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第二课时教案

2024-06-24

家第二课时教案(共10篇)

家第二课时教案 篇1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掌握本文运用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3.初步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教学重难点】

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塑造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1.重点研习第三段 2.人物形象分析 3.写作技法分析 4.课后思考练习★小结上节课内容

一、分析课文第3段:

(1)、全班朗读第3段,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广故数言..欲亡:数言,再三扬言。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馀:比,等到。乘,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骑,骑兵。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师生共同探讨:(1)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 ①并杀两尉②发动群众参加起义③建立领导系统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通过三个步骤:“并杀两尉”揭开了起义的序幕,接着发动群众参加起义,然后建立领导系统。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并杀两尉”选择了“将尉醉”的最佳时机。两人设计故意让将尉欲杀吴广,以激起众怒。将尉被杀,彻底将戍卒推上不得不反的道路上来。这又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紧接着鼓励大家“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鼓励大家打破旧的统治秩序,为每一个戍卒成为王侯将相点亮希望。(说穿了,就是利诱。)陈胜的这些话,说得慷慨激昂,激动人心,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第三步建立领导系统。(旗号:大楚;领导核心: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2)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正确谋划、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戍卒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

(3)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结尾一句“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小结:本段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以及建立农民政权的情况。

二.品评人物

(一)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说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1)“苟富贵,无相忘”。(第一段)(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第一段)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第二段)(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第三段)(总结)

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

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第二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二).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四).写作技法分析

学生齐读课文后,讨论本文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结合。详写起义前的商议和舆论准备,以及发动起义的经过;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如何建立农民政权等则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是为了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更好地塑造陈胜人物性格。因为本文是人物传记。记叙方法上的特点是,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例如:借三老、豪杰的话语,赞颂农民起义的功业;以诸郡县杀秦朝酷吏响应陈胜,表现陈涉发动的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五).全文总结

本文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初期迅猛的发展形势,重点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显示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六)课后练习:

一.熟读课文,注意本文叙事的脉络,回答下列问题: 1.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2.陈胜是怎样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二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辨析词义。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义的不同。(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亡”,人藏在隐蔽处,即逃亡之义。今义:死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间”,暗地里。今义:中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去、往。现代汉语中多作助词用。(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往往”,出处。今义:经常。

2.试辨析下面三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临时驻扎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屡次、多次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几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写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字条 ...三.读懂下面一段文字,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

• 陈胜王凡六月①。已为王,王陈②。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③,之陈④,扣宫门曰⑤:“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⑥。自辩数⑦,乃置⑧,不肯为通⑨。陈王出,遮道而呼涉⑩。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11)。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12)!涉之为王沈沈者(13)!”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14),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15),言陈王故情(16)。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17),轻威(18)。”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19),由是无亲陈王者。(译文)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他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故人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故人说:“伙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伙”,所以天下流传“伙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故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故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故人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补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译文)陈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看法:

(1)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2)对人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否则危害自身。

(3)陈胜缺乏宽阔的胸襟,不能容人。由“由是无亲陈王者”可以预见,最终单凭一己之力绝不可能完成反秦大业。“陈胜王凡六月”便是明证。仅此一点就远远不如刘邦。(4)陈涉不讲仁德、缺乏道义。

(三)、练习1 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A.適戍(zhé)胸襟(jīn)

迅猛(xùn)鸿鹄(gào)

B.斩首(zhǎn)可怜(lián)

胸臆(yì)

符离(fú)

C.社稷(jì)

坚锐(ruì)

窥视(kuī)惋惜(wǎn)

D.诈称(zhà)情绪(xù)

苛政(kē)

严谨(jǐn)2.挑出下列各组中黑体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第一组()

A 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B 发闾左適(zhé)渔阳九百人。

C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xíng),为屯长。

D 道不通,度(duï)已失期。第二组()

A 扶苏以数(shuî)谏故,上使外将兵。

B 项燕为楚将,数(shù)有功。

C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bǔ)。

D 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

3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与哪一个字相通。

苟富贵,无相忘。(通)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通)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

固以怪之。(通)

将军被坚执锐。(通)无通毋 2 适通谪 3 唱通倡 4以通已 5 被通披 4 当动词讲的“之”是哪两项?()

A 辍耕之垄上。

B 怅恨久之。

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 二世杀之。

E 楚人怜之。

F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G 令辱之

H 杀之以应陈涉。挑出黑体词不是当动词讲的一项。()

