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情-散文

2024-05-18

芦花情-散文(精选8篇)

芦花情-散文 篇1

读《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会令人怦然心动。会勾起我的芦花情……

老家的海塘边,河畔、沟洼到处是野苇。每到深秋,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盛开的苇。秋风下,清秀的白穗花以排山倒海的雄姿,卷浪挟涛,起伏涌动,气势壮观宛如钱塘江八月怒潮。

记忆中的童年里有许多轶事总能和芦花联系在一起。调皮的我和小伙伴常常会举着折下的芦花当羽翎,玩老鹰抓小鸡游戏。也常常会在门前那片风干的芦苇塘里捉迷藏。想从密密的芦苇里中找到躲起来的对方,也确实不易。记得有一次一个小伙伴藏了找不见了。这下子惊动整个村。天将近黑,大人们敲着锣,举着大红色的旗,打着手电在苇丛里沙沙地穿行寻找。最终还是村里几条狗将他引出苇塘。大人们吓坏了,就此不许我们进苇塘捉迷藏。

冬天的芦花像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纷纷落满湖泽;但每当夕阳西下,站在田间放眼望去,那片被太阳映红的芦花在我心中是最美的了。我还常看见几只大雁从上空轻轻掠过,渐渐地,消失在了远处的云端。

奶奶早在芦花开得最丰满时,亲自用镰刀割下一把把的芦花。她选来有韧性的新稻草,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用木棰轻轻地一下又一下捶打着稻草,待稻草软糯后,将它搓成草绳,又左一下右一下编织成草鞋底,再把蓬蓬松松的芦花一缠一绕、一捻一搓,搓进入稻绳,做成鞋面鞋帮,两者一组合就成了崇明的最著名的手工艺品——芦花蒲鞋了。三九严寒,大雪纷飞,这要穿上芦花蒲鞋,双脚就像偎在小火炉里,暖和极了。而这种绒绒的、黄白相间的芦花蒲鞋,在崇明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的妇人、老人都会编织。

如今,我早随父母生活在市区,偶而冬天回崇明老家,看见门前那片苇已越来越少,稀稀疏疏的已不能再玩捉藏了!奶奶年纪已老了,也不再割苇捶草做芦花蒲鞋了。记忆里的芦花蒲鞋,已随着西风里一片一片飞逝的芦花而消逝……

哦,消逝不了的是我那浓浓的芦花情……

芦花情-散文 篇2

一、整体观照, 抓文本之“神”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显著特点, 提炼出文本之魂须整体观照, 通读全文, 梳理文脉, 理清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无论是散乱的叙事, 还是移步换景的描写, 抑或是插入的直抒胸臆、故事补白, 这些文字都应该整体纳入教者的视线。摸准了散文的“神”, 就是把握了作者的思想脉搏, 掌控了情感的方向。

以《沙漠中的绿洲》为例。学生初步阅读, 整体感知后, 便会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懂得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但仅有这些认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作者以游记散文的方式记叙了自己在阿联酋的所见所闻所感, 难道仅仅是为了突出环保这一主题吗?深入课文, 反复揣摩。“地上没有一片落叶, 更不见有人攀树枝, 摘鲜花, 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当这样的一句话根植于学生的思想土壤时, 不由地质询:一天可以做到, 一个月也能做到, 一年、许多年都能做到, 为什么?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他们能如此倾注爱心, 呵护花草?这时, 趁着这股激动和好奇, 再次潜进文本。“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 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 生活才更加美丽”……一句句撞击心扉的文字会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 让其恍然大悟:阿联酋人民爱花草, 是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拥有美好的生活环境, 折射出的是他们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和炽热的爱。这就是作者的情、文本的魂。

这样教学, 可以将情感线索与教学思路有机统一, 有效引领学生在文字中来回行走, 驻足停留。从而, 透过一目了然的“环保”逐步升华到对生活的热爱。语言的吟诵与情感的领悟自然融合, 毫无斧凿之气。同时也为语言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二、炼词锤句, 悟丰厚情感

为了领悟作者的内在情感, 炼词锤句是关键的一环。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情感藏在一些不起眼的字词或标点中。教师要有慧眼, 启迪学生去发现它, 揣摩它, 玩味它。通过反复品味, 学生自然会形成丰富独特的内在情感, 与作者、教者同振共鸣。

以《趵突泉》为例。老舍先生在描写大泉时写道:“看那三个大泉, 一年四季, 昼夜不停, 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 便觉得自然的伟大, 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 永远那么活泼, 永远那么鲜明, 冒, 冒, 冒, 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引领学生细读这段文字时, 不妨让他们自己圈出描写大泉特点的词语, 然后链接学生思维, 顺势切入三个“冒”字和四个“永远”的体会。不断地品读、诵读, 将静止的画面读得动起来, 立起来。在多种形式, 充满灵性的朗读中, 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相互作用, 产生通感。似乎泉之形触手可及, 泉之声就在耳边。他们内心会强烈感受到大泉的活力, 自然的伟大。适时再插补趵突泉的相关历史资料, 告诉学生:这趵突泉已经冒了3500多年, 它还在不断地冒着、冒着。此时, 情感之流不断“传染”“升级”, 学生们会由衷地发出赞叹: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 神奇的, 不可阻挡的!

