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2024-08-19

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通用10篇)

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1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流市西埌镇横埌小学 梁婵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是哪几种动物之间的故事?(抽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老麻雀、小麻雀、猎狗),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出示课件)(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想()小麻雀。老麻雀()小麻雀,吓()了猎狗。我()了猎狗。)学生在回答的同时,教师相机板书:想吃、拯救、吓退

3、并让学生把这句话齐读一遍。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师:引读:我打猎回来,……。突然,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往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1、问:“嗅”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给学生讲解:嗅的意思是闻,但多用于动物类。)

2、猎狗发现的野物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用直线勾画出来(教师板书直线——)。(抽一名学生回答,然后出示课件句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下来的。

①(换词理解)“分明”是什么意思?能给它换个词语吗?(明明)这里作者用的是“掉”,为什么不用“飞”?

2(出示课件小麻雀图)引导学生谈看法(稍轻、稍慢,带着疼爱之心),先自由读,然后大家齐读一遍。

3、这一句话作者是对小麻雀的哪一方面来写的?(随机板书:外形)

4、这只幼小小麻雀为什么会从巢里掉下来呢?猛烈说明了什么?(风很大),摇撼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摇摆、摇动)能把大风的吹动梧桐树的样子做一做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摇撼”一词。

过度语:同学们,你们平时看到过的小麻雀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那看到过的猎狗又有多大呢?(随机出示课件小麻雀、猎狗图,让学生比较二者形体的区别,从而感受到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庞大)

5、小麻雀面对比自己大几十倍的猎狗,它只能.......(课件出示: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呆呆地、无可奈何地”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随机板书:神态)①释词:“无可奈何”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感到很无奈)②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无可奈何的时候,请你用“无可奈何”造句吗?谁大胆的来试试。

③从这两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小麻雀此时是什么心情吗....?抽生回答并引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麻雀的在陌生环境中的无助、可怜和害怕)④师:这是一只十分可怜又害怕的小麻雀,那就请大家带着对小麻雀的同情之心读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过度语:这是一只多么孤单力薄而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呀,而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它逼近,这个危险就是庞大的猎狗,(课件展示猎狗靠近的动画)(教师出示句子引读):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露出锋利的牙齿。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读一下,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有什么感受?(猎狗很凶猛)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一遍。

2、那树上的老麻雀看见后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句子(相机板书:动作)。

3、过度语:好,我们来看看老麻雀到底是怎样做的?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找出的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老麻雀落地的一瞬间,并出示第5句(出示课件)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了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4、读一读这句话,学习这个句子的写法(课件闪动像一块石头似的),这个过程,你感觉到了什么....(用力之猛、动作之快),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课件闪动“突然”)当然此时老麻雀心情会怎样?(着急)请女生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来读一下这个句子;师:此外,老麻雀竟然敢稳稳地落在比自己大几十倍的敌人面前,那么表现出它具有怎样的精神(课件闪动“落”)?那大家一起来读出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4、总结:孩子们,刚才我们是怎样把这个句子读懂的呢?我们是抓住了句子中的重点词句,才感受到了老麻雀的在危险面前救子的速度快、着急和勇敢...(课件展示:速度快、着急和勇敢)。那接下来我们就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学习后面的句子。

5、出示课件句子: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读一读,说说在这句话中你找出的重点词语是哪个并做上着重符号?(课件闪动“扎煞”、绝望、尖叫)。

引导理解:“扎煞“是什么意思?——指羽毛散乱地竖起,一般指飞禽类在与敌人争斗时或者遇到危险时紧张、害怕的样子。

6、过度语:我们不仅看到它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而且还能听到它绝望的尖叫。猜想一下,老麻雀在对猎狗说什么?(课件闪动“绝望”)绝望指(毫无希望)如果你就是那只老麻雀,你绝望是因为什么?(害怕,力量过于悬殊、没有把握)那你能读出这样的情感来吗?抽2至3名学生范读。

(课件出示猎狗张开大嘴图)问:看到这样的一只猎狗,你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惊呼?(害怕怕、恐惧、吓人)那我们的老麻雀又会怎样呢?(课件展示: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抽生在读中感受一下老麻雀的紧张。

师:在这里,老麻雀退缩了吗?没有,而是用自己的身躯.....(课件展示: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大家齐读,问:掩护是什么意思?(保护),那“拯救”呢?(救助、搭救)

老麻雀能战胜得了猎狗吗?甚至还有可能......(会牺牲自己,失去生命)那它就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吗?(学生回答:不能)师:对,作为一个母亲,它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幼儿被猎狗吃掉。(随机出示课件: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师朗读,学生齐读,“一种强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力量呢?看到老麻雀的这些行为,你想对老麻雀说什么?(伟大、勇敢、是个好母亲)

(课件出示:老麻雀是在用()来拯救自己的幼儿。)通过刚才的学习,括号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填空?(勇气、身躯、生命)

师:是啊!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地,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因为它孩子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所以它要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奋不顾身地去拯救小麻雀,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也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多么高尚的母爱啊!(板书)(母爱)请大家带着对老麻雀的崇敬一起大声地读读这句话(随机出示课件: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四、学习第三段。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形体还是力量,麻雀和猎狗悬殊都过于太大,读到这里,每位读者都为麻雀担忧,希望有奇迹发生,那会有奇迹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老师范读,最后猎狗是怎么做的?课件闪动“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回想一下猎狗开始看到小麻雀时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请男、女生分别读一读。在写法上,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2、问:猎狗为什么要向后退?(组织学生发言交流)老麻雀的这种勇气就是来自...?(母爱的力量,顺手指向板书:母爱)

