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20111017)

2024-10-11

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20111017)(共11篇)

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20111017) 篇1

古城街道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

古城街道辖61个行政村,1.5万户,总面积85.8平方公里。近年来,古城街道牢固树立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梯次推进,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农村住房建设,目前,全街道有28个村参与社区建设,沙埠屯、尚家等8个村正在或完成整体改造,建成和在建公寓楼达170栋、5100户,以居住方式的大变革实现了农村居住环境的大提高,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一、创新思维,大胆尝试,闯出城乡一体发展新路 思路决定出路。古城街道地处市区北部,缺乏城中村及近郊村的区位优势,街道党工委一班人跳出常规思维,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机遇,大胆提出“打破村庄界限、合村并点建社区”的新农村建设新构想。即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统筹规划村庄新的布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逐步实现居住组团化、住宅楼房化、服务社区化,不仅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还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减少重复投入,群众、村集体、政府都受益,是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8年初,街道决定从沙埠屯、戴家2个村级班子强、群众基础好、村庄房屋普遍陈旧的村先行试点,在镇区规划建设了第一个大型农村社区—怡和苑社区,并结合“挂钩试点”政策,制定了旧房拆迁补偿、成本价购楼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旧房拆迁户平均补偿款和补助约7万元,群众花比新建平房还少的钱就能住上整洁舒适的楼房,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2009年6月,怡和苑社区17栋公寓楼、530户群众顺利入住新居,节余复垦土地260亩,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出了经验。

二、科学规划,稳妥推进,构筑城乡一体发展格局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古城街道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统筹全街道新农村建设和社区推进工作,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一是科学规划总体布局。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村庄格局、耕地分布等因素,适度超前规划,优先在镇区、交通要道、中心村等位置规划社区,并结合土地修编,调整土地性质,确保规划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初步把61个村规划为13个农村社区。如汇祥居社区规划在古城镇区,既可享受镇区齐全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及各种商贸服务,又方便群众出行。二是因村制宜分步实施。对符合整体拆迁或成片拆迁条件的十里、尚家等13个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社区;对暂不具备拆迁条件的范沟、义和等村先引导部分群众建设楼房,由点到面、先局部后整体,分步实施社区建设;对久安等村采取先拆迁部分房屋腾出建设用地的办法,启动社区建设。2008年试点成功之后,古城街道又相继启动了怡尚苑、怡馨苑、汇祥居等7个社区,怡和苑社区、弥香苑社区还进行了规模扩张,全街道规模过700户的社区达到4个;去年启动的弥景苑社区规划公寓楼63栋、1770户,成为寿光市最大的农村社区。三是阳光操作稳妥推进。从街道主要领导做起任何人不得插手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建设,每项工程都严格按规定、按程序招投标。在楼房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坚持街道、村干部、村民代表共同参与,每项工作坚持全面公开、阳光操作,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未采纳的也要向群众解释清楚。从社区启动以来,全街道已有5个社区、2400户居民入住,拆迁旧房2000多口,未发生一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做到了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近年来,古城街道多次迎接了中央、省市领导和考察团的调研、视察,两次为山东省提供建设现场,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各级媒全的高度关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预计到2011年底,全街道启动农村社区总数将达到9个,建设公寓楼总数达到230栋、7000户。

三、优化配置,完善管理,推动社区健康文明发展 古城街道坚持高标准完善社区管理与配套,优化利用节余复垦的土地,用居住环境的改善潜移默化地改变群众的居住生活习惯,实现了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新增耕地、城镇发展等多赢。一是完善管理配套。每个社区都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集中供暖,实行安全保卫和日常保洁,并应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环保设施;配置医疗、教育、购物等公共服务,引进物业公司专业化管理,群众不出社区就能满足基本需求,真正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如怡和苑社区投资1300多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处综合服务中心、一处省级标准幼儿园和两处大型游园,利用企业余热供暖,打造了低碳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二是集约利用土地。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旧村拆迁复垦的土地整体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怡尚苑社区节余的412亩土地规划建设了“菜中菜”蔬菜基地,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村民收入400多万元;常治花园利用节余的土地引进建设美微营养蔬菜基地,研发生产富含钙、铁、锌、硒等营养元素的高端蔬菜,户均增收6000多元。三是倡树文明新风。经常组织社区群众开展舞狮、秧歌、舞蹈、乒乓球等文娱活动和“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评选活动,健身娱乐、休闲养生成为农村新风尚,邻里更加和睦、家庭更加和谐。幸福和谐的社区生活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古城街道信访案件始终保持寿光市最低水平,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全街道人民的广泛共识。

四、对农房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

1、有些适合规划建设社区的地块,由于占用基本农田而无法规划建设,对社区规划选址造成一定影响;

2、建设社区主要借助省“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资金为村民自筹,非商业开发模式,筹资压力比较大。建议省出台相关配套资金扶持,助推社区建设进一步发展。

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20111017) 篇2

一、关于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灾后重建规划总体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即会同四川、陕西、甘肃省建设厅,全面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迅速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带队的规划技术力量,成立了由总体组、市(州)组、县(市)组构成的三级工作组赴灾区展开工作。自5月18日起,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工作组分赴重灾区的6个市州22个县(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目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组织调度下,各组按计划有序开展工作,规划初步成果已编制完成,并将于7月9日召开专家审查会。

在编制灾区重建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规划组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自然的原则,按照实事求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要求,合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从规划上防止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产生。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优先考虑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考虑了推进城镇功能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恢复重建与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民族传统风俗文化的保护要求相协调,坚持体现地域和民族特色,考虑了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和推进城镇节能减排工作相结合。

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为:综合提出四川省受灾地区的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布局及恢复建设规模;提出严重受灾地区需要搬迁的县城、镇的选址和建设规模方案;提出搬迁及原址重建的县城、建制镇近期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提出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方案;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遭受破坏的情况进行评估,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发展条件评价、既有规划评价、重建规模与人口布局调整、新建城镇选址、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历史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风景名胜区恢复与保护、防灾体系构建、城镇空间布局优化、重点项目库及重建示范乡镇、城镇特色传承、对部分规划与重点工程的重新定位和修正进行评估、重建建设用地标准与投资估算等。

二、关于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坚持在指导思想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先解决受灾农民住房和基本生活生产设施;统筹兼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坚持以原址为主、异地为辅,保护生态、保障生计,自下而上、落实到点,传承文化、注重特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争取规划制定一步到位、灾区在建设中分步实施。目前,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已进入最后成果汇总阶段。

三、关于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建设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建设规划过程中,在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经验,开展基础数据调查整理、分析和研究,多渠道征求灾区群众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城乡住房建设标准,测算恢复重建所需资金,提出规划实施和筹资方案。6月28日,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完成了初稿。目前,该规划正在与其他规划进行衔接,对部分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近日将形成送审稿上报。

