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精选8篇)
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1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
2、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桥是艺术,《赵州桥》的雄伟让我们惊叹不已。桥是跨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懂得人间自有真情在。桥,还是什么?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了解又一个关于桥的故事。
出示课题──《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3、自学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学生自由识记字形,并说说有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老师指导“肆、祭、奠”字的书写。
⑶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扣准题眼,埋下情感伏笔。
1、文章的题目叫做《桥》,可老师发现课文里真正写桥的句子却很少,请看这一句(课件出示):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问: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很窄)
问:想象一下,窄到怎样的程度呢?(窄到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师追问:假如一百个人要过桥该怎么走?(排成一队,一个一个走)是啊,只能这样,因为桥太窄了。这座窄窄的木桥年岁已高,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他,可是就在这一天黎明,人们不得不关注这座木桥了,你从这句话的哪个词感觉到了?(只有)是的,洪水把人们逼得无路可走了,只有这座木桥了,让我们有读来强调它的重要性。(齐读)
关键时刻,这座窄窄的木桥承载着不仅仅是全村人的生命,还有狂奔而来的——洪水(生接)
[设计意图:桥是文章的题眼,是串穿全文的一条暗线,因为桥窄,因为情况危急,因为逃生之路的唯一,所以老汉的沉着、冷静、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等品质才得以彰显。文章直击桥的文字甚少,所以在课伊始就要点击情感的薄发点,想象品悟桥的重要性,为品味老汉的品质奠下情感基调。]
二、品读想象,感受洪水肆虐。
是的,这是怎样的洪水呢?请同学们用“
”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并大声地读出来。
A、交流、汇总(学生说,老师汇总)如下: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追问:让我们来看第一句:这样的雨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滂沱大雨等)
在这里如果换上这些词,好吗?(生畅言或不言)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共有591个字,却有27个自然段,字字铿锵,句句有力)
预设:不好,第一因为这些词不能独立成句。第二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就是大量使用“短句、短段描写”运用短句短段描写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渲染情境。而这句要渲染的是什么情境呢?(雨下得很大)仿写句子: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二胡拉的这首曲子太忧伤了。如
,如
。他们俩真亲,如
,如
。你写得真美,如
,如
。花开的真艳,像
,像
。车跑处真快,像
,像
。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要求:
第一组读:黎明的时候 第一、二组读:雨突然大了
第一、二、三组齐读:像像泼。全班齐读:像倒。再来一遍:
过渡:这样的雨下久了就成了山洪爆发。学习第二句:(读)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师:同学们,从修辞手法来讲,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这没有缰绳的野马给大家的感觉是什么?(狂野、牵不住)那受惊的野马呢?(更可怕)那一群受惊的野马呢?(势不可当了)用你们的读来告诉老师。
师引读:
山洪咆哮着,像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像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师接着说:“这猛兽般的洪水越来越狂野了,请大家再读3-6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拟人词用红色表示)(同桌可以讨论)都是拟人句。(因为都带有人的动作)
可老师怎么觉得这何止像人的动作或神情,更象是
。(野兽、魔鬼、死神等)
请你挑选一句来有感情地读读(1、2、3、4、5、6轮读)读第3句:师接:这是魔鬼在跳舞
读第4句:师接:这是魔鬼凶恶的笑声。
读第5句:师接:这是野兽肆无忌惮地伸长舌头。】 读第6句:师接:这是野兽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观看洪水录像,配乐齐读
(带上你新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设计意图:洪水是文本的一个主要背景,是彰显老汉品质的重要依托。我将通过多种渠道以情激情,叩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感受洪水的肆虐狂野、势不可当,为领悟老汉的品质积蓄能量,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品悟作者写法之精妙。]
5、小结:一场可怕的灾难即将来临,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在危急关头,是谁出来力挽狂澜?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更多的精彩和感动下节课再来感受。
板书设计:
16、桥
老汉
洪水
人们 ?
大、猛
?
《桥》教学反思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
一、巧妙呈现,让词语教学“有味”。
好的词语教学在考虑音形义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词的意象、意味、意韵,考虑到词语拓展、运用,考虑到词语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词语教学才不会单一单调,才更有“语文味”。所以,我们在词语教学中要有机整合,多形式呈现,以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出示三组词语:咆哮、狂奔而来、狞笑、放肆、势不可挡;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清瘦、像座山、像豹子。在指导学生掌握音形基础上,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语分成三组。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透过词语想象当时洪水的凶险画面和人物的形象。最后要求学生把这三个场景连起来,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运用想象把词语转化成画面,让学生想象词语蕴涵的意象,有了质感的画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把词语教学和概括课文内容整合起来,为品读课文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让词语教学更有语文味。
二、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我以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之后,我播放了洪灾视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用视频播放洪灾正好与文本内容更为接近,再来读,紧张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老汉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这一课的教学也就为下一个课时埋下了伏笔。
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2
课题引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平面内的每一个点都可以怎样表示?作图提示 (用横、纵坐标x, y来表示) , 有了坐标就建立了几何与代数的联系.
1.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问题1前面讲了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它们都属于几何运算, 那么能否类比点的坐标也用实数来表示向量呢? (复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问题2能否将起点在原点的向量e1, e2换成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类比点的坐标, 用x, y分别代换λ1, λ2得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x i+y j, 我们把 (x, y) 叫做向量的 (直角) 坐标, 简记作a= (x, y) , 称为向量的坐标表示.
问题3 (1) i, j, 0的坐标是什么?
(2) 下列各图中a, b, c, d的坐标分别为多少?
问题4起点不在原点的向量的坐标是什么?
注 (1) :作, 点A的坐标 (x, y) 就是向量的坐标;
注 (2) :不是每个向量的坐标都可以用它的终点坐标表示由于平移不改变向量, 所以相等的两个向量坐标相同, 故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每个平面向量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 (x, y) 唯一表示, 称为的坐标表示.
例1 (教材例题略)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问题5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怎样用a= (x1, x2) , b= (x2, y2) 表示?
已知a= (x, x) 和实数λ, 那么λa=λ (x·i+y·j) =λx i+λy·j, 即λa= (λx, λy) , 即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相应坐标.
例2 (教材例题略)
问题6有了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式以后, 对于起点不在原点的向量, 有没有更为直接的方法呢?
即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例3已知荀ABCD的三个顶点A, B, C的坐标分别为 (-2, 1) , (-1, 3) , (3, 4) , 求顶点D的坐标.
问题7例3有别的解法吗?
二、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1) 关于教学设计
本课之前的内容主要研究向量的几何特性, 5.4节是用代数方法, 特别是用坐标法研究向量的起始课, 教学设计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及课件引导, 为学生理解概念进行了较细的铺垫, 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 不断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分析, 期望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体会类比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学生情绪饱满, 回答问题积极.向量的坐标运算从结构和形式上比较自然、美观, 学生尽管不一定能准确理解, 但比较容易接受, 例习题难度不大, 主要是能应用概念, 熟悉运算法则, 故例题采用师生共做, 学生口答, 练习采用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进行.
(2) 关注学生
笔者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常见想法和做法有一定的预见性, 今天课堂上不仅有齐答, 个别的提问也有十余次, 笔者在巡视学生练习时, 既有在下面的个别点拨, 也有课上的当众批改.
(3)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课件显得朴实、实用.
(4) 分层教学的意识
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水平、思考问题的速度及学习习惯的差异, 教学时既考虑多数同学的接受方式, 也兼顾优秀生和学困生.分层教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置、教具演示、教学语言等方面均有体现.
2. 关于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的设想
(1)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体现不足
本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概念的分析和讲解上, 学生独立活动的时间相对不足, 知识的建构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自主的元素少了一些.
(2) 教学节奏略显缓慢
(1) 例3讲解有些急促, 未提及拓展性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三个顶点的坐标, 求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2) 未将学生的课堂练习中的错误“已知A (x1, y1) , B (x2, y2) , 则”向全班说明并改正, 以满足学困生或粗心的学生的需要.
