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座右铭

2024-06-24

北大座右铭(共8篇)

北大座右铭 篇1

1) 未名湖畔好读书

2) 科学,无国界

3) 艺术,无国界

4)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5)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6)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7) 只要人对过去有着流连,那么面对未来,就会比较软弱

8) 宁肯高傲的发霉,也不要卑微的恋爱

9) 与有肝胆者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10) 每一件东西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

11)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12) 吃亏不是福,难得不糊涂

13) 有一种需要去感觉的感觉

14) 立问天之志,行实地之路

15) 跟着感觉走……

16) 言必信,行必果。

17) 天天给自己加油!

18)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9) 意志可以改变命运。

20) 每天进步一点点。

21) 伟大从现在开始。

22) 悟性 方法习惯=成功

23)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2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5)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北大座右铭 篇2

自主招生就是高校根据自己培养目标选拔学生,因此命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别校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应以自己为主。北大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很清楚知道,中学生

应该具有哪些知识才能适应北大学习。

一.

北大坚持考五门。理科考语、数、英、理、化;文科考语、数、英、政。这是因为北大培养目标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些人必须文理兼修,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头脑灵活。2008年的面试题就有“自然科学家是否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北大本科生的通选课5个领域中有4个领域属于人文和社会科学。有些学生很想上北大,但一看到北大要考语文就退缩了,转向考清华,因为清华主要是培养工程师,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过去我国的工业技术是拿来主义,以模仿为主。不想创新,也不能创新。因为工程师们的人文修养不够。工科学习,课程太多,连数学、物理重要基础课都安排不了更多时间,人文科学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只有放在一旁。2008年清华自主招生考语文,保送生不考。语文题比北大简单。

清华这样做是对的,培养目标不同,对知识结构要求当然不同。

二.

命题内容超过考纲要求但不超过教学大纲要求。比较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你会发现考纲的内容要少。这还是教材内容,而教学大纲还要求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的试题说明了这一点。前几年有人批评北大语文题搞文字游戏,孔庆东教授回答记者提问时,认为搞文字游戏是学好语文的高招。再如数学,每年都考平面几何,而考纲没要求,我国过去很重视平面几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近几年重视不够,特别是新课程标准更不重视了。可能有些海归派的人认为从代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北大年年考就是希望大家重视平面几何。再如英语,每年都考英译中和中译英,这些高考不考的,翻译是学外语的基本功。按教学大纲要求就是重视

素质教育。北大需要的是合格的优秀中学生。

三.

试题(笔试和面试)都有国内外大事。爱国是北大传统,1905年北大学生(当时是京师大学堂)就游行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蔡元培老校长提出“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北大不喜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2006年作文题是“贪官检讨”,2007年对联“反腐廉政三秋雪”。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反腐败是关系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大事,这是长期的斗争。作为未来的北大人能不关心吗?有

些专家学者批评北大出这样的题是引导学生讲假话。面试题更多了,不胜枚举。

四.

坚持面试。面试要考查的内容多了,这里只谈一点,就是心理素质。在考前的见面会上,宣布笔试、面试比例是。这是对笔试成绩较差的心理素质考验。面试仅占20%,淘汰1/3。能否在最困难情况下不泄气、坚持下去、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2007年就有笔试成绩最低

通过面试的,而比他高20多分的没有通过;2008年也有通过面试的是笔试差过自己的,自己面试未通过。当然未通过也有其他原因。北大就是需要心理素质非常好的学生。因为他们中多数要从事前人未做过的工作,失败的机率大过成功的机率。失败就投降,永远不能成功。

北大:给《青花瓷》挑语病

和清华相比,北京大学的试题则紧扣“流行文化”。语文题中,要求给周杰伦《青花瓷》中的一句歌词“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挑语病。“这首歌很多同学都会唱,但谁也没想过其中的语法有毛病。”来自洛阳一高的冯坤说,这些试题充分体现了北大的自由和人文色彩,看起来非常生活化,但想要答得好很难。“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竟然是“语言说得太重了,心里长时间难过”。“度日如年”是“日子过得太舒服,每天都像过年”„„很多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被故意误用,大家也都一笑置之。而北大的考题竟然让你模仿这种“语重心长”的方式再造几个“错成语”。

“这对逆向思维要求太高了,很机智,甚至有些‘无厘头’。”郑州一中的一位同学说,这些题目让他想起周星驰的电影,有的考题看起来就让人忍俊不禁,考试时他还听见有考生笑出了声。

专家:考生死读书不管用

北大座右铭 篇3

北大考博辅导班: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博经验分享

对于那些志向考博的学弟、学妹们,很愿意奉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考博是一种选择,却不是唯一的选择

就自己所知,我的师兄、师姐,特别是北大考博辅导班的学子,很多去了中科院、武大等名校,他们的“事迹”不断被传诵,大家都很羡慕他们。但旁观和亲身去经历,往往是两码事。有这样一个故事,远远的有一片林子,郁郁葱葱,人们觉得那里一定很美;走近了才发现林子里到处坑坑洼洼,堆满腐烂的树叶。看似很美的东西,一定要真正了解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考博是否适合自己,需要前前后后认真考虑。套用一句话,考博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二、苦难的意义

“苦难是自我设下的挑战,目的是叫人学习如何解决苦难;除非你能在苦难之中学会如何停止苦难的方法,否则苦难无益于灵魂”。(摘录自《时空之外》一书)

三、优秀的阿Q精神

北大考博辅导班历史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学校不好、专业不好、导师不好。也许他们不是单纯的在抱怨,而是寻求认同,或者是给安逸的生活找些理由。无论如何,我觉得最好不参与这样的讨论,潜移默化的效用真的很大,联想“自我暗示”之类的技巧你就会发现这一点。“好”这样的词显然是相对的,我们的导师、学院里的其他老师、我们的学长,图书馆、自习室、操场等等,这是我们已有的资源,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资源做得更好。当你的智商被碾压,觉得自卑时,应有点阿Q精神,坚信将来的自己更优秀。

四、孤独是常态

人总是害怕孤独,就连最孤僻的人也有自己的朋友。但从全国人口上看,研究生是少数群体,博士生更是少数。从这个角度,选择了考博,就选择了孤独。备考时形单影只,因为周围考博的同学不多;如果不能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在心理上更为艰难;将来做学问做得好,没有人能比的,是“独孤求败”。术业有专攻,是将自己从一个群体中异化出来,而不是接受同化。如果要改变,就要从不一样的事做起;同样的,如果期望做不一样的事,怎么能处处跟风呢?不要害怕被孤立,应该对他人有耐心,努力获取理解。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友谊的阴霾说散就散。

