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

2024-08-08

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精选8篇)

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 篇1

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

□ 孟海泉

我在北大读研的时候非常勤奋,但我只是勤奋的北大人的一员。除了上课,我几乎每天都上教室或图书馆学习,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回到寝室。北大的教学楼(教室楼)我差不多都坐遍了,我发现,哪儿都是人满为“患”的。尤其到了晚上,如果在吃完晚饭半小时之后去教室或图书馆,跑遍整个北大也未必能找到位子。有好多次我悻悻然回到寝室,也有好多次我骑车去邻近的清华大学自习(清华教学楼比较多,而且相当部分理工科学生泡在实验室里)。那么,找到位子是否万事大吉了呢?绝不是,我还得严格遵守教室纪律。记得刚入北大不久,在晚自习的时候,为了使学习轻松一点,我就在阅览书籍时戴上耳机伴以音乐。可是,在那种情况下,我经常会招致邻座的白眼。显然,他们听到了耳机发出的沙沙声,学习受了影响。我觉得音量够小的了,再小我都听不清了。经历了好几回这样的窘境之后,我就再也不敢带收音机去教室了。至于那些将随身听的音量开得较大的同学,邻座会毫不客气地请他关小。由此可见,北大的教室楼和图书馆是相当安静的,北大人的学习也是极其专注的。据我分析,北大宁静的学习条件和勤奋的学习风气的形成,固然与北大人的基础较好这一素质条件有关。但是更为重要的却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北大教室楼和图书馆一般不配备电视机等视听设备,这些设备集中在电化教学楼,有关的课程大多在那里教授。第二,北大实行流动教室制度,几乎没有一个班级有固定教室,班级活动一般在系里(北大系行政楼是与教室分离的)或借用食堂。这样,任何教室里的自习者,大都不相识,聊天的事是很少发生的。第三,北大人的学习目的性很强,因而很自觉。据我观察,北大学生主要分三类:准备出国的、准备考研的和准备找一份理想工作的。这三类人分别为各自的目标聚精会神地学习着。

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之优越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来,那就是讲座。北大几乎每两天就有一个讲座,规格不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的是专业性的,有的是普及性的;有的随堂进行,有的专门安排时间;有的请校内专家学者,有的请老外或其他校外人士;有的由学校或系里安排,有的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组织。人们有一种误解,以为北大的讲座都是深奥难懂的,尤其是名人的讲座。实际上,北大专业性的讲座通常只发内部通知,并不张贴广告。凡是广告所见的,一般都是大众化的,作为大学生人人都能理解,名人的讲座也不例外。我可以随便举几例我在北大听过的名人讲座:(1)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关于对称问题的讲座,从中外古建筑中体现的对称现象入手讲到物理学中的对称问题和宇称不守恒理论,由浅入深,引人入胜。(2)数学家、原北大校长丁石孙先生关于二十世纪数学发展和二十一世纪数学展望的讲座,只有一小时,概述了数学发展与实际应用的互动关系。(3)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关于东方学的讲座,阐述了印度佛教哲学等东方国家的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4)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先生关于周氏兄弟与北京大学的讲座,谈笑风生。(5)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关于经济问题的讲座,以形象的比喻阐释玄奥的经济理论。(6)哈佛大学比较文学专家詹明信(Jameson)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系列讲座,评介了国际上有关这一问题的最新观点。此外,还有杨林先生的“美国例外论——读桑巴特(Sombart)”、赵凯华先生的“物理学前瞻”、“以及美国历史学会主席方纳(Foner)教授的“美国劳工问题研究”等等,实在是不胜枚举。北大的讲座广告构成了校内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五个食堂、四幢教室楼门口的广告栏上,在著名的三角地民主广场,以及宿舍楼、各系行政楼等地方,你经常能见到各种广告,最醒目的自然是讲座广告。我可以向你坦白,入北大之前,我对讲座兴趣不大。后来身处北大,被各种讲座广告包围着,我不自觉地逐渐被吸引到各种讲座中去了,以致简直上了瘾。只是迫于主要学习任务在身,我才不得已有选择地参加。

现在,我谈谈北大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北大原来在北京市中心地区(叫沙滩),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之时,她与原燕京大学合并,并将校址迁至原燕大所在地。由此,北大拥有了未名湖、博雅塔、燕园以及原燕大的不少古风建筑。去过北大的人都会对那里优雅的自然环境留恋忘返。尤其是未名湖,南北两岸为矮山屏蔽,周围为垂柳环绕,湖光山色,鸟语花香,俨然人间仙境。可是在我看来,北大好景不常驻,她只有半年时间才见绿色,而且这种绿色略带灰黯;况且,她的垂柳也干瘪无光呢。撇开个人心境对于环境评价的影响,我们怎样看待自然环境与北大人学习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几乎毫无关系。北大的声誉和地位,并不在于它的自然环境,而在于它本身的人文内涵。谈到人文内涵,你可能立刻想到百年以来北大众多的专家学者、大师名流。这的确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蔡