你看, 炼词锤句, 就像“煮”书。慢慢煮, 会煮出一屋的书香。而这香气中弥漫的是浓浓的情感。这情感不是教者讲给他的, 而是学生自己“炼”出来的, 它会持久、浓郁、热烈。

三、活用语言, 促思维发展

散文语言精妙、优美, 需要慢慢咀嚼、品味和积淀, 更需要学生吸收、运用、传承。所以, 在教学中, 要发挥散文的这一特点, 设计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的语言训练, 引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发展语言, 最终实现语言的自然习得和独立运用。

仍以《沙漠中的绿洲》为例。在感受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建设绿洲之后, 抛出话题进行语言训练。请看教学片段:

师:阿联酋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建造的绿洲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飞到遥远的迪拜街头去看一看, 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下。

(出示题头插图, 练笔)

生 (写后交流) :迪拜街头真美啊!公路笔直笔直的, 右边的高楼鳞次栉比, 左边的公园里鲜花遍地, 绿树成阴。

师:写得怎么样?大家评一评。

生:他按方位写出了迪拜街头的风光, 但不够优美。

生:他用上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鲜花遍地、绿树成阴, 我觉得用得很好。

师:同学们心中的绿洲有楼有花有草, 但还不够美。其实, 阿联酋人民建设的绿洲比我们想象的要美很多。现在就让我们自由自在地欣赏一次吧。 (出示一组风景图片, 配乐)

师 (配合图片介绍) :同学们, 这里曾是白茫茫的沙漠, 现在是芳草如茵、鲜花遍地的绿洲;这里曾是白花花的盐碱, 现在是有草有树的天然氧吧;瞧, 这是在沙漠上建造起来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学生赞叹)

师:你在赞叹什么?

生:阿联酋真美啊!

生:阿联酋人民真了不起!

师:赞叹的不仅仅是我们, 世界上的人们都在为之赞叹, 为之震撼。赞叹他们在白茫茫的沙漠中建造了世上最美的人工天堂。 (板书:人工天堂)

师:请再次拿起你手中的笔, 把刚才写的改一改, 加一加。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相信美丽的绿洲一定能在你的笔下诞生。

(写后交流)

生 (还是刚才展示的学生) :迪拜街头真美啊!公路像两条长长的带子笔直地伸向远方。右边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 直插云霄。左边的街心公园里鲜花遍地, 绿树成阴。地上没有一片落叶, 更不见有人攀树枝, 摘鲜花, 或在草地上行走。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 蜜蜂嗡嗡嗡地忙着采蜜。人们自在悠闲地散步观光, 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师:同学们觉得她现在写得怎样?

生:把公园里的景物写得很美丽。

生:她用了很多成语和比喻句, 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风景秀丽的绿洲。

生:她能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引用过来, 很自然, 很贴切。绿洲在她的笔下显得特别优美。

……

散文大家的灯笼情 篇3

灯笼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庙宇厅堂处处可见,人们往往在逢年过节之时,悬挂灯笼以寓意“幸福吉祥”。上文中所写的元宵观灯,亦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汉唐,至今广为流行。而写出这繁华景象的便是文学家张岱。

张岱出生在晚明绍兴官宦之家,从小便锦衣玉食。青少年时虽沾染纨绔子弟豪奢享乐的习气,却因生于书香之家从小习文弄墨饱读诗书,虽玩物而未丧志。所有玩物之中,他最喜欢的便是灯笼。

张岱一族住在绍兴,绍兴人几乎生来就会品赏灯笼,盖因此地富庶繁荣,住起来舒适惬意,多能工巧匠,亦不乏识货之人。元宵赏灯之时,年幼的张岱便骑在老仆肩上观灯赏灯。灯笼给儿时的张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自小就对灯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张岱既然喜欢灯笼,自然也会寻访造灯的巧匠。张岱找到一位福建的雕佛师傅。这位师傅雕工极细,抚台曾请他造灯十架,耗时两年才完成。可惜灯还没造成,抚台就已辞世。当地一名李姓官员也是绍兴人,将灯藏在木椟中,带回绍兴。十余年后,李某知张岱好灯,便把灯送给张岱。张岱不愿无端受礼,当场就以50两白银酬谢李某。50两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张岱认为这还不及其真正价值的十分之一。在张岱心中,这十架灯成为他收藏的压箱宝。