五、由难到易

询问北大考博辅导班师姐和其他一些在读博士,考博难吗,他们往往停顿一下,然后说,“不太难”。可以想象,他们粗略的回忆了一下当时考博的种种,然后做出了一个一般性的总结。然而他们的回答却不是“很难”或者“很简单”,现在我也被录取了,对这个回答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像一个你很想得到的东西,往往得到之后对它的喜爱不如当初。对在读博士而言,他们的关注点已不在考博这个已被实现的过程。难,因为当时很难,也付出了很大努力;不太难,因为虽然难,却不是不可能。现在反过来看这个由难而易的过程,既然它不是不可战胜,那么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放松心态,不要那么沉重。活跃自己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就像《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中所说,解放智力的“带宽”。

以上由北大考博辅导班搜集整理。985/211高校考博资料:考博参考书|考试科目|招生目录|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考博经验|考博笔记等,尽在教育!最后,考博预祝大家成功。

北大座右铭 篇4

对话人物

常俊曙,29岁,河南平顶山人,2009年7月,因向往北京大学,只身前往北京,辗转成为北大保安队一员。因出书给保安队带来了困扰,几天前选择了离开。

对话背景

日前,常俊曙将自己积累多年的文稿集结出版为28万字的纯文学书籍,并请到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原中文系教授钱理群为其作序。其坚持内心,敢于追梦的执着,被钱理群教授亲切地称为“精神流浪汉”。

被称“精神流浪汉”

华商报:你的这本书是纯文学类的,但似乎这类书不被市场看好。

常俊曙:对,我之前联系出版社时也非常不顺,被拒绝过很多次。一家出版社编辑看了我的文稿后就劝我不要出了,说这种又是散文又是诗歌的纯文学书很难卖,而公费出版既没有名额,也没有市场。但我还是想出,最后花了3.1万元自费出版——其中,书号1.5万元,排版、编辑、冠名费用2000元,一共印了2000册,每本印刷成本7元。因为是自费出版,所以不会给我版税。书印好后我会请出版社在全国的销售点帮我代销,其中34%利润归自己。华商报:为什么想到要出书?

常俊曙:我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写作,有什么所思所想我都会写下来,这些年陆续积累了许多文章,有杂文、议论文,也有随笔和一些诗歌。大约是2012年5月时,有朋友怂恿,我有了出书的念头,但真正付诸行动,还是因为有一次差点将电脑里宝贵的资料丢失,我才意识到要把多年的心血留存下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出书。

华商报:你的书请到了钱理群作序,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北大教授陈平原 篇5

作者简介: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

今天谈教育,最响亮的口号,一是国际化,二是专业化。这两大潮流都有很大的合理性,但若以牺牲“母语教育”或“中国文辞”为代价,则又实在有点可惜。

1、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很重要

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时,我曾谈及:“‘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识字,还牵涉知识、思维、审美、文化立场等。我在大陆、台湾、香港的大学都教过书,深感大陆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前一句好说,后一句很伤人,这其实跟我们整个教育思路有关。

记得4年前,在上海哈佛中心成立会上,与哈佛大学英文系教授交流各自的心得与困惑,我谈及“大一国文”的没落以及大学生写作能力的下降,对方很惊讶,因对他们来说,“阅读与写作”是必修课,抹不掉的。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而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的。

学习本国语言与文学,应该是很美妙的享受。同时,此课程牵涉甚广——语文知识、文学趣味、文化建设、道德人心、意识形态,乃至“国际关系”等。

2、“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高中的语文课或大学的文学史课程,依旧注重自由自在的阅读,没有那么多“先修课程”的限制,也不太讲究“循序渐进”。面对浩如烟海的名著或名篇,你愿意跳着读、倒着读,甚至反着读,问题都不大。这也是大学里的“文学教育”不太被重视的原因——“专业性”不强,缺几节课,不会衔接不上。

可这正是中学语文或大学的文学课程可爱的地方,其得失成败不是一下子就显示出来的,往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比如多年后回想,语文课会勾起你无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几册老课本,闲来不时翻阅。另外,对于很多老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比数学、英语或政治课老师更容易被追怀。不仅是课时安排、教师才华,更与学生本人的成长记忆有关。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语文课很重要,影响学生一辈子,一点都不夸张。

语文教学的门槛很低,堂奥却极深。原因是,这门课的教与学,确实是“急不得也么哥”,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时间与耐心。如何在沉潜把玩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读书人认真思考。

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实际上,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这样,语文就一定能学好。《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这样的大白话,是经验之谈。欧阳修、苏东坡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

3、“经典阅读”与“快乐阅读”并不截然对立

为何先说“学”,再说“教”?因本国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靠学生自觉。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这门课上表现特别突出。教师能做的,主要是调动阅读热情,再略为引点方向。若学生没兴趣,即便老师你终日口吐莲花,也是不管用的。

说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阅读快感:一是诉诸直觉,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是含英咀华,来得迟,去得也迟。“经典阅读”与“快乐阅读”,二者并不截然对立。我只是强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的目光”。发现什么?发现表面上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所蕴涵着的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并非自然而然形成,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育。这方面,任课教师的“精彩演出”与“因势利导”,都很重要。

讲课是一门艺术,课堂即舞台,单有演讲者的“谈吐自如”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听讲者的“莫逆于心”,这才是理想状态。去年我在《文汇报》发文章,承认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普及教育、传播知识方面的巨大优势,同时又称:从事文学教育多年,深知“面对面”的重要性。打个比喻,这更像是在干“农活儿”,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很难“多快好省”。别的课我不懂,但深知语文课不能对着空气讲,“现场感”很重要,必须盯着学生们的眼睛,时刻与之交流与对话,这课才能讲好。只顾摆弄精美的PPT,视在场的学生为“无物”,这不是成功的教学,也不是称职的教师。

4、太富贵、太顺畅、太精英,不一定是好事情

关于中学语文课以及大学的文学教育,我说过两句话:一是请读无用之书,二是中文系是为你的一生打底子;现在看来,有必要增加第三句,那就是:语文学习与人生经验密不可分。

先说第一句,那是答记者问时说的。我谈到提倡读书的三个维度,其中包括“多读无用之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今天中国人的阅读,过于讲求“立竿见影”了。在校期间,按照课程规定阅读;出了校门,根据工作需要看书。与考试或就业无关的书籍,一概斥为“无用”,最典型的莫过于搁置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历史等。而在我看来,所谓“精英式的阅读”,正是指这些一时没有实际用途,但对养成人生经验、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有意义的作品。

第二句则是在北大中文系2012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文系出身的人,常被贬抑为‘万金油’,从政、经商、文学、艺术,似乎无所不能;如果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成绩,又似乎与专业训练无关。可这没什么好嘲笑的。中文系的基本训练,本来就是为你的一生打底子,促成你日后的天马行空,逸兴遄飞。有人问我,中文系的毕业生有何特长?我说:聪明、博雅、视野开阔,能读书,有修养,善表达,这还不够吗?当然,念博士,走专家之路,那是另一回事。”