元培先生所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据我观察,北大人文内涵另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热烈的气氛与井然的秩序的有机契合。北大校园内从早到晚都有师生在走动,气氛相当活跃。有的购书,有的买水果,有的奔邮局,有的赴银行,有的去运动,有的逛街回来,有的去听讲座,有的在贴广告。除了就餐时间,有两个时段更热闹,一是上午十点左右,上下课的师生交汇在路上;另一个是晚饭后,上自习的、看电影的、散步的人流水泄不通。人是万物的精灵,置身于人群中,人们的情绪都被鼓噪起来了,显得格外激动。北大的校园就像“天上的街市”,让人感觉直接置身于社会了,而不仅仅是在象牙塔内。可是另一方面,它又不象街市,更像是换班场地。当上下课的学生交汇的时候,你可以想见,北大的学生是井然有序地学习着的,莘莘学子轮番去教室楼经受知识和文明的洗礼,忙得不亦乐乎。这种现象,我谓之北大风格,它的特点是校园文化与学习氛围融为一体,一切服从于知识。这是北大学风和学习环境的又一方面的体现,而且是更为深层的体现。

我们谈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目的是引以为鉴。但是我们也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善我们的学风和学习环境。最后,笔者不揣浅陋,就改善本校的学风和学习环境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学风虽然是学习风气之谓,但其实就是校风。整顿学风牵一发而动全身,应作全面考虑。如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室安排、视听设备安置、分配引导和奖励机制等。

(2)拆除各教室内的电视机,集中于某个教学楼。为了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早餐期间转播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二套,7∶00)。

(3)实行完全流动教室制度。要让学生不知道哪间教室属于他(她)的,以便消除两三人占据一间教室的现象,同时也可能消除聊天现象。

(4)上课时间交叉。对某个班级而言,有的课在上午,有的在下午,有的在晚上。要保证校园内从早到晚都有人在流动,以便活跃气氛。

(5)鼓励学生考研。一方面精简课程和考试,以便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英语、计算机和课外知识。另一方面,对考研的学生和考研成功的学生作某种优惠或承诺,以便消除他们就业上的后顾之忧。

(6)多开设讲座,学校和学生都可以组织。充分利用校内师资,适当聘请

校外人士。讲座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增长各种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7)增加娱乐时间和场所。学习要认真,娱乐也要认真,该放松的时候就得放松。

(8)增加毕业压力,英语和计算机作为硬性指标,同时兼顾其它科目。

(9)必要的话,采取一些强制措施。

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 篇2

一、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带动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应把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实抓好。而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 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最终目的是要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 针对这一指导思想, 我们选取了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带动和促进学风建设为切入点, 探索其中的途径和办法, 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

1.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学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规律性的认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强和改进党建所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带领广大学生党员加强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以实际行动努力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学风建设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需要

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才能担负起加强学习的重任, 提高广大学生党员理论政策水平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学风建设是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学生党员的队伍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一个院系整个学习风气的好坏。因此, 要不断提高党员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努力学习, 锐意进取,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时时处处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以实际行动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学风建设是带动和促进学风全面好转的需要

当前学风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 发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示范作用, 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 能够很好地带动身边和周围的同学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改进学习方法, 促进学风的全面好转。

二、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创建和学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 在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对理论学习存在惰性思想。

自觉学习, 善于学习是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 而部分学生党员作为学生干部, 入党后以“忙”为由, 疏于学习, 懒于学习, 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辩证关系, 错误地把学习与工作割裂开来, 学习只为了应付差事和装饰门面。

2. 对理论学习缺乏自觉性。

个别党员把学习误认为是“虚”的东西, 总觉得学习理论是务虚,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 对理论学习存有“满”的思想。

有的学生党员自认为脑子聪明, 接受能力强, 只要稍为“听听”、“看看”就行了, 满足了一知半解。

4. 对理论学习制度落实不够。

基层党组织虽都建立了各项学习制度, 但往往存在着说在嘴上, 挂在墙上, 而在实际落实上就大打折扣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以会代学”, “走过场”的现象, 难以做到学习“时间、地点、精力”的三集中, 学习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当前, 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目的不明确。

一些学生升入大学后渐渐失去学习和奋斗的目标, 无追求上进的愿望, 对学习采取放任态度, 整天处于一种困惑和迷茫的状态。有些学生虽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 但是功利色彩太浓, 他们轻学习过程, 重学习结果, 不去扎扎实实学习, 只是追求六十分万岁。

2.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学生把上大学当做将来拿文凭、找工作的一个途径。因此, 缺乏学习动力, 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 他们不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不主动对专业进行深入研究, 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是向同学抄袭或者从网上下载资料来完成。部分学生把时间用来娱乐、游戏和恋爱, 或者去打工进行所谓的社会实践。