其他巧匠的作品也充实了张岱的收藏。绍兴匠人夏耳金擅长剪彩为花,再罩以冰纱,张岱大叹巧夺天工,“有烟笼芍药之致”。夏耳金还会用粗铁丝界画规矩,画出各种奇绝图案,再罩以四川锦幔。每年酬神,夏耳金一定会造灯一盏,等到庆典结束,常常以张岱所出的“善价”卖给他。张岱还向南京巧匠赵士元购灯。赵士元精于造夹纱屏与灯带,当地匠人无人能及。张岱的收藏品日丰,他亦发现家中有一小厮很会保养灯,“虽纸灯亦十年不得坏,故灯日富”。

爱灯笼的张岱不仅自己收藏灯笼、品赏灯笼,还创办龙山灯展,出其所有,为众人共赏,且年年皆有新意。而在灯展中,更是敲锣打鼓演元剧燃烟花为灯展助兴。他不追求灯多,但十分注重灯的亮度,每次放灯之时必用“如椽大烛”,照得夜市如同白昼。以致人们夸赞灯事之胜,一定会说是他的灯展。

作为文学家的张岱,不仅把对灯笼的喜爱带到生活当中,更是让灯笼走入了文学殿堂。《陶庵梦忆》中多次写到灯展的盛况,如上文的绍兴灯景,以及龙山的放灯、兖州的烟火张灯等等。就拿放灯而言,“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又如隋炀帝夜游,倾数斛萤火于山谷间,团结方开,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而山上更是“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可见灯会之盛况,更可见张岱的文学造诣之高和对灯笼的喜爱之深。

横沙芦花鞋散文 篇4

出长江口不远的东海边,有一个横沙岛,岛不大,四周都是海滩,长满了密层层的芦苇。每到金秋,芦苇扬起的花絮经太阳的真晒,变得洁白如絮,人们摘下来把它们晒干后,除了做成芦絮扫帚外,还能和着稻草,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大小不一的芦花鞋,充满了海岛浓浓的传统文化特色。

制作好的芦花鞋看上去毛茸茸的,虽然有点土,但很适宜穿,特别是在冬天。早在七十年代初的冬天,我的一位海岛朋友给我带来二双芦花鞋,摸上去厚厚实实的,手伸在里面感到和暖舒适。好奇的我穿着它去村里穿户,没想到吸引了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都像看西洋镜一样。有的摸摸,还有的让我脱下来让他们轮着试脚,由于是冬天,大家都说穿得特别暖,比棉鞋强。村里一些羡慕芦花鞋的人,托我写信给朋友,多次请他捎来了芦花鞋,大家喜滋滋的穿着,这到不是因为芦花鞋的名贵,而是因为穿着舒适而受到追捧,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

岁月轮转,日月如梭。后来和朋友各自进城,多年不联系,也多年不见芦花鞋了。有时偶尔想到它,甚至梦中穿过它,但都不是现实。特别是看到都市繁忙的风景中,人们的穿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各种皮鞋的印记和敲击石皮街时发出声音。到了冬天,有时也会惦记曾经穿过的芦花鞋,心中透着一种悠悠的希冀和向往。

今年初春,我忽然收到老友的信件,邀我赴海岛作客。于是欣然前往,终于在朋友那儿又看到了我想了多年的芦花鞋,还看到了它的编制过程。

原来,朋友在市区工作时经常生病,后来干脆调回海岛工作,在那里享受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生活,提前退休后,他和村里的老人一起,开展了研究芦花鞋文化的活动,使有着悠久历史的芦花鞋获得了传承和新生。

朋友告诉我:七十年代以前,芦花鞋是海岛人常穿的必须品,每户人家都离不开它。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从穿芦花鞋演变为穿高档的球鞋和皮鞋,把芦花鞋的土物抛走了,退出了人们生活的视线,其编织工艺几乎失传。为了传承这一手艺,朋友和岛上的老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回忆并授艺,终于挖掘出芦花鞋的文化,收集各种种编织工艺,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友人的带领下,我走进了朋友家的一幢楼下的客堂里,老人们正在编织的芦花鞋。只见有五六位老人正在精心编织,他们密切分工合作,把已整理好的稻草得干干净净,旁边的萝筐里,摆放着存放和精选过的芦花,毛qq的,似羊毛一样的浩白。老人们都已六十来岁了,岁月的风霜把他们的两鬓已染白,但个个满脸红光,精神特别好。

最先编织的是鞋底,既结实又硬质,这一活都由男的来完成,因为编织时需要一定的力气。鞋邦大多由女的来完成,她们用芦花和稻草合在一块,用细麻线沿着鞋底一圈一圈地向上编织,毛茸茸的芦花把稻草a没在其中,制作好后的鞋有的像白色的纷右谎,有的.像只小熊猫,还有的像狗熊。朋友告诉我:这种技术已经超过了以往的编织工艺,是一种新的创造和超越。

