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

2024-12-30

关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精选8篇)

关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 篇1

关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

龙政综〔2010〕26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加快推进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帮助灾区群众早日重建家园,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10〕228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迅速开展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通知》(岩委〔2010〕34号)等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政府引导、政策驱动,自力更生、互帮互助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农村住房灾后重建作为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安全环保。科学制定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选址要有利于防灾避灾和发展生产、方便生活,规划要体现科学合理、配套完善、美观适用、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

2、政府组织,群众自愿。当地政府认真负责组织选址、规划、设计、确定重建方式、政策扶持、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尊重群众意愿,统一认识,集思广益,完善工作方案。

3、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农村住房灾后重建要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地质灾害点搬迁、造福工程相衔接,与当地自然条件、人文风貌相协调,与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相统一,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4、统一政策,分类指导。既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程序和统一的扶持政策,又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重建方式、重建对象及其承受能力,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集中重建户和特困对象给予重点帮扶。

二、重建对象

重建对象是指因自然灾害造成住房倒塌、严重危房和受地质灾害威胁导致房屋无法居住且无其它住房的农户。重建户分为特困户和一般户两类。特困户是指无经济能力或经济能力较弱的五保户、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家庭,一般户是指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户。

三、目标任务

工作目标:(1)确保受灾户在今年国庆节前完成重建住房第一层;(2)2011年元旦前所有重建户搬入新居(实行异地搬迁公寓式安置的2011年春节前搬入新居)。具体重建任务由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另行签订责任书。

四、重建模式

围绕突出“一个有利”、推广“四种模式”,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即重建家园要有利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引导重建户向县城周边、小城镇、工业园区、新村集中;大力推广整体搬迁异地建设公寓、集中安置建设新村、就近或就高分散重建、货币扶持安置四种模式。

(一)整体搬迁异地建设公寓模式。对受灾地区进行整体搬迁,在附近城镇中规划建设集体公寓。

(二)集中安置建设新村模式。参照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新村建设模式,按新村建设要求,集中统一规划建设。

(三)就近或就高分散重建模式。对受灾人数较少、较为分散的地区或不宜集中重建的,可由群众在规划范围内原拆原建或异地重建。

(四)货币扶持安置模式。采取一次性货币扶持补助方式,由受灾群众自主进城(镇)购买商品房。

五、工作程序

(一)过渡安置。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特别是全倒房户过渡安置期的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伤病能及时得到救治。主要通过投亲靠友、群众互助等方式进行安置,有条件的要尽量利用学校、村部、敬老院等空闲公房安置,确实无法找到固定场所居住的,积极通过搭盖竹木房等简易性用房进行短期安置。新粮收获前(9月30日前),对全倒房户、因灾无粮户,按照每人每月30斤救济口粮、100元生活费实施临时生活救助,保证救助政策不重不漏、落实到位。

(二)调查摸底。县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灾害过程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核查农房全损等情况,全倒房户由民政部门负责,建设、财保部门及当地政府配合,进行核查认定;严重危房户由建设部门负责,民政、财保部门及当地政府配合,进行核查认定;受地质灾害威胁户由国土部门负责,当地政府配合,进行核查认定。对重建对象按照“一户一档案一照片”的要求登记造册,建立恢复重建台账。建立重建对象公示制度,对拟上报的重建户名单,在村务公开栏、镇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报批程序。因灾倒损房屋的分散重建对象,由本人申请,村委会申报,经乡镇(街道)审核后,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集中重建对象由村委会申请,经乡镇(街道)审核后,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规划建设部门审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搬迁点及其重建对象,由村委会申请,经乡镇(街道)审核后,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规划建设部门审批。分散重建和集中重建审批结果均要在村级张榜公布。属造福工程搬迁的重建对象,按造福工程有关规定办理。各县(市、区)政府应于7月15日前将重建户数和集中重建点规划情况上报市政府。

(四)科学选址。按照有利于防灾避灾和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要求,搞好重建选址。平原和丘陵地区要避开洪水和风雹走向,山区要防范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避开分洪区和易发洪涝的低洼地,严禁在行洪道周边建房。选址要尽量靠近县城、集镇和工业园区,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重建选址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下,由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选址涉及农用地(含耕地)由乡镇(街道)、村负责调整,县级政府负责解决土地补偿费用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国土资源部门对每个集中重建点补助5000元,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各地可依法先行安排农村住房灾后重建用地,在灾害结束后6个月内申请补办审批手续。

(五)统一规划。县(市、区)政府组织规划建设部门会同国土资源、发改、农办、民政、交通、老区与扶贫等部门,抓紧编制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重建规划要与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坚持一次规划、逐步到位,充分考虑水、电、路、广播电视、通信、排污、社区服务场所等基础设施配套,为今后的新农村建设留有余地。

(六)精心设计。重建房屋按照每户人口3人以下的80平方米宅基地、4-5人的100平方米宅基地、6人及以上的120平方米宅基地的标准设计,一般2层半,不超过3层,每户增加附属用地20平方米、畜禽养殖用地4平方米。规划建设部门无偿提供3种以上,符合经济、安全、实用、节能、抗震要求的标准房屋设计图,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外观。鼓励在县城、集镇建设多层公寓楼,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

(七)实施重建。一是因地制宜确定重建模式。强化政策导向作用,以优惠政策倡导集中重建,鼓励统规统建,允许统规自建和分散重建,引导到城镇购买住宅。倒房五保户原则上安排入住当地敬老院,也可在集中重建点建设联排单间公寓供其居住。二是责任主体。集中重建由县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分散重建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由重建户自行组织,乡镇(街道)、村在安排土地、办理手续、采购建材等方面给予协助。三是施工队伍。统规统建的项目工程要由具备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承建,队伍可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选择确定。

(八)质量监督。建设部门安排质量监督机构,无偿提供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服务,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集中重建工程实行全程跟踪、指导、督促,还可以发动村干部、群众参与监督,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九)竣工验收。统规统建的房屋重建完工1个月内,县(市、区)政府组织规划建设、民政、国土资源、财政、监察、农办、老区与扶贫等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建立完整档案。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确保质量。

(十)登记发证。集中重建的房屋竣工验收后,重建户依法分别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房地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登记、房屋登记,领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书。