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3
1.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懂得时间的宝贵。
2.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一分钟调查表、口算纸、一分钟体验的资料等。
2.学生准备:调查一分钟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准备毽子,收集惜时格言或谚语并制作成书签。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我们来猜个谜语: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生:是时间。
师:对,是时间。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时间这个话题。时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处处陪伴着我们。有了时间,我们就可以做许多事情。下面老师请大家一起来做口算题,请小朋友拿出口算纸。
(学生做口算题,时间一分钟)
师采访:你做了几道题?
生1:30道题全部完成了。
师:你真棒!你呢?
生2:我做了25道题。
师:也不错。
生3:我完成了28道题。
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还剩下几道题,如果再多些时间也能完成了,是吗?可是,时间可不等我们,它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不留神就会悄悄地溜走。所以,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又是公正的,更是宝贵的。
二、体验交流,感悟时间的宝贵与价值
师:课前小朋友都做了关于一分钟的调查(出示:一分钟能做什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自己和父母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一分钟在各行各业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邮递员叔叔一分钟可以送出一封信。
生2:铅笔厂一分钟可生产1600枝铅笔。
师:工人叔叔的工作效率真高啊!
生3:播音员一分钟能播180个字。
生4:一名普通的电信局工人一分钟能背432个电话号码,还可以接通十几个长途。
……
师:老师课前也作了调查,想和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课件出示)
专业打字员,一分钟可打220字以上。
司机叔叔,一分钟能开汽车2000米。
银行阿姨,一分钟能数300张人民币。
网络公司,一分钟能做成37791笔生意。
(学生表情很惊讶)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呢?
生:别小看这小小的一分钟,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是啊,一分钟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一分钟,只要我们利用好它,就能做好多事呢。不信,咱们来试一试!
(出示一分钟活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分工并担任裁判。其他同学从练字、背古诗、踢毽子三个项目中选择一项参加。小组长记录成绩,准备汇报。)
师:在短短的一分钟里,你们取得了哪些成绩?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1:我们小组一分钟踢毽子75个、背古诗12首、练字17个。
师:你们小组呢?
生2:我们小组成员一分钟踢毽子62个、背古诗13首、练字19个。
师:有没有小组超过他们的成绩?
生3:我们小组一分钟踢毽子80个、背古诗14首、练字22个。
师:你们小组的队员个个超过了其他小组,真棒!今天的冠军属于你们,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仅仅一分钟时间,同学们就能做这么多的事,如果我们把10个一分钟,100个一分钟,甚至更多的一分钟都好好利用起来的话,那又会怎样?
生1:我们能做更多的事情。
生2:我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
师(出事汶川地震图片):小朋友,看到这几张图片时,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想起了汶川发生的地震灾害。
师:是的,这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的画面。今天让我们再去看看当时的救援场面吧。
(学生观看视频:《生死大营救》)
师:小朋友,你们在这段视频中看到什么?
生1:我看到了解放军叔叔加快脚步去抢救埋在废墟下的人。
生2:我看见解放军叔叔已经很累了,但是他们没有休息,继续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师:是的,解放军叔叔已经十分疲倦,但是他们没有休息一分钟,为的是尽量多挽救一些幸存者。
生3:我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百倍努力,绝不放弃。
……
师:此时此刻,对解放军叔叔来说,时间意味着什么?
生1:对解放军来说,时间就是胜利。
生2:时间就是奇迹。
师:说得真好!
生3:时间就是希望。
师:此时,对参与救援的医生来说,时间又意味着什么?
生4:对医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生5:时间就是安全。
……
师:是的,在此时此刻的汶川,时间就是希望、奇迹、安全、生命、财富、胜利……(出示农民伯伯收割粮食的图片)我们再来看看,现在正是金秋时节,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粮食,那么对农民伯伯来说,时间就是——
生1:对于农民伯伯来说,时间就是丰收。
生2:时间就是收获。
生3:时间就是财富!
师(出示运动员图片):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对于赛场上的运动员来说,时间又是什么?
生1:时间就是胜利。
生2:时间就是荣誉。
师:说得太好了!那么时间对我们小朋友来说,又是什么呢?(出示学生学习的图片)
生1: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时间就是知识。
生2:时间就是效率。
生3:时间就是财富。
师:小朋友,你还知道,时间对于其他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吗?
生1:时间对邮递员来说,就是送出更多快乐。
生2:时间对做生意的人来说就是金钱。
生3:时间对祖国来说就意味着发展。
……
师小结:由此可见,时间是多么的重要,多么宝贵。它的价值将是无法计算的。
三、实话实说,懂得珍惜时间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想一想,小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课件演示故事:《快!快!不能快点吗?》)
生1:小宝原来是个做事拖拉的孩子。
生2:后来小宝变了,有了小闹钟的提醒,小宝再也不睡懒觉了。
师:小朋友,东西丢了,我们可以找回来或者再买。但是时间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在老师心里就有一件事情非常后悔。(讲述自己因拖拉而失去比赛机会的事)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把当天该做的事拖到第二天去做的经历?是什么原因?结果怎么样?
生1:双休日的作业我总是拖到星期天晚上再做。
生2:我有时也会这样。
生3:我有一次作业只做了一半,就去玩了,后来就忘了,到了第二天,被老师批评了,我很后悔。
师:哎呀,真不应该啊!要是时间能倒流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生3:我一定会在星期六就把作业都做好,那样星期天就可以玩了。
师:是啊,这样多好啊!可惜“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我们来看看:现在是什么时间?
生(齐):现在是2008年10月22日9:45。
师:那么“2008年10月22日9:45”这个时刻还会出现吗?
生(齐):永远不会。
师:有一首诗歌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出示《明日歌》,学生齐读)
四、格言激励,延伸行为
师: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名人都发出了时间宝贵的感叹!你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学生交流书签上的惜时名言)
生1: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生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生3: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
……
师:时间确实很宝贵,一旦失去了时间,用金钱也买不回来。所以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随即出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一首歌也唱得很好,时间像小马车。请小朋友随着歌声把惜时书签送给你的好伙伴吧。
(课件播放视频《时间像小马车》,学生相互赠送惜时书签)
师总结:不经意间,我们这堂课又快结束了,时间真的就像小马车一样飞速地奔跑着。小朋友,就让这张小小的惜时书签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抓住一分一秒,当好时间的小主人!
反思
1.以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次活动以“凸现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去感悟时间的珍贵。如在上课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调查活动,精心制作惜时书签,通过采访周围的人,通过自己的一分钟实践活动,体验时间的重要性,感悟时间的价值。课前调查活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生活”,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建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始终和学生在平等的状态下进行对话,氛围轻松、愉悦。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就与学生一起参与调查。在课堂中,教师更是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交流,一起发现,一起感悟。比如,教师示范讲述自己曾因拖拉失去比赛机会的事,通过实话实说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共鸣。在学生谈话期间,教师又不时插入一些精辟的时间格言,如“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合理安排时间就是珍惜时间”等,不断引导学生互相学习、提问,提建议、想办法。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把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一一呈现出来。通过讨论和思辨,学生意识到浪费时间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从而认识到自己也是时间的小主人,也应该做好时间的小主人。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小学)
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感应全曲A段,听辨强弱。
2、在音乐情境体验中,初步感应曲式ABACADABACA。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P4、(草帽7大1中2小、2张小鸟、2张小鱼、1张闪电)图卡、背景图、木鱼槌、水袖、纱巾、手套、软垫,结合语言课本《勤劳的人们》认识春天田野的景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1、介绍图片名称
2、(出示挂图P4)师:春天到了,宝宝带着他的玩具熊到花园里去玩,春天的花园可真美,宝宝好开心。那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样的呢?(请幼儿依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二、主题赏析
1、师:春天会有哪些好听的声音呢?(幼儿依生活经验讲述,教师可结合挂图P4引导幼儿观察春天小鸟在唱歌、流水的声音等)
2、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描写春天田野景色的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春》,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维瓦尔第写的。你们注意听听看,音乐里都有哪些声音?