3、作者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作者为什么要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1)对小麻雀的怜爱;

(2)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随机板书:感动

五、总结课文,完成板书

1、同学们,学完了这个故事,你感动了吗?那是什么感动了你?(老麻雀的勇敢无畏和伟大的母爱)

2、教师总结:同学们,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这种爱就是世是最伟大的母爱。(顺势手指板书;母爱)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时非常感动。《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同学们,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请看这些让人为之感动的动物中的母爱(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谈看到的画面。师:大千世界,爱无处不在,那就让爱永驻我们心间。

3、完成板书,先写了老麻雀想吃掉....,这是故事的起因(随机板书:起因)。然后写了老麻雀飞下来,用.......这是在介绍故事的经过,(随机板书:经过)。文章的最后七自然段点名了故事的结果,随机板书(结果)。整篇课文作者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这种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相机板书:事情的发展顺序

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2

1.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

2.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3.用自身行为影响家人及同学、朋友共同节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是我刚刚打来的一瓶自来水,你们看这一瓶水值多少钱?(同学们议论纷纷,作价不等)我们使用1吨自来水,收费1元。换个说法,1元钱可以买来2000瓶这样的水,1毛钱可以买200瓶,1分钱可以买20瓶水。也就是说,这样的一瓶水,价值是5分钱。把这么廉价的一瓶水倒掉你会心疼吗?(同学们再次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下水的价值——《从一滴水说起》,然后再发表你的看法。

(出示课件首页)

【点评:这部分虽是导入,但已深入了课文主旨。教师欲擒故纵,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探讨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离不开水?

生1:我们每天三餐离不开水。

生2:我们每天洗脸、刷牙、漱口离不开水。

生3:我们洗澡、洗衣服离不开水。

生4:我们洗碗、养花、养鱼,也得用水。

师:大家再想一想大的方面如农业、工业等方面呢?

生1:我知道炼钢铁得用水。

生2:我知道造纸也得用水。

生3:我知道庄稼要丰收也得用水,果园想丰收也得用水,所以,农业离不开水。

生4:大自然也离不开水。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离不开水,我们人类更离不开水。大家知道我们人体水的含量是多少?

生:60%。

师:那小孩儿呢?

生:80%。

师:人体中水的含量低于多少,人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生:20%。

【点评:教师没有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隐于学生后面,适时点拨,学生自然能兴趣盎然,如数家珍,列举水在生产生活中的种种作用,这恰是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发现的过程,意识到水真的是太重要了,是生命之源。】

三、假想地球上没有水会是什么样?

师:水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连大自然也和水息息相关,那大家闭上眼睛冷静地去想想,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生产会怎样?地球会怎样?

(同学闭目思考,纷纷举手)

生1:没有水,我们会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到处臭味熏天,污物到处都是。

生2:我们没法刷牙、洗脸、洗澡、洗衣服……

【点评:这个想象过程,拓展了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体味的空间,是触及学生心灵的过程,更是由预设而生成新的思考过程。】

四、认识水资源及水危机

师:我们的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海洋。是不是说明地球上的水很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资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学生阅读资料,并纷纷举手准备发言。)

生1: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我们能用的淡水很少。我知道大量的淡水又以冰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人们根本无法直接利用。

生2:从这些资料上看出我国的水资源更少。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别人有四瓶水,我们中国人才有一瓶水。

生3: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我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我们这里已经限制用水了,一个月每人限水2吨,多用就得交高价钱。

【点评:这一环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归纳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自然原因造成我们水资源先天不足,而河水污染,水浪费又使水资源的短缺加剧。

(教师演示水污染课件,学生说明其中内容)

师: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水污染、水浪费,使我们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走向了危机。

【点评:本环节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水资源危机的忧虑。】

五、回归生活,寻找水资源浪费现象

师:水浪费现象在工农业生产中随处可见,如我国工业上万元产值用水量是91立方米,而发达国家仅用9.1立方米,我们是他们的10倍。那么,我们在生活用水方面有没有浪费的地方?

生1:洗手、洗脸时水龙头一直开着。

生2:我喜欢用水冲手,把水放得大大的,冲在手上很舒服。

生3:妈妈洗菜时一直开着水龙头。

……

六、演示课件,节约用水

师:我们用水如此奢侈,然而,我们有多少同胞却在忍受着焦渴的煎熬。

(贫困山区、西部地区缺水资料)

师:这时你想说什么?

生1:节约每一滴水。

生2:珍惜每一滴水。

生3:节约用水光荣,浪费可耻。

课件演示,生齐读:人类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师:那我们该怎么做?

