长进化的能力, 功能决定系统自身的演化。学校是一个大的系统, 系统能否正常发挥功能取决于系统里的每一个子系统。学生作为一个子系统, 其中“六困生”群体的存在势必影响到系统整体的运行。我们根据实际总结得出, “六困生”的帮扶工作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和谐的重要工作。

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要求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和品格。

“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六困生”帮扶机制关注“六困生”行动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 是人才培养工作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措施, 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学生顺利成长成才、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院全院上下充分认识到开展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后, 学院专门制定了“关注‘六困生’行动方案”, 要求在全院范围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 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成才”。各系部根据学院的行动方案, 结合系部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地制定了系部关注“六困生”行动方案, 用于指导开展工作。

构建“六困生”帮扶体系, 立体帮扶在对“六困生”帮扶中, 采用了全方位、立体帮扶。我院对“六困生”的帮扶主要是各系党总支组织实施, 具体实施帮扶的主体包括党员教师、班主任、机关党总支干部、关工委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干部等。在每一个层面, 每个“六困生”至少落实一名帮扶责任人。在“六困生”帮扶实践中, 我院机关总支与系部开展了结对帮扶, 如机电系党总支与机关三总支结对, 共同开展机电系“六困生”教育工作, 形成了班主任和辅导员、机电系党总支、机关三总支帮扶“三条线”。具体帮扶人的确定主要视帮扶人相对帮扶对象的条件、特长、优势而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针对不同类别困难学生, 开展针对性帮扶我院在对“六困生”帮扶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具体特点, 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通过贫困生绿色通道、贫困生临时困难补助、国家助学金、安排校内贫困生打工岗位等渠道, 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对学业困难的学生, 安排具体的帮扶教师给予他们学习指导、在班级安排优秀学生与之帮扶结对, 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对就业困难的学生, 通过就业指导培训, 帮助制定适合其本人的职业规划, 主动为他们联系就业单位、提供就业信息等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对心理困难学生, 主要通过面对面的谈心活动和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开导, 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对身体困难学生, 在住宿安排、家庭成员陪护等方面给予照顾, 安排班级学生值日帮扶, 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 并将他们作为就业帮扶对象, 最终实现就业目标;对守纪困难学生, 通过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开展违纪教育培训班、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养成守纪习惯。

落实责任, 目标帮扶每学期, 要求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措施, 明确帮扶目标。将“六困生”帮扶成效作为党员育人意识、班主任工作成绩评价的重要参考。要求每位帮扶人员要定期与“六困生”联系, 了解他们思想、生活、学习情况,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求帮扶人与“六困生”做到一周有交流、一月有汇报、一季有总结、一学期有明显进步。

开展特色活动帮扶每年学院开展两期专题教育活动, 即上半年的“诚信教育月”活动和下半年的“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 学院及各系都将“六困生”帮扶工作纳入其中, 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 促进帮扶工作的推进。例如, 在学院第七届“诚信教育月”中, 机电系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六困生”帮扶“五个一”活动, 举办了一场贫困生优秀事迹励志报告会、组织部分“六困生”集中观看了一部励志电影, 党员和教师与“六困生”开展一次谈心活动, 开办了一个违纪学生培训班, 开展了一封感恩家书征文活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 丰富了“六困生”教育帮扶的载体。

评比表彰, 激励帮扶每学期末, 系部对帮扶责任人的帮扶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 根据帮扶台账和帮扶对象取得的实际成效评选先进典型, 给予表彰奖励, 并将优秀典型事迹、做法和经验在全院推广。

取得的成效

学生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六困生”帮扶工作开展以来, 在各系党员及学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全院没有一例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而且多个系实现了学生零欠费, 没有发生一例学生重大违纪事件, 学风建设明显好转, 有效抑制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连续几年毕业生实现百分之百就业,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学生管理工作平稳有序。

党员教师的育人意识明显提高在开展“六困生”帮扶之前, 少部分教师的育人意识不强, 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组织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提高了教师的育人意识, 教书育人成为共识。目前, 许多党员教师能够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及“六困生”帮扶工作, 形成了“比教学技能更要比育人技能”的良好风气。

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校园的和谐离不开学生工作的和谐, “六困生”帮扶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师生和谐, 体现了“全员育人”、“一个都不能少”的育人理念, 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心, 促进了校园和谐。2009年我院荣获“江苏省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称号。

“六困生”的帮扶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六困生”帮扶载体, 不断完善“六困生”帮扶体系和机制。

参考文献

[1]郝东, 于文.系统论视角下的大学和谐校园构建[J].文教资料, 2010, (3) .