3、提问:
听出来了吗?音乐里都有哪些声音?(幼儿讲)
三、感应全曲A段,听辨强弱
师:春天是个耕地播种的季节,大农夫在地里忙着锄地,小农夫在忙着播种,音乐里他们是怎样锄地和播种的,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完整地欣赏全曲,教师作律动)
A段:音量强——大农夫锄地
音量弱——小农夫播种
其他段落:聆听状
1、提问:
(1)刚才听着音乐王老师在做什么?(学大农夫锄地、学学小农夫播种)
2、感应A段,听辨强弱。
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学大农夫锄地和小农夫播种的样子?注意听听看,大农夫出来锄地的音乐是怎样的?小农夫出来播种的音乐又是怎样的?(请幼儿围圈站好)
(1)听A段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大农夫锄地,小农夫播种的动作。(锄地时动作幅度要大,播种时动作要轻)
(2)提问:
大农夫出来锄地的音乐是怎样的?(大声,音乐很强)
小农夫出来的音乐是怎样的?(轻、小声,音乐很弱)
(3)师:这回你们来自己听音乐,音乐里什么时候大农夫出来锄地,什么时候小农夫出来播种,听到了就请你用动作做出来,好吗?(播放全曲,在幼儿表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提示。)
A段:音量强——大农夫锄地
音量弱——小农夫播种
其他段落:聆听状
四、律动感应曲式:ABACADABACA
师: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好听的音乐里有谁和谁?(幼儿说,老师出示角色图卡,并向幼儿介绍大草帽代表大农夫,小草帽代表小农夫)
1、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看,音乐里大农夫、小农夫、小鸟、小鱼、雷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播放全曲)老师边听音乐边出示各种角色图卡。
大小大小——小鸟——大——小鱼——大——雷声_——中大——小鸟——大——小鱼——大小
2、依次提问,引导幼儿练习音乐里各种角色的动作。(大农夫、小农夫、小鸟飞、觅虫、梳洗羽毛、小鱼游、雷声等)
3、律动扮演
师:这么好听的音乐,我都想跟着音乐跳舞了。(听音乐带领幼儿做律动)
A段:农夫/锄地、播种
B段:小鸟/学小鸟觅虫、飞翔、梳洗羽毛
C段:流水和微风/学流水中的小鱼戏水,双手如微风吹拂温柔地挥动。
D段:打雷与闪电/用手抱头或两人相拥。
4、道具扮演
师:你们跳得可真美,如果再用上道具来跳就会更美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1)逐一介绍各种道具名称。
(2)将全班幼儿分成五组,大农夫::木鱼锤小农夫:铃鼓小鸟:水袖小鱼:手套雷电:两个软垫互拍
(3)幼儿听音乐在原地进行角色表演。
(4)如幼儿掌握得较好,可再让幼儿走动起来表演一次。
结束:
师:你们表演得真棒,回家以后也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看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对音乐课的教授又有了新的想法,要想让宝宝学会歌曲首先要帮助幼儿很好的记忆歌词。我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会继续努力,去探索发现更好的记忆歌词的方法。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5
说课内容: 桥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
二、说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像老汉这样具有舍己为人精神的人层出不穷,有些学生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和事,通过其他渠道也能了解了很多类似的感人事迹,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学生理解恐怕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课题桥的深刻含义也许更不容易理解,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另外,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三、说教学目标
我所上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3、朗读感悟,课文题目“桥”的含义是什么。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教学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突破这重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引导点拨法
学生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的是勾画做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这三种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用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感悟老汉是怎样的人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7—23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用心体会,在旁边写写感受。
2、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感悟老汉形象。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抓住课文中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老汉临危不惧、热爱群众、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解决教学难点。并在这一过程之中提炼出阅读方法:抓关键词阅读、走进人物内心阅读法、图文结合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升华,体会“桥”的深意。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觉得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那座窄窄的木桥吗?那么是在写谁?(老汉)就只是写老汉一个人吗?(不,是把所有像老汉这样舍己为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化身成了一座不朽的,一座使人民群众获得生存的希望之桥。是他们让人民群众相信:只要有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就一定会得到保障,他们就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心连心的桥。
四、拓展练习(选作一题)
1、想想老汉未喊出的话是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硫酸》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篇6
1. 知识背景:
硫酸作为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之一“化学工业之母”和典型的含氧强酸, 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硫酸知识已有初步了解。如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吸水性、脱水性。但浓流酸的强氧化性学生尚未接触, 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认识还不够完全, 缺乏系统性。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不仅使学生全面、深入掌握硫酸的性质, 而且为今后学习硝酸等其他氧化性酸的性质打好基础。通过前段的高中化学学习, 学生又初步掌握了氧化还原、物质结构等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 从而为本节课奠定了重要的知识技能基础。
2. 设计背景:
传统模式:教师引导—演示—讨论—扩展—总结—巩固整个过程有分析、实验和观察, 对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硫酸知识十分有效。但此教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相对较弱, 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老师牵引学生的思路, 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得到完全开放。遵循课改教育理念, 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 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以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探究过程, 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等基本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和思维辨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 使学生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解量变到质变, 现象与本质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严谨求是的态度和善于合作的品质,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四) 教法分析
注意抓好初、高中知识衔接, 应用化学理论、借助实验手段, 引导回顾知识和对比实验中发现新现象, 探索新问题 (以旧带新) 。通过实验探究和思维辨析, 拓展深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 以实验为基础, 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
(五) 教学准备
根据实验任务, 分别提供必要的药品与仪器。
药品:稀硫酸、浓硫酸、蓝色石蕊试纸、硫酸铜晶体、铝片、铜丝、氢氧化钠溶液、品红试纸、硫酸铜溶液、蔗糖、钟罩、蒸馏水等。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火柴等。
(六)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学习了本课, 你觉得有哪些方法可鉴别稀H2SO4与浓H2SO4?
(七) 自我评价
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7
苏教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Story time,包括学习a nurse,a policeman,a teacher,a worker,a cook,a doctor,a driver,a farmer等8个职业类单词和What does he/she do?He’s/She’s a…He/She…等句型。
选择这些职业类单词、对话作为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这些职业类单词进行听、说、读、写,并且能听、说、读本单元的重点句型。
达成目标发掘
达成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转化形式,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在翻转课堂中起着目标管理的灵魂功能。
根据课标,我将这一课时的达成目标设定为:①通过观看微视频,读准a nurse,a policeman,a teacher,a worker,a cook,a doctor,a driver,a farmer等8个职业类单词;能用He’s/She’s a…He/She…来讨论上述职业类单词。②通过搜索网络、查电子词典等拓展职业类单词量。
在这两个达成目标中,第一个是所有学生都要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拓展的职业类单词难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自我,也让潜能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设定的原因是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差异较大:优等生学习能力强,上课举手发言积极,接受新知非常快;潜能生基础较差,需要反复学习才能掌握学习内容。
洛克定律表明,这样的目标最有吸引力。学生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从而避免因为难度较大而半途而废,甚至放弃这个目标的消极情况出现。
课前准备
1.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用。“任务单”的任务设计要求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引导学生达成目标。能否设计出既具有可操作性,又支持学生达成目标的学习任务直接与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相关。
我设计学习任务时,遵循从易到难呈现出阶梯性,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学好英语。考虑到学习英语最基本的内容是掌握词汇,所以我先制定读单词的任务;然后在熟读单词的基础上,将单词放进短语中练习;接着慢慢过渡到读句子的任务;最后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拓展学习其他职业类的单词。