生1:喝水时,喝多少打多少,剩下的下次喝。

生2:用完水关好水龙头,看到有人浪费水要制止。

生3:用水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

生4:劝诫家长要珍惜水。

生5:要把可以再次用的水,重复利用。

(播放课件,演示水的重复利用,学生讨论。)

【点评:此环节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使落实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七、作业

在学校、家里调查用水情况,然后根据节约用水计算出节水量。最后将自己的调查和建议讲给亲朋好友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提高节水意识。

课后反思: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是想方设法来拨动学生心弦的过程。无论是欲擒故纵的导入,还是回归生活的发现,尤其是让学生从大量资料中了解我国水缺乏的现状,都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震撼。而通过资料归纳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触及心灵的过程。这样,学生是在用心来感受水之珍贵,进而对浪费水的行为和现象发出愤慨,真正意识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课堂上的预设达到了目的,也有了新的生成。

本课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紧相扣,使明理与导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英才学校)

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我和提琴》了解挪威的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四三拍子与八三拍子的含义及相同与不同之处。

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及弱起节拍的掌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

律动

打开课件,我们到了一个美丽的国度——挪威,它位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示北欧地图)

“挪威”的意思为“通往北方的路”。它的首都是奥斯陆,是挪威著名的港口,也是全国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花是石楠花

二、寓教于乐

学唱歌曲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挪威的知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挪威民歌,大家想不想听?让我们听一听,这首民歌讲了一件什么事?歌曲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提琴的故事

“我”把喜欢的黄牛换了一把心爱的提琴,说明“我”更喜欢提琴。

师:从哪句歌词可以看出来?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再听范唱,拍节奏)

读谱知识

师:同学们在拍节奏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注意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几拍子的?

三拍子

师:我们学过的三拍子有3/4拍和3/8拍两种。他们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多媒体出示3/8拍指挥图示)

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是3/4拍子还是3/8拍子呢?(出示歌谱)

学生观察大歌谱

看曲谱找出谱子的特点:

一二句相同三四句结束音不同。(2)符点八分音符,弱起小节。

教师弹琴教唱曲谱听琴用la模唱。

听伴奏用la模唱旋律。

听伴奏读歌词。

师范读,生随师读

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老师都想唱了。

师范唱歌曲。

生听琴唱歌词,学生听范唱唱歌词。

三、创造表现

解决难点句子:学生提出难点,大家一起解决。

分组唱,找学生独唱,生生互评。

分析歌曲情感

师:怎样才能唱得更优美,以表现出“我”对提琴的喜爱之情?

抒情悠扬

感情地唱歌曲。

师:既然提到了提琴,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我国一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我国的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创编歌词欣赏完吕思清演奏的《梁祝》,同学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提琴?

那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乐器放到歌曲中唱一唱吧。

听伴奏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四、完美结课

教学反思:

《检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4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四课 李欣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和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学生不仅是在解读文本,而且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实现自我建构。本课教学通过抓住课文中对人物细致的心理描写,使其成为学生在学习时感受课文、体验情感的支撑点,并借助语言的读写练习来展开;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并通过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体会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收成长的营养。【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清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中他们过多的是为自己考虑,很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对身边的人,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缺乏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更乐于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来认识世界,思想上可塑性强。因此,本课期望通过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一方面继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另一方面,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棘手、鸦雀无声”等词语。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领悟体验部分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心灵以及残疾儿童自尊自强积极的人生态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读课文”、“画关键词”和“讨论”的学习方法来完成。

二、教学难点

通过对关键词语的领悟,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用过对课文中隐含场景的想象和“补充句子”这一环节攻克难点。【教学方法】

总体采用六部教学法进行教学。因本课语言描写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所以以阅读法、自学法、启发法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从读中学,从读中领悟,以课堂讨论法、讲授法为辅,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解决理解中的难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到去年为止,我国已建国整整六十周年。在十月一日这一天,我国的首都北京,同样举行了一次盛大、隆重的检阅。(课件出示60周年国庆阅兵视频片段。)

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盛大”、“隆重”)

在波兰的首都华沙也举办了一次这样隆重而盛大的检阅,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14课《检阅》。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通过对60周年国庆阅兵视频片段的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严肃,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指名读。

二、共同学习:这个小伙子真棒!

1、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简单回顾场面的隆重)

指导两个“多么”是递进关系需要重读。

从哪里能看出检阅的“盛大”“隆重”?(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请你们用朗读声告诉在座的老师们那次检阅的场面。(齐读)

多么隆重,多么盛大的检阅仪式啊!那这场隆重的检阅仪式结果怎么样呢?你能从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找出答案吗?(成功)

课件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角都有谁?(生答,师板书:博莱克 儿童队员)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把博莱克的表现用“—” 画出,体会他的心情,加上批注。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内容、方法和时间,养成主动思考,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

2、课件出示儿童队检阅的图片

观察图片,说说当时博莱克是怎样表现的?

(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忘记、紧跟。)

课件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通过关键词句读懂人物的内心)这些表现说明博莱克当时是什么心情?(自信、激动、紧张„„)

板书:自信。(齐读)。

3、联系生活实际、移情体验。(回顾我们的艺术节,我们为了入场仪式,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踏步时,你们经历了怎样的训练?你们的感受又是什么?)

4、通过大胆想象,理解人物自强的品格。(我们正常人的训练就已经很累了,而博莱克作为一名被截止的儿童,在自信的表演背后他又会付出怎样的艰辛呢?)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了。(引导学生说出: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

那么博莱克是什么样的人?(自强)(板书)

博莱克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出色的成绩。齐读12自然段。<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博莱克训练场景的想象,深入理解博莱克“棒”在他的自尊自强。

5、课件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生齐读)

三、运用方法讨论自学:这些小伙子真棒!