六、优惠扶持政策

(一)政府补助

1、对重建户的补助。(1)省政府对一般户给予每户1万元补助,对特困户给予每户1.5万元补助。(2)市政府对一般户给予每户6000元补助,对特困户给予每户8000元补助。县(市、区)政府按1:1配套补助,即:对一般户给予每户6000元补助,对特困户给予每户8000元补助。(3)对受地质灾害威胁居民搬迁集中重建和受灾倒房户异地集中重建户,省政府给予每户5000元补助。

2、对集中重建点的补助。市政府对集中重建点(10户以上,下同)给予公共基础设施补助,补助标准:50户以上(含50户)的,公寓式安置15000元/户、新村式安置10000元/户;50户以下的,公寓式安置12000元/户、新村式安置8000元/户。补助资金实行县(市、区)统筹,专项管理使用。

3、对乡镇(街道)的奖励。市政府对按时完成重建任务的乡镇(街道)按每户3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二)规费减免

1、国土方面。免收耕地开垦费、土地管理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证书工本费、土地测量费、土地放样核样费等。使用集体土地由县、乡(镇)、村自行调剂解决的,免收征地补偿费。

2、规划设计方面。免收规划设计费、放样核样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竣工验收费、图纸资料费和证照工本费等。

3、林业方面。使用林地的免收森林植被恢复费,经上报省林业厅批准调整后可使用生态林地。农民自用材指标在非商品材限额中解决,允许县内调剂使用,免收林业金费;无偿援助灾区的木材免收林业育林基金。

(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受灾的农户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搬迁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组织实施旧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有偿转让按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0〕43号)执行,新增耕地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有偿转让,所得收益用于农村住房灾后集中重建。复垦方案经当地县(市、区)政府批准后即可在全省交易平台提前对接,使用指标的县(市、区)及时拨付资金。结余的宅基地指标有偿使用费的最低标准按该县(市、区)城市等别确定(新罗区不低于15万元/亩,漳平市不低于12万元/亩,永定县、上杭县不低于11万元/亩,武平县、长汀县、连城县不低于10万元/亩),保底不封顶。

(四)鼓励复垦农村旧宅基地。受灾农户搬迁重建后退出的旧宅基地,由村委会组织开展整治。对复垦为耕地的,每亩补助1.8万元,在复垦方案经当地县(市、区)政府批准后从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中安排。

(五)造福工程搬迁补助。集中重建全部列入造福工程,重建户按每人2700元(省级2500元、市级200元)的标准补助建房资金。对少数民族搬迁对象,省按每人600元的标准增发补助资金。对符合计生部门认定的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生育两个女孩并已绝育的家庭,省按每户2500元的标准予以增发补助资金。

受灾点范围内,大部分村民灾后重建外迁后,剩下的极少数不属于全倒房、也不属于危房的土木结构老房,群众愿意到新村集中安置或采取公寓式安置的,可列入造福工程,按每人27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计入集中重建点安置户数享受公共基础设施补助,但不享受政府对重建户的资金补助政策。对规模较大的集中重建点,可以列入造福工程省级示范点,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扶持。

(六)配套设施。小区配套设施建设采取当地政府组织、部门支持、企业让利、社会捐助、群众投工投劳等多渠道解决。交通运输部门把小区外道路列入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进行补助;水利部门把小区通水列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补助;广播电视部门负责小区通广播电视信号,受灾户安装、修复有线电视,免收一切费用,集中重建点全部列入村村通计划给予扶持;电力部门综合考虑变电站选址和电力线路走廊建设规划,集中重建点的供电设施,当地供电部门负责无偿架设至安置点,入户费用按成本收取;通信部门尽快完善小区通信设施,集中重建户安装、迁移固定电话的免收工料费。

(七)保险理赔。财保公司要集中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农村住房保险理赔工作,尽量简化理赔程序和环节,及时把理赔款足额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全倒房重建户按投保金额全额予以理赔。经建设、财保等部门认定的因灾导致房屋无法居住且无其它住房的农户,其危房在规定时间内整体拆除后视同全倒户,按投保金额每户全额理赔。

(八)教育减免。对重建对象的子女就读龙岩区域内公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给予减免1年(2010—2011学年)学费。

(九)其他优惠政策

1、烟草公司对烟农及卷烟零售客户重建户每户补助1000元。

2、因灾无房五保对象安置到敬老院集中供养的,其应得的建房补助款由民政部门划拨到所在的敬老院,用于建房和购买生活用具。

3、对集中安置点建设“一池三改”沼气项目的,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由市级财政每户增加补助200元。

4、建安企业承建重建家园工程的,按规定报批,减免有关税费。

5、对货币扶持安置的重建户,市农办给予每户1000元劳动技能培训补助。

分散重建和到城镇购买住宅的,除不享受地质灾害点居民搬迁补助、造福工程搬迁补助和公共基础设施补助的扶持政策外,其他政策与集中重建户同等享受。集中重建、分散异地重建和到城镇购买住宅的重建对象,由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与其签订退宅还耕协议,在享受相关政策后原宅基地收归村集体所有。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灾后恢复生产暨重建家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政策研究、重建指导、资金筹措、宣传和监督检查5个工作组,全面负责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领导,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市统筹、县(市、区)负总责、乡镇抓落实、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市领导挂钩县(市、区)、县(市、区)领导挂钩乡镇(街道)、市直、县(市、区)部门挂钩集中重建点和党员干部挂钩重建户的帮扶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的相关责任。各县(市、区)政府要与乡镇政府(街道)签订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责任书。集中重建的,由县(市、区)政府和承建方及集中重建户签订重建协议,乡镇政府(街道)负责组织实施;分散重建的,由乡镇政府(街道)和重建户签订重建协议。要按照目标要求,科学安排建设工期,坚持“时间倒逼程序、目标倒逼进度、任务倒逼责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

(三)优化服务管理。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资金、政策上尽可能给予支持,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原则上实行“零收费”。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规划部门对使用《福建省农村住宅设计通用图》的重建户建房,根据新村或安置点规划,重建户随到随批;对统一集中公寓式安置,经有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后,重建户随到随批。国土资源部门从快从紧办理相关手续,对符合重建条件的,由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与重建户签订退宅还耕协议后会同建设部门联合受理村民住宅用地和建设申请,办理村民住宅用地和建设审批手续。