首先,在设计可操作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用技术作支撑,保证课前自主学习质量。在Vhomework英语学习平台上,教师让学生朗读8个职业类单词,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朗读的质量。
其次,设计童谣诵读,让任务富有趣味性。传统的英语课堂为了解决知识重难点,极少通过做游戏、唱儿歌等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开展教学,这样往往导致很多学生觉得英语课枯燥、无趣。为了让学生重拾小学英语的趣味性,又能深化所学知识,顺利达成目标,我设计了“童谣趣读法”,利用该方法能有节奏地、甚至变化速度地朗读童谣。
再次,借用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难度增大,学生知识面变广,光靠书本并不能使学生满足。因此,我设计了“网络跟读法”来完成“通过搜索网络、查电子词典等拓展职业类单词”的任务,培养学生善于借助各种资源充实自己的学习能力。
2.录制微视频
在微课程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差异问题是通过观看微型教学视频的时间调节来解决的。由于微视频能方便学生根据需要暂停、倒退、重播,有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好“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因此,微视频成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支架。
但是,为了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反复观看微视频完成任务,我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注意了两个问题。
(1)声音清晰,语言亲切,语速适中
在录制微视频时,教师想象与一位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情境,声音要清晰,不使用“boys and girls”之类的课堂用语。此时,教师的语音、语调、语速都会发生变化。录制时,语速要适中,并且加以停顿。如果教师的语速过快,经由耳朵传至大脑的信息间隔时间过短,会使学生不自觉地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语速适中,在适当地方加以停顿,提醒学生在需要的地方按下暂停键,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自学。
(2)素材多样,让微视频更显趣味性
本节微视频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熟读8个职业类单词以及句型What does he/she do? He’s/She’s a…He/She…;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并完成“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
在第一遍录制微视频时,我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是让学生能熟读8个职业类单词。但当学习了一些优秀微视频后,我再对比自己所录制的微视频,发现它着实缺少变化与优美。随后我开始寻求改变,从加入一首歌曲What does he do?开始,让学生在可爱的卡通形象与动听的歌声中提高兴趣,然后再进入微视频中学习重点内容。
课堂教学
1.设计思路
根据由浅入深、由新知到熟练运用的能力发展顺序,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基本掌握了学习内容,所以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检测自主学习的成效是顺理成章的事。由于英语平台提供的支持,检测可以用师生共同评价的方法播放学生在家朗读的录音,使检测饶有兴味。
其次,在朗读过关的基础上,通过组内互问互答开展进阶学习,强化已有认知。
再次,完成新知学习之后,在课堂上玩一个集体游戏“洋葱圈”进行合作提升,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反复训练新知的运用,在听、说方面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在情感体验与学习兴趣方面形成高潮。
最后,写话并分享,既是对写的能力的训练,又是一次对所学内容的检验。课堂中不断穿插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让学生高度参与,获取成就感。
2.教学过程
(1)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朗读单词、童谣以及“四叶草”的内容
由于学生在Vhomework英语平台中全部朗读过这8个单词,教师也在课前进行过试听检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仅出示了两则学生朗读的录音让全班听,随后揭晓朗读的是某位学生。在这一小环节,学生被“是谁的录音”给吸引了,随后出现朗读者的卡通头像,让课堂气氛第一次得以点燃。
随后,个别学生快速朗读童谣让课堂氛围进一步活跃起来。接下来“四叶草”内容的考核,我选用“小组内朗读,并自评小组朗读成果指定考核”的办法,对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学生代表进行考核。如果通过考核,就可以获得“检测奖”。在整个环节中,平时经常走神的几位学生由于课前任务单完成得不错,所以在课堂上也高度融入了小组学习中。
(2)进阶阶段: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Story time在微视频中已有初步涉及,但仅要求能了解Su Hai和Mike的父母是做什么的,而在课堂上,任务升级到不仅要了解,还要问答Su Hai和Mike的父母是做什么的:What does Su Hai’s father/mother do?He’s a doctor.He helps sick people.She’s a factory worker.She makes sweets.以及What does Mike’s father/mother do?He’s a teacher.He teaches students.She’s a writer.She writes stories.随后对Story time内容进行复述。
在我看来,此部分内容既是进阶学习,又是对学生是否认真观看微视频的检测。教师在指定每组一位代表进行复述并发放“复述奖”时,还给认真倾听的学生发放“倾听奖”。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而且教学与评价都是英语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行为变少了,不代表评价就能减少。在同时发放“复述奖”和“倾听奖”时,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能维持在相对集中状态,避免了出现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开小差的现象。
(3)协作探究:“洋葱圈”游戏
在前两个环节顺利开展后,利用“What do you do?We’re student”以及“What do you want to be after 20 years?I want to be a/an…I can…”顺利过渡到“洋葱圈”游戏。“洋葱圈”游戏巧用学生卡通头像配上职业类服饰的形式,被选中的学生站起来初步练习“I want to be a/an… I can…”。
随后开始本环节“洋葱圈”的合作探究游戏(如右上图)。在教师介绍完游戏规则后,学生拿着“任务单”要求做的名片,围成两个大圈,两两面对面站立。听到音乐后,学生开始自由轻松却指向明确的一次游戏。他们开始进行互问互答:What do you want to be after 20 years?I want to be a/an…I can…,接着交换他们心爱的DIY名片,最后外圈的学生向右移动一个位置,重复之前的步骤。在五次移动之后,学生的句型问答能力已经得到训练,每位学生不仅收到了同学制作的精美名片,而且从同学那里学到了更多的职业类单词。
(4)展示准备:写话并分享
首先,学生伴随着轻音乐,拿出刚刚收到的名片以及写话纸,将自己玩游戏时的点滴记录下来。其次,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再次,我用手机拍下展示的写话纸,并利用“苹果录屏软件”投影放大到屏幕上同步显示。最后,我会给予一些建议或纠正,并征求学生意见是否发放“展示奖”。
教学体会
在平时的英语随堂课或教学公开课中,我都会将上课所需的详案准备好,并将每一环节一字不落地背出来。而现在因为有了教学“四步法”,教学环节变得非常清晰,学生的合作活动也非常多,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悠然自得、稳扎稳打。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从一开始的“是谁的录音”到协作探究的“洋葱圈”游戏等环节,学生在课堂上不时传来的爽朗笑声就代表着他们对课堂有着充分的兴趣,有了兴趣,注意力自然更集中了。
2.充分发挥评价在课堂上的作用
在课堂上有了评价,学生就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多样化的评价还能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在本节课中,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检测奖、复述奖、倾听奖、展示奖),使学生的倾听、口语、合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3.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平时的课堂上,最常见的模式是“师提问—生回答—师总结”,学生间的两两对话也会出现在英语课堂上。第一种课堂模式,学生操练的面比较单一;第二种模式,已注重合作,但合作的面不够广。在本节课中,前两个环节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着重让学生面对面围坐在一起进行小组合作,小组间互帮互助,其乐融融。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8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只鸟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只鸟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准“蛋、取”等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喜欢朗读诗歌。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护鸟类的情感和意识。
3、操作目标:
做到轻轻地、小心地拿、放鸟蛋,并在手捧鸟蛋时有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珍爱动物的生命,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体会鸟妈妈焦急的心情和小男孩心理变化的过程。
【课前准备】
重点生字、词语的卡片、每个小组一只鸟窝(纸盒)和一些鸟蛋(鹌鹑蛋),多媒体课件。
【主要教学过程】
1、同学们,请你往课桌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兴奋回答──两只鸟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诗,题目就是:
两只鸟蛋。
3、你们看,这就是两只鸟蛋。(点鼠标)这两只小小的鸟蛋, 现在是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其实它们还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旅行呢!你们想知道吗?
4、好,下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1、自读课文,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
老师巡视、相机指导、鼓励学习方法好的学生。
3、朗读反馈:
⑴ 认读词语:
① 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点鼠标)
② 学生自读生词。
③ 反馈、及时正音,练读:
多种形式:
个别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范读。
⑵ 认读生字:
① 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② 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③ 重点生字,指导识记:
后鼻音特别多:
捧 定 凉 轻 仿 向。
⑶ 分段朗读:
① 指名朗读。
② 及时评价。
③ 全班练读。
1、自读要求:
再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边读边想:
这两只鸟蛋遇到的这次惊险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2、交流反馈,随机板书。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老师引导:这两只鸟蛋原来好好地呆在鸟窝里,后来呢,最后又回了哪里?)
板书:
鸟窝──小男孩的手上──鸟窝
〖学习第一节
1、两只鸟蛋是怎么从鸟窝里来到了小男孩的手上的?
请你读一读第一节。
2、自读课文。
3、现在我们每人的桌子上也有两只鸟蛋,让我们也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取下鸟蛋,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受一下。
(师有意观察特别会玩的学生)
4、反馈交流:
说一说,你觉得鸟蛋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我觉得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我发现鸟蛋表面有花纹,摸上去滑滑的。)
5、请大家轻轻地把鸟蛋放回窝里,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的感受?课文是怎么写的?