如果说博莱克是因为自己的自信、自强、不自我放弃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称赞。那儿童队员们为什么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引导学生回答:这次检阅虽然很成功,但是在检阅前队员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

看自学指导。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第2至9自然段,并用“ ”划出能说

明他们感到为难的关键词、句。

2、小组交流讨论,运用大胆想象、移情体验方法感受儿童队员为什么会为难。

时间:3-4分钟

指名读。<设计意图> 明确自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讨论。

学生边读边画,自学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学困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五、答疑。

汇报并深究:

1、从哪里感受到大家的为难?用为难的语气来为大家读一读吧。(生读。评价。)适时指导:

“棘手”,可以用什么词代替?你能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个词语吗?(麻烦)“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 用你的行动来演示一下吧。(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人们默不作声。)生造句。

2、这样为难,大家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这里一连用了5个问号,多为难哪。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份为难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

3、运用大胆想象的方法:感受儿童队员的为难。

课件出示:如果让他去,如果不让他去。

(引导学生理解:如果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可能会影响队形让人笑话,如果不让他去,他会认为大家歧视他,他会伤心、自卑。)

通过这些关键词语、关键句子我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还了解到了此时儿童队员们矛盾的心理。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同样可以运用到心理描写地方法,巧妙地表达出人物各种复杂的心理。<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朗读和填空使学生加深对儿童队员为难的理解。

4、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感受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与爱护。

课件出示队长的话: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指名朗读。

假如你就是儿童队员中的一员,你听到队长的这个提议,你会有什么想法?你会有什么感受?(激动、感动)

哪里最让你感动?把你的感动读出来。(指名读)

你为什么会感动,(引导学生说出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爱护”并板书。)

把你独特的体会读出来吧。(指名读)

5、课件出示句子: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齐读。

我感受到了你们很高兴,高兴什么呀?(因为棘手的问题解决了)谁来带着“高兴”读一读。

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都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们都欢呼着──齐读: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6、课件出示:这些小伙子真棒!

齐读。板书:真棒。<设计意图> 通过对课文的多次朗,方法的运用读体会儿童队员对残疾人的尊重与爱护,渗透在集体中人人平等的思想。

今天我们紧紧围绕着这两句非常重要的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联系上文读懂了整篇文章。

七、总结:

是这些可爱的小伙子,是这个充满爱的集体,铸就了一个自信自强的博莱克。这次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八、自测。

课件出示:任选一个,说说心里话。

1、看着整齐的儿童队伍,我想对博莱克说:“。”

2、看着整齐的儿童队伍,我想对儿童队员说:“。”

3、看着整齐的儿童队伍,我想对 说:“。” 时间:2-3分钟 汇报。指名读话。

九、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

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十、拓展。

课件出示残疾人有关图片。简单讲解。

课件出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关心残疾人,让世界沐浴爱的阳光。齐读。

【板书设计】

这个小伙子真棒!自信、自强 14.心灵的检阅 { 博莱克 这些小伙子真棒!尊重、善良

儿童队员

大胆想象 关键词、句{ 联系生活、移情体验 →揣摩、感受人物内心活动

《永远的歌声》(第二课时教案) 篇5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第三部分(第11至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 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等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教育。

3. 从词语的替换对比明白用词的准确更利于表达真实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复习

1. 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回顾上节课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入新课。

品读课文,感受“歌声”之情

(一)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1.(课件出示问题)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2.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朗读。

句子一:“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

①指名读,找出描写二牛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拽住”你会用哪个词替换?体会二牛的急切。

②听了二牛的话,“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什么?真的有狼吗?从课文哪里可看出?

③抓住“马上、立即 、使劲”等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为了老师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以及对老师真诚的爱。

句子二:“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①用“△”标出“我们”捉鱼动作的词语。

②抓住“摸呀,捉呀,追呀,堵哇”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捉鱼的画面,体会抓鱼的快乐及对老师的爱。

句子三:“我们兴高采烈……老师、大人和同学。”

①用“○”标出描写“我们”神态的词语。

②“我们”高兴时会想些什么?(用感情朗读)

句子四:“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

①“我们”为什么会遭到责骂?想象责骂的情景。

②用△画出写“我们”动作的词,用○标出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

③“我们”为什么委屈?

④“献”可以换哪个字,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什么?

⑤老师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激动、高兴、欣慰、心疼、担忧)

过渡 :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让学生不顾危险去为她挖药呢?(引入2-5自然段的学习。)

(二)感受老师的好。学习2-5自然段。

1. 课件出示问题:用线画出写老师好的句子。哪个句子是概括描写老师的好,哪些句子是具体写老师的好,这些句子分别表现老师哪方面的好?

2.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①课件出示反映老师好的句子,分别指导。重点通过“荒凉破旧”和“从城里来”反映老师有爱心。

②从老师模样好、嗓音好、有知识、有爱心方面总结老师“样样好”。

3. 如果你有这样的老师,你会有什么感觉?(自豪、敬佩、骄傲)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回顾全文,畅谈收获

1. 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2. 既然以歌声为题,我们还可以怎样的方式开头呢?

3.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

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能从15—25厘米高出往下跳,会双脚轻轻落地。

2.能勇敢地尝试,喜欢集体游戏。

3.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树)若干,小虫子图片若干。

2.欢快的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幼儿扮演小麻雀,教师扮演麻雀妈妈,听音乐模仿小麻雀动作:四散飞、跳一跳、吃虫、喝水等。

2.游戏——小麻雀捉虫。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爬上“树”,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就跳下来,“飞”出去捉虫。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次练习。动作指导: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

(3)请个别幼儿师范轻轻跳的方法。

(4)引导幼儿去同伴“家”做客,鼓励幼儿尝试从不同高度的椅子上跳下。

动作指导:要跳得又轻又稳。

3.游戏——大花猫来了。

(1)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食吃。听到“大花猫”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2)引导语: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大花猫”听见。

(3)师幼共同游戏,鼓励胆小的幼儿勇敢地参与到游戏中。

(4)放松活动:捉小虫。

幼儿四散在地上捉“虫”,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并小结。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在什么季节有些什么或者我们能做些什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感受四季的美,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进行“什么季节有.....”的说话训练。【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四季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一年有几个季节?哪四个?对,一年中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季节(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简称四季,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2、四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里的生字宝宝,还给他们组了词语,老师来考考你们记住了没有。抽读卡片(说话、荷叶、夏天、秋天、冬天、雪人、肚子、就是)

2.看样子,小朋友上节课学得都不错,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61页,自己读一读课文吧!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读完后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三、细读课文,了解季节特点(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

(一)了解春天的特点

1.还有喜欢春天的小朋友举举手,这么多呀!那我们一起去春天看一看好吗?