这就说到了第三句。引述章太炎“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似乎有点高攀;那就退一步,说说普通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中学毕业生,通过高考的选拔,走到一起来了;可实际上,他们的学习能力及生活经验千差万别。一般来说,大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业水平高,眼界也开阔,乡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第一年明显学得很吃力,第二年挺住,第三、四年就能渐入佳境——其智力及潜能若得到很好的激发,日后的发展往往更令人期待。如果读的是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其对于生活的领悟,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对于幸福与苦难的深切体会,将成为学习的重要助力。

某种意义上,学文学的,太富贵、太顺畅、太精英,不一定是好事情。多难兴邦,逆境励志,家境贫寒或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大学生,完全不必自卑。

5、还得学会独立思考与精确表达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单讲认真读书不够,还得学会独立思考与精确表达。这里的表达,包括书面与口头。几年前,我写《训练、才情与舞台》,谈及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倾听与提问,其中有这么几句:“作为学者,除沉潜把玩、著书立说外,还得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向听众阐述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一辈子的道路,就因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或面试决定,因此,不能轻视。”

具体的论述容或不准确,但强调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我想八九不离十。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大学生在一起开会,你明显感觉到大陆学生普遍有才气,但不太会说话——或表达不清,或离题发挥,或时间掌握不好。这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倾向于演讲而不是讨论有关。实行小班教学,落实导修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分数,若干年后,这一偏颇才有可能纠正过来。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语文课最有可能先走一步。

在一个专业化时代,谈“读书”与“写作”,显得特别小儿科。或许正因此,当大学老师的大都不太愿意接触此类话题。既然没有翅膀,若想渡江,就得靠舟楫。不管小学中学大学,对于老师来说,给学生提供渡江的“舟楫”,乃天经地义——虽然境界及方法不同。在北京大学的专题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讲论会上,每当循例点评学生的论文时,我不仅挑毛病、补资料、谈理论,更设身处地帮他们想,这篇文章还可以怎么做。学生告诉我,这个时候他们最受益。

北大哲学课程 篇6

(2008-10-23 15:57:22)转载

A中国佛教史

《佛教史》 任继愈 主编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 著

《中国佛教史》(1—3卷)任继愈 主编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著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 著

《中国佛教》(1—5册)中国佛教协会 编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王森 著

《佛教经籍选编》 任继愈选编 李富华校注

《中国宗教名著导读》(佛道教卷)王宗昱等编著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1—3卷)石峻 楼宇烈等编 B西方哲学史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C自然哲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Nature 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D人学概论

E如何理解宗教

夏 普:《比较宗教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斯特伦:《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1.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奥 托:《论“神圣”》,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卢克曼:《无形的宗教:现代社会中的宗教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F佛教原著选读(下)

王宗昱、李四龙等编 《中国宗教名著导读(佛道教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周叔迦《牟子丛残新编》 曹虹《慧远评传》 许抗生《僧肇评传》 郭朋《坛经对勘》

方立天《华严金师子章校释》 G本体论研究 Studies 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一、基本参考书目

1、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宋继杰主编:《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下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王路:《“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萧诗美:《是的哲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钱广华等:《近现代西方本体论学说之流变》,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胡军:《道与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吴国盛:《自然本体化之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9、罗嘉昌:《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二、进一步阅读书目

(一)相关汉译西方哲学著作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

书馆,1981、1982年版。

2.洪谦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3.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5.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下卷),王炳文、燕宏远、王路、张金言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1992年版。

6.利科:《哲学主要趋向》,李幼蒸、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7.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8.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下卷:马

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9.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上卷:1987年版,下卷:1993年版。

10.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1.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陈康译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据吴寿彭译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参《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3.休谟:《人性论》(上、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据韦卓民译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参蓝公武译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参牟宗三译本:(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

15.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16.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7.黑格尔:《逻辑学》(上、下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66、1976年版。

18.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9.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20.《胡塞尔选集》(上、下卷),倪梁康编选,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2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陈嘉映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22.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商务印书馆,陈小文、孙周兴译,1996年版。23.《海德格尔选集》(上、下卷),孙周兴编选,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24.罗素:《哲学问题》,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5.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26.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汤潮、范光棣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27.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8.鲁道夫·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陈启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29.威拉德·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江天骥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0.理查·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31.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32.阿佩尔:《哲学的改造》,孙周兴、陆兴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33.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白锡堃、张西平、李秋零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1.马克思:《博士论文》及笔记、附注。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

2.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参刘丕坤译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年第1版;其中第一章据《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5年)的新译文。

(三)其他参考书目

1.G.W.Leibniz:《形而上学序论》,陈德荣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2.理查德·泰勒:《形而上学》,晓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3.张东逊:《科学与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4.罗志希:《科学与玄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5.庞学铨:《存在范畴探源》,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6.强以华:《存在与第一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陈康:论希腊哲学》,汪子嵩、王太庆编,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8.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88、1993、2003年版。

9.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三联书店,1982年版。

10.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1.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2.颜一:《流变 理念实体——希腊本体论的三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高清海:《哲学的憧憬——〈形而上学〉的沉思》,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5.陈修斋主编:《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6.谢遐龄:《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7.王树人:《思辨哲学新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8.陈宣良:《法国本体论哲学的演进》,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9.张志扬、陈家琪:《形而上学的巴比伦塔——论语言的空间与自我的限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0.郑杭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21.刘放桐等编著:《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2.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3.江怡主编:《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24.杨寿堪:《冲突与选择——现代哲学转向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戴文麟:《现代西方本体论哲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6.赵林:《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7.M.K.穆尼茨:《当代分析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8.涂纪亮:《分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29.徐友渔:《“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0.江怡:《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31.王路:《走进分析哲学》,三联书店,1999年版。

32.叶秀山:《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3.俞宣孟:《现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格尔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4.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三联书店,1994年版。

35.涂成林:《现象学的使命》,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6.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7.张庆熊:《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8.张汝伦:《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9.靳希平:《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0.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三联书店,1995年版。

41.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三联书店,1996年版。

42.黄裕生:《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43.徐友渔等:《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三联书店,1996年版。44.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版。

45.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6.张世英:《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47.罗嘉昌等主编:《场与有——中西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一、二、三、四、五、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1994—2002年版。48.金岳霖:《论道》,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9.冯友兰:《新理学》,见《贞元六书》(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0.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61年新1版。5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52.冯友兰:《冯友兰学术精华录》,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53.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54.宋志明等:《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5.严正:《儒学本体论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6.李维武:《20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57.杨国荣:《存在的澄明——历史中的哲学沉思》,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8.张华夏:《实在与过程——本体论哲学的探索与反思》,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9.金吾伦:《生成哲学》,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0.唐君毅:《哲学概论》(上、下卷),孟氏教育基金会,1961年版。

61.李震:《中外形上学比较研究》(上、下),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版。

62.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63.牟宗三:《心体与性体》,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版。

