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2024-06-05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情况汇报(精选9篇)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篇1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2006年12月20日,我们被学校派往小河区金竹社区办事处金山村进行新

农村建设的帮扶工作。至今将接近一年,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情况向领导作一下简单的汇报:

一.金山村的基本情况: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对金山村有了一定的了解,金山村是金竹办事处下面的一个基层组织,它下面又包括8个自然村寨:金家山、新中寨、老中寨、麻窝、平寨、摆沙、长滩、大寨。金山村位于阿哈湖水库湖畔,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现有人口2500多人,其中布依族占95%。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寨,农户有528户,全村有耕地830亩,其中田281.2亩,土田544亩,鱼塘4.8亩,人均耕地不足4分。所以,从目前看,金山村的经济发展光靠农业是不行的,农民解决温饱问题更是一个难题。但是,由于金山村位置特殊,它离贵阳市区较近,并且交通方便,村里的壮劳力基本上全部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我们从金山村村委会了解到,金山村去年全村总收入约680万元,人均纯收入约2500元。由此可见,金山村虽然以农业为主,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打工而来。因此,新农村建设对金山村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金山村,农民生活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靠科技和生态来发展。目前,金山村村委会领导已经向这方面作了转变。到目前全村现有经济果林200多亩,生态养殖项目3个,农家乐10多户,大型生态观光园项目1个。但

就我们认为,这种转变的力度还不够。

二.帮扶工作情况:首先就我们个人认为,虽然我们作的是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工作,但我们工作太少,实际起到的帮扶作用甚微,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其次,我们也做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从今年3月开始,我们每周至少到金山村三次,刚开始主要详细了解金山村的基本情况,对基本情况了解之后,与村委会的同志交流了金山村的发展情况,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最后我们对于金山村的发展做了一些探讨,我们认为金山村的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是政策和村民整体素质不高。我们听说他们要建图书室,我们与学校的图书馆联系,为他们送去了600余册科技、政策等方面的期刊杂志。

三.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帮扶工作进行了近一年,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几点思考:

1.新农村建设不能只走形式,新农村建设往往是流于形式,搞政绩工程。金山村的新农村建设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农民富起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把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民住房换门面,这既使资金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又浪费了农民的大量劳动时间。

2.新农村建设要有政策倾斜。我们在与村委会的一位领导交谈时,问到他金山村的发展最需要什么,他的回答是政策。金山村位于阿哈湖畔,全村都在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之内,市、区政府对于金山村的政策就是:金山村的发展不得污染阿哈湖。这就使得金山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新农村建设转变观念是关键,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途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金山村目前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不是更好。再者,金山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前面已经提到金山村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光靠农业不是出路,为什么不从观念上转变,发展多种经营呢?

四.下一步的工作情况:我们将继续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去,为金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为金山村的发展和提高金山村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们这一年工作情况的简单汇报,我们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使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2007-05-30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篇2

1 明确帮扶主体, 搭建帮扶平台

建立“以党委、政府为主体, 妇联、工会、民政等分工协作”的帮扶平台是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的前提与支柱。首先, 必须明确党委、政府是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的主体, 县、乡、村均肩负着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的职责。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工作, 不仅直接关系着留守妇女的幸福生活, 也影响着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将留守妇女的帮扶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做到有计划、有政策、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其次, 建立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分工协作的帮扶平台。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职责、任务必须做出明确规定, 做到职责清晰, 任务明确、责任到位, 避免相互扯皮、推诿敷衍。同时, 由党委、政府统筹协调, 推动各级各类帮扶组织之间的密切配合与相互支持, 集中帮扶力量, 整合帮扶资源, 形成帮扶合力, 提高帮扶效率与质量。再次, 要紧紧抓住革命老区农村村委会这一“根本点”, 充分发挥村委会的领导、组织、协调、落实作用。革命老区农村村委会是留守妇女帮扶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者, 是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帮扶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最终落脚点直接决定着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工作的成效。对革命老区农村村委会而言, 留守妇女帮扶应当成为其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村委会主任理所当然是留守妇女帮扶的第一责任人。

2 完善帮扶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

目前,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工作还相当薄弱, 各级各类帮扶机构或组织的帮扶质量与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与方针政策, 缺乏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完善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制度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革命老区所在地级市, 结合国家、省市自治区有关扶贫政策及有关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制度, 从宏观入手, 顶层设计, 制定“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办法”, 明确组织机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帮扶职责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做到帮扶有章可循, 有度可衡。二是革命老区所在县、乡、村根据自身实际, 制定“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实施细则”, 明确帮扶对象、措施、途径等, 将国家、省、市三级的帮扶政策具体化。完善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制度, 要克服四种不良倾向:其一, 各级党委与政府、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帮扶政策或管理办法彼此脱节、互不配套, 未能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二, 基层帮扶制度缺乏, 特别是乡、村两级, 不出台具体的规章制度, 只执行地、县政策, 导致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缺乏“落地”的政策支撑;其三, 各种政策、规章制度不切实际, 可操作性不强, 成为纸上文件, 对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工作失去指导与约束作用;其四, 政策宣传不到位, 各级领导干部, 特别是村委会干部对帮扶政策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 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政策的效力被削弱。

3 多措并举, 形成帮扶合力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 必须依靠多种力量, 坚持多措并举, 形成合力才能有序推进, 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1建立互助组织, 减轻劳动负担

对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而言, 最直接、最巨大的困难就是一个人承担一个家庭全部的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与繁琐的家务。将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从生产与生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 是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工作最直接、最迫切的任务之一。面对巨额的劳动量、复杂的劳动强度以及全人力劳动与“单打独斗”的落后生产方式, 由乡、村统一建立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 整合各方力量, 集中各类资源, 实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集体生产”, 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减轻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个人劳动负担的有效方式。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建形式:既可由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共同组成, 也可由留守妇女自身构建;既可是某种行业的单一组织, 也可是集聚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组织。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互助组织, 必须与革命老区的地域特征与自然环境、留守妇女分布特点与个人特长、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等相适应。

针对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高、生产生活方式滞后、劳动强度大等特点, 革命老区农村妇女帮扶组织不能仅仅是留守妇女自身的集合体, 而应该包括革命老区的各种力量, 如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留守农村的男性劳动者等。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与协调、指导与引导, 将革命老区农村的有限劳动力集中起来, 形成实力强劲的帮扶组织, 将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3.2丰富文化生活, 排解孤独寂寞