2.找到课本上的图画,哪幅图画的是春天的景色?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春天有些什么呀?(板书:小草、小鸟)

3.除了图上画的,你还知道春天有什么?

4.春天时,天气变暖,小草从地里长出来了,笑嘻嘻地和小鸟打招呼,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

5.“草芽”是什么意思啊?草芽就是刚刚从地里长出来的小草,非常地娇嫩,很容易受伤,那我们要怎么读会更好?

6.哪个小朋友愿意试一试?

7.轻轻地、温柔一点,一起来读一读。

8.配上动作咱们边做边背。

(二)了解夏天的特点

1.春天真美呀,有草有花有鸟,但是其他季节姐妹也不差呢!除了春天,你还喜欢什么季节?

2.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很想读一读描写夏天的句子,我能读吗?

3.请你们用小笔尖指到第二小节,认真听老师读一读。

4.仔细观察夏天的图画,说一说夏天有什么?(板书:荷叶、青蛙)

5.一提到夏天,我们就有一个感觉,热死了,那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6.夏天可真好玩,作家爷爷把荷叶和青蛙写进了儿歌里,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7.荷叶和青蛙是一对好朋友,小青蛙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唱歌了,让我们做开心地小荷叶,一起读一读。

8.配上动作,咱们再来读一读。

9.不看书本,和老师一起背一背。

(三)了解秋天的特点

1.秋天妹妹等不及了,自己跳了出来,有喜欢秋天的小朋友吗,喜欢它的一起读 一读第三小节。

2.之前我们学过一首儿歌是说秋天的,还记得吗?儿歌的名字叫“秋叶飘飘”,讲的就是秋天到了,许多树就会掉叶子。除了落叶以外,秋天还有些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请你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板书:谷穗)

3.秋天,田野里的谷子成熟了,结出了金黄的果实,看,谷子结的多不多?太多了,太重了把谷穗都压弯了,像不像小朋友在鞠躬?怎样叫鞠躬,谁来演一演?

4.秋天除了谷子成熟,果园里的果子也熟了,有......5.秋天,果园里有红红的苹果,金黄的橘子,香甜的葡萄,闭上眼睛,闻一闻,你闻到了水果的香味吗?

6.吃到好吃的水果,收获金黄的稻谷,你喜欢秋天吗?那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欢再来读一读第三小节。

7.和老师一起给它编上动作,再读一读。

8.谁可以试着背一背吗?

9.大家和他一起背一背。

(四)了解冬天的特点

1.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冷了?想一想,在冬天我们能做什么特别的事情?(板书:雪人)

2.冬天,我们可以做好多有趣的事情,堆雪人,打雪仗,作家爷爷特别喜欢冬天,他最喜欢堆雪人了,所以他把雪人写进了课文,我们一起读读第四小节。

3.雪人把大肚子一挺,我们也做一个快乐的小雪人,带着动作来读一读。

4.谁来边做动作边读。

5.雪人可爱吗?课文里说他顽皮,谁能说一说顽皮是什么意思呢?

6.我们也来当一当可爱又顽皮的小雪人,一起读第四小节。

四、课堂小结

1.四季姐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可有意思了,春天有草芽和小鸟,夏天有荷叶和青蛙,秋天谷穗会鞠躬,冬天雪人很顽皮。让我们一起和着音乐来读一读课文。

2.大家都读得很棒,有勇敢的小朋友敢来背一背吗?

3.全班配着动作一起背。【板书设计】

四季

春天

草芽 小鸟

夏天

荷叶 青蛙

秋天

谷穗

冬天

雪人 【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在一年级上了一堂校内公开课,这堂课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按照教案的设计思路,这堂课的整个流程进行的比较完整,也比较流畅,但也正因为自己过于注重于整个教学流程的进度,反而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反应,没有时刻关注学生,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对学生的表现置之不理,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跟着你来进行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保持兴趣。今天这堂课,班上有许多小朋友不能保持注意力,思想不在课堂中,老师也没有及时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只关注少部分学生,一味地往下讲。学生不能够参与到你的教学活动中来,哪怕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效果也是可想而知。如果说高年级的课堂是重引导,低年级的课堂就是重组织,组织教学是低年级课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低段的孩子注意力比较难保持长久,也较易分散,当遇到学生开小差时,应该及时地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老师的语言、表情与肢体动作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他们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的有利法宝。低年级的课堂首先老师要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语言要富有亲和力,除此之外,声音一定要有起伏,抑扬顿挫,充分施展语言的魅力。我的语气虽然有亲和力,但过于平淡,缺少起伏,所以这堂课尽管我非常卖力地企图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仍旧徒劳无功,学生们兴致缺缺。赏识与鼓励是调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不光要用,而且一定得用在恰当的时候,让受表扬的孩子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给其他的孩子树立榜样的作用,为了得到表扬更加认真地参与教学。今天虽然有运用赏识性评价,但是评价的时机、评价的次数、评价时的表现力都没有凸显出来,没达到赏识性评价应该达到的效果。老师的语气在表扬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我语气平淡,表扬时也淡而无味,吸引不了孩子,如果我的语气夸张一点,表情丰富一点,或许课堂气氛会大变样。