3.学习方法不当。

进入大学之后, 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适应, 仍然停留在中学的为应试而学的学习方法上, 不能摸索和总结新的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较差, 难以做到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平时不努力, 考前临时突击的现象普遍。学习常处于被动状态, 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能躲则躲。

4.考风考纪不良

由于部分学生诚信品格缺失, 人格修养缺乏, 平时学习不刻苦, 知识掌握不扎实、不全面, 虽然各高校严格考试管理, 出台了很多严厉的处罚措施, 但是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仍然是屡禁不止, 考风考纪形同虚设。

三、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目标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在确立自身工作目标的同时, 要引导学生党员针对自己的特点、兴趣、能力和水平等情况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有针对性的全面规划, 制定个人发展的目标和措施。通过确定目标, 使目标转化为使命在全体党员中形成共识, 最终落实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最终实现广大学生党员个体素质和党组织整体能力的全面提高。

2.探索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途径

(1) 要健全学习网络。以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为重点, 鼓励和支持学生党员参加各种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 有组织地推进理论学习,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努力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教育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整合各类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以适应党员的学习需求。

(2) 要加强党务工作者培养和教育。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工作者, 因此对于党务干部, 要从政治、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 不断加大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要为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3) 要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积极创造条件, 认真做好党校、支部活动室和党建网站等阵地建设。要把阵地建设与创先争优有机结合起来, 贯穿到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中。

(4) 要加强考核体系建设。不仅要考核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还要检查学生党员是否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不仅要考核对学习的落实情况, 还要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要树立和宣传考核中涌现的先进典型, 全面推动党组织各项工作。

3.探索学风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

(1) 要通过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励志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此来明确学习目的和努力的方向,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 要通过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确立奋斗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养成独立思考, 主动交流的好习惯, 促进学习成绩和全面能力的提高。

(3) 要通过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加强感恩教育, 回报社会、回报父母。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确立诚信品格, 提高人格修养, 形成刻苦学习, 诚信考试的良好氛围。

(4) 要通过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学习帮扶工作的开展。通过党员“一帮一”、“一帮多”等帮扶措施能够有效带动后进学生学习。通过组织党员帮扶讲课团队, 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为学生补课, 目前来看, 这种形式比较易于学生接受, 能够提高后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效果显著。

摘要:打造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带动学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究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带动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现今高校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和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李淑艳, 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途径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 2009 (2)

【3】:李华云, 陆永超, 高校学风建设探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3)

值得北大同学学习的北大保安 篇3

湖北广水贫困山区的孩子甘相伟,学习成绩优异,中考时考入在当地素有“小北大”之称的广水市一中,喜欢诗词的他那时就开始读知名作家张曼菱的《北大才女》,其中描述的未名湖风光,和对与学术大师季羡林交往的深情追忆,让他无限憧憬。

可是从农村到城里,向来成绩拔尖的甘相伟感到了失落和自卑。不说同学穿名牌、打扮时髦,就是曾让他引以为傲的英语,也因为蹩脚的发音时常引起哄堂大笑。他开始沉默,成绩日落西山,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高二那年,他不堪压力,瞒着家人退学,跟表哥来到广州打工,建筑工人、洗碗工、保洁,干过无数个工种。做保洁时有一天,师傅带他清洗一栋八层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他在清洗玻璃幕墙时,绳子突然松动,身体像自由落体快速下坠。他的脑海一片空白,眼睛一闭,绝望像恶魔一样瞬间吞没了他。幸运的是,下坠到二楼时,安全带发挥了作用。

捡回一命后,相伟最想做的就是上学,于是,他重回学校,于2002年考取湖北经济管理大学长江职业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后他去一家公司推销教育产品,干得不错,但总觉得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发现,与充沛的物质相比,自己更渴望丰富的心灵

一天夜里,甘相伟又梦见自己漫步未名湖畔,透过盛开的桃花丛,可以看到博雅塔在湖水中的倒影??第二天,他收拾行囊,来到北京,辗转到了朝阳区农民工子弟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半年多的时间里,他都没敢轻易涉足北大,仿佛那是一件宝贝,需要留着,慢慢打开,尽量长地保留这份美好的感觉。

2007年8月19日,甘相伟乘公交车赶到北大。西门“北京大学”四个金灿灿的大字在夕照下熠熠生辉,庄严、肃穆。进入校门,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未名湖垂柳拂岸、涟漪泛动,湖光塔影,一幅立体的水墨画。

甘相伟踱步来到理科楼,一个保安在安静地读书。他走过去,和这位年纪相仿的保安聊天得知,他叫徐鹏,也是湖北人。甘相伟问:“我可以到北大当保安吗?”徐鹏答应替他问问。翌日,甘相伟果真收到了面试通知,并很快通过考核,正式上岗。他的心胸豁然开朗,突然觉得自己就属于这里。