A 置人罾鱼腹中。

B 皆指目陈胜。

C 天下苦秦久矣。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选出对下列三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

1.苟富贵无相忘。

A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追求高官厚禄的远大志向和与同伙生死与共的感情。

B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

C 此句反映了陈胜要改变自己和同伴们受压迫受剥削的奴隶地位。

D 此句反映了陈胜要与同伴们一起推翻之后共享胜利果实的迫切愿望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A 此句反映了陈胜看不起小麻雀而向往像鸿鹄一样在天空中翱翔的志向。

B 此句反映了陈胜不甘碌碌无为,而要获得自由的愿望。

C 此句反映了陈胜看不起碌碌无为的庸人,羡慕有这大志向能获取富贵的人。

D 此句反映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A 此句批判了帝王将相世代相袭的谬论,反映了农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气概。

B 此句批判了统治者企图世世代代骑在人民头上的罪行,说明陈胜识破了诡计。

C 此句揭露了统治者企图永远把持政权的如意算盘;这种企图不能得逞。

D 此句说明统治者再也不能麻痹人了,他们的阴谋被陈胜识破了。

五、课下作业

请以《我读<陈涉世家>》或《我看陈胜》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评论。

《白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7个新词。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抄写第12自然段,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思路】

通过对《白杨》一课的了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及特点。进一步地体会建设者们高尚的情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引导性导入

通过对白杨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白杨的实质问题的了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出示课件:

1、大戈壁的精彩图片。

(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2、师生通过画面进行情景对话:

师:“伴随着作者我们一同坐上火车飞快的驶向边疆。随着响亮的火车声,我们走进了你──‘白杨’(师生)。窗外不断的闪过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师生)。

二、听朗读并分小组来讨论问题(出示课件)

1、通过谁的话点出了白杨树的特点?

2、白杨树自身的特点(结合适应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话中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3、为什么爸爸看到在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出一丝微笑?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出示课件:

通过观赏建设者们在边疆建设的场景,让孩子们感悟他们的非凡行为,使孩子们从内心深处真正得到教育和启示。

三、练习题

结合练习题,进一步回顾本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

1、“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

2、爸爸的第一次、第二次沉思分别因为什么?

3、后来又微笑了,是因为什么?

4、如果你站在那些边疆者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朗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既陶冶情操又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掌握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2、分小组进行评比性的朗读。

3、班内选拔性朗读。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高大

白杨 生长范围广、适应极强 人

有极强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能够对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明确了文章作者的用意,实际上歌颂了那些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此课堂中,学生热情高涨,能够将实际当中知识进行应用,充分展示自己。感悟道理的同时把握中心,使课堂教学扬帆归航。

《白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写“晰 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 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 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 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 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 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 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 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 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

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坚强 白杨 边疆建设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篇3

八年级 王静

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诵读和分组合作探究,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3.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

2.难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复习导入

注音: 夏水襄陵 xiāng 乘奔御风bēn

素湍绿潭 tuān 绝巘 yǎn 飞漱 shù 属引凄异 zhǔ

释义:

略无阙处 “阙” 同”缺”,意思是”中断” 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虽乘奔御风 即使 飞奔的马 翻译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2)学生朗读目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明确: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文中使用那些语言描写三峡的山,分别说明了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多)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陡峭、高峻)(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明确: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揣摩语言,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它好在。4.集中反馈,精讲点拨

揣摩语言,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

例如:我喜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它好在表现色彩的两个词语:素—洁白,绿—碧绿,形成对比。5.基础训练,弥补缺欠

(1)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特点;后写水,突出_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象。(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_湍急_的特点。唐代大诗人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6.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学生可自由发挥,从多角度回答)

例如: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杨慎的临江仙等。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描绘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我希望同学们

也尽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增添风采。(2)作业 背诵、默写全文。

找一篇介绍中华美景的文章赏读。

板书

山 水 夏

春冬

秋 长 多凶险 清丽 凄清 三峡 郦道元

《金子 》第二课时教案 篇4

一、师: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齐读课题:金子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吗?