[2]赵玉娟.“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的建构与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

帮扶工作心得体会 篇11

对来龙村的帮扶工作确定后,我们一行人对拟修建的道路、河堤作了进一步的实地考察调研,联系实际讨论研究了与拟建工程相关的系列问题。看望慰问了结对帮扶的困难户,为他们送去了 “结对帮扶联系卡”和慰问金,倾听了他们的心声,虚心接纳了他们对帮扶工作提出的建议意见。 随后在来龙村我们召开了座谈会,结合来龙村负责人就该村现有情况提出的相关问题,大家共同研究部署了相应的帮扶工作。在肯定此次拟建的两项工程建成后将达到的效果后,还谈到房管局已初步提出将积极倡导当地房地产企业参与到帮扶工作中的帮扶思路,为促进来龙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6月,连接园区与来龙村的道路修建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借助重点打造工业园区的契机,羊安镇工业园区的修建本可以充分带动来龙村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连接二者的纽带一直没能启动,造成了即使处于工业园区邻居优越位置,来龙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也未见很大的起色。此次由房管局筹资修建的道路工程正式竣工后,将会大力促进工业园区与来龙村的互动交流,从而有效地带动来龙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于此同时,在之前已经启动修建的斜江河来龙村流域的防洪河堤工程已完工近50%,路过的群众对河堤修建工作赞不绝口,说这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以前村上曾多次反映建议修建防洪河堤,但是始终没能得到落实,造成每年汛期一到,村民们就会苦不堪言,先就造成了巨大损失不说,洪水不退的话,大家连基本的出行都很困难。这次房管局筹资修建好河堤以后,村里就再不用担心夏季汛期到来时洪水泛滥了。经过与村上负责人桂书记、黄主任的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将会经常性地督促检查帮扶工程建设进度及质量,以确保防洪河堤在今夏汛期来临之前竣工,从而才能保证来龙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帮扶群众工作心得体会 篇12

所谓双亲就是要我们干部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困难事情当做自己的困难一样去解决,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把我们当做亲人,更加有利于干群关系,也更加有利于我们干部在解决工作上的一些实际问题时能更好的与群众相处,使我们的工作做起来好做、做得好。

根据单位的安排,我所帮扶的双亲对象是XX村XX组的一户困难群众,这户家庭的户主叫杨XX,他家里现在共有X口人,他有XX岁了,自身没有什么一技之长,为人老实本分,以农业生产为主,全家的经济收入就是以此为主,他的妻子有病在身,在生产生活中偶尔会出现意志不清醒,无法正常生活,这给家里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对家里的经济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他的家里还有XXX,他们都外出打工去了,打工收入够自己用,还有一个在读初中,成绩还算可以,他家的开支一是用在上学的费用上,另一个是看病吃药,由于收支不平衡造成家庭的困难。

通过对他家庭的基本情况了解,以及他所说的一些困难问题,我积极帮助,问其他同事解决了这些难题,在以后的生活中如再有什么困难问题,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解决。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探讨 篇13

一、高校弱势群体学生

( 一) 概念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 是指存在心理问题、生理缺陷等问题的学生群体, 且因这些问题, 导致这些学生在占有教育资源、竞争能力、获得就业机会等方面能力欠缺。弱势群体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高校教育的施教效率, 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 二) 类型

1、经济困难型。经济困难型学生, 往往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其无力承担教育费用以及生活费用, 这类学生经济困难是由于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或者突发事件造成经济来源丧失等。经济困难型学生, 心理上往往是存在心理负担的, 他们的心理都比较脆弱, 因此比较容易产生厌学的想法。

