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课活动心得

2024-06-18

送课活动心得(共11篇)

送课活动心得 篇1

《年月日》教学反思

金凤二小 马瑞鑫

2014年四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几位骨干教师在盈南小学的送课活动。共听课三节。分别是马德虎老师执教的《最大公因数》、李艳老师执教的《年月日的认识》以及老教师张燕老师的《三角形的特性》。因为此前刚刚上过《年、月、日》一课,所以感受颇深。

《年、月、日》 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相关的知识。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通过李艳老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有以下几点做法很值得借鉴::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以谜语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说出所知道的的年月日的知识,打开学生思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说出最开心的日子或者节日,学生回答了很多,引出了课题。而我是引导学生去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范围。

2、李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让教会学生观察年历,哪一年?什么年?你能了解些什么?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而且简化了知识,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观察书上的年历,解决问题。在学生汇报时顺势板书,以学定教,显得水到渠成。

3、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李老师在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4.语言和蔼可亲,更贴近学生心理,教学环节详略得当。把教材开始的图片作为后面练习时的资源。让学生尝试计算一年的天数,搜集不同的儿歌,练习设置综合性强,看似简单却渗透了所有知识点,在教材的处理上更胜我一筹。

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相关的知识。如:大月、小月等。闰年及平年的认识应在下节课时进行学习,备课时以为大月、小月的判断这些知识挺简单的,就把平年、闰年的知识一起放在一节课内教学,以至于后面在教学过程只是蜻蜓点水,对知识的巩固做的不是很到位。

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功夫,保证教学过程每一步都是落到实处。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新干线组织名师“送课下乡”活动 篇2

为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近日,该县组织6名中小学名师分别来到三湖中学、三湖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来自河西片区学校——荷浦乡、界埠镇、沂江乡、金川镇、三湖镇所属中小学校教师130多人参加了听课活动。

此次名师“送教下乡”活动,采取名师讲课、教师观摩、评课交流方式进行。在活动中,各位名师精心准备课例,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创新教法。名师们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智慧、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和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蠃得了听课教师的赞誉。

参与听课的教师认真听、仔细记、积极评,交流教学中的困惑,畅谈听课中感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听名师讲课,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更加深了对现代教学理念的理解,希望多听这样的课!”前来听课的年轻教师刘老师感慨地说道。

送课活动心得 篇3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第二次客串参加语文学科的教研活动。一天的活动下来有三点感受,一是很高兴能参加活动,二是收获很多,三是惊喜。

本次活动的关键词是“简约而不简单”,理科课程就是太“简”而会枯燥无趣,但带着理科“简”的思维来参加这次活动,刚好合适。既然是教研活动,“课”必须是正事,我就谈一谈几堂课。再次申明,我是数学老师,对语文课程不太熟悉,以下观点如有不对甚至语文常识性错误,请忽略。

首先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认识。《陶罐和铁罐》是略读课文,这一节课有两个目标:

1、知识性目标是识字词、获取文本信息并表达;

2、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从语文课程来讲,课堂要渗透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第一堂课,实验小学陈益老师的课堂大气,有范儿。有以下几个优点:

1、课前“用不同的表情和语气说话”环节,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更快进入状态。

2、能及时抓住学生朗读“拖音”的缺点,通过自己示范和利用自身语言的魅力进行纠正,这一节课学生语感方面进步不少,再让陈老师上几节课,这些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3、将课文分成四次对话,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读来感悟。这四次对话感情上是层层递进的,恰好有机的与学生的情感发展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就是分角色对话,让学生在意识里有一种代入感,把自己代成陶罐或铁罐,从而更好的体会“陶罐”、“铁罐”语言里一句话所表达的感情,甚至体会出一个字、一个省略号的差别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4、学生分组分角色对话。课堂时间有限,要通过小组让更多的学生分角色对话,照顾大部分学生,同时让一个学生有时间体验多种角色,对学生整体情感的把握有帮助。