灾后重建住房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提出重建的总体目标。初步考虑提出:通过实行原址重建、异地新建和维修加固相结合的方式,三年基本完成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使受灾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二是提出重建规模和分年度的主要任务。在年度主要任务中,原则上要求城镇住房三年完成恢复重建,农村住房两年完成恢复重建;三是提出重建标准。强调要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提高住房建设质量,有效利用当地资源,户型建设以中小套型为主,配套建设公共设施和绿地等;四是通过受灾群众自筹、政府支持、对口支援、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城乡住房重建资金。

规划提出:城镇住房重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群众自助的原则,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优先安排维修和加固受损住房,抓紧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满足受灾城镇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规划提出:农村住房重建将实行农户自建、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相结合,以农民自建为主,国家给予资金补贴,各级政府在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力争经过2~3年完成恢复重建工作。具体工作进度安排为:

2008年完成灾后重建农房建设年度建设计划制定工作;完成受损农房的排险及轻微破坏农房的维修、加固工作;完成农房重建的场地清理和50%的农村居民点规划;原址重建和已落实选址的异地迁建农户至少保证有一间过冬的住房,完成农房重建总量的40%。

2009年基本完成灾区农村居民点规划;落实异地迁建农户的建房选址并解决过冬住房问题;受灾农民全部住进永久性住房,完成农房重建总量的80%;完成50%的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

2010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农房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

四、关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重建专项规划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重建专项规划成果既是地震灾区城镇体系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是国家层面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规划,是指导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重建专项规划组织编制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地方为主、相互协调;注重宏观性、综合性和指导性。规划编制以灾区当地自然地质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和基础,以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损毁状况为依据,突出保障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和促进风景名胜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指导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农村住房建设工作汇报 篇3

统筹兼顾

合村并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有效路径,按照“人口集中居住、服务集约提供、产业聚集发展”的思路,坚持“政府推进、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多元投入”的原则,合村并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力争5年将全市180多个村庄整合为50个左右的农村社区。2009年以来,实施农村社区项目31个,规划合并村庄132个14.8万人,已有108个村庄动工建设;共建设多层或高层住宅楼848栋37526户450万平方米,其中803栋35158户竣工。我们的做法是:

一、积极谋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按照上级部署精神,成立了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等几大家领导任指挥、副指挥,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会战指挥部,并抽调专业技术骨干与原单位脱钩,集中会战抓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推进。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研究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连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推进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每年都专题制订会战方案和督查考核办法,并逐年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

— 1 — 的扶持补助力度,充分调动了镇村和农民群众建房积极性。市会战指挥部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全面实行市级领导包保项目责任制,健全定期调度、现场办公、未完成节点任务亮黄牌等一系列制度,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观摩、半年一考核,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逐年增速扩面、提档升级。

二、完善扶持政策,强力扶持补助。在用地上,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先保障农村社区建设。三年有14个项目区45个村7759.3亩土地纳入挂钩计划,可节余土地指标4966.3亩。目前,涉及的新村建设全部启动,16个挂钩村基本完成新村建设和旧村拆除,腾出旧村土地1560亩。在补助资金上,对纳入挂钩的村庄完成社区建设、整村腾空节余土地指标的,根据市级实际使用指标数量,以每亩20万元补助挂钩项目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楼房建设和旧房拆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对建新房拆旧房农户的补助和奖励等。市财政为此设立专项资金,实行预拨款制度,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强力资金扶持,有力地调动了镇村抓好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科学规划布局,注重设施配套。始终把高境界规划放在社区建设的首要位置。委托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和30多项修建性详细规划。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组织设计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的规划方案和建筑户型,引导农民建

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百年住宅”。在具体规划实施中,不仅抓好社区楼房建设,而且注重社区配套建设。率先制订并严格执行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五化十通十有”标准,努力提升农村社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一是基础设施配“五化十通”。即实现村庄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社区路、水、电、气、暖、排污、环卫、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十通”。特别是对城市管网覆盖之外的偏远社区,着力解决好集中供水、供中供气、污水处理问题。全市科学布点建设了六个农村自来水水厂,所有农村社区接入集中供水管网;在偏远社区探索建设了液化天然气输配站,铺设集中供气管网20多公里,有效解决了社区群众生火做饭问题。等社区建设了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达到国家排放水一级B标准。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十有”。即建成的农村社区要达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小学幼儿园、商贸超市、医疗卫生室、党员服务室等“十有”标准,面向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城乡均等化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要设置劳动保障、民政事务、计划生育、司法调解、科教文卫等服务窗口,实行公共事务集中受理、一站式服务,具备基层组织活动办公、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救助、科技服务文体娱乐、党员服务、便民利民等服务功能。目前,20多个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启用。三是社区管理物业化。规模入住社区都组建了物业管理机构,专

门负责农村社区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治安巡查,大力开展社区绿化和环境美化,为农民群众营造了环境优美、文明有序、安全和谐的幸福美好新家园。

四、强化业务指导,分类推进建设。针对各个村庄所处区位、规模、经济基础和群众意愿等实际情况,采取四种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一是迁村入城。对城中村、城边村纳入城市规划布局,实行整体拆迁、整合改造。二是迁村入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目前已启动10个村,建设楼房68栋2656户,社区建设初具规模。③村企合一。对大企业驻地或周边的村庄,通过土地入股、村企共同出资建设新社区,腾出土地用于企业发展。④合村并点。对规模较小、区位相近、分布零散的村庄,采取农民出资合作建房、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建新必须拆旧的方式,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集中建设新型社区。

五、坚持规范运作,加强项目监管。在立项启动环节,制订了《村庄合村并点综合能力评价标准和评估办法》及配套的《调查统计表》,通过调查村庄区位、房屋、经济基础、村民意愿等6大类20大项55小项具体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对申请建社区村庄合村并点能力按百分制进行综合评估,并明确提出:未纳入社区规划的村庄不能立项,未征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的不能立项,未进行村民民主决策的不能立项,未经合村并点能力评估的不能立项,从根本上确保了

社区建设尊重群众意愿、符合村庄实际。在项目审批上,根据农村社区建设涉及业务部门职能,将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审批管理细则进行了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牵头抓好社区项目审批管理,确保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到位。在工程质量监管上,由住建部门牵头,举办了镇村和施工、监理负责人参加的农村住房工程建设施管理培训班,每季度都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并及时开展了工程监理工作、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塔机等专项检查,组织专人靠上督导问题整改,及时整改了一批质量安全隐患。目前,所有在建项目都做到审批手续完备、项目运作规范、质量安全可靠。

通过实施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在四个方面显现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力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三年农村住房建设完成投资40多亿元,产生钢材、水泥、建筑劳务等市场需求9.09亿元,并有力地带动了装饰装修、家电、家具、纺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引擎。二是推进了农村城镇化。通过合村并点建社区,全市108个村已经或正在并入31个新型农村社区,改变了村庄零散的现状,优化了农村建设布局,形成了一批人口相对集中、设施配套齐全的小城镇和大社区,促进了各种资源要素向城镇聚集。三是加速了农民居民化。农民进社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乡村陋习和不文明现象大大

