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恭王府花园导游词

2024-09-02

北京恭王府花园导游词(通用8篇)

北京恭王府花园导游词 篇1

北京清代,有十代帝王的王子封了王位,有亲王、郡王封号的有七十个。

为了显示他们的特殊地位和便于管理,清代王府一般都设在内城。

“铁帽王府”。清初对入关有功的8家王爵,封为世袭罔替,俗称“铁帽王”,他们的王府就叫铁帽王府,共有8处,5处在西城,三处在东城。

以后又封了几个铁帽王,共12个世袭罔替王爵。

北京有两个恭亲王,一个是顺治皇帝的.第五子常宁,府址在今东四十条。

另一个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奕*,1852年将原庆王府转赐奕*,此处原是和珅宅,位于前海西街17号,这个恭王府是保护得最好的一个王府。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17号,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据说恭王府总面积为一百多亩。相当于中山公园,这是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王府,曾是和珅的宅邸。

1996年10月起开放的只是恭王府的后花园,占地9亩,但其规模已经是非常可观的。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过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恭王府假山,此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过去整个假山上都长满了青苔。

假山正中有一康熙皇帝为其母祝寿写的“福”字碑,这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碑石长7.9米,贯穿整修假山。

垂花门,因门上有两个倒垂的花卉而得名,门前的两棵龙瓜槐在和珅居住时就有,这种树比较珍贵。

垂花门内的牡丹院,院中有紫藤萝架。院子正中造形呈蝙蝠形状的小湖。

在清代的北京,往住宅中引入活水,是要经皇帝特批的,恭亲王府是少有的几个享此殊荣的王府之一。

西式门,据说在当时在北京只有3个。这也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另一绝是戏楼和福字碑。

花院门内的假山石,起到影壁的作用,名称为“独乐峰”。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

【北京恭王府花园导游词】相关文章:

1.北京恭王府花园的导游词范文

2.恭王府花园导游词

3.恭王府花园导游词范文

4.恭王府花园导游词精选

5.恭王府花园导游词介绍

6.恭王府花园景点导游词

7.恭王府花园图片

8.北京恭王府英文导游词

9.恭王府导游词范文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介绍 篇2

召见、举行重大典礼仪式的地方。

你现在看到的这座高大的建筑是本次大修中按同治光绪年间的原样新建的。最初的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在内的整个院落于一九二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因烧香失火被毁。

银安殿的新建历程:

银安殿是按照当时严格的清廷建筑规制、王府建筑中的最高规格屋顶——歇山顶修复而成的。

游客们请观察正殿屋顶筒瓦的颜色,屋脊上吻兽个数,正门门钉的个数等,与你们所见的故宫有何不同?

皇宫屋顶覆盖金黄色琉璃,是皇权的象征;王府正殿的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筒瓦、屋脊上绿色琉璃吻兽,配殿屋顶为灰筒瓦,那是明示亲王的地位。

门钉。在古建筑里,门钉只在板门上使用。当初用来提防敌人用火攻城,所以在涿弋上涂满了泥,起防火作用。门钉一般是铜制的。清朝则对门钉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制。 皇家建筑,每扇门的门钉是横竖各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九是阳数之极,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因为帝王庙是供奉历代帝王的,所以也是横竖九路门钉;王府七路乘七路,但是亲王府七路乘九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

2、多福轩

此院俗称“藤萝院”。正殿在和珅时期称之谓“延禧堂”,是和珅之子与公主的居所。恭亲王时期称之谓“多福轩”,是王府的穿堂客厅,主要用于主人日常接待来客、亲友或前来回禀公事的下属,兼用作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多福轩”此匾为咸丰皇帝所题。意为幸福很多的殿堂。殿内正中悬挂“同德延禧”匾额,意在告诫主人:你与皇帝同德才能延禧(禧:吉祥如意、福寿绵长)。请大家仔细观察殿内四壁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皆悬挂福寿字匾,这些福寿字均写于红色方纸之上(即“斗方”)呈梭形摆放,一福一寿成对制成匾额。 清代自康熙以后,每年入冬,皇帝都要亲自书写“福”“寿”字,颁赐给王、公、大臣、后妃。逢重大生日庆典,还会加赐“寿”字。按惯例,旧年的福寿字斗方不能揭去,而是将新赐的福寿字斗方直接贴在旧的上面,取“增福添寿”之意。现在你看到的就是原样复制的。

请大家仔细观察屋梁上保留下来的乾隆时期的凤和玺彩画,虽然仅残留局部的凤尾图案,却有特殊的价值,它的存在证实了府邸东路曾为公主府 。

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

3、乐道堂

这里是东路建筑中最大的一处,也是最后一进院落,正房名“乐道堂”。室内梁上至今保存了200多年前清中期包袱锦地彩画和凤凰主题彩画,表明和珅时期这里曾是公主的居所。到了恭亲王时期这里是王爷的居室。现在室内按恭亲王居住时的原样陈列。“乐道堂”的匾额是道光帝亲笔所书赐给奕忻的,“安身乐道”表达了一位父亲希望儿子顺心如意、幸福吉祥的美好心愿。