孤独、寂寞在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中普遍存在。这与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长期一个人生活、文化生活单调、交流沟通少有着直接关系。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既可以让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在繁重的生产劳动之余享受精神食粮, 又可以舒缓压力、愉悦身心, 还可以让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增进交流, 沟通心灵, 和谐关系。

对革命老区农村而言, 丰富的文化活动只能依靠强有力的组织才可能开展。村委会应该成为丰富革命老区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 各级妇联、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各自承担相应责任。革命老区农村应该成为市、县两级文化下乡的重点地区。村委会需要大力吸引并统筹协调村外的各类文化活动入村。同时, 村委会应该组织形式多样的各类文艺活动, 让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闲暇有“乐”。

革命老区农村文化活动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题文化活动与大众化活动相结合、外来文化活动与自编自演自创活动相结合,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革命老区农村的文化活动应立足老区农村实际, 要让留守妇女看得明白, 要对留守妇女有所启谛, 特别要有利于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舒缓压力、愉悦身心, 让其感到生活的乐趣。

3.3强化技能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不高、劳动技能普遍较弱是导致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生活艰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强化技能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是帮扶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根本性举措之一, 也是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对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而言, 技能培训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其一, 生产劳动技能, 重点是传授现代农业生产知识, 培训小型农机使用, 掌握家畜家禽的科学饲养方法, 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养殖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将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推进其逐步向现代农民转型;其二, 文化素质培训, 重点是提高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识字率, 使其具备现代公民必须的基本文化素质。具体讲, 基本的农业科普知识、文化教育知识、文学文艺知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医疗卫生知识等应该成为培训的基本与核心内容;其三, 法制教育, 重点宣传妇女儿童保护法、婚姻法等, 让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及家人;及时宣传国家、省、市、县等与农村、农民、农业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方针政策, 让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知法、守法、合理用法。

3.4实施心理辅导, 舒缓心理压力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焦虑、烦躁、迷茫等不良心理状态, 普遍感觉到心理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 舒缓心理压力, 减轻心理负担是维护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身心健康, 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辅导一般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一, 通过讲座、宣传等, 普及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 让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对心理、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健康与维护等有一定的初步认识, 使其明白不良心理的危害、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的意义;其二,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一对一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的不良心理或心理障碍, 维护其身心健康;其三, 通过心理培训, 帮助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掌握心理调节的基本技能, 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干预、自我控制, 促进其对心理自学进行维护。

对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心理辅导, 必须紧紧结合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典型特征, 采用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 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开展。要特别注意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综合素质不高、心理知识匮乏、心理敏感等特点, 根据革命老区农村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 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融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让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与熏陶。

4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推进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本解决

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彻底解决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最根本、最基础、最长远、最有效的最终途径。解决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必须与新农村建设并举推进。

4.1改善基础设施, 夯实帮扶根基

革命老区农村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一般都是山高坡陡、地贫土瘠, 属于连片贫困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也是将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从艰苦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的最有效途径。对革命老区农村而言,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有:一是道路交通建设, 既要实现村村通公路, 更要加快村内便捷道路的建设, 方便种子、肥料、粮食的运输;二是加快基本水利设施建设, 特别要加快农村饮用水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尽快实现家家通自来水, 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困难局面;三是加快医疗卫生教育设施建设, 实现村村有医疗所, 乡乡有小学, 解决看病难、上学难问题, 解除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快农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保证农村电力供应, 方便小型农业机械、家电的使用;保障通信畅通, 方便留守妇女与在外打工的亲人联系;五是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畅通, 修建图书馆与阅览室, 建设公共体育场所等, 促进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闲暇时间有条件过上健康快乐的文化生活。

革命老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应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既要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 又要满足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改善居住条件、减轻劳动负担、方便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特别要实事求是, 切忌一刀切, 千万不能搞形象工程与面子工程, 千万不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后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依然艰辛, 劳动强度依然繁重。

4.2壮大村镇经济, 开创帮扶新路

革命老区农村经济落后,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落后是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工作的最大障碍。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壮大村镇经济, 是解决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本出路, 也是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举。对革命老区农村而言, 壮大经济实力, 减轻留守妇女劳动负担的主要途径有:一是改变革命老区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 改变革命老区农村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方式, 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提高劳动生产率。如川陕革命老区农村, 家家户户都要种植土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红苕等, 生产效率低下, 劳动强度极大, 经济效益不高, 完全可以实行集约化生产:一些集中种植水稻, 一些集中种植玉米等。二是淘汰费时费力的落后传统农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林经济。革命老区一般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 都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标志产品。因此, 发展自身独有的特色农林经济, 增加农林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留守妇女收入。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现代养殖业在革命老区农村还相对落后。革命老区山清水秀, 污染极少, 环境优美, 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养殖业。而且,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年龄偏大, 从事现代养殖业也能降低其劳动强度。因此, 发展现代养殖业既能壮大革命老区农村经济, 又能将留守妇女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 不失为推进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与新农村建设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摘要:建构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机制的主要途径有:明确帮扶主体, 搭建帮扶平台;完善帮扶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多措并举, 形成帮扶合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推进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本解决。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主要举措为:建立互助组织, 减轻劳动负担;丰富文化生活, 排解孤独寂寞;强化技能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实施心理辅导, 舒缓心理压力。

关键词: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

参考文献

[1]王燕芬, 向秋红.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总是研究—以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L镇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3) .

[2]康芳民.建设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女性化问题—农业女性化分析[J].理论导刊, 2008 (07) .

帮扶接力 建设新农村 篇3

西华县红花镇龙池头行政村人多地少,辖有10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有4200多口人,耕地6000多亩。前几年,该村贫困落后,疾病多发,方圆十里八村很少有人与其结亲。2004年,河南省纪委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连续五期,投资金、上项目,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大加快。该村党支部书记金华亭对记者说:“现在城里人有的,我们村都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村也有,这主要是省纪委帮扶工作队全力帮助扶持俺村的结果。”

重点帮扶村貌换新颜

2004年初,省纪委工作队进驻龙池头村后,从改善村办公、卫生、教学、饮水、行路、居住等基本条件入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强化实施了“六个一”工程:投资120多万元,修通了入村的4.5公里柏油路:投资270万元建成了小学教学楼;投资3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卫生室:投资42万元建成“阳光家园”:投资40万元建成了集办公、党员活动、远程教育为一体的村委办公室:投资80万元打深井一眼,安装下水管道46公里,村民户户吃上了自来水。为了保证“六个一”工程的质量,工作队全体人员白天要与施工队同吃同住同劳动,监督施工质量,晚上还要轮班守护工程工地。“六个一”工程竣工后,工作队又筹集资金260多万元,修柏油路9.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