(四)广泛宣传发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把优惠扶持政策向群众公开,引导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互帮互助,投工投劳,积极建设新家园。要推广经验,树立典型,加快推进重建工作。在重建方式上,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建设用工尽量通过以工代赈方式使用当地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

(五)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省、市、县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主动接受监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加大对重建各项政策措施的督查落实力度。工商、质监、物价部门要加强建材市场监管,防止哄抬价格,保证质量。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严格检查和审计资金使用情况,对挤占、挪用、贪污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使农村住房重建工程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满意的阳光工程。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七月十二日

|关闭本窗口|

关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 篇2

【摘要】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当前应该如何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以永久性农房重建为契机,与小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旅游经济相结合,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绵阳市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

“5·12”特大地震,绵阳市受灾最重的是北川、平武等山区农业县和安县、江油等山区农业乡镇,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房遭到极大破坏,农村灾后重建成为全市灾后重建工作的首要任务。2009年是绵阳开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之年。为了响应“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号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对于尽快恢复农村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是抢抓机遇推进科学发展的需要。最后,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还是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绵阳市委的相关工作精神,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目标的迫切要求。

二、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全力推进绵阳市新农村建设

(一)灾后重建为绵阳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对绵阳来讲,刚刚过去的一年,可谓“灾难深重”,但千年不遇的灾难也孕育了“千年”不遇的机遇。一方面,灾后重建是绵阳最大的机遇,也是灾区独特的优势。在国家规划拉动投资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也计划投入3万亿资金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也将推动绵阳市的经济发展。可见,绵阳市新农村建设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的资金投入能推动绵阳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发展。

(二)当前绵阳市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就是灾后重建

当前,绵阳市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来展开。地震使全市农房和农业基础设施遭到了极大破坏,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使就业难、增收难等民生问题在灾区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绵阳市的实际来看,就是要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三)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跨越式的推进绵阳市新农村建设

当前,绵阳市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财、物都逐渐有了眉目。就“人”来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东南部沿海返乡的务工人员刚好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就“财”和“物”来说,国家灾后重建资金中,直接用于农业,或与农业和农村工作相关的资金占了很大比例。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三、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努力实现绵阳市在灾后重建实现上档升级

(一)按照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的要求,利用灾后恢复重建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要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试点,一是发展设施农业;二是发展农业机械化;三是发展农业标准化;四是发展循环农业;五是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要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为全市灾后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二)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提升就业消化能力,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宽裕”的目标

在灾后重建中,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永久性住房等需要重建,成为我们提升就业消化能力新的切入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级政府已先后制定出台了就业援助、以工代赈等一系列适合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就业政策。绵阳市重灾乡镇的农民工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三)按照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要求,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担当灾后恢复重建的主力军

一要采用新观念改造农民,引导农民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要采用创新技能培训方式,整合乡镇和社区的力量,共同利用扶贫培训、灾后重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素质。三要用新文化塑造农民,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生活,努力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

(四)灾后重建决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复原,而要按照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整洁”的要求来建设

一是组织实施好灾后重建项目,二是搞好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加强水利和农村公路建设,四是加强农机装备,五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六是建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五)按照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灾后重建中的主体作用

不论是灾后重建还是新农村建设,广大的农民群众都是主体。为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各级各部门既要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在管理上深入民主观念,又要突出农民群众在灾后重建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总之,如何使灾后重建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确实是一项全新和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从而使绵阳的新农村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2009年绵阳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2]《关于“十一五”前三年全市农业发展情况汇报》,绵阳市委农办,2009年6月11日.

[3]《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有关情况汇报》,绵阳市“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2008年12月16日.

杨艳 (1981-),女,汉族,四川绵阳人,中共绵阳市委党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

关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 篇3

_年以来,__市先后受到_次自然灾害袭击,全市受灾人口_万人,紧急转移_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_万公顷,绝收面积___-万公顷;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损毁极为严重,有四分之一的乡镇断电、断路、断通讯;共倒塌民房_间,损坏房屋_万间,其中全倒户_户。面对严重灾情,全市上下

同心同德,顽强奋斗,一手抓灾民安置、恢复生产、抢修设施,一手抓灾民住房重建工作。全市近_万全倒户的住房重建正在抓紧进行,已有_%住进了新房,其他倒房户春节前可全部住进新房。围绕帮助灾民恢复家园,__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责任,加强恢复重建工作领导

__市委、市政府将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作为最为紧迫的任务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强力全力推进。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2006年7月19日市委常委会议对灾后住房重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7月23日召开恢复住房工作专题会。明确提出把帮助灾民建房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各级领导承担的第一责任、年终重点考核的第一目标。在全面澄清底子、核实灾情的基础上,立足于“好”,着眼于“快”,早部署、早发动、早筹措、早竣工,确保所有倒房户能够搬进新房过新年,确保22个集中建房的重点村倒房户建房在10月底全部完工。层层量化指标,个个明确责任,段段规定时间。

二是严格领导责任。市、县、乡三级领导普遍建立了住房重建“三个一”的包干负责制,严格实行“一村一组、一定一年、一抓到底”的办法,构建全方位的责任体系。对倒房连片的村,各县(市、区)都明确了一名县级领导挂帅、4至6名机关干部参与的工作班子。全市共派出55个工作组、167名市县级领导、812名市、县、乡三级干部,深入161个重点村,组织发动群众建房。将灾后重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对10月底没有完成任务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联点领导在考核时公开诫勉,不能评先评优,工作队员在考核时评定为不称职。

三是加强调度推动。为加快住房重建,8月19日,市委、市政府在耒阳市上架乡召开了全市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工作现场调度会。市委组织部牵头,先后组织市农办、市民政局等l0多个调查组、80多名干部,对各县(市、区)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多次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推动了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11月21日,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调度会,对受灾群众冬令救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订了冬令救助方案和措施,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过冬棉被,房屋全倒户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

二、加强指导,注重恢复重建整体推进

__市以恢复重建为契机,统筹兼顾“三农”,整体推进住房重建工作。在建房模式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重建工作与救灾防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重建工作,改善灾民生活环境,优化灾民生活方式,提高灾民生活质量。从各县(市、区)的重建情况看,住房重建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房。对集中连片倒房的村,按照“既有新房又有新村,既有新村又有新貌”的要求,原则上要求统一建房。由工作组与村委会牵头,广泛征求受灾群众的意见,统一群众思想认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专门施工队伍,按照包工包料或包工不包料的方式进行建设,既保证了住房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又保证了房屋样式风格的整齐规范。全市实行集中统一建房的村有115个,总农户2106户。如衡南县的陆堡、艳山村,耒阳市的石准、坪洲、流塘、禾田村,都是实行集中建房。