向保安学习

刚到北大,做好保安工作是甘相伟的本份。在此期间经历的很多事,他一辈子都难以忘记。2008年5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北大,看望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联合本科生项目培养的学生。11时许,车队经过甘相伟站岗的地方。此时,小雨纷飞,他浑身湿透,鞋里全是雨水。车子经过,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热血在体内沸腾。围观的许多学生向他竖起大拇指。

另一次印象深刻的记忆是,“私放”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当日,“中国娇子2008——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颁奖典礼”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曾子墨因没来得及办车证而被拦住。此前,甘相伟只在电视上见过她,他特别喜欢曾子墨洗练、智慧的主持风格。甘相伟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但又犯了难。原则上说,没有车证是不能放行的,但是相伟确认那是曾子墨本人,之前他也看到了这个活动海报,时间已经很紧张了,看着曾子墨真诚的态度和友善的眼神,相伟决定就“私放”一回。现在,曾子墨自传随笔集《墨迹》还摆放在他的案头上,每每翻读那些人生传奇,就会无比激动,仿佛她就站在面前,给他打气。

2008年6月,甘相伟被录用为北京奥运会安保志愿者。他驻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员训练场馆,领略了世界各国优秀体育运动员的风采。当他们从身边经过时,他总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鼓舞着。由于期间表现出色,他还获得第29届奥运会保安勤务荣誉证书。

北大保安大队的管理理念是“不爱学习的保安队伍是一支愚蠢的队伍”。 1994年以来,已有300多名保安取得大专、本科文凭,有的甚至考上名校研究生。在这种浓厚学习氛围中,一直坚持自学的甘相伟如鱼得水。他上班一丝不苟,下班后换上便装顾不上吃饭就赶往课堂。他说,“不知道哪儿来那么一股劲儿,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法律、新闻,好多课都去听,名人演讲更是不能错过。”很多时候没座位,他就站着听。

通过阅读和听讲座,他获得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启发了心智。慢慢地,北大很多教授认识他,也非常欣赏这位勤奋好学的小保安,建议他多读有思想深度的书,鼓励他去探索思维盲区。

这期间,他遇到了恩师鲍威。鲍威特许他到自己所带的研究生班参与研究生的课堂讨论。每次,甘相伟都提前半小时到。一天,一个研究生迟到了20分钟,鲍威突然停下来,指了下甘相伟,语重深长地说:“各位同学,这位是我们北大的保安,工作任务很重,但他每周都能坚持上我的课,你们可要向他学习啊。”鲍威特意叮嘱助教,所有讲义都要多复印一份给甘相伟。

考上北大

2008年,甘相伟在保安岗位的出色表现和强烈的学习愿望打动了相关负责人,他从3000名后勤人员中脱颖而出,被推荐进入北大平民学校。

北大平民学校是2006年北大教育学院、工会、团委联合创办的,沿袭80多年前蔡元培倡导的“校役夜班”,研究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问题,免费为北大后勤系统的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北大每年从后勤人员中选拔勤奋好学者免费到平民学校,学制一年,发结业证书。平民学校每周都有非常优质的课程,如人际交往、理财、计算机应用、网络信息搜索等特别实用的知识,学生志愿者教的英语口语,都让甘相伟受益匪浅,拓展训练的相互信任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让他最兴奋的是,现在他胆子大了,能当众演讲了。因为,平民学校课程结束后,仍有些人不爱说话,学校决定组织一个演讲比赛,班长几次鼓励不敢演讲的相伟参加,他刚开始紧张得一塌糊涂,后来竟然能敞开了谈观点。“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平民学校是一块教育试验田,学生在这里获得需要的知识是目标,如何给后勤人员讲课对老师也是一个挑战,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相伟大胆地谈,工会副主席坐在后面连连叫好。

一年的学习结束后,相伟报了第四期的志愿者,这是平民学校的制度,老学员志愿者为新学员服务,教新学员怎么回答问题、怎么看书,就像师兄带师弟。他觉得,“又有一批新同学,很想认识他们,走在校园里碰到好多认识的同学和老师,是很好的感觉。”

2009年,他参加成人高考,顺利考入北大中文系。在北大,他时常为学者们的学术造诣所陶醉,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人生中的第一张机票是韩凌教授帮他买的,唐孝炎院士经常让助手给他带好吃的东西,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叶文虎教授和他畅谈三农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方向等??这些都是他北大生活中感受到的温暖和力量。

2011年9月,一份12万字的自传体纪实书稿在北大师生中流传。字里行间流淌着彷徨、挣扎、追寻和温暖、希望、力量,震撼人心。这是甘相伟历时四年完成的青春纪念册《站着上北大》。许多人说,出版书稿可以鼓舞更多的人。甘相伟动心了,但与几家出版社沟通中屡屡碰壁,后来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总策划刘志被他不向命运屈服、实现青春梦想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帮他实现了出版梦。