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低段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了主体,想象力也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我采用的是根据插图让学生练习说话,结合课文插图学习课文内容。这节课上说话的训练比较多,学生也能够根据图画说出完整的话来,这一点比较到位,但是每观察完一段图画时,没能够组织学生把图画内容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老师也没有总结图画内容。要在课堂中就不断锻炼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从句子到一段话慢慢地说完整,甚至可以加上形容词把它丰富起来,这样子潜移默化下,对学生将来写话、作文等方面都能有所帮助。评课老师也指出,观察图画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学生观察的时候天马行空,导致观察就有点分散,很多想要从图片中挖掘起来的信息,收集起来时有点乱。

在语文课堂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朗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表演读、个人读、范读、齐读,在朗读的时候,他们的兴趣并不能够一直保持,没能让他们产生越来越想读的兴趣。原因在于许多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课堂氛围不够高;教师的引导或者说范读没有吸引他们,学生对朗读没有引起兴趣;学生朗读时,师没有恰当地运用赏识性评价,刺激他们朗读的积极性;学生本身读书时存在着拖音、唱读等现象。现在是他们刚刚开始学习课文的时候,学生朗读的水平有限,所以在指导朗读时,老师要多用范读、带读、引导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力,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问题,一定要在字音准确、语句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当然,现在他们还不能够做得那么好,但是老师要引起重视,注重平时的培养,为他们以后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程指出,要创建有活力的课堂,低年级因为本身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课堂当中,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生动形象贴合课文内容的活动,常常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模仿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也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所以在我的教学设计当中,我采用了带动作朗读的方式。学生对这个方面积极性还是有,但老师本身的动作表情不够夸张,富有表现力,所以孩子们的兴趣没有一下子吸引过来。

语文课老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应该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像这篇课文,主要目的是要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四季学生都经历过,每个季节有些什么,学生也都能够说出来,应该多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说一说四季有些什么,不光能够加深他们对四季的印象,而且来自于生活的东西往往更加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虽然现在他们的能力还达不到,但老师在平日里应该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敢于放手。可以在老师带领学习了一两个小节之后,归纳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有趣。

认一认4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苏教版第一册《认一认4》教后反思

和孩子学习《认一认4》中的汉字,“出入开关,坐卧立走”是每天都进行着的动作,与孩子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在理解上除“入”外没有难度。解释”入“时,换词为“进去”,则“出”为“出来”。请孩子上台演示出门、进门两个动作,孩子们也都理解它的意思了。“东西南北”这4个方位词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我利用教室的布局,先帮助孩子认清四个方向,(有门的一面是南方,我们的前面是东方)然后和孩子们边做游戏边巩固。老师说出一个方向,孩子们快速用手指出,并面向它站立。辨认正确后,了解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西方是太阳下山的方向。南方是燕子在秋天去的方向,北方却在冬天吹来寒冷的风。课堂中增添了游戏,让孩子们特别兴奋,整堂课他们都处在激情荡漾的状态中。

《认一认4》教学反思:

在教学《认一认4》时,我让小朋友们一起走出教室,听说要走出教室,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迅速整好队伍跟我来到操场上。热情洋溢,像阳光下那一朵朵生机勃勃的花骨朵儿。然后我让小朋友面向太阳,辨别方向。“早晨到校,走进操场,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辨别好方向后,我拿出字卡(东、南、西、北),让学生认读后,转动身体,面向那个方向。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和我做游戏,刚开始有少数学生转错方向,引来其他人哈哈的笑声,渐渐熟练后,学生都能读准、转对方向了。

走出教室找找太阳、认字辨方向游戏这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参与的热情。一双双发亮的眼睛、一声声愉快的欢笑,“积极学习”的情感在参与的过程中被激发、被鼓舞,使“教”与“学”的双主体在特定的高度和谐的教学情境中碰撞、对话、交流、展示,互动共鸣,一起成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八个生字,掌握学过的拼音。

学生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第三组词

1.了解字义。

(1)一个小朋友迷路了,他只知道自己住在村子东边。你能告诉他东边在哪儿吗?西边呢?南边呢?北边呢?(2)你是怎么分清东西南北的? 2.读准字音。

(1)学生根据拼音试读四个生字。

(2)教师重点带读“东”、“南”。

(3)分层次读字音。(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打乱顺序读。)3.音形义结合。

(1)指名上台演示。教师说方向,学生拿写有“东”、“西”、“南”、“北”的生字卡,做手势指明方向。

(2)小组演示。一个学生说方向,其他同学指出书中的字,再用手势指明方向。

二、做游戏,学习第四组词

1.读准字音。第四组字也是表示方向的,有一个拼音没学过,同学们可以猜一猜它的字音。

(1)学生自读。要求观察图画,根据拼音,试读生字。

(2)检查、纠正。重点指导读好“前”。

2.游戏:“找朋友”。学生把音节和相关汉字连接起来。

3.游戏:“小小飞行员”。飞行员辨别方向的能力特别强,我们同学也来当一回小飞行员,看谁辨别方向的能力最强?(1)指名演示。请一同学站起来,在别的同学和自己的桌上按方向正确摆上写有“前”、“后”、“左”、“右”的生字卡。转个身,再放生字卡。

(2)小组游戏。

4.辨析。“前”、“后”、“左”、“右”会因所处的位置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方向,“东”、“西”、“南”、“北”会不会改变?