理清思路抓特色求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核心标准就是让农民富裕起来。省纪委工作队依据龙池头村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优化农业、兴办企业、发展养殖、强村富民”。工作队注意发挥本村所具有培植苗木,种养瓜菜的特长,积极开展了举办培训班传授技术、投资兴建大棚、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苗木、瓜菜种植,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苗木培植面积扩大到2600亩,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建塑料大棚45座,小弓棚、地膜覆盖100多亩,加强了西瓜、番茄、豆角、花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村仅苗木、瓜菜年收入就达1400多万元。

为了发展畜牧养殖业,工作队投资18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生猪养殖场,饲养母猪、种猪近百头,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年创经济效益100多万元。全村干部党员带头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村中的养殖户由原来的180户猛增到410户,生猪存栏达2500多头,仅年出栏生猪一项收入可达250多万元。

龙池头村以前没有村办企业,帮扶工作队依据农产品丰富的下脚料,投资28万元,为村里建成了一座秸秆炭化厂,消化了秸秆、锯木、棉秆等,年产能力150吨。针对当地盛产苗木、蔬菜、瓜果,却没销售场地的困难,工作队投资6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瓜果批发市场,年交易瓜果蔬菜165多万公斤,销售苗木1.2亿株,解决了村民买卖难的问题。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

在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省纪委工作队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认真破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让农民尽量享受发展成果。

以往农村做饭全靠烧柴,不但砍伐材木,破坏植被,而且烟熏火燎的。工作队从节约能源、减轻农民负担出发,以废物利用、建设生态家园为落脚点,大力推广沼气建设。在发动群众的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到沼气先进村参观,并在工作队驻地、村党支部书记家中率先建起沼气池,看到沼气带来的种种实惠,增强群众建沼气的自觉性,调动了群众建设沼气的积极性。有一次,为争得上级的补助,身患胆囊炎正在输液的工作队队长潘峰,立即拔掉针头赶往周口、郑州去争取,使省市能源部门的领导深受感动,立即表示村里建多少座沼气池,就给多少指标,该补多少就补多少。经过工作队的努力,全村共建沼气池765个,使8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

龙池头行政村自然村多,道路长,路况不好。工作队投资16万元,在全村12条主要干道架设12公里线路,安装路灯130盏,保证了全村道路安全畅通、晚上路灯明亮。该村有一名叫金芳的女孩,2005年考上了河南师范大学,因其父母有病,家中困难,缴不起学费,眼看就要辍学。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到河师大帮其做工作,不仅为她凑足了学费,还为她解决了生活费用2000元。几年来,工作队共救助像金芳这样的困难学生24名。每年冬季和逢年过节时,工作队会通过各种关系协调大量的米、面、油、棉衣、棉被等,救助困难群众。村民宋大毛对记者说:“我们这里是黄泛区,过去人被水冲走没人管,如今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真得感谢工作队、感谢党啊!”

活跃文化文明谱新篇

过去的龙池头村疾病多发,且文化生活匮乏,村民们的劳动热情和生活兴趣不高。为此,工作队筹资123万元,在村中修建了一个5000平方的集舞台、篮球场、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健身器材为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广场,让村民休闲有场所,娱乐有项目。还经常邀请省、市文艺演出团体下乡演出。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从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此外,还在村里精选了50名村民,组成了村盘鼓队,出资聘请两名专业盘鼓师,对盘鼓队员进行长期培训指导,提高了他们的艺术表演水平。如今,这支盘鼓队除了在村里为村民表演外,还在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到镇里、县城去演出。文娱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使其鼓足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蔬菜种植大户宋新志说:“多干农活增收入,茶余饭后健健身,盘鼓天天敲,文艺节目经常看,俺农村人也过得有滋有味啦!”

2011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 篇4

旬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

局属各事业单位、局属各股室: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我局定点帮扶清塬镇水沟口村新农村建设。根据前期进村入户调研情况,制定本帮扶工作方案。

一、水沟口村的基本情况

该村隶属清源镇石门村,该自然村共有65户,287口人,其中党员7名,辖四个小组,村庄面积约0.11平方公里,人均占有耕地2.0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人均住房面积约32平方米。该自然村生产用水主要依靠自流水为主。通村公路覆盖率为50%,其中,第二和第四小组未通。-1-

茅厕基本为自家院内的露天茅厕。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布局较好但配套设施较差,经济实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设施短缺,没有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抗旱沟渠严重淤塞。二是该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部分住户长期在外,共有9户废弃房、破旧房。三是村庄规模偏小,农业生产规模不大,结构单一,经济作物种植较少。四是土地大部分为山地,土壤贫瘠。

二、工作目标

从二○一一年三月开始,力争用一年时间完成整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达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三清三改三整顿”为起点,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分步实施,达到残、危、脏、劣建筑全部拆除,楼房整洁美观,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污水净化排放,完成道路的基本硬化,所有的农户用上安全卫生水,厕所全部实现无害化;基本普及电话和有线电视。使自然村村貌明显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现阶段帮扶工作重点是开展以“三清三改三整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

三、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做好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1月1日—2月30日)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坚持抓好思想发动,提高认识,激发农民群众热情参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我们帮扶工作组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学习国家和省、市、县的有关政策,利用宣传栏、标语等开展广泛宣传,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传达贯彻到农民群众中,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氛围。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大讨论,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到目前为止,除2户长期外出没有联系上外,在家的63户全部签字同意进行新农村建设,同意率达92%。同时,及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9名同志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负责筹集管理新农村建设资金,处理新农村建设相关事务。

(二)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方向(3月1日—4月30日)

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组织研究制定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系统的实施方案,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明确“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试点村的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编修工作,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基本配套、功能比较完善,富有当地特色的村庄规划体

系。

(三)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5月1日—11月31日)

十月下旬,我们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指导帮扶自然村确定村庄整治内容,提出整治方案,明确整治重点,落实整治项目,在经镇党政府审查批准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实施。

一是集中开展“三清”工作(5月1日—5月30日)。将农户门前屋后的草堆集中堆放在指定地点;清理垃圾、砖瓦等杂物;清除门前杂草,平整场地。

二是拆除有碍村容的空心房、破旧房(6月1日—6月30日)。拆除8户长期外出空置的21间土坯房,改建1户“五保户”居住的土坯房。同时整治猪、牛栏圈等不符合规划的违章建筑。