5、将“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只罐子?为什么?”这个问题更改为“如果你是国王御厨里的筷子、盘子,你想对陶罐或铁罐说些什么?”设计很高明,这一改动将学生的偏见(问题1肯定大多数学生喜欢陶罐)扼杀在摇篮里,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事物。

亮点罗列完之后就是两点小建议:

1、课前时间不是很长,安排学生休息又马上叫醒,不算太好,这体现不了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议借鉴去年12月份的语文“省级送教团体罗田讲学”活动中陶佳喜老师的那种方式。

2、在教学新词时,称新词为“生词宝宝”不恰当,课堂语言要精炼,不相关的话不说,“生词”和“宝宝”八竿子打不着就不要无意义关联。我们的课堂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但不是用这些无意义的词体现。一堂好课,确实找不出什么毛病,只好鸡蛋里挑骨头找两点出来,好在人微言轻,不至于一堂好课提两点建议就能定调子为有缺憾的课堂,而且又是同学,瞎批评一通又能奈我何。

第二堂课,义水学校冯颖老师的课堂灵动,有风格。有以下几个优点:

1、将课题“陶罐和铁罐”依学生更改为“铁罐和陶罐”,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下,将错就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从而让学生敢于思考和表达。

2、将课文提炼成顺口溜,顺口、简洁、易懂。

3、教师示范朗读。三年级学生情感的表现没有问题,但是通过文本体会情感并用语气表达出来的能力还不够,老师进行范读之后,学生通过聆听感知,这样在分角色朗读时会更有感情。

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这个环节老师提供一些词语供学生选择填词,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目前词语积累不足的现状,可以启发学生思维,避免学生还是依然用书上的几个词来补充。

5、教学过程中以“读”为载体,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6、课堂教学上有个人的魅力和风格,这是冯老师直率个性和平时教学理念的体现,这种风格我很欣赏。

整堂课看得出来是简约课堂的框架,但有些地方学生跑偏了并且思维绕进去了,所以还不能算是简单的课堂。中间为什么会跑偏?我仔细想了想,还是冯老师课堂中问题提得不好,举例来说:

1、在教师扮演铁罐,学生扮演陶罐分角色对话时,问扮演陶罐的学生“你为什么不生我的气”,学生答道“因为我和你是兄弟”,学生并没有答错,但离更深层次的“谦虚”品质尚有差距。所以,问完陶罐的扮演者之后,应该更换提问的对象,问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同学才可能会根据课文中的旁白“陶罐谦虚地回答”将感情进行升华。问题一:提问对象没选好。

2、最后,铁罐消失不见了,冯老师问学生“铁罐为什么消失不见了”,这是科学常识,让学生了解没有错,但不问才能简约,学生自己没有提出来,可能是学生本身知道这个现象,也可能学生没有注意到,终归老师还是不问的好。而且我记得冯老师好象问了两遍,还解释过多,只需要说“铁会生锈,最后氧化消失不见了”一句话带过就行。问题二:提的问题没有精选。

3、在教案上看到的:“第三部分、新授——学习10至17自然段。

4、当初狂妄自大的铁罐想到过后来的下场吗?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为什么”太泛,本身不好答甚至根本就无法作答。你是问“为什么铁罐没有想到后来的下场”还是问“你怎么知道铁罐没有想到后来的下场”。我到底是答“因为铁罐目光短浅”、“因为不懂科学知识,不知道铁会生锈”还是“他要是想到过后来的下场,当初就不会奚落陶罐了”。恐怕连冯老师自己都迷糊了吧。问题三:提的问题目的性不强、针对性不强。关于课堂语言和提问这一点冯老师若是深入进来,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稍加注意,那你的课堂就真是“简约而不简单”了。

就这堂课而言,还是有几点小建议和看法:

1、整堂课偏重于情感的激发与表达,少了一些理性思维的火花。这也是三堂课共同的缺点。

2、“顺口溜”是亮点,但没有体现出来。可以这么设计:出示顺口溜,让学生读(不强调感情,就让学生随意的读)。衔接语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顺口溜所描述的故事”。我相信课文学完以后,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带着感情朗读顺口溜了。