二是强化指导,分散分房建房。对因种种原因不能集中建房的农户和一些倒房比较分散的住户,具体建设由各建房户自行安排,由乡村干部负责联系和选择建房户型及原料供应,帮助灾民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强指导和服务。规划部门设计了20种经济、适用、美观的户型供受灾户选择,保证了分散分户建房的质量。

三是重点帮困,兴建“爱民房”。对于无建房能力的五保户、残疾户、因病因灾及其他原因导致的特困户,统一组织建设“爱民房”。建设资金由各级政府负责,发动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义务劳动,引导和动员本区域内的建筑工程队和建筑老板献爱心,帮助其建成“爱民房”,使这些特殊的弱势群体也能住上新房。

四是注重配套,整体推进村庄建设。对恢复重建的村庄,特别注意把住房建设与农村水利建设、通村道路、通讯工程、农网改造、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等配套设施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建房与配套设施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推进;条件不具备的,则同步规划,分步实施。据统计,全市已修复受损乡村公路123公里、塘坝7586处、渠道126公里、通讯光缆500公里、供电线路885条,配套建设沼气池2400多口,新建灾民安全饮水工程200多处,垃圾处

理池300多个。目前,一些新建村庄面貌一新,房屋整齐,水电配套,出行便捷,环境优美,成为全市新农村村庄建设的典范。

三、落实措施,保证恢复重建速度和质量

筹措建房资金是帮助灾民住房重建的关键和难点。按照农村建房一般标准,平均每户全倒户需要投入建房资金3万元以上。为了筹足建设资金,确保建设进度,__市主要采取

了四条措施:

一是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帮”。市委、市政府制定落实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灾民重建减收或免收相关费用。如对灾民住房重建,免收一切行政性收费,简化相关审批手续;林业部门对灾民建房木材采伐指标实行单列增补,对按规定采伐的建房用材和捐赠的建房用材免收育林基金。耒阳市还出台了《耒阳市灾民住房修缮重建实施意见》等三个文件,对全倒户重建家园在资金补助、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集中建房的每户减免各项费用达7000元以上。

二是各级财政大力支持“投”。对全倒户,除了落实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外,市委、市政府明确,市、县两级多条渠道分别补助2000元,全倒户每户平均得到补助资金7000元。据统计,市、县两级财政已投入建房资金4800万元。

三是连户贷款集中“保”。对于经济暂时困难,但有偿还能力的农户,由政府出面与银信部门联系,采取连户担保的形式,向农村信用社贷款。通过这种方式,全市受灾倒房户共筹措建房资金5800多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房资金的紧缺。

四是对口帮扶单位尽力“出”。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灾民建房地基平整,水、电、路、厕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帮扶工作组负责落实筹集。全市派出工作组后盾单位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共捐助资金152.5万元。

五是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全市共收到赈灾现金2456.8万元、各类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510万元。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同时,严格管理重建经费,各县(市、区)民政部门都建立了台帐,资金发放时间、使用途径、使用效果等一目了然,做到帐款相符、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四、自我管理,发挥恢复重建主体作用

__市广泛发动受灾群众,以村组为单位,通过民主推荐,公开选举,及时成立了灾民建房理事会,由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农民担任理事长,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住房恢复重建工作,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成为主旋律。目前,全市共成立建房理事会98个。建房理事会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一是开展自主教育。由于一些灾民倾家荡产,对重建住房信心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理事会采取组织灾民群众集中学习和分别找困难群众谈心的方式,讲党和政府支持灾民建房的优惠政策、讲新房建成后的美好生活、算住房恢复重建的明细帐,激发了灾民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

二是开展自主服务。理事会负责根据受灾群众家庭的实际情况,帮助灾民合理选择新房户型,确定投资概算。帮助灾民确定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协助工程施工。对劳力短缺的农户,发动亲帮亲、邻帮邻,积极投工投劳。特别是对劳力短缺的村组,理事会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发动外村、外组农户帮助建房,从而确保所有全倒户在8月底前打好了建房地基。

三是开展自主管理。住房建设的质量,关系到灾民今后生活。因此,理事会在重建前就积极主动介入,全程组织、监督工程施工。特别是对建房施工质量严格把关,积极参与工程各阶段的检查验收。对各级救灾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由理事会负责,实行集中核算,统一拨付,增强了灾民建房工作的透明度,让灾民住上了“明白房”、“放心房”。

四是开展自主协调。对恢复重建工作中的矛盾,理事会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主动化解矛盾,帮助克服困难。保证了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五、加强服务,形成恢复重建工作合力

市、县各相关部门在重建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度的优质服务新格局。一是扎实做好前期服务,确保早日开工。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7月底恢复重建的住房全部开工的要求,不等不靠,主动工作。民政部门制订了严格的灾民救济办法和灾民住房重建实施方案。地质、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提出了灾民建房选址工作要求,并对每一户建房选址进行科学评估。规划部门自筹资金50多万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组织专家对全市4000个村庄进行了地形地貌勘测,秉着科学合理、生态和谐、既注重安居又注重发展的原则,设计提供20种房屋户型、印发l0000套图纸发送到全市各乡村,无偿供灾民建房选择,并对灾区建房规划优先设计,优先发布。二是全力推进建房进度,确保如期竣工。新闻单位深入灾区重建第一线,宣传先进典型,在全市营造大灾大干、大灾大治、大灾大上的浓厚氛围。国土部门及时搞好重建选址、审批。工商、税务、水利、商务等部门为灾民建房搞好物资供应。物价部门负责建材价格的监督,防止哄抬物价。建设部门组织建筑工程队到农村帮助灾民建房,全市共有125个建筑承包商深入重灾区支持灾民建房。金融部门积极支持灾区重建工作,共向灾区发放各类贷款2.1亿元。三是帮灾民生产自救,确保稳定增收。市委、市政府要求,灾民住房恢复重建要做到住得进、稳得住、能发展。在解决灾民住房问题的同时,及时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做到灾时损失灾后补、粮食损失经作补、农业损失工业补。切实抓好“三冬”生产,采取以奖代投方式,发动灾区群众,对人工可恢复的农田尽快恢复。积极引导灾区调整农业结构,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群众修复受损设施,抓紧补苗补种。涉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灾民开展秋冬生产,对购买种子和生产资料缺资金的灾民,以免费赠送等方式予以帮助。劳动部门加大了对重灾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发展劳务经济,增强自救能力。支持受灾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全面清理和修复受灾的乡镇卫生院和受损学校,受灾的756所学校已经基本修复,82所乡镇卫生院(所)已恢复78所,确保了学校正常开学、医院正常接诊。