三是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问题(7月1日—9月30日)。我们将积极筹集资金,发动群众投入,新建150米长、2.5米宽的村内主干道;新建363米长、1.5米宽的连接各住户的水泥路。积极争取纳入“村村通”工程,将该村通往二组634米的砂石路改建为3米宽的水泥路。四是全部建起无害化厕所(10月1日—10月31日)。将各户的露天老式茅厕改建成三格式厕所,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建沼气式厕所。五是完善供、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11月1日—1

1月31日)。沿村内道路新建512米长、0.6米宽的排水沟,建设一座简易污水沉淀池。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篇5

——上街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

去年以来,上街区紧紧围绕“到2015年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统筹城乡各类资源为途径,着力搭建“五联三创”平台、实施“千户联建”行动,大力选派科级干部驻村任职,充分激发调动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群众三个层面的积极作用,开创了驻村帮扶工作新局面,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搭建“五联三创”平台,实现组织互联

建立以领导干部、区直部门、规模企业、公共单位、后备干部与农村党组织结对联建,共创和谐村、富裕村、“五好”村级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五联三创”平台,引导城乡各类资源互动交融,实现了组织互联。

1、创新联建模式。改革传统的城乡“一对一”帮扶模式,同时选派县处级领导干部、区直机关、驻区公共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党组织和后备干部与农村党组织结对联建,建立起“多对一”的全方位、立体化联建模式。全区30个行政村与联建单位党组织累计签订《结对联建协议书》90份,形成农村调研报告和联建工作方案80余份,确定联建项目112项,开展农村一线调研860人次。河南黑马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与石咀村党总支结对联建后,注资成立专门投 1

资农业项目的河南双羽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花卉生产基地,一期成功流转土地160亩,建设日光温室80座,将村民培育成为产业工人参与花卉种植、管理、加工,使参与村民每月获益近千元,提升了村民富裕程度。上街农信社党支部与郊段村结对后,为该村12户独立创业人提供创业资金219万元,为该村区域内企业注资1930万元,有力推动了该村经济发展。

2、拓展联建内容。将联建内容确定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赢、党员互助、优势互补、统筹互动等6个方面,引导各联建单位在活动阵地示范化建设上相互帮助、在制度规范化建设上相互促进、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务骨干上相互帮带、在开展党建活动上相互合作、在党建成果运用上相互借鉴。帮助农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措施,找准联建各方优势互补的结合点,开展特色联建活动,逐步形成了城乡统筹、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区国土资源局党组为联建的任庄村提供专项规划服务,抽调4名专业人员为该村实地规划测量,提高了任庄村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为该村土地流转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区检察院党支部深入联建的冯沟村开展大量调研,创新开展“1+1+1>3”活动,即联村单位扶持村内一个主要产业、联系1名困难党员、重点帮扶1户困难群众,还聘请农业专家到该村“一村一品核桃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受到村组党员群众一致欢迎。

3、健全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组织联建各项规章制度,细化联建标准,要求各联建单位党组织明确一名党员干部作为联建联络员,在各村村委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套建立了学习、工作、例会和考勤等制度,定期组织联络员和联建后备干部集中学习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交流联建经验,探讨各类问题。对联建工作实行台帐式管理,统一建立组织纪律台帐、信息上报台帐、工作成效台帐和考核检查台帐,确保联建活动取得实效,不流于形式。区档案局后备干部郑淑红充分发挥档案业务优势,帮助联建村整理各类档案60余册,促进了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

二、实施“千户联建”行动,实现党群互助

为有效激发党员个体积极因素,增强城乡党员互助意识,充分发挥城区党员干部对农村党员农户的帮扶带动作用,我们创新实施了千名区直机关、公共单位党员、干部与被帮扶农村的党员、农户结对帮扶,共建“五好”农户的“千户联建”行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形式,搭建起城乡党员农户“抱团”发展的新平台。

一是助需对接,科学结对。在对农村党员、困难农户的基本情况、困难原因、需求愿望等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的基础上,由帮扶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牵头,按照助需对接的原则,组建帮扶对子1031对。组建时,既充分考虑区直机关、公共单位党员干部的专业特长、个人专长以及部门、单位的业务特点和优势,又充分顾及帮扶对象的所急、所需、所盼,让结对双方找到了最佳“对接点”。

二是细化标准,积极争创。为避免“千户联建”行动流于形式,我们将结对帮扶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化、数字化,提出了结对帮扶双方共创“五好”农户的“硬指标”,即思想觉悟好、发展致富好、邻里关系好、社会公德好、遵纪守法好,并将帮扶对象有一个以上致富项目、家庭收入相对稳定、年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等列入帮扶目标体系,明确要求所建立的帮扶关系原则上2年内不得随意变更。活动中,区直机关、公共单位结对帮扶人员积极了解帮扶对象意愿,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帮扶对策,制定帮扶计划,采取送观念、政策、技能、信息、岗位等办法,积极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寻找切实可行的增收项目,实现了扶贫、扶志、扶技、扶路多措并举。区教体局党员了解到联建的方顶村贫困生方远无力承担上大学费用后,积极在全系统发出倡议,组织捐款6000元,解了方远入学就读的“燃眉之急”。

三是全程监控,严格督导。引入台帐式管理办法,对帮扶的党员、干部、农户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年终考核时,将党员干部“千户联建”成效与其承担的职能岗位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各项结果加权综合计分,一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评先评优的依据。通过建立区、镇(办)、村、单位四方督查考评体系,实施经常性的跟踪

督查,多渠道掌握结对帮扶情况,定期通报督查结果,使结对的党员干部肩上有担子、身上有压力,形成了各帮扶对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喜人局面。截至目前,城区党员、干部带头帮扶农村党员、农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800多项次,为创业党员和农户提供资金195万元,帮助解决就业300余人。

三、选派科级干部驻村任职,实现常态互动

从30个村联建区直单位各选派1名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开拓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级干部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实现了驻村干部与村组群众的常态互动,达到了驻村任职工作全覆盖。

1、多层式管理。一是自我管理。要求驻村干部加强学习,作好工作日志,每季度向区驻村办汇报工作情况;二是村级管理。将驻村干部的考勤和主要工作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开,接受监督;年底,在村级“两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上述职,接受群众评议;三是镇办管理。镇办把驻村干部纳入本单位干部同等管理,定期进行考勤考核;四是派出单位监管。各派出单位领导经常组织人员到村慰问,了解驻村干部表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五是区驻村办督查。区驻村办经常到驻点村暗访督导、入户了解,适时掌握了驻村干部工作情况。

2、立体化考评。研究制定驻村任职工作相关绩效考评办法,考评内容涉及村级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农民致