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20111017) 篇4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北海市有关文件精神,切切实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及棚户区改造共五大项。

一、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情况

(一)廉租住房项目

廉园小区项目,计划投资6038万元,今年计划投资700万元,建设588套,总建筑面积29407平方米,资金已全部落实。上半年办理好立项、选址、用地批准书和初步设计的政府采购批复之后,从7月份起全力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书、环评、可研批复,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和监理、工程招投标、人防、报监和报建手续,尚缺消防审核意见; 9月20日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00万元,目前进行基础设计变更,开挖基础。

(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公租房项目共建700套,总建筑面积42789㎡,总投资6706万元,任务分解到建设、卫生及教育系统。

1.房产局负责建设96套,总投资1075.5万元,今年计划投资250万元,总建筑面积5896平方米。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书、环评、可研批复,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和监理、工程招投标,人防、报监和报建手续,尚缺消防审核意见; 9月20日开工建设,开始平整土地,开挖基础,于12月7日验收基槽,目前已经完成投资200万。

2.环卫站负责建设100套,投资1118万元,建筑面积6544平方米。9月22日前已完成项目规划、报建、招投标、施工许可证等 前期手续,并开工建设,目前1#楼主体施工,2#楼基础施工。完成投资260万元。

3.卫生局负责300套,共13个子项目,分别由13个卫生单位建设。项目共建15幢楼房,总建设面积18217.28平方米。其中:

① 北海市合浦县精神病医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02.48万元,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共24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已完成规划许可证办理,完成公开招标,中标人为合浦房兴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已完成基础施工至正负零,目前正进行土方回填,完成投资30万元。

② 县人民医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35.05万元,建筑面积1673.68平方米,共24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已完成规划许可证办理,完成公开招标,中标人为广西廉凯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已完成基础施工至正负零,完成投资45万元。

③ 西场镇中心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01.24万元,建筑面积2874.72平方米,共48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中标人为合浦县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打桩作业,完成投资60万元。

④ 石康镇中心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01.99万元,建筑面积2157.48平方米,共36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 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中标人为广西廉凯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已验槽,完成投资25万元。

⑤ 山口镇中心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52.24万元,建筑面积1797.9平方米,共30套,项目总投资401.24万元,建筑面积2874.72平方米,共48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中标人为合浦房兴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已验基槽,完成投资25万元。

⑥ 公馆镇中心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69.13万元,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共32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中标人为合浦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已完成基础施工至正负零,完成投资30万元。

⑦ 白沙镇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3.06万元,建筑面积719.16平方米,共12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中标人为合浦县房兴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已验收基槽,目前进行设计变更,完成投资20万元。

⑧ 石湾镇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69.51万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共20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中标人为广西廉凯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已验槽,完成投资25万元。

⑨ 党江镇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3.06万元,建筑面积719.16平方米,共12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合浦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完成投资20万元。

⑩ 合浦县鼠疫防治站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86.39万元,建筑面积599.3平方米,共10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中标人为合浦县房兴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由于项目单位场地小,门口小,施工机械难于进入,目前正进行基础设计变更,完成投资15万元。石康镇十字路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2.97万元,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共12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合浦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完成投资20万元。沙岗镇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69.31万元,建筑面积1198.6平方米,共20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合浦县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正进行基础打桩作业,完成投资25万元。13 闸口镇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69.31万元,建筑面积1199.3平方米,共20套,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岩土工程勘探、环评登记批复、可研批复及初设批复,完成公开招标,中标人为广西廉凯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项目已完善各种证件办理,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已验槽,完成投资20万元。

4.教育局负责204套,共8个子项目,分别由8所学校建设,投资1947万元,目前完成投资459万元。其中:

① 合浦县公馆中学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栋36套,建筑面积2130.66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336.64万元。目前基础施工,正在砌基础砖,完成投资46万元。

② 合浦县西场中学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栋24套,建筑面积1430.64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242.72万元。目前在建基础,完成承柱台浇制,完成投资47万元。

③ 合浦县山口中学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栋24套,建筑面积1436.24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229.47万元。目前进行第一层砌体。完成投资69万元。

④ 合浦县常乐中学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栋24套,建筑面积1430.64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225.57万元。目前进行了第一层砌体,完成投资68万元。

⑤ 合浦县石康中学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栋24套,建筑面积1416.44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226.53万元。目前进行第一层砌体,完成投资64万元。

⑥ 合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栋24套,建筑面积1430.64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226.83万元。目前进行第一层砌体,完成投资52万元。

⑦ 合浦县西场镇第一初级中学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栋24套,建筑面积1416.44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227.03万元。目前进行安装第一层天面钢筋,完成投资68万元。

⑧ 合浦县白沙镇初级中学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栋24套,建筑面积1438.2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232.02万元。目前进行砌基础砖,安装角柱模板,完成投资45万元。

(三)经济适用房项目

由县住房办负责,第二期经济适用房项目占地12921.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944平方米,323套,计划总投资2860万元。2011年新开工建设1幢72套。现已办理了环评、地震、人防等手续,9月28日已开标确定了施工单位。目前已经挖好一栋楼的地基。完成投资131万元。

(四)限价商品房项目

由县住房办牵头,县城投公司负责,主要是西门江拆迁回建公寓楼,共70套,总建筑面积9500㎡,总投资915万元,截至8月底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投资计划,项目竣工。

(五)棚户区改造项目

由县住房办牵头,需要拆除428套(户),2万平方米。其中县房产局负责拆除230套,县机耕队负责拆除50套,县卫生局负责拆除31套,西门江拆迁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拆除117套。从2011年3月起至2011年7月为止,已全部完成2011年合浦县棚户区实施的改造拆除任务。

合浦县房产管理局

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20111017) 篇5

柏林镇党委、政府

遵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柏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房建设、危房改造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抓开工、促完工,掀起农房建设、危房改造工作新高潮。

一、基本情况

按照“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切合实际”的原则,镇党委、政府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建设布局;强化组织领导,提供人员保障;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强化政策资金扶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截止目前,全镇共启动了柏林、前南林、东武安、宋合、贾庄、玉源、黄崖、桥仙等整村连片建设402户,占全年任务量的100.5%;启动危房改造132户,占全年任务量的97.8%。柏林社区启动64户旧村改造工程,武安社区2栋48户农房建设、宋合社区2栋48户农房建设已全部开工建设,全镇土地增减挂工作涉及5个项目点,去年已全部完成。

二、项目点基本情况

柏林社区住房建设、旧村改造工程。今年以来柏林社区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对镇驻地南部进行建设,新增商住户50户,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启动信用社南3栋住宅楼建设,可安置住户数64户,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在镇铁木社、兽医站旧 1