和珅既非亲王,在封建等级制度甚严的清朝,他为何臵逾制犯上而不顾大兴土木建造如此豪华的私宅呢?从下面的记载中你可知其中的原委。

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本名殷德,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十九日,比和孝公主小半个月。和珅与乾隆结成儿女亲家,成为令人高不可攀的皇亲国戚,由此更加受到皇上的器重,继而平步青云。和珅建和宅实际上建成的是公主府,因此和珅建此宅是按照公主府邸和朝廷一品大员的双重规格建造的。

4、嘉乐堂

嘉乐堂是和珅时期的堂号,“嘉乐堂”此匾相传是乾隆赐给和珅的。恭亲王时期为“神殿”,即王府举行萨满教祭祀活动的地方。

萨满教祭祀活动:古代的蒙古人最早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崇拜神灵,把世界分为三种:天堂在上;地为之中;地狱在下。

萨满祭祀以祭祖祭天最为重要。满族人崇敬乌鸦,据传说满族祖先在一次战斗中陷入陷井,情急之下不得不到大树上作躲藏,树上的乌鸦一动不动,因而没有把满族的祖先暴露给敌人,让他逃过一劫,东山再起,因此满族人把乌鸦敬之为神。篇二:恭王府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恭亲王府原是“千古第一贪”的和王申的家,后被嘉庆帝立下二十四条罪状,抄了他的家充公。因最后一任主人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讠斤,所以称为恭亲王府。

北京城两龙脉,一是京城中轴线,二是护城河。故宫就坐落在中轴线的头上。而恭亲王府就坐落在两龙脉相交之处。和王申曾大言不惭说:“皇上坐龙头,我坐龙尾。龙头虽掌大局,却还要龙尾行大事。”听听,和王申野心之勃勃,真不愧“千古第一贪”! 恭亲王府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筑。和王申想让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谐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

关于北京王府井大街导游词 篇3

北京王府井大街就像埃菲尔铁塔和香榭丽舍大街一样,早已举世闻名了。对于众多的国人来说,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长城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日程。

改造后的王府井大街,从金鱼胡同到与长安街相界的南口,810米长,略呈波浪型,大街两侧分布着十二个大型商场,除原有的百货大楼、工艺美术大楼、穆斯林大厦、外文书店外,还新建了六个大型购物娱乐商务综合性商厦,大型商场一条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谓是独一无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们可以看到,主街宽敞平坦,红色的花岗岩铺成的地面干净整洁。走在王府井大街上会让人感到设计者无微不至的关怀:累了,王府井街上有独立的座椅,可以让你随时坐下来休息;想打电话,王府井大街两侧九组十八个的IC卡电话亭会方便你与朋友联络;每隔四十米一个的垃圾桶让你可以随时处理掉手中的垃圾;想问路,王府井街上的大小指示牌会为你指点迷津。

游北京恭王府650字作文 篇4

今年七月,我和妈妈到了北京恭王府。

到了府前,那虽已过去了上千年的建筑,却毫不失气派。真不愧是贪腐的官和|的府邸啊! 导游跟我们讲:“这里有康熙御笔写的‘福’字,了紫禁城中的无为二字 也就省这一福字了.恭王府中的 [ 福 ] 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隐于秘云洞中,谓之 [ 洞天福地 ] ,纵观康熙皇帝亲笔所书的这个 [ 福 ] 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个 [ 多 ] 字,下边为 [ 田 ] ,而左偏旁极似 [ 子 ] 和 [ 才 ] 字,右偏旁像个 [ 寿 ] 字,故整个 [ 福 ] 字又可分解为 [ 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 ] ,巧妙地构成了福字的深刻含义,即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称之“天下第一福”.”接下来 ,导游带领我们去看那‘福’字了。据说因为 康熙留在人世的题字极少,所以福字碑异常珍贵,当年嘉庆抄和|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 和|设计巧妙,他把用石块堆成龙山,就把‘福’字放进去了,动福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在所有的史书中消失了。直到建国初,周总理在一次接见外宾之后在花园无意中发现假山上面石头的形状象龙头,按说龙头下必有国宝,于是马上打电话给郭老(郭沫若),打开被封的洞门,发现了福字碑,经过文物部门的考证,确认其为康熙当年写给孝庄太后的福字,而盖在福字中央刻着“康熙御笔之宝”的大印已成为当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和|府一共有 九千九百九十只蝙蝠标志,蝙蝠在古时代表福气的象征,来这的游客都是来沾福气的 。

府位于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是和|的宅邸,恭王府由府邸和恭王府花园两部分,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米,占地面积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32260平方米,花园28860平方米。府邸内建筑以严格的中轴对称构成三路多进四合院,布局规整;花园又称敬萃锦园,园内环山衔水,景致变幻无穷。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园林而已精巧,既体现了王府建筑规制,又有其自身特色。这是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王府,曾是和|的宅邸,10月起开放的是恭王府的后花园,8月20日经修复后的全部对外开放。