(出示: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6、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玩得很开心,很高兴,现在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读出鸟蛋可爱和好玩的语气来。
7、自由练读。
8、指名朗读,及时评价,全班练读。
9、看图尝试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学习第二节
1、小男孩在玩鸟蛋的时候,谁来了?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请你读一读第二节。
2、指名朗读。
(出示词语:焦急不安)
3、“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很着急很着急)
鸟妈妈为什么会焦急不安呢?
(因为两只鸟蛋不见了)
是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
(出示句子: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深情的独白:
你们看:
点击鼠标──放映图片
鸟妈妈生下来的小鸟蛋正在窝里静静地躺着呢!
小小的鸟蛋在鸟妈妈的精心呵护下,一个个破壳而出啦!
听!多么清脆悦耳的叫声呀!
看,小鸟终于长大了,它们在蓝天上自由飞翔,多么富有生机的生命啊!哦,原来两只小小的鸟蛋,就是两个可爱的生命!
4、所以当鸟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心里真是怎么样?
自己的孩子不见了,怎么会不着急呢?
(点击变红:一定焦急不安)
如果有一天,当你们的妈妈回到家里,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你,你妈妈的心情会怎么样?
(焦急不安!)
5、那么妈妈当时说的话应该怎么读呢?是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自己读一读。
6、指名朗读,引导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要善于及时发现并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你为什么读的时候皱起眉头呢?如果你再读得快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像老师这样读读看吗?)
7、你们都读得很精彩,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有感情地读一遍,如果你能试着背下来就更棒啦!
〖学习第三节
1、小男孩知道了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后,他是怎么做的呢?
(送还鸟蛋)
2、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三节,如果你能边读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3、谁愿意学着文中小男孩的样子来把鸟蛋送还?
4、指名送鸟蛋,要求:
其他同学认真、仔细地看,他是怎么送还的?
5、老师配音,学生表演。
6、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他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为什么要“小心地”捧着?为什么他走得那么快?为什么是“轻轻地”送还?
7、多种形式练读:
可以边读边表演。
8、请大家也学着小男孩的样子,把鸟蛋送还到它的窝里。让它回到她妈妈的身边吧。
(纷纷放进老师准备的大鸟窝里)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交流:
你喜欢这个小男孩吗?
(生:因为这个小男孩子心地善良,爱护小动物,知错能改,珍爱生命!)
3、让我们一起为这个善良的小男孩鼓掌!
4、(点击课件出示)结束语: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两个可爱的生命,我们要爱护每一只小鸟,珍爱每一个可贵的生命。
5、齐读。
1、书写:
连 远
2、观察:
这两个有什么共同点?
3、书写顺序是先里面,后外面。
4、范写。
5、观察远字,自主学习。
【板书】
一定焦急不安
鸟窝 小男孩的手上 鸟窝
小小的 小心地
凉凉的 连忙
真好玩 轻轻地
颗颗“珍珠”亮闪闪 只有“情深”才成链
───《两只鸟蛋》的教学反思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能力的本质也就是“语言”(工具性)和“精神”(人文性)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应为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这是一个崭新而有价值的理念,是新课程对语文学科发展性目标的最好概括。
【设计思路】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故事。这首诗不仅语言十分生动、准确,而且内涵相当丰富。我们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也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篇融语言和精神为一体的好教材。那如何能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得到和谐的统一呢?这正是本课教学的研究“主题”。
构建以生为本,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并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2、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孩子”的内心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初步具有爱护小鸟、珍爱生命的意识。
采用灵活有效,多途径的教学策略:
1、努力构建生活的课堂,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顺利走进“文本”。通过“鸟蛋和鸟窝”的实物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之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助于对文中“小男孩”的情感有更为真实的理解和体验。
2、以“小男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使之与文本进行深入地交流对话,从而形成独特的、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3、“牢牢”抓住“读”这个根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反思及策略】
回首本课的教学:总体设计是合理的、也不乏新意。课堂中学生参与主动、注重感悟积累、目标基本达成。但总觉得学生朗读的“火候还是不够”,与“理想中的美”还有些距离。细细“品味”那就是“情感之线”体现得还不够“明”,“情感体验”亦不够“浓”。以至于学生对“人物之情”感受还不够“深”,进而导致“读书之味”亦不够“真”。
那如何有效利用“情感”线,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朗读水平?
1、以“情感主线”来“导情”:
因此,在“通读课文,理清文脉”这个环节上的设计思路上做了如下调整:原先教师是从文本的一条“主线”(以鸟蛋的地点变化)引导学生总体感知课文的,应改为一开始就紧紧抓住文本的一条情感“主线”(以小男孩的实际行为)来引导。这样使学生对“小男孩”这个主要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研读小男孩行为变化的原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2、以师之“激情”唤“深情”:
第一节诗歌讲述了小男孩从鸟窝里取下了两只鸟蛋。原先的教学步骤是:自读──玩鸟蛋──交流感受──指导朗读。首先通过创设让孩子“玩鸟蛋”的情境拉进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之自然地走进了“文本”。课堂上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积极参与,兴奋地玩着、说着、笑着。接着又通过创设“说说感受”的“语言平台”,鼓励孩子把自己真实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自然地由自己的感受联想到文中小男孩的感受,从而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环节设计是合理的。之所以朗读效果不够明显,主要是教师的`“情感”没有全身心投入,没能很好地把握住学生情感的“脉搏”,过渡语太过“平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⑴ 下面我们也像小男孩一样来玩一玩鸟蛋。
⑵ 你觉得鸟蛋好玩吗?说说你的感受。
⑶ 这么好玩,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其实,教师始终是与学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其饱满的激情、丰富的语言、准确的语感对学生就是一种语言的感染,一种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多翻推敲后,改为读完文中的“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的句子后,教师这样引导:
⑴ 真的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那就让我们也像这位小男孩一样轻轻地取下鸟蛋,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受一下吧!
⑵ 小朋友,你们开心吗?你喜欢这两只鸟蛋吗?说说你刚才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受?
⑶ 小男孩当时就跟我们现在一样,觉得这两只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他非常喜欢。那你能把他非常喜爱鸟蛋的样子给读出来吗?自己试试看!相信通过“教师”生情并茂的语言渲染和恰当的肢体语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感,启迪学生心灵,从而有效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找准“文眼”,深入挖掘,诱“真情”:
第二节是该“文本”的精华所在,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鸟妈妈一定会“焦急不安”的心情和体会出小男孩意识到自己行为自私的情感。教学中主要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男孩内心情感(喜爱──焦急不安──珍爱)的变化。这既是本课教学重点更是难点。
原先的教学中主要是围绕“焦急不安”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的。如:什么是“焦急不安”?为什么鸟妈妈一定会“焦急不安”?如果你的妈妈找不到你,心里会怎么样?那么妈妈当时说的话应该怎么读呢?是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为了突破这一段的教学难点,虽然我花费了许多精力,还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语文功底,但是教学效果就是不够明显,特别是朗读效果很不理想。我发现学生的理解仅仅还是停留在“读轻些”“着急的语气”语言文字表面,而对文中的“鸟妈妈”、“妈妈”“小男孩”这几个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缺乏深切地体会。
没有“真性情”怎么能读出“真感情”呢?于是,我再一次研读“文本”。这次,我惊喜的发现,原来“文本”中“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这句话才是真正的“文眼”,才能体现语言和精神的“和谐统一”。于是,对于原先这个教学环节我必须要“大刀阔斧”、“立志改革”。我要紧紧抓住“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好好地“作番文章”。
⑴ 直奔中心:
先充分肯定妈妈说的话是对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开始就培养起“爱鸟” 的正确情感。
⑵ 多媒体课件演示,同时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
让学生通过观看鸟蛋孵化成小鸟的过程,进而激发一种“爱鸟、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⑶ 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导语: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鸟妈妈回来了,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学生想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调动原有的生活积累、语言储备、大胆展示自己对客观世界独特认识、独特感受的过程。这样产生的体验和感受原比原先单一的问题设计来得更多、更强烈。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充分想象、交流的“自由时空”。在交流中要善于巧妙捕捉有效信息;顺从学生各自的个性;引导想象、体验独特;引导表述、表现独特。使之有效地变成学生言语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纽带。
⑷ 角色转换、回到文本:
导语:妈妈正是想到了这一些,所以她看到小男孩居然在玩鸟蛋,心里是怎样的?(很着急的)是的,她是很着急的,她是在替谁着急呀?(鸟妈妈、小男孩、鸟蛋──)是啊,妈妈是替鸟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而着急,是替这两只可爱的鸟蛋的生命受到威胁而着急,更是为自己的孩子不懂得爱护小鸟而着急呀!