富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党员群众培训、工作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采取驻村干部自评、村级“两会”测评、镇办考评、区驻村办综合审定的办法,按照考评结果评出优秀等次,并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坚持奖惩并举,对工作失职、不落实上级交办任务的给予告诫。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篇6

一、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按照“统一认识、政策扶持,科学规划、项目带动,示范引导、整合力量,逐步推进、讲求实效”的总体思路,推进对口帮扶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个新”的奋斗目标,认真抓好XX村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力争在“十一五”期末,使XX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帮扶责任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了切实加强对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落实帮扶责任制,成立以一把手李国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马耀明、助理调研员彭明珍为副组长、宗教科科长蔺玉萍、民族科科长李光涛、办公室主任袁钢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组,并由李光涛同志担任联络员,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具体抓、联络人员抓具体的责任体系。民宗局还将结合自身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切实将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本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务求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和工作落实。

(四)强化措施,保质保量完成定点扶贫工作任务。

1、坚持经常深入XX村开展帮扶工作,扎实履行帮扶职责,协助该村进一步理清理顺经济发展思路,制定和完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计划和措施,积极帮助该村抓好基层政权建设,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

2、根据XX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要,每年从项目、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尽力促进该村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3、继续利用和发挥工作优势,进一步引导、发动和组织全市宗教界参与帮扶工作。同时协助抓好农民的培训,积极开展好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扶持工作。

二、工作制度

1、单位主要领导每季度到村不少于1次,分管领导和联络员每月到村不少于1次,联络员要经常与村保持联系。

2、每年不少于一次送科技到村和不少于两次面对面进行帮扶困难群众活动。

3、对春耕、秋收等重要农事季节单位领导要到村进行指导。

4、对村突发的一些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单位领导要及时到现场指导协助解决。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市级帮建领导应邀来我县检查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表示热枕欢迎,对你们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万分感谢。我县新农村建设在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干部群众两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外敬请批评指正。

一、过去两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6年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确定了9个条件较好的村进行试点,按照“一名领导包挂,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帮建,所在乡镇为主”的工作模式,夯实领导包抓责任,整合部门帮扶力量,集中捆绑项目资金,狠抓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三大建设,着力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两年来,9个试点村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420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各类项目资金270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500万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45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2150元,年均增长150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是特色产业快速发展。9个村共新建密植丰产桑园2000亩,栽培魔芋800亩,饲养生猪2.7万头,家禽30万只,实现劳务输出2520人,开办“巴山人家”农家乐35户,各类产业规模和效益现达到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任务的90%。二是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两年来,9个村共投入资金1070万元,新修和改造村级道路50.1公里,硬化道 路35.5公里,分别是《三年规划》任务的90%和100%,各村公路主干线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公路到户率达80%以上;新建人畜引水工程26处,新修河提10.1公里,修复农田819亩,分别是规划任务的113%、92%和136%;改造农电网8.8杆公里,试点村全部实现了低压电网改造。三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共改厨568户、改厕616户、改圈620户,建沼气池513口;新建移民点13个,实施移民搬迁348户1509人,新建房屋471户1135间,启动绿色家园建设163户,新建果园1740亩,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四是农民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两年共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期175场次,8500人接受培训,基本达到户均有1人能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公民道德、家庭美德等知识教育扎实开展,文明健康的乡风民俗和科学向上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修和改造村级活动室9个,建立文体活动场所8处,村卫生室7处,建五保集中供养点8处,各村五保供养达100%,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有线电视到户率达80%以上,无线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级各帮建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倾力帮助,也离不开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扎实工作。省市领导多次深入我县新农村试点村,检查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许多促进发展的建议和要求;市级帮建部门自挂联帮建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后,在市人大的牵头组织下,各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试点村视察调研,积极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想思路、出点子、找资金,并派出得力驻村联系领导,与我县干部群众一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试点村办成了许多实事,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市人大办在抓好柏杨林村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充分履行牵头职责,在市人大领导的组织协调下,多次召开市直帮建部门工作协调会和联席会议,积极协调各方、督促进度、狠抓落实,促进工作。两年来,市直帮建部门共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无偿投入资金78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各村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各方面:一是农民增收困难,产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劳务收入,缺乏能够长期支撑家庭支出的可靠增收产业项目。二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整村推进任务艰巨。部分农户受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的制约,在产业发展、居住环境建设等方面,与交通条件较好,经济宽裕的农户差异较大,在建设项目有限,国家投入不足的现实情况下,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任务艰巨。三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大量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农民 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难以提高。四是个别乡镇干部缺乏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认为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居住环境有了大的改观,新农村建设已基本完成,放松了抓新农村的力度。这些困难和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抢抓政策机遇,扎实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治理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今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全面完成新农村试点村《三年规划》的冲刺之年,扎实抓好今年试点村各项工作,对稳步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二届四次党代会和十五届二次人代会议精神,以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基础设施、突出环境治理、搞好公共服务、培育新型农民、强化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努力增强农民收入,把试点村建设成特色产业鲜明、田园风光优美、人居环境和谐、社会风气良好的山区示范新村。

一要对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三年规划》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狠抓特色产业建设。按照产业建设“五个一”工作要求,主攻蚕桑、魔芋、畜牧三大特色产业。9个村蚕桑发种2202张,产茧74吨,新建蚕室160间,种植魔芋520亩,饲养生猪1.66万头,家禽23.9万只,新建畜禽养殖正大模式29户,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增收200元的奋斗目标。二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和改造公路12.5公里,新建公路桥4座、便民桥13座,新建人饮工程7处1354米,堰渠2条2000米,修复农田490亩。三是突出村容村貌治理。结合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建设,实施巴山居民改造398户1030间,厨房改造406户632间、厕圈建设425户680间,建沼气池660口,经济林果园100亩。四是发展社会事业。开展技能培训550人,实现劳务输出2730人,新增广播电视用户620人,续建文体活动场所8处,村卫生室6处,巩固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全面 落实义务教育、计生奖励补助、民政救助等各项惠农政策。