址,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拆迁8000平方米,新建64户商住楼,新增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

武安社区农房建设。今年新规划的武安社区位于中心村东武安,下辖东武安、西武安、郑家庄、永西4个村,共有1600户、6300人。规划建设住宅楼48栋,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建设2栋48户住宅楼,建筑面积5760平方米。

宋合社区农房建设。宋合社区位于柏林镇南3公里,下辖宋合、小张庄2个村,共有800户、3100人。一期建设住宅楼2栋、48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下一步以本次现场调度会议为契机,认真领会领导指示精神,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确保年底所有项目全部完工,群众入住率达到100%。

试论农民流动与农村住房建设 篇6

一、农民流动基本状况和原因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 在农业饱和就业的前提下, 除了被当地乡镇企业吸收的劳动力之外, 大多数的农民人口处于流动或者半流动状态。根据统计,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全国大约有8000万至1.2亿农民处于流动状态。这一数字主要是指流出县境外的人口。

在我国, 农村人口众多而且未经前现代化时期农业商品化的改造和消化直接卷入现代化浪潮, 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如何将堆积在土地上的众多农村人口解放出来, 便成了20世纪以来世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50多年前, 费孝通教授便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探究, 他认为我们的民族“从这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 自然也会受到土地的束缚”。费孝通教授曾以英文出版了一本名为《被土地束缚的中国》 (Earthbound China) 的书, 他认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将亿万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具体途径是乡村工业化。农民流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也是现代化的起点。但是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农民流动了, 一切都好了, 就有利于建设现代化了, 就能带动经济发展了。从农民流动的成因看, 它是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必然结果, 也是农业不发达的客观产物。由于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农村经营体制和组织结构落后, 使农民普遍对农业感到失望, 于是, 农民们寄希望于打工挣钱这条道路上了。

二、农村的住房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据调查, 目前农民消费支出的先后次序是:建房、子女教育、婚嫁、家用电器和日常消费品。建房与装修房屋仍是农民消费的首要选择。与城镇居民一样, 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在住房消费方面的支出也不断增大, 居住质量、居住条件改善在农村居民提高生活消费水平的目标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居住类消费支出由1999年的203.6元提高到297.2元, 增长46%, 可见, 新的一轮建房与装修房屋热已在农村兴起。

目前, 我国农村居民在住房消费上表现出了新问题, 那就是住房投资过度, 布局不合理, 甚至有大部分的农村住房面积过大, 出现了一种“空心房”, 那就是有大量住房, 面积过剩。这种现象的发生, 与农村人互相攀比而缺乏理性投资有关, 很多农村居民认为, 房子大, 外表气派就是有面子, 而忽视了房子里面的内容, 许多外表气派的住房里面连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建房是许多农民一辈子的大事, 许多人外出打工辛苦挣钱, 就是为了回家建一座新房。这几年, 农村里又出现了许多漂亮的小洋楼, 虽说起那么大的房子又没有几个人住, 很是浪费, 但别人看得心痒痒的, 有些农民为了相互攀比, 甚至举债建房。显然, 农村住房消费的过快增长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合理规划, 宅基地浪费了大量良田好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民自建住宅急剧增加, 标准也越来越高, 单个家庭建房占用的面积越来越大。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 曾试图通过对农民住宅地使用收费办法, 来抑制过多土地的占用, 事实证明并非有效之举。由于缺少强制性规定, 农村建房随意性较大, 追求超大面积住宅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一方面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 一方面也增加了建材用量, 加重了农民负担。据调查, 随着农村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越来越高, 未来5年将有14%的家庭准备修造新房, 户均支出约11万元, 平均每年增长7.4%。有14.6%的家庭准备装修住宅, 户均支出约2万元。由于住房支出仍是今后农民消费的重要部分, 这一趋势将会挤占农民其它消费份额。在这种情况下, 为农民建房“立规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农村住房投资过度

1. 城市化水平滞后于非农化水平

城市化发展的过程是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是身份的转换过程, 同时也是居住地的转换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 理当是农村住房投资的有效减少。而我们的现状是农村的建房热潮有增无减, 现在,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非农产业, 也就是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 但是没有形成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 致使农村居民的职业转换与居住地转换不一致, 收入源转换与身份转换脱节。

2. 农民缺少有效的投融资渠道

一方面, 在目前土地分散的家庭小规模经营情况下, 农业收益比较低, 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向农业作更多投入, 只好进行住房投资;另一方面, 在紧缩性的金融政策下, 客观上讲, 在没有开辟出更有效的的储蓄和投资渠道的情况下, 会逼迫农民收入投向住房, 令农民将住房作为财富储藏手段。

3. 农村落后的投资和消费观念

中国农民由于政策因素长期被束缚于农村, 加上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乡土情结, 农民往往遵循锁定的路径, 将有限的资金投资了住房, 而较少以投资的眼光看待建房行为。农民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活跃, 不论你是属于哪个群体的成员, 在作较大决策时, 公众意见或内部示范作用给决策个体各种有形无形的影响, 使他自觉不自觉地跟从大多数人的行为。有些农民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盲目跟风, 攀比建房。有很大部分农民家庭全部在外面打工, 闲置的房子几年没人住, 但是村里人盖了三四层小楼, 自己也要盖一个更好的小楼, 即使闲着, 也不能落后于人。因此, 攀比和从众心理会强化农民的住房支出。

4. 农民流动对住房建设的影响

每年, 各地的输出人员能寄回大量的资金, 这些资金是农民人均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面已经提到, 我国农村掀起了建房热潮。在我过农村建房资金60%来自外出打工的收入。外出务工人员不仅带回了大量的资金和和各种技术, 而且带回了经济发达地区的新观念和新思维, 带回了当地非常稀缺的外地人缘关系和市场信息资源。其中一部分人返乡后成了当地发展经济的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从这点看, 农民流动拉动了农村的住房消费, 对农村住房建设是起了推动作用的。但是, 由于住房消费的缺乏理性, 导致了农村资源的大量浪费, 不仅浪费的是建筑材料, 建设资金, 有些住房还占用了大面积的良田, 导致农村中耕地面积减少, 这些从长远看来是远远得不偿失的。

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20111017) 篇7

响水县卫生监督所 2011年10月17日

各位领导:

2011年,我县卫生监督工作紧紧围绕推进依法行政,落实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能力为总体目标,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完善执法制度,加强队伍管理,创新服务举措,认真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工作,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卫生监督质量,树立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新形象,各项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卫生监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六条禁令,规范执法行为

今年来,我所高度重视卫生监督行风建设,认真落实《江苏省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六条禁令》,进一步规范监督执法行为。一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制订了《卫生监督员行为规范》、《风纪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制》、《卫生监督员十不准制度》、《一次申告待岗制度》、《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约束监督员的行为。二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一把手对全县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业务科室(分所)对行政执法业务工作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一岗一责,权责一致,从所长到每一岗位相互负责的行政执法责任体系,确保行政执法有序、高效运行。三是开展《江苏省卫生监督执