三、诵读

读本课所学的16个字。

学生试读,指名读。学生、教师点评。

作业设计:

熟读16个汉字。

板书设计:

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9

龙海市海澄中心小学 黄秀莲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篇幅不长,意义深长,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孝敬父母)。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懂得关心、孝顺父母。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识记掌握新字新词。

(2)在朗读中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感受老爷爷话语的深刻含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母爱,学会孝顺、体贴母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老爷爷说话的涵义,懂得要孝敬、关心父母(或长辈)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赛读生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做游戏。

开小火车读生字卡片 小组比赛读生字卡片 强调读准:前鼻音 拎捅 沉甸甸

后鼻音 嗓音 水桶

二、观看《请妈妈洗脚》广告(播放光盘)

你喜欢片中的谁?为什么?(他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富有爱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个儿子》 板书:三个儿子

三、学习课文

(一)听录音读课文

(二)女生朗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着水,就说起自己的儿子来了。故事中的妈妈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儿子的呢?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

1.第一个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板书:聪明 有力气 2.第二个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板书:好嗓子

让我们大家也像他们一样来读读两位妈妈的话吧!

3.两个妈妈都夸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们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呢?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板书: 没有什么特别。你们能猜猜这位妈妈的心情会怎样呢?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吧!(指名读、齐读)4.你能把三位妈妈说的这三句话并成一句话吗?

一个孩子___________,一个孩子______________,另一个孩子___________。

那么,孩子们是不是像妈妈说的那样本领大呢?有一位老爷爷看见了拎水这件事后,他又是怎么评价这三个儿子的?

(三)男生朗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1)完成填空。(小黑板出示)

一桶水可重啦!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理解走走停停:什么叫走走停停呢?(走一会儿停下来休息)妈妈为什么会走走停停呢?(因为水很重)请你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

(3)结合实际生活:你有过拎东西时胳膊痛、腰酸的经历吗?那时,你有 么想法?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2)你能把这三句话并成一句话吗?(小黑板出示)(先观察插图,再填空)一个孩子____________,一个孩子________,另一个孩子________。(同桌可以先商量,互相说一说)

(3)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课件出示画面)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4)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

师:正是这个普通的孩子确是最有孝心、最关心妈妈的孩子,所以老爷爷说……(引读)

出示句子: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第三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所以会帮妈妈做事的孩子才是孝顺、关心父母的孩子。)

(四)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母亲无私、无我的爱,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一种美德。)

四、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倡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洗碗等)

五、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可配上适当的动作。

(注意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前两位妈妈说话时很得意,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读,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用平常的语气,读时语调平稳。老爷爷的话幽默,风趣而有意味深长。)1.小组里演一演。

2.全班分角色表演本课的故事。

(一个小组扮演一位妈妈,师读旁白,班长扮演老爷爷。)

六、作业:

1.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练习说话时,允许使用“个”、“只”以外的量词。2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课外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如《乌鸦爱妈妈》、“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一个

二个

三个

聪明 有力气

好嗓子

没有什么特别

↓ 翻着跟头

唱着歌

帮妈妈 ↓

??

好儿子

《三个儿子》课后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23课,教材内容浅显,识字词的量也不多,但是在这简单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一个深刻而朴素的道理,即孝敬父母。本课教学中,我没有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进行读书讨论理解。本节课教学后,自己感觉有以下几点:

一、用学生熟悉的广告《请妈妈洗脚》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二、重视词句教学。词语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小老师领读词语、读词语说话,读词语做动作等。如抓住(翻着跟头 唱着歌 跑到 接过 提着走)这些动词的描述体现三个孩子不同表现。抓住(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腰酸)这些动词的描述体现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这样的学习,一环紧扣一环,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使得原本枯燥的词语学习变得有趣,学生学得扎实有效。又如安排两次练习:你能把这三句话并成一句话吗?一个孩子___________,一个孩子______________,另一个孩子___________。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进行句子训练。

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篇10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任人物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1、我发现,同学们都挺喜欢听音乐的,而且听音乐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齐读课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

二、品读感悟

(一)、体会穷兄妹的人格美

1、导语: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另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

2、“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的吗?

3、既然不是随便说的,那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对。“随便说说”说明了这个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这说明盲姑娘是多么懂事、多么体贴人啊。相信同学们也同贝多芬一样被深深感动了,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深情地读读兄妹俩的对白。

5、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读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为穷苦人定福,如果我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6、小结:是呀,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所打动才毅然为他们弹一首。

(二)品读知音

1、导读:听完贝多芬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品读

(1)“纯熟”说明功夫深,非常熟练

(2)看看,这里有很多重复!有两个感叹号!表现了激动。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

有两个您,盲姑娘由愿望现实已经激动得说话也疙疙瘩瘩了。

(3)引读:

“是啊!盲姑娘做梦都想的东西眨眼间变成了现实,能不激动吗?读”

“是啊!谁能想到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会走进这样一座茅屋,为一个穷姑娘单独弹上一曲。读”

“然而,贝多芬并没有激动,看看他是怎样回答的。

“贝多芬也用了两个您——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表现了贝多芬觉得他们是平等的,他们是一样的,他们都热爱音乐!正因为遇到知音,使贝多芬产生创作的激情,要为穷兄妹俩再弹第二支曲子。”

(三)、体会创作的意境美

1、有了创作激情,又是什么环境给予了贝多芬创作灵感呢?请同学们朗读第8自然段。

2、“清幽”意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3、小结:月光下茅屋一切是那么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盖住了曾有穷困与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贝多芬,对穷兄妹同情也油然而生,要把美的音乐给穷苦而爱好音乐人们,于是借着月光即兴演奏《月光曲》。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体会文曲之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用横线画也描写实在事物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也描写兄妹俩因琴声而引发联想的语句。

2、反馈交流

3、说说从皮鞋匠所联想的画面中感受到贝多芬即兴演奏乐曲旋律发生那些变化?