老人们手艺十分精巧,手捏着铁勾针左钩右挑的,不停地在鞋的四周飞旋,手指这里一压,那儿一弹,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鞋子的面帮编织得结结实实。看着鞋编的这一过程,我似乎是看到了一种文化在在传承。朋友告诉我:编织芦花鞋其实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强筋骨的活动,年老了,弯弯手指头,动动脑筋很有必要,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朋友告诉我:芦花鞋现在已经有人来联系,准备放在工艺品店的柜台卖。他很自信地微微笑着,随手又把挂在墙上的一双绣了花的鞋递给我。面对久违了的芦花鞋,我喜孜孜地抬起腿来,把脚伸了进去,只觉得脚暖乎乎的,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和说不尽喜悦。

朋友告诉我: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时兴磨脚保健,穿上这种鞋走路,就会有一种既感舒适又有磨脚的感觉,它成为人们健身养身的好朋友。

我把芦花鞋捧在手里,左看右看的爱不择手。朋友见了,笑着又把我带我进他家的另一间小屋,里面有他编织和收藏的成果。只见墙的四周挂着各种不同的芦花鞋,有的鞋鼻梁上,用q线绣着盛开的花朵,争艳竞放;有的还绣着蝴蝶、小猫、小狗等,每一双鞋都凸现着一种新的艺术,把芦花鞋装扮得漂漂亮亮,充溢着浓浓的海岛文化特色。

看着那一双双芦花鞋,我忽然想到了前不久在上海郊区参观的黄草织品。在那里,一根根细细的黄草经过艺人的加工,变成一件件艺术珍品,有草帽、鞋子、小篮、扇子……远销到国内和世界各地。看来,当现代文明取代传统的生活方式时,我们绝对不能认为传统的东西已经落伍就随便抛弃它,要时刻问一个为什么?因为有时失去了身边的经典还不知道。只要我们不断地创新,挖掘它潜在的价值,从而去传承它,创造它,发展它,那么,即使化了灰的草也能重新变为闪亮的金子。黄草是这样,横沙的芦花同样也有它的价值。

我想:凡是一种看似土的,实际上具有艺术美的东西,它们都会拥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而且总是深藏在普通的民众之中。关键是要靠我们的慧眼去发现它,去保护和挖掘,去传承和总结,我认定朋友做了一件大好事。

网络母女情——两地情散文 篇5

以下是我在这半个月来唯一一次动笔写下的文章,因为我发觉我自己在慢慢的成长,以前写文章是为了能写出来,现在是奔向要写好,写的要让自己认为有意义价值的。

我是长大了。

我的成长,有很多人见证了,因为是他们让我愉快的渡过每一昨天和今天还有充满希望的明天。

但是,今天,我看见了老妈为我写的这篇文章时,我哭了,我也写了一篇情感思维,那是我内心最真诚每一任何因素夹杂的,就是一气呵成,也不想是好还是坏,但那是我的第一瞬间想表达的。

我会发表在这里,那是因为我想告诉大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个科技腾达,网络知识时代,网络上的情感并非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可怕与虚伪,那是因为你们遇见的人本身就是很可怕很虚伪,只要付出只要你愿意,一切也有可能。网络比现实来的更安全。

爱,就在一瞬间;爱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让友友们懂爱,理解爱,同时珍惜身边的爱,也不要忽略了多多爱母亲,母爱是光辉的象征。也让你们看见伤儿,看见一个真实的我。

附议老妈的作品:

网络母女—写给女儿

文/兰馨依然

孩子,这些天我的心情一直很糟糕,看清了网络里各色人的精彩表演,我越来越感觉到真情的可贵。

与你认识是在枫叶交流平台,其实那时的枫叶文社正是最不景气的时候,你的不经意的闯入,成就了你我一段网络母女情。

看完你的文字我感觉到你心灵的创伤,不自觉地给你留下了“如果愿意,你可以喊我妈妈的留言”,你回复了并喊了我妈妈,我很激动,也很高兴。从那天起我就立下了保护你,爱护你的决心。

妈妈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很多时候疲于生活的压力和文社管理的职责疏忽了你。是易风老弟,红尘大哥,婉秋姐姐,海棠妹妹,死鬼花蝴蝶,聊博大哥陪你渡过了很多美好时光,因你我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当他们向我诉说你的情况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心情的沉重。我,红尘大哥等一些人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重要的人,我为此感到惭愧和不安。

我是个不喜欢探听别人秘密的人,包括你的秘密,我也是个在网上不会聊天的人。我只是偶尔和你聊聊天,把一些注意的问题和你说说。我有时不自觉的想揽你入怀,给你母亲的关怀,可是上天让我们相隔千里,这也只能是梦中的期盼。

我没有参与你的童年,你的童年留下了那么多伤痛的记忆,你的恨源于你对亲情的渴望,我用自己的方式在消磨着你心中的恨,我希望你阳光灿烂地生活。我不希望你的人生出现坎坷。