法行为六条禁令》执行情况的稽查。于6月7日-10日由所领导带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分所)执行《江苏省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六条禁令》情况进行综合稽查考核,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先后走访调查监管单位104户,未发现卫生监督人员有违反《江苏省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六条禁令》的情况。

二、抓好稽查考评,促进依法行政

为切实落实卫生部《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今年初,我所制定下发了《2011年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方案》,将各科室日常监督管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监督员行为规范等纳入稽查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季度由所领导、稽查科及业务科室人员参加,对科室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管理、行政处罚及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着装风纪、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稽查考评。

今年来,重点围绕着装风纪、文书质量、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等工作开展了内部稽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日常稽查与专项稽查相结合。将着装风纪稽查工作列为日常稽查工作内容,监督员都能够按照着装规定规范着装,现场执法检查时,监督员都能够做到亮证执法。为进一步规范案件审核标准,将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书面稽查列为日常稽查工作内容,建立了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对每一个案卷从立案到结案全过程进行追踪量化评分审核。通过对行政处罚案件的严格审核把关,有效地提高了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二是对重点工作

适时开展专项稽查。今年先后开展了执法行为、执法文书质量、行政许可审批、卫生监管质量、食品添加剂整治等专项稽查,稽查前,每次都分别制定了稽查工作方案,明确稽查范围、时间和具体稽查工作内容,提出稽查工作相关要求,稽查后及时通报稽查情况,纠正不规范行为。

三、规范监管,提高质量

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做到“受理、审查、监督、审批”四分离,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行政许可公示等制度。行政许可全面实施网上权力运行,及时对行政许可事项、结果进行公示,使行政许可更加公开、透明、及时、规范。对行政许可现场审查职能进行了调整,县城范围内的餐饮、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和乡镇学校食堂及大中型经营单位统一由许可审查科牵头组织审查、验收。从而提高了行政许可审查质量和许可资料的规范性。在许可工作中主动介入,积极参与规划设计,使申请单位不走弯路,整改一步到位,对政府实事工程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开通“阳光服务,绿色通道”,对企业下岗职工、残疾人、特困户、大学生就业提供便民服务,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卫生行政许可审批工作基本达到“信息化、公开化、亲情化、效能化、利民化、责任化”的“六化”要求,窗口的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得到县审批中心领导和服务对象的普遍好评。今年来,共发放各类卫生许可证389个,其中餐饮服务许可202个,公共场所

许可130个,医疗机构许可48个,供水单位许可6个,放射诊疗许可3个,发放健康培训合格证明2922个。

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运作程序和工作流程,行政处罚做到“立、办、审、决”四分离,全面实行网上权力运行,保证权力在阳光下透明操作。坚持主动出击,举报必查,有案必办和“三不罚,四必罚”原则,加大对各类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案件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到位。今年以来,共受理投诉举报19起,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3起,其中医疗机构违法案件8起,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0起,公共场所5起,罚款10万余元,没收违法所得近3万元。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基本达到说理透切,执法文书使用合法规范,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诉案件。

三是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坚持“突出重点,强攻难点,消除盲点,营造亮点”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执法职能,加大创新和工作落实力度,以思路创新带动工作突破,突出抓好餐饮业食品安全,医疗市场整治、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等重点工作监管,加强对监管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更新一户一档基础资料,统一制作管理制度和禁烟标识,扎实开展无证照清理整顿,基本达到证照齐全,亮证经营。抓住卫生县城和文明城市创建的契机,督促各单位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完善功能用房和消毒、防蝇防尘设施,统一印制下发索证索票和消毒登记等资料,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有效地净

化和规范了全县公共卫生安全和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四是高度重视卫生监督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年初,我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购进电脑7台,配备给各科室、分所,保证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工作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前,卫生许可和卫生行政处罚、投诉举报等资料已按要求正常录入,日常监督工作录入正有序开展。并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广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苏卫办监督[2010]9号)要求,按标准配备卫生监督信息化设备,目前,已完成招标,正在公示之中。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8

一、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梅仙实际,逐步启动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

1、加强领导。镇里成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领导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由村书记任组长的工作组,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

2、制定规划。按照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了梅仙镇“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目前,全镇24个村(社区)也拿出了符合各村实际的规划方案。

3、广泛宣传。共组建3个工作队,深入各村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内容;共拉横幅6条,办专栏25个,印发宣传资料1.2万份,举办村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2批次,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典型引路。确定了南洋、梅仙、通演为第一批试点村。并由镇主要领导挂包,并从各个环节推进试点村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南洋、通演村村庄规划;3个市级整治村的详细发展规划已上报审批。同时,根据对我镇农村发展现状,确定了工业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等三种有梅仙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引导各村有意识地向这三种模式靠拢。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学习不深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的认识还很模糊;二是村级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三是宣传还不够深入、细致,很多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政府的事,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群众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三、下步打算

1、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落实责任制。细化目标、量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按照责任目标,严格兑现奖惩,增强各方面抓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建立督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反馈、督促,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2、强化舆论宣传。通过高密度、高频率的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好、调动好、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建设热情,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3、办好六件实事。①继续推进农村路网建设,今年将建设水泥路15公里;②推进源湖溪流域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推进10公里的森林防火林带和30口沼气池建设;③建设5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实施杨梅坪拆旧还耕和玉石养鳖返耕等“造福工程”;④继续推进“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使农村居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⑤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重点抓好乾美村劳动力培训点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和劳动力培训中心建设;⑥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对规模种养户实行补贴补助、项目配套和奖励。

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20111017) 篇9

2012清明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汇报

襄城县安委会: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加强对清明节期间的安全检查,住建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现将2012清明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局清明节期间共检查施工现场16次。安全资料重点查: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建立和落实情况;企业和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应持证上岗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总监理工程师到位和履行安全职责情况;深基坑、高大模板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论证和审查等情况。施工现场重点查:深基础施工、施工临时用电、施工机械、模板支撑体系,脚手架的搭设,“三宝、四口、五临边”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监理企业对上述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安全监理等情况。

共发现安全隐患35处,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5份,现场整改30处。通过此次检查,确保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下一步我

们仍将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检查和施工机械等安全专项检查,确保全县全年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目标实现。