3、生回答。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那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第七自然段)。

3、大声地读读彼得的话,体会一下他说这话时时怎样的心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点击 不无骄傲 “!”)不无骄傲是什么意思?(非常骄傲)

你能用非常骄傲的语气读读吗? 你还从哪儿看出?(有时候啊标点也是会说话的。

“!”原来标点也会说话,你真会读书啊,那就请你用你体会出的感情也来读读彼得的话。)

4、小结:彼得实现了梦想找到了真金(板书 真金)

5、彼得说:“我的真金就在这块地里。”他的真金在哪里呢?读读课文,找一找。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抓住“美丽娇艳”指导说话。(图配文))

音乐起!瞧,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在这片浸透着彼得心血和汗水的土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花朵,它们一丛丛,一簇簇正迎风开放!(出示文字)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形容这些鲜花呢?理解“娇艳”。(娇嫩 艳丽)

看到这样美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吗?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了。(我们可以想象花朵的颜色、样子,还可以想象花丛间飞舞的小动物。)

2、指导说话,体会“全部精力”

(1)在这块土地上彼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呢?(能找出一个词吗?“全部精力”)全部精力是什么意思?(毫无保留 付出了所有的心血、汗水。)

(2)、你知道培育花苗要做哪些事吗?

(3、看,这就是彼得,仔细观察图,看看他是怎样付出全部精力的?(引导孩子从动作、神态、穿着 心理展开想象。)

(4)指名说。谁能结合大家的发言,试着说的再完整一些。

彼得就是这样为了培育花苗付出了(齐读)全部的精力,通过这个词你是不是看到了一幅画?一组镜头?一部小电影?你能选择上面的一句或者几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有时狂风暴雨,花苗全被淋得倒在地上,彼得——————;有时连连干旱,花苗的叶子都被晒焉了,彼得_____________ ;每天,天还没亮,_____________彼得____,直到 _____________ ;„„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横线要修改,太限制孩子了)

先同座位交流,再指名说。

(5)、总结: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艳阳高照,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寒冬腊月,晨光熹微的时候他已经出发了,夜幕笼罩的时候他还没有归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五年。付出了自己(齐读: 全部的精力。)

3、原来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板书 辛勤劳动)

(辛勤劳动,引导由学生的口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过渡:彼得通过辛勤地培育花苗取得了成功,可一开始淘金却失败了,是因为他没付出努力吗?

1、出示第二自然段。

2、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他同样付出了努力,找出关键词用波浪线画

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彼得付出的努力。

4、可尽管彼得这么努力,结果却是——用课文上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一无所获。

5、彼得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为什么没有淘到金子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 题。告诉你们一个好方法:咱们也用读书来解决这个难题。读读课文的第一 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语背后藏着小秘密。师:你找到原因了吗?

(抓住 听说 无意 无意说明是一种偶然,那里不一定有,无意说明靠 的是运气。)

师:那么这运气好碰吗?你从哪个词知道不好碰?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师:那么,你知道萨文河畔来了多少人吗?(理解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6、小结:那么多的人“蜂拥而至”,可结果却是“绝大多数人”一无所 获,扫兴离去。看来想靠碰运气来获得财富、实现梦想——是靠不住,不现实的。

师:咱们再一起读读这个小节,体会一下彼得淘金失败的原因。

五、学习4---5自然段

1过渡: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想要考运气来实现梦想也是不现实的,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也没有了,就在彼得准备离开这儿,因为什么发现了转机?小声读读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

(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彼得若有所悟„„)2 理解“若有所悟”。

回忆我们的理解蜂拥而至这个词所用的方法,先理解关键字。这个词语中的关键字是“若”“悟”。连起来说说词语的意思。师:彼得由什么‘悟’到什么?

(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悟’到土地也可用来种花。

一起想象一下,彼得出神地看着门前的草地,他自言自语地说:“

”(多找几个学生说说)指名说。

3、看到这平整的土地,这绿茸茸的小草,彼得是多么————,能读出来吗? 齐读第五自然段。

4、彼得居然能从不起眼的小草身上找到了自己发财的机会,从这里,你明白彼得成功的原因吗?(善于观察、发现,善于思考。)板书 思考

5、要想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埋头苦干,还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

总结:仅仅五年,彼得成功的实现了梦想,找到了真金,读到这里,同学们想一想,他靠什么找到真金的呢?(生答)

他找到的真金又是什么呢?(多找几个人发言。)

六、拓展延伸

1、现在你知道“真金”是指什么?