和|的财产甚多,有银,金,珠宝……怎样才能分清楚呢?和|把放财产的.房间做成不同形状的窗子,每两个相同的一对称,一种东西放两个相同 对称的窗子,这样就分清了。

和|之所以被赐死是因为他私盖楠木房屋,奢侈豪华,超标准、超规格。藏珍珠手串二百余串,比宫中多好几倍,其中的大珠,比皇帝帽子上戴的还大 ……

北京恭王府虽然令我望而生畏,但它的住主却贪婪钱财,和|不配拥有的。

王府井导游词 篇5

北京故宫博物院又一导游词

北京故宫博物院又一导游词

各位朋友:

故宫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面积木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余间。很多人都听说故宫有房9999间半的传说,这是因为按《易经〉中讲九是阳极之数,发九为尊,故宫是皇帝的住处自然要作到头了。故宫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墙。城有四门,南面是正门午门,北为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别致的被称作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城外有长3800米,宽52米的护城河,使故宫自成防御体系,有城中之城的美称。

故宫从明代开始作为统治中心,但它的初建者却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是他的四儿子明成祖朱棣。故宫建在北京城南起永定门北至鼓楼长16华里的中轴线上,南北为主,左右对称,建造中遵循《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室,左祖右社的建造原则。故宫在建造手法上突出皇权,其基本做法是突出以前三殿和后三宫为主的中轴线,其他建筑拱卫中央。故宫的建造可以说是集全国的人力物力,木材砖瓦取自全国各地,耗费极其巨大。宫殿内墁地的砖被称作金砖,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从取土到成泥要6道工序,到成砖则需17道工序,最后还要把砖放到桐油里浸泡处理。这种砖铺在地上越磨越亮,由于制作复杂,价格昂贵,在当时一砖合一石米。年以有金砖之称。可以说故宫每座宫殿都浸透着人民的血汗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红墙黄瓦,飞檐宏丽的建筑就是故宫的正门——午门。它平面呈凹字形,上有崇楼五座,正楼是9开间的重檐庑殿顶大殿,东西是四座重檐四角攒尖顶方形亭楼,各以廊庑相连,辅翼正楼。整个建筑气势巍峨,充分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午门全部建筑,高下错落,左右映对,势若朱鸟展翅,翱翔天空,故又常被人称作五凤楼。

一提起午门,常令人想起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这句话。其实午门前并未斩过人。因为明朝行刑在西市9今西四),清代在菜市口,但在这里却打死过人。明代有一种罚刑——廷杖,就在午门下举行。如果大臣触怒皇帝就要被批逆鳞。被子批逆鳞的大臣被子打掉乌纱帽穿上囚衣推出午门,行刑就在这御路东侧。

群臣阻谏。荒淫无度的正德皇帝不但不听,还将舒芬,黄巩等130位大臣廷仗,打死11人。

转过太和殿,眼前这座单檐四角攒尖镏金宝顶的方形殿宇叫中和殿,明朝叫华盖殿,中极殿,顺治二年改名中和殿。大殿深广均为5间,长宽均为24。15米。皇帝到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大臣等官员朝拜,然后再去太和殿。

舆,就是轿,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八抬大轿。中和殿后是保各殿,面宽9间,进兴5间。它的功用有很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就是殿试。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被录取的进进士,前三名称鼎甲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其他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能参加殿试是很不容易的,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三级考试录取后才是殿试。如果一个文人在各级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叫连中三元,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国自随代开始的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最后一次科举在1904年就是光绪三十年举行,最后一们状元叫刘春霖,自称是第一人中的最后一人。保和殿后位于丹陛御路上的大云龙石雕,是故宫内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块石雕塑,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约250吨。产自北京郊区房山。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东西横向的广场叫乾清门广场,它是前朝与内廷的分界地带。内廷是皇帝的居住区,这座门叫乾清门,清康熙皇帝曾在此御门听政。乾清门内就是总称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坤宁象征天地乾坤。乾清宫东西两面的日精门,月华门象征日月。围墙外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后面众多建筑象征众星。这些象征日月星辰的建筑均拱卫皇帝居住的象征天的乾清宫,以显示一辈子受命于天皇帝尊严。

乾清门内的这第一座大殿就是乾清宫,面宽9间,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地方,一直到雍正皇帝以后才将寝宫移到养心殿。这儿是皇帝的寝宫,也是夺权斗争最激烈的地方,明代的壬寅宫变,红丸案,移宫案等宫闱大案都有发生在此。各位抬头请看宫内高悬的正大光明匾就是宫内斗争的产物。匾后是藏秘密立储匣的地方。有人说正大光明匾一点也不正大光明,就是因为雍正皇帝上台后有传闻,说他是串通隆科多等人篡改遗诏当皇帝的。此事真假不用深考,不过秘密立储确是由雍正朝开始。雍正上台后深感其父康熙皇帝在立储问题上几废几立,造成诸皇子明争暗斗朝臣互相倾轧,对中央统治不利,于是改为秘密方式立储。方法是事先写两份遗诏,一份带在身上,一份藏于正大光明匾后,皇帝晏驾后,将两份遗诏校对后再宣布继位者。