其实对于网络,我早已经有了厌倦的情绪,是对你们的牵挂和不舍我才坚持到今天。我请求朋友照顾你,不让你在虚拟世界受到伤害。我希望你无拘无束地享受我们带给你的真情。

孩子还记得吗?你陪你的父亲给弟弟外出看病时,妈妈第一次和你的通话吗?妈妈是发自肺腑的牵挂你,接到你发给我的信息,妈妈特别担心你,妈妈新换的手机,不会发信息,妈妈急忙联系你红尘师傅,死鬼师傅给你信息,让你不再寂寞不再害怕。妈妈教你如何面对你的恐惧。那时我感觉我做了一个母亲该做的。

你是妈妈一年多唯一见过妈妈的人,由于妈妈的性格,妈妈不愿和人聊天,也不愿让人骚扰。听到你订婚的信息后妈妈心里酸酸的,你的年龄正是应该上学接受教育的时候,你却过早的走入婚姻的殿堂,我知道其中的无奈与痛苦,我多次问是不是你自己真心的选择,你说是你的选择,没有办法,我也只有默默地祝福你了,像个妈妈似的询问你的情况,恐怕自己的女儿因为小事丢失自己的幸福。

你拍结婚照发给妈妈的相片妈妈保存了,原来我的女儿是那么的漂亮可爱。我会牢记那个日子,11月26日我会用自己的方式把我的爱传递给千里之外的你。孩子,妈妈真诚的邀请你,时间空余时来妈妈的家乡看看,妈妈如果没有老人的`羁绊一定会去看你。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的女儿快乐幸福的生活,我的女儿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烦恼忧愁远离我的女儿。

网络母女——写给妈妈

病了的小作家

今天,在看完妈妈写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我的一篇作品时,我哭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就在这个时刻,我才知道母爱的伟大与纯善,是那么的甜,那么的真……此刻我的内心夹杂着的幸福与失落。我不知道失落是为了什么?但是我知道我的幸福是一位母亲给予的。

是的,相遇在枫叶文学社的交平台;是的,是我的文字是我的内心故事,让我得到了一位母亲,一份母爱;是的,是那些很重要的朋友,教会了我在青春的领域里自由的成长;是的,这么的一群人的存在,点燃了伤儿心中由衷的一份情感,那一度认为已经封闭了的感动与赤热,在那个瞬间这个时段重现天日,再现光彩。

我感谢妈妈,感谢几位老师平日的照顾与关怀,笑看红尘、婉秋、易风、死鬼花蝴蝶、聊博一晒等等老师。还有我的群,我的家,在这里面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曾经在奶奶的世界里没有学到过的东西。我爱上网络,懂的珍惜友情与亲情,因为网络的情感在我的心里与眼里是最纯洁与珍贵的。

那段时间,弟弟生病了住院,我不爱出门、晕车,也未曾出过远门。湖州对于我来说,那是多远啊?爸爸让我陪弟弟跟他们一起去,是啊,为了弟弟为了家,为了心中的那份蠢蠢欲动的亲情,我答应了。很多人,会说,为什么我对亲情只是蠢蠢欲动的?因为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她,我已经无法形容。因为她,弟弟三年没和我说话。我疏远了姐弟情,疏远了亲情,心中埋葬的是恨,那些恨。

因为害怕,我对依然妈妈说了心中的恐惧。妈妈给我打电话发信息,听到几声的安慰与鼓励,我感觉背后有力量在支持我前进,我不敢说我完全放松了,但是我开始告诉自己:不要怕,有老师和妈妈在呢。这些话,我说过很多遍……

真的发自内心的感谢,我现在一想到,妈妈说要帮助我的时候,我拒绝了一些金钱上的帮助,不为别的,只是我不想亏欠,我会不安。记得,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给过我帮助,那次的突发事件,我写下了参赛作品《借钱记》,那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的身上。题记—— 我借了一份爱,借了一种力量;我借了一笔钱,得了一种感动。结尾是——借,是要还的,可是有一种“借”,没有利息,没有期限,只有感动,赋予我力量。但是,对于我的自尊和身心来说,我是忙于自责与感伤。我要的不是这个,只是爱。

妈妈,老师们,我同时又在这里得到了一份爱,一份感动,你们的爱赋予我力量。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这段时间,我忙于婚事,忙于奔波在婚姻筹备里,有你们的祝福,伤儿会坚强的走下去,因为我心中也充满了一种爱,那叫感恩。我会用我幸福的生活,来感恩你们的祝福和关怀。我会飞的更高,跳的更远,也许有一天,会飞到妈妈的怀里,那是我现在的愿望。我很想要一个母亲的拥抱,也想给您一个女儿的拥抱。

我知道妈妈忙,很多事情,工作上的家庭里的,她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忙碌着的女人,是一位无微不至,甘愿付出的母亲,同时也是甘愿为人梯的老师,也是许多朋友赖于信任倾诉的同事、朋友。对于妈妈,奈与我没有千言万语,但是我只有一句谢谢您——妈妈,和一句我爱您——妈妈。真的不是没有过多,我没有丰富的语言,也不想用那些华丽的敷衍,我只想用我的朴素我的真诚我内心的话来对您倾诉此刻的思维想法。