二要总结试点经验、巩固建设成果。一是认真总结新农村建设成绩,归纳出一套值得我县其它村普遍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各试点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年底要撰写出一篇有质量、有分析、有见解的调研材料,交县新农村办公室。县新村办要做好新农村试点总结,为全县第二阶段整体推进积累经验。二是各试点村要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制定出农村公路、人饮灌溉工程、村文体活动场所等公益设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将一系列管理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并按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巩固建设成果。县新村办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各村好的措施和做法,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全县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和制度,供全县各村遵照执行。三是加强农民教育。教育群众热爱家乡、爱护公共财产,共同打击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使群众明白人人都是公益事业的主人,个个都是基础设施的管理者、维护者和受益者,让各项公共设施得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要扎实抓好小康示范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今年我县新启动了20个小康示范村建设,其内容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突出抓好绿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造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项目。坚持“项目集中、资金捆绑、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综合利用扶贫移民、工赈移民、库区移民、小集镇建设等项目,争取各类资金,加大公路、水利、电讯网建设、街道硬化等公共基础建设力度,同时对农村产业、新建房屋、沼、厕、圈、厨、园等建设项目实行以奖代补。采取了一个县级领导挂联,两个部帮建,所在乡镇 为主的工作措施,全力抓好小康村各项建设。我县小康示范村建设的实施,其目的是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农村小康奠定基础,也是为我县第2轮新农村推进村建设奠定基础。各乡镇、各帮建部门一定要按照《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三、夯实工作措施,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层层夯实任务。县上已将《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至各乡镇各部门,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将各项任务指标量化细化,落实到分管领导,夯实到工作队员、村组干部人头,细化到农户到地块。各工作队要加强队员管理,强化责任,抓好组织发动,搞好督促检查,坚决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要搞好组织协调。今年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继续实行工作机制不变,力度不减,帮建部门不调。县级各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搞好综合协调,落实好帮建责任,协调解决好各种困难和问题。3月底前,县级帮建部门要将帮建工作计划,帮扶资金任务上报县新村办,办公室要搞好督促检查、评比通报。同时,请市直各帮建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县新农村建设,继续给我县新农村建设多谋思路,多出点子,多想办法。

三要严格督查考核。县委、县政府已将新农村建设列为全县重点工作督办事项,县委办、政府办、县新农村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根据阶段建设重点,及时搞好督查督办,评比通报,对乡镇、综合职能部门、帮建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半年检查 通报,年终考核奖惩。县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县派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篇8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成效

(一)农村经济持续增长。XX年我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4.7亿元,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08.5元,同比增加565.5元,增长15.96%。全市共新增规模农产品基地13个,落实粮食总播种面积101.12万亩,比上年增加0.13万亩。大力实施养殖业“双万”工程,今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166万头,家禽饲养量2120.5万羽。全年发展年出栏百头以上生猪的规模户3683户,新增766户,年出笼家禽万羽以上的规模户789户,新增488户。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1家,连结基地面积22.3万亩,带动农户6.6万户,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5个,新增21个,成员2.4万户,新增0.83万户。特别是7月中旬特大洪灾以后,各乡镇把开展生产自救作为减灾增收的重要措施,积极发动群众改种中稻6.75万亩,新组织劳务输出0.4万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损失,为今年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全市共完成各类水利建设项目11850处,完成土石方412.7万方,投入劳动工日410.5万个,投入资金2410万元,超额完成“1442”工程计划。同时,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安全饮水一期工程全面启动,盐湖水厂、亲仁水厂等8个水厂建设顺利开工。全市101个村启动了通达、通畅工程,已完成通达工程59.7公里、通畅工程181.3公里。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578万元,全面完成西岭桐江烟水配套项目工程建设。兰江烟水配套项目工程顺利开工。全市完成打深水井164口。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完成沼气池1080口。

(三)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重点抓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农村乡镇卫生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全市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39528人,减免金额230万元,落实减免学杂费、补助寄宿制生活费4438人,减免金额40.7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面积21365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农村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完成了罗桥、官岭5所乡镇医院建设,200个无害化厕所改造正式动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效明显,全市共有45.6734万农民参合,参合率为77.72%,参合农民享受补偿的20795人次,受益度33%。

(四)乡风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一是重视培育新农民。全市共举办各类农技、技能、法制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农民2万人次。二是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全年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邪教进农村、无封建宗族活动的工作目标。如宜潭乡塘湾村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组”和评选“十位孝顺媳妇”等活动,促进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和谐新风尚的形成。三是民风乡俗有所改观。各示范村成立了各类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促进了乡风民俗的转变。

(五)示范村建设初具规模。一是狠抓了村庄规划。市规划部门组织规划设计人员深入示范村现场勘测,完成了松柏镇大渔村、蔬菜村,宜阳镇两江村,宜潭乡塘湾村,罗桥镇瑶族移民新村等15个村的村庄规划方案。二是狠抓了产业建设。示范村共调整种植结构6850亩,新发展种养殖大户227户。三是狠抓了村容村貌整治。广泛开展了“三清五改”工作,示范村面貌明显改观。据统计,示范村共拆除闲置房屋2.1万平方米,完成改水860户。四是狠抓了项目实施。各示范村启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171个,其中产业开发项目63个,水电路等项目102个。完成通畅公路78.6公里、通达公路10.7公里。建沼气池497个。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措施

(一)理清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农村建设。一是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在工作实践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理清了工作思路,把XX年定位为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常宁市XX年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二是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注重发挥市、乡、村三级党政组织领导者、组织者、宣传者和示范者的作用,制定了市级领导抓村、市直单位扶点和市直机关派驻优秀干部驻点抓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市动员、部门参与、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格局。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组建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减免费用、以奖代补、组织农民外出学习参观、召开决策听证会、开展送戏下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宣传发动群众。三是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市按照“先抓示范村,逐步拓宽延伸至周边村,然后全面铺开”的方法步骤,在全市突出抓好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健全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建、各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建了办公室。全体市级领导坚持深入一线,督促检查,现场指导,帮助乡镇和示范村解决实际问题。各主管部门以新农村建设为已任,科学制订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制订下发了《常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周例会制度和成员单位每月一小结、一汇报制度。各职能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新农村建设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各乡镇、村组全力以赴,真抓实干,精心培育典型,全力推进示范建设工作,从而在全市形成了人人出力流汗、个个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二是部门包村联建。市委选派了92个市直单位挂村帮扶,由67名市直机关干部组成23个工作队,深入23个示范村参与新农村建设。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是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队伍。广大队员在驻村期间严以律己,扎扎实实为驻点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驻松柏镇蔬菜村工作队刘书庚、阳迪兴、李书洪等同志甘于吃苦,为驻点村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受到群众的好评。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出台了《常宁市XX年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督查调度制度,对乡镇、示范村、挂点单位、23个工作队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5次督查。先后下了了7期督查通报,组织召开了5次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度会。[nextpage]