2、小结:真金是指财富,成功,更指人生的道理,只有靠善于思考,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和成功,这才是真正的____(读课题)

3、学完课文,你们找到真金了吗?

五、总结延伸

同学们有许多梦想,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你准备怎么去实现呢?

板书:22 金子

真金

思考 坚持 勤劳 成功

《识字》第二课时教案 篇5

2、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昆虫,理解所学词语。

3、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学会生字,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咱们一5班的小朋友个个都爱动脑筋,来,让我们做做头脑体操——猜谜语。希望每一个小朋友一边听老师说谜面一边想,听完再回答。好,现在开始。

师:身穿花衣爱打扮,美丽翅膀光闪闪,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舞得欢。

生:蝴蝶。

师:一起来看看谜底,是——出示图片:蝴蝶。

师:猜对啦!

师:继续听。

师:远看芝麻洒满地,近看黑驴忙运米,成群结队来工作,团结力量争第一。

生:蚂蚁。

(出示图片:蚂蚁。)

师:看,又猜对了。

师:大家猜的又对又快,蝴蝶、蚂蚁都是——昆虫。出示词卡:昆虫。

(学生齐读)

师:今天,咱们就来继续学习识字4。一起到郊外去和昆虫交朋友。

(出示课题:识字4)

二、复习检查。

1、出示课件小火车。

师:开往郊外的小火车就要出发了,蚂蚁列车长要考考大家,每一个小朋友读准了车厢上的生字词,小火车会开得更快的,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

2、师:好,各小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先练一练,读准生字词,做好准备。现在开始。

(组长起立出示生词卡片带读)

3、全班“开火车”读生词。

师:大家都准备好了!我们的小火车出发啦。

师:小小火车开起来;

生:开起来,开起来;

师:第一小组带头开;

师:小小火车继续开;

生:轰隆,轰隆;

师:第三小组接着开;

师:小小火车加油开;最后大家一齐开。我们的火车到站了。

生:哧——。

三、看图学词语。

1、出示挂图:

师:看,郊外的景色多美呀!欣赏一下,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茂盛的树林,美丽的花丛……

(教师相机出示:田野树林花丛。并请学生领读词语两遍。)

2、指导朗读。(出示词卡:田野树林花丛。)

师:郊外的景色太美了,老师也来朗读一下。教师配乐范读: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丽的郊外,田野,树林,花丛。

师:老师读的好吗?谢谢大家的鼓励。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呢?我一边读,一边在想像,田野一望无际,还种着绿油油的庄稼。领读两遍:田野。个别读,齐读。

师:读树林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树林多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师:想的太美了,请你读一读。

生:树林。

师:大家跟着读一读。

男生读,齐读。

师:“花丛”怎样读?自己想一想,读一读。谁来试一试,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想到花丛里的花五颜六色,很美丽。

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师:我们把这3个词连起来读一读。

集体加上动作有节奏地朗读。

3、看图。

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昆虫们都藏在这儿呢!你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翻开课本100页,小组长组织一下,你们小组能找到哪些昆虫。

(小组活动:找昆虫。)

小组代表上台指出昆虫的位置。教师出示词卡:螳螂蚂蚁蟋蟀蝴蝶天牛蜻蜓。

师:来,和昆虫朋友打打招呼吧。

学生齐读。

4、师:你了解这些昆虫吗?能给大家介绍些什么?

先和小伙伴说一说。(与小伙伴互说昆虫知识。)

师:谁先来介绍。

个别简单介绍昆虫的相关知识,教师相机出示昆虫图,并请学生将昆虫贴在相应的词卡上,再领读两遍。

生:蝴蝶很美丽,品种很多,有枯叶蝶,闪光蝶等,它爱吃花蜜,小时侯是毛毛虫;天牛又叫“水牯牛”,专爱吸食树汁,这样树就缺少营养会死的,它是害虫;

生:蟋蟀又叫蛐蛐,喜欢咬斗,它的叫声不是用嘴巴发出来的,是用翅膀的摩擦产生的;

生:螳螂像握着两把刀,吃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生:蚂蚁勤劳、团结,是大力士;

生:蜻蜓是“除害飞行家”,吃蚊子等。)

5、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6个昆虫名称。

学生齐读昆虫名称的6个词语。

6、再看图:

师:咦,这些孩子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观察蚂蚁呢!

出示词卡:观察。学生齐读两遍。

师:他们怎么观察的?