2012年6月8日,《站着上北大》正式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封面上,身着保安服的甘相伟护卫着北京大学,精神抖擞,目光中是一片辽阔而苍茫的新世界。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序言中说“相伟是幸运的,得以在北大工作和学习。他和他的同伴们在北大的经验既鼓舞着他们自己,也鼓舞着北京大学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 篇4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的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

用什么样的思想和舆论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问题,关系到学校在社会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展现什么样的风貌的问题。当今社会中,科学道德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各种学术造假问题屡禁不止,面对现在这种学术混乱的局面,我们研究生应该如何自处呢?

作为在校研究生,我觉得应该响应号召,更好的做好学风以及科学道德建设,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研究生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研究生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问题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所以要抓好学风建设,首先要有科学道德。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因为其不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正确使用,所以称之为问题。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既有科技工作者精神层面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有行为层面的科研规范问题。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协曾有报告列举了我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7个方面的不端行为和表现形式: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在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袭剽窃他人的实验数据、图表分析,甚至大段的文

字描述。

2、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在实验数据、图表分析中,随意编造数据或有选择性地采用数据证明自己的论点,影响和误导其他科技工作者。

3、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利用职权在并无贡献的论文或成果上署名,把他人成果据为己有;将通过会议、评审等过程获得的特殊信息和思想随意向外传播;在论文被录用或成果获奖后任意修改作者排序和著作权单位;为了论文顺利发表或成果获奖私自署上知名科学家名字;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求得职称晋升,无关工作的同事、同学、亲友之间互相挂名。

4、重复发表论文。

5、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不负责任。将原本可以用一篇完整的论文发表的科研成果,分为多篇投稿,降低论文质量,破坏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部分教授、博导为完成科研任务招收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研究生为自己工作,无法全面有效地教育培养好研究生,造成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大面积滑坡。

6、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在与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尽量抬高对他人的评价,滥用“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等词语;在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贬低前人或他人科研成果,自我夸大宣传。

7、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躁之风。部分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一些已有一定学术成就,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的科技工作者,兼任太多的社会和学术职务,整天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很少。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有时也称为造假、编造)、篡改和剽窃(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二是加强制度规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政策规定,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自2010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措施,一个严肃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在学术共同体自我规范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学会科学道德规范》、《科技期刊道德规范》、《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

等文件,强化学会监督责任,发挥学术期刊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定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探索失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

三是强化监督约束。我国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都就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问题列有明确条款。在强化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活动、科研管理主要环节监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互动机制。由于多数科研不端行为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方向,非专业人员很难察觉;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高技术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细微、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威慑力。

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 篇5

“道德”一词可追溯至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学风在《现在汉语词典中》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者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出来的精神风貌。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今日研究生,明日之学者。作为河南大学研究生,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拒绝做有损个人名誉、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弘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己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争做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监督、积极开展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 篇6

本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主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为主导;同时也是为学习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科技三会”精神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而召开的。大会先由党中央有关领导进行发言,接着由黄旭华院士、施一公院士、怀进鹏院士进行重要报告宣讲。

三位院士在他们所在的科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宣讲报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旭华院士的宣讲报告。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作为总技术负责人,成功执行了某产品的设计研制、水下发射试验等任务。

黄旭华院士为我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中国今天能如此强大,能站在世界大国的前列,其中黄旭华院士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 篇7

大学生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通常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纪律和学习氛围等方面。从实际情况看, 大学生的课程安排相对流动,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非常富有个性, 除了正常的课堂, 还有宿舍、自习室、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 学习内容也包括课本知识、课外知识、实践活动, 尤其是课外活动中, 经常需要合作。所以, 对大学学风的研究, 除了关注传统的学习场所和时间, 还需要关注课外学习和他人对个体的影响, 进而发现对于整体学风的影响。

目前关于大学课外学习和他人对学风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多, 所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 如杨田菻 (2012) 对高职院校大一新生晚自习进行了考察[1];在课外研究方面, 傅雨露、徐正 (2007) 说明了在任课教师主导下, 开展以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的业余科技兴趣小组对学生、对班级学风建设的积极意义[2], 郑捷琴、庄惠龙 (2008) 指出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推动学风建设[3], 罗佳 (2009) 讨论了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学风建设功能与作用[4]。更多的研究指向了学生宿舍这一个固定场所, 关注宿舍文化建设与学风的关系, 朱艳美 (2004) 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后的宿舍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关系[5], 董健 (2008) 探讨了高校优秀学生文化的学风创建功能[6], 胡俊峰 (2008) 认为良好的宿舍文化对优良学风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7], 郑蓓、孙冬青 (2009) 讨论班级功能萎缩的背景下构建先进宿舍文化对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8], 郑佳琳、苏丽娜 (2009) 侧重探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成才关系[9], 夏艳霞 (2010) 分析出学习型寝室建设在高校学风中的重要作用[10], 陈明生 (2012) 以宿舍文化建设为着力点, 提出了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11]。