3、冯老师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代入角色对话。优先考虑学生自己分角色对话,再考虑老师示范读,学生再对话,学生实在不能完成老师才能参与进来。而且这节课分角色对话恰恰需要学生略带夸张的语气和动作,这一点冯老师还没有学生做得好。

4、板书在教学设计上有,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没有(好像是没有按照这个较好的设计来板书,记得不太清楚),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PPT上呈现的内容一晃即过,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重点内容的板书还是必不可少。

第三堂课,三里畈小学雷蕾老师的课堂扎实,有效。有以下几个优点:

1、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学生自学环节,雷老师说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做记号、摘抄可以让学生积累词语,对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极有帮助,养成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长远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2、注重了学生阅读基本功的训练。课堂教学第二部分、质疑探究,深入了解。第一个环节是:概括内容。既是阅读基本功的训练,也是一种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

3、拓展延伸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仿写类似的故事。不至于一句空话:仿照课文,创编故事,让学生无从下手。

这堂课讲得很好,作为门外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说出具体好在哪里,也看不出来哪里有什么问题,只是在时间安排上有一个小建议,把多的10分钟安排给学生分角色对话,那么这堂课就很完美了。

听了三节课,个人也有些感悟。教学要紧扣文本材料,“奚落”,是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教学“奚落”一词,要联系下文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这样尖刻的话就是对陶罐的奚落。还有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陶罐和铁罐》文本赏析与教学设计”: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怎么叫奚落?奚落就是专门说人家的短处,取笑对方。“你敢吗?”不是铁罐不知道对方敢不敢,而是明知对方不敢而故意发问,其实是在揭短啊。这就是奚落。而且,铁罐将对方称之为“陶罐子”,加上一个“子”跟“陶罐”,有区别吗?在这里,这“子”在表达着对对方的极度瞧不起、不尊敬对方啊。这是对铁罐人格的入骨刻画。铁罐“更加轻蔑”,“我就知道”跟“我知道”,语气是不一样的。“就知道”,是原本的,而不是刚知道的,“就知道”将原本轻蔑的语气加重了。所以作者说“更加轻蔑”,在这里,作者用了“懦弱的东西!”这样的句子,表现铁罐的人格特点──不单单是瞧不起、揭短了,他开始羞辱对方。细微之处见真章,这上面就对文本的研读比较仔细。

送课下乡心得 篇4

金家九年制学校 郭成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送课下乡活动。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体育老师,首先我要感谢校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同时我还要感谢卢家小学的领导和孩子们。以下是我在卢家送课的几点心得:

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新体育课程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的完整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得到全面发展,其真正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运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评价,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甚至能使学生一生受益。

2、教案内容是否合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主要体现在喜欢体育与健康课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上。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能力是否得到充分表现,很少考虑应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可以这样认为,一切对学生健康有利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纳入选择范围,这样可使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那些学生一辈子不会使用,且对健康无多大益处,尽管已沿袭了几十年的活动内容,完全可以不被选择。

3、教学主体是否突出。传统上,对一堂体育课的评价首先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组织是否严密、声音是否洪亮有力、哨音是否富有节奏感、讲解是否清楚、动作示范是否准确……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做好这些方面似乎无可非议。然而,这样的体育课学生究竟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这样的体育中得以体现?新课程的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被动地应付体育与健康课,那么,只能将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作是失败的教学

4、运动参与是否突出。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即使体育教师在一堂课中表演得再充分、再出色,这样的体育与健康课也不能称之为好课。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我们的日常教学必须遵循这一要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活动,而且要把参与的触角审到教师对课的备课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目标的确立,信息渠道的拓展,以及教学方法、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拟定等,从而真正将参与的多样性与过程性转化为可信的现实行为。通过参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通过参与体验情感,磨练意志,丰富心理,体验合作;通过参与发现、形成、运用、验证、延伸某方面的体育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能;通过参与生成创造契机,激发创新灵感,提升教学境界等。