关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 篇4

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

(2007年6月1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甬党[2007]1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意愿和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农村宅基地粗放式利用和农民居住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的现状尚未转变,给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开展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工作是改变千百年来农民传统居住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意义十分重大。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农村村庄和城乡用地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都有积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确保农民受惠得益。

二、明确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宁波综合经济实力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改革试点,引导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适度集中居住,使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制度逐步与城市接轨,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农村高质量地建设和普及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推动宁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农民自愿,农民得益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鼓励、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坚持以户为单位、以宅基地置换为准入条件,确保农民受惠得益,不准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要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谐性,优化环境布局,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远期与近期的关系,严格防止出现两次拆迁、重复建设。

3、坚持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原则。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选址要在符合规划要求的 1

前提下,充分利用老宅基地、废弃地、空闲地,节约农村建房用地。

4、坚持依法办事,确保稳定原则。各项办事程序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依法运作,确保试点工作稳定、有序、顺利推进。

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建立政府推动、村级组织申报、市场化运作的操作机制,形成市和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联动的格局。

三、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范围、条件和要求

(一)实施范围

城郊结合部农村和17个中心镇;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慈溪出口加工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和省、市以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地区;因地质灾害及高山移民,需要整体搬迁的下山移民地区;具备跨村镇区域统筹规划建设条件,住房困难户较多和符合农村建房条件的新增人口较多的村镇(街道)。上述范围的村镇符合以下实施条件可以推荐为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二)实施条件

1、大部分村民已从事二、三产业,农民有改善居住条件意愿,经济相对发达、集体经济实力雄厚,能够自筹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的启动资金,村级班子团结,群众信任度高,办事能力强。

2、村民居住比较分散,宅基地占地面积偏大,具有宅基地整理和集约利用的潜力。

3、有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要求的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的选址地点。

4、已建立起相对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广。

(三)实施要求

1、.优化设计配套。对具有资质设计单位编制的规划设计方案,必须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和住户民主听证。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体现生态建设理念、文化传统与地方特色,公共服务设施要同步配套、同步建设。

2、体现民主集中。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须经三分之二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建设的住宅户型等具体设计方案必须要经过公示,经报名登记拟入住的村民三分之二2/3以上同意。

3、规范标准规模。农村居民公寓建设以多层住宅为主,有条件也可适量搭配小高层或高层;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规划设计技术指标,按城市住宅小区标准建设;建设规模原则上要求达到组团规模5万平方米(300户,1000人口)以上,鼓励多个村集中建设。

4、严格报批程序。在试点单位申报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政府应制定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试点单位、公寓式住宅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用地管理、扶持政策、资金筹措、主要措施等。各县(市)、区)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立项前,应将报名登记、计划入住农村居民公寓的人口、住房、宅基地情况等调查资料建档并报县(市)、区)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备案。

四、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的建设管理

(一)建设项目立项

各县(市)、区)政府负责编制辖区内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项目计划,并抄送市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指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实施前,持县(市)、区)发改局立项文件到市发改委备案。市发改委要加强核查、监督管理。

(二)规划设计管理

1、由各县(市)、区)规划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结合旧村改造,可以打破原村镇界线,出具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选址意见书,并提供规划设计条件,作为编制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设计方案的依据。市规划局要加强指导和监督管理。

2、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规划设计条件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由各县(市)、区)规划局会同建设局组织对总平面图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会审。总平面图会审后,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审批。

3、按省以上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办理的审批事项,由市直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将审批权限下放或委托各县(市)、区)政府办理。

4、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批准的平面布置图编制的施工图设计需按照有关规定经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审核通过。有小高层、高层建筑的须需编制初步设计方案,由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审查。

5、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核,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的,由各县(市)、区)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用地管理

1、建设项目需要征(使)用土地的,由建设单位持立项批复、规划选址意见书等相关资料向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申请建设用地。

2、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根据立项批复,分期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四)项目管理

1、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建设项目施工、监理招投标的,由各县(市)、区)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2、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应向县(市)、区)统计局报送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

3、工程完工后由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竣工验收。

(五)配套设施建设

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区内的配套设施应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规划红线外各类配套设施建设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同步实施。

(六)环境保护审批和管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履行报批手续。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

(七)物业管理

各县(市)、区)政府参照城市居住区物业管理有关规定,自行制定本地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区物业管理细则。

五、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

(一)依法用地节约用地

1、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用地,可依法征为国有土地,按国有划拨性质供地。各县(市)、区)对农村居民公寓人均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应实行双控制。

2、农村居民公寓建设中确需占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农用地,须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报批手续;需征为国有土地的,同时还要办理集体土地征收手续。按规划确需占用少量耕地的必须严格按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用地管理的若干意见》(甬政办发[2006]150号)规定办理。

3、列入农村住宅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建设,对未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的,规划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规划手续,国土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用地手续,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房产登记。严禁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严禁弄虚作假,以不正当方式套取或骗取住宅,一经发现立即收回,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追究责任。

(二)改革宅基地供应模式

1、列入全市农村住宅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原则上停止审批单院独户及两户联建等点式农民住宅。在试点单位所在镇(街道)范围内入住农村居民公寓的村民其宅基地可以跨村置换;经批准也可以跨镇(街道)置换宅基地,入住统一规划选址的农村居民公寓。农村住宅拆迁补偿按照《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及实施细则执行。

2、农村居民公寓建设项目性质为农民建房,安置对象是宅基地回收置换的农村居民和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民。农村居民公寓建设应由村集体组织或镇(街道)采取公开招标、委托有资质建筑企业代建。

3、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销售价格按成本价核定,由县(市)、区)物价部门会同国土、房管等部门核实公布;安置房分配实行实物安置与货币补偿相结合。