64.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65.蒋一安:《本体思想史纲》,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66.李震:《基本哲学——有与无的探讨》,(台湾)问学出版社,1978年版。67.李震:《基本哲学探讨》,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68.项退结:《现代中国与形上学》,(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

69.胡鸿文:《本体论新探——构成主义原理》,台湾弘智出版社,1986年版。70.曾仰如:《形上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增订版。

71.成中英:《世纪之交的抉择——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又名《论中西哲学精神》),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72.唐力权:《脉络与实在——怀特海机体哲学之批判的诠释》,宋继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3.成中英主编:《本体与诠释》,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

74.孙正聿:《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5.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76.欧阳康:《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四)相关论文

1.金克木:《试论梵语中的“有-存在”》,《哲学研究》1980年第7期。2.黄楠森:《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哲学研究》1985年第12期。

3.衣俊卿:《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求是学刊》1988第4期。4.刘福森:《评“本体论”哲学》,《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5.黄楠森:《再论本体论》,《人文杂志》1990年第5期。

6.谢遐龄:《马克思本体论的几个界限问题》,《学术月刊》1991年第2期。7.刘纲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上、下),《求是学刊》1991年第2、4期。8.孙正聿:《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作为终极关怀的本体论》,《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4期。

9.王路:《“是”的逻辑研究》,《哲学研究》1992年第3期。

10.刘立群:《“本体论”译名辨正》,《哲学研究》1992年第12期。

11.W.巴雷特:《存在与分析哲学家》,段德智译,《哲学译丛》1993年第1期。12.王太庆:《我们怎样认识西方人的“是”? 》,《学人》第四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3.赵敦华:《“是”、“在”、“有”的形而上学之辨》,《学人》第四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14.俞宣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第1期。

15.余纪元:《亚里士多德论ON》,《哲学研究》1995年第4期。

16.黄楠森:《论恩格斯的本体论思想》,《学术界》1995年第3期。

17.俞宣孟:《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18.叶秀山:《“人”“有”一个“世界”“在”》,载《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

(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叶秀山:《亚里士多德与形而上学之思想方式》,载《自然哲学》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朱立元:《当代文学、美学研究中对“本体论”的误释》,《文学评论》1996年第6期。

21.王太庆:《柏拉图关于“是”的学说》,《哲学杂志》(台北)第21期(1997年8月)。22.叶秀山:《世纪的困惑——中西哲学对“本体”问题之思考》,《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1期。

23.欧阳康:《本体论的兴衰与哲学观念的变革》,《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24.王路:《如何理解“存在”》,《哲学研究》1997年第7期。25.陈晓平:《关于存在问题》,《哲学研究》1997年第12期。

26.陶同:《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求是学刊》1997年第6期。

27.吴新文:《哲学何为——尼采与西方传统哲学观的终结》,复旦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答辩,未见出版。

28.高建平:《关于“本体论”的本体性说明——兼与朱立元先生商榷》,《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29.赵敦华:《中西形而上学的有无之辩》,《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30.王路:《“是”、“是者”、“此是”与“真”——理解海德格尔》,《哲学研究》1998年第6期。

31.萧诗美:《“是”的意义和是态论导论》,武汉大学博士论文,1998年答辩。

32.邹化政:《论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有与是的区别与联系》,《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1期。

33.王路:《“是”之研究述评》,《哲学动态》1999年第6期。

34.姚振武:《本体及相关问题》,《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8期。

35.肖娅曼:《上古词头“有~”与近指代词“是”的历史渊源—— 一种语言学-哲学-文化学考察》(未刊稿,1999年)

36.汪子嵩、王太庆:《关于“存在”与“是”》,《复旦学报》2000年第1期。

37.俞宣孟:《本体论正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第1期。38.王路:《“是”、“所是”、“是其所是”、“所是者”——关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几个术语的翻译》,《哲学译丛》2000年第2期。39.俞宣孟:《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及其思想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40.杨学功:《试论哲学的层次结构——兼涉几个相关问题》,载《学术月刊》2003年第2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6期转载。

41.杨学功:《关于Ontology词源和汉译的讨论》,载《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第6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2.杨学功:《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载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

学会编纂之大型学术文集《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宋继杰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3.杨学功:《关于Ontology的译名问题》,载《科技术语研究》2004年第4期。

44.杨学功:《“本体论”源流考(古希腊、中世纪部分)》,载《人文艺术》第2辑,贵

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5.杨学功:《“本体论”源流考(近代、现代部分)》,载《人文艺术》第3辑,贵州人

民出版社2002年版。

46.杨学功:《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人

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1999年第7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2期转摘。

47.杨学功:《实践的观点和“本体论”问题》,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4期转载;《哲学动态》2000年第6期转摘。

48.杨学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研究:分歧与出路》,载《哲学研究》2001 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12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转载。49.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载《哲学动态》2001年第10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1期转载。

50.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载《现代哲学》2002 年第1期。

51.杨学功:《穿破话语的泡沫》,“超越本体论思维方式”笔谈,载《社会科学报》2002 年9月26日第5版。

北大光华金融 篇7

下面,我按照交稿的时间顺序,分别贴出今年四位中财同学的考研经验,相信共同的背景会让大家产生共鸣,也给大家更多的激励与希望,在最后我附上一些个人的感受,不足之处恳请大家见谅,希望我们的帖子能帮助更多的同学,达到这个目的,我想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祝后来者成功、顺利!

一、张伟弦:我的考研经历(zhangweixian216@163.com)

我是信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初试排在第八九名并列,复试不太好,但侥幸进了。今年能如愿的考上光华,我感到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光华人网站和各位师兄世界的热心帮助。现在,也觉得有机会做一些回报谈谈所谓的经验,希望能为下一批梦想着进入光华的同学有些帮助。

高考的不顺让我来到现在这所学校,刚入校时就憋着一股劲想四年后杀回北大。但是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金融,我觉得那地方太牛了,而且隔行如隔山,想考上对我来说实在是不可能。前两年的时候,课不算紧,自己学习也还算认真,特别是数学跟英语,倾注了非常大的精力,现在想想,虽然前两年没看过什么专业的书,现在还真是挺感激前两年打下的基础。

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当时班里有好多同学在讨论考研的问题,而且有很多人打算换专业,这是开始觉得换专业并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当时考虑了很多地方,觉得每个地方自己都有优势和劣势。考光华的信管,一是招生的人少,不到 6 个,而且总觉得自己的水平考数一拿高分很有难度;班里有很多人要考五道口,但自己总觉得自己是理科出身,搞那些文字性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擅长――因为当时听说五道口的考题是一堆问答论述和名词解释,然后发三张大白纸让你写。当时还考虑过中科院和上海交大,但自己总是在这些学校中无法作出选择。当时感到非常难受,有了目标不怕吃苦去追求,但有时在多个目标中难以取舍让我感到非常痛苦。那一个学期,自己虽然动过换专业的想法,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本科专业的学习上――