襄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篇10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近年来,xx县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总体目标,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突破口,以农村阵地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1、“三软”。一是思想上疲软,一些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精神文明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县、市“热”、乡镇“凉”、农民“冷”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软。在加快发展上,一切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奖励标准,而精神文明建设则往往作为一项软性指标加以布置,有走过场的考核,而无激励措施,因此基层单位则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来对待。三是经济上腿软,由于镇村财力匮乏,目前村一级已经没有可单独使用资金,而乡镇一级财政也仅仅保开门、保吃饭,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三旧”。一是形式旧。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大都为初中文化程度;同时,由于电视等现代设备的普及,群众能够欣赏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因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几十年前一直延续下来的花船、小戏、狮舞、铜器等活动,对农民吸引力不强。不少农民把喝酒、打麻将当作休闲娱乐。还有一些农民则把焚香拜佛、求签许愿当作传统文化,农村封建迷信重新抬头。二是载体旧。除了文明乡镇、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重视外,还缺乏更多更完美的活动载体,这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三是内容旧。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够贴近群众要富求富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需要克服“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公民道德素质急需提高的现实,不够贴近纠正农村人口现状的现实,由于生产技术和现代化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富余人员,为了生存,年富力强的男性青年走向城市,成为打工一族,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发生变化,人口主体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而被忽视的正是这一主体,因而群众参与度不高。

3、“三少”。一从业人员少。由于机构改革的深化,人员大量精减,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严重萎缩。而风光几十年的农村电影队、文艺宣传队等团体已成为散兵游勇。直接从情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工作的干部队伍人数减少、组织力度减弱。二是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投入的精力少。近几年来,县里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主要条件,使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受到冷落,严重地影响了这一群体的积极性,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业务上不专、经济上不富、政治上不红这一现状。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阵地少。由于投入严重不足,教育阵地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的文化大院活动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影响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强化“四个创新”,保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

1、制度创新。xx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表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规划,乡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无规章,少数获得荣誉的单位,成绩到手,工作到头,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为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创新机制。2005年,xx县制定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同时,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xx县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细则》,成立了xx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文明创建的新突破。

2、内容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实“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一个建设,即和谐社会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根本。2010年,我们在农村开展了“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评选活动,2011年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评选活动,这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变化,这就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又要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基于此,我们从“三贴近”入手,针对群众的“三盼”(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动丰富),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同时开展了党员干部入千家包万户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文明单位和农村结对文明创建帮扶“对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我们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和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各村都建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成立了宣传队、狮舞队、铜器队。内容上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

3、形式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方式新颖、方法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2006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举办戏剧、歌曲擂台赛,直接参与群众x万人次以上,并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先进文化的大舞台。组织农民书画爱好者,举办书画展,义写春联,到外地采风等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交流。开展了“好丈夫”、“好妻子”俱乐部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家务技能比赛和家庭文体活动等,增强了关爱家庭、夫妻和睦、共创美好生活的意识。这些新颖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4、机制创新。为使农村精神文明规范化,我们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硬件建设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对组织不力,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进行处罚,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县乡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规划,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主要做法

1、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各级党委的目标责任意识。

(1)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一是科学详细制订包括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组织、教育、文化、舆论等各方面的措施,实行系统管理,使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造福于人民的社会系统工程,切实承担起自己的任务。三是强化目标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个项目来抓,积小胜为大胜,把各项目标任务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逐级考核。

(2)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牵动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它的工作性质要求既要多部门都来抓,又要有一个权威力量把这些工作统一起来。因此,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抓创建活动的局面,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3)强化奖励激励制度。一是要按照经济考核办法,建立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对各级政府进行重奖,让基层感受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二是要建立文明村镇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三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和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同等对待。

2、加大投入力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1)加强阵地建设。建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文体设施;建设村居群众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农村书屋建设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建设农家书屋56个,2011年建成139个,共投入390万元。195家农家书屋全部对外开放。为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建立了借阅制度。白元乡夹河村农家书屋,面积40平方米,现藏书3500册,可容纳30个读者同时阅览。葛寨乡烟涧村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健全,选址得当,环境舒适,从7月份建成至今已接待读者600多人次,丰富了农民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2)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广泛组建民间文艺宣传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政策上给予照顾,资金上给予扶持,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二是充实电影放映队,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机制上进一步放活,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三是充分调动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力求多出精品力作。

(3)加强启动基金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计划,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使精神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育的沃土。在资金的投入上采取确立重点、合理统筹、集中使用的方式,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3、贴近农村工作实际,努力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

(1)贴近农村人口现状的实际,突出三个主体。一是突出学生这一群体。以学校为阵地,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广泛开展“道德进课堂”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素质。二是突出老人这一群体。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组建各类健身娱乐队伍,让他们老有所乐;同时充分利用老年人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三是突出妇女这一社会群体。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提高农村妇女的道德素质;广泛开展好媳妇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农村女性典型;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各类农民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致富能力,让她们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2)贴近群众生活需求实际,做到三结合。一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尚未摆脱贫困的村镇,从激活农户入手,集中力量抓好“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加快脱贫致富;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村镇,要制定规划,加快奔小康步伐。二是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三是与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结合起来。要自觉主动、真心实意地解决农民个人、家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技术培训、提供致富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改变村镇干部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村镇干部素质,密切干部群众联系;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动建立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村镇成龙配套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

(3)贴近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利用好三大资源。一是学校这一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学校—家庭手拉手”道德互助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道德进家庭”活动,让学生促家庭;学校采取校讯通、告学生家长书等形式,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开展道德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努力实现农民素质整体提高。二是充分利用民间文艺宣传队这资源。进村入户进行演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三是充分利用好农户墙面这一资源。广泛设立以村规民约与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墙”,让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 篇11

今年以来,我市农村公路在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的关怀指导下,积极争取和筹措建设资金,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力度,使全市的农村公路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现汇报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项目建设情况1、2006年公路建设项目一是通乡油路改造工程:2006年省发改委、省交通厅安排我市通乡油路工程335.429公里/9条,总投资1443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3360万元。目前灵台至新集、治平至李店至深沟、南坪至马关、神峪至上关至华亭、新店至甘沟至张家小河至红寺5条通乡油路项目已完工。崆峒至索罗、泾川至荔堡、赤城至陇县、石桥至酒槽4条公路项目正在紧张施工。止目前共计移动土石方101万立方米;修建防护及排水构造物14631立方米;新建中桥64.04米/1座,改建、新建小桥133.2米/3座;新建涵洞2467.04米/260道;加固改建涵洞618.6米/80道;铺筑油路26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3076万元,占总投资的90.6。二是通达工程:2006年省局先后六次下达农村公路通达建设项目18项,建设规模136.3公里,工程总投资1745.4万元,其中省局补助资金581.8万元。止目前14个项目已完工,其余4项正在建设之中。共移动土石方93万立方米,修建防护工程6593立方米/2000米,新建桥梁28.0米/1座,新建、加固涵洞1025.9米/101道,完成投资1350万元,2007年追加计划13项,建设规模109.1公里,工程总投资1716万元,其中省局补助资金858万元。止目前4项已完工,9项正在建设之中。共移动土石方23万立方米,新建、加固涵洞242.5米/33道,铺筑沥青路面17.6公里,砂砾路面26公里,完成投资1104万元。三是大中修工程:2006年省局下达我市大中修工程4项,建设规模30公里,补助资金180万元,已全面完成任务,完成油路挖补罩面60千平方米。四是新农村试点工程:2006年省局下达我市新农村试点村工程8项,建设规模47公里,补助资金182万元。目前8项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路基及路面垫层已基本完成,新建涵洞8道,新铺油路7.96公里,混凝土路面1.8公里,静宁武高村、庄浪岔口村通村路已基本完成,其余6项正在建设中。完成投资221万元。五是水毁修复:2006年省局下达水毁修复资金25万。我市按照“预防为主、确保畅通”的原则,及时修复水毁路基、路面,清理塌方,保证了我市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半年共修复水毁路基11.3万立方米/85公里;修复水毁路面190.27千平方米/79公里;清理塌方5.8万立方米/26处。投入水毁修复资金136.8万元。六是危桥改造:2006年省局以甘公地养[2006]26号文下达2006地养公路危旧桥梁改造维修工程6座,补助资金49万元,至目前已完成4座,2座正在施工,完成投资39.5万元。