⑸ 朗读指导:
那妈妈这么着急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看!相信学生有了前面的“情感酝酿”,此时的朗读定会是“水到渠成” 的。
4、以“活动”为载体,自悟自演,现“真心”:
第三节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的是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通过创设“送鸟蛋”的情境,感受小男孩珍爱鸟蛋的情感。从教学效果看,原先的设计基本合理。学生的朗读效果比较明显,能够从小男孩知错改正、珍爱小鸟的良好行为,感受到我们要有爱护小鸟、珍爱生命的意识。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时方法还不够娴熟。还要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5、以“自然”结尾去“矫情”: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堂课经过师生对文本中“语言和”“精神”的深挖细掘,使人已经感受这个课堂是个语言学习的课堂,更是个丰富精神的殿堂。情感道德教育已如和风细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最后的“出示结束语并齐读”这一环节就显得“画蛇添足”了,必须要坚决删掉。
【总论】
“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动态生成观。如果把教学中每一个“语言亮点”都比作“珍珠”的话,倘若中间没有“情感”这条“精神主线”亦或“情感体验”不深,那么即使每一颗“珍珠”都是亮闪闪的,也终归难以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但愿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不但有慧眼采颉“珍珠”的本领,更要练就一身“连珠成线”的绝技,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犹如一条美丽的“项链”,熠熠生辉!
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感悟“小男孩的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使学生懂得鸟类是我们的朋友,要爱护动物、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珍爱动物的生命,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体会鸟妈妈焦急的心情和小男孩心理变化的过程。
【课前准备】
重点生字、词语的卡片、每个小组一只鸟窝(纸盒)和一些鸟蛋(鹌鹑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你们看,桌上放的是什么?
(两只鸟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诗,题目就是:
出示──两只鸟蛋。
3、齐读课题:
识记“蛋”字。
4、(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两只鸟蛋,别看它们现在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其实呀,它们曾经有过一次惊险的经历呢!你们想知道吗?
5、好,那就赶快来读课文吧!
1、自读课文,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
老师巡视、相机指导、鼓励学习方法好的学生。
3、朗读反馈:
〖认读词语
⑴ 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点鼠标)
⑵ 学生自读生词。
⑶ 反馈读词语:
个别读、小组开火车读、男生读、女生读、范读、齐读。
⑷ 及时正音,练读。
〖认读生字
⑴ 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⑵ 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⑶ 重点生字,指导识记:
后鼻音特别多:
捧 定 凉 轻 仿 向
〖分段朗读
⑴ 指名朗读。
⑵ 及时评价。
⑶ 全班练读。
小朋友们都很能干,请你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两只鸟蛋遇到的这次惊险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老师引导:
这两只鸟蛋原来好好地呆在鸟窝里,后来呢,最后又回了哪里?
板书:
取下 送还
〖学习第一节
1、小男孩为什么要从树杈上取下这两只鸟蛋呢?
请你读一读第一节。
2、交流反馈,出示句子:
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3、真的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玩一玩?那就让我们也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取下鸟蛋,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受一下吧。
(师有意观察那些玩得特别尽兴的同学,便于有重点地引导交流)
4、小朋友,你们开心吗?你喜欢这两只鸟蛋吗?说说你刚才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受?
(随机点击:小小的 凉凉的 真好玩)
5、小男孩当时就跟我们现在一样,因为觉得这两只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他非常喜欢。
(板书:喜爱)
6、那你能把他非常喜爱鸟蛋的样子给读出来吗?自己试试看!
7、指名朗读,及时鼓励,引导学生评议。
8、反复练读,尝试有感情背诵。
〖学习第二节
1、就在他开心地玩着的时候,谁看见了?妈妈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请你读一读第二节。
2、指名读。
3、是的,妈妈说的对!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
(出示句子: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深情的独白:你们看(点击鼠标──放映图片)
这些可爱的小鸟蛋正静静地躺在窝里等着妈妈呢!
瞧!在鸟妈妈的精心抚育下,它们一个个破壳而出了!
听!多么清脆动听的叫声呀!
后来,它们终于长大了,成了一群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多么活泼可爱的生命呀!
怪不得妈妈说:
齐读句子: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4、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呀!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鸟妈妈回来了,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5、反馈交流:
重点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想象,生动具体地描述当时的情景:鸟妈妈找不到孩子,急得都快要哭了;鸟妈妈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找来找去,真是急死了;鸟妈妈不住地拍打着翅膀,高声叫着自己的孩子。
6、是呀!自己的孩子不见了,鸟妈妈怎么会不焦急呢?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板书:一定焦急不安)
7、妈妈正是想到了这一些,所以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鸟蛋,心里是怎样的?
(很着急的)
是的,她是很着急的,她是在替谁着急呀?
(鸟妈妈、小男孩、鸟蛋──)
说得太好了!妈妈是替鸟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而着急,是替这两只可爱的鸟蛋的小生命受到威胁而着急,更是替自己的孩子不懂得要爱惜小鸟的着急呀!
8、那妈妈这么着急的语气该怎么读呢?
自己试试看!
9、指名读,评价。
(适时进行范读)
10、齐读。(你们读得真是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
〖学习第三节
1、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指名自由说)
2、他是怎么把鸟蛋送回的呢?请你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动作。
3、指名表演,部分学生朗读,部分学生观看(前后表演两次):
师:谁愿意做做小男孩,把这两只鸟蛋送回?请大家认真看,他是怎么送的?他这样做对吗?
4、评议,练读。
(随机板书:小心的 轻轻的 连忙 捧着)
5、你们说说看,小男孩他为什么要这样呢?
(自由发言)
是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两个珍贵的生命呀!小男孩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板书:珍爱)
6、让我们都来做做小男孩,把鸟蛋送还到窝里,让它回到她妈妈的身边吧。
(学生纷纷小心翼翼地把“鸟蛋”放进老师准备的“大鸟窝”里)
1、齐读课文1~3节。
2、你喜欢文中的小男孩吗?
多么懂事、善良的小男孩啊,让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吧!
1、书写:
连 远
2、指导观察、比较差异。
3、范写“连”字,自主学习“远”字。
【板书】
喜爱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珍爱
取下 送还
一定焦急不安
小小的 小心地
凉凉的 连忙
真好玩 轻轻地
《两只鸟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准“蛋、取”等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喜欢朗读诗歌。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护鸟类的情感和意识。
3、操作目标:
做到轻轻地、小心地拿、放鸟蛋,并在手捧鸟蛋时有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珍爱动物的生命,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体会鸟妈妈焦急的心情和小男孩心理变化的过程。
【课前准备】
重点生字、词语的卡片、每个小组一只鸟窝(纸盒)和一些鸟蛋(鹌鹑蛋),多媒体课件。
【主要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你往课桌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兴奋回答──两只鸟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诗,题目就是:
两只鸟蛋。
3、你们看,这就是两只鸟蛋。(点鼠标)这两只小小的鸟蛋, 现在是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其实它们还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旅行呢!你们想知道吗?
4、好,下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
老师巡视、相机指导、鼓励学习方法好的学生。
3、朗读反馈:
⑴ 认读词语:
① 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点鼠标)
② 学生自读生词。
③ 反馈、及时正音,练读:
多种形式:
个别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范读。
⑵ 认读生字:
① 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② 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③ 重点生字,指导识记:
后鼻音特别多:
捧 定 凉 轻 仿 向。
⑶ 分段朗读:
① 指名朗读。
② 及时评价。
③ 全班练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读要求:
再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边读边想:
这两只鸟蛋遇到的这次惊险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2、交流反馈,随机板书。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老师引导:这两只鸟蛋原来好好地呆在鸟窝里,后来呢,最后又回了哪里?)