希望妈妈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健康快乐,我希望您多照顾多为自己想想,因为网络真的有太多的“麻烦事”,您累了,我知道,谢谢妈妈的留下来,为了您,为了这些在幕后保护我的他们,也为了我自己,我会茁壮成长,踩着坚定的步伐,带着有爱的音律一路前进,直到未来的那一天。

山水情抒情散文 篇6

从小我们就生活在与大城市隔绝的山上,再次走进山中,似乎还能听出,那些老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在头顶上方来回地飘荡,始终支撑着在贫瘠脊梁上一股力量:“只要人不懒,来日就能打出一片天。”

现在条件是开始好了,绿水青山成了国家所关注守护的重要地带,我们的河流也成了母亲河的发源地。山成了支撑农业,畜牧发展的对象,果树成林,片连成山,每每想起从前,就好像走进一部穿越剧中的时空之旅。

以前,山里的人会时常感叹,没能生在平原,有着富足粮食的生产。即使这样,有些人一辈子没能走出过大山,却从不遗憾。因为,那是爱的家园,人间的天堂。

爱的记忆从来都不会被搁浅,曾经回一次家乡总是太难。随说路途不算太过于遥远,居住在同一城里,除了飞机,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得用上,火车、汽车、轮船、还得从海岸步行爬上山尖,实属太不容易啊!

直到现在听人们谈起以前的农业税,给国家,给政府交公粮。我竟然没有任何的记忆,连连摇头。原来,我们是贫困山区,又是水淹区,是国家的扶贫对象,温饱还需关注的人群,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能够自给自足便是给国家减轻负担了。

92年末我们山里才轮到搭线接电,一直处于柴火,煤油灯的时期。瞬间,才明白有了电,竟这么方便。紧接着,闯荡都市的人买回了第一台黑白电视。夜间,放在大坝台上,院子里的人像看电影似的,围满了整个四合院的院墙内。

如今,我十分怀念那些在煤油灯下度过的时光,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与感受爱。每次,刮风下雨,我做作业就变得十分困难,灯芯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靠得太近,又担心风把火吹到书本与头发处点燃的危险,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一手护灯,一手写着作业,所以父母总是给我留下最大、最亮的灯光,但还是会有随时被熄灭的可能。

就这样每到夜里,报纸似乎成了父亲的必读品。记忆中,父亲总是能坐在我的对面,不打扰,不说话,只是默默地看书读报。如今,似乎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一是陪伴。无论多晚,他总是待我作业完毕后,先行离去与休息,再缓缓地回到自己的房间。二是灯光聚集光源,用报纸为我挡住门缝的风,以不被熄灭。因此,我学会了关爱与付出,却从来不求感动于人。

对历史事件,年代清晰牢记的莫过于爷爷了,各大名著的熟知,人物描述,性格角色掌握得非常到位。夏日的中午,冬日的傍晚,几个孩子总能围绕着爷爷,满心期待着新故事演绎的内容。关于红楼一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字经等等,都是那时候爷爷描述与教诲的印记。

关于奶奶直到离世,我也从未见她生过气,发过火,满脸的慈祥与仁爱,性子不急不慢,井然有条有序。全家人的鞋子与衣裳的缝补都来自于奶奶的巧手。那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待在奶奶的身边为她穿针递物,奶奶的笑容总是那样和蔼可亲。

至于母亲,虽没有父亲那种的诗书丰盈,却有一颗特别纯粹无尘的心,对于长辈的关怀,对于待人接物,不拘于小节扭捏,和善面对困难,决不委屈于她人的格局,对孩子的照顾与影响下都是功不可没的。

芦花情-散文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案, 选取1日龄同批孵化、体重相近、健康的芦花鸡、黄鸡和麻鸡各900只 (公母各半) , 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芦花鸡, Ⅱ组为黄鸡, Ⅲ组为麻鸡。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0只鸡, 试验期为110 d。试验地点为九台市生态农业实验示范培训基地, 试验动物来自长春北方种鸡场。

1.2 饲养管理

采用立体笼养, 各组鸡只饲养于同一鸡舍内, 自然光照和通风, 自由采食和饮水, 常规免疫。试验日粮:1~21日龄饲喂251肉用鸡前期颗粒配合饲料 (吉林省兴华饲料有限公司) , 22~110日龄饲喂73.53%玉米+14.71%稻糠+11.76%202肉用仔鸡中期浓缩饲料 (吉林省兴华饲料有限公司) 。

1.3 测定内容

1.3.1 样品采集

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10日龄鸡50只 (公母各25只) , 断食12 h, 称活重, 然后颈动脉放血屠宰, 放血时间约5 min。取右侧胸肌装入塑料袋中, 置冰箱内-20℃保存备用。