4、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5、放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6、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

7、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8、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10、你对穷兄妹及贝多芬有了怎样的认识?

三、联想起飞

1、了解文章写作方法

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

2、小练笔听音乐《爱丽丝》贝多芬钢琴曲

我静静地听着,仿佛听到了

四、作业

1、有条件的同学听一听有关贝多芬的钢琴曲。

2、写一篇《月光曲》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3月光曲

谱写原因

贝多芬 穷鞋匠兄妹

同情 手足情深

激动 懂音乐、爱音乐

高超的演奏技巧

发挥想象与联想

《月光曲》教后反思

我在教学《月光曲》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一直是我教学的主旨。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在教学第9自然段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钢琴音乐,使学生先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只是作为教师的我,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

但在教学中也出现几处不足:

一、教学内容过多,造成第9自然段教学不能侧重进行;

二、进行品读指导,不能做到各重点语段都能指导到位等。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是本册第八单元第二篇精读教学教材,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

三、说教法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四、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先运用尝试、自学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

(二)品读感悟穷兄妹的人格美

1、导语: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另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

2、“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的吗?

3、既然不是随便说的,那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5、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6、小结:是呀,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所打动才毅然为他们弹一首。

(三)品读知音

1、导读:听完贝多芬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品读

(1)“纯熟”说明功夫深,非常熟练

(2)看看,这里有很多重复!有两个感叹号!表现了激动。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

有两个您,盲姑娘由愿望现实已经激动得说话也疙疙瘩瘩了。(3)引读:

(四)、体会创作的意境美

1、有了创作激情,又是什么环境给予了贝多芬创作灵感呢?请同学们朗读第8自然段。

2、“清幽”意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3、齐读第8自然段。

(五)体会文曲之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用横线画也描写实在事物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也描写兄妹俩因琴声而引发联想的语句。

2、反馈交流

3、说说从皮鞋匠所联想的画面中感受到贝多芬即兴演奏乐曲旋律发生那些变化?

4、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5、放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6、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

7、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8、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10、你对穷兄妹及贝多芬有了怎样的认识?

(六)、联想起飞

1、生欣赏音乐——《致爱丽丝》。

2、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3、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七)、作业

1、有条件的同学听一听有关贝多芬的钢琴曲。

2、写一篇《月光曲》的读后感。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任人物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

二、品读感悟

(一)、体会穷兄妹的人格美

1、导语: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另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

2、“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的吗?

3、既然不是随便说的,那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5、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读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为穷苦人定福,如果我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6、小结:是呀,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所打动才毅然为他们弹一首。

(二)品读知音

1、导读:听完贝多芬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品读

(1)“纯熟”说明功夫深,非常熟练

(2)看看,这里有很多重复!有两个感叹号!表现了激动。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

有两个您,盲姑娘由愿望现实已经激动得说话也疙疙瘩瘩了。

(3)引读:

“是啊!盲姑娘做梦都想的东西眨眼间变成了现实,能不激动吗?读”

“是啊!谁能想到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会走进这样一座茅屋,为一个穷姑娘单独弹上一曲。读”

(三)、体会创作的意境美

1、是什么环境给予了贝多芬创作灵感呢?请同学们朗读第8自然段。

2、“清幽”意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3、小结,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体会文曲之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用横线画也描写实在事物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也描写兄妹俩因

琴声而引发联想的语句。

2、反馈交流

3、说说从皮鞋匠所联想的画面中感受到贝多芬即兴演奏乐曲旋律发生那些变化?

4、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5、放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6、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7、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8、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10、你对穷兄妹及贝多芬有了怎样的认识?

三、联想起飞

1、了解文章写作方法

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

2、小练笔听音乐《爱丽丝》贝多芬钢琴曲

我静静地听着,仿佛听到了

四、作业

1、有条件的同学听一听有关贝多芬的钢琴曲。

2、写一篇《月光曲》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3月光曲

谱写原因

贝多芬 穷鞋匠兄妹

同情 手足情深

激动 懂音乐、爱音乐

高超的演奏技巧

发挥想象与联想

《月光曲》课堂评议

主要特色:

一、脉络清晰。

不仅抓住了按事情发展顺序的一条明线,而且抓住课文一条因事情发展引起人物感情变化的暗线。

二、引导学生从贝多芬的角度走进盲姑娘的内心。

三、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四、贝多芬名言的适时出示,有助于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主要问题:

一、指导朗读不到位,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语调稍长一些,后一个做出了判断,读得肯定。

二、重难点不突出,情感融入不到位。

三、注意立体性的发挥,更要关注中差生,让学生充分读书。

上一篇:2023年生产部年终总结报告下一篇:初中班主任学期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