当时一学期几乎全在搞运筹,一是难,二是最可能要考这个方向。直到三年级上学期近结束,本科的课程总体来说还是挺好好学的,直至那时还对金融知识几乎一无所知。

真正改变我想法的还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次考上北大的师兄和师姐回学校的一次交流会。当时跟他们聊了之后――自己才真正的关注了光华金融。大三上的几个月,自己真正认真的登陆了光华人的金融考研区,仔细拜读了所有上两届学长的考经,浏览了所有相关的帖子,看了一下历年的试题,这才真正发现,自己是适合往这里考的,实际上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首先是题目非常的数理,几乎都是计算题;其次每年几乎都有一半是理工科背景的人考过来的,而且他们的经验说明,这个地方只要认真准备,是非常适合跨专业的考生的。第三,招人多 , 当时是 50,分数线又低只有 340,几乎专业课过线就能上。当然,推荐的大概有近20 本书,就是专业课特别的花时间。

记得当时有一篇文章是北航一个第一年出国没成功,第二年只花了 5 个月时间就考上光华金融的计算机专业学长写的,文章特别是前几段对自己的剖析写得相当感人。读了那篇文章之后,我才真正的去想,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兴趣在哪,自己十几年来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可以说,是那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也彻底坚定了我报考光华金融的想法。

三年级上的后几个月几乎是一直在搜集资料,而知道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自己就要进“笼子”了,因此,寒假在家痛痛快快的玩了一个月――好像是我上大学来玩得最爽的一段时间了。

我的复习从 3 月 1 号正式开始。当时自己的情况是大一时学过平狄克的微观,大二学过一点财管的知识,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东西对考研的内容几乎是太小儿科,自己还真的算是白手起家。我知道自己复习的不算早,基础也比较薄弱,而要看的书又多,因此当时给自己订了个非常详细的复习计划――我觉得这份计划地制定对我最后考试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专业课方面,微观我大概该看了朱善利,范里安(现代观点与高微)和周惠中的书,以及微观十八讲,以及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后来补充了平狄克的微观和常青藤尼科尔森的微观,复习的后期又花很少的时间将平狄克和尼科尔森的微观看了一遍(加在一起不超过五天),金融方面看了博迪的金融学,刘力,齐寅峰和 Ross 的三本公司理财方面的书,曹的证券投资和夏普的投资学上下册,hull 的期权期货。到了考试的后期,又花几天时间看了宋逢明的无套利均衡。

专业课自己花的时间最多,可以说是 70% 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上面。往届师兄师姐推荐过的书我都看过,希望能从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谈谈这些书。微观的重要性从分值来说就可见一斑。如果只看一本书的话,那么肯定是 18 讲了,这一点毋庸置疑。18 讲有个不太好的地方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现在我看过的大概有郭洪波版的,eating noodles 版的,还有在光华人经济学版上置顶的一份答案,之所以有这么多版本,也反映了有些题目确实争议很大,某一个版本上有明显错误(比如郭的一些题目),还是能在答案的比较中找到自己觉得最好的一种解法吧。范里安的高微是本好书,看完后对 18 讲是个有益的补充,它能将一些 18 讲中将的不明的知识点串起来,特别是对微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高微后面的题也非常值得做一下,很多都是用中微的知识可以解决的。现代观点数理性的知识不多,但其中经济学的思想体现得非常好,也是一本很容易上手同时非常好的书。张维迎的博弈论应对考研只要看前三章,而且这本书写得确实还是有些难度,有些内容需要细细体会。05 年的微观博弈题让画混合博弈均衡的图,那道题目在我所看的书中只有这本书有所涉及。其他微观的书我觉得没时间完全可以不看,或者只做有答案的课后题。

北大学生演讲范文 篇8

刘媛媛演讲

我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的每一门课的教授都曾经在他的课堂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有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

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九零后、企业家会是九零后、甚至国家主席都会是九零后。当全社会都被九零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九零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

我知道不是每个人他都能成为那种站在风口浪尖上去把握国家命运的人物。你我都是在普通不过的升斗小名是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上一刻小小的螺丝钉。

读书的时候每天都被父母耳提面命说:“你干啥你都不要给我耽误学习”。毕业的时候,到处投简历凄凄惶惶的等一家企业收留自己。逢年过节被逼婚,结婚买了房子要花自己年轻的时候的最好的二十年来偿还贷款。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忙着生存而没有梦想,没有时间关心政治、没有时间关心环境、没有时间关心国家的命运。哪还有什么精力去为这社会做什么?

但是后来我发现还是有一件事情你跟我都可以做到。这件事情就是,我们这一 代人在我们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变坏!不要变成你年轻的时候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种成年人。

如果将来你去路边摆摊,你就不要买地沟油小吃、你不要缺斤短两。你将来开了工厂当了老板,你不要偷工减料生产一些次品。每一个普通人他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做一个好人是有非常非常严重的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注定会改变世界!我是一个学法律的,如果我将来是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官,那么这个社会就因为多了一个好法官而变好了一点点。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让你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仅仅因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

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九零后们,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你绝不趋炎附势、你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失望于人性。

所以我亲爱的九零后们,如果将来再是有那些人跟你们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他。你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谢谢!篇二:考入北大学生的演讲稿

各位同学上午好!

首先自我介绍下,我叫钱蓓,今年刚从沭中毕业,幸运地被北大的法语系录取。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在这里和这么多优秀的学弟学妹,还有~~~见面座谈。当然这首先要感谢乡镇府对我们学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让我明白一个湖东人有他独有的支持和自豪!

下面我主要讲两个方面:我高中的学习经历和我对学习的一些看法。

在座的有准备高中走读的吗?。。。我情况比较特殊,上学期寄宿下学期就走读,上学期走读下学期就寄宿,不过我都是一个人在小区的房子里吃喝住。有一个学姐听说我都是一个人的时候,很佩服我,说要是她的话早堕落了。我怎么没堕落?其实按照我的看法,我是变得消极了一些。所以到高三我学号滑到了51名,全班一共就五十三个人。不过这也让我明白自律的重要性。学习需要自主正如做人需要自律。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让你一个人在沭阳,放学了回家你会做什么?看电视?上网?泡吧?还是多写几道数学题,多背几个单词?我很庆幸后来我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规律,那就是洗洗睡吧。其实“洗洗睡吧”这四个字很重要。不要熬夜,至少保证自己每天七个小时的睡眠,定时就寝,早睡早起,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开始新一天的必要条件。高中三年,除了学习我还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最成功的便是保持每天有个好兴情。这个真的很不容易做到,厚脸皮地说,我们班可以的一定有我一个。心情好学习才有积极性。除此以外,我说两件事,希望你们可以对你们有所启发。一是我参加了每一届的校运动会,二是体育课上我从不写作业。其实我现在很担心你们误解我的意思,说我不让你们在课余时间学习。。这明显是错的。我只是觉得这两件事与健康和心态息息相关。你们一定还记得陶行知先生关于健康的阐述,没了1就算有再多的0也都是浮云。其次是心态,能够从一群读书写作业的同学中跑出来打球是需要很好的心态的,不是破罐子破摔,是劳逸结合。连续几天的紧张学习后就应该让大脑放松一下。放松的方式有很多,根据自己的兴趣,打球,吼两嗓子还是看书什么的。接下来便是我对学习方法的一些简单看法。首先申明一下,各人学习习惯不同,要有选择地采取,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1、先告诉你们,进入高中你们一定会有做不完的作业。这时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4.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5.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