1.3.2 肉质性状测定

在屠宰后45 min内用p H-start普通版酸度计测定p H值;使用OPTO-star普通版测定肉色。取烹饪损失测定后的肉样, 剪成2.5 cm长、直径为1.0 cm的圆柱, 置于C-LM3型嫩度计上测定剪切力。测定滴水损失, 将修整好的样品称重 (W0) , 悬吊于冰箱冷藏层, 保存24 h, 取出肉样, 用洁净滤纸轻轻拭去肉样表层汁液后称重 (W1) , 滴水损失 (%) =[ (W1-W0) /W0]×100%。

1.3.3 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测定项目包括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水分采用105℃高温烘干法;粗脂肪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粗蛋白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

1.3.4 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测定

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测定。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用LSD进行多重比较, 试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肉质性状的测定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 Ⅲ组的肉色值比Ⅰ组、Ⅱ组高8.18%、9.25%, 差异显著 (P<0.05) , 但三组鸡的肉色均属于正常肉色。三组鸡p H值差异性不显著。Ⅲ组的剪切力值显著大于Ⅰ组和Ⅱ组, 分别大9.18%、8.74% (P<0.05) 。Ⅲ组的滴水损失分别比Ⅰ组、Ⅱ组小59%、20% (P>0.05) 。

注:同行数据肩注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2.2 肌肉基本营养成分的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 Ⅱ组的肌肉水分含量分别比Ⅰ组和Ⅲ组高0.16%、0.21% (P>0.05) 。Ⅲ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比Ⅱ组高33.85% (P<0.05) , 比Ⅰ组高16% (P>0.05) , Ⅰ组粗脂肪含量比Ⅱ组高15.38%。Ⅲ组的粗蛋白含量为26.78%, 是三个组中含量最高的, 分别比Ⅰ组、Ⅱ组高2.33%、0.79%, 但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

注:同行数据肩注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2.3 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见, Ⅲ组胸肌中亮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Ⅱ组, 分别高出6.08%, 1.59%和6.42%, 2.05% (P<0.05) 。三组肉鸡鸡肉的其他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但比较可知, 除Ⅲ组的脯氨酸含量略小于Ⅰ组, Ⅱ组的脯氨酸含量等于Ⅰ组外, Ⅱ组和Ⅲ组的各氨基酸含量均要大于Ⅰ组, 尤其是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重要的鲜味氨基酸, 在Ⅱ组和Ⅲ组中的含量都要高于Ⅰ组。

注:同行数据肩注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3.1 肉质性状的比较

三组鸡的肉色在正常肉色值范围内, 麻鸡的肉色值显著高于芦花鸡、黄鸡, 可能是麻鸡的肉中含有较多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鸡肉酸味与其肌肉p H值呈正相关, 因此肌肉p H值也能补充反映鸡肉品质的优劣。本试验所得p H值与前人报道的基本一致, 三组鸡的p H值差异性不大, 说明p H值受品种影响较小;剪切力是直观反映鸡肉嫩度的物理指标, 它常用来评价煮熟肌肉类制品的嫩度、柔软程度和多汁度等特性。麻鸡肉的剪切力值显著大于芦花鸡和黄鸡 (P<0.05) , 说明黄鸡和芦花鸡的肉煮熟后的肌肉嫩度要优于麻鸡;滴水损失是衡量肌肉质量的重要指标, 麻鸡的滴水损失分别比芦花鸡、黄鸡小59%、20%, 说明麻鸡的肌肉系水力高于另外2组鸡。系水力高, 肉会表现为多汁、表面干爽。总体比较, 麻鸡可能在肌肉的外观上优于芦花鸡和黄鸡, 但在肌肉嫩度方面不如后者。

3.2 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既是肌肉的重要组成成分, 又是影响肌肉营养与风味的重要因素。肌肉水分中有5%左右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稳定的结合水, 通常不易受到环境的作用而增减, 其余95%的水分属于游离水或自由水。在正常情况下, 肌肉中水分含量越高, 口感越好。通过比较, 黄鸡的肌肉水分含量分别比芦花鸡和麻鸡要高0.16%、0.21%, 黄鸡的肌肉水分含量高,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黄鸡的口感要优于芦花鸡和麻鸡。

脂肪与肌肉风味有关, 肉品中脂肪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肉的多汁性和嫩度, 在一定范围内, 肌间脂肪越多风味越好。本试验三组肉鸡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比先前报道的国内地方鸡种的高, 组内比较, 麻鸡胸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比黄鸡高33.85% (P<0.05) , 芦花鸡粗脂肪含量比黄鸡高15.38%, 这说明麻鸡和芦花鸡的风味优于黄鸡。

麻鸡的粗蛋白含量为26.78%, 分别比芦花鸡、黄鸡高2.33%、0.79%, 是三个鸡种中含量最高的, 但三组肉鸡肌肉中蛋白水平差异均不显著。潘珂等2000年对江西地方鸡种肌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鸡肉中蛋白质水平因品种不同而达到极显著差异 (P<0.01) 。本试验未得出此结论, 关于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肌肉中游离氨基酸比较