送课下乡心得体会 篇5

3月28日教育局组织开展了“送课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这一项活动,作为一名承担送课任务的老师,首先要感谢校领导对我的信任与支持,是他们给我们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同时感谢局领导是他们给我们展示的平台。

这次送课下乡,根据安排,我和送课学校的一名教师同课异构各准备一节,这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们如何用教学技能和机智去调动基础差而又陌生的学生。为此我在备课之前,不仅仅要备课,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熟悉学生,了解该校学生学习情况,然后再进行一些教学设计的修改,使其更贴切该乡镇的教学,从而达至送课的目的。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完成课的任务,将课一次次推向高潮,最让我感动的是整堂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孩子们的频频举手,获得知识的笑脸,促使我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之前没有预设到的情景,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一堂课,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老师。

更让我感动的是那评课的氛围,其实,送教下乡不仅仅是讲一堂课,听一节课,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在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好的地方他们加以高度肯定,这种细致入微的评课,给老师提出了更具体的做法,更高的要求。说是送课下乡,其实对于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获者。再如,在评课后的“聊课”,我们无所不谈,除就课论课之外,我们还做了一些课外教材的聊课,大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些都是汇集的教学方法、经验!评课就像照多面镜,让我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这为以后工作中得到及时改正。

总之,通过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从自身专业成长的角度,交给老师们开启教育成功的钥匙,在教学层面上又有了新的领悟与提高,还结识了优秀教师,同时在业务上能够得到教研员的指导和鼓励,这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件难得的财宝!

体育送课下乡研修心得 篇6

这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素不相识的我们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

送教下乡”是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输到乡镇农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过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送教教师精心准备,真诚服务,受到好评和欢迎。送教下乡活动发挥送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模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三、精心准备,实现双赢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以诊断示范”为主,我们认真听取了示范课,一是精心的备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内容的新颖,思路的清晰,二是注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变换思想观念成为我要学。

五、集中研讨,专家点评

送课下乡活动小结 篇7

送课下乡活动小结

根据“帮扶”学校提出他们艺术专业教师不足教学有一定的困难,我校于5月31日由万校长带领两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孙迪和邢耀通送课下乡,孙老师执教的《蝈蝈和蛐蛐》高超专业知识,标准的范唱,形象生动的表演,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让学生感受的音乐的魅力,感受艺术的感染力,完全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邢老师执教的《篮球 原地运球》,老师标准的示范动作,有效的指导,课堂开展各种竞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得紧张快乐,课堂效果特别好,两位老师的课受到了包尔海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就怎样上好艺术课进行了交流。各位授课教师浅谈了对课的设计理念,唐校长校长针对他们学校在艺术课教的开展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并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专业老师缺少,年轻教师还没有成长起来,希望我们以后加强在这些科目上的交流合作,帮助他们培养带动和年轻教师快速长,我校万校长表示,以后会加强各方面的合作,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受到“帮扶”学校的欢迎,从而达到了和“帮扶学校”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的效果。

教研处

送课下乡心得体会--李少楠 篇8

农安三中 李少楠

对于我来说,这是第二次参加“送教下乡”活动。第一次是信息技术国培班的“送教下乡”活动,第二次也就是这次,是回归组织,参加咱们地理学科的“送教下乡”活动,并且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这让我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前后跨越的时间很长,安排的活动次数也比较频繁,但我们大家真能相聚在一起的却是短短的几天,就这短短的几天,带给我的感受却是很多很多。

第一个感受是感谢

感谢杨老师的信任,感谢我先后到过的学校:前岗、高家店、黄鱼圈、三岗、柴岗、四中,这些兄弟学校的热情款待,以及老师们的大力支持,还有孩子们的默契配合。让我们的活动按部就班,让我的工作扎实有效。

第二个感受是感动

每到一处,总有一辆轿车在接送;每进一处,总有一份热情在等待。

那整洁的校园,那设计巧妙的走廊文化,总会吸引我的目光;老师们听课时那专注的眼神,也总会牵扯我的注意;特别是在进入课堂的一刹那,孩子们那淳朴、热情、可爱的笑脸,还有那一双双求知欲望强烈的眼神,所有的这一切都凝结成一种心灵的震撼叫感动。