4、申请入住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的农村居民家庭要与村签订原宅基地回收或不再申请宅基地的协议。农民在取得房地产使用权证后,不再享受申请、使用农村宅基地的权利。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后,其原有身份不变,不影响其享受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益。农民入住多村合建的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后,在撤村建居前管理体制仍维持不变。

5、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在确定入住农民原宅基地已经置换且符合本实施意见规定要求后,开具办证证明,由村集体或镇(街道)集中向县(市)、区)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证。对取得国有划拨性质土地使用权证的房屋所有权人,按城市居民已购公房或经济适用房政策补缴土地出让金及有关规费后可依法上市流转。

(三)加强宅基地垦复管理

1、对调整迁移的原农居点,按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拆除原有住房收回宅基地,已拆迁的原宅基地,按规划确定为农业用地的,必须结合土地整理及时复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县(市)、区)政府与试点单位所在镇(街道)政府、村要逐级签订责任书,确保试点单位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责任落实。确因农业生产需要,可在原农居点适量保留或安排相应适量生产配套用房。农业生产配套用房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2、农村宅基地整理后获得的土地复垦指标,对符合规划可原地开发建设工业或其他产

业的,可以享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政策,但必须核减相应集体留用地指标;对不能原地开发建设的,宅基地整理后产生的复垦指标由政府以市场价予以收购,其收益应用于农村居民公寓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

(四)提供高效优惠服务

1、列入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项目,按有关规定审批,各级建设、国土、规划、发改、环保、交通、人防、供水、排水、环卫、供电、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部门要大力支持配合,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2、对试点单位的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项目,按照现行农居建房政策给予规费优惠。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本着让利于民的精神,核定建设收费项目和优惠标准,原则上除上缴国家、省部分外,市及以下的行政性规费、城建配套费等全额免收。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区规划红线外市政配套由县(市、区)、镇(街道)统一组织实施,其建安费用列入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规划红线内市政公建配套设施费用,列入建设成本。

3、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应按规划审查确定的商业用房配置,其中50%的商业用房以成本价转让给村集体组织,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劳动力就业安置。

4、加强金融和资金扶持。金融单位对建设农村居民公寓给予优惠贷款,农村居民购置公寓式住宅可申请按揭贷款。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农户购房各地应制定补助政策。市和县(市)、区)政府以1:1配套的比例,对农村居民公寓建设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0元给予贷款贴息扶持。相关镇(街道)村要通过挖掘宅基地整理潜力、争取结对企业等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五)积极鼓励探索创新

1、在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实施中,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在坚持全市统一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同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把这项改革与百千工程实施、农村新社区建设、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流转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2、积极探索农村住宅制度改革试点的多种模式。在推行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的同时,对广大的农村,可以从有利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在规划农居点内支持建设公共设施比较完善的户均占地集约型的低层联体高层住宅。

3、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的梯度置换流转、退出补偿和复垦机制,建立健全村庄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理取得的土地复垦指标流转、集中使用等机制,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

六、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改革试点顺利平稳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成立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承担全市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研究,各地改革试点方案审核、试点工作指导和督查考核等职责。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具体指导协调。各地也可从实际出发建立农村居民公寓住宅建设管理中心,统一负责有关建设的工作。党政一把手各级政府负责人要亲自抓改革试点工作,对这项工作负总责。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形成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工作指导。既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坚持基本原则、基本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一试点村镇(片)一方案,一县(市)、区)一统筹平衡的办法。市和县(市)、区)两级农村住宅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抓好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各级党委政府要密切关注这项改革试点,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切实防止发生因矛盾激化而引起的集体上访和和群体性事件。在组织开展试点工作的时候,可以选派工作组进行面对面地指导。

(三)切实加强住房地籍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权证和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建立以县(市)、区)为单元,试点地区以户为单位的农村居民房屋使用权证管理、土地使用权证管理、地籍信息化管理、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综合管理体系,实现房产地籍的信息互通互享;做到各类档案资料完整齐全,图实相符、房证相符,努力防止政策性、制度性缺陷;严禁趁机多占、多用、滥用耕地,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要把这项工作列为对各地党委、政府工作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试点地区都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特别是对土地占补平衡等情况要进行专项检查,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履行责任不到位的要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违规的进行严格处置。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改革试点平稳顺利推进。

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办法。

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篇5

一、目标任务

落实龙办﹝201x﹞43号文件精神,保证6月23日前完

成灾区学校排涝任务,6月25日前完成灾区学校清淤、清扫、

和冲洗工作,6月27日前完成灾区学校环境治理、消毒灭菌等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区学校安全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二、责任体系

成立教体系统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傅立波局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联合学区负责人、各学校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小组。

(一) 后勤保障组:负责教体系统抗洪救灾日常运转工

作、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资金保障。

组 长:傅立波

股室分工:

计财股:负责救灾资金调度保障等工作。

审计股:负责救灾资金使用的审计等工作。

项目办:负责灾后重建工程立项等工作。

(二)应急安抚组:负责对灾后师生进行合理安置、救助到位、确保稳定正常。

组 长:彭昌仲

股室分工:

安全股:负责灾区师生安置、应急处理、与上级部门协调等工作。

资助中心:负责灾后学生救助等相关工作

(三)卫生宣传组:负责宣传、舆论引导和网络舆情监控,灾后学校垃圾及杂物清理、清扫和清洗及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等工作。

组 长:唐恢波

办公室:负责工作安排调度和情况综合上报、与上级衔接等工作。

体卫艺站: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搞好灾区学校消毒灭菌、清淤、灾后垃圾杂物清理等工作。

基教股:协助做好灾区学校秩序维护等工作。

(四)辅导募捐组:负责对灾区需要心理干预的进行心理辅导、组织进行捐款募捐活动。

组 长:向清美

人事股:负责组织学校心理专职教师对灾区需要心理干预的师生进行心理辅导。

教育工会:组织全县教体系统干部职工及人民群众进行向灾区募捐活动。

(五)民社体育恢复组:负责灾区民众体育活动设施设备的损毁统计、体育产业站点恢复等工作。

体育产业股:负责尽快恢复站点的正常经营等工作。

群众体育股:负责灾区群众体育设施设备的损毁统计。

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恢复活动中心的正常秩序。

(六)食品安全组:负责灾区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

组 长:刘斌兰

股室分工:

勤管站:负责食品、饮用水、食堂、校园超市卫生安全等工作。

(七)维稳应急组:负责灾区学校维稳等工作。

组 长:李诗政

股室分工:

纪检组:负责灾区学校师生维稳等工作。

(八)督导督办组。负责对灾区学校教育教学进行督导等工作。

组 长:彭良春

股室分工:

督导室:负责灾区学校教育督导等工作。

(九)重灾区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值班安排。

三、工作要求

一是严密组织、严守纪律、切实负责、确保安全。各工作组合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科学安排工作,确保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务必按各自分工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必须注意工作安全,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宣传及舆论引导工作。

二要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汛情。局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QQ群等多种方式逐联合学区、逐学校发布汛情警报,要求各学校在做好防范工作的同时及时、准确上报值班情况、汛情和受灾情况。

三要安排专人值班,掌握灾情。县教体局安全管理股从19日晚开始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同时各联合学区、各学校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密切观察汛情、灾情,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于每天下班前报告值班情况和汛情,直至汛情解除方可解除24小时值班。

四要实地查看灾情,科学应对。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组工作人员要分别赴各自联系片区学校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学校科学应对灾害,平安度汛。

五是疏散受灾师生,严防伤亡。凡因水灾无法正常通行的学校,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学生可以不到校上课,在家自行学习,待到安全后再返校就读,凡已经在校的师生,学校要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倾向,立即组织师生向安全地带转移,尽全力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六是搞好后勤保障及灾后防疫工作。做好灾情研判断,并视情况准备好抗灾救灾物资,保障后勤供给。同时安排部署灾后卫生防疫、灾后重建工作,严防疫情发生,确保秩序井然。

七是积极发动机关学校党员干部心系灾区献爱心活动。全局机关、全县学校党员干部要把“两学一做”活动落实到此次抗灾救灾实践中去,积极为灾区献爱心捐款,尽党员干部最大力量支援灾区民众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1.安徽《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2.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3.xxx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4.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5.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6.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7.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8.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9.浙江省g20峰会建设系统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方案

乡镇林业灾后重建工作实施方案 篇6

一、前言

1、基本情况

xx乡位于六枝特区西部,是边远少数民族乡,距xx县政府所在地xx公里,东邻xx乡,西与xx县xx乡接壤,北靠xx乡,南与xx乡接壤,全乡有x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510万人,总户数2962户。全乡国土总面积84600亩,林业用地

面积66455亩,占全乡总面积的78.5%;公益林面积45003亩,占林地面积的67.7%,商品林面积21452亩,占林地面积的32.3%,森林覆盖率达33.92%。

2、受灾特点

2008年1月20日,我乡受到雪凝冻灾害的大面积影响,直到2008年2月20日结束,历时30日;据统计,全乡林业受灾面积30849.45亩;造成经济损失5545.1万元。灾情主要表现在:林木受损折断,倒伏;长期的凝冻,造成幼林冻死。

3、抗灾救灾措施

在凝冻灾害发生后,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深入到村了解受灾情况,及时安排落实救灾的各项工作。林业站组织人员及时到各村统计受灾情况,及时上报给上级有关部门,以便上级安排救灾。

二、灾情情况

我乡林业此次受灾面积大,灾情重,覆盖全乡7个村;面积达30849.45亩,(退耕地17759.45亩,荒山造林12120亩,天保工程1100亩,其他造林180亩)具体是:2002:过瓦村1929.72亩,分布于河沟、马鞍山、铁路脚;箐口村236.02亩,分布在小红岩垭口;下麻翁村2080.2亩,分布于上麻翁河沟;荒田村487.61亩,分布于老白田、下化董;合计:4733.55亩,2003年面积:社勒村1477.1亩,分布于坡头、核桃林、干鱼塘;坝子村2842亩,分布于全村;下麻翁村1611.8亩,分布于布提、下麻翁、桥头;居都村9.7亩,分布于过瓦煤矿顶;箐口村3729.1亩,分布于箐口、荆竹林、石丫口;荒田村664.49亩分布于捞油地,周家岩脚、小屯、麻窝地;过瓦村2210.87亩,分布于花赖、河边、田坝、大寨、坡头;合计:12545.06亩,2004年面积:荒田村457.57亩,分布于半坡、下化董,下麻翁村33.3亩、合计:409.87亩,截至2004年全乡累计退耕还林17769.48亩,荒山造林13400亩;分布于荒田村老鹰岩等、过瓦村焦家大坡、花赖大坡、箐口村夹岩、坝子村煤洞坡、磨子岩、毛家坡、下麻翁村天星桥、黄厂、了望台、倮扭。

三、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乡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成立以乡主要领导为组长,农业、林业、教育、卫生、水利、公交、扶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乡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我乡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在林业上具体做法是:

1、补植补造:对零星倒伏折断的有林地进行补植补造。成片倒伏折断的有林地进行更新造林。及时组织筹备苗木及时进行补植补造,同时利用雨季和冬季的有利时间进行补植补造。具体安排是:零星补植的于2008年雨季完成,是xx村、xx村、xx村;冬季的零星补植是xx村,xx村、xx村。重造的xx村(2004退耕地109、110、111、112四个小班-幼林面积409.87亩)、xx村(20021、2、3、4、小班895.2亩,2003200、201、202、203、204、205-面积774.3亩-经济林,xxx村20023、4小班729.2亩,2003196-面积249.1亩-经济林)、xx村(2003退耕地河边5、6、8、2、3、7六个小班-面积1022.5亩-幼林,xx村20021、2、3小班-面积195.42亩-幼林2003176、180、181、179、178五个小班-面积779.2亩-幼林)、xx村(2003退耕地165、159、163、164、168五个小班-面积836.67亩-幼林)、xx村(2003退耕地186、187、188、189、190五个小班-面积894.2亩-幼林)共6785.66亩;在2008年冬季至2009年2月以前完成。荒山造林2004xx村27、28、29、30、31、32、33、34小班-1418亩-柳杉、金银花,2003凉水井-213亩,xx村200411小班-168亩-金银花,xx村200412、19、6、7、小班-582亩,xx村200413、14、15小班-402亩-金银花,2002煤梁子沿线1210亩,xx村花赖梁子2002470亩,2003焦家大坡98亩。共4561亩,由承包户自筹部分资金,争取国家投入部分资金,在2011年前补植补造结束。