氨基酸 (尤其是含硫氨基酸) 等, 是构成加热香气的前体物质, 同时许多氨基酸也是引起肉类中各种滋味的主要物质。本试验结果表明:麻鸡亮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芦花鸡、黄鸡, 分别高出6.08%, 1.59%和6.42%, 2.05% (P<0.05) 。三个品种肉鸡的氨基酸含量除麻鸡的脯氨酸含量略小于芦花鸡, 黄鸡的脯氨酸含量等于芦花鸡外, 黄鸡和麻鸡的各氨基酸含量均要大于芦花鸡, 尤其是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重要的鲜味氨基酸, 在黄鸡和麻鸡中的含量都很高。

4 小结

常在芦花浅水边 篇8

一、解構文本,移花接木

我们知道课文常常是单元习作的范本,所以,在上一个单元之前,先要宏观地分析每一课训练的侧重点是什么,不要每课都面面俱到,分散到课文中,要找准文章的宏观架构及微观特色,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一课一得,将文本知识移花接木,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四篇课文分别讲了巴金、钱学森、詹天佑、林肯四个名人故事,习作要求是写家乡名人。如何将课文解构?如《给家乡孩子的信》可以侧重教给学生通过语言写人物的方法,分析《钱学森》和《鞋匠的儿子》可侧重让学生探究侧面烘托的写法,而《詹天佑》可以教给学生正面描写的方法。当上完本单元全部课文后,可以对本单元的写法进行总结,总结出写人的方法种种。而分解到每一课时,要注意夯实基础,进而迁移到写作。如《钱学森》一课解构片断:

师:《钱学森》这一课按照什么思路,来组织材料的?

生1:按时间顺序,从1935年钱学森留学美国写到1955年回国,最后写他的贡献。

生2:文章主要写他的才干和品格,品德写得多,才气主要是最后的“中国导弹之父”……

生3:文中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正面反映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语言是侧面烘托钱学森作用巨大,才干超群。

生4: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1955年10月1日,钱学森踏上归国征程,后按顺序来写。

……

师:钱学森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从中你读出了钱学森的什么品德,你联想到了什么人?

生1:我读出了钱学森爱国,我从课外资料里知道当时美国给了他许多优厚的条件想留住他,但他都不动心。我想到了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生2:钱学森放弃先进的研究条件和诱人的待遇,也不放弃为国奉献的决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贫穷的中国,我想到我们家乡的王老板,他下岗后,主动带一批下岗人自找出路,一人富,大家富。

解构文本,移花接木为了使学生在自学、尝试、讨论的路上健步如飞,可以广泛地应用课文上的材料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构习作,锦上添花

阅读对写作的迁移练习要点面结合,点的数量足够就形成了面。仿照课文中的句段进行迁移。如《燕子》教学:教师问:本文第1自然段是如何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的?有的说,从整体到部分;有的说,抓住明显特点;有的说:像写意画一样的,不需面面俱到。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出示许多小动物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动物仿写,如“全身淡黄色的羽毛,两只乌黑闪亮的小眼睛,很特别的鼻孔下长着一张扁平扁平的嘴,加上完全连在一起的脚趾,就构成了一摇一摆的小鸭子。”

建构习作,可以仿句,仿段,仿篇,也可以串词成句,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搞文学的人应该具有蜗牛般眼观四方的目力,狗一般的嗅觉,田鼠般的耳朵,能看到、听到、感到周围的一切。”用“心”去体验文本和生活。许多的写作素材都是来源于写作主体的感受。围绕感受来写作,可以锻炼自己的感觉器官,为文章锦上添花。

三、整合文本,兼收并蓄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强化积累,整合文本,因为“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术迁移了, 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练达。”

如苏教版第六单元习作:家乡名人

我们班的XXX同学开头写道:

我的家乡在淮安,家乡名人灿若星河,艳如红日,民族英雄关天培,大汉元帅韩信,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中间写道: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我喜欢书中的孙悟空,他在取经的路上立了很大的功劳。在三打白骨精里,白骨精无论怎样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了。他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又不失机灵可爱。

唐僧是个大好人,但又不分真假,虽然孙悟空尽心尽力保护他,却被他冤枉,还被他赶回花果山。我真为他发愁。

猪八戒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东西,孙悟空帮他的忙,他却反过头来说孙悟空的坏话,真不厚道。

沙和尚是个真和尚,因为凡事他都是以“和”为“尚”,真是和谐的好人。

吴承恩不仅小说写得好,人品更好。

……

结尾处写道:家乡名人,你是家乡的符号,是家乡的光荣,是我的追求,我的梦!

小作者整合本单元的写作知识,选取人物的“才”和品,将名人“立”起来,在写人品时,选取吴承恩用对联骂财主,乡亲们拍手称快的事。

上一篇:至人法律顾问合同下一篇:纸尿裤的选择要素