生:他们在用放大镜看蚂蚁,看得多专心,多认真。

师:这个女孩子在干什么呀?

生:这个女孩子用网捕蝴蝶。

师:为了制作标本,去捕蝴蝶等昆虫,这就叫“采集”。

出示词卡:采集。齐读。

7、学生齐读:观察采集昆虫3个词语。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眼前看到了孩子们在观察采集昆虫呢!

四、再读词。

1、师:我发现这些词排列真有趣。

2、师引读:小朋友们来到郊外,生:观察、采集、昆虫。

师:郊外景色真美丽,有——

生:田野、树林、花丛。

师:那儿藏着许多昆虫,它们有——

生:螳螂蚂蚁蟋蟀蝴蝶天牛蜻蜓。

3、齐读全文。

五、记字。

1、出示课文中的12个词语。

师:请看,生词的拼音不见了,你会读吗?自己先读读试一试。谁会读?

(会读的小朋友一起读。)

师:读得真响亮,真自信。我们再读一遍,要读读好。

2师:、小火车把咱们带到了生字候车室,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12个生字。

小朋友转盘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还要学写3个字呢!

3、课件演示:虫蚂蚁。

师: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大家可以自学一下笔顺表。

个别书空“虫”的笔顺。课件演示“虫”的笔顺,集体书空。

师:“蚂蚁”两个字怎么记?

生:“蚂”左边是虫,右边是马,合起来就是蚂。

课件演示,并让学生比较虫子旁大一些,不好看。左边的“虫”要写小一点。

生:“蚁”左边是虫,右边是义,合起来就是蚁。

书空“义”的笔顺。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六、作业

(1)画昆虫。

(3)折昆虫。

《雨后》第二课时教案 篇6

作者:林慧菊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8

作者:林慧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文,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进一步复习掌握后第三项的生词,随文理解词义,当堂默写。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文。

【教学难点】

理解小哥哥“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小哥哥、小妹妹的贴图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初步学了《雨后》,不知道后生词同学们还记不记得?

2、出示生词卡片。

请一生指名读,如读对全班跟读,如读错则同学纠错。

读得真不错,这节我们继续学习《雨后》。

3、板书:《雨后》

二、细读文:

(一)、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倾听、正音。

总结:瞧!冰心奶奶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哥哥关心妹妹、妹妹依赖哥哥的雨后嬉戏的场景,多有趣!我们来看看第一小节怎么描述的呢?

(二)、学习文第1小节。

、指名读一二行: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1)听了以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理解“金光”是指树梢上还残留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的光。

理解“海洋”为大片的积水。

(2)生自读这两行,想象情景,感情朗读。

师指导“一片——海洋!”范读、个别读。

2、过渡:此时的场景谁能用一句成语来描述?(雨过天晴)

人的心情怎样?(高兴、快乐、开心)

3、谁来用这样的心情读读三四行?指名读: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象神仙一样。

(1)

理解“赤脚”指光着脚丫。

理解“神仙”指开心自在、无忧无虑的人。

(2)比比谁读的最快乐,让别人也感受的到?

指名读、范读、齐读,读出快乐。

(3)板书:快乐

理解得真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小节吧!

(三)、学习文2~4小节:、在这群赤脚的孩子中,有一对兄妹,他们呀可有意思啦!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好吗?

(1)相机出示小哥哥的贴图,贴在黑板上。

(2)找快乐:

自读2、3小节,想想你从哪里读出了小哥哥的快乐?

生自由读,可圈圈画画,师巡视。

(3)反馈:“我的发现”

A、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指导读出“使劲”、“溅”。板书:踩

B、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指导朗读小哥哥的话:

指名读,指导声音要喊出来。齐读。(生拖长音大声喊小哥哥的话)

“妹——,小心——,滑——!”

听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妹——,小心——,滑!”做了个差点滑倒的动作。

比较体会“滑”的读法,为什么这样读?引出下句意思。

板书:喊、滑。

一起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看!齐读。、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联系上文,体会小哥哥兴奋什么,骄傲什么?(因为前面说他摔跤了)

指名读第三节: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读到这里,你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为什么明明摔跤了,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体会小哥哥的心情,虽嘴上说糟糕,心里却因为觉得摔跤好玩而快乐。

自读第三小节,练习体会、读出快乐。

(4)整和、感受快乐。

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哥哥,你读的一定更好!请你带着小哥哥的感受来读读2、3小节,练读。

2、小哥哥玩的这么高兴,其实小妹妹玩的同样快乐!