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6.关于题海战术我也想说两句。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如果没时间的话我宁愿订正一份卷子也不去做一份新卷子。7.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的同学一时没搞懂某个问题,又羞于向同学老师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问同学,同学会很高兴,还可以联络感情。请教老师,可以让老师觉得这孩子不错,以后要多加培养。很划算的。8.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还有每周,每月都要整理一下自己的笔记,错题等等。

除了以上所说,学习的方法与态度,以及考试的心态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在考试时总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数,而我却能一跃而起成为黑马。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的好坏。过度紧张绝对是不行的。还有就是把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所以才会导致考试失利,你要学会换一种方式来考虑问题,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人们常说,考试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理,过于地追求往往就会失去,就是这个缘故(考数学);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即把考试当成一般的作业,理清自己的思路,认真对付每一道题,你就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你要学会超越自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心里不要总想着分数、总想着名次;只要我这次考试的成绩比我上一次考试的成绩有所提高,哪怕是只高一名,那我也是超越了自我;这也就是说,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同学就不要与别人比成绩,就与自己比,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平和许多,就会感到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学习与考试时就会感到轻松点;试着按照这种方式来调整自己,你就会发现,在不经意中,你的成绩就会提高许多。我自己便是心态太好而成为高考中的大黑马。

因为想到什么说什么,没什么条理,也很不全,想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你们自由提问。有针对性地说效果会更好。

谢谢大家!篇三:北大学子回母校演讲主持词

北大学子岳汀回母校演讲交流活动

主 持 词

【序 曲】

巍巍烟台山,此处物宝天华。滔滔雍河水,这里人杰地灵。冬去春回,群策群力谋发展的金鸡初中,精心培育了多少充满希望的雏鹰,寒来暑往,呕心沥血育桃李的辛勤园丁,尽力挺举起多少叱咤风云的鲲鹏!一块块闪光的奖牌,彰显着名优学校的厚重和风采,也凝聚着金鸡初中人的心血和辛劳。“用质量说话”、“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从这里出发„„”,一批批从这里走出去的莘莘学子凭他们扎实的基础、科学的方法让自己的成才路更为通达:在北京大学等名校里,在学界、政界、商界都有金鸡学子活跃的身影。

一颗参天大树,总会忆起破士而出的艰辛,一个英俊少年,总会明了慈母手中线的深情,一座摩天大厦,总会意识到基石对自己的支撑,一位学业有成的金鸡学子,总会记起母校老师谆谆的叮咛。

“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今天,我们迎来了我校优秀毕业生岳汀学长回访母校,表达绿叶对根深情厚谊的回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岳汀学长的回归——他来自北大!

岳汀,金鸡初中的学生簿中有你熟悉的名字。

岳汀,金鸡初中的同学录中有你青春的身影。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的祝福你,金鸡初中的骄傲,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的祝福你,金鸡初中的光荣!

今天,让我们分享你的喜悦,共贺你的成功!

【演 讲】 首先请允许向大家介绍岳汀学长,岳汀学长是我校08级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绵阳中学,高考以文科625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现读大四,准备考研出国留学。这样优秀的学长作为我们的校友,是不是让同学们很敬仰呢?今天,学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与我们聊聊读书十载内心的坚守与执着,将她求学的青春好故事分享给家里的弟弟妹妹,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岳汀学长:演讲交流。

感谢岳汀学长的精彩演讲,学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经验为素材,与同学们分享了求学路上的酸甜苦辣,更为我们指明了现阶段该做的准备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再

次谢谢岳汀学长与我们分享他的学习和生活。

【互 动】

直面优秀的学长,大家更迫切的愿望一定是获得“牛人”的成功秘籍,我相信在场的同学一定有很多问题要问学长,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互动交流。同学们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思想上的困惑可以举手提问,岳汀学长和大家交流解答。

岳汀学长从学弟妹们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决心,同学们不仅认真聆听,还提出了很多问题共同探讨和交流,古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相信他的精彩答言,一定会给正在为求学而茫然的你们带来很大的收获和帮助!

【总 结】 学长是金鸡人,我们也是金鸡人,这里有老师温暖而坚实的臂膀,这里,是梦想执着起航的港湾,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岁月也洗不掉身上这发光的火焰,在金鸡初中的教室里,永远有你奋笔疾书的身影。嫘祖故里,人才辈出,我们有卓越出色的岳汀学长,也有自强不息的何珊珊学姐,在他们的影响下,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也一定是士气如虹,整装待发。今天,学长讲了自己求学路上的很多故事,借此机会,我也给大家讲三个故事:

1、夜捡石头变成金„„,2、鞋子与脚的故事„„,3、永远追赶你的前一名„„

中学是待飞前的振翅,中学是启锚时的扬帆;中学引导你穿过走进高中的千道岭,中学带领你飞越名牌大学的万座山。

一珠寸草,感恩于阳光雨露,一脉山川,致谢于垒土之功。

一只雄鹰,感谢无垠的苍穹,一树绿色,感恩于化雨的春风。

也让我们感谢吧,感谢我们优秀的岳汀学长:

金榜题名的红烛为你燃烧,乘风飞举的大鹏直击云霄。

祝贺我们的岳汀学长鲲鹏展翅前程似锦,祝愿我们的岳汀学长北大校园再领风骚!