在相互交流中,我听取了十二位老师的十二节地理课,我发现:在新授课中,老师们巧妙设计情境,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四中王立芳老师的这节《语言和宗教》课,她先使用《圣诞快乐》英文歌曲导入新课,在讲授中插播《三大宗教》、《麦加朝觐》等视频,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完美的融合,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三个感受是收获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行程安排得非常较紧凑,与其说辛苦,倒不如说是一种锻炼更恰当。因为这次活动,让我有了一份不小的收获:收获到的是乡镇老师那种不断进取、求学上进的精神;收获到的是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应变能力的提高。

名师下乡送课心得体会 篇9

听完两位老师的课之后,看到李慎主任推荐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的《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这篇文章,我认真读完,感觉真的是说到了心坎里。结合这次听课,结合课后李慎主任的总结发言,我来观照反思两位老师的课堂以及我们自己的课堂。

一、有意义,即扎实。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李贺的这首诗《李凭箜篌引》,可以说,可以挖掘的东西非常多,无论是李贺的传记、李贺的诗歌风格还是这首写音乐的诗歌本身,都有好多的东西需要老师的引领,也就是外延足够大,这也是我们选这首诗歌的初衷之一。我听过著名的自媒体人罗振宇在得到APP上讲过这首诗,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专门讲语言的张力。

两位老师的课都很出色,各有千秋。李霞老师的是第二课时,是赏析课,有趣。孙老师的课朴素,立足文本,深入开掘,体现了对文本的回归,很本色,是很松弛的一节常态课,立足于语言的架构与运用。这是我第三次听孙老师的课,孙老师作为一中名师,他扎实的教学功底很令我折服。孙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学什么?”“你们还想学什么?”循循善诱,教态亲切,如沐春风。李霞老师为了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也是“蛮拼的”——利用学校资源,让本校老师亲自展示横笛独奏,打造现场感,利用学生对音乐老师左彦坤的崇拜,调动音乐老师“驾临”课堂,布置的作业也很及时必要,明确提出让学生利用侧面描写、两种以上修辞写一段摹写音乐的短文,这种落实比单纯指认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更能落到实处。孙老师透彻讲解文本,对李贺写音乐的瑰奇风格点拨水到渠成,用陌生比喻抽象,用陌生来传达高妙,相信学生听到最后会会心一笑。此之谓有意义,更可以说扎实。

二、有效率,即充实

课堂上的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理解字句、诗句,学生思考发言活动、背诵,在老师的引领下,大部分学生都能行动起来。但不可否认,正如李慎老师所说,集体哄答的问答现象,假热闹的情况滥竽充数的背诵等情况还是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盲目接话的现象也是有的。老师没有处理没有对这种现象说不,也许是不愿意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许是有不忍之心。对于有效,李慎老师的一个问题很发人深思:这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我作为老师的收获是什么?如果师生互有收获,自然就是有效率、充实的课堂。

三、有生成,即丰实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老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活跃。叶教授的话可以拷问好多经过预演的“做课”,有过彩排的、虚假重复的课。当然,这节课孙老师不可能做到,李霞老师有条件做到,但她没必要去预演,去彩排,她也没有这样做,用她的话说,那样没意思。不可否认,我们老师们有的时候太胆小了,怕课堂环节不完整,怕有老师听课,自己的学生启而不发的尴尬,或者是启发的问题不够有效,因而“导”不出来,所以出现“引诱”学生朝着自己的方向走的状态;有时不能做到关注到群体,只与个别学生纠缠,“缠斗”不休,以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李慎主任的课堂四问,问出了我们大家一身的冷汗:

1.我要带学生去哪?

2.我为什么要带学生去那儿?

3.我怎么带他们去?

4.我怎么随时知道我的学生去哪了?