相机贴小妹妹贴图。自由读第4小节。

(1)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

请一女生回答。你能演一演吗?

一男生在前踩,女生在后表演踮脚尖、小碎步跑。

(2)

观看后的同学回答小妹妹怎么玩的。

相机板书:跟、咬、提。

指导:“轻轻地小心地跑”读起来声音要轻。练读、齐读。

(3)小妹妹这么小心翼翼地跑,其实心里怎么想的?(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你对最后一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指名回答或讨论。

(4)那该怎么读呢?自己练练。

让我们听听咱们班的小妹妹读,怎么样?全体女生读第四小节。

男生也来试试吧!“果然,还是女孩子更能体会小妹妹的心!”、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喜欢这篇文吗?让我们从头开始快乐的自由读读吧!

四、试背全文:、同学们读的不错!想不想把它记下来?自己练习一下,同位试背。

3、请同学们来看着板书,背一背,玩一玩吧!可以加上动作,想背的同学起立!试背。

五、默写生词:、真了不起!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现在我们休息一下,看看后第三项的生词,比比谁先会默!

2、自由复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书空、抄写、自默、同位互默……

3、听写生词。

4、同位互改,评价。

《鲸》第二课时教案 篇7

1、读懂课文,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感情。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学会用打比方、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1、我是谁?

2、非常亲切,声音也很齐,大家见到陈老师想说点什么吗?

二、以题入手,提高兴趣

1、点名上台,准备听写。其他同学准备好纸笔,做好正确的写字姿势,准备听写。听写的都是这一课的生字,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没问题。

(听写“肢、胎、肺、滤、判、吨”后,教师点评3个学生听写的生字并加以纠正,下面的学生相互检查)

2、特别要注意那个用肺呼吸的“肺”,看看有没有人把右边部分写成了“市”,上面写成一点,有没有?

3、好样的!七个生字,大家听写了六个了。还剩下一个,我来写。注意哦,我写字和一般的老师不一样。(在黑板上书写一个大大的行楷字“鲸”)

4、大家发现了什么?(太大了!)

5、我为什把“鲸”字写得那么大,总有原因吧?

6、太精彩了,一下子把我的心思说出来了。太大了!(师板书:“大”)这,就是“鲸”啊!

三、感悟课文

(一)精读第一段,探究说明方法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找出课文中具体写鲸“大”的段落了吧。第几段?大胆地说。

2、第一段就写了“鲸”大。水能告诉大家,《鲸》这篇课文属于什么文体?(说明文)

3、既然是说明文,总要有一些说明的方法,看看第一段到底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4、指名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5、(出示课文片段: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比较)看见“比较”两个字了没有,请你们也把这两个字写在课文中适当的位置,这就是读书笔记的方法之一。

6、(出示大屏幕: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是列举数字的方法,应该把列举数字这四个字写在什么地方?(文字旁边)

7、对!真聪明!就写在那段文字的旁边,上面、下面都可以。这种读书方法叫什么?(读书笔记)

8、读书笔记有几种方式:一是写读后感,二是摘抄,三是──?(批注)。

9、对,这叫批注。我个人认为批注是最好的读书笔记方法。。

10、这一段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说明方法。(投影出示课文片段: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举例子)

11、举例子,举的例子一般都是真实的事。如果有一头鲸在这儿,你敢不敢坐在它嘴里?你都不敢,谁敢?这个例子能举吗?

12、哈,它不“吃”你,而是“吞”你喽!

13、不是举例子,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细读这个句子。(假设)你怎么知道是假设?

14、张开嘴没有?(没有)从“要是”两个字看出假设,不简单!同们,读书除了要整体把握外,还要特别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这样就能解决许多问题。你们以后要写说明文,凡事都可以假设,不过要大胆、合理的想象才行。来,我们一起把假设这两个字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写鲸的大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假设)总之,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就会使读者更准确、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所说明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5、这么大的一头鲸,如果让我们去给别人宣传这头鲸,咱们能不能把它宣传得很大?

16、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鲸的大。

17、通过课外搜集到的图片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略读2~7段,培养概括与辨析能力

1、好,看黑板(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数字:一、二、三、4、5、6、7)发现了什么?师:为什么?