2、2007年公路建设项目一是通乡油路改造工程:2007年省发改委和省交通厅下达我市通乡油路改造工程8项,建设规模245.921公里,总投资1109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9720万元。截至7月底,8条通乡油路项目已全部按照国债项目管理的要求,完成了设计招标、施工图审查批复、工程施工招标和施工监理招标等,现已进入紧张施工阶段。目前共完成整修路基205公里;铺筑天然砂砾垫层1050千平方米/150.25公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575千平方米/87公里;新建涵洞489米/72道。累计完成量44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二是通达工程:2007年与省公路局初步衔接项目401条,建设规模1226公里,总投资1714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8574万元。我局已下达各县(区)执行。目前,大部分项目外业测设、内业设计完成。各县(区)积极正在组织人力、机械紧张施工。据统计截止7月28日已有248条开工建设,开工项目已完成60的工程量。完成量6170万元

3、养护生产及拖拉机养路费征收情况2007年省列我市重点路线养护里程为822.066公里,其中主要养护里程为305.96公里。至6月初重点路线的好路率完成61.13,综合值67.67。其中:主要养护路线平均好路率68.97,综合值72.61。保持标准化养路377公里,完成自力更生改造公路8公里,完成民工建勤拉备养护砂48900立方米。拖拉机养路费征收完成225万元。

二、具体做法在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上我们把策划、领导、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和评价等贯彻到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过程来抓。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领导重视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条件今年,市委常委会讨论的第一个部门会议是全市交通会议,成立的第一个领导机构是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市与县(区)签定的第一份责任书是农村公路责任书,拨出的第一

笔款项是农村公路补助资金,奖励数额最高的是交通部门。市政府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评比,半年一个现场会。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修路的黄金时段,集中精力、财力和人力抓公路建设。泾川县委书记王学书每周有三天在公路施工现场。庄浪县四大家领导包乡包路包施工,为农村公路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市交通各部门自觉地接受省厅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使他们既作指导组,又作组,帮助我们从进度、质量、技术、资金等方面管好农村公路建设,使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实施公路的乡镇领导既是协调员又是技术员,解决了农村公路中的一系列困难和具体问题。市交通局在工程下延后,在不管人不管钱的情况下,积极争当管理第一人、责任第一人。

2、群众参与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基础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发动群众、激发群众,群众就会对我们的给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在农村公路建设上,群众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和资金,同时也奉献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期盼致富的赤诚之心。06年修路无偿占地300多亩,折合资金千万元,群众投工投劳人均折合人民币27元。庄浪县不仅是全国梯田第一县,也是我市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的第一县,在这里出现了争抢公路技术员、工程师的动人场景。老百姓认为,不修桥不修路进城上街见人没面子。永宁乡总人口1.6万,今年修路每天都是4000多人。静宁县在通油路的过程中男女老少齐动员,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一年实现了从0到100公里的突破。华亭县群众自觉自愿修路,提前一年实现了村村通等级路,近50的农民走上了柏油路和水泥路。

3、规范运作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关键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们主要是把五关:一是把好招标关。首先选好一个好的施工队伍,选好一个好的监理单位,提供一个好的设计文本,并将公路的立项、招标、资金、责任人及各项制度公布于众。省发改委交通处评价我市的这些是一流的。二是把好培训关。在省厅、省局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六次对业主、项目部三大负责人、监理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培训,对于重点工程、重点路段、滞缓路段,由市局派出工程师进驻指导,将各项影响工程的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或施工当中,不留下任何隐患。三是把好技术关。严格按照国家通乡油路管理办法,把好设计关、图纸审查关、材料入场关、现场质检关,凡是不符合图纸设计和技术要求的,不管损失多大全部推倒重来。已有三条油路中的5公里路面铲除后重铺,有一座板桥不合格砸掉重修。项目三大负责人持证上岗,监理跟班旁站,内业资料和施工工序相配套,追究虚假,挤出水分。四是把住资金关。工程资金从财政渠道下拨后,我们也觉得茫然,管什么、怎么管,使我们犹豫不决。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会同市财政局下发了平凉市农村公路资金管理办法,贯彻省厅、省局的有关精神,由工队、监理、业主上报工程量后,省指导小组成员和市质监站人员现场确定实现的工程量后下达款项拨付指令,财政才可予以拨款。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在我市,既就是某个地方路没有修成,但资金在专户储存,不存在路、钱两空的问题。五是把好监督关。为了使农村公路建设更阳光,市上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由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监察局、审计局有关人员全程跟踪监督。每个项目完成后由市审计局或委托县审计局进行全面审计,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市委组织部委托市审计局对市交通局局长进行了任中审计,审计评价是:市交通局没有因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和浪费;领导班子成员没有报销应当由个人承担的任何费用,没有动用过工程款,没有违反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这样的监督是有效的,管住了市交通局长,在某种程度上就管住了一个市的交通项目和工程资金,也澄清了社会上部分人认为交通项目都是腐败工程、交通部门是出贪官的地方这样一些片面认识,争得了社会的理解和信任。每条通乡油路所经过的乡镇都聘请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农民参加监督小组,全方位地监督工程施工。有一个提前实施的规划内项目的路段,群众举报有严重质量隐患,我局纪检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项调查,提出了处理意见和补救措施,市政府正在采纳。