【结 语】

同学们,让我们向岳汀学长学习,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分享成功的经验,把握无悔的明天,志存高远,苦练本领,学有所长,赶超学长。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风雨过后更见青松巍峨,金鸡初中人一定会不负众望,让嫘祖故里这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永闪光茫!我相信:我们一定会乘长风破万里浪,用汗水谱写生命华章!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请大家分班有序退场。2014年9月4日篇四:我在北大的演讲稿

我在北大的演讲稿

百年兴儒,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位老师、同学们、朋友们:

首先,感谢北大和北大学生会给我提供的这个宝贵机会以及无私的帮助。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老师对我的关注。我是一个来自东北农村,没有文凭、没有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三无人员?,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一定要珍惜它,对得起社会所有关心我的朋友们,对得起在座的各位。今天,我首先要向大家讲的是我最近两年来,一直在反复考虑的一个文化构想,百年兴儒的战略构想。这个目标很大,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是不现实的,但我不这样看,我希望每个人能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上个世纪初,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中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所以,我也不再多说。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处在最黑暗思想最愚昧的历史时期诞生的。它的胜利,说明了一个社会要想持续地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做指引,没有强大的 先进的文化理念,一个社会是无法前进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早在五千多年前尧舜禹时期,中国便初步形成了执政为民的政治文化理念。《论语》中记载,尧在禅让的时候对他的接班人舜说?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穷困,天禄永终。?上天把治理国家的使命交给你,那么,你一定要诚实地执行中道原则,实现百姓的富裕,如果百姓穷困,那么,你的使命也就终结了。舜在禅让的时候,也这样对禹说。商汤也曾说过?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说,我一个人有过错,请上天惩罚我自己,不要惩罚我的百姓;百姓有过错,责任不在他们,而是自己没有管理教化好。实际上这就是执政为民的精神体现。

周朝时,中国文化更加繁盛。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公平自由的登上历史舞台,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正是有强大的先进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上

古先民门才开创了璀璨的人类文明,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治世理念的统一,这也使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鼎盛。

反观西欧国家的封建历史,虽然短暂的,却很失败,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制度上,而是文化上。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神权思想控制着整个社会,不允许百姓质疑和反抗。神权的钳制和愚弄,让人民的思想被愚昧,智慧被蒙蔽,这样的民族,自然要失去创造历史的动力。

一个社会要改变落后局面,首先不是从经济上,也不是制度上,而是从文化理念上。所以,要打破欧洲中世纪的黑暗,需要文艺复兴运动,要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貌,建设一个崭新中国,需要新文化运动。文化是为推动社会的前进服务的,这是文化的根本目的。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只有确立统一、先进、强大的治世理念,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先进和强大。做不到这一点,这个国家是不会强大起来的。历史的成功经验证明:社会主流思想的高度统一和儒学思想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创造辉煌的瑰宝。

民族要复兴,首先民族文化一定要复兴,要历史地实现现代化回归,这是毋庸臵疑的大前提。这个文化理念依旧是以儒学为基础的民族传统文化理念,也只有这个理念才是唯一正确的。

为什么要这样说,只要我们正确解读《论语》,我们就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儒学思想是唯物主义方法论,它是科学进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这样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当前社会,也同样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儒学思想把人的素质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因,通过不断学习来追求进步;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以仁爱利他为做人的出发点。以中庸为方法,追求和谐为目标,实现事物的整体进步。任何一种思想理念都必须要适应历史发展需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给社会以现实的智慧的指引,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种思想理念就要被时代所抛弃,也自然要失去价值。儒学思想也是如此。唯物主义在当代如果不融入人文思想以便更适应时代,传统民族文化回归也一定要用唯物主义进行科学定义才更具有现实意

义,所以,用辨证唯物主义对《论语》进行解读,是儒学思想回归的必然之路,也是丰富当代治世理念的最佳方法。近百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儒学思想离我们越来越远。儒学思想是中华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是喂养我们的母乳,没有了儒学,我们就不再是中国人,中华民族也不再是中华民族。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是悲哀的耻辱的民族。我们决不要守着宝贵的思想财富而毫不知觉,还要向别人去乞讨。那些动辄西化的思想是完全错误和也是必须禁止的。近二十年来,经济大潮的冲击,令中国社会思想急速分化,疲惫不堪,拜金主义、盲目崇外、空虚浮躁等不良思想风气已经成为危害社会主流思想的毒瘤。中华民族文化一定要复兴,要强势回归,这个历史进程是不能再推迟下去了,向后推一天,民族复兴就要向后推迟一天。

新文化运动后,儒学中断,至今已近百年。百年兴儒文化运动,这是我两年来一直考虑的问题。百年兴儒的第一个含义就是要在新文化运动百年之际,在中国重新确立儒学治世理念,完成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全面复兴。第二个含义是要为中国树立百年以上的统一的治世理念,给我们的后代指引一条正确稳定的发展道路。实现以文化的统一促进民族统一,以民族统一促进国家的统一,从而实现民族的最终复兴。我相信百年兴儒文化运动将成为与新文化运动具有同等历史功绩的伟大的文化事件,必定会给中华民族注入更大的动力,加速历史前进步伐。这个文化工程是很艰难的,不是一个人,一天两天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至少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确立的。为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我衷心地希望国家能早一天把这个文化工程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让全社会的力量一起行动,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西方民主理念可以影响世界,儒学文化理念同样可以影响世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进步。现在是传统民族文化回归的黄金期和关键期,越早进入,难度越小,对国家越有利。我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地位卑微的人,做着与自己身份完全不相符的甚至会被世俗嘲笑的事情,但我相信我是正确的。社会可以存在分工上的差别,对社会的贡献可以有大小差别,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不应有差别的,任何人都是国家的主人,都要对国家负责。?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趋避之?,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让我一直无法停歇下来。走向社会十年来,虽历经坎坷磨难,却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时刻观察和思索人生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并下决

心要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奋斗终生,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我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自身的实践行动,来唤醒我们所有大众对民族与社会的责任感,唤醒我们脆弱的信念与理想,唤醒我们战胜一切苦难的无畏精神。北大是新文化运动发源地,北大为推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今天在这里演讲,我希望能北大以及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能站在历史的高度,积极投身到这个伟大工程中来,发挥知识分子引领时代进步的伟大作用,创造新的历史。最后,忠心希望中国当有有志青年要承载历史使命,不要错过创造历史的伟大机遇,团结起来,迎接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希望今天,2007年5月17日,能社会铭记,被历史铭记。谢谢大家!

谭景伟

2007年5月7日

我为什么要到北大讲<论语> 我为什么要到北大讲《论语》 首都保安谭景伟

我与《论语》的结缘 2002年,我在燕山保安公司做保安员,因为种种原因,当时心情很坏。3月4日,我唤做伯父母的一对远亲,准备去五台山礼佛,因路过这里,正好顺便来看我。