从现有研究来看, 对于, 一般集中在自习室、课外兴趣与科研、宿舍等方面, 其中对于宿舍文化的研究相对最多, 原因可能在于它是大学生相对固定的地点, 同时也是最能反映学生真实自我的地方。这些研究的落脚点在于学风的整体改善情况, 对于学生个体学风状态受到别人影响的过程进行的讨论较少, 而从实际情况看, 单个学生的课外学习有时是个体行为, 有时是群体合作行为, 有时是他人行为背景下的个体学习, 一些学生会因为周围学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学习行为, 大学生的课外学习、其他同学的学习行为和其他行为影响个体学风, 不同个体学生的学风累积, 就会对整体学风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本文打算考察大学生课外学习和与其他同学相互影响方面的实际情况, 看存在影响的方面和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学风建设的建议。所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是实证调查法, 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回收、统计和分析。

1 调查方法与实施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问卷编制是根据学风定义、内涵、相关理论、国内研究以及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按照既定的抽样方法, 由指定的负责人负责抽样、发放和回收问卷。

本次调查的总体是笔者所在学院大一、大二和大三的本科生, 总数为865人, 样本432人, 约占总体的50%, 最终实际印制450份并全部发放, 约占总体的55%, 抽样框包括三个年级的每个专业, 共12个专业, 抽样方法实行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相结合。

2 问卷结果与分析

问卷回收382份, 其中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题目的有效问卷为359份。因此, 本部分统计相关题目的选项, 并分析原因。

第8题是单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课后是否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 选“经常交流, 相互促进”的有4.7%, 选“有交流, 但交流次数不多”的有31.2%, 选“很少交流”的有52.9%, 选“不交流”的有11.3%。

第9题是单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如何让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 选“保证质量, 认真完成每一道习题”的有43.5%, 选“保证数量, 个别不太会的题目马虎对待”的有36.9%, 选“想做就做, 无所谓质量与数量如何”的有14.7%, 选“抄一下, 交了就行”的有2.9%, 其他情况2.1%。说明大部分人还是较为认真完成的, 学习态度比较端正, 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也有极少数人自制力不是太强, 对待学习比较敷衍, 作业写得马虎。

第10题是单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对任课教师推荐的其它相关书目是否能主动去阅读, 选“全部阅读, 并根据兴趣延伸阅读”的有7.3%, 选“能主动全部阅读”的有7.9%, 选“能部分阅读”的有70.4%, 选“从不阅读”的有13.6%, 其他情况0.8%。由于书目专业性比较强, 同学们水平有限, 因而只能部分阅读。对于一小部分同学, 对这些相关书目不是太感兴趣且在时间上可不是太充足, 因而阅读很少。

第11题是单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遇到学习难题时怎样解决, 选“向老师请教, 和同学讨论”的有20.9%, 选“查阅相关书籍”的有23.8%, 选“上网查找”的有50.8%, 选“置之不理, 不会拉倒”的有3.9%, 其他情况0.5%。上网查找更加快捷, 而且信息量丰富, 因此选择上网查找的人数占一半, 但这也反映出现在学生忽视知识学习、懒于思考钻研的倾向。还有一部分同学愿意和老师、同学讨论, 查找书籍或者自己思考解决难题。

第15题是单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在什么情况下去图书馆, 选“查资料 (书、期刊报纸或电子资料) ”的有72.5%, 选“电子阅览室上网消遣或看报纸打发时间”的有13.6%, 选“找个安静的地方上自习”的有11.0%, 选“参加图书展销会”的有2.4%, 其他情况0.5%。大部分选择查找资料, 可能因为需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需要写论文查找资料。大学自主支配时间较多, 会有一小部分人选择到电子阅览室上网看报打发时间。由于图书馆内设置了自习桌椅, 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去图书馆上自习。只有极少的学生去图书馆举办的图书展销会上翻阅、选购或者向图书馆推荐购书单。

第16题是多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在图书馆主要借阅什么类型的书籍, 选“专业方面的或专业相关”的有62.0%, 选“时政性报纸书刊”的有30.4%, 选“经典名著”的有61.3%, 选“体育娱乐的报纸、书刊杂志”的有15.2%, 选“流行的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的有15.7%, 选“随便看看”的有30.6%。大部分的同学在图书馆借与专业相关的书刊, 一方面可能因为要完成论文或其他作业, 也有可能是出于对专业内某个领域或方向的兴趣, 为了提高专业知识方面技能。有超过一半的同学选择“经典名著”, 可能是为了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反映出了大学生对文化的渴求。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去看武侠、言情, 可能是为了缓解学习上的压力、放松心情, 也有可能是“恶补”高中课外书少的缺憾。