关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 篇7

X月X日,我区先后多次遭受洪涝灾害,各乡镇(街)不同程度受灾。为认真落实区委X届X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中共XX市XX区委XX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迅速贯彻落实全市深化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区发明电〔2020〕X号)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 党组书记、主任

副组长:XX 副主任

XX 副主任、市四院院长

XX副主任

XX副主任、区妇幼保健院院长

XX副主任、区老龄事业中心主任

成员:XX区疾控中心主任

XX区卫生监督所所长

XX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

XX区爱卫办主任

XX区计生协专职秘书长

XX办公室主任

XX人事和科技教育股股长

XX财务股股长

XX体改股股长

XX疾控应急股股长

XX医政医管股股长

XX基层卫生健康股股长

XX综合监督股股长

XX妇幼健康股股长

XX职业健康股股长

XX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股股长

XX中医药股股长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

二、目标任务

受灾影响各医院、村卫生室建筑和仪器设备、药品等在8月31日前基本完成修缮和添置,并投入使用,确保人民群众基本就医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灾区“消、杀、灭”和灾后常见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

三、实施步骤

(一)全面调查摸底(7月30日-8月5日)。

对全区所有医疗机构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受灾的医疗机构进行实地核查,核查工作于8月5日前完成。其次,要对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受灾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进行走访工作,了解具体受灾情况,结合健康脱贫落实好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工作。

(二)制定重建方案(8月6日-8月10日)。

各医疗机构对受灾损毁的医院(村卫生室)主体建筑、附属设施、仪器设备、药品,拿出重建(修缮)方案、仪器设备及药品采购申请,上报领导组审核。重建或修缮要符合有关建筑设计、环保等标准的要求。恢复重建(修缮)、仪器设备及药品采购所需资金由委机关向省、市、区争取解决。

(三)完成医疗机构重建(8月11日-8月31日)。

8月31日前完成所受损较轻医疗机构的主体建筑、厕所、围墙、大门及其他附属设施修缮工作。对于受损的医疗仪器设备,能修缮的积极联系厂家进行修缮,不能修缮的要重新采购;对于损毁的药品抓紧进行补充,确保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就医需要。

(四)医疗机构重建验收(8月31日-9月15日)。

由委党组成员带队,从委机关抽调人员,组成4个验收组分赴各个医疗机构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主要采用看现场、查资料、访群众等方式进行,重建建筑必须现场逐一核实,其他工作采取随机抽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医疗机构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力确保恢复医疗机构重建工作按期保质完成。

(二)负责组织实施。

委机关各股室要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医疗机构灾后重建工作。办公室要牵头负责灾后重建的情况沟通、信息汇总和重建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财务股、结算中心要及时筹集拨付补助资金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关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 篇8

关于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

青政发〔2012〕42号

各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2009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09〕17号)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09〕31号),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启动村庄改造项目322个,开工建设农民经济适用住房项目111个,新建农村住房22.1万户,改造农村危房2.2万户,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12〕21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我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原则,通过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推进全市村庄实现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由平房向楼房、村庄向社区“三个转变”,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耕地向规模化经营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二)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继续执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突出抓好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新社区建设型、农村经济适用住房型、危房改造型等五种类型住 —1—

房建设。

(三)工作目标。

1.农村住房建设。从2012年起,每年集中新建农村住房2.5—3万户,2015年基本完成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

2.农村危房改造。2012—2015年改造危房2万户。做好危房改造与农村住房建设的衔接,重点改造城市和小城镇规划区以外且2015年前难以进行村庄改造的危房,主要对象为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对改造范围以外但确需改造的危房,五市政府应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加以解决。

3.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紧密结合农村住房建设改造项目,统筹配套建设村镇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沼气或秸杆气化、通信、管道燃气、集中供热、园林绿化及科教文卫等设施。

二、工作要求

(一)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主线。要以人为本,施惠于民,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确保农民的权益得到尊重、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要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确保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公开、公正、公平。村庄规划、补偿方案、分配标准和危房改造标准要进行公示,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要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最贫困农户的住房安全问题,进一步完善公示、审核、审批等程序。村庄改造中要充分考虑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预留集体发展用地,实现广大农民得实惠,集体经济得发展。

(二)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五市要根据本市总体规划,结合实际调整完善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确定各类村庄的区位和规模,并科学编制村庄改造、农民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合理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时序。在2012年9月底前,完成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三年(2013—2015)规划编制工作,并报市城乡建设委备案。根据

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并在每年11月底前将次年的计划报市城乡建设委。

(三)坚持高标准建设。城中村、小城镇驻地村庄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房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与城市旧城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重大项目建设相结合,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住房建设要同步配备水、电、路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要建立危房改造台账和档案管理制度,并以市为单位统一门牌标识,统一改造标准,统一进行检查验收。要结合“建材下乡”,加快新型节能材料、节能环保新技术在农村住房建设中的应用。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浅层地能等节能环保适用技术,开展农村节能建筑示范工作。

(四)坚持严要求管理。要把农房集中建设改造项目纳入工程建设程序,由县以上建设部门实施全过程监管,在项目选址、地质勘察、建筑设计、施工组织、建材选用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规范农房工程档案记录、收缴和归集,把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做好确权发证工作。对农村住房,由国土资源、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土地性质,依法核发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切实保障农民住房财产权。村庄整合改造建设的农民住房,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注明集体土地)。对腾退、调整和改建前后的土地,在村民协商、处理好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依法确定土地权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青岛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村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农村住房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设委。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建立完善农村住

房建设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多部门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

(二)加强政策支持。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政策支持、资金补助。对纳入国家危房改造计划的农村危房,市财政按照平均每户8000元标准安排配套资金。同时,各级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落实各项政策,支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小城镇驻地村改造、农民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由各市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权限内制定本地扶持政策。城市规划区外的农村住房建设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要积极利用好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逐步扩大挂钩范围和规模。

(三)加强督导检查。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督查力度。市城乡建设委要会同市政府督查室抓好督查,并会同市财政部门抓好资金的使用管理,市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考核力度,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采取现场督导、定期调度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青岛市人民政府

上一篇:银行新人工作总结下一篇:装载机安全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