2、你已经把数字和段落对上了号,我来提醒大家,看“一”的后面我写了一个什么字?(大)

3、下面我请同学们帮我一个忙,完成板书设计。第一段写了这么多,我只用了一个“大”,那么二、三、4、5、6、7都写了什么?我想请你们用最简练的语言,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都可以,实在不行,就用四个字,这叫小什么来着?(小标题!)

4、对!先认真读书,给每一个自然段想一个小标题,谁想好了那一段就上来写,你发现和别人不一样的也可以上来写。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的进化过程,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自由读,看看鲸是怎样进化的?(把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打上小黑点)教师把自己当作鲸,转述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注意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突出鲸为了生存漫长的演化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鲸的进化过程,从而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2)学生汇报:(注意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突出鲸为了生存漫长的演化过程)

我们鲸在很远的古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年代,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3)请同学们将红色的词加上括号,试试看,红色的这四个词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说明文语言表达精确的特点。)

2、师生接读(学习第三自然段):在演变的过程中,有的没有牙齿变成了须鲸,有的有牙齿,变成了齿鲸,因此鲸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他们是须鲸和齿鲸。

3、读一读、比一比自学4、5、6自然段,须鲸与齿鲸有什么异同。

自学4、5、6自然段,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种类项目 有无牙齿 食物 呼吸 睡觉

须鲸

齿鲸

4、认识鲸的生活习性,教师适时点拨:

△吃食:

1、须鲸吃什么?齿鲸吃什么?

2、用△画出他们捕食的动词。

须鲸:吃、游、张、吸、闭、滤、吞

齿鲸:吃、遇、扑、咬、结、围、

3、齐读,加上动作、手势。

4、小结:这些表动作的词描写得非常生动,我们称它们为动词串,写作中要懂得用上动词串,使文章更加生动。

2、在写鲸吃食这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举例子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3、找找有几个“主要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指导把鲸的大饭量给读出来。

△呼吸

1、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鲸用肺呼吸,不像鱼用腮呼吸,也可证明鲸不是鱼类。

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每次呼吸从鼻孔喷出的气会形成水柱。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不一样。

2、作者正是从鲸呼吸的器官、时间、特征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显示和介绍鲸呼吸的特点?(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演示。)

(表演和介绍、画水柱、朗读等形式)

3、课文中说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说明方法:打比方)但更胜于花园里的喷泉,它是个天然的喷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赞一赞这美丽、奇特的“喷泉”吧。

4、做一个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来判断鲸的种类(课件)

△睡觉:

1、鲸怎么睡觉的?(“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几头聚在一起-鲸是群居的)

2、画鲸睡觉的示意图

过渡:这么大的鲸要长多少年呢?

△生长:

1、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还可证明鲸不是鱼类。

2、什么是胎生?举例说明,像鸡、鱼等是什么生的?

3、找出表示鲸生长快的句子读一读,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

4、鲸的寿命怎样?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拓展延伸,灵活运用表达方法

1、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对鲸又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鲸有很多种。请大家一起观赏鲸家族中的部分成员。

(课件出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

2、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把自己介绍给大家。怎样介绍呢?请大家先听听蓝鲸的自我介绍。(课件)

(出示多媒体课件──蓝鲸的图片及自述:我,就是鼎鼎有名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身长30米,体重190吨,相当于33头大象或300多头黄牛的体重。我的一条舌头就有4吨重,比一头大象还重。我的力气特别大,能抵得上一个火车头的拉力。因此,有人管我叫“大力士”。怎么样,大家记住我了吗?)

3、交流:

听了蓝鲸的自我介绍,你们觉得他讲得怎么样?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领悟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下面请大家也来扮演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要注意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5、全班交流。

课堂检测:

一、划去下列每组词中不合群的一个,在下面划上--,并说一说为什么。

(1)鲨鱼带鱼鲸鱼梭鱼

(2)老虎狮子鲸鱼豹子

(3)齿鲸幼鲸须鲸

二、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鲸是哺乳动物是因为:

( )鲸很大、很重

( )鲸用肺呼吸

( )鲸是胎生的

( )鲸有鳍

( )鲸的睡觉方式很特殊

( )幼鲸吃母鲸的乳汁长大

五、小练笔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

1、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2、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3、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荷花》第二课时教案 篇8

二、执行教师:

三、教学目标

1、实验目标:激发兴趣,引导观察,使学困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

2、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课目内容分解表

4、学习水平描述表

四、教学重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眼前出现的景象。

五、教学难点

通过作者的想象,明白我被荷花美景所陶醉,理解那种被荷花所陶醉的心情。

六、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

①本文为名作家叶圣陶所著,为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妙生动,必须借助电教媒体,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感情化。

②由于作者细致留心地观察,才描绘出颜色美、姿态也美的荷花,而且让我们确实感受到那一池荷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些都需要使用投影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真切地体会到荷花的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③美妙的`音乐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用录音朗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荷花的美。

2、媒体选用情况表

七、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简述

首先揭示课题,通过观察图画和读课文,弄清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反映了图上的内容,四自然段是作者的联想,然后依次讲解每段。最后总结板书结束教学。

教学第一段时,弄清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我一进公园就往荷花池边跑?一就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找出能表达我看荷花迫切的心情的词,并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第二段,主要弄清荷花的美体现在颜色和姿态上,教学时找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弄清它们的颜色,并体会颜色搭配的美,理解冒字的妙用,再学习荷花开放的三种姿态,最后指导朗读。这部分是教学重点所在,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教学第三段,主要弄清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的意思,教学时先指导朗读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句话,再找到作者对美丽荷花发出感叹的一句话,弄清它的意思。

教学第四段,主要明白我被荷花美景所陶醉,理解作者被荷花所陶醉的心情,教学时请同学们先齐读,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弄明白作者想象的句子,最后让学生自己看图,听音乐,老师相机提示,进入到作者想象的境界中去。

教学第五段,只须弄清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的原因,从而简洁了明了结束。

2、教学教程如图所示。

八、形成性练习

1、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

2、试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九、板书设计

家第二课时教案 篇9

主题:机场劝服

2月5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因大雪关闭,滞留旅客二千余人,机场问讯处发生打砸事件。你是一名乘客因雾霾航班长时间延误,大量滞留旅客情绪激动,你如何说服他们平静下来。

杨蕊蕾:

大家不要再吵了,安静一下听我说几句我知道大家现在都很急躁,我请你们安静一下好吗,在这个时间段里我希望大家能够帮我做一件事情,待会儿飞机抵达之后我要去见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叫小甜,今年五岁,她前段时间被查出患有很严重的病,她每天只能够躺在床上,其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我知道她曾经告诉过我我像她的天使,因为我从来不会对她说假话,从来不会骗她,我这一次告诉她待会她只要一看见我她的病马上就会好起来,我知道这回我会骗她,但我希望现场的人能够给她写一些祝福,待会我会告诉她有很多人像我一样爱她,谢谢。

赵玉琨:

大家冷静一下听我说,这里是谁的钱包,谁的钱包,这里面有一个身份证叫赵玉琨,我看到这里面有一张全家福,里面有一个白发苍苍的母亲和妻子和孩子,我知道现在每一刻的等待对我们都是一种煎熬,可是你们知不知道现在的冲动只会让这种等待更加的延长,我此刻也想飞回去看我患病的儿子,可是我们这样闹下去有用吗,雾霾会散吗,飞机不会起飞的。如果砸掉这个机场会使我们马上就能起飞,我跟着你们一起砸,但是没有用,人生不仅仅需要赶路,还需要等待。

刘俊杰:

你不要再打了,你要打谁告诉我我来打,我比你们着急,我的老婆都快生了,就是你们机场,因为你们机场北京的雾霾这么多,我要打你们,我打了你飞机就会起飞了,我打了你们,我就可以看到我老婆和孩子了,我打了你们,我就可以看到我老婆和孩子了?我们能不能冷静一点,拿出我们的电话跟远方着急,我们很想见的人打个电话说明一下这里的情况,“老婆,因为飞机的延误,我不能回来,你要喊就喊出来,我永远在你身边,我爱你。”

肖骁: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10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什么意思?

3、“我的日子滴 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涔涔 潸潸

5、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6、时间是怎样溜走的?

7、指导朗读。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2、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

4、“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中的“痕迹”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

四、理解第四部分内容

1、读一读,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2、这段话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五、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3、读了这篇文章,你相到了什么?

1、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有所作为。

2)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要有效利用时间。

3)不以虚度年华,活得要有价值。

六、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上一篇:捷顺门禁说明书下一篇:白落梅经典美文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