板书:
鸟窝──小男孩的手上──鸟窝
四、情境体验,感情朗读
〖学习第一节〗
1、两只鸟蛋是怎么从鸟窝里来到了小男孩的手上的?
请你读一读第一节。
2、自读课文。
3、现在我们每人的桌子上也有两只鸟蛋,让我们也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取下鸟蛋,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受一下。
(师有意观察特别会玩的学生)
4、反馈交流:
说一说,你觉得鸟蛋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我觉得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我发现鸟蛋表面有花纹,摸上去滑滑的。)
5、请大家轻轻地把鸟蛋放回窝里,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的感受?课文是怎么写的?
(出示: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6、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玩得很开心,很高兴,现在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读出鸟蛋可爱和好玩的语气来。
7、自由练读。
8、指名朗读,及时评价,全班练读。
9、看图尝试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学习第二节〗
1、小男孩在玩鸟蛋的时候,谁来了?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请你读一读第二节。
2、指名朗读。
(出示词语:焦急不安)
3、“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很着急很着急)
鸟妈妈为什么会焦急不安呢?
(因为两只鸟蛋不见了)
是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
(出示句子: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深情的独白:
你们看:
点击鼠标──放映图片
鸟妈妈生下来的小鸟蛋正在窝里静静地躺着呢!
小小的鸟蛋在鸟妈妈的精心呵护下,一个个破壳而出啦!
听!多么清脆悦耳的叫声呀!
看,小鸟终于长大了,它们在蓝天上自由飞翔,多么富有生机的生命啊!哦,原来两只小小的鸟蛋,就是两个可爱的生命!
4、所以当鸟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心里真是怎么样?
自己的孩子不见了,怎么会不着急呢?
(点击变红:一定焦急不安)
如果有一天,当你们的妈妈回到家里,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你,你妈妈的心情会怎么样?
(焦急不安!)
5、那么妈妈当时说的话应该怎么读呢?是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自己读一读。
6、指名朗读,引导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要善于及时发现并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你为什么读的时候皱起眉头呢?如果你再读得快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像老师这样读读看吗?)
7、你们都读得很精彩,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有感情地读一遍,如果你能试着背下来就更棒啦!
〖学习第三节〗
1、小男孩知道了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后,他是怎么做的呢?
(送还鸟蛋)
2、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三节,如果你能边读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3、谁愿意学着文中小男孩的样子来把鸟蛋送还?
4、指名送鸟蛋,要求:
其他同学认真、仔细地看,他是怎么送还的?
5、老师配音,学生表演。
6、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他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为什么要“小心地”捧着?为什么他走得那么快?为什么是“轻轻地”送还?
7、多种形式练读:
可以边读边表演。
8、请大家也学着小男孩的样子,把鸟蛋送还到它的窝里。让它回到她妈妈的身边吧。
(纷纷放进老师准备的大鸟窝里)
五、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交流:
你喜欢这个小男孩吗?
(生:因为这个小男孩子心地善良,爱护小动物,知错能改,珍爱生命!)
3、让我们一起为这个善良的小男孩鼓掌!
4、(点击课件出示)结束语: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两个可爱的生命,我们要爱护每一只小鸟,珍爱每一个可贵的生命。
5、齐读。
1、书写:
连 远
2、观察:
这两个有什么共同点?
3、书写顺序是先里面,后外面。
4、范写。
5、观察远字,自主学习。
【板书】
一定焦急不安
鸟窝 小男孩的手上 鸟窝
小小的 小心地
凉凉的 连忙
真好玩 轻轻地
颗颗“珍珠”亮闪闪 只有“情深”才成链
───《两只鸟蛋》的教学反思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能力的本质也就是“语言”(工具性)和“精神”(人文性)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应为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这是一个崭新而有价值的理念,是新课程对语文学科发展性目标的最好概括。
【设计思路】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故事。这首诗不仅语言十分生动、准确,而且内涵相当丰富。我们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也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篇融语言和精神为一体的好教材。那如何能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得到和谐的统一呢?这正是本课教学的研究“主题”。
构建以生为本,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并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2、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孩子”的内心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初步具有爱护小鸟、珍爱生命的意识。
采用灵活有效,多途径的教学策略:
1、努力构建生活的课堂,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顺利走进“文本”。通过“鸟蛋和鸟窝”的实物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之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助于对文中“小男孩”的情感有更为真实的理解和体验。
2、以“小男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使之与文本进行深入地交流对话,从而形成独特的、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3、“牢牢”抓住“读”这个根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反思及策略】
回首本课的教学:总体设计是合理的、也不乏新意。课堂中学生参与主动、注重感悟积累、目标基本达成。但总觉得学生朗读的“火候还是不够”,与“理想中的美”还有些距离。细细“品味”那就是“情感之线”体现得还不够“明”,“情感体验”亦不够“浓”。以至于学生对“人物之情”感受还不够“深”,进而导致“读书之味”亦不够“真”。
那如何有效利用“情感”线,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朗读水平?
1、以“情感主线”来“导情”:
因此,在“通读课文,理清文脉”这个环节上的设计思路上做了如下调整:原先教师是从文本的一条“主线”(以鸟蛋的地点变化)引导学生总体感知课文的,应改为一开始就紧紧抓住文本的一条情感“主线”(以小男孩的实际行为)来引导。这样使学生对“小男孩”这个主要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研读小男孩行为变化的原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2、以师之“激情”唤“深情”:
第一节诗歌讲述了小男孩从鸟窝里取下了两只鸟蛋。原先的教学步骤是:自读──玩鸟蛋──交流感受──指导朗读。首先通过创设让孩子“玩鸟蛋”的情境拉进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之自然地走进了“文本”。课堂上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积极参与,兴奋地玩着、说着、笑着。接着又通过创设“说说感受”的“语言平台”,鼓励孩子把自己真实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自然地由自己的感受联想到文中小男孩的感受,从而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环节设计是合理的。之所以朗读效果不够明显,主要是教师的“情感”没有全身心投入,没能很好地把握住学生情感的“脉搏”,过渡语太过“平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⑴ 下面我们也像小男孩一样来玩一玩鸟蛋。
⑵ 你觉得鸟蛋好玩吗?说说你的感受。
⑶ 这么好玩,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其实,教师始终是与学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其饱满的激情、丰富的语言、准确的语感对学生就是一种语言的感染,一种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多翻推敲后,改为读完文中的“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的句子后,教师这样引导:
⑴ 真的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那就让我们也像这位小男孩一样轻轻地取下鸟蛋,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受一下吧!
⑵ 小朋友,你们开心吗?你喜欢这两只鸟蛋吗?说说你刚才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受?