第17题是单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怎样利用互联网查找学习资料, 选“用百度、谷歌等搜索”的有61.5%, 选“用校园网进入网上图书馆”的有15.7%, 选“专业类网站”的有7.1%, 选“其他”的有15.7%, 其他情况11.4%。大部分的同学利用百度谷歌搜索, 一方面是由于方便, 另一方面可能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利用图书馆购买的网上学术资源的不多。选择专业类网站的人比较少, 可能对其不太了解, 也有可能是通过网页搜索进入这些网站后没有第二次访问。也有人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搜索。

第18题是单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如何看待“一支读秀”或者“朝阳三十分”等晨读活动, 选“对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应天天坚持”的有46.3%, 选“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但不用天天坚持”的有18.8%, 选“对学习没什么用, 不需要晨读”的有2.9%, 选“无所谓, 我有自己的学习规划”的有26.2%, 其他的情况5.8%。大约一半的大学生认为“一支读秀”或者“朝阳三十分”能使同学们起床早并读书, 促进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这项活动虽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但天天去容易在第一节课犯困, 故不用天天坚持。也有相当数目的同学认为他们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此活动对他们并无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极少数同学认为晨读对学习没什么用。

第19题是单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去听力教室的主要目的, 选“多学习英语知识, 为四、六级做准备”的有56.3%, 选“打发空闲时间, 比如看电影、听音乐”的有8.1%, 选“和期末英语成绩挂钩, 被迫去听”的有29.3%, 其他情况6.3%。大多数同学还是能从长远来看, 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提高英语听力能力。也有约1/3的同学是在避免挂科的前提下才去听听力。也有十分之一的人是打着听听力的幌子, 其实是去消磨时光。

第20题是多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在自习教室里影响学习的情况, 选“占座”的有29.3%, 选“谈恋爱”的有52.4%, 选“吃零食”的有44.8%, 选“闲聊”, 选“嬉笑玩耍”的有76.4%, 选“进进出出打电话”的有61.3%。谈恋爱、嬉戏、打电话造成的噪音比较大, 破坏安静的学习环境, 因此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对学习影响较大。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吃零食影响学习, 可能娱乐休闲性质的活动与严肃学习不太相符, 故认为影响学习。

第22题是单选题, 询问被调查者对于宿舍学风的描述, 选“学习态度端正, 认真努力”的有33.5%, 选“能完成基本学习任务, 但没有什么突破”的有53.7%, 选“学习并不努力, 学习成绩堪忧”的有8.1%, 其他情况4.79%。由于大学不同于高中, 在学习任务上要求比较松, 而且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小, 故有一半多的同学完成基本任务而无大的突破。但也有一些同学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人生目标。只有极少数人不清楚学习目标, 不能合理规划学习, 学习不是太努力。这也印证了优秀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学风的促进作用这一判断, 同时提示学生事务管理者要采取更务实的措施来提升宿舍的学风建设。

3 结论与建议

课外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外学习氛围也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行为, 还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问卷题目和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判断, 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下课之后, 学生与老师、其他同学交流并不多;课外作业也不能真正做到认真完成, 有敷衍的成分;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图书通常能做到部分阅读;多数本科生选择去图书馆查资料, 一般查专业相关的占据多数, 但是很少会使用网上图书馆;英语是靠课外大量精力才能获得好成绩的, 所以有些学生在课余参加晨读活动、去听力教室;自习室是主要的课外学习场所, 但存在干扰;宿舍对于学风建设确实很重要, 但目前尚需加强。

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还需要从个体、他人和集体交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努力, 强化个体学风的改进, 进而促进整体优良学风的建设。强化教师对延伸阅读、课外作业和课后交流的监督与指导, 增加本科生对使用图书馆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的意识和效率, 开展外语实践应用类活动, 推动公共文明导向的自习室环境建设, 加强宿舍积极健康学习氛围的营造。

摘要:课外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行为, 因此课外学习、其他同学的学习行为和其他行为将影响个体的学风。问卷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 并反映了一些问题, 如课后交流少、课外作业敷衍、拓展阅读不多、网络学术资源利用少、自习室和宿舍存在干扰等。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还需要从个体、他人和集体交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努力, 强化个体学风的改进, 进而促进整体优良学风的建设。

北大的学风和学习环境 篇8

吕根槐 陇东学院美术学院

常生活中,人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在维系这些关系的同时,一方面接受环境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又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改造环境,从而达到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目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优化了育人环境,同时也在这个环境中耳儒目染,促进了自身健康发展。校园环境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校园环境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良好学风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是影响和制约学风建设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与社会环境相比,校园环境更容易被控制和改造,可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前者指师资水平、教学设施、人均物资、绿化美化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条件;后者指学校沿承的校风传统、文化内蕴、规章制度、理念宗旨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条件。