一般我们只关注前三个问题,尤其让我们出一身冷汗的是李慎老师说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的速度有的是2G,有的4G,有的5G,有的已经掉线,有的根本就没有开机。当我们陶醉于自己的上课时,或者为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志得意满时,那个“没有开机”的学生,是不是让我们的小得意轰然坍塌。想到这里,我简直是“汗涔涔”了,掉线的,没开机的学生丢了!!!即便是个老母鸡都不可能丢自己的小鸡仔。

四、有常态,即平实。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对于这一点,李慎主任也中肯的给李霞老师提出了建议,不必在意学生之外的听课者。

我们的课堂是鲜活的课堂,是思维与思维相互碰撞产生好多不可能的思维火花的课堂,这才是它的价值与魅力,它是公共的空间,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李慎老师还提出,我们不要做课件的奴隶。那些随便在网上down一个课件就拿来用的老师更应该自我反省,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反省自己。如此“常态”要不得。

五、有缺憾,即真实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叶澜教授说,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我们看到,孙老师的上课前十五分钟过门未免太慢,十五分钟过去了,文本解读还没有开始;李霞老师的两个作业,其中至少一个恐怕无法落实,关于海报的设计稍显仓促。缺憾是有的,也是难免的。因为缺憾所以真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40分钟我们可以完成几个目标?李慎老师这样问。课堂上,哪一种思维是你要训练的?课堂上的沟通是不是做到了多元化?对于随意发言的学生怎样阻止?教与学是不是匹配?一个学生积极而不激动的课算不算好课?李慎老师一连串的问题牵动着大家的思考。

李慎老师还说到了课堂知识的落实问题,她形象地说,学生备了个“鼠”,老师考了个“猫”。李慎老师说的是老师和学生玩藏猫猫的游戏,这一点我们的感触良多,我们的考试和教学不匹配,因为我们的考题不是我们自己出的,是学校出于对老师的考核买来的成题,虽然给定了考试范围,但往往出乎意料,跟进度、跟当前讲的主要内容不吻合,往往是高一阶段就直奔高考的题,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老师教教材缺乏底气。

此次听课,课后听李慎老师评课,受益良多,感触颇深。李慎老师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的理念要跟上。我们还在路上。我们的教学必须服务于国家选拔人才的需求,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是我们的教学指针,我们必须熟知“为什么考”和“考什么”的问题。

送课下乡活动方案(范文模版) 篇10

恩阳区第二初级中学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开展“转作风、惠民生”活动,并强力推行“十大为民行动”、“十大惠民工程”。名师送教行动是“十大为民行动”之一。恩阳教育人必将以坚定的政治原则,深切的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做好送教行动。为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建立实力恩阳、活力恩阳、魅力恩阳而集聚民智,汇集民力,凝聚民心,让恩阳教育灵动的音符得到更加有力的张扬,让恩阳教育的正能量更加铿锵有力,让恩阳教育的的优质资源能得到更加有力的整合,让“学在恩阳,以文化人,生态教育”的愿景更将阳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总揽,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送课下乡活动为载体,发挥优质学校、优质师资的辐射带动作用,适时开展学科间、校际间、区域间的联动,扩大交流,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搭建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的和意义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送课、课后研讨交流、专家点评,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备课教研、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专业水平,把教育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进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三、主题

城乡互动,交流、交融、互助,共同发展。

四、活动内容:

送教育理念。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送教学经验。传授先进的教学经验,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送教学方法。让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处理教材、备课、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处理突发事件等职业能力,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作课,自评,互评,现场互动研讨,结合讲课及研讨情况进行点评。对学校教研进行指导和交流,并介绍具体做法和经验。

五、活动形式:

(一)送教到农村偏远乡村学校。

(二)每两月开展一次结对帮扶送教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3课时。

(三)送教活动方式:优质课、说课、评课;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学反思;微型讲座、专题报告;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经验介绍;教师、学生和教学评价。