(三)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五图一书”规划。一是抓规划,确立建设导向。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将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责任单位由建设局划为规划局组织实施。为解决规划设计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市规划局年内举办了3期村庄规划培训班,培训规划人员89人次。在村镇规划中,各地坚持突出农村特色,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注重保持村庄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脉络,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对24个示范村的规划编制要求由市设计院和专业规划设计人员按照高标准、适度超前的要求编制完成,做到有“五图一书”。二是抓产业,明确工作思路。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入村后,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在此基础上,召开村两委、党员会、群众会,并广泛征求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因地制宜制定了工作计划和五年工作规划。驻罗桥镇和群村工作队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帮助该村制定出台了《和群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通过招商引资,兴办大型木材加工厂1个、瓷泥矿1个,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有线电视、电话安装率95%以上,所有通村、通组、通户公路全部水泥硬化,农村全面小康程度达到95%以上。

(四)创新工作方法,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建设良好氛围。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书写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办简报、电视上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真正使新农村建设的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宜潭乡塘湾村邀请衡阳市委宣传部文艺下乡小分队来该村开展“心连心”文艺演出,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始终坚持以“三清五改”为切入点,特别是紧抓改路这一兴奋点,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如庙前镇石铺村行路难的问题一直是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镇党委、政府成立公路硬化村民理事会,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高,在政府没有支付一分钱征地拆迁费用的情况下,纷纷主动拆除位于路两边的破旧猪牛栏、厕所和障碍物,使改路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目前,硬化村级公路3.7公里,并带动了“三清五改”等其它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通过组织开展村庄规划建设讨论会、决策听证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农民广泛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四是通过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更加有效地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官岭镇高桥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7名村民小组长、离退休干部、老村干部、老党员组成。由于理事会成员能办事、会办事、想办事,在理事会带领下,短短几个月时间,修通了一条3.2公里的通村水泥路,浇筑排水沟600多米,建起了村民活动室,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空前高涨。今年以来,全市各村在理事会的运作和带动下,共向社会各界筹集新农村建设捐赠资金562万元,义务投劳1.2万个工作日,引导农民群众投入产业建设、“三清五改”资金达8500万元。目前,我市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建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使新农村建设逐步走上了长效管理、规范管理的轨道。

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9

欢迎各位领导到我县视察。按照此次视察活动的安排,下面,我就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以及下步工作安排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总体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1-8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8.84亿元,同比增长32.2%,完成年计划的54.2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7.4亿元、28.64亿元和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3.9%和26.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85亿元,同比增长34.5%,完成年计划的68.5%;各项税收实现2.81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年计划的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亿元,同比增长53.2%,完成年计划的80.9%。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县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不断加大领导力度和投入力度,致力于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致力于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0*年,我县被列为省15个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县(市),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被纳入省“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田家镇被省人事厅、省建设厅授予“村镇建设先进单位”,新兴镇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联系乡镇(全国10家),新兴镇腰岗子村被确定为全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国90家)。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

为了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农经局、城建局等21个单位为成员的*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村(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采取召开专题会议、悬挂标语、开设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要求、措施,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调动了全县人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制定下发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县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县村屯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等,层层明确责任,对全县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近期部署和远期规划,形成了各单位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加快县乡工业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年初以来,我县坚持以工促农,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开展了“园区基地快速发展建设年”活动,“三区三园一基地”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一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三园三区一基地”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4亿元,其中船舶修造园投入4.9亿元,部分地段达到“五通一平”,航道清淤工程扎实推进,盘锦新港完成规划设计,引堤工程9月底施工;食品工业园重点部位实现“七通一平”,四排总以南动迁工作有序进行,二期工程已编制完成总规和控详规,预计明年初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他各园区基地的项目入驻条件也得到充分完善。各园区基地现已入驻项目100项,同时拉动一批配套项目迅速跟进,落户周边乡镇,集聚和辐射效应明显增强。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122个,计划总投资51.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大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45.3亿元。常州新华集团计划投资12亿元的船舶修造产业基地项目落户船舶修造园,工程全部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70亿元;江苏雨润集团计划投资2.5亿元的生猪屠宰和深加工项目入驻食品工业园,标志着我县工业反哺农业迈上新台阶。近期,宝利石化公司计划投资24亿元建设年产150万吨重焦沥青、120万吨延迟焦化、60万吨加氢、60万吨重催装置项目达成投资协议,现正进行土地整平,10月初可正式入驻;天津航道局与辽滨经济区达成合作意向,采取BT方式,计划投资16.9亿元实施4个舾装码头、一个5万吨级船坞和海上吹填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项目建设,预计9月末开工建设。三是项目建设捷报频传。全县实施500万元以上新建、续建和技改项目181个,计划投资总额134.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3.2亿元,竣工投产项目23个,实际完成投资1.9亿元。宏冠船业两艘16800吨成品油轮成功下水;龙德船业与威远香港有限公司签订了4艘11500吨多用途船建造合同;鑫汇隆工业园等一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新加船舶配件等一批项目正式投产;辽河油田勘探局海洋装备制造总厂将新增50亿元投资形成年产值300亿元以上的海洋装备制造能力,一期工程即将实施;晨宇工业项目区被纳入辽河石油勘探局重点扶持项目,将建成全国重要的稠油专用管材生产基地。四是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规模企业达到133家,比上年新增30家;投资1.68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5个,华润啤酒、辽通化工等骨干企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1-8月,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65.7亿元,同比增长80.5%,工业增加值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56.1%,工业税收实现1.9亿元,同比增长24%。