⑶ 小男孩当时就跟我们现在一样,觉得这两只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他非常喜欢。那你能把他非常喜爱鸟蛋的样子给读出来吗?自己试试看!相信通过“教师”生情并茂的语言渲染和恰当的肢体语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感,启迪学生心灵,从而有效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找准“文眼”,深入挖掘,诱“真情”:
第二节是该“文本”的精华所在,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鸟妈妈一定会“焦急不安”的心情和体会出小男孩意识到自己行为自私的情感。教学中主要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男孩内心情感(喜爱──焦急不安──珍爱)的变化。这既是本课教学重点更是难点。
原先的教学中主要是围绕“焦急不安”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的。如:什么是“焦急不安”?为什么鸟妈妈一定会“焦急不安”?如果你的妈妈找不到你,心里会怎么样?那么妈妈当时说的话应该怎么读呢?是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为了突破这一段的教学难点,虽然我花费了许多精力,还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语文功底,但是教学效果就是不够明显,特别是朗读效果很不理想。我发现学生的理解仅仅还是停留在“读轻些”“着急的语气”语言文字表面,而对文中的“鸟妈妈”、“妈妈”“小男孩”这几个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缺乏深切地体会。
没有“真性情”怎么能读出“真感情”呢?于是,我再一次研读“文本”。这次,我惊喜的发现,原来“文本”中“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这句话才是真正的“文眼”,才能体现语言和精神的“和谐统一”。于是,对于原先这个教学环节我必须要“大刀阔斧”、“立志改革”。我要紧紧抓住“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好好地“作番文章”。
⑴ 直奔中心:
先充分肯定妈妈说的话是对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开始就培养起“爱鸟” 的正确情感。
⑵ 多媒体课件演示,同时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
让学生通过观看鸟蛋孵化成小鸟的过程,进而激发一种“爱鸟、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⑶ 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导语: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鸟妈妈回来了,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学生想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调动原有的生活积累、语言储备、大胆展示自己对客观世界独特认识、独特感受的过程。这样产生的体验和感受原比原先单一的问题设计来得更多、更强烈。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充分想象、交流的“自由时空”。在交流中要善于巧妙捕捉有效信息;顺从学生各自的个性;引导想象、体验独特;引导表述、表现独特。使之有效地变成学生言语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纽带。
⑷ 角色转换、回到文本:
导语:妈妈正是想到了这一些,所以她看到小男孩居然在玩鸟蛋,心里是怎样的?(很着急的)是的,她是很着急的,她是在替谁着急呀?(鸟妈妈、小男孩、鸟蛋──)是啊,妈妈是替鸟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而着急,是替这两只可爱的鸟蛋的生命受到威胁而着急,更是为自己的孩子不懂得爱护小鸟而着急呀!
⑸ 朗读指导:
那妈妈这么着急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看!相信学生有了前面的“情感酝酿”,此时的朗读定会是“水到渠成” 的。
4、以“活动”为载体,自悟自演,现“真心”:
第三节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的是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通过创设“送鸟蛋”的情境,感受小男孩珍爱鸟蛋的情感。从教学效果看,原先的设计基本合理。学生的朗读效果比较明显,能够从小男孩知错改正、珍爱小鸟的良好行为,感受到我们要有爱护小鸟、珍爱生命的意识。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时方法还不够娴熟。还要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5、以“自然”结尾去“矫情”: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堂课经过师生对文本中“语言和”“精神”的深挖细掘,使人已经感受这个课堂是个语言学习的课堂,更是个丰富精神的殿堂。情感道德教育已如和风细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最后的“出示结束语并齐读”这一环节就显得“画蛇添足”了,必须要坚决删掉。
【总论】
“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动态生成观。如果把教学中每一个“语言亮点”都比作“珍珠”的话,倘若中间没有“情感”这条“精神主线”亦或“情感体验”不深,那么即使每一颗“珍珠”都是亮闪闪的,也终归难以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但愿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不但有慧眼采颉“珍珠”的本领,更要练就一身“连珠成线”的绝技,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犹如一条美丽的“项链”,熠熠生辉!
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感悟“小男孩的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使学生懂得鸟类是我们的朋友,要爱护动物、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珍爱动物的生命,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体会鸟妈妈焦急的心情和小男孩心理变化的过程。
【课前准备】
重点生字、词语的卡片、每个小组一只鸟窝(纸盒)和一些鸟蛋(鹌鹑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看,桌上放的是什么?
(两只鸟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诗,题目就是:
出示──两只鸟蛋。
3、齐读课题:
识记“蛋”字。
4、(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两只鸟蛋,别看它们现在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其实呀,它们曾经有过一次惊险的经历呢!你们想知道吗?
5、好,那就赶快来读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
老师巡视、相机指导、鼓励学习方法好的学生。
3、朗读反馈:
〖认读词语〗
⑴ 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点鼠标)
⑵ 学生自读生词。
⑶ 反馈读词语:
个别读、小组开火车读、男生读、女生读、范读、齐读。
⑷ 及时正音,练读。
〖认读生字〗
⑴ 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⑵ 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⑶ 重点生字,指导识记:
后鼻音特别多:
捧 定 凉 轻 仿 向
〖分段朗读〗
⑴ 指名朗读。
⑵ 及时评价。
⑶ 全班练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小朋友们都很能干,请你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两只鸟蛋遇到的这次惊险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老师引导:
这两只鸟蛋原来好好地呆在鸟窝里,后来呢,最后又回了哪里?
板书:
取下 送还
四、情境体验,感情朗读
〖学习第一节〗
1、小男孩为什么要从树杈上取下这两只鸟蛋呢?
请你读一读第一节。
2、交流反馈,出示句子:
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3、真的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玩一玩?那就让我们也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取下鸟蛋,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受一下吧。
(师有意观察那些玩得特别尽兴的同学,便于有重点地引导交流)
4、小朋友,你们开心吗?你喜欢这两只鸟蛋吗?说说你刚才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受?
(随机点击:小小的 凉凉的 真好玩)
5、小男孩当时就跟我们现在一样,因为觉得这两只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他非常喜欢。
(板书:喜爱)
6、那你能把他非常喜爱鸟蛋的样子给读出来吗?自己试试看!
7、指名朗读,及时鼓励,引导学生评议。
8、反复练读,尝试有感情背诵。
〖学习第二节〗
1、就在他开心地玩着的时候,谁看见了?妈妈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请你读一读第二节。
2、指名读。
3、是的,妈妈说的对!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
(出示句子: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深情的独白:你们看(点击鼠标──放映图片)
这些可爱的小鸟蛋正静静地躺在窝里等着妈妈呢!
瞧!在鸟妈妈的精心抚育下,它们一个个破壳而出了!
听!多么清脆动听的叫声呀!
后来,它们终于长大了,成了一群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多么活泼可爱的生命呀!
怪不得妈妈说:
齐读句子: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4、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呀!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鸟妈妈回来了,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5、反馈交流:
重点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想象,生动具体地描述当时的情景:鸟妈妈找不到孩子,急得都快要哭了;鸟妈妈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找来找去,真是急死了;鸟妈妈不住地拍打着翅膀,高声叫着自己的孩子。
6、是呀!自己的孩子不见了,鸟妈妈怎么会不焦急呢?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板书:一定焦急不安)
7、妈妈正是想到了这一些,所以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鸟蛋,心里是怎样的?
(很着急的)
是的,她是很着急的,她是在替谁着急呀?
(鸟妈妈、小男孩、鸟蛋──)
说得太好了!妈妈是替鸟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而着急,是替这两只可爱的鸟蛋的小生命受到威胁而着急,更是替自己的孩子不懂得要爱惜小鸟的着急呀!
8、那妈妈这么着急的语气该怎么读呢?
自己试试看!
9、指名读,评价。
(适时进行范读)
10、齐读。(你们读得真是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
〖学习第三节〗
1、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指名自由说)
2、他是怎么把鸟蛋送回的呢?请你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动作。
3、指名表演,部分学生朗读,部分学生观看(前后表演两次):
师:谁愿意做做小男孩,把这两只鸟蛋送回?请大家认真看,他是怎么送的?他这样做对吗?
4、评议,练读。
(随机板书:小心的 轻轻的 连忙 捧着)
5、你们说说看,小男孩他为什么要这样呢?
(自由发言)
是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两个珍贵的生命呀!小男孩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板书:珍爱)
6、让我们都来做做小男孩,把鸟蛋送还到窝里,让它回到她妈妈的身边吧。
(学生纷纷小心翼翼地把“鸟蛋”放进老师准备的“大鸟窝”里)
五、回顾小结1~3节
1、齐读课文1~3节。
2、你喜欢文中的小男孩吗?
多么懂事、善良的小男孩啊,让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吧!
1、书写:
连 远
2、指导观察、比较差异。
3、范写“连”字,自主学习“远”字。
【板书】
喜爱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珍爱
取下 送还
一定焦急不安
小小的 小心地
凉凉的 连忙
【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推荐阅读:
桥第一课时教案05-12
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08-19
第一课时 教案11-20
春第一课时教案10-24
《木笛》第一课时教案09-01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09-25
《望月》教案(第一课时)10-21
《燕子》第一课时教案11-17
5家第一课时教案05-26
井教案第一课时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