六、活动协调机构

为使送教下乡活动高效,特设活动协调小组: 组长: 董泽民(校长)副组长:张纯连(副校长)成员:黎苾(教导主任)、刘懿(教科室主任)、各教研组长

七、活动设想:

1、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确保认识明确、思想到位、行动落实、收到实效。

2、送教的形式主要上课、听课、评课,每所学校各上三节课。

3、建立信息反馈报送制度,加强情况综合分析,及时反映工作动态、意见建议、经验做法等相关信息

八、具体安排:

1、送教时间:2013年11月—2014年6月。

2、送教人员安排表

九、组织安排

送课下乡活动由学校主管教学人员部署安排,教导处、教科室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工作,活动的实施由学校负责教师的接送,安排讲课、评课、教研的地点及所需设备,包括桌椅摆放、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并组织学生和听课教师。

每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动员准备阶段:确定送课教师、学校、送课题目、送课要求、培训内容。活动实施阶段:学校与区教师进修学校、被送课的中学组织、实施,进行课堂教学和研讨培训。活动程序:①上课。②评课。③教研总结。

总结表彰阶段:颁发证书,收集送课教师的双案,PPT或文稿,教学设计与反思,做好送课下乡总结工作。

十、相关要求

(一)名师送课下乡活动是教育科技体育局安排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位成员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要和学校、教研室及时沟通,协调好名师送课下乡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尽可能为名师送课下乡提供帮助和方便。

(二)各位名师送课教师应提前,把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承担的任务(讲课、评课、教研)准备情况上报,请教科室要做出细致指导。

(三)活动承办校要搞好组织协调,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布置、教具、借用的班级、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调试、摄录器材、胸麦、无线话筒等,同时安排好活动服务人员,做好相关的组织、服务工作。在活动过程中,如有好的建议和意见,请及时反馈。

(四)送课教师要备好课、上好课,确保出精品,向乡镇学校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名师要通过送课下乡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教科室要对每次活动精心准备,周密安排,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活动结束后,教科室要对作课教师写出书面评价意见,并存入档案,对本次活动的优秀学案进行展示交流对本次活动进行认真总结。

“送课下乡”教研活动主持稿 篇1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活动。下面请允许我先简单介绍一下xx市黎xx教师工作室概况,“黎xx教师工作室”是XX年春季学期成立的教师工作室,由黎xx老师主持,工作室人员共16人。今天,我们工作室的全体人员非常荣幸来到xx中心学校与大家一起研讨交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充分利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的机会,互相学习、交流,力争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在此,我希望各位老师能借此机会,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看法、见解等开诚布公的说出来,交流课堂中的真知灼见。今天会议主要议程有六项:

下面我们进行教研活动的第一项:请李xx、何xx两位授课教师从自己课前预设、课上生成和课后效果,重难点的把握及其突破等方面,谈一下自己见解。

首先请李xx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说课。。。

……

接着请何xx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说课。。。

……

好的,两位老师谈了自己的构想和实践,并做了自评,相信大家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我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

下面我们进行教研活动的第二项:听课教师评课。

.......下面我们进行教研活动的第三项:

由工作室成员唐xx老师进行专题讲座《5p模式下的英语语音教学》,有请唐老师给我们分享,谢谢!

下面我们进行教研活动的第四项:

今天我们还有幸请到经验丰富的孔xx教师分享她的经验之谈《小学六年级英语有效的复习方法》,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她,谢谢。

下面我们进行教研活动的第五项:

由我们局教研室的胡老师和我们一起共同研讨交流小学英语教学中,关于学生评价、教材分析与课程整合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互动,请大家献言献策!

下面我们进行教研活动的第六项: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xx中心学校领导及工作室主持人总结发言,谢谢!

感谢大家的畅所欲言,让我们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感谢加田中心学校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这次“送课下乡”活动,我们既分享了课改中取得的硕果,也发现和解决了课改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我相信:随着课改的发展,我们的英语教学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各位同仁,谢谢大家!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

上一篇:【GMAT备考】:GMAT一战750备考经验感想-现在的你决定未来的你下一篇:学生会生活部部长的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