我们现在走出的这座高大城门叫神武门,是故宫的后门,至此宫内的游览结束了,但是紫禁城的建筑并未结束,您看对面高43米的景山,它是紫禁城的屏障,与前面的金水河遥相呼应,构成中国建筑背山面水的传统格局,我们乘着游兴登上山项万春亭俯瞰故宫。篇二:北京胡同游导游词参考

北京胡同游导游词参考

(社会变动旧地名不适应)一般说来,地名一旦形成,人们口头代代沿传,便改动不易。有些地名自元代出现一直叫到现在也没改变,如前面提到的砖塔胡同、王府井西侧的菜厂胡同、钟楼前面的沙拉胡同等。沙拉是蒙古语珊瑚的意思,清代曾音译叫舒噜,今仍叫沙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旧事物总是要更新的,地名也不例外。有些原因,地名非改不可,促使改变地名的首先是社会原因。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使许多建筑不存在了,事后出现新建筑、新街巷,改变了原来的布局,只好改名;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帝制改成民国,而且出现了新的政府机关,于是有300多条街巷改了名,如张皇亲胡同改为尚勤胡同,石大人胡同改为外交部街等,1966年,全国人民面临一场大灾难,街巷名称亦是“四旧”之一,自然在“横扫”之例,要在街巷名称上“打出一个红彤彤的世界来”,于是出现了红日路(北新桥)、红云路(新街口)、红旗路(崇内大街)、东方红路出现了三条。

还有一个需要改名的原因,就是重名问题。堂子胡同7条等等,北京城区重名的胡同有600多条。重名问题,在旧社会时矛盾不太明显。那时人口少,居民不大搬家,有的房屋一住就是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找人还算方便。

改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鲁迅先生说的“言不雅训”,即听起来不好听。有些胡同在取名初期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形成了地名。久之,情况发生了变化,再听起来就不雅了,如裤裆胡同、母猪胡同、焖葫芦罐、屎克螂胡同、狗尾巴胡同等等。

(拉香盖臭谐音改名)地名如何改动是一个科学问题。有些地名既然非改不可,就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文化大革命”期间,草率行事,用行政命令手段把少数人的意愿强加于人,也是行不通的。例如东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有横排并列的菊儿胡同、秦老胡同、前、后圆恩寺、棉花胡同等9条胡同,“文化大革命”期间一道命令旧名全部取消,改为由南向北排的“大跃进一至九条”。人们尚未习惯,又一道命令改为由北南排的“交南一至九条”。

用谐音改动旧地名是个很好的办法。

通过地名研究,知道了北京地名的复杂性。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多少呢?这又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胡同的数目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老北京人曾说,“北京的胡同大的三百六,小的赛牛毛”。这种说法中的大胡同三百六,其根据可能是指《析津志》中所载元代的“火巷”三百八十四条而言,至于“赛牛毛”肯定是数不清的意思了。

元代按《析津志》记载,大都城内有火巷和胡同共400多条;

明代按张爵的《京师五城坊胡同集》记载,北京城内有街巷1170条,其中胡同459条;

清代按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城内有街巷2000条左右,其中胡同960多条;

民国时期,按观光局在《北京指南》上公布的北京内外城,共有街巷2500条左右;

新中国成立初期,按《北京导游基础》记载,当时北京有街巷2550条条;

1987年出版的《实用北京街巷指南》中公布北京市区及近郊区有街巷3600条;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发展突飞猛进,市区扩大了,原先的市区仅以城墙为界(现在的二环路),如今的4个城区比原来大了约三分之一。新建的居民区多称“里”,这是中国先秦时就用的居民点的称谓,一般不再用巷和胡同,而在“里”内又加用“条”。可见,就北京而言,胡同的名称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了,但是它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因为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对北京的街巷胡同有了一些了解。组成这些街巷胡同的基本单位是建筑和民宅。老北京的住宅是四合院。

(城市的平面结构限定了四合院的格局)中国的四合院式的建筑,据文字记载,至迟汉代已趋于完善,唐宋时期广为流行,不过北京的标准四合院却是始于12世纪的元大都时期。按《北京导游基础》介绍,新建的城市之内按设计规制有大街、小街、火巷、主干道和派生小道(胡同)等,并按贵戚、功臣、赀高(富户)、居职(官员)的等级分配土地。

一份,全城规划出50大块,为居住区的50坊。每大块内分若干小块,作为房基地。城市主干道多以南北走向为多,所以派生出来的胡同都是东西走向的。小街与小街之间的70多米的跨度中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四合院。一般四合院的宅院从北朝南,街门开在全宅院的东南角。几进院落之后,在另一条小街的路南,即为本宅的后门。如果是中小型宅院,路南也为正门,但其方位在全宅院的西北角。宅内的“正房”仍是坐北朝南。