4、狠抓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目的东部大会战给我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每年都会有300公里的通乡油路和上千公路的等级路修建。为了积累经验和指导,我局先一年承担了一条县际公路的修建,提前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使我们指导农村公路得心应手。我们从制定科学的农村公路规划入手,对全市不同等级的公路精心进行了测绘。通村公路认真进行了设计,不管里程长短、投资多少均有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业主、质检部门均有简单的化检设备、化验人员,随机抽样,始终把质量抓在手上。同时,把工程质量同交通局长、法定代理人、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挂起钩来。谁出问题追究谁,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迫使业主不能不管质量,监理和工队不敢不抓质量。崇信县分管副县长随车携带本子、尺子、钎子、锤子,亲自抓质检,数砂堆,量厚度,查化检,被传为佳话。毫不夸张地讲,我们的通乡油路只有超标的,没有欠量的。有时我们主动地帮助工队进行成本核算,要求他们按设计的技术要求施工。对不计成本、不讲价钱、任意加厚路面和工程量的做法,我们也作为管理不善进行纠正。对施工条件好、工程量小的路段我们会同市发改委在招标后及时增加基层和路面的工程量,使工程造价基本控制在每公里38万元以上,保证国家的资金能够足额地用在公路上。对随意变更项目,变更起始地点的,坚决予以纠正,对个别强行修建的,拒绝拨款,确保修一条、成一条。我们还加强路政管理,查处毁路事件和超限车辆,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力争做到两至三年不修补,四至五年不重修。省发改委重大项目稽查组对我市泾川县的泾荔路进行了重点稽查,他们认为该路工程管理规范,资金运行质量好,技术标准符合设计要求,这样的路省上放心。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我们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提高。我们决心以这次检查为契机,继续加强管理,把每一条路修成质量合格路,群众放心路,为省厅和省局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pFr

笔款项是农村公路补助资金,奖励数额最高的是交通部门。市政府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评比,半年一个现场会。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修路的黄金时段,集中精力、财力和人力抓公路建设。泾川县委书记王学书每周有三天在公路施工现场。庄浪县四大家领导包乡包路包施工,为农村公路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市交通各部门自觉地接受省厅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使他们既作指导组,又作组,帮助我们从进度、质量、技术、资金等方面管好农村公路建设,使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实施公路的乡镇领导既是协调员又是技术员,解决了农村公路中的一系列困难和具体问题。市交通局在工程下延后,在不管人不管钱的情况下,积极争当管理第一人、责任第一人。

2、群众参与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基础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发动群众、激发群众,群众就会对我们的给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在农村公路建设上,群众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和资金,同时也奉献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期盼致富的赤诚之心。06年修路无偿占地300多亩,折合资金千万元,群众投工投劳人均折合人民币27元。庄浪县不仅是全国梯田第一县,也是我市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的第一县,在这里出现了争抢公路技术员、工程师的动人场景。老百姓认为,不修桥不修路进城上街见人没面子。永宁乡总人口1.6万,今年修路每天都是4000多人。静宁县在通油路的过程中男女老少齐动员,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一年实现了从0到100公里的突破。华亭县群众自觉自愿修路,提前一年实现了村村通等级路,近50的农民走上了柏油路和水泥路。

3、规范运作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关键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们主要是把五关:一是把好招标关。首先选好一个好的施工队伍,选好一个好的监理单位,提供一个好的设计文本,并将公路的立项、招标、资金、责任人及各项制度公布于众。省发改委交通处评价我市的这些是一流的。二是把好培训关。在省厅、省局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六次对业主、项目部三大负责人、监理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培训,对于重点工程、重点路段、滞缓路段,由市局派出工程师进驻指导,将各项影响工程的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或施工当中,不留下任何隐患。三是把好技术关。严格按照国家通乡油路管理办法,把好设计关、图纸审查关、材料入场关、现场质检关,凡是不符合图纸设计和技术要求的,不管损失多大全部推倒重来。已有三条油路中的5公里路面铲除后重铺,有一座板桥不合格砸掉重修。项目三大负责人持证上岗,监理跟班旁站,内业资料和施工工序相配套,追究虚假,挤出水分。四是把住资金关。工程资金从财政渠道下拨后,我们也觉得茫然,管什么、怎么管,使我们犹豫不决。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会同市财政局下发了平凉市农村公路资金管理办法,贯彻省厅、省局的有关精神,由工队、监理、业主上报工程量后,省指导小组成员和市质监站人员现场确定实现的工程量后下达款项拨付指令,财政才可予以拨款。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在我市,既就是某个地方路没有修成,但资金在专户储存,不存在路、钱两空的问题。五是把好监督关。为了使农村公路建设更阳光,市上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由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监察局、审计局有关人员全程跟踪监督。每个项目完成后由市审计局或委托县审计局进行全面审计,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市委组织部委托市审计局对市交通局局长进行了任中审计,审计评价是:市交通局没有因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和浪费;领导班子成员没有报销应当由个人承担的任何费用,没有动用过工程款,没有违反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这样的监督是有效的,管住了市交通局长,在某种程度上就管住了一个市的交通项目和工程资金,也澄清了社会上部分人认为交通项目都是腐败工程、交通部门是出贪官的地方这样一些片面认识,争得了社会的理解和信任。每条通乡油路所经过的乡镇都聘请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农民参加监督小组,全方位地监督工程施工。有一个提前实施的规划内项目的路段,群众举报有严重质量隐患,我局纪检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项调查,提出了处理意见和补救措施,市政府正在采纳。

4、狠抓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目的东部大会战给我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每年都会有300公里的通乡油路和上千公路的等级路修建。为了积累经验和指导,我局先一年承担了一条县际公路的修建,提前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使我们指导农村公路得心应手。我们从制定科学的农村公路规划入手,对全市不同等级的公路精心进行了测绘。通村公路认真进行了设计,不管里程长短、投资多少均有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业主、质检部门均有简单的化检设备、化验人员,随机抽样,始终把质量抓在手上。同时,把工程质量同交通局长、法定代理人、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挂起钩来。谁出问题追究谁,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迫使业主不能不管质量,监理和工队不敢不抓质量。崇信县分管副县长随车携带本子、尺子、钎子、锤子,亲自抓质检,数砂堆,量厚度,查化检,被传为佳话。毫不夸张地讲,我们的通乡油路只有超标的,没有欠量的。有时我们主动地帮助工队进行成本核算,要求他们按设计的技术要求施工。对不计成本、不讲价钱、任意加厚路面和工程量的做法,我们也作为管理不善进行纠正。对施工条件好、工程量小的路段我们会同市发改委在招标后及时增加基层和路面的工程量,使工程造价基本控制在每公里38万元以上,保证国家的资金能够足额地用在公路上。对随意变更项目,变更起始地点的,坚决予以纠正,对个别强行修建的,拒绝拨款,确保修一条、成一条。我们还加强路政管理,查处毁路事件和超限车辆,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力争做到两至三年不修补,四至五年不重修。省发改委重大项目稽查组对我市泾川县的泾荔路进行了重点稽查,他们认为该路工程管理规范,资金运行质量好,技术标准符合设计要求,这样的路省上放心。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我们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提高。我们决心以这次检查为契机,继续加强管理,把每一条路修成质量合格路,群众放心路,为省厅和省局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篇:刊物论文发表注意事项下一篇:石山乡中心学校师德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