2、学习成绩差型。学习成绩差型, 是指在大学期间由于先天的遗传或后天的努力不足导致的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群体。这类学生在心理上都不愿意学习, 对学习没有足够的动力,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自暴自弃, 最终没有完成学业就被迫走入社会。

3、生理缺陷型。生理缺陷型学生, 是指学生先天或后天存在身体残疾、体弱多病以及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 高校中生理缺陷型学生的数量是比较少的, 但是这类学生比其他任何一类弱势群体学生都要敏感, 因此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极度渴望老师和同学的关怀。

4、心理问题型。心理问题型学生, 是指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这类学生往往经受不住很小的挫折, 在困难面前自暴自弃, 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 觉得自己孤独烦躁等, 他们很少与老师或者同学交流沟通, 因此在学校或者班级中往往表现的不那么显眼, 时刻为多数人所遗忘。

5、就业困难型。就业困难型学生, 是指高校毕业生中难以找到工作的学生群体。当下的就业环境十分严峻, 许多高校毕业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 这类学生中, 大多数都是因为其在大学学习期间学习成绩差或者在找工作过程中就业方向不明确等。

二、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弱势群体人数的增加, 高校对弱势群体帮扶工作进行的难度也在逐年上升, 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高校的弱势群体学生帮扶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这个原因, 帮扶机制的长效性和阶段性体现不足, 虽然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对弱势群体学生是十分重视的, 但是所作出的应对方法都是短期的, 并不能解决弱势群体存在这一长期事实。因此学校在帮扶弱势群体学生的策略上必须是长远的、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的。

第二、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存在一刀切的现象, 弱势群体学生也有其自身的性格特质, 学校在作出相关帮扶工作之前, 需要对帮扶对象做一定的了解, 做到量体裁衣, 这样的帮扶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太过简单化。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种类是多样的, 目前许多高校给予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大多数都是体现在物质上, 而精神上的帮扶却很少,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帮扶, 而且在精神上也是很需要帮扶的, 学校不应该把帮扶工作着眼于如何帮扶他的弱势, 而应该着眼于如何教他走出弱势, 这样才能使弱势群体学生步入正常学生行列。

第四、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力度较小。目前我国的高校, 一般都是许多专业或者许多班级配备一名辅导员, 辅导员一人就要负责两百到三百名学生的相关工作, 在做完日常工作之余, 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和帮扶这些弱势群体学生, 这使高校的弱势群体学生很难走出其弱势, 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也很难进行。

三、帮扶工作的对策

( 一) 建立健全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校在帮扶弱势群体学生的过程中, 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关怀, 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注重机制的更新配置, 对弱势群体学生建档立案并辅以预警机制, 以保障帮扶工作的全面实施。

( 二) 进行针对性咨询辅导

弱势群体学生的个性相对较强, 高校在进行帮扶的过程中, 必须尊重学生本身的个性, 进行针对性咨询辅导, 可以实现帮扶工作的针对性, 对症下药, 从根底为学生解决问题。

( 三) 全方位关怀弱势群体

高校在对弱势群体学生做出帮扶的同时, 还要呼吁社会、家庭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相应的关注, 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大角度出发, 发掘弱势群体学生问题所在, 全方位给予弱势群体学生关怀, 让其尽快适应正常学生的生活。

( 四) 帮扶队伍的建设

高校在进行帮扶工作的过程中, 应该避免帮扶力量单一的情况, 尽量解决“一对多”的帮扶缺陷, 以校领导为核心, 形成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导师全面重视帮扶的帮扶体系, 全员为帮扶弱势群体学生献计献策。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怀应该是全方位的, 在结合弱势群体学生所属种类的同时, 还要尊重其个性特征, 进行针对性帮扶。并且, 学校在帮扶的过程中应该以“授渔”为主线, “授鱼”为辅线。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希望在高校进行帮扶工作时对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子鸣, 管淑波.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初探[J].教育探索, 2013 (01) .

上一篇:民办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如何提高专题下一篇:申请厂家支持销售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