(四合院是封建家庭的安乐窝)四合院封闭性强,关起街门便与外世隔绝,极适合一个家庭生活。院内的房室结构与庭院空间相结合,使居住者在有限之地内,却有空间扩大的感觉,而且在设计上符合“前堂后寝”的礼制。四合院内的房子有正房、厢房、耳房、倒座房的分别,极适合一个家族中的尊卑长幼等级住房。家庭之外的仆役人等的住房各得其所,主人招呼远近适宜非常方便。庭院内多植树木、花卉、葡萄架、藤萝架等,花木扶疏,令居者赏心悦目。

女士们、先生们,咱们现在走的三条相连的弧形小街叫三座桥胡同、龙头井街和柳荫街。篇三:北京胡同导游词

北京胡同导游词

北京胡同导游词(开场白)女士们、先生们:咱们今天下午的活动内容是逛胡同和参观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是历史上北京城的有机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老北京人休养生息、繁衍挣扎的地方,是北京城历史演进的的有力见证。

(导游员可利用适当的时间,向客人们总述或分段介绍下面的内容)

(胡同一词的由来)北京城内的胡同与繁华的大街比起来,确实有些不起眼,但是据专家们考证,明朝就有人对胡同进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了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胡同的写法明朝与现在不同,是将胡同二字,分别夹在行字的中间,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师五城坊巷蘙集》中的蘙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献证明。

历代众多的专家们曾从多角度对胡同一词进行考证,有的从音韵学角度,有的从字形发展角度,有的从方言角度......最后较集中的成果认为胡同一词原是蒙古语。本世纪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载,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胡同,也有专家说,胡同是蒙古语中浩特的音译。

原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张清常先生的考证是较有说服力的。他认为胡同是蒙古语hottog的音译,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译作霍多或忽洞,现在内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赛音忽洞(好井)、乌克忽洞(死井)、哈业忽洞(双井)等。

(胡同一词何时出现)既然元代才出现胡同这个词,而北京却是一座具有 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可能会问,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街巷叫什么呢?回答很简单的,那时的北京地区是按古代传下来的旧制,叫做街、巷、坊、里等。这一点从宣武区的地名中可得到证实。因为宣武区的历史早于内城。

(有因可循的胡同名称)公元13世纪的1267~1285年,用18年的时间,在当时的辽、金旧城(今宣武区)东北方城外,建了一座新城,即现在北京市区的前身元大都城。《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是亲临元大都城的意大利人。他的游记中说,大都城内街巷笔直,城门可以通过街道互相望见。大街的两旁是房屋、商店。全城街巷规划整齐,犹如一块大棋盘......马可波罗的记述应是较为客观的。元大都的出现,不是改造的旧城,而是从零开始新建的,这样便于实现人们的理想设计和建筑规划。(源于生活、自然形成的胡同名称)新城出现了,胡同建好了,但是人们最初住在里面并不一定感到多惬意,由于没有胡同名称,起码串亲访友找起人来不方便,想告诉亲友自己的住处,只能描述一番,或是用知名的人、醒目的建筑为代表,代替自己的住址。

通过地名可知道许多当时的社会现象。

(社会变动旧地名不适应)一般说来,地名一旦形成,人们口头代代沿传,便改动不易。有些地名自元代出现一直叫到现在也没改变,如前面提到的砖塔胡同、王府井西侧的菜厂胡同、钟楼前面的沙拉胡同等。沙拉是蒙古语珊瑚的意思,清代曾音译叫舒噜,今仍叫沙拉。

促使改变地名的首先是社会原因。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使许多建筑不存在了,事后出现新建筑、新街巷,改变了原来的布局,只好改名;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帝制改成民国,而且出现了新的政府机关,于是有300多条街巷改了名,如张皇亲胡同改为尚勤胡同,石大人胡同改为外交部街等,1966年,全国人民面临一场大灾难,街巷名称亦是四旧之一,自然在横扫之例,要在街巷名称上打出一个红彤彤的世界来,于是出现了红日路(北新桥)、红云路(新街口)、红旗路(崇内大街)、东方红路出现了三条。

还有一个需要改名的原因,就是重名问题。胡同名称既然是自然形成的,难免有不约而同之处。据 1944年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记载,北京有扁担胡同16条,井儿胡同14条,花枝胡同11条,口袋胡同11条,箭杆胡同7条,堂子胡同7条等等,北京城区重名的胡同有600多条。重名问题,在旧社会时矛盾不太明显。那时人口少,居民不大搬家,有的房屋一住就是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找人还算方便。

改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鲁迅先生说的言不雅训,即听起来不好听。有些胡同在取名初期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形成了地名。久之,情况发生了变化,再听起来就不雅了,如裤裆胡同、母猪胡同、焖葫芦罐、屎克螂胡同、狗尾巴胡同等等。

(拉香盖臭谐音改名)地名如何改动是一个科学问题。有些地名既然非改不可,就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文化大革命期间,草率行事,用行政命令手段把少数人的意愿强加于人,也是行不通的。例如东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有横排并列的菊儿胡同、秦老胡同、前、后圆恩寺、棉花胡同等9条胡同,文化大革命期间一道命令旧名全部取消,改为由南向北排的大跃进一至九条。人们尚未习惯,又一道命令改为由北南排的交南一至九条。

用谐音改动旧地名是个很好的办法。因为旧社会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靠口头流传地名,用谐音改变旧名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结合拉香盖臭的原则,是极为成功的举措。

(北京的胡同知多少?)通过地名研究,知道了北京地名的复杂性。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多少呢?这又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胡同的数目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老北京人曾说,北京的胡同大的三百六,小的赛牛毛。这种说法中的大胡同三百六,其根据可能是指《析津志》中所载元代的火巷三百八十四条而言,至于赛牛毛肯定是数不清的意思了。

明代按张爵的《京师五城坊胡同集》记载,北京城内有街巷1170条,其中胡同459 条;清代按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城内有街巷2000条左右,其中胡同960多条;民国时期,按观光局在《北京指南》上公布的北京内外城,共有街巷2500条左右;新中国成立初期,按《北京导游基础》记载,当时北京有街巷2550条条;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发展突飞猛进,市区扩大了,原先的市区仅以城墙为界(现在的二环路),如今的4个城区比原来大了约三分之一。新建的居民区多称里,这是中国先秦时就用的居民点的称谓,一般不再用巷和胡同,而在里内又加用条。可见,就北京而言,胡同的名称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了,但是它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因为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对北京的街巷胡同有了一些了解。组成这些街巷胡同的基本单位是建筑和民宅。老北京的住宅是四合院。

中国的四合院式的建筑,据文字记载,至迟汉代已趋于完善,唐宋时期广为流行,不过北京的标准四合院却是始于12世纪的元大都时期。按《北京导游基础》介绍,新建的城市之内按设计规制有大街、小街、火巷、主干道和派生小道(胡同)等,并按贵戚、功臣、赀高(富户)、居职(官员)的等级分配土地。百姓们须等人物们把好地占毕之后,方可作室。当时规定以8亩地为一份,全城规划出50大块,为居住区的50坊。每大块内分若干小块,作为房基地。城市主干道多以南北走向为多,所以派生出来的胡同都是东西走向的。小街与小街之间的70多米的跨度中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四合院。一般四合院的宅院从北朝南,街门开在全宅院的东南角。几进院落之后,在另一条小街的路南,即为本宅的后门。如果是中小型宅院,路南也为正门,但其方位在全宅院的西北角。宅内的正房仍是坐北朝南。

(四合院是封建家庭的安乐窝)四合院封闭性强,关起街门便与外世隔绝,极适合一个家庭生活。院内的房室结构与庭院空间相结合,使居住者在有限之地内,却有空间扩大的感觉,而且在设计上符合前堂后寝的礼制。四合院内的房子有正房、厢房、耳房、倒座房的分别,极适合一个家族中的尊卑长幼等级住房。家庭之外的仆役人等的住房各得其所,主人招呼远近适宜非常方便。庭院内多植树木、花卉、葡萄架、藤萝架等,花木扶疏,令居者赏心悦目。

女士们、先生们,咱们现在走的三条相连的弧形小街叫三座桥胡同、龙头井街和柳荫街。

与三座桥胡同相连接的弧形斜街叫龙头井街。据说原来街内有一眼水井叫人头井,一年大旱,滴水如金,但人头井中之水却一直很旺。有人见井中有龙头晃动。消息传开,街南的原来香火不盛的古庙,改祀龙王,一下子香火大盛起来,人头井也改叫龙头井。有人问井中真有龙头吗?有!只不过不是活动的龙头,而是庙殿顶上的鸱吻倒映在水里,随着水纹的波动,形成龙头而已。古庙现已无存,据说街口的古槐就是当初古刹的遗物。与龙头井街北口相接的叫柳荫街。这条街名是新中国建国之后才出现的。这里原是月牙河的一段河道,由于风景优美,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在这里营建居室别墅。

月牙河又称玉河,沿河建筑最早的

篇四:皇城根遗址公园导游词

皇城根遗址公园导游词

皇城根遗址公园导游词

明朝时期的北京城墙一共有3道。最内侧的是紫禁城,现在保存完好。最外侧的城墙,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被拆除,其位置在今天的二环路沿线。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还有一道城墙,称为皇城,这道城墙于上个世纪初被拆除以后逐渐被人们遗忘,不知其具体位置所在。2000年随着王府井大街二期工程的进行,施工中发现了明朝东皇城墙的多处遗址。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市民增添一处旅游休闲的景观,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明皇城东城墙的遗址上建立皇城根遗址公园。2001年 9月11日该公园建成开园。皇城根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宽29米,长2.8公里,南起东长安街,北至平安大街。在这个开放式的街心公园里种植了数千棵各种树木、3万多株花卉和灌木,在市中心形成了一条浓郁的绿化带。

虚实意境公园是在皇城墙遗址上建设起来的。皇城根是北京人最熟悉的地名,皇城墙在上个世纪初被夷平而鲜为人知。皇城墙的复建采取了虚实的构思,作为标志性的一段皇城墙长约200余米,它按照文献记载,墙底六尺、上宽五尺二寸、高一丈八尺。还用上了民间收集的明代大城墙砖灌浆密砌,外立面刷红,顶盖金黄琉璃瓦,使500年前明皇城墙在这里现身。而城墙的两端都呈残垣状,并从视线中隐去。当人们看到了皇城墙的原形并知道了它的概况和走向时,皇城墙已经在这虚实的意境中绵延伸展。园城相映置身园中你会有漫步古城的感觉。园内的小景、花坛、亭廊、雕塑都以公园两侧的灰色民居群落为衬景。

在园中你可以放眼远眺,而不被楼宇阻隔,许多地方可以依稀看到古城平缓优美的天际线,以及古城与朝晖、晚霞、彩云、薄雾变化无穷的美景。

时空隧道2.3公里的带状公园犹如一条500年的时空隧道。这道古都皇城,西为紫禁城、太庙、社稷陵、景山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线聚集着欧美同学会、原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法大学旧址、皇城三眼井四合院保护区等众多历史、人文纪念地,东临北京金街王府井商业区。

都市庭园投资8亿元建设的遗址公园,是一个无门、无墙、无栏杆的开放或开放式公园。而这里的建筑、景观、设施、服务都是一流的,是赏美景、看古城、读历史、品京味的好去处。最高兴的要算附近的老百姓,他们亲切地称这是咱们胡同口四合院前的庭园。的确在大小取灯、翠花、东厂胡同一带,公园与民居仅一步之遥,邻居们都在公园里见面拉家常。爱花鸟的在家门种上自己喜欢的牵牛、鸡冠花,把鸟笼挂在公园的树枝上,与游客共享鸟语花香。那些戏迷票友们更是聚在一起吹拉弹唱,陶然自乐。

古城氧吧遗址公园的7.4公顷园地几乎全部种植了花草树木。在建园过程中特地保护了数十棵古榆、国槐,又遍植了青松、银杏、翠柏、绿竹、丁香等近30 种高大乔木、亚乔木和灌木。

篇五:中央大街导游词

中 央 大 街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来到了哈尔滨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央大街步行街。到哈尔滨,要逛中央大街步行街就像到北京一定要去王府井大街一样。

早在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名为“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当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街两旁的俄人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样。到了1924年,刚收回行政权利的中国地方政府,急于显示自己管辖的能力,决心更进一步整顿这条已声名远扬的大街,特地请著名的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花了整整3年时间,铺成了一条方石路,就是大家脚下踩着的这些方石头。现在看起来,似乎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当时,运输业极不发达,这些由外兴安岭、张广才岭开凿运来的花岗岩的方石,每块成本约合一枚银元,在当时这一个银元,能买回40斤小米,那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口粮啊。这方石长18厘米,宽12厘米,大街用方石约70多万块,全部耗银可买2800多万斤小米,是多少中国人的血汗啊!寸路寸金,古今中外,有多少如此昂贵的道路呀!故又称“黄金大道”。难怪中央大街被人们称为“金子”铺成的路。

在大家的右手边,就是这条大街上最著名的马迭尔宾馆。当年在哈尔滨的犹太人,主要来自俄国,当时常常能看到一些头戴黑礼帽,身穿黑大衣,鬓角蓬松,蓄着胡须的犹太人。犹太人那时尚无自己的祖国,而是持他国护照,抱着到远东处女地淘金的热情来到哈尔滨,犹太人具有非凡的商业才能,加之人们流浪于世界各地,无论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都能适应,他们很快的发展起来。

马迭尔宾馆作为中央大街最早的建筑,占据了最佳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大街中段。

当时,还开设了马迭尔电影院、戏园,每日放映外国电影,演出中外戏剧。那时的马迭尔真可谓是日日弦管闻客醉,夜夜酒色入灯红。门前轿车迎来送往,楼内频传骨牌声声。

在马迭尔宾馆的对面,就是华梅西餐厅,已经有80年的历史。1925年时,原名马尔斯餐厅,1931年正式做俄式大菜,成了西餐名店。1937年全市西餐厅260多家,中央大街100多家,它是哈尔滨最正宗的西餐厅。

在教育书店的对面,就是哈尔滨著名的啤酒广场,每到夏季,这里就会搭起凉亭,摆上藤椅,是哈尔滨市民夏季消暑、喝啤酒的好地方。

当时这条石头路都是高档马车,纯种大洋马,马蹄奏着清脆的声响,穿行在绿茵石头路上,满大街上飘着香水味,满眼见到的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是不是有一种异国他乡的感觉呢!

精选推荐的靖江王府导游词 篇6

王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九年(1376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故桂林王城比北京故宫建成的时间还早30多年。王城南北长557.5米,东西宽336米,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城墙高7.92米,厚5.5米。并辟有端礼、广智、体仁、遵义4门,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城内建筑及风景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月牙池、后花园等。宝善堂、清越亭、凌虚台、可心轩、玄武阁、三神祠等各类建筑齐备。御园中的月牙池可泛舟。清顺治九年(1652年),定南王孔有德抵抗不住义军的进攻,火焚王府,城内建筑化为残垣。现城墙及四门依然完好,城内建筑为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原基础上仿古重建。

清朝时期,孔有德火焚王府后,王城遗址被辟为广西贡院,有号舍5500余间,因屡出状元而闻名全国。如今,王城内仍保留有乾隆皇帝题书的《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便阅贡院诗四首》,王城的正阳门(端礼门)、东华门(体仁门)及西华门(遵义门)上还留有当时人们称赞学子们的巨书牌坊。其中,两广总督、清朝著名学者阮元所书的“三元及第”是表彰桂林学子陈继昌获三元及第殊荣的,“状元及第”是表彰桂林学子张建勋和刘福姚在三科会考殿试中勇夺两个状元席位的,“榜眼及第”则是表彰桂林人于建章获得榜眼(殿试第一甲第二名)。游人可到贡院陈列馆了解古代科举制度及桂林科举成就。乡试号舍可使游人亲身体会当年学子们科举之不易。

中山驻跸处及中山不死纪念塔 1921年,孙中山率北伐军驻桂林,以王城为北伐大本营。孙中山在这里的重要活动有: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接受了马林关于“联合苏俄”和建立革命军校的建议;发表了他的著名哲学演讲《知易行难》;检阅了北伐军;确立了青天白日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并于1922年元旦在王城举行了首次升旗仪式。孙中山去世后,桂林人民为纪念孙中山,将王城辟为中山公园。王城内现存孙中山驻跸处遗址碑和“中山不死纪念塔”,纪念塔呈三角形,筑五级台阶,喻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精神和五权宪法。塔的三面分别有题辞:“中山不死”为谢顺慈书;“总理遗嘱”为张猛书;“主义常新”为莫乃群书。塔附建有仰止亭,楹联由谭延闿书,亭西有石碑“中山常在”,为廖承志书。

鲍家花园导游词 篇7

鲍家花园位于歙县西郊6公里处,是“管鲍之交”鲍叔牙的后裔――清代徽商鲍启运的私家园林。花园内假山池塘、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宽敞气派,到处都有绿色植被覆盖,环境很好。园中最著名的要属近万盆千姿百态的盆景,每一盆都修剪得很精致,其中有两百多年培养历史的“南国风情”古榕树是“镇园之宝”。此外,花园里还有个博物馆可以参观,展出盆景、木雕、根雕。

鲍家花园有自带的酒店鲍家花园酒店,和花园的风格一脉相承,有园林式的天井,客房内布置得古色古香。鲍家花园的门票和不远处的棠樾牌坊群是联票,100元,不分开单买,入住酒店可以免费参观鲍家花园,不过如果想去看棠樾牌坊群,还是得再买100元的门票。

棠樾牌坊群距鲍家花园不过500米,为了不辜负昂贵的门票,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七块牌坊一座挨一座横跨于乡间小道上,颇有气势,4月油菜花开,又增添一份灵动。牌坊群旁还有敦本堂(鲍家男祠)、清懿堂(鲍家女祠)两座祠堂,棠樾村中鲍姓是大姓,祠堂中供奉鲍氏家族。其中女祠非常特别,是全国唯一的女祠,专为鲍氏历代贞妇烈女而建。

严家花园导游词介绍 篇8

严家花园是一个第宅园林。住宅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布置建筑。自前而后为照壁、门厅、轿厅、大厅、楼厅。大厅尚贤堂为外宅,是接待贵宾、婚丧寿庆的重要场所。楼厅是内宅,是宅主一家老小生活起居之处。宅中有两座砖雕门楼。筑于轿厅后檐的门楼,字枋严家花园秋景景区里刻“桂馥兰芳”四个大字,其意为像兰草、桂花那样香气浓郁,历久不衰;门楼下枋浮雕“独占鳌头”图案;门楼左右的兜肚里,分别浮雕吴王张士诚出巡和出游的图案;门楼上枋里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有“徐庞惜别”、“赵子龙救刘阿斗”等七则戏文故事。内宅门楼,筑在尚贤堂后侧,门楼上枋浮雕“云鹤”,下枋浮雕“群仙祝寿”,左右兜肚里分别浮雕“献之墨澉”和“陆羽煮茶”;字枋里“绿野流芳”四字为冯桂芬所书。

严家花园由四个各具特色的小景区组成。四座假山,分别用青石和黄石堆砌而成,在夏景区里的假山体量最大。在外部观赏假山,有大中见小的感受,在内部观赏假山,则有小中见大的感受。春景区里的青石假山,因紧靠友于书屋的后檐而得开门见山之景。闻木樨香堂之前的黄石假山,漏月招云,穿崖径水,属于池上叠山,故称池山。楼厅后园的黄石假山依墙而立,故称壁山。园中的假山都模仿自然山水形态,表现峰峦崖壁、洞壑沟谷的天然形象,属于堆秀流派。

上一篇:九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下一篇:家乡的桔子树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