(三)强化五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得到大力发展

我县克服了年初暴风雪灾害和前期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一是五大主导产业协调发展。完成水稻播种面积84.3万亩,优质水稻种植率达到100%。采用无纺布隔离层旱育苗、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并充分结合“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实现了节本增效。预计今年水稻每亩增产12.5公斤。发展海、淡水养殖面积126万亩,同比增长3.9%,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淡水鱼养殖面积26.9万亩。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7.5万头,家禽1050万只,毛皮动物38万只,牛1.4万头,肉鸭550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5%、32%、9.8%、10.1%和44.7%,肉类总产量实现3.05万吨,同比增长10.9%。全县蔬菜总产量实现2.85亿公斤,同比增长3%,总产值实现4.27亿元。由于全县供水充足,芦苇长势明显好于去年,预计芦苇产量将突破15万吨,可实现产值8300万元,苇田“一育多养”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得到有效推广。二是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在扶强壮大老的龙头企业基础上,着力培育新的龙头企业。1-8月份,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8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3家,新增龙头企业11家,带动农户达到5.6万多户,订单农业发展到3.2万亩。建成10大类优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0个种养小区,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6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5.6万人。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到目前为止,县城投资1.4亿元,实施了亮化、净化、美化、硬化等项工程,提升了城市形象。完成5条街路排水改造工程、南北排改造工程和明暗排清淤工程,有效改善了县城汛期排水条件;完成4条街路边石更新、8条街路方砖铺修和6条街巷道路改造工程;实施了县城绿化、东湖公园夜景亮化等工程,人居条件明显改善;县城自来水二级管网更新改造工作全面铺开。采取市、县、乡、村、村民五级筹资模式,总投资9400多万元,完成绿色通道、清洁能源、改水等工程30项,完成413个村屯的绿化工程和45个重点村屯的绿化和环境整治。20*年我县有3个乡镇被省绿委会评为“绿化模范乡镇”,17个村屯被评为“绿化示范村”。在农村环境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突出重点,树立典型,全面推进“一镇五村”试点建设。我们将田家镇和王家乡华侨村、旭东村、二界沟镇曾家村、新兴镇腰岗子村、西安镇桑林子村确立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大投入力度,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六个试点共投入资金2400万元。王家乡华侨村今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西安镇桑林子村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农村娱乐广场;二界沟镇曾家村的农民用上了冲水厕所;新兴镇腰岗子村被省海洋渔业厅授予“新农村建设新渔村示范村”。截止到目前,我县所确定的试点村镇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对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破旧立新,拆乱除脏,全面开展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我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共完成作业面积3300亩,植树207万株。完成市级绿色通道4条,造林作业面积1*7亩,植树38.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0.8%。全力推进村屯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植树101万株,栽植花草486.85万株,动用土方118万立方米,修建院墙6000延长米,安装路灯371盏,硬化路面8.5万延长米,修进户桥2621座,修厕所1362个,修边沟28万处长米,新建垃圾箱480个,修大门790个,新修自来水管道9万延长米,修建娱乐广场3.5万平方米,修建U形槽0.95万延长米,铺设暗排0.86万延长米,新建学校3所,卫生院2座,敬老院3座,秸秆气化站3座,制作灯箱432个,清运垃圾9万立方米,修筑人行道0.8万延长米,粉刷文化墙185万平方米,铺设草坪14万平方米,修桥6座,排灌站1座,为11个村配套了体育设施,对53个村委会办公用房进行维修建设。今年上半年重点整治的村屯四进院率达到100%,农村脏乱差的面貌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

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1-8月份,全县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24.2万人,实现扩面8351人。开展了三级联创充分就业区域工作,成立了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开发就业岗位1.2万个,实名制就业122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完成普惠制就业培训9360人,走出了一条校企联合办学培训的新路子。3542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及时发放到位。开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行了企业用工登记备案制度。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我们本着二年任务一年完成的思路,投入资金189万元,完成特困户建房90户225间。共投资752.8万元,对因病无力治疗的城乡低保户开展救助,救助人数达12551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实施。各乡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和寻求油田支持,改善农村饮水状况,今年打深水井4眼,新建自来水厂4个,受益群众达4万人。农村交通设施日臻完善。完成老乡路改造41公里,村通油路40公里,村屯通油路工程已全面启动,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投资2170万元新建和维修校舍8所,目前已基本完工;减免农村学生学杂费640万元;投资100万元更新学生课桌椅3万多套,全部实现一生一桌一椅;投资300万元为20所学校配备60个理化生实验室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年底前可全部启用;教育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堂卫生和校车管理更加规范。完成17个乡镇卫生院新建改建任务,投资210万元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微型巡诊车、B超仪、心电图机等设备,极大方便了广大农村患者就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门诊报销制度业已启动;重大疾病救助体系覆盖城乡,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社会治安得到全面加强。公安机关“三基”建设取得实效,狠抓了打击两抢一盗等工作,开展了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等专项行动,有效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三大警务”工作日渐深入,建村级警务室54个。新建基层司法所16个,全部实行规范化管理,“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全社会法制意识显著增强。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培育文明*人、建设和谐新*”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先进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水乡之韵文化广场、乡村文化广场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有线电视实现1.2万户,今年新增5100户;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放映影片4600场次;送图书下乡96次1.7万册,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我县下了很大的气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仍然较慢,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不够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仍然缺少辐射面广、拉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项目;三是农民增收幅度还不够大,新农村建设投入渠道和农民增收渠道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四、下步工作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年初制定的“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做好三篇文章,落实四项措施,实现五个目标” 的工作思路,即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突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两个重点,做好产业化文章、水产业文章和畜牧业文章,落实好用足惠农政策、落实生产计划、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国有农场改革四项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新突破、改革创新有新成果、农民收入有新增加、农业经济有新效益、农村工作有新亮点五个目标的实现,真抓实干,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一)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板块式集聚和规模化增长。继续抓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运行四个关键环节,大干快上,力促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工业经济急速扩张。要紧紧抓住我市纳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试点市等新一轮经济增长机遇,坚持土地集约、项目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推进各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为接续产业发展打造优越的内外部环境,并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拉动周边乡镇工业发展。要以油田快速干道、市东外环公路建设为契机,抓好新开、新立等乡镇的临路经济带和新立外商投资园的规划建设,拓展载体空间。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切实提高项目投资规模和强度,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加快辽河石油勘探局海洋装备制造总厂等一批立园区、立县项目的推进速度。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确保节能减排的刚性指标不落空。要科学整合、合理配置土地、资金、技术等市场要素,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保障企业健康运行。今年入驻各园区基地的项目要达到180个以上,招商引资投资额要实现28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200亿元,工业税收实现3亿元,规模企业要达到150家以上。

(二)进一步加大村屯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全年新农村建设投入要突破1.5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继续做好“一镇五村”试点工作,狠抓村屯绿化和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重点抓好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等工作。搞好农村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三)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要用现代化工业与科技力量来武装农业,用现代化的管理和经营方法来经营农业,全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围绕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深加工项目,强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县建设进程。

(四)进一步落实农业生产保障措施。一是抓好水稻后期田间管理,确保粮食大丰收。二是抓好渔业生产和渔业综合管理工作,积极推广高产养殖技术,全力推进“十增”计划顺利实施。三是抓好畜牧业生产,认真做好禽流感等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快推进动物养殖小区建设。四是抓好“三品”整体推进和蔬菜棚改小区建设。五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名牌3个、省级名牌5个、市名牌10个。

(五)进一步促进民生改善。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强民生改善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上一篇:疫情期间我的选择作文下一篇: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