我那时是一个立志于文艺创作的人,对佛家思想一无所知。伯父是黑龙江省小有名气的作家,不过那时他已做了居士,潜心向佛。他们的到来对我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我想向他请教文艺创作方面的事。后来,他极力劝说我,去五台山走一走,了解一下佛家思想,也许对自己有所帮助。就这样,我们一行三人于次日晨上车,去山西五台。清凉圣境,涤烦去燥,不过几天过后,我还是觉到了迷茫和失落,更倒霉的是,因山上寒气大,自己又病倒了。我想,佛就是你自己,只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其他都是假的。我决定早点回去。10日下午,我们三人到街上买东西,准备次日返回。半路上便遇到了一个熟人,伯母在老家时接济过的一位师父,法号妙悟,四十多岁。东西没有买成,我们便一起到了他的住处,他当时在镇里独居修行。聊的话题自然还是佛,后来妙悟师父对我说,国家将来需要正人君子,你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有所作为。东西没有买成,返回的日期也推迟了一天。我想买的东西并不多,只对书情有独衷,在一家书店我意外发现了南怀瑾老先生的一些书,这让我大喜过望,我是非常喜欢南师的书的。店里只剩下了三种,《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和《易经杂说》,我也只好收了这三本。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儒学。此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论篇五:大学生演讲稿(北大)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学从今天做起,让自己由平凡走向伟大,由失望走向希望,由懦弱走向勇敢。用在大学的这种积极上进的心态走向未来,一辈子永远往前走!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大学生活,因为大学生活对于我们这四年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要做好哪几件事情,才能够使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呢?我总结了四大要素,即三个追求、一个准备:追求知识、追求友谊、追求爱情,为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追求知识 所谓追求知识,我们要分成两个领域讲,即专业知识和普遍知识。对待专业,一种态度是我喜欢所以我学习。不管是研究水稻还是研究小麦,你一看到就喜欢得疯狂,就要研究,你都不用去问这个专业在这个世界上是否需要。既然大学设置了这个专业,表明这个世界必然需要这个专业。如果说你不太喜欢,但是你觉得学这个专业未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能会成为你生存的工具,照样可以学。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英语,到现在为止我还依然坚持在学英语。为什么?因为英语变成了我的工具。我当时考大学,不是因为我喜欢英语,是因为当时考英语专业不用考数学。我喜欢中文,也喜欢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但是最后我不得不学英语,我发现英语对我有用。因为我学英语,我在北大当了老师;因为我学英语,最后做成了新东方;因为我的英语水平,敢把新东方弄到美国去上市;因为我的英语交流水平,任何美国投资者给我打电话我都不害怕,使新东方的股票非常稳定。

同学们,当你们登山的时候,你可以不喜欢手中的拐棍,但是你不能扔掉那根拐棍,脱离那根拐棍,你就登不上山了。我发现英语就是我的拐杖,让我在新东方的事业这座山峰上不断往上攀登,那我就不能把它扔掉。到现在为止,尽管我很忙,但是每天也依然要抽出半个到一个小时来读读英语、学学英语、背背单词,保证每天一点点地成长和进步。

专业学到什么水平算是学到家了呢?我常常说,专业水平就是在全中国这个领域中,你能算是前一百位就非常了不起了。当然,要尽可能地把范围缩小。比如说,我曾经希望自己是全中国前一百位的英语专家,后来我发现一点希望都没有。几十万留学生在往国内跑,我哪比得过他们。后来我只能缩小范围,我专门研究英语的词根、词汇、词源,研究了以后我发现,这方面,我在中国应该算是一流专家了。选专业不是一个儿戏,是终身的选择。你要知道,一旦选定了,即使不喜欢,也得搞下去。为什么?因为即使你没有任何事业,但是有专业,人们就会录用你,你就会有饭吃了。另外,专业课的水平尽可能要考得好一点。为什么呢?两个原因:一是你专业课水平好,未来找工作要相对容易一点儿;二是未来十五年全世界所有的大学都会全面向中国开放,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到国外去留学,那个时候,如果你的专业成绩非常低,留学就没有希望了。

选定了专业,一定要把专业领域的前三本书读得滚瓜烂熟,把三本书任何一个思想观点都转化成你自己的思想观点,最后你就有可能变成这个专业的顶级人士。奠定了所有的理论和理论框架基础,未来

你想要在这中间纵深发展,是绝对有无穷无尽的潜力的。在大学除了读专业书籍,还有就是要广泛地读书。文科的读理科,理科的读文科。哲学史、科学史、文学史、生物史,然后是社会学、地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还有所有的随笔、散文、诗歌,大家都得去读。读书其实很简单,一个星期读两本书是轻轻松松的事情,毕竟要你精读的书很少。大学要读多少才算大学毕业生呢?同学们至少要读400本以上。梅贻琦曾经说过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如果有伟大的老师,这个大学的学生必然伟大。但是我还想再说一下,大学非为有大楼之谓也,而是读书变成大学问之大雅。好像一张纸上写满了字,不管写多少字,就只是一张纸,薄薄的。但是,如果你读了大量的书,你就会变成一本书,厚厚的,让人一看就很厚重,让人一看就有学识,让人一看就愿意觉得你是值得交往的人。所以说,同学们一定要多读书。我在北大读了800多本书,新东方还有一个极端的人物,就是我的班长王强老师,他在大学的时候读了1500多本书。我们在北大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我们互相比着读书。相信我们农大的同学有这么好的环境,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读

一、两本书是轻轻松松的事情。我们要去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我们应该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们应该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们要去读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我们也应该去读《西方哲学史》。像现在出版的好的著作大家也应该读,比如说《明朝那些事》,比如说同改革开放30年成长起来的中国著名的经济史作家吴 晓波写的《激荡30年》等。凡是读书多的人,发展潜力一定是强的,因为你有厚度,你的事业就有高度。新东方有一句话:底蕴的厚度决定着事业的高度。什么叫底蕴?底蕴就是你读了多少书,走了多少路,这就是底蕴。书都没读过,你怎么会有思想?书都没读过,你怎么能从多个视角来考虑问题?书都没读过,你怎么能有创新意识?书都没读过,你怎么知道仰望星空? 追求友谊

我们在大学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多交朋友。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这辈子交了不少好朋友,而且和好朋友一起做成了新东方这么大的一个事业。所以,我觉得在大学除了读书以外,最重要是要交朋友,只有在大学能交上你一辈子的朋友,还有高中的时候也有可能。为什么?高中、大学这七年同学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而且七年大家一起,或者四年大家一起,彼此知根知底,人品怎么样、个性怎么样、胸怀怎么样、才能怎么样,你完全清楚。你要知道,走进社会工作以后,要不就是同事工作关系,常会争权夺利;要不就是上下级工作汇报关系;要不就是跟外面的人关系,相互有求。通常很难再出现真正完全心灵相通的朋友,以及事业上互相帮助的朋友。

交到好朋友有两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第一,你自己本身是一个好人;第二,追随比你更加厉害的人。

首先是自己做个好人。谁也不愿意去跟一个不好的人交朋友。不

好不是说你杀了人,做了违法的事,不好体现在比较自私,分享别人的东西可以,别人分享你的东西就不行,不好表现为心地阴暗,表现为背后老说别人的坏话。同时,还要主动地去交朋友,你要主动对别人微笑,别人才会对你微笑。人是一种反应动物,就是你给我一个什么动作,我就可能会对你有一个什么动作。我庆幸我是一个喜欢为别人服务的人,比如说,从小到大,因为我的成绩不好,又希望老师表扬我,所以我就老在班上打扫卫生,结果就一直做我们班的卫生代表;进了北大以后,卫生不用我打扫了,教室有别人打扫,但我发现宿舍没有人打扫,那就我打扫吧,还打水,所以我们宿舍基本上没排什么卫生值日表。

上一篇:学分论文下一篇:游博物馆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