1.舒适的“硬件”环境是学风建设的物质基础

高校作为地方文化潮流的领跑者,也是地方经济建设的晴雨表,当今社会经济建设翻天覆地,各地高校物质投入、校园环境建设也日新月异,尽管各地区高校差异较大,但大都汇聚了当地最具实力的人才队伍和雄厚的物质支撑,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这是学风建设的前提条件,一所好的大学里有学识渊博的老师,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充足的教学活动场所,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对良好学风的期望值增大,心情舒畅地生活、学习。相反,在一个师资短缺、教学设备简陋、活动场所紧张的校园环境里,可以想象,大多数学生会抱着怎样的心态去学习。

2.良好的“软件”环境是学风建设的安全绳

只具备充足的物质条件,有优越的“硬件”环境为依托,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还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软件”环境。校风校训就像学风建设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学风的建设方向;校纪校规好比学风建设的安全绳索,维系着学风沿着合理的路线前进,精神风貌如同学风建设的灵魂,推动学风建设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很难想象一所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大学,制度不全,纪律涣散,内涵浅薄,它能够长远走下去。

3.稳定的校园周边环境是学风建设的安全阀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有利于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利于在全校形成良好学风。校园周边环境不稳定必然影响到校园的不稳定,进而对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一些商家在高校周围兴建电子游戏馆、台球馆、录像馆,设置歌厅、舞厅,开办溜冰场、网吧等,使不少学生沉涸于“三馆二厅一场一吧”中不能自拔,给少数学生晚寝迟归甚至彻夜不归提供了驻留场所,加大了校方管理难度。高校周围面对学生消费群体的私人出租房也不可忽视,私人出租房已在部分地区高校周围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学校风气,败坏学校声誉,此外,高校周围众多的餐馆。饭店也对在校大学生构成潜在危害。低档米、劣质菜、地沟油防不胜防,食品卫生、餐具卫生、员工健康也都难以保障,学生长期在校外周边餐馆就餐,容易染上肝炎、肠道疾病等,出现饮食纠纷不良麻烦。可见,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会造成严重干扰,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优化校园环境,搞好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完善规章制度,优化课程设置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应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师生员工在校园内的行为,使各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做到有章可循。如将学生考勤、考试、评比、违纪、学籍管理、公共资源使用规程、各项工作报批流程等,编订成册,人手一册,不仅要对入学新生进行宣传教育,也要给在校其他老生时常警醒,使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学风建设也对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高校应压缩一部分脱离生产实际而学生又无心学习的课程,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选配优秀的课程教材。高校可以尝试按照往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低来决定是增设还是停办该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应加大学生专业实践力度,课程教材由任课教师自主选订等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利于学风良性循环。2.配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应该包括专任教师、政工干部和班主任、机关行政后勤人员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队,他们都对高校学风建设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任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治学精神以及显著的学术成就,对学生形成良好学风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只有严把握人关,选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专任教师,他们才能在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重任,创造出浓郁的科学技术文化氛围,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乏味的学习变为主动有趣的学习,从而为学风建设奠定基础。政工干部和班主任队伍是学风建设师资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担负着除课堂之外学生所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组织与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已逐渐成为众多高校发展所必需,近几年,许多高校在选聘专任教师,特别是专职辅导员时,都以超常规的标准和速度引进、以期为学校形成良好学风创造契机。机关行政后勤人员,是高校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校其他各部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学风建设。3.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确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可以从思想引导和开展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来促进学风建设。(1)因材施教,正面引导学生思想 不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挫折时,会产生消极的甚至破坏性的行为,如焦虑、抑郁。自我认知失衡,人际关系障碍,扰乱课堂秩序等,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教育者尤其是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首先应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以个别引导。如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学生,可以向其全面介绍本专业学科的现状和未来,及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稳定学习情绪;对于不思进取,“60分万岁”的学生,可以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奖励力度,赏罚分明,或引导其设计大学生涯规划,引入竞争机制,适度淘汰;对于满足现状,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组织社会实践及人才需求洽谈会等,使其充分认只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学无止境;对于情感受挫或人际障碍的学生,应多一分关怀和鼓励,有必要的话可以取得学生家长的协助,或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违反校纪的学生,除按照相关条例给予处分,还应耐心做好后续教育工作,使其心悦诚服接受处罚,使其改正错误。

(2)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大学生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而且能激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生活,不断迸取。如可以通过组织党校、团校、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学术讲座、知识竞赛、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科研立项等特色活动,来拓宽学生视野,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学生成材的欲望,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良学风,部分高校举办的富有特色的科技文化节。社区文化节正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良好载体,对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良好成效。

4、精心打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物质环境

上一篇:×××垃圾清运现状下一篇:《感恩